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新闻标题的制作

2024-07-06

问题新闻标题的制作(精选8篇)

篇1:问题新闻标题的制作

浅谈新闻标题制作的体会

我曾经编辑过一篇稿件《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这条新闻在当年的好新闻评选中得到了评委的好评,《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这则新闻的成功,使我想到了一位前辈的一句话“好的新闻标题可以点亮一切”。这篇新闻的镜头其实是一组唱山歌的家庭录像,因为有了好的标题从而成就了一条好新闻,此后的采访编辑中,我更加注重标题制作的摸索。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大家已有共识,如何做好新闻标题更有诸多精辟论述,但在从事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仍然感到我们的记者对新闻标题的制作缺乏重视。当然,这和新闻采写的特点有一定关系,新闻写作是截稿压力下的紧张劳动,记者是不能做“苦呤诗人”的,“两句三年得”那还怎么叫新闻?但我认为,这只能说明制作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实属不易,并不阻碍对优秀新闻标题的追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新闻标题:“我县召开xx会议”、“xx领导到xx乡镇调研”、“我县公安破获一起xx案件”,这类标题是标题制作的最低层次,在这样的标题里我们看不到记者思想的闪光,这样的标题下一般都是一个格式化的新闻。如果记者在写作时转变一下,在标题的创作上下一点功夫,多费点脑筋,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新闻写作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概括能力是记者最值得珍视的一种能力。可以这样描述新闻写作的流程,从新闻事件概括出新闻主题,从新闻主题中再弃粗取精地概括出新闻标题。带着写好标题的思想,在下笔之时,我们就会想到要把最鲜活的东西放到标题里,那么,什么是最吸引人的,最想告诉观众的,并且又是观众最想知道的呢?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会去反复思考,认真提炼新闻的主题、角度、由头。我一直认为,当一个好的标题新鲜出炉时,一个有特点、有洞悉力的新闻角度就会浮出水面。一条好新闻的完成不能少了锤炼标题这个环节。对标题制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会引领我们思路清晰、主题鲜明地去制作采写的新闻。我们可以把写好新闻标题作为写好新闻的进口或出口。没有斟酌新闻标题的过程,格式化地写一个标题,这样的写作过程很难有一篇好新闻。
前几天我们的记者采写了一篇题为《我县召开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的新闻,一个格式化的标题,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新闻。如果记者在写作这条新闻的时候注重标题的写作,这个题目是过不了关的。我们要在标题里传递什么信息,这个信息是不是观众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带着这个思维定式去着手这篇新闻,我们就会看到在这个新闻事件里,“贫困农民现在可以象城里人一样领到低保”才是大家最关心的,标题可改为《国家出台新政策,农民也可领低保》,虽不是一个拍案叫绝的题目,但较之前面的标题,后者可引起观众的关注,为了解农民如何领低保?哪些人可以领?领多少?观众会认真把新闻看下去。在对这条新闻标题的思考中,记者的思路会明晰起来,更准确地把握新闻的角度,跳出会议新闻的樊笼。
记者要重视标题的写作,而编辑对标题的制作更负有直接责任,新闻写作“快”的要求,使得记者确有想不到,看不到之处,我们在编辑稿件时要把标题的制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读稿件后,准确把握主题,对标题进行再审视,把自己放在普通观众的位置,这样的标题你会关注吗?不会的话,就要再想想,再改改。好的标题有时确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可说是几个脑袋的接力。
标题不仅服务于自身这条新闻,同时新闻标题对新闻栏目的风格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受众层面的分化,新闻栏目除了传统的“主流风格”外,栏目风格呈现多样化。一个栏目的风格决定了新闻叙述的方式,标题作为首入眼球的新闻的标签,更要忠实体现着栏目的风格。拿我州黔南电视台的《黔南新闻联播》、《12在线》两档风格迥异的栏目来说,两类新闻的标题就会是两种写法。如:《入室抢窃一毛贼栽了》、《爱情公积金》、《劳动+头脑=致富》、《生日派对成传销窝点查你没商量》,这些近期播出新闻的标题,就是体现了《12在线》的栏目风格——在新闻里说故事、在故事里说新闻,这类标题语言上会更加生活化,口语化、通俗化,句式上不再要求过分的严谨。《12在线》这类节目的兴起,为新闻标题的写作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紧扣栏目风格,写出贴切的标题,同样是我们在新闻标题的写作、编辑中要予以重视的。
新闻标题的制作有时确实是编辑、记者的灵机一动,但更是编辑、记者深厚文字功底、敏锐的新闻视角、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标题的写作是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我们创作出好新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篇2:问题新闻标题的制作

一.标题应该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大意(文体的基本规范);

二.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需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如无可能出现的纠纷,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的表述;

三.标题中注意将文章中的兴奋点提炼出来,在标题中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时间,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

四.单行通栏标题的字数应该控制在9——11个字之间(无论对开或者是四开,人眼的正常阅读视角为25℃,一瞥而无须转动视线的字数为6——8个字。小于9个字,字号太大,蠢,版面留白太大,注水。大于11个字,字号太小,不易引起注意);

五.标题的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情况;

六.新闻标题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的句式结构。消息标题中力戒“的”字结构(***的***)、“是”字结构(****是**)、“和”字结构(****和****)、“为”字结构(为****)等静态句式出现;

七.标题主要只用主动语态,慎用被动语态作为新闻标题,以使新闻事实表述地更加直接、有力;

八.对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实,除特殊需要,无须在标题中加上时间,如“昨日”等,用现在时表述基本新闻事实,以使报纸感觉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

九.对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应该在标题中用“将”注明,否则会李代桃僵。

十.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顿号和逗号,尽量用空格来替代,以使版面透气,更加清丽。严禁使用感叹号,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尽量不使用省略号和破折号,因为省略号至少占用两个字符的空间;尽量不使用问号,在句式本身为疑问句的时候,禁用问号;除表达反语的意义外,尽量不使用引号;

十一.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十二.新闻主体中的人如果部位常人所知,不宜出现在主题中。如果必须出现在主题之中,则可用该人的身份替代;

十三.尽量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转放在副题中;

十四.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如“阿国发生军事政变”,不知道是阿根廷、阿富汗还是阿联酋);

十五.慎用多行主题,否则起不到标题原应承担的醒目和提示的作用;

十六.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不要出现:

某某向离退休老干部发放一次性补助这样的笑话。

十七.副、主结构的标题,要特别注意引题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副题的主语和主题的主语非同一主体的时候,尤需小心语义之间的连贯和协调,避免出现:(副)翻墙入室 盗窃国宝

(主)巡夜人智擒疯狂蠹贼

让人不明白是巡夜人还是小偷翻墙入室、盗窃国宝;

十八、副题在补充说明主题意思的时候,避免出现主体事实的重复;

十九、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二十、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二十一、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二十二、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如东城区推行电子政务,就不能作成《北京市推行电子政务》;

二十三、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例如《五环采用机顶式吊梁技术建立交》。

篇3:问题新闻标题的制作

一、新闻标题制作中常见的问题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不少报纸为了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 在标题制作上不再那么精益求精, 而变得放松随意, 一些晦涩难懂、似曾相识的标题屡屡见诸报端, 令读者望而生畏。概括起来, 新闻标题制作常见的弊端现象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题文不符。

标题是新闻的浓缩和概括, 它不能脱离新闻事实而独立存在。但是, 报纸上张冠李戴、文不对题的标题经常会出现在读者面前。例如某报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千岛湖水下发现千年古城》, 其正文中的新闻内容却是几十年前因修水库而被淹掉的两座城市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已, 而这并不是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像这样失实的标题不仅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而且使得报纸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2. 冗长沉闷。

标题应当力求简洁精练, 具有感染力, 一行主题可以说明问题的就不要有辅题, 拖泥带水, 造成累赘。有些党报新闻, 尤其是时政新闻经常使用引、主、副齐全的标题形式, 总字数常常在60字以上, 读后让人喘不过气来。如某报有篇题为《公主岭市领导心系广大残疾人, 把党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心坎上》的报道, 主题26个字, 副题34个字, 标题不仅冗长, 而且缺乏生动性、形象性, 没有特色。对于这样的长题, 读者往往连看的欲望都没有了, 更谈不上看全文了。标题不是新闻, 也不是导语, 它是新闻的眼睛, 太多浓眉大眼的标题忽视读者的阅读心理, 不仅会造成人视觉上的疲劳, 而且会降低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和新闻的受关注程度。

3. 模式化、口号化。

如“……取得了新成绩”、“……获得了明显的效益”、“赢得了一致好评”、“养鸡状元……”、“高考状元……”、“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党支部”、“女强人……”、“……会议在……召开”等, 这样的新闻标题, 在报纸上屡见不鲜, 毫无新意, 不少读者一看就打瞌睡或避而不看。在这种新闻模式下, 读者在标题中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新闻主题。因此, 在制作标题时, 切忌似曾相识, 乏味雷同。还有一些标语式、口号式的标题也比比皆是, 诸如“要想富, 先修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等成了报纸媒介的口头禅, 让读者望而生厌。

4. 命令化、导语化。

在当前的报纸, 尤其是各级党报上, 用命令式的口气制作的文件式的标题很多, 诸如“大力实施……深入开展……”、“统一思想认识……”等, 这种板起面孔训人的口气, 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难以接受。导语化是指一些报纸出现了导语式的标题, 将新闻的标题拟成了“导语”、“引语”、“提要”或文章的前言、按语等。这种标题冗长累赘, 不能吸引读者。

二、新闻标题制作的应对策略

俗话说“看书看皮, 看报看题”, 一个好的标题如画龙点睛, 不仅幽默风趣, 而且令读者一见钟情。1948年, 南京某大报纸以《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为题报道了美国驻中国特使马歇尔奉命回国, 接替马歇尔职务的华莱士被派到南京一事, 标题运用“回文”手法, 正读反读都一样, 巧妙至极, 至今为报界称道。老报人张友鸾为《新民报》抗战期间刊发的一则讽刺国民党官员生活腐化的新闻拟标题为《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 其构思奇巧, 语意生动, 一针见血。毛泽东曾说:“标题吸引人看, 这很重要。”他在1949年4月为新华社撰写了一篇题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 气势恢弘, 标题精彩, 成为传世之作。那么, 怎样才能制作出好标题, 使新闻的眼睛更具勾魂魅力, 从而起到“题好一半文”的作用呢?

1. 从新闻的事实出发, 切合读者的关注点。

传播信息是新闻最基本的功能, 受众读报、看电视、听广播都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往往是直接反映新闻事件中人们最关注、最精彩、最重要的信息。因此, 标题必须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准确地传递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 凸显事实主体。比如在要闻报道上, 我们要在看似政策性、宣传性、说教性的新闻中大胆挖掘和读者密切相关的新闻事实, 让最亮的新闻点凸显出来, 增强新闻标题的亲和力。《陕西日报》在报道一则全省农村道路建设工作会议时, 记者是以省长在会上指出农村道路建设重要性作为标题, 而最后见报的标题则改成了《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 从而把读者最关心新闻事实直接表现了出来, 标题反映新闻事实非常贴切, 效果很好。

2. 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和信息需求。

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望是新闻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于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媒体在刊发这类稿件时, 标题应当直截了当地将问题摆在读者面前, 以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如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谈道, 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将在2011年9月1日新学年开始实行这个政策。《扬子晚报》对此刊发了题为《师范生免费, 争取今秋起实行》的消息, 让人一目了然。

3. 标题准确、简洁、生动、鲜明。

新闻标题应言简意赅,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恩格斯在《致马克思》中谈道, 文章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 就愈好”。[2]我认为, 要使标题准确、简练、生动、鲜明, 就必须有好的文字功底, 有很强的概括能力, 语言表达简明扼要, 努力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使标题生动有趣、新颖活泼, 富有感染力。如《北京晚报》有这样一则新闻《德国名犬一条腿开价70万元》, 这条消息其新闻价值不小, 但遗憾的是, 添加了“德国名犬”这两个修饰语, 使得标题不够简洁, 若改成《一条狗腿索赔70万》, 估计效果会更好。再比如第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标题《醒来, 铜陵!》犹如一声呐喊, 让人精神一振。所以, 作标题要善于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修饰语, 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 做到简洁利落, 清晰易懂。

4. 贴近受众情感, 引发受众认同。

媒体离不开受众, 研究受众心理, 带着对受众的感情, 从受众的视角反映他们的生活, 才有可能在“读题时代”赢得受众垂青。如陕西陈家山煤矿发生爆炸后, 温家宝总理慰问遇难矿工家属时抱着矿工的孩子泪流满面的场景, 《三晋都市报》在报道时将标题拟为《总理落泪了!》, 主题仅5个字, 并加了一个感叹号, 强化了流泪的效果, 一下就吸引住了读者, 感动了读者。《新京报》的《让我们学会欣赏父母之美》这个标题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时, 用“我们”将受众置身于其中, 达到了情感上的零距离, 让人感觉非常亲切、真诚、体贴和关怀, 也体现了一种丰厚的人文精神。这就是标题在语言上的精美之处。

5. 平时多记录, 广泛积累。

2010年11月10日, 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出现了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文章, 一时间, “给力”这个网络词汇随处可见。在现如今的信息社会, 网络这个主流媒体已深入人心, 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灵动、鲜活的词语在为传统语言带来活力的同时, 也创新了传统的报道形式。因此, 新闻工作者应深入生活, 细心观察, 勤于思考, 在平时翻阅报纸、观看电视、浏览网页时, 把听到的、见到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好标题、好词汇记录下来, 不断丰富自己, 日积月累, 等到用时就能信手拈来, 这是制作“给力”好标题的前提。

实践证明, 一则新闻报道, 标题的制作是最难的, 它需要新闻工作者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的观察分析能力, 制作出一条好的新闻标题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挑战。因此, 在新闻快餐的今天, 要想在新闻大战中取胜, 就必须满足“读题时代”受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制作出清晰亮眼、可圈可点、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标题, 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摘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它影响着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 有效地吸引读者的视线, 但是, 也有相关多的标题不尽如人意, 令读者望而生厌。因此, 探讨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应对的策略, 无疑对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和提高报纸的的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标题制作,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汤姆森基金会编著.黄谨等译.新闻写作基础知识[M].新华出版社, 1986:164.

[2]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5:111.

[3]刘保全.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M].新华出版社, 2009.

[4]汪朝晖.新闻标题三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3.

篇4:谈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关键词】网络 新闻标题 制作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儿,稿看一个题儿。”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标题就是一个吸引人的“门面”。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由于传播方式有异,对标题制作要求也不尽相同。报纸的新闻标题特别讲究语言修饰,要求标题应表述生动形象、字数长短适宜。广播的新闻标题偏重音韵优美、朗朗上口。电视新闻标题则追求简明扼要、直抒主题。

如今,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风头正劲。对于网络新闻传播来讲,根据其载体的特殊性和受众对网络新闻标题的依赖性,凝练明晰、醒目生动、表述准确构成网络标题的鲜明特色。那么怎么样才能制作好网络新闻标题呢?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008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他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这些都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和客观规律。由于网络媒体传播快、影响广,作为网络编辑就更要注意把握好舆论导向。制作标题时政治上绝对不能出错。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工作实践中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牢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方针。

二、真实是标题的生命

新闻的生命所在就是真实性,偏离了事实,新闻也就丧失了生命。列宁同志曾说:“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因此,只有标题真实反映了新闻内容,题文相符,这样的标题才有生命力、影响力。有些记者编辑没有读懂新闻的正文,或者为了哗众取宠,制作的标题题文不符。有的甚至就是一个假新闻。例如,2011年8月13日,某报刊发了《9月起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 避免奖金越多所得越少》,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进行解读。其他国内媒体也相继对此进行报道。8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辟谣。这起“乌龙事件”被《新闻记者》冠以2011年新闻造假之最。

三、准确完整是对标题的基本要求

由于大部分网络新闻主页直接浏览到的只是新闻标题而看不到新闻内容,所以,和传统媒体比,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更准确地反映新闻内容,要准确地概括内涵、揭示题旨,避免损坏甚至曲解文章原意。不能题文脱节、牵强附会、胡乱造词,滥用简化。要避免歧义,有些多义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个别报网有时为了吸引读者,拟制一些以偏概全、夸大事实、耸人听闻的标题,这种做法违背了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12年8月11日的《东方今报》“我和读者的故事”小栏目,讲述了《东方今报》发行员和读者之间的友情故事,标题为“经常收到三五千块零钱 俺很幸福”,乍一看,笔者还以为发行员经常收到三五千块零钱订阅报纸,细读之下才明白是订户让发行员帮忙将零钱换成整钱。这种表达不完整准确的标题在网络上更是多见。2011年2月11日,北方网刊登“杜绝虚假新闻从消灭‘标题党’开始”的文章,对虚假标题,尤其是片面追求新、奇、特的网络新闻标题进行了批驳。2012年7月30日,中国文明网一篇题为“消散‘网络戾气’从惩戒‘标题党’开始”的文章,被新华网、四川在线等许多媒体转载。制作准确完整的网络标题已成为媒体人的共识。

另外,编辑在策划新闻网页版面设计的时候,除考虑版面美观外,还要注意给新闻标题留够面积,尽量保证标题的完整显示,让浏览者能看明白、不误会。

四、生动醒目是好标题的魅力所在

网络浩如烟海的海量信息中,新闻标题对读者阅读的引导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所以,网络新闻标题首先要做到抢眼。标题要做得高水平、有视觉冲击力,就要把最吸引人的、网民最关心的内容做在标题里。但光有抢眼还不够,还必须做到鲜明、生动,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把标题写得像漂亮的眼睛一样能勾人。要精选动词做标题,这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特色要求。如标题:《一窝“油老鼠”落网》以人拟物,幽默讽刺;《“张小泉”讨教“王麻子”》以人代物,生动贴切;《收废纸收出“一桶金”》形象鲜活,比喻生动。这些标题醒目上口,给读者以感染、启示和联想,言已尽而意无穷,很值得网络新闻记者、编辑借鉴。

五、直接简洁,凝炼明晰,体现网络新闻标题特色

恩格斯曾说:“标题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每个网络读者都想短时间内尽快获知发生的重大新闻。

为增大信息容量、突出网站功能,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网站多采取逐级分层的引导式版面结构布局,新闻主页面以标题列表为主。为了照顾新闻主页空间,网络新闻要多采用一行题,让读者通过阅读标题达到最快、最多地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信息的特殊效果。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要像传统的消息标题那样采取肩题、主题、副题共存的三行题,同时尽量避免通讯类的文学化的标题,要多用实题,剔浮词,去空话,以最少的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例如:《胡锦涛APEC 三主张:稳定发展开放》、《神九天宫对接成功》等。

网上转载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其标题要视情况进行修改。一般情况下,当报纸主标题是陈述主要新闻事实的实题时,网络版往往直接转用,而略去较长的引题或副题。当报纸主题是虚题时,就选用为实题的引题或副题作为网络版的标题。如《大河报》2012年6月1日标题:引题《红楼“一住”六十载 从此“葬花”再无人》, 主题《“红学泰斗”周汝昌逝世终年95岁》,大河网登载时只要了主标题。

六、表现手法要简单

同时,表现手法要多采用叙述式,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直截了当地标出来。这就要求网络编辑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能选择最重要最具体的事实和观点入题。新华网有篇报道:《淮河王家坝闸完成使命开始拆除重建》,中国水利网转载的时候标题改为:引题《 50年抗洪“功臣”老去 16月建设“卫士”新生》,主题《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完成使命开始拆除重建》,笔者则更趋向于转载的时候更突出一下改建背景,在黄河网转载时改成:《使命完成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始拆除重建》。

需要提醒的是,编辑在标题制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审时度势,有所保留,适度增加一点悬念,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正文,效果会更好。如标题:《NBA宣称要让篮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

七、目的明确,寓意深刻

标题对读者有引导和推荐的作用。好的标题能突出重点、强调新意,帮助读者理解消息主旨。具有深刻寓意的标题,往往宣传效果会更好。

《海峡消费报》2005年第211期的《春运涨价: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新闻,借用贺岁片《天下无贼》里面的冷幽默式台词“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对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现象进行报道,形象幽默,耐人寻味。

对于2003年3月国务院召开廉政工作会议的报道,《系列规定约束官员:温家宝总理昭示从严治政决心》的标题就比《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廉政工作会议》的平淡标题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政府廉政建设的决心。

八、重大新闻标题特殊处理,作好二、三级页面标题

虽然网络新闻主页与报纸有不同的版面编辑语言,但利用网页的优势,在主页配发新闻照片,辅以大字号加大加粗处理标题,突出强调重大新闻,同样可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三级页面标题最好比主页标题标出更多更完整的信息。由于网络二级或三级页面的设置,主页标题一般简洁直接,这样网页内的文章标题就要相应地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可以显示引题、主题和副题,甚至可以把新闻相关的背景资料、有关链接都向读者全方位的提供。

九、标题风格要符合网站特色和主页风格

标题最终要发布在网站页面上才能被读者浏览。不同的网站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有的严肃稳重,有的轻快活泼;有的简约素雅,有的繁缛华丽。其标题风格也要尽可能与网站的特色和风格保持一致和统一。

总之,网络新闻标题制作需要遵循导向正确、概括精准、观点鲜明、表述生动、文字简练几个原则。但是,由于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变化很快,网络技术应用也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网络新闻编辑,制作标题时千万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敢于尝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来构思立意,以推出更多的精品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睛。□

(作者单位:《黄河 黄土 黄种人》杂志社)

篇5:浅谈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周勋邯郸广播电视台

和报纸、广播新闻一样,一件电视新闻作品要想表达宣传思想、体现作者意图,新闻标题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有的电视同行,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只注重画面的优美、解说的到位,同期声采访的感人,但忽略了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只根据新闻内容拟一个体现大意的标题,这就好像画龙没有画眼睛一样,龙很难“活”起来,新闻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作为电视工作者,怎么为一件电视新闻作品立一个恰到好处的新闻标题,怎么仅能通过电视新闻标题就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这里面是有很多技巧的,笔者从事电视新闻多年,通过一些成功的电视作品,总结出一些很实用的小技巧,有三点最为值得借鉴。

首先,电视新闻标题要突出新闻价值。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应该能从新闻标题中透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已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能引起受众兴趣,所以我们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就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用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2002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的电视新闻《三个代表在基层:政“误”公开顺民心》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出。新闻讲述的是河北邯郸市兼庄乡政府在给老百姓办实事中,公开的不是自己的政绩,而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失误,以此鞭策自己,更好的服务群众,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我们认为最大的新闻点就是公开“失误”,所以我们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新闻点立为新闻的标题《政“误”公开顺民心》,一字之差,让观众浮想

联翩,是打错字了,还是另有它意,一下子就把观众吸引住了,让人觉得很有新鲜感。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它的标题就是它的新闻点,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东西。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标题也就决定了一次画龙点睛的完成。

其次,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精炼、说服力强。俗话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当然,我们在立电视标题时不可能有那么长时间,但是古人的“推敲”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新闻人借鉴的。我们在采访新闻事件中,有的很难用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制作这样的新闻标题往往难度很大,长了很绕嘴,短了又说不清楚,很让人头疼。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学学古人,根据采访内容,仔细推敲,也做到惜字如金、孜孜以求,这样,就能使电视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信息、释疑解惑。

2006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了电视新闻《走下墙、走上墙》,说的是河北邯郸市怎么处理让人头疼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让建筑垃圾变成了人人争抢的建筑材料。给这样的新闻立标题,着实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直接叙说事实吧,不但非常长,还没有新意,把一个很好的题材就做出了一般化,那就太可惜了。于是我们也借鉴了古人,推敲起来,反复琢磨了好几天,最终确定把新闻事实做一下分解,分解成两个基本的步骤,用最少的字来叙说整个过程,既讲述了新闻事实,又给人一种好奇的感觉,《走下墙、走上墙》,把推墙拆房拆下来的破砖烂瓦粉碎后制成砖,又让它作为新的建筑材料重新回到了墙上,着实让人们眼前一亮。这篇新闻很快在市台、省台播出,不久又在中央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还获得了河北新闻奖二等奖。这件新闻作品的成功,新闻标题的制作无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为类似这样的新闻立标题时,一定要推敲、推敲,再推敲,用最

精炼的语言表现主题。

另外,电视新闻标题还要做到通俗易懂。我们在实际新闻采访中,会涉及到各行各业,隔行如隔山,把各个行业的新闻事件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这样的新闻采访,我们要发挥媒体的作用,把不容易明白的、复杂的东西,吸收消化掉,变成易懂、简单的事情呈现给观众。对于这类新闻的标题,我们有必要做到通俗易懂,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一些俗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2007年7月,笔者和同事们接到采访任务,报道邯郸市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邯郸市是全国首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3个试点单位之一,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机制、解决问题的一些做法在全国都很有指导意义,如果要长篇大论、面面俱到的报道,势必造成观众的不认可,更别说推广经验了。随着采访深入,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该市在节能减排中创造的新经验,对100家年耗能万吨以上大户、100项重点减排工程重点监管,对完不成减排目标的县(市)区、企业一票否决,实施“双百+否决”新机制,力促减排增效,科学发展。在完成采访为该报道立标题时,我们反复琢磨,定夺不下。节能减排的口号虽然喊的很响,但对于一般群众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怎么能让题目看起来很贴切观众呢。最终我们为该电视新闻制作了标题《邯郸:“双百+否决”为耗能污染大户戴“紧箍咒” 》,一句最常用的俗语,一下子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把枯燥的节能减排机制比喻为戴“紧箍咒”,变得通俗易懂,观众仅从标题,就有了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这篇电视报道最终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试点工作》专栏开篇之作,在《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发,并且在当年的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还有一篇同样是节能减排的题材,报道的是邯钢在节能减排工作

中连续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同时处处实施精细化管理,既抓大的,又抓小的。在这篇新闻标题的处理上,我们同样采用的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俗语,把一些专业的、难记的术语,化为朗朗上口的俗语,《邯钢节能减排既“抱西瓜”又“捡芝麻”》,观众从标题上很轻易的就明白报道的内容了。

篇6:创意性新闻标题制作六招

Adam Yang采写编评围观788次1条评论

创意性标题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各种主要元素以及相关元素进行优化组合或整合所产生的新意,通过题目表现出来。

联想创意

所谓联想创意,即根据新闻事件要素关联的道理由此及彼创造出鲜活的意象来。由于记者、编者所选择的事实(或形象)已经隐藏着一定的思想倾向,所以新闻里所说的“意象”,含有传播者倾向性的“意”与客观事实“象”的结合。联想创意,具体地说,就是从一种情景或事物联系另一种情景或事物,从具体的事实联系到抽象、思想、倾向,又从抽象到具体的事实(或形象),使所选择事实的“意象”整合最优化。

例1:一本字典,托起山里娃希望(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例2:走向希望的春天——来自地震灾区的报告(第20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作品)

例3:九年爱心接力跑赢死神——三任公安局长和一位见义勇为农民的故事(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以上三则标题均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联想,把事实中意象进行优化整合。如例1,把具象的“一本字典”与抽象“山里娃希望”联想整合,使具象向抽象进行延伸,并拟人化地“托起”“山里娃希望”,丰富了新闻的内涵,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例2发表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前夕,记者在通讯中通过对小标题的“意象”,以及整篇内容事实的整合,全景再现了四川地震灾区如火如荼重建家园的情景,因而联想到其具有“春天”的气息,而且这个“春天是充满希望”的,于是把抽象与具象结合,产生了意味深长的标题主题“走向希望的春天”。例3新闻记述的是“三任局长接力帮扶一个在见义勇为中受伤的农民”故事,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长达9年的感人画卷,展现了公安民警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九年爱心接力跑赢死神”作为新闻标题的主题,贵在把三任公安局长的事实联想到“爱心”接力,帮扶这位受重伤的见义勇为农民,把他救活过来,于是进一步联想到与“死神”赛跑,一次次战胜了“死神”。

情境创意

当今的情感信息传播中,为了客观真实,记者很少站出来直接抒情达意,或直接替受众下结论,而是寓情于景、或在叙述之中表达自己的倾向性,让受众潜移默化中接受附属在事实之中的情感信息。尤其是新闻标题,是受众的第一印象,更要重视情景结合、意境高远的标题制作。情境创意,即利用新闻事实中选择的隐含倾向性的“意象”与“意象”的整合来创造意境,或者说利用借景融情的方法创造优美的意境。如广播专题“漫漫送菜路 悠悠边关情”(第2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新闻记录的是三位阿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边防哨所送菜的事迹和边防官兵帮助驻地百姓的感人故事。标题以“漫漫”“悠悠”分别与“送菜路”“边关情”进行整合,让两句进行“互文”,即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境,情境相融,军地“鱼水情深”的意境感人。

形神创意

读图时代,传播者也随之力求内容的形象化。“形神创意”就是抓住新闻事实中人物所具鲜活的特征、或形象化地突出事物的特色,创造一个形神兼备的意象来。

近两届中国新闻奖中,有许多作品就属此类标题。如第20届的“抬起‘不屈的脊梁’”(摄影作品一等奖)、“天山深处的守望”(通讯二等奖)、“雪中穿着凉鞋上学‘火炉女孩’让人心疼”(通讯二等奖)、“一个胡小燕,无法承载两亿农民工的期待”(广播新闻评论二等奖)、“新旧‘扁担’挑动凭祥对越贸易20年跃变”(电视消息三等奖)等等。其特点就是标题中标出“形神”兼备的意象,其新颖而又活灵活现,令人过目难忘。

其中“新旧‘扁担’挑动凭祥对越贸易20年跃变”以“扁担”拟人的方式,把抽象概念“跃变”物化,用新颖意象展现了边贸人从肩挑背扛到自主出口的创业故事,反映出了凭祥对越贸易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20年跃变历程。

逆向创意

利用事实的逆向、矛盾相对,或拉大事态异常的对比落差,从而或创造一个形象鲜明、对比强烈的新意象,或创造一个幽默风趣而又富于哲理的新意象来。这就是所谓的“逆向创意”。

这类题目一般出现在批评性、揭露性的负面报道多,利用其鲜明的倾向性来针砭时弊,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牡丹江电视台报道一个国家投资近千万的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还没投入使用,就成了 “豆腐渣”工程。标题为“国家千万投资工程竟成‘豆腐渣’”(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题目利用“千万投资工程”(按常理可以成为优良工程)与“豆腐渣”工程结果的相悖,使其形成强烈的鲜明对比,达到鞭挞劣质工程的传播效果。

近年新闻报道思路进一步得到了拓宽,许多正面报道也利用这一逆向创意,使其事实的“异常性”在对比、逆向之中得到突出与强化,因而正面报道的逆向创意标题也渐渐流行起来,它给受众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突兀”的感觉,或者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诸如:“短短一个月‘拒资’十亿元”(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暴走妈妈 割肝救子”(第2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穷沟沟’出了首个亿元村”(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美国人到瑶山养猪”(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小聋女的动听世界”(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等。

顺势创意

强化新闻标题的气势有多种,常见的手法是通过设疑、呼告、重复等方法,使其在结构的铺排、意义的推进上来实现。“顺势创意”是指在制作标题时利用新闻各要素之间所潜在的张力进行整合,创造一个体现文中气势且新颖的形象性标题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军网当天第一时间推出题为“中国军队大救援”新闻专题(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5月14日13时47分播出最早从震中映秀发出的题为“挺进映秀”现场报道的消息(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而《绵阳晚报》在全国媒体中第一家派出采访小分队赶赴极重灾区北川,13日凌晨1:30,记者从绵阳出发到北川,记录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惨烈伤痛,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及当地干部群众在第一时间抢险救援的英勇和艰辛,于5月14日发表了题为“一座县城瞬间夷为平地 救援!救援!千军万马进发北川”的现场通讯(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抗震救灾20天之际,《人民日报》发表国内媒体中首篇题为“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的大型政论文章(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以上,我们可以从标题里看出,其反映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气势恢宏,振奋人心。其中“救援!救援!千军万马进发北川”“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的意象整合中,其与文中反映中国人在危急之中冒死支前救援的内容连贯呼应,不但惊心动魄,势不可挡;而且形象鲜明,顶天立地,很好地起到重要舆论的引导作用。这就是“顺势创意”的标题。在顺势创意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善于在对比或衬托中强化气势。

借用创意

在创意学中,有一种叫做移植创意,该原理用于新闻报道,主要是指通过借鉴其他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或其他领域的理论、方法来实现报道的创新。而新闻标题制作的借用创意,即有的放矢地抓住新闻中有特色的“把柄”作文章,或活用成语、谚语、诗歌、流行语等,顺带创造出一个个鲜活形象。从方式方法来看,借用创意性标题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主要利用借代或辅以比喻等修辞方式来创造新意象。借代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如:“锦州的‘祥子’读博士”(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护卫‘祥云’登上世界之巅”(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祥子”借代或比喻为“三轮车夫”;“祥云”指“吉祥的云彩”,借代为“奥运圣火”;而“维和玫瑰——访中国首批赴科索沃维和女警王伟”(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中的“玫瑰”是一般象征爱情以及指美丽人生的女性等,在此与“维和”组合,即借代为“一个刚柔并济、不辱使命的中国女警官形象”。

另一类是仿拟类。仿拟,是指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包括诗歌、成语、谚语、名言、警句乃至文章等,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昂然。尤其是仿拟流行语,在手机短信、网上盛行,它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利用仿拟创意制作新闻标题,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篇7:浅谈信息标题的制作



一、数字型

数字最有说服力,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能充分表明信息本身朴实无华的特点,常来说明事情的结果、结尾或一个段落过后所取得的成绩。从信息标题的内容看,不穿靴戴帽,不转弯拐角,把重要的事实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在题目制作中找出全篇信息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以达到直接了当,以点带面的效果。如:“××市(区)7天时间小麦收割已完成80%”、“××(市)区1-4月份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1.1%”、“××(市)区1100名机关干部到农村入股创办98个高科技示范园”等标题让人看了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从信息标题的形式看,应当就实避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避免出现“效果显著”、“形势喜人”“开门红”、“上台阶”等模糊的带有形容性字词。如“××(市)区小麦收割进度较快”、“××(市)区1-4月份国有工业形势较好”、“××(市)区旅游业发展迅速”等标题就非常模糊,不知道具体情况,比较起来就没有前者更有说服力。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较为常见。

二、词汇型

篇8:问题新闻标题的制作

1 网络标题的这种现象是什么和出现的原因

1.1 网络标题出现的现象

自从1995年我国媒体将新闻被搬上互联网之后,网络新闻的传播方式就在不断变化中,逐渐出现了现在通行的“题文分家”的新闻呈现形式。这样的传播方式最大影响就在于赋予了新闻标题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成为受众与新闻之间的沟通桥梁。超链接的方式让网络新闻进入了“读题时代”。在如此形势要求之下,流量为王的现实意义,让各家媒体网络编辑把新闻标题制作放在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1.2 此类现象导致的问题及原因

(一)直接原因

为了更多的点击量而不择手段。在网络新闻时代,之前受众所隐藏的对媒体的各种意见,能够简单有效的点击量被释放出来,不仅媒体能看到,其他受众也可以快速了解。点击量于媒体而言意味着社会影响力,于新闻从业者而言意味着劳动回报。双重“动力”下造就了现在的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现象,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怪题异题”。

(二)间接原因

(1)新闻本身的来源问题:以“华商头条”手机APP(以下简称“头条”)为例,它的新闻很大部分是值班编辑从各大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上获取,包括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号、微博等。来源的复杂性让真实性难以估算,部分新闻为了吸引眼球,伪造部分细节,甚至全篇虚构,耸人听闻,对标题无所不用其极了。

(2)审核机制的缩短简化:以笔者工作过的“头条”为例,在值班编辑获得新闻稿件之后,由编辑一人负责文章整体的制作。非正式员工的实习编辑初期时会由指导编辑老师负责审核,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手法及规范意识积累后,实习编辑也基本上拥有了审核权。这样的编辑过程,让文章的出错率远远大于传统媒体。

(3)网页版面与报纸版面的不同。传统媒体上有着较为充分的标题操作空间,可通过字体、字号、颜色等差异突出重点要素。而网络新闻却有极大不同,网络新闻需要标题制作要精练、简洁,易于网络传播,这就容易导致新闻要素的缺失,部分细节被放大,原本事实被掩盖,出现文不对题的荒唐现象。

2 关于标题具体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实例——以“头条”为例

在制作标题的常用手法上,精良派和媚俗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相通的,造成最终呈现差异是基于对新闻事实的忠实程度;制作精良并赢得口碑的标题基本都是在依照全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而制作庸俗的标题是参照了部分事实或完全罔顾事实,创作上主观发挥严重。

从这一点上出发,笔者随机选取了华商头条APP主推的“头条”频道中12月1日上午6时50分至12月5日下午21时28分期间,所有新闻的标题和点击量,对不同标题制作对新闻点击量的影响进行观察。从具体例子引申出来的共性规律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实现细节的放大,突出重点,忌以“断章取义”换高点击率,过度煽情

《18岁高三学生在老师办公室持刀杀了班主任,当时孩子母亲还在》(点击量:4704)前半句包含了新闻要素中的事件人物双方,事件发生地点,事件结果,并且修饰语和限定用词,更多的信息不由自主地引人联想。标题整体读下来简洁明了,顺口无碍,这些信息点又让文章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让受众充满阅读详细内容的欲望。

2.2 了解网络文化,自觉“接地气”语言生动、幽默

《“悟空快来降雾霾”西安街头志愿者花样宣传抗雾霾》(点击量:3646)雾霾是当下一个老生常谈,而志愿活动同样没有过多的吸引大众之处。本题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三千多的点击量,在于合理放大了活动中的精彩细节,与受众头脑中固有的熟悉印象联系在一起,让人有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存在。

2.3 多使用口语,引用人物原语,消除距离感,拉近关系

《都别乱传了,最官方西安高校男女生比例在这,连星座数据都有》(点击量:4999)本标题是深切结合已有传播现状的上佳之作,题目紧紧抓住这之前流传的“野史”所说比例予以发挥:开头五字短句简洁有力,紧接着说明文章主题,用“最官方字样”显示本文与之前流行开来的版本的不同,加上绝此一家的星座数据亮点,更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喜好。

3 结语

在衡量一个标题是否是好标题上,标准有三层:清晰准确地说明一个新闻事实,突出新闻中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强调新闻中最核心的因素,每满足一项所代表的好坏程度便递进一层,反之则衰落一层,但遗憾的是,往往制作有问题的标题连最初的一条真实原则都做不到。现在的网络媒体发展势头下,网络编辑有增不减,新进入此行业的编辑不在少数,望其能从第一层做起,同时向第三层展望,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助力媒体转型成功,也不要丢掉原有的风骨。

摘要:在当今媒介转型的趋势发展下,新平台、新渠道的出现让新闻制作出现许多变化,其中,新闻标题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迎合受众,难免媚俗。本文从网媒编辑第一线出发,探讨网络新闻标题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具体对策。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标题党,问题实例

参考文献

[1]刘哲.浅论“微时代”下的新闻标题制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

上一篇:国际护士节的心得体会下一篇:生命的价值灵魂的重量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