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创卫长效机制

2024-07-12

食品创卫长效机制(精选6篇)

篇1:食品创卫长效机制

xx社区卫生长效保持机制

一是严格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卫生志愿者坚持每天巡视卫生制度,居委会坚持每日一查,每月对辖区卫生进行总结。同时居委会干部经常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如有好的建议办事处及时采纳。

二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素质。宣传栏和倡议书,将市民守则、居民公约、门前三包,发放到居民和商铺业主手中,做到家喻户晓,使居民群众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三是组织建立环境卫生监督小分队。在各社区建立由党员、热心居民和楼片长组成的卫生督导小分队,看到居民乱堆乱放乱丢及时指出,并令其改正,积极协助居委会搞好社区内环境卫生,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保持楼院内外的环境整洁。

四、社区每周组织一次社区卫生支援者队伍,对辖区内的卫生进行彻底的清理,防止卫生死角的出现。

五是除“四害”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做好除“四害”工作,从宣传入手,使人人都知道“四害”对人体健康的害处,以减少“四害”的滋生。

六清扫办公室卫生,每天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卫生维护,在每个星期五下午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扫,保持社区整洁无杂物垃圾。

七是配合协助小区物业、城管、工商等专业部门整治社区环境,及时举报违章建筑和市场扰民等问题。

xx社区居委会 2010年7月5日

篇2:食品创卫长效机制

创建卫生城市是服务地方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创卫工作长效保持的要求,作为九原区创卫工作的重要成员单位,我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以辖区环境卫生面貌为重点,对辖区各村、社区主要交通要道、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辖区企业大院的乱堆乱放也进行了专项集中整治。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尹六窑村便民市场的规范监管工作,建立了抓好创卫成果的保持和长效机制的措施,为辖区居民、商户打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一是继续保持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街道办事处总负责、各村、社区具体负责的两级责任制,办事处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各村社区具体管理的工作责任机制。做到组织领导、安排指挥、贯彻落实、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五落实,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确保辖区创卫工作不反弹,不回潮。

二是开展经常性的创卫整治活动。创卫工作实行包片管理原则,由办事处组织开展具体创卫整治活动,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标准工作,落实长效监管责任。建立起每

月开展一次辖区卫生大检查活动、各村社区每周开展一次卫生大清除活动、保洁人员每天开展一次卫生清理制度,对辖区各商户、企业要落实好卫生和“门前三包”,街道办事处对卫生先进的村社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着力培育爱清洁讲卫生的好风尚。

三是继续加大创卫资金投入。为保障辖区创卫工作取得长效,办事处每年必须要有必要的创卫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病源生物控制、实施的维修、保洁和管理等,办事处将要督促各村社区配齐配足管理人员、保洁人员。

四是继续抓好创卫宣传教育。继续在辖区内开展创卫宣传,通过广告栏、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卫知识及创卫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曝光不良行为,继续营造创卫的舆论氛围,切实使市场创卫工作长期保持并得到不断深化。

九原区赛汗街道办事处

篇3:食品创卫长效机制

一、不断提升执政理念

以“创卫”为代表的各种创建活动, 体现的是党委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思路, 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所实施的抓手, 在推动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所形成的氛围, 其核心是加快科学发展, 更加关爱民生。因此,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 将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和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长远的贯彻到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中, 才会从思想高度形成创卫等长效机制的客观基础, 不以传统的GDP作为唯一标准, 而以统筹民生、环境等在内的绿色GDP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观念, 使之能够深入到社会各个触角, 能够贯彻到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思想中, 才能培植各种创建工作从运动式向长效转化的深厚土壤。

二、加强相关体制机制建设

“创卫”行动, 短时间内集中解决很多问题, 但是集中发力的方法, 是难以持久的。为此从体制机制建设的角度来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十分必要。

1. 加强完善基层政府特别是社区和村居建设, 是实现长效管理的基本前提

分析各种创建工作, 不难发现部分地区特别是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 经常出现衔接不及时, 政策不能很快落地的现象, 往往是难点部位。12345的数据表明:行动滞后地区普遍存在基层利益结构失衡管理混乱的现象, 社区和村居基层组织、社区居民受各种利益羁绊配合乏力。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基层组织, 导致社区和村居 (包括企管居) 能力薄弱, 进而影响创卫等相关民生工作的推动, 这种被动局面有时需要依靠上级政府直接接手才有改善,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如果不能保证和完善村居社区集体领导的权威和凝聚力, 实现长效管理将前景堪忧。

2. 建设依法行政责权分明的管理制度, 是长效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依据

管理与治理, 都是各种利益的平衡和约束, 作为创卫等民生领域, 利益格局和相关方并非特定, 前一刻的占道经营者, 下一刻也可能是道路拥堵的投诉者, 因此, 管理既要有柔性, 也绝不可缺乏刚性, 要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 管理要始终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展开。济南市出台办法专题规范烧烤炉退路进厅就是很好的实际案例, 以此类推, 占道经营、夜市开办等方方面面功夫都应该放在平时, 通过人性化的教育宣传配合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 来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法制化现代化。

3. 完善网格化精细化作业体系, 是保障长效管理的基本做法

济南市创卫, 带动各项管理措施和作业流程的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较大提升。而长效管理更要突出人的主体与管理优化和科技创新的统一, 以人为本, 依靠现代管理体系和科技支撑下的网格化管理, 将促进各种综合能力的配套发挥, 以创建工作为契机, 不断完善各相关部门的网格化管理, 做到定人、定区域、定任务、定时间, 有助于主动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 工作重心下沉, 落实责任到人, 唯有如此长效化管理才有落脚点和抓手, 才会逐渐形成责任明确、运转流畅、守土有责、协同有序的良性循环。

4. 健全综合保障体制, 支撑长效管理后劲

创卫工作, 投入巨大, 是客观需要, 也是民生所向。取得成绩不易, 但更要看到民生投入是一个有序推动、不断提高的过程, 这与社会进步和市民诉求是密切相关的, 要建立有力的长效机制, 其实际效果, 往往是在综合保障能力的环节得到考验。以提倡道德奉献的方法可能在运动中被激发, 但是长远来看, 缺乏必要保障, 必然造成令行不止或敷衍了事。切实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抓准激发能动性的着力点, 将攸关长效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前途。

三、以问题为导向, 在建立长效机制过程中解决潜在矛盾

巩固创卫成果, 实施常态管理, 牵扯到各种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不同利益平衡, 例如随着创卫工作的推进, 开放式老旧小区随便圈地乱占的现象明显改善, 创卫集中行动结束不久, 部分居民又开始慢慢占地, 特别是部分居民无视产权问题, 侵占别人的公共用地在前, 提出无理要求在后, 为主张合法权益, 部分居民邀请办事处与居委会和派出所多次出面协调, 都没有解决……正因为创卫, 很多历史沉积问题和各种矛盾逐步露出水面, 这暴露出有些人员惯性思维缺乏法制和创新精神的弊端, 由此可见以各种创建工作的以长效管理为基本出发点, 逐步统计、分析、优化, 解决历史的或现实利益纠葛产生的难题, 将进一步提升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这也是难得的精耕基层的机遇。

四、结语

篇4: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为了便于大家掌握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全面理解和正确实施这部法律,以下对这部法律的立法过程、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作一介绍。

一、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过程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总体情况不断改善,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去年发生的三鹿牌奶粉事件更是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为了从制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需要在现行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全面规范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由国务院法制办负责起草。国务院法制办于2004年7月成立了由中央编办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食品卫生法修改领导小组,组织起草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此后,法制办在经过认真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并根据修订的内容将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的名称改为食品安全法(草案)。这部法律草案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7年10月31日讨论通过后,于2007年12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进行初次审议。

为了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2008年4月20日,经委员长会议决定,食品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从4月20日至5月20日的一个月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收到包括政府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行业组织、普通消费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国际洋酒生产商协会等国际组织在内的各方面意见11327件。通过对意见进行整理,比较集中和有代表性的意见包括:建议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的管理体制,对食品安全的具体监管部门予以明确,处理好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的关系,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分层次的管理,明确监管部门在食品召回制度中的职责,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等。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立法机关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法律草案作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

经过2007年12月、2008年8月、10月和2009年2月四次审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可以说,食品安全法是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又一重要成果。

二、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实施分段监管的体制,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经历了从一个部门统一监管,到多个部门实施分段监管的变化。1995年制定的食品卫生法确立的是由卫生部门统一对食品卫生进行监管的体制。依据这一体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卫生部门还负责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和食品卫生事故的处理。但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学生,中毒人数达292人。豆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民群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对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强烈。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国务院于2004年7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确定了对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的体制,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也就是说,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出了调整,从原来由卫生部门一家管的体制变为多部门实施分段监督的体制。

我国目前实施的分段监管体制,尽管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职责不清等问题,但总的来说,这一体制的确立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整个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从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到食品的生产加工,再到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链条较长,监管环节众多。单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实现全程监管,必须由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监管。现行的由多部门分段监管的体制也是历经多年、反复多次研究形成的,如果作大的调整,可能会给执法工作造成波动,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食品安全法维持了现行的分段监管的体制,并在此基础上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同时,食品安全法对不属于任何一个环节的事项。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以及有关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等,规定由一个部门负责监管。这样规定,既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协调,又有利于做到部门之间职能既不交叉,又不脱节,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效率,节约监管资源,使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挥更大的效能。此外,考虑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将来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情况的变化,国家可能需要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以适应监管实践的需要,所以食品安全法特别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出调整,以适应食品安全执法的需要。

(二)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的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根据之一。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的科学

评估。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政策的科学依据,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规律的深刻认识,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据此,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得到利用,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三)明确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部分。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除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外,还有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各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已达2900余项。食品安全法之所以将行业标准排除在标准体系之外,主要是为了标准的统一。目前食品标准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针对同一种食品,既有国家标准,也有行业标准,如苹果既有国家标准,又有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标准、绿色标准、外观等级标准,这些标准往往相互矛盾,给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管理带来问题。因此,食品安全法从统一标准的原则出发,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上述规定,从制度上确保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即由一个部门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时,食品安全法还明确规定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原则,即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科学合理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农业生产和食品生产的客观规律,既要参考相关的国际标准,同时也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简而言之,制定的标准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把标准制定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标准定得太低,不能保证食品安全,也不利于我国食品工业水平的提高:标准定得太高,脱离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实际,也会对我国的食品行业发展和市场上的食品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四)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经营者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为了强化生产经营者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法同时确立了以下制度,以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

1、生产、流通、餐饮服务许可制度。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2、索票索证制度。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生产经营企业还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等台账制度。

3、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4、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制度。食品安全法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明确了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制度,规定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有关监管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五)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目前,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甚至滥用,成为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源头,为此,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同时,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六)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的监管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它适用特定人群,主要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食品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希望通过平衡膳食增进健康,这种需求促进了保健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增长十分迅速,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已审批保健食品8900多种,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640多家,年产值达到1000多亿元。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添加了中药材的保健食品。约占保健食品的65%左右:另一类是国际通行的营养补充剂,约占保健食品的35%。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管理,1995年施行的食品卫生法确立了对保健食品的审批制度,规定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产品及说明书必须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此后,《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通用标准》、《保健食品生产规范》等法规和文件陆续出台,使保健食品的审评、注册、生产、管理等各环节都逐步得到规范。但是就保健食品行业目前的现状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企业搞虚假宣传、添加违禁物质等问题,需要法律加以严格规范。

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的监管体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只是原则上规定了要严格进行监管的原则,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作出规定。按照国务院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的规定,目前是由该部门负责对保健食品进行监管,对保健食品的产品和说明书进行审批。

(七)明确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

故。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有主观上的原因,如食品生产经营者没有守法生产经营,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如食品的生产经营链条比较长,我国现阶段的食品生产经营总体水平不高等。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力争不发生事故: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食品安全事故的客观存在,积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避免事故危害的扩大。为此,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机制,包括:

1、报告制度。食品安全法规定,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2、事故处置。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一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二是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三是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四是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

3、责任追究。食品安全法规定,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上述规定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八)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这类动物肉类的制品等严重违法行为,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主要是: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处以最高多达货值金额十倍的罚款,吊销许可证。对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违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关于民事赔偿责任,食品安全法特别规定了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和民事赔偿优先的原则。具体是:

第一,惩罚性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第二,对违法的食品企业既要给予罚款、罚金的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又要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明确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原则: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_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样可以使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优先得到赔偿。

三、制定食品安全法的意义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食品安全法是保障食品安全,保证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法,建立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确立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可以从法律制度上更好地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保证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制定食品安全法是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和食品贸易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法,可以更加严格地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促使食品生产者依据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重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以良好的质量、可靠的信誉推动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法,可以树立我国重视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国际形象,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食品贸易的发展。

篇5:如何建立健全创卫长效管理机制

华县创卫办

创建卫生县城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形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三年努力,我县于2010年初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称号,2010年4月份,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提出了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总揽的“三城一县”创建工作战略决策。在创省卫和创国卫的推进过程中,县城面貌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环境明显改善,品位不断提升,但随着创卫成果日益显现,如何巩固好创卫成果,进行创卫常态化管理已成为了我县目前创卫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我办就目前我县创卫长效管理现状做以分析,并结合一些创卫先进县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县创卫长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确保创卫成果,我县在创省卫期间,县创卫指挥部和各创卫专业项目组、路段包联单、各镇联合先后制订了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和规范性文件34份,县创卫办编制了创卫简报,并在县电视台开设了创卫曝光台栏目,利用媒体进行了创卫监督,使创卫的各项成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持,但是在随后的创国卫期间,个别单位领导对创卫工作认识不到位,并出现创卫后期乏力现象,对待创国卫工作任务落实不力,对原来已经创建的成果没有按照创卫长效管理机制认真执行,县创卫指挥部就此问题对创卫责任追究办法进行了重新修改,并对创国卫相关单位采取季度排名等

方式来促进创省卫成果的保持和创国卫各项任务的开展。目前我县创卫各项工作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由于硬件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各部门单位领导不够重视等多项因素影响,以前的一些创卫成果仍有破坏,创卫问题反弹严重。现就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部分创卫相关部门单位对创卫认识不到位,创卫长效管理机制未能认真落实,流于形式。

2、县城硬件基础设施不到位。

一是城区绿化指标差距较大。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均未达到标准要求,城区大片项目绿化偏少,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建设步伐缓慢,主干道拆墙透绿、拆栏享绿的力度不大,市民能共同享受的城市绿地较少,城市道路绿化、单位庭院绿化格次不高,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没有普遍开展。二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生活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道班房、公厕数量及一类公厕等都是缺失项目。另外,环卫作业车辆不足,沿街果皮箱配置不够等都是影响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质量的突出问题。

3、是集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不到位。现有的农贸市场硬件设施缺失比较严重,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功能设置不够合理,日常清扫保洁不到位,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环境卫生不达标。特别是集贸市场内农药残留检测、活禽定点宰杀距离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4、是“六小”门店达标任务十分繁重。一些“六小”门店硬件设施不完善,软件管理不到位,“三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培训证)“四防”(防尘、防蝇、防鼠、防潮)不健全,原料采购索证、验收及登记制度不完善,特别是操作间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5、是“四害”个别指标超标。城区垃圾收集点、南山支流、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区域,蚊、蝇两项指标有超标现象。近年来,城区一些宾馆、饭店、“六小“门店后厨等地方发现有大量蟑螂活动。

6、是城中村改造步伐缓慢。老城区域综合改造没有实质性进展,城区各出入口整体形象没有明显改观。

7、是卫生村镇创建力度不大。创建卫生村镇没有很好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中百镇建设、国省道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力度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没有明显改观。

另外,市民素质教育、除害防病、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市民对环境卫生状况满意率等都是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

二、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邀请省市专家对创卫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和干部进行培训,明确创卫对我县各项工作的推进作用,加强创卫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创卫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2、通过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促进创卫任务落实。强化创国卫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季度排名和完善“县考核、镇管理、社区服务”的工作机制。

3、对口联系帮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创国卫重点项目和部门包抓路段和“六小”门店工作机制。

4、建立举报投诉监督。充分发挥城建热线、环保热线、县长热线、创卫热线的监督平台作用,建立整改台账,经常听取民众呼声,切实解决创卫热点、难点问题。

5、落实市容卫生问责制度。切实夯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主体,强化落实华州镇、杏林镇、莲花寺镇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责任。

篇6:长效机制建设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培训类别分班组培训、车间培训、公司培训和外援培训。2.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从业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公司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车间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班组每个月进行一次培训。根据生产需要,各班组和车间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培训。

3.新录用的从业人员以及临时工应做到培训合格后上岗,培训情况应记录在案。

4.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知识,使从业人员了解熟悉有关应知应会内容,每次学习要有学习记录。5.应建立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考核档案。

6.对不参加培训学习或考核不合格者要从严考核直至辞退。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从业人员应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遇特殊情况还应接受临时检查。

2.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车间生产工作。

4.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凭有效的医院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5、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糖果之前都应用流动清水洗手消毒。

6、工作时应当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头发应置于帽内。

7、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首饰。

8、不得有面对正在加工的产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9、不得在车间和其他生产场所内吸烟。

原料采购查验管理制度

1、原料采购应严格认真执行各种原料的采购标准,低于标准的原料不得采购。

2、考察选定原料供方,制订采购计划,签订采购合同,供方提供各种资质证明,质量保证,检验报告,合格证明。如供方生产原料采用的是企业标准时,应同时提供备案后的该企业标准。

3、原料采购前采购员通过感官进行鉴定,当符合要求时,采样送检(如无检验能力,送样到委托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采样报验,进厂后经检验、验收、验证后经总经理签字核对清单、数量方可入库。小批量或零散收购,到购货现场考评。

4、每批原料进厂后应认真填写原料采购台帐,经手人签字,原料采购台帐由仓库管理人员负责保管。

5、质量检验人员能独立行使职权,验收人员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原料不能入厂。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购进的食品添加剂登记备案管理。对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等级、使用剂量等进行详细填写。

2、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台帐。对每批食品添加剂严格进货、入库、领取、使用情况登记管理,对进货渠道不明、质量等级不清的食品添加剂一律不得入库和使用。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搀假伪造为目的。

4、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规定。该标准未包含的添加剂严禁使用。

5、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按照国标使用,对食品添加剂用量超标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按工艺流程作业,不准违章操作。

2、车间作业时,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

3、车间内严禁吸烟。

4、车间采取防鼠防蝇措施,防鼠板、防蝇罩应保持完好。

5、车间保持清洁,车间内不准堆放杂物,机械设备无尘积,地面干净。

6、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中的滞留物要及时、定期清理,防止霉变,对机械设备定期擦拭,对跌落糖块及时清除,对包装设备上的糖垢及时清理,达到设备干净、地面清洁,墙壁无尘。

7、对使用的设备及电器要熟悉,做到精心维护、保养,定期维修,避免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8、虚心好学,努力钻研技术,操作时精神要集中,动作要力求规范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9、做好岗位练兵工作,新工人上岗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熟悉岗位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等。

设备管理制度

1、根据生产设备的结构、性能,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

2、操作人员要熟悉设备的性能,做到应知应会方可上岗,定人、定位、定机。

3、按操作规程作业,爱护各种设备,开机前认真检查是否完好可靠,作业中认真观察有无异常声响,停机后彻底清量擦拭机械设备,有故障及时修复。

4、有计划的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到小修不过夜,大修不出厂,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5、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应有台帐、卡,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

卫生管理制度

一、食品卫生:

1凡入厂加工的原料必须经化验、保管、收货人员进行严格的检验,对已经变质、污染或根本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一律不准入库。

2认真检查包装指和包装袋的质量,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不准入库或使用。包装的存放地点要保持卫生、清洁,严禁乱拖、乱用,不准随便拿出车间或做他用。

3做好成品的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

二、个人与室内、外环境卫生:

1生产岗位人员着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上岗,必须穿戴整齐,要勤洗勤换,保持清洁卫生,严禁穿生活服装进入生产厂区。

2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要洗手。接触糖果之前都应用流动清水洗手消毒。

3厂院卫生清扫工要负责每天清扫厂院卫生,整理车棚,保持厂院整洁,并负责夏季灭鼠、灭蝇、打药等工作。

4其他部门或岗位人员要负责搞好本部门卫生区或岗位的环境卫生,做到每日清扫,车间卫生要随时清扫,达到地面净,玻璃门窗净,墙壁净,设备净。5厂内职工要自觉爱护公共卫生,不得乱泼污水,乱丢杂物、垃圾,随地吐痰、便溺等。

三、生产车间卫生:

1熬糖工应对次料及时处理,解决好。注意节约,反对浪费。

2成型工对掉料要及时处理,做到随掉随清,保持干净卫生,力争安全生产。

3包装工应注意包装机、包装台随时清洁,保持卫生清洁。

4班前班后进行严格清扫,不留死角。

5每次放假后或长时间不用的车间在使用前应进行空间熏蒸消毒。

6工作鞋应和日常用鞋分开。

产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

1、检验员负责糖果常规指标的检验。对糖果的色泽、形态、组织、滋味、气味、杂质、水分、微生物、总糖份、包装每批次检验一次,并留样,其他项目下班前检验完毕,并做好检验记录。

2、对不合格产品要写清数量及批次,不合格原因及处理意见,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

3、出厂检验;化验员持证上岗负责糖果常规指标的检验;对每批次的糖果进行检验作好检验记录及台账;产品合格出具检验报告合格证。

4、所有检验和试验项目指标均有记录并妥善保管。

5、产品检验合格,出据检验报告、合格证,检验不合格不得出厂。

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

1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等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2袋装成品应使用糖果专用包装袋,净含量应符合标准。

3散装糖果应存放在专用容器中。4包装标志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5糖果成品的运输器具应清洁、无污染,并有防尘、防雨雪设施。

6糖果成品应放在清洁、干燥、阴凉、无污染的仓库中。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空调。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1、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对不合格项目记录,确定不合格品的性质,作出标识,实施隔离。

2、质检部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理意见:(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2)让步处理。(3)按废品销毁处理。

3、成品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出厂,对理化指标的一项不合格,做降级处理,对达不到普通指标要求的按废品销毁处理。

4、对不合格品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5按不合格品生产日期追溯,给予当日检验人员、操作人员经济处罚或处分。

问题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1、问题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2、食品生产者提交的食品召回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一)停止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二)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三)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四)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可能受影响的人群、严重和紧急程度;

(五)召回措施的内容,包括实施组织、联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体措施、范围和时限等;

(六)召回的预期效果;

(七)召回食品后的处理措施。

3、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应当准确记录并保存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信息,保存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记录,以及食品危害纠纷信息等档案。

4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质量投诉处理制度

1、所出售的食品,必须要有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规定的八标(八标内容:厂名、品名、规格、净重、生产期、保质期、主要成份、注册商标或批号、代号)。只标食品保质期限,不标生产日期一律不得销售。

2、定量包装商品在包装显著位置必须正确、清晰标明净含量、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净含量计量负偏差、平均偏差按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强制性行业标准。

3、凡出售食品无质量问题,一律不得退调货。

4、定量包装食品缺重(超标准误差值范围);在保质期内非人为因素出现密封包装泄漏引起食品变质等和经法定检验机构确认有质量问题,可退、可调。

重要情况报告制度

一、重要情况报告的范围 :

(一)在本系统发生的与监管职责有关的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威胁,以及对当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产生重要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重要动态、安全事故、紧急灾情、疫情、重大刑事案件、集体上访、民族宗教矛盾等。

(二)对本系统人员人身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及有关情况。

(三)因工作失误给本系统工作和形象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及后果的事件。

(四)在本系统发生或虽不在本系统发生但对本系统有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

二、重要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二)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发展进程和产生的后果;

(三)本单位采取的对策、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要注明或说明报告单位、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三、重要情况报告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认真处理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做好值班记录。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带班领导报告,遇有紧急情况可直接向主要领导报告。

(二)各单位值班室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畅通,对擅离职守、漏岗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第一承办人对承办事项负全责,并对承办事项及时跟踪督办。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重大紧急情况报告的第一责任人,重大事件、重要案件和紧急情况发生后,要及时组织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不得避重就轻、遮遮掩掩,要实事求是。如因报告不实,影响领导决策,影响事件处理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哪一级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的问题,由哪一级负责。对因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档案管理制度

1、公司档案工作实行二级管理。其中:一级管理是指公司办公室的统筹管理;二级管理是指各部门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2、公司档案业务归属办公室,由办公室指定人员兼职负责。各部门指定人员兼职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3、公司档案管理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公司档案工作制度、条例统一管理公司的档案;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参照公司的有关管理规定做好工作,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或本单位的档案资料。

4、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档案管理规定,认真细致地做好档案保管以及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

7、公司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对二级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每年对二级档案管理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产品(配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1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2安全风险评估应当运用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进行。

3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企业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并告知销售商停止销售、消费者停止食用。

食品安全责任制度

a)业人员必须一年一次体验,持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

b)采购人员在购进原材料时,必须坚持索证索票制度。

c)从业人员上班时必须穿干净的工作服,戴工作帽,穿工作鞋。

d)存放成品的库房要地面整洁、墙壁干净,无堆放杂物。库内严禁吸烟,非工作人员不准入内。加强防蝇、防鼠措施等。

e)车间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作业,不准违章操作。车间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机械设备无沉积,地面干净。

企业监督考核制度

全厂实行考核制度,逐级考核,统一标准,与工资挂钩,每月一次,标准是:各级岗位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业务精通,操作熟练,完成生产指标,无违章、违纪,无产品不合格事故,在质量管理中提出合理化建议者,拿全额奖。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扣除其部分奖金。

1、水分不合格一次扣除奖金20%

2、还原糖不合格,一次扣除奖金20%

3、细菌总数不合格,一次扣除奖金40%

4、无糖中含蔗糖,一次扣除奖金60%

5、杂质量超标,一次扣除奖金20%

6、清理车间不及时,一次扣除奖金10%

7、生产车间落地糖块不及时清除,乱堆杂物一次,一次扣除奖金10%

8、防鼠板关闭要及时,发现有鼠粪便一次扣除奖金10%

9、作业时,不穿工作服,一次扣除奖金10%

10、车间库房环境卫生达不到四净(地面净、设备净、墙壁净、玻璃门窗净),一次扣除奖金10%

11、车间、库房、院落乱扔杂物、乱倒垃圾,随地吐痰者,一次扣除奖金10%

12、厂内抽烟,一次扣除奖金10%

13、上班迟到早退,擅自离岗,聊天者,一次扣除奖金10%

14、班前、班中饮酒者,一次扣除奖金10%

15、不请假为旷工,旷工一天扣一天工资,连续旷工三天按自动离厂对待。

16、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者,一次扣除奖金10%

17、各种记录、报表一次不填写者,一次扣除奖金5%

质量安全管理员、检验员管理制度

1、负责全厂原料采购、质量检验工作。

2、对采购的原料检验不合格及验证不符的不准采购、不准生产。

3、督促检验全厂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执行质量检验标准,把好质量关。

4、做好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上一篇:企业旅游摄影大赛下一篇:小学美术过春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