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小结

2024-07-24

随班就读小结(精选8篇)

篇1:随班就读小结

2011学年第二学期 凉城三小随班就读工作小结

发展特殊教育,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我校一直以来把随班就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主体位置。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用爱心唤起每一个学生的灵感,用智慧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努力为随读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随班就读工作实践着我们的办学理念:为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奠基。

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我们学校经历了转变观念、寻求方法、不断探索的阶段,积累了普教和特教相融合,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一些方法。

我们坚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指导思想和特殊、优先的基本原则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使残疾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2.档案管理得到加强。3.完善制度,落到实处。

家庭教育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教育好随读生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与义务,我们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任务。

1、请进来 随班生的家长,不仅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更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我们随时敞开教室的门,欢迎家长到学校听课,使家长了解课堂教学,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相互沟通中,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和家长一起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确定教育起点、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班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家长也感到非常满意。

2、走出去

我们学校不定期地组织随班就读的老师进行网上的特殊教育学习,共同探讨教育中的问题。并通过家访,建立与随读学生和家长的情感联系,了解随班生的生活环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在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下,逐步走向成功,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我们愿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地开展,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

2012.6

篇2:随班就读小结

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跟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跟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和学习困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跟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跟班就读”领导小组,配备了专门的特教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跟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特教老师,指导本校跟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特教老师不定期到有跟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直接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跟班就读的课堂策略、跟班就读的教育补偿等问题。

五、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挑选出一些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学校中开展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全纳性教育。

六、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七、加强了“跟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由校长主管,德育主任专管,年级组长监管,具体落实到特教专管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室、资源教室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两次对跟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跟班生。

篇3:随班就读工作点滴做法

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健全保障体系

学校领导通过认真学习, 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关爱和重视, 把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使残疾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第一, 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形成了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 (任课教师) 组成的四级管理网络,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第二, 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筛查、鉴定的程序及管理进一步规范。我们对各班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的筛查摸底, 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逐个建档。学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 经过认真的研究, 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管理制度, 如《随班就读教育管理制度》《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制度》《随班就读班主任工作职责》《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等。第三, 在资源设置上, 配备了适合特殊学生需要的教具和康复器材。根据随班就读工作的需要, 我们重点加强了资源教室的建设工作。学校重新设置了大量图书、玩具、电视机、音乐和体育等康复器材及一些橱柜, 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图书区、美术手工制作区、小超市区、儿童康复区, 这些器材的购置和摆放尽力适合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和康复的需要。

二、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管理

1. 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第一, 组建责任心强有爱心的教师辅导队伍。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随班就读生教育的关键。学校专门抽出部分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并热爱此项工作的骨干教师作为辅导教师, 其中有优秀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能歌善舞、善绘画的音体美教师等。我们在安排随班就读生时, 将他们安排在责任心强, 富有爱心的班主任班中, 这些老师能对这些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 使他们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爱下身心健康的成长。第二, 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使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 学校组织了对这些教师的培训, 并选派他们外出学习参观。通过系列安排, 不仅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且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及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第三, 安排特教专职教师专业辅导。学校教导处培养部分专职的辅导教师为特教老师, 指导本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特教老师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 直接与学生谈话, 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教育补偿等问题。

2. 强化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关注过程管理是落实管理效果的有力保障,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求教师们在实施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做好随班就读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随班就读生除了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障碍之外, 在心理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班主任、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班主任、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疏导, 使这些随班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班集体中。第二, 着重抓好班风建设。有随班就读生的班主任更应在班风建设方面下功夫, 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避免鄙视随班就读生情况的产生, 使这些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第三, 创造个性化教案, 指导随班就读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这是特教工作的重要环节与目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 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每周两次对随班就读生进行个别辅导,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 并进行过程质量监控。第四, 给每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建立教育档案。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对每一个随班就读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障碍情况及他们的爱好特点和平时存在的问题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 就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语言发展、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逐项记录, 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一方面方便了教学管理, 另一方面也描绘了这些学生成长的轨迹, 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这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在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 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训练, 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各种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康复和开发。比如:一名因小时候生病打针造成智力障碍的四年级同学, 刚上学时, 下课上厕所回来经常找不到教室, 对自己的名字都很难认识, 经过两年多的辅导、训练及自己的努力, 她的各种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也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了。

三、增强与随班就读生家长的合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 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 便于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开展交流, 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表现, 方便校家双方能及时发现教育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要求班主任教师、任课及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两次家访, 并与家长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欢迎家长来校探访。在教学安置上, 邀请家长参与认定, 通过家访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和愿望。二年级一名学生从小患重度听力障碍, 通过家访老师对该同学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 并通过工作打消了家长的种种顾虑, 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 赢得了信任。在教学中, 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虽然听力有问题, 但他的智力却非常好。执教老师针对其优势着重培养, 给予特别关注。经过一年多的辅导训练, 这位同学的学习令老师和家长惊喜, 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居然考了A, 就连最差的语文成绩也考到C了, 除了学习之外的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家人非常感动, 在孩子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希望。

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通过学校的宣传呼吁, 社会各界在改善随班就读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困难、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有力配合了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篇4:谈谈“随班就读”

因为智障儿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所以“随班就读”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把智障儿童放在普通的班里和同龄的孩子学习和活动,这样粗放的方式,起不到对智障孩子的育智作用的,甚至由于其智力的差异,对智障儿童形成较大的精神压力。“随班就读”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分析不同智障儿童的不同特性,给予特别的教育和辅导,教师需要在智障儿童的身上花费很多的精力,输出相当大的爱心和努力,学校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最大可能的创造适合智障孩子的环境,使他们学有所得,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成长。随班就读的重点是“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的是读书,更主要的是发展智障儿童的智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而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还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多和有育智经验的教师交流,获得间接的经验,确保智障教育的成果。智障儿童的教育,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班级氛围是智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智障儿童或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这些儿童在在社会中往往受到歧视,遭受到正常儿童的讽刺、挖苦和孤立等。社会的歧视会让智障儿童更加自卑、孤僻,甚至自闭,导致行为怪异等,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学校不仅要引导正常的儿童关心和爱护他们,学校的核心团体是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引导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游戏不排斥他们,学习要多帮组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这样,不仅使他们身心得到滋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作为老师,需要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集体活动是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的时候,应该要求智障儿童一起活动,不能因为智障儿童的缺陷而落下他们。学校举办的活动时,要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并且应该针对这些孩子设立一些奖项,让他们感觉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获得成功。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还要教育其他孩子在课间活动不歧视他们,能和他们健康愉快的游戏。这些孩子因为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对于参加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应该鼓励同学去帮助他们,这样既可以增加智障孩子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其他孩子的爱心,一举两得。

三、引导智障儿童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

由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缺陷,往往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学习中表现不积极,甚至很漠然,往往厌烦学习,没有参与学习的动力。但是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所以我们教师还不能在学习上放弃这些孩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学用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可以组成帮扶小组,让他们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关注他们,要有意识的倾向他们提简单的问题,回答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带领其他同学们给予鼓励,这样智障儿童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智障儿童往往学习上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学到的关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知识,用足够的耐心去及时帮组他们。不少的智障儿童,在其它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教师要积极发现,让他们在这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也许我们教师的这些发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和父母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的期望、要求、方法、心态都会综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智障儿童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本身不易分辨是非,往往没有自己没有主动性和思想,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到思想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左右的。因此学校要紧密联系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家校共同教育,保证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因为智障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加上家庭社会的影响,在他们身上的行为思想问题就特别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很多麻烦。学校和班级,要对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多宽容,多找找问题的根源,耐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并且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同商讨,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长一起培养这些特殊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育上,还要安排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浇花,整理卫生等,这样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养育他们的爱心,更可以体会到活动的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老师应该给予每位学生生活学习的希望。在智障孩子的学习生涯中,一位平凡的教师,其力量也许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命运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努力而改变,他们也许会因此而走出精彩的人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育智过程中,应该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发现他们的长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探索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极大的耐心,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在我们教师、学校、家长的呵护下,这些智障儿童一定能按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

篇5:随班就读小结

第 1 页

2006-1-10

林苑小学2005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小结

弱智儿童应与正常儿童一样,要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常儿童的教育原则、方法、措施对弱智儿童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其能掌握基本知识,自理日常生活,从事简单劳动,适应社会环境,逐步实现弱智儿童回归主流正是教育目的所在。

我校本学期的随班就读工作在新区相关部门和教育署的领导下有条不紊按照相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正常开展。

一.学校领导重视,师资配备到位

随班就读工作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学校成立特殊教育工作小组,由校长、教导和相关教师组成具体负责随班生工作二是配足配好随班就读教师,随班就读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领导在师资配备时极为重视,选择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弱智儿童,掌握弱智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而且在教学上有一定教学经验,家长信得过的教师担任。由教导处负责制定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计划、弱智生鉴定、复查,就读班教师配备和考核奖励政策等项工作。同时把此工作列入学校计划定期开会研究。

二、.建立教育档案,特教管理到位

随班就读有生有关的档案资料是了解随班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身心康复情况,分析教学手段、方法成败得失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考核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学校对随班生分别建立个人档案。由教师与学生家长,采取测试、询查等方式,就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语言发展、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逐项如实记载,并反馈给各任课教师,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林苑小学

第 2 页

2006-1-10 时注意收集弱智生检测原始记录,教育鉴定,学籍卡,个别教学(训练)计划,辅导记录,各学科作业和试卷等,每学年装订成册,存入弱智学生个人档案袋内,做到随班就读学生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教师因势利导,个别教学到位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明显特点之一是因人施以个别教学,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学校要求教师对弱智儿童教学必须做到五个“适”: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因人而异,力求接近弱智儿重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二是拟定教学目标要“适度”,表述具体明白,可以使弱智生接受;三是设计教学方法要“适当”,注重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启发思考,力求巩固;四是作业难度要“适中”,评分时要多鼓励,提高其自信心;五是课堂气氛要“适宜”,营造和谐氛围,使弱智生在困难之处得到帮助,闪光点得以发挥。同时,根据人的各感官之间的优、劣,对接受事物具有互补性的生理特点,就读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选择途径:一是多提问,强化其听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多动手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三是利用电教媒体及直观教具,培养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弱智学生潜在优势,从而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认识水平,逐步实现回归主流之目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读班教师对随班生充实“课前引导预习、课后重点辅导”的方式方法,逐步优化弱智学生的学习环境。

林苑小学教导处

篇6:随班就读论文

一、“随班就读”法律支撑: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学校应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已基本形成普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医教结合”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格局。“随班就读”可以方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可以充分利用普通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质量及与正常儿童高度的融合。“随班就读”的教育安置形式要求被安置的残疾儿童少年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和基本的学习能力,能够参与大部分的班级教学活动,但由于普通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标准并不完全适合各类残疾儿童。那么如何开展有效“随班就读”工作?“随班就读”教师应如何实施差异教学?“随班就读”对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的要求是什么?如何满足“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需求等?都是“随班就读”工作解决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随班就读”办法,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负责辖区“随班就读”对象的筛查认定工作,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跟踪管理,管理辖区内“随班就读”的具体事务与工作资料。

2、指导评估辖区内的“随班就读”工作。对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学生安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个体评价、教育资源配置等,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对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康复训练、教育教学等工作进行指导。

3、针对辖区内随就读工作的困难与问题,开展业务指导,为辖区内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4、开展“随班就读”家长的培训工作,普及特教政策,传授特教知识,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5、依托资源中心的师资、设施设备资源,为辖区内普通学校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

6、积极开展“随班就读”教科研活动,深入学校听课、评课,了解和指导“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及时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随班就读”工作的先进经验,推广“随班就读”工作的研究成果。

7、建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库,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最新特殊教育信息,共享先进地区“随班就读”工作成果。

三、“随班就读”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何某某,男,12岁。籍贯:贵州,现为小学五年级“随班就读”学生。该生头较小,目光呆滞,智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一)、心理及智力情况:该生性格非常内向,从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他部起来回答,他也坐着不动,表现极为紧张,自己不知所措。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能坐端正认真听讲,但记忆力、理解力非常差,反映迟缓。动作不协调,不会做操、跳绳、拍球等简单动作。

(二)、适应性行为:生活上不能自理,不能做简单家务,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看到不熟悉的人总是躲藏在父母身后,不敢看也不敢说。回到家,便成了家里的“老大”,能大声说话,自由活动。

(三)学习能力分析:该生因为不说话而语言表达能力差,也无法从他的回答中得知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从考试的得分来看,他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对简单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稍能掌握一些,如默写词语。古诗、名言等稍长的就默写不出,或错别字很多。大脑中的词汇量非常少,理解能力非常差,所给的文章根本看不懂意思,也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没有思维能力,对于阅读理解的题目无从下手。作文方面,不会审题、选材,简单的遣词造句的能力都缺乏,更谈不上写真400字左右的记叙文了,每次作文只能胡乱写一通,语句不通,词不达意。

(四)、家庭背景情况:该生父、母亲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经济富裕,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视,经常带孩子支咨询有关的心理医生和专家,也经常带孩子走走看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孩子这种胆怯、内向的性格没有多大的改观。

(五)、优点: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能坐端正,认真听,回到家能认真完成作业(在妈妈的帮助下),喜欢听表扬,有上进心。下课文明休息。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尽量去完成。

四、挖掘非智力因素,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健康发展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先天的原因,在智力方面与正常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他们形成了:自卑咸强,缺乏自信,意志薄弱,但是,对我们教师来说,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随班就读”学生的智力水平低,就让他们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不公平,我们要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自身的个性弱点,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一)个别谈心、敞开心扉 “随班就读”学生在与正常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得压抑和郁郁寡欢。要拨动他们的心弦,就要尝试与他们进行个别谈心,更要尝试学会倾听他们的言辞,从与他们的话语中寻找希望的火焰。经常和“随班就读”学生倾心交谈,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和胆怯,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在智力方面比其他同学差而嫌弃他们、看不起他们。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谊的真挚所在。

(二)表扬鼓励、增强自信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在智力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适当的要求,并且,当他能够回答问题后,由衷地对他们进行赞扬,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家校合作、加强沟通 一个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或许只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了解的,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不同,有的家长知道孩子智力较低,但是仍然不放弃,在家中配合老师耐心的辅导,使孩子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而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教师特别要对后者这样的家长做好家访工作。给他们讲一些道理,提供给家长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配合学校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工作。

篇7:随班就读案例

摘要:随班就读是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性形式。采取赏识教育、培育优势、实践锻炼的策略,扬长避短,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心理智力、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行为的训练,是促进他们融入班集体的有效方式 主题词:随班就读 扬长避短 融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国家立法保护身体、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目前社会条件下,实施随班就读是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引领随班就读孩子融入普通孩子的群体,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随班就读学生是同龄孩子中的弱势群体,先天的不幸伤害了他们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也使他们的家庭失去了很多幸福和快乐。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对待随班就读学生、学困生和行为不良学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此,我校特别重视随班就读学生的工作。开学第一周,业务校长从师德高度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布置,还亲自到班级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随班就读学生谈话。教学主任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建档、随班就读策略及注意事项对任课教师多次指导。这样,如何让随班就读的学生自然地融入集体就成为我班级工作的一个常态命题。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刘 ※,女,2001年10月出生,身高150,体重32.4kg,两眼视力均1.0,身材瘦小。鸡蛋过敏,患先天性心脏病,医院开具有免体证明;经医院智力测试,智商分数是59分,轻度智力障碍。

(一)、心理智力情况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自卑而胆怯,缺乏自信,性格内向;但温顺随和,友善诚信。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但是听劝诫、守本分、能忍耐、知感恩。

(二)、学习能力分析: 语文,朗读不连贯,表达不清晰,语速急切;但作文语句通顺、有生活真情实感。英语,单词能读、默不对,读不成句,写不成句;但喜欢英语图片和范文朗读。数学方面:数理基础弱,理解能力差,反映慢;但觉得趣味数学奇妙,生活中有用处。体育因受局限,但是音乐、美术领悟快,会模仿。

(三)、适应性行为: 家庭生活中任性撒娇、喜欢零食;但生活能自理,会做简单家务,讨长辈喜欢。社会生活中,走路靠边、脚步轻,说话声音小、语气缓,多用手势;但会歌会舞,懂谦让、有礼貌。交往中被动,没主见;但不自私自利。与好友相处依赖性强,愿做“尾巴”;但不惹人烦、乐于助人。

(四)、家庭情况爸爸开出租、妈妈理货,独生女;家庭成员还有: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堂哥(大伯家的孩子,已参加工作)。享受低保。

二 教育教学训练目标

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应对问题,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教育。

刘※的问题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体质、智力轻度障碍)性格内向、自卑;逻辑数理弱、变通慢;群体活动边际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确定的教育目标有:

(一)、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她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引导她换位思考、改变被动交往;培养好习惯,尽可能地使她正常学习、交往、融入集体。

(二)、有计划地开发其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感知力、表达力等。数学:要求能掌握基本命题、公式的理解、运用。语文:要求能读懂课文,了解内容、结构,进而了解中心和写作方法。能掌握词句、写出能表达自己意思的文章。把语言和数理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交往活动中。

(三)、进行行为习惯、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培养。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使她逐渐认识到:好习惯成就好性格,好性格更有利抓住成功机遇,也更受欢迎;有能力会做事才受赞美、赢尊重;人际交往重要,集体生活有利于将来走向社会。

三 具体措施及实施过程

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而已,但在这个时候,需要努力地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耐心地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等属于自己的季节一到,自然就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

为了帮助刘※随班就读,教学处主导制定了以下措施。教师们则耐心地期待,尽力地帮助她健康成长。

(一)、赏识教育,为她点赞,帮助她走出心理智力的一些误区和阴影。理解就是最好的鼓励,赞美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面对内向、自卑的刘※,我把她的相关资料转给各科老师,老师们也根据学校要求,给刘※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同时,也给与她更多的信任、鼓励、引导与支持。老师们的每一次点赞,都成为他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敢于自尊的动力。她美术作业常得满分、多次参与教室展板及黑板报布置,很受欢迎,尤其是国庆、元旦、清明节三次美术作品比赛中屡屡获奖,并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比赛,她高兴不已,她的妈妈也替她高兴,后来还给她报了美术班。

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刘※的自信心也逐渐增长,自卑的念头也逐渐释怀。在完成各种美术任务的过程中,有同学借她的美术工具,向她请教配色、润笔、点晕技巧,交往多了。宣传组的几位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多次一起工作,也增加了了解和友谊。活动中不同的分工与合作,也开阔了刘※的视野,相关知识的取舍也得到德育处、团委、年级组、语文、美术、计算机、政史地等科目老师的指点,刘※的表达能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都得到拓展。

如今,一个受欢迎、有好友,有知名度,自信、自尊的刘※常常出现在班级的各种美术活动中。大家常忘了她是一位随读生,谁还会说她内向、自卑呢?

(二)、培育优势,扬长避短,寻求数理逻辑能力的突破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面对落后而不易学习的文化课,又没啥兴趣的时候怎么办?在随班就读老师的碰头会上,各科老师都动着脑筋,想着办法。微教学、个别辅导成了老师们的主要话题。于是,老师们都在考虑,从她绘画的兴趣出发,如何把他绘画的能力,转化为各科的理解领悟能力呢?

优势能力学科化、理性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老师们都在找联系、找结点。数学老师把代数公式微格打包,在(a-b)展示中,(a-b)成为一个礼包,装在一起,请刘※在黑板上画出礼包,并把它们装在展开的公式中,再请她讲出含义,刘※画好图,语言虽然不流畅,但也能讲出包裹的含义,听课的的老师有的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后来数学老师再讲相似形的时候,请刘※到黑板前画出透视图,并请她说说相似形面积及边长相等的道理,刘※也完成了任务,刘※喜欢画画,英语老师请她画出几张国际音标发音的口型图,课代表示范发音,刘※也能发出,而且,刘※还能说出舌位、口型的区别;刘※喜欢唱歌,英语老师就从教她简单的英语歌曲入手,教他英语发音、记忆英语单词,不知不觉中,她能把英语读成句。渐渐地,她的英语兴趣也浓厚了、水平也提高了。

历史老师夸赞他画的历史人物最象,并请她在历史人物画像边,编写精炼的人物名片,作为历史教室的活动成果展,至于她画的历史地图、历史漫画,也都配上简介。不知不觉中,刘※成了历史老师的红人。

清明节手抄报比赛后,她把诗配画作品变成了常态。如“清明时节雨雨纷纷”、“木兰辞”、“龟虽寿”、“观沧海”、“卧薪尝胆”、“蒹葭”、“少年中国说”等。为诗配画,很有味,喜欢读诗词了、对诗词的领悟也深了。难怪,语文老师“钦点”了她当语文课代表助手,这学期又荣升为两位语文课代表之一。

地理老师夸赞她的分区地图、分省地图画得最好,她说,画好后,早已记住了里边的城市、物产、地形,因为图例、颜色是不同的。

政治老师的新闻播报,图文并茂,每次他都说的较全面,因为她说,画的时候都观察到了,画画细心才能画的逼真。

„„

看来,细心、形象、逼真、接近生活,这些美术技巧能力,已经倍悄悄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谁说抽象和形象转化难?谁说扬长不能同时避短?

老师们的用心得到了回报,不信?请看刘※脸上的微笑,分明透着有自强、自立的倔强。

(三)、实践锻炼,老师启发,告别群体活动的边际化。

学校重视集体生活,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集体。学校就像一个微型社会,也能磨砺人、影响人。因此,学校的集体教育历来受到重视。

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来说,就是要利用群体的力量,推动他们在“随班”中

3成长、在“随班”中改变,在“随班”中砺练。

想到去年开学初的刘※胆怯、孤立、被动的样子,我不禁为她的变化而欣喜,因为我深知“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从行为入手、改变习惯,进而改变性格,这多有意义呀。我遵守业务校长的要求:不给同学贴标签,着重看它们的变化与进步;对随班就读生,做好习惯养成的训练并做好周期观察记录。归纳起来,主要措施有:选好助学伙伴、妥善安排座位;培养健康的饮食卫生、劳动习惯,帮助她改变行为缺陷,启发她自主、自觉的培养好习惯,利用集体的环境锻炼她。例如:

为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让随班就读学生跟上大伙儿、得到锻炼,我在班里挑选了两位助学伙伴:分别排在她座位前后,后面是个子比她稍高、有主见、敢担当的班长,前面是比她个子稍矮、热情活泼、人快嘴快的语文课代表。两周之后,果然发现,在刘※身体稍微不适的时候,班长就会第一时间发现,给以帮助。这让刘※同学能摆脱窘境,增强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信心,渐渐地,刘※同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受语文科代表的感染,也活泼了不少,正是对语文课代表的喜欢,刘※和她的友谊日增,还学会了替她着想:

有一次,排队领午餐,我问刘※:“你刚才领过一份,怎么又排队再领?”她说:“语文课代表准备诗朗诵还没回来,我想帮她领一份。”看着她认真排了两次队,对比个别男同学领午餐排队时加塞,她遵守排队秩序、关心她人、替人饭,事儿虽小,但是排队意识和与人为善的做法值得表扬。事后她说,别人帮过我,我也该帮帮别人呀。朴实的语言,看出了她的进步和友善。

集体生活的主要环境是教室,因此教室的卫生要特别干净。刘※承担的卫生工作是每天三次为教室后墙的所有柜子做美容,尽管只有三十个柜子,但是做一遍其实一点都不易,她却主动承担了。后来,教室前面的柜子,本来是和窗台一起由另一位同学擦,她也主动擦干净。当我问她为什么替别人干?她说,我来的时间早,这都是柜子,一起擦也不累;再后来,做完这些早卫生,她发现还有几个同学没来,就主动把他们座位上的凳子放下来„„虽然做这些好事都可以增加她每天的积分,但是,看她轻拿轻放凳子的神情,分明是在体验助人的快乐。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跳蚤市场的物物交换活动。每次,刘※都把自己的东西带来很多,不仅让班级的市场物品丰富,而且她还把交换的物品留着班级公用,虽然个别同学讥笑她傻,但她的善意却让不少同学刮目相看,一个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集体贡献的学生,理当受到老师的赞扬:善良无需证明,真诚最为动人。

越来越多的同学欢迎她了。她再不象上学期开学初的样子,游离在群体活动的边缘。这学期以来,简直成了班级活动的骨干。不信,你问问四月分拔河比赛中,我们班鸣锣喊号令的是谁(她没力气)?五月份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班会”我们班的歌舞《隐形翅膀》都有谁参加(她好唱歌、跳舞)?“六一游园暨‘英语跳蚤市场’上,谁是我们班的谜底裁判(她一根筋,保密严)?

„„

在教师的引导下,她能自觉做贡献、自主受锻炼,自我得提升、自然能进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做结合得越紧密,融合教育越成功,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越有保证!

四 效果表现:成长中的随读生

老师的夸赞和引导、伙伴的友善助学,是刘※不断进步的动力;而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自我意识,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出色的领悟力,以及情感简单和较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都是她能够融入学生群体的心理基础;家庭的关爱、父母的信赖是她顺利实现升学的保障和关键。两学期测试的比较,她的语文、数学和英语都有进步,分别超过了一、三和二位同学,各科总成绩累计,他超过了四位智力无障碍学生,而且她的美术、音乐、舞蹈课程都能领先。

对集体贡献的越多,刘※受到同学们重视也就越大。在与助学班长、语文课代表相处的日子里,她的责任意识也得到了强化,每天帮助语文课代表检查作业竟成为她的分内事,她受到语文老师的多次表扬,加之语文课代表是学生会干部、事儿多,刘※也被语文老师任命为语文课代表,后经过选举,成为两位语文课代表之一。

刘※同学真诚为集体做贡献、为同学服务,最终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学年结束的班级“十佳之星”评选活动中,她以高票当选为班级的“友善之星”。

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就这样有尊严地融入了班集体!谁说这不是融合教育、和谐学校之功?

五 反思:任重而道远

教师的鼓励、助学伙伴的帮助,只有通过随班就读学生主动地参与才能转变成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持续动力,因此,它是不断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重心。让随班就读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生活乐趣,主动融入随读的班集体,也离不开老师们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因此,随班就读教育的路子任重而道远。

既然我们为人师,就要竭尽全力、不愧于这个圣洁的称呼。孩子们质朴的笑脸、发自内心的期盼,都是促使我精益求精工作的最大动力。

篇8:浅谈随班就读生的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强调普通学校在不影响普通学生教育的原则下, 做出改革以适应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强调“有意义的融合, 共同成长, 主动的改变 (包括教师的重新教育) ”。在我国, 除了特殊学校外, 对残疾学生较为普遍的安置模式是“随班就读”和“特殊班”, 随班就读是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特殊教育儿童的一种安置。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生的融合教育呢?我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实践。

一、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要走向人本化、生态化, 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有意义, 特别需要营造以人为本、以关爱为核心的校园环境。署前路小学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 改善校园的环境, 重视物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的整体建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学习交流, 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学校人际环境的核心, 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更新观念, 才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制定了学习、培训、竞争、研究的教师发展机制。

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完成了心理健康C证和B证的培训学习, 还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区级的随班就读工作培训和学习, 了解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和培训, 教师的随班就读工作理论知识有了很大提高, 教育观念明显转变。此外, 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教师们普遍反映这些专题内容听着亲切、用着贴切。讲座内容不光有新理念, 还有教师教学的具体实践, 全体教师能在参与讲座的过程中了解随班就读工作的新理念, 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付诸实践, 有利于更好地搞好随班就读工作。

本学期, 学校又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广州市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导论”的学习, 通过这一次系统而全面的学习, 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有了一次更大的提升, 明白了特殊学生不是没有学习能力, 只要教师选择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 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当然, 教育特殊学生对教师、学校和家长都是极大的挑战, 通过学习, 教师们对特殊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教育需求有了新的认识, 也学到了一些教学策略与班级管理的办法, 提升了他们的融合教育技能。

2.开展多彩活动, 形成温馨环境

随班就读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自卑、胆怯、孤僻、自闭, 或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 甚至执拗、偏激。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要凸显“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注重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为随班就读的学生创设展示的舞台, 如劳技竞赛让随读生郭同学大展风采;体育竞赛让随读生徐同学体验成功;学校组织“踏青节”活动让学生们一起手拉手去感受春天;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 还有清明节扫墓、运动会、“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植树节等活动, 都能让特殊学生充分体验校园生活, 感悟集体荣誉。活动给随班就读生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环境, 让他们体验生活、增加自信、丰富内心世界, 在充满关爱的校园里真切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从而愉快地接受教育。

3.设置资源教室, 建设支持性生态环境

为促进特殊学生更好地与普通学生有意义地融合、共同成长, 我校把为随班就读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在学校教室数量紧张的情况下, 依然在环境方面作出了最大努力, 设置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学校注意充分发挥资源教室的作用, 弥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不足, 制订教育方案, 安排好时间表, 尽量满足各类随班就读生的特殊需要, 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学生的潜能,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为建设随班就读支持性生态环境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班级环境建设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不论普通学生还是特殊学生, 班级都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最佳的环境, 因此, 加强班级管理的教育环境建设是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那么, 如何加强班级管理, 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呢?学校的措施如下:

1.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主要指随班就读生在所处的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即教师与随读生的关系、随读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心理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游戏等活动之中。班主任从接手随班就读生开始, 就根据随读生的个别差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实施分类教学, 帮助随班就读生在学习活动中消除畏惧、紧张情绪, 克服自卑感。如随读生徐同学平时沉默寡言, 遇事畏缩不前, 不敢尝试, 总说“我不会”“我不行”。针对他的这一特点, 班主任鼓励其他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多与他交往, 多为他提供表现的机会, 一旦发现他有困难, 大家就伸出援助之手助他闯过难关, 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取得一点成绩即予以肯定, 及时表扬鼓励。渐渐地他不再自卑, 树立起了自信心, 性格也变得开朗乐观, 与同学相处也很愉快,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理。

同学的关爱、团结和帮助能给随班就读生强烈的潜在影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成果。我们在有随读生的班级要求学生要尊重他们, 平等对待他们, 让随读生能在一个得到帮助、心情舒畅的班级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今年, 六年级随读生高同学生日那天, 班里其他同学把备好的生日礼物送给他, 小小的礼物承载着同学们的真诚与关爱, 他深深地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真情, 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满怀信心地抬起头做人, 挺起胸前进。

2.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随读生的心态, 没有教师的爱心、恒心和耐心, 就没有学生的进步,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爱随读生, 尊重、期待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凭着高度的耐心和深沉的爱心启发学生, 引导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在愉悦的气氛中与同学交流情感, 获取知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考虑班级的集体教学, 也要兼顾随班就读生的个别教学与辅导, 可以制订个别教学计划, 采取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例如三年级随读生王同学患有自闭症, 注意力无法集中, 不敢大胆发言, 恐惧心理比较严重。在教学中, 教师鼓励他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肯定他的回答, 教师一次次的表扬和鼓励逐渐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同时, 根据对他在课堂上情绪变化情况的分析, 我们又专门制订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刚开始一天需要几个小时在资源教室由资源教师单独辅导, 而一年半后的今天, 只需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在资源教室由资源教师单独辅导, 其他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在班级上课, 并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经过教师们的努力, 王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人格也得以健康发展。

三、加强协伴环境建设

协伴, 顾名思义, 就是互相协作的伙伴,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平等互助的理念。为了缩小随班就读生在学校、社会适应等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距, 我们采用“同伴指导, 互相协作”的方式, 一方面, 同伴与随班生的年龄相当, 心理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 比起教师、家长而言更容易相互沟通、相互接纳;另一方面, 通过团结协作, 建立起互相协作的伙伴关系, 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提高普通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校内成立“爱心小伙伴”小组

我校为每位随班就读生专门成立“爱心小伙伴”小组, 这是随班就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小组成员分别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和帮助每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 让随班就读生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中消除孤独、感受友爱、开阔眼界, 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 学会适应生活和社会, 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爱心小伙伴”一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 每组选配2~4人, 选配的助学伙伴必须是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耐心的正常学生, 在学习上给予帮助, 包括课前帮助预习要学习的新内容, 课中帮助完成课上的练习作业, 课后协助完成作业;在生活中加以协助, 包括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帮助行动不便的同学等。

2.社区安排“阳光玩伴”

让特殊学生以随班就读的形式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因此特殊学生所生活的社区也是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对社区感的环境因素作过研究, 发现社区感与社会认同对特殊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Bramston曾经研究了智障青少年社区与邻里支持的关系, 结果表明智障青少年的归属感得分与邻里支持的得分成正相关, 如果社区没有给特殊学生以关怀, 这些学生就容易缺乏安全感, 社区感普遍较低。这个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校和社会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在专家研究的引领下, 我校十分关心随班就读生的社区感与社会认同度, 对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所生活的社区进行了调查, 并与其家庭沟通, 与这些特殊学生所在的社区交流合作, 开展了“阳光玩伴——手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的系列活动。这些做法使特殊学生的社区感和社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协议下一篇:难忘的母校-85中之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