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交付制度

2024-06-28

印刷品交付制度(精选10篇)

篇1:印刷品交付制度

印刷品交付制度

第一条 印刷的出版物验收进仓后,除按规定留存一份样本备查外(2年内),须全部交给委印单位,不得擅自留存;印刷的境外出版物,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在境内发行、散发。

第二条 印刷的包装装潢印刷品,须将印刷品全部(含成品、半成品、废品等)连同印板、底片、原稿等交付委印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留存;印刷的境外包装装潢印刷品,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在境内销售。

第三条 印刷的其他印刷品,应按规定将印刷品全部交付委托单位或个人,对有规定不能留存样本、样张的,若企业因业务参考需要保留样本、样张的,应征得委托印刷单位同意,并在印件上加盖“样本”、“样张”戳记后,可留存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印刷的境外其他印刷品,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在境内销售、散发。

篇2:印刷品交付制度

一 食品贮存管理

1.1 食品入库前要将仓储室卫生清理干净,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入库时要详细记录入库产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并按入库的时间分类存放,做到先进先出、以免贮存时间过长而生虫、发霉。

1.2食品入库前应确保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鼠药、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1.3食品应当分类、分架,距离墙壁、地面均在 10cm以上存放。

1.4保管员要每天对仓库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5 贮存肉类食品要生熟分开,肉类和鱼类不得混放。冷库里要将冷冻的食品分类码放在不锈钢架上。冷冻温度保持在―18℃左右。

1.6 冷柜只能专用贮存熟食品,保持柜内清洁,不得污染。冷柜食品用完后要进行清理消毒(使用过氧乳酸涂抹),打开柜门凉干。贮存食品温度应保持在0℃—8℃。煮熟的食品要冷藏时必须待食品自然凉透后才准放入冷柜内。

1.7为保证食品安全,库房专人负责随时上锁。库房管理人员要对出、入库人员

进行登记,任何人不准擅自进入库房。要对出、入库食品进行登记、查验,登记食品、数量、保质期等,做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准出、入库。发现问题时,要立即采取措施并通知有关人员。

二、食品运输管理

2.1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

2.2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2.3运输前必须进行食品的质量检查,在标签、批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

2.4填写的运输单据、要字迹清楚、内容正确,项目齐全。

2.5运输包装必须牢固、整洁、防潮、并符合相关的包装规定。在运输包装的两端有明显的运输标志,2.6运输过程中装叠稳固、防雨、防潮、防暴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

三、交付管理

3.1食品经营者运输向上一级食品供应商或食品生产企业购进的食品,要清楚所购食品来源,先索证、索要。随运输工具携带“食品供货商的营业执照、食品许可证、该批次食品的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复印件,随货同行单等”。

3.2食品经营者运输向下一级经营者销售的食品,要随运输工具携带本单位“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有效的销售发票(《食品进货验收台账》)等”。由送货人员查验货,货票一致后进货方签字或盖章认可。

3.3贮存、运输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要无毒无害、清洁卫生。要与个人生活用品区分开,不得交叉使用,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特殊要求;运输过程中要生、熟分开、防蝇、防尘,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一起运输,防止食品受到污染。本公司要求贮存冻库保持0度以下,运输车辆也是冷链运输。

3.4作人员装卸食品是要穿戴工作衣、帽,讲究卫生,轻搬轻放,不得将食品直接与地面接触。食品装车后要做到车不离人,人不离物,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四、禁止经营下列食品:

(一)《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

(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食晶冒充合格的食品;

(三)食品包装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八条规定的预包装食品;

(四)未在显著位置上清晰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五)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

(六)伪造或者变造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食品;

(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许可标志、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食品。

(八)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篇3:迟延交付制度刍议

关键词:延迟交付,赔偿范围,赔偿限额

在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迟延交付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大陆法系国家中的日本、韩国、挪威、瑞典等,以及普通法系国家中的英国、美国,都在其相关立法中规定了迟延交付制度;《海牙规则》第3条、《汉堡规则》第5条和第6条、1975年《多式运输单据统一规则》第14条、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第16条等也都有相应规定。我国《海商法》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基础上确立了迟延交付法律制度,但是该法律制度并非完美无瑕,并由此产生一些其他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一、我国《海商法》中迟延交付制度的缺陷

(一)未准确定义迟延交付

我国《海商法》第50条规定:“货物未能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在约定的卸货港交付的,为迟延交付。”该规定的内容即为迟延交付的定义,但该规定的不足之处在于:“仅对合同双方存在明确约定交付时间情况下的迟延交付作出了规定。其立法本意是为了避免法律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因为毕竟没有一个衡量谨慎承运人和合理时间的统一标准”;[1]“货物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交付”是否也属于迟延交付的一种情形,《海商法》对此并未明确规定。

(二)未明确界定迟延交付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范围

我国《海商法》第50条第3款规定:“除依照本章规定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外,由于承运人的过失,致使货物因迟延交付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即使货物没有灭失或者损坏,承运人仍然应当负赔偿责任。”该规定明确了在货物因迟延交付而遭受经济损失的情况下,承运人应当对此进行赔偿,但《海商法》却未对经济损失的赔偿范围进一步界定,致使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不能从《海商法》中找到确定赔偿范围的法律依据,这就很难保证这类纠纷裁判结果的一致。

(三)迟延交付的损失赔偿数额过低

我国《海商法》第57条规定:“承运人对货物因迟延交付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限额,为所迟延交付的货物的运费数额。”我国《海商法》将迟延交付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数额限定为运费数额,这对于货主而言是极为不公平的,并很有可能导致货主在货物迟延交付而遭受巨大损失后,认为没有必要再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选择不起诉或者撤诉。CMI国际分委会在CMI一百周年大会上就此曾提出建议:对承运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宜同货物的灭失、损坏一样,按货物的件数或重量计算,并采用相同的标准。新《斯堪的纳维亚海商法》已采用了这一做法。[2]

二、迟延交付制度的完善

(一)准确定义迟延交付

我国《海商法》应在规定“货物未能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交付”为迟延交付的情况下,同时规定“货物未能在合理时间内交付”也属于迟延交付,对因此产生的关于“合理时间”的认定问题,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样,不仅使《海商法》的规定与国际上普遍的观点和各国法律的规定接轨,而且也可以与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有机地协调起来。然而,在立法机关未对《海商法》修订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对此做出扩张解释,明确规定法院在审理“货物未能在合理时间内交付”的纠纷时应当参照《海商法》第50条的规定处理;法院也可以根据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做出合理裁判,弥补现有法律的漏洞。

(二)明确界定迟延交付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范围

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迟延交付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货物的市价损失、租金损失、利息损失以及因索赔发生的费用等。因此,立法机关可以参照《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在《海商法》第50条中增加“损失的赔偿限额为可以合理预见的实际损失”的规定,并同时规定“可以合理预见的实际损失包括因迟延交付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从而更加明确迟延交付的赔偿范围。

(三)提高迟延交付的损失赔偿限额

“将承运人迟延交付损失赔偿限额与货物运费挂钩的做法没有依据,且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运费往往很少,会远远少于承运人迟延交付造成的迟延损失,对货主非常不利,是对于承运人的又一大保护。”[3]另外,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当事人双方有权在合同中协商确定迟延交付情况下承运人的赔偿数额,法律不应当对此进行限制。因此,立法机关可以考虑将《海商法》第57条的规定修改为“承运人对货物因迟延交付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限额,损失的赔偿限额,为可以合理预见的实际损失,可以合理预见的实际损失的范围包括因迟延交付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是,托运人在货物装运前已经申报其性质和价值,并在提单中载明的,或者承托双方已经就迟延交付的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除外。”

三、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国际公约和有关国家的立法都更加明确的对货物迟延交付进行了规定,迟延交付制度也将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我国的海事立法起步比较晚,法律制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完善我国的迟延交付制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司玉琢.国际海事立法趋势及对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323.

[2]郑蕾.现代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C].//民商法论丛 (第15卷)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篇4:印刷品保管制度

第一条 出版物等印刷品的保管和发放等工作,由企业仓库保管员负责。

第二条 出版物等印刷品印刷完毕后,要全部交由仓库保管,仓管员要根据各工序的交接单进行核对,确保所有产品都进仓。

第三条 仓管员要妥善保管印刷品,作好保密工作,防止印刷品遗失,并做好防潮、放火工作。

篇5:印刷品承印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维护公司和客户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印刷品承印制度,现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严禁承印的印刷品

1、国家、地方明令禁止出版物和非法出版单位的出版物。

2、政府、新闻出版局行政部门核发的印刷委托书,报纸出版许可证的出版物以及无准印证和相关部门的批文等准印证明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3、假冒或伪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和商品包装、装潢的印刷品;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虚假广告、说明书等宣传品。

4、无营业执照和广告经营资格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广告宣传品。

5、无主管部门证明和公安部门准印证明的布告、通告、重大活动工作证、通行证、在社会上流通使用的票证等其它印刷品。

二、承印验证制度

1、接受委托印刷各种印刷品时,应当严格依照《印刷管理条例》、《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的规定,验证委印单位及委印人的证明文件(包括印刷委托书或者委托印刷证明、准印证、《出版许可证》、《商标注册证》、注册商标图样、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广告经营资格证明、营业执照以及委印人的资格证明等),并收存相应的原件或复印件备查。

2、接受委托印刷品时,必须验证委托印刷单位的营业执照及个人的居民身份证,还需验证并留存食品类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药品类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酒类的酒类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接受广告经营的委印广告宣传品的,还必须验证存留广告经营资格证明及其营业执照复印件。

3、公司验证的各种证明文件,(包括印刷委托书或者委托印刷证明原件、准印证原件及各种复印件等。)应当妥善留存,以备出版行政部门查验。

4、所有业务人员在承接委托印刷业务时,必须取得委托单位相应的验证材料。

5、因责任心不强,使验证材料不全或有虚假材料且因此造成不良后果的,一切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由当事人负责。

6、印刷品的验证工作由业务部门主管经理具体负责。

三、承印登记制度

1、业务部门在承接业务后,应当按承接业务的种类相应在《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登记簿》、《其它印刷品印刷登记薄》、《专向排版、制版、装订业务登记薄》上予以登记。

2、登记时,应详细记录委托印刷单位及委印人的名称、住址、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委托印刷的印刷品的名称、数量、印件原稿(或电子文档)、底版及交货日期、收货人等。《印刷登记薄》一式三联。

3、承印印刷品的登记工作由业务内勤具体负责,登记的把关、上报工作由业务部门内勤的主管经理负责。

四、印刷品保管制度

(一)原稿(或电子文档)保管

1、客户提供的原稿(或电子文档)在发稿时,先由业务人员填写“点稿单”,经车间核实后在“点稿单”上签收。

2、所有原稿在业务员取走时,应认真清点无误后在车间的“业务登记薄”上签字。

3、所有印品的原稿(或电子文档)应分类保管,不得混放、损毁和遗失。

(二)菲林(底片)保管

1、生产技术部对业务员转交的客户印品菲林进行审验,核对菲林内容、数量、规格与付印样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与稿件袋一起转送版房存留。

2、印刷完毕的菲林如客户带走的须办理交接手续,不带走的应登记存档保留一年;业务员从车间取送菲林的亦须办理交接手续。

3、过期的菲林销毁须征得客户同意,由业务部经理签字认可,生产技术部派人监督实施,并做好销毁登记。

五、印刷品交付制度

1、生产技术部应严格按照业务部根据委托书或委托合同书开具的《印刷业务核价单》上的印刷数量印刷,不得擅自加印。

2、每种印刷品完工后,生产部门应当认真清点印刷品数量,登记台帐。

3、印刷品交付应由业务部或生产部指定专人负责发(送)货,同时应向客户索取收到货物的凭证。

六、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制度

1、因客户原因造成菲林有误,无法修复、挽救的,由客户签字认可后,对有误菲林客户带走或公司进行销毁。

2、因公司原因造成残次菲林及印版,无法修复、挽救的,落实责任进行销毁。

3、在印刷及后工过程中,不管因何种原因造成的残次品,无法修复、挽救的,做报废处理,落实责任后进行销毁。

4、以上销毁的残次品应当登记印件名称、数量及销毁时间等,对残次品销毁工作、销毁人、监销人应当签字证明。

篇6:印刷品承印五项管理制度

一、承印验证制度:

我司相关的文件有:《行销科管理规范》、《商标印制管理办法》、《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保证大纲》

行销科管理规范:

3.1客户开发

3.1.1业务员开发潜在客户,需提供“三证”(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一般纳税人资格证)资料。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就不用提供“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三证”资料交财会存档。经行销科主管会同管理科财会组对其进行咨询调查后,填写客户授信资料卡,列为新客户。

3.1.2业务员与新客户签订有法律效应的销售合同或正式订单,一式两份,一份交客户,一份交管理科财会组建档,行销科留存复印件。

3.1.3对于现金交易(先款后货),且为临时性的一次性交易的客户,可以免签合同。

3.1.4对有商标印制要求的客户,须符合我司《商标印制管理办法》。3.1.5对有条码印制要求的客户,须符合我司《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保证大纲》。

商标印制管理办法:

1.业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商标法》、《商标印制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使之懂法、守法、依法承接商标印制业务。

2.业务人员承接商标印制业务,业务员及商标印制业务管理人员应严格核查商标印制客户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及商标内容,包括: 2.1客户证明其身份的文件(有一即可)2.1.1《营业执照》副本。2.1.2事业单位的证明。

2.1.3外国人或外国企业的所属国或地区的合法营业证明或身份证明。2.2客户委托印制注册商标时要出具证明其商标注册的文件(有一即可)2.2.1《商标注册证》。

篇7:印刷品交付制度

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是指除了交易双方的债权意思之外, 物权变动无须其他要件即告生效。在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之下, 无论现实交付还是观念交付均以债权合意的成立作为所有权移转的唯一要件, 交付仅是作为对抗要件。在法国, 在民法未制定以前, 采用罗马法, 亦以交付为必要, 惟所采者为略式之交付。其后学者遂发生一种理论, 谓交付乃占有之移转, 乃专就有体物而言。权利为无体物, 无所谓交付, 故渐渐不以交付为必要, 唯依当事人之意思表示为之1。可见, 法国民法在继受罗马法的过程中, 为符合法国民法中简化人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不讲求行为形式, 民事行为不须司法的或行政的事先授权的倾向2。在格劳秀斯、普芬道夫等自然法学家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浸染之下, 法国民法将抽象化、观念化所有权的理念贯穿于物权变动模式之中, 将物权变动完全置于权利主体的意思表示之中。

《日本民法典》沿用了法国的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但在民法理论和判例的推动下, 日本民事立法对意思主义进行了修正, 这种修正主要表现两个方面:其一, 对物权变动对抗要件的强调, 其二, 创设占有权制度。《日本民法典》第176条“物权的变动”中规定, “物权的设立及移转, 只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效力”。与《法国民法典》纯粹的意思主义相比, 《日本民法典》并没有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羁绊, 其第178条“动产物权的对抗要件”中规定, “动产物权的让与, 除非将该动产交付, 不得以之对抗第三人。”另一方面, 《日本民法典》将占有权视为“有体物”, 在《法国民法典》中, 占有被界定为一种事实状态, 并非权利, 但在《日本民法典》中, 占有却是占有人因事实上支配物而取得的权利。其第180条规定, “占有权, 因以为自已的意思, 事实上支配物而取得。”《日本民法典》将动产物权之“形” (占有) 与“神” (权利) 相结合, 物权变动虽然仅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实现, 但作为对抗要件的交付却必须“形神合一”。此外, 日本学界通说认为, 动产的交付应包括更为广泛的占有权的让与, 将《日本民法典》第182条以下所规定的占有权取得的方法, 包括简易交付、返还所有权让与和占有改定, 均理解为是作为第178条所规定的交付方法的补充, 在沿革上是理所应当的3。不过, 对于交付作为动产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 日本学者也提出了质疑, 因为即使以交付为对抗要件, 除现实的交付以外, 还有若干观念上的交付形式, 因此最简明的交付反倒成为极端不明了的对抗要件 (公示方法) 4。

《埃及民法典》的物权变动模式采取“双轨制”物权变动模式, 即对动产物权变动采取意思主义, 对不动产物权变动则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第933条规定:“依其种类予以确定的动产, 仅在第205条的规定被特定化时, 其所有权才发生移转”。第204条规定:“在没有违反有关的登记规则的情形下, 如债的客体为债务人所有的特定物, 旨在移转该物所有权或他物权的债当然地发生移转此权利的效力”5。第205条规定:“旨在移转物权的债针对种类物的, 则仅在该物被特定化时该物权发生移转6。”第934条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及他物权仅在遵守法律规定的不动产公示规则的条件下, 方在当事人之间或对第三人产生移转效力”7。

笔者认为, “交付对抗主义”很难协调物权绝对性与意思表示相对性之间的矛盾。以动产所有权的移转为例:受让人因其与所有权人意思表示一致取得动产所有权, 但在让与人没有交付该动产之前, 受让人的所有权不得对抗第三人, 换而言之, 受让人从所有权人那里取得的所有权不具备其作为物权的最基本的对世性。正因如此, 在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 以观念交付来对抗第三人也只能是徒有虚名。因为交易外部第三人根本无法知晓引起物权变动的债权合意, 更无从知晓交易双方纯粹观念上动产占有的移转。但观念交付在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并非毫无意义, 由于标的物风险并非总是伴随所有权而发生转移, 观念交付因此作为债法中判断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的特殊规则。

二、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与观念交付的制度定位

形式主义物权变动理论, 是指物权变动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以外,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8。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包括债权形式主义与物权形式主义。

(一) 债权形式主义

债权形式主义是指, 物权变动除须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 尚须进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方式。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国家包括瑞士、奥地利、阿根廷、巴西、荷兰、韩国和俄罗斯等。

《瑞士民法典》第714条规定, “动产所有权的让与, 应将其占有移转于受让人。”该规定于《瑞士债务法》第199条“依契约而移转动产所有权时, 需移转占有”而来, 因而在采用交付主义这一点上, 瑞士法较德国民法为早。日本学者认为, 《瑞士民法典》对物权变动采取折中主义, 缘于立法者对物权契约与无因性问题回避、暧昧的态度, 在种种不同的场合, 法律原因的意义与范围, 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考虑9。在俄罗斯民法中, 为履行所签订合同 (“传统”) 而交付物被视为履行合同之债的单方行为, 而非作为特别的“物权合同”。这样对于双方来说, 交付仅为确定转让物之所有权移转时间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超乎“债权”合同 (基础合同) 之外, 其自身并不具有产生权利的意义。引入“物权法律行为”结构, 一方面会毫无根据地剥夺合同一方设定合同条件的自由 (无怪乎《德国民法典》第925条第2款规定“物权合同”, 其签订是附条件的, 或者是注明期限, 宣布无效) , 另一方面, 会导致与国内法基本原则抵触的物权与债权的混淆。该混淆的基础已在所建立的名词术语中奠定, 因为根据我们已有观念, 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行为即系如此这般, 法律行为作为法律事实, 既不能成为“物权的”, 也不能成为“债权”的10。《俄罗斯民法典》第223条规定:“1.依照合同取得物的人的所有权, 自物交付之时起产生, 但法律或合同有不同规定的除外11。”

债权形式主义强调了交付和登记是产生物权变动效果的必要性, 但没有采行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无因性理论。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以下简称《物权法》) 颁布之前, 国内有学者主张将债权形式主义作为制定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12。然而, 由于欠缺物权行为理论两大支柱———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无因性, 债权形式主义所谓“登记与交付”的法定方式, 不能满足物权法各项制度之间的逻辑自足。从实践角度考虑, 债权形式主义比较浅显易懂, 但从法律的逻辑性与完整性要求出发, 这种看似简单清晰的物权变动模式, 却无法与具体的物权变动方式完成严谨的制度对接, 观念交付制度便是其中之一。在债权形式主义条件下, 动产物权发生变动须具备两个要件:其一, 债权意思表示即为物权变动意思表示, 二者合二为一, 并无分别。其二, 若要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后果, 还必须符合交付的法定方式。而观念交付仅能满足第一个条件, 如要符合第二个条件, 实际上观念交付已经转化为现实交付。因此, 在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 观念交付缺乏制度基础。为了应对交易实践中客观存在的观念交付方式, 主张债权形式主义的学者只能试图通过赋予当事人在以合意特别约定交付方式以承认观念交付的效力。但是这种做法很难自圆其说, 因为债权形式主义的初衷便是“为当事人的债权合意披上形式主义的外衣”, 即所谓的二元主义立法模式。然而, 动产交付的法定方式应属于强制性规范, 如果允许当事人来任意改变, 则违背了物权法定原则。

(二) 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与观念交付的制度定位

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是指物权变动中的债权契约仅能产生债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而物权是否发生变动则取决于独立于债权契约存在的物权契约。德国固有法亦系采交付主义, 至中世时代于法院备置公簿, 以记载当事人缔结之物权契约, 始为不动产登记制度, 于动产, 则采罗马法之交付主义。依德国主义, 关于物权之设定移转, 于当事者之意思表示以外, 关于不动产以登记、动产以交付而发生效力13。物权合意和单方抛弃表示都不对任何人产生负担, 而是直接产生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取得和丧失。因此, 处分行为 (物权行为) 与浮点行为 (债权行为) 时相反的。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相分离, 一个行为的无效不影响另一个行为的效力14。交付在《德国民法典》中, 是独立于债权行为的物权行为, 观念交付虽非依托于直接占有, 但仍可因间接占有的移转而引发物权变动。

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为观念交付制度提供了得以建构的立法空间, 有学者认为, 在意思主义条件下, 交付作为对抗要件以追求交易便捷为首要目的, 并兼顾了交易安全, 而物权形式主义条件下将交付作为物权变动的要件之一则是交易安全至上的集中体现。在采用交付主义原则的国家或地区, 为了交易的便捷, 对交付主义原则作了一些变通规定, 在现实交付之外, 又认可了简易交付、占有改定和指示交付等观念交付。这就使得交付主义原则与合同成立主义原则亦日趋靠拢15。而日本学者我妻荣认为, 德国民法第931条关于返还请求权之让与而发生动产所有权移转这一点, 事实上与法国和日本的所谓意思主义相去不远16。笔者认为, 主张引起物权变动的债权契约等同于观念交付合意的观点并不严谨, 因为交易双方观念交付的合意与债权契约在时间或是内容上并非完全重合。以返还请求权让与 (指示交付) 为例, 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动产所有权移转的合意仅为债权合意, 而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与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 指示交付引发物权变动的时间却大相径庭。《日本民法典》第184条“占有移转”中规定, “依代理人实行占有, 本人指示代理人以后为第三人占有其物, 且经第三人承诺时, 则第三人取得占有权”。根据该184条规定, 指示交付产生对抗效力的实质要件包括:其一, 让与人将其与受让人的物权变动合意告知直接占有人;其二, 受让人同意接受该返还请求权。可见, 意思主义下指示交付发生效力的时间应为通知到达直接占有人处开始。《德国民法典》第931条“返还请求权的让与”规定, “物由第三人占有的, 可以通过所有权人将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而代替交付”。该规定表明, 德国物权形式主义下的指示交付可独立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而不以通知直接占有人为必要, 观念交付之所以会产生与现实交付相同法律后果的关键, 在于观念交付中的“交付”本身就是一个可引发物权变动的契约。

笔者认为, 观念交付以追求交易的便利与快捷为其制度构建的基本价值取向, 从而克服了严格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交易形式僵化、阻滞财货流通速度的缺陷。观念交付吸纳了意思主义对交易双方“合意”的强调和尊重, 但由于“物权合意”的介入, 物权形式主义中“合意”的内涵与外延都要远远丰富于意思主义。

(三) 折中主义

欧盟民法典项目的推进, 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后果之一17。作为欧盟统一立法进程中研究成果之一的《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 是欧洲学者们所起草的欧洲私法共同参考框架。作为学者发起起草而非官方授权的文本, 《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是欧盟各国法学家将理论研究成果通过规则形式的浓缩。由于欧盟成员国均为大陆法系成文法典之代表国家, 《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通过来自于大陆法系各国学者们研究视角的评价, 体现出最为前沿的欧洲私法的原则、定义和示范规则。在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方面, 《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对《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等物权变动规则进行了整合, 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代大陆法系国家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趋势。《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第8-2:101条规定:“ (1) 依本章规定移转动产所有权, 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e) 协议约定了所有权的移转时间, 且这一协议约定的条件已经成就;没有这种协议的, 存在交付行为或等同于交付行为。 (2) 在本条第 (1) 款第 (e) 项中, 交付行为或等同于交付的行为, 必须基于或可归因于因合同或其他法律行为、法庭裁定或法律直接规定所产生的权利”18。第8-2:201条“所有权移转的效力”中规定:“ (1) 在本章第一节规定的时间, 所有权在转让人的处分权利或权限的范围内发生移转, 并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效力, 同时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19”。上述规定体现了《法国民法典》意思主义与《德国民法典》物权形式主义的折中:一方面, 单纯的债权合意不能产生物权效力, 当事人还必须在债权合同中明确所有权移转的时间, 或者实施交付行为;另一方面, 交付不再是所有权移转中的绝对必要条件, 交易双方关于所有权移转时间的约定同样可以达到物权上的法律效果。

三、结论

篇8:印刷品交付制度

1、为确保印刷生产秩序,保证印刷工作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公司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各印刷车间全体员工。

3、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待人坚持使用礼貌语言,不说脏话,更不得骂人。

4、工作时应穿戴整齐,扣好袖口,不准穿裙子、高跟鞋和留长发靠近印刷机械,不准赤脚赤膊、穿拖鞋、单短裤进入印刷车间。

5、按时上、下班(员工参加早会或交接须提前5分钟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如遇赶货,上、下班时间按照车间安排执行),有事要请假,上、下班须排队依次打卡。严禁代打卡及无上班、加班打卡。违者依《考勤管理制度》处理。

6、工作时间内,车间主任、质检员和其它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申请方能离岗。

7、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要求离岗者,须事先向车间主管申请,经批准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8、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公司客人或公司高层领导参观巡察时,组长以上干部应起立适当问候或有必要的陪同,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集体进入印刷车间要相互礼让,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

9、禁止在发票印刷车间吃饭、吸烟、聊天、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脱岗、窜岗等行为,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地方。

脱岗:指打卡后脱离工作岗位或办私事;

窜岗:指上班时间窜至他人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10、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到印刷车间玩耍。

11、未经允许或与公事无关,员工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室。

12、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印刷车间。

13、印刷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

14、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有权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15、印刷车间领取物料必须开具《领料单》,不得私自拿取物料。完工后要将所有多余物料退回仓库,并由库管员开具《入库单》,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内。印刷过程中各车间负责人将

车间区域内的物品、物料有条不紊的摆放,并做好标识,不得混料。产品要跟随《生产指令》。否则,对责任人依据《行政管理制度》处理。

16、员工在发票印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发票印刷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17、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如数赔偿,管理人员因管理负连带处罚。

18、印刷流程依照《生产指令》,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应立即停止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

19、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正确使用公司发放的仪器、设备。不得擅用非自己岗位的机械设备、检测等工具。对闲置生产用具,应送到指定的区域或交回仓库保管员放置,并由库管员开具《入库单》,否则以违规论处。

20、印刷车间员工必须做到文明生产,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生产任务;因工作需要临时抽调,服从车间主任以上主管安排,协助工作并服从用人部门的管理。

21、本印刷车间员工进入经准许后进入其他岗位必须遵守该岗位的规定;外来人员经准许进入印刷车间应遵守印刷车间和各岗位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22、印刷车间员工有责任维护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印刷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

23、操作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机器设备及工作岗位清扫干净,保证工序内的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工作台面不得杂乱无章。

24、下班时,应做好工作记录并清理自己的工作台面,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打扫场地和设备卫生并将所有的门窗、电源关闭。否则,若发生意外事故,将追究本人和车间主管的责任。

25、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生产后的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清理到指定位置。

26、本工序完工后,在《生产指令》相应作业程序中签字并签署完工时间。

27、不得私自携带公司内任何物品出厂,若有此行为且经查实者,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

28、对恶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窃行为(不论公物或他人财产)者,不论价值多少一律交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处理。视情节轻重,无薪开除并依照盗窃之物价款两倍赔偿,情节严重的送公安机关处理。

29、本制度由办公室协同生产部制订、解释并检查。生产部全面负责本管理制度的执行。

篇9:印刷企业管理制度

印刷业是指使用机械、激光、化学刻版技术,印刷或复印各种书报、文件、图表、证

件、证书、证券等行业。我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自从汉朝的毕升发明活字排版后,印

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印刷业中也得以广泛应用,如照像排版、激光照排等。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电脑技术的普及应用,具有高科技水平的现代化印刷系统将普及印刷行业,发挥出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专营或兼营排版、制版、装订、印刷、复印、影印、油印、打印等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属于印刷业,列入特种行业纳入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的范围。对于拥有印刷设备,且不对外从事商业性印刷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不属于特种行业管理范围。

二、印刷企业治安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印刷业的发展很快,印刷、复印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也日益广泛,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印刷业印刷、复制淫秽、反动、迷信宣传品,甚至有价证券、机密文件等;还有的印刷业大量印制盗版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装帧封面;以及非法印制优质、名牌产品的包装装潢印刷品,造成非法出版物泛滥,妨碍精神文明建设,混乱了音像市场的管理,也是假冒伪劣产品满天飞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对印刷业的治安管理,打击处理非法出版印刷活动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一)严厉查处,打击重大非法出版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管不住印刷行业,就管不住非法出版活动。”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对印刷行业的管理,及时查处打击无证印刷和盗印活动,对制作、贩卖、传播反动、淫秽出版物的犯罪分子依法严惩,从根本上切断非法出版活动的源头。

(二)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保障印刷业的健康发展。公安机关依法查处重大非法出版活动,对无证经营、违章经营的印刷企业予以取缔,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使印刷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确保生产安全。通过印刷业的治安管理,指导督促印刷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定,及时发现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加以整改,保证国家秘密的安全,保证生产的安全,避免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

三、经营印刷业必须遵守哪些事项?

(一)经营印刷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合法经营,严禁非法经营,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

(二)严格按照核发的经营范围经营,不准超范围经营。

(三)禁止印刷含有反动、淫秽、迷信内容和国家明令禁止印刷的其他内容的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

四、《印刷业管理条例》适用哪些印刷品的印刷经营活动?

2001年7月26日国务院令颁布并于2001年8月2日起施行的《印刷业管理条例》,适用于以下印刷经营活动:

(一)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年画、图片、挂历、画册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装帧封面等。

(二)包装装潢印刷品。包括商标标识、广告宣传品及作为产品包装装潢的纸、金属、塑料等的印刷品。

(三)其他印刷品。包括文件、资料、图表、票证、证件、名片等。

本《条例》所称印刷经营活动包括经营性的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复印、影印、打印等活动。

五、公安机关对印刷业实施治安管理的职责是什么?

保护合法的印刷经营活动,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加强印刷业治安管理的主要职责,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印刷行业的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公安机关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印刷业职工学习有关印刷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安全防范教育和保守国家秘密教育,使得广大职工能自觉遵纪守法,抵制不法经营活动,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严守国家秘密。

(二)指导和督促印刷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建立重要设备保管制度,有关印件的保管、交货制度等,并加大建设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

(三)加强对印刷企业经营业务的经常性监督检查。管理特种行业的民警要经常深入印刷行业、了解治安管理的现状,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隐患,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印刷企业合法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工作秩序。

(四)查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印刷企业的正当合法经营和安全生产。

六、人民币、外币和国家债券图样能否在宣传品出版物及有关商品上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模仿人民币式样印制内部票券,禁止采用同完整的人民币、外币和国家债券图样(不论是原大或缩印样)印刷广告宣传品、出版物及其他商品。各地的印刷、出版、影视、广告制作及其他商品制作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对广告宣传品、出版物及有关商品的制作审批管理。对市场上出售的印有完整人民币、外币和国家债券图样的广告宣传品、出版物及有关商品,工商行政管理及新闻出版部门应坚决、及时予以查封,就地销毁。

七、承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时应遵守哪些规定?

(一)不得印制假冒或者伪造他人的商标标识和商品包装装潢印刷品;

(二)不得印制可能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虚假广告、说明等宣传品;

(三)不得擅自留存印制包装装潢印刷品的成品、半成品、废品和印版、纸型、底片、原稿等;

(四)承接境外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制的,必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部门审核,对印制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在境内销售。

八、印刷企业凭什么证件承接广告宣传品的印制?

承接以介绍产品为内容的广告宣传品印制的,印刷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证包装装潢印刷品管理部门核发的准印证、委托印刷单位的营业执照和广告经营资格证明。

九、对要求印制特种印刷品、专用印刷品、宗教用品的印刷企业应凭什么证件承印?

(一)印刷布告、通告、重大活动工作证、通行证、在社会上流通使用的票证的,委托印刷单位必须出具主管部门的证明,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印刷企业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准印手续,在公安部门指定的印刷企业印刷。公安部门指定的印刷企业必须验证主管部门的证明和公安部门的准印证明,并保存主管部门的证明副本和公安部门的准印证明副本2年,以备查验;并且不得再委托他人印刷上述印刷品。

(二)印刷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有价票证或者无价票证,或者印刷有单位名称的介绍信、工作证、会员证、出入证、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等专用证件的,委托印刷单位必须出具委托印刷证明。印刷企业必须验证委托印刷证明。

印刷企业对前两款印件不得保留样本、样张;确因业务参考需要保留样本、样张的,应当征得委托印刷单位同意,在所保留印件上加盖“样本”、“样张”戳记,并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三)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宗教用品的,必须验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准印证,向公安机关备案,并由指定的印刷厂印刷。

(四)从事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个人不得印刷标有密级的文件、资料、图表等,不得印刷布告、通告、重大活动工作证、通行证、在社会上流通使用的票证,不得印刷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内部使用的有价或者无价票证,不得印刷有单位名称的介绍信、工作证、会员证、出入证、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等专用证件,不得印刷宗教用

品。

十、经营彩色复印业务的企业应具备哪些安全条件?

篇10:印刷财务管理制度

印刷厂财务管理制度

1、按照财务会计规定设置帐薄和会计科目,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活动,做到扎帐及时准确,帐帐、帐据、帐表、帐实、帐册五相符,科学考核各项财务指标,提高资金周转的利润率。

2、考核登记生产经营各环节活动情况,重点考核每月或每个生产经营周期的现金流量、成本计算及应交税金情况,督导登记材料、产成品出入库、工人出勤及日生产时间、材料与电能耗用等情况。

3、成本计算按照生产产品类别分类考核耗用直接材料、辅助材料、工人工资、折旧、电费数额度等,并按照用料类别、工序多少进行明细核算,严禁模糊操作,进行不真实的成本计算。

4、材料采购要及时到财务室报告资金来源、采购数量、货单、票据及运费等情况,及时办理成本费用支出票据及资金来源交接手续,做到资料真实准确,经济责任界线清楚。

5、成本费用严禁白条列支,违者,按其数额罚款20%,由财务主管人员承担责任,严禁财务会计做假帐,违者按有关部门规定处理。

6、销售产品必须开具增值税发票,凭票记帐,结算销货款及收回应收帐款应及时主动向财务室报告,并办理财务

/ 7-范文最新推荐-----------------------交接手续,严禁长时间滞留在个人手中。

7、材料采购及成本费用开支、需先请示经理同意,支出票据经经理签批后方可入帐,擅自作主开支费用、一律由个人承担。

8、严格控制招待费及其他管理费开支,月招待费一般控制在月销售额的0.5%以内,其他管理费一般控制在5%以内,短期借款利息按照银行同期贷款正常利率提取,超期罚息部分列作管理费用.印刷行业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印刷行业的财务管理和规范印刷行业的会计制度,更好地落实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印刷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印刷行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积极组织收入,努力节约开支,增强经济自主能力。

(二)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

(三)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维护财产物质的完整和安全,不断挖掘潜力,充分发挥财产物质的经济效益。

第三条 印刷行业财务须配备符合国家上岗证规定的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

/ 7-范文最新推荐-----------------------

第四条 按“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在印刷行业法人统一领导下,学会的各项经济业务均应通过学会财务统一核算。

第五条 印刷行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办理学会的财务工作。

第六条 印刷行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计划管理、财务收入管理、项目费用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 财务计划管理

第七条 印刷行业的会计制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l2月31日止。

第八条 印刷行业应按月或按季度编制财务报表。年终应认真总结,及时准确地编制决算报表。

第九条 印刷行业团体年终结算的收益,可参照事业单位相关规定,经理事会决定后,提取事业基金和福利基金。

事业基金用于发展本学会事业。福利基金用于学会专职工作人员集体福利。

第三章 财务收支管理

业务收入是指:会费收入、咨询收入、培训收入、科技收入、编辑出版收入、会议活动收入等。其它收入是指:利息收入、汇总收益、投资收益、下级上交管理费收入、赔

/ 7-范文最新推荐-----------------------偿金收入、捐赠收入等。

补助收入是指:财政、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拨入的各种补助款项。

第十一条 印刷行业的各项收入,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收费政策的规定,各项收入都须交财务部门入帐,不得坐支。

第十二条 印刷行业的各项收入,必须使用财政厅监制的《社会团体专用收据》和税务局监制的《税务发票》。

第十三条 社会团体支出包括“业务支出’,、“管理支出”、“其他支出,和“补助支出”四大类。

业务支出是指:咨询活动费、培训活动费、科技活动费、编辑出版费、会议活动费、业务税金及附加费等。

管理支出是指:工资、聘用费、办公费、福利费、工会经费、差旅费、接待费、租赁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等。

其他支出是指: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坏帐损失、投资损失、违约金支出、其他税金及附加等。

补助支出是指:拨付所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各种补助款项。

第十四条 各项支出按印刷行业规定的范围执行。要严格实行分级审批手续。

(一)印刷行业举办大型活动或添置大型设备及固定资产的经费支出(经费超过万元),须作书面报告,交理事会审

/ 7-范文最新推荐-----------------------核通过。具体经办由秘书长、理事长签核。

(二)专项学术、科普、科技开发等项目费用支出(千元以上万元以下),在开展专项学术、科普等活动前,由具体分管人员对经费使用作出较详细的书面预算,并报请常务理事会审核通过。具体经办由秘书长签核。

(三)办公室日常工作经费支出(千元以下),由分管日常工作的秘书长(或常务副秘书长)审定同意、签核。

(四)对重大支出项目,如对外投资或兴办三产企业等应由理事会讨论通过,由印刷行业理事长签批,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项目费用管理

第十五条 为了正确核算、反映和监督服务项目的各项费用、税金和收益情况,实行项目费用核算制。项目费用总支出不得超过该项目收入的80%,每季度汇总后报秘书长、理事长审阅。金额在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必须报理事会审批。

第十六条 项目费用开支范围包括:

(一)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费、通讯费、保险费、夜餐费、项目鉴定费等。

(二)向其他单位借用的设备租赁费、测试费、人工费等补偿费用。

(三)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耗用的各种原材料、动力、燃料、包装、运输等费用。

/ 7-范文最新推荐-----------------------第十七条 项目费用的核算资料必须完整如实反映服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有关项目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凭证、帐册、报表等资料,必须完整、真实、及时。

第五章 财产物资管理

第十八条 制定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领发、保管、调拨、登记、检查和维修制度,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一)购置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须遵照“先报批、后购买”的原则,凡购置固定资产,不足千元(含千元)的,由秘书长(或常务副秘书长)审批;不足万元的,由理事长签核;超过万元(含万元)的,须报理事会研究同意并由理事长审批。购置低值易耗品由秘书长(或常务副秘书长)审批。

(二)固定资产按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财务要求,搞好折旧。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摊入管理成本,但须建立实物登记、发放帐目。

(三)固定资产的报废按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由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正确处理好残值。

(四)固定资产登记后要有标贴。“谁使用,谁保管”。共同使用的要明确保管责任人。要搞好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固定资产整洁、完好、性能安全良好。

(五)建立固定资产帐目,定期检查,做到帐物一致。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的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

/ 7-范文最新推荐-----------------------

第六章 货币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 印刷行业的现金收付应当严格手续,加强管理,执行钱帐分管的原则,指定专职或兼职出纳员办理。建立现金日记帐,逐笔登记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第二十一条 印刷行业的现金,除按银行规定库存少量现金备用外,都必须存入银行帐户。不准出借银行帐户、支票。不属印刷行业的经济往来,不得在印刷行业的银行帐户中办理结算。

上一篇:中秋国庆职工活动方案下一篇:长沙市一中教案_高二理科数学《1.2排列与组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