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优先购买权承诺函

2024-06-29

放弃优先购买权承诺函(精选14篇)

篇1:放弃优先购买权承诺函

承租人放弃优先购买权承诺书

本人是

室以及

号车位(该房屋)的承租人;本承租人知悉该房屋的所有权人将出售该房屋,现本承租人明确表示放弃对该房屋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特此声明!

声明人(承租人):

****年**月**日

篇2:放弃优先购买权承诺函

现接到位于产权人的通知,需将该房地产出售给第三人,现作为该房地产的承租人,本人在此声明,放弃对该房地产的优先购

承租人签名:

篇3:优先购买权制度思考

一、优先购买权的适用范围

立法者为了保护弱小人群, 保持人合的稳定性, 设立了优先购买权。我国法律对优先购买权的适用范围有明确的规定, 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 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民法通则》第七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按份共有财产的各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转让。但在出售时, 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 有优先购买的权利”。这种情形下的优先购买权是以物权为基础, 以所有权的份额为标的物进行设定的。

(二) 共同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十二条规定“共同共有财产分割后, 一个或者数个原共有人出卖自己分得的财产时, 如果出卖的财产与原共有人分得的财产属于一个整体或者配套使用, 其他原共有人主张优先购买权的, 应当予以支持。”这也是以物权为基础而设定的权利。

(三) 原股东的优先购买权

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 在同等条件下, 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第七十二条第二、第三款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 在同等条件下, 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 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 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七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 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 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 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 》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一方股东将股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股东之外的第三人, 其他股东以该股权转让侵害了其优先购买权为由请求撤销股权转让合同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其他股东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股权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年内未主张优先购买权的除外。前款规定的转让方、受让方以侵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为由请求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是针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享有的优先购买权。

(四)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条也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 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 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的权利。”这是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对其他买受人所享有的优先购买权。

(五) 知识产权上的优先购买权

1. 委托合同完成的发明, 专利申请权归研发人, 研发人若转让专利申请权, 委托人有优先购买权。2.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归单位, 单位转让职务技术成果时, 完成人有优先购买权。3.合作技术开发合同完成的发明, 专利申请权归合作人共有的, 一方转让时他方有优先购买权。

二、对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分析与评价

优先购买权是对出卖人的所有权设定一定的负担, 牺牲出卖人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以保护先买权人的特殊利益为代价。优先购买权制度为古今中外立法所认可, 并加以延续和完善, 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体现了立法者一定的价值取向。

(一) 优先购买权的价值

1. 维护已有的法律关系

优先购买权设定的前提是所有权人和优先买受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经合法有效的存在, 换句话说这种法律关系是受保护的。优先买受人也于事实上占有乃至正在使用该标的物, 如果此时第三人与所有权人形成买卖关系, 所有权的变动与优先买受人有更直接的利害关系。为了维护已有的法律关系, 减少纠纷, 法律就规定了优先买受人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这样既能实现物的流转又能保护优先买受人的利益。

2. 提升交易效率

优先购买权在发挥物尽其用的同时, 降低了所有权人和买受人之间因办理产权转移所需的成本, 简化了交易程序, 提升了交易效率。

3. 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设立优先购买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优先买受人相对于第三人而言, 可能对物的依赖程度更大, 更易受到所有权人处分物这个行为带来的侵害。为了维护优先买受人的权利, 便对所有权人的所有权加以一定的限制, 这是合乎社会需求的。

(二) 优先购买权制度的缺陷

设立优先购买权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最根本的问题是触动了私法的根基—意思自治和交易安全制度。

1. 优先购买权限制所有权人处分权的行使, 损害了所有权人的利益

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基础是对所有权设定负担进而保护优先买受人的权利。这本就是对所有权人利益的忽视,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只要是所有权人便享有这四项权能, 在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所有权的行使不应受到不合理的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这几种优先购买权适用情形中, 是否所有权人行使了所有权, 相关主体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或者损害呢?以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为例, 所有权人和承租人签订了租赁合同, 他们的法律关系或者法律事实已经形成了, 如果此时所有权人处分了所有物, 把房屋卖与第三人, 承租人的利益未必就受到损失, “买卖不破租赁”的确立, 已经使承租人的权利得到了最大的保护。

2. 优先购买权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人在市场中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买卖所需物, 看准时机便进行买卖, 或赢利或亏损, 这才有流转的动力, 才会充分激发第三人的投资欲望, 市场才能活跃。但市场上的机会少瞬即逝, 如果对人们的经济活动设置各种限制的话, 无疑会阻碍人们经济活动的进行。以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为例来进一步的说明。所有权人看准时机准备出售房屋, 期待的是买受人之间的竞价, 期望从中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但是依据法律上的规定, 此时所有权人需将其出售房屋的信息告知承租人, 并需给承租人三个月的期限, 在承租人表示不购买的情况下所有权人才能正常的进行买卖。那么三个月后之后的行情是否还一样对所有权人有利呢?结果是很明显的。优先购买权阻碍了物的正常流转, 扰乱市场的有序进行。

3. 在实践中引发诸多矛盾

由于对优先购买权制度只是作了些原则性的规定, 并未有更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定, 其在实践中便引发了诸多矛盾。以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为例来说明。所有权人在承租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出售了房屋, 与第三人已经签订了合同, 并办理了房产登记, 也即是说所有权人与第三人的买卖房屋的行为已经完成。此时如果承租人以所有权人未通知自己为由向法院起诉, 法院如果认为应该保护已成立的法律关系即所有权人和第三人的买卖关系成立, 那么便忽视了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应得到保护;相反如果支持承租人的请求, 判决所有权人和第三人的买卖合同无效, 那么已成立的法律关系应如何处理?如果承租人是恶意诉讼即起诉的目的只是借法院的判决宣告所有权人和第三人的买卖无效, 自己又不打算行使优先购买权, 那么如何保护所有权人的利益。总之, 优先购买权制度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4. 对优先购买权适用的前提条件未作出明确规定

(1) 法律未明确规定何为“同等条件”。法律规定只有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其他股东等优先买受人才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 那么同等条件是和第三人的买受条件绝对的相同还是相对的相同, 比如是在买受价格、付款期限、部分优先还是全部优先等方面完全的等同还是只限于买受价格相同即可。 (2) 对优先买受人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期限也未作出规定。在租赁关系中, 所有权人提前三个月已通知了承租人出售房屋的信息, 但承租人一直不表示, 那么所有权人与第三人是否可以签订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 (3) 对“提前三个月通知”的规定太过原则化, 即三个月的期限从何时起算的问题, 是从所有权人打算出售房屋时便应告知承租人, 还是在第三人竞价之后等等, 期限的不确定造成法院审判时认定上的难度。 (4) 优先购买权作为一项法定权利, 是否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自行约定享有或者放弃优先购买权。笔者认为是可以通过自行约定设定优先购买权或者是放弃优先购买权, 因公司法明确规定关于股东转让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 遵从其规定。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约定修改法定的优先购买权。基于此, 可以推论出优先购买权除法定的以外也可以约定享有。 (5) 对优先购买权的救济措施未加以规定。优先购买权条款依据合同法解释规定, 是效力性条款还是规范性条款, 违反了规定是否必然导致转让行为无效, 如果所有权人损害了优先购买权, 那么优先买受人是以违约提起诉讼还是以侵权提起诉讼。笔者认为, 违反法定的优先购买权仅可以以侵权提起诉讼, 违反约定的优先购买权以合同违约提起诉讼。

三﹑完善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建议

优先购买权制度的确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但其毕竟是以意思自治和交易安全制度为代价, 以限制所有权人和第三人的权利为基础的, 如果不对其适用进行严格适用, 将会使所有权人和第三人之间的买卖关系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因而法律应对其适用和行使条件作出规定, 在所有权人、第三人、优先买受人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使优先购买权制度真正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 有些法定的优先购买权并无规定的必要, 而当事人想适用优先购买权的却未规定, 鉴于此, 对法律上明确规定的优先购买权允许当事人根据自身情况约定排除适用, 对于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优先购买权也可以由当事人双方约定适用, 使优先购买权制度能通过当事人的合意灵活的适用,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其次, 对优先购买权适用的要件作出进一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规定, 比如对同等条件的细化规定, 对提前三个月通知的起止时间予以规定, 等等。这些细化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定能减少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最后, 对优先购买权适用的客体应加以明确规定。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优先购买权一般以不动产为客体, 但依我国的法律规定, 优先购买权亦及于共有的动产。因为对一些在动产上形成的用益物权, 价值较低或在市场上可以轻易获得, 无必要为此再设立优先购买权。

四、结语

篇4:优先购买权也有未优先时

2003年10月,A公司、王某、刘某签订了关于共同开设B公司的《合作协议》,约定:三方共同出资设立B公司,其中A公司出资150万元,出资比例为75%,股份比例为63%;王某和刘某均出资25万元,出资比例均为12.5%,股份比例分别为24.5%和12.5%。合作期限为10年,在此期间,未经董事会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撤资、撤股,转让股份必须经董事会通过,原股东有优先受让权;合作期间,任何一方不得自行投资或从事与B公司业务相同或相竞争的业务活动,如有违反本规定者,应视为本人主动放弃在合作企业的投资股东权利,其股份由其他股东按其比例进行分配。

2004年2月25日,A公司、王某、刘某签订B公司章程,约定:B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其中A公司出资37.5万元,出资比例为75%,王某和刘某均出资6.25万元,出资比例均为12.5%;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2月28日,B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4月2日,B公司召开董事会,决议:同意王某和刘某自愿出让股份。8月8日,王某与刘某在未通知A公司的情况下召开B公司股东会,会议决议:王某、刘某向第三人夏某转让股份。同日,王某、刘某与夏某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王某与刘某将其合计持有的B公司25%的股权转让给夏某,转让价款为50万元。9月25日,王某、刘某又召开B公司股东会,会议决议:同意王某、刘某将所持B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夏某;同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相应职务作相应改变。2004年12月17日,B公司召开全体股东会,股东会决议载明:王某、刘某将各自所持股权一并转让给第三人夏某,价格为50万元。

A公司认为股东向第三人转让股东权利应该是清楚、完整,并且该股东在事实和法律上不存在任何瑕疵;王某、刘某因严重违反合作协议,已经丧失其应有的股东权利,所以A公司不同意王某、刘某转让股权,因此也不存在《公司法》规定的内部股东优先购买的权利。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2004年4月2日,B公司召开董事会,决议同意王某、刘某可自愿对外转让出资,这说明全体股东已知晓王某、刘某要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出资一事;2004年8月8日和2004年9月25日召开的股东会,因A公司没有参加,也没有发表关于同意王某、刘某转让出资以及A公司是否参加竞买的意见,导致两次股东会在程序方面有瑕疵,但该瑕疵并不必然导致夏某与王某、刘某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归于无效,如果事后A公司对此问题发表了意见,则将会补正这些程序瑕疵;2004年12月17日,B公司全体股东召开股东会,对王某、刘某转让出资一事进行决议,其中两位股东同意该出资转让事宜,A公司虽然提出不同意的意见,但其并没有购买王某、刘某的出资,本院视A公司也同意王某、刘某转让出资,该次股东会议完成了对外转让出资的合法程序;2004年12月17日的股东会决议明确了王某、刘某转让出资的数量和价格,使A公司有条件行使优先购买权,由于A公司不愿意购买该股份,应认定其实际上放弃了优先购买权。因此法院确认《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驳回原告A公司诉讼请求。

法理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王某、刘某是否有权向夏某转让股权,A公司的优先购买权能否对抗第三人的权利。笔者认为其实质是如何平衡受让人夏某与A公司的利益冲突,对此应结合《公司法》与《合同法》来分析。

1、股东在违反股东之间的约定对外转让股权时,其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实际上是如何在受让人和公司其他股东之间平衡利益的问题。由于我国《公司法》对此没有作出规定,因此,只能适用《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来解决。由于债权不具有追及效力,股东不能以其内部约定对抗对第三人(受让人),因此,如果《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则受让人的利益就应优先获得保护,其他股东只能依据其内部约定寻求救济。

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该条规定中,只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这一项涉及了如何平衡合同当事人与第三人的利益问题。依该规定,只有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的情况下,才能宣布合同无效,从而优先保护第三人利益,否则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将优先获得保护。就本案而言,只有A公司能够证明夏某与王某、刘某恶意串通,通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帮助王某、刘某逃避A公司与王某、刘某之间约定的竞业禁止义务时,该《股权转让协议》才应归于无效。否则,夏某有权依据《股权转让协议》获得王某、刘某转让的出资。

2、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东对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必须经公司二分之一以上的股东同意并由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因此,本案中的《股权转让协议》只有在获得B公司股东会批准的前提下才是合法有效的。由于夏某处于第三人的地位,其无法也没有义务去查明B公司股东会决议的真实、有效性,因此B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作出了同意该次转让的决议后,《股权转让协议》即可生效,夏某有权依据该协议获得王某和刘某所转让的出资。但是,有权取得股份与实际成为股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并不等同于夏某已成为B公司股东。在王某和刘某履行《股权转让协议》,办理完毕股权转让手续之前,夏某有权请求王某和刘某履行《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但还不能以B公司股东身份行使权利。笔者认为,夏某此种请求权并不能优于A公司依据《合作协议》要求将王某和刘某的股份归为己有的权利,此时同样存在夏某与A公司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易言之,在《股权转让协议》实际履行完毕,夏某取得股东资格之前,如果A公司请求法院推翻了B公司股东会决议的效力,那么《股权转让协议》将因违反《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而归于无效;如果A公司依据《合作协议》率先将王某和刘某的股份归为己有,那么《股权转让协议》将无法履行。此时,夏某只能请求王某和刘某承担违约责任。与此相反,如果《股权转让协议》已经履行完毕,夏某实际取得了B公司股东的资格,则A公司无权依据《合作协议》对夏某受让的股份主张权利。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认定夏某或A公司已实际取得该部分股份呢?笔者认为,应以工商登记为准。首先,工商登记资料是公开性资料,第三人可以通过查询来防范风险,确认工商登记的权威性有助于保障交易安全,节约交易成本;其次,工商登记资料具有中立性,争议双方均无法擅自篡改,有利于法院的认定,节约司法成本。就本案而言,在判决做出之前,夏某与A公司都没有完成股权转让手续,但都享有对王某和刘某所持股份的请求权,但是由于A公司并未依据《合作协议》起诉王某和刘某,主张对该部分股权的权利,因此,法官在审判本案时并无义务考量A公司的请求权,而只需要判断夏某本身的请求权是否成立。由于A公司并没有提出有力依据来推翻夏某的请求权,因此法院支持夏某请求权的判决是合法的,正确的。

如果A公司改变策略,在本案诉讼过程中依据《合作协议》另行起诉,在合并审理的情况下,法官就需要判断:在两个债权请求权发生冲突时,应该支持哪一个请求权?由于债权不具有对抗效力,因此,虽然夏某的请求权是建立在支付对价的基础上,而A公司获得请求权并没有支付对价,夏某的请求权仍然不具有优先效力,此时,只能基于公平原则,将争议部分的股权判由夏某和A公司平等分享,夏某和A公司可以各自追究王某和刘某的违约责任。

综上,有限责任公司的私人公司性质对股东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股东有互相约定较法律更为严格的义务,以保证股东能够专心经营所投资的事业;另一方面,在股东退出公司时应遵守较为严格的程序规定,以保障其他股东的投资安全,两者互相配合,保障着投资者的投资安全和投资收益。因此,法院在裁判有限责任公司纠纷案件时有必要从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性出发,遵守投资者的自由约定,恪守法律的程序和实体规定,以保障投资安全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稳定。在股东违反股东之间的约定,擅自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依据内部约定享有的权利同样应该得到法律的承认,但这种权利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亦然。

相关链接:

优先购买权:是一种特殊的物权,具有法定性、权利行使的不确定性、同等条件认可、顺位优先性、不可转让性等特点,其目的是保护优先购买权人获得某种财产的特殊利益。我国法律规定了具体的优先购买权,还没有优先购买权一般规定,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完善。

篇5:股东放弃股份优先购买权声明

北京××公司(弃权股东)为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的合法股东之一,并依据公司章程规定持有目标公司百分之五十一(51%)的股份。

北京××有限公司(股权出让方)为目标公司的另一股东。依据公司章程规定合法持有目标公司百分之二十(20%)的股份。

×月×日,依法召开目标公司股东会,股东同意并形成决议,北京××有限公司(股权出让方)向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受让方)转让其持有目标公司百分之二十(20%)的股份。

北京××公司(弃权股东)在此声明:

1.本公司无条件放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北京××目标公司章程》对出让股份所享有的优先购买权。

2.本公司放弃股权优先购买权的决定是无条件的和不会撤销的,并承诺在目标公司股权转让的过程中不反悔。

3.本公司同意就出让相关事宜对《北京××目标公司章程》进行相应修改。

北京××公司(弃权股东)(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篇6:放弃转让股权优先购买权(范本)

放弃转让股权优先购买权

声明书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东向转让其持有

公司%的股权。

具有优先购买权的股东(指其他股东)在充分考量的基础上,决定放弃对转让股份的优先购买权。

放弃相互优先购买权的承诺:

1、本人无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放弃对出让股权所享有的优先购买权。

2、该决定是自愿的、无条件的和不会撤销的;被出让股权在转让过程中及转让以后本人永不反悔。

特此声明。

声明人:

篇7:公司股东放弃股份优先购买权声明

鉴于:

××公司(弃权股东)为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的合法股东之一,并依据公司章程规定持有目标公司百分之五十一(51%)的股份。

××有限公司(股权出让方)为目标公司的另一股东。依据公司章程规定合法持有目标公司百分之二十(20%)的股份。

××××年×月×日,依法召开目标公司股东会,股东同意并形成决议,××有限公司(股权出让方)向××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受让方)转让其持有目标公司百分之二十(20%)的股份。北京××公司(弃权股东)在此声明:

1.本公司无条件放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北京××目标公司章程》对出让股份所享有的优先购买权。

2.本公司放弃股权优先购买权的决定是无条件的和不会撤销的,并承诺在目标公司股权转让的过程中不反悔。

3.本公司同意就出让相关事宜对《北京××目标公司章程》进行相应修改。

北京××公司(弃权股东):(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篇8:放弃优先购买权承诺函

位于北京市区的房产系所有,声明人(身份证号码:)系该房产的现时承租人,声 明 人 已 接 到 出 租 方 欲以人民币/美金)出售该房产的通知。声明人无意购买该房产,放弃对该房产的优先购买权。

特此声明。

声明人:

篇9:放弃租赁优先权承诺书

XX公司:

本人对出租方

以位于

(房产证号:

,面积)的房产为贵司与

签订的编号为

《抵押合同》提供抵押担保一事已充分知晓且无任何异议,并作如下承诺:

1、本人与出租方于

****年**月**日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如贵司按编号为的抵押合同行使抵押权及处置抵押物时,本《房屋租赁合同》将自动解除,不再对贵司或新的房产受让人产生约束力,本人将放弃优先购买权和继续承租权;在收到贵司通知后于 日内将房屋腾空,同时多交的租金及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本人向出租方追索,与贵司或新的房产受让人无关;

2、《房屋租赁合同》在本承诺书出具之前未作任何修改或补充,以后也将在征得贵司书面同意的前提下方才对《房屋租赁合同》进行修改或补充。并确认存放于贵司的《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与原件相一致。若有该租赁事项的其他条款或版本,则以存放于贵司内的版本文件为准。

承租人(签章):

篇10:自愿放弃购买社保承诺书(样本)

重庆有限公司:

本人XXX(身份证号:)于年月日加入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公司明确告知我:让我将本人的社保关系于入职当月20日前转至公司,公司将按照《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政策规定,为本人依法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但由于我个人原因(因我的(职称名称)证挂靠在公司,本人社保现在由公司缴纳,社保编号为:),一直未将社保关系转至公司,导致公司不能为我正常参保。

基于本人个人原因,本人自愿放弃购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为明确责任,本人承诺:

1、因本人自愿放弃购买社会保险,而导致的一切责任,概由本人自行负责,与公司无任何关联;本人及本人家属日后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公司提出任何关于购买社保的要求、抗辩、控告、仲裁或诉讼。

2、本人与公司只存在(职称名称)挂靠关系(公司(职称名称)挂靠协议见附件1),不存在劳动关系(公司出具的证明书见附件2),如因劳动关系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由本人自负,与公司无关。本人对本承诺的风险特征已有了充分的理解,本承诺是本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被隐瞒、被欺诈或被胁迫的情况,本人不得以“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或“被隐瞒、被欺诈、被胁迫”为由要求撤销或宣布本承诺无效。

特此承诺!

附件:

1、公司(职称名称)挂靠协议

2、公司证明

承诺人:

篇11:自愿放弃购买养老保险承诺书

公司:

本人,性别,身份证号码,于 年月入职贵公司。本人入职时,贵公司已向我告知应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并一直要求给本人缴纳社会保险。

经本人慎重考虑,本人不愿意购买社会保险,故请贵公司不要为我办理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即本人放弃贵公司为本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权利。

本人就此作出如下承诺:

一、本人自愿放弃参加社会保险,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自行承担;

二、本人保证以后不以诉讼或其它非诉讼方式就参加社会保险问题向政府和单位提出任何权利主张;

三、本人承诺以上内容是本人真实意愿,本人有能力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承诺人(签字): 身份证号码: 公司审批人(签字):

公司盖章:

日 期: 年 月 日

篇12:放弃优先购买权承诺函

本人

日到*************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公司工作,获知公司将统一为本人在***市**区社保局购买社会保险,并按照规定由双方分别缴纳参保费用,本人应负担的费用由公司按照规定从每月工资中代扣代缴。在充分了解到社保的相关规定,清楚不购买社保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后,本人决定不由公司为自己购买社会保险,本人领取的工资已经包含公司应缴纳的社保部分。

本人声明,无论是在工作期间还是离职后,如要求公司为自己补办在公司工作期间未办理社保的期间的社保,本人需退还已从公司处领取的公司应缴纳社保部分的费用,并按照其工作期间的工资标准支付应当由其缴纳的社保费用,在补办社会保险中社保机构按照规定要求缴纳的滞纳金全部由本人负担。对按照规定能够补办的社保项目,公司在收到本人退还的公司应缴纳的社保部分的费用后,按照规定为本人补办社保。如若本人不退还费用的,公司有权拒绝补办直至本人完全履行为止。对因不能补办社保项目所导致的利益损失由本人自行承担。

本人对本声明的风险已有了充分的理解,本声明是本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被隐瞒、被欺诈或被胁迫的情况,本人保证不以“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或“被隐瞒、被欺诈、被胁迫”为由要求撤销或宣布该声明无效。

声明人: 身份证号码:

日期:201 年

篇13:优先购买权通知函

本人/公司(身份证/营业执照号码:)为深圳市物业(以下简称“该物业”)之业主,与阁下/贵司签署了关于阁下/贵司承租该

物业之《》。现本人/公司需将该物业出售,成交价为人民币元整(小写:¥)(不包括税费、给经纪方的佣金等费用)。根据法

律规定,阁下/贵司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如阁下/贵司有意购买该物

业,请阁下/贵司于收到此函15日内,与本人/本公司或本人/本公司之委托人联系。联系人:;联系电话:。如阁下/贵

司在上述期限内未能作出是否购买之意思表示的,则视为阁下/贵司放弃优先购

买权。

多谢合作。

特此函告。

业主:

篇14:本案能否行使“优先购买权”

案情:

原告(反诉被告)郭丽

被告(反诉原告)李伟

被告(反诉)张强

河口办事处居民张强曾于1998年8月2日,将自己位于河滨路的6间房屋租给李伟使用,每月租金600元,租期5年。1999年3月,张强因妻子生病住院,花去人民币6万元,在妻子住院期间,张强曾向其好友郭丽借款3万元。1999年10月,张强因妻子又要住院,自己无力支付医药费,遂决定将租给李伟使用的6间房屋卖给郭丽,双方在协商中张强提出因其经常得到郭丽的帮助,特别是在妻子住院时凑齐3万元借给他,未要求利息,因此决定将房屋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卖给郭丽,后双方经过协商以6万元的价格转让此6间房屋。同年11月18日,双方到房产部门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同年12月中旬,郭丽找到李伟,要求李伟腾出所租房屋,李伟不同意,并提出自已愿意以6万元价格购买该房屋。双方发生争执,郭丽遂于2000年3月20日向法院起诉,要求李伟腾出房屋。李伟提出反诉认为张强和郭丽侵害其优先购买权,因此买卖行为是无效的。

审判:

河口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河口办事处居民张强曾与1998年8月2日与李伟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房屋租赁合同,月租金为600元。1999年3月,张强妻子生病住院期间曾向好友郭丽借款3万元,郭丽未要借款利息。1999年11月18日,张强在妻子又生病住院的情况,将租给李伟使用的房屋6间以优惠价格6万元转让给了郭丽,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但张强未通知承租人李伟。庭审过程中李伟不同意以市场价格购买房屋,河口区法院认为,张强转让房屋已侵害了李伟的优先购买权,李伟有权主张该转让行为无效。但李伟不同意以市场价格购买房屋,则其不具备优先购买权行使条件,从而也不能行使优先购买权,故应驳回李伟的`反诉请求,应继续维持张强与郭丽的买卖合同效力。因为“买卖不破租赁”,因此租赁合同期内,在李伟交纳租赁费前提下,郭丽无权让李伟腾房,应继续履行租赁合同,所以郭丽要求李伟腾出房屋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评析:

第一种意见认为既然张强已将房屋转让给郭丽,郭丽作为该房屋的合法所有人,有权要求李伟腾出其租用房屋。第二种意见认为,张强在将房屋转让给郭丽时,应当首先征求李伟的意见,看李伟是否愿意购买。由于张强未通知李伟,其转让房屋的行为确已侵害了李伟的优先购买权。因此张强与郭丽之间的房屋买卖关系是无效的。第三种意见认为,张强虽将这房屋转让给了郭丽,但按照“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则,房屋所有权移转不应当影响租赁关系。郭丽作为新的所有人,无权要求李伟搬房。

作者认为,讨论本案需要讨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问题。所谓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指当出租人转让房屋时,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依法享有优先于其他人而购买该房屋的权利。根据国务院《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房屋所有人出卖租出房屋须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这就明确了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此种权利是依法产生的,而不是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而产生的。优先购买权只能属于特定人享有,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当然,承租人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行使优先购买权,只有在特定法律事实出现,即出租人转让其承租房屋时,他才能实际行使其优先购买权。

从本案看,张强将其已租给李伟使用的6间房屋,转让给郭丽时,并没有提前通知承租人,那么张强和郭丽之间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其买卖行为是否有效,郭丽是否有对该房屋的所有权,值得探讨。为便于分析,先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郭丽是否侵害了李伟的优先购买权。根据《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11条的规定,张强在将房屋转让给郭丽时,应提前3个月通知李伟,由李伟考虑是否购买该房屋,这3个月是李伟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时间,如果超过3个月,李伟未提出购买,则其优先购买权终止,李伟以后也不得再提出购买。因此只要张强在卖房

上一篇:我心中的川交职院下一篇:我爱银河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