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2024-08-20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共8篇)

篇1: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部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明确要求“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6册的“名著导读”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共15部。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要求是明确和具体的,所以必须要认真对待。

二.教学意义

温儒敏教授曾说过:“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可能永久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终身学习已经为各界人士所认同,这样就使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校教育,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名著的阅读更是能让我们吸收文化精华,陶冶涵养性情。

三.现状分析

我国国民中有阅读习惯的仅占5%,人均读书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同样令人担忧,我国少儿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我们30%的中学生说他们没时间阅读,60%的中学生从不去图书馆借书,宁愿上网,看电视或其它活动。“阅读的人越来越少,阅读品位越来越低”。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量,使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受到严重影响。

四.教学策略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步骤

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在计划实施初期,我们可先选择一些篇幅较短、文字浅显的名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然后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一开始降低他们阅读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阅读的乐趣中慢慢喜爱上名著。

(二)确定合理的阅读时间及进度

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的不足而半途而废,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单纯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因此,我们要对阅读时间和进度作统筹安排。阅读可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0至20页,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的目的就能达到。

(三)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发兴趣。

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资讯,这些资讯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名著。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前,可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这样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在活动课上,我们可以播放根据名著《西游记》和《骆驼祥子》等改编成的电视剧或电影,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内涵。

(四)开发阅读资源,拓展阅读面。

要求中学生阅读近30部名著,首先必须要有书可读。而中国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还不富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想办法开发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渠道,给学生提供原著,让学生有书可读。

1.学校应该建设好图书馆,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要求阅读的近30部基本名著,单本书的数量应该达到一个年级学生人数的数量,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人手一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至少应该三五人一册,这样才便于教师有计划组织开展阅读活动。

2.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购买名著。购买的办法很多,比如读什么就买什么,既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一部一部读完,又便于分散经济压力。也可以组织学生交叉购买,即你买这一部,我买那一部,你读这一部时我读那一部,然后交换。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但不便于统一阅读进度。为降低购书成本,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批发。

(五)圈点评注和读后评价两种读书方法的指导。

1.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早已成为历史佳话,这些评点文字早已成为研究名著本身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有必要启发学生在读书时随时拿着笔,在字里行间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名著中经典的场景,精彩的比喻,富于启发性的议论性语句,如果能够进行摘抄或制作成卡片,既代表着阅读的收获,也是很有意义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2.读书交流会或名著故事会、主题班会、名著故事片段表演等等,都是很好的展示活动。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展示阅读的成效,也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化,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成就感,增进阅读效果。

(六)与中考对接

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的思维是以考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我们要利用中考的正面导向作用。所以名著阅读应该与中考对接,而且只有在中考中体现出读名著阅读的好处来,家长、学生的观念才会转变,学生才会下功夫去阅读,阅读的效率问题、时间问题才会解决。

最后,我们要真正认识到读书能改变学生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况,改变学生精神、气质和品性,使学生增长智慧,时时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充实的快乐,并能促使学生历史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让读书成为学生不能割舍的情怀,让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须品,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如果真的能够这样,学生在三年之中的生活是充实的,意志会得到磨炼,品性会得到陶冶,人格自然会完善。

篇2: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名著阅读导读教学”设计的立足点为先期的导读。导读要尊重两个规律,即名著独特的阅读规律和教学规律。从阅读规律看,要求学生必须克服名著篇幅长、难点多、时空距离感强等障碍。因此,教师在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计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从教学规律看,要求学生在阅读能力的五个层次上综合发展,即体裁辨析(阅读第一步)、主题阐释(阅读关注的中心)、结构梳理(阅读的枢纽)、技巧鉴识(阅读的法门)、风格流派评述(阅读的高层次追求)。

笔者根据我校名著阅读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将其梳理归纳为三种具体课型,即“激趣式导读课”“发现式导读课”“切入式导读课”。

一、激趣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名人传》教学案例

1、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

2、我们印象里的贝多芬

(1)大屏幕打出贝多芬画像,让学生说说印象中的贝多芬。

(2)播放《命运交响曲》开头,让学生说感受。(3)用一分钟的静寂,体会贝多芬的无声世界。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说感受,教师适时引导。

(4)出示《贝多芬作品列表》,指出其耳聋的开始年限,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优秀作品是耳聋后创作的。

(5)播放《命运交响曲》后半部分,再次从音乐中感受真实的贝多芬。(在厄运中努力向上、拼搏奋斗,展现光明与力量。)

(6)教师配乐朗读《名人传》原文摘录,学生回归文本,寻找印证。

3、发现不一样的贝多芬

(1)爱情:播放《致爱丽丝》片断,让学生说感受。(宁静,优美,深情)

配乐朗读原文摘录,贝多芬致爱人的信。(浪漫,温柔,美好)

介绍真实的贝多芬的爱情经历。(坎坷,被骗,孤独终生)(2)童年:播放《悲怆奏鸣曲》片断,让学生说感受。(轻柔,舒缓,淡淡的忧伤)

配乐朗读原文摘录,贝多芬关于故乡的记忆。

介绍真实的贝多芬童年经历。(母亲早逝,父亲酗酒暴力,过早承担生活压力)

(3)辉煌落幕:听《第九交响曲》片断,欢乐颂主题。教师讲述《第九交响曲》公演的感人盛况和贝多芬贫病交加黯 然离世的情景。

配乐朗读原文关于《欢乐颂》描写。全体静听《欢乐颂》高潮,用心感受。

4、阅读《贝多芬传》的现实意义 思考问题:

(1)歌德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后曾大为震动。你认为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蕴含着“令人骚动”的力量?

(2)你觉得贝多芬于我们的意义何在?当你读完《贝多芬传》,你将如何面对苦难?

5、后续阅读指导

关于阅读《名人传》的其他问题。

(1)西斯廷教堂如此辉煌的壁画,米开朗琪罗是如何完成的?已经有了这样伟大的成就,为什么米开朗琪罗的一生仍然被罗曼〃罗兰看作悲剧?

(2)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一生衣食无忧,地位尊贵,他的苦难在何处?他的苦难是否是“自讨苦吃”?

阐释与点评: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相关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即那些不直接与个体的阅读理解水平相关但又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个层面的能力,如选择能力、速度能力、迁移能力、创造能力等(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在主体部分“发现不一样的贝多芬” 中,教师以贝多芬的爱情、童年、辉煌落幕为线索,将代表性的乐段与相应的文字有机融合,全面地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看到了贝多芬更为血肉丰满的灵魂世界。此环节继续充分使用多媒体,通过光影声色等外部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认同感和求知欲,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人物身世经历等背景材料,真正做到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教师在课堂上由带领学生走近贝多芬,到走进贝多芬的生活,到贴近贝多芬的精神境界,到形成向往崇高的精神追求。全课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阅读所得拾级而上。

二、发现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伊索寓言》教学案例

1、导入

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2、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10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或讲给其他同学听,也可以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3)读题目猜情节: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请读过的同学复述这些故事,和你想象的是否一样? 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在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农夫和蛇》,说说你对农夫的看法。(3)明白寓意:寓言常用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以《农夫和蛇》为例,谈谈在读过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情。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很多故事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4、延伸讨论

问题:钱钟书先生曾经就这本寓言的寓意作出过其他的分析,大家先看看课本中的介绍,然后想想:在自己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可以找到其他寓意的故事?你对于钱老的分析有何看法?

5、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形象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3)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 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并且将你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6、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完整阅读本书。

(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阐释与点评:

从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名著阅读,堪称“认识自己”的最好媒介。本课例体现了“发现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师布置了富有探究意义的任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现新的知识,获得个体经验的更新。

当然,个体经验的更新是一个艰难、渐进的过程。钱理群曾说:“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在本课例中,教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搭建攀援的“脚手架”,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魅力”,并帮助他们坚信这“魅力”的发现者就是自己。从“自我发现”到“边聊边读”,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 在古老的寓言中“看到”身边的真善美、假恶丑,发现自己身上的小缺点,悟到旁人身上的小亮点,说说对生活的联想,谈谈对世界的感受。当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完成了从一般性了解作品内容到评析作品思想这一阅读能力的飞跃,并“内化”为自我的阅读经验的时候,教师的“导读”就功到自然成了。

三、切入式导读课

典型课例:《水浒传》教学案例

1、导入

以对联“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导入。

2、明确导读内容

(1)把握章回小说的回目特点。

(2)结合相关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把握《水浒传》的结构特征。

3、借回目析特点

通过“回目”掌握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的相关信息,快速把握小说的脉络结构。

小组探究回目特点,由各组代表发言。举例如下: 第002回 史大朗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06回 花和尚倒拨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007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015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037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038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4、借事件释性格

(1)学生提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鲁智深、李逵、林冲、武松、宋江、吴用、杨志……

(2)结合相关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小组活动,先由各小组归纳,然后采取各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

5、借情节明结构

(1)思考:小说中有这么多的人物,作者又是如何安排结构的呢?

(2)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先分后合的“散点透视”结构。

(3)结合回目资料加深感性认识。

6、借题型谈思路

(1)人物性格的比较。人物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情节概括。对相关人物故事情节的概括。(3)结合语段分析。结合相关语段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相关情节举例。给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举出相关情节作为例证。

(5)细节提问。结合阅读,考查学生对故事细节的识 记。

7、教师小结

《水浒传》人物众多,人物形象鲜明且各有特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每个人物独特的个性,同时也要注意比较人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联系起来进行品味。对书中表现出的侠义精神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我们今天同样要提倡“侠义”精神,但要以遵纪守法为前提。

阐释与点评:

名著阅读教学的复杂性在于,教师往往既要面对高深繁难、包罗万象的学习客体,又要面对理解力有限的幼稚的学习个体。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和谐对接,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比如,面对《水浒传》这样的“鸿篇巨制”,很多教师会在导读教学时产生一种手足无措的茫然感和无力感。其实,名著阅读教学首先要缩小自然阅读和理性阅读的差距,选好“切口”方能入味。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在《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词句的理解、语境的理解与连贯性推理、谋篇布局的理解、写作意图与表现方法的理解、重点信息的把握、潜在信息的推论、整体信息的组织建构等七个子活动。名著阅读的理解正是涵盖了微观理解和宏观理解的一个没有上限的动态发展结构。该课例对七个子活动均由触及,并于朴素和平常中给人以极大 的启发。

篇3: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意义,教学策略

文学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凝聚。在语文教学中, 文学名著的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学水平, 还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文学名著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有极大益处, 还能丰富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意志也能得到有效锻炼。我国语文教学在阅读方面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大多数中小学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对老师缺乏正确的指导, 学生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这就导致名著阅读根本没有在教学中展开。如何才能让名著阅读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落到实处, 让学生获益更多, 我们对文学名著的有效教学作出分析、进行探讨, 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得到更多锻炼, 获取更多知识。

一、名著阅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丰 富 知识 。

名著是历代伟大的文学家们的智慧的结晶, 是他们心血的凝聚, 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 更是几千年历史世界历史长河中积淀的艺术瑰宝。名著带给我们的是没有终结的思考, 只有在思考中不断豁然开朗, 且这些启迪能让我们受用一生。学生通过阅读名著, 可以全面了解这些艺术瑰宝, 受到这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洗礼, 增长见识, 获取更多的信息, 掌握更多的知识,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加深对事物的思考, 明确价值观, 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2.巩 固 学 习 成 果 。

在中小学的课内安排中课文较少, 远远无法满足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阅读量, 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不断阅读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 做好阅读练习。这些读物中, 名著至少每学期要三四部, 这样才能巩固课堂上的名著阅读训练。

3.提高 阅读 能力 和 写 作 能力 。

阅读上的积累,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加强名著的阅读, 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通过大量的名著阅读, 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能有效培养语感。通过名著的阅读可以有效地熟悉文字的应用和语言的规律, 良好地把握各种手法的应用, 提高协作能力。“把名家的作品模仿到极致之后产生的东西, 就是属于自己的作品。”阅读名著, 可以潜移默化地中强文学能力, 就可以运用到写作中, 写出来的绝对会是一篇用词准确、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的优秀作品。通过名著阅读, 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提 高 审 美 能力 , 陶冶 情 操 。

名著都是传递那些真、善、美的东西, 如炽热深沉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至死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等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对这些名著的阅读, 能使心灵受到感染, 激起内心世界的情感, 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品味文学名著的艺术形象, 能够促进学生增强形象性思维能力, 提高审美感受力。名著阅读除了可以传授知识外, 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塑造心灵。

二、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1.创 造 阅读 环境 。

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 课堂上能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非常少的, 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加强阅读训练。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 只有学生都处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 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建设, 让学生都能在图书馆方便地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名著; 其次要开辟一片专供阅读的场所, 让学生能聚集在一起, 在同样的环境下阅读。

2.激 发 学 生 阅读 名 著 的 兴 趣 。

中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成长期, 他们的思想才刚开始成形, 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 所以在名著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理性, 一般都喜欢故事性较强的名著, 这对名著阅读的益处就较少。老师应该找到对策, 让学生的阅读尽量完善。据研究, 中小学生处于感性时期, 影音对他们的吸引力特别大, 如果把那些拍成电影的名著拿出来给他们先进行观赏, 那么在后面的名著学习中, 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3.传 授 阅读 方 法 , 加强实 践 演 练 。

阅读一定要掌握方法、掌握阅读节奏, 一些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 主要是不会阅读。教师一定要先教授阅读方式。首先, 老师要让学生熟悉名著的一些关联信息, 如著作的作者、写作背景、主要故事线索、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给学生讲解清楚, 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了解, 熟悉文章内容。要重视“名著导读”和入选课文的名著片段内容的教学 。课本上的“名著 导读”对 作者身份 、写作背 景、故事 梗概、主 要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作概述, 有利于学生阅读整部名著。其次, 老师对文章先进行示范阅读, 让学生把握好感情语气, 并把重要感情的部分、语气需要注意的地方及阅读技巧教授给学生, 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最后, 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考核, 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 并对阅读的质量进行分组评比, 阅读质量差的可以进行惩罚, 罚摘抄阅读文章, 因为摘抄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 也是加强阅读实践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4.读 写 结 合 , 以读 促写 , 提 升 写 作 水平 。

适当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材料积累多了, 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反而有“左右逢源”的感觉。阅读名著充实了写作素材, 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做好读书笔记, 摘录著作中的精彩片段、优美词句, 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如果能长期坚持这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模仿写作的训练, 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 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是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和途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研究, 名著阅读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能起到积极作用, 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语文教学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找到更新更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 引导学生增强名著阅读能力, 让学生更加喜欢名著, 阅读名著, 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3]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首先,明确学习名著的益处和必要性。

教师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名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经典,是作文的典范。学习名著,能培养我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因此,在学习名著时,我都会适时的引用名言来说明学习名著的重要性,如:歌德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毛泽东的“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名著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名著阅读在中考中占的分值是8分,在考试中如果丢失了这一部分分数,势必会严重影响语文成绩,给中考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激情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它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这一课堂环节,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名著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教师的导入,要向磁铁般牢牢吸住学生的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中,我是这样导入:“有人说,杨志丢失生辰纲,完全是因为杨志的粗暴无能所致;有人说,杨志丢失生辰纲,原因不在他,而在于他的手下。同学们,你们赞成这两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阅读,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再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根据名著篇幅的长短和文学体裁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冰心的《繁星》《春水》,鲁迅的《朝花夕拾》,这些由小诗和独立成篇的散文组成的诗集和散文集,篇幅短小且独立成篇,我就采用诵读法,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再放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接着精心挑选一、两文章,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像法布尔的《昆虫记》,这类科学小品文,语言优美,知识丰富,富有科学性。在教学中,我则采用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学生在阅读美文的同时,又能学到许多昆虫的知识。然后我挑选一部分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学生欣赏。像老舍的《骆驼祥子》、施耐庵的《水浒》,这类篇幅较长的小说,要学生在这么紧张的学习阶段一一精读,时间不允许,我就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教育方法。每个小组有自己的阅读章节,采取故事接龙的形式,复述故事,然后再挑选精彩的文段,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掌握名著的内容,还能让学生领略到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教师根据名著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报纸的内容包括:人物、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方法等。如:人物:鲁智深;故事情节:闹野猪林、三拳打死镇关西等;人物性格:疾恶如仇、粗中有细、有勇有谋;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手抄报进行评比,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张贴优秀作品。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对那些已经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的名著,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但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影片跟原著是有所不同的。

(四)摘抄名著好词佳句或写读后感。鼓励学生把好词佳句运用到作文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举办各种活動,巩固和加深名著知识。如知识竞赛“名著知多少”、名著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

篇5: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的理念将更适应时代的需要。语文课程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为了促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熟悉经典名著,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积极响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重点指导学生阅读11部经典名著。课题由我校分管教学王智副校长和教研室刘耀春主任负责,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本课题经上级领导批准,有幸成为宁德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二、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来源:宁德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选题依据: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扰。我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效绩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促使初中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在常规教学管理中的制度化建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最重要的课程理念;同时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关键概念界定:

名著: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

名著阅读:这里所说的名著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名著阅读版块已成了初中教材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母语习惯的特点。名著阅读教学对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重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在综合有效教学观指导下,有效教学可以界定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

四、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调研后认为,目前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研究,把初中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的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设想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名著阅读平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法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完成调查报告,教师论文,导学案、阅读评价方案、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对象:

学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内容: 名著阅读教学内容:根据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接受水平、教学量等的不同情况,特拟定以下内容:初一:上学期阅读《西游记》《伊索寓言》,下学期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初二:上学期阅读《水浒传》,下学期阅读《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初三:上学期阅读《童年》;各年段除进行经典名著导读外,平时视情况适量增加个文学类书籍的阅读。

阅读指导措施: 1.每个班级的图书角上必须有放置名著、作文等方面的书籍,设置浓厚的阅读氛围。2.卡片摘抄,这主要在初一展开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如张贴、手抄报等),引导培养学生摘记阅读内容的习惯,并初步熟悉名著,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知识竞赛,每个学期以年段为单位围绕指定的经典名著从文学常识、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几份知识竞赛试题。4.朗读和讲故事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年段为一组,一学期举办一次比赛。5.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小论文,并进行展示、比较,最后做出总体评价。

6、广播站增设名著相关知识专栏的播报,每周四下午语文综合课开设名著阅读教学。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学校七—九年级学生采取普遍调查的的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涉及到的文学名著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行动,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成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价值。

4、观察分析法:通过对学生在阅读、生活、实践等方面全面而周密的观察,从而获得阅读实践效果的大量真实和客观的了解。

5、经验总结法:针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或本质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年,即:2011年9月到2013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1.9—2012.1)课题组成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方案。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二)实施阶段(2012.2—2013.2)

1.课题开题;

2、“名著阅读知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制订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方案,整理编写名著阅读教学导学案;

4、创设文学名著阅读展示板,加强文学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5、课题组成员每人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初步形成教学模式及检测评价机制,检验研究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3.2——2013.9)

1、整理编撰福安七中《初中名著阅读教案选集》校本教材一册;

2、举行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新模式展示课;3参与研究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经验总结;

4、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总结报告。

十、成果呈现形式:

1、课堂结题报告(论文)

2、整理《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案例集》;

3、整理《“名著阅读教学”教案设计》校本教材

4、编辑《学生名著读后感优秀小论文集锦》

5、整理有关名著知识的语文活动方案及相关资料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顾问:缪剑锋 杨昌辉 缪 坚(提供信息、课题指导)

组长:王 智(课题负责、协调、主要策略研究、主编校本教材、报告执笔)副组长:缪荣亮 刘耀春(负责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协调、资料搜集整理)组员:

缪丽菊(主持开展课题活动、名著阅读校本教材方案设计及汇编、参与研究)马国辉(策略研究实践操作、名著阅读“课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实践操作指导等)

李晋峰(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案例撰写、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读后感等、参与研究、实践操作)陈华芳 陈爱英 李 花 黎 云 翁青松 汤少月

十二、课题研究的基础及条件保障:

篇6:初中生名著阅读策略

书籍是文化的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文学名著又是绝大多数人思想的摇篮,是绝大多数人迈动双脚的动力。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不仅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与中外文学大师的对话中,健全心灵,启迪灵性,升华情感,提高语文素养,进而形成有利于其未来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有丰富语文知识和人文内涵的人。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名著阅读提出几点策略:

1.对课标推荐的必读文学名著的内容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最好能将每部作品通读一遍,对每一部作品的名称、作家朝代及国别、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故事情节等列表记忆。要知道仅仅靠着看名著简介和突击背几个人物情节是不能应付考试的,必须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真正地把名著读好,读出名著的文化内涵。

2.对每一部必读名著的精彩片段要有真正的阅读体验与感悟,对作品的主要情节、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可从语言、内容等角度适当地作些批语、赏析,注意故事情节或主要事件所涉及的具体的人和事。

3.了解作品的外延,要清楚作品中的人物所涉及的典故、歇后语、成语的来源及含义。独立思考,在作品理解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

4.名著阅读要与写作结合。适当时候可以以名著中的人物为原型,对名著的故事情节作恰当的改编,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

5.要掌握阅读积累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读”要与“写”相结合,以求读出实实在在地效果。进行阅读积累具体的方法有:

① 制作常识卡片。即摘录下书名、作者、国籍及主人公的名字和性格特征。

② 写故事梗概。可结合书前面的序言,写一则300字左右的内容简介,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③ 摘抄精彩片段。可以每周一篇,也可根据书的内容的多少定下总的摘抄篇数,各篇不能是相连的内容,每篇不少于200字。

④ 写片段简评。最好是写所摘的精彩片段的评析,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⑤ 写读后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体味小说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苏翠华

篇7:语文加试名著阅读题应考策略例说

一、考点阐释

文学名著题多从考查同学们对具体名著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其中简述题,一般要求简述名著中的一个场景,或者写具体场景中某个人物,或者简单归纳一个人物形象特征等。

从《考试说明》的示例看,主要考查对名著名篇熟悉程度,涉及面较广,有作品的形成背景、主旨、艺术特色、人物言行、对后人的影响、历史地位,尤其是广为人们所知的情节、人物语言、成语熟语等;可宏观,也可微观,但微观要有名。除了对基本事实的准确了解外,还有一些常识的已定论的认识与判断也在考查范围之内。

二、备考指津

(一)熟悉名著内容是顺利答题的基础

备考中,我们要注重对名著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如以下示例: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香菱学诗、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焚稿、尤三姐殉情、黛玉之死等。

《三国演义》:“三绝”(奸绝—曹操的“奸雄”与求才若渴、智绝——诸葛亮的用计、义绝——关羽的忠义)故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等几次战役;涉及数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

《家》:三男四女(觉新、觉民、觉慧,梅、珏、琴、鸣凤),三对三死(梅、珏、鸣凤之死)等。

只有这样对名著知识作了充分的准备,最好是建立知识网络图,才能在解题时依据积累的知识很好地回答有关问题。

(二)了解名著阅读试题设题模式,掌握答题要领是提高得分率的保障

文学名著简述题的常见设题方式主要有:

1.勾玄提要

即针对名著中较为重要的故事情节作简明扼要的梳理、介绍。勾玄提要的对象,可以是对一部书、一个章节、也可以是一个重要事件、一个精彩场面、一个人物形象,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例如:

请简述《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解答此类题,应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2.分点列述

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一典型性格特征作简洁明了的分点列举描述。分点列述的对象既可是关于主人公的,也可是关于次要角色的;亦可以是围绕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件列举。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对于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例如:

请简要分析一下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他是一个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分析,而且文武全才,有计谋,跟封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英雄的典型。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优柔寡断,长于思考,行动迟缓,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解答此类题,同学们应注意扣紧题干中指明的人物的某一思想性格特征来准确筛选、提取典型情节或事例简述,力求过程完整,条理清楚,细节点到。

3.赏析评价

即针对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与评价。这种题型侧 1

重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例如:

请概述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答案示例: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表现在:① 妄自尊大。② 自轻自贱。③ 欺凌弱者。④ 健忘。⑤ 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解答此类题,在依题干要求组织答案时应将述与评、引与析、叙与议相结合,力求叙述概括精练,引用原著内容准确精当,分析言简意赅,议论要言不烦。

4.比较探究

即基于不同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或就同一部作品中不同人物、前后故事情节组织形式等进行比照、探究、分析,或求同,或存异,形成自己的结论。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和探究性阅读能力。例如:

“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两大事件,试从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简述其异同。

答案示例:同:① 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特点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② 都写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是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而成的。异:① “宝玉挨打”采取的是使矛盾急剧激化、迅速爆发的手法;“抄检大观园”采用引而不发的方法。② “宝玉挨打”把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紧凑;“抄检大观园”运用“分镜头”的手法,在强烈的对比中,使每一个镜头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答此类题,应以联系的眼光来审视作品,根据题干给出的比较点,恰当提取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其异同。

(三)注重答题的技巧与细节是简答题拿高分的前提

1.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纯叙述的角度还是要求有适当的人物评价,或者是揭示作品的主题意义,绝不能有半点的含糊。

2.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从情节角度,还是从人物角度;是从情节的起因,还是从情节的结局入手要判断清楚,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3.叙述时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地、人、事、因、果,使答题符合要求;重点放在体现主题和主要人物性格的精彩场景,要进行相关的概括、归纳、整理,能够全面掌握、灵活运用。事件、场景、经历的过程要素以及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应交代清楚,力避颠三倒

四、张冠李戴。

4.就简述题的解题而言,要特别注意题干的表述要求,如“具体说说”、“简要陈述”等。“具体”意味着过程完整,事实清晰;“简要”意味着概括,呈现主干即可。一般说来,要有总领性的文字,分项陈述的要点意识要强,做到要言不烦,简练明白。

三、小试牛刀

1.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A.《边城》中翠翠边看龙舟赛边等爷爷,傩送捉鸭子上岸时,从对话中得知她是翠翠,就邀请她去他们家等。翠翠误会了他,轻轻地骂了他。她的黄狗汪汪地叫,翠翠对狗说叫也得看人叫。而傩送却领会成了另一种意思,便大笑着走远了。

B.《家》中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作者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E.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

2《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2.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参考答案见第33页)

四、特别提醒

1.规定的名著篇目要通读,并通过适量的训练以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2.在通读的基础上多阅读缩写本或比较详细的故事梗概,把重点放在对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或重要场景、人物形象的梳理上。

篇8: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1.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历朝历代的文学家们穷极自己的一生,将满腹的学识,与毕生的心血投入到一本本的文学巨作之中。这些书籍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文字记录,更是伟大文学家们一生的体验与感悟,还是他们丰富的心灵活动的写照。由此可见,记录这些文字的书籍拥有“人类文明世界最伟大的财富”这样的称号就显得是是多么合情合理了。这份财富不是富翁的私有财产更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专有财富, 它平等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阅读我们得以思考,这种思考是没有终点的,在不断地思考与感悟中我们会收获一些启迪,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启迪给予我们更多知识。中小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能收获书籍中讲述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开拓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了解到事物的深度。 并且能够让他们自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2.夯实学习到的知识

如今中小学生的课程种类众多,导致学生在校内没有足够多的课程学习语文,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学生接触的文本阅读的数目远远落后于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数目。由此看来,课外阅读无疑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要让孩子去制定阅读计划,再是让他们去接触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做好阅读笔记与练习。每学期的进度保持在三四本左右, 一直坚持,这样一来孩子的课上知识才能在课下得到夯实。

3.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写作与阅读

学生阅读大量名著能改善阅读与写作能力原因有二: 一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得到书籍中的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有书籍中大量的优美语句能够潜移默化得影响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二是在名著的熏陶之下,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语感,熟练运用熟悉的成语和短句,语言上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使用规律。学生的这一系列变化都得益于对名著的模仿,每一个伟人的开始都来自于模仿。正如谚语说的那样,将前人的名作模仿到极致之后,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东西了。阅读就是这般,只有上万次的模仿才能得到其中的精髓,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因为阅读得以收获知识积累写作的经验。由此可见,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得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4.名著阅读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名著能够一直流传,并受人们追捧,那必定是因为它传递的内容是积极向上,引领人们走向美好的,放眼望去,它传递的是催人泪下的亲情,海枯石烂的爱情,披肝沥胆的忠诚、情同兄弟的友情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阅读这样的书籍,能够净化心灵,激发无限的正能量,使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价值观。细细品味著作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二、针对阅读名著应采取的措施给予建议

1.创造阅读环境

平常授课阶段,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是很少的,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阅读。但是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激发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阅读交流的地方就显得何其重要了,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首先,学校应该完善图书馆的馆内设计,保证图书馆内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学生同时在某一个区域内进行阅读; 其次完善图书借阅工作,保证让来到图书馆的学生可以及时便利的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2.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对阅读名著产生兴趣

中小学生他们年纪尚小,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在有些问题的选择上不是很理智,比如说,对名著的选择上。中小学生一般喜欢选择故事性较强,插图较多的名著。这样的单一的选择对于阅读来说是相当不好的,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对症下药,让学生能够阅读到各种各类的图书,从而可以拓宽知识面。据有关数据表明,将名著拍摄成影视作品,更能让正处于敏感时期的中小学生们提起兴趣。音响视频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3.教授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课下阅读训练

阅读对于中小学生很重要,但是仍然有许多学生不愿意阅读,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阅读一定要遵循一定且有效的方法,还有要把握阅读的速度。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对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行教导,比如,让学生阅读名著前先了解一下名著的作者、名著写作下的背景、文章的大体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名著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又能提高兴趣。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中的“名著导读”把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写作特色一一列举,对学生阅读名著具有很大的意义。再有,老师可以对文章进行一小段的示读,可以让学生向老师语气进行模仿,并且可以有效教导学生应当运用怎样的语气去阅读不同的语句。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语气需要注意的地方的阅读技巧就很容易掌握了。最后是对完成阅读的孩子进行考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然后老师依据读阅读的质量进行评价,要有奖有罚,对于阅读质量高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对于质量较差的可以罚摘抄文章。

4.应当让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阅读来提升写作水平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抱怨不会写,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素材的积累决定了写作时候能否“有话说”。适当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这一过程无形中会让学生自主积累素材。素料积累多了,写起来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反而有“文思泉涌”的感觉。同时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名著中的精彩语句,并在闲暇的时候多看看。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长期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是会有提高的。

上一篇:银行文化引领发展,争创一流业绩下一篇:我熟悉的人四年级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