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2024-07-26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共8篇)

篇1: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一、初唐:唐诗的准备阶段。试探总的趋势由齐梁旧风向盛唐气象过渡。

两个重要现象:1.一大批宫廷诗人承袭齐梁绮丽的风气。追求诗歌的词藻和声律,而最终导致了律体的完成。2.为数不多的卓杰之士,批判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强调诗歌的风雅兴寄,从而导致试探风起的转变。

初唐诗人的特点:继承加变革

二、盛唐:唐代诗歌的鼎盛期、顶端

充满“爱国主义和爱国热情”反映在文坛:积极浪漫的诗歌成为创作主流。代表人物:李白 安史之乱使开唐以来的矛盾集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歌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是杜甫。总结盛唐,开启中唐,杜甫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边塞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高适以乐府歌行见长,风格苍凉雄健,岑参后期诗歌磊落奇骏。

三、中唐:再盛期。

大历时期是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是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多沿袭他们的文风。

大历十才子;

山水田园诗:刘长卿、韦应物;

边塞诗:刘禹锡、李益;

奇崛派诗人:代表 韩愈、孟郊,又称“韩孟诗派”,孟郊独创风格是古拙瘦硬用语奇险; “山水诗人”:柳宗元、刘禹锡。刘禹锡诗歌风格:“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 古文运动:

领导者:韩愈、柳宗元。是一场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重点在于对文体的改革,同时也兼及文风、文学语言的改革。

特点:1.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古紧密结合,具有政治革新意义;2.文体改革与进步的文学观点紧密结合。

四、晚唐:夕阳期。

感情情绪十分浓厚。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代表贾岛、姚合;有的着力艳丽,写闺中女儿之情思,如温庭筠、韩偓;有的淡薄诗风,如司徒空、陆龟蒙;有的讽喻时事,表达动离之感,如皮日休、罗隐。

在散文上出现小品文创作,继承韩柳的古文传统,用尖锐的笔锋,讽刺时事。

唐传奇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篇2: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一、初创期: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有22%的企业在这个阶段死掉。

初创期,企业的目标就是生存,这个阶段谈什么公司管理,流程、制度建设,都不是很现实。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培训以业务和销售为主,几乎都是内部培训。

二、成长期(快速成长阶段):在我国,有67%企业在这个阶段死掉。

在经历过原始积累的生存努力之后,很多企业都会慢慢找到属于它的生存方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财务管理等,这些是一个公司运转的基础。这个阶段人员也开始增长得很快。企业进入到了一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呢是企业具有一定的营业额和规模,进入初步规范化管理,但是很多管理的决策还需要老板的参与,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开,将会碰到管理危机。另一个问题就是,老板的战略很好,但是员工的能力却跟不在。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才能够更好地为团队完成任务。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所长,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协调一致,才能使团队更具活力,也才能使我们的方向更为正确,速度更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既是业务的竞争,也是人的竞争,更是人与人之间能力的竞争,一个企业真正唯一的持久的生命力就是你比你的竞争对手快多少,你是不是一个更新换代、新陈代谢非常快的学习型组织。

所以,当企业进入快速上升期之后,面临最大挑战是企业人的问题。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如何找到正确的人来做正确的事情,如何提高人的积极性,如何提高领导自身的修养,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不要亲自主刀,而是指导、培养一批人,即使创业者不在的时候也依然能把企业做好。

那这个时候外部的培训是最好的方法,这个阶段的培训以管理类培训(包括通用能力、变革管理等)和全员培训为主。

三、稳定期:

基业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这个阶段就是企业需要找到一个蓝海,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就需要建立自己完善的培训体系。

四、衰退期/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

上边的规范化过程曾经提到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会影响个人的创造性,而这个阶段要就是要解决规范与创造并存的问题。这是把企业管理的粗放转变为精益化过程,包括:

1、组织的流程化运作

2、精益化制造

3、文化型组织

4、自主化组织

5、核心竞争力

6、扁平化组织等

篇3:计量基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1个阶段是以自然物为计量基准

最初始的自然物是人体的器官, 即用人自身的手足和手足的动作作为度量的标准。《孔子家语》说:“夫布指知寸, 布手知尺, 舒肘知寻 (八尺) , 斯不远之则也。”意思就是说中指中节上一横纹叫作一寸, 拇指同中指一叉相距叫作一尺, 两臂伸长得八尺, 叫作一寻。

在我国有历史记载并比较有名的是大禹“以身为度”的故事。相传, 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时, 在疏通水道, 引水入海的过程中需要对山川水势进行测量。规矩准绳就是当时最常用的测量工具。那么如何保证治水工程中规矩准绳计量标准的统一呢?《史记》记载: (禹) “身为度, 称以出”。意思是大禹用自己的身体和体重定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 把他复制到木棍、矩尺和准绳上, 测量长度、重量时就可以直接读数和计算了, 治水工程即使在不同地区也可以复现和传递这个量了。

其实, 在很多国家、很多地区, 都有“以身为度”的历史记载。如英国在12世纪初仍以英王亨利一世 (1100-1135年) 鼻尖至指尖的距离定为一码, 以自己的脚长来确定“英尺”的长度, “英寸”的标准则是英国国王埃德加 (959-975年) 的拇指关节长度。

第2个阶段是以人为物为计量基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以人体等自然物为计量标准就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生活的需要了, 于是就开始人为制造一些计量标准物。

我国计量史上以人为物为标准器的经典作品是“新莽嘉量”。

在我国历史中东汉与西汉之间有一个短命王朝“新”, 它是东汉权臣王莽创立的, 王莽在篡夺东汉政权时, 为了满足其托古改制的政治需要, 征集当时学识渊博通晓天文乐律的一百多名学者, 在著名律历学家刘歆的主持下, 完成了中国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度量衡制度改革。并监制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新莽嘉量。目前, 还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新莽嘉量是一个五量合一的标准量器, 其主体是斛量, 另外还有斗、升、龠、合诸量。在嘉量的5个单位量器上, 每一个都刻有铭文, 详细记载了该量的形制、规格、容积以及与其他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3个阶段是以经典物理学为基础建立的宏观实物为计量基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计量基准已开始摆脱利用人体、自然物体等的原始状态, 进入了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阶段。

1685年,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机械运动三定律的论证和描述, 建立起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经典物理学为近代计量学的创建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 人们开始探索建立计量新的基标准。1795年4月7日, 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新的度量衡制度:米的长度以自北极到赤道段经过巴黎的子午线的一千万分之一为标准, 质量单位以1立方分米温度为摄氏4度的纯水在真空中的质量。并由此铸出了米和千克原器。此外, 如时间:秒, 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物质量:摩[尔], 发光强度:坎[德拉]等计量标准也在经典物理学理论指导下得到了建立和广泛应用。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 各国根据经典物理学的原理, 用某种特别稳定的实物建立起了实物计量基准, 使基本单位的量值由实物计量基准复现和保存。

第4个阶段是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建立的微观量子基准

为了解决实物基准不易保存且准确度存在一定局限的问题,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计量科学研究者与物理学研究者紧密合作, 使计量单位的定义逐步抛弃实物基准, 更新在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的基本物理常数上。从目前的物理学知识来看, 这些基本物理常数不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原子的量子特性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原理相同的装置重复产生, 从而完全解决了实物基准存在的问题。

篇4: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唐代;墓室壁画;修礼;藩属体制;三阶段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能够与汉代比肩的强大王朝,史家常常以“汉唐”并称。在墓室壁画的发展史上,唐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墓室壁画表现出的上移形态与王朝气息非常契合,体现出了大帝国的时代特征。唐代墓室壁画是如何发展的?目前在其发展阶段上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多从考古成果出发。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唐代的政治体制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京畿地区的研究成果

唐代墓室壁画发展有一种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壁画墓的遗存特别集中,目前已发掘的壁画墓80%集中于京畿地区,中央集权的强盛势态一览无余。梳理正式发表的考古报告,唐代壁画墓的总数是147座,其中现代行政区划的陕西省就有84座。一个地区有这么大的壁画墓遗存,这种现象已经表现出一种时代的特征,因此关于唐代墓室壁画分期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对其出现的京畿地区的讨论上,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这一时期主导性的学术影响,即使是全国性的分期研究,也一般是从京畿地区说起。

这方面成果中,20世纪80年代宿白和王仁波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提出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第一阶段为高祖到太宗中期,壁画布局内容沿袭隋墓壁画旧制,分上下两层;第二阶段为高宗、武则天时期,唐代壁画特征开始出现;第三阶段为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是唐代壁画特征的形成时期;第四阶段为玄宗天宝年间至德宗时期,发生较大转变的阶段,墓道壁画衰落,身份较低的墓道不见壁画,墓室流行折扇式人物屏风画;第五阶段为顺宗以后,壁画更为简单,墓道无壁画,墓室内流行云鹤题材的屏风画。[1]王仁波、何修龄、单暐《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一文提出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他们的出发点是根据墓室壁画的题材演变并参照艺术风格的变化,实际上这是一个覆盖整体发展的划分。他们认为:第一期为唐高祖武德至中宗景龙年间(618-709),题材突出地表现墓主人生前的仪仗和狩猎场面,同时适当地安排了宫廷生活和日常家居生活的各种场面;第二期为唐睿宗景云至玄宗天宝年间(710-756),突出表现墓主人生前的日常家居生活,狩猎出行、仪仗出行场面减少;第三期为唐肃宗至德至唐末(756-907),家居生活题材盛行,仪仗出行题材进一步削弱,六扇屏风题材盛行。[2]

20世纪90年代后,齐东方等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齐东方、张静《唐墓壁画与高松冢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从壁画内容、布局、构图、艺术特征和绘画技法的发展提出四个发展阶段的观点:第一阶段,隋至初唐(581-649),以李寿、杨恭仁墓为代表,题材源于十六国迄北朝壁画,日常生活以庭院为背景,布局上下分栏;第二阶段,唐高宗、武则天时期(650-704),影作木构建筑普遍,墓室宅院化,人物无背景;第三阶段,唐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705-742),这一阶段在过洞、甬道、墓室所绘人物,大都以象征式廊柱建筑为背景,墓室壁画生活气息更浓厚,游乐场面增加,墓道壁画简化;第四阶段,唐玄宗天宝(742)以后,壁画绘于墓室,题材多为四神、侍者,出行、影作木构淘汰,流行屏风画、云鹤题材。楚启恩《中国壁画史》有自己的观点,该书从布局和题材变化提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唐至盛唐,是唐代墓室壁画特征形成和发展时期,壁画采用单栏式,全墓壁画布局趋于一致,出现墓室宅院化特点;第二阶段为中唐时期,绘于墓道中的壁画逐渐少见,墓室壁画流行墓主人像和式人物屏风画;第三阶段为晚唐时期,壁画越来越简化,屏风画的内容以云鹤、花鸟为主,人物形象少见。[3]14-15(图1)

二、其他层面的研究成果

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因为唐帝国地域辽阔的空间和历时数百年的时间而获得了极其丰富的图像内容,使得中国墓室壁画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时代。丰富的内容为分期研究带来了难度,京畿地区之外的研究就属于这样的领域。唐代墓室壁画在京畿地区之外的分期研究,一般从一些特别方向展开,这样的研究数量不多,但也对唐代墓室壁画发展阶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成果。

其一,地域特征层面的研究。

从考古成果看,唐代各地的壁画墓遗存没有京畿地区那样集中和数量多,所以地域特征方向的研究展开不多,但有许多很好的启发观点。

首先,关于南方墓室壁画的发展。权奎山《试析南方发现的唐代壁画墓》一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发掘的9座唐代壁画墓,他认为:最早一座壁画墓是唐太宗时期,最晚一座壁画墓是唐昭宗时期,壁画墓在南方贯穿整个唐代。“但是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时间上有严重的缺环,从玄宗天宝元年(742)到昭宗光化二年(899)的150多年间未发现一座;初、盛唐时期,虽然各个主要阶段都有发现,但数量少。”[4]100 9座壁画墓数量虽然不多,但深入辨析后,唐代壁画墓的南方体系基本可以勾勒出来。

其次,关于北方太原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是目前唐代墓室壁画研究成果中最全面的一部专著,作者根据壁画墓遗存将山西唐代墓室壁画分为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两个阶段。他对初唐时期的特点有如下描述:“太原唐代壁画墓除了与关中同时期壁画墓有相同之处外,既保留了一些北朝传统又具有新的特点,这些构成了太原地区武周及其后不久的壁画墓的地方性特征。”[5]112太原是一个地域性的空间,但这样的划分对唐代墓室壁画的北方体系划分无疑具有很好的启发。

nlc202309081005

其二,题材运用层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成果以屏风画的研究比较深入,这是一个从体裁维度进行的研究。张建林《唐墓壁画中的屏风画》一文以关中地区为主要对象,将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屏风画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总章元年(668)王善贵墓和垂拱二年(686)元帅奖墓,均为多扇连屏环绕墓室一周,前例至少有15扇屏风,后例则多达22扇,每屏面均绘一侍女,与北朝、隋墓屏风壁画相比已不再出现屏风以上的帷帐,屏风所绘内容由主人携侍者出游变为单纯的侍女图。第二阶段,有景云元年(710)节愍太子墓,屏风内容为树下贵妇,太原金胜村三座墓与其相似,屏风画内容为树下老人图。第三阶段,集中于天宝年间,最晚的是永泰元年(756)韩氏墓。六扇屏风内容保留此前侍女图、树下老人图、树下贵妇图之外,又新出现花草图、山水图。三扇屏风、独立屏风内容有乐舞图、宴饮图、双鹤图和胡人牵羊图等。吐鲁番阿斯塔那屏风画与这一阶段基本相同。第四阶段,兴元元年(784)至唐末,有4例,内容为云鹤、花鸟等。[6]237-238杨效俊《影作木构间的树石——兹德太子与章怀太子墓壁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根据屏风画的题材将唐墓壁画中的屏风画分成两个阶段,认为第一阶段流行历史人物故事画,第二阶段题材多样,历史人物故事画稀少。[7]343-344杨文与张文观点有重叠的地方,可以看作是一种简化的梳理。唐代墓室壁画的题材非常丰富,以题材演变来划分发展阶段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也体现出相关学者的学术敏感性。

其三,绘画发展层面的研究。

唐代墓室壁画中,绘画成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绘画发展开始受到关注,这方面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有系统的梳理。他认为唐墓壁画中的人物画四个发展阶段:高祖至高宗时期的传承与蜕变,武则天至睿宗时期的主流风格精进,玄宗时期的盛世经典,肃宗至唐末的延续与渐变。其他山水画、花鸟画都有相关的分期描述。[5]3-4对唐墓壁画的整体艺术风格的分期与嬗变,李星明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唐高祖至唐高宗时期(618-683)、武周至唐玄宗时期(684-756)、安史之乱至唐末时期(750-907)。绘画发展的研究涉及到世俗社会的艺术发展,唐代的传世作品非常少,还往往牵涉到真伪问题,墓室壁画作品的绘画发展研究,不仅可以为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提供良好的理论张力,同时也是对世俗美术研究的一个贡献。(图2)

概言之,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唐代墓室壁画发展阶段研究的重点还是在京畿地区,这一点符合唐帝国的政治形态。但是,大帝国的政治版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研究视野,地域范围之外的全面考虑应当成为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理论基点。

三、政治制度维度的三个发展阶段

唐代墓室壁画以往在发展阶段上的研究多依赖于考古发掘成果,壁画墓遗存的存在形态也为这样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先天基础。在这样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引入唐代政治制度研究的维度,在侧重考古研究的维度之外,尝试进行一些更加全面的讨论。

我们认为,唐代墓室壁画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大一统政权的直接而全面的影响。与汉王朝一样,唐王朝因皇权加强而国势强大,但与汉王朝不一样的是唐代壁画墓基本上是在主流社会流行的墓葬形式,并且壁画墓高度集中于京畿地区,这样的分布表现出唐代墓室壁画与世俗政权更加紧密的关系。汉代也有这样的关系,但唐代更加规范,更加自觉。这样的关系结构里,墓室壁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唐代墓室壁画中,重生信仰与世俗生活有了一个新的平衡结构,强大的皇权更加直接地加入到彼岸构建之中,墓室壁画中的神秘性趋于弱化而世俗性日益增强,唐代墓室壁画由此而开启了世俗化的新阶段。从图像涉及的范围看,唐代墓室壁画的图像内容表现出更加突出的包容性,但是就墓葬性质而言应当归属于中上阶层的墓葬活动,这就决定了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与唐代皇权发展有着极高的相关性。因此,在描述唐代墓室壁画发展时,我们仍然考虑将反映唐代皇权发展的礼制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参照体系,同时关注唐王朝藩属体制的发展阶段,在关注唐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讨论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

其一,唐代三次修礼和藩属体制的四个发展阶段。

经过南北朝的分裂和大动乱,礼制的修订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唐代对“五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订,即唐太宗时的《贞观礼》、唐高宗时的《显庆礼》和唐玄宗时的《开元礼》。唐太宗时修《贞观礼》,开始与隋朝《五礼》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将“凶礼”由第二位移到第五位,自此“五礼”次序改为吉、宾、军、嘉、凶,这一修改明确反映了“贞观之治”后最高统治者提高皇权的要求。唐高宗时修《显庆礼》,虽然加入了宫廷斗争的因素而有前后不统一的问题,时人和后人的评价也不一,但此次修礼中强调天的唯一性和皇权的至高无上,使得皇权再一次得到加强。唐玄宗时修《开元礼》,意在平衡各种矛盾,同时继续完善皇权的统治地位,由此而得到集大成的修礼成果。《新唐书·礼乐志一》记:“由是,唐之五礼之文始备,而后世用之,虽时小有损益,不能过也。”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盛世不再,已经无力再大规模修礼。因此,按照唐王朝的三次修礼和安史之乱后的衰落,唐代的礼制发展可以为四个阶段。

唐代的帝国版图辽阔无垠,皇权的有效辐射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藩属体制的改革应运而生。唐代藩属体制也有一个建成和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李大龙认为:“唐高宗、唐太宗两朝是藩属体制的初步形成时期,时间为618-649年;唐高宗至睿宗三朝是藩属体制的基本定型时期,时间为650-683年;则天朝至唐玄宗四朝是藩属体制的调整时期,时间为684-755年;安史之乱后则是藩属体制的逐渐衰败时期,时间为756-907年。”[8]334

由三次修礼和藩属体制的四个阶段可以看出,唐代礼制的发展与藩属体制的发展是基本同步,唐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制度制定也在时间点都与这四个阶段的划分相一致,这四个阶段可以描述出唐代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nlc202309081005

其二,唐代墓室壁画的三个发展阶段。

有了唐代多次修礼和藩属体制改革的认识,直接反映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墓室壁画就有了跨越图像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丧葬活动的考虑。我们认为,唐代墓室壁画是唐代中上阶层墓葬活动的产物,墓室壁画的发展显然是需要与唐王朝的礼制发展保持一致的;同时,唐代壁画墓的政治中心分布特征又需要得到京畿制度、藩属体制等国家管理制度方面的支持。因此,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与唐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也可以划分为对应的三个时期。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的划分更接近于齐东方等先生的四分法,但第二、第三阶段可以合并为一个阶段,这是唐代皇权加强和完善的事情,为唐墓壁画的繁荣时期。

概言之,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唐代壁画形成期。初唐的唐高宗、太宗时期(618-649),以李寿、杨恭仁墓为代表,这是唐墓壁画区别于北朝和隋代而有自己面貌的开始。

第二阶段,为唐代壁画繁荣期,其中又分前期和后期。前期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650-704),墓道礼仪化、墓室宅院化等特征开始形成,影作木构建筑流行于中原地区;后期是唐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705-742),号墓为陵的壁画墓将唐墓壁画的等级推向高峰,同时期的另外一些壁画墓则出现了墓道壁画简化的现象。

第三阶段,为唐代壁画衰退期。唐玄宗天宝(742)以后,壁画绘于墓室,影作木构淘汰,屏风画流行,四神又成为流行题材,神秘气息有所回归。

参考文献:

[1]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J].考古学报,1982(2).

[2]王仁波,何修龄,单暐.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J].文博,1984(1、2).

[3]周天游.唐墓壁画研究文集[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4]权奎山.试析南方发现的唐代壁画墓[M]//周天游.唐墓壁画研究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5]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6]张建林.唐墓壁画中的屏风画[M]//周天游.唐墓壁画研究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7]杨效俊.影作木构间的树石—兹德太子与章怀太子墓壁画的比较研究[M]//周天游.唐墓壁画研究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8]李大龙.汉唐藩属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篇5:电子商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1876年,贝尔和华生发明了电话,开始用声音传递商务信息; 1925年电视之父贝尔德发明了能传输图象的电视机;1930年有声电视出现;1937年沃恩斯的电子电视系统击败贝尔德,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诞生。1946年才合法制造。2: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电子商务(20世纪60年代)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企业间专用网络的发展,应用于企业间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和银行间的电子资金转账(EFT)技术作为电子商务应用的系统雏形出现了。使商业文件可以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大大提高了商业文件的处理速度,降低了商业成本。但企业使用专用网络与设备的费用太高,人才少,阻碍了它的发展。3: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91年后)

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和发展,逐步从军事、大学、科研机构走向百姓家庭和企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以遍及全球的互联网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网上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信息数据库为依托的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迅速发展。4:2000年以来——E概念电子商务:

采用各种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的综合运用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个阶段:1:萌芽与酝酿期(97-2000年):爆炸式发展的夏天

亚马逊网络书店(1995年)的冉冉升起,使电子商务成为了经济活动的热点,大量风险投资涌入电子商务,网络概念股在美国受青睐,电子商务出现爆炸式发展。2:调整蓄势阶段(2000-2003年)——寒冬

由于扩张速度快,资金投入多,电子商务问题暴露,物流、管理问题突出,网络股出现炮沫经济,国际股市从5000点跌破到2000点,资金撤离,网站开始重新洗牌,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寒冬腊月,超过1/3的网站销声匿迹了。3:复苏与回暖期(03年-05年)—高速发展的春天

经过严峻的市场考验,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务实经营,SRS的出现、911事件的发生,禽流感病毒的传染、非典流行使得电子商务又卷土重来,电子商务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这个阶段对电子商务来说最大的变化有三个:

第二个变化: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从B2B电子商务中获得了订单,获得了销售机会,“网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

第三个变化:电子商务基础环境不断成熟,物流、支付、诚信瓶颈得到基本解决,在B2B/B2C/C2C领域里,都有不少的网络商家迅速的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验和资金。

篇6: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综艺阶段,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等。为代表

第二阶段,娱乐阶段,像快乐大本营推出,把我们的娱乐阶段再次提升。

第三阶段,益智游戏阶段,我国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就是在王小丫,李咏为杰出代表的时期。

第四阶段,综艺娱乐阶段,总结综艺娱乐节目的中国特色,代表作,超女,快男,后来的这种选秀。现在的例如非诚勿扰节目,和一些延伸品。第一阶段

(一)以综艺节目为主的阶段

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真正受到关注是从1983年起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开始的。

1983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全国引起的轰动,是现在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无法与其相比的。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除夕之夜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中国家庭和吃年夜饭、放鞭炮一样必不可少的事情。[2]

这一阶段的电视娱乐节目内容以传统的专业歌舞和曲艺为主,明星表演、观众观看,节目形式比较固定,虽然有时也出现主持人对向观众问话等环节,但观众基本不能主动参与到节目之中,与观众有较大的距离。内容缺少亲和力、形式缺少变化、与观众缺少互动成为传统综艺节目的硬伤。表演类综艺节目运作模式即“明星+表演”。明星是节目的当然主角,由明星的舞台表演是构成节目的主要内容,而各个很少相干的节目之间的串联则由主持人来完成。与之相对应,传统表演美学和播音美学决定了表演类综艺节目的整体面貌与审美形态,“舞台”和“话筒”成为电视观众可望而不及的“神圣”,传播学意义上与传者具有互动功能的受众,也在这里成为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2004年10月8日,《综艺大观》成为央视综艺频道正式改版播出后首批被淘汰的栏目之一,拥有14年历史的《综艺大观》被淘汰,改版为《欢乐中国行》,成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带动电视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电视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新闻联播》的基本资讯、每年一次的春晚,于是,《正大综艺》应运而生。其全新的互动形式、轻松随意的节目风格、奇妙世界的讲述,一下子打开了一扇心灵世界之窗。[2]

二、以游戏节目为主的阶段

1997年,湖南电视台模仿港台节目制作了《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此后,中国内地以“欢乐”、“快乐”和“速配”为主题的节目掀起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第二次浪潮。这一阶段节目的娱乐性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现场观众甚至有直接参与节目的机会。各种各样的游戏、轻松活泼的氛围曾令观众耳目一新,但简单的游戏已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其地位很快被以知识竞技为主的益智类节目代替。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在全国刮起了快乐旋风。李湘与何炅以古灵精怪的造型、机智非凡的对答,霎时虏获了无数人的笑声。此节目也是第一个让明星以常态参与游戏的娱乐节目。从2004年开始,《快乐大本营》逐渐淡化明星套路,越来越强调海选、真人秀、PK等新概念,突出全民娱乐。[2]

1999年1月2日,北京有线电视台《欢乐总动员》亮相,江苏卫视推出《非常周末》、福建东南台推出《开心一百》、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各大媒体竞相抢滩这一“娱乐市场”。这些节目不但名称大同小异,而且节目内容、环节的“起承转合”也都基本雷同,“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状况使得观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一些节目逐渐退出了荧屏。[2]

与游戏类综艺几乎同时涌上荧屏的还有一种婚恋类综艺节目,代表性的栏目有:《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等。

1999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在北京顺义召开的广播电视文艺研讨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全国省级电视台办娱乐节目的有33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的有42家,之后又有32家电视台开办或引进了娱乐节目。1999年1月20日北京有线电视台开播的《欢乐总动员》,被全国近40个城市的电视台引进播出,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快乐”、“欢乐”热。但是这股热潮并没能继续持续下去,随着一批批克隆节目的出现,“快乐”“欢乐”充斥各个荧屏,观众开始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纯娱乐”节目感到腻烦,收视率在大幅下滑。

三、以益智节目为主的阶段

中央电视台1998年推出的《幸运52》与2000年推出的《开心辞典》是中国内地益智类节目的代表。

益智类节目,不仅保留了游戏闯关等环节,出现了一些知识性与娱乐性兼备的题目,还增加了博彩、参与者与现场及场外观众的互动等环节,节目更具亲和力。益智类节目受到自身的限制,节目除了在演播室的装饰和题库上下功夫外,很难获得较大的突破。在探索新的娱乐节目时,国内电视业界找到真人秀这一新的突破口。

观众看节目时既不是审美也不是审丑,坐在王小丫和李咏对面的竞答者是观众熟悉的、如他们一样普通的身边的人,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和他们有了一种平视的态度,节目已经走向了平民化。央视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和李咏主持的《幸运52》开播之初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丰厚的奖品刺激了观众的参与热情,而地方电视台更是将益智节目发挥到了极致。2002年元旦诞生于上海的《财富大考场》,以创造了最高奖可达22万元的奖金纪录而风靡全国40多个城市。湖南的《财富英雄》更是以“千金一题”为广告:答对5道题5000元,10道题5万元,15道题50万元,平均每道题33333.33元。

在“2000年中国电视节目榜”《幸运52》一举获得“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 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在首届大学生电视节上,《幸运52》被评为“最具生命力” 的节目之一。如今,《开心辞典》已经没有当年的辉煌,《幸运52》也停播改版为《咏乐汇》。[2]

以智力竞猜加高额奖品,从表面看来似乎只是与一些娱乐节目的侧重点调了个位儿,加大竞猜得奖成分的比重,缩小了娱乐成分的比重,可它恰好迎合了观众喜欢刺激性活动的心理,同时竞猜节目、益智类节目由于创意、制作的技术门槛不高,引起了地方频道竞相模仿,大有天女散花之势,全国上下又掀起了一轮“竞猜时代”的高潮。如贵州卫视的《世纪攻略》、上海卫视《财富大考场》、广东电视台《赢遍天下》、重庆卫视的《魅力21》、江苏卫视的《夺标800》,等等。

四、以真人秀为主的阶段

以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的《走入香格里拉》等野外生存挑战类为代表的节目成为国内真人秀的先行者。

2004年《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三箭齐发使选秀类节目初露锋芒,激烈竞争引起一浪接一浪的发展高潮。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和《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同时,一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也发展起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又一大热点。此外还有《非常6+1》《星光大道》《快乐男声》《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化蝶》《第一次心动》等。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借鉴境外的相关节目,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内地娱乐节目的主流。

央视《非常6+1》,节目用六天时间把平民英雄的成长过程,非常细化地呈现出来。它把屏幕内外的界限完全颠覆了,强调的是大众的参与,电视屏幕之外的人多是真人秀参与者的亲戚、朋友,甚至拥护者、认同者和反对者,他们通过投票参与整个的进程。

在传统娱乐节目在内地持续走低的状况下,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真人秀节目却火得一蹋胡涂。2004年该节目的报名人数为5万,2005年迅速飚升到了12万,光成都赛区就达到了4万人,去年各分赛区比赛时平均收视率位列同时段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收视率达到8%—10%,今年更是不断刷新纪录。“新娱乐”也成为湖南卫视在2004年隆重推出的口号,所谓“新娱乐”就是改变以往明星娱乐大众的方式,变成大众娱乐大众。

实际上1985年,上海电视台推出了一档以家庭为单位的歌唱大赛,被认为是中国内地最早的选秀节目。这场比赛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是因为它让普通的百姓家庭第一次走上荧屏。第一届比赛的决赛选择在除夕夜举行,当时上海万人空巷,收视率达到94%。卡西欧大奖赛还培养了一批平

篇7: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为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人才管理的概念,我们不妨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1.人事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人”被看作档案来管理;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办手续”的部门,呈个琐碎次要的部门;工作内容包括日常考勤、工资发放、办理离职、退休、离休等手续。

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此阶段强调以“工作”为核心,其目标更看重如何使个人能够完成工作。此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开始建立,例如: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呈现相互独立状态。在中国,1993年,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国开始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创新和变革期。

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副总裁等角色开始出现,人力资源部逐渐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其目标是支撑公司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业务范畴增加至组织设计、招聘管理等,并成为提升员工满意度与敬业度的中心部门。

4.人才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再被割裂成模块。其目标是实现公司发展过程中持续的人才供应,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重心转向吸引、招募、发展、管理和留任人才,更加强化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

篇8:语言测试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前科学语言测试阶段

语言教学出现后便有了语言测试。通常把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统称为前科学语言测试。在这个时期, 语言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科学的认识, 只是把语言当作一门包括语法知识、词法知识和语音知识的知识体系去教。把语言看作一套知识, 是这一时期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测试中对技巧、技能的考查没有量度依据, 测试结果主要根据教师的主观判断。试题常包括短文写作 (essay writing) 、翻译 (translation) 、语法分析 (grammatical analysis) 。这些测试方式被称为短文写作—翻译方式。在测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而对于测试中的数据统计、效度和信度等几乎没有任何的关注。

二、第二阶段:现代语言测试阶段

到了20世纪40年代, 人们发现关于语言规则知识的学习并不等于语言学习。以Bloomfield为首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第一次提出, 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 是一套习惯。以Skinner为首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语言行为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因而, 语言就是要获得及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 训练对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套语言习惯, 于是, 产生了结构主义教学法, 如听说法。在语言测试方法上, 汲取了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 (psychometrics) 的方法, 形成了所谓的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或现代语言测试。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个系统, 这一系统是可以分解的。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一个有限的集合, 由这些有限集合的成分可以构成无限集合的句子。所谓掌握一门语言, 就是掌握语言中的这些元素并用来生成和理解无限数量的句子的能力。由于语言是可以分解成构成元素的, 因此可以设计出离散的题目 (discrete items) , 来逐项测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元素。这一测试方法又称为元素法 (atomistic approach) 。在这一时期, 语言测试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题型就是多项选择题。由于采用离散题, 每题只考核一个语言点, 在有限的答题时间内考生有可能做大量的题目, 因而增加了采样的覆盖面。采样量大, 信度就高。另外, 采用多项选择题评分具有客观性, 这进一步提高了语言测试的信度。语言测试发展的这一时期开发了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 包括对试题难易度、区分度、整卷信度等的定量分析方法, 使语言测试成为一门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成熟的测量统计方法的学科。

三、第三阶段:后现代语言测试阶段

依据分析法所得到的分数只能对学生的语言水平作间接的推断, 不可以直接做出解释。Chomsky在1965年提出了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和语言行为 (linguistic performance) 的概念。1972年, 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的概念, 认为使用语言不但要能够按照语法规则产出形式合格的句子, 而且还应具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合理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 即语言使用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因此, 语言交际能力不但包括语法能力, 还包括其他能力。1979年, J·Oller提出了单一语言能力假说 (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 , 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个整体 (unitary competence) , 可以通过综合性的完形填空和听写来衡量语言能力。语言测试界开始重视所谓总体综合法 (the global integrative approach) 。综合法是针对采用以离散题为主进行测试的方法而提出的。离散题把语言技能一一分解, 一次只测试一个语言点, 而综合法则主张通过一次测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 学生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技能。他们认为, 语言不但是一个可以分解的体系, 更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功能体系。这一时期采用得比较多的是综合题, 如完形填空 (cloze) 、综合改错、听写、口试、作文等。综合法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做到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当然, 有些综合题可以采用客观题形式, 如完形填空等, 但采用客观题形式所考核的仍然只是领会能力, 而非综合语言能力。

四、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交际法语言测试 (communicative testing) 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从交际法的角度看, 所谓掌握一门语言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交流思想感情, 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1980年, Canale和Swain提出了四能力说, 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语法能力即掌握有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知识、社会语言能力即关于语用方面的知识, 使语言运用得体、语篇能力即掌握和组织连贯的话语而不是孤立的句子的能力和会话策略能力即运用言语的非言语的手段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1990年, L.F.Bachman在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一书中提出, 交际语言能力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CLA) 由语言能力 (language competence) 、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和心理生理机制 (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三部分构成。其中,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 和语言使用能力 (utilizing competence) ;策略能力是在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是语言交际时作为物质现象如声、光等所涉及的心理和神经活动过程。不论关于交际能力的模式如何,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角度看, 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仅仅掌握语言形式是不够的, 因为语言交际过程涉及交际的目的、语境以及彼此的角色地位等等。同样的语言形式, 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讲出来, 其含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解释过程 (interpretation) , 是交际双方的协同过程 (negociation) 。这就要求语言测试在真实的 (authentic) 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来进行, 观察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 并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交际活动, 各种以完成一定任务为基础的活动 (taskbased activities) , 如解题、角色扮演、模拟活动、搞一个课题等等, 综合运用听说写各种语言技能。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和真实情景中进行的, 使用的材料都以信息为纲, 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但是, 人们的交际需要千变万化, 交际语境也无法穷尽, 因此很难设计出真实的语境来进行语言测试。此外, 语言测试还存在变量如何控制、评分如何保证客观性和一致性、分数如何解释等困难, 很难保证考试的效度、信度和高效率。因此, 交际法语言测试尚处于发展阶段, 还没有成熟的方式可以采用, 但交际法测试提出的有关语言交际能力的思想是值得从事语言测试研究的人思考的。

从以上对语言测试发展的简单回顾可知, 语言测试是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测试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 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 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 从而反映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目前, 交际法教学发展迅速, 但交际法语言测试却刚刚起步。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语言教学工作者在语言测试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一定会摸索出更多符合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语言测试形式。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HEATON J 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Longman, 1988.

[3]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SPOLSKY B.Mcasured Word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5]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改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十周年庆典主持词下一篇:危险化学品概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