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2024-07-16

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通用10篇)

篇1: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是价格部门减少价费矛盾,把政策直接交给群众,提高价格政策的透明度,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的有益之举。常熟市物价局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为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初步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组织领导上,坚持“三到位”。一是领导力度到位。成立“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办公室,由局长任办公室主

任,副局长任办公室成员,各镇(场)物价领导小组全力配合“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二是宣传力度到位。组织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专题宣传活动,在城乡挂横幅、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在社区街道设置价格政策宣传栏,在《常熟日报》登载各类价格政策及信息32期。三是文件贯彻到位。组织全局人员学习省物价局印发的《2006年全省农村价格工作意见》和苏州市物价局出台的16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全面部署“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的工作步骤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价格服务上,做到“三个心”。一是对待群众精心。成本调查队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产品成本和农民收入支出情况;价格管理科、收费管理科及时贯彻和制定有关支农惠农政策,检查所抓紧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把损害农民利益、阻碍农村发展的乱收费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对待基层热心。在“三服务三走进”活动中,深入乡村、市场、社区、企业,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如今年采用收费科、审批中心物价窗口、乡镇物价员三位一体、科室联动的服务方式,通过收费科上门收费年检时收回老证、物价窗口审核制作好新证、窗口工作人员和乡镇物价员联合上门送证,共为九个乡镇送去《收费许可证》合计正本、副本各175本,此举在基层收费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广大收费单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对待投诉尽心。对群众投诉,实行价格投诉举报受理查处一体化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尽心尽责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复、件件落实、群众满意”。上半年受理各类价格举报245起,立案查处30次,结案率100,回复率98,实现经济制裁金额5460元,退还消费者5460元。

配套措施上,采取“三加强”。一是加强收费公示。对每个镇(场)建立起来的公示牌(栏),逐个进行检查和更换内容,让群众对牌(栏)的项目及收费标准,看得明明白白。二是加强责任管理。“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中,实行局长包镇(场),科(所)长包管理区的方式,做到宣传面广,不留“死角”。三是加强检查力度。坚持调查取证充分,检查情况属实,处理案件公正,回馈群众满意。特别是对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用不起电”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查处,并将办案结果公示于众,群众非常满意。

篇2: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是价格部门减少价费矛盾,把政策直接交给群众,提高价格政策的透明度,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的有益之举。常熟市物价局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为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初步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组织领导上,坚持“三到位”。一是领导力度到位。成立“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办公室,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任办公室成员,各镇(场)物价领导小组全力配合“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二是宣传力度到位。组织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专题宣传活动,在城乡挂横幅、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在社区街道设置价格政策宣传栏,在《常熟日报》登载各类价格政策及信息32期。三是文件贯彻到位。组织全局人员学习省物价局印发的《2008年全省农村价格工作意见》和苏州市物价局出台的16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全面部署“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的工作步骤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价格服务上,做到“三个心”。一是对待群众精心。成本调查队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产品成本和农民收入支出情况;价格管理科、收费管理科及时贯彻和制定有关支农惠农政策,检查所抓紧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把损害农民利益、阻碍农村发展的`乱收费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对待基层热心。在“三服务三走进”活动中,深入乡村、市场、社区、企业,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如今年采用收费科、审批中心物价窗口、乡镇物价员三位一体、科室联动的服务方式,通过收费科上门收费年检时收回老证、物价窗口审核制作好新证、窗口工作人员和乡镇物价员联合上门送证,共为九个乡镇送去《收费许可证》合计正本、副本各175本,此举在基层收费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广大收费单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对待投诉尽心。对群众投诉,实行价格投诉举报受理查处一体化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尽心尽责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复、件件落实、群众满意”。上半年受理各类价格举报245起,立案查处30次,结案率100,回复率98,实现经济制裁金额5460元,退还消费者5460元。

篇3: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五入工程”即“入厂”、“入店”、“入舍”、“入田”、“入校”。“入厂”即帮助农民入厂,转化为产业工人。扶绥县借助园区平台,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促进工业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在家门口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该县目前在工业企业上班的农村人口已经超过5000人。

“入店”就是通过简化审批手续,放宽税收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民从事物流、商贸、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使农民在开店经商中实现增收。扶绥县把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开店经商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措施加以扶持,加大力度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第三产业。目前,该县个体工商户达9000多户。

“入舍”即引导农民建立鸡舍、牛舍、猪舍等,发展规模养殖。扶绥县在实施农民全面创业工程中,把尊重农民的自主养殖习惯与发展龙头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引进了以江苏雨润食品集团为首的多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闯市场。

“入田”即帮助农民做好农田文章,发展现代农业。扶绥县充分发挥该县是广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优势,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和农业项目引进力度。目前,全县种植无公害蔬菜27.7万亩,红江橙无公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2万亩,香蕉种植面积达2.86万亩,其中100亩以上连片的基地有15个。

篇4:以扶贫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

第一,抓好基础扶贫,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坚持基础先行,加快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定南县着眼于保护和提高重点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交通、农田水利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基础扶贫,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重点村的自身“造血”功能。2007年在17个重点村投入了420万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9万元,财政配套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211万元。扶贫资金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一是抓好道路建设。为重点村新建简易公路3743米,硬化村、组道路12780米,新建桥梁12座。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新建水渠965米,水陂5座,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0亩。三是抓好饮水、改厕等工程。新建人饮蓄水池7个,安装自来水管17696米,改水1034户,改厕819户,整治内外墙壁36896平方米。扶贫项目的实施,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潜力和后劲,为生产发展创建了优越的平台。这在重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地加快了重点村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

第二,抓好智力扶贫,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俗话说治贫必先治愚,定南县在智力扶贫方面以培育新型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业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使贫困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一是狠抓科技培训。今年已投入4.4万元,开展了9期937人次的实用科技知识培训,主要培训了生猪养殖和脐橙种植两大主导产业内容。二是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组织贫困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既是贫困农民增收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近两年已投入21.01万元,培训了重点村547人贫困劳动力,转移了521人,就业率达95.3%。主要培训电车、针织、电脑、电工等为内容的职业技能,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达到劳务经济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目标。三是抓好重点村中专生教育。每年投入6.8万元以上扶贫资金资助17个重点村每村一名中专生教育。通过多种渠道的素质培训,全面提高了重点村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基本素质,增强了其适应市场的能力,使该县“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明显增多。该县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学员技能水平以及学员的意愿,把一部分学员推荐到广州、深圳、东莞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截止目前已有56位学员通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在东莞市泓艺制衣有限公司务工,有47位在嘉尼电子有限公司务工,有30位在东莞市雷豹电子有限公司务工。一部分学员推荐到该县工业园区企业务工。据统计,在该县工业园区从事电子、电脑、电工、针织、制衣等职业的重点村学员已有388人。实践证明,农民素质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又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

第三,抓好产业扶贫,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增加贫困地区群众收入,最根本的是帮助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开辟脱贫致富的新途径。近年来,定南县把产业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重点村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的,坚持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原则,培育和发展生猪、脐橙、茶叶、酸菜王等优势产业。一是抓产业基地建设。2007年扶持发展了3个100亩以上的脐橙生产基地和3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农民发展新产业,使得该县逐步形成了以生猪和脐橙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二是抓龙头企业带动。通过扶持江西民丰畜牧有限公司和江西万丰养殖有限公司以及龙归寨脐橙庄园的发展壮大,带动公司及庄园邻近村镇农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和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络机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促进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知名度。三是抓产业市场营销。扶持发展了4户营销大户,规范了全县生猪养殖协会、脐橙协会和行业协会等营销组织的运转,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四是抓创品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猪、脐橙、茶叶、酸菜王等主导产业产品质量,形成名优特产品,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产发展是生活宽裕的渠道,它既是扶贫开发的目的,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定南县在扶贫开发中,狠抓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建设,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效益农业,发展生产性扶贫开发,作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消除贫困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第四,抓好生态扶贫,改变农民人居环境。为把贫困村建设成为“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定南县给新农村建设点(包括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制定了扶持奖励政策,明确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用于政策扶持和技术推广,另外拿出180万元奖励先进镇村用于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规划建设部门无偿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新农村进行规划设计;二是国土部门对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拆旧建新免收一切规费,在农民新村规划区内建房,按成本价提供土地;三是林业部门对扶贫开发重点村的自产自用竹木免征一切规费。目前,该县重点抓了93个“三清三改一拆一分一绿”新农村建设点和12个“猪-沼-果(菜)”生态能源建设点,为村民实现增收与环境改善同步进行,达到一举两得效果。定南县狠抓生态农业建设,着力开发生态型、环保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努力为重点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抓好党建扶贫,建设和谐新农村。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是搞好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农村是开展具体工作的主战场,村级领导班子是开展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路人。定南县结合村级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今年派出158位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常驻基层,开展扶贫、党建、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在党建方面以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切实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增强其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通过加强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建设一支想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农村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通过党建扶贫来帮助贫困农民脱贫增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定南县自实施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共有7家省直单位和46家市直单位在该县开展党建和定点扶贫工作。多年的党建扶贫,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不可置疑的明显成效,为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都是重点村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资源,定南县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以扶贫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借新农村建设力促扶贫开发,使两者优势互补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的双赢新局面。

[作者简介]徐胜忠,男,江西省定南县扶贫办工会主席。

篇5: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市是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365万,农村人口超过280万,其中,80%的农村人口的收入来自于耕地。做好“三农”工作,事关重大。**省**市质量技监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品牌强农、政策扶农、服务帮农“三措并举”,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品牌强农

我国加入wto后,政府已很难再以价格补贴、价格保护等方式扶持农业,与此同时,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层次不断提高,wto的“高门槛”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迫切需要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在这种大背景下,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促使**市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市质量技监局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龙头和骨干企业申报名牌农产品。在充分征求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将沾化冬枣、无棣小枣、中棉棉业等17种特色优势农产品,作为争创名牌农产品主攻方向,选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帮助企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与企业交流名牌争创工作经验,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做好产品的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10月3日,在第七届沾化冬枣节暨首届通用航空博览会上,**省质量技监局将**省第一个“**名牌农产品”授予了**金丝食品有限公司,为沾化冬枣赢得了一个金字招牌,树立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典范。农产品名牌也为地方特色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沾化冬枣种植面积约3万公顷,产量逾3亿斤,实现产值近10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另外,他们还积极帮助地方特色农业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确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我国入世后的一项(来源:好范文 http:///)重要工作。所有地理标志产品都规定了明确的区域,只要超出这个范围,任何产品都不得使用原产地名称。**市质量技监局经过摸底调查,列出了《**市—2010年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规划表》,将金丝小枣、阳信鸭梨等10个产品列入规划,出台了优惠政策,对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先提供优质服务。经过积极努力,**市的沾化冬枣和无棣金丝小枣两种产品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确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此基础上,**市质量技监局强化宣传,提高全市名牌农产品和特色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组织名优农产品企业展示以及在报刊、电视上宣传特色产业等形式,加大对特色农业宣传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名牌企业在高层次的媒体上做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扩大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努力将名牌效应转化为市场效益。

政策扶农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积极推广标准化种植,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市质量技监局瞄准当地特色农产品,不断加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指导农民群众走“标准化、产业化、多元化”的致富之路。一是精心组织,做好农业标准制订工作。该局联合农业、畜牧等单位的技术专家,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论证,制定出《沾化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十几项地方标准,完善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标准配套,贯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为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夯实了基础。二是深入发动,做好农业标准化宣贯工作。从强化农业标准化发展意识入手,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光盘和宣传小册子、“明白纸”,采用培训班及利用各类媒体等形式,向农户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有关知识。三是示范带动,加快农业标准化集群产业化进程。陈旧的种植观念,制约着农民思想的解放,使大部分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敢接受新观念,尝试新技术,成为制约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对此,该局采取示范带动的方法,选准开展标准化种植较早的地区和思想较为活跃的农户作为示范点,加大帮扶力度,让农民们先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真真切切的变化和实实在在的收益,用事实说服他们转变观念,迈出标准化种植之路。

篇6: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价格工作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新形势对价格管理部门提出的新要求。__市是革命老区,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市农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

好班子”的新农村建设目标,__市物价局党组提出了农村价格工作要以减轻农民负担促增收、以增强信息服务促流通、以营造公平环境促发展、以扶助示范基地树典型的工作思路,以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农民切实感受到价格服务带来的利益好处。三年来,通过全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全面建设农村价格服务网络,为新农村建设打造服务平台。

建立农村乡镇价格服务站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是价格主管部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加强和规范农村价格监管、全面贯彻“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价格服务站也是价格管理部门向农民宣传价格政策、传递价格信息的重要窗口。服务体系的建设开辟了我市价格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崭新面貌。

1、农村价格服务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我市从2003年开始,把农村价格服务网络建设列入规划,下达了《__市农村价费监督网络实施意见》,在组织机构、人员选聘、经费来源等问题上作了明确规定,确定了从2003年起至2006年,用三年时间,在我市全面建立农村价格服务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市18个县(市、区)已全面建立了农村乡镇价格服务站,并做到了乡镇价格服务站有工作职能,由规章制度,村有价格监督服务员。

2、服务站已成为农村市场价格“监督哨”。表现在:价格法律、法规、政策得到宣传,提高了农民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群众反映的价费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理,维护了农民利益,有力地支持了物价部门的工作,为稳定农村市场价格、稳定社会做出了贡献。

3、服务站已成为价格政策宣传站。以服务站为依托,延伸了价格宣传渠道,扩展了价格宣传范围。在农村价格服务体系未建之前,我局编印的《__物价》只能发送到县一级。体系建立后,现已直接免费发送到服务站,由服务站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工具,把涉农价格政策和信息传递给农民,增强了价格政策的透明度。我市定南县物价局还为每个乡镇服务站订阅了省发改委发行的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价格月刊》,使最新价格政策信息及时传播到乡镇。

4、服务站已成为沟通价格信息的桥梁。__市地处山区,农民大多分散居住,交通、通讯等方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封闭。服务网络的建成,初步解决了农村价格信息不灵通问题。我们以服务站为依托,把农村价格信息服务列为服务站的重要工作职能之一,指导其充分发挥村级价格服务员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农民无偿提供农产品购、销价格信息,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服务站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实现价格信息的双向反馈。以价格信息为引导,沟通农民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帮助农民改善种、养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强化涉农价费监管,为农民“减负”服务

农民收入能否有效增长与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有直接的关系。农民支出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成本问题,二是农民的日常消费支出问题。这两个方面都与价格政策和价格监管密切相关。加强涉农价格监管,清理涉农收费政策,帮助农民减负增收是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历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1、清理涉农收费政策,减少农民各项费用支出。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清理力度,对已明确取消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凡未经国务院和省政府及所属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其它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取消。重点清理了涉及农民建房、农机监理、生猪屠宰、家禽检疫、农业用水、农民务工、农民工子女上学、计划生育、教育收费、民政等方面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目前我市已取消涉农收费项目57项,降低收费标准40项,转为经营性项目32项。

废除了某些带有歧视性的收费项目。同时对农民外出务工和进城务工的有关收费政策重新给予界定,即:《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农民免费办理;进城农民只须办理《暂住证》,每证收工本费5元。除此之外,任何单位和部门对外出务工和进城务工农民不得强制要求办理其他证件,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严禁利用办理农民进城务工等审批事项或手续时,搭车收费、超标准收费,或以押金等形式变换手法收费。

通过对涉农收费政策的清理,我市涉农收费环境大为改观,有关涉农收费政策方面的价格投诉占总投诉件的比例已由原来的28.9下降到现在的5。

2、实施农村教育“阳光工程”,从完善制度上治理教育收费环境。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乱收费问题,我市全面实施教育“阳光工程”,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完善制度措施入手,加大源头治本力度,主要有六项措施:一是实行教育收费管理责任制,把收费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到岗;二是从2005年秋季,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三是进一步落实收费公示制,实行“先公示后收费,不公示学生有权拒缴”的办法;四是实行中小学收费的“两证、一卡、两公开、三坚持、四统一”的收费管理办法;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的办学责任。建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督察制度,确保行政教育经费重点用于农村,促进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六是坚决制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向学校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加重学校办学困难的错误做法,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农民关注的农村中小学学生公寓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根据我市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各地收费标准不一,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中小学学生公寓收费管理的通知》,为全市农村学生公寓的面积、住宿人数、收费标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农村教育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3、抓住关键环节,严控农资价格,促进农民节本增收。农资价格监控是物价部门常抓不懈的工作。我市对农资价格监管的重点是监控批发环节。特别是对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批发商的价格管住、管好。在水稻种子价格方面实行了差率管理和定额控制办法;在化肥价格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对化肥流通环节的中心县(市):赣县、南康、信丰、龙南、定南等地,重点控制住当地火车站到站点的化肥批发价格;按照规定的综合差率制定当地化肥各品种的最高零售价格,通过农村价格服务网络广泛宣传、公示;按照“严防、严查、严处”原则,对农资价格市场形成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在政策予以疏导,减免了农资公路运输过路、过桥费。近几年来,化肥市场价格起伏较大,但由于我市措施有力,尿素零售价格控制在每吨1860元以下,维护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在促进农业节本增收,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4、加强河道砂石价格管理,保护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2005年上半年,正当我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全面推进之时,与之有关的河道砂石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增,有些地方价格有所波动,为保持河道砂石价格的基本稳定,保护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我局立即下达《关于加强河道砂石等建筑材料价格监管的紧急通知》,采取了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农民自采自用的河道砂石收取任何费用、对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河道砂石价格维持原销价水平、将河道砂石价格管理列为县级物价部门年终考评内容等四项措施,市、县联动,打击妨碍新农村建设的违法行为,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扶助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服务。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扶助农业生产的功能,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家庭收入。截至到今年3月底,我市市、县(区)两级共动用价格调节基金2000多万元,以低息、无息或无偿补贴等形式,支持农民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建立大棚蔬菜基地28个,生猪基地21个、养鱼基地18个,肉鸡、蛋鸡基地8个,养鸭、养羊和养奶牛基地16个。改变了我市农村传统种、养业品种单一,方式落后的现象。帮助农民引进大量高新技术品种,为改善农民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本级从2004年以来,运用价格调节基金600多万元,扶持了5个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示范性强的重点“菜篮子”工程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市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力量。

例如:由市价格调节基金发放50万元扶持的赣县五云蔬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4640亩,年均向市场投放蔬菜4850万公斤,产值3680万元,纯收入2070万元,涉及农户2050户,吸纳劳动力6900人,户平年增收10098元,人平年增收2244元。

由市价格调节基金发放40万元扶持的大余县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基地规模面积500亩。从2004年起帮助农民引进以色列番茄、益丰番茄、村茄2号、拉优9号、泰国七彩椒、东风神剑辣椒、油绿长生苦瓜、种都西葫芦、冠华节瓜、小金瓜等各类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稀、奇高新科技品种数十个,每年向市场提供无公害、科技新品种蔬菜达3000余吨(含外销量),产值达300万元,年纯收入达165.84万元。高新技术普及率达到75,涉及农户156户,吸纳劳动力235人,户平增收1.063万元,人平增收2658元。

上述两个基地在带动我市农民实现科技兴农奔小康,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所入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坚持涉农商品价格监测,为保护农民种粮利益服务。

监测市场粮食价格,时刻关注粮食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动态,是我市多年来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在全市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粮食价格监测网络,对粮食价格实行了定点、定时跟踪监测,定期上报并发布粮食价格监测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5年7月我市早稻收购价格下跌,我局向市委、市政府呈报《__早稻供大于求,市场价格跌破最低收购价》引起市领导重视,及时启动粮食按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农民的种粮收益得到了及时保护。我局价格监测中心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城市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获此殊荣。

坚持监测工作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借助我市新闻媒体发布农产品价格行情,定期在__电视台、__广播电台发布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和价格政策核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在我市覆盖面最大的《赣南日报》、《__晚报》每周定期刊登农产品价格信息。并在我局编印的《__物价》开辟专栏,定期发布涉农商品价格信息,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渠道,把涉农商品价格信息传递给农民。让农民掌握信息、运用信息,引导生产。

五、加强农村价格市场价格监管,为营造农村价格环境服务

我市管辖范围广,农村人口占了全市人口的70%,维护农村市场价格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市价格主管部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两年来,我市把农资价格、农村教育收费、涉农建房土地收费、农电价格和农网改造收费、农民务工、计划生育、民政收费摆在重点监督检查的位置,共查处涉农价格违法案件314件,查处违法金额1386.68万元。涉农价格违法案件得到有力的遏制,农村价格环境明显好转。

六、价格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几点启示

1、农村乡镇价格服务站延伸了物价工作的空间和范围,成为物价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不可或缺的有力助手。应该看到,目前其硬环境和软环境都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其潜在的服务能力还远未发掘,例如:在价格政策咨询、价格信息的双向沟通,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价格咨询服务,仍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因此,要使服务网络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其硬件建设(村级义务监督员的办公条件、通讯工具、乡镇一级现代电子网络设备)和软件建设(组织、指导、技能和业务素质)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来说,还任重而道远。

2、加大医保投入,构建医保监管体制是解决农民“看病贵”的最佳途径。目前,农民群众对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的反应依然很强烈,“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状况依然存在。积极探索降低农村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的途径仍是价格主管部门的重大课题,这一座“大山”何时搬走,是农民所期盼的。从当前的医疗卫生状况来看,不少地方已建立起了农村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农民的小伤小病一般都能得到及时治疗,但稍重一点的病还需到乡镇以上的医院治疗。解决农民“看病贵”的忧虑,可从来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险费的投入,逐年提高大病、重病的保险额度,使农民看得起病;二是建立医疗保险机构价格监管运行体制,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建立医保机构电脑网络批价系统(监管方批价系统),医院出处方,由医保机构按预设系统对处方批价,并适用于所有的药品零售单位。彻底改变医院处方、批价、收费三位一体的局部垄断行为。解决多年议而不决的药价虚高、大处方、医药体制分离等各类议论不休的难题。改革代价小,不必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改革。经济投入上只要构建网络系统和软件研发。价格主管部门重构药品价格管理框架。

3、推进农村价格信息网络建设是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促进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让农民拥有足够的信息。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拥有一条之下而上的价格信息通道,拥有价格信息资源优势,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农民,可将触角延伸,建立之下而上的传输渠道,在村一级建立信息终端。建立保障机制,在村一级定点供应农产品价格信息,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村中的能人、做生意的人感受、发现它的重要,并高效、持续、源源不断的运行下去,让信息资源在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在信息网络建设中可结合农村价格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内逐步推进,将价格信息服务列为农村乡镇价格服务站的工作职能之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其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篇7: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助推农廉工作

——全省党风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城厢区以落实“五要工程”为基础、加强“四项建设”为主线、创建“六好典型”为目标,积极探索“制度加科技”的监督制约机制,以网络为载体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纪检监察报》、《福建日报》、《福建方圆》等党报党刊上报道。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公开范围

城厢区在保留传统村务公开栏的基础上,全区先后建立了33个办事公开网站(网页),7个镇(街道)政务公开网站,以“老办法+新科技”拓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平台。

一是实行网上“三级”公开。整合网络资源,建立以城厢预防腐败网为龙头、镇(街道)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村(居)农村财务监管系统为延伸的“三级网络联动公开”平台,按照“统一名称、统一域名、统一版式、统一管理”的目标要求,试行“业务流程公开和资金流向公开相分离”和“分级公开”的办法,由各单位将政策、项目、资金、程序在门户网站或网页进行联动公开,重点确定农业、教育、卫生等7类30项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在网络进行公开。截至目前,“三级网络联动公开”平台已发布各类信息16.3万多条,访问量达378多万人次。

二是开展网上“三资”监管。围绕群众关注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资产资源分布、处置情况等重点内容,委托电信部

门开发农村“三资”网络监管系统,依托区农业局经管站,建立全区“三资”网络监管中心,以“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三大模块为主线,设立镇(街道)“三资”网络监管办公室,配备12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代理记账员专门负责全区119个村(居)的财务审核和原始凭证电脑录入,实现对农村“三资”的适时监控、远程查询和在线分析指导。截至目前,已对全区119个村(居)的财务收支、245个工程招投标项目运作和18宗山林、海域等资源开发处置情况进行网络监管,有效提升了监管水平。

三是抓好网上“三线”引领。针对农村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抓就紧,不抓就松的问题,充分挖掘区位优势,以辖区福厦路(濑榜路)、笏枫路、城常路三条交通主干线为依托,整合全区7个镇(街道)22个农廉示范点、12个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33个办事公开示范点、6个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示范点,打造“中部城区”、“南部沿海”、“北部山区”三条廉政建设示范线,对纳入线路的示范点实行全程网络公开、评比、监管,建立滚动考评与观摩互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实现了网络公开与村级固定公开同步,解决了各自为阵、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二、实施远程参与,提高决策效率

网上参与是最直接的参与。运用网络载体助推农廉工作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城厢区先后建立了59个廉政网站(网页)、11个村级农廉网站,让在外村民直接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

远程互动。针对农村村民“在家的作不了主,能作主的大

多外出”这一现状,探索建立一个集手机短信群发平台、村民QQ群和村级农廉网站“三位一体”的“农廉网上行”互动平台,让更多村民参与村务事务。通过短信群发、网上公示重大村务,QQ群、网上听证获取民意,网上票决大厅审议票决,网上公示实施进度接受监督,网上留言、村委反馈,实时答疑释惑等5个主要环节12个可选操作栏目,引导村民从不同渠道参与本村民主管理,去年以来,全区4个示范村现有910多个村民的手机号码录入各村的“村务短信通”手机群发平台,470多人加入各村的村民QQ群中。截止目前,累计群发短信达6200多条,QQ群内最高峰在线率达81.9%。

远程听证。在村级农廉网站开辟网上“民主听证”栏目,将村(居)开展民主听证的实例、召开各类听证会的有关流程步骤、各级关于开展民主听证的制度规定全部上网公开,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道工程建设、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土地征用、卫生整治、村部改造等重大村务事项,全部进入网上听证程序。村民对拟听证的事项通过“网上留言”、“互动服务”发表民意,村委统一收集、整理村民网上建言。去年以来,全区11个村级农廉网共启动运行“网上听证会”89场次,议定拟票决的重大村务事项106个,网上互动交流信息累计达1.2万多条。

远程决策。为了实现让外出村民“要作主”,在村级农廉网站上开设民主决策“网上票决厅”进行投票表决,将各项需要讨论的重大村务事项提前挂到网上,通过村委会群发短信至户代表或村民代表,及时通知在外村民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村委会统一配发的账号、密码登入各村网站的网上票决大厅栏目参与

网上票决,把票决结果即时在网上进行统计公布,保障了外出村民的民主参与、民主作主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自去年6月份,全区4个农廉网网上票决厅运行以来,共决议了东青村三连组道路硬化工程、东青村上亭组道路硬化工程、下尾村花蛤塘承包和照车村旧观音桥翻建等重大村务事务6件,外出村民点击量达2.8万多人次,有67.3%的外出村民通过网络参与到各村的重大村务决定过程。

三、实行全程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城厢区在村级监管实践中,让群众通过网上监督、查纠、评议等形式,以最贴近的角度监督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决策、实施全过程。

网上监督。为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和村级干部的权力监督,去年9月份,城厢区整合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各种监督机构和监督力量,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出一批有文化、懂财务、会电脑操作的年轻委员,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监督程序,对重大村务的实施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和及时收集、反馈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监督结果在网上公布。截止目前,全区已在22个示范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务监督委员会通报网上监督情况100多条。

网上查纠。区、镇纪检监察部门及时收集群众网上反映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查纠问题。如针对群众反映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混乱情况,督促区农业局制定了《城厢区开展清理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账、表、图“三位一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合

同电子台账,将除涉密外的经济合同,全部在三级网络上公开,接受村民举报监督。东海镇西厝村没有经过招投标,私自把本村约800亩的滩涂以低价发包给个人,群众在网上投诉后,通过及时介入调查,经核实后,取消了该承包合同。同时,加大对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主要责任人监督问责力度,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行为。2010年,共清理2007年12月31日前签订村(居)集体经济合同128份,不正常履行合同21份。查纠各类违规问题12个,对清理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济合同项目19个进行重新招投标,增加集体收入130多万元。

篇8:“互联网+”助推新农村建设

徐水英种植了3亩红薯,往年做成红薯粉后最高只能卖到7元一斤,销量很低,且还需要来回路费。而现在,她只要将产品挂上网,销量和收入就同时翻了几番。

“我还通过淘宝买衣服和家电,比商场便宜了很多!”

去年4月,常山县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批、浙西首个农村淘宝试点县,开始谋划在全县各乡镇设立淘宝服务站。6月,郭塘村村级淘宝服务站建立,买卖链条的打通让郭塘村民开始尝到互联网发展的甜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农民、农企和农政人员在生产、管理、生活方面对互联网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今,政策传递、农村金融、农村医疗、便民服务、招工务工、农村电商、政务服务、农技辅导等,越来越呈现互联网化的趋势。据初步统计,我国农村网民达1.78亿人,农村的信息网络和面向三农的内容应用存在刚性需求,已成为信息消费的新方向。而互联网将在未来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让农村驶上信息高速路

“3天卖出了10万多公斤。”“安之食”淘宝店负责人张伟成说起胡柚在“聚划算”上热销时一脸兴奋,如今他在青石、球川等多个地方建立胡柚供应点,仍常常脱销。胡柚登上了农村淘宝、聚划算、天猫商城等多个平台,成为年货热品,目前网上销售量已近40万公斤。全国1000多位农村淘宝合伙人与常山达成了合作协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政府持续聚焦“三农”。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了首位。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互联网逐渐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在依靠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加快转型发展。

截止到2014年,3G网络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宽带覆盖了91%的行政村,宽带接人农村用户近5000万户,农村移动电话每百户超过了200部,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全国41%的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农村的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已经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为“互联网+农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自2015年6月首批10个“村淘”站开业,常山不断刷新多项全国销售纪录,到目前已建成“村淘”站点73个,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事实上,自去年全国两会提出“互联网+”概念之后,农村就成为企业们布局“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板块。目前包括阿里巴巴、苏宁、京东都高调提出了“互联网+农村”的战略。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一大波淘宝下乡运动正式开始。根据阿里巴巴的规划,千县万村计划将首选与地方政府对接,整合当地物流配送、培训机构、农副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农资农具厂家等资源,打造一个“消费品下乡、农村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并提供包括金融在内的综合服务。而在此期间,常山也逐渐成为全国农村淘宝建设和运营的样板。

在每个站点,阿里将配备一名由村民兼任的代购员,并提供网线、电脑和大屏幕等设施。同时,阿里巴巴还为每个站点开设2万至3万元的担保账户。如果收到货后不满意,服务站会帮村民退货。

京东则在去年主动接入了农业部的“信息进村入户”项目,直接对接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站,将其作为网络代购点,以及农村物流的配送站和自提点。在这个过程中,京东会负责对信息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下单购物。农民通过京东购买的商品也将直接配送至信息服务站。同时,选拔京东自身配送体系的员工独立负责一个区县的配送工作,希望用“县级服务中心”模式来撬动农村市场。

苏宁云商的农村战略与京东类似。据悉,苏宁云商2015年计划建成15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5年内建立一万家,深入全国乡村,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企业积极在农村布局“互联网+农村”,其实是看中了农村的市场,圈住尚未开放的基数庞大的农村用户,同时,也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思维盘活农村的资源,把自身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

农村“互联网+”的短板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业态,对于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互联网+”将成为必经之路。今后在农村,政策传递、农村金融、农村医疗、便民服务、招工务工、农村电商、政务服务、农技辅导等,都需要运用互联网。

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还存在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亟需解决。首要的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网络覆盖到位。农村通水、通电、通路重要,村村通信息同样重要。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光网乡村数量不足,很多偏远农村既没有宽带接入,也缺少3G/4G信号覆盖;面向三农的信息网站、数据平台和应用都比较少。据统计,在全国电子商务网站中,涉农网站的占比不大,缺少可为电商服务的综合性大型数据库。国内企业网站中农林牧渔业占0.52%,其中,县乡两级网站占农业网站的比例不到10%,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明显存在。而面向三农的农业数据云平台尚未建立,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信息应用APP的量都落后于需求。

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对记者说,建议把“互联网+”新农村建设纳入省、市、区、县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建立政府主导、统筹整合各行业资源,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打造一批“宽带乡村”、“互联网电视乡村”、“电子商务乡村”、“电子政务乡村”、“平安乡村”、“智慧教育乡村”。

nlc202309021721

廖仁斌认为,通过“互联网+服务点”这种线上与线下协同的方式,让农村综合服务站成为政府管理服务“三农”的前哨阵地,可以真正在农村地区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民少跑腿,全面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效率。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在谈到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时说,应积极推进农村网络建设,全力打造“数字化农村”,逐步推进光纤网络“户户通”。在农村便民服务中心、龙头企业要做到WiFi网络全覆盖。大力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问题,鼓励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构建安全、稳定、开放的网络体系。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使用率,开展多媒体信息化服务,鼓励和帮助农民开展商务活动。

谢德体认为,物流体系薄弱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致命弱点。“全国物流企业呈现出散、乱、小、弱等特点,导致农村物流车辆空驶高,效率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交通条件差,多数区县没有大型货车停车场、快递物流分拣中心和仓储基地。物流配送能力差:农产品专用和冷链物流供给能力不足,不适应农产品季节性、易腐性、品质差异大的特点。”

针对物流问题,谢德体给出的答案是加强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农产品物流服务系统,建立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四级互联互通以及公、铁、水联动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城乡智能配送服务平台,推动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企业间信息标准统一和系统对接,提高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服务问题。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和培育一批产区大型重点专业市场,打造各区县具有代表性的较大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进一步加强县级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产业区设立分拣中心以及物流仓储设施建设,优化重组传统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行业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已开展的信息化项目商业氛围过于浓厚。如农村金融、农村OTO、农村物流等已经开展的信息化项目,商业气息都很浓,缺少如农村政务服务、留守儿童老人可视电话、村级电子阅览室、平安乡村视频应用等以公益服务为主的项目。农村还没有建立起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运营,以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前提的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

谢德体认为,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没有明确具体牵头部门,而各个地方实施牵头部门不一,有的是农委、有的是供销社,有的是商务局,导致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比如,各个地方都出于自身发展考虑,都建运营孵化中心,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全国农产品标准不统一也是大问题。网销农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客户信任度不高。农产品线上服务欠缺专业设计、包装人员,农产品品控体系、标准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品牌不突出。许多本地有名的鲜活农产品由于没有QS认证,加之不能有效地大量保存,不能上网销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实现国内农业发展的目标,农业互联网化将成为必经之路。而农业和农村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供给侧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商务部数据,2013年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总额在4万亿元左右,其中80%是通过传统市场实现,通过电子商务流通总量并不大,这也预示着还存在万亿级潜在市场。而“互联网+”新农村建设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基础和活力之源。

“如今的农村电商可能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机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加人和。”常山县负责人说。所谓“天时”,就是电商的成熟,比如,公司的生态圈遍布了所有的零售、批发、金融、物流甚至旅游等,互联网改变一个行业的能力随之越来越成熟。“地利”是政府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度。近一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电子商务相关的重磅政策,重点集中在对农村传统流通网络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及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领域等四个方面。

通过政府的大力推动,我们可以想见的是互联网有可能改变农村的面貌。因为像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转业转岗农民等新一代农业主体都和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他们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创业,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向着富裕、快捷的美丽乡村迈进。

篇9: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我们紧紧围绕“两个增收”(农民增收、财税增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集中精力加强项目建设。我们以开展“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年活动为重点,引导各行政村深入挖潜,广开渠道,抓招商、上项目,共新开工各类项目12个,总投资7.53亿元,农村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农民增收路子越走越宽。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根据各行政村的传统习惯和发展特色,按照“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发展”的路子,鼓励群众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新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新建大型养殖场6座,中小型养殖场150多座,养殖强村3个养殖基地2个,“瓜果、蔬菜、养殖”三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与市、区劳动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合作,培训农民工XX多人,输出劳动力1800人,实现劳务经济150多万元。利用上级优惠政策,帮助失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新发放小额创业贷款70万元,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抓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搞好农村道路建设。通过乡里支持一点、村里筹集一点、群众集一点,对原来道路通行条件较差的***村进行改造,新建成了村里的东西大街和村西头的南北街,共计2.7公里的水泥路面,***等行政村在原来基础上积极开展背街小巷的硬化,基本上实现户户通。全乡的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8.74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二是搞好绿化、亮化。在全乡19个行政村共安装路灯950盏。突出抓好街道两边的绿化,全乡新栽各类绿化树种1.5棵,***、***、***、***、***等行政村街道的绿化已经完成,并通过了省林业部门的验收。三是搞好配套设施建设。为了解决好村里污水乱排乱流的情况,各行政村广泛筹集资金,修建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农村公厕,垃圾池,共修建农村沼气1010座,排水沟近11公里,农村公厕6座,垃圾池60多个,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抓村容村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实行台帐工作法。要求各行政村根据自身情况,每月列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台帐,每项整治任务都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乡目标办阶段性地进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要求试点村率先启动,各种大型机械对堆积多年的垃圾、杂物进行清理。三是探索农村环境卫生巩固长效机制。各行政村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卫生监督小组,每两天开展一次沿街农户环境卫生评比,评比结果在全村显著位置公示,并在村里广播上宣布,卫生评比结果做为文明新风户的依据,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发挥农村视频系统的作用,由管理员每天调阅监控记录,把一些乱堆乱放、乱排乱流、乱扔乱倒等不文明现象每周整理一次,并由村组干部直接送到农户手中,提出整改要求。

四、抓文明工程,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

乡里加大了投入力度,对基础设施较差的村室进行整修,增添活动器材,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7个,村民活动广场9个,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在全乡各行政村开展了以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党员、五好文明家庭”为主题的精神文明评选活动,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弘扬了传统美德和社会正气,促进了农村的和谐文明。另外,乡党委、政府筹集资金12万元,在所有行政村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构成了全面的农村社会治安防范网络,保持了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

五、抓典型带动,带动全乡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由于各行政村基础条件和村民素质,乡党委、政府把基础好、热情高的罗庄村、宋寨村、康洼村、大闫村和庙陈村等5个行政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另外,对成绩显著、变化大的行政村,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在全乡树立了新农村建设典型,激发了全乡各行政村干群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篇10: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大全村位于牌坊乡南端,幅员面积9.6㎞2,耕地面积3116亩,辖11个村民小组、1065户3870人,是省、市、县(市)三级农业部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预计今年该村人均纯收入5450元,比上年增长13.2%。

一、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

(一)抓规划,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乡重点工作之一。为此,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并深入研究,协同村、组干部科学制定了《大全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了2011年以加强示范村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户办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112户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指导性,克服了盲目性。

(二)抓宣传,在谋求群众支持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牵涉到千家万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至关重要。该村采取墙报、印发宣传单、标语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政府“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群众自筹800余万元,掀起了群众自愿出资参与建设的热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抓督查,在强化干部责任上下功夫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乡党委、政府确定了示范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的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三天听取一次汇报,每周对村建设情况现场督查一次,形成了乡党政班子——驻村干部——村干部上下联动、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机制。由于措施得力,该村11条组组通水泥路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全部竣工。

(四)抓质量,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是民心工程,为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让群众满意,乡党委政府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理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聘请大竹县兴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人员、抽调财政所负责人等相关单位人员任成员,同时组织村委会群众代表组成监理小组,从而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监理网络,杜绝了干部在建设过程中徇私舞弊,杜绝了“包工头”、“游击队”,让具备建筑资质的企业承担建设任务,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五)抓长远,在建设标准上下功夫

为进一步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该村加强了新修的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路肩的培护,由村委会提供土源,住户负责门前的硬化、绿化。同时,着眼于长远,坚持示范村高标准起步,该村建成了“新农村农民休闲广场”,起到较大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效果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该村按照“五用”方法,结合实际,调整结构,发挥优势,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预计2011年农业增加值增长7%,基本形成以蚕桑和莲藕两大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1、蚕桑产业快速发展。该村现在有蚕农825户,2011年通过农民自筹、资金整合投入83万元,通过“扩、改、建、培、扶、发”六大措施,推进蚕桑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扩”大桑园面积:2011年春新增集中连片优质桑园810亩,目前全村桑树面积达到XX亩,户平达1.61亩;“改”良低产桑园:购进优质桑苗穗条改良低产桑园300亩,目前全村桑树优质率达98%;“建”设专用蚕房:为减少蚕病发生,号召实行人蚕分离,积极推广使用专用蚕房。2011年已建成专用蚕房 2500m2 ;“培”训专业人才:加强了技术培训力度。2011年已开办蚕桑技术培训6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丝业公司技术人员,采用在桑园、蚕房现场指导、讲解及发放养蚕技术书籍等方式培训蚕农,受训群众达15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户均1名以上蚕桑技术人才,建成了蚕桑“一村一品”。“扶”持蚕桑协会: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蚕桑协会队伍的壮大,更多蚕农加入了协会。协会加大了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为助农增收做好了基础工作;“发”发展专业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发展了“富民蚕桑专业合作社”,覆盖带动农户面达80%,大力推动了该村的蚕桑产业发展。预计,2011年蚕桑产业共增收172.6万元,人均增收446元。

2、莲藕产业喜获丰收。今年在大全村新发展莲藕产业,连片种植开封白莲、南京大白莲100亩,成为大全村的田园风景,打造成生态农家休闲旅游兼种植业品牌的新产业。2011年,每亩单产 2500公斤,总产量达到25万公斤,总产值达51万元,种植莲藕给该村莲藕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尝到了改变种植模式的甜头。今年新成立的“大全莲藕”协会队伍也逐渐发展。全村正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近年来,该村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各种形式,筹集1000余万元建设资金,巩固和加强村级的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建设。一是水泥硬化通村、通组公路3条12㎞,硬化泥结碎石组道4条 7公里,新建入户碎石路5㎞、入户便民路5㎞,达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便民生产路,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的村域公路网,全村公路总里程达 29.6公里,且全部硬化;二是建成1处农村客运招呼站。被大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农村公路示范村。

2、农田水利建设。维修整治病险山坪塘10口,新建、维修灌渠 6公里,新建机电提灌站1个、微水池45口;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整理土地650亩,坡改梯60亩。目前全村农业基础设施运转良好,已初具现代农业雏形,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旱涝保收的能力。

3、庭院建设。新建沼气池120口,沼气用户率达到72%,建垃圾池11个,以此带动改厨260户、改厕280户、改圈120户、改房100户、改水300户,实现了人畜分离,新村居民点建设规范、美观;硬化院坝150块 2500m2,建花台230个,美化、亮化房屋530户1400间 4XXm2;自来水覆盖面增加,新增用户70户;打机井300眼,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同时,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空间,房前屋后各种资源,坚持种养结合、果蔬结合,大力发展莲藕、果树、渔业养殖、生猪养殖。80%的农户实现“六改”,人畜分离、无“六乱”现象,牲畜圈养率100%,85%的农户达到“六个一”标准(即每户一个经济园、一口卫生井、一口微水池、一口沼气池、一块水泥院坝、一条进出农户的硬化路),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

4、道路绿化。在通村、通组公路两旁种植树木、花卉2500余株,建成了公路绿化带,美化了居住环境,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1、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两基”和“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

2、农村卫生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成果和基本保证制度,“新农合”参合率、“农村低保”率、“五保户”供养率均到100%,保障了群众“看病难”和基本生活;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扎实做好计生服务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100%。

3、农村公共服务。广播电视:增加光纤覆盖面,新增光纤用户95户,目前全村光纤电视用户22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845户,实现了广电通畅率100%;通讯:全村90%的家庭拥有固定电话或移动手机,实现了信息畅通;因特网:因特网入户率达到5%;农民休闲活动广场:为解决群众休闲、娱乐需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2011年在大全村新建了一个XX㎡的农民休闲文化广场。

4、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在大全村阵地活动场所建成1处农民技术培训室,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建成农民书屋1个,添置了农村适用技术书籍1000册,配备了、电视、电脑及卫生接收设备,组织村民接受远程知识教育,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5、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实实现新农村新风貌,大全村开展了扎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重点清除了房前屋后杂草,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在各农户院中推选了一位讲卫生、爱整洁的农民为院长,负责指导、督促本院的环境卫生工作。环境卫生工作实行每周评比制度,卫生评比结果均公布上墙。

6、新型农民培育。依托县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阳光培训等项目,由县农广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局等部门代培300人次,参加了电脑、电子、家政、烹饪、机械等技术培训。乡、村自主办班培训9期,推广蚕桑、莲藕、李子、柑桔、鱼、生猪等农村实用新技术6种,在全村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达到户有1-2名技术型人才。全年新型农民培训达到XX人次,占全村总人数的55%,其中农民工培训达72%。

7、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农资服务连锁店1个,农村百货超市2个,新发展个体经营户50户、运输专业户30户,全村服务体系健全,经济繁荣。

(四)、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1、党的建设得到纵深推进。“三村建设”载体落到了实处,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班子战斗力,提高办公事效率,提升班子综合形象。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民主生活会。村务工作班子成员互相通气,集体决策。本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别向乡党委政府述职。

上一篇:我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下一篇:高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