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练习测试

2024-06-29

《北大荒的秋天》练习测试(共17篇)

篇1:《北大荒的秋天》练习测试

《北大荒的秋天》练习测试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你去过北大荒吗?“北大荒”旧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的地区,现在经过开垦,北大荒已经成为著名的“北大仓”,课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北大荒秋天的美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丰收的情景。

二、我会写 读拼音,写词语.dou dînɡ yín huī jú huánɡ yí bì rú xǐ

()()()()tǐng bá shàn lǐnɡ ràn shào râ nào fēi fán()()()()

三、我辨别 比一比,再组词

荒()降()芒()铃()拔()慌()绛()茫()岭()拨()

四、花落谁家,选字填空。茫

()人

人海()()

连()文

波()

语()

()名

五、连线,搭配词语。五彩斑斓的小河 一碧如洗的原野 清澈见底的锦缎 热闹非凡的天空

六、我会选量词。首 面 台 幅 条 片

一()小河

一()树叶 一()歌曲

一()彩旗 / 2 一()电视

一()画面

七、小小词语林。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在这句话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再写出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吗?如:桃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修辞方法我知道。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比喻句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语)能体现出拟人的修辞方法。仿照这个句子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我会做 读一读,做一做。

七月的北大荒,天气清明,微风徐来,袭人衣襟。茂密的草丛上,厚厚的盖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泛出迷人的香气,粉红色的波斯菊,鲜红的野百合花,亭亭玉立的金针花,正如丝绒锦锈,装饰着这无边的大地。蜜蜂、蝴蝶、蜻蜓闪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野鸡、野鸭、鹭鸶、水鸟,在低湿的水沼处欢跳;麂子、獐子在高坡上奔窜。

1、短文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北大荒七月的美?用“-------”画出来。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繁茂----()装扮------()

3、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读了这短文后,你怎样赞美七月的北大荒:

4、仿写练笔。到把你观察的秋天的美景画下来,并写一段通顺的文字,题目自拟。/ 2

篇2:《北大荒的秋天》练习测试

一碧如洗 几缕 流云 映照 转眼间 绛紫 抖动 五彩斑斓 锦缎 清澈见底 如同 透明 怀抱 明镜 顿时 波纹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动 哗啦啦 挺拔 高粱 脸庞 乐呵呵 演唱 燃烧 赞美 遍地 山岭沉甸甸

二、多音字

转zhuǎn( )血 xuè( )

zhuàn( ) xiě( )

三、组词

转( )锦( )绵( )境( )纹( )

传( )棉( ) 镜( )蚊( )

然( )烧( )饶( )铃( )

燃( )绕( )浇( )岭( )

四、根据要求写词语

乐呵呵(ABB) 、 、 、 、 、 、 。

哗啦啦(拟声词) 、 、 、 、 、 、 。

转眼间(表示时间短) 、 、 、 、 、 、 。

银灰 血红(表示颜色的词) 、 、 、 、 、 。

五、课文解读

⑴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段话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方法。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的田野。

篇3:《北大荒的秋天》的写作思维教学

一、从“告诉什么”到“怎么告诉”,探索“作者”思维的密码

写作动机的激发一般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情景让作者有所触动;二是道听途说的材料引发了作者的思索;三是作者通过想象间接告知读者一些意义。《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与作者严涛先生的亲身经历有关。严涛先生作为知青曾在北大荒做小学教师多年,即使回到北京之后,对北大荒依然念念不忘,仅仅北大荒的秋天,他就写了两篇散文(另一篇为《“北大荒”的秋天》。于是在教学前,我特地将另一篇散文也印制了出来,发给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略读,并思考这两篇文章中北大荒秋天的“美”有什么不同,教材中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在课堂教学开始,我这样导入:“本文的作者严涛先生是北京人,由于工作需要,50多年前,他被分配到北大荒工作。一到这里,就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他十分喜爱北大荒,尤其是北大荒的秋天,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两篇关于北大荒秋天的文章。大家都读过了,你觉得严涛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有了比较和对照,学生当然有话说。有的学生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他很热爱北大荒的秋天。”有的学生说:“作者想告诉我们,北大荒的秋天很美。”有的学生则说:“作者想告诉我们,北大荒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还有的学生则说:“作者想告诉我们,北大荒的人们很快乐。”

学生说的虽然可能并不是作者真实所想的,但他们的回答可以作为一种作者可能的思维的“核心”。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被称为一种“思维的团”。

这样比较之后,我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到本篇课文。读熟课文,学会了生字词,学生再次比较,刚才我们推测了严涛先生那么多想表达的意思,那这两篇文章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

虽然所提供的文章略微深奥,但学生还是有“感觉”的,他们很快就发现,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是通过景色的描写来表达的。

我追问:书中写了哪些景色?这更难不倒学生了。大家经过讨论,文章的路子一会儿便理顺了: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九月遍地黄金。

接着,我让学生将文章的路子进一步梳理,学生逐渐发现,作者是想由表及里地表达北大荒秋天的美和对北大荒秋天的热爱。这样,作者可能的“思维的团”便逐渐舒展了开来,并清晰可见。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教学是通过对两篇文章的比较试图破解作者思维的,其实如果没有比较,我们一样可以通过对“由想告诉什么到怎么告诉”的探索,解开作者写作文本时思维的密码。

二、由“写什么”到“用什么写”,领会材料组织的匠心

在探索文本思维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文本写什么的问题,但那时文本写什么还只是作为思维过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存在。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对这些思维节点进行说明,而用什么说明,则直接会影响到作者思维的效果,也就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打动读者。揣摩作者为什么用这个事物写,而不是用那个事物写,更可以接近文本形成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天空一碧如洗”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想象:天空一碧如洗是个什么样子?学生的想象自然是丰富的,我先表扬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然后话锋一转:“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学生很惊讶地发现课文写的是“几缕流云”。

我提问:“为什么几缕流云能说明天空一碧如洗呢?”学生马上想到了“映衬”。我说:“这些流云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怎么能衬托天空的一碧如洗呢?”

学生一脸茫然。我顺势出示课件,只见湛蓝的屏幕上角出现了几缕带着色彩如同锦缎的流云,大家发现,这非但没有影响天空的“一碧如洗”,反而使天空更蓝了。学生不由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想他们已经叹服于作者材料组织的独具匠心了。

在本篇文本的教学中,笔者还通过将描写丰收景象的第5自然段,与作者另一篇《“北大荒”的秋天》同是写丰收景象的段落进行比较,这样可以使文本中看似熟悉的事物陌生化,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文本的独特魅力。

三、由“用什么写”到“怎么写”,揣摩言语技巧的妙处

其实每一篇成功的文本都隐藏着作者高超的言语使用技巧。因此,揣摩作者为了表达想写的内容而使用的精妙的言语技巧,可以丰富学生大脑中言语使用的模式,从而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言语表达技巧。笔者在引导学生揣摩作者言语技巧时,一般会紧紧围绕文本的意义和内容来进行。仍然以《北大荒的秋天》第2自然段为例。学生发现作者选择几缕流云来衬托天空的一碧如洗,真的是匠心独运后,我这样改写了文本:“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有的变成了一道银灰,有的变成了一道橘黄,有的变成了一道血红,有的变成了一道绛紫,它们使天空更加湛蓝了。”并请学生作比较。

最后,我总结道:写一件事物,可以采用很多技巧,但首先必须要想一想自己想写什么,然后想一想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学生欣然同意。

如此,在这堂课中,我跟学生就像讲述一个写作故事一样,一步一步从作者的思维开始,进入包裹思维的写作内容,最后再进入到包在写作内容外面的语言形式上。学生也越来越发现,原来写作的“故事”是这样的生动啊!

笔者以为,以上教学思路是符合文本形成的一般过程的:作者首先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形成了一个思想,但这个思想还不够明晰;接着作者需要组织一个过程(比如确定记叙的支架),以使这个思想明晰起来;然后通过用什么说明支架的选择,使文本富有魅力;最后则在言语技巧上,让文本更加能够表达意义,打动读者。所以,以上的教学思路是有一定的普适性的。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以上过程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确定主题、选择素材、组织提纲、制作文本、加工修改”的写作过程,而是更倾向于对文本形成过程的心理探索,以寻求一种理据,使学生形成对于“这一个作者”“这一个文本”的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作者和文本形成过程的认识,丰富学生写作的经验。

2. 以上过程只是教学过程的框架,更倾向于语文的工具性表达。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配合朗读、讨论、读写结合等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

3. 指向文本写作心理过程的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途径,而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够条条大路通罗马。

因此,以上教学过程并不唯一。

篇4: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童心感悟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文章,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脉络清晰,是一篇美文,所以本课的教学应该在学生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并由此进一步感悟到北大荒的美。

篇5:《北大荒的秋天》练习测试

转 zhuǎn( ) 血 xuè( )

zhuàn( ) xiě( )

二、组词

转( )锦( )绵( )境( )纹( )

传( )棉( )镜( )蚊( )

然( )烧( )饶( )铃( )

燃( )绕( )浇( )岭( )

三、根据要求写词语

乐呵呵(ABB):________。

哗啦啦(拟声词):________。

转眼间(表示时间短):________。

篇6:北大荒的秋天

一、导入新课,朗读课题,激发阅读期待。

1、(出示:荒)这个字念——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事先老师查过了词典,上面有这样的一些相关解释:(1)庄稼没有收成或严重歉收。(2)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3)严重缺乏。(4)荒凉。读了这些解释,看到“荒”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个地方什么东西也没有,十分荒凉。„„)

2、(出示地图)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这片广大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3、但是,在黑暗的旧社会,肥田沃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大片的沼泽地更是一片荒凉,人们就把这个地区称作“北大荒”。“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曾经的北大荒。(课件演示往日北大荒)

4、新中国成立之后,北大荒得到了开发利用,变成了肥沃的产粮基地,是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现在那里已经是秋天了,让我们一起去那走一走,看一看。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把书打开,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文。(听朗读录音)

2、老师看到不少同学也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了,非常好。听了录音,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样?(美)

3、想读课文吗?把这些生字新词和长句读好,就能更好地读课文。谁来试试? 银灰

透明 波纹

大豆

燃烧

摇铃

山岭

茫茫

映照

顿时

脸庞

赞美 挺拔

明镜

一碧如洗

热闹非凡

读记生字时,要字字入目,声声入耳。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读长句要注意停顿,再根据划出的停顿节奏读一读这个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词语、长句都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的朗读也一定会很棒!想自己美美地读课文吗?抓紧时间,根据老师给出的自读提示,亮开嗓子读读课文吧!生试读课文。

5、(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谁来高兴地读读这一段?我们常说的“一叶知秋”,落叶是秋姑娘发给同学们的邀请函,同学们让我们去看看北大荒的秋天。(图片展示)

6、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感受?(美丽的北大荒、火红的北大荒、诱人的北大荒„„)大家用一些词语来赞美北大荒,作者用了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齐读。

7、再思考一下,文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描写了北大荒的美?(从三个地方分别写了北大荒的美,是天空、小河、原野。)这三个地方各有特点,他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8、三个地方,各有千秋,你肯定有最喜欢的地方。好好地把这2.3.4自然段读一读,再把这三个地方比一比,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并且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欢? 生自读课文,师不停地巡视倾听交流。

9、大家各有所爱,都有自己的理由。现在我是一个到北大荒旅游的人,我站到三叉路口,我不知道要到小河那里看看,还是要到天空那里,或者是要到原野那里。你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我这个游客吸引走!指名朗读三个自然段,并评价。

*美丽的天空真让我心动!还真有点想去。不过我怕上当,你们谁再读一遍,让我再想象一下,看能否想出来?

*我想起买东西时的一句话:货比三家不吃亏。今天我也要把你们三家比一比,看看究竟哪个好,最后再定夺。下面请喜欢小河的来向我介绍。

*不错!不错!是很美!不过我还是要看看原野,说不定那更美!谁来读?

10、北大荒的秋天确实很美!原野热闹,美!小河清澈,美!天空诱人,美!我也要忍不住感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三、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这么多的美景中,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吧!

2、(出示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哪儿? A、(引读: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一碧如洗”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可以看出天空很干净。B、(引读:天空中的流云也很美。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1)读了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词?

(2)天空中的流云,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课件演示),难道流云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还有会有哪些颜色呢?

(3)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颜色,请看——(课件演示:粉红、金黄、雪白、乳白、桃红、鹅黄、玫红、墨绿、碧蓝„„)

(4)这哪还是天空呀,简直(引读: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呢?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也可以与你的同桌交流,完成下面的天空题,可以用上刚才说的表示颜色的词。

[出示填空: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就变成一道()、一道()、一道()、一道(),就像是()。]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你们也可以去写文章了,课文可以把这段话写下来,和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美。

3、既然天空这么美,谁能把它读出来?

4、这么美丽的天空,谁已经把它记下来了?

四、小结,拓展。

1、这么美的北大荒,这么美的秋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品味其他的自然段。

2、最后,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段美文,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七月的北大荒,天气清明,微风徐来,袭人衣襟。茂密的草丛上,厚厚的盖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泛出迷人的香气,粉红色的波斯菊,鲜红的野百合花,亭亭玉立的金针花,正如丝绒锦锈,装饰着这无边的大地。蜜蜂、蝴蝶、蜻蜓闪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野鸡、野鸭、鹭鸶、水鸟,在低湿的水沼处欢跳;麂子、獐子在高坡上奔窜。

篇7:北大荒的秋天

赣榆县柘汪小学 牟菲菲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兼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体会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提高审美情趣;品读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思维,从而散发巨大的语文魅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音乐《郊游》,师生起立和节拍齐唱歌曲。显示北大荒的图片,问学生:大家快看我们来到哪里了?生齐答。师述:我们在秋天来到北大荒,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北大荒的秋天吧!板书:北大荒的秋天,师生齐读课题。

二、读中感悟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北大荒,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秋天的北大荒给你留下的印象?引出“美”。你觉得北大荒哪里最美?指名请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段学习体会课文。

(一)体会天空美

1、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2、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的干净,想看看吗?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看好老师要变魔术啦,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什么?(出示课件)(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4、这样的天空你感觉怎么样?是啊!这哪里是天空,简直像是什么?

5、师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6、(师将“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擦去)让你来写,你怎么写?指名请学生说一说。

7、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还想再读?

(二)认识小河美

1、你觉得哪里最美?请把她介绍给我们大家。

2、(出示课件)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静啊!提问:为什么把她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话。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指名读。

5、指导背诵。不看书,你能把这段话填出来吗?指名填,一起填。(出示课件)

(三)感悟原野美

1、还有谁愿意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2、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见课件),学生自由读。

3、轻轻读读这段话,你能找到一句可以管这一段的话吗?(你觉得那一句话最重要?)

生读书。

4、好,看来大家都找得很准。“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里?首先原野热闹在颜色的热烈。大家去读书,找找有哪些颜色?(黑红黑红、火红火红、金黄金黄)

5、引读:黑红黑红的是那――挺拔的高梁;火红火红的是――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的榛树叶子;金黄金黄的是那成片的大豆。(随机出示图片)

6、原野热闹非凡,再读书,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豆荚发出的呼啦拉的笑声;高粱在乐呵呵地演唱。)

7、再品品,还听到什么声音?(提示:人们的心为什么会燃烧起来?他们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人们欢呼起来,人们的赞美声,人们的唱歌声„„)

8、你们听得真仔细!引读所以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9、指导感情朗读。(先齐读,再分组读暗示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小结:通过朗读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

(四)品味物产丰富

1、北大荒的秋天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引读第五自然段)

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这是为什么呢?哪些词句能告诉我们此时的北大荒的确是“千里金”呢?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

3、提出北大仓的名称,更名《北大仓的秋天》。

4、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5、总结:北大荒的秋天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丰收的歌。

三、读练巩固

1、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并指名请学生给大家朗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师生共同给予评价。

2、小练笔:不仅北大荒的秋天很美,大家看我们金秋的校园美不美?(课件出示校园美景图)你也能用这样的话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校园吗?出示: 秋天的校园真美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书写自己的所想所感。

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智慧果实”。师生共同评价。

四、朗读总结

北大荒的秋天很美,我们同学的朗读更美,让我们一起再美美的把课文读一读吧!

五、作业乐园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搜集类似词语:金黄金黄 黑红黑红 火红火红

小练笔:家乡的秋天真美呀!()。赞美一下家乡的秋天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 丰富

篇8:由《北大荒的秋天》谈模仿习作

三年级的习作, 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 就像刚刚学步的婴孩, 自然离不开模仿。我们应巧妙应用课文中作者的观察、思考以及表达方法等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思考和如何运用表达方式, 让学生拿着模仿的“拐棍”走一走, 再慢慢地丢掉“拐棍”独自行走, 让他们在模仿中学习, 在模仿中创造, 从而架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稳固桥梁。

一、仿词句

词、句是构成作文的基本单位, 每个学生如果能恰当、合理地运用好词句, 那么一篇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在《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中, 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 如“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 在熟读这些词语的基础上, 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词语的结构、特点, 再写写其他同样结构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很快说出“雪白、乌黑、湖蓝、草绿、金黄、煤黑”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句的模仿, 把原来表示颜色的词语去掉, 换上自己写的。

原句是:“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 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学生模仿后的句子是:“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 转眼间变成一道翠绿、一道湖蓝、一道嫩黄、一道藏青, 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写后进一步分析, 还有哪些词语可以换一下, 尽量把课文中的词语变成自己的, 课文中的颜色是由浅到深的, 你能不能按照这样的规律来写一写呢?

同学们经过相互讨论、思考、修改, 他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灵动的思维, 一句句精美的句子在教室里飘然回荡。

“这些云彩在落日的映照下, 一眨眼变成一道嫩黄、一道翠绿、一道湖蓝、一道藏青, 就像是仙女姐姐在空中抖动着色彩缤纷的绸缎。”

……

看着、读着、品着自己写的句子, 同学们兴趣盎然, 为写好作文打下了自信、快乐的基础。

二、仿段落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是典型的围绕第一句中心句来写的总分总结构的段落, 结构清晰、明朗, 非常适合学生进行习作的模仿练习。在反复品读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是哪里的景物, 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在本自然段中找。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 紧接着归纳出围绕这句中心句, 具体写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景物, 体现了总分的结构。最后趁热打铁, 可以出示一句中心句, 指导学生通过几个方面来围绕这句中心句写。如一名学生仿写的片段:“校园花坛里的花儿五彩缤纷。月季花妹妹总是害羞地扬起红彤彤的笑脸, 向小朋友问候。栀子花姐姐洁白大方, 为大家送来怡人的清香。蝴蝶花就像是一只只色彩缤纷的蝴蝶,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看这些语言, 多么富有童趣, 多么令人回味, 读着这些优美的句子, 谁又能不说模仿的潜力是无限的呢?

三、仿篇章

《北大荒的秋天》不仅自然段落适合学生习作模仿, 整篇课文的结构也是学生作文起始练习必须掌握的一个结构——总分总结构。课文围绕北大荒的秋天, 写了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人来突出北大荒秋天的美, 体现了结构的完整性。请看学生例作:

清晨的小树林

清晨的小树林是甜美的、清新的。

太阳刚刚从天边露出了红彤彤的脸蛋, 就把朝霞打扮得娇艳动人:一道橘黄, 一道火红, 一道绛紫, 像仙女在抖动着五颜六色的锦缎。

树林里的鸟儿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就唱起了悦耳的歌声;小鹿早早地来到小河边, 一边喝水, 一边把小河当镜子打扮自己;小蜜蜂最勤劳了, 一大早就来到鲜花丛中采蜜来了。

小河像一条透明的绸带穿过小树林, 哗哗地流淌着;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 多快乐啊;小河两岸的小草, 脸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互相问候呢。

啊, 清晨的小树林真美啊!

这篇习作模仿《北大荒的秋天》的结构, 围绕小树林清晨的景色, 通过朝霞、树林里的小动物、小河等写出了小树林的美景, 意境优美, 值得回味。

篇9: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天空一碧(bi)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lu)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ju)黄、一道血红、一道绛(jiang)紫,(随着一句句的排比,声音也要越来越高昂。)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d6u)动着五彩斑斓(lan)的锦缎(jiu duan)。

小河清澈(che)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ch6u)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闭上眼睛,想象著置身于水中,一群小鱼从你身边游过。)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jia),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liang)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读这段时声音要洪亮、欢快。)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zhen)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篇10: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引导生说北大荒天空的特点--一碧如洗,北大荒小河的特点--清澈见底。(板)

2、指导学法:天空、小河是课文第2、3自然段所表现的内容,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两段,体会这些景物特点的呢?(先读课文,再从文中找一个词语来概括。)

3、用这种方法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本段写了北大荒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点?也用一个词来概括。

二、学生自读课文,找景物,发现特点。

1、指名说。(齐读“热闹非凡”)

2、其实我们找的就是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书的时候应该动笔写写画画,养成好习惯。

3、什么地方可以用“热闹非凡”一词?(生说)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是人较多的地方,可是大家读书的时候发现第4段里并没写很多人的,为什么却说“热闹”而且还“热闹非凡”呢?再读这一段把原野上的景物和表示热闹的词画下来。(鼓励默读)

三、精读,感悟原野的热闹非凡。

分别指名读写大豆、高粱、榛树的语句。

1、(1)(指大豆句)哪个词让你感受到热闹?(笑声)

师:是啊,在作家笔下大豆成了顽皮的孩子,哗啦啦的笑着。

(2)句子中说这是怎样的大豆啊?想象一下成片的大豆应该是怎样的?(很多,一眼望不到边)

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个别读)

师:这么多的大豆在秋风的吹拂下,就像是许许多多顽皮的孩子一起哗啦啦的笑着,能不热闹吗?(齐读)

2、(1)在作家笔下,高粱又成了什么人啦?(歌手、歌唱家…)

(2)句中哪个词是写“歌唱家”动作的?

(3)扬起脸庞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扬起脸庞”?(得意、高兴….)

(4)看来高粱还是神气的歌唱家。(指名读、齐读)

(5)在作家笔下高粱会演唱,大豆能欢笑,你能说一句这样的话吗?

3、(1)轻声读写榛树句。

(2)引读:人们来到山坡上看到…

人们发现大路边…

人们来到村子口看到…

作者是想说整个原野…

篇11:《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映照 燃烧 顿时 一碧如洗

赞美 脸庞 挺拔 热闹非凡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用书中出现的一句话说。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细细地感受它、欣赏它。(师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二、学习课文,感知大意。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读能力0

2、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学生1:美在一碧如洗的天空。

学生2:美在清澈见底的小河。

学生3:美在热闹非凡的原野。

3、自主朗读。

师:你觉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读哪里。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品味天空的美。

1、指名学生朗读。

2、思考交流:天空美吗?美在哪里?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天空的美。(生:一碧如洗,并结合图片和文字让生理解一碧如洗的含义,使学生能从直观上理解,加深理解)

3、感知北大荒秋天的多姿多彩。

过渡:北大荒不仅没在天空的一碧如洗,它还多姿多彩。它的多姿多彩体现在了哪里?

生1:体现在了傍晚时西边天上的流云。

生2:体现在了流云的颜色上。(师对这位学生进行及时的点评)

生3:流云的颜色很多。

师:你们说得都很棒,书中说到的流云的颜色都有哪些?

生: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绛紫。

师:除了书中所说到的流云的颜色,想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生各抒己见。

师:颜色好多呀!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色彩之多?(生回答:色彩斑斓、五光十色、色色俱全、五颜六色……)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师:颜色不仅多,而且变化也很快,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转眼间。

4、体会比喻句在这里的作用,并理解词语“抖动”。

5、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天空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品味小河的美

1、看图,进行说话训练: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生看图进行说话。

2、结合小河图片,理解词语“清澈见底”。

3、思考: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小河很安静?

生:静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看,安静、清澈的小河把谁吸引来了?

生:小鱼。

师:小鱼在水里游的很快活。

师:让我们也像小鱼一样,畅游在这欢乐的小河里吧,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五、品味原野的美

1、了解原野的特点——热闹非凡。

2、理解“热闹非凡”——非同一般的热闹,就是很热闹。思考: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这个词?

生交流:广场、电影院、旅游胜地……

3、思考:

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交流。

生集体朗读和描写原野热闹非凡有关的句子,再次体会原野的热闹以及农民丰收的喜悦。

六、品味北大荒物产的丰富。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师板书:物产丰富),请同学们齐读第5段。

1、生齐读第5段。

2、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这句话的意思。

秋天庄稼成熟了,风吹大豆发出的响声像铃铛一样,地里一片金黄,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到了。

3、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生想象,交流)

七、齐读最后一段。

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师引读)

八、总结:

北大荒的秋天可真美呀!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九、课后作业

仿照第四段写一段话

1、课间的操场上热闹非凡——————————

2、节日的大街上热闹非凡——————————

十、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美

原野 热闹非凡

【教学总结】

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问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丰富想象,巩固知识

首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三、深化主题,拓展思维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

四、以画促读,唤起美感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逆水而游的欢快。精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勃勃生机。然后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再次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篇12:《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之难点。

设计理念

1、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存疑”中延伸。

2、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与课题对话,激趣挟疑入文

1、(教师板书:秋天)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哪些诗句?(师生交流)

2、(教师板书:北大荒)这是一个地名。看到这个地名,你猜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师生交流)

3、今天的北大荒并不荒芜。它位于什么地方呢?(出示中国地图,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在的省份,在此基础上指明北大荒的相对位置)

4、补充文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

阅读课堂不仅仅呼唤琅琅的书声,更呼唤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与思辨。让学生首先与文题中的“秋天”一词对话,不仅仅是温故知新的过程,更是为学生与“北大荒的秋天”进行对话做“言语铺垫”;让学生再与文题中的“北大荒”一词对话,而且让这一对话首先从“望文生义”开始,这既是一个激趣的过程,更是为学生与作者展开对话做“思维铺垫”。阅读需要期待,置身于这样的“对话场”中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期待必然强烈。

二、初读:与词句对话,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把生词以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组出示词语,在学生读准词语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揣摩每组词语之间的联系。

【分组出示】

第一组:一碧如洗五彩斑斓几缕流云

第二组:哗啦啦乐呵呵沉甸甸

第三组:银灰橘黄血红金黄

3、把词语带入文章再读课文。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读后师生交流,交流中理清文章条理。)

【设计意图】

教材是阅读的范本,师生的一切阅读对话活动都需要在品文析句中进行。但是,精彩的阅读对话却又不能囿于教材这一范本。因此,教师智慧地利用教材是让课堂对话提速,进而让阅读对话高效的关键。本文语言生动,词汇丰富。鉴于此,教者将文中的优美词句打乱重组,并以“组”为单位逐条出示,让学生进行“只要意会,未必言传”的组块式词语学习,既让学生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发展了言语思维,培植了言语智慧,同时也为学生即将与文本展开的对话活动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三、精读:与文本对话,感受景美物丰

品读二、三自然段,感受“景美”。

1、默读。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能感受到这些特点?

2、读后交流。

预设语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怎样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傍晚时分天空会出现怎样的美景呢?(通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斓”的意思)

预设语段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通过引导体会“蓝绸子”、“躺”等词语,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3、此时,北大荒的秋天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这幅画中天空是怎样的?天底下又是怎样的?用自己的彩笔简单地画一画“北大荒的天空”与“北大荒的天空下”。

4、北大荒的秋天美,作者描写秋天的语句也同样美。试着用自己优美的朗读表现这份美。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品读四、五自然段,感受“物丰”。

1、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此时北大荒的原野却“热闹非凡”。

(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

2、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原野热闹非凡”呢?用心听老师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交流】

大豆哗啦啦的笑声

高粱乐呵呵地演唱

榛树叶子像一团团火

3、重点体会:“大豆摇铃千里金”。

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喜欢说此时的北大荒是“大豆摇铃千里金”呢?哪些词句能告诉我们此时的北大荒的确是“千里金”?

((1)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

(2)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4、这里的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此时的北大荒,现在你想怎么赞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篇13:《北大荒的秋天》练习测试

想象积累

文中描绘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五彩斑斓”,出现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描写色彩的词语。此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流云还有哪些美丽的色彩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粉红”、“淡黄”、“金黄”、“草绿”、“湖蓝”、“墨绿”、“翠绿”、“火红”、“洁白”、“深红”、“天蓝”、“黑白相间”、“白里透红”……在同学们的想象中,天空更加多彩,学生的语言也更加丰富了。

巧妙运用

课文中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都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概括描写再具体描写,条理清楚。如作者先总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分别描写了大豆、高粱、榛树,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具体描写,表现出北大荒秋天丰收的喜悦。结合课文内容,我指导学生练习“总分描写”。首先创设情境:“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园的水果成熟了。”然后播放果园视频画面,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看到这种水果,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有了直观体验,谈自己熟悉的话题——水果,兴趣浓厚。最后,教师出示填空: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真多啊!有____,有_____,有……学生说:“果园里的水果真多啊!有绛紫色的葡萄,有金黄色的香蕉,有火红的柿子,有淡黄色的梨,有青里透着红的苹果……”刚才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用上了,学生也初步感受了“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等老师把“有”擦去,让学生展开想象说具体时,训练水到渠成。一位学生描述道:“果园里水果真多啊!绛紫色的葡萄水淋淋的,像一串串珍珠;火红的柿子挂在树梢,像一个个红灯笼;淡黄色的梨挺着肚子,微笑着对我们说:‘你瞧我,又圆又大,多神气啊!’……”

教学反思

1.描绘颜色的词语很多,教师巧妙的启发学生想象,在想象中积累语言。在指导学生进行“总分”结构训练时,巧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用那些描写色彩的词语来描述水果,再启发学生想象,学习课文的写法,做到“写具体”。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设计自然巧妙。

篇14:《北大荒的秋天》反思

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可是,我一连请了几位学生,发现他们不是读得生硬就是太快太平,毫无美感。这时,我想起某一专家说过的话:“能根据句意就能绘出画面的句子,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作画的兴趣很浓。当我再次请他们朗读的时候,我感觉到同学们已来到了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美景呢?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这份热闹,我事先采用了表演这一形式。我请两组学生表演“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和“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等动作,另两组学生表演“榛树叶子全都红了……”。学生们发挥想象,做出了合理的动作,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咱们的教室,使我们的课堂也热闹非凡。之后的朗读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15:《北大荒的秋天》教后记

作者:佚名自:点击数:79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的是一幅独具魅力、令人心醉的北大荒秋景图。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一检查,就发现学生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得很马虎,于是我把时间都花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上了,我想“磨刀一定不误砍柴工的”!看着孩子们每个人都在忙着查字典的认真劲儿,我既生气又欣慰。生气的是,他们昨天晚上没有好好地按照我的布置去完成作业;欣慰的是,他们查字典的速度和效率都在渐渐地进步。我边巡视边抽查,有的孩子读得正确;有的孩子读得流利;有的孩子读得有感情;也有的孩子读得结结巴巴;甚至课后的词也有读错的。学生之间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在扫除了拦路虎之后,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读得既正确又轻松了。

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朗读作基础,所以理解也顺畅多了。我以“作者描写北大荒的秋天,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个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不出我所料,小手林立,我专挑了一个平时不爱举手而且有些口吃的小男孩来回答:“天空、小河、原野。”听了我的表扬后,他喜滋滋地坐下了。接着又抛出“它们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激发孩子们读书的热情。再次读书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然地理解到北大荒的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的独特美。

教学“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时,我主要结合书中的插图和事先收集到的图片展示,再联系生活中见过的事物来理解,感觉学生理解得还是很到位的。孩子们自然地举了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事物来诠释,后来还请他们想想还知道哪些像“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样表示色彩的词语,他们的表现也是精彩的——火红、天蓝、雪白、土黄、米黄、桃红、草绿、玫红、瓦蓝、银白、梅红……当我对“玫红、瓦蓝”表示异议时,他们也没有随声附和,而是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老师,妈妈前几天给我买的鞋盒上就清楚地写着玫红,就是和玫瑰花一样的红色;我外婆家的房子是盖瓦的,有时天空的颜色就是像外婆家的瓦一样的。”我信服地点着头,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她也得意地咧开了嘴。

教学“原野热闹非凡”一段时,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他们非常迅速地找到了“原野热闹非凡”这一句,而且还明明白白地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就是中心句。看来平时的渗透还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时刻,老师没有说,孩子们自然就说出来了。然后让孩子们找出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最后以“夏天真热啊!”、“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请同学们仿照说话。 (10、10)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本文转载

篇16: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作者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问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丰富想象,巩固知识

首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三、深化主题,拓展思维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

四、以画促读,唤起美感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逆水而游的欢快。精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勃勃生机。然后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再次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篇17:《北大荒的秋天》练习测试

1.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1.1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年龄小, 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欲较强的特点, 因此, 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应该对他们适当引导, 培养他们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凭借其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多维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在讲授一些关于自然、科学、创新方面的文章时, 传统教学显得空洞乏力。顾曰国提出多模态互动学习, 即充分调动学习者感官与外部环境深层次互动, 多媒体教学即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媒介向学习者展示课文的背景资料, 让学习者身临其境, 感知大自然的特点及科学原理,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1.2多媒体教学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注意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 也是非智力因素参与智力活动的关键, 因此, 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较低, 更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弥补。谭怡钧提出应尽早地提高和改善学生注意力的品质, 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呢?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比例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 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时间,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呈现课文内容情境, 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小学生的情感易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他人情感影响, 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学生亦能深入其中, 内心情感更易真实流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声音、视频等集中呈现, 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 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 更快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1.4多媒体课件易突出课文的重难点, 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 一定要突出讲解课文的重难点, 这也是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候, 多媒体教学在内容展现方面具有直观生动、丰富形象、表达力强的特点, 这有利于学生领悟理解课文重难点, 掌握所学知识。

1.5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 深化学生的理解。小学生由于自己的认知和自身经验的限制, 在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事物或者事情很难去理解, 甚至会形成误解。课文中有不少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 没有对内容的感性经验就很难对文章内容达到理性认识, 多媒体可以让抽象的事物通过图像、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 弥补学生对外界事物认知的不足, 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

2.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剖析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通过对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自然风光的描绘和物产丰富人们丰收情景的描写, 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 热闹欢快, 丰收在望的秋景图。

笔者在讲授《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 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以画面导入, 播放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等大自然的画面, 让学生在画面所营造的秋景氛围中感受美景。历史上的文人骚客习惯用悲凉来形容秋天, 但是现在的人们习惯把秋天称作“收获和金色的季节”, 那我们今天就悄悄地走进秋天, 看一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就非常自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天空一碧如洗, 只有在傍晚, 西边的天空才有几缕流云……”自然段时, 我制作了多幅流云在落日下变幻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的流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提问, 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吗?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中体会北大荒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 自然的激起学生的情感, 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真美啊!在朗读课文时, 使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描写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配置欢快的背景音乐, 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场景之中, 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激发学生内心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学生更易读出北大荒秋天的欢快热闹和魅力。天空的一碧如洗, 小河的清澈见底, 原野的热闹非凡, 人们丰收的喜悦, 让我们一起尽情的赞美北大荒的秋天吧!

通过多媒体教学,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精美的画面, 陶冶了他们的美感, 很自然地激发他们对北大荒秋天美的赞叹, 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由于信息传播的滞后性, 传统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如何有效地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模式, 创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俨然已经成为当代广大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仅简要分析了现代多媒体教育的特点, 给教育从业者一些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 2010.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8) :46-49.010.

上一篇:怎样做一名合格团员下一篇:以小家小事为题目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