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个人研究计划

2024-07-06

信息技术个人研究计划(通用8篇)

篇1:信息技术个人研究计划

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

一、自我分析:

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密则是自我反省。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目前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但由于受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多的包办代替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我们提倡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本身离不信息技术,网络具有其强大的传输功能,网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重要,不出就能实现教学相长,而我在此方面还十分欠缺,网友少参加学习团体也少。

二、环境分析: 问题永远在自己身上。

我校是一所区级中学,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多名教师共用一个电子备课室,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也很难拥有学习提升的机会,学校资源库还不够健全,可用资源有更少之又少

三、发展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1、使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魔法棒。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厌学”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

3、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学会使用多种教学软件。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时间不够用:本人担任六个班地理教师,在校内担任学科组长一职,在校外担任“市级兼职地理教研员”,在123教育网站担任义务地理资料管理员,所以可能时间不够用,但我坚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缺少名师:身边缺少信息技术应用名师,在和暗中摸索。

篇2:信息技术个人研究计划

一、自我分析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三。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篇3:信息技术个人研究计划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患者服务终端, 还不具方便快捷的医疗信息管理功能, 患者想要查询和管理其个人在医院的医疗信息, 是一项很复杂的难题。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人脸识别是采用人脸识别算法, 对图像中所包含的人脸对象进行身份识别。先找出图像中包含的人脸对象即人脸检测, 接着对人脸对象进行身份识别即人脸识别。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安全、直接、友好、方便、易于为用户接受及设备造价较低等优点, 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 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 研究开发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验证系统已经成为热门。目前, 使用SIFT算法可以很好的将该技术应用到实际中来。

2 整体平台构建

以医院的院内网络为核心、以数据服务器为后台计算机存储、以人脸识别技术为进入用户信息管理界面门禁、以HIS系统为实时访问调取数据来源, 搭建成完整的个人信息管理平台。用户首先在使用终端上进行人脸识别身份验证, 图片数据进入事先存储的人脸数据库进行特征比对, 找到该图片所对应的唯一人。当验证成功后, 用户根据个人信息管理界面上的菜单选项进行信息管理操作, 系统实时调用和存储数据库数据, 并在服务器上进行相应运算 (见图1) 。

患者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后, 进入到个人医疗信息管理界面。在菜单中选择管理类别, 再打开各子菜单选项进行个人信息管理。此平台可提供医疗费用管理服务、预约挂号服务、病例查询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以院内网络为载体, 进行数据的相互传输。系统在工作时, 实时访问调用HIS系统, 调取和存储诊疗信息。超大的信息量考验着医院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 实现快速度人脸识别和信息数据传输, 除了对计算方法的要求之外, 硬件的高速性能也是关键之处。

3 SIFT算法

sift算子是一种基于尺度空间, 对图像的旋转、扩缩以至于仿射变换都保持不变性的图像局部特征描述算子。程序由Rob Hess使用CC++语言编写, 主要基于GSL的Open CV函数库。

3.1 Do G尺度空间的极值检测

在SIFT中使用不同参数的高斯模糊来表示不同的尺度空间, 而构造尺度空间是为了检测在不同尺度下都存在的特征点。本文采用Do G来近似计算, 在Do G空间检测极值点。

3.2 删除不稳定的极值点

运算的关键是删除两类极值点, 即低对比度的和不稳定的边缘检测点。因为DOG算子具有边缘响应, 需要特征点处二阶Hessian矩阵H求出的主曲率来作为滤掉不稳定点的依据。边缘的梯度特点是梯度值在某一个方向大而另一个方向小, 此处的两个特征值的差会很大, 比值大于一定的阈值的点可以判断为边缘响应点。因此, 特征点必须满足:

即比值小于阈值的点就是稳定的对比度强的特征点。图2为边缘点消除的效果图, 将能使公式1成立的关键点保留下来, 其余的作为不稳定的点滤掉。

3.3 生成特征描述符

如图3所示, 对这个窗口内的所有像素进行加权运算, 每十六个像素见方为一组, 这样经计算后共得到四个八维向量。分别绘制梯度直方图计算模值的累加值形成四个种子点, 最后构成一个特征点。在二维空间里对邻域模值信息加权统计使得噪声的影响进一步减弱也使得生成的描述子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 我们对使用16个种子来对每个关键点进行描述执行以增强匹配结果的鲁棒性, 那么结果就是最终每个关键点就都生成了128维的特征向量。这样就进一步加强局部特征的独有性, 也提高了匹配稳定性。

综合上述所有执行步骤, 已经获取到位置明确、尺度不变、旋转独立和对比度影响不敏感的描述符。至此, 得到了图片的局部稳定特征, SIFT算法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5 人脸识别系统流程设计

人脸识别系统通过采集患者在用户终端所拍摄的人脸图像, 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归一化等预处理,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 对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并存储相关的特征信息, 然后与患者人脸库进行特征值匹配, 找出与输入图像信息最相似的人脸, 最后根据唯一的人脸图像数据在HIS系统中调取并显示该人脸 (患者) 相应的医疗信息。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本系统采用的Open CV是Intel开源计算机视觉库, 基本工作步骤为:

5.1 被读人脸图像输入

本系统根据SIFT算法的优势将图片随机分类并在诸如光照条件、旋转、微形变、尺度变化等因素上作出对应调整以检测SIFT算法的鲁棒性。

5.2 匹配

执行匹配图像信息, 并输出特征向量图及匹配图。

5.3 识别

识别步骤是在对某目标人脸图片经库里遍历匹配后, 输出的匹配数据进行排序, 输出最大的匹配数及其对应的人脸。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医院现有的HIS系统、院内网络以及后台服务器的基础上, 连接用户终端设备, 构建患者个人医疗信息管理平台。深入研究并论证了SIFT算法, 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的计算过程及实现的可行性。最后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流程, 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未来可以考虑与专业公司合作, 获得更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 并利用防火墙等技术手段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利。

参考文献

篇4:信息技术个人研究计划

[关键词] 信息技术;国家安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中图分类号] B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6—0118—04

Abstract:The U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 was used as an example. from the fiel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tribution, potential technology in DARP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 and the final related thinking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litary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tional Security;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

一 引 言

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世界的生存需求和适应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为“延长手脚”而发展起来的材料技术,到为增强“手脚功能”而发展起来的能量技术,人们在适应和利用自然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升级“大脑功能”逐渐成为一种可能实现的愿望,在此需求之下,信息技术应运而生了。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比特世界”的大门。1969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前身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啟动了“ARPAnet”的网络系统项目,试图实现军事研究与电脑主机的信息交流,互联网的雏形随之诞生;1983年,ARPA进一步与美国国防部通信局合作,制定出TCP/IP网络协议,从此开拓出信息沟通的新空间。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下,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受众庞大的产业。2015年9月9日-11日,DARPA举办了主题为“Wait,What”的首届“未来技术论坛”,旨在探讨其关注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前沿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1]。期间,DARPA各领域的项目经理向包括美国国防部长阿什·卡特在内的美国政府高官、DARPA各领域主管以及相关科学家、工程师及创新者们介绍了DARPA正在或已经取得的技术突破,从而为美国信息技术的项目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二 技术领域:DARPA对信息技术的军事关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由于当时正处在冷战的顶峰,美苏两国密切关注的即是彼此“重要敌人”军备的发展情况,而“Sputnik-1”的成功则无疑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为避免再次出现这类对美国造成不利影响的技术突袭,同时确保其自身的技术优势,1958年2月,美国政府宣布成立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即今天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前身。作为美国国防部的直属性研究机构,DARPA始终坚持其“保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防止潜在对手意想不到的超越”的宗旨[2],在推动和创造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新技术和能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为美国保持军事技术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2月,在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17财年预算申请”中,DARPA的科研经费预算占29.7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领域(Mastering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3],如大数据、网络安全等仍然是DARPA未来关注的重点领域,并代表着美军在未来战争中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从近期DARPA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计划入手,可以将其信息技术领域概括为:信息感知领域、信息处理领域、计算技术领域、网络通信安全领域和电子战领域五个方面。

(一)信息感知领域

信息感知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技术,处理、获取由传感器、信息和通信系统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并将这些技术运用到情报、监视和侦查(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ISR)开发及语言处理系统中,实现行为分类、事件关联、趋势确定、异常发现及自动警报。[4] DARPA的信息感知领域计划包括:自适应雷达对抗、自主实时地面普适监视-红外、自主实时地面普适监视-成像系统、广泛业务语言翻译、社会媒体战略通信、文本深度挖掘和过滤技术、基于流的信息理论跟踪等。以“社会媒体战略通信” 计划为例,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正呈指数的形式增长。为利用信息的获取与共享取得军事上的优势,DARPA启动了“社会媒体战略通信”计划(Social Media in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SMISC)[5]。SMISC计划的重点是通过对出现在社交媒体的信息流模式的研究,识别大众舆论的倾向,从而对舆论事件或舆论参与者进行分析。由此,美军利用SMISC的信息感知能力,能够判断出社交网络上不利于美军的信息来源与信息目的,进而为其军事战略的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二)信息处理领域

信息处理主要通过开发建模、仿真、可视化、知识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语义网、社交网络、Web-2.0/3.0等先进的计算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指挥系统,以提高信息在军事决策、规划、任务演习和作战支援中的应用。[4]DARPA的信息处理领域计划包括:自适应电子战行为学习、心理信号的检测和计算分析、持续凝视开发和分析系统、面向任务的弹性云、推进机器学习的概率编程、加密数据的编程计算、转型应用程序等。以“面向任务的弹性云”计划为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战争克服了距离的制约,逐渐走向全维度、全频谱的战争时代,这也在客观上对战争提出了“分散布置、多向互动、异地同步”的战争要求。云计算技术将传统的工作站转移至“云”环境中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信息时代对战争的要求,但在计算中尚存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成为长期困扰美军各部门的“隐患”。DARPA开展的“面向任务的弹性云” 计划(Missionoriented Resilient, MRC)[6]重点在于通过检测、诊断云攻击并进行相应的反应,从而构建起云计算有效而安全的运行环境。

(三)计算技术领域

计算技术主要支持科学研究和实验涉及的计算模型和体制研究,以及推理计算和通信。[4] DARPA的计算技术领域计划包括:模拟逻辑、高产能计算系统、光子优化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计算技术的能效革命、普适高性能计算等。以“嵌入式计算技术的能效革命”计划为例,由于装备系统在功耗、尺寸、散热等方面的限制,信息采集的信息量往往远超信息系统所能处理的信息范围,这也造成某些潜在信息价值的浪费。为此,DARPA开展的“嵌入式计算技术的能效革命”计划(Power Efficiency Revolution for Embedde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PERFECT)[7]重点在于通过采用新的功效处理技术,如近阈值电压处理技术、多机种聚点处理技术、高数据误码容错技术等,使得信息系统能够满足高效、节能的需求,从而为美军从巨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带来重要价值。

(四)网络通信安全领域

网络通信安全主要通过开发更具可恢复性的计算和通信技术,创建全新的方法,以确保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4]网络通信安全领域计划包括:主动认证、多尺度异常检测、自动网络安全程序分析、网络防御、网络内部威胁、高可信度的网络军用系统、综合网络分析系统等。以“网络内部威胁”计划为例,在信息战中,军队的人员之间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等通讯设备进行交流,但随着信息系统逐渐朝着“复杂巨系统”方向的迈进,网络节点、外部数据网络接口、军方设备内部接口中的威胁,如嵌入式系统中的后门、特洛伊代码的变体等也渐渐渗入系统之中。为此,DARPA开展的“网络内部威胁”计划(CyberInsider Threat, CINDER)[8]重点在于通过开发检测军事网络内部运行的新的方式,发现网络中的隐藏威胁,并形成干扰地方网络的操作能力,从而为美军赢得信息化战争胜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五)电子战领域

电子战主要通过开发自适应和可重构无线电体系构架,以及毫米波、亚毫米波等波段频谱的使用技术,以利于军事行动的有效开展。[4]电子战领域计划包括:自适应射频技术、深入探析模拟-信息转换、可多种存取的异构集成、高效线性全硅发射机集成电路、高频集成真空电子、微尺度等离子器件、太赫兹电子等。以“下一代氮化物電子技术”计划为例,高性能、RF和混合信号电子对于晶体管的截止频率有一定要求,通常是在200GHz以上,只有在极小的电压摆动与击穿电压条件下,某些晶体管才能达到以上速度。为消除截止频率的限制,DARPA开展的“下一代氮化物电子技术”计划(Nitride Electronic NeXt- Generation Technology, NEXT)[9]重点在于通过开发一种新型的氮化物晶体管技术,即同时具备极高的速度和较大的电压摆动,从而实现电子战中大型电路集成的运行能力。

三 技术潜能:信息技术对美军未来的影响

军事学家J.F.C.富勒曾说过:“手段,或者说武器,只要能发明出那些有威力的武器,就构成了胜利的99%。战略、指挥、统帅才能、勇气、纪律、补给、组织以及战争中其他所有的精神和物质要素,相对于武器的巨大优势而言,都不算什么。它们最多只构成整个可能性中的百分之一。”[10]富勒的这段话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技术对于战争成败的决定性作用。DARPA将眼光放置在那些极富创造力的有关信息技术的项目研制上,由于风险的存在,有的项目在最初阶段甚至看不到任何明显的价值,但可预见,如果这一项目取得技术突破,它将对现有的技术研发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从技术潜能上而言,信息技术对美军未来的影响可以归纳为:确保国家安全能力;重塑科技优势力量;引领未来战争样式。

(一)确保国家安全能力

随着苏联“Sputnik-1”的成功升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这使得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陷入到无尽的忧虑之中,并开始思考起“避免类似状况再次发生”的应对措施,而DARPA便是当时艾森豪威尔政府其中所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信息技术领域,如ARPAnet、卫星定位、微小型接收机、图表算法、集成电路、用户/服务器结构、人工智能和通信方面的研究。可以说,这个机构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横向对比来看,总能取得一次又一次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技术突破,并以技术的绝对优势维护着国家的安全。

当人类迈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以其摧枯拉朽之势推动世界的发展,改变人类的生活时,它所潜在的漏洞也使得不确定性的威胁变得更加突出。[11]为此,DARPA的网络计划在确保国家安全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一方面,DARPA正在开发新技术,改变目前采用的“检测和补修”模式,[12]这就为有效避免信息攻击,维护网络系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战术作战环境下的网络应用问题也是DARPA当前研究的重点,这对于战争的模拟与控制有着重要影响。可见,从军备竞赛时期的技术突袭,到和平时期的技术引擎,再到如今信息时代的技术安防,DARPA在确保国家安全上的作用从未减弱。

(二)重塑科技优势力量

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威慑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技术的创新突破。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全球化的推动,使得美国的科技优势不再如从前般明显。这种现象在信息技术上表现得尤为典型。一方面,许多信息产品的元件在美国以外制造与加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技术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信息的开放性与流通性使得其他国家也有可能通过特殊途径获得领先技术,并用于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

为此,DARPA致力于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新的国家技术能力的生成,从而为美国在技术的应用与时间的占有上取得优势。在项目研究的探索上,DARPA从不同的途径采纳建议:DARPA内部的技术团队;国防部咨询小组(如国防科学委员会和各军种科学委员会)的建议;工业界或学术界的建议,官方发布的公告(Broad Agency Announcements)或公开的工业会议(如DARPATech);国际技术调研;DARPA或其他研究计划的突破性成果;用来引入新理念的小型研究和项目等。通过对研究项目的探索,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DARPA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为重塑美国科技优势力量带来希望。

(三)引领未来战争样式

纵观人类战争史,从古代冷兵器时代,到近代热兵器时代,战争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即是彻底的暴力性。具体而言,它们在军事上的主要目标是消灭敌方作战力量(包括敌方的有生力量与物质基础);在政治上的主要目标是以暴力的方式将己方的政治意志强加给敌方,并在最大程度上摧毁敌方原有的政治体系;在经济上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掠取敌方的资源。信息时代的战争已不能完全归纳为“流血牺牲”或“攻城掠地”,在战略的层面上,它所追求的主要是磨灭敌方发起战争或者继续进行战争的意志;在战役层面上,它所追求的主要是扰乱敌方进行战争决策的流程与程序;在战术层面上,它所追求的主要是破坏敌方战争依托的信息体系。

在信息战的问题上,DARPA不拘泥于传统武器装备技术与平台的研究,而是将探索的重心放在未来作战能力的提高上,具体表现在:一是关注颠覆性的技术研发。DARPA在“改变游戏规则”上的影响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从早期的隐身飞机技术,到后来的导航技术和通信技术,作战人员今天所依靠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体系大部分都与DARPA的创新研究有关。二是关注协同性的技术研发。现代战争的复杂性,使得单一的作战能力早已无法在战争中提供持续的优势,而通过分层叠加和多技术集成的方式,则有可能产生出新的跨域协同作战能力。近年来,DARPA注重对一些跨域协同作战的新概念技术的创新研发,这种研究打破了传统的陆、海、空域之间的界域,为美军在未来战争中突破对手作战防线,实现“反介入/反区域”提供重要的战略保障。三是关注适应性的技术研发。未来战争充满着不确定性,而在不确定的环境里,适应性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此,DARPA在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注重装备系统的“易于升级”和“适时变化”,从而确保其研发成果在未来复杂环境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四 启示:信息技术对我国军事

技术发展的思考

如今,在以信息优势为主要争夺焦点的大国博弈中,信息安全问题已跃升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制信息权”亦被各国视作占领技術竞争高地的制胜法宝。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可见,信息技术对于国家安全战略布局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可以从信息前沿技术的研发、信息技术体制的保障以及信息政策法规的完善三个方面对国家安全视域下的信息技术进行相关思考。

(一)信息前沿技术的研发

信息前沿技术的前瞻性与创新性,使其一旦取得突破,便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颠覆效应”的新型装备,进而对未来军事变革带来挑战。长期以来,美军注重信息化战争和未来发展需要,在信息技术、生物交叉技术、空间技术以及新概念陆海空平台等新兴信息前沿技术的研发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我军武器装备尚处于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阶段,与DARPA相比,信息前沿技术的研发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应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突出信息前沿技术研究的重要地位,加快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步伐;密切关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最新动向,及时分析梳理前沿技术发展的方向重点;进一步加大前沿技术研究的投入,在协调推进国防科技各个领域整体发展的同时,优先安排若干能够有效震慑强敌的信息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二)信息技术体制的保障

信息技术颠覆性效果的发挥,离不开超越传统框架束缚的体制保障。在机构的设置上,DARPA专门设有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办公室(最多时设有三个信息技术类办公室)。目前,DARPA除专门设有信息创新技术办公室(Information Innovation Office,I2O)外,国防科学办公室(Defense Sciences Office, DSO)、战略技术办公室(Strategic Technology Office, STO)、微系统技术办公室(Microsystems Technology Office, MTO)等也都安排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项目。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正加快推进,并初见成效。据统计,2015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13]这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但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科技体制中依然存在的不足,如行政管理比例偏重,忽视科研的质量和科学意义;产学研结合不通畅,技术产业化的水平偏低;学术交流欠缺,研究条块分割等。因此,我们应汲取DARPA在科技体制上的优点,切实完善我国信息技术体制的保障体系。

(三)信息政策法规的完善

政策法规对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自2003年以来,DARPA每两年制定发布一版《战略规划》,指导其研发方向与重点。在最近一版《战略规划》中,DARPA确定的八大战略重点中,“稳健、安全、自组织网络”、“探测、精确识别、跟踪和摧毁隐蔽的目标”、“地下设施的探测、表征和评估”、“降低作战支持人员的比例”都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九项核心基础技术中,信息基础技术、量子科技、生物、信息、微电子也都属信息技术范畴。同时,美国国会、联邦政府和最高法院通过发布立法、行政命令及判例的方式,构筑起信息安全治理的完整法律体系。[14]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如有关信息技术的规范与界定方面的法律;有关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的信息公开方面的成型法律;有关保护与限制信息流通问题的规定等都还尚缺或不足。因此,在有关信息技术的创新研制中,我们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政策与法律研究,建立其国家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体系,从而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DARPA未来技术论坛文集(汉译本)[C].北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15:5.

[2] About DARPA [EB/OL]. http://www.darpa.mil/about-darpa.

[3] Sandra Jontz. Darpa Seeks $2.97 Billion in FY 17 for Futuristic Defense Projects [EB/OL]. http://www.afcea.org/content/?q=Articledarpaseeks297billionfy17futuristicdefenseprojects.

[4] 李强. DARPA创新计划[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9-10.

[5] Michael Hsieh. Social Media in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MISC)[J]. Program Information,2015:11.

[6] DARPA-BAA 11-55. Mission- oriented Resilient(MRC)[R]. Information Innovation Office,2011:12.

[7] Joseph Cross. Power Efficiency Revolution for Embedded Computing Technologies(PERFECT)[J]. Program Information,2015:10.

[8] DARPA-BAA 10-84. Cyber Insider Threat (CINDER) [R]. Information Innovation Office,2011:6.

[9] John D. Albrecht,Tsu-Hsi Chang. DARPAs Nitride Electronic NeXt Generation Technology Program [C].CSICS,2010.

[10][美]馬克思·布特著,石祥译. 战争改变历史——1500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及历史进程[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

[11]刘爱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自然依归[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84-87.

[12]魏俊峰,赵超阳等. 跨越现实与未来的边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透视[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62-63.

[13]科技体制改革成效初显[EB/OL].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2016/kuaixun_0308/4590031.html.

篇5:个人信息技术提升计划

灵武市泾灵燕宝小学 杨莉

我于2013年走上现在工作岗位,一直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其间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从教伊始我对教育事业一直期待,不敢懈怠。在学校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我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得以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深深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好好学习。对于个人信息技术能力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于大幅度的提升,我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学习生涯中,在应用信息技术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两方面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

为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在校期间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了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作为农村教师我参加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期间我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认真根据自己的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缺陷,根据所培训内容查漏补缺,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进行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所讲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技巧,并做好必要的记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我来说,将任重而道远,我会用年轻教师该有的认真去正确面对,让自己在教学道路上不断进步。研修目标:

1、从2013年---2014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用word和excel完成教学中一些打字或者制表任务。最重要的是学习用ppt制作最基本的教学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力争做到基本掌握简易多媒体的使用。

2、从2014年---2015年,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能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性。

3、从2015年---2016年,计划在2015年底能够使用电子白板进行课件的制作,并进行日常的课堂教学。在2016年,争取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具体措施:

第一:针对每一次培训的机会,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更或是网络培训,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的各项要求,培训过程中能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专家报告,每天挤出时间学习,对所学进行整理,方便日后应用。能将培训所学在教学中得以应用,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不足。

第二: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个不断学习并发现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遇到瓶颈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寻求有经验的教师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讨活动,努力向其他老师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他人,与同事共同探讨。

第三:结合自己在教学学习中使用多媒体的感受写出教学心得及反思,可通过学校教研活动,与在校各位同事、领导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自我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能力。

第四:将所学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做到节节课渗透,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寻求方法解决问题,争取通过不断的学习,有所体会和收获。最大程度做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以上就是我个人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成长起来。

篇6: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

自我分析: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价,我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都不及格,自己还没有达到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初期阶段,自己在word和excel的运用上只知道一些毛皮知识,几乎不能使用PPT制作课件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数学化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中学数学探索式教育,多媒体图像素材的加工和处理等

研修目标:

通过本次培训前的评价结果,我应着重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数学化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中学数学化学探索式教育、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和处理的基础知识和运用,把学习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学习课程标准,通过教育改革,改变教育观念,为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学习word和excel的相关知识,科学地管理学生的基本情况,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以前的计算解放自己。促进自己向专业教师发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育成长。

培训计划:

1.完成培训课程规划中规定的学习要求,立即登录在线学习视频讲座,参加在线积极参加互动研讨、学习反省、问答等活动,按要求完成作业。

2、学习多媒体图片素材加工与处理、多媒体资源获取与处理等,了解与教育相关的通用软件和学科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掌握多种方法获得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和方法,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和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熟练应用于教育和管理,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提高自己的能力。

3、学习word和excel、PPT和多媒体素材加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课程准备、课程教学和课程练习,利用技术支持,改善教学方式,使课程氛围更加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导性,有效提高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课程方法。

4、学习数学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数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数学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等知识,在后期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使自身的课堂教学从传统式模式走向现代化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适应当代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操作和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室系统的操作和使用等,了解多媒体教育环境的类型和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设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在线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6、通过此次培训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自身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的水有所提升,促进自己向专业老师发展。

7、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工程训练结束后,我继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使自己能够在教育教育中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教育手段。

篇7: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

第一阶段:能力测评、选课指导与学习共同体建设

学习时间:-01-15至2016-01-24

学习目标:登录自测、测评选课、加入工作坊

学习过程:

1.登录注册,进入个人空间,体验网络研修学习功能环境 。

2.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

3.进入个人空间,根据选课指南选课 。

4.阅读“教学计划安排表”和考核要求,了解明确项目整体安排与要求。

5.加入工作坊,建立学习共同体。

第二阶段:聚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网络研修

学习时间:2016-01-25至2016-04-24

学习目标:学习理念篇、热点篇、技术篇、方法篇和案例篇课程内容

学习过程:

1.课程自主研修

(1)重构知识,提升素养――理念篇研修(2016.1.25-1.31)

(2)关注前沿,开阔视野――热点篇研 (2016.3.1-3.6)

(3)触摸技术,整合教学――技术篇研修(2016.3.7-3.20)

(4)聚焦能力,精练技能――方法篇研修(2016.3.21-4.10)

(5)创新教学,重塑课堂――案例篇研(2016.4.11-2016.4.24)

2.参与课程BBS“主题研讨”及问题讨论

3.发表研修日志,完成考核作业,针对作业开展作业指导与互评

4.工作坊研讨活动

5.信息技术应用能手经验分享活动

6.参加微课程大赛(从现在开始着手设计微课)

第三阶段:校本研修实践

学习时间:2016-04-25至2016-05-22

学习目标:校本研修实践阶段

学习过程:

1.4月25日-5月4日 在本校完成一次信息技术应用专项技能测试考核,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2.205月5日-2016年5月31日

( 1)在本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提交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 2)在校内完成一次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教学,促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训练与达成。

第四阶段:研修成果荟萃

学习时间:2016-05-23至2016-05-31

学习目标:研修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习过程:

1.课例分享、交流活动

(1)研磨的课程制作成微课例上传至平台。

(2)以个人或学科工作坊为单位提交。

(3)线上同伴互评、专家课例点评

2.研修成果上传、分享与交流

3.完成培训后调查问卷和训后测评

4.培训总结

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时可能会耽误培训学习,要克服一切困难,按时登录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不要掉队。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

2.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16

3.2016年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共5篇)

4.2016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5.2016年物理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6.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7.国培个人研修计划

8.2016幼儿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9.2016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参考范文)

篇8:信息技术个人研究计划

企业信息资源计划的任务就是有效地收集、获取和处理企业内外部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信息在企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共享。目前,企业中80%的信息存储在员工的硬盘中,数据相当分散,给企业造成相当的困扰。各系统独立为政,各系统用户表现不统一,企业内的信息难以共享,没有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安全性难以保证。以微软SharePoint技术为代表的企业信息门户(EIP)解决方案,为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满足信息资源的分类管理、安全共享、搜索和整合等需求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平台。

2 MOSS概述

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Server 2007(以下简称MOSS 2007)[1]是一套完整的企业协作应用平台,提供了企业级的网站管理、文档管理、工作流、商业智能、企业级搜索等一系列强大的功能。基于.NET2.0的WEB框架提供了更强的Web展现能力。在MOSS2007中,基于模版的自助站点创建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各级门户站点;基于Web Part的页面展现组件技术提供了快速组织页面功能和内容的能力;母版页(Master Page)、访问群体、主题帮助创建个性化的门户;单点登录服务和众多内置的Web Part帮助用户迅速创建门户内容和集成其他应用系统。

3 MOSS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平台

本文结合法士特企业信息门户系统详细介绍MOSS2007如何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平台。法士特企业信息门户是以微软信息门户平台MOSS 2007为基础构建的综合性信息平台,企业信息门户实现了信息展示、文档管理、信息分类检索、个性化定制,通过对MOSS进行二次开发,以及集成业务系统(统一用户、企业论坛、邮件服务、售后等服务系统),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达到满足公司日常信息的发布、共享、审批申请、办公协作等要求。

3.1 企业信息门户实现系统架构

在MOSS2007中顶级的一个概念是Web应用程序(Web Application),基于Web Application可以建立网站集(Site Colletion),网站集下面是网站。每一个网站集下面的第一个网站就是顶级网站,其他的都是子网站。法士特企业信息门户系统分为企业级门户、部门级门户、个人工作台。企业门户主要展现企业新闻、企业通告、个人信息提示、公司共享文档、部门导航、企业宣传、相关链接、通讯录及KPI。部门门户展现部门新闻、部门通告,部门常用申请、部门文档、部门计划、部门总结、部门通讯录。个人工作平台展现我的任务、我的安排、我的邮件、我的消息、我的文档、我的报表、搜索及我的流程。

3.1.1 列表、文档库

MOSS中的列表是整个MOSS的数据基础,在MOSS中,很多地方都能发现列表的影子,如文档库、表单库、KPI列表等。使用栏可以对列表进行无限制的扩充和设置。栏的类型非常多,包括单行文本、多行文本、选项、用户或用户组、数字类型。MOSS中的栏认为是数据库中表的字段。法士特企业信息门户中企业新闻列表如表1。

SharePoint的列表和文档库是非常灵活的数据容器。文档库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列表对象,文档库通常的作用就是新建文档、上传文档并进行文档的管理。

3.1.2 Web Part

在MOSS 2007中很多个Web Part组成了一个页面,有了Web Part,对于一个站点来说,管理员很容易在一个页面上将Web部件从一个地方拖放到另外一个地方,从而简单方便地实现界面定制工作。MOSS本身提供了很多开箱即用的Web Part。列表和文档库也会被当做一个Web Part。企业新闻Web Part在法士特企业信息门户首页上的部署如表2。

3.1.3 基于SharePoint的文档管理系统

在MOSS 2007中,主要通过文档库来实现文档的管理操作。MOSS 2007可以让管理员在文档库、文件夹、文件几个不同层次上来设置权限。MOSS 2007对文档访问和版本管理的控制,可以强制执行内容的签入和签出,还允许用户通过使用一个选项按钮签出文档并打开它,以便在其客户端计算机上进行编辑。系统中增加了对次要版本控制的支持,用户可以选择在文档重新签入到文档库时改变主要版本还是次要版本。为了便于文档的管理,SharePoint还为文档库提供了事件触发的机制,当有文档上传、修改等操作时,都可以自动去触发用户定义的一些操作,例如启动工作流等。

3.1.3.1 RMS在文档权限管理中的应用

RMS(Windows Right Management Services,Windows权限管理服务),专为那些需要保护敏感信息的用户所设计。RMS使组织机构能够控制内外部使用文档的方式,包括哪些人可以查看文档,是否能够打印,转发、删除等。MOSS 2007与RMS整合应用,确保具有合适权限的用户在访问或下载一个文档后,能够对它持续进行保护。在文档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启用适当的策略,使用统一的库存储、管理和访问文档并对其进行有效地跟踪。

3.1.4 应用系统整合和商业智能

MOSS2007构建于WSS3.0(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 3.0)对象的基础上的,并整合了InfoPath Form Services、Excel Services、BDC(商业数据目录)、企业级搜索等一系列功能应用。

3.1.4.1 工作流

InfoPath Form Services是一种服务器技术,它使用户可以在Web浏览器中填写InfoPath表单。这为企业实现数据采集和流程审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利用InfoPath表单可以作为界面设计器以及数据展现和交互。在表单中用户可以向SharePoint库提交表单,也可以向Web服务提交表单,而且也能够从SharePoint库、SQLServer数据库、Web服务、XML文件接收数据。InfoPath表单不仅包括丰富的界面展现,而且还包括了表单中控件的规则与数据验证。

在MOSS2007中有三种方式创建工作流[2]:MOSS的默认站点中提供了很多开箱即用的流程;使用SharePoint Designer 2007可以配置复杂的工作流并发布到MOSS的站点中;Visual Studio和InfoPath设计工作流模板;三种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对工作流的需求。根据业务需求法士特企业信息门户中的工作流采用Visual Studio和InfoPath设计,审批表单如图1。

3.1.4.2 KPI展现

MOSS2007通过和Excel Services的完美结合,可以给用户展现出丰富的页面效果,KPI展现如图2。

3.1.4.3 企业信息资源搜索

MOSS2007提供了一个专业的搜索引擎,能够对超过200种格式的文件进行全文检索。可以指定搜索范围,比如,对于指定用户只能搜索指定目录下的文档,即使搜索的文档内容符合搜索结果,也不会显示在搜索结果中。同时还能对搜索结果进行定制,包括页面、数据、显示方式都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它可以对存储于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爬网收集、生成索引和提供检索。

3.2 统一用户管理与信息权限授权

SharePoint权限按层级结构自上向下自动继承,SharePoint中的权限设置是非常复杂的,要求在规划和实施门户项目时,对整个企业的信息构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企业信息构架的顶层开始考虑每个层次安全设置。法士特企业门户权限架构如图3。

3.2.1 AD结构

SharePoint门户需要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的支持。它为企业统一用户管理、实现各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建立认证、授权和安全访问的统一架构提供基础平台。AD结构反映了法士特企业的组织结构,它包含了门户中所有人员的信息,是门户系统最底层的结构。

3.2.2 门户权限结构

企业门户中所有用户均赋予只读的权限,企业门户管理员指定专人对各栏目负责维护;部门门户默认情况允许门户所有用户查看,各栏目负责人参与讨论,特殊文档库或列表库由部门门户管理员本人或指定专人维护;个人工作中心所有栏目默认门户所有用户参与讨论权限时,个人文档库给个人参与讨论权限。

常用流程网站常用流程所有用户均可发起,其他流程指定用户发起。

3.3 MOSS开发架构

3.3.1 门户数据访问层

门户利用SharePoint Server 2007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操作,在业务层、逻辑层,主要使用的是SharePoint提供的Object Model来对数据访问层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组合封装。

3.3.2 门户表示层

企业信息应用门户是构建在SharePoint Server 2007上面的,门户通过UI自定义生成站点模板,以及使用Web Part和User Control组件技术来实现界面的展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示意图如图4。

4 结论

以微软技术为代表的企业信息门户解决方案,为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平台和手段。MOSS不仅仅是门户平台,而且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企业协作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自己构造应用,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摘要:从企业信息资源计划的需求出发,探讨基于微软SharePoint门户技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计划,对企业信息门户部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资源计划,MOSS,企业信息门户

参考文献

[1]杨永刚.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Server 2007案例实战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案下一篇:北京大学光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