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2024-05-08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精选8篇)

篇1: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论文

一、金融业界对经济资本

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一直困惑于如何将这个概念与金融实务紧密联系起来。自经济资本概念提出伊始,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使这个概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何超越定性的层面,定量地、具体化地度量经济资本,以及如何利用各种经济资本指标来深化金融企业的业绩管理。这些努力总结起来,其实质就是如何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工作。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能力大小决定了银行的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银行机构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

二、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以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中guo政府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设定的最后期限为:拥有大量海外业务的大型中国银行须在前实施。2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银行经批准可以申请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同时,中国银监会督促大型国内银行,按照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高级内部评级体系,开发最复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要求中小银行借鉴新协议所代表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拢。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的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都要求有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高级内部评级法还要求有7年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数据。因此,国内银行最迟需要从1月开始收集数据或者推迟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或者从开始收集数据起7年后再使用该方法。今日,国内银行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号角已经吹响。

管理风险的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其实质体现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新资本协议要求精确计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何依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识别金融风险,利用金融风险技术建立风险模型,难确计量与完整披露银行的风险,如何以“资本约束下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实现流程银行等管理激变,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引人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识别和计量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从而用经济资本定量表示全行总体、各业务品种、各分支机构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对客户的风险定价,使绩效评价和利率定价更为科学,进而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应资本监管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还达不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和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确保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稳定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1.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2.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

3.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

4.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5.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

四、如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具体特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股东、经营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不同角色对资本管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第一,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银行的董事会须综合考虑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须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

第二,合理配置资本资源。银行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配置。

第三,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平衡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水平,确保可用资本与规划资本需要一致,并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优。

第四,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银行有必要对资本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加快研究制定经济资本管理配套制度

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从而更全面、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三)明确经济资本计量范围

依据内部风险资本模型计量的经济资本应与监管当局要求的监管资本保持总体平衡,商业银行应分别计量相应经济资本抵御以上三种风险。

(四)合理选取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资产波动法、收入波动法和系数法。这些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技术上也各有优劣。从各国银行的实践看,资产波动法正在成为普遍接受的计量和配置经济资本的方式。

(五)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

国际先进银行主要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该指标不仅能够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的内在统一,还能够促进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能够激励银行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从而实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银强.引进经济资本管理手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01)

[2]单增建.运用经济资本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新金融,2005,(06)

[3]单增建.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6)

[4]宋常,丁卫.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RAROC[J],黑龙江社会科学,,(02)

[5]莫海云.论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5,(16)

[6]楼海淼.借经济资本管理促内部变革[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09)

[7]王都富,刘妤洵.经济资本在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11)

篇2: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一、经济资本的含义以及计量

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风险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的资本,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银行业务的风险损失分三类: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银行资产损失曲线见图1。

预期损失(ExpectedLoss,EL)是指银行从事某项业务所产生的平均损失,计算公式为:

EL=AE×LGD×EDF其中:AE为风险敞口;LGD为违约时的真实损失率;EDF为预期违约率。一般以准备金计入银行经营成本或在产品价格中补偿,已不构成真正的风险。灾难性损失发生概率极低,但损失巨大。非预期损失额就等于经济资本,也可将非预期损失称为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的计量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也是经济资本配置、计算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及经济增加值(EVA)的基础。依照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经济资本也可相应地分为覆盖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覆盖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与覆盖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其计算基本公式为: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重叠计算的损失

从数量上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管理者总是希望银行需要持有的经济资本越少越好,越少的经济资本表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底开始生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是新资本协议基本框架第二支柱内容的一部分。

(一)样本数据的`采集

以某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地级市分行为例,该银行7月至1月发生的全部公司贷款数据,共有370笔贷款。其中201月31日仍具有余额的贷款227笔,没有余额的贷款143笔(已到期并本息结清)。将具有余额的227笔贷款作为一个组合,计算其非预期损失,其中11笔贷款已到期但本息未全部偿还,作违约处理。我们需要估计在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并在这一时点计量该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

(二)违约概率的估计

该银行已建立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根据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与其年违约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分别确定2007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见表1)。

(三)违约损失率的估计

我们采用该行上一期,即1月至206月的违约损失率38.2461%作为该分行年7月至2007年1月发生的公司贷款的预期违约损失率的估计值。

(四)样本数据的分组以及频带的划分

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频带划分并要求每个频带内的贷款笔数不少于10笔,将贷款组合划分为8个频带,计算结果如下(见表2):

一旦确定了频带,便可估计出各频带内的预期违约个数和预期损失,并计算出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将不同频带内的贷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整个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使用聚合信用风险模型结合表2的参数,计算得出整个贷款组合损失为n×L的概率P(loss=n×L),n=0,1,2……,从而得出损失分布图,如图2所示:

根据违约损失分布图计算出贷款组合的预期损失和在置信水平α=99.9%下的非预期损失,结果如表3。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要求的置信水平99.9%,计量出该贷款组合应配置的经济资本为12510.7万元。另外,按照预期损失的计算公式:预期损失(EL)=风险敞口(EAD)×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计算出的预期损失为5269.012万元,与表3中的预期损失5339.300万元相差不大,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三、在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管理上,某些地方的银行就存在着重理论、轻操作,重宣传、轻落实,重推广、轻实践等问题。日常工作中,更多地关注表内贷款管理,对经济资本的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与财务和资产风险的管理衔接性不够;较注重风险资产经济资本的事后定量计量,而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的功能,没有形成对风险资产和资本回报的有效约束机制。

第二,在考核方式上,由于各行的考评办法与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资本的要求存在资产分类不一致、资本要求比例存在差异,所以导致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事后考核机制仍然不是刚性的资本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经济资本的导向性作用。

第三,分配方式上,额度确定主要依据年初确定的利润计划和新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未充分考虑一定时点上银行下级机构实际实现的利润差别,可能会造成下级机构经济资本额度松紧不一,在额度调整尺度上较难把握,难以平衡协调,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资本在全行范围充分而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第四,在资本约束上,与国际银行业比较,中国银行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数据、系统和人员制约,还难以对关键风险因子和资产组合进行准确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量基本还是空白。现有的风险管理技术不足以完成从风险量化到风险损失的映射,不能在银行内部准确衡量风险的总体水平和风险分布。风险控制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信贷质量管理上,而资本约束的作用只是体现为满足监管要求,与国际银行业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存在不小差距。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周凤亮,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李文.从利润管理到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探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孙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度量的模型选择[J].上海金融,,(8).

[4]田新时.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篇3:商业银行资本困境与经济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问题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战略性问题。资本管理能力的高低, 决定了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那些能够持续的较低成本获取资本和较高效率运作资本的商业银行, 才能够在全面覆盖风险的前提下, 不断发展和完善合理的赢利模式和业务架构, 持续获取高于同行业平均的资本收益率, 从而获得市场认同, 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经济资本管理包括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 体现了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对商业银行在新公司治理下实施战略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分析

本文将从参与银行业融资潮中选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 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分析六家银行的资本现状、资本构成等具体情况。

2.1 资本充足水平

六家商业银行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均远远高于8%。其中, 四大国有银行中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近几年相对较低, 而总体看六家银行中招商银行则最低, 此外, 中信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没有国有商业银行政策优势的情况下, 其资本充足率在2007年和2008年却在六家银行中居于首位。

2007年, 我国全部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8.4%, 首次符合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8%, 达到国际监管水平。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较好, 资本状况良好。

2008年, 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 六家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比2007年略低, 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的数据在2007年的基础上均有增加,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则略有下降, 交通银行降幅最大。

2009年, 国家为刺激经济策划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砸下了9.59万亿元的天量信贷, 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下滑, 均值跌到11.48%。

2010年上半年, 总体来说资本充足率呈上升趋势, 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仍继续下降, 连续四年的下降充分表明这三家银行资本状况不够良好, 风险抵补能力欠缺。

2.2 资本构成情况

从六家银行的年报及半年报可看出, 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来源中, 股本占较大的比例, 并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对于股本的依赖要小于国有商业银行。其中股本占资本总量最大的是工商银行, 达到43.96%, 招商银行的比例最小;另外, 六家商业银行的平均核心资本占资本净额的比重为76.70%, 也就是说附属资本占资本净额中的比重仅有23.3%, 并且从各银行的半年报可看出, 附属资本的构成相对单一, 各种风险准备占了近一半的比例。

3 银行资本困境的原因

第一, 资产拉动的粗放型扩张模式导致各家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权重和风险资产的占比非常高, 为了保持增长, 商业银行不得不在资本市场一再融资。

第二, 资本结构单一, 附属资本比重过低。

第三, 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

第四, 赢利能力较弱导致内源融资不足。

4 经济资本管理的对策及结论

4.1 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理念

运用经济资本的理念, 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平衡关系的风险文化, 正视银行经营中风险存在的必要性, 不断强化风险控制理念, 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用正确方式衡量风险。

4.2 注重经济资本管理的过程

经济资本计划决定信贷计划和综合业务计划, 使风险资产增长受到经济资本的有效约束, 从而引导和约束各项业务规模合理、适度增长, 使经济资本配置管理成为信贷计划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体系的核心。

4.3 优化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

篇4: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

关键词:资本监管;商业银行;风险

一、经济资本与经济资本管理

(一)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CaR),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层评估的,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用来缓冲资产或业务产生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所以,经济资本在数量上是等同于非预期损失的。当商业银行资产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发生变化时,非预期损失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将随之改变,从而经济资本的数值也会相应变化。从横向上来说,经济资本既可以衡量已有资产的非预期损失,也可以衡量待形成资产的非预期损失。既可以衡量资产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衡量新增资产的非预期损失。从纵向上来说,经济资本既可以用在商业银行总行,也可以用在分支行的业务衡量和管理方面。

(二)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是体现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增长的约束和对经济资本回报的明确要求。基于上述理念,经济资本管理的目标为:一、控制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二、提高风险约束下的收益。经济资本直接针对于风险,银行可通过对其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制定相应的经济资本额度标准来控制经营风险。同时通过经济资本的合理配置可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水平。因此,银行必须在风险约束下的价值最大化和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之间制定出合理的运行机制,这就是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制度。

二、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与配置

(一)经济资本计量。

(1)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度量。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从而给商行经营带来的风险①。信用风险在现代又增加了包括由于债务人履约能力和信用状况的变化导致债权人利益遭受损失的风险②,通常称为信贷利差风险。对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度量的模型大体框架为:筛选和度量风险因子,建立风险因子和风险损失之间的对应关系。信用风险因子包括的5个最主要的风险因子为:资产面临的风险暴露、该敞口发生的违约概率、给定发生概率时形成的损失以及期限因素和组合效应,即违约相关性,它们是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国际上基于风险考量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信用计量(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信用风险CreditRisk+模型等。

(2)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市场风险又称为价格风险,是指可交易资产或被用于交易的资产价值发生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通常存在于银行交易业务和非交易业务中。我国于2004年出台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定义是指因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表内和表外资产遭受损失的风险。

目前有两种度量市场风险的方法:一种是巴塞尔委员会所提出的标准法,即“搭积木发”;另一种是在险价值计量模型,它是一种内部模型法以风险价值为基础。银监会在2004年2月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采用的市场风险计量办法是标准法。

(二)经济资本配置

资本配置是指在理论上或形式上对一项业务所需资本额做出预算的过程。经济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1)基本原则

>银行宏观发展利益为出发点,准确计量经济资本,使银行承担的总体风险匹配于银行总资本存量和股东风险偏好。

>以对业务单元进行风险控制为出发点,对每个业务线条进行合理的资本配置,从而达到银行面临的总体风险和总资本相匹配。

>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高管以风险与回报的角度去评估业务单元的绩效,作为提供经济资本支持的依据,也是全行实施风险业务扩张和控制的依据。

(2)经济资本配置的基本方式

①单独经济资本分配方式。该分配原则将针对单个业务单位进行具体的资本分配,不考虑其业务单位之间或者业务单位与银行整体之间的关系。分配到的经济资本与其利润直接挂钩,获得的利润越大,资本配置权重越大。银行整体的资本配置额等于各业务单位分配到的资本相加总额。

②分散化经济资本分配方式。该分配原则在对每个业务单位进行资本分配时,是以该业务对银行整体或其他业务单位的风险贡献量为基础。也被称为“内部贝塔法”。该原则考虑到了单个业务单元与银行整体或者其他业务单元之间的相关性。

③边际资本分配方式。边际经济资本指每增加一个业务单位所带来的银行经济资本需求量的增量或者减少一个业务单位所导致的银行经济资本的减少量。边际经济资本量通过比较银行增加或减少业务单位前后的经济资本需求量来计量。

三、中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资本管理理念的建设

①加强风险资产的动态过程的经济资本约束管理

为使经济资本管理理念贯穿于银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应尽量做到经济资本计划决定信贷业务和综合业务计划,使风险资产得到适度约束,从而优化业务规模的增长结构和规模。

②使经济资本先进的管理意义融入到日常的管理操作中。>风险资产之间的经济资本系数相同并不意味着资产本身所含风险相同;>经济资本约束风险资产业务规模盲目扩张并不意味着约束银行业务发展

>强调经营利润并不意味着放弃股东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内部评级,加强风险管理技术建设

①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首先在3-5年内建立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对风险管理流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要素监督的风险体系;加快模型研发进度;再次,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分类标准、框架以及适合的风险管理体系。

②推进内部评级配套制度的研究和建设。从战略角度出发,鼓励商业银行研发和应用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内部评级体系,坚持技术和制度创新并重。商行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组织协调业务部门组织结构,逐步建立与内部评级体系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③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开发。为增强对新资本协议的深入理解,提高风险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商行应进行长期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培养,并对现有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完善知识体系。

(三)构建验证体系,提高经济资本计量可靠性

巴塞尔委员会所规定的验证就是对计量方法预测能力的评估,重点是对模型的预测表现的评估。《巴塞尔协议》II还包括:商行对验证结果负主要责任;验证没有单一的方法,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同时进行验证;应对验证的程序和结果进行独立的审查。其中,定性验证方法有:用途测试、数据质量核对、定性检查、管理层监督、系统实施、假设检验—敏感性测试。定量验证方法包括:数据和参数的验证、模型复制、返回测试、基准测试和假定的投资组合测试、压力测试以及利润和损失归因等。(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德银.国有商业银行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研究[J].金融论坛,2005,02:22-26+62.

[2]夏小东.中国银行业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路径——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获得的启示[J].金融论坛,2007,07:54-57.

[3]武剑.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分析及我国实践[J].南方金融,2008,05:9-12+22.

注解:

①《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9月。

篇5: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的经济分析

资本品是对银行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资源。这种资源在金融外部性问题作用下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国有银行特有的公有金融产权形式,这种经济资源的重要性异化为对资本品的过度需求,并呈现以资本品重复、分散与低效为特征的超常增长,给银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一、外部性问题对银行资本品的特殊需求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不通过价格体系而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当一种经济活动的成本或收益自动地“外溢”到未参加这种经济活动的其他人或企业身上时,就会产生外部影响。外部性以多种形式出现,有些是积极的(收益外溢),称为正外部性;有些是消极的(成本外溢),称为负外部性。前者是指某个经济人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人带来了福利,但其他经济人不必向带来福利的那个人支付任何费用,可无偿地享受福利;后者是指某个经济人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人带来了损害,但却不必为这种损害承担任何责任,可不进行赔偿。外部性问题在金融领域突出反映为银行业的脆弱性。金融行为与一般企业商业行为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所具有的“公共产品”特性。一家不健康银行的挤兑(负外部性),会迅速传染给健康银行,这种传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健康银行的抵御能力,能力相对弱者有可能被逐出市场。

由于资本品作为银行营销组合的一部分,构成银行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需要首先取决于银行的市场定位,即银行的形象通过新颖、别致的建筑物(资本品)独特地表现出来,容易更广泛地为社会公众所识别和接受,是无声的、永久的广告。随着人们对金融外部性问题关注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认识到银行业是信心行业,资本品仅仅作为识别标志远远不够,还应成为竞争手段和支撑公众信心的强力标志。资本品作为可以物理识别、接触和比较的有形产品,是银行实力的最直接体现和公众最易接受的有形信号。因此,资本品具有显露实力和塑造形象的特殊需求,已深深融入银行的经营理念之中,并通过资本品规模扩张或提高其科技含量等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常见到一地的标志性建筑,往往是银行的营业办公场所。这在一定意义上昭示着银行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此外,银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先恐后地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大量运用电子、通讯与网络技术等,并把 它作为金融竞争创新的主要工具,银行业成为电子技术与信息革命的最先受益者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资本品的投入为银行营造经营优势地位,广纳客户并攫取市场份额,最大限度消除负外部性影响奠定了基础。

二、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内生机制及制度上的缺陷

国有银行因有国家信誉的强力支撑,尽管存在资本品扩张,但与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西方银行不同,较少受到金融外部性作用的影响,其资本品投入的内生机制在于国有银行特有的公有金融产权制度存在缺陷。虽然国有银行自80年代初即已从单一的国有银行制度分解为多家专业银行,但经“分家”处理后形成的每一块金融产权并不具有排他性,任何一家专业银行都是公有金融产权的代表。这种产权的同质性必然形成以下博弈格局:相互争夺那一块没有产权边界的公有金融产权。谁都想多切一块,以增加利益追求的筹码。既然是公有的,谁都有份,那么,谁的博弈技巧更高明,谁就可以多得一份,因此引起另一方的攀比。由于博弈的“兄弟竞争”,最终导致国有银行资本品需求的过度投入和刚性增长。有关数据表明,1991年至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品投入(主要指固定资产购建,包括各类大型建筑标志,现代化支付系统,电子电器设备及软件,交通工具等的购置与建造)呈集团化膨胀之势,其中境内资本品存量十年间,由296.63亿元增至2976.65亿元(已剔除报废),增长10余倍,年均增长10.03%,远远超过净收益增长。尽管这些资本品投入有其业务发展合理需求的一面,但产权模糊或称虚置产权是银行资本品非正常增长的重要原因。

现行制度缺陷的另一面是预算软约束,这进一步加大了国有银行对资本品投入的随意性,导致资本品扩张和产出水平的迅速提高。预算软约束首先表现为资本品投入资金供给的弹性,它是由金字塔式组织管理结构决定的。由于国有银行自上而下以行政命令为特点,与契约性协议不同,条款大多是不可谈判的,而行政性分配易形成大量的计划外分配。如下级向上级谎报虚假信息,或留下“硬缺口”,都有可能获得了相当于立项概算的超额资本——专项拨补。其次,预算软约束还表现在资本品投入资金来源的多样性。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其“资金自筹”能力远大于普通工商企业。普通工商企业稳定增长的现金流建立在卓有成效的经营基础上,其资本品投入能力被牢牢锁定于银行存款。而银行则不同,其现金流由所办业务现金流(如居民储蓄存款等)和自身财务现金流组成,由于自身财务现 金流只占极小部分,因此银行现金流一般十分稳定。稳定的现金流不论来源如何,作为硬通货其购买力是完全一样的,这为银行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扩大资本品投入大开方便之门。也就是说,银行不一定靠赢利来增加资本品投入,一家亏损累累的银行,因有稳定的现金流,仍可盖大楼,购名车等。此外,银行挤占成本筹资,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如在管理费或利息支出中列支资本性支出等。

三、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与决策者行为分析

在公有金融产权形式下,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的决策者可简化为委托方决策者和代理方决策者,他们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方作为资源的分配管理者,承上启下。一般来讲,委托方将较高的资本积累视做“政绩”,并容易受到部门利益或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资本向某些地域或行业部门倾斜,因而这些地域或行业部门相对具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由于资本品是一种排他性稀缺资源,其分配非此即彼,不可调和,资本积累率显然取决于委托方可支配的资源量,而资源量又与委托方的努力程度有关,“会哭的孩子多吃奶”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更多地从上层分割资源并依据自身决策偏好向下释放分割来的资源,成为委托方的行为模式和“理性选择”。代理方作为资本品的直接受用者,其热衷于囤积资本品的动机,隐含在我国国有银行既不清晰也缺乏有效监督的基本产权安排之中。尽管代理方决策者的任期长短、提升机会及货币收入都与资本品数量无关,但他亦不必承担因资本品“过多”而占有的成本,不必对资本品的占用支付租金,而把它当做储备多多益善。此外,还可能与代理方决策者的思维定势和个人偏好有关。如基本建设“三超”(超面积、超标准、超投资)之所以成为家常便饭而且愈演愈烈,往往基于这些决策者追求个人胆识和威望的需要,或为寻求局部利益而赢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赞誉(故有“房子是职工最大福利”)。而超标准购置、乘坐豪华轿车则在于谋求个人体面风光、方便舒适的在职消费等。有的决策者即便遵纪守法或囿于有限理性,或害怕老实人吃亏,也“贪大求全”,竞相加入“三超”行列。在现行的资本品产权制度下,委托与代理双方基本不接受市场经济信号,资本品投入背离成本导向。道理很简单,产出是一系列投入的成本函数,与公有制相联系的奖惩制度对决策者追求有效率的产出具有的激励很弱,他们没有动力去寻求有效的产出。

四、结论

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品投入非正常增长的根源在于公有金融产权制度存在着缺陷。因此,加速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并明晰国有银行产权,让银行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使行政性分配自然让位于契约性谈判,资本品盲目扩张冲动也变为理性经济人的投资行为,并可大大降低体制性监督成本。

篇6: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四十六条 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权重法或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并经银监会核准。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风险暴露应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未经银监会核准,商业银行不得变更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

第四十七条 商业银行申请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提交申请时内部评级法资产覆盖率应不低于50%,并在三年内达到80%。

前款所称内部评级法资产覆盖率按以下公式确定:

内部评级法资产覆盖率=按内部评级法计量的风险加权资产/(按内部评级法计量的风险加权资产+按权重法计量的内部评级法未覆盖信用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100%

第四十八条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应当按照本办法附件3的规定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按照本办法附件4的规定对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进行分类,按照本办法附件5的规定建立内部评级体系。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可以按照本办法附件6的规定审慎考虑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风险抵补作用。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可以按照本办法附件7的规定采用监管映射法计量专业贷款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第四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附件8的规定计量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第五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附件9的规定计量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第二节 权重法

第五十一条 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银行账户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与表外项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之和。

第五十二条 商业银行计量各类表内资产的风险加权资产,应首先从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相应的减值准备,然后乘以风险权重。

第五十三条 商业银行计量各类表外项目的风险加权资产,应将表外项目名义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得到等值的表内资产,再按表内资产的处理方式计量风险加权资产。

第五十四条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风险权重为0%。

第五十五条 商业银行对境外主权和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以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为基准。

(一)对其它国家或地区政府及其中央银行债权,该国家或地区的评级为AA-(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0%;AA-以下,A-(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20%;A-以下,BBB-(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50%;BBB-以下,B-(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100%;B-以下的,风险权重为150%;未评级的,风险权重为100%。

(二)对公共部门实体债权的风险权重与对所在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相同。

(三)对境外商业银行债权,注册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评级为AA-(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25%;AA-以下,A-(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50%;A-以下,B-(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100%;B-以下的,风险权重为150%;未评级的,风险权重为100%。

(四)对境外其它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五十六条 商业银行对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多边开发银行包括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投资基金、北欧投资银行、加勒比海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和欧洲开发银行理事会。

第五十七条 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第五十八条 商业银行对我国公共部门实体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我国公共部门实体包括:

(一)除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以外,其它收入主要源于中央财政的公共部门。

(二)省级(直辖区、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

商业银行对前款所列公共部门实体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债权不适用20%的风险权重。

第五十九条 商业银行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商业银行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次级债权(未扣除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六十条 商业银行持有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的风险权重为0%。

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它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六十一条 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其中原始期限三个月以内(含)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

以风险权重为0%的金融资产作为质押的债权,其覆盖部分的风险权重为0%。

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商业银行的次级债权(未扣除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六十二条 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六十三条 商业银行对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六十四条 商业银行对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微型和小型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75%:

(一)企业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微型和小型企业认定标准。

(二)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不超过500万元。

(三)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占本行信用风险暴露总额的比例不高于0.5%。

第六十五条 商业银行对个人债权的风险权重。

(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

(二)对已抵押房产,在购房人没有全部归还贷款前,商业银行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的,追加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50%。

(三)对个人其它债权的风险权重为75%。

第六十六条 租赁业务的租赁资产余值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六十七条 下列资产适用250%风险权重:

(一)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未扣除部分)。

(二)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未扣除部分)。

第六十八条 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

(一)商业银行被动持有的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在法律规定处分期限内的风险权重为400%。

(二)商业银行因政策性原因并经国务院特别批准的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400%。

(三)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其它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1250%。

第六十九条 商业银行非自用不动产的风险权重为1250%。

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而持有的非自用不动产在法律规定处分期限内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七十条 商业银行其它资产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七十一条 商业银行各类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

(一)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的信用转换系数为100%。

(二)原始期限不超过1年和1年以上的贷款承诺的信用转换系数分别为20%和50%;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贷款承诺的信用转换系数为0%。

(三)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的信用转换系数为50%,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的信用转换系数为20%:

1.授信对象为自然人,授信方式为无担保循环授信。

2.对同一持卡人的授信额度不超过100万人民币。

3.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年一次评估持卡人的信用程度,按季监控授信额度的使用情况;若持卡人信用状况恶化,商业银行有权降低甚至取消授信额度。

(四)票据发行便利和循环认购便利的信用转换系数为50%。

(五)银行借出的证券或用作抵押物的证券,包括回购交易中的证券借贷,信用转换系数为100%。

(六) 与贸易直接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信用转换系数为20%。

(七)与交易直接相关的或有项目,信用转换系数为50%。

(八)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资产销售与购买协议,信用转换系数为100%。

(九)远期资产购买、远期定期存款、部分交款的股票及证券,信用转换系数为100%。

(十)其它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均为100%。

第七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附件2的规定对因证券、商品、外汇清算形成的风险暴露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第七十三条 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时,可按照本办法附件2的规定考虑合格质物质押或合格保证主体提供保证的风险缓释作用。

合格质物质押的债权(含证券融资类交易形成的债权),取得与质物相同的风险权重,或取得对质物发行人或承兑人直接债权的风险权重。部分质押的债权(含证券融资类交易形成的债权),受质物保护的部分获得相应的较低风险权重。

合格保证主体提供全额保证的贷款,取得对保证人直接债权的风险权重。部分保证的贷款,被保证部分获得相应的较低风险权重。

第七十四条 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的,质物或保证的担保期限短于被担保债权期限的,不具备风险缓释作用。

第三节 内部评级法

第七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对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进行分类,并至少分为以下六类:

(一)主权风险暴露。

(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三)公司风险暴露,包括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专业贷款和一般公司风险暴露。

(四)零售风险暴露,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和其它零售风险暴露。

(五)股权风险暴露。

(六)其它风险暴露,包括购入应收款及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

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和公司风险暴露统称为非零售风险暴露。

第七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分别计量未违约和已违约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

(一)未违约非零售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基于单笔信用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相关性和有效期限。

未违约零售类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基于单个资产池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相关性。

(二)已违约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基于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篇7: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13

第一百一十一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本行资本管理的首要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设定与银行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风险偏好和资本充足目标,审批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确保资本充分覆盖主要风险。

(二)审批资本管理制度,确保资本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有效。

(三)监督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全面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四)审批并监督资本规划的实施,满足银行持续经营和应急性资本补充需要。

(五)至少每年一次审批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审议资本充足率管理报告及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听取对资本充足率管理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六)审批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政策、程序和内容,并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七)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源,能够独立、有效地开展资本管理工作。

第一百一十二条 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董事会还应负责审批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管理体系实施规划和重大管理政策,监督高级管理层制定并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资源支持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体系的运行。

第一百一十三条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负责根据业务战略和风险偏好组织实施资本管理工作,确保资本与业务发展、风险水平相适应,落实各项监控措施。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执行资本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评估框架、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资本计量及分配等保持一致。

(三)制定和组织实施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

(四)定期和不定期评估资本充足率,向董事会报告资本充足率水平、资本充足率管理情况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结果。

(五)组织开展压力测试,参与压力测试目标、方案及重要假设的确定,推动压力测试结果在风险评估和资本规划中的运用,确保资本应急补充机制的有效性。

(六)组织内部资本充足评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评估所需信息。

第一百一十四条 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高级管理层还应定期评估方法和工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定期听取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工作的汇报,履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体系的建设、验证和持续优化等职责。

第一百一十五条 商业银行监事会应当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资本管理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至少每年一次向股东大会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

篇8: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析

一、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含义和效用

要想加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提高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不应该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更深层的去了解它,正确认识它的含义和效用,才能将经济资本管理的优势为我国所用。

(一)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经济资本管理就是指的商业银行的企业内部进行评审而产生的资本配置,给某项银行业务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所以,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也被称为风险资本。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具体来说是一个数据,是经银行内部管理层推算出来的,这个计算概念属于银行专用,所以,它能够代表商业银行在业务风险中需要支配的资金多少,减小银行业务的风险存在率,保障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

就目前世界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的运用可知,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使用相当普遍,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也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另外,在各国重要会议中指出将颁发一些有关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办法,让经济资本真正与世界经济相融合。这些重要决策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指明了方向。

(二)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运用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增强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让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逐渐与世界接轨,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经济资本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为我国的商业银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下面,我将具体分析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经济资本管理的应用可以完善商业银行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管理工作时,会将各个业务所需要的风险资金分别分配到相应的部门,让相关业务部门自行资金调配。当工作人员完成某项业务时,会向商业银行的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在这个过程当中,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收益率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且兼顾了商业银行业务所需承担的风险。就目前商业银行的管理状况来看,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很难考察到银行业务潜在的风险,所以,当前的商业银行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不能真正满足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的需求。但是,在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下,它可以弥补这一管理缺陷,将业务潜在的风险折算成成本,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就有一个明确的指标,让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员工考核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2、经济资本管理的应用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资源。

在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当中,资金的流动会很大,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内部的相关部门之间的流动。管理者为了满足业务的资金需求,会将所需的资金调动在相关业务的开展上面,这就最大程度实现了资金的合理配置。发挥资源合理配置的优势,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

3、有助于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战略。

在经济资本管理当中,商业银行不同的业务类型对风险资金的需求也会不同,所以,这在一定程度避免了商业银行盲目的对外投资和风险担当,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扩张时,会根据业务的业绩和收益率作为投资参考,将业务的发展性和业务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充分进行考虑,让商业银行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由此可见,经济资本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者探索出正确的未来发展战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在运用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上的成效并不明显,其原因包括经济资本发展基础、我国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以及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自身存在漏洞等等。所以在经济资本探索初期,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脚步滞缓,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过于依赖经济资本的考核功能。

自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开始运用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取得了一定的一定的发展。也因为这样,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并没有采取辩证的角度看待经济资本管理,在经济资本管理一味的照搬,经济资本当中的员工考核功能也被他们视为包治百病的全能药方,对经济资本的考核功能坚信不疑,甚至将员工考核制度和员工奖励、激励机制混为一谈,其结果不但没有规范员工的工作态度,反而影响了商业银行自身的正常运转。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2、对经济资本的理解过于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只是将经济资本作为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的工具,停留在经济资本监管的层面,对于经济资本的理解还过于单一。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家间的利率增幅也在不断的变化,“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已经形成。所以,这就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提升企业实力,关注市场的风险和操作的风险。

3、经济资本考核制度的异常化。

经济资本考核制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企业资金的流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综合实力等等。当前,有些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己的营业额,片面的追求利益,减少对员工培训、员工考核等等上的支出,将企业获取利益放在企业经营的首位,重视商业银行的眼前利益,却忽视了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这样一来,就将经济资本管理本末倒置,商业银行对员工的个人能力考核不重视,员工的专业能力提不高,银行业务操作的失误率大大提高,这无疑给商业银行的发展亮出红色警示灯;同样,还有些商业银行过于重视经济资本考核制度,甚至将企业经营目标转换成员工考核目标,失去了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重心。也就是说,目前商业银行对经济资本考核制度与商业银行其他制度的关系的理解较为混乱,缺少对经济资本考核制度的理解。

(二)解决措施

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的误区不仅仅影响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安全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找到解决方案对国家与社会都相当重要。

加大对经济资本管理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国家、商业银行自身等等渠道进行宣传,让全员提高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视,加深对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认识;同时,加大对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也必不可少,国家应大力提倡商业银行进行员工培训,商业银行管理者和经营者通过一些专题的学习和实际的培训,让员工正确理解商业银行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丰富员工的专业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商业银行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理清经济资本管理工作和银行内部其他工作的关系,重视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市场风险和操作,科学利用经济资本管理方式,提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诉,经济资本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弥补制度上的“空子”;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让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在刀刃上。但是,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应用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要充分考虑国家实情和银行自身发展状况,科学的应用,将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发挥极致。

摘要: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防范商业风险。为了最大化的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已经初步建立起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加强我国的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比如:经济资本管理认识的偏差、管理上的本末倒置、考核制度的异常化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本文将总结归纳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概念和作用,加深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认识,再从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析

参考文献

[1]王炯.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比较与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2)

[2]王建春,潘玉蓉.商业银行二级分支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论坛.2006(10)

[3]姜美华.三家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研究及启示[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09)

[4]于君,高建华.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进展:国外文献综述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1(11)

上一篇:改革创新发展心得体会下一篇:统计局对重点商贸企业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