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4-04-24

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精选6篇)

篇1: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宏观政策法规不健全,政策执行偏差大,民间投资者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从目前国家对国有、民营、外资三大经济体系已出台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的优惠条件以及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虽然民营经济在明文规定上已没有制度限制,至少享有“准国民待遇”,但在实际执行和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中,政策体制环境的落差还是很大的。其一,审批环节多,导致民间投资项目进入门槛高。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相比,政府有关部门对民间投资的资格认定及注册资本方式、用地指标的落实、经营范围的划分、投资项目的许可、贸易渠道的开放、产权转移与企业兼并等诸多环节实行更多的“前置”审批,导致民间投资手续繁杂、关卡多、效率低、费时长,使民间投资在与外商、国有企业的竞争资格、竞争条件与竞争机会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严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信心与积极性;其二,税负不公平,“三乱现象”严重,大大削弱了民间投入的收益。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的研究显示,民间投资的民营企业除了和国有企业一样缴纳33%的所得税外,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而《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拆除办法》则将民间投资企业排除在外,加上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实行的是“从获利年度起”、对民间投资企业实行的则是从开办期起,这种双重征税的税收政策对民间投资的扩张存在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不合理的收费问题极为严重,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间投资企业都要上缴50多种税费,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而且收费不规范,随意性很大,表现为收费不统一、程序不规范。其三,管理部门多,导致政出多门。目前,我国对民间投资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个私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城建、卫生、技术监督、环保等行政和经济监督机构,如加上其他行业性主管部门多达20多个部门,但缺少一个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在项目投资方面,没有一个投资主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当前民间投资项目常常因找不到主管部门而在履行程序上受阻。不仅如此,民间投资在投资信息服务产业指导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也存在着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致使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加重。其四,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和不配套,导致民间投资的制度环境不宽松。例如,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相关的民间投资、金融财税产业进入等政策上,都没有相应的协调措施和配套政策,造成在实际执行中仍然是“两张皮”,制度保障不力。

二、产业进入壁垒高,民间投资进入的深度明显不足

由于市场经济准入政策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民间投资在将近30多个产业领域存在着实际上的.“限进”情况。这些限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存在部门、行业垄断和其他歧视性的准入政策,使得民间资本一直难进入金融、保险、证券、邮政、通讯、石化、电力等行业。二是有些项目虽然允许民间资本介入,但存在着明显的不公竞争。有些国有企业长期垄断经营的领域,非得到了无利可图和亏损之时,才让民营企业参与。三是有些领域由于审批程序复杂,进入条件苛刻,致使民间资本可望而不可及。四是很多产业正在对外开放,但对民间投资是否开放却没有明确说法,如电信业、银行业。从目前统计年鉴中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来看,虽然总体上都有民间投资的进入,可以说有一定的进入广度,但民间投资大量集中在一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以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中,民间投资的产业进入度明显不足。如,在民间投资的行业分布及其占本行业的投资比重中,有8个行业的民间投资比例不到20%,其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中,民间投资的比例仅为9.5%;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中的民间投资比例也仅为8.4%。也就是说,投资在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新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中的比重还很低,而这些行业往往都是由于部门垄断、进入壁垒过高和所有制岐视等原因,致使民间投资不能享受“国民待遇”,导致民间投资的产业进入的深度不足,严重影响民间投资的扩张。

三、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把民间投资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促进民间投资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进一步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打破“唯成份论”,破除思想和体制上的障碍,充分认识民间投资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平等对待国有、民营和外资的投资行为,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增加;二是要加强对民间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前的政策,帮助民间投资者调整消极心态,增强投资信心,并对优秀的民间投资者给予必要的政治待遇,在社会上树立他们的良好形象。为此,建议各级党政明确提出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是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把民间投资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设立“民间投资促进协调办公室”或成立“领导小组”,把促进民间投资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的目标责任制范围。为保障国家促进和加强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协调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对民间投资管理的政策,提供有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要对作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部分的民间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分类指导和综合服务,统一对民间投资进行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协调服务,以促进民间投资的扩张。

2.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投资管理方式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目标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让市场在长期资源的配置方面发挥主要和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国家计划不能再具有直接分配投资和特定的职能,只是为财政、金融等经济政策的协调提供基础,即依靠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引导,再由市场引导分散的企业投资,构建众多的民间投资主体。目前要进一步明确投资主体的分工和投资责任,切实按照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特点和市场供求状况,将建设项目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真正确定企业是基本的投资主体地位,政府尽快减少竞争性项目的投资,集中力量进行大型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将竞争性项目的投资主要让位于民间投资。

在转变投资管理体制方面,国家不能再单纯依靠全社会投资计划指标来控制投资总量,而应从资金源头入手,利用利率、汇率、税收政策等经济手段,对投资进行间接调控。同时,要区分“审批”和“审查”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原则。凡是由国家出资的项目仍然实行国家审批,以把握投资方向,约束各级政府投资的盲目膨胀;凡是国家不参与投资而由法人或个人选定的投资项目,规模过大或认为没有把握的项目可由银行提交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凡是一般性投资项目则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这样,可以避免企业一建立或项目一投入就成为改革对象的现象,使资产增量从体制上一步到位,从而缓和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微观投资主体与市场调控手段之间的矛盾,调动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投资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分析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对投资活动的预测和监控,又可以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减少民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提高民间投资主体投资的积极

性。

3.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

目前,我国许多领域禁止民间资本进入,如银行、保险、通讯、重工业等行业。加入WTO后,这些行业现在已慢慢向外资开放。既能向外资开放,为什么不能向内资开放?我们鼓励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竞争,这些领域不向民间资本开放,又怎么竞争呢?以往对民间投资限制的领域,应该在对外资开放之前先对内资开放,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紧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确保民间企业有序进入,规范管理。这既能启动民间投资,又可缓解以前仅靠政府投资所带来的资金缺口问题。

在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方面,对过去国家垄断较强的行业。如银行、保险业等,可以不让民间直接经办,但可以选择恰当的投资渠道让民间资本进入。比如通过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让投资者以投资基金的方式进入。就个人投资而言,可以兴办私人企业,还可以对农业投资,比如开办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4.加快金融创新,拓宽民间融资的渠道

一是建立和完善为民间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首先,尽快实现现有国有银行体系的市场化、企业与银行关系的商业化、政府与银行关系的规范化,这有利于消除国有银行的所有制歧视,加大对民间企业的贷款数额。同时,可设立相应的金融机构专门负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是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一些非盈利性质的担保公司,专门为民间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旦贷款失败,企业拍卖所得将优先支付担保公司的担保金。这样,国家在给民间企业提供方便时,也由企业承担一部分风险。通过这一计划,既可降低银行的风险,又可为民间投资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三是发行担保债券和抵押债券。担保债券是指企业以财产或第三者信用担保而发行的债券;抵押债券是指企业以财产和有价证券作抵押而发行的债券。这两种债券的收益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且风险极小,很适合闲散资金的投资要求。

四是建立各种经济发展基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设立各种经济发展基金,可以引导储蓄存款向证券投资转化,且能将社会闲散资金和居民手中的货币动员起来,转移到投资领域,促进经济发展;发行可转换债券,有利于投资者在较充分的时间里根据对投资企业的了解进行投资决策,既避免了盲目性,又能满足不同风险承担者的投资欲望,必然有利于民间资金的购买。

五是建立有利于民间科技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被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魔仗”,风险投资的建立和完善虽然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系统的社会基础;只要政府在外部环境和支持体系的建设上提供帮助,是能较快吸引民间资金进行高新技术投资的。

另外,在股份制企业中应尽快推行股票期权制。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有较高的管理要素收入,期权制因企业经营者要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生产资金,因此,期权制对企业经营者不仅是一种较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是一项吸引民间投资的有效举措。

5.加大政府投资以刺激民间投资的力度

在目前经济不景气、其他投资主体意愿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启动经济的方针无疑是必要的。但政府投资的增长应有两个作用:一是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二是对民间投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又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民间投资,即“挤进”政府投资的资本总量;二是当政府投资总量超过一定水平时,民间投资被政府投资“挤出”,即民间投资减少。也就是说,只有“挤进”效应,才会带动民间投资。目前中国政府投资却是一种“挤出”效应,政府投资不断增加,民间投资却相对萎缩,因此,政府投资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带动全社会的投资,进而拉动社会总需求,促进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为此:

首先,政府要尽快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投资,让出大部分投资效益好的行业和项目,刺激民间投资。同时,政府对公共品行业的投资也要考虑如何为民间投资创造好的经济环境。

其次,要尽快发挥国债政策的投资功能。目前,我国的国债基本只发挥了财政功能,即筹集资金用于财政直接投资。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流动性这种中介目标来影响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向,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还可以通过利息效应这种中介目标使财政产生金融功能,再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国债的投资功能,一是要尽快改变国债目前的直接投资方式,主要应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来发挥国债的投资功能;二是在适当的时机恢复国债期货交易。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国债期货对提高国债的投资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三是应扩大短期国债的发行,配合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

第三,在观念和做法上,不要把公共品的投资垄断为政府的投资,让民间投资也成为公共投资的主体。目前,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投资实际上主要来自于民间。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现行的公共投资方式和公共品供给制度,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和民间资本。比如,在鼓励和带动民间企业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国家既可允许民间投资主体直接投资、开发、经营,也可允许企业把项目投资开发出来后,再把经营权转让给政府,还可以把政府投资开发出来的项目的经营权出让给民间企业。通过上述形式,一则可获得较稳定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投资风险,从而激发民间投资;二则可节省政府财政资金,还可以解决政府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引导措施得当,中国民间新一轮投资热潮必定会到来,从而拉动经济较快增长。

篇2: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税务网校|实务操作|实务咨询|银行从业|证券从业|职称英语|中级审计师|内审师|经济师|AICPA|ACCA|学习卡

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高级会计师|会计从业|会计继续教育|注会/审计后续教育2011年会计职称辅导全面招生!

五十万元奖学金等你拿!

精品班:初级/中级 注会 注税 高会

微博,一句话讲述会计人的故事>>

原创文章:我要投稿投稿说明原创投稿原创天地有奖征文:征文标准奖项设置征文投稿优秀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财务管理论文税务论文金融论文工商管理论文财政论文评估论文首页>会计文苑>金融论文>金融监管>

正文会搜:信 息 课 程 辅导书 社 区 访 谈我国民间借贷: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

2004-12-1 12:39 张大龙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民间借贷又称“民间信用”或“个人信用”,指居民个人向集体及其互相间提供的信用,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我国民间借贷的存在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整以及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的影响,民间借贷市场更趋活跃,呈现出借贷规模扩张化、借贷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对金融业的影响日渐加深,已引起社会尤其是金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无论像“合会”这样有组织的活动,还是互助性质的自由借贷,一直非常活跃,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有三:一是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资金需求旺盛,在向金融机构融资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转而向民间筹措资金。由于相应的融资利率要比金融机构高得多,且期限较长,如发展下去有形成非法集资的趋势;二是发放高息借贷。资金相对比较富裕的个体户和中小企业主,在暂时没有新的资金投向的情况下,为了给闲置资金寻求新的“出路”,向一些资金匮乏且又急需资金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息借贷;三是村民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这种情况最普遍。有关统计数字表明,至2003年底,中国农村“高利贷”高达8

000亿~1.4万亿元,仅浙江省东南部地区就有3

000多亿元。另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万多农户的调查,2003年的农户借款中,银行信用社贷款占32.7%,私人借款占65.97%,其他占1.24%.可见,我国民间金融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农户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但目前民间金融在法律法规上尚没有任何合法地位。

二、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

1.社会传统的渊源。民间借贷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它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的民间借贷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比较活跃,但在计划经济时期规模和范围都很小,可以说已经基本消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间借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乡土社会”,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强的家族血缘意识,加上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了解,交易成本低,从而为民间借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尽管民间借贷在我国至今未获得合法地位,但是在许多地区的发展仍呈生生不息之势。

2.资金供求的失衡。资金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短缺状态,并且长期以来资金的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呆、坏账比例

居高不下。一方面,个别行业的贷款利用效率不高,形成浪费,另一方面,农村正规金融不能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银行不断出现,老的银行不断进行改革,但从获利的角度出发,基本把提供金融服务的眼光投向了城市中的优质客户,面向农村和乡镇的只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而且网点不断撤并。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中惟一一家面向农村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农村个私经济的发展中却发挥不了大作用,主要是由于门槛太高,农民贷款太难。即便是农村信用社,其贷款的90%左右也集中在乡镇企业,“垒大户现象”普遍存在,而绝大部分农户却告贷无门。农户旺盛的资金需求既然得不到满足,民间借贷市场应运而生也就成为必然。这种严重的资金不平衡导致了民间借贷的快速膨胀。

3.信贷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多种因素影响,县域金融机构存贷差在增大,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甚至出现了贷款负增长,进而造成了一方面有不少资金在银行沉淀,另一方面急需用钱的农民、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贷款。一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贷款积极性不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信贷权限上收,对中小企业、个体户发放贷款慎之又慎。二是金融机构信贷门槛过高:表现在贷款手续复杂,一笔贷款需要经过调查、担保(抵押、质押)、审批等多个环节,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满足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另外贷款条件高。由于一些小企业、个体户、农户资信程度不够高,又没有足够的财产作抵押,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担保人作担保,所以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因而,那些无抵押而又急需贷款的个人(主要是农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无奈只好求助于民间借贷。

4.盈利思想的引动。由于金融市场还不发达,县以下缺少证券投资,国债也很难买到,加之近年来国家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存款利息较低,对资金持有者缺乏吸引力。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民间借贷可以获得比在金融机构存款高得多的收益。绝大多数借高利贷者都是为了做生意赚大钱,或者是在商场上一时亏损为了“翻本”,而放贷者则是为了牟取暴利。对于有钱者来说,将钱存入银行利息太少,投资股票风险太大,投资房地产时间太长、投资钱币、邮票等专业知识又不够,而放高利贷则使他们既能较快获取暴利,又能逃避工商、税收等部门的监督,这是其存在并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5.手续简便的驱动。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大都严格贷款发放,使许多人难以取得充足、及时的贷款。在我国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中,有相当大比重由借贷资金承担,大多数农户遇到如婚丧嫁娶、子女升学、建房治病等大的生活支出时,也需要举债。由于农民的土地、住房、果树等都难以变现和用于抵押担保,贷款数额不大,且季节性强,农户对小额贷款的利率“并不太敏感”。而我国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的固有优势适合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之间的资金调剂,与银行信贷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此外,2003年以来,国家扩大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银行贷款利率与民间借贷利率的差距缩小,使得一部分农民和个体工商户更倾向于民间借贷。

6.正规金融制度与民间借贷的不兼容。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管理制度一直在保护正规金融的垄断地位,如《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得设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也不得经营金融业务”。因此,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也不能产生的情况下,民间借贷,以“灰色”的形式存在,形成不和谐的金融二元格局。

7.金融监管的薄弱。基层银监部门监管任务重、人员少,而民间借贷又大都十分隐蔽,监管起来多少有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有关民间借贷管理尚无明确的规定,令基层银监部门监管无章可循。

三、民间借贷的发展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民间的借贷活动不断增多,对促进地方经

济发展,解决个人、企业生产及其他急需,弥补金融机构信贷不足,加速社会资金流动和利用,起到了拾遗补缺的正面作用。但不规范的、盲目的民间借贷行为向企业或乡村两级政府、集体经济部门渗入,并不断蔓延和发展,将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对整个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加重了企业负担,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恶性循环。企业高息负债后,财务支出进一步增大,使本来效益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虽然一时解了燃眉之急,但受企业所吸收的高息负债带来的有限效益制约,往往得不偿失。借贷资金在退出生产经营过程后,增值有限,企业难以支付到期债务,往往通过吸收新的高息本金来偿还到期的高息负债,拆东墙补西墙,企业资产被挖空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

2.容易发生债务纠纷,不利于社会安定。一是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不稳定性,容易引起借贷双方的纠纷;二是民间借贷金额小,涉及人员广泛,且多发生于社会基层,一旦发生纠纷,将对社会安定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民间借贷一旦发生欠债不还,部分通过暴力收回借款,借贷双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民间也因此出现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追债公司;四是有的民间贷款用于赌博、吸毒等严重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3.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助长高利贷的存在。许多企业或个体户从民间所借资金利率水平一般都比较高,比银行同期利率高3—4倍。过高的利率水平,一方面加重了经营者的财务负担,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民间借贷资金主要使用者——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高利贷的存在,在社会上造就了部分食利阶层。

4.影响国家利率政策的实施。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价格由国家确定,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是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由借贷双方自发制定的。民间借贷大部分都是在资金需求紧张、迫切,银行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发生的,基本上是一个卖方市场,利率水平通常远比银行同期利率高,影响了国家利率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

5.社会信用难以控制,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国家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各金融机构限制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及效益不好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些企业在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后,利用支付高额利息直接从社会上融资,诱导民间闲散资金投入,使社会资金从非正常渠道流入到本应该淘汰的企业中进行无效流动。一方面使社会资金失去控制,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干扰了金融机构正确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信贷政策等,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秩序。由于民间信用的利率高,借款人总是想方设法归还高息贷款本息,而对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则能拖就拖、能欠就欠、能逃就逃、能废就废,不利于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另外还影响了银行筹集资金的能力,对金融系统宏观调控不利。

四、整治民间借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1.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在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适时对那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有市场竞争能力,能够还本付息的企业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二是努力改善服务水平,利用现代技术为居民提供简便、快捷的存款服务。三是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向大中型企业或大项目倾斜的同时,也应该适当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四是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引导,要设立支农贷款比例、农户贷款发放量、发放户数和资金回收率等若干指标,加大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五是金融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开拓融资市场,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从而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为投资者正确地把握投资方向提供稳妥的金融条件。

2.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和办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鉴于目前民间借贷普遍存在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国家或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民间借贷法规》或《民间借贷管理办法》,以规范、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同时,对一些乘人之危而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则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3.银监会应切实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责,制止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制订严格的管理规定,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对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加强监管,避免“金融**”;同时也要坚决保护合法的借贷活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在继续改革和完善正规金融的同时,让农村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浮出水面”。

4.政府应切实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直接投资。要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储蓄投资转化核心机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速度,积极为民间社会资金顺利进入投资领域拓宽渠道、扫除障碍。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5.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引导民间借贷健康运行。首先是在办理手续上,要引导其按照银行办理贷款的程序,有凭有据,大额度贷款实行公证,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其次要引导民间借贷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上,防止用于非正常消费。

6.强化利率管理,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管理,允许在合理的利率范围内开展民间借贷,严厉打击个别高利贷行为,特别是对参与高利贷行为的乡村干部,政府部门要严肃查处,以维护社会安定和金融秩序。(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

相关热词: 民间 借贷转发分享:| 更多 上一篇:从利率风险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

下一篇:我国中央银行实施成本化监管初探

相关资讯 相关热帖 ·影响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 ·试论完善我国民间审计行为规范体系 ·促进民间投资的税收政策选择 发表评论我要纠错

更多>>精彩专题2010-11-22·AICPA交流会(11.28上海)2010-11-17·2011会计职称备考启程

2010-11-17·车船税新政:喜还是忧 2010-11-15·求职最有用的金牌证书 2010-11-11·AICPA交流会(11.20北京)

2010-11-6·AICPA交流会(11.21上海)2010-10-29·AICPA交流会(11.7上海)2010-10-25·AICPA交流会(10.30北京)2010-10-25·AICPA交流会(10.31上海)

2010-10-18·AICPA交流会(10.24上海)更多>>会计网校 | 税务网校 | 资讯中心 | 财经法规 |

会计实务网站导航初级职称·指南·动态·查分·大纲·试题·复习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职称·指南·动态·查分·大纲·试题·复习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试题·复习会计从业资格·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注册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试题·复习ACCA考试·指南·信息·政策·试听·招生

精彩推荐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名师交流会10月25日-28日

·报会计职称,送实务课程及50元学费!

·会计职称报名及学习交流会 2011年学习进度表

·2011会计职称报名时间 中级职称奖学金获奖名单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网上辅导全面招生

·注税合格证领取 奖学金申请 2011注税辅导热招

·“正保一点通”会计移动视频课堂新货上架 热销中

·北京会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 优惠价30元/人

·201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会计从业辅导

·网校为学员颁发《中华会计网校培训证书》

·会计人成长计划 会计人职业规划与考证计划调查

·会计无师自通电子书 餐饮会计培训 工业会计培训

正保品牌MORE会 计 初级职称|中级职称|CPA考试|注税 高会|会计从业|实务操作|继续教育 医 学 医师资格|卫生资格|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建 筑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监理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 继续教育 法 律 法律咨询|司法考试|法律实务|法律顾问 考 研

考研数学|考研英语|考研政治|真题解析 自 考 公共课|自考会计|自考培训/高数基础学习人 事 公 务 员|报 关 员|经济师|职称计算机 英 语

篇3:我国民间投资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民间投资, 经济界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从资金的来源区分。即从用于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投资中扣除政府投入的资金, 另外再扣除境外的外商投资, 其余均为民间投资。另一种从投资主体划分, 即非国有单位建造和购置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扣除外商、港澳台和中外合资企业投资均视为民间投资。包括联营、股份制、集体、个体、私营和其他经济类型的投资。因此, 民间投资就是指在固定资产投资中, 除国有投资、外商投资之外的投资。当前, 民间投资正在加速启动, 规模逐年逐步扩大, 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已超越国有经济投资, 对社会投资贡献在逐步提高, 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从投资分布的行业看, 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房地产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行业, 而国有经济在自然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控股投资占比超过70%。在铁路、水利工程、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土地、矿产以及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 民间投资皆有涉及。

民间投资的地位与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首先, 表现在民间投资与GDP增长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对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也非常显著, 特别是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国有经济。由于前期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民营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和投资信心显著下滑, 在政府制定的应对方案中, 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拉动和引导民间投资。其次, 民间投资的资金性质和投资运作方式决定了其具有更高的投资效益和投资效率, 在就业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更大, 有效拉动民间投资无疑能够提高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

二、我国民间投资面临的问题

(一) 民间投资面临不公平

在经济刺激的过程中, 财政投资资金与民间资本争利, 以致民间资本投资结构扭曲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政府投资的初始目的在于改善投资环境、为民间资本投资提供方便、吸引民间资本后续跟进。但是本轮扩大内需的财政投资主要在于能源、交通等相关行业大型的项目建设。而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领域, 如中小企业、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节能、社会发展等领域投入不足。而且上述具有垄断半垄断性质的行业并未充分对民间资本放开, 并且行业进入门槛比较高。民间资本无法进入直接投资, 由于垄断行业利润高、大量国有资本争先恐后寻找投资机会。民间资本自然就缺乏参股入股的机会。又因投资“短板领域”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收益时间跨度大, 民间资本也缺乏积极性。转而大量投资于门槛较低的房地产行业和一些传统产业, 造成投资结构扭曲。也就是说, 政府投资挤压了民间投资的空间, 与民间资本争利润、争投资场所, 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从另一方面讲,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产业链短, 产业关联度小, 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较小, 未能有效地创造出民间投资发展空间。“好项目”少, 造成银行对民间投资项目支持不力。

(二) 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国的融资环境一直是扭曲的, 不合理的, 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信贷投放长期向国有企业倾斜, 而民间投资在融资方式选择, 融资机构建立等方面受到歧视, 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 得不到平等的融资机会,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 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 同时, 由于各大银行强化了贷款的风险约束机制, 使其获取民营中小企业信息的成本较高, 审批程序复杂, 耗时较长, 不敢轻易批准其贷款。在直接融资方面, 民营中小企业更是被拒之门外。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银行支持力度不够, 资本市场难以进入, 民间投资面临资金困难。当企业自我积累无法满足其需要时, 有些企业就依靠非正规的民间借贷, 甚至是地下钱庄来筹集资金。但民间借贷规模小、时间短、成本高、风险大, 一旦运用不当, 企业可能背上沉重的负担。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 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未充分发挥

其主要表现有:第一, 政策利用不够充分, 投资总量小。当前, 货币政策虽已有所松动, 但建设资金依然偏紧。土地、资源、资金紧张等瓶颈凸现。继续限制资产增速, 对投资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很大。投资项目仍存在着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第二, 投资风险较大。由于政府投资缺乏导向性, 对于民间投资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加大了民间投资的风险。第三, 第三产业未能充分且健康发展。我国的现有第三产业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稳定的特点。第四, 投资渠道单一, 民间投资数量极少, 未能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第五, 对于规范民间投资的制度尚未健全, 在许多中间领域存在空白, 给一定的不法投资 (如民间高利贷) 提供了可趁之机, 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 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束缚

第一, 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突出弱点,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和扩大开放的形势, 即使一些产业准入限制已经放宽, 也难以拓展其经营领域和规模。

第二, 中小非公有企业资信等级较低, 普遍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借改制之名逃避银行债务、企业之间欺诈频出等问题, 大部分中小非公有企业尚未建立起银行信用档案, 再加上缺乏可变现抵押资产, 致使其难以运用银行贷款扩大投资。

第三, 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家庭式管理模式, 会计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有的就根本没有会计账, 缺少透明度和必要的监督, 存在逃税漏税和银行债务行为, 甚至有些企业竟然对贷款卡是什么东西也不了解, 更不要说贷款卡的好处了, 大大降低了民营的社会信用。

第四, 虽然民间投资者中不乏优秀企业家, 但更多的民间投资者只是把投资企业作为一种致富的途径, 很容易小富即安, 不思进取。同时, 由于产业饱和程度增长, 企业获取的利润微薄, 加之信贷投入的减少, 企业筹资渠道越来越小, 企业经营者根本无力把有限资金投入到新产品创新和扩大再生产上。

三、改善我国民间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一) 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在最近一些政府投资计划中, 土地、资金等资源都高度向国有经济倾斜, 民间资本根本难以分享这些资源“大饼”。激发释放民间投资热情, 重要的是以此次大规模投资为契机, 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 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大投资空间, 开放更多投资领域, 提供更多优质项目。有学界人士在呼吁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时说, 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部门, 都应向民间资本开放。目前政府已在不断强调要放开投资限制, 要在市场资源、行业准入等方面给予民间资本同等地位。让民间资本有稳定的政策预期。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导向作用。一些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可以通过放低门槛让民间资本进入。去除行政管制、政策壁垒、行业准入壁垒, 让民间资本更广泛地参与到经济振兴计划中。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情况下。既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资力度, 又要加大财政政策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力度, 努力培育下一轮带动经济增长的先进生产能力, 还应注重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生物制药、文化创意、信息通讯、环保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形成社会新的投资热点。对一些民间投资不太愿意进入的领域, 通过政府补贴、财政贴息等手段, 鼓励其进入。要积极推动知识和技术创新, 为民间投资不断开辟新的热点。

(二) 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除了抵押、质押贷款以外, 良好的信誉也可使民间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民间企业大都规模不大, 用实物资本进行抵押或质押贷款的规模很小, 但民间企业大都忽略信誉, 导致信誉水平较差;加上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 导致银行对民间企业的信贷规模小、时间短, 远满足不了民间企业的融资需要, 有些企业就得依靠非正规的民间贷款, 甚至地下钱庄来筹集资金, 由此背上沉重的还贷负担。因此, 企业要培养高技术人才, 提高民间企业投资者的素质,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升民间企业的信用程度, 而商业银行也要把支持民间投资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 制定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 增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意识, 建立专门为民间企业融资的银行, 加快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

(三) 加强政府扶持, 深入协同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要突破我国经济发展在投资领域的瓶颈, 势必将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作用的基础上, 将二者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协同起来, 在城市发展、产业调整等方面做出相应措施。第二, 充分利用投资, 促进协同发展。政府投资要引导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反过来要促进政府投资, 要将投资用在“刀刃”上, 对投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政府在政府与民间投资的协同发展中, 要起到积极引导, 抛砖引玉的作用, 充分搞活全社会资本, 让政府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第三, 定位我国经济发展, 确保投资质量。政府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上, 应结合政府与民间投资的相应特点, 强化后续管理, 提高投资质量。第四, 发挥民间投资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于国民收入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民间投资具有比政府投资更灵活的特点, 可弥补政府投资不足和不到位的领域。

(四) 提高民营经济自身素质

首先要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 对现有民营企业领导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学习, 提高他们经营、管理能力;要增加新鲜血液, 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有真才实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到民营企业去工作;政府应鼓励知识分子, 特别是技术发明的科技人员下海创业, 对这些人提供资本支持。再者要加强民营企业创新和规模经济的发展。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革创新、优化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上。一是要加快中小民营企业的重组与兼并, 走向规模经济发展;二是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 创名牌产品, 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 要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群燕.我国民间投资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 2004 (26) .

[2].赵倩, 熊伟.关于我国民间投资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分析[J].金融经济, 2010 (7) .

[3].黄明哲, 方良平.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当代财经, 2002 (12) .

[4].刘大伟.民间投资在我国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与法, 2005 (1) .

[5].陈晋.启动民间投资的问题与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 .

[6].刘珂, 李世国.我国民间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4-2005 (1) .

[7].汲凤翔, 王宝滨.我国民间投资现状[J].中国国情国力, 2003 (10) .

[8].周群.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4 (2) .

[9].宋宁宁.民间投资的困境和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 2002 (12) .

篇4: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 民间投资 垄断 对策

一、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民间投资的现状

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1)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民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在民营经济所占的份额比较少。(2)我国对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间投资才算是迎来了真正的大发展时机。同时,民间投资的来源逐渐多样化,既有私人资本和其他经济成份的积累资金,也有信贷资本;总之,民间投资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投资力量,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对社会新的就业率以及对高新科技产业领域的投资地位也日益加强。

(二)我国民间投资的特点分析

关于民间投资,目前经济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两者的范围界定,一般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投资的资金来源划分;另一种是从投资主体划分。国内很多学者和一些市实际部门,通常按照投资主体来划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当然民间投资与国民经济投资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个人是民间投资的主体,集体或个人掌握着民间投资的产权,因此形成了民营经济。(2)民间投资的投资对象大多数是非垄断型行业等领域。(3)利益的获得是民间投资的主要目标。(4)在地区分布上,我国的民间投资存在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如我国东部地区的民间投资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5)民间投资往往会随着国民经济大的波动趋势进行周期性波动。

二、我国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民间投资项目进入审批门槛高

我国政府对民间投资与国有经济、外贸经济相比较,其在很多环节上政府实行了更多的审批工作,例如:资格认定及注册方式、经营范围、投资项目的许可、外贸渠道的开放等。这严重导致了民间投资过程中手续办理复杂、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使得民间投资与外商或国有企业在竞争资格、条件等方面处于劣势,使得很多民间投资的企业对此丧失了积极性和信心。

2、企业税收不公平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民间投资的民营企业除了与国有企业所缴纳的33%税款一样以外,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然而,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则是从获利年算起,对于民间投资的民营企业则是从企业的开办年算起。不仅如此,政府对民间企业的不合理收税问题非常严重,我国大部分民间投资企业都要缴纳50多种不同的税款。这样的征税方式严重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3、管理部门多,导致政出多门

目前,我国对民间投资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民营投资企业的管理部门涉及到工商、税收、公安、城建卫生等20多个部门。这就导致了管理部门多,政府出台的政策没有一个能够综合型管理的部门,尤其是在投资方面,没有一个投资主要管部门。所以,近几年很多民间投资企业由于没有相应的投资主管部门而在履行程序上受到很多阻扰。

4、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民间投资的环境受到了制约,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针对民间投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说,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没有提到有关民间投资、金融财税产业进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造成了制度保障不力的现象。

三、 我国民间投资稳定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变投资管理方式

实现投资主义多元化和渠道多样化是目前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目标,这可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目前民间投资需要进一步明确投资主体和责任划分,按照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特点和市场的供求状况,把建设项目划分基础项目、竞争性项目和公益项目等。企业是投资主体的基础,政府应当尽量减少竞争性项目的投资,增加基础性项目和公益项目的投资,吧竞争性项目的投资主体让给民间投资。

(二) 加大政府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力度

1、建立和完善为民间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

首先,应该尽快实现国有银行体系的市场化、企业与银行之间关系的商业化、政府与银行之间关系的规范化,这会大大消除国有制银行的所有制歧视,加大对民间企业的贷款金额。同时,还可设立专门负责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

2、 针对融资担保建立相关机构。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应当建立一些非营利性的融资担保公司,專门为民间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鼓励和促进民间中小企业的发展。如果一旦贷款失败,企业拍卖的固定资产优先支付给担保公司作为担保金,使得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三)鼓励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政府必然会加大投资力度,但是政府投资的增长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是对民间投资产生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又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刺激民间投资:二是当政府投资总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民间投资会被政府投资“挤出”,也就是说这是民间投资总量减少。所以想要带动民间投资的发展,必须要增加民间投资总量。不仅如此,政府也应尽快推出竞争性投资行业,让出部分投资效益高和行业或项目,从而刺激民间投资。同时,政府要充分发挥国债政策的投资功能,扩大短期国债的发行,配合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

参考文献:

[1]刘金英.我国民间投资问题探讨及对策浅析[J].学习月刊,2011.

[2]吴黄明哲,方良平.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当代财经,2002.

[3]冯丽梅.扩大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2009.

[4]张永贵.合理引导民间投资[J].中国经贸导刊,2008.

篇5: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民间金融,正规金融,三农

一、民间金融的内涵界定

学术界对民间金融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内涵界定。姜旭朝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民间金融的专家之一, 他认为:“民间金融, 就是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复旦大学张军教授对民间金融也有类似的定义:“一个非正规部门是指相对于官方的正规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的信用部分”。以上对民间金融的界定是从资金服务对象角度考虑的, 再细分的化可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式、合法的金融组织, 如合作银行;另一类是非正式或“非法的”, 如合会、私人钱庄等。

二、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及问题

(一) 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民间金融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 正规金融逐步不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 不能满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需要, 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要, 于是民间金融迅速掘起, 表现异常活跃。民间金融的发展, 是遵循市场需求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民间金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8年6月底, 全国非正规信贷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二) 民间金融的重要作用

1、民间金融是国有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

无论是国有控股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 逐渐无法满足经济日益多元化的需要, 这为民间融资机构提供了发展契机。民间金融机构所占领、面向的市场是国有金融机构忽略的市场, 是国有金融重要的补充。民间金融弥补了国有金融的缺口,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信贷资金供求之间的矛盾, 改变了社会资金低效率的完全配置到国有经济的局面, 提高了金融配置效率。同时发展民间金融又有利于建立合理的金融业竞争秩序。有助于构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产权结构和促进原有金融机构的创新与发展, 形成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富于竞争性的金融体系。

2、民间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去普遍存在。早在1999年, 我国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53%左右, 而其金融信贷占比却只有27%。尽管近几年,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从观念上打破了传统的经济支持“成分论”偏见, 中央银行也出台了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意见”, 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在体制上进行了松绑, 但是大型正规金融的信贷对象主要还是在城市的大型企业, 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支持仍然明显不足。民间融资通过民间信用和亲朋好友的纽带与民营企业联系起来, 借助亲缘和地缘优势能很好地掌握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特殊的失信惩戒机制也比较有效, 再加上其手续简单、便利, 为民营和中小企业顺利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民间金融支持农村经济服务“三农”

随着四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农村地区的许多经营网点被撤消, 正规金融资源更加稀少, 金融资源供给明显不足。而农业、农民、农村, 因其所处的弱势地位, 往往更加需要金融支持。而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又主要办理存款业务, 导致大量的农村资本流向收益率高的城市, 造成农村的金融资源极度匮乏, 这不仅满足不了农村普通人群的借款需求, 而且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民间金融适应了农村的借款特性, 主要通过亲情等血缘关系进行借贷, 不需要借款人进行物品抵押, 这种金融形式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资源的极度匮乏满足农民贷款需求, 缩小了城乡之间在金融资源占有上的差距, 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民间金融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产生影响

民间金融的发展扰乱了宏观调空。民间金融活动在其高利率的吸引下, 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银行体系, 分流了银行存款, 加大了资金“体制外循环”, 往往会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 使得政府的宏观调空目标难以实现。

2、民间金融发展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民间金融机构由于没有国家信誉作担保, 甚至连基本的法律保障和法律规范都没有, 民间金融机构为了吸收存款, 不得不高息揽款, 不得不高息放贷, 因而其潜在的风险极大。民间金融倾向于“高息揽款、高息放贷”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容易造成信用危机。一旦民间金融机构倒闭, 存款人就会受损。

3、民间金融缺乏法律和政策的保护

长期以来, 中国合法的融资机构仅限于正规金融机构, 民间金融一直是处于地下状态, 其法律地位没有得到认可。民间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是民间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民间金融长期缺乏正规的引导, 民间金融的发展也因此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不断会有民间金融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一旦民间金融案件发生以后, 一些地方政府对民间金融机构却采取不支持甚至是取缔的态度, 而没有承担起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责, 这都制约了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制定和完善相关民间金融法律使民间金融合法化

由于民间金融与其他金融组织之间的差别较大, 在规模、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决策过程等方面有所不同, 使民间金融合法化,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 在遇到债务纠纷时, 当事人能够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于经营不善的民间金融组织, 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风险扩大化, 并对主要责任人做出相应的经济处罚等。因此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或《民间金融法》等。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也正是通过这种“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方式来规范民间金融的, 而非只是简单地采取打击和取缔的办法。

(二) 构建民间金融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放松民间金融的市场准入, 降低门槛,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机构。大力引进包括民间资本、跨国资本在内的战略投资者, 提升银行改革的内部压力, 从而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商业银行转变。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机构, 既可以借鉴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 让民间投资人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加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成立地方性股份合作银行;又可以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 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 从体制上为农村金融机构更广泛地吸收社会资本金、增强服务功能创造条件。

在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方面, 关闭差的、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 设立新的金融组织, 特别是应允许设立新的真正的自愿性、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从体制上为民间资本“合法”进入金融业开辟一条道路, 给那些想合法经营的人一个正当的出口。

(三) 构建适合我国的民间金融机构

1、发展由民间资金组建的各类民营银行

构建民营银行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设银行法人机构应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有所创新;二是必须能控制住关联交易和关联贷款风险;三是政府不干预银行的日常经营;四是银行发起人股东中应当包括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五是银行应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人事管理制度, 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六是银行应具备有效的资本约束、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约束和风险管理约束机制。

2、组建不同信用主体基础的民营合作金融机构

根据发达国家民间金融的经验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 合作信用社应广泛存在于广大的农村经济中和城市中小经济中, 采取合作制的组织体制, 合作信用社的资金应主要来自于社员, 即资本金应全部来自于民间, 用之于社员, 体现互助合作的宗旨。合作信用社应当借鉴国际合作金融的经验, 依照国际合作联盟所确定的, 为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合作社基本原则, 包括:自愿入社、公开征集社股;民主管理, 一人一票制;限制股金的报酬;盈余按惠顾额返还给社员等。

3、建立农村民间小额信贷机构

小额贷款组织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 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中国这样一个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国家, 由于分散农户的细小规模导致过高的小额交易频率和风险, 传统的商业金融无法追求到利润;而以“圈层结构”为基础, 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的小额贷款则成为满足农户金融服务需求的生力军。商业化小额信贷才是顺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 (简称小额贷款公司) 和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简称贷款子公司) 应该是发放小额贷款的主流力量, 引导民间资金来发展小额贷款机构是顺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5:8-12.

篇6: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民间借贷新型民间信用担保体系法制化

长久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二元化”趋势——官方的“正式”金融与民间的“非正式”金融并存。民间的“非正式”金融不仅为资金需求者开拓了一条蹊径,也为资金富裕者找到了一条投资之道。然而,民间融资也为投机者带来可乘之机,使得投机性资本迅速膨胀,导致区域性资金链条的迅速断裂,引发了企业融资渠道堵塞、金融恐慌等问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 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

1.1 民间借贷的规模地区性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

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地区性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民间借贷发展迅速,规模壮大,其中以江浙地区为代表。江浙地区的民间借贷以经营型民间借贷为主,借贷数目相对较大,借贷资金主要用于进一步的商业和金融投资。而落后地区民间借贷多以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为主。同时,民间借贷的资金具有较高水平的分类相聚性,显示出“穷帮穷,富帮富”的特点,最终的结果就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1.2 民间资本的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投机性增强

我国民间借贷大部分来源于民间自有资金,即简单的“存款”→“放贷”模式,但近几年,民间资本的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出现了投机行为。比如,信誉高的民间金融组织,可以很容易地从官方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并以高利贷形式转贷给信誉低的中小企业;发达地区的房地产业活跃,有大量的房产抵押贷款用于周转,这些贷款在高息的诱惑下,也部分地流入了民间借贷市场;另外,国际“热钱”通过各种规避现行管制的渠道,涌入中国民间借贷市场,获取高利差。

1.3 借贷监督的机制不健全,民间信贷的风险极大

目前,借贷监督的机制不健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的监督未能协调。以银行的贷后管理为例,一笔协议用于实业的款项贷出之后,监管部门疏于对该资金流向的监督,致使该款顺利流向利率更高的民间贷款市场。民间借贷以借贷双方的信誉为纽带,以人际关系为最重要的借贷筹码,因而,民间借贷体系自身缺少有力的监督、管理和保障机制。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上述“无序性”,以及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导致金融市场面临“一发而动全身”的危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 民间借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直接、灵活、自由的融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生产、生活的资金需要,成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但在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现实和金融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民间借贷所表现的不规范、逐利、无序等特性,具有很大的“蝴蝶效应”,严重威胁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引发信用危机

民间借贷的资金游离于“正式”金融之外,缺乏正规的监管支持和相应的法律保障。从监管方面来看,传统的民间借贷资本在小规模运转时,借贷双方的信誉足以确保借贷资金的信用安全。但伴随借贷资本的投机化和规模化,民间借贷越来越关注高利率,无疑会引发高违约率, 产生信用危机。另一方面,从法律保障来看,民间借贷较少地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即便签订合同,也因为民间借贷双方自身的有限理性,使得所签订的合同无法很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因此,当民间借贷出现违约现象时,借贷双方很难获得法律保护,极易引发债务纠纷。

2.2 影响地方金融安定

一方面,社会闲散资金通过民间借贷的渠道流向了本该淘汰的企业,增大了社会成本,影响了国家战略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消弱了地方金融机构正确执行国家信贷政策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闲散资金大量流向民间信贷体系,严重干扰了银行的吸储能力,引发银行间高息揽储等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同时,民间借贷的任一环节的还款出现故障,都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金融危机,扰乱地方金融秩序。

2.3 消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方面,民间金融组织将民间储蓄和银行储蓄转化为投资,为民间借贷提供资金,将引发央行控制资金与民间分流资金的矛盾,弱化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另一方面,民间借贷注重利益,资金流向与宏观政策导向可能背道相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3 发展民间金融的政策建议

民间借贷作为“正式”金融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伴随民间借贷规模扩大,如何对民间借贷活动进行管制是政府目前面临的问题。因此,民间借贷是否能成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我认为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引导民间借贷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的道路。

3.1 建立新型民间担保体系

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民间借贷趋于正规化的保障。因此,改革民间借贷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机制,建立新型民间借贷的信用担保机制,有助于缓解民间借贷的信用危机,使民间借贷更加正式化。

实际运行中,可以考虑由国家建立一个专门为民间借贷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该平台由银监会直接管理,以“提供第三方担保,减小风险”为主旨,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这样既能减少民间借贷的风险,又更易监管。

3.2 立法支持民间借贷及其配套服务

政府对民间金融的支持还应该从政策、法律角度出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民间借贷的资金流向与政策导向接轨,使民间借贷更加有序化、法制化。

首先政府应对民间金融体系修订一个比较完善的立法,加强民间金融机构的配套服务,确保民间借贷活动有法律保障,以沟通信息、控制风险。

其次,政府应鼓励“正式”金融体系内的产品创新,引导中小企业在体系内进行借贷活动,避免大量资金外流到体系之外,有序地缩减民间借贷的规模,防范民间借贷的过度扩张。

最后,政府应制定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引导民间借贷资金向国家宏观政策看齐,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4 结论

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民间借贷的良性运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民间借贷的优势。一方面,必须加快金融体系的改革,使民间借贷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和有序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必须防范民间借贷的过度扩张,保证其在温和的速度下缓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晓阳.对我国民间借贷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2(35).

[2]李兢赫.关于民间借贷问题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1(10).

[3]叶茂,张志远.当今中国民间借贷现状研究[J].硅谷时代,2009(11).

[4]张海洋,平新乔.农村民间借贷中的分类相聚性质研究[J].金融研究,2010(69).

作者简介:

钟冬冬,陕西咸阳人,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金融硕士专业。

张金正,河北唐山人,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金融硕士专业。

黄立帅,山东淄博人,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金融硕士专业。

基金项目: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上一篇:2016精选激活让8800万细胞焕发生机心得体会下一篇:家庭理财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