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故事

2024-07-24

教育文章故事(精选8篇)

篇1:教育文章故事

感悟

广西省都安县拉仁中学教师刘静娜

电话:***邮编:530737

电子邮箱: jingna99999@126.com 或tina--99999@163.com

内容摘要:要想当好一名教师,就要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但是仅仅从书面上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学生中,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教育故事因材施教

我在都安县的一个农村中学任教,担任初中英语教师已经快有2年的时间了。回想2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幻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时我了解学生的特点除了书本,再加上课外时间的兼职家教就没有其他了。但是在经历过教学实践后才发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是不容易的。

那是今年3月的一天早上,我当时正在教室帮学生复习所学过的课文内容。这时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在下面讲话,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在已经上课了。对此,我非常生气、一言不发,稍后可能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错误的,课堂中嘈杂的声音慢慢地消失,当时我看到他们都红着脸低着头的时候,我知道这几个学生已经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错误了。然后我就继续上课,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大约过了十几分钟,他们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只好又停下来,分别请他们回答我的问题。但是他们吱吱唔唔了半天,什么也答不出来。

记得我刚接触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碰到类似问题,我会花很多上课时间来教育他们,但是时间长了,我发现这种教育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又浪费了上课时间,毕竟影响课堂纪律的只是这些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会认真听课的。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学生不是机器人,他们是生理和心理都正在发育的初中生,针对上述情况,我只能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课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和这些学生谈心,但是效果甚微,这让我很无奈。他们的自控能力太弱,而且是班里的差生,所以我虽然做过他们的思想工作,但是他们在课上的表现还是让我很失望,因为他们总是用言语敷衍过我,都说:老师,我下次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听到他们的话,我得到了一丝安慰。但是在课堂上,他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他们的行为让我很失望和无奈。我心想:他们不想学习就算了,最好是不要影响到旁边想学习的学生。以前的我太追求完美,总希望班里每个学生都认真听课,这一点也许是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都会犯的错误,大家都想在自己年轻气盛的时候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最好,当老师就希望学生都听自己上的课,然后通过学生的测试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工作水平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我要想当好一名教师,必须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谈心交朋友。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接触,一起活动。一次,我和小张一起打球的时候,他很害羞,可能觉得对手是老师而不习惯,但是后来他发现我也喜欢打球,和他有共同的爱好,1

这样他就没有那么拘束,而且在打球过程中,我经常对他精湛的球技是赞不绝口,有时还笑着边打球边对他说:“你打球真厉害,学习和打球一样,如果你在课堂学习时多认真点,相信你的学习和打球也一样棒!”这时他不吱声,但是从那以后的课堂中,我发现他变了,上课也不像以前一样爱讲话了,而且很认真听课,学习又进步了。

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我先把所教班级学生分为上中下3类。第一类学生接受能力强,上课讲的内容这些学生听一遍就懂了;第二类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比第一类学生慢点,需要课后多复习才能把课堂知识内容牢牢掌握好;第三类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最慢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多次分别辅导。我发现差的学生中也有很聪明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基础差,上课开小差、讲话、搞小动作,下课后又没有及时复习功课,甚至连作业都不做,从而导致自己的知识积累太少,旧的知识没有掌握,新的知识就很难学好了,如果不帮扶的话,这些学生是最容易变成班里的差生的。有一学生课后曾对我说:“老师,我的基础太差,现在课文那么难,反正我学也学不好,我觉得不如在学校玩还比较开心,所以我上课总是搞小动作。。。”唉,听到这些话,我觉得这个学生的受挫力太大,自控能力太差,我应抓住这个机遇对她进行教育:你觉得课文难,就选择了放弃,现在你是学生,正处在你人生中学习最宝贵的时光,你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然后通过别的方式,比如说玩,来给自己的时间寻找寄托,那以后你的人生路还这么长,你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如果你每次都选择逃避,你能逃多少次呢?等你老年时再回忆你现在的青春,除了拥有现在的开心,你将一无所获。你来学校的目的就是来玩吗?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如果要玩的话,我建议你玩够后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校是有纪律的。等我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她已经羞愧得满脸通红。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她已经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时她没有像过去一样爱搞小动作,学习也有了进步。

经历以上事件,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篇2:教育文章故事

“我认为,他们都已经被抢劫了。”她表示反对。

“那我们可以抢劫强盗的东西,因为我们有超人的经验和才能。”贝尼说道。

“哦,天哪,哦,天哪!”小姑娘悲叹着,“沃尔特叔叔为什么要用箱子把你们弄到这儿来呢?”

对这个问题,强盗们也挺感兴趣。

“我们也很想知道为什么。”维克托急切地说道。

“没有人会知道,因为沃尔特叔叔在非洲捕捉大象的时候,失踪了。”她自信他说道。

“因此,我们必须认命,竭尽全力地去抢劫。”维克托说道,“只要我们忠于我们所热爱的职业,我们就不必感到可耻。”

“是这样。”胖子喊道。

“兄弟们,我们现在就开始,就抢劫这所房子里的东西。”

“好哇!”其他两个人随声喝采,跳了起来。

贝尼面目狰狞,双眼逼视着孩子。

“呆在这儿,”他命令道,“假如你移动一步,你的头就会开花、流血。”然后他用一种较为温和的口气补充道,“不要害怕,所有的强盗对于他们的俘虏都是这么说的。当然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是不会伤害一个女孩的。”

“当然不会。”维克托说。

胖子从他的腰带上抽出一把刀,在自己的头上挥舞了一番。

“血!”他恶毒地大喝一声。

“让我们的敌人丧胆!”维克托嗤嗤地说。

然后,三个人猫着腰,千里拿着拉开板机的手槍,嘴上咬着闪闪发光的刀子悄悄地爬下楼梯,离开了吓得发抖的马莎。马莎害怕极了,连喊救命都忘了。

她独自呆在阁楼上,也不切过了多久。终于,她听到一种像猫爬似的脚步声。强盗们返回来了,她看见他们鱼贯地爬上楼梯。

他们的胳膊里都夹着掠夺的战利品。卢吉为了保持两个包袱的平衡,在马莎母亲最好的夜礼服上面放了一块肉饼。维克托跟在后面,抱着一大包古玩、一个黄铜大烛台和一座起居室的钟。贝尼拿着一本祖传的《圣经》,从柜橱里拿来一篮银器、铜锅和一件爸爸的毛皮大衣。

“哦,太高兴了!”维克托说着,放下他的包袱,“再去抢一次,那会更加今人愉快。”

“哦,真令人兴奋!”贝尼说着,不小心将锅掉在他的脚趾上。他痛苦地乱跳起来,同时,用意大利语喃喃地说着一些古怪的词句。

“我们有了很多的财物,”维克托接着说。在卢吉往财物上添加他的战利品时,手里还 拿着肉饼。“这些都是从一间屋子里获得的。美国一定是一个富裕的地方。”

说完,卢吉用匕首给自己切了一块饼,把剩余的部分递给了同伙。于是三个人坐在地板上大吃起来,马莎站在一旁。悲哀地注视着他们。

“我们应该有一个山洞,因为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战利品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储存起来。”强盗问马莎,“能告诉我们一个秘密的洞穴吗?”

“有一个巨大的洞穴,”马莎回答,“不过在肯塔基州,你们必须驱车前往,而且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那里。”

三个强盗心事重重,默默地嚼着饼。过了一会儿,他们被一阵门铃声惊起,这声音甚至在远处的阁楼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什么人?”维克托用沙哑的声音询问着。这时,三个人都拿着匕首爬了起来。

马莎跑到窗前,看到一位邮递员,他把一封信塞进邮箱里,就离开了。这件意外的小事,给了她一个启示,她决定摆脱这些讨厌的强盗们。于是,她像遇上了巨大的难题,搓了搓手,喊着:

“警察来了!”

强盗们真的惊慌起来。卢吉声音颤抖地问道:

“来的人多吗?”

马莎假装地数了数,叫喊道,“102个人。”

“那我们完了!”贝尼断言道,“我们从来没有和这么多的人拚搏过,我们不能活了。”

“他们有武器吗?”维克托询问着,像害寒热病似地浑身颤抖着。

“哦,是的,”她说,“他们有槍、刀、手槍和斧头,还 有……”

“还 有什么?”户吉追问道。

“还 有大炮!”

这三个坏家伙大声呻吟着。贝尼心虚地说道:”我希望他们快杀死我们,不要毒打我们。我听说这些美国人就是画了脸的印第安人,他们是最残忍和最令人恐怖的。”

“是这样。”胖子喘着粗气,声音颤抖地说。

突然,马莎从窗口转过身来。

“你们是我的朋友,对吗?”她这样问道。“我们都是你忠实的朋友。”维克托回答。“我们崇拜你!”贝尼喊着。

“我们愿为你而死!”卢吉一想到自己将要死去,马上补充道。

“那么,我愿意救你们。”小姑娘说道。

“怎么救?”三个人异口同声地问。

“你们赶紧回到箱子里,”她说,“然后我将箱盖盖上,这样,他们就不会发现你们了。”

强盗们有些踌躇,他们望了望屋子四周,可是小姑娘却喊道:

“你们必须赶快行动!不然他们很快就把你们逮走!”

一听这句话,卢吉赶紧跳进箱子里,平躺在最低下,贝尼跟着躺下,靠着他。维克托踌躇了一下之后,用一个优雅的姿势向着小姑娘作了一个飞吻,也跳进了箱子。

马莎马上跑了过去,压下箱盖,可盖子却盖不严。她对他们说:“你们必须再挤一挤。”

卢吉呻吟着。

“我尽力去挤了,小姐。”躺在上面的维克托说,“以前,我们躺在这里非常合适,现在木箱好像太小了。”

“是这样!”从箱子最低部传来胖子含糊的声音。

“我知道是什么东西占有了箱子的空间。”贝尼说道。

“什么东西?”维克托焦急地询问。

“是肉饼。”贝尼回答。

“一点不错。”声音从最低部传出来,音调变得很微弱。

篇3: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

近些年来,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受到人们极大关注。这种关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都清楚,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科学技术神奇般的发展, 在给社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而突出的问题就是物质文明进步与精神文明提升之间的不平衡。膨胀的物欲及其文化挤压着人们的心灵。许多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粗鄙了, 他们除了金钱与时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针对这种社会现象, 有学者深切指出:“人们但知追求物欲而忽视了精神上的修养, 于是没有理想, 没有目标, 茫茫而无所措、无所从。人心如此, 国际如此, 人类再不回头, 终将走入没顶的深渊。”[1]而如何化解人类的这一冲突,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当然, “化解”不单是学校教育方面的事情, 但是, 学校作为培养新一代综合素养的基地, 它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语文课含有丰厚的人文教育资源, 在当今的中国, 人们呼唤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践, 探究人文教育的途径, 是要大加肯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人文教育的大旗无论举多么高也不为过分。问题在于, 语文课如何实施人文教育?它与其它学科又有什么不同?这确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其实, 中学各门学科教学都含有人文教育的内容, 也都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在这个问题上,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比较, 又有其不同的特点。我们都知道,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 不仅学到了读写的本领, 而且还会受到思想情感、理想情操方面的教益。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融合一体、不可分开的。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 要求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必须依据自身的规律, 采取有别于其它学科不同的做法。就以思想性强的政治课来说, 它是通过文本直接向学生进行思想观点、政治理论的教育, 任课教师只要把有关知识内容、原理、规律点拨清楚, 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采取何种写作方法来表述的, 就不是政治课要管的事了。其它学科, 如历史、地理、生物以及物理各科, 亦是如此。而语文学科却不能到此止步。教师必须依据课文的特点, 从语言文字入手, 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揣摩语言, 从中感悟其人文思想的内涵, 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要回过头来, 领着学生去品味、学习表达那些人文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的特色与奥妙之所在。在这一过程中, 还可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一教学环节应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对此, 已故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 不抓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教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训练思想, 就学校课程方面说, 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 却是国文的专责。”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建国50多年来, 无论是政治运动还是社会思潮, 对语文教学的冲击可谓多矣。而围绕语文工具性的问题, 也由此产生过多次的躁动。但不管这种躁动的时间有多长, 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有多大, 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工具性上来。就说1958年的大跃进, 当时的语文课几乎成了政治课, 语文课脱离了语文而宣讲“三面红旗”, 基础知识教学、语言训练都不要了, 因而使语文教学遭到极大破坏。还有,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 语文教学以阶级斗争为纲, 用语录、社论当教材, 以写批判稿代替写作, 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创下了历史“极低”, 荒废了整整一代人的学业。为纠正1958年的偏颇, 教育部在《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指出:“不应该脱离文章的词句篇章, 架空地分析思想内容, 也不应该不管文章的思想内容, 单纯地讲解词句篇章。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的做法, 是不能把文章讲清楚的, 是收不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的。”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更加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训练中进行。”当然, 现在所讲的人文性要比过去的思想教育宽泛得多。但在思想方法上, “泛人文教育”同过去的空洞说教并无两样, 都是“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在作怪;在远离文本、脱离语言上, 其外在表现上并无两样;对语文教学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也无两样。这也是当前年纪大一些的语文教师忧心之所在。

应该指出, 我国的优秀语文教育专家, 多年前就对“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过精辟的阐述, 并对教学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叶圣陶先生从学生的角度就曾说过, 对课文“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 因为我们跟作者接触凭借语言文字……打通了语言文字, 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2]张志公先生说:“教一篇文章, 必须让学生透彻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并且从中得到思想上的教益, 知识上的启迪, 感情上的陶冶, 不这样是不对的, 可是办法必须是带领学生好好的读这篇文章, 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都读懂, 把文章的安排都搞清楚, 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3]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我国广大语文教师坚守“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引领学生研读文本, 揣摩语言, 在读写过程中, 感悟人文的灵光。他们在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做法:

一是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学生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读架构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通过有目的、有层次、适时适量、多种形式的读, 感悟文章的情感、品出语言的韵味、习得阅读的方法。一位小学教师在进行《泉水》课文第二段教学时, 她是这样做的:

教师:“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想想自己读出了什么?注意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教师出示以下两个句子, 请学生回答:“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来吧, 我的水很多。

来吧, 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教师范读这两句时, 特别强调“来吧”和“很多”, 再问学生:“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现在老师是山里的娃娃, 你们是泉水, 咱们来打个招呼吧!

教师:泉水, 泉水, 我要打些水烧饭吃。

学生: (热情地) 来吧, 来吧!我的水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的水塔。

教师:泉水, 泉水, 我要打些水沏茶喝。

学生: (充满激情地) 来吧, 来吧!我的水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的水塔。

教师:泉水, 泉水, 我要打很多很多的水洗衣服。

学生: (加上动作, 更富有感情地) 来吧, 来吧!我的泉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以读悟文, 以读促思, 以读激情, 以读导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这位教师在“读”上做足了功夫。首先, 向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其次, 通过句式的比较、范读, 帮助学生读懂句子, 引导学生体悟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妙;最后, 教师和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创设情境, 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味, 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位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敕勒歌》前, 先让学生听配读音乐, 披文入境, 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所营造的氛围, 并在眼前浮现了这样一幅鲜明美妙的图景:在阴山脚下, 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环视四周, 天野相连;仰视长空, 满眼苍绿;俯瞰旷野, 茫茫无际;风吹草浪起, 牛羊时隐时现;北方牧民雄浑, 嘹亮的歌声仿佛就在耳畔回荡。敕勒人民热爱草原、热爱生活的真挚、炽热的情感会很自然地感染学生, 而北方民歌语浅情深、铿锵流畅的特点也就极易把握了。前人曾有这样的说法:“放声疾读又缓读, 及久之自悟。”[5]可见, 大声朗读确实可以读出文章的气势和韵味, 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

有的教师还说:“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语文中语言就基本属于他的了, 人文也就在其中。”“丢掉一个‘读’字, 几乎什么也不会有了, 包括人文性。”

二是揣摩语言。一篇课文, 只读一遍未必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 就需要多读多揣摩。揣摩就是反复想。北京师大王宁教授认为, 从“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分解看, 会想是会听读与会说写的前提。语文课如果只顾追求表面的读写, 甚至把听说的技巧看得过于重要, 而不深入到‘想’这个层面, 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的。”在接触课文后, 教师如能引领学生自己提出些问题来, 再由自己经过反复思考而求得解答, 应是有效的办法。她以毛泽东《沁园春》为例, 说明只有揣摩透文本的语句, 方能领会作者蕴含当中的思想情感。

原词是:“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她分析说:“这首诗的前三句点出了季节、地点、环境。之后摆出了六种景物:山红、林染、江碧, 船行、鹰飞、鱼游。仅仅这六件事本身, 是得不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结论的。六种景物的描述, 关键在‘遍’‘尽’‘透’‘争’‘空’‘底’这几个字上。一千一万座山要红就红个遍, 一层层的树林要染就一丝不剩的尽染, 漫长的江水要碧蓝就蓝个透底。成百的船在江里行驶, 谁也不碍谁地并行。鹰飞在高高的空中, 鱼游在水的底下, 一个那么高, 一个那么底, 谁又能干扰谁呢?几句话描述出的各种形象, 集中起来就是说:整个的大自然中, 谁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彼此都有自己的自由。要理解这些形象, 另一个关键在对‘竞’和‘争’词义的理解。‘竞’与‘争’在现代汉语里常用义是‘竞争’‘斗争’‘争夺’, 但在古代汉语里首先具有的意义却是‘并行’‘一起’。《淮南子·淑珍训》:‘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注:‘竞, 并也。’这里的‘竞’是‘并相’的意思, 这正是毛泽东所取的意境。‘竞自由’就是共有自由, 并享自由。同样, ‘百舸争流’的‘争’与‘竞’同义, 郭璞《江赋》‘缛组争映’, 《文选》刘良注:‘争, 交也。’就是相并相共地在江流中交相追逐。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理解为‘争夺’‘争斗’, 意思就全拧了:‘争斗’反映的是空间的狭小、不足;而交并, 反映的恰恰是空间的开阔。世界的空间这样茫远、空畅, 可以容纳万物, 谁想干什么, 都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干, 由此才发出‘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感叹。”她接着说:“分析这首词的前半阕, 如果不把上述几个重点词语落实到诗意上, 怎么能从客观的语言中接受作者的思想呢?”[6]

这个例子有力的说明:学生只有逐字逐句读懂了课文, 反复揣摩, 才谈得上接受思想上的教育、感情上的熏陶。

应该说, “文道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从理念上, 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 是不存疑义的。但是, 从理念到实践,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国50年来, 在语文教学中, 就曾有过多次“重道轻文”的反复。而在每次解决这一“重道轻文”的问题时, 又都是以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教学大纲往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 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回顾以往的经验、教训,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稳妥地把握好“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的关系, 除了思想认识上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 关键在于教师能透彻地理解课文, 把握课文, 这一点不能有丝毫含糊。

需知, 选入课本的文章, 大都是文质兼美、文道统一的典范之作。但是要使学生真能文道兼得, 首先是老师准确理解课文。叶圣陶先生指出:“文道统一之切实做到, 我以为首要在教师透彻理解课文。教师透彻理解一篇之主旨, 不脱离文篇之思路发展与语言运用, 不放过文篇另说一番道理, 另说一番篇章结构之类, 学生即当于思想品德方面有所感受, 于读法写法方面有所长进。”我们从王宁教授这篇教学案例中, 可以看到要真正理解课文, 必须具备这样两点:一是要扩大视野, 开拓知识面。二是要提高鉴赏力, 增进悟性。教师缺乏鉴赏力, 眼光差, 不辨好坏, 就说不上透彻理解。而这一点只有靠平时丰厚的阅读积累才能得以解决。教师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阅读铸就自己的教学品位;通过阅读激发创造性思维。反之, 教师的业务功底差, 就难以按照“文道统一”的要求, 灵活准确地教会学生。这也是当前“泛人文教育”之所以能够兴起来的根本原因。比如, 学习《祝福》, 教师提出了“祥林嫂之死由谁负责”的问题, 让学生展开研讨。有个学生说:“四婶也有很大责任。”教师问这位学生:“何以见之?”学生回答:“她跟鲁四老爷是站在一头的。课文是这样写的。”于是教师又问:“怎么写的, 能具体说说吗?”学生由于还没有读懂课文, 接下来就没话可说了。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特别是四婶前后三次劝阻祥林嫂参加祭祖的语句:第一次说:“祥林嫂, 你放着吧!我来摆。”而第二次说:“祥林嫂, 你放着罢!我来拿。”第三次却说:“你放着吧, 祥林嫂!”学生发现, 从内容上看, 这些话并无什么不同, 但在形式上却有很大区别。于是, 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四婶开头是“先呼后阻”, 后来是“先阻后呼”, 当中反映了四婶心理活动上的什么变化?这时师生再次揣摩课文的语言, 从中发现“先呼后阻”的语气比较委婉, 四婶只是从心里不希望祥林嫂参加祭祖;而“先阻后呼”则表示出四婶说话语气比较强硬, 其话外之音——一个不洁的女人, 怎么可以参加祭祖呢?这里的细微差别, 显现了她对祥林嫂前后不同的态度。而祥林嫂由此明白了捐了门槛后, 自己依然不干净时, 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可以说是四婶的这句话最后将她推上了生命的绝路, 封建文化的祭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 细心品味课文语言的细微差别, 而从中看到了祥林嫂这一如尘芥的生命结局, 怎能不对她产生同情呢?通过上述两个案例, 我们可以看出, 改变语文课堂上的“泛人文教育”, 做到“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 说千道万, 教师专业修养的提高是个关键。教师在这方面有了切实的进步, 才能铸就起语文教学的高品位, 激发出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灵动思维。

参考文献

[1]南怀瑾:《中国文化泛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中学生》1948年第9期

[3]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说工具》,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徐惠君:《语文课堂呼唤“原生态”的教学》, 《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8期

[5]刘国梁:《此情不足道唯闻读书声》, 《现代语文》2008年第11期

篇4:走马故事里的预防文章

走马镇是尚未开发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镇”,拥有成渝古驿道、关帝庙、古戏台、文昌宫等多处独具特色的文物古迹。走马驿道建筑文化、戏曲文化、人文文化氛围浓厚,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曲艺之乡”两块国家级招牌,是距重庆主城中心最近的、唯一未开发的、具有独特驿道历史文化的古镇。

鉴于走马镇得天独厚的地域特点、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优势,近年来,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预防职能,围绕走马镇传统民间故事,挖掘廉政预防素材,着力打造具有九龙坡检察特色的预防文化亮点和品牌,通过六种预防载体,做大、做好走马故事里的预防文章。

一千米廉政登山步道

走马镇起始于宋,至明清而兴盛,清末达到极盛。它是巴蜀之间客货运输必经地、行帮的驿栈、旅客和轿夫歇脚之地。走马古镇遗留的众多古驿道遗址,成为这条古驿道昔日繁荣最有力的见证。清朝时候,走马有个朱知县,清正廉洁,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敬爱。他去世后,百姓自发在古镇驿道边为他立了一块“严、正、宽、平”的石碑,以纪念他的为官与为人。此碑至今仍在原地巍然耸立,是廉政勤政建设的一个活例子。沿途石板路基本完好,风光优美,是走马镇市民的登山健身活动步道。

2012年,九龙坡区委区府在打造走马镇古驿道风情文化名片时,区院预防部门、区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对这一充满廉政预防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围绕清朝设立的“严正宽平”石碑,结合驿道其他古址景观,突出“廉政”、“勤政”主题,充分挖掘石碑立碑典故及民间流传的“做官为民、清正廉洁”的思想内涵,全力打造廉政登山步道,努力拓展预防文化。该步道以走马镇女子监狱旁的健康步道为起点,修建到“严正宽平”石碑为止,全长约一千米,项目终点处修建参观讲解小广场150平方米,广场总面积1350平方米。步道景观内容要求围绕廉政勤政展开,选择富有走马特色的故事进行延伸表现,如“耿巴县三访粑粑店”、“六尺岗的来历”等。

这条目前正在修建的步道,将被打造为一个集休闲健身、廉政预防教育为一体的特色景点,结合廉政建设活动,将景观与教育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游览、健身活动中获得有益的思想启迪和教育,可以成为党员、干部、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的基地,助推走马镇预防文化建设发展。

一次民间廉政故事大赛

走马民间故事是巴渝优秀民间艺术的代表,世代口口相传,没有文字版本,不同的讲述者内容不同,是走马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马镇有着“故事家家户户讲,男人讲,女人讲,娃娃也能讲;山歌年年月月唱,台上唱,坡上唱,处处都在唱”的民间文艺盛况。目前该镇故事家群体有316人,拥有1名国家级“民间故事讲述家”和10名市级“民间故事讲述家”及多名区级讲述家。

2012年,结合走马镇民间故事的推广宣传,区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联手相关单位,大力开展重庆九龙坡区走马廉政故事讲述活动。该院与走马镇政府、区纪委等部门合作,以体现廉政勤政、鞭挞腐恶为主,在走马中心小学组织廉政故事大赛,围绕廉政故事征集及预防故事讲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讲故事文艺形式,讴歌新时代涌现出来的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同时,利用镇、村赶场等乡民集中的日子,在走马镇古街武庙戏楼,邀请部分重庆廉政故事大王,走马镇10名民间艺人和26名走马中心小学学生,讲述古今中外,乃至身边的廉政、勤政故事,丰富百姓业余生活,受众人数达6万余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道古镇街道景观

为塑造具有九龙坡辖区特色的预防文化和对外展示窗口,2012年来,九龙坡区院充分继承和发扬走马民间文学的历史文化传统,借助区政府打造走马镇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交相辉映特色旅游重镇之有利契机,着力将走马故事打造成预防文化亮点。他们结合走马镇传统街景的历史风貌,配合区政府和镇党委保护与发展古镇的规划设计和文化展演计划,将廉政预防文化内容制定进走马古镇街道景观方案之中,将蕴含预防职务犯罪理念的“走马故事”浮雕墙及时融合在走马古镇街面景观整治修缮之中,并在万寿宫位置设民间故事讲传人魏显德及故事听众的组合群雕。在增加文化旅游题材、活跃古镇文化氛围的同时,使群众在修缮、改造后的“走马茶楼”、“武庙戏楼”等恢复活力的街道文化中,潜移默化地领会走马古镇的特色风貌及廉政预防文化的深意。

一条廉政文化长廊

走马镇是重庆市著名的“民间文学之乡”,走马民间故事是巴渝优秀民间艺术,是走马传统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走马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走马镇被命名为“重庆市故事创作基地”……

围绕丰富的“故事”资源,区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配合区纪委、走马镇党委等部门,在保护传承古镇历史文化的同时,积极宣传廉政反腐预防职务犯罪的氛围,联手打造山城廉政预防文化演绎地。2012年,精心选编17个图文并茂的廉政小故事,建成“廉政故事长廊”,供游人领略走马故事的风采。故事长廊总长330米,布置17个精选的廉政故事内容作艺术画面。故事画采用中国传统白描手段创作绘制,配简短故事情节说明文字,图文并茂,风格典雅,具有传统韵味。2012年10月,走马廉政文化故事长廊完工。目前,凡到走马镇的各地百姓经过这个街道长廊,就能在轻松愉悦中领略到廉政预防文化的熏陶。

一个预防教育基地

2012年,九龙坡区准备将走马镇打造为重庆独一无二的驿道风情文化古镇,同时打造成重庆唯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驿道文化风貌示范区。该区院预防部门与区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抓住这一契机,结合村镇特色,在地方党委政府打造古镇建设的同时,同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多方挖掘走马古镇历史文化底蕴,将预防职务犯罪理念蕴含在走马古镇驿道的开发中,通过口口相传富有廉政道理的走马传统民间故事“借仙省世”“喻古讽今”,充分借助古戏台、关帝庙会、严正石碑等走马镇独一无二的驿道传统文化,着力打造走马镇预防文化亮点,力求把走马镇打造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在走马镇辖区的九龙监狱,是关押重庆市职务犯罪已决人员的地方。多年来,区院预防部门依托九龙监狱这一场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每年组织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岗位部门人员到九龙监狱参加警示教育,接受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使广大干部在强烈刑罚震慑力的监狱现场,零距离感受职务犯罪带来的危害,增强廉政和预防职务犯罪意识。近五年来,依托九龙监狱这一有效资源,共为近500家单位2万多名干部群众开展警示教育提供方便,仅2012年,辖区各预防网络单位共在此开展警示教育8次,参加人数2800余人。

一本廉政故事书

走马民间故事及民间文学是预防工作丰富的资源宝库。2012年以来,该院预防部门坚持与区纪委、监察局,区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走马镇党委密切配合,根据走马镇民间故事收集整理情况,发动镇文化工作站的力量,着手联合编纂出版《走马廉政故事》系列图书,遴选走马镇民间故事中的廉政故事以及近年来影响较大的职务犯罪案例入编。在保护、宣传走马民间故事传统文化的同时,扩大该区廉政文化和预防文化的影响力。目前为止,全镇已搜集民间故事目录10915则,已采录故事9714则,民间歌谣3000余首,谚语4000多条,歇后语、俗语4000多条,录音磁带470盒,记录各类文字资料近700万字。目前已出版《魏显德民间故事集》一本,《走马龙门阵》一本,《少儿版民间故事集》一本。

“走马觀花”是一个成语故事,但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观花”却是当地党委政府和预防部门着意打造的一张集浓郁廉政预防文化和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独具风情的古镇名片。以前在走马镇,每年都要举办桃花旅游节开幕式,有着“阳春三月赏桃花,走马归来马蹄香”的景致美誉。如今,十八大反腐号角吹响巴渝大地深处,九龙坡区走马镇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现在到走马镇来,不仅能真正的“走马观花”,还能在走马镇观看到在这个古镇开出的廉政预防文化的“新花”。目前,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正依托独一无二的传统民间故事等资源,演绎检察预防文化的反腐新篇章。在这里,蕴含丰富廉政内容的走马镇传统民间故事,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花里正一朵又一朵地绽开、怒放!

篇5:亲子故事人生小故事文章

外面雷雨大作……一个孩子守在一座豪华别墅里,孤独地望打闪的窗外,风雨虽然丝毫伤不到他,可他却没有亲人陪伴。

另一个孩子没有大房子住,雷雨大作时,妈妈打着伞,紧紧地抱着他,风雨打湿了他们……这两个孩子,谁更幸福呢?所谓安全感,决不是物质条件决定的,若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不如好好陪伴他。

篇6:亲子故事人生小故事文章

昨天,儿子有两个同班女生来家玩,当我问及她们的爸爸时,其中一个女孩子表现得十分焦躁,可爱的面容一下子变得愤怒。

后来得知,她父母离婚了,她跟着母亲过……同时我也猜得出来,她的母亲一定在她面前讲了许多父亲的坏话,才导致她如此发作。

唉!可她才11岁,现在就如此怨恨父亲,将来如何面对异性?

篇7:创业故事文章

陶华碧,依靠辣椒酱创业成功的人。她把几块钱一瓶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她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每瓶辣椒酱大概赚9角5分;她只贷过一次款,她的财务只有两笔最简单的账:进来多少,出去多少;她15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她目不识丁,她面对自己名字的三个字不断摇头:“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凌晨3点,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来,道路两旁的大部分树木楼房都湮没在黑夜中。唯一还亮着的,是一栋高楼顶上“老干妈”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它背后,是一排灯火通明的厂房。

每一天,这里都会生产出大约130万瓶辣椒酱,由始终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进入销售渠道,然后迅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娃哈哈贵州分公司一位渠道经理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

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邦银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今年“老干妈”销售额预计为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4亿元。

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11月22日晚,在贵阳小十字的一间咖啡馆里,“老干妈”总经理谢邦银和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王武接受了理财周报记者采访。

“董事长授权我们回答一些问题。”他们特意强调了这一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两个30多岁的年轻人显得非常谨慎,对任何涉及到陶华碧个人的问题总是斟酌再三才会回答。

“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

陶华碧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

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

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韩先生回忆道。

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发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

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

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而陶华碧身先士卒的代价是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

很快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

“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篇8:做好职业技术教育这篇大文章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需要

社会越发展, 劳动分工越细, 就越需要大量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中高级实用技术工人。职业技术教育毫无疑问是培养高水平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人才和中高级实用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 高级管理型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实用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目前, 我国人才结构已经出现了中高级实用技术工人缺乏的严重情况。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供应不足, 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同样的手表配件, 在我们的工厂与在瑞士的工厂组装出来, 我们的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为什么同样的轿车零件、同样的汽车品牌, 设在中国的厂组装出来的整车, 和国外厂家的原装品质量相差很远?为什么成熟技术在生产中却得不到成熟应用?不是我们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赶不上人家, 而是现成的技术在具体制造应用中走了样, 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直接影响了一线产品的质量。近年来, 重大安全事故频发, 与行业中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严重缺乏不无关系。

在我们国家, 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中高级实用技术工人, 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 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 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即使在高技术产业中, 生产第一线仍然需要大批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具有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中国最需要的是走进车间和工厂里面的人才。

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 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 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8年的58年中, 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 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 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职业技术教育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在德国, 平均失业率是10%, 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 但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企业要发展, 需要各类人才形成互补, 才能有发展潜力, 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仅需要博士、硕士, 也需要大中专毕业生, 特别是需要会操作、懂技术的生产队伍。以北京为例:一线技术工人特别是中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缺乏, 180万从业人员中,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70万人, 仅占38%, 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15%, 技术工人中, 高级技术工人以上仅占3.5%, 按我国现阶段工业水平的要求, 高级技术工人至少应占7%。这种人才上的劣势, 将使我们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完全被动局面。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在眉睫。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 而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是职业技术教育。

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是国家为了贯彻、实施方针、路线或完成某一重大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是统一和引导人们意志、行为的重要依据。要保证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就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1. 要建立和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即要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对新生劳动力 (包括城镇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进行就业前职业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就业者必须经过职业资格鉴定合格方能被录用。这不仅是实现合理就业的重要保证, 也是制约就业者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 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

2. 要加大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

无论从经济角度讲, 还是从“投入”角度看, 职业技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除了受教育者个人和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外, 社会则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就业和合理流动, 减少社会失业。而这些正是国家所要追求的目标和应履行的职责。因此国家要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一方面要确保正常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 大力建设各种实训基地, 扩大学生实施技能训练的规模。

3. 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保护政策。

针对当前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流失的现状,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措施加以制止。首先要加强管理, 防止由于某些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而导致职业学校随意停办或改作他用;同时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执法检查, 对于拒绝承担职业技术教育责任和义务的行业组织和企业, 令其改正以致进行处罚;还要树立大教育观, 彻底清除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 管好、用好职业技术教育资源。

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改革与创新

在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 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 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工人, 因此, 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做好这项工作, 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理念, 我们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需要改革与创新。

1. 要重点加强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 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 降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成本, 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注重学以致用, 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 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创新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创新通过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共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技能素质的培养模式;创新注重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切实符合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创新注重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素养的学生评价模式和注重对社会的贡献、对教育的贡献的学校评价模式。

3. 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改革一个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室, 建立现代的“技能教室”;

改革注重知识系统性的传统教材, 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等方面人员参加的教材建设委员会, 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基础进行教材开发;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注重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建立全国性的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依据的教学资源库;改革单一学制, 建立学分制、弹性学制, 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改革教师标准和评聘机制, 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改革专业设置, 要以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岗位为依据确定专业、建设专业。

上一篇:应急预案统计情况下一篇:网上业务受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