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唯美浪漫的古诗词

2024-05-26

意境唯美浪漫的古诗词(精选11篇)

篇1:意境唯美浪漫的古诗词

1. 你说过我一回头就会看到你,可我还未回头你就走了。

2. 如果爱上,就不要轻易放过机会。莽撞,可能使你后悔一阵子;怯懦,却可能使你后悔一辈子。

3. 爱得久了,感情神经总会一点一点麻木。

4. 失败时给自己多一些激励,孤独时给自己多一些温暖。

5. 这一生一条路走到黑,无味无谓也无畏。

6. 用心去爱,而不是用眼睛;勇敢地做决定吧,就算这决定也许是错的,也好过不作任何决定。

7. 说不清为什么爱你,但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8. 这世上除了父母,再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自己好,所以当有人对自己好时,关心自己的喜怒哀乐时,会为自己辗转反侧时,都是值得珍惜的美好。

9. 不想流浪远方,只想在你身旁安心当个流氓。

10. 感情里哪有什么不合适无非就是腻了倦了权衡利弊之后懒得爱了,就是想遇见比你更好的人。

11. 在生活里,我们命中碰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以秒计算的。

12. 你知道你和星星有什么区别吗?星星在天上,你在我心里。

13. 访客里出现久违的名字,说不出是惊喜还是心痛,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14. 相爱的时候,唠叨都是甜蜜;不爱的时候,问候都是打扰。你还在等着那个人吗,等着被爱还是等着死心。

15. 小时候,快乐是件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快乐的事。

16. 没有人是生来就无情的,都是经历并看到了太多自己不想看到的,而最终选择了关上自己的某扇门。

17. 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一切都被接受,一切对我都是可爱的。

18. 我也曾飞蛾扑过火,但不代表我傻,人家那叫执着。

19. 人生是一场一个人的旅程,无人可替代。总有人离开,总有人到来。

20. 抚摸着昔日互诉情话的封封信件,试图安抚我内心寂寞与疼痛。一切都已经落幕,一切都已经徒然,时间是拆穿事实的刀,划破灵魂的最深处。

篇2:意境唯美浪漫的古诗词

2. 我们那么久的爱情,最终还是结束于时间。

3.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爱的少年他在多远的未来。

4. 我过得很好,只是梦到你后醒来会痛,想起你时眼泪会流。

5. 还没等到午夜皱眉,清晨微笑,你便突然不再属于我。

6.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从而,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

7. 有些人,这一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是有一种感觉却可以藏在心裏守一辈子。

8. 如果你能看到我的悲伤,那么你一定会忍不住为我轻轻擦去眼泪,因为,你在乎!

9. 在碰到梦中人之前,上天也许会铺排我们先碰到别人;在我们终于遇见心仪的人时,便应当心存感谢打动。

10. 关系不好的人,关系永远都不会好,你讨厌的人,永远不会让你喜欢她。

11. 试着放下所有你害怕失去的东西,也许你就不会那么累了。

12. 任何关系都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如果不快乐就结束吧。

13. 别太容易为别人掏心掏肺,最后自己弄个没心没肺。

14. 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地吹着,除了偶然一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15. 还喜欢还在意,但不再渴望和你在一起。

16. 沉迷到头,必被惊醒。衷情到底,总归痛失。

17. 我曾为你遍体鳞伤,为你歇斯底里,可我不怪你。是我自己像傻子一样把心捧出来,你才有机会一刀一刀捅上去。如今我把心包裹起来,挥挥手向你道别,再见,我要离开了。

18. 再怎么想你,都不能再去联系你了,我想看淡一点再看淡一点,直到看不见为止。

19. 抽烟的人永远闻不到自己身上的烟味,就像被爱的人永远不知道爱你的人有多辛苦。

篇3:意境唯美浪漫的古诗词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诗词的翻译上, 学生在逐字逐句的解释中, 根本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美。而且迫于中考升学的压力, 学生只是背诵一些考试范围内的名言名句,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缺少独立感知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学习古诗词, 不体味意境, 就好比囫囵吞枣, 不知其味, 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魅力。要让学生学会领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从诵读入手, 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意象, 抓住“诗眼”展开联想, 感受古诗词意境。

一、结合创作背景, 把握感情基调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由于相隔时间的久远, 学生理解创作背景有难度,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 尤其是音像资料, 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够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还原历史, 体会古人创作时的心境。这样既为教学做了知识铺垫, 又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理解作者, 进而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为品味诗词意境做好准备前期。

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 结合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 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官场的鄙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品格, 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诗圣”杜甫的大部分诗歌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造成的疾苦, 因此教学这部分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教师可播放有关“安史之乱”的音像资料, 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 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 “安史之乱”造成尸横遍野、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这样, 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 能够理解诗人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凄苦、悲愤及忧国忧民之情。再如李清照的词《武陵春》, 写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之际, 词人孤寂一人, 随只顾逃跑的南宋朝廷奔波避难, 掌握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词愁苦悲切的感情基调。

二、诵背诗词, 描绘画面, 领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隽永, 言有尽而意无穷, 充满独特的节律美和音韵美, 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诗词的语言来表达的, 而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 朗诵有助于学生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品味诗歌创造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诵, 推敲诗词的语言, 想作者所想, 抒作者情怀, 在课堂上为学生渲染浓厚的诗歌意境。这样, 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并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朗诵技巧的指导, 注意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在音调、节奏上给予学生点拨。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如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 奔放豪迈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 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 或激越高亢, 或轻慢舒缓的朗读, 会使学生对诗词内涵和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者背诵也是读的一种形式, 熟读至能背诵, 有助于学生在脑海描绘诗词呈现的画面。

诵读应贯穿古诗词教学的始终,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 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 加深理解和感悟, 品味意境, 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抓住意象, 融情入景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 它通过形象表达, 是要体悟的、抽象的一种氛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 意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实在的, 如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明月”、“梅花”、“流水”、“归雁”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自然事物, 作者赋予这些意象以象征意义, 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 在古诗教学中, 我们尽量让学生多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 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主旨, 进入古诗的意境, 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古诗词时, 要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味, 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方法。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 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例如, 杜甫《登高》诗中, 前四句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意象, 描画开阔而悲凉的秋天景色, 看似写景但情藏景中, 实际上句句都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 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 形成了诗歌悲凉壮阔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 所以在品诗的意境时, 要抓住诗中的意象, 理解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进而品味意境美。

四、“诗眼”悟读, 拓展意境

“诗眼”是领会意境的窗口, 能使全诗的意境豁然开朗, 要欣赏品味古诗, 必须抓住“诗眼”。在教学中准确地捕捉住“诗眼”, 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意, 弄清诗词含意, 又能对诗词的精华部分反复推敲、琢磨, 拓宽诗歌的意境, 而且能够把古诗词品得更全面, 悟得更透彻,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 进而对诗歌的景外之情、言外之意有更深刻的领悟。

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 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摘要: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 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意境,诵读,联想,情景交融,诗眼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1-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篇4:易安居的唯美意境

在武夷山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期间,易安居创意茶事作为参展企业在会展上大放异彩。其独特的展位设计,融合山、水、茶、器、境之元素,茶与道虚实相生,互为一体,吸引了众多媒体的视线。由易安居创意茶事承办的“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也在此次博览会中展出。近几年,易安居频频在省级媒体亮相,走进大众视野,易安居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与稳健的发展引来业界众多关注。现在,笔者就带领您一起走进易安居唯美的茶道世界。

易安居的发展历程

易安居的创立源于易安居主人王书荣和黄劲榕夫妇与茶结缘。上个世纪90年代,二人共同就读于厦门鼓浪屿的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因为对茶与禅宗的共同喜爱,在寺庙中泡茶交流也就成了他们的独特恋爱方式。毕业之后,他们就萌生了开办茶馆的念头,由于黄劲榕十分喜爱李清照的词,茶馆的名称也由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得名。

或许是美术专业的背景对二人影响至深,易安居在初创阶段显得与众不同。经由他们设计的茶馆独具匠心,很注重对喝茶氛围的营造。在易安居里品的不仅仅是茶,更是一种心境。同时,喜爱紫砂壶的夫妇俩也经常在茶馆里举办器具展、画展等活动,极富特色的易安居很快就在业界脱颖而出。

易安居螺旋上升式的发展,使易安居前行的每一步都很稳健。从1998年,易安居茶人黄劲榕、王书荣创办了第一家茶馆开始,易安居就成为了追求唯美茶境界的代名词。

2003年,经过了五年对茶及茶人生活的深刻体悟,二人创办了易安居·温泉茶道会所。因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该会所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十佳茶馆的称号。

2006年,已经是年轻老茶人的王书荣、黄劲榕夫妇,出于对茶道境界美的不断追求,在福州著名的西子湖畔创办了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同时,他们还开始建设武夷山的茶叶基地和茶厂,转向了对自主茶品牌的生产与研发。

2009年,王书荣、黄劲榕夫妇创办了武夷山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由此,易安居追求唯美茶境界的信念愈发清晰与坚定。他们全心全意打造茶人至纯至美的茶道生活空间,并设计制造充满艺术气息的茶道器具。

2010年,经过十二年的思考与实践的积淀,易安居茶人带着对茶文化的尊重和对茶禅生活的感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品牌之路。注册成立的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重新组合了旗下: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易安居茶精舍、武夷山仙人岩茶叶有限公司、宁德市五蕴茶业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

唯美意境易安居

在易安居众多的茶会所之中,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最为人称道。古堞斜阳原是宋淳熙年间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在西湖上所建澄澜阁中的一景,损毁后于1986年进行重修。出于对禅宗意境的追求,夫妻俩一开始想将这第三家茶道会所开到山上。一位学者友人提醒他们:“小隐于山、大隐于市”,于是黄劲榕夫妇最终将这第三家茶道会所放在了福州西湖畔。

“茶香浮古堞,心静易安居”,品茶在此成了浪漫惬意的事。枝丫下,西湖美景真亦假时假亦真。信步桥上,俯身可细察涟漪,远眺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浪漫的情调在不经意间如红木桌上的清茶,微微发酵,暗香酽酽。这是很多人到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品茗时的感受。

多年经营中,很多人都提意在会所内出售野生保护动物牟取暴利,或是在茶会所内设立打麻将场所,提高上座率迎合低俗之风。每每遇此,夫妻俩总是秉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将茶艺居定位为茗茶推广、茶文化传播、艺术展示的平台。易安居在浮燥的世风中始终坚守茶文化的原味,每月举办斗茶会,不定期地举办茶器具展览,在成为榕城一景。对于“唯美”二字的追求,贯穿了易安居发展的每一步。

易安居的茶道生活

易安居倡导茶道生活的艺术,追求简单安如的智慧人生。易安茶道呈现这样一种生活:物质的收获与精神的成长并不矛盾;事业的成就与家庭的美满并不冲突;辛勤的进取与悠然的享受并不对立。易安茶道是以茶道生活感悟禅的境界,用生动的茶智慧品读“易”的精神,是感悟内心纯净、真如易安的上品人生境界。

茶道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它应该是更为实质,更具内涵的事物。“易”既是简易、洁净、精微;安既是真安、至善、真如。

在多年的经营当中,夫妇二人意识到,要从单纯的茶叶营销中有更大的突破,周边营销必不可少。企业的经营,仅仅是在茶叶品质上下功夫还远远不够。现在爱茶的人越来越多,对茶器具、对喝茶氛围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建是产茶大省,茶的种类繁多。同时,福建也是艺术之乡,拥有福建漆器、陶瓷、石雕、木雕等工艺美术品。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茶器具、茶包装,以及茶空间的设计却没能与时俱进,更没能将艺术美融合茶设计。因此,为了营造出一种雅俗共赏,不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都能接受的茶界之美,易安居发起策划了“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此次大赛,意在旨在发现和培养茶道用品设计和研发人才,促进福建茶文化及中国茶道用品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了增加大赛的影响力,他们还特别邀约了来自韩国、日本、宝岛台湾及内陆的十多位艺术名家的作品前来参展。这些作品匠心独具、内涵丰富,足以让观展者充分感受到茶道用品中的艺术魅力,品鉴茶文化与艺术融会带来的独特创意视觉,也能进一步促进国内外、海峡两岸的茶道用品创意设计的交流。

问及易安居为何如此大手笔地策划茶道用品赛事时,黄劲榕女士回答道:举办比赛能不同程度地将茶文化与艺术有效结合,全方位、多元化地宣传推广茶道用品的创意,也与易安居的企业理念不谋而合。

茶文化创意的独特经营理念

历经十二年的发展,易安居由最初的单纯茶馆经营和制茶生活,向茶企业的转变。与众不同的是,易安居以“创意唯美茶境界”作为品牌定位及核心竞争力,贯彻“创意兴茶、文化兴茶”的全新发展理念。黄劲榕女士提到,在易安居今后的发展方向中,首先要加强公司有机茶园的建设,保障品质稳定。目前,易安居武夷山已经建立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为倾力打造易安居茶精舍这一特色茶业已在连锁品牌做好准备,据悉,易安居将导入专业的茶企VI。

经过整合之后的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分为五个分支。1、易安居茶道会所,秉承易安居对唯美茶道的坚持。2、易安居茶精舍。有别与易安居茶道会所,集生茶叶销售、茶器具、茶空间设计与一体,倡导由境入心全新的模式,引领顾客进入全新境界。3、专业茶文化活动策划机构,负责策划大型的茶事活动,如“茶道用品设计大赛”、“茶品鉴会”、“登澜讲坛”等活动,提升易安居品牌竞争力。4、茶艺培训及茶艺表演服务机构,负责输送茶艺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备力量。5、茶艺空间设计机构,为易安居的多元发展做铺垫。

篇5:唯美意境的诗词

2)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4)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5) 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6)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7)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8)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9)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11)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12)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3)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14)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篇6:古风伤感唯美意境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一: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三:细雨不识愁,乘风欲加浓。挽袖拈花,摇落云池。醉花醉水,醉一阙词,蒙蒙薄雾缠绕,雨中摇摆柳枝,一向喜欢柳叶素妆,纤尘不染,情不自禁拾那纷纷扬扬的碧玉,醉风,醉雨,醉一帘梦,静静的听着雨滴沥时的低吟浅唱。一种恍若隔世的忧伤,深深触及温柔的记忆。一丝酸涩的味道,几许凄凉诗句。

四:临水的女子在秦淮河上传唱笙歌,红格碧色的窗花下,雪纺胭色的罗裙,在莺歌燕舞的人间袅娜曼妙的风姿。这与,饮醉了秀色的江南。

五:想起那痴迷的目光,千言万语,都在那一抹柔情里。从此清风明月,竹影飞花,我心甘情愿做那一朵七彩莲。只沉醉在那含情脉脉的柔情里,梦里飞花,梦里眉间点下朱砂。

六:时光巨人真的一下子就老了,纷纷秋来叶叶落,无情的黑夜是一向都不会感到心疼的,不管你在此中其如何挣扎,依旧的,天还是要黑了,好像光巨人又一次用尽了能量,世界又将成为黑暗一片。所有人都不得不再次启程,奔向各自明天的阳光。咱们也一样。

七:今夕何夕,我已不再记得。昔日尘心若水,再也无法回到那如莲花初绽时的宁静,题诗赞花,赋词吟曲。盈弱的身躯随风飘零,寂静沉沦。只为思绪的牵引,我便跌入你专注的眼眸里。

八:沉香亭畔,春风牡丹,一窗恣意不聘的相思,宛如灯火阑珊处的水色胭脂,轻弹如梦的江南,一双烟霞旖旎的眸柔似春风,润若雨露柳眉细描这一弯情幽,双燕归时陌上可相逢?若君不解花语,花儿与谁缠绵?一脉弱不禁风的相思,纤柔地舒展,嫣然若清起流转,柔肠回环,思情阑珊,一袭梨花白,颦眸流盼莲步姗。

九: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十: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十一:谁伴我归田卸甲,谁陪我相守天涯,谁又负我生命韶华?

十二: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十三:轻轻推开一丛虚掩的篱笆,蹑足走近你的窗前,听你读着书签里那些新月妩媚,烟柳浓情的词句,一行行,一叠叠,载着红尘的呓语,也载着纤巧的叮咛。

十四:明天太阳依旧升起,转角咱们能否相遇?

十五:远山如黛,烟霞雾痕萦绕绿色的江南,三径菊花顺着墨香袅袅地轻展我的心扉的痕迹,藤萝秋千架上凝虑的女子,在夕阳的夹道里拾起一枚青苔的记忆葱茏季节里流动的背影。

十六:那一次刻骨铭心的相许,那一刻为谁声声催天雨。

十七:风沙贯满早已湿透的双眼,为何还能看见你的容颜?

十八:今夜无眠,若你只是飘过的一阵风,我想在流年的记忆里,写下一纸无你陪伴的守望,绝对不会吵醒你的梦乡。如果那悠悠的伤感音乐,戛然而止,是否我该绝了红尘的怀想,把无端的惆怅丢进繁花的春天,让不舍的琴音编织成浪漫的感情宣言,在梨花带雨的盛景里重现。今夜无月,星星也少的可怜。影子在昏暗中对折,略显孤单,夜色如殇,暗意深浓。

十九:痴守千年,月老红线谁为我牵?

二十:是谁在风雨破碎的茫茫人间,找寻前世紧记的容颜?

二十一:那一刻,巡古苑,采幽香,笑看芳草添新妆。临风陌上,邀文谈笔友,作诗万首,琴棋书画,饮酒千壶,且看翠柳醉夕阳。曲径通幽处,剪红情,裁绿意,莺歌燕舞,心静,影动。

二十二:繁华逝去,花落成冢,在爱的回光里,让我为你跳最后一支舞,情沦心竭,裙袂淋漓,愁肠万转,舞尽生命美艳,舞断来世眷恋。也许是宿命,人世间的恩怨情愁终有定数,许是无意透支了那份浓烈,糜糜深恋覆水难收,捻醉了前尘过往,支离破碎,当时光拨弄记忆的琴弦,当离人摇曳起相思的风铃,爱,却已在风中优雅的飘零。

二十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风缓荷塘远嚣喧,芙蓉如面。池花对影落,烛泪向心流,夜色月光泼,未到别处不悲秋。风姿潋滟,云水含笑,笑看月影水面倒。朱夏转眼过,又是秋雨听**,道别,不曾见回头。欲寄彩笺兼尺素,水远山长会相逢,风缓荷塘送香远,情在人间,有缘再见。

二十四:一朵微笑,轻灵雅逸,临水悠然。红尘如梦,踩着岁月的褶皱,霓裳千载的诗行。一滴泪,纷然如昨,徘徊千年的渡口,洇开一片潋滟,桃花陌上,盈盈不得语,花落花随人茫茫。掬青露在手,挽白衣轻袖,独步幽谷,若水凝烟知音远……

二十五: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赞美老师的名言佳句

二十六:任处池塘,水荷清香,郁郁污泥,养我其芳!不为风摇,不为雨藏,任君来去,守我天朗。本无所染,明妙坦荡,垢净分别,于我何殃?高华岂慕,低秽怎伤!月圆天心,觉此华章。自在腰身立沙洲,浮云闲映碧波心。采莲歌中根尘断,天涯无处不知音。

二十七: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二十八: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二十九:红尘画卷,画得是谁的生死之恋?最后却只能守着那不变的容颜,一守就是一千年。

三十:燃尽的风华,为谁化作了彼岸花?

三十一:总有些情愫,不得不深藏,总有些馨香,在心底萦绕。那些与文字对酌,与心灵相依的日子,让守望,成了最美的风景。你读懂了我内心的纯白与柔软,我怜惜着你的脆弱与孤单,爱,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懂得,在风雨中更见淳厚,而感动,在一路相随的暖意中,充实着丰盈。

三十二:染上心语的诗篇,被谁的身影打乱了墨迹?住在文字里的疼,把失眠剪断了!泪眼婆娑着轻叩弥漫夜里的每一个角落。细雨打落的残樱,一如轻许下无数遍的誓言,被一道道斜阳涂抹成了血色,载不动承诺的重担,散淡在冰冷的月色里,孤零零地悲凉着天涯。

三十三:以前的誓言,早已风轻云淡,谁还在门前掌灯盼我归还?

三十四:谁抚我一丝秀发,谁欠我生命代价?

三十五:是谁在你的墓前,葬下了生命的诺言?

三十六:露恨晨曦花怨秋,醉后,只落一地愁。

三十七:千年的等待,却只换来一句:我的爱早已不在。

三十八:用微笑,等一场春风沐雨;用明媚,揽一抹情愫相依,将丝丝缕缕的念,绾于发间,唤做相思扣;将点点滴滴的感动,收藏于心,系成同心结,牵着你的手,轻嗅,性命的暗香,你在,我在,最完美的懂得也在,便是性命中最好的时光。

三十九:点燃一盏心灯,退守在方寸之间,在天之涯处浅写守望,一任声声覆声声的呼喊,沿着思念的脉络疯长。今生刻骨铭心的温馨与记忆,凝重成胸口赤色的朱砂,蘸就幽幽执情的墨香,细细勾画,把今生最美的爱恋用真情填满温润的诗行……

四十:倾国倾城,而又为谁倾覆了天下?

四十一: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四十二:一个人的单程旅途,一个人的朝朝暮暮,一个人的韶华倾负。

四十三:夜雪潇潇,飘如落羽,一片片一朵朵,绽放于唐诗宋词里静美醇淡的韵脚。瑞霭氤氲,残月隐然,澹梅浣雪,拂落一曲灵动的合弦,叠叠幽韵,将亘古的柔情写成此刻的雪瓣一朵。倦依窗畔望琼英,心字共谁倾?呵手轻霜试梅妆,轻抚一曲声声慢,静听疏篱烟雨唱彻醉花阴,漫看淡云长天弹却凤箫吟。

四十四:有苔藓斑驳的记忆随着小径躲闪而来,螺云青鬓的江南少女在翰墨里飘香,款舞着冰雪的`情怀与蝶羽的风姿,千年的诗情不老,恰如我的相思,以一阙瘦词与流觞古诗恣意悠悠古韵。

四十五:今生,风烟流年,执手红尘,朝朝暮暮,凝字为爱。两相依,如花眷恋,你是我独守的暖,不相负,繁华唇语缠绵。那日,长空阴晦,如我的情绪。踩着碎碎的感伤,两眼含霜,有风吹过,寒依然。闭上眼帘,记不起你完整的笑容,千年红尘,就在这一刻泛起绵绵情愁,我的世界开始下雪。

四十六:当泪水化作雨水,那一刻,谁的誓言还能轮回?

四十七:看樱花满天,悲伤在流转,却掩不住斑驳的流年。

四十八:流水潺潺,心韵悠悠,落花满庭,暗香盈袖。掬一捧湖水,拈一缕秋香。婉约明媚的律动在旖旎中绾结成洁白无瑕的心莲,任一曲水调轻轻的流泻,静静的蔓延,在薄如婵翼的素笺上浸透,再浸透……

四十九:蝶绕青川下,故作南山人,花惜怜人花亦醉,人陌殊途人已殇,几许痴恋化为蝶梦,翩翩残花入凡尘,痴恋如蝶,记忆如花,蝶依花,花惜人,人已去,浮华漠视,独依花眠。思绪如虹,七彩可溢,借问蝶梦几时归,七夕彩桥花下醉,踱步沉醉人已殇,花下泪,几许情。

五十:情多却寂寞,人生苦短,寂寞心事老红颜,前世今生的誓约又怎经得起时光慢慢地流向荒凉?我若站在塘畔望荷,又怎能从那清逸脱俗的风韵里望出那点寂寞和忧伤?正如我看不穿世人隐藏于心灵背后的忧伤一样。

五十一:凝眸处,千里烟波,花语楼阁,若渺的水云深处,虚幻之间古人演绎万种风情,古色古香的人云古景在脑海幽然流传,一份婉约细致的风雅一份袅娜轻盈的飘逸。搡一枝多情的枫红,把魂牵梦萦的相思愁词,卸舍下尘世中所有的悲与喜,执牵起你温柔的手心,依偎着你宽厚的肩膀,不问三世,不问姻缘,化蝶比翼。

五十二:倩影销,客还立断桥;纸伞薄,观云惨天高。醉殁西郊,吾吹箫,欲挥毫。清明哀悼,祭一世孤傲,泪把烛火摇;流年轮回,葳蕤已覆秋水蒿。苏幕遮,红楼举觞酒为歌;虞美人,袅舞姿谁錾刻;醉花荫,潺凄寒伶仃过;金缕曲,经卷浮t落几多;鹧鸪天,凝眸送进前生缘……烟雨渐远,冷月铅华略泛浅,怎怜?怎眠?

五十三:与你的缘分,是流年里最深的铭记,我用执着和无悔,写意了爱的纯美,风起时,我把自我藏在一朵花中,在如影随形的寂寞中,安静地想你;雨落时,我把心安放诗笺里,用清淡的笔墨,书写着与你的喃喃私语,守望,是天涯咫尺的念,相知,是一江春水的情意,那关于花开的故事,散落了一地的馨香,我不想拾起,就让它连同思念,飘落到有你的光阴里。

五十四:望着眼前你含笑的容颜,我的泪还是落满了整个冬天,转身后,再也找不到丢失的诺言。

五十五:流云过,烟雨遥,空中有微尘曼舞。一袖清雅薄衣,天光微浅,沉醉了几多轩墨,香痕诗里字,浅浅笔画魅影人。翩然而至柳岸堤边,一语诗成,紫陌自生烟,携几分飘逸,带几分幽怨。一书墨痕,半卷清词,荷盈曼妙,蝶舞翩跹。晶莹心语,细腻如丝,花谢花开花满天,烟雨声里数流年。

五十六: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生命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五十七:用我一世凄凉,换你生命欢颜。

五十八: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五十九:醉知酒浓,醒知梦空,原来看残花凋尽也是一种痛。

六十:寻着风骚楚辞,在汨水河畔,屈子怀瑾握玉,朝饮坠露,夕揽素漭,离骚一赋,千古绝唱,沧桑正道,留下一个孤独的夜行人,披头散发,慢慢的走进滚滚浪花中,湮灭,如凤凰浴火涅磐般从容不迫。那些游走在错落流年己的未解之迷,随着他,埋葬在冰冷的水域里,用梦的残翼,给奸佞之人,挂上一副沉重的枷锁,为世人带来一丝破晓前黎明的曙光。

篇7:七夕唯美浪漫的古诗词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

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

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

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

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

《秋蕊香·七夕》——(宋)吴文英

懒浴新凉睡早。雪靥酒红微笑。

倚楼起把绣针小。月冷波光梦觉。

怕闻井叶西风到。恨多少。

粉河不语堕秋晓。云雨人间未了。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七夕二首·其二》——(唐)佚名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凤栖梧·甲辰七夕》——(宋)吴文英

开过南枝花满院。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

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

轻帐,银烛罗屏怨。

篇8:引领学生走入古诗词的意境

一、音乐渲染入意境

音乐能很好地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 勾勒意境。在古诗词教学中, 如果能选择恰切的乐曲, 在适当的时机播放, 学生就能借助音乐放飞思绪、想象入境。如, 教学袁枚的《所见》, 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前提下播放乐曲《牧童短笛》, 并配以画面, 请同学们闭目想象。通过想象, 这首诗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就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与眼前。再如, 教学林升的《题临安邸》, 可以适时播放悲壮雄浑、大气磅礴的钢琴曲《钢琴之吟》, 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历史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情境。

二、还原图画入意境

许多古诗词都具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点, 甚至其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就是一幅画。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想象, 将文字还原为画面, 再借助画面进入意境。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一句, 把“小儿”顽皮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时可以扣住这一句,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想着想着, “小儿”的顽皮样就会活脱脱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作者对农村清贫但安稳生活的喜爱之情, 学生也能真切地体味到。

三、联系生活入意境

古诗词中描写的有些意境还是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 如果能让学生联系生活换位入境去感悟, 可以事半功倍地让学生进入意境。如, 翁卷的《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了江南农村初夏时特有的景象和农民繁忙的劳作图。江南农村的学生有过相关的见闻、经历, 可以让他们说说在初夏时有哪些农活必须干, 为什么不能往后拖;人们是怎样早出晚归、惜时如金地抢时间的。这样古诗中描写的情形便走出了书本, 来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四、角色换位入意境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既要能走进去, 也要能走出来, 在进进出出中对文本进行揣摩、涵泳。古诗词教学也不例外。进入古诗词意境的策略、方法有很多, 角色换位是其中的一个妙招。如,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用简洁的文字、质朴的语言表现了最为深厚的友情, 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元二, 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老朋友的送别之情、祝福之意。再如, 教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送行的李白, 体味李白内心的情意。

五、反复吟诵入意境

篇9:施家岙:女子越剧的唯美意境

施家岙是浙江嵊州甘霖镇的越剧小村。村子前有条剡溪水澄潭江,一曲环绕。当年竹篙轻点,载着越剧的小船悠悠撑向外部人世间。

娘家戏班,绳其祖武

施家岙村有祠堂叫“绳武”,语出于《诗》:“昭兹来许,绳其祖武。”90多年前,女子越剧在这里诞生,现在,是娘家戏班的所在地。娘家,意味着母本,也昭示着继续先人的步武。

走进绳武堂,娘家戏班的演员正在演出原汁原味的越剧选段:《十八相送》《何文秀》《西湖山水》……台下是远道而来的旅游者,他们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戏文里,手中的折扇随着婉转的唱腔一下一下地轻叩桌面。

笔者几人在绳武堂厢房里的一排相片前久久站住:王金水、金荣水和施银花、屠杏花……是这些人打造了中国第二大剧种,是这些人让嵊州成为了越剧的故乡,是这些人让一个小小的施家岙成为了越剧第一村。

趁中场休息,娘家戏班的琴师石德灿老人跟笔者聊开了:越剧在繁荣了几十年后,忽然走入了低谷,绳武堂改成了学校,正厅作礼堂,厢房作教室,古戏台再也不唱越剧了。藻井破败了,雕刻漫漶了,最后,所有的梁柱都于1989年的某一天轰然倒塌,只剩下几个光秃秃的青石柱脚。

事隔多年,虽然古戏台重新矗立起来,但是石师傅的话语中还带着轻轻的忧伤、淡淡的悲哀。笔者知道,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人事痛楚,一个戏台有一个戏台的岁月风尘。

髦儿小歌,崭露头角

1923年的大上海,在新世界二楼的红宝剧场内,经营戏班的嵊县施家岙人王金水一边看着大京班的戏,一边想着的笃班的事:他的的笃班几进几出上海滩,都未能赢得观众的喜爱。的笃班的出路在哪里?戏班的商机在何方?

那天,王金水看的是髦儿戏。髦儿戏,就是梳着长髻的女青年、女孩儿唱的戏,多为京剧。“看戏,就是要看女的,尤其要看年轻的女孩。”颇有商业头脑的王金水看了那场戏后,茅塞顿开。

那年,已近清明。王金水迈着轻盈的步子回到温山软水的施家岙。他踌躇满志地要招一批女演员,要办一个女子的笃班。

那时,嵊县乡下的日子难过。王金水到邻近乡村贴了一些招生启示,大意是:施家岙王金水举办绍兴女子文戏班,招收10至15岁的小姑娘,学徒三年,帮师一年。凡愿意入科的女徒,习艺期间衣食住行概由老板负责,并每人给薪大洋60块;期满出师各发皮鞋一双、旗袍一件、金戒指一只。同时许诺,如果不放心的话,家长可以来班帮工,照料自己的女儿。

为了叫人放心,王金水让小女儿王桂花及内侄女施银花也进班学戏,最终招收了22人,大的13岁,小的9岁。班主王金水,领班王金水、王国钧、袁道才,师傅金荣水、王和铨,乐队王春荣、过樟根、竺春云、邢子标。后人誉王金水、金荣水为女子越剧创始人。第一代名伶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沈兴妹、马秋霞等就从这里崭露头角。

文武女班,乡间成长

王金水的女子科班的习艺地在八卦台门的陈家。这幢三间两层的砖木楼,如今是村里的越剧纪念室。透过青的砖、黛的瓦、浅的木柱浮雕,依稀能想见当年吊嗓子、练武功、舞水袖的热闹场面。

苦练数月后,这女子科班作第一次演出——串红台。王金水本想借用绳武堂,可是却被冷冷地拒绝了。绳武堂悬挂着“安贫富,务正业”的训诫。

于是,王金水在晒场空地上搭起一座草台。1923年7月9日,演出举行。后来学界认为,那次演出是女子越剧的首次登台,标志着开端。

是年冬,王金水带着他的女子科班赴上海,在升平歌舞台挂出了“绍兴文戏文武女班”的牌子,剧目有《四香缘》《双珠凤》《龙凤锁》等。

从小在山村长大的小姑娘,如何见过大都市的场面?灯光打在舞台上,映得戏院辉煌璀璨。舞台与草台终究有着天壤之别。小姑娘们被唬住了,她们在台上忘了进入戏中的角色,她们被动地唱、被动地做,却忘了把自己的情感注入戏中的人物。

第一次进上海,她们铩羽而归。然而,当这些颇受重创的小姑娘回到家乡时,却受到了空前的欢迎。绳武堂也破例向她们开放!在乡亲们眼里,她们都是闯过上海滩的大人物了。

自此,施家岙女子科班每在家乡演出,总是场场爆满。到后来,几伙人为了请她们戏班,竟至于引发冲突。

一阵阵深沉的唱腔,一声声温婉的曲调,夹杂着田间的气息,从乡野、河埠袅袅升起。女子越剧在故乡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女子越剧,化蝶嬗变

20世纪30年代,女子越剧终于在上海站稳了脚跟;40年代,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是历经化蝶般的嬗变,人们不会忘记王金水的女子科班,不会忘记施家岙以及绳武堂。

为了展示女子越剧发源地风采,甘霖镇于2006年组建了娘家戏班。娘家戏班每天在绳武堂为游客免费演出经典折子戏,压轴戏有老调如施银花的《盘夫·官人好比天上月》《玉蜻蜓·哭图》、屠杏花的《山伯闻言喜满怀》等。娘家戏班有时还去四工亭和剡溪竹排上演出。

2009年9月,“相约越乡”全国戏迷擂台赛在施家岙揭开序幕。此后,每月一次比赛。曾有一帮来自江苏的戏迷,因为迷恋“三花一娟一桂”的老调,竟然一口气点了20来个唱段。这个流派方唱罢,那个流派又登场;台上越音婉转,台下叫好连连;绳武堂浸润在竹肉清发之中。

今年,越剧风华百十周年。施家岙及周边丽湖、苍岩一带又建设起嵊州越剧小镇。人们愿越剧悠悠之韵回响千年。

笔者结束采访返回时,频频回首,蓦然发现,施家岙的村后青山弧形抱揽,村前碧水款款行过,山与水与村庄组合,仿佛一把越剧小生打开的折扇,似乎冥冥之中,便有施家岙和越剧前世今生的联系。

(本文摄影:求向东)

篇10:七夕节唯美浪漫祝福诗词

1、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2、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5、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6、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7、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8、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9、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10、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11、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2、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13、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14、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15、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6、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17、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18、七夕歌(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19、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篇11:寻觅美的意境与浪漫诗性

——关于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思考

□马小依

陈逸飞的艺术世界中从来都不缺少一种营造生命本真的感动,因为在寻求美的视觉中他摆脱了传统观念的艺术表现与规范,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善于酿造优美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在历史与现代的往复中找寻着美的理念与支点,在突破传统油画的创作模式中实现一个油画家关乎理想与现实的自觉。也许正是对美的探究深入到与表现思想主题的一致性当中,那种对于生命意境的深刻挖掘才体现出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家所持有的一种精神品格与诗意话语。

《黄河颂》,一幅完成于1972年的油画作品,在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5月13日的拍卖活动中,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4032万元人民币的拍卖成交价不仅是陈逸飞油画作品价值的新高,也创下了在目前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这是一幅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分量的作品,但曾被当时的文化官员认定带有严重的印象主义倾向,而被迫尘封了10年。当我们重新解读这幅长297厘米,宽143.5厘米的宽屏式巨作时,感受到的不仅是陈逸飞对美感寓意的视觉诉诸与生命呈示,更是因为其中实现了生命个体与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而呈现出一种人物形象的精神品格的感染力与震撼。在作品《黄河颂》中,红军战士以侧身的姿态伫立于山巅之上,手持步枪,极目远眺,不仅在视觉上呈现了坚定的力量感,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技法也不再束缚于模式化的创作手段以及对于传统的英雄形象塑造的图式中,而是回归于人生的常态,力求表现真实自然的生命感受,更注重关切人物内心的思想深度与情感愿望。因而在体味《黄河颂》时,我们执迷于这样一种全新的寓意视角对于英雄形象的新解与重塑。在美感画面的寓意关照下作品注意了色彩的明度,块面的塑造也更强调体积感,在技法的选用上不仅完整地呈现了群山绵延的苍茫与雄厚,更巧妙地把握了延承华夏儿女血脉的黄河,这一带有生命印记的自然景观而给予高度的概括化呈现出一种生命意象的激情壮阔与诗意浪漫。作品在金黄色的光感中褪去了现实的迷茫与黑暗,在与传统思想的对话中给人们以精神的信念与力量的指引。

与“文革”画风的僵滞、刻板不同,陈逸飞在对美的探索与追求中努力突破传统观念,并给于作品新的美感语言的注入,在强调美的表现与视觉效果中,深刻挖掘艺术形象的思想主题与艺术内涵。在这一时期中,写实与浪漫成为其表现思想主题的两种内在因素。写实是美的具象体现,通过对典型形象的塑造概括出作品的思想主旨;而浪漫是美的品质,是作品精神构思的气质凸显。在美的具体表现中,陈逸飞依据不同的创作主题各有所侧重。1972年的《黄河颂》是以营造一种饱满、高昂的生命态度来表现生命意境的优美与崇高;1976年与魏景山合作的《占领总统府》则更加注重再现具体的历史主题而进行艺术构思所尝试的对于历史事件的还原与再现;在1979年的作品《踱步》中,这一情形又发生了变化。作品不仅深化了反思历史的主题性,同时,也强调了战争寓意下民众命运的深层迷茫与创痛,在作品中以现代人作为个体的生命符号所呈现的凝望与反思,实现了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对大众命运及人性本质的持重,因为表现了沉重的历史主题从而在深层话语里脱离了具象的束缚转而表现为一种塑造生命的“真象”。

如果说,陈逸飞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主要是以鲜活的色彩感受和粗放的笔触来构造大场景的视觉效果与主题氛围的话,在80年代与90年代的作品中这一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0年陈逸飞赴美国留学后,在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的影响下,其风格趋向于细腻、圆浑、厚重。虽然在西画艺术技巧的理解与把握上日趋成熟,但他并没有拘泥于西方艺术模式的樊篱之中,而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赋予在作品深切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品质中,营造出了一种凝练、醇厚的艺术境界。在1984年的《家乡的回忆——双桥》和《桥》等水乡系列作品中,陈逸飞以具象描写的景致构造把“桥”这一客体融入于主观情致与记忆的关照中,从而在与江南风情的诗性元素的融合中,获得了对于生命意象的一种宁谧、沉静的意境生成与文化关怀;1988年的《丽人行》、1991年的《浔阳遗韵》等作品在空灵唯美的视觉氛围与虚构的时空境象的展现中,着重描绘了一群颇具古典韵味的女性形象。因为陈逸飞曾认真研读过唐诗宋词,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诗性的思想话语与生命意象。在这些仕女形象的塑造中,对于生命意象的建立首先是确立了一种合乎人物形象的身份与规范,呈现了一种与时代背景相契合的历史语态,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国诗词文化的语意支撑勾勒出生命意象的精神轮廓,这就完整地构成了作品的意境内涵。对于作品表现出的生命意境的多义性解读,在深化作品的思想寓意上也给予更多的诗性联想与文化参照。1991年的《罂粟花》、1994年的《西厢待月》以及1995年的《恋歌》等作品即是在表现姿态各异的女子形象优美纤细的外表下营造了一种婉约清冷、寂寥淡泊的生命意境。她们或手执香扇,或秉烛凝视,或抚琴独思,那些游离于生命迹象中的风骨与神韵收蓄在世俗的无常与虚设的场景中,融汇了难以言说的情感交集与人生困境。

在实践着描绘古典题材作品的同时,陈逸飞也实现着对于现实美的深层理解与挖掘。从1994年的《山地风》,1996年的《晨聚》到2000年的《无言的行走》,都是在新的绘画主题中倾注对现实的关切,作品以反应藏族风情为主题,人物形象的刻画一反传统美的诗意与意象表现,而是极力意指人物的内心,着重表现质朴与粗犷的人物品质与性格。这些作品以淳朴厚实的民风为基调,概括出一种代表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语素进行体悟与领会,更加注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本体力量。在这种尝试中,陈逸飞不再囿于表现氤氲古典情结的人文心态,而是从美的探索中深入现实,去找寻美的原生语素与现实形态。

上一篇:2015项目部年度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基础行政能力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