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2024-07-24

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精选6篇)

篇1: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自主探究 学生实验 微型实验

[论文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直接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新教材》中实验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已经没有单独列出的实验课,实验内容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栏目中,其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上、下两册共设计了 29 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中才能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中共设计了 53 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结合教材和教学进度,选择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一些实验设计活动,对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比如在讲溶液的PH时,让学生设计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土壤改良的方案、在讲碳酸钠时让学生探究腌制皮蛋的原料和原理、讲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验证反应产物等。通过实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获得了科学的方法,通过活动也可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量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仪器操作简单,省试剂,省时间,但又能达到大型仪器的效果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用实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新教材》编排中特别体现绿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并且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使用了微型仪器胶头滴管和点滴板,在其他实验中,我们也要尽量使用微型实验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比如探究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等。

篇2: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高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对化学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教师不断地分析教学方法,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弥补不足,提升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94-01

1.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W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夯实基础知识

在高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时候先别急着疯狂地做题,因为只有当基础夯实以后,做题才会事半功倍。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考试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不好,成绩很不稳定,这其实就是基础不扎实的缘故。因为考得好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做过类似的题目,而若没做过类似的题目,则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但是高考不是赌博,你不能去搏高考的题目就是你所做过的题型,并且这样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此只有夯实了基础后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

那接下来我来具体说说如何去夯实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如何“花时间去学”。高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全部化学知识的教授,夯实基础就可以从此时开始了!我们可以从两个平行的方面进行:看书与做基础题。翻出高一的化学书,仔仔细细每字每句地翻看一遍,我相信现在翻看高一的化学书时,同学们肯定会有一种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时所没有的快感,许多高一时搞不清楚的知识点会迎刃而解,遇到遗忘的知识点,记忆会格外深刻。在边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做些基础的题目。比如可以翻看高一时曾经做错的试卷和辅导书题目,或者把高一时未做完的辅导书做完。同样,高一的书看完了就看高二的。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千万别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夯实基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觉得时间来不及,至少在寒假前,你都可以去做这项别人或许会鄙视的工作。

3.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为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所以要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一方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明确告诉学生,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课前主动预习,养成仔细阅读每一节即将要学的内容的好习惯,做标注和预习笔记,在课前就搞清哪些知识是自己就能学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或拿不准的。课上主动思考,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主动配合老师的教授。另一方面,重视课后的主动复习巩固,再结合课堂笔记阅读课本“把书读厚”。养成从高一一开始就记“错题笔记”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难题,多与同学交流,逐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抓住课前预习的问题集中解决,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这是知识巩固、消化、提高的关键。通过这些环节的深入透彻的落实,明确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规律,使所学的知识成网、成串,形成知识体系是指日可待的。

4.同步随堂巩固习题,精选课后作业

随堂练习区别于课后作业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检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存在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加强记忆,帮助学生们变理论知识为实际解题能力,能够为一节课的化学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一般课堂练习是有针对性的,老师讲完某个理论或某个解题思路后就趁热打铁给学生几道题目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刚刚所讲的知识。随堂习题的出题原则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检验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一节课中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随堂练习应该紧扣书本或教学提纲,在考验学生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适当检测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拓展能力。课后作业是一个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和强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和题型联想。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以免学生出现“应付”的现象,一旦发现有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篇3: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是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当前,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所以,我们要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教学。

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中的3个方面的目标均与化学实验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原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对比学习,可以得出如下的显著特点:更突出了化学实验的重要地位。由于教学的目标、理念、内容和要求的改变,使教学的模式和评价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从新课程的学习中,我认为化学实验的教学和评价的改变,着重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教材和教师安排的。教材就像是“剧本”,教师就像“导演”,而学生只是“观众”。做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该如何设计?需要什么药品?需要多少药品?如何操作?应观察什么现象等等,都是教材安排好的,教师吃透了再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照方抓药”的完成实验,缺少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自主性,没有给不同的学生留下思考,创新,发展的空间,体现不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指导作用。在学生实验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主导作用,是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化学实验的处理上,必修教材的实验内容改变为实验探究——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三部分,将以前的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实验探究,原来的学生分组实验转变为科学探究,另外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1.实验探究可由教师演示,更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条件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对学生分组实验,则通过科学探究的行为,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操作步骤、选择实验药品,并自主地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在该学段中尚不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审核学生的实验设计在操作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3.对于实践活动,则可由学生本人根据兴趣及家庭的具体情况,选择性的去做。

总之,应充分让学生体现出他们是化学实验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则是辅助者。

二、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发展需要,让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要求,结合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化学课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和兴趣爱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实验方面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自主性。某些特定的内容,用什么方法?应用什么样的原理去完成实验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

2.实验的药品、药品选购的自主性。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药品和用品。

如“原电池”的科学探究实验,实验的物品——“果汁和水果”,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并自己准备。实验的步骤也可以学生自主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改进,也可以同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和观摩或请教师指导。由于实验的方法、用品、步骤等都是由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设计,实验的操作由他们个人或通过同学之间合作完成,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并能较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更注重实验的过程,强调合作,淡化实验的结论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应主动构建化学知识和有关技能,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的实际体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对于学生实验操作需要规范,但不应过分强调操作的规范。对于必修模块的实验,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将来都不需要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因此,除了涉及安全性的实验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外,其他时间的操作可不必太过于强调规范,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哪怕因此而使学生的实验失败了,甚至得到的是错误的结论,但学生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的经历、体验,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而言是一种疾病难得的收获。

2.不宜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更加不能用来代替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去体验实验的整个过程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对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的观察体验,与对实际实验过程的观察体验并不相同,无法替代,它不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更不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个实验应如何设计?如何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而不那样去操作?这个实验现象证明了什么问题等等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在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或者在经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而得出,而不是由教师讲结论直接讲述出来。

四、更注重实验的探究,强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体现探究科学理念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学习实验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创新精神,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发现学习、生产和生活中有益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给予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以上这些都可算是实验探究的范畴,因此实验探究范围相当广,几乎初中阶段的学生分组实验都是探究实验。总之,实验探究应能促使同学们提出问题,并通过化学实验去解决问题,促进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五、在情感与态度,更注重在实践中贯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的主人,他们具备必要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社会和谐发展意识的培养。由此可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环境保护意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环境。

1.实验中的有毒废液要尽可能地经过适当处理才可以倒进下水道,有毒有刺激性的气味的实验营改建成封闭式实验或微型实验。如浓、稀硝酸与铜片的反应可以用注射器作为反应容器,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结果后通过针头吸取空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对废气、废液进行无污染处理后再排放。

2.实验设计、实验评价,除了要符合合理性、安全性、简约性、经济性外,还要达到绿色化学的目标。

通过在化学实验中不断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技术、社会和谐发展应从我做起的意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六、转变评价目标与方法,改变考试模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评价,评价的目标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强调把有助于师生发展作为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在目前普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情况下,考试的实验考查模式必须与之相应改变,除了要考察学生学过的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外,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在试题的设计上要让学生有发挥创新意识和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空间,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创意,压抑学生的创新与发展意识,否则新课程标准将难以切实有效的实施。

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去创新、探究、讨论,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内容的学习和操作,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当中的一些与常规的设计和操作不一致的想法,防止僵化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裴新宁、21世纪化学教育的五大主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2.

[2]陈学民、石岚、美国化学教育近况[J],化学教育,2001.

篇4: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程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94

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教师作为化学知识的传授者,不仅要考虑传授给学生怎样的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验设计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以及教参中可供应用的素材,或者通过网络获取材料,将之与自己的授课内容合理地、有机地、自然地进行融合,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

如,在《原电池》这一节中,笔者首先展示一系列最新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这些高科技电子产品有哪些共同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都有电池。”继续提问:“电池是怎么形成的呢?”向学生介绍电池的起源:伽伐尼的青蛙实验和伏达的电池实验,提出跟随前人的脚步开展实验。实验安排:将铜和锌电极分别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结果锌电极上出现气泡,说明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而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气;在铜和锌电极间连接一根导线再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觀察现象,结果铜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说明是某种金属失去电子并转移给了氢离子形成了氢气。这种金属是锌还是铜呢?如果是铜的话,溶液应该呈蓝色,但实验事实并非如此,推断只能是锌失去电子。那么锌失去的电子是怎么传给铜电极并且让氢离子得到的呢?只能是通过导线传输。如果这样,就会产生电子的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我们该如何验证这个猜想呢?在铜和锌电极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再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结果铜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且电流表有示数,说明刚刚的猜想是正确的。

经过这样的引入,将基础知识与化学实验有机、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学到了原电池的知识,而且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相比原来的与基础知识分离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二、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展开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因为化学素材多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学习化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能力。

如,在《盐类的水解》一节中,“盐类双水解”的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其在泡沫灭火器中的应用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其反应的原理,笔者在课始,向学生展示了如何自制泡沫灭火器: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比例约0.68:1)置于干燥的吸滤瓶中,用大口的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洗涤剂的稀溶液(注意注射器不能漏水),插入准备好的橡胶塞(中间打孔)中塞入吸滤瓶口处。反应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带来的神奇。接着,笔者引出实际生活中的泡沫灭火器的结构、组成以及使用方法,让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

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相应的化学知识,而且将化学知识的应用与现实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体验“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三、倡导绿色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实验是指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环境友好的意识,从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化学实验经常涉及对环境不友好的环节,比如实验室制取氯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这些实验污染空气,且对我们师生的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时,要尽量选取毒性小、污染少的物质,并且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消除污染的措施,在确保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微型实验。

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笔者首先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取一底部破裂的试管,用棉花球分别蘸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品红溶液、溴水4种液体依次放在试管中,间隔一定的距离,在试管的底部放上蘸取了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球。实验时,可以将点滴板上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从试管口导入,观察现象即可。这个实验中,首先制取的二氧化硫的量是少量的,对于其性质的检验,通过观察棉花球的颜色变化即可,最后少量剩余的二氧化硫可以通过试管底部的氢氧化钠除去。这套装置同样可以用来进行其他的实验,比如氯气的性质检验、硫化氢的性质检验等。将环境保护的教育置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是每一位传教者的职责。

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常常令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有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消耗的时间比较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而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展示实验,可有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如,在《烷烃》中的“甲烷”一节,笔者首先按照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实验进行了相关实验演示,对于“混合气体在无光照时,不会发生反应,在有光照时,试管内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的白雾,液面出现上升”的预期实验现象,学生确实难以观察到。这很不利于学生对于取代反应的理解。所以,在做完实验后,笔者应用PPT对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做了相关的展示,让新知识以更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又如,在《原电池》一节中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铜-锌原电池实验,学生确实观察到了相关的实验现象,但是对于溶液中微观世界的变化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Flash动画形式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溶液中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知识点的识记。

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物质和知识直观呈现,让学生更加全方位地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积极探寻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篇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教学理念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思路的学习方式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推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基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教育的范畴,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逐步成为化学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有利于化学教学方法得到改进,也有利于学生夯实化学知识,培养化学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谈点体会.一、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变化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相关阐述知晓,对于实验教学思路的变化,在关于衡量化学教学标准的观点中,就化学实验课程的目标进行了着重描述.比如,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的要求是利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以及引导式的实验教学让化学教学更加高效,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探究方法的实践,提高独立利用实验方法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二、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教学功能的变化

化学实验的基础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着重的阐述,以化学实验为根基的化学教学模式是新课程体系下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及,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主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进行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更加注重通过化学实验的内容呈现来帮助学生对化学规律和一些物质进行深刻的理解,利用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协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化学本质和化学规律.1.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化学实验无疑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较好思路.其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因为具备了化学学习的情绪倾向更好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操作兴趣和感官兴趣进行培养.化学实验的意义还在于,能使学生明晰化学学习的阶段目标,逐步做到深入地观察,关于化学的规律的内在原因形成自主性挖掘的能力,从而对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做到有条理、有层次地掌握,在让学生做实验的欲望得以满足的基础上,还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的规范操作、细致观察、逻辑清晰地思考、对变化进行归纳,从而总结出合理的实验结论.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在于,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通常情况下,教学情境的创设思路多种多样.比如,新?报道、化学实验、问题导入、科学史实、模型呈现、课件编排、音像渲染等.在高中化学教学范畴,化学实验是最基础,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情境创设模式.例如,在讲“作为一类醛糖,葡萄糖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果糖作为一类酮糖,是否与葡萄糖一样也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导入式的实验设计,从而对该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果糖具有的是什么样的性质.又如,“利用2~3mL,约5%的H2O2探究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影响程度.实验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能使化学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变化

篇6: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我们作为化学教师应进一步地学习并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探索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洪流中,为初中化学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实验教学;教学观念;规范操作;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15-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人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吃透新课标,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发展

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规范实验操作,指导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通过学生的模仿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再通过具体的指导,教给他们如何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等,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①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②了解实验仪器、装置;③学会正确操作方法;④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氧气阿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

三、引导学生质疑,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同时在老师的点拨下质疑、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像碳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老师最后归纳总结。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利用身边材料,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应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樽约菏笛榈难芯磕谌荨Q?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上一篇:教师业务笔记培训心得下一篇:2022伤感非主流简短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