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2024-07-23

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共4篇)

篇1: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2007-2008学年 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强边喊“害怕”边挣扎,胡某不小心手一滑,小强掉入河中,胡某急忙去救,小强已溺水而死。则胡某对小强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为()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5、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有()A.绑架后撕票杀害人质 B.投放毒物

C.制造毒品1千克 D.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6、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认识错误的是()A.甲误认张三为李四而将其杀死

B.乙误认经幼女同意与之发生性关系不构成犯罪而实施该行为 C.丙开枪射击王五,枪法偏差打死赵六 D.丁意图盗窃钱包但却窃得一部手机

7、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B.人民法院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C.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D.个人和单位不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8、黄某有一只价格昂贵的藏獒犬,因与刘某不和,曾唆使藏獒犬扑咬刘某,而且每次见到刘某,藏獒犬均对其狂吠,刘某对此怀恨在心。一日刘某乘黄某牵藏獒犬外出之机,在犬窝中投放毒药,后该犬被毒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9、下列情况属于犯罪中止的有()A.盗走他人医药费后良心发现将钱送还的 B.犯罪过程中突然生病而停止犯罪的

C.对他人连开三枪,均未击中,还有子弹能继续开枪但放弃

D.张某欲杀林某,在林某的食物中投毒,见林某食用后又不忍心,当即送林某去医院救治,林某经抢救仍然死亡

10、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接受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如果李某15周岁,则王某属于间接正犯 C.对于王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王某、李某均不构成犯罪

11、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2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某甲犯故意杀人罪,但是有可能被适用缓刑

12、甲乙两人在菜市场捣乱,保安丙前来制止,甲挥刀朝丙头部猛力砍去,丙侥幸躲开,甲这一刀却砍中了乙的颈部,致其当场死亡。对甲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无罪过事件

13、罪犯在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可以从事以下哪一项活动()A.选举人大代表

B.为抗议物价飞涨而参加合法游行、示威 C.成为国家机关公务员 D.成为国有企业的员工

14、甲乘坐出租车企图在偏僻处对司机进行抢劫,坚持要司机将车开进路旁的偏僻小道,司机不肯,双方正在争吵时,联防队员赶到,发现有异,将甲抓获。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形态()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5、关于管制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没有著作权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由公安机关就近在拘留所执行

D.管制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减刑的对象是被判处()A.管制的犯罪分子 B.拘役的犯罪分子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17、以下情形应予数罪并罚的是()

A.赵某见军人甲某往皮包里装入手枪一把、钱款5万,遂趁其不备将甲某的皮包盗走

B.钱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线数千米,数额较大

C.孙某为杀仇人A某,不顾B某站在A某身旁开枪射击,一枪将A某打死同时将B某打成重伤

D.李某在公共场所安装炸弹,炸死3人,炸伤10人

18、甲和乙共同持枪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盗窃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主动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抢劫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乙的隐藏地点,将乙抓获,乙因抢劫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关于甲的抢劫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 B.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C.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19、甲某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当众持刀抢劫乙某(乙某合法配备枪支),乙某顾不得人多掏出枪来射击甲某,子弹射中甲某后又击中甲某身后的行人丙某。甲某当场死亡,丙某受重伤。则乙某对丙某造成的伤害较为合理的评价是()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不认为是故意犯罪 D.故意伤害罪

20、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孙某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表扬。受到表扬后次日,张某与刘某开玩笑时,将其推倒在地,刘某头部触地,当场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对张某应当如何处理()

A.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罚

B.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C.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年期满后执行死刑

D.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罚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某甲欲杀某乙,向某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没有再动,以为某乙已死,遂逃离现场。后某乙被人及时抢救未死。某甲的行为不属于()

A.犯罪中止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犯罪既遂

2、以下情形必定属于我国刑法中首要分子的是指:()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D.参加聚众犯罪的分子

3、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甲与乙共谋杀丙,并由乙找来两把匕首,约定次日一同行动,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为杀丙而往丙的水杯中加入毒药5克;乙也想杀丙,但并不知甲已投毒,也往丙的水杯中加入毒药5克。丙被毒死,实验发现此种毒药的致死量为9克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家中

D.甲将丙打昏抢走其钱包,待甲走后,乙从躲藏处走出拿走丙的一部手机

4、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A.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

B.李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李某,李某轻而易举的夺下铁棍,并将张某手臂打折

C.便衣民警胡某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林某误认为窃车贼,林某立即找了几个人赶到现场抓贼,而胡某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将司机打死

D.郭某见狂暴性精神病人吴某拿菜刀在砍杀自己的儿子,情急之下开枪(系合法配枪)将吴某打死。

5、按照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量刑情节有()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B.紧急避险过当的 C.自首后又有立功的 D.胁从犯

6、下列哪些情形不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A.人民法院受理了王某自诉甲某伤害案件,甲某在接到刑事自诉状后离家出走;

B.乙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诽谤案提出控告;

C.丙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张某抢劫,因丙某说话含糊不清,公安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将张某抢劫案立案;

D.丁某得知与其共同盗窃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遂逃离居住地藏匿。

7、下列犯罪行为人中,不能适用死刑的有哪些()

A.曹某因涉嫌卖给丁某2千克海洛因被抓获,被抓获时其已怀孕2个月,后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2年后因发现新证据证明曹某的确卖给丁某2千克海洛因,因而又被起诉

B.女青年刘某因绑架杀人被捕,在押期间与看守人员发生性关系致孕,审判之前已自然流产身体康复

C.妇女葛某在怀孕期间将丈夫杀死后逃逸,生产后不久即被公安机关抓获

D.王某在18岁生日当天酒后连杀两人

8、下列关于减刑、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十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

B.累犯如有重大立功,符合假释条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仍可假释 C.多次减刑后,原判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年,刑期自被告人被关押时起计算

D.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审议决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法规竞合

2、犯罪集团

3、犯罪主体

4、犯罪中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正当防卫的一般条件。

2、简述单位犯罪的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事责任,为什么?

2007-2008学年(4)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已经发生尚未结束(2分);

(5)防卫限度: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1分)。2.简述单位犯罪的特征

(1)单位犯罪行为由单位实施,单位即依法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3分);

(2)单位犯罪行为由我国刑法规定(1分);

(3)单位犯罪行为以单位名义实施,即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实施(2分);

(4)单位犯罪行为是为单位谋取利益而实施,包括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2分)。

五、案例分析题

1、(1)乙及其妻子的行为都构成犯罪(2分);

(2)甲与乙系互殴,因而乙不得主张防卫(2分)

(3)乙妻递刀与乙的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存在伤害甲身体健康的故意;乙持菜刀与甲对打,主观上也存在伤害故意,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说构成故意犯罪)(3分)(4)甲的死亡与乙夫妻的共同伤害行为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分)。(5)乙及其妻构成共同犯罪(1分)。

(6)乙不成立自首,因为他没有交代同案犯(2分)

2、(1)由于B未满16周岁,对故意伤害(轻伤)不负刑事责任,故A与B属于间接正犯关系。A应构成故意伤害罪,是犯罪行为;B不负刑事责任(3分);(2)B因不负刑事责任,不能成立共犯。E虽未参加盗窃,但参加了共谋,也属共犯。A、B、C均属共犯,既有共同犯罪故意,又有共同犯罪行为(3分);(3)A是主犯(直接实行犯),C是胁从犯(次要的实行犯),D是从犯(帮助犯),E是从犯(共谋犯)。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4分);

(4)A、C、D、E都构成犯罪既遂。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全体既遂(2分);(5)B、C、D、E不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属于实行过限(2分)。

篇2: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刑法的适用范围()是保护原则的管辖根据。

A、危害本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B、危害在其它国家的本国公民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C、危害本国公民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D、危害在本国的外籍公民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我的答案:A 属地原则的管辖根据是:一个国家对()有管辖权。A、本国领域内的犯罪

B、在任何国家的本国公民犯罪 C、本国领域内的外籍公民犯罪 D、特定领域内的犯罪 我的答案:A 属人原则的管辖根据是以公民的犯罪地点作为根据。()我的答案:×

空间效力原则

我国刑法如何规定当行为地和结果地不一致时的犯罪?()A、采取行为地管辖原则 B、采取结果地管辖原则

C、同时采取行为地和结果地管辖原则 D、采取属人原则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关于刑法个别化原则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罪行相适应的刑法原则 B、强调客观的行为及其危害

C、把行为作为唯一的定罪处罚根据 D、目的是为了教育和改善犯罪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经过外国审判后,无需再依法追究。()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对于域外的外国人犯罪,我国没有管辖权。()我的答案:×

刑法的时间效力

我国主要采用的刑法适用原则是()。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2 以下关于从旧兼从轻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则上只能使用行为时的法律来定罪处罚,但若新法有利于被告时,适用新的法律 B、如果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新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

C、如果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依然适用旧的法律来定罪 D、旧法和新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轻,则适用新法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3 一个新制定的刑事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有效,称为()。A、无溯及力 B、有溯及力 C、法律生效 D、法律失效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4 刑法的时间效力包含的内容有()。A、刑法的生效时间 B、刑法的失效时间 C、刑法的溯及力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5 禁止事后法的正确含义是禁止不利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被告人的事后法。()我的答案:√

特殊情况下刑法的适用问题 1 我国刑法如何认定中间时法?()A、依照旧法进行处罚 B、依照新法进行处罚

C、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存在立法漏洞

D、本法实行后,法律又多次变化的,适用最有利被告的法律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对于按照行为时的法律已经判决生效,当新法律发生变化后,可根据新的法律更改判决。()我的答案:× 得分: 33.3分司法解释没有溯及力。()我的答案:×

犯罪的法定概念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

A、窃取国家情报,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 C、醉酒驾驶致人死亡 D、装修噪音扰民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在司法实践中,某些案件根据具体情况,可按照()的规定不予犯罪处理。A、行政处罚 B、民法 C、法律原则 D、但书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犯罪对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不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但书是对刑法的补充条文()。我的答案:×

犯罪的基本特征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不属于犯罪成立条件的选项是()。A、符合构成要件 B、违法的

C、造成重大损失的 D、有责的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如何理解刑法学界关于犯罪特征的讨论?()A、两特征说和三特征说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B、两特征说优于三特征说

C、三特征说实践性比两特征说强

D、这些争议只具有理论价值,并不具有实践意义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犯罪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民事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法惩罚性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4 迷信犯属于犯罪。()我的答案:×

犯罪构成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 犯罪构成是刑事法里规定的,为犯罪成立所必要的()。A、各种主观要件 B、各种客观要件

C、各种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D、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2 关于大陆法刑法理论中的有责性判断,说法错误的是()。A、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

B、刑事责任指的是行为人所具备的应该用刑法来加以惩罚的心理 C、责任分为责任形式和责任能力

D、责任形式涉及到有无阻却责任的事由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3 在大陆法国家,判断犯罪成立的第一步是()。A、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 B、违法性的判断 C、有责性的判断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4 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说法错误的是()。A、英美法系中定罪的构成要件和诉讼规则紧密相连 B、英美法系没有抽象的构成要件概念

C、大陆法系所抽象出来的构成条件理论与实际定罪过程相符

D、消极要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都被纳入犯罪成立的要件之中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5 大陆法系与欧美法系定罪方式不同,大陆法实行同种数罪并罚,而欧美法为同种数罪不并罚。()

我的答案:×

犯罪构成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犯罪构成是刑事法里规定的,为犯罪成立所必要的()。A、各种主观要件 B、各种客观要件

C、各种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D、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2 关于大陆法刑法理论中的有责性判断,说法错误的是()。A、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

B、刑事责任指的是行为人所具备的应该用刑法来加以惩罚的心理 C、责任分为责任形式和责任能力

D、责任形式涉及到有无阻却责任的事由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3 在大陆法国家,判断犯罪成立的第一步是()。A、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 B、违法性的判断 C、有责性的判断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4 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说法错误的是()。A、英美法系中定罪的构成要件和诉讼规则紧密相连 B、英美法系没有抽象的构成要件概念

C、大陆法系所抽象出来的构成条件理论与实际定罪过程相符

D、消极要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都被纳入犯罪成立的要件之中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5 大陆法系与欧美法系定罪方式不同,大陆法实行同种数罪并罚,而欧美法为同种数罪不并罚。()

我的答案:×

刑法总则的构成要件与实施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刑法分则规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不包括()。

 A、因果关系

 B、行为的时空条件

 C、行为的手段方法

 D、行为目的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修正的犯罪构成在总则中主要有共同犯罪和()两类。

 A、有组织犯罪

 B、间接故意犯罪

 C、未完成犯罪

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关于犯罪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 A、客体可作为考量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标准

 B、客体可作为犯罪分类的标准

 C、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不属于未完成的犯罪。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正当防卫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贪污受贿罪属于简单客体犯罪。()我的答案:×

犯罪主体已完成成绩: 100.0分

我国最早规定单位犯罪的法律是1987年()。 A、《海关法》

 B、《刑法》

 C、《环境保护法》

 D、《反垄断法》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并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

 A、自然人

 B、单位

 C、法人

 D、自然人与单位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自然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是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我的答案:√

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关于责任能力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限定责任能力人是指部分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B、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加了对限制责任能力人的规定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无需承担刑事责任。D、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需同时满足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刑事责任能力包含年龄因素、精神因素以及()三个反面。A、环境因素 B、生理因素 C、经济因素 D、情感因素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刑事责任能力只需满足精神病学(或称医学标准)即可。()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经鉴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了危害结果,可不负刑事责任,也无需进行治疗。()我的答案:×

醉酒犯罪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关于身体残疾的犯罪,错误的选项是()。

 A、聋哑人包括只聋不哑和只哑不聋两种情况

 B、盲人必须是双目失明的人

 C、我国刑法中没有对聋哑人和盲人有先天性和后天形成的区分

 D、在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对于聋哑人和盲人犯罪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我国刑法中规定,聋哑人和盲人应当负刑事责任。()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病理性醉酒犯罪属于醉酒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的答案:×

特殊主体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关于特殊主体说法错误的是()。

 A、必须具有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自然人主体

 B、是一般主体的对称

 C、渎职罪的特定身份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D、职务侵占罪的特定身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下列属于身份犯的犯罪的是()。

 A、强奸罪

 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 C、逃税罪

 D、重大责任事故罪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不属于职务犯罪。

 A、贪污罪

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 C、挪用公款

 D、受贿罪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身份可以决定某些犯罪的罪与非罪。()我的答案:√

单位犯罪主体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法人单位犯罪不属于单位犯罪

 B、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犯罪都属于单位犯罪  C、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视为单位犯罪

 D、界定单位犯罪最重要的是把单位犯罪行为和个人犯罪行为区分开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如何认定合法成立的公司,但是既有违法犯罪活动又有合法经营活动?()

 A、以违法犯罪为主要活动的按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

 B、按单位犯罪定罪处罚

 C、按自然人犯罪来定罪处罚

 D、既包含单位犯罪,又包括自然人犯罪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设立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按()处罚。

 A、按自然人犯罪来定罪

 B、既包含单位犯罪,又包括自然人犯罪

 C、按单位犯罪定罪

 D、按特殊主体犯罪定罪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法律规定的公司包括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不包括一人公司。我的答案:×

单位犯罪的构成特征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不属于单位意志的反映的情况是()。

 A、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的犯罪行为

 B、由单位负责人决定实施的犯罪行为

 C、经单位负责人授权的其他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行为

 D、由于单位负责人违反单位章程而实施的犯罪行为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单位犯罪的客观特征体现在()。

 A、由自然人代表单位来实施的行为

 B、自然人代表单位实施的个人行为

 C、自然人利用职权实施的个人行为

 D、以单位名义,代表单位的职务行为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3

下列犯罪中,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是()。

 A、走私罪

 B、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C、盗窃罪

 D、金融诈骗罪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单位犯罪必须以刑法分则有明文规定为前提。()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单位犯罪必须是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犯罪活动。()我的答案:×

单位犯罪的其他方面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单位自首的认定不包含()。

A、由单位集体决定自首,能够反映单位意志 B、代表单位实施犯罪的直接主管人员自首

C、单位自首认定以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只要到案,如实供诉罪行,认定为自首 D、参与单位犯罪的任何人员自首,都可以认定为单位自首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不属于纯正单位犯罪的犯罪行为是()。A、逃汇罪 B、单位受贿罪 C、受贿罪

D、单位过失犯罪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我国单位犯罪的单罚制指只处罚代表单位实施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罚犯罪的单位。()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我国刑法原则上对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不区分主犯和从犯,但在具体案件中,对所起作用较小的人,可按从犯依法予以从轻处罚。()我的答案:√

犯罪客观要件已完成成绩: 100.0分

()是任何犯罪构成所必须具备的。

 A、危害行为

 B、危害结果

 C、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 D、行为的时空条件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关于犯罪的客观要件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刑法所规定的,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各种客观事实情况

 B、所有的犯罪构成客观要件都取决于分则规定  C、修正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取决于总则规定

 D、犯罪的客观要件必须具有法定性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与要素要求是一样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只有主观的犯罪意图,而没有客观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我的答案:√

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关于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通常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

 B、作为是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 C、不作为是指不履行作为的法律义务的行为

 D、不作为通常不构成犯罪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持有型犯罪的对象都是特定的

 B、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当不构成其它犯罪时才认定为持有型犯罪

 C、持有型犯罪全部属于不作为的危害行为

 D、持有行为可以分为事实的持有和推定的持有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着手”可以区别预备犯罪和犯罪未遂。()我的答案:√

不作为的分类与构成要件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务要求产生的义务?()

 A、警察应该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

 B、医生有义务救死扶伤

 C、商人应该诚信经营

 D、教师应该禁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2

80年代我国法学界在选择作为的法律义务的来源时,没有包含下列哪一项?()

 A、法律规定的义务

 B、职务业务要求产生的义务

 C、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 D、法律行为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必须同时具有作为的法律和道德义务。我的答案:×

先行行为、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已完成成绩: 100.0分

田华下班回家,遇到持刀抢劫,田华逃跑但进入了死胡同,而劫匪持刀紧随其后。田华慌忙中拿起墙角的木棒向劫匪挥去,劫匪应声倒下。田华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 B、防卫过当

 C、过失伤害  D、紧急避险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紧急避险保护了合法利益,但是牺牲了第三者的利益

 B、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大于所牺牲的利益

 C、紧急避险的行为是无害的,因此符合法律规范

 D、紧急避险实际上损害了合法利益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孙某驾驶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以25公里的时速前进,此时迎面开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汽车,孙某急忙向右打舵,将车开到人行道上造成撞伤一人的后果。孙某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 B、防卫过当

 C、过失伤害

 D、紧急避险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先行行为所产生的法律义务包含了道德的要求。()我的答案:√

不作为行为的分析与见解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关于其它法系对不作为行为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大陆法系中,危险共同体有救助义务,如果一方遇到危险,另一方不救助,则会构成不作为犯罪。

 B、英美法中,自愿承担援助所产生的法律义务中,不援助即是犯罪。

 C、英美法中,应邀到土地所有人的领土内的人,对土地所有人的财产和人生安全有保护义务。

 D、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中,均已将见死不救犯罪化。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犯罪的受害人处于危险状态,犯罪人对其有救助义务,若不作为导致其死亡,我国法律对此如何认定?()

 A、算重罪谋杀罪

 B、将数罪并罚

 C、不单独定罪,视作结果加重犯

 D、其不作为行为是否要独立定罪,将取决于刑法分则规定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3

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通常是指合同义务,并且在实践中只涉及民事违约责任,不会产生刑事犯罪。我的答案:×

危害结果已完成成绩: 75.0分

下列哪些犯罪不是将犯罪结果作为既遂的判断标准?()

 A、故意杀人

 B、盗窃

 C、诈骗

 D、丢失枪支不报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下列哪一项属于行为犯?()

 A、脱逃罪

 B、盗窃罪

 C、诈骗  D、遗弃罪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刑法分则中,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结果加重犯是根据()来进行划分。

 A、犯罪动机的不同

 B、危害程度的不同

 C、犯罪结果的意义不同

 D、犯罪主体的不同

我的答案:D得分: 0.0分

大陆法理论中,抽象危险犯是指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危害行为,而是需要证明其危险后果的存在的一类犯罪。()我的答案:×

因果关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关于因果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中,若一个行为直接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不需要再做因果关系判断。

 B、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有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与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C、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的关系,而非刑侦意义上的犯罪原因。 D、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同的意义。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关于介入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介入因素只能是第三者的行为,不能是被告人的自身行为。

 B、介入因素中如果有他人的犯罪行为,因果关系一定会中断。

 C、如果是异常的介入因素导致犯罪结果,前行为则与后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 D、异常的介入因素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在英美法系中,如果有介入因素,直接根据前行为和后结果的事实因果关系进行判定。()我的答案:×

因果关系的判断和行为对象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客体要件中的选择性要件的是()。

 A、行为的时空条件

 B、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 C、危害行为  D、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犯罪性质是由()决定。

 A、行为对象

 B、犯罪客体

 C、犯罪主体

 D、犯罪结果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不具有因果关系。()我的答案:√

犯罪的主观要件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已完成成绩: 100.0分

犯罪的故意和()称为犯罪的必要要件。

 A、犯罪的过失

 B、犯罪的目的  C、犯罪的动机

 D、犯罪的结果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都有犯罪目的的要求。()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犯罪动机可用于决定罪与非罪。()我的答案:×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分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不属于间接故意犯罪的是()。

亡。A、同一宿舍的甲在饮水机里投毒杀害了乙,但甲没有阻止丙喝饮水机里的水,最终丙也中毒身 B、甲乙二人打赌,看谁敢点燃库房边的草席。甲将草席点燃后,与乙扬长而去,造成火灾。

 C、甲在公共场所私设电网,又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造成多人触电身亡。

 D、警察甲与警察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关于犯罪过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过失犯罪都要负刑事责任。

 B、过失犯罪是以造成严重后果作为定罪要件。

 C、量刑与过失行为的种类无关。

 D、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是同一个概念。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医生为某种药贴上“芒硝”的标签后拿给病人,后来发生中毒,两人死亡,经检验死于砒霜中毒。该案医生的行为属于()。

 A、直接故意犯罪

 B、间接故意犯罪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 D、过于自信的过失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甲某为防小偷在果园私设电网并特意安装上“漏电保护器”,但是仍然造成一名3岁儿童被电击死的后果。该案甲某的行为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我的答案:√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过于自信包括两个方面:过高估计了个人能力以及()。

 A、对行为对象过于自信

 B、过低估计了危害结果

 C、对客观条件过于自信

 D、过高估计自己对法律的认识程度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下列关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说法正确的是()。

 A、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

 B、在实践中,若行为人没有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结果的发生,则被认定为间接故意。

 C、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因为过于自信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 D、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意图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由于过于自信未能避免。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已经认识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没有任何避免危险结果发生的措施,又无任何自信根据而不计后果的行为属于()。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 B、过于自信的过失

 C、间接故意

 D、直接故意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可以从二者认识危害结果的程度进行区分。()我的答案:×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案例已完成成绩: 100.0分

瓜农在西瓜中注入农药防治被偷,一定要在旁边设立警示标志,这样才会避免间接故意杀人。()

 A、正确

 B、错误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醉驾的标准是酒精含量达到()以上。

 A、20mg

 B、40mg  C、80mg

 D、200mg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高速路上的井盖被偷后由于存在车祸的严重隐患,该小偷应被判处危害公共安全罪。

 A、正确

 B、错误

我的答案:B

无罪过事件已完成成绩: 100.0分

疏忽大意的过失和意外事件的区别是()。

 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应不应当预见

 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有预见

 C、是否具有不可抗力的因素

 D、是否具有犯罪故意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行为人是否能预见危害结果,其判断标准有:行为人标准、()和折中标准。 A、职业标准

 B、行为能力标准

 C、主观标准

 D、一般人标准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下列选项属于意外事件的是()。

 A、甲意图杀害乙,甲得知乙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后,随即防火烧毁值班室,最终将顶替乙值班的病烧死。

 B、甲抓到一条毒蛇,放在家里的水桶里。一天家中请客,来了很多人。其中的一个客人在水桶里洗手,被蛇给咬了,造成重伤。

 C、甲在爬山时由于山路湿滑,不慎摔倒后撞到身后的乙,乙跌下山崖。

 D、甲欲杀害妻子乙,并在饭菜里下好毒后说自己有事要出门,让妻子先吃饭。这时他们的儿子从外面回来说肚子饿,于是乙给儿子盛了一碗饭,儿子吃了之后中毒身亡。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意外事件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预见义务,并且应当有预见能力。()我的答案:×

认识错误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 A、假想非罪

 B、客体错误

 C、行为错误

 D、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认识错误属于()。

 A、过失犯罪

 B、不作为犯罪

 C、无罪过事件

 D、故意犯罪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行为错误包括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和()。

 A、行为对象错误

 B、行为目标错误

 C、行为方法或手段错误  D、行为目的或目标错误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关于行为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为差误是客观行为的打击发生了偏差。

 B、行为差误属于无罪过事件。

 C、行为差误在主观认识上有错误。

 D、行为误差可导致行为人的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产生错误。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广义上,认识错误是指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我的答案:×

正当化事由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事后防卫包括不法侵害已经完成或已达既遂,以及()。

 A、不法侵害已被阻止或因未遂而停止

 B、不法侵害人已丧失继续侵害能力  C、不法侵害已自动停止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当防卫的起因是客观上存在不法侵害行为,而这种不法侵害行为只能是法定的犯罪行为。

 B、对合法的行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

 C、对尚未开始的不法侵害进行的反击,不是正当防卫。

 D、防卫不适时不属于正当防卫。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紧急避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第三者对进行合法避险的行为人进行的反击属于间接故意犯罪。()我的答案:×

防卫对象及防卫意图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 A、为保护非法利益的行为

 B、防卫挑拨

 C、偶然防卫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合法的防卫意图不包括()。

 A、保护国家利益

 B、保护公共利益

 C、保护动物权益

 D、保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在共同犯罪中,只有针对主犯的反击才是正当防卫。()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在互殴事件中,如果甲已经放弃,而乙继续加害甲,并且威胁到甲的生命安全,此时甲有正当防卫的权利。()我的答案:√

防卫限度条件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哪一项不是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

 A、客观存在不法侵害

 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 C、防卫行为超过合理限度

 D、防卫对象仅限于不法侵害人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下列案例中属于防卫过当的是()。

 A、乙到甲的饭店吃饭后不付钱便离开,甲要求乙付钱但遭到拒绝,二人发生争吵时乙用刀威胁甲,但刀滑落在地,此时甲捡起刀刺向乙,并连捅数刀致乙死亡。

 B、甲在回家路上遭到乙抢劫,甲奋起反击,二人扭打起来,此时丙路过欲帮助甲,但被甲误以为是乙的同伙,并将丙推倒致其受伤。

 C、甲与乙在停车场因车位问题发生了争执,争吵越来越激烈,乙动手打甲,乙被甲反击后随即离开,但甲继续追打乙致其重伤。

 D、甲在公交车上看见乙行窃,甲提醒被偷乘客注意财产安全,甲下车后遭到乙跟踪报复,被乙用刀刺伤,二人随即扭打起来,甲夺刀反击乙,致乙死亡。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3

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防卫过当不能免除刑事处罚。()我的答案:×

特殊防卫已完成成绩:

无过当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

 A、防卫起因不同

 B、防卫手段不同

 C、防卫意图不同

 D、防卫结果不同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规定的无过当防卫的犯罪行为?()

 A、行凶  B、杀人

 C、盗窃

 D、绑架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刑法》对于无过当防卫的规定中,“其它危及人生安全的暴力犯罪”包含哪些条件?()

 A、必须是暴力犯罪

 B、必须危及人身

 C、必须达到严重危及人身的程度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行为人对毁坏财物的行凶采取的防卫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我的答案:错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自己生命而牺牲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避险行为,可不负刑事责任。

 B、紧急避险对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同样适用。

 C、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小于避险行为所损害的利益,同样合法,可不负法律责任。

 D、紧急避险只能是发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紧急避险构成条件中的时间条件是指()。

 A、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 B、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 C、避险行为产生于不法侵害结束之后

 D、避险行为产生于不法侵害之前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紧急避险行为人的主观保护意图不包括()。

 A、保护国家利益

 B、保护公共利益

 C、保护动物权益

 D、保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4

为保护个人名誉产生的紧急避险行为可不负法律责任。()我的答案:×

修正的犯罪构成已完成成绩: 100.0分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根据刑法通说,下列选项中具有未完成形态的是()。

 A、直接故意犯罪

 B、间接故意犯罪

 C、过失犯罪

 D、结果加重犯罪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修正的犯罪构成包括未完成的犯罪和()。

 A、共同犯罪

 B、单位犯罪

 C、过失犯罪

 D、故意犯罪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犯罪的中止形态只存在于着手以后的实行阶段()。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犯罪的完成形态。()我的答案:×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的条件-“着手实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着手实行是实行行为的起点。

 B、着手实行的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 C、对于单一行为的着手实行的认定,是看行为人是否已经开始实行犯罪行为。

 D、判断是否着手实行的主观标准是指行为本身能否反映犯罪意图。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故意犯罪的发展过程包括犯罪的预备阶段和犯罪的()阶段。

 A、实行

 B、中止

 C、结束

 D、既遂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犯罪预备构成的条件是()。

 A、为了实行犯罪

 B、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

 C、停止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4

我国《刑法》规定,预备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对于复合行为,只有当目的行为开始时才被认定为着手实行。()我的答案:×

犯罪既遂已完成成绩: 100.0分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的标志是()。

 A、犯罪未得逞

 B、是否着手

 C、犯罪停止的原因

 D、犯罪停止时间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行为犯的既遂标准是()。

 A、是否着手  B、行为是否发生

 C、行为是否完成

 D、行为是否造成危害结果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财产性犯罪中,()是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 A、犯罪是否得逞

 B、是否着手

 C、结果是否发生

 D、结果是否造成危害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构成要件的齐备与否,是犯罪成立与否的标准。()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所有未遂的犯罪都要受到处罚。()我的答案:×

犯罪未遂的分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分的标志是()。

 A、犯罪是否着手

 B、结果是否发生

 C、犯罪是否得逞

 D、犯罪未得逞是否是行为人的意志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关于犯罪未遂的处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犯罪未遂都要受到处罚

 B、犯罪未遂都要从轻处罚

 C、犯罪未遂有不从轻处罚的案例

 D、犯罪未遂要加重处罚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结果加重犯必须是法定的犯罪。()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迷信犯属于不能犯。()我的答案:×

犯罪中止已完成成绩: 100.0分

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不包括()。

 A、中止的自动性

 B、中止的时间性

 C、中止的客观性

 D、中止的条件性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一般来说,以下属于意志以外而停止犯罪的因素的是()。

 A、被害人的吓唬而停止犯罪

 B、犯罪过程中遇到熟人而停止犯罪

 C、自行将被害人送到医院抢救

 D、行为人出于怜悯同情而停止犯罪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犯罪中止的前提是行为人认为自己客观上不能继续实施犯罪达到既遂状态。()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积极中止指的是犯罪行为尚未实施完毕,采取作为的方式。()我的答案:×

共同犯罪概述已完成成绩: 100.0分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 A、免除处罚

 B、减轻处罚

 C、加重处罚

 D、酌情量刑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三种类型不包括()。

 A、犯罪预备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未遂

 D、犯罪阻碍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经拐骗但尚未卖出时,不能被称为既遂

 B、买卖双方商谈好价钱但尚未转移人口时不能被称为既遂

 C、只要对人口进行拐骗就构成既遂

 D、未找到买家的时候不能被称为既遂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未做出任何伤害性的行为时不能判定为犯罪既遂。()我的答案:√

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共同犯罪行为从分工来讲,不包括()。

 A、实行行为  B、组织行为

 C、教唆行为

 D、挑拨行为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体现出共同犯罪行为的()。

 A、主体性

 B、一致性

 C、整体性

 D、规律性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人共同过失犯罪是主观存在的

 B、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 C、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 D、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才能被称为共同犯罪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于两个以上古河犯罪主体条件的自然人。()我的答案:×

不成立共同犯罪的特殊情况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实行过限时,承担行为责任的是()。

 A、过限行为人

 B、所有犯罪人

 C、其他犯罪人

 D、酌情量刑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当两人先后给被害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时,两人的犯罪情况为()。

 A、皆为犯罪未遂

 B、皆为犯罪既遂

 C、前者是犯罪未遂,后者是犯罪既遂

 D、前者是犯罪既遂,后者是犯罪未遂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有期徒刑

 A、三年以下

 B、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 C、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

 D、十五年以上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窝藏与包庇行为即便是事先通谋过,但因为不是同时犯罪,不能以共犯论处。()我的答案:×

共同犯罪的形式及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有明确分工的共同犯罪被称为()。

 A、简单共犯

 B、复杂共犯

篇3: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属于(B)。

A.司法解释 B.立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学理解释

2.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D)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未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C)处罚。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5.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B)的犯罪。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6.犯罪既遂是指(C)。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C.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实现 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A)。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C)。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9.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实际执行(B)以后,可以假释。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10.在追诉期间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C)

A.时效继续 B.时效中止 C.时效中断 D.时效延长 11.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C)

A.想象竞合犯 B.结合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12.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C)A.只能附加适用 B.只能独立适用 C.可以独立适用 D.不能独立适用

13.我国刑法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采取和数罪并罚原则是(A)A.吸收原则 B.并科原则

C.估堆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

14.我国通常采用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B)A. 犯罪行为的次数 B. 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 C. 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的个数

D. 犯罪结果的个数

15、林某因犯强奸罪被判有其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89年7月1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间为()A、1989年7月1日至1992年6月30日 B、199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C、1989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 D、198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本部分共12分,每题2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B C)。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BCD)。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3.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 C)。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3. 刑法的“避险不适时”是指(AC)A.事先避险 B.事中避险 C.事后避险 D.假想避险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D)A.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的,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B.对普通中国公民在领域外犯罪的,对一些轻微罪行,可不予追究。

C.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D.我国刑法不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

E.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适用本法。

5.下列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的是(AD)。

A.张三持刀前往李四家杀人,走到半路因身体不适而返回

B.甲欲前往乙处行窃,甲不知乙已将保险箱中的钱款存入了银行。甲在撬窃保险箱过程中因良心发现而罢手

C.丙欲杀丁,连击数枪而未击中,因子弹用光,只得悻悻回家 D.王五正在赵六家行窃,忽闻屋外有人说话,便慌忙逃离

6、丁某因犯走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汪某等5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丁某向他们借过5万块钱,要求丁某偿还,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必须符合下述哪些条件?(ABCD)

A.此债务必须是在法院判处没收丁某财产之前所负的债务 B.必须经债权人汪某等5人向法院提出请求

C.汪某等5人与丁某之间的债务必须是正当的债务 D.只能在没收财产的数额内偿还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1分)

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第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2分)

第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1分)第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分)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2分)(2)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2分)(3)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2分)3.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分)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分)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1分)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分)4. 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

(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2分)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此为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2分)

(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2分)

(4)前后两罪均非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前后两罪之一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此为构成累犯的罪质条件。这是一般累犯与特别累犯的区别所在。(2分)

四、论述题(共计15分)

论述犯罪的构成。

五、案例分析(每题13分,共计26分)1.案情:

徐某某,男,1984年10月21日出生,聋哑人,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将一包鼠药(毒鼠强)放进了赵某每天必喝的中药里,并从赵某的钱包里找到160元钱后到一网吧上网玩游戏。次日早上,赵某喝下掺有鼠药的中药后中毒死亡。徐某某回家得知其母死亡,便向其父承认是自己所为,并在其父带领下到派出所投案,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 评分要点:

1、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

3、徐某某故意以鼠药毒杀其母,致其死亡,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应当受刑罚处罚,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分)

4、徐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分)

5、徐某某属于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分)

6、徐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3分)2.案情:

孙某在其夫王某外出打工期间与刘某勾搭成奸。王某回家后欲将全家迁往打工地定居,孙某不想去,便找到刘某商量,并表示愿意与刘某在一起。刘某提出带孙某私奔,孙某不同意,提出让刘某杀死王某,刘某表示同意。三天后,孙某趁王某外出串门之际,催促刘某赶快动手。刘某带上铁棍、毛巾、手套等到孙某家中,藏在床下。当晚10时许,王某回家睡觉。次日凌晨1时许,刘某趁王某熟睡之机,用铁棍猛击王某头部,致使王某颅脑破裂,当场死亡。

请根据共同犯罪理论分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她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

评分要点:

1. 孙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在与刘某的共同犯罪中,孙某属于教唆犯。(4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者则全题不得分)

2.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3分)构成教唆犯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二是行为人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3分)

篇4: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A.自诉人提起自诉后,在法院宣判前,可随时撤回自诉,法院应准许

B.法院只能就起诉的罪名是否成立作出裁判

C.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法院可建议检察院补充、变更起诉

D.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法院判决无罪后,检察院不能再次起诉

2、关于公务员的辞职和辞退,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的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

B.领导成员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引咎辞去公职

C.对患病且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公务员,不得辞退

D.被辞退的公务员,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3、未成年人小付涉嫌故意伤害袁某,袁某向法院提起自诉。小付的父亲委托律师黄某担任辩护人,袁某委托其在法学院上学的儿子担任诉讼代理人。本案中,下列哪些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

A.黄某

B.袁某

C.袁某的儿子

D.小付的父亲

4、丁某以其房屋作抵押向孙某借款,双方到房管局办理手续,提交了房产证原件及载明房屋面积100平方米、借款50万元的房产抵押合同,该局以此出具房屋他项权证。丁某未还款,法院拍卖房屋,但因房屋面积只有70平方米,孙某遂以该局办理手续时未尽核实义务造成其15万元债权无法实现为由,起诉要求认定该局行为违法并赔偿损失。对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法院可根据孙某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B.孙某应对房管局的行为造成其损失提供证据

C.法院应对房管局的行为是否合法与行政赔偿争议一并审理和裁判

D.孙某的请求不属国家赔偿范围

5、公安局以田某等人哄抢一货车上的财物为由,对田某处以15日行政拘留处罚,田某不服申请复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田某的行为构成扰乱公共秩序

B.公安局对田某哄抢的财物应予以登记

C.公安局对田某传唤后询问查证不得超过12小时

D.田某申请复议的期限为6个月

6、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B.甲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甲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盗窃罪

C.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D.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7、李某乘正在遛狗的老妇人王某不备,抢下王某装有4000元现金的手包就跑。王某让名贵的宠物狗追咬李某。李某见状在距王某50米处转身将狗踢死后逃离。王某眼见一切,因激愤致心脏病发作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李某将狗踢死,属事后抢劫中的暴力行为

B.李某将狗踢死,属对王某以暴力相威胁

C.李某的行为满足事后抢劫的当场性要件

D.对李某的行为应整体上评价为抢劫罪

8、关于有效辩护原则,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有效辩护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实现控辩平等对抗

B.有效辩护是一项主要适用于审判阶段的原则,但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对辩护****利的保障是审判阶段实现有效辩护的前提

C.根据有效辩护原则的要求,法庭审理过程中一般不应限制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发言的时间

D.指派没有刑事辩护经验的律师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有违有效辩护原则

9、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B.甲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甲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盗窃罪

C.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D.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10、下列哪一行为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

A.醉酒驾驶机动车,误将红灯看成绿灯,撞死2名行人

B.吸毒后驾驶机动车,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危及交通安全

C.在驾驶汽车前吃了大量荔枝,被交警以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测试到酒精含量达到醉酒程度

D.将汽车误停在大型商场地下固定卸货车位,后在醉酒时将汽车从地下三层开到地下一层的停车位

11、孙某系甲省乙市海关科长,与走私集团通谋,利用职权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情节特别严重。关于本案管辖,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可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B.经甲省检察院决定,可由检察院立案侦查

C.甲省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后可根据案件情况自行侦查

D.甲省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后可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甲省丙市检察院侦查

12、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是一种特别程序。关于其特别之处,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不同于普通案件奉行的不告不理原则,法院可未经检察院对案件的起诉或申请而启动这一程序

B.不同于普通案件审理时被告人必须到庭,可在被申请人不到庭的情况下审理并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C.不同于普通案件中的抗诉或上诉,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可通过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启动二审程序

D.开庭审理时无需区分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阶段

13、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

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14、关于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证人证言只能由自然人提供,鉴定意见可由单位出具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有时可以提供证人证言,但不能出具鉴定意见

C.如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相应证人和鉴定人均应出庭

D.证人应出庭而不出庭的,其庭前证言仍可能作为证据;鉴定人应出庭而不出庭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15、甲涉嫌盗窃室友乙存放在储物柜中的笔记本电脑一台并转卖他人,但甲辩称该电脑系其本人所有,只是暂存于乙处。下列哪一选项既属于原始证据,又属于直接证据?

A.侦查人员在乙储物柜的把手上提取的甲的一枚指纹

B.侦查人员在室友丙手机中直接提取的视频,内容为丙偶然拍下的甲打开储物柜取走电脑的过程

C.室友丁的证言,内容是曾看到甲将一台相同的笔记本电脑交给乙保管

D.甲转卖电脑时出具的现金收条

16、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A.以贩卖为目的,在网上订购毒品,付款后尚未取得毒品即被查获

B.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现金支票后,未到银行提取现金即被查获

C.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将价值5万元的财物送给国家工作人员,但第二天被退回

D.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17、甲窃得一包冰毒后交乙代为销售,乙销售后得款3万元与甲平分。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行为触犯盗窃罪与贩卖毒品罪

B.甲贩卖毒品的行为侵害了新的法益,应与盗窃罪实行并罚

C.乙的行为触犯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转移毒品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对乙应以贩卖毒品罪一罪论处

18、梁某酒后将邻居张某家的门、窗等物品砸坏。县公安局接警后,对现场进行拍照、制作现场笔录,并请县价格认证中心作价格鉴定意见,对梁某作出行政拘留8日处罚。梁某向法院起诉,县公安局向法院提交照片、现场笔录和鉴定意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照片为书证

B.县公安局提交的现场笔录无当事人签名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C.县公安局提交的鉴定意见应有县价格认证中心的盖章和鉴定人的签名

D.梁某对现场笔录的合法性有异议的,可要求县公安局的相关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19、郭某涉嫌报复陷害申诉人蒋某,侦查机关因郭某可能毁灭证据将其拘留。在拘留期限即将届满时,因逮捕郭某的证据尚不充足,侦查机关责令其交纳2万元保证金取保候审。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取保候审由本案侦查机关执行

B.如郭某表示无力全额交纳保证金,可降低保证金数额,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

C.可要求郭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进入蒋某居住的小区

D.应要求郭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变更住址 20、围绕吴某的行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本应由收费站收取的费用,成立贪污罪

B.贪污数额为30万元

C.收取甲3万元,利用职务便利为甲谋利益,成立受贿罪

D.贪污罪与受贿罪成立牵连犯,应从一重罪处断

21、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A.以贩卖为目的,在网上订购毒品,付款后尚未取得毒品即被查获

B.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现金支票后,未到银行提取现金即被查获

C.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将价值5万元的财物送给国家工作人员,但第二天被退回

D.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22、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妇女的”构成****罪。按照文理解释,可将丈夫强行与妻子性交的行为解释为“****妇女”

B.《刑法》对抢劫罪与****罪的手段行为均使用了“暴力、胁迫”的表述,且二罪的法定刑相同,故对二罪中的“暴力、胁迫”应作相同解释

C.既然将为了自己饲养而抢劫他人宠物的行为认定为抢劫罪,那么,根据当然解释,对为了自己收养而抢劫他人婴儿的行为更应认定为抢劫罪,否则会导致罪刑不均衡

D.对中止犯中的“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既可解释为自动采取措施使得犯罪结果未发生;也可解释为自动采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措施,而不管犯罪结果是否发生

23、沈某向住建委申请公开一企业向该委提交的某危改项目纳入危改范围的意见和申报材料。该委以信息中有企业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等个人隐私为由拒绝公开,沈某起诉,法院受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作出拒绝公开决定前,住建委无需书面征求企业联系人是否同意公开的意见

B.本案的起诉期限为6个月

C.住建委应对拒绝公开的根据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举证

D.住建委拒绝公开答复合法

24、某公安交管局交通大队民警发现王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未悬挂号牌,遂作出扣押的强制措施。关于扣押应遵守的程序,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由两名以上交通大队行政执法人员实施扣押

B.当场告知王某扣押的理由和依据

C.当场向王某交付扣押决定书

D.将三轮车及其车上的物品一并扣押,当场交付扣押清单

25、甲、乙系初三学生,因涉嫌抢劫同学丙(三人均不满16周岁)被立案侦查。关于该案诉讼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审查批捕讯问时,甲拒绝为其提供的合适成年人到场,应另行通知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

B.讯问乙时,因乙的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而通知其伯父到场,其伯父可代行乙的控告权

C.法庭审理询问丙时,应通知丙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D.如该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甲的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时可不再通知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 26、3万元

27、丁某以其房屋作抵押向孙某借款,双方到房管局办理手续,提交了房产证原件及载明房屋面积100平方米、借款50万元的房产抵押合同,该局以此出具房屋他项权证。丁某未还款,法院拍卖房屋,但因房屋面积只有70平方米,孙某遂以该局办理手续时未尽核实义务造成其15万元债权无法实现为由,起诉要求认定该局行为违法并赔偿损失。对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法院可根据孙某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B.孙某应对房管局的行为造成其损失提供证据

C.法院应对房管局的行为是否合法与行政赔偿争议一并审理和裁判

D.孙某的请求不属国家赔偿范围

28、根据《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1)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2)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3),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4)论处。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5)。将下列哪一选项内容填充到以上相应位置是正确的?

A.(1)地位(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利益(4)利用影响力受贿罪(5)间接受贿

B.(1)职务(2)国家工作人员(3)利益(4)受贿罪(5)斡旋受贿

C.(1)职务(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不正当利益(4)利用影响力受贿罪(5)间接受贿

D.(1)地位(2)国家工作人员(3)不正当利益(4)受贿罪(5)斡旋受贿

2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解释规定,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以及考验期满作出不起诉决定前,应听取被害人的意见。被害人对检察院作出的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和不起诉的决定,可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但不能向法院提起自诉。关于这一解释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增加了听取被害人陈述意见的机会

B.有利于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转向处置

C.体现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特殊保护

D.是刑事公诉独占主义的一种体现

30、菜贩刘某将蔬菜装入袋中,放在居民小区路旁长条桌上,写明“每袋20元,请将钱放在铁盒内”。然后,刘某去3公里外的市场卖菜。小区理发店的店员经常好奇地出来看看是否有人偷菜。甲数次公开拿走蔬菜时假装往铁盒里放钱。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乘人不备,公然拿走刘某所有的蔬菜,构成抢夺罪

B.蔬菜为经常出来查看的店员占有,甲构成盗窃罪

C.甲假装放钱而实际未放钱,属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

D.刘某虽距现场3公里,但仍占有蔬菜,甲构成盗窃罪

31、关于程序法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程序法定要求法律预先规定刑事诉讼程序

B.程序法定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定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C.英美国家实行判例制度而不实行程序法定

D.以法律为准绳意味着我国实行程序法定

32、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

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上一篇: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一篇:“自查自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