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7-16

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8篇)

篇1: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近期进入安环部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安全问题及建议。

(1)部分管理者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目前的安全工作中存在专家提出的该进行的职业病检查不进行,该购置的防护用品不采购(开胸验肺的例子);但是,从以往发生的重大事故来看,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引起重大安全隐患,所以不要让安全效益、安全就是责任只成为口号。

(2)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素质较低。目前许多职工存在安全教育不够,很难做到“我要安全”。一些职工缺乏安全培训,不按照正常的操作规程来,导致违章作业屡禁不止,这样影响了生产,又存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各公司、项目加强内部职工的培训,特别是新入厂职工、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3)各项目、子公司分管安全工作人员职责不清,对安全检查的整改存在拖沓现象,在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和集团组织的安全检查中,个别公司整改拖沓。

(4)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大,据统计,除铸造外的公司现有特种设备七十余台,只有十三台进行检测或登记;而且特种作业人员无特种设备操作证或未进行相关培训就上岗,几个公司在做特种设备检测时共用一个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存在安全隐患比较大。

(5)部分公司、项目缺少安全资格证书,考取安全资格证的过程也是公司安全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提升的过程,在新安全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6)部分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公司部分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因设备设施本质不安全导致的事故。各公司要加强对老设备、设施的检查,对以后不使用的设备、设施尽快出台相应的处理办法。

(7)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公司老产业、项目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粉尘、噪音超标,通风、采光不符合要求,根据专家意见增设防护设施,规范防护用品的佩戴,并加强对公司职工的佩戴防护用品的监督。

(8)安全管理机构、队伍不健全。在新的安全法里规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以上的,要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各公司、项目也已经上报了安全管理人员。虽设置了,但大部分兼职过多,削弱了企业安全机构和安全人员的力量,很难从源头抓好安全生产。

(9)内部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岗位的操作规程不健全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责任制都没有,更谈不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制度,导致职工长期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

(10)对出现安全事故不能很好的吸取教训。公司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都采用息事宁人的办法。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要加强对事故进行反思,并提出不再发生类似事故的方案。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是靠人治,并且是少数人参予的人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

(11)未将安全目标纳入各公司、项目目标中,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安全工作应在各公司、项目效益考核中占大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相关安全人的重视,更有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各子公司、项目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制订安全目标,使安全状况指标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抓好执行、检查和控制。

(12)各子公司、项目负责人应在思想上对安全重视起来,加大投入,努力让设备设施安全化。对新购置的特种设备找正规的厂家进行安装。鼓励对特种及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验,对设备设施的传动部分和各种安全装置经常维护、保养和检修,诸如公司大部分吊车已无脱钩,各公司、项目应做好检查。

(13)加强对职业病群体查体,如对于粉尘较多工段进行尘肺病的专项查体,这样既能减少伤亡事故、降低职业病,又能保障企业的正常利益。

(14)各公司、项目应切实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通过标准化建设工作,使每个人养成我要安全,并重视安全工作。使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减少伤亡事故,从而间接带来经济效益。

篇2: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归纳起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物的问题和管理上的问题。

1.1 人的问题

(1)部分管理者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

管理者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从以往发生的重大事故来看,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者缺乏自我约束的安全素质,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认为“生产是硬指标,安全是软指标”,“抓生产时瞪圆两只眼,抓安全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素质较低

由于受国情的制约,目前许多职工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够,很难做到“我要安全”。另外,生产事故很大一部分是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进城民工身上,一些民工未经培训就上岗,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导致野蛮生产和违章作业屡禁不止。

1.2 物的问题

(1)部分设备、设施陈旧落后

由于受资金的限制,一些企业生产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存在隐患,容易造成因设备设施本质不安全导致的事故。还有些企业虽然增添了新的设备,却因资金和缺乏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购置防护装置,又产生新的隐患。

(2)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

目前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五小”企业,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粉尘、噪音超标,通风、采光不符合要求,环境温度过高过低,冷水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毒物。还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根本就不考虑作业条件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更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3)安全投入赶不上生产经营的发展速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无庸置疑,但许多企业往往忽视了安全投入,新建的项目就出现隐患。还有一些工业经济园区,为了突出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放宽了安全和环境门槛,引进了一些属重大危险源的项目,埋下了潜在的事故隐患。

1.3 管理方面的问题

(1)机构、队伍不健全

由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还没有把企业安全机构的设置做为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突破口来抓,企业的安全机构或撤或并,安技人员裁减、更换不断。有的企业虽有安全机构,仅是附设在处室中的一个科或组,有的甚至只在某一科室中设置一、二个人,还有的兼职过多,削弱了企业安全机构和安技人员的力量,很难从源头抓好安全生产。

(2)内部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

安全机构和安技队伍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很难制定出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特别是许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安全规章制度方面有许多空白,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责任制都没有,更谈不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制度,导致职工长期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

(3)安全管理方法落后

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注重经验和事后总结,未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的闭合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是靠人治,并且是少数人参予的人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2.1 强化安全机构和队伍建设

(1)健全责权一致的企业安全机构

安全生产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技术工作,它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设立由企业决策层(分管厂长、经理)领导之下的直属机构,以提高安全机构的监管权威。

(2)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加快安技队伍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靠安全技术人员去做,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其安全状况如何,与该企业安技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配备的安技人员必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安全管理资格培训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对提高安技队伍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发挥安全专家组的作用

安全专家组对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经常组织安全专家对企业、特别是安全技术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进行安全诊断,解决有关制度建设、安全管理、隐患整改、安全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增强企业的安全自防能力。

(4)实行安全监察专员委派制

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对各企业、特别是危险指数较高的企业派驻安全监察专员,对他们实行垂直领导。安全监察专员的作用主要是做好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及时沟通企业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增加监管力度。

2.2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

(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的宣传

《安全生产法》做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法,它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企业安全机构设立、安全投入、安全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职责、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重大危险源的报告和应急处理等各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应进一步通过各种新闻、舆论、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操作中可充分发挥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2)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素质

对企业行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为使成千上万的县属和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主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地市安全培训中心应从服务于企业的角度异地办班,也可与县市联合办班,还可成立县市安全培训中心,进行常年安全轮训,使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逐步掌握基本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知识,并使他们在企业生产决策中表现出“安全重于泰山”的决断能力。

(3)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

绝大部分事故都发生在普通职工身上。因此,加强对普通职工的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预防职业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应坚持抓好新职工进厂三级教育、中层及以上干部教育、班组长教育、变换工种和“四新”教育、复工教育、劳动卫生教育、全员及经常性教育等。通过多层次、多种类的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掌握消除工伤事故的本领。

2.3 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1)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是发展生产、建立良好生产环境和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组织手段。企业必须建立综合安全监督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监督管理、作业环境安全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矩阵式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抓好安全生产。

(2)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

企业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制订安全目标,使安全状况指标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抓好执行、检查和控制。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或未完成目标的,应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让忽视安全生产的责任者品尝自酿的苦果。

(3)搞好生产过程中的“五同时”

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只重生产忽视安全,没有把安全工作看成是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既要抓好生产,也要管好安全,这是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法宝。

(4)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减少各类伤亡事故最有效的手段。班组安全建设可以通过“安全合格班组”等形式进行,使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实现人员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管理无漏洞,班组无事故。

(5)推行“回访制”和“一把手安全述职”制度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进行重点监控、回访,企业一把手要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说明,对安全生产工作专项述职,并与年终考核、晋级、升迁挂钩。安全生产状况恶化的企业内各部门,其部门一把手同样要进行安全生产谈话,事故隐患说明和安全生产专项述职,使各级领导,从行政一把手开始,在主观上加深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

2.4 加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性

(1)努力创造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

设备设施的状况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要,必须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对特种及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验,对设备设施的传动部分和各种安全装置经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在发生故障时使系统中的自动保护、紧急停车装置等发挥作用,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发生。在购买新设备时,必须同时购买其防护装置。设计制造设备设施时,应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

(2)改善劳动环境,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环境的好坏,与事故的发生有着必然的联系。改善劳动环境,既能减少伤亡事故、降低职业病,还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对外形象。

(3)制定安技措施,加大安全投入,弥补安全欠帐

安全活动要正常进行,必须有一定的投入。现在多数企业的安全投入比例不适应经济发展,安全欠帐太多。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纳入到和中长期生产经营计划之中,加大实施力度,提高整体安全。

2.5 应用安全科学管理方法

(1)开展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进行安全评价,可促进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实现事故的超前预测、预防,改善安全生产的物质技术水平,保证职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

(2)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改变安全生产“经验型”和“事后型”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能推动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作业条件,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减少伤亡事故,从而直接和间接地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篇3: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全培训是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安全培训, 提高企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增强安全意识, 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水平, 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安全工作是与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 是与经济建设、生产发展, 企业深化改革, 技术改造同步进行, 只有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才能使安全工作适应形势的需要。如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 一些企业在承包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 以包代管, 出现拼设备、拼体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其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跟上,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差。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 强化安全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1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常都是有两方面不安全因素所导致的, 其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在这两者当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数量在安全事故总数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是提高一线生产人员安全的有效方法。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可以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了解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认识和掌握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 正确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加以治理和预防, 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保证安全生产。可见, 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有效途径, 是安全生产管理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大都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在很多参加安全培训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当中, 并不是认真对待安全培训的。有许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由于自己对安全培训工作态度的不认真, 并且企业方面没有给予他们很高的学习目标, 再加上很多的安全培训机构只收钱不认真考核的现象给安全培训工作带来了安全培训口号喊的很响但实际培训效果不佳的结果。更有甚者, 代企业安全管理培训之口行公款旅游公费休假之实, 不仅没有为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反而给企业造成了新的浪费, 也为企业的转机建制制造了一些障碍。

2.2 教学方法内容不够灵活、缺乏科学性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不同于在校学生, 由于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与经验, 因此在选配培训教师上应尽力选用一方面专业知识渊博, 另一方面又有相当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的优秀教师。

在培训课时安排上缺乏科学性。目前大部分安全培训都是选在闲余时间连续上课培训, 实行半个月甚至几天时间的集中授课方法, 这种方法使得学员在每年度授课之间有较大的时间间隔, 再加上平时要工作, 势必使学习有明显的脱节感, 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想的培训效果了。

2.3 缺乏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的教育

这是目前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中往往很容易忽略掉的一个问题。一个好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活动中呈现给员工、客户甚至对手更多的是他的内在修养和个人魅力。以自己独到的安全管理观念影响企业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因此在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时, 不应忽视对其行为规范的教育和人格的培养。具有优秀人格的管理人员才能得到全体员工以及企业的认可。

2.4 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大部分都不是“正宗”的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人员, 很多都是文科理科类或者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企业一般没有对这类专业非安全类员工开展系统专业的进修, 也没能锻炼他们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的能力, 安全管理类人才大量缺失与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协调。

3 做好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作为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以及技术实现的具体的实施者,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是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的因素。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首先在学历方面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并且要熟练的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的工作中, 企业的安全人员不仅需要生产的经验还需要掌握生产技能。建设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进行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还需要各个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努力。

3.1 提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目标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企业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企业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员仅仅是能够指出企业安全的问题所在, 但是却无法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求。企业强烈呼唤复合型的安全员。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使他们除了具有安全方面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外, 还应该具备如下条件:一要有广博的知识, 二要有敬业精神。

3.2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

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一是通过学校的学历教育;二是对在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讲授法、研讨法、读书指导法等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使其不断获取新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在专篇进行论述, 在此仅谈谈日常对在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

要提高安全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适应21世纪安全管理的需求, 就需要对安全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

(1) 充实安全队伍, 将年富力强的人员安排到安全队伍中。年轻人有一个绝对优势就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比较快。

(2) 抓培训学习、充实基本功。既然安全队伍来源比较复杂, 就必然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 要适应安全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特点, 就必须经常对他们进行培训, 使其通过学习不断充实基本功。

(3) 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使新科技为安全工作服务。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如何使新科技成果不断地应用到安全管理中, 是未来也是当前的一个焦点问题。

(4) 多开展交流活动。经常性的经验交流活动, 是搞好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员的健康成长也不例外。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 使安全队伍开阔视野、丰富见识, 进而取长补短。

3.3 不断更新观念, 创新培训方法, 大力提升安全培训水平,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第一,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全员参与, 常抓不懈”的安全意识, 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取得安全资格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 井工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第二, 要创新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 安全生产培训要不拘形式, 注重效果, 按照“因地制宜, 因人而宜, 因材施教”的原则, 参与培训对象不同, 培训内容应该有所区别。比如, 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 应侧重于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意识的强化培训, 确保其在工作中起到积极带头作用, 从爱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健康出发, 重视安全生产, 做到不违章指挥;而特种作业人员、初上岗人员等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 他们往往因安全思想淡薄, 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不懂, 对生产中危险程度不够重视, 而引发安全事故, 针对这样的群体, 应增加安全事故案例教学内容, 以案释法, 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应急措施教学, 增强其自身保护意识, 杜绝违章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内容。

第三, 更新培训手段, 改变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 增大学员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量, 开展讨论互动教学、现场演示观摩教学、理论实操一体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克服简单、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 增强其知识性、趣味性、可视性, 寓教于乐。

4 结语

总之, 安全无小事。只有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 加强对安全培训管理,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 才能够确保安全培训质量, 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明.浅谈企业安全培训[J].甘肃科技, 2007 (12) .

[2]张婷.创新安全培训机制提升安全教育水平——晋煤集团加强全员安全培训的经验与做法[J].才智, 2009 (36) .

[3]周颖.企业安全培训低效问题对策探讨[J].安全, 2009 (04) .

[4]李升.创新安全培训方法提高安全培训质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08) .

[5]范伟.如何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J].现代职业安全, 2010 (04) .

[6]刘妍.浅谈企业安全培训教育[J].安全, 2010 (05) .

[7]刘洋.提高安全培训质量[J].劳动保护, 2008 (02) .

[8]宋海芳.创新安全培训方法, 提高安全培训质量[J].科技资讯, 2008 (02) .

篇4: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消防管理;消防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1-0186-0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发展迅猛,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企业的消防明显落后,对消防工作建设开展不足。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共接报火灾13.17万起,死亡1 108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火灾起数、损失同比分别上升2.6%、12%。从起火原因来看,半数火灾系电气、用火不慎引发,而企业作为主要用电气单位,其消防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火灾规模和损失大小。2011年6月国家出台了《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消防工作形式严峻,并提出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基于此,本文对企业消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共同商榷。

1 企业消防管理中存在问题

1.1 企业消防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企业消防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防主体意识偏离,很多企业认为消防工作是由公安消防机构管理,等、靠、要思想明显,完全被动按照属地消防机构的要求开展消防宣传和器械购置,由于公安消防机构管辖的范围较广,只能是原则性的要求或在“119日”进行专项检查和宣传,导致企业日常消防工作开展明显滞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随着国有企业转制的全面完成,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大部门的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众多的中小私人企业成为我国企业消防工作开展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中小企业利润水平偏低,难以进行必要的消防机构设置或岗位人员的配置,往往只是购买若干消防器械以应付相关检查。同时,随着企业发展的迅速,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新材料不断增多,易燃、易爆、危险品使用量也呈不断增长之势,这些都为消防安全留下了隐患。

1.2 消防责任不明确,消防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消防工作是“重教育、轻处罚,重预防、轻管理”,很多企业在消防安全检查中,被查处问题后往往是被通知限期整改,而鲜于进行重罚,这就导致企业管理者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企业消防工作可有可无,被检查出来也问题不大,进而影响到企业消防责任制构架的建立,导致企业消防制度建立不完善或执行效果不佳,用火审批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往往只是“停在文件上、挂在墙壁上”,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消防安全工作无人领导、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状态。

1.3 消防技能明显不足

由于企业消防人员多属于兼职人员,基本没有消防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消防技术不懂或懂得甚少,对消防器材不能进行及时的管护,发生故障不会排除,使其成了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摆设品”。 同时,属地消防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有限,而且时间短效果不佳,很难达到专业化培训层次标准,企业消防人才的建设明顯不足。

2 对完善企业消防管理的对策思考

2.1 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1)公安消防安全部门要开展进行性的宣传教育,改变过去企业等、靠、要的思想,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者在消防建设和预防中的主体意识,认识到企业开展消防工作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政府管理部门硬压的任务,以提高其开展消防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企业消防建设的效果。2)要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消防管理,针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现状,政府可以进行必要的投入,以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硬性要求,提高进行特殊品的门槛,以提高其安全系数。3)要在企业职工中开展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和教育,坚决抓好企业内部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工作要注重效果,要进行必要的年检考试以及日常的抽查,进行性的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提升企业职工面对消防安全事故的正确迎对能力和素质。

2.2 建立明晰的消防工作岗位责任制

2009年5月开始执行的新修订的《消防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因此,要将企业消防工作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考核挂钩,严格实行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全面落实逐级防火负责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规模大的企业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而规模小的企业要落实到兼职人员专人负责,明确企业内部逐级消防安全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重视消防工作的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的巡查力度,并和个人业绩和奖惩联系起来,对消防安全中发现的隐患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保障企业消防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进而形成全员有责、全员防控的良好局面。

2.3 加强企业消防人才的培训

企业消防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消防工作开展的效果。1)企业要投入相应的教育培训经费,鼓励消防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有条件的可以将企业消防人才选送到专业培训机构或属地消防部门定期进行培(轮)训等。2)建立企业消防人员“双重”任用制度,对企业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管理机构的备案制度,其聘用、解聘需属地消防管理部门批准,以保持企业消防队伍的相对稳定性。3)人才的招聘引进,企业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可重点招聘部分消防部队退伍的消防战士,充当企业消防人才的骨干力量和培训教师,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全面提高企业消防人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俊.浅析新形势下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1,6.

[2]魏洪才.改制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4.

作者简介

张平,男,汉族,高级工程师,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动力行政保障部。

篇5: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企业统计工作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统计;企业;政府;应对措施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及有关投资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企业数量大大增加,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加上国有企业的改制、民营企业的数量逐步增加和规模逐步扩大、以及股份制度的实行等等,所有这些措施对推动社会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企业统计工作却显得较为滞后,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企业统计方法单一与统计分析简单

目前的企业统计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只搞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工作是一种报表型的运作方式。统计分析、预测、决策、统计综合评价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分析往往只是对统计数据的简单说明,缺乏对外部包括国内外市场及竞争对手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使企业决策者不能有效把握整个市场的宏观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调查方法基本采用全面调查,极少采用推断统计方法,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二)统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对企业的基层统计工作没有严格的制度监督和约束,执法力度不够,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在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三)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几个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

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四)普查频繁,增加了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

目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全国大型普查有三项: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是10年为普查周期,经济普查是5年进行一次(这“三大普查”的每一项从开始到结束一般都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外加每年必须进行的群众安全感调查、夏粮抽样调查、畜牧业抽样调查、县级领导班子干部群众满意度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等多项专项调查,所以这样的普查制度给统计部门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而现在的普查工作从文件上看是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完成,但是,从近几次的普查情况来看,普查工作任务主要由统计局一家完成,普查办公室的人员虽然由各部门抽人组成,但很多部门对派员都有成见,即使勉强派出的人员也是应付式的,很难胜任普查工作。同时,由于普查的频度较密,政府的重视程度受影响,普查的经费难于落实,给普查工作增加了难度。

(五)统计对象的法制意识不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统计的对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分散。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部门面采用的是层层上报的报表制度。现在,随着统计制度的改革,统计部门面对的是众多的企业或企业法人,统计对象大大增加。然而,社会上对统计的认同度又不高,对统计法制的认识不够。尤其是私营企业或个体企业,对承担统计工作有一些抵触情绪,往往不乐意接受或不配合统计调查工作。如果我们依法进行追究,一是面广,二是难于取得违法的证据,三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致使我们的统计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

二、企业统计发展的方向分析

(一)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规范企业统计,首先要注意考虑企业的需求,关注企业主体地位的发挥,积极引导企业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其次是建立全县的统计信息服务平台,让企业享受到提供统计信息后的社会服务,增强企业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设计一套能及时准确提供统计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融政府统计与企业统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

(二)科学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企业的核算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进行适当整合。企业统计就是将企业内部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搜集、汇总、分析等工作。这要求企业有关人员之间要相互联系,加强协调与沟通,不能相互脱节各搞一套。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核算。只有制度配套了,企业内部核算资源的整合才有可能进行。

(三)政府与企业之间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府应将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放在统计基础建设上,加强对企业的知道,是企业统计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与此同时要规范政府其他各部门的统计行为,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措施

统计——社会发展的睛雨表,领导决策的指示灯,企业发展的航标仪,新问题的观察哨,新事物的助产士,新目标的领航员。然而,鉴于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数据失真,导致政府信誉下降,社会公众形象不好的问题日趋严重,今后统计部门如何走出困境,充分发挥预警预测、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提出如下建议:

(一)各级财政应加大对统计调查经费的投入

各级统计部门应该积极地、经常地向政府反映,使各级政府能够了解统计部门的工作性质以及统计的工作任务。只有保证了统计工作经费,统计的业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二)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要克服贪大求全的作法,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删繁就简,讲究高效务实。如大中型科技统计中,科技人员按职称学历分组中再按性别分组,科技项目按项目统计人力、物力、财力等这类指标企业微观管理都不需要、宏观管理又无多大作用的要坚决删除。企业增加值核算,从生产法角度核算,核算很完备的大型企业都很难满足其核算要求,改成分配法核算于企业核算有利,于统计数字质量有利。

(三)适当控制普查的频度

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不能大频。如果普查的频度大密,不但统计部门的工作量难于应付,也很难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和部门的积极配合。

(四)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较强,联贯性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因此,应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统计人员,要严格按《统计法》和《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调换工作时,应征求县级统计部门的意见。在选调统计人员时,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素质,作为县一级统计部门,照顾安排的应尽量少一些,作为乡镇一级和部门,应该安排素质高的人员担任。

(五)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虚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要鼓励执法人员勇于执法、善于执法,在保护民营企业遵纪守法正常发展的同时加大对一些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以案说法扩大教育面,促进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六)打造县域统计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信息网络,搜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服务平台,与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互动。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之改善,统计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结语

企业统计方法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原则,把统计技术的应用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在考虑统计项目实施时,应从理论和事实层面上注重分析和使用条件,认真权衡各种关联因素。企业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统计技术要素的要求,进行全员正规化的、有重点的统计方法的培训,使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统计技术要素按照程序文件有效地运行。在提倡科学化管理的今天,无论是管理决策还是质量监督,统计学方法在其中的作用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6: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艺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寓“教”于“服务”;要健全机制,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策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各种改革也不断深入推进,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职工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国有企业如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特别是80后、90后开始进入社会,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都给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的工作。既费力、耗时,又收效不大,忽视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党政分工、分家和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2、政工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国企往往只重视经营队伍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在配备党组织干部时,时常自觉不自觉地优先考虑安排那些对企业做出一定贡献、资格又较老的同志,目的是使他们享受一定的级别待遇,而对他们是否适合做思想政治工作却考虑不多。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3、思想教育内容陈旧,不适合新的时代要求

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有的同志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都是老一套,内容千篇一律、陈旧空洞。在大会上读错字、讲错话、曲解党的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员工对那种“以不变应万变”式的官话、套话、空话不仅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对员工的管理,主要采取硬性手段,偏重行为管理,忽视说服教育和引导式的有情管理和观念管理,年轻员工对这种教育内容显然不会感兴趣和欢迎的。

4、没有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部分企业领导不能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别人严,要求自己宽,特权思想严重,廉洁自律意识淡漠,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行政命令。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说服力,造成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逆反心理。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说、讲”上,而没有放在为员工做些什么,干些什么上。思想政治工作缺少有效的工作平台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良好机制。

5、不注重员工的素质教育

员工教育只强调共性,而不鼓励其个性。表现在日常管理中,只是不断地向员工提出新要求、新目标,不重视为员工创造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致使员工的整体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和超前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企业员工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

上述存在问题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持,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二、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面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办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政工干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先导和保证作用,才能从无地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树立“寓管理于服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务,以有为争有位”的观念,实心实意为企业发展服务,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企业信任和员工的拥护,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建立在有效的服务之中。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主要应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紧贴员工思想实际,是否真正解决了存在的思想问题。

2、拓展和充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发扬主动服务精神

一是要加强员工的理论教育。在政治理论教育上,要系统地进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行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意识,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是与行政干部一道,围绕和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紧紧抓住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与关心员工利益、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办了实事,再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寓“教”于“服务”,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思想问题是由于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发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单纯地“光说不练”不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建立血肉相连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4、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落到实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基层单位呈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既有缺少规章制度作保证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体制;建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各方面业务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5、着眼于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三项教育”

一是强化“信念、道德”和思想意识转化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或者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释疑解惑,统一思想,进而形成企业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认真学习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以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以共产党员示范作用,引导企业职工在为企业建设与发展付出奉献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过程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引导职工从个体意识向团队意识转变、从被动服从向积极主动转变。

二是强化爱企业、爱岗位和建功立业教育。企业是职工生存和发展的依赖,岗位是进步的基石。2008年开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也影响到了每个企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党组织要教育职工从珍爱岗位做起,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和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勤俭节约,立足岗位成才;培养职工良好的敬业精神,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办企业的思想深入人心,做到敬业、创业、勤业、精业。让与企业共命运,企强我强的观念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三是强化法制和企业规章教育。近年来,我国的法制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在构筑市场经济框架过程中,国家原来的法律法规有了较大的修改,许多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业规章制度也随之进行修订和完善,要下大功夫对职工进行普法教育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普及教育,知法才能守法。引导企业职工自觉依法和按规从事,力倡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平和的心态和文明有序的行为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善于依法行使权利、义务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考文献】

[1]李伟为.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J].中国核工业,2007(6)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2]杨江宁.浅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J].统代经济,2008(6)[3]王兴胜,王永红.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J].政工学刊,2007(01)

篇7: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一直都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广泛关注。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新的方向和方法,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所以,正确和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引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前进的新挑战,对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更好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应该对这些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浅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意识

引言

对国有企业而言,党建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国企做优做强的根本保证,必能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党建工作不仅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战斗意识,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国有企业党务人员需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积极创新,借助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工作中需要以企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础,积极展开分析和调查,为党务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党建工作的概念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既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国企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企业持续发展、合理的应用有着指导的关键作用。对企业的广大职工来说,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凝聚与统一,更对增加他们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加强党的领导的又一重大举措。他强调,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

个人认为,当代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善于用“四个强化”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企业的党建工作,其实就是在企业的内部加强我党组织建设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企业党建工作要以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为宗旨,要真正将党的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好,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党组织的服务性和战斗性。

2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上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问题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2.1党组织在企业中没有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在当今新时期,国有企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内部结构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企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这就使得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了党组织在企业中没有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问题。作为改革开放市场化的主力军,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存在重业务、保增长、弱党建的现象,市场化的企业认为抓党建应该以经济利益为主,有时间抓一抓,没时间放一放,没有精力抓党建,基础建设薄弱;有的企业组织活动,经费、场所、器材、内容无切实保障,活动难开展;有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职工思想消极,组织功能发挥不突出,党员作用不明显,优秀青年等待观望,党员的培养发展缓慢;有的企业行政领导兼任党委(支部)书记,主抓生产经营,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组织意识有待加强;有的企业党务干部不享受待遇,酬薪低于同级别的经营管理人员,致使部分优秀党务人才不同程度流失,即使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也不安心,不尽心;有些企业改制,机构精减,人员分流,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成为重点,党务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着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企业的工作并不能按照党的要求进行,不能确保企业的发展有正确的方向,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认为党的建设在企业中属于务虚工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

2.2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相对落后

对国有企业而言,党建工作不仅能凝集员工的战斗意识,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尽快进行思维模式的改变。比如,传统的企业党建工作采用说教或者教条、学习文件等方式开展,此类方式已经无法与当今企业的党务工作相匹配。除此之外,在传统的企业党务工作中,全新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已推行过一段时间,但是并不够深入,效果也不尽人意。

2.3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缺乏创新意识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上都严重缺乏创新和创造意识,使得员工无法有效接受企业党建工作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党建工作并非企业的业务工作,不能及时给企业创造收益,对企业的经营并没有较大的贡献,缺乏针对性的内容。所以,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党建工作是务虚工作,并没有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相关业务工作重要这一思想层面,从而导致了大部门企业的党建工作人员并没有动力去创新工作方式,致使党建工作由于内容较为单一、工作方法较为陈旧,无法有效的将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兴趣联系起来。党建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思维也较为保守,大部分党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都采取按部就班和传统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工作,不重视企业最新的发展状况、不具备大局观念,很难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合到一起。所以,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党建工作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管理方案和计划,无法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

3改进企业党建工作方法的相关策略

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法,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性化教育。

3.1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对于哪一个国企来说,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按照党的要求来运行企业,企业才能够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在企业党建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党建和党领导弱化、淡化以及虚化和边缘化的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以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作为基础,保证党的领导工作融入了企业的战略发展、融入了企业结构的各个环节,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契机,通过层层抓、经常抓来巩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明确和落实各级党组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3.2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内容、新方法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评判机制来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

3.2.1企业需要考虑党建工作如何与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联系起来;如何与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联系起来;如何与确保企业员工收入的稳定增长联系起来;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联系起来,通过绩效考核等相关机制,可将企业党建工作的效果进行量化评判。

3.2.2企业在工作机制上需要摆脱传统单一的依靠上级领导发布指示的被动状态,要厘清新形势下的企业党建工作思路,要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基础,设计出符合企业发展且可实施的方案,从而增强企业党建工作在新环境下的实用性。

3.2.3企业需要积极拓宽党建工作的思路,改变传统单一的思维方式,将刻板单调的工作方式改变为求实求活的工作方式。

3.2.4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和分析员工容易接受的党建工作方式。将大众传播的方式应用于企业党建工作宣传中,积极探索和发现多元化的方式,使用多元化的载体来推行企业党建工作。如,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各种类型的主题教育、合理利用新兴互联网工具和企业园地,譬如微课堂、微信群、公众号、微博、企业主页、职工小家等员工易于关注的地方,通过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传播力、感染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3.4建立企业党建工作平台

对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平台的建设来讲,不仅需要对传统的平台进行完善,而且需要积极搭建全新的平台。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借助网络平台能够有效的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进行。新型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的优势包含以下几点:

3.4.1灵活性,在实际工作中网络平台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不仅能够有效的开展企业党建工作,不占用员工的业余时间,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进行思想交流和政治宣传工作。

3.4.2能够有效的吸引年轻职工的注意力。网络平台是现代年轻人使用最为频繁的交流方式,在网络平台中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吸引年轻职工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党建工作中去,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结语

国企党建工作在企业中是一项影响人、引导人的综合性的工作,是传递的是正能量、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的重要工作。国企党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特别是在当今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出现一些阻碍因素,但是只要我们肯用心去研究,认真总结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才能解决问题,任何问题只会成为企业党建工作效率提升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篇8: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民营为主的各类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中小企业约1 000万家,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约60%、税收的约48%、出口总额的62%;提供了城镇约75%的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而且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充分肯定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经营者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设备安全安全度较低;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人才,使得生产安全事故频率高,伤亡大,财产损失严重。中小企业的安全问题如不能解决,将会限制其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会给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搞好我国中小企业的安全工作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经营者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弱,追求利益最大化,总是优先考虑企业进一步的扩大生产,不注重安全工作,导致安全投入不足或者应该用于安全的投入被用于其他方面;不注重设备的更新及日常的维护,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使用的生产工艺或设备普遍落后、老化,有的甚至使用的是已经被淘汰的机械,且机械设备缺少基本的安全防护设施。等到设备过了寿命周期的稳定期,将会出现大量的故障,由于安全投入的不足,安全投入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企业一下子很难承受得了很大的设备维修费用,将可能使设备带病运转,从而使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没有配备劳动保护用品或者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不符合要求,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色,没有设置超限报警仪等,这些都给生产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2.2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安全工作做的不好

很多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岗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操作水平普遍比较低,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不断。主要由于从业人员受教育期间没有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从事生产工作后,企业又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致使从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并不了解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危险性。由于所从事的工作从没发生过或多年没发生过事故,人们心里上的危险感觉便会减弱,因而易产生麻痹心理,导致违章行为甚至酿成事故。人们具有从众心理,不安全的行为和动作很容易被效仿,如果有几个工人不遵守操作规程,其他的人也会效仿,这种从众心理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安全专业的开设和各种安全培训班的举办,我国每年将会有大量的安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和高素质人才,由于大企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并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大部分安全专业毕业生选择了大企业,只有很少一部分进了中小企业。

2.3 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企业不是很大,从业人员不是太多,工作不是十分危险,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从而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一个主管安全的部门或机构,这将导致安全工作很难落实,出现一种人人喊安全,天天喊安全,但安全工作落实不了的现象。有的企业虽然制订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缺乏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违章现象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制止,久而久之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已成为一种摆设,发挥不到它的规范作用。由于一些管理者认为只要把安全的事情说清楚了就行,没必要那么麻烦的去一条一条的制定制度和规范,对于违章现象只是口头说教。这将出现经常说教,但是违章现象不断的情况,没有管理制度,将会使安全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有一定的困难。人们平时已经适应了正常情况下的操作,对正常操作可谓了如指掌,紧急情况毕竟是少数的,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将会非常紧张,大脑一片模糊,如果没有操作规程,将可能操作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2.4 企业检查工作做的不好,政府监管不力

由于中小企业人员不是太多,大家都比较熟悉,碍于面子,对于违章乱纪行为,教育和惩罚的力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安全警示作用,导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这些小错将成为事故的隐患,成为人们不良操作习惯的开始,这是对安全工作严重的挑战和威胁。企业安全检查的时候往往会通知各个车间,这将会使在企业进行组织检查的时候,大家注重安全,而一旦检查过后,将会出现对安全工作的松懈和忽视。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势头猛,数量多,分布广,生产力水平差异大,安全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安监部门人员有限,安监部门不可能时时监督企业的安全工作,有些企业又不重视安全,这样使得安全监督工作很难做好。有些企业对安监部门的检查行为有抵触情绪,会设法掩盖自己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而安监部门不可能拥有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可能对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生产十分了解和熟悉,这使得企业的很多危险危害因素和危险状况,安监部门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并不能发现。对于整改方案不落实,处罚不执行的企业,安监部门也很无奈。

3 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建立有效的安全投入保证机制

经营者的安全意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安全工作。经营者掌握着企业的财政大权,支配着管理人员的活动,只有经营者意识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企业才能做到从上到下大家一起抓安全,才能把安全工作搞好。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使经营者了解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明白自己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应付的安全责任,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的落实。企业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投入保证机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企业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安全上来,做到专款专用,并且当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安全投入发生矛盾时,要优先考虑安全问题。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设备保持良好性能正常运转;机械设备达到原设计规定使用期时,应予以更换,不得让设备超期带病“服役”。要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色,设置超限报警仪和联锁装置。

3.2 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引进安全专业人才

针对从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分批分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使每个从业人员都具备所从事的工作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对不知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对知而不能着进行安全技能教育,对既知又能而不为者进行安全态度教育。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达到使操作者自觉遵守安全法规,养成正确的作业习惯,提高感觉、识别、判断危险的能力,学会在异常情况下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的危害;对于安全问题,小概率容错的思想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决不能忽略小概率规律发生的事故,安全工作本身就是要防止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坚决杜绝侥幸心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生产;要大力提倡、广泛发动工人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以防止重大违章行为的发生。国家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工作;中小企业也要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大中专院校学生到企业中来;企业通过各种安全培训班或者选派一部分员工到学校进行安全再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通过引进安全专业人才和参加培训的的方法,使中小企业的安全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把中小企业的安全工作搞好。

3.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规模,企业的需要,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程度,设置规模适当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要要求全员参加,共同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通过企业全体职工大会通过,使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在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按照规定坚决执行,进行教育和惩罚,对于安全工作要绝不手软,绝不马虎,要用制度来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让职工定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学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企业要制定应急预案,使每一位员工明白紧急情况下应该做的事,并定期进行演练。

3.4 企业要重视检查工作,改变检查方式,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违章操作将直接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与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息息相关,使其理解和从内心接受企业对其所做的惩罚,真真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对于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要按照管理制度,做到铁面无私,进行惩罚和教育;对于安全工作做的好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和提拔。在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或者违章现象严重的工作岗位,安置摄像头,全程记录员工的行为,根据摄像记录进行惩罚和奖励。企业除了进行月检、季检、年检和节假日前后等定期检查外,还要进行经常性的不定期检查,使员工时刻不敢忽视安全,养成重视安全和遵章守纪的习惯,当把遵章守纪作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安全工作自然就搞好了。各地安监部门要根据本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安监部门的人员,招聘一些安全专业的大中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不太了解的行业和企业,可以聘请一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大学老师当专家,专家和安监执法人员一块进行检查,争取做到滴水不漏,把企业的隐患给找出来,真正发挥到检查监督的作用。企业要正确认识安监部门的检查工作,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使企业进行整改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处罚为目的。政府要做好协调工作,安监部门和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共同把安全工作搞好。

4 结语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安全教育时间偏少,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应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素质,做到时时抓安全,全员抓安全,使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搞好企业的安全工作,不仅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发展,还要靠政府政策的引导和社会的监督。要立足国情,通过企业、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把我国中小企业的安全工作搞好。

参考文献

[1]李毅中.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推动安全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EB/OL].[2006-10-26].http://www.chinasafety.gov.cn.

[2]杜国志,凌志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现代职业安全,2009(95):92~93.

[3]欧阳文昭,廖克兵.安全人机工程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班级管理之星事迹材料下一篇:中央空调主机维保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