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的春天抒情散文

2024-07-31

舞动的春天抒情散文(共13篇)

篇1:舞动的春天抒情散文

舞动的春天抒情散文

春天来了,她带着甜甜的笑,带着轻盈地舞姿,在只属于她的舞台上,尽情舞动季节的生命之曲。

清清的小河,湖泊,春雨淅淅沥沥,浪漫的春天与柳枝跳起了伦巴,时而快三,风柳应和,雨点大作,时而慢四,丝丝缕缕,款款窸窣。迷茫的水雾,清雅的舞曲,柳枝淡绿的裙摆摇曳着妩媚,芊芊细腰倒影水中扭扭捏捏,与雨点轻和着韵律,慢点着节拍。那池塘,河川如品干红,沉沉欲睡,醉眼迷离。在烟雾弥漫舞台上,春天似飘渺的仙子,如梦如幻的舞动一年的希望。

幽幽的山如经世的老人,慢慢吐着烟圈,山高雾浓,苍褐色的树干时隐时现,春天在山间如一风流倜傥的青年,借着乍寒还暖的春风,与山尖,树梢,荒草,荆棘一起,跳着潇洒绅士的爵士舞。有力的胳膊在山上划着优美的曲线,松树解开雪赠给的围脖,抖落一冬的桎梏,调皮的松针吹着口哨,晃头晃脑。淡黄的草芽用稚嫩的小手扒开草皮,惊奇的`探出头,浓雾里不时传来鸟儿欢快的歌,这浑圆苍劲的爵士舞交响曲在大山之间震荡,回旋。

在花园,在田间,春天犹如顽皮的孩童,他用春雨染湿自己的彩带,偷偷地把冬眠的花儿俏丽的嘴唇和脸蛋图成五颜六色,青绿的舞鞋染兰了天,染翠了地,撩拨的蜻蜓蝴蝶也忍不住踏入舞池,双双翩跹,跳起了探戈,蜂儿唧唧地拉着单弦向花儿,草儿献媚,春天更得意了,他索性急变舞步,把多情的探戈转成疯狂的劲舞,随着旋转地舞台扯碎自己的彩裙,与春风一起,将多姿多彩的音符洒向人间。

优雅的舞步,斑斓的舞台,浪漫的春天在舞动,你还等什么?

篇2:舞动的春天抒情散文

花儿长出了小花朵,冰也渐渐融化了,天空有时还撒播几滴小雨点。大树冒出了芽,有的还长出了嫩叶。走进森林,大树都屏住了呼吸,花儿留住了眼神,小鸟也停止了歌唱……它们都得带着你走进森林深处,和它们一起歌唱,一起舞蹈。啊!初春真漂亮!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小溪发出“哗哗”的声音,大树的叶子全都长齐,一个声音发出“真美丽呀!”向森林走去。花草树木都望着你,鸟儿为你歌唱……每一棵树都是你的知己,倘若倚在大树身上,你就会发生感叹——“真舒服啊!”啊!深春真美丽!

花儿更大了,树叶更绿了,天气更暖了。看,田里的农民伯伯们又开始工作了,小麦高了,玉米要播种了,天空上的鸟儿好像飞机似的……走出森林,小鸟在哭泣,大树在嚎叫,花儿在叫你的名字,它们都舍不得你走。看,晚春真生机!

篇3: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语文教师将选文的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 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常常观察到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偏差。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于这一难题的研究意识还很薄弱,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资料更显单薄, 多为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探讨, 没有形成系统的类的研究。综合以上三点缘由,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点探讨。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下面分别做讨论:

一.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借景抒情类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升华出作者本我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一种体悟与感慨。这类散文一般让学生主体反复诵读, 潜心体会文本, 以文为桥梁, 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阅读境界。

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 这篇文章中, 作者与读者亲密的交流, 描述济南奇异的景色, 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全篇都弥漫着亲切感和亲和力, 仿佛是将读者视为老朋友来同他们介绍“济南的冬天”这一新朋友。首先, 教师自己要反复的读, 部分重点片段最好反复吟诵、回味, 执教者自己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驰神往, 于无形之中实现了高质量的语言积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何种路径来处理一篇教材对教师而言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与测试。

其次, 不动笔墨不读书, 精读的过程中也要用笔勾勾划划出引起自身共鸣或者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句子, 为进一步的鉴赏做准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无论从修辞上还是从语言上或者是从作者所蕴含的感情上都是会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的, 因而就可以勾勾划划并在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批注。

第三, 进入鉴赏阶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并标示出相关语句, 这里教师一定不能急于给出示范, 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 理清文脉。接着便是整体探究作者行文特色也就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济南的冬天》而言, 其一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在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大量采用拟人手法, 亲切而自然。描写城外那一圈小山, 说“小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低声告诉城里人“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等等, 这里把小山说的仿佛就像是一个慈祥老祖母。其二就是在描写之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富于变化,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第三段写山间雪景, 把景色想象成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仿佛展开了一幅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接着第四段文字转而显得简约清淡, 透露出水墨画的淡雅韵致。只有精读才能发现并体会这种妙处。

第四, 精读之余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一方面学生要结合文中经典语句, 采用旁批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另一方面, 迁移到写作, 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后期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写一段文字, 可以侧重于评析, 谈一谈鉴赏心得, 论说个人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侧重于变换角度对课文的一些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 比如, 采用拟人手法, 假设自己是济南的小山、斜照着山雪的夕阳、河中倒影着的长长柳影等, 借鉴课文的笔法, 结合阅读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因物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往往以对某一物体的细致的刻画描写来抒发作者因为这一物件而引发或是产生的独特的本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定是与这一物件息息相关的, 以它为点, 因它而发。这类散文并不普遍, 由于必修一中没有涉及, 这里就列举较典型的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对这类教材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钻研文本的方法, 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作者如何借助这一物来抒情的。

第一, 紧扣教材, 让学生多读。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朗读, 一是阅读。状物类文章大都以散文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语言如诗一般, 给人以美的享受, 若能沉浸于其中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文字的美来, 相信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而文章又很长, 不可能面面俱到, 注重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就需要在教材处理时注意取舍, 在重点段落的朗读上加强指导, 以便朗读落到实处。体现在《白杨礼赞》这一篇目上就是对文中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反复吟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杆, 笔直的枝……”经过阅读就能领略到作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

第二, 挖掘教材, 让学生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把握说话的机会。《白杨礼赞》文中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那么就要给学生机会通过阅读课文说出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第三, 利用教材, 让学生会写。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极好的范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作方法, 以教促写再以写促教, 形成一个教学写作的良性循环。如《白杨礼赞》一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用到了象征,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 那是象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作。

三.以事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常常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阐发作者对于这一件事的独到的感受, 不同于记叙文单一的叙事性, 以事抒情类散文是借助记叙下这件事而重在抒发自己的看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即是一篇以事抒情的散文, 作者借助移民头一个月的无聊经历, 回忆在故乡时的种种, 重在抒发作者“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的感情。对于这一类散文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知人论“事”的处理方法。这里以《我心归去》为例。

第一, 以记叙文的方式细致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体现就是, 结果是“我心归去”, 阅读过程中就是要找出这个起因和经过, 为什么要“归去”, 归哪里去。经过阅读我们知道, 因为作者移民法国, 在那儿的一个月让他觉得百般无聊, 思及故乡的种种好以及亲人的挂牵, 让他产生了“我心归去”这样的感叹。

第二,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理解这一事件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甚至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2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是受到礼遇的, 那么为什么待了仅仅一个月就“我心归去”了。由此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比如“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很想念家里”等等, 这样教师就自然的将学生由事件的叙述带到了重点的作者感情的抒发上。

第三, 教材本身的说明的运用, 在必修一的这一专题中主要体现在对话栏的充分利用上。文章第一小节在作者对他在法国居住地的描述结束后, 对话栏即说明“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 为下文作铺垫”, 教师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对话栏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 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更好的理解散文教材所表现的另类的情感。

因此, 在了解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的前提下分别探索这三类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更系统细致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针对散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探讨。

篇4:舞动的春天抒情散文

暖意融融,柳枝争相新绿。湖岸鸭叫,湖波鱼儿欢游。

春风得意,飘香扑鼻。春色满园,大地苏醒。春草如丝,春光明媚。春树茂盛,万象更新。春雨绵绵,春水荡漾。

春天的风儿是最舒服,漫步大地,忽而飘过的春风,夹杂着花香,含着清新的空气。拂过脸庞,爽快,柔软。春天的风儿最美丽,一阵子风儿吹过,满树花瓣飘落,一片红彤彤,又似黄艳艳,仿佛绿莹莹,又像粉嘟嘟。春天的风儿最温暖,春天的风儿没有冬天风的寒冷,春天的风儿没有夏天的呼啸。春天的风儿最珍贵。一年四季,经历漫长的夏天秋天的漫长,度过了冬天的等待,盼来春风一笑万木竞秀。春天飘来,流水哗啦哗啦流淌,那是流水在歌唱,那是自然在吟唱。春风飘来流水音,春风柔柔最温暖。

篇5:春天舞动着我的心绪散文

春天已经悄悄走来,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大地开始从朦胧中苏醒,万物从土壤里吐出了嫩芽,天穹里飘来了暖暖的春风,春的脚步,轻轻地,仿佛少女般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柔柔地,宛如母亲温情的爱抚,亲情感人。大燕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它的故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在蓝蓝的天空,挥舞着美丽的翅膀,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活力,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展示着生命的可贵和诱人;春天,山花烂漫,幽香怡人;春天,满世界树木萌芽吐翠,花蕊含苞待放。

春天,是四季的开端,也是播种的开始,农民开始恭敬地向土地鞠躬,耕地下种,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明媚的阳光是它的伴侣,赋予它力量,雨水给它滋润,于是结出果实,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生灵。

踏在春风里,享受着和熙的春风,心旷神怡……春天的世界:如诗、如画,到处炫耀着缤纷的色彩,绚丽多姿。微风吹来,一股清新的泥土芬芳迎面扑来,徜徉在春风里看世界,好陶醉,醉在久久的精彩里。

春天正悄悄走来,此刻,向南眺望,是美丽的五山相连,山与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眼面前田边上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娃。这一片,那一簇,马路边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挂着,像是一条条线挂在树上。

沿着山峦的边缘,我还看到浩瀚的长江里滚动着的春潮,那波涛汹涌的浪潮声犹如整齐悦耳的大合唱,在欢腾着向前奔流。那浪头如此狂热和奔放,以磅礴的气势发泄着对春天热爱的情感!

梨花、桃花、玫瑰花,还有杏花、迎春花,乃至油菜花都苏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竞相开放,红色、绿色、黄色的、还有蓝色、白色、紫色……百花齐放,争先媲美,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春天,把春天的.世界装扮的更加美丽。它们在春风里摇曳着美丽的花枝,仿佛在向路人挥手致意。

在我眼帘里还有多彩的天空,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还有孩子放的彩色的氢气球,在蓝天和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潇洒自如地在空中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也属于孩子们,他们有着生命的活力,以他们的方式和大人们一样打扮着春天,增添春天的彩色。

一年四季在于春,随着春天的脚步,荡涤了安逸、慵懒和消沉,给我们勤劳、坚韧和信心,假如你听到了春天的脚步,也许你就读懂了春天的意义,于是你就会跨好这春天的第一步,然后脚踏实地地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春天里,到处是勤劳的影子,人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爱。因为你的努力,由此你拥有的会是无怨无悔的人生;因为你的付出,由此拥有的将是美好的明天!

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它给了我们温暖的阳光,给了我们辉煌的世界,赋予了人类大自然的生机,它又是那样地活泼、鲜丽和旺盛。

在这春天里我不仅仅看到的是自然界的活力,我还看到了老人们慈祥的微笑和对晚年生活幸福的展望;我还看到上班族们充满自信的姿态;我还看到情人们依偎在花前月下幸福的身影。我最羡慕的还是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编织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天真烂漫地在蓝天下嬉戏、追赶。

篇6:春天的声音抒情散文

晨曦的微光穿过打开的窗户,送来一屋清凉。鸟儿,自然界的歌唱家,栖息枝头的高处,展开歌喉,惊醒尘世间的酣梦。

站在庭院中间,满耳都是鸟鸣啁啾。

柳枝垂挂,如烟似雾,两只鸟儿亲热对话,私语从枝条的缝隙间偶然跌落,千回百转地在空气里荡漾,激起一波又一波鱼鳞般的涟漪。抬起头,寻找它们的影子,却只闻鸟声,未见鸟形。疑惑间,忽见两只细小的黄鹂打闹着,钻出柳枝编织的网络,向远处飞去,心早已痴痴地醉了。

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停在一颤一颤的枝头,“唧唧咯咯”“咯咯唧唧”,音调或短促,或悠长,或激越,或苍凉,或沙哑,或清朗……各色的鸟儿,各色的声音,五花八门,此起彼伏。大自然的交响乐,纷乱中透着一种天然的野趣,聒噪中又隐约着无边的.宁静。

惊蛰的雷声惊醒了昆虫的冬眠,同时,也惊起了一地的蛙鸣。

风儿呜呜,如响起的短笛,吹绿了野草,把野草的叶子从瘦弱单薄吹得渐渐丰满丰腴。丰茂的草丛深处,小家碧玉的昆虫匍匐,在夕阳映照的余光里喁喁私语,偶尔几句大声的争执,恐怕打扰了庄稼的安静,不知道谁“嘘”地一声,好像约定好了,大家全都忽然闭口。

春天的月夜,一地清凉。池塘和河边,晶莹的露珠,在草尖的毛茸上凝结成宝石。草丛里,一小片光滑的地面上,一块土坷垃裸露中间,青蛙蹲在上面,仰起扁扁的头,张开嘴巴,对着月亮“喂哇——喂哇——”高声鸣唱。千万只青蛙齐声歌唱,形成蛙鸣的风暴,叫散了遮月的云彩,袭击了村庄的宁静,瞬间点燃了村庄的激情。

花儿的声音隐秘、无形,它们的声音需要琢磨、猜测和想象。

梨花,杏花,桃花,一开便千朵万朵,纷繁枝头,像燃放的鞭炮,噼里啪啦,接二连三地响起。有句俗话:“桃花开,杏花败,梨花出来叫奶奶”,意思是说每年春天梨花先开,接着是杏花,最后是桃花。花儿的开放也应该是早早商量和约定好的,否则它们为什么每年都是按照一样的秩序呢?

篇7:韩愈散文的明道与抒情

一、“文以明道”的阐释

《原道》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是儒学复兴的宣言书, 系统地阐述了他所提倡的儒道的基本内容, 韩愈自称“约六经之旨”《上宰相书》, 但是他却推陈出新, 富有独创性。清人刘开“夫退之起八代之衰, 非尽扫八代而去之也, 但取其粗而汰其精, 化其腐而出其奇。其实八代之美, 退之未尝不备有也”。他认为只有把文章写好, 摈去陈言、文从字顺、气盛言宜、辞事相称, 才能更好的明道。《原道》文章第一段开宗明义, “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博爱”一词出自《孝经》, 借来作为仁的定义, 涵义很广, 但也有它涵盖不了的部分。如孔子《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可见仁不仅是指爱, 还得得好恶之正。接下来“行而宜之之谓义”又是据《中庸》而来, 弥补上面的缺陷。接着两句由仁义出发, 谓之为道, 意象明确。而“无待于外”是韩愈对《庄子》文章的一点融化。虽然韩愈的上述论断是源自经典, 但却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富有新意。这开头四句是全文的总纲, 韩愈在这里告诉我们先圣先王的教导, 是人人必须遵守的, 强调“圣人之道”。在上者 (皇帝、大臣) 遵先圣、先王之道, 是所谓“相生养之道”, 是必须以民为本, 施爱于民。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在各自分工的行业做好自己的工作, 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互济互利、互相帮助, 充分体现了韩愈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政治观点, 可见其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所谓“原道”就是探讨道的本原, 韩愈在《原道》中又云:“斯道也, 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道之源的揭出, 也就形成了韩愈的道统思想。

《原道》影响巨大深远不仅在于作者的思路精密、透辟, 还在于其态度真诚。并且对佛老的抨击, 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其语言准确精练, 长句、短句配合, 整句散句相间, 读来琅琅上口。

《师说》也包含其明道倾向。《师说》仅31句话的短文, 有19处论“道”。韩愈以先秦两汉的古道为准则, 竭力倡导儒家的道统观念, 开篇便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韩愈“障百川而东之, 挽狂澜于既倒”, 抨击社会积习, 力排世俗讥议, 提出了崭新的师道思想。他主张“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意思是说不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 也不论年长还是年少, 只要谁掌握了道理, 那就拜谁为师。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功, 如是而已”;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圣人无长师”。韩愈强调, 教师的三大使命中, 传“道”居首位, 但韩愈遗憾地指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不惑也难矣”。文章层层深入, 借用古今、幼长、下层艺人与上层官僚等多方面的对比, 如古之圣人“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而齿学于师”等, 先立后破, 对比鲜明来阐述其思想, 文中可见韩愈的勇力胆魄及其对流俗的冲击力量。

韩愈在《论佛骨表》这一篇章中也是从儒家道统出发, 以大量历史事实与现实状况作为例证, 指出佛教不过是“夷狄之一法”,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与中国传统的“先王之道”相违背, 最后请求将佛骨“投诸水火, 永绝根本”。韩愈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秩序, 需要指出《论佛骨表》对佛教的批判主要是一种政治批判, 从事实上揭露佛教的危害, 并不是对佛教神学的哲学批判, 对于打破人们的宗教迷信有其积极作用。

二、抒情鲜明突出

韩愈散文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积极的“文以明道”的古文理论, 还体现在其有强烈的抒情特征、个性鲜明的散文特色。读韩愈的散文, 会感到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情感浪潮, 会感到令人心悸魄动的鲜活灵魂体验和生命力。

韩愈有明确的理论主张, 有“不平则鸣”说。我们看《送孟东野序》, 文中韩愈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 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所谓“不平”, 主要指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我们看文章来自现实生活对韩愈的感发而造成其思想感情的郁积, 而其指出“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 则阐述了作家的生平遭际和他的创作的关系问题, 从文中我们看到作者围绕这一观点从自然界推论到人事, 由上古谈论到当代, 多方取譬, 由远及近, 由浅入深, 反复论证, 文笔纵横恣肆, 那种穷愁哀怨者“鸣其不幸”的倾向鲜明、醒目, 从中我们也看出韩愈横决奔放的气魄, 鲜明地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也正如其《伯夷颂》中伯夷“士之特立独行, 适于义而已, 不顾人之是非, 皆豪杰之士, 信道等而自知明者也”。与其说伯夷, 不如说是作者自己鲜明的写照, 体现出韩愈有“不平则鸣”, 勇于向世俗挑战, 也敢于坚持到底的性格特征, 从而将其抒情个性鲜明、性格“特立独行”展现于我们面前。

韩愈抒情之所以如大江大河澎湃流转、气势壮大, 不仅是源于韩愈本身那种自信心, 也源于韩愈极力提倡宣扬的儒学的力量, 尽管儒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波折, 由盛到衰, 又由衰转盛, 但韩愈却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从而使其文章纵横恣肆, 富于论辩色彩, 鲜明生动。如其《论佛骨表》, 文中写道:“今无故取朽秽之物, 亲临观之, 巫祝不先, 桃茢不用, 群臣不言其非, 御史不举其失, 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 投诸水火, 永绝根本”。这是就唐宪宗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大内奉养一事而上的谏表, 当满朝上下如痴如醉, 奉佛骨如神明之际, 韩愈敢于直斥佛骨为“朽秽之物”, 并对宪宗亲临观之的行为表示耻之, 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量啊!他正是从儒家道统出发, 使文章呈现出鲜明的针对性、强烈的战斗性和持之以恒、无所畏惧的奋斗精神, 使文字更具强大的气势,

其他如《原道》、《师说》诸文所论, 也都莫不具有无可辩驳的气势与力量。《原道》批判佛教“弃而群臣、去而父子, 禁而相生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我们知道, 吃饭穿衣、忠孝观念在当时都是天经地义的, 就是现在不谈“忠”, 但吃饭穿衣与讲求孝道都是很重要的, 佛教徒们也必须依赖于现实生产生活, 这本身也是违背佛教教义的。

韩愈是一位善辩之士, 而善辩源于他的胆壮气盛, 源于那种“特立独行”、“信道笃而自鸣”的个性, 于是其议论文字往往惊世骇俗, 极具震慑人的气势, 使其散文形成了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感情激烈、抒情个性鲜明的特点。

韩愈以儒学道统为根本, 吸收了别家之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入时代新的思维, 并呈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使得其文章血肉丰满, 富有生气。也正因为韩文具有这种特色, 加之其独立的人格力量, 使得这一历史人物牢记于后人的心中。

摘要:韩愈创作出许多典范型的散文作品, 并有其明确的理论主张“修其辞以明其道”。韩愈的典范型散文《原道》、《师说》、《论佛骨表》、《送孟东野序》等充分体现了明道与抒情的关系。

关键词:韩愈,散文,明道,抒情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韩愈.韩昌黎文集[M].马其昶, 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篇8:春天的感觉抒情散文

“常记得那个美妙的瞬间,你翩然出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影,仿佛美丽圣洁的天仙”。

春天在不经意间,悄悄的走来了,犹如一位美妙的少女,带着美好,带着梦幻,带着青春的活力,就这样翩翩而来。

仿佛一夜间,天空变得湛蓝,空气一下子就显得清新无比,在芳草青青里,在绿树成荫中,在芬芳四溢间,心情随着春的脚步而畅然而舒展。

没有什么要说的,要来的就都来了,喜悦、快乐、激情,挡也挡不住,盈满了心间,愉悦的感觉,充盈在脸上,脚步轻快,笑声朗朗,天空一片阳光灿烂。

听着在枝头唧唧喳喳的鸟鸣,满心的喜悦与欢欣,心里想说的话很多很多,想表达的情感也很多很多,惬意的是感觉,是心情,是开朗的情绪。

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嫩黄的金钟花、油菜花,掩映在万绿丛中,点缀在青山脚下,绽放在绿水岸边,把自然界装扮的分外娇媚艳丽,姹紫嫣红。

草地上,一群孩子在快乐的踢球,卸去了沉沉的冬装,带上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奋力的奔跑和拼杀中,忘却了功课的压力,释放者童真,体味着童趣。

溪水边,是整齐划一的绿柳成荫,是随风飘摆的绿丝绦绦,是休闲气定的钓叟莲娃,是静影沉璧的山水如画。

大桥上,是青年人奔跑放风筝的开心欢快,是孩子们脚踏车滑翔的敏捷撒欢,是小狗成群的打闹戏耍,是老人们扶栏凭眺的恬淡宁静。

天空下,是热闹的风筝飘舞,是色彩纷呈的`竞技,有蜻蜓的翻飞,有嫦娥的袅娜,有雄鹰的展翅,有蝴蝶的妩媚.....随风飘飞的风筝,让人浮想联翩:想起七仙女下凡,想起嫦娥奔月,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凄婉的《化蝶》....,想起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可爱的风筝,把美丽的身影展现在蓝天白云间,把飘逸的感觉留在人们的美好记忆里。

春天里,微风是和煦温暖的,空气是湿润清新的,万物是蓬勃旺盛的。鸟儿的歌声是婉转清脆的,人们的笑声是轻快爽朗的,大家的心情是开心愉快的。

沐着阳光,在绿林里漫步,在花丛中徜徉,在花香中沉醉,让一阵阵春风拂过脸庞,让浪漫的思绪不羁的飞扬,飘向远方。

安闲的行走在丝丝春雨中,缕缕阳光下,深深的吸一口清晨的空气,嗅到的是淡淡的芬芳,沁人心脾,荡气回肠,像品尝一杯芳香四溢的绿茗茶香。甜甜的是春天的味道,柔柔的是春天的感觉,蓦然间,一丝丝缠绵柔情,一缕缕美好情愫,缱缱绻绻,悄然滋长,瞬间溢满心田,在内心深处汩汩流淌。

篇9:春天的思绪抒情散文

春节过了。春节如同驿站,是心情歇息的日子。平日里,日子是浑浊的,疲劳的。每天与那些熟悉的事情撕混在一起,往往记不住是怎么过来的,只有在春节,才会平静下来,散漫着数落着心情,盘点一下收获。

春节又是个开端,四季行程的启始。所以,春节过后,总是有一种莫名的萌动,盼望一些意外故事发生。仿佛这样,才能感觉到开启了新的门扉,进入心灵的征程。这样虽然有些幻想,却是真实的渴望,也是对春天的期望。

过了春节,却总是见不到春天的影子。印象里,不知道春天从哪里来的,只知道春天的来临是仓促的,短暂的。人们在寒冷中期待了好久,疲惫地准备睡上一觉的时候,那春天才从清明节身后,趁你不经意,在天空明媚中,树梢黄绿中,河水乍暖中,细雨飘洒中,在每一个角落里,跳了出来。那突如其来的感觉,就象有人猛然冲出来,冷不丁和你撞了个满怀。春天来了,并不会在你惊奇的时刻停下来,停下来观赏我们的.情绪,诉说几分情感,而是头也不回向前迈出脚步,在你感到新奇的时候,悄悄地溜走了。所以,我们细细品味烟雨朦胧、百花争艳的时候,不曾注意到,那是春天作别的手,和你道别的挥舞。

实际上,春天早就来了,只是人们没有察觉到。这,最像少年的初恋,当隐隐约约朦朦胧胧有些说不清感觉的时候,在茫然寻求爱的时候,恰不知爱已经在身边,而且这爱是最真实最宝贵的爱。春天就是这样,并不是在那花草萌发的时刻萌发,也不在那烟雨朦胧里朦胧,不会那样滋生,不会那样迟缓,那样拖拉,而是在萧寒谢落中凝聚,在万物的复苏里绽发。所以,春天不仅仅是鸟语花香,不仅仅是阳光明媚,更多的是醒悟,是成长,是变幻,是要改变所有的以往。这样说来,春天来得就很早了。

由此想来,早春是最好的。早春,尽管是寒冷的,单调的,不易被察觉,来得不露声色,却是最可贵的。因为早春是孕育,是播洒,是希望,所有的美丽都是从这里起程的,因而在评判春季的时候便不能仅仅把眼睛盯在花枝上、柳丝间。万紫千红只是春天的肤色,激动才是春天的心;阳光明媚只是春天的眼睛,开朗才是春天的性格。因此,春天应该是冲动的、热烈的、希望的,那些花红柳绿不过是这个季节的脚步和笑声,是品性的展示。

春天是季节,也是心情,在内心里发生。所以春天不仅是万物的梦醒,也是心灵的醒悟。如果没有心的觉醒,永远感觉不到春天来临。春天里,感受天天都是新鲜的,其中也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一些无以名状的兴奋。眼里那荡漾的柳枝,芬芳的风,和千姿百态的花,会让人想起些什么,憧憬些什么,期待些什么。

篇10:走进春天的抒情散文

那天,也是不经意间,在三楼书房里,偶尔一瞥,蓦见窗外河对岸一树桃花,烂漫氤氲,灿若云锦;又见那株高愈数丈的.杨柳树已碧玉妆成,万千柔条,随风曼舞,烟雾般窈窕、婀娜且缥缈……心中便是一动,耳畔便闻人(自)语如歌——哇,春来了,春天来了!正感念间,见一只五彩斑斓的小鸟,飞落对面楼顶,夜来刚下过雨,这楼顶本是平面,四周砖砌为栏,中间积了雨水,那小鸟,更确切地说,那是只虎皮鹦鹉,可能是从牢笼中逃出来的吧,它先是轻歌妙语,试唱了一番,想必是歌唱自由与新生,端的是抛珠撒玉、圆润、澄明,引人惊叹、痴迷。唱罢,便低头喝水,抬头润嗓,良久,又啄水洗澡,漫步,那水浅浅,也只淹过它脚趾。这鹦鹉儿,煞是闲适、雅致、可爱!一时间,我与黑迪都看呆了。奇的自是那黑迪,因它是只三岁的狗儿,它趴卧在书房纱门外,与对面鹦鹉近在咫尺,它既不动,也不叫,只懂事地、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欣赏着靓鸟的风采,正所谓“花深曲径春无尽,人(狗)在闲庭鸟不飞”矣!

春天来了,自当迎进。我走出书房,三、两步间,便跨进阳台花园,也跨过了春天门槛。这儿,果然已是绿萌红动,春事日新了。但见梅花、迎春花们早已寄走了金灿灿而又暗香的情书,欲以绿叶与爱人相会;蟠桃花开,粉红满枝,风过处,偶有花瓣梦一般轻盈飘零;而茶花两树则是繁苞密蕊,朱红、艳炽,照眼明眸;含笑已是满树满枝、欲爆欲裂的花蕾;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也由灰暗转为嫩绿,翠碧可人;金银花认真地布好了崭新的藤蔓,只等布谷鸟的金棒一击,便会捧出金号角、银喇叭的交响(于心的)乐队。

走进春天,进入爱与美的核心,我感到最妙的并非开花,而是发芽。十几盆月季已全面绽枝发芽,前天见它叶芽蓄蕾,昨天已舒展出叶子,今天各类新枝俱皆迎风长成,娇嫩、凄美,似若吹弹即破。石榴树发芽,真好玩儿,枝条上一簇簇的紫红,每一簇都是五瓣,酷似朵朵的微型石榴花。最是那芍药发芽,迷人魂魄,先是春笋般的绯红的小芽儿出土,如美人柔荑,后便长出一片玫红的叶芽之林,壮观迷人。信不信由你,这芽林,八点钟我量只有5寸长,九点钟再去量,已长达8寸,哈哈,我量到了,春天成长的速度为每小时三寸!

篇11:论曹靖华散文的抒情艺术

1、设计感情的主题旋律

在代表作《往事漫议·小米加步枪》中,作者以对小米的感情作为行文的线索,叙写了这样几件事情:第一件事,回忆孩提时代自己在贫瘠的砂石地上种谷的往事,以及叙说小米在我国种植的历史、特性和优点;第二件事,三十年代我送给鲁迅一袋小米的故事;第三件事,写重庆“下江人”怀念故乡国土,到“老乡亲”饭店吃小米稀饭的情景;第四件事,八年抗战时期,周总理从延安捎来珍贵的小米分给同志们吃的事迹。在这些往事的叙述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丰富的,多侧面的:或对小米旺盛生命力的由衷赞美,或对在白色恐怖下的鲁迅无限的关切,或对“下江人”怀念故乡国土的万端感慨,或对周总理的深深感激和恻恻怀念等等。初看起来,叙事的跳跃性很大,抒发的感情时而深沉,时而高昂,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山泉溢涌,风格似乎不够统一。然而我们细加分析和体会,就会发现,作品中回荡着对“小米精神”纵情讴歌的旋律:小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小米那种在砂石地上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倔强性格,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地向一切国内外敌人英勇斗争的写照,正是几十年来我们党“小米加步枪”延安精神的象征。因此,“小米精神”也是养育革命者的母亲。这种对“小米精神”发自内心深处的礼赞,成为作品深沉而热烈、委婉而悠扬的主题旋律,它反复跳荡和奔突在叙事的各个乐章之中,成为一根有机地连接和贯穿各个回忆片段的感情红线。随着主题旋律的抑扬起伏,作者那种蕴藉于事的丰富的、多侧面的感情涟漪,都服从于主旋律的支配,并从各个艺术角度烘托、渲染激情的主题旋律,因而构成了一曲完整统一、和谐协调的抒情交响乐曲。

2、设计感情喷薄的“泉口”

感情喷薄的“泉口”就是作品意境的“焦点”, 他注意把两者统一起来。在《艳艳红豆寄相思》中,作者先以诗的情调,描写广西凭祥和睦南关如诗如画的风光,让我们思索这幸福的生活来得是多么不易。然后,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向历史深处,叙写爱国名将冯子才大破法军和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南大门”的胜利历史;而后,又把读者引回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中。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映中启迪我们去思考:是谁创造了边疆人民美如画卷般的生活?接着,作者从八角林中推出一个特写镜头:摘八角的壮族姑娘知道我们从北京来,热情地砍下一个菠萝,又跑回家捏来一把“红艳艳的比珊瑚珠子还光泽可爱的”的红豆,由此迸发心声,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显而易见,“红豆”既是作者感情喷薄的“泉口”,又是作品艺术构思和布局的“焦点”。作者运用类似绘画的手法,以一点牵动全局,自远而近,由面到点,层层开拓作品的意境,让艺术的光束,凝聚在“一把红豆”这个“关眼”上,从而传出主题的神采。

曹靖华对抒情“泉口”的设计,是讲究辨证艺术的。《望断南飞燕》以无限的“悲”烘托鲁迅来信的“喜”,又以这短暂的“喜”烘托无限的“悲”,于是,“信”就自然成为作者感情喷薄的“泉口”了。《尾尾“没六”洞中来》、《忆当年,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也都是这样,让读者奇中见奇,曲中见曲。可见,这些“泉口”的设计,总是随着主题旋律的发展,艺术地组织作品的抒情高潮,有的警拔,有的奇崛,有的飘逸,有的深邃,有力扣动读者的心弦,引人入胜,兴味无穷。

3、设计抒情的“脉络”

如果说主题旋律是抒情的“灵魂”,感情喷薄的“泉口”是抒情的“焦点”,那么,着意安排在各个章节里富有内在情思和感情色彩的词句,则是抒情艺术的“脉络”。有了抒情的“脉络”,读者才能按图索骥,体会作品诗意的内涵。

《小米加步枪》开头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小米加步枪”的几段论述,定下了主题旋律的“前奏”。接着,作者在四个独立的章节里安设了“脉络”,第一节中“总之,它浑身无弃物”的赞词,第二节中农业专家意味深长的答话;第三节中“啊,小米啊!谁会想到你还有这样诉不尽的灾难呢!”直抒胸臆;第四节中“我……高烧中,任何东西不能进口,就全靠延安小米稀饭度命”的荡涤肺腑的话语,以及“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点睛之笔:这些“脉络”,有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主题旋律的音响,让读者从不同侧面,一步一步体会“小米精神”的全部含义。

4、赋予标题浓烈的诗意

作者对他散文的标题,常常一改再改,苦心推敲。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旗帜”、“眼睛”。那么曹靖华散文的“旗帜”是鲜亮夺目的,他作品的“眼睛”是炯炯有神的。他作品的标题,一般有诗的意境,诗的情调,诗的韵致,是诗情画意的艺术制作,完全是为抒情服务的。《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中顽皮的猴子在树枝间探头探脑,对于当年孙悟空爱吃的蟠桃,他不再放在眼里了,正在寻找“小灯笼”似的灵枣呢。其实,作品分别是叙写了作者赠送家乡特产“猴头”和灵枣给鲁迅的往事,由于制作了这样意境生动、别有情趣的标题,就把两件往事统一在诗的意境中。《望断南飞雁》、《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以袒露胸襟的抒情独白,创造了诗的气氛和情调,为作品定下了抒情的主调。《好似春燕第一只》、《窃火者》、《往事漫议.电工鲁迅》等,以新颖、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刻画了鲁迅孜孜不倦,身体力行的劳作精神,对革命工作热情负责的态度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具有诗的概括力。总之,曹靖华的散文标题,洗练,醒目,形象,深刻。

曹靖华散文风格,受到鲁迅《朝花夕拾》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往事漫议、融情于事的返璞归真,不离题旨的从容洒脱等。然而,曹靖华是有自己的创造的,有自己的风格的,有自己的独特艺术个性的,是找不到任何模拟风格的痕迹的,形成了优雅深沉、明朗凝练的风格特点。像月夜吹出的洞箫,似雨霁凝空的彩练。

摘要:曹靖华是我国老一辈的翻译家, 文学家。他的散文像是一朵独具风姿的小花, 妩媚鲜亮, 引人注目, 为散文园地增添了几许春意, 几多色彩。他的散文给人诗一样的抒情美。因此, 探索曹靖华这一方面的艺术经验, 对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抒情,诗意,旋律

参考文献

[1]、《曹靖华抒情散文选》[M]1988, 作家

篇12:路边的春天抒情散文

缘于一束花,或者是一棵草,我的思绪随着步伐移动,不禁戛然而止。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灵啊?是绿的草。微微摆动,阳光下婀娜着,还有风微微扇动着,叶低垂而又颤然弹起。

此时,没有绵绵细雨,只有惯有的春风与阳光。我蹲下来,仔细地端详着,对于这株草我有了更多的想法。这是春天的一个幸运儿,那么多的种子随着风飘荡,居然只有它停留在路边,阳光无阻碍地照耀着。

这是怎样的风采啊?我仔细地端详着,伸手捋起额前散乱的发丝。

路,就在前面延伸着,柏油的路面在雨后,显得净而有致。灰尘是没有的,我只是感到风的清爽,草的绿茵茵。一眼望去的都是这样,偶尔才会有一簇簇显眼的山花入目,衬着逼人的绿,这些红色就更加的鲜艳。

我就靠着溪水的岸边,那里有一处青青的竹林。潺潺的.流水穿越过一道岩石垒砌的坝,飞溅的浪花犹如震动的琴弦,砰砰作响。

摘一束花吧,我想着这个问题,最终还是否定了;撷一束草吧,我思考着这个微妙的情节,可我依然无法伸出我的手掌。这些将要施行的动作,在那一瞬间,淡出我的视野。

那一束,让我新生感想的花或者是草,我无法再去动作。春天,本来就是在静谧中而来,我的到来才是惊动了她们。芽已经露出枝头,花已经开放在眼前,春天早就在我们的眼前。

那路边只是一种预示,我们走进春天才会发现。原来我们离春天不太遥远,蹲下来,静静地思考。

在那路边,春天是一阵吹过脸面的风。我看见一群孩子走过来了。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他们是在问我吗?所有的孩子都是身着绿衣服,红帽子,他们跑过来了,跑过来了。

这是路边的春天,微风吹过水面,倒映着湖边的翠柳。

此时,绿与蓝,还有红与青,还有灿烂的太阳,……

篇13:春天的告别抒情散文

那些天,都还是温馨体贴、平易近人、浓浓春色的感觉;暖暖的阳光照在人脸上确让人多么的心动、亲切,充满活力。

那一天,天空确布满了灰色的云幕,偶尔还飘落几颗稀疏的小雨点,那春日也不见了踪影。

我各自散步在大街上,小心翼翼地准备了一把雨伞放在扩包里,做好和春雨同行的准备。微风轻轻地吹在我脸上,我深深地呼吸着它带给我们所有行人的新鲜甘露,是多么的轻松、多么的飘逸、多么的温柔、多么的体贴。人行道两旁的树枝也随风飘荡,跟随舞动着春的风采。那一天我还没发觉人们有什么异常的感觉,都还好像沉浸在所有的春暖气息中。

晚上,我们跳完舞,正在返回的路上,天上又来了几颗稀稀疏疏的雨点,感觉是要下雨了,我们加快了脚步,回到家,进了屋,衣服也沾上一些雨滴,我便洗完澡,打开电脑和老公正聊着聊着,忽听外面的雨逐渐逐渐已加大了,我跑出门外,夜色迷暗,看不见雨的真是形象。我伸出了右手试试雨的大小,还好,也不是很猛,挺温柔的感觉。我即便又进了屋,关上了门,继续玩QQ。

不料,第二天感觉不一样了。

天空明亮,大地清新,云层稀少了。原来昨天在云层背后折腾了一天的太阳,今天确穿上红纱衣,带上刺针,破云而出,激情地带着气温一路加速快跑。

推开窗户,抬头望外,马路上行走的姑娘们基本上都裙摆飘飘,有的甚至戴上了墨镜、撑起了遮阳伞,室内一些人甚至打开了凉爽的空调,上班的人也有些无精打采,没有了春天的活力,仿佛在一瞬间穿越到了初夏的感觉。

我开始觉察到了,原来昨天的风、昨天的云、昨天的.雨它们都是在和春天告别。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仔细地想,难道今年的春天真的就和我们告别了吗?那种温馨的体贴再也不会来拥抱我们了吗?于是,再探望一下路边那些树上曾经开满哦娜多姿、五彩鲜艳的花朵,也不知哪个时候悄悄地离我们而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说不定还有好多人都还未完成好春天的工作呢。我也有些后悔莫及,心里有些空荡、有些惆怅、有些惘然,在这与春告别之时,我多想春天再回人间舞姿几天,给我们带来温柔和春耕的希望,让我们把在春天失去的东西都能完整无损地找回来。可这冲破云层的太阳也好像不忍心退缩,一天比一天火热,领导我们进入初夏的准备。

上一篇:英语对话短文下一篇:少年宫跳棋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