唐诗《月夜》

2024-07-27

唐诗《月夜》(精选8篇)

篇1:唐诗《月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篇2:唐诗《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篇3:唐诗《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 采用的是乐府旧题, 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 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 创造出情景交融、朦胧透彻的意境。诗人以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幽美恬静、惝恍迷离、深邃邈远、空灵淡雅的艺术境界。“置身”于这种童话般的意境, 读者百感交集, 意境飞动, 心潮澎湃, “滟滟随波千万里”。读者首先被眼前如幻似梦的“现实”美景所包裹, 享受着一种形神俱释般的陶醉 (生理愉悦) ;美景触发对亲人的思念, 勾起淡淡的离愁和别恨 (心灵愉悦) ;不仅如此, 读者的思绪还要飞升。月色中, 烟波浩渺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 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诗人在感受这美丽景色的同时, 沉浸于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 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

读着“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样的句子, 读者不禁和抒情主人公一起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 从眼前的美景、现在的人生联想起神秘的宇宙, 化入到永恒、自在的大自然之中去, 在眼前的生存中体验永恒、把握永恒、分享永恒。思绪深层隽永, 情调哀而不伤。这是对生命存在的透彻的领悟, 是精神上的大喜悦, 令人心醉神迷 (精神愉悦) 。

由时空的无限, 遐想到生命的无限, 感到神秘而亲切, 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诗人似乎在无须回答的天真提问中获得满足, 然而也迷惘了, 因为光阴毕竟如流水, 一去难复返。所以从“白云一片去悠悠, 清风浦上不胜愁”开始, 转而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明净的诗境中, 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随月光和江水流淌于心上, 徐缓迷人。当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结束时, 仍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 “羡宇宙之无穷, 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 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 注入了新的含义, 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 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 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 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 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 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篇4:中秋月夜的怀念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在本村上了两年的七年制,再加半年,也就是这半年,我和本村的同学到邻村学校就读。共两个班,由方圆四个村庄的同级学生组成。我在一班,班主任就是穆富仓老师。说是邻村,其实就是离我的村庄二华里的概念,在大城市里也许只有一站路,我当时的感觉,却已是另一番天地。

学校的校园不大,整齐的摆布像一个四合院。我当时借宿在同学的姐家,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来回奔波。当时一门心思要考上重点高中,学习格外紧张。学生紧张,老师也紧张;学生生怕考不上,老师担心自己的学生考不好。我的学习虽然很用功,可是成绩并不好,数学老拉住我不放,使我的心像阴雨的天气,一直郁郁寡欢。穆老师教我们语文课,作为班主任还得操心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读《歌德巴赫猜想》,就有给学生暗暗鼓劲的用意。大概是我的作文不错吧,穆老师很器重我,每次作文讲评课,我的作文都被当做范文在班上读。他还特意让我当了个副班长,然而,我还是高兴不起来,为我的学习成绩,也为我无法预知的未来人生。

有一次,应该是期中考试后,我看着只得了15分的数学试卷,很伤心,伏在课桌上流着委屈的眼泪。此后几天我一直很消沉,校园盛开的桐花,村路旁的青杏和杏树上谗嘴的低年级学生,其他同学的欢声笑语,都撩不起我的兴趣。大概是压力太大的缘故,我一直闷闷不乐满脸愁苦。穆老师发现了,一次在开班会的时候,他给我们讲了许多道理,然后突然话头一转,提到了我。他说我最近有病了,但是还坚持上课,值得表扬、值得学习,并且说,我生病期间如果需要休息,可以到他的办公室午休。我虽然始终没有去过,但听了老师的话很震动也很振奋,多日的消沉压抑一扫而光,重整旗鼓再作努力的劲头大了许多。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再后来毕业参加了工作,在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当老师。在放假回家的时候,总要抽空去看望穆老师,每次去他都很感激似的热情问候,他的眼神是真诚和执著的。我们全班同学毕业前照过一个合影,每次见面,穆老师都要拿出那张大概只有4寸左右的黑白照片,一个一个地数着,看着,每个学生他都能叫出名字,介绍现在的情况,并说起当年的一些趣事,师生交谈伴着甜美的回忆,就像酒桌上美酒配上了好菜一样。他以自己有这些有出息的学生而骄傲。据低年级的同学说,我们毕业以后,穆老师还经常拿我们做例子来激励他们,要他们以我们为榜样。我的作文本他也保存着,曾经拿出来给后来的学生念过几篇。

今天,我已经做了整整20年的师范学校的老师,我教的学生都已经教出许多学生来,但是,穆老师在我的心里仍然保持着鲜活而感人的记忆。每当我感慨自己的平凡普通的教师生涯的时候,每当我欣慰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时,每当我孤独沉思需要心灵的鸡汤滋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穆老师和我在一起时的情景。

篇5:唐诗《月夜》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教学设想: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上节课我们已布置了初步感知这篇杰作。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配乐诗朗诵

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主。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四、弄清大意

篇6:唐诗《月夜》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音频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四、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译文: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译文: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

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译文: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

2)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译文: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五、总结

1、内容述评 :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月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2、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3)研究材料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3、教师评价总结。

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附板书: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春江花月夜》全诗;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晚上随意谈着梦中落下的花,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篇7:唐诗《月夜》

月夜

作者:刘方平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①阑干:横斜的样子。

②偏知:出乎意料地感觉到。

篇8:月夜狼人

月夜幽灵重现

“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关于狼人的传说,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广泛流传,可这些故事直到中世纪才进入传说和文学作品。在15世纪和16世纪,人人都相信狼人这种恶魔的存在,甚至有数千人被送上法庭,罪名是“变狼术”,其中最有名的是彼得·施通普的案子,他在1589年被判死刑。这个德国农民在科隆地区生活,那里连续25年不断地发生动物被屠杀、男人女人以及儿童被杀害的事件。这一切的背后黑手是谁?老百姓传言是一头残暴的狼,说它拥有强大的力量,狡猾至极,足以逃脱猎人的追捕。而它行事是如此诡诈,绝不会仅仅是一头野兽,肯定是一个狼人!

为了抓住它,就必须查出它是由谁变化而来。人们很快就抓到了一个叫彼得·施通普的倒霉鬼。他在某天晚上回家时遇见了一群猎手,他们刚刚弄丢了一只捕获的狼。这些持有武器的猎手认为,他刚好在这个时候出现,实在巧得可疑,一定就是突然变回人形的狼人。法庭以“变狼术”的罪名判处彼得·施通普死刑,并且以最残酷的形式处死。刽子手用斧子砸断彼得·施通普的四肢,把他的全身切成碎片,最后砍下他的头!惨不忍睹的刑罚正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狼人的畏惧之深。

可是人们怎么会相信有狼人存在呢?从未有人真正亲眼看到人变成狼。在月圆之夜长出毛发和獠牙的人当然不存在。其实最大的嫌疑犯,最有可能是传说根源的,应该莫过于狼本身了。狼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魔鬼的代表,恶的象征。在那个狼人传说盛行的年代,狼在欧洲的乡野还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动物,它们在严冬之际逼近农庄觅食的情形并不罕见。几只饿狼袭击并杀害一个种田的农民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当一些狼患上狂犬病后,会完全变成一部杀戮机器,有一种狠狠撕咬周围一切活物的冲动。当时的人们往往在一大清早发现这些袭击留下的鲜血淋漓的死尸,并被眼前的惨象深深震动。可能由此便产生如此残酷的杀戮绝不是一只正常动物所为的想法。

狼人还是患者?

医学人员研究发现,狂犬病患者的表象特征,却和传说中的狼人惊人地相似。狼人传说在欧洲传播的时代正好是18世纪狂犬病大流行时期。这难道只是巧合?研究人员在图书馆中查阅了过去的大量资料,从当时的社会新闻中找到不少所谓狼人的报道。以塞尔维亚梅德韦贾村为例,1731年到1732年的那个冬天,村中有17人据说被狼人所伤。村里的人害怕这些不幸死去的人在月圆之夜也变成狼人来危害其他村民,就用木桩洞穿这些尸体,并砍去脑袋,最后把尸体付之一炬,永绝后患!

而在1719~1721年,狂犬病在法国,以及波兰和德国的部分地区流行,1721~1728年又袭击了匈牙利。事实上,直至19世纪,在欧洲连续发生过好几次狂犬病大流行,特别是在中欧地区。狼人的传说是否就是因这种深刻改变患者行为的神经系统疾病而起的呢?的确,狼人的行为特征与狂犬病患者有着许多极为相似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晚间阴暗的街道上突然被狂犬病患者袭击的人内心的恐惧。身处狼人故事盛传的18世纪,这样的遭遇准会使当事人坚定地相信这种夜行恶魔的存在。

狼人的常见特征,都可以解释为狂犬病的症状。狂犬病患者极度狂躁,怕风,怕水,怕光,见人就咬,死亡率百分之百,被患者咬到的人被传染的概率也非常大,十分恐怖。在那个对狼人毫不留情的时代,人们很容易会把狂犬病患者当成狼人。

狼人有“咬人的倾向”,而且还能将症状传染给他人,几乎所有的狂犬病患者都有啮咬他人的欲望,一次袭击或啮咬很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健康的人,因为狂犬病毒存在于唾液之中。

狼人对大蒜、镜子以及水反感,喜欢夜间活动,是因为病毒对狂犬病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攻击,造成患者控制睡眠周期那部分大脑损伤,一丝光线(比如阳光)或一点刺激性的气味(比如大蒜)都会让他们饱受痛苦。随着病症的加重,狂犬病患者会出现肌肉僵硬,面部表情会变得怪异,最后神经系统崩溃,因瘫痪和窒息而死。狂犬病人在患病之后,很容易被人认为是游荡的狼人。狂犬病很大程度上就是狼人的源头,由于当时医疗水平落后,狂犬病无法得到确诊,超自然的“狼人说”就能流行。

认识狂犬病毒

早在古罗马时代,大夫就曾对病毒引起的狂犬病症状做过详尽的描述。狗和其他动物染上狂犬病后,最初会表现出异常举动,比如乱刨、乱咬、撕物件、无缘无故地争斗、口角流唾液。要是有人被这些反常的动物咬伤,事情就不妙了。起初,伤口会持续疼痛,一个半月至三个月后,体温开始升高,接下来不仅头痛,肌肉也痛,嘴唇发干,伤处发烧、发红、发疼。患者开始变得神经质,食欲大减,身上总有压迫感,夜间常做噩梦。1~3天后,情况越发严重,发作也越发频繁。被咬者试图喝水,但水声却令他害怕,咽部和喉部肌肉的剧烈抽搐使得他一口水也吞不下。他变得暴怒异常,动辄砸东西。尽管呼吸困难,仍试图打人、咬人,力气也出奇地大。又过了3~4天,患者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恐惧感和攻击性消失了,也能正常喝水了,但体温突然上升到40℃~42℃,神智慢慢变得不清。他的躯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在抽搐,抽搐之后就是瘫痪。当呼吸肌和心肌开始瘫痪时,死亡就不可避免地来临。

狂犬病人从病发到死亡,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星期,死亡率高达100%。患病开始,致命的狂犬病毒就在一刻不停地复制,并越来越向中枢神经逼近。在病人存活的最后一个星期里,狂犬病毒已经完全控制了中枢神经,他们会出现异常兴奋、惊恐、浑身抽搐等症状。因为支配相应机能的中枢神经损坏了,喉肌痉挛,不能喝水,也咽不下任何东西;之后病人往往全身麻痹、昏迷;最后死于身体器官衰竭。

很久以来,狂犬病病毒被认为是没有近亲的,然而,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发现,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狂犬病病毒,但名称却各异。除了出现典型的狂躁和极富攻击性的症状以外,极少数患狂犬病的动物还会出现“静止类型”的狂犬病。一些家养动物在患病以后,不仅不富有侵略性,而且还会去讨好主人,去舔主人的手或脸。这个时候,人们特别要加以注意了,因为狂犬病病毒虽然不能透过皮肤屏障,但它能通过创伤、黏膜进行传播。

最不可思议的情况发生在2005年的德国,在3个不同的城市——汉诺威、马尔堡和明登,居然有3个病人同时因狂犬病而去世。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患者竟然是因为器官移植而丧命的,供移植的器官来自于同一个年轻的女狂犬病患者。患者死后捐献出来的器官,虽经肝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的测试,可就是没有经过狂犬病病毒的检测,因而酿成悲剧。

噩梦遍布全球

全球每年有超过5.5万人死于狂犬病,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亡。中国自1997年起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疫情上升明显,2007年,全国共有3 303人死于狂犬病,死亡人数为10年前的20倍,成为继艾滋病之后的第二大病毒感染死亡病种。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这个数字还会逐年上升。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发病之初,狂犬病病毒并不能完全摧毁患者的神经系统,而只是对受害者的脑部和神经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患者怕强光和强烈声音等症状。正因为如此,有人就想,如果有一种设备能使患者活得长久些,与此同时再及时杀死病毒,使得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这些患者应该能够完全康复。

尽管目前医学界尚未研制出能够彻底治疗狂犬病的特效药,不过用疫苗对抗狂犬病病毒,已经成为主导人类和狂犬病这场“战争”胜负的一个转折点,很多受感染病人的生命因此而得到了挽救。当疫苗中一定量减活的狂犬病病毒进入血液中时,人体的免疫反应机制能针对性地、适时地生产专门对付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当这些抗体的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它们就能进入脑脊液,在那儿,它们将遇上好不容易沿着神经轴体进入脑部的狂犬病毒。这些抗体的战斗能力特别强,它们虽然不能将病毒逐出受感染的细胞,但能将病毒逐出细胞间的空隙,并消除病毒产生的任何危害,免除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污染,抑制病情的发展。这些特异抗体还能清除游离的狂犬病毒,阻止病毒繁殖和扩散。

犬免疫覆盖率低是我国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我国犬免疫率不足20%,而国际公认只有免疫率达到70%以上,才能有效屏蔽狂犬病的散播。农村是狂犬病的重灾区,我国大概有2亿只犬,大部分在农村地区,农民对狂犬病防范意识弱,防治措施差,造成农民患狂犬病的比例占到总发病人数的70%。俄罗斯是比较幸运的国家,每年依然有20人死于此病。这些不幸的人有的是死于疏忽大意,有的是死于未让自己的宠物注射疫苗,有的则是被狗咬后处理得比较晚。因此,专家们提醒大家,被狗、猫或其他动物咬伤以后,首先要及时清洗伤口,最好是用碱性较大的肥皂水洗涤,再经酒精或碘酒处理,较深的伤口应用水枪或不加注射器的针筒喷水冲洗。处理完这一切后马上将病人送至接种站接种疫苗,随后再进行观察。

仍存未解谜团

美国对狂犬病的防控是比较成功的,强制接种疫苗、规范宠物交易是主要防控手段。在经常与动物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的危险人群中推广疫苗接种。而对猫、狗、鼬鼠等易于传染狂犬病的家养宠物,规定必须接种疫苗,具有接种证书才能出售或饲养,如果收养流浪猫、狗,动物收容所有义务为动物接种。一旦发生动物咬、抓伤人的事故,则立即将有狂犬病嫌疑的动物处死。美国的公共场所是限制宠物与人接触的,很多州的法律都规定:犬等宠物攻击他人,主人必须负连带责任。在美国和欧洲,狂犬病已经很少见了,这些地方的公共卫生措施做得非常好,狗、猫、牛等家畜身上的狂犬病毒几乎被消灭殆尽。美国人患狂犬病的概率大概只有1亿分之一。

科学家认为,狂犬病病毒并不能长期生活在地球的某一处,它们是通过动物进行传播的。人们倾向于将狂犬病列入自然发生的疾病,但哪一种动物才是狂犬病病毒真正的“贮存器”呢?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在欧洲国家,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野生的犬科动物狼、狐狸和貉等。但有人认为,如果这些动物感染了狂犬病,它们照样会死去。所以,这种“贮存器”并不可靠。于是有人就想,如果某些啮齿动物长期携带狂犬病病毒,但它们本身并不发病,也不离奇死亡,这岂不是可以证明它们才是狂犬病病毒的真正“贮存器”吗?

迄今为止,这种说法还没有得到有力证据的支持。所以,关于狂犬病,研究人员至今仍有许多关键问题没能弄明白。2007年,在国际狂犬病控制联盟的倡议下,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共同发起了“世界狂犬病日”,并决定将每年的9月28日正式设为“世界狂犬病日”。

上一篇:医联体协议下一篇:第三方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