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如何培养高EQ孩子

2024-09-01

父母必读:如何培养高EQ孩子(精选7篇)

篇1:父母必读:如何培养高EQ孩子

父母必读:如何培养高EQ孩子

中国的家长很重视发展孩子的智力,往往忽视孩子情感和意志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EQ)比智商更为重要。

EQ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人的EQ萌发很早,婴儿时期开始感受和学习,童年时期逐渐形成。

“八自”让孩子成为EQ高手

在EQ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自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父母多多赏识孩子。当孩子表现良好或者有点滴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适度的赞美,鼓励孩子。

自尊。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做出无情的指责,而应该耐心地引导,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会令孩子尽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自控。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狂躁不安的状态,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父母可以通过规律性的亲子阅读、书法练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引导孩子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爱劳动是孩子应该养成的一种好的品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并从成功的独立行动中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因此,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我负责。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和承担后果,是父母们在培养孩子高EQ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现。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不必大声斥责,大伤他的自尊,也不要帮他推卸责任,而应该跟他分析错误,指出改正的地方,以免他重蹈覆辙。

自我赏识。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天分,如运动、语言、音乐等,父母要注意观察并指导孩子欣赏自己的长处和成功,使他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自我激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是切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自我圈子。指的是孩子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亲子关系、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等人际规则,让孩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尽量以一种乐观、积极、稳定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控制和调节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父母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决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

培养高EQ孩子的五大步骤

第一步,察觉孩子的情绪: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背后有其原因,不管他们是否清楚原因何在。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明来由的生气或沮丧时,不妨停下脚步来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运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第二步,体察情绪是与孩子亲近和教导孩子的机会:一些父母试图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希望他们的情绪过去,但常发现效果不好。事实上,情绪的抒解需靠父母协助孩子澄清情绪、了解情绪,才不致使情绪扩大或恶化。第三步,认真的倾听和确认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注意他们的身体语言,如脸部表情和姿势。别忘了,孩子也会观察父母的身体语言。因此,父母可以一种轻松但专注的态度和语气,不带质问的反应,如说:“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

第四步,帮助孩子以言语表明情绪:当父母看到孩子流泪,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不仅让孩子了解,而且学到描述情绪的字眼。研究显示,一个人如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心或镇静的效果。当然,不是父母告诉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它只是单纯地协助孩子发展表达情绪的语汇。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样,他们同时亦会有两种以上的混合情绪,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了解这是正常的,如说:“我知道你对参加少年棒球队选拔有点兴奋,也有点害怕。”

第五步,与孩子商讨解决之道: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问题,偏差的行为才是问题,这是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举例而言,父母可以如此说:“你很生气小杰拿了你的东西,如果是我也会生气,但你打他是不对的。让我们想想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

总之,孩子EQ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抓住教育时机来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进步,孩子才能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具备良好的情绪智慧,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父母必读:如何培养高EQ孩子

2、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3、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4、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5、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切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快乐的人。在课程改革中山东省涌现出了一些非常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仅列出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鱼台一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供参考。

一、杜郎口中学——“三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三种模式:预习、展示、反馈(课堂);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依时间又称“10+35”(或“0+45”)课堂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或全部45分钟属于学生。

二、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271”模式的内涵:

①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

②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

③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71”模式的五个步骤: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三、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即“三步六段”“35+10”循环教学模式:

模式简介: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测试、小结作业。35+10循环模式: 第一节课的后10分钟和第二节课的前35分钟共同组成一节课。三步为一课,一课分两段;循环往复,课课相扣。

35分钟的上法: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高,通过拓展实现升华;10分钟上法: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点破难点。

1、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

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2、过程控制:即时性管理、激励性评价、体验性学习。

3、效能分析:实现了教学成绩的跨越;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双高效益;实现了课上和课下两种“学习态”的和谐统一。

关于“课前”:教师要求: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

2、设计出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案。

学生要求: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C级和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关于“课中”:按照六段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关于“课后”:教师要求: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求:完成当堂作业,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

四、鱼台一中——“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四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简介:“四环导学”中的“四环”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运用“四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

2、“四环导学”教学模式操作要领:

①自主学习:此环节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和课中。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基本完成学案内容,以便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学成果。课中自学时间的长短应视学案完成情况而定。

②合作探究: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③成果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可分为课前定向展示和课中不定向展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精讲,主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解题规范化的强调上。要恰当地评价和激励学习团队,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④巩固提升: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进行学案上的达标巩固练习,小组间交流练习结果。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

在“四环导学”模式中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学案编写要精细,容量要适中。教师课前要抽查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课后要全批学案,巩固学习成果。

家长必读书目

1.《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王干卿(译)3.《爱的艺术》【美】弗洛姆(著),李健鸣(译)

4.《家庭教育 》【中】陈鹤琴(著)

2.《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5.《童年的秘密》【意】蒙台梭利(著),单中惠(译)

6.《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7.《家庭和儿童教育》【前苏联】马卡连柯(著),丽娃(译)9.《名家治疗笔记:为家庭疗伤》(上、下)【中】李维榕(著)10.《爱的五种语言》【美】盖瑞·查普曼(著)11.《破解幸福密码》【中】毕淑敏(著)

8.《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

12.《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中】武志红(著)

13.《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周国平(著)

14.《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美】萨提亚(著),易春丽 等(译)15.《100位企业家给家长的忠告》【中】赵刚(主编)16.《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中】赵忠心(著)17.《新父母学校 》【中】刘良华(著)18.《发现母亲》【中】王东华(著)

19.《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美】罗恩·克拉克(著),李文英 等(译)20.《培养独立的孩子——生存教育在美国》【美】黄全愈(微博)(著)21.《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朱衣(译)

22.《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日】安武信吾、安武千惠、安武花(著),金晖(译)23.《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日】大江健三郎(著),陈保朱(译)

24.《美德书》【美】威廉·贝内特(著),王睿(译)25.《陪孩子长大》【中】李子勋(著)26.《家庭教育基本功》【中】冉乃彦(著)27.《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李跃儿(著)28.《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中】关承华(著)29.《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中】徐国静(著)30.《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升级版)》【香港】李中莹(著)31.《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肖恩·柯维(著),陈允明(译)32.《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中】孙云晓(著)3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尹建莉(著)34.《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张文质(著)35.《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中】王修文(著)36.《图画书应该这样读》【中】彭懿(著)37.《童书非童书》【台湾】黄乃毓 等(著)

38.《故事知道怎么办》【澳】苏珊•佩罗(著),童乐(译)39.《阅读儿童文学》【中】梅子涵(著)

40.《朗读手册》【美】吉姆·崔利斯(著),沙永玲 等(译)51.《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美】托马斯·戈登(著),宋苗(译)52.《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美】乔治M.卡帕卡(著)5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吉诺特(著),张雪兰(译)

54.《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著),安燕玲(译)

55.《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美】惠芙乐(著),陈平俊 等(译)56.《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美】法伯、玛兹丽施(著),霍雨佳(译)57.《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美】舒尔、迪吉若尼(著),张雪兰(译)

58.《图解儿童逆反心理》(适合年龄段:3-9岁)【英】米里亚姆·恰恰姆(著),郑莹(译)59.《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中】小巫(著)

60.《过犹不及》【美】亨利·克劳德、约翰·汤森德(著),蔡岱安(译)61.《关注孩子的目光》【日】佐佐木正美(著),傅玉娟(译)62.《最好的教养在路上》【韩】朴善娥(著),邢心秀(译)63.《世上没有懒孩子》【美】梅尔·莱文(著),周烁方(译)64.《游戏力》【美】科恩(著),李岩(译)

65.《好妈妈坏妈妈:一个母亲的教育手记》【中】王毅(著)

66.《如何让女孩不被性伤害,如何让男孩不被性教坏》【美】莎伦·麦克维尔(著),幸敏(译)67.《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法】碧姬·拉贝、米歇尔·毕奇(著), 潘林、王川娅(译)68.《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德】安妮特·卡斯特-察恩(著),陈素幸(译)69.《奖励出好孩子》【美】维吉尼亚·M.希勒、梅格·F·施耐德(著)70.《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101件事》【美】阿莱西亚(著)71.《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王金战、隋永双(著)72.《让孩子的大脑自由》【美】梅迪纳(著),王佳艺(译)73.《与孩子共享自然》【美】约瑟夫·克奈尔(著),郝冰(译)74.《让孩子自立的55种方法》【日】中谷彰宏(著)

75.《特别狠心特别爱: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以色列】沙拉·伊麦斯(著)76.《我教孩子学作文》【中】肖复兴(著)77.《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才能》【中】刘全礼(著)

78.《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教育女儿手记》【中】李镇西(著)79.《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台湾】黑幼龙(著)

80.《刘墉家书:少爷小姐要争气》【美】刘墉(著)

81.《斯波克育儿经》【美】本杰明·斯波克(著),哈澍、武晶平(译)

82.《下一代的竞争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的教子手记》【美】蒋佩蓉(著)83.《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美】陈志武(著)84.《他们这样养孩子》【中】杜康(主编)85.《大师教你做父母》【中】朱永新(微博)(著)86.《亲爱的安德烈》【台湾】龙应台、安德烈(著)87.《傅雷家书》【中】傅雷(著)

88.《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美】谢弗 等(著),邹泓 等(译)89.《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中】赵忠心(著)

90.《儿童精神哲学》【中】刘晓东(著)91.《德兰修女传》【中】华姿(著)

92.《另一种童年的告别》【中】张倩仪(著)93.《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94.《佐贺的超级阿嬷》【日】岛田洋七(著),陈宝莲(译)

95.《小王子》【法】圣埃克絮佩里(著)96.《草房子》【中】曹文轩(著)

篇3:父母必读:如何培养高EQ孩子

一、丰富“课题”, 明结构

题目是课文的“核心”, 它起到了统领全篇课文, 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它像一扇窗户一样, 透过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表达。课堂上我们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学习。针对这一点我设想从解读课文题目入手, 以丰富我们的课文内容。因此, 在教学中我一首先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问题指向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复习, 开始激活学生的对文本的回忆, 让学生明确课文介绍了书的来历、内容和读后的感受, 为本课时的学习起步。随后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指向课题, “本文的课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取自于文中的一句话, 这个题目可以简缩成‘一本书’三个字, 那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思考得出相应的答案。这样的开放式问题, 能让学生都能积极回应, 参与课堂的对话, 享受教学的公平。而且集合学生的智慧的过程, 更让学生懂得思考问题要全面、缜密, 要对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有所筛选和选择, 才能形成对问题的完整的答案。同时我们的课文结构也更加明确。

二、理解“相传”, 知来历

引导学生懂得理解一个词语, 不仅要知道字面的意思和词典的释义, 更要养成结合语境和运用文本的具体语言材料理解词语的习惯与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三代相传”的意思, 即“爷爷送给爸爸, 爸爸送给我, 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学生不仅理解了什么是“三代相传”,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理解的方法, 同时也知道的书的来历。当讲到扉页上的几行字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写下这句话时心里的想法分别是怎样的?目的是通过对爷爷和爸爸“传书”时写话的想法的联想, 敲击文本的主题, 让文本所要传达的中心意思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逐步实现同化和内化。随后, 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交流自己所读书本的来历。通过这一个环节的对话, 把对文本的理解转向对读后感写作的感悟。

三、体验“历险”, 述内容

书本内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如何将著作的几十万字概括成几百字, 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为此, 我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文中概括鲁滨逊遇到的困难, 并找出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 让学生加深对文中主人公精神的感悟。并将课文内容与原著进行对照, 使学生懂得叙述书本内容一定要做到概括。然后让学生从“历险生活开始了……后来……若干年后……又过了好几年……”等词中明白内容不仅要概括还要有序。最后, 让学生比较《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世界名著, 是一部鸿篇巨制, 其中涉及的人物较多, 事件也很纷繁, 而课文只涉及了两个人物和四个方面的情节。使学生明白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进行概括。这样让学生由课堂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鼓励学生突破课文的局限, 把视野转向课外阅读, 不断进行读书的积累。通过交流、对比, 让学生懂得读后感介绍原著内容的基本写法。

四、探究“喜爱”, 谈感受

读书是一种淘金。一部巨著读完, 不可能记住全部。但是, 总会有一些话会被我们的传诵, 总会有一个人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偶像, 总会有一种精神会成为我们人生成长的路标。一句话、一个人、一种精神, 滋养了我的成长。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 我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时, 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部分并说说 “我”爱上原著的什么?进而让学生明白作者喜欢原著的原因是一句话、一个人、一种精神。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知道读书是学习、是休闲, 但更高层面的意义是吸收, 是让名著的精神融入我们的灵魂。同时在教学中落实“课后练习”中的作业题, 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这部小说的意义, 懂得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 人人都需要学会生存的智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五、读写结合, 导写作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过一句话:“读一本好书, 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读书, 是在和作者、和书中人物的谈话。我们边读边思考, 读完还得有感受, 这就是我们写作的体裁之一 “读后感”。《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是一则日记, 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书感。课文依次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交代书的来历, 讲一讲书的故事;二是介绍书的主要内容, 有序地概括地叙述了原著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三是谈了读后的感受, 记住了一句话、想象了一个人、领悟了一种精神。对照课文, 对照板书, 我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写好读后感必须注意这几点, 并让学生也按照课文的几部分试写读后感。这样读写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有利于学生稳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内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篇4:父母必读:如何培养高EQ孩子

肖泽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

肖院长长期从事决策行为、应激障碍、强迫症、分离性身份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迄今共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3部,获得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各种奖励20余项。1999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天,一位20岁出头的漂亮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来我的门诊看病。当时,她的情绪非常低落,坐在一旁不说话。她妈妈告诉我,这孩子天资聪明,5岁开始上学,从小到大,读的都是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前年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目前在一家全球500强公司工作。我很纳闷,那么漂亮、那么优秀的女孩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忧郁?

我问女孩,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她说,工作上不是很顺利,总觉得要做好一件事,很难、很难。她现在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也不太愿意回家。前阵子,她一个人在宾馆里住了很久,一直在考虑是不是应该结束生命。

听到这话,我的心头为之一震,接着问:“你小时候最快乐事情是什么?”她抬起头,幽怨地说:“我曾经快乐过吗?”刚说完,她便流泪了。随后,她转过头,问她妈妈:“妈妈,你觉得我什么时候是最快乐的啊……”

这个场景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这个孩子,从5岁起(甚至更早),一直到大学,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她不仅学习成绩好、钢琴弹得好(考出十级),连画画都很棒。在老师、家长、同学眼里,她一直是最优秀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她没有太多时间和同学来往,也没有机会学习人际交往。工作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就算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领导的青睐。一时间,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觉得无法承受。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从来不曾遭遇过挫折,她的主要任务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其他诸如为人处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能力,她都不具备。她不知道当遇到困难时,该如何找人商量,该怎样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知道这种困难是不是别人也会遇到;更不知道这种困难到底是一个不太严重的问题,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过去那种只要考高分就能带来快乐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她困惑了、忧郁了。

我想,她父母亲一定是想让她走一条非常顺、非常顺的道路。不过,他们这么做的结果,却让她少了很多必要的生活经验,比如人情世故、人际交往等。从小到大,她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经验,也没有遭遇过大的挫折。工作以后,随着身份、环境、境遇的改变,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又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最终,她只能选择逃避。

篇5: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乐感

我们常看到,当播放一曲美妙动听、活泼愉快的音乐时,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他们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些孩子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有的孩子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孩子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感呢?乐感的培养不是三天二日之功,需要长时期的积累,要靠平时的潜移默化。

1、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培养孩子的乐感,听觉是关键。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乐曲(不是流行曲),每天早、中、晚播放三次,而且至少应持续五个月欣赏同一乐曲,也就是说乐曲大约要被欣赏四百五十次,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受到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选择莫扎特、舒伯特等名作曲家的曲子。

2、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感受力。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这就要靠家长去引导孩子感受它。例如孩子们喜欢的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这里就有一定的节奏。

篇6: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开动大脑机器也像开车一样,起动时,要先点火(提供动力),再挂上低速档起步,低速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提速。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初行动要慢一些,动作要小一些,不要急于提速。例如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第一次只写三两句话即可;培养孩子学英语的习惯,第一次只记忆一两个单词即可;培养孩子长跑的习惯,第一次跑200米就行。凡事不要一开始就急于求成,因为那样孩子会因为有为难情绪而失去信心。

2、逐渐加速。

有了首次慢动,慢慢就可以逐渐加速了。每篇日记的长度增加了一两句,每天记忆的英语单词增加了一两个,每天长跑的距离增加了几十米。这样,孩子会觉得在慢动的基础上增加这点运动量可以接受,不知不觉之间,大脑这部汽车比以前运动得快了。

3、宁慢勿断。

遇到特殊情况,如意外任务啦,身体有点小病啦,等等,也要鼓励孩子不要轻易中断停止,只要站直了,就别趴下。只要还能坚持,就别停下。身体有小病时,跑不了就一步一步走下来。只要做了,就比停下来强。

4、控制时空。

有了一点行动,并逐渐增加了行动的速度,孩子就会品尝到一点做事的快乐。要进一步培养习惯,就要制定比较全面的计划,增强孩子对自我行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力。从时间上,和孩子商定从早到晚的行动计划,什么时间跑步,什么时间上学,什么时间看课外书,什么时间看电视,各用多少分钟,使孩子每年、每月、每天的时间安排都井井有条。从空间上说,要使孩子处于能够把握自己的环境,譬如歌厅、舞厅、游戏厅这些地方,孩子一旦进去,就容易失去控制,不由自主地放弃好习惯。注意定计划的时候,任务指标不要定得过高,要使孩子觉得稍加努力便可达到。

5、进入轨道。

孩子按计划行动起来了,逐渐提高了学习效率,每天定时定量地锻炼、预习、做题、背单词、写日记,看课外书。到了某段时间就自觉地去做某事。遇到特殊情况少做一点,做慢一点,但不停下。按照这样的计划不停地做下去,惯性就越来越大,就像列车在轨道上行驶,甚至像卫星进入了轨道,就不会再走走停停了。进入轨道之后需要防止两种情况:一是外部干扰,二是内部故障。对外界不良的引诱要及时排除,对内部故障要及时检修。 一个养成学习习惯的孩子,不用别人说,他会自觉学习。如果外人强迫他停止学习,去打游戏机,他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厌烦别人的打扰。一个懒散惯了的孩子,别人不提醒他去学习,他总是懒得动,家长老师逼得没办法了,才学一会儿;一没人督促,立即又不学了。

篇7:父母该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

“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周末,朋友来家里做客,赶巧遇上儿子练琴的时间。

坐在钢琴前的儿子一脸不情愿,一首简短的曲子还未弹完,就开始找各种借口逃避练习。

这是他惯用的伎俩,当然我不会吃这一套。

在我强硬的态度下,儿子又哭又闹,最终还是坐回了琴凳上,眼中含泪练习今天的曲目。

朋友看不下去了,对我说了开头这一句话。

他建议我别逼孩子,应该选一件他喜欢的事情让他做,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而我想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适合成年人,更不适合孩子。

1

喜欢是本能,喜新厌旧也是本能

让孩子练习钢琴并不是我的意愿,而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有天路过琴房,看见里面摆放的黑白钢琴,孩子驻足望了好久,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喜欢,想学钢琴。

我当时只当是孩子一时玩笑话,并没有留意。

随后的时间里,看见孩子模仿电视上钢琴演奏家弹琴的模样,我决定帮他实现他口中的喜欢。

从一开始的认真、热情,到两个星期后的抗拒,孩子对钢琴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兴趣。

所以才会出现我“逼迫孩子”的一幕。

“妈妈,我发现我不喜欢钢琴了,我更喜欢小提琴。”

面对孩子不断变换的喜欢,我是否应该选择妥协?

不!

我深刻地知道,即使我现在安排孩子学小提琴,放弃钢琴,指不定什么时候,孩子还会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小提琴,更喜欢某某。”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同时,喜新厌旧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今天说喜欢这个玩具,明天看见别人手里的玩具,发现自己好像更喜欢别人的。

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喜欢”,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长,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如果凡事按照本能走,那么人人都可能是失败者。

为人父母,不应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应该想着如何将本能变成孩子的技能。

2

强者谈坚持,弱者才谈喜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而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甚至为人处世上的“强者”。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更多时候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

要想孩子不被现实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名强者。

而强者最大的品质就是遇事坚持。

强者不会因为一句不喜欢,就否认掉自己地努力,就不作为。

好比如你去随机采访一名在校生,询问他喜不喜欢上学,相信大多数孩子的真心话都是“不喜欢”。

既然不喜欢,为何还要继续呢?

不可避免,其中有父母的逼迫,但更多的孩子心中却很明白,不喜欢,但是必须坚持,因为读书是自己当下所能选择的最直接的出路。

那么多学霸的成功,大部分不是说因为喜欢学习,而是坚持学习。

周杰伦曾透露,正是因为妈妈叶惠美“逼迫”自己从小坚持练习钢琴,才成就了如今的周天王。

强者讲的是坚持不懈,而不是喜欢与不喜欢。

要想孩子将来有所成就,父母就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坚持自己的“喜欢”。

3

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舍得让孩子吃苦

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道:“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刚好,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占据其中两项,快乐教育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还小,应该让他开心快乐地成长。

因此,孩子身上的特点,无论好与坏,父母都理所应当地将其归为天性,似乎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

“孩子嘛,就应该快乐地成长!”

父母不知道的是,这一句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吃苦,喜欢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恰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唯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如果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主动选择吃苦,大部分孩子都想要舒舒服服成长。

一旦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

绝大部分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孩子,当面临人生窘境的时候,都会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埋怨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放养,不管不顾。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因为身无一技之长,曾埋怨妈妈刘梅不给自己报兴趣班: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刘星所提出的悖论,恰恰反映了“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

父母所认为的释放天性,放任孩子成长的行为,无异于在断孩子将来的后路。

按照自己喜欢方式成长的孩子,身无技能护体,将来就会寸步难行。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未来可以走的更加顺畅,就要逼迫孩子一把,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孩子小,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害。

这时候,父母就必须起到引导作用,逼孩子一把,先苦后甜,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

都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心狠。

狠狠地逼迫孩子学习,而不是让孩子释放天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成长,其实是对孩子将来的负责。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上一篇:林清玄《宁愿做傻瓜》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家庭理财有哪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