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结评价报告

2024-07-07

项目总结评价报告(精选8篇)

篇1:项目总结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总结评价报告(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建设项目总结评价报告》(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情况简述:项目名称,建设地点与位置,项目性质,项目主要技术特点,项目业主.2.项目决策要点:决策的目标和目的.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指决策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主要建设内容(指建筑物,装置和设施等).4.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周期各主要阶段(立项,可研,评估,可研批复,初设,开工,竣工验收等)起止时间,工程进度表,建设工期.5.项目总投资:决策批复总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和实际完成投资.6.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资金计划来源和实际来源,资金到位情况.7.项目运行及效益简况:目前项目运行简况,生产能力实现简况,财务经济效益简况等.(二)项目建设全过程总结 1.项目前期决策总结: 项目立项:立项理由,依据和目标,立项上报与批复时间及文号;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及资质,主要结论,完成与上报时间及文号;可研评估:评估单位及资质,评估主要结论,完成时间及文号;可研批复(或核准或备案):批复单位及批复时间,文号;决策批复主要结论及主要指标(项目总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方案,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总工期,总投资等).环保评价与报批:环评报告编制单位,时间;环评报告批复单位,时间,主要批复意见.其他报批手续:项目规划,用地,水土保持等报批手续情况.2.项目实施准备工作总结:

勘察设计:勘察,设计单位选择方式(招标或直接委托);中标单位名称,资质及分工,主体院;设计完成时间及主要设计指标;审批单位,审批时间及主要审批意见.施工图设计进度,设计管理方式.资金筹措:资金计划(可研批复)融资方案;实际落实来源渠道及融资方式;融资担保及风险防范措施;资金结构变化及原因.采购招标:招标方案报备手续;设计,施工,监理,设备,物资与咨询服务的招标方式(公开或邀请);招标组织形式(自行招标或委托招标);标段划分,主要中标单位;招标过程的监督机制;招标效果.合同谈判与签订:谈判的程序,主要补充条款;合同签订的依据与程序;采用的合同文本格式.征地拆迁:征地,拆迁数量,涉及地域和人数;安置方式及效果;赔付补偿标准,征地拆迁安置总费用等.开工准备:法人组建情况;有关报批手续(用地规划,征地许可,施工许可,开工报告及批复等);施工场地(四通一平),施工组织设计,进度安排,资金计划准备情况等.3.项目建设实施总结:

组织与管理:管理体制(项目法人建立情况),管理模式(法人直接管理,交钥匙,总承包,代建),管理机制(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运转程序等.合同执行与管理:合同种类(设计,施工,设备,材料,监理,咨询等);各类合同执行情况,重大违约原因,责任及处理结果;合同管理措施;有哪些成功的作法与失误等.四大控制与管理:分别就实施过程中工程进度,项目投资,工程质量,安卫环控制等方面 的目标,为实现各目标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管理办法),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从中得到的主要经验与教训.重大设计变更:有哪些重大设计变更,变更原因与变更手续,变更对项目投资,进度与功能的影响.资金使用管理:各实际来源渠道的资金到位情况;资金请领与支付管理制度;资金供应的适度性;支付签证程序.工程监理情况:监理履行职责的情况.4.项目投产竣工总结:

生产准备:作了哪些方面的生产准备;管理与生产人员对工艺设备的适应情况;试车调试,试运,生产考核情况.竣工验收:各单项工程交工验收情况;全面竣工验收的时间,组织形式;遗留尾工及处理情况.资料档案:工程资料归档情况;档案专项验收及管理制度.5.项目运营情况总结: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机构,规章制度,企业发展规划等.生产运行状况:生产运行是否正常(稳定,长周期).实际生产能力:设计能力实现程度;未达设计能力的原因(工艺设备 市场需求)技术改造:技改原因,目标,内容,投入,效果.原材料消耗指标:主要消耗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成本构成;盈亏状况等.产品方案与市场:主营产品,产品占有市场状况及竞争力.生产物资供应: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供应的可靠性.(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1.项目技术效果评价:

工艺水平:工艺可靠性,流程合理性,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性,对原材料的适应性.装备水平:各工序,工段设备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能力是否匹配;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寿命是否经济.技术水平: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国产化水平:设备国产化率,自主知识产权等.2.项目财务和经济效益评价: 财务效益:赢利性,清偿力,外汇平衡分析.经济效益:国民经济赢利性指标.3.项目经营管理评价: 管理体制与监控;组织结构与效率;激励机制与协调;规章制度与程序;人员结构与能力;领导水平与创新.(四)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1.项目环境效益评价:

环保设施与投资:主要环保设施建设内容及环保投入.排污状况与指标:主要污染物及排放指标,环境控制标准

环保管理与监测:管理机构,人员,设备,制度;监测机构,手段,标准,制度(频率).项目环境影响:对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生态环境与影响:所在地生态指标,水土保持,植被保护等.资源保护与利用:资源开发,保护与循环利用等.2.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主要受益群体:全国性,地区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当地经济.就业机会:提供的固定就业岗位与季节性,临时性工作机会.收入分配与生活水平: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情况.财政税收:本项目为国家和当地增加的正常税收.(五)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1.项目目标评价:

工程目标:工程实体是否按设计内容全部实施完成.技术目标: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效益目标:财务和经济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影响目标:环境和社会影响是否实现.(直接目标,宏观目标)2.项目可持续能力评价: 内部因素:财务,技术,环保,管理,机制等.外部条件:资源,政策,市场,物流,生态,环境等.(六)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与结论

从项目实施过程的回顾与总结,项目效果和效益的评价,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及可持续性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与结论.(八)相关建议

结合经验教训,从改进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出发,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篇2:项目总结评价报告

项目总结及后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冴

***公司于***年完成了180生产线建设、120生产线迁移工作,实现了双线合并,我企业用电设备全部投入使用的情冴下,功率达到730KW。企业供用电由***公司提供(借用变压器一台),供电系统无电容补偿,由***总降变后,使用2条低压线缆从变压器输送到我企业,距离370米。由于变压器老化且容量小,以及电缆距离过长,造成180生产线不能按额定3立料生产、搅拌主机闷车、增加工人劳动强度、电脑等用电办公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对我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使生产力及办公效率降低。

1、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为:基于我企业变电系统的现状,需对变电系统进行改造,以便满足生产及办公的需求,改造方案如下:

1、变压器选型

目前我企业全部用电设备投入使用的情冴下功率为730KW,后期准备对120生产线改造为180生产线、增加洗车场设备,功率将提高到850KW,应选变压器容量为1250KVA。论证如下:

变压器容量Se= P×K÷cosφ=850×1÷0.9=944.4KVA(P为设备额定功率,K为变压器负载率,cosφ为负载功率因数),变压器初步选定为1000KVA左右。但根据各类变压器负载系数KL=0.5时(KL=负载电流I2/变压器额定电流IN2),变压器为最节能、最经济

运行状态,我厂负载电流I2为900A,根据公式得IN2 = I2÷KL=1800A,所以应选变压器容量Se=×UN2×IN2 =×1800×0.4KV=1247KVA(UN2为变压器输出额定电压)。

所以我企业应选1250KVA容量的变压器为最佳,我企业变压器高压端是由***公司总降变66KV变为6KV,故企业应选容量1250KVA、输入端高压6KV的变压器;经技术装备部协调,***公司有一台闲置变压器符合我企业使用要求,型号为S9-1250/6油寖式变压器,此设备***公司***年投入使用,使用年限为18年,已使用9年,已折旧***万元,残值为***万元,设备完好,无需维修,可正常使用;经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协调,***公司变压器可调拨给我企业

使用。

2、电容补偿柜选型

依据GB 15576-2008,电容补偿柜容量应选择变压器容量的30~40%,我企业的电容补偿柜容量应选30~40%×1250=375~500Kvar,所以我企业计划采用400Kvar容量的电容补偿柜。

3、低压电缆选型

经后续改造后我企业用电设备的负载电流将在900A左右,依据我国现行规定,年最大负载在3000~5000小时的铜制电缆线的经济电流密度为2.25A/mm2,我企业年最大负载在3840小时左右(我企业生产期约为240天,生产期间每天满负载运行约16小时),从长远经济角度考虑,我企业应使用400mm2(900A÷2.25A/ mm2=400 mm2)低压电缆。原有两条低压电缆线径为270 mm2,现计划新增一条电缆线(电缆型号:YJV22-3*240+1*150 370米,所选线径稍大,考虑为以后增加设备打下基础),与原有两条电缆合并使用,使我企业的变电系统更经济的运行。增加电缆后我企业输送电低压电缆线径为510 mm2,电缆上的电压损耗为11.4V(ΔU= I·ρ·L/ S=900A×0.0175Ω·mm2/m×370m÷510 mm2=11.4V),在国家规定的7%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压(400V×7%=28V)之内,符合设计要求。电缆首先在集团公司内部调剂使用,如内部没有可调剂使用电缆,再自行提报计划采购。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根据变电所的配置要求及***公司总降变的实际使用情冴,电容补偿柜能够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从而对大电流负载的启动给予电流补偿,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及对变压器的损耗,提升端电压,节省用电费用。更换变压器后,电容量大幅增加,能满足设备的功率要求,设备的启动电流和运行电流会大幅降低;新增电缆线后,压降大幅度降低,输送至我企业的电压接近380V,因供电系统不足带来的一切问题都将得以解决。变压器损耗减小,180生产线能按额定每循环3立料生产,搅拌主机不会再出现闷车,办公用电也可得到满足,从而使生产力有所提高,办公可正常进行。所以从长远角度看,本项目改造将给我企业带来巨大的效

益。

3、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及效益情冴:

电机变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约67.78万元。资金来源:企业自筹(利用折旧和当年利润)

5、项目批复情冴

本项目于***年4月经集团公司各专业部门审查批准。

6、参建各方 管理单位: 使用单位: ***

安装单位:***公司

二、工程进度情冴1、3月16日-3月19日编制可研报告。2、3月18日-4月10日施工准备。3、4月20日-5月20日土建施工。4、5月21日-5月27日设备安装。5、5月28日-5月30日设备调试。6、5月31日设备运行。

三、投资完成情冴

1、投资完成情冴:电机变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投资***万元,实际完成投资******万元,现投资已完成。

2、资金支付情冴:设备到货款已按合同支付,土建费、材料费、安装费已按合同条款支付。

四、质量情冴

设备安装已通过验收,设备调试正常,设备已投入运行。

五、项目建设情冴

本项目于***年3月16日开工,5月28日进行安装调试,5月31日正式投入运行。5月31日,由公司验收小组组织进行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六、项目后评价

1、项目实施情冴和评价

本项目计划于***年3月份开始实施,按计划完成完成。

2、项目运营情冴和评价

经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多方面分析论证,本次改造项目为生产配套设备改造,由于现在电压不稳已严重制约了生产的有序进行,通过改造可完全改善电压偏低、不稳现象,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因电压不稳造成电器元件及设备器件的损伤。

3、结论和经验教训

实践证明,本项目的实施达到了节约电能的目的。

***年12月26日

篇3:论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

一、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范围、用途和时限

审计项目后评价基本目标是实现对审计项目内在价值的评优排序, 发现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总结审计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 用于指导下一轮的审计工作;借助这一系列活动, 审计项目后评价实现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等核心目标。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是实现审计项目后评价目标的最终环节, 为审计项目后评价目标服务。因此, 审计项目后评价目标直接决定着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范围、用途和时限。

(一)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范围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范围是指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对象、时间、内容界限。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对象是被评价的审计项目, 直接取决于所选择的后评价客体。考虑到审计项目后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后评价客体差异对后评价指标及后评价标准的影响等因素, 一个审计项目应该对应一个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当审计项目后评价客体分为不同阶段时,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针对本次后评价所检查的阶段发表评价意见。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内容限于审计项目后评价的实际情况, 记载审计项目概况和审计项目后评价过程, 不能涉及与审计项目后评价无关的内容。

(二)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用途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能够满足后评价报告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使用者包括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机构及其监管部门。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使用者可以借助后评价报告了解审计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 包括审计绩效表现的优劣、审计项目的难易程度等, 并可以通过相关指数的比较在不同审计项目中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后评价报告获悉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相应的改进建议, 以便及时调整后续审计工作计划;此外,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后评价报告获取对审计人员相关工作的客观评价, 以此作为对审计人员实施奖励或者惩罚的依据, 从而能够有效调动起审计人员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三)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时限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是记载审计项目完成情况、审计后评价过程及结论的书面文件, 因此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由后评价主体在审计项目后评价实施结束时编制。后评价主体应该在既定时限内向其派出机构提交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 以便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审计项目后评价通常于审计机构年度审计工作终结, 所有审计项目已完成归档之后实施, 也可以根据审计机构的实际需要在年度审计工作中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施, 则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该于本次审计项目后评价工作结束时提交。

二、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内容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清晰、完整地反映被评价审计项目的总体状况和本次审计项目后评价工作的过程及成果。通过分析审计项目后评价目标和后评价报告须载明内容的重要性次序, 可以进一步梳理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基本框架。

(一) 基本要素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1) 标题。标题是表明文章、作品主题的简短词句。标题应当放置于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开端, 明确指出该篇章的主题。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标题可以使用“XXX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形式, 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如“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XXX审计项目”。

(2) 收件人。收件人是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提交的对象。通常情况下,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收件人是审计项目后评价派出机构, 即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机构或其监管部门。

(3) 正文。正文是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记录审计项目概况、审计项目后评价主体简介、审计项目后评价程序及方法、审计项目后评价结论、审计项目后评价建议等内容。正文力求简明扼要、清晰易懂。

(4) 附件。附件是与正文一同组成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辅助性文件。附件包括后评价主体与审计组的沟通文件、审计组的自我评价、后评价主体使用的评价标准、后评价主体评分表等有助于理解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书面文件。

(5) 签章。签章是指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要载明的审计项目后评价组的名称和后评价组组长的签名和私人印章。签章可以提高后评价主体对审计项目后评价的责任感, 以示对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可靠性负责。

(6) 报告日期。报告日期是指审计项目后评价主体向其派出机构提交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时间。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使用者可以通过报告日期验证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从而判断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使用价值。

(二) 正文的主要内容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有:

(1) 审计项目概况。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简要介绍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 包括被审计单位概况、审计项目类型、审计项目规模、审计组组长及组员信息、审计项目实施的起止时间、审计项目取得成果等审计项目背景信息。审计项目概况主要说明审计项目性质特征、审计人员构成信息、审计项目成效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审计项目概况部分的阅读, 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使用者可以对被评判审计项目的审计难度及审计绩效进行初步了解。

(2) 审计项目后评价主体简介。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扼要地阐明审计项目后评价主体的人员构成情况, 不仅需要载明审计项目后评价组负责人和成员的名单, 还须进一步说明审计项目后评价组成员中是否有外部专家或者审计组成员的参与。审计项目后评价主体是否具备胜任审计项目后评价工作的专业知识, 是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是否值得信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需要对审计项目后评价主体的情况进行说明, 以便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使用者对后评价主体的能力做出评判。

(3) 审计项目后评价程序及方法。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描述审计项目后评价的各项工作流程以及审计项目后评价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方法, 说明审计项目后评价主体如何运用各项后评价工作、使用哪种后评价方法获取最终评价结果。工作流程及评价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审计项目后评价结果。判断审计项目后评价工作流程的合理性需要考虑:工作流程与评价思路是否存在偏差, 工作流程对评价思路的调整是否影响后评价目标的实现。判断审计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则要考虑:后评价主体借助评价方法所要达成的目的, 评价方法自身的优缺点, 已有评价材料能否满足评价方法的需要。

(4) 审计项目后评价资料。审计项目后评价资料是后评价主体在审计项目后评价过程中收集的、用于评价审计项目的相关数据和文字材料, 包括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表、审计证据等已经归档资料, 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满意度评价、审计后续整改效果、审计纠正金额及类型等材料, 审计人员的自我评价材料等。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说明后评价主体收集哪些审计项目后评价资料、审计项目后评价资料来源及其用途。后评价主体收集的审计项目后评价资料是否丰富、审计项目后评价资料的来源是否可靠、审计项目后评价资料的用途是否正确, 直接决定着审计项目后评价的可信赖程度。

(5) 审计项目后评价内容。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层次清晰地阐述审计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即明确审计项目后评价主体从哪些方面对审计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审计绩效和审计难度是审计项目的主要特征方面。后评价主体可以从审计绩效、审计难度两个方面对审计项目进行评价, 根据二者所涵盖的内容细分审计项目后评价内容的层级结构, 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审计项目后评价指标。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简要描述审计项目后评价内容框架, 使审计项目后评价内容一目了然。

(6) 审计项目后评价标准。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说明审计项目后评价所采用的后评价标准。审计项目后评价标准是审计项目后评价指标评分的参照系。通常情况下, 审计项目后评价标准可以采用行业标准、历史标准、计划标准、经验标准等类型。后评价主体应当根据审计项目后评价目标以及后评价指标的性质, 选择恰当的后评价标准, 以合理评判审计项目。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对后评价标准的说明, 能够使报告使用者了解后评价主体是参照何种标准对审计项目进行评价。

(7) 审计项目后评价结论。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该以准确的后评价指标值、综合评价指数值为基础, 对审计项目各方面和整体完成情况发表评价意见。后评价主体根据审计项目后评价目标, 将审计项目后评价内容具体化为审计项目后评价指标, 依照审计项目后评价指标对审计项目要素进行评价, 并且根据审计项目要素的评价结果对审计项目做出整体评价。审计项目后评价结论能够使报告使用者直观地获取后评价主体对审计项目要素及总体状况的评价。

(8) 审计项目后评价建议。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针对审计项目后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后续审计工作以及审计机构内部控制的建议。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 深入分析审计项目后评价发现的影响审计绩效重大问题的原因、后果, 指明审计机构相关内部控制、质量管理机制的缺陷, 提出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审计项目后评价建议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能够切实弥补审计项目后评价发现的相关制度缺陷, 有效提高后续审计项目的审计绩效。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审计科研所课题组:《审计项目后评估的程序及方法》, 《审计月刊》2002年第12期。

篇4:项目总结评价报告

【摘要】本教改項目针对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知识框架内容,重新整合成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为出发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板块划分为五个专题,实现物理课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利用学生、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实现“教、学、做、玩的四位一体”。

【关键词】幼师 物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5;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94-01

一、本教改项目形成的简介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比较低,幼儿教师在幼儿科学领域开展的活动少之又少,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调查了解到部分教师感觉无从下手,有的教师说自己都没学好,更不敢教给幼儿。推其根源是在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类院校中,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效果不好。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传统教材基本是按照知识结构进行编排,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偏重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没有考虑到幼师的特点,缺乏与生活、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不利于提高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更不利于为将来的科教活动做准备,所以对物理课程进行改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教改项目是在研究国内幼儿师范学校物理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知识框架内容,根据幼儿教师岗位能力需求,重新整合成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为出发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板块划分为五个专题,力求使物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与幼儿的生活体验相互融合,创设幼儿园的情境,实现物理课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利用学生、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实现“教、学、做、玩的四位一体”。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座谈法等等。主要通过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用的物理知识,及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通过从这些科学活动中总结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再设计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并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去实践这些科学小实验,挑选适合的科学小实验及科学小制作,形成校本教材的框架体系,如图一所示。最后对学生进行教材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学内容改革的效果,不断总结提升。

三、研究过程

本教改项目在前期开展了对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涉及市内六区20多所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所涉及的领域,涉及水和空气专题的有22份、电和磁专题的有32份、声音专题的有7份、光专题的有24份、力和运动专题的有45份。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把物理校本教材教学内容框架体系确定为五个专题。

课题中期进行了具体的章节和内容设计,包括幼儿科学活动、相关知识点及相关的科学小实验和科技小制作,并设计了校本教材的内容框架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修改完善。同时搜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包括学生课堂小实验的视频以及教师尝试教学内容改革的教学视频。

课题后期完成了对幼师14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本教改项目的效果,并完成本项目的研究总结报告。

四、本教改项目成果的运用与效果

1.本教改成果实践运用情况

本教改项目在幼师14级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实践运用过程中,由于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传统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精选五个专题内容[1],如表一所示。在课堂上组织科学小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受到学生的好评。在教学内容满意度的调查中学生评价很高。

2.本教改成果的效果评价

本教改项目的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得以评价。一是通过召开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的座谈会,学生们一致认为该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选内容与未来工作紧密结合,符合幼师岗位需求,对本课程的评价很高。二是从对课程内容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74.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正合适,62.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形式基本符合需求,当问到学生对目前的教学内容整体上是否满意时,有89.4%的学生选择了满意。

参考文献:

篇5:项目总结评价报告

项目安全验收综合评价

项目评价组依据国家、地方、电子行业相关安全法规、规范及标准,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及方法,对项目建设内容及安全管理,全面进行了现场查验、查证及综合性安全评价,现将评价分析及整改建议的要点归纳如下。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和危险源点

1、燃爆中毒、灼伤-易燃液体、氯化剂、腐蚀品、有毒有害气体等化学危险品的贮存、输运、使用部位。

2、火灾爆炸-油罐,天然气调压、输送、用气装置(锅炉)。

3、物理爆炸-锅炉、压力容器(蒸发器、冷凝器、储气罐等)、气瓶。

4、触电危险-变配电设备设施、电气线路、用电设备设施。

5、静电危害-使用、输送、贮存易燃易爆物质的管路、设施,以及火灾爆炸危险环境中的设备设施。

6、高空坠落-2m以上各类高空作业点。

7、车辆伤害-厂内运输车辆。

8、机械伤害-空压站、冷冻站、水泵房、锅炉房的各类传动旋转部位。

9、灼伤-高温设备、管路及使用激光源,红外线光源的设备、机台。

篇6: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每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我市开展保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对保山市普查时点人口情况进行普查,全面掌握人口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资料开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就市、县两级来讲,其工作跨度为20xx-20xx年。

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成立自评工作小组、拟定评价计划。结合年初预算批复的项目支出绩效指标、部门职责以及项目特点设计自评指标,确定自评指标体系;评价组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评价,撰写绩效自评报告。

三、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预算安排资金36.3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6.34万元。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市级财政核拨项目资金36.34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20xx年部门预算根据各部门的职能、任务和发展目标,以项目为依据编制,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推进,完成了预算目标,支出效益明显。严格按照财政资金各项管理办法管理使用项目资金。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1)数量指标

根据普查需求,购置文件柜、桌椅等办公家具1.8万元,配置完成率100%;组织开展了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处理、质量抽查等培训,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训参加人次90人次以上。

(2)质量指标

信息系统变更率小于等于100%;已经纳入年度计划;培训人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验收通过率达到95%以上;培训出勤率达到100%;各种购置设备利用率达到100%;信息数据经过检测满足信息安全的要求;人员参训率达到100%;系统初验时间偏差率、系统终验时间偏差率均满足完成日常统计报表及普查数据运行的要求。

(3)时效指标

设备部署及时率满足日常统计报表及普查数据运行的要求。

(4)成本指标

培训人均培训费标准小于等于290元/人·天;培训人员为各县区统计局业务人员;20xx年度共支付维护费79462.39元,小于预定的15元;成交价均包含运维年数1年。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2)可持续影响指标

设备的使用年限能够达到6年。

(2)社会效益

经过人口普查,对全市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迁移流动状况、人口素质情况、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婚姻生育状况等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推算,摸清20xx年底我市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居住、就业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为社会大众提供数据资源。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人口普查质量控制要求,对参训人员及使用人员进行了满意度测试,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偏差在合理的范围内,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五、绩效自评结果

该项目的设立是根据国家人口普查安排部署,组织有关部门、县(市、区)统计局,组织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掌握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通过人口普查采集真实有效的普查数据,为国家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六、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自评结果按规定时间于网站进行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项目整改落实。

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管理组织。制定了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计划;按规定编制中长期规划绩效目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对项目预算资金进行绩效跟踪;开展了本单位的预算绩效自评工作。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篇7: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xx年中央第二批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非贫困县)的通知》(云财农〔20xx〕116号)精神,西双版纳州及时下发西双版纳州财政局/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xx年中央第二批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通知》(西财农〔20xx〕111号),迅速将资金及绩效目标下达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开展工作。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景洪市20xx年中央转移支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预算1860万元,截止20xx年12月30日,实际到位项目资金186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勐海县。20xx年底,西财农发(20xx)252号文件、下达勐海县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593万元;20xx年,西财农发(20xx)111号文件、在4593万元之中调减126万元;根据西财农发(20xx)211号文件、实际下达到县财政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是4466万元。勐腊县20xx年5月8日、6月17日、7月2日分三次共收到20xx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88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景洪市截止20xx年6月2日,景洪市农业农村局完成审核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24929户24.7万亩。补贴标准75.31元/亩,合计兑现资金1860万元,其中第一批资金兑现完成775万元,兑现标准31.38元/亩,第二批资金兑付1085万元,兑现标准43.93元/亩。20xx年中央转移支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全年预算总额1860万元,资金执行数1860万元,预算执行率100%。勐海县20xx年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466万元,历年结余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09万元,20xx年可兑付的耕地地力保护资金为4471.09万元,补贴涉及11个乡镇1个农场管委会,补贴面积为665467.8亩,补贴资金支出4471.09万元。勐腊县涉及10个乡(镇)、4个农村管理委员会实际拨付到户补贴金额1878.9935万元(不含历年结余75.17万元),补贴面积25.9万亩,享受补贴的农户数有31775户。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为实施好耕地地力补贴工作,切实保护种粮户利益,促进粮食生产和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补贴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做到补贴范围和依据宣传到户,补贴金额核定到户,补贴数额公布到户,补贴资金兑现到户,实现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制定了实施方案,确保保护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能及时、准确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种地农民手中;三是层层抓落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确保及时补贴工作有效落到实处;并安排相对应科室负责,加强补贴实施、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监督。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景洪市。

数量指标:20xx年景洪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0.17万亩,产量10.46万吨。其中水稻面积:3.86万亩,产量1.53万吨;玉米面积25.7万亩,产量8.7万吨。完成上级下达30万亩播种面积绩效目标,农业转移支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24929户246952.71亩。

质量指标:补贴对象审核准确性,符合条件的农户100%发放;补贴面积审核准确性,不符合条件的耕地均不予补贴;补贴资金发放程序规范性严格按照景洪市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要求发放。景洪市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分批于6月30日(第一批)和9月30日(第二批)兑付农户。资金拨付率100%。

时效指标:按照中央、省、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时限按时发放。

社会效益指标:耕地地力保护在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基础上,兼顾“生产与生态、公平与效率、指向性与操作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应,调动和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约束性任务,20xx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资金使用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可持续影响指标:景洪市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用好畜禽粪便,增施农家肥;一是鼓励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禁止焚烧秸秆,鼓励秸秆堆渥、粉碎还田,鼓励秸秆青贮发展草食畜牧业;二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鼓励发展喷灌、滴灌、管浇等节水农业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主动保护地力;三是鼓励深松整地,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四是探索集成其他有利于耕地地力保护、提升的措施。

满意度指标。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公开>95%,补贴农户满意度95%。

2、勐海县。

数量指标:20xx年勐海县种粮面积为70.01万亩,预计产量达29.3万吨;实际纳入补贴的面积66.55万亩,小春玉米、再生稻、晚秋大豆、晚秋玉米等共计3.46万亩没有纳入补贴面积范围。

质量指标:为加强农业耕地及生态资源保护,补贴资金着重引导农民主要用于: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用好畜禽粪便,增施农家肥;鼓励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禁止焚烧秸秆,鼓励秸秆堆渥、粉碎还田,鼓励秸秆青贮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鼓励发展喷灌、滴灌、管浇等节水农业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主动保护地力;鼓励深松整地,改善土壤耕作层结构,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其他有利于耕地地力保护、提升的措施。

时效指标: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勐海县粮食主产县地位不动摇,为全州及周边地区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成本指标:不折不扣严格执行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确保资金全部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

社会效益指标: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勐海县粮食主产县地位不动摇,阻止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行为,为全州及周边地区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可持续影响指标:提高了粮农投入有机肥料、改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满意度指标:指导服务对象满意度:国家惠农补贴政策对农民是有利无害的政策,减轻了投入负担、增加了种植收入,涉及农户满意度达100%。

3、勐腊县。

数量指标:20xx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任务为29.52万亩,通过上年实际统计的各乡镇和农场管委会粮食播种面积统计年报为基数,经核定20xx年补贴实际面积为25.91万亩。

质量指标: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受益农户31775户。

时效指标:兑现农民的补贴发放到位率100%

成本指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金额1878.99万元社会效益指标:资金使用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可持续影响指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5615户

经济效益指标:增加个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收入1878.99万元

满意度指标:指导服务对象满意度%:各乡镇、农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公开率达到100%。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按照项目方案实施,完成绩效目标,工作中存在问题:一是农作物争地、争劳现象一年比一年凸显,农资成本逐年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逐年减弱,种粮面积趋于萎缩趋势。二是由于农户在提供银行账号时,出现提供的账号与实际申报姓名不相符,导致补贴资金未能及时兑付到农户卡中;三是确权户主与补贴系统中原存在的户主不一致,农户换卡、补卡手续复杂而办理新卡较容易,农民手中一户多卡现象突出,补贴资金难于一次发放到位。四是部分村委会重视程度不够,掌握政策不细致,在汇总统计过程中存在疏忽大意、漏报错报现象,造成多次返回更正核实农户信息,增大了工作量。五是由于未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专项工作经费,导致部分乡镇、农场管委会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困难,出现无法解决工作产生的开支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补贴资金拨付,对项目提前谋划,提前录入审核面积,加大与财政部门对接,加强对乡镇补贴资金监督督促,及时将补贴兑付农户手中;同时加大农民补贴信息网络系统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篇8:项目总结评价报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江苏省疾控中心2008年编制的24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以下简称控评报告) 。

1.2 方法

对24个建设项目的行业分布、建设性质等一般情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各类及毒物种类检测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职业健康检查评价资料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4个建设项目分布在化工等9个行业;石化、冶金等行业的项目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为主、化工行业项目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为主;19个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试生产12个月内进行了控制效果评价的项目19个, 见表1。本评价机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技术评价导则》GBZ/T 197-2007及相应的检测规范要求对24个项目按时开展了评价工作[1]。其中19个项目按时完成了评价报告, 按时完成率为79.2%;4个项目由于存在粉尘或毒物超标现象进行整改延期完成评价报告;1个项目由于生产原因延期完成检测工作, 评价报告相应延期完成。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

2.2.1 24个建设项目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类有矽尘、煤尘、电焊烟尘、云母尘、石灰石尘、砂轮磨尘、炭黑尘及其他粉尘;毒物类有锰、氨、硝酸镍、磷酸、环氧氯丙烷、苯、氯乙烯、正丁醇、萘酚、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丙烯醛、盐酸等89种毒物;物理因素 (不包括电离辐射) 有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手传振动。

2.2.2 评价单位检测能力

该评价单位具备上述物理因素及化学毒物中55种[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推荐的接触值 (ACGIH标准) 、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并能购买到标准试剂的毒物]检测能力, 并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了检测;另34种毒物因无职业卫生标准或无检测方法或无标准试剂等原因未能进行检测。

2.2.3 项目毒物检测率

24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的毒物全部进行了检测, 毒物全部检测的项目率为29.2%, 其余各项目均存在有毒物不能检测的现象, 项目毒物种类未检测率为8.8%~50.0%, 见表2。

2.3 职业病危害分类

24个项目的控评报告中有均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49号2006) , 其中7个项目进行了预评价, 其控评报告与预评价报告的职业病危害分类相同。从表3可见控评分类时多未考虑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

2.4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24个项目均对劳动者进行了健康检查, 均由项目建设方提供体检资料。其中仅10个项目进行了上岗前的检查, 各项目的职业病健康体检种类见表4。大多数体检资料中均无异常指标的复查资料。职业健康检查涉及的医疗机构12家, 其中9家有职业病健康检查资质;但仅1家医疗机构出具的在岗期间检查报告中有汇总内容[2]。

3 讨论

3.1 评价报告完成方面

评价机构控评报告按时完成率为79.2%, 影响报告按时完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方, 如生产负荷不能满足评价检测要求、防护设施整改等。

3.2 有害因素检出方面

受检测条件限制, 有相当一部分毒物不能检测, 可能导致潜在的一些职业卫生问题不能被发现。如某建设项目的主要毒物为全氟辛酸铵和四氟乙烯, 但因全氟辛酸铵没有检测方法、四氟乙烯没有标准气, 均未能检测。而类比企业的全氟辛酸铵有超标现象, 评价时只能借鉴类比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如类比项目也未检测, 就可能出现评价误差[3]。

3.3 相关的法律依据方面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分级管理”。在预评价阶段, 均按照该办法第十条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目前, 卫生监督部门一般要求在控制效果评价阶段即控评报告中也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 但控评阶段没有相应的分类依据, 一般评价单位仍按照卫生部49号令的分类管理办法第十条进行分类, 其分类结果与预评价阶段相同。

笔者认为, 在预评价阶段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类、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是为了保证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并使其能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得到落实, 达到在正式生产时控制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的一种前期管理手段。由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人力、财力的限制, 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日常管理实行分类管理是必要的。因此, 控制效果评价阶段的分类主要是为了对建设项目正常生产时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进行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采取了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则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类不一定为严重的, 反之, 亦然。因此, 控评阶段的职业病危害分类是必要的, 但其分类应考虑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种类及其检测结果、生产设备先进性、职业卫生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分析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3.4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方面

《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试生产12月内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因此, 控评阶段的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应以上岗前检查的评价为主, 主要目的是防止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上岗前检查率低, 也容易造成职业禁忌证漏检, 如在24个项目中有2个未进行上岗前检查的项目在在岗期间检查中发现了职业禁忌证者。

另一方面, 仍有一部分企业选择无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项目不规范, 常有缺项, 如接触噪声劳动者上岗前检查时不做纯音听力测试, 使噪声禁忌证者在上岗前不能被发现;多数企业对检查出的阳性结果未进行复查, 这些均影响了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的分析评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报告大多只有个人报告, 缺少总结报告, 影响企业向评价单位提供体检资料及评价人员对体检资料的分析效率。因此, 继续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的培训仍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GBZ/T 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

[2]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上一篇: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字通用下一篇:品牌策划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