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技巧及

2024-07-17

读后感写作技巧及(精选8篇)

篇1:读后感写作技巧及

篇一:

训练目标:学会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

作文题目:

让我流泪的人

——观《中国骄傲》有感

训练要求:

1.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学会感动

2.学会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的基本方法

训练过程:

一、思路点拨:

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法大致相同:要明确四个字:引、感、联、结。但不必苛求固定的模式,一层不变,应针对自己的写作内容。

1、引:这是读后感的开头部分。先找感触点,即将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事物中你认为最能引发自己感触的内容简要引述下来,不要企图面面俱到,那样你的感触点多而杂乱,给读者以思绪凌乱的感觉。

2、感:这是读后感的重点部分。将感触点内容引述完毕之后,首先要表达出你对这一段内容的主观感受,然后写出你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注意,感受和感想是不一样的,读后感重点要写出的是自己的感想。这一段文字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或评析。议论时要正、反结合,正面谈好处,反面谈危害。有的同学读后感写不好,主要就是在这一部分不会想、不会说。至于如何想,如何评,则功夫在平时,一个较有主见的,平时爱分析问题的同学这一部分写的就深刻一些。

3、联:这是读后感的另一重点部分。小学同学有时将1、2两部分写出来再加个结尾就算不错的读后感了。初、高中同学则必须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一部分是联系生活实际,即联系与你所写的感触点相类似的事物加以议论、评析,使感的范围增大,使感的力度深入,议论、评析的要更深刻,事例与道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2部分自己的所感、分析或判断。

4、结:这是读后感的结尾部分。主要起总结全文作用,将自己的感受、观点用凝练的文字加以重申,或呼吁、或提倡,使文章结尾显得更响亮、有力。

在这四个字中,关键在感、联上。感,要抓住重点,可就某个人物、某个场面、某句话,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这就要求观看后在体会、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确有自己见解的感受来写。这样才不至于面面具到、中心模糊,或者泛泛而论、空洞无物。联,就是要求联系实际,努力开掘。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联系实际,就是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中有体会的有代表意义的东西谈,或者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比较对照。这样才能使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上一段表态的话。

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

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2、“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3、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如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二、自由交流:

学生谈观看《中国骄傲》的感受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自改与互评

附:例文展台

读《智勇双全擒歹徒》有感

今天,我在《新少年》杂志上读到一篇《智勇双全擒歹徒》的文章,说的是一位15岁的初中生刘涛同学在手无寸铁是情况下,运用智慧和勇气捉住了一个持刀入室行窃的歹徒。

一天,刘涛从外边回家,突然发现一个歹徒正在家里翻箱倒柜。那歹徒看见他进来,立刻举起手中菜刀。刘涛毫不惊慌,怒吼一声:“放下刀!”歹徒面露怯色,刘涛接着说:“持刀入室行窃,最少也要判三年五年。如果你跟我去派出所自首,还可以争取宽大处理,否则我有几个同学就在外边,只要我招呼一声,你就跑不了啦。”歹徒闻言,吓得扔下刀。这时众邻居赶来,捉住歹徒送往派出所。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对少年刘涛的举动钦佩万分。面对持刀歹徒,刘涛毫不畏惧,怒目而视,此乃勇;在手无寸铁、立不及敌的情况下,刘涛巧语骗得歹徒放下刀,此乃智。试想,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如若刘涛光有勇,见了歹徒就扑上去,与歹徒抱在一起,后果是很难设想的,也许他会被砍成重伤。但如果光有智也不行,刘涛即使智比诸葛,然而一见歹徒吓得转身就跑,最终歹徒也会溜之大吉的。由这件事中得出,面对坏人坏事,决不能畏惧,也不能猛撞,一定要智勇结合,“邪不压正”,最终会压倒坏人的气焰。毕竟,“做贼心虚”嘛。

看完这个故事,我又想起许多生活中的事例来。光天化日之下,有的人被小偷明目张胆地偷去钱包,而忍气吞声;有的人一见持刀歹徒就吓得哀哀求饶,声不敢吱。这些人与刘涛相比,简直的一种可耻。

在这故事里的邻居表现也是令人称道的。要是他们袖手旁观,刘涛再有智慧,再有勇气,歹徒也还溜掉的。他们没有回避,而是一齐动手,这也与很多麻木不仁的“看客”形成对比。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像刘涛那样,遇到坏人不畏惧,遇到歹徒齐动手,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安定多了。

不该发生的车祸(观后感)

上周五晚,我去奶奶家。走到五里河大桥面前的十字路口时,我发现前面的马路上围着许多人。我想,又出什么事了。

果然,我挤过去一看,一下子吓呆了。只见一位30多岁的中年妇女,躺在血泊中。她的头部裂开了一条巨大的口子。血和脑浆还直往外冒着,她的呼吸已停止了,只有那双眼睛还睁得大大的??

我吓得赶忙退了出来,大脑晕乎乎的,心中直想吐。这时,听旁边的一位老奶奶说,这位阿姨是被一辆个体中巴撞死了。本来这位阿姨在路边走着,可这辆中巴为了多拉几名乘客强行超车,竟然驶向非机动车道,惨祸就这样发生了。

我离开了人群,心里像压上了一块巨石,既沉重又恐怖。那位阿姨的那双眼睛大大地睁在我的脑海里,好像在说:“我不能死,我有我的家庭,我有我的父母,我还有我可爱的孩子??”我只觉得自己手脚发麻,毛骨悚然。走在马路上,我变得特别敏感,身后只要有一点车声,我都会惊恐地回过头来,生怕也会有一辆车向我撞来。恍惚间,我觉得刚才倒在马路上的仿佛就是我,仿佛就是我的妈妈,我的亲人??我恐惧地摇摇头,不敢再想像下去。是啊,如果中巴车一味地为抢客争道,任何人谁敢保证在下一次车祸中倒下的不是自己或自己的亲人呢?

我想,中巴司机为多拉几位客人,多挣一些钱,这无可厚非。但为了多拉客人而不顾交通规则,进行抢客就不对了。客运小车要想多拉客人,应该凭的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而不是暴力或硬抢。如果这位中巴司机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头脑中有“安全第一”的观念,惨剧就不会发生了,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回想那个中年妇女,也许她正高兴地走在下班回家的途中,正打算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晚餐呢,却不料突遭横祸,使一个孩子失去了疼爱她的妈妈,一位年迈的母亲失去了她孝顺的女儿,一位丈夫失去了他温柔体贴的妻子,这是多么不幸啊!也许,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被毁灭了。而那个中巴司机呢,他固然要负刑事责任,也许他后半生就要在监狱中度过了,或许他也是一个中年人,也有自己的美满家庭;或许他是个小伙子,有着光明的前途,可所有这一切,都因不顾交通安全,因对拉一位客人,多挣1元钱而被葬送了,这代价也太沉重了。

这起车祸,完全是不该发生的,然而却发生了,应该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客运司机们一个血的教训。其实,在我们葫芦岛市,类似的因抢客而撞人的事屡有发生。然而,大多

数司机依然不引以为诫,却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开车技术好,认为自己没那么倒霉,认为不遵守交通规则没啥,只要多挣钱就行。正是有了这种心理,才导致一起又一起车祸的发生。

不该发生的车祸终于发生了,教训是深刻的,而有关交通部门也应该加大交通规则的宣传力度,加深管理强度,使我们葫芦岛市的马路上少一些令人恐惧的鲜血,多一份安宁平和的微笑。

读后感作文初中篇二:读后感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这本书主要从做仪表得体的教师、做善于沟通的教师和做懂得社交规则的教师三方面进行表述。每个部分又分31个小项,详细地从教师的素养、形象、语言、仪表、交际、细节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礼仪进行了诠释,使我对教师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礼仪的概念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我细细品读,回味无穷,要是能早一些让我读到这本书该多好。有三个小细节我感受最深。

一、得体的仪容仪表学生喜欢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这本书具体的诠释了教师的穿衣、妆容、坐姿、站姿等方面具体要求和做法。这让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她在淄博剧院做了一场报告,报告的主题不记得了,印象比较深的是,她说她出门上班的时候,需要描个眉,画个括号,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上班,要是有一段时间没换新衣服,她的学生就会说,窦老师,您怎么老是穿这一身衣服呀。学生非常关注老师的穿衣打扮,喜欢打扮得体的老师。

二、学会用眼睛微笑

面带笑容的教师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营造出舒适、宽松的课堂气氛。这种氛围有助于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优雅的教师用眼睛微笑。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表露出人的内心情感、对事物的反应、心理素质以及人生态度等重要信息。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目中有人,你的心中装着学生,在看学生的时候,眼神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他会感受到老师看他的眼神中到底有没有爱。记得自己刚工作的时候,因为年轻又是中途接班,老教师就告诉我要对学生严厉一些,这样学生才能听你的,于是我天天板着脸,对学生也没有一点笑容,学生都比较怕我,我觉得当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运动会的时候,我班的一个女生在跑步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磕破了膝盖,我得到了消息后,飞速从运动场的一侧跑到她的身边,关心的话语脱口而出,及时和她去处理了伤口。后来在这个孩子的日记里记下了这件小事,她说总觉得我们的老师很严肃,一点笑容也没有,以为她不喜欢我们,可是当我受伤的时候,她满眼里都是担心,让我觉得老师是喜欢我们的。这件事之后,我也反思自己,严肃的老师不一定没有笑容,优雅的老师是用眼睛去微笑的,用眼睛表达自己对学生的一种爱的。

三、记住对方的名字,并在相遇时叫出来,是接近他人的好方

读到这项细节,我心里一震。因为,我是属于那种记不住人的名字的人,除非是经常需要交流的人。原来记住学生的名字是这么重要。由于学科的关系,每年需要教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所以经常会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有的时候一些毕业生会在空余时间来看我,但是我经常叫不出他们的名字,那场面非常尴尬。这些学生倒没什么,快乐地自报家门。大概他们也知道老师是个比较健忘的人。不过,这样总归是不太好,学生会认为我不重视他们,其实我非常爱他们。不仅是学生,对周围人,我也是这样。看来我得经常做这方面的预习和复习工作。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礼仪对工作有多么重大的影响。有人说:礼仪是表达尊重的方式。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礼仪是让他人乐于接受的规则。礼仪是一种修养。礼仪一种人生态度。礼仪是事半功倍的做事方法礼仪是一个人是否自信的表达。礼仪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说礼仪从关注细节开始,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以及我们优秀的言传和身教。我们要努力抓住并做好每一个细节!

篇三:读后感范文

在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浩瀚平静的大海上,一艘小小的渔船,带着老人顽强的信念漂泊……

《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说的是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捕不到鱼,后来好不容易捕到一条鱼,却又被鲨鱼吃掉的故事。老人的命运有些悲惨,但他那非凡的毅力和坚韧的决心,那敢于向命运抗争,敢于向失败与死亡挑战的精神,却深深令我折服。

回味着老人的经历,我不禁与我的祖国联系在一起。忆往昔,子曰:“逝者如斯夫。”然而历史的滚滚红尘终究带不走一段段辉煌的历史,大汉王朝的丝绸之路,一代天骄所开拓的广阔疆域,还有下西洋舰队上迎风飘扬的“郑”字大旗……可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清王朝紧闭的国门,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掠夺,侵略者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还有日寇的铁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践踏,伟大的中华民族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战火纷飞,尸横遍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老人的渔船又出海了,八十四天未捕到鱼的挫折真的算不什么。在一条大鱼上钩后,老人只有一个念头,把鱼弄死,提住它,“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道儿。”老人温和地高声叫道,最终,坚韧的毅力使老人获得了胜利。这时,我脑海中涌现出一位位民族英雄,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中华民族的抗争一直没有停息,经过几番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不幸的是,在捕获这条鱼不久后,死鱼的腥味引来了一拨又一拨鲨鱼的攻击。在与鲨鱼的搏斗中,他击退了所有侵犯者,但那条大鱼已经只剩下骨骼。面对这样的打击,老人依旧保持那份坚定的执着,他仍在准备着上次出海丢失的鱼叉,折断了的刀子,老人在睡梦中又梦见了狮子,他在等待着,等待着在下一次的收获,在汹涌的波涛中,前进!

我们的祖国依然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考验,从建国初期的各种艰难探索,到至今仍历历在目的汶川地震,断裂的墙体,倒塌的楼房,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刹那间从世间消失,一处处的废墟讲述了这世间最凄凉的悲剧,一次次的余震仿佛阴云一般笼罩在灾区人民的心头。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温总理眼中饱含的热泪,一批又一批救援的队伍,还有大街上捐款,献血排成的长龙……太多太多的人传递着爱心,积蓄着感动,诠释着真爱的意义,中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让地震灾区,恢复了以往的欢乐和谐;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向世界呈现出一场精彩经绝伦的体育盛会,51枚金牌的骄人战线,一项项被打破的世界纪录,使北京奥运会永远载入奥林匹克的经典史册,中国已不再是从前的“东亚病夫”,中国正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健步奔向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定能腾飞于世界!

老人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一个昂首屹立的中国!

篇2:读后感写作技巧及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及范文

(一)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浙江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斑羚飞渡》读后感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层巨浪,感慨万千。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我们有了坚定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我敬佩这些勇敢的斑羚,特别是镰刀头羊,他没有做人类的奴隶,没有做人类的囚徒。“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种族的尊严。而有的人,却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择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为了一己私利。这是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心灵。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谭千秋老师。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手刨四个小时从废墟下救出了同学,但他的双手却血肉模糊,他就是马健。

他们的心灵是伟大高洁的。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他们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他们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他们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他们和斑羚们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在赞美斑羚的同时,我也为那些狩猎的人感到心痛,他们是罪魁祸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谐的,虽然我们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其他的动物依然有它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们也有深爱的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浙江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伴,也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但几声枪响,破坏了它们的安宁,让它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不是斑羚,但对它们来说呢?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有谁能体会,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它们和谐相处呢?毕竟它们也是生命,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将心比心吧,苍天最终还是让斑羚们繁衍了下来,这是它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而我们人类,从来不需要用任何的代价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和它们相比,我们幸福多了。它们用无私感动了上苍,它们的善良代代相传,这一飞渡的壮举谱写了生命的乐章,也带给我们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其实,生命需要奉献与牺牲,这样才有意义。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会灿烂一片;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我想,那些为了救年轻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们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我合上书,闭上眼,只听见窗外萧萧细细的雨声,那一幕情景,依旧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泪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丝细雨,滋润那片曾经茂盛欢腾的草原„„

篇3:读后感写作技巧及

1. 电视新闻稿应尽量口语化

电视新闻稿与一般的报纸新闻的形式是不同的, 考虑到电视新闻是面向大众群体的一种新闻传播途径, 应该着重考虑到“听”这一形式, 也就是让电视新闻稿的内容尽量的口语化, 这样播音员在播出的过程中才会让观众更加容易捕获新闻的内容, 运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往往会比书面用语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新闻稿的口语化能够有效地帮助观众理解, 将所要报道的内容用简短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新闻稿方便播音员的播出, 同时口语化的形式也能够让观众感觉到亲切自然, 满足观众的听觉习惯, 这也是电视新闻稿独有的风格形式。

2. 新闻内容要有深远的立意

虽然电视新闻稿的内容要尽量的口语化, 满足大众的听觉习惯, 但是并不代表电视新闻稿的内容就是比较浅显的, 新闻稿的内容要以“短而精”作为基本的准则, 在内容上要将整个新闻事件进行具体的总结和分析, 将中心主旨进行升华和提炼, 最终写出的新闻稿的内容在形式上应该是简洁的, 但是内容上应该是立意深远的。好的新闻稿在内容上应该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归纳, 将观点明确地表达出来, 立意明确, 能够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内容上首先要抓住观众的眼球, 平铺直叙的形式会让人们觉得平淡无味, 难以激发阅读的兴趣。电视新闻稿在编写的过程中, 要立意深远, 进行有高度有深度的总结, 加入一些属于自身的见解, 根据具体的时间寻找整个新闻内容的突出点, 将整个新闻表现的中心主旨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和提炼,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表达的内容表现得更加透彻, 同时也能够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能力, 让整个新闻内容变得更加有价值, 增加人们的阅读量。

3. 扩展新闻报道的涉猎内容

电视新闻是以图像、声音和文字三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文字配合着声音和图像能够将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但是在电视新闻中, 通常看到的报道形式都是记者将画面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和介绍就完成了新闻内容的播报, 一般的新闻内容都是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的内容进行描述, 镜头能够拍摄到的内容通常都是有限的, 许多信息是镜头内容无法捕捉到的, 这样的情况也是目前电视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 想要弥补这样的状况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文字能够描述的内容是可以延伸到过去和将来的, 能够将各种动态形式的内容呈现出来, 弥补图像的不足之处。所以说在电视新闻播报的过程中, 要善于利用文字, 发挥文字的特殊作用, 从而能够有效地拓宽新闻报道的内容, 可以将以前一些难以用镜头呈现出来的新闻内容, 运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将这些新闻内容运用文字贴合实际地表达出来, 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4.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有深度

新闻的目的就是能够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让观众能够时刻了解到某时某地正发生着什么事情, 以便能够了解整个国家的民生情况, 新闻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既是一味生活的调剂品, 同时也是社会现状的一种真实反映。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 切忌将新闻的内容模式化, 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有时会将新闻消息的处理模式化和程序化, 新闻可能会都是按照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发生了什么事情, 举办了什么活动,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等, 这样固定模式的新闻内容在播报的过程中显得比较机械化, 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对新闻的印象以及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所以说, 在电视新闻的播报过程中, 除了要有图像形式的内容之外, 还要加上具有深度的文字内容, 对整个事件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分析, 文字表达上要有深度, 将整个事件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 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

电视新闻稿的内容编写可以说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化, 电视新闻工作者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新闻稿编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因此, 在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尽量的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在表现形式上以及内容的深度上逐渐的提升, 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提高新闻的收视率。

摘要:电视新闻稿在内容上要和新闻上的图像和声音同步, 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播出效果, 目前的电视新闻是既能看又能听的一门艺术, 所以说文字形式的新闻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改善目前电视新闻稿的状况, 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关键词:电视新闻稿,写作方法,技巧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克胜.谈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与技巧[J].魅力中国, 2014, (1) :23-24.

[2]赵勤.对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及其技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6) :21-22.

篇4:读后感写作技巧及

关键词:初中英文写作;解题技巧;探析;尝试

在初中英文写作当中,教师应极力让学生高度注重英语写作,积极引导学生对初中英文写作的解题技巧进行探析及尝试。

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写他们觉得有兴趣、有意义的人和事,并逐渐养成两三天一篇英文的写作习惯。坚持写下去一定会在练习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写作技巧,不断地进步。

一、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培育英文写作喜好

1.鼓励学生多进行英语作文的创作

每隔一段时间把学生的优良作文张贴出来,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多记忆并实践,写作是需要培育对英文的爱好的,初中学生一旦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并且得到老师的嘉奖或鼓励,那么就会挖掘更深层次的潜力,进行更多的英文写作和学习。

2.引导学生坚持英文写作习气

要知道现在学校里的学生都对英文写作十分反感,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电子科技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一写英文作文就习惯性地用搜索引擎,从而使原本的写作方式和解题技巧逐渐丧失。因此,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气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感知身边的事物。教师只需力求学生写实,日积月累地积攒英文词汇语句,多阅读英语文章,写作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发掘出来。在普通的写作中,初中学生经常把一些没有文理的汉语句子强行转换成英文词汇加入其中,如“good good to study”“you at where?”这样的习惯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以让学生正确地发展英文写作天赋。

二、采用概括型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英语写作的解题方式和技巧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对英文词汇的运用理解,如今的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写作恐惧症、中国式的英语作文和语法失调等相关的问题,教师要把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将英文写作与言语交流密切地联系起来,从各个方面和层次来解答学生在英文写作解题中所存在的不解和疑惑,以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

1.听与写

在初中英文写作当中,教师要切实地将英语听力与写作能力联系起来,即作要以英语听力环境为基础,使写作的解题变成综合型的日常生活英语交流。在英文写作的解题中,听与写相联系最大的优点是:(1)很快就可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语病。(2)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读能力,而且可以培育初中生的英文情景构思。

2.说与写

布里顿有句名言说:“学生白话句型的构造和表达办法通常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英文写作解题的思路分析时,要帮助学生养成白话的造句和良好的表达语感,因为口头的表述通常包含了许多近似书面语的构造和遣词,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感恩的作文,就可以采用以下办法:(1)先听一篇有关“感恩节”的英文小节,让学生了解“感恩节”的相关英文词汇,并构造相关的写作情境。(2)展开小组分工,并通过教学活动对一篇有关“感恩节”的文章先进行排序,并从中找出优美的词句和好的手法。(3)经过小组选材和自我意见的完善,寻找此类文章的写作资料,随后引出作文的主题,并进行写作。

三、多说多练,积累和运用英文词汇

初中英文解题技巧的培养,需要学生坚持多说多练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阅读英语文章,并注意积攒重要的词汇和语句,为写作打好基础。同时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努力观察周围的事物,如,环保、感恩、广场舞等一切可以作为英文主题的现象。同时要经常进行英文思维训练,把自己的思想用英语正确地表达出来,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和练习,才能形成良好的写作基本功。

1.英文写作思绪要有条理,全文通顺合理

如今的初中英语考试作文都是限制时间的写作,坚持在短时间内进行英文写作的练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逐步地练习学生的限时作文,从而推进英语写作解题的速度和效率。一篇好的英语作文要有以下三大要素,即:开宗明义—枝繁叶茂—有头有尾。好的作文应有一个好的开始,用简单易懂的叙说引出作文的主题思想,使读者了解作文要讲什么,并跟随你的作文一步步读下去,而主要内容也要结合自己的思想,不能过于单调。

2.合理利用英文教材,对写作进行指导引用

新教材的编写,强调每一个单元的论题作为练习,里边的内容有机地联系,也是为写作提供足量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每单元的重点词组、句式都进行灵活运用,在每单元的文章赏识中,要着重介绍文中的构造、思路,逐步夯实学生的基础。

初中英文写作的解题思路,需要教师督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学多记,积累词汇,形成良好的写作风气,最终才能探究出好的英文写作方法。作为英文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开拓英文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从而彻底地改善初中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岩鹰.英语专业英文写作中连贯与衔接手段[J].电大理工,2015(4).

[2]田占敏.学生英文写作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篇5:读后感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写读后感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呢?这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第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写读后感的作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常会产生一些体会或感想,把这些体会或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必须让学生明白”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感之间的联系点在哪?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抓住这个点,才能有感而发。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呢?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的一些方法。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写读后感可以采取四步走――引、概、联、点。

1、引――紧扣感点,引用重点句段。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而成,”引“是”感“的支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重点句段。在引导学生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时,部分学生引用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也有学生更进一层,直接引出读后的整体感受――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禁潸然泪下…

2、概――紧扣感点,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并不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联――紧扣感点,联系生活实际。读后感重在感想,最忌大段大段引用原文,或者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文章流于肤浅,缺乏深度。泛泛而谈,文章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心灵震撼。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呢?联系实际,可以抓住中心,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语言,一边读一边感。比如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时,我引导学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出现什么幻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幻象?抓住这几个情节去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小女孩多么渴望温饱、渴望关爱、渴望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你们有谁在大年夜跑到大街上去卖火柴呀?你们还幻想吃烤鹅吗?卖火柴的小女孩能上学读书吗?通过启发,同学们感悟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与我们的幸福生活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通过引导,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写读后感可以抓住重要情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从生长的社会环境、生活上、学习上对比…)。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着笔;既可以横向比,也可以纵向比。试想想,如果以空间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形成一个面,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深入挖掘,何愁写不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真情实感呢?

4、点――紧扣感点,点明读后感受。一篇好的读后感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时代气息。点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做到首尾呼应;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呼吁,引起读者的深思。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倘若卖火柴的小女孩还在,我会把妈妈给我的一个苹果,爸爸给我的一双新鞋,姐姐送我的.一些童话书都送给她,让她也跟我们一样,每天生活在幸福、快乐、美好的世界里…不得不佩服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从他们的读后感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

篇6: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第二,“感”是核心,要真要实。它既不能离开原文空发议论,也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简单重复,它是感受者与原文产生共鸣,带来的认识上的飞跃与升华,或是在原文启迪下产生的新思考、新观念,新视点,新的观念。

总之,好的“感”或真,或实,或新,最忌肤浅、陈旧或无感而发。

第三,写作技巧。一般来说,读后感的文体,有其基本样式(但不惟样式):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篇名、作者、内容概要;为“感”做铺垫,这一段不宜长,注意简洁提炼。

2、阐明、抒发自己的感受,这一段应求真,求实。

3、联系实际或借助联想。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借助联想,贵在新奇、独到、耐人寻味。

4、画龙点睛,归纳小结。这段可以提出建议,阐明希望;可以自我激励, 自我警醒;也可以发人深思,隐喻哲理。

第四,多看一些有质量的读后感;有感时要抓住,要勤于动笔,因为感觉易逝、易淡漠、易冷却。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 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 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把书读好,并从中有所感悟,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1、确定一个观点。读一本书可能有多方面的感受,因为有些书的内容很丰富,提供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可能性,但由于读后感的篇幅都太长,只能确定一个观点,你问的两篇读后感均如此。

2、介绍所读书目的大致内容。这种概括的介绍是为了说明感想从何而来,是为发表感想张本。要明确提出你的感想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论述。

3、内容的扩展。论述时,不能只限于你所读书本身的内容。

4、联系实际。“实际”的 内容可以是社会现实,可以是个人感想;可以是反面教材,也可以是正面体会。

5、标题。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有正、副两个。正标题写明观点,副标题写读的什么书。

篇7: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篇8:读后感写作技巧及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作文,写作步骤,现场应试技巧

众所周知, 在通常情况下, 写作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确定主题;2.收集材料;3.列出提纲;4.运用写作技巧扩展文章;5.修改定稿。但参加写作考试时,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试题的具体要求, 写作步骤可以简化为:1.审题;2.构思;3.组织文章;4.修改定稿。下面我们分别对其加以论述。

一、审题

考生拿到作文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审题。审题的作用在于使你所写的文章不跑题。审题就是理解题意, 抓住中心。众所周知, 四级考试作文规定了考试的时间, 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写作题为考生确定了短文的主题, 甚至规定了写作提纲, 这就要求考生严格按照试题的要求去布局谋篇。在这种情况下, 审题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该如何审题呢?

(一) 正确判定文章的体裁

在审题时, 考生首先要根据所给信息判明用什么样的体裁去写, 因为不同的题材要用不同的体裁去写。英语写作的体裁主要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但透过近些年的四级作文考试, 我们可以发现真正四级作文的写作很少用单一的体裁, 而是几种体裁的混合体。例如:

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r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Trying to Be A Good University Student.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00 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 做合格大学生的必要性;

2. 做合格大学生的必备条件 (可以从德智体方面谈) ;

3. 我计划这样做。

很多人把这种类型的作文看成是议论文, 其实不然, 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种体裁的混合。第一段的“必要性”, 是议论文体裁的典型范例;第二段的“必备条件”, 完全可以用说明文的体裁来写;而第三段的“这样做”, 又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来行文。由此可见在许多情形下, 四级作文的体裁往往是三种体裁的混合体。

(二) 根据不同体裁确定写作方法

确定了文章的体裁之后, 考生接下来要做的是确定写作方法, 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议论文:要有论点和论据, 而且往往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

说明文:可以从几方面或几条来说明一个问题, 就上面的作文而言, 可以从三方面 (德智体) 来说明合格大学生的必要性。

记叙文:以“人”为中心描述一个“做”的过程。与上两段相比, 本段的主语多为人称代词, 它要与第二段相呼应进行描述。

二、构思

审题之后马上就要构思, 成功的构思是写好文章的前提。认真构思是考生写作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如果没有构思, 想到哪儿, 写到哪儿, 就会造成思路混乱, 从而导致文章逻辑性差, 条理不清。草拟提纲, 是写作中最关键的一步。草拟提纲包括文章应分成几段来写, 每一段围绕什么样的主题展开, 各段需要扩展哪些内容,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怎样写才能有说服力并能把主题句阐述清楚, 怎样写才能切题、连贯、清晰、正确。文章的素材有很多, 必须经过筛选, 决定取舍, 分清主次, 要选择既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又极有说服力的素材去论证或阐述文章的主题及各段主题句中的观点。有了明确的提纲, 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就固定下来了, 只要再添加一些具体的细节、事实、内容, 文章差不多就写出来了。可以说草拟好了一个提纲, 几乎就完成了文章的一半。近几年来, 四级作文一般都是提纲式写作。例如:

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r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My View on Job-hopping.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有些人喜欢始终从事一种工作, 因为……;

2.有些人喜欢经常换工作, 因为……;

3.我的看法。

显而易见, 这是一道提纲式的作文题。可以通过以下审题和构思过程完成这篇作文:

1.分析题目和提纲可知, 应该写一篇说明文, 当然其中可以夹有议论。要写出“不换工作”和“换工作”的原因, 然后给出自己的看法, 重点是原因和看法。

2.根据提纲, 文章可分三段, 第一段是“喜欢从事一种工作”的原因;第二段写出“喜欢经常换工作”的原因;第三段是“我的”看法。

3.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把提纲转换为主题句如下:

◆Some people tend to stick to their position all the time.

◆Some people are different.They are in the habit of job-hopping.

◆I am not in favour of constant job-hopping.

4.以材料支持各段主题句。第一段的材料可以是:喜欢那份工作的各种原因:有发展前途、工资高等;第二段经常“跳槽”的原因: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谋求更高的收入等;第三段也要说明原因, 并总结归纳, 圆满结尾。

三、组织文章

在构思完成之后, 就进入组织文章阶段, 在构思阶段我们所得到的只是一些句子, 还需要我们根据写作的有关方法, 通过一些过渡手段, 把这些句子连接成完整的短文。例如, 上文我们就可以写成:

My View on Job-hopping

Some people tend to stick to their positions all the time, as they think the longer one works in a particular field, the more skillful one will be at it.Some have been teachers all their lives.Some devote all their energy to scientific research.Such people love their work and turn out to be specialists in their own fields.They are usually high achievers.

Some are different.They are in the habit of job-hopping, for they always pursue what is new and stimulating.They never seem content with their present situations.They like to meet more people, make more money and new acquaintances, so they hop from job to job.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m not in favour of constant jobhopping.I believe in a famous proverb, “A rolling stone gather no moss.”I want to be professionally strong.And I respect those wh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ir affectionate jobs throughout their life.

四、修改定稿

考试过程中, 由于时间紧, 心理紧张, 再加上平时练习不够, 考生很容易在写作时出现一些简单的、不应该出现的语言错误, 因此在写完作文后, 应尽量抽出时间全面检查是否有常见的语言错误。例如:

1) 主谓语是否一致;

2) 动词时态的使用是否有误;

3) 名词的单、复数是否有错;

4) 有些表达是否属于“汉语式英语”;

5) 词序安排是否得当;

6) 有没有不完整的句子;

7) 拼写是否有错;

8) 标点符号及大小写是否有错。

上一篇: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下一篇:耗材阳光采购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