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的练习题

2024-05-16

杞人忧天的练习题(通用13篇)

篇1:杞人忧天的练习题

【成语】杞人忧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简拼】qryt

【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杞人忧天,伯虑愁眼。(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英文翻译】in case the sky should fall

【成语故事】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成语正音】杞,不能读作“jǐ”。

【成语辩形】忧,不能写作“优”。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2:杞人忧天的练习题

近义词

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词

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英文翻译

in case the sky should fal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成语举例:杞人忧天,伯虑愁眼。(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杞,不能读作“jǐ”。

成语辨形:忧,不能写作“优”。

成语辨析:杞人忧天与“庸人自扰”有别:杞人忧天偏重在忧;指不必要的担忧、害怕;所指一般限于心理活动;“庸人自扰”偏重在扰;所指除心理活动外;还兼指不必要的具体行动。

成语故事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用杞人忧天造句

“因为这可能会引起恐慌, ”她说, “我总是杞人忧天。 ”

告诉那个杞人忧天的人安静一点,他把每个人都搞得心神不安了。

在我看来,基本的问题是,环保团体组织过于杞人忧天。

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麦克尔:区别很大!我不能相信你浪费了一个周末来杞人忧天。

你的顾虑并不算是杞人忧天,任谁都会有这样的顾虑的。

就一般工作及生活而言,您认为自己是否会感到困扰或杞人忧天?

可自从7年前最低工资标准开始实行以来,事实证明这些警告纯属杞人忧天。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关注并非杞人忧天,尽管很多人并不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罪魁祸首。

新郎在结婚前几周开始变得杞人忧天,但他每次见到未来的妻子时,所有的忧虑都会消失。

有人抓住该片追求轰动效应作为证据,证明本片对全球变暖的描述,以及气候变化的威胁都是杞人忧天。

金融危机不但没有促进美元贬值,它却加速减少那些杞人忧天的人日夜担心的收支不平衡。

七年前国家最低工资政策生效以来的事实证明,这些耸人听闻的告戒大错特错了。对工作岗位丢失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我发誓我以前是个很容易胡思乱想、杞人忧天的女孩,我以前最喜欢的故事书是小鸡跟全世界说天要塌下来,可是现在的我却完全不一样!

我们常常过多地自寻烦恼,杞人忧天。“怕祸害比祸害本身更可怕。”凡事都有危险,但镇定沉着往往能克服最严重的危险。

近日早报讨论华文程度低落的文章引起英文报的一些反应,其中一些人认为华文报读者杞人忧天,对语文生态过度反应,也认为华文知识分子刻意模糊事实,意图哄抬华文的分量。

他的恐惧并非杞人忧天。

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但愿如此

基本上,我认为这些顾虑有点杞人忧天。

没有比杞人忧天更消耗精力的了。

我认为大家无须杞人忧天。

船到桥头自然直;勿杞人忧天。

天垮正好抓云雀;不要杞人忧天。

没有比杞人忧天更耗精力的了。

我是说所有人都杞人忧天了

我们常常过多地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这是杞人忧天了。

他的担心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了。

恐怕有点杞人忧天吧

而这也并非杞人忧天。

这并非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杞人忧天的近义词-杞人忧天的故事_反义词_意思_造句]

★ 杞人忧天译文

★ 杞人忧天造句

★ 杞人忧天的心情随笔

★ 历史典故:杞人忧天 列子

★ 杞人忧天的意思和翻译

★ 杞人忧天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 哲理故事:是未雨绸缪还是杞人忧天?

★ 为教育说几句杞人忧天的话

★ 其他近义词

篇3:回味母亲的杞人忧天

我请保姆来听电话,年轻的保姆在电话那头哽咽失声,说奶奶好难伺候,当她把浴帘捞起翻搭时,骂她:“还没全干,你是要让它长霉是吗?”当她谨慎地等候浴帘晾干,正要去处理时,奶奶已先她一步发现,又骂她:

“你安的什么心呀!不情愿是吗?你是故意的!叫你拉开搭上去,你就是不肯!你敢情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啊!”

听起来是两个节奏不同的人所衍生的误会。母亲一向心急,脑筋转得快,小时候我也老为类似的问题惹得母亲大为光火。她的反应总是比别人快上几拍,即使手脚不灵光了,心思依旧快捷,你就算死命追,也还是会差她那么一截。从小让她训练着长大的子女犹且常常挨骂,更何况新来乍到且语言运用仍不甚顺畅的保姆了。面对类似的一桩桩难以排解的冲突,我只好尽可能以温言两面安抚。然而,不解的是母亲何以必须大费周章将晾干的浴帘拉开再将尾端抛上杆子,难道让帘子自然垂着晾干就不行?我问。母亲始则含糊其词,其后才嗫嚅着说:

“你把浴帘总是拉着,哪知道里面有没有藏啥人?”

“会藏着什么人呢?”我问母亲。

“啥人谁知道!电视上不是常常看到杀人犯都藏在浴帘后面吗?”

这样的回答,笑倒了一干人等。大伙儿都说:“妈!你想太多了啦!电视演的,哪能当真?”

妈妈回答得颇有哲理:“有人演,就表示有人经历过,我们就要小心一点喽。”

因为理由太荒唐,大家都没放在心上,这场哭闹风暴就跟其他杂七杂八的问题同样逐渐退隐成为一页不堪的历史。

其后,我把母亲接到都市同住,慢慢才觉得有些不对劲。她老担心有小偷入侵,三不五时跑去查看大门有没有锁上。尤其午睡时分,常常动不动就又听到有人在撬门锁或后阳台好像有什么动静,非常没有安全感,总要我再三保证门户百分之百安全才半信半疑地去午休。

睡觉时,她又不停抱怨房里的空调发出虫叫的声音——

“什么虫?”

“蚯蚓。”

怎么会?于是,我们进到她房里等候她说的“蚯蚓”说话或唱歌,却什么声音都没听到!妈妈不高兴:“你的耳朵真聋!哪会听不到呀!声音这么大。”老公和我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只好讪讪离开。

其后,母亲的行为愈来愈奇怪。一起坐着聊天,她不时地提醒我去洗把脸:

“你的嘴唇上面都生胡须了呀!污污的一条,也不去洗洗咧。”

起初,我还乖乖地去胡乱洗把脸,几次下来,不免在镜子前仔细打量起来。挺干净的啊!哪有什么胡子。会不会是洗手间光线暗,看不清楚?为了确认,还站到亮处,龇牙咧嘴让家里其他人帮忙检查,都说没有。妈妈又生气了!“这么明显的胡须,恁大家哪会都看不到?实在让人郁闷!你们的眼比我这个老家伙还要差!”总之,母亲来了之后,我们这些儿孙的眼睛都瞎了,耳朵也都聋了,妈妈看到、听到的东西,我们都看不明、也听不清……

幸而,医院诊断出母亲患有幻听。我觉得内疚极了,这些年来独居的母亲是如何克服恐惧的?或者说,她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度过一个个“危机四伏”的漫漫长夜的?母亲的幻听妄想,哪里是安眠药的后遗症!追本溯源,应该源自于内心的恐慌吧!

上了80岁以后,母亲体力明显不如以往,却无论如何不肯去跟儿女同住。分散各地的子女虽然都力邀她同住,母亲却以家中无人照看为由加以婉拒。那些时日的母亲真是倔强得可以。明明日子过得胆颤心惊,却骄傲地不肯屈服。她逐渐萎顿的征候,常常被我们简单化为老人家必然的返老还童。现在回想起来,儿女们真是愚妄自大。

刚开始,我回去探望她时,意外发现一向门户洞开的大门开始深锁;其次,十分怕热的她,竟将两层楼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即使大汗淋漓也在所不惜。接着,发现客厅右边倚着窗口放置的写字台上,电话机竟然搁在拐手的左边,我劝她放到右边以方便右手接电话,同时也让桌面显得宽敞些。她不依,这种坚持也颇不寻常,完全不符她一贯务求顺手的摆设原则,然而她死命坚持。问多了,她不耐烦地回说:“你知道什么!万一电话铃声响起来,外面的小偷听到,打破窗子伸手进来接电话,还不吓死我呀!”

小偷还会帮忙接电话?大伙儿又笑成一团,说妈妈真是杞人忧天啊!

当时,粗心的我只觉怅怅然,竟都没有去思考向来勇毅的母亲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吗?怎么会变成这般胆小!如今,才知身为晚辈的我们是何等的无知!关于老人的处境或心情,我们的了解何其表象!我们的处置又是何等的草率粗疏!

母亲生前的忧惧,无论失智的疑惧或危机重重的忧心,看似都随风飘逝了;然而,每回想一次,我总又多发现一些当年处置不当之处,恨不能唤起母亲于地下,让她的人生重新走上一遭,那时候,我肯定知道如何多加体贴老人家,让母亲更能感受我对她的爱。

可惜,一切都迟了!

篇4:杞人忧天的意思

①只要充分作好准备;就不怕敌人的突然袭击;何必杞人忧天。

②他总是担心小李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来;真是杞人忧天。

篇5: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

杞人忧天的故事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杞人忧天的寓意

这则寓言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他的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 哲理故事:生活还是生存

★ 未雨绸缪-未雨绸缪的故事-未雨绸缪的寓意-未雨绸缪的意思

★ 哲理故事:一样是旅客

★ 未雨绸缪近义词

★ 哲理短篇故事精选

★ 自己是自己的贵人哲理故事

★ 杞人忧天译文

★ 杞人忧天造句

★ 未雨绸缪的近义词

篇6:关于杞人忧天的历史典故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相关历史典故:

从前有个小柄家叫杞(qǐ)。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股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你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

这个杞国人半信半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不会,不会!”那个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避放心。”杞国人又问:“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办呢?”热心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土块。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杞国人听了,心里好象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热心人,因为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高兴。

感悟:

篇7:杞人忧天的贸易失衡论

近几年来,美国因中国的贸易顺差太大而要求中国调节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假如一个国家出现国际贸易收支失衡,那么这个国家内部或其重要贸易伙伴国,都会要求该国政府调节汇率。这种要求的依据是─国际贸易收支失衡对人对己都不利。但真是这样吗?

让我们来看“国际贸易收支表”的编制办法。“收支表”分成上下两部分,表的上半部分叫“往来账户”,它的左边记录“卖给外国人的、且离开国境”的商品或货币,它的右边记录“向外国人买来的、且进入国境”的商品或货币;左边数值减去右边数值的差额,是“往来净值”。

“收支表”的下半部分是“资本账户”,它的左边记录“卖给外国人的、但不离开国境”的商品或货币,它的右边记录“向外国人买来的、但不进入国境”的商品或货币。左边数值减去右边数值的差额,是“资本净值”。

跟外国人每做一笔交易,都要在表上同时记录两次。例如,中国向美国卖了一件衬衫,并把它运进了美国,那么在中国编制的“收支表”中,就应该先在表的左上方记一笔,表示“卖给外国人的、且离开国境”的衬衫。

与此同时,对卖衬衫换来的美元也要进行记录。假定中国人把美元带回中国,那么就要在表的右上方记一笔,表示“向外国人买来的、且进入国境”的美元;若不把美元带回国,而是留在了美国境内(如准备购买美国的房产或国债),那么就还要在表的右下方记一笔,表示“向外国人买来的、但不进入国境”的美元。

前一种情况,是我们在“往来账户”的左右两边分别记录了一笔,这使“往来净值”为零;后一种情况,使得“往来净值”出现正值,并使“资本净值”出现负值,而“往来净值”与“资本净值”必定是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从而互相抵消的。

这是说,不管发生哪一种情况,整个“收支表”的“往来净值”与“资本净值”之和都必定为零。绝不会出现“往来净值”与“资本净值”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这两个净值之和不为零的情况。要强调的是,不管任何一种国际贸易的格局,都不可能改变“国际贸易收支表”的这一算术性质。

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来自中国的大量卖出─既向美元持有者卖出了离开国境的出口商品(如纺织品和其它轻工业品),也卖出了不离开国境的不动产品(如房地产)。这两类卖出(分别记在“往来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左边),同时导致了中国人持有的美元数目的剧增(分别记在“往来账户”或“资本账户”的右边)。

然而,不管人民币兑美元是否升值,中国的“国际贸易收支表”都永远是平衡的,谁都不能以该表不平衡为理由让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事实上,我们无从单凭“收支表”上的“往来净值”与“资本净值”判断两国经济的情况,高兴和忧伤都根本无从谈起。对中国人来说,净出口量很大,似乎是值得高兴的,可同时产生的境外净投资很大,是不是也值得高兴呢?

篇8:杞人忧天的小学生读后感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常看天发愣,老担心天会塌下来。这件苦恼的事让他吃不香,睡不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朋友知道后开导他说:“天空不过是一团集聚的气体罢了,不用担心它会掉下来。”那人听后脸上才泛出一丝笑容。

我觉得做人没必要为不会发生的事情而忧心忡忡,要放开胸襟,快快乐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篇9:杞人忧天的小学生读后感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这里,我认为大人不要一味猫在家中胡思乱想,应该去外面干点实事充实自己,见识外面的世界。我们从小应该胸怀大志,心境开阔,把精力投入在学习中去,决不做”现代的杞人“。

★ 杞人忧天翻译

★ 杞人忧天造句

★ 杞人忧天的近义词

★ 杞人忧天阅读答案

★ 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

★ 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的故事-杞人忧天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意思

★ 读后感范文

★ 网读后感

篇10:杞人忧猪的美文故事

起初,我认为这只不是愚人节里的一个并无恶意的骗人笑话。后来,从我的老师那里得到证实,德国确实有这样一部法律。老师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断然不会欺骗我。记得那天谈论这事时,老师一脸严肃地对我说:“有一天,咱中国也到了立法保障猪权的时候,那就好了。”我明白老师的意思,中国的人权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尊重与保障,每天都有那么践踏人权,甚至草菅人命的事发生,还谈论什么猪权,更不用说为猪权立法。如果有一天,中国真的到了为保障猪权而立法的时候,那必然是在中国的人权已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障之后。我也想,人家德国的人权肯定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否则,德国也不会放着自己同胞的人权不关心,而谈论什么猪权。

时隔几年,有人大概觉得咱中国人的人权保障机制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现在,再没有谈论中国 人权的必要了,也应该学学外国,搞点什么猪权、狗权立法之类的东西。某大电视台还专门为此做了一期节目,几个“猪权”立法的迫切呼吁者,在电视中,他们一脸羡慕的大讲外国猪享受多好多好的待遇,然后,又满是同情心的述说着中国 猪所忍受的“非人待遇”比如,中国的猪舍过于拥挤,每头猪没有足够的居住面积,中国 猪的饮食太差,饲料搭配不合理,中国的猪时常受到虐待,宰杀时的手段太残忍…..因为这一切都太差太差,所以中国的猪短短的`一生中,没有一天能够快乐的活着。总之他们真是有一种 “先中国 猪之忧而忧,后中国 猪之乐而乐”的精神,所以,他们时刻牵挂着猪事、猪权、猪的悲惨境遇,痛苦着猪的痛苦,盼望着中国的猪权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与尊重。

中国的人权状况究竟怎么样?我不敢妄加评论,中国的猪权状况怎么样?我却能说出一二来。因为,猪生活在农村,我也生活在农村,中国 猪的生存状况确实很差,吃农民剩余的饭食,住地坑子,下雨天,猪舍里满是泥水,天冷的时候,农民也只能让他们睡在柴草中。总之,中国 猪的生存条件,既不尽如猪意,更不尽如这些猪权保障者的人意,和德国的猪就更没法比了。也难怪这些猪权保障者说到中国 猪的生存状况时会如此痛苦。

我绝对理解他们的心情,真佩服人家那份同情心!人家呼吁为保障猪权而立法,我也不反对。我只是想提醒他们,要是中国现在真的按照他们的意愿,也向德国那样,出台一部《猪权法》,那农民就再也不敢养猪了。农民自己才刚刚解决了温饱,还没有到考虑营养合理不合理的时候,农民住的房子也不是那么宽敞、阔绰,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夏天用不起空调,冬天连煤炉子都舍不烧.…..简单的说,农民现在的生存状况还根本达不到,你理想之中猪的生存状况,你就是让农民把猪抱到自己的炕头上,与自己同吃同住,甚至当神仙供着,农民也达到你们这些猪权保障者所提出的要求。给你们所一直关心,同情着的猪创造一个如此好的生存环境,让猪一生舒适、快乐,而农民一旦做不到这些,又违反了你们所迫切要求出台的《猪权法》,所以,农民为了不违法,也只能放弃养猪了。

你们生活在城市里,当然也就不了解农民,可你们总应该知道,即使在城市里,有些人仍然是一家几代人挤在低矮破旧的房子里,在高大的楼群掩映下,冬天见不到阳光,阴暗寒冷,夏天透不进风来,闷热潮湿,那些下岗失业者,吃饭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也没条件讲究什么营养不营养。他们这些人的住房,也肯定不符合你理想中的猪舍标准,他们这些人的饭食,大概比你理想中的猪食还差一大截。想来想去,我才悟出一个道理,你们这些猪权保障者的住房肯定既宽敞又洁净,你们的饭食也肯定是既好吃又有营养,拿来养猪,绝对合适,一头头猪生活在你们的房子里,肯定会立刻就变的快乐起来,因为,如果你们自己的住房既狭窄又拥挤,你们吃饭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恐怕你也就没有那份闲心去关心、同情那些猪了。

再说,你们这些人既然如此具有同情心,时时刻刻把猪权放在心上,那么,你们是不是在闲暇的时候,也关心关心中国的人权?未婚的姑娘被强迫更改了性别,成了可恶的嫖客,有人因为告状被割掉了舌头,有人蒙冤受屈,被关压了二十几年,在监狱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更有许多人被警察或者黑势力无端的殴打至残甚至丢了性命……不管怎么说,这些人的尊严再不值钱,这些人的命再低贱,也是咱自己的同类,同胞,这些人在你们心目中的地位总应该胜过一头猪吧?你们既然那么有同情心,那么关心猪事、猪权,难道就不会去关心关心自己同胞的这些人事、人权?难道你们就不知道自己的同类加同胞的这些遭遇吗?很可能,因为你们整天想着那些痛苦的猪,并为猪的痛苦而痛苦,早把自己同类,同胞的这些遭遇给忘了。

人家外国的人权状况如何?我不了解,人家外国为保障猪权而立法,那也是人家自己的事情。类似德国为保障猪权而立法的这些事,在现在的中国只能当笑话听,当奇闻趣事来谈,就向德国人听说中国有人因告状而被割了舌头时,也觉着不可思议,当做笑话一样。现阶段的中国,值的让人关心、让人同情的人事、人权就已经很多了,远未到关心什么猪事、猪权、的时候,大可不必“杞人忧猪”。

再进一步说,现在交通如此发达,通讯如此便捷,偌大的地球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对许多人来说,喝点洋墨水、读点洋书、学点洋理论也早已不是什么难事。有些人在开了几次“洋荤”之后,便大讲国外如何如何,中国也应该向国外学这学那。人家外国的东西在人家自己的国家是好东西,可到了中国未必就能用的上,至少现阶段,中国还用不上,因为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有些洋东西不仅是用不上,就是现在谈论这些东西,都为时过早,比如中国的现在,就根本谈什么猪权、狗权之类的洋东西的时候;再比如,十七、十八世纪,孟德思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生活的那个年代,欧洲还处在黑暗的时代,残暴践踏人权的事时有发生,于是就有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人权思想的提出,却没见他们这些人提出诸如“天赋猪权、狗权”之类的理论;二战后的德国百废待兴,老百姓连衣食都成问题,那个时候,他们恐怕连想都不会去想,出台什么“猪权法”之类的法律。

行文至此,我想到一件真实的事情。百十年前,有位老太爷乘着大轮船,到国外周游了一圈。他到了英国,见人家在房顶上用绳子拴个“玻璃球”,夜晚就能照亮整个屋子,比自己家的“洋蜡”亮多了,于是,他买了几十个“玻璃球”带回家,并向自己的儿孙、亲友大吹大擂了一翻这洋玩意儿有多么神奇,然后,当着这些人的面,把“玻璃球”用绳子吊在了房顶上,好让这些人见见这洋玩意儿是多么的“光辉”。可吊上去之后,任凭这位老太爷怎样的着急,怎样的掐决念咒,这洋玩意儿就是不争气,就是不亮,这洋玩意着实让生性好卖弄的老太爷出尽了洋相,丢尽了脸,为啥?就因为这位老太爷只看到了人家“玻璃球”能发光,却不知道,要让“玻璃球”发光,得有电,得有发电厂。你要是没有发电厂,就是买再多的“玻璃球”又有什么用?直到今天,老太爷的家乡人还流传着一句俗语:“没有发电厂,别弄洋灯泡”,这话和“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一样流行。

现在,打开电视,常见到一些以专家、学者自居的人满嘴“洋词乱蹦”,翻开报纸,常见到“洋理论”乱飞,每每这时候,我总会想说一句话,“别拿洋词出洋相”。

篇11:李先念“杞人忧天”?

李先念认真直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你不要听报纸上吹的那一套,形势不是大好,也不是小好,是一点也不好,老百姓在挨饿??”毛感到吃惊。

1960年4月中旬,李先念应约到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笑着对李说:“杞国人来了,请坐下。”“杞人忧天”是比喻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毛泽东何以把李先念比喻为“杞国人”,这里有一段什么样的故事?

【“大跃进”后的粮食生产状况】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当年8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北戴河会议)公报称,1958年粮食产量将达到6000~7000亿斤,比1957年增产60%~70%。到1958年底,有关部门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汇报,把预计产量夸大到8500亿斤。据《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记载,?过核实,1958年的粮食产量是4000亿斤,比1957年仅增产2.5%。(《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59年的庐山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反右倾”运动,高指标、浮夸风有增无减,1960年的粮食产量指标仍定为6000亿斤。实际上,1959年到1961年的粮食产量一路下滑,三年的平均产量为3073亿斤,比1957年减产21.2%;平均每人占有粮食433斤,比1957年减少了170斤。这给粮食分配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由于国家掌握的粮食收不抵支,不得不年年挖库存,粮食调拨也越来越紧张,大中城市几乎有粮食脱销的危险。1960年6月上旬,北京市库存只够7天的销量,天津市只够10天的销量,上海市已没有大米库存。据统计,1960年9月底,全国82个大中城市的库存比上年同期减少近一半,还不到正常库存的1/3。当时大量调出大米的?西省以及省内的南昌、景德镇、赣州、九?4个主要城市,也处于日调日销的局面。(《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

农村的情况更为严峻,由于高指标、浮夸风导致高征购,1959到1961年平均征购数占粮食总产量的34.4%,而正常年景是20%多。(《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大量征购过头粮,不仅夺去了农民的部分口粮,甚至征购了来年的种子和饲料粮,农村每人每天的口粮不足1斤,有的地方只有几两,农村已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国家确定的粮食征购的高指标根本无法完成。

【李先念致信毛泽东告急】

1959年4月,全国人大举行二届一次会议,会议任命李先念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5月2日,周恩来总理宣布副总理的分工,李先念分管财贸工作。1960年初,各地粮食部门纷纷向国务院告急,粮食征购上不来,国家粮食库存下降。面对全国粮食危机的严重局面,负责财贸工作的李先念处于两难境地。

庐山会议期间,李先念因对彭德怀信中的内容表示赞同,不得不多次检讨自己犯了“右倾错误”。但面对如此严峻的粮食局面,若不如实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导致严重后果。李先念不顾自己可能再次遭受错误批评,及时地把情况向上报告,并提出应对的具体意见。

1960年1月13日,李先念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告说,据部分省区反映,在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中,约有10%~20%缺粮。(中央批转李先念同志关于安排农村人民公社生活问题和继续开展爱国售棉运动的报告,1960年1月21日)4月16日,李先念再致信毛泽东,报告说:

当前粮食情况总的来说很好,1959年到1960年粮食年度征购任务是1075亿斤,估计到6月份可以完成1200亿斤左右。但目前这50天或一个月,是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继续稳定粮食局势的紧要时期,必须开展粮食调运突击运动,坚决完成第二季度50亿斤到53亿斤的粮食调运计划,这是保证大中城市和受灾严重省份粮食供应的决定步骤。过去,国家主要是管理粮食的购销,负责城市人民和农村一部分缺粮人民的粮食供应;现在已?发展到,国家必须把六亿几千万人民的粮食消费都要更加具体和更加直接地管理起来,国家对于人民群众的吃粮够不够吃、吃饱吃不饱,负有十分重大的责任。(《李先念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报告又说,截至4月5日,粮食入库高潮已过,但全国粮食库存517亿斤,比去年同期减少13亿斤,而销售比去年同期增加。[《李先念传》1949-1992(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毛泽东戏称李先念为“杞人”】

尽管毛泽东对1960年的总体形势比较乐观,但对农村的粮食情况也并非全然不知。所以,李先念的报告还是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其后一天,毛泽东约李先念到中南海丰泽园住处谈话,李按时赴约。毛泽东见李先念来到,笑着说:“杞国人来了,请坐下。”接着说:“你是怎么搞的,报纸上讲形势大好,你老是泼冷水,讲什么都不好,你是怎么想的?你知道不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你可不要学杞国人啊!”(《李先念传》)李先念看到毛泽东并无严厉批评之意,于是认真直率地说:“我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不是像杞国人那样忧天塌下来,我是担心全国几亿人吃不上饭呀!主席你不担心吗?你不要听报纸上吹的那一套,形势不是大好,也不是小好,是一点也不好,老百姓在挨饿,已?饿死了不少人。有些省一方面说粮食大丰收,另一方面向我写报告要救济粮。我昨天晚上没睡觉,和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等同志商量,调粮搞救火,?来一列车粮食准备调山东,结果山西来电报说他们饿死的人多,又把这一列车粮食运到了山西。当前老百姓没粮食吃,只好挖野菜、捋树叶度日。”(《李先念年谱》)

毛泽东听后,感到吃惊,要李先念详细谈谈全国粮食供应的严重情况。对李先念提出的应急措施,毛泽东表示了支持。

【压在李先念肩上的粮食重担】

1960年严重缺粮的危机,不能不使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承受沉重的压力。据周恩来的秘书李岩回忆:“各省市天天向中央告急,搞得总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周恩来亲自指挥调运粮食,被称为“粮食调度的总指挥”。(《周恩来传》)要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调拨粮食,必须对各省粮食的真实情况心中有数,周恩来设计了《中央粮食调拨计划表》,上面按日期记载着各省市的粮食收购、库存、销售和调拨数字,中央粮食收支情况等,一目了然。

紧急调运粮食的重任则由李先念承担。李先念提议,?中央2月21日批准,成立了中央粮棉油调运指挥部,由李先念负责,有国务院财贸办公室、铁道部、交通部、粮食部和商业部有关负责人参加,规定铁路、汽车的货运要服从粮食的紧急调运任务。为加快粮食调运,需要成立一支由粮食部直接管辖的粮食运输队。李先念亲自找解放军总后勤部负责人借调1000辆汽车,又从各省抽调1000辆汽车。这支运输队,从山区到平?,从边远地区到大城市,前后三年,共运出粮食约42亿斤,对完成粮食调运任务作出了很大贡献。(《李先念传》)

6月,京、津、沪三大城市和辽宁省的10个主要城市的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仍未解决。6月份全国粮食计划调运21亿斤,只完成14亿多斤;7月份计划调运20亿斤,22天只完成8.7亿多斤。对此严重情况,李先念在一个月内三次向中央致信告急。

7月5日,李先念、谭震林联名将《关于召集九省市财贸书记讨论当前粮食工作的报告》报送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报告》中说:京、津、沪和辽宁等省市只能随调随销天天过年三十,再这样紧下去,局部地区很可能出现乱子。在农村方面,没有夏粮收获的地区,粮食情况仍然很紧张,有夏粮收获的地区,新粮已?接上了,但是丰歉不平衡,农村储备粮少,粮食分配和生活安排也存在着若干问题。报告提出:当前粮食分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全社会的粮食分配和消费都具体地管起来,认真地、毫不马虎地、满腔热情地、实事求是地安排城乡六亿五千万人民的吃饭问题。

nlc202309011621

7月13日,李先念向周恩来报送了最近粮食调运情况很不好的报告。报告说,7月份应调出粮食20亿斤,但到10日止,只调出2.19亿斤。“现在的粮食库存,北京、天津只够销4天;上海只够销两天;辽宁只够销6天。如果不加速调运补充库存,照这个样子下去,是会出乱子的。就目前情况看来,在整个国家粮食库存比较少的状况下,宁可中小城市紧张一点,也不能让京、津、沪、辽脱销。因此,我建议应当机立断,一切运输暂时为粮食运输让路,把粮食运输任务放在第一位,突击运输,迅速扭转局面。”(《李先念年谱》)

7月24、25日,李先念先后将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关于紧急调运粮食的报告》报送周恩来、邓小平、毛泽东并中共中央。《报告》中说:“今年5月份以来,京、津、沪、辽粮食库存极少,面临脱销危险,不断告急,现已到不可终日的地步。”“据粮食部报告,7月22日,北京市区库存粮食销不到4天,上海只够销6天,天津只够销十七八天,辽宁20日库存粮食销不到10天,吉林19日粮食库存只够销17天。这是按铺底粮统统销光计算的。实际上许多粮店已?没有存粮,时断时销,情况危急。”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对李先念报告的情况,周恩来、邓小平十分焦急,周恩来于14日将李先念13日的报告批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要他把报告印发正在北戴河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各省负责同志。邓小平在接到李先念25日报告的当日批示:“此件印发会议各同志。请应调出粮食的各省负责同志,马上打电话回去,督促和检查一下。”(《李先念年谱》)

时任粮食部副部长的杨少桥回忆说:“为了安排好粮食调拨,往往是先由粮食部党组同志打前站,同地方?商,然后由先念同志出面商谈,最后由周总理亲自定案。1959年以后,不仅年度粮食调拨计划由中央、国务院下达,季度计划也由中央安排下达。到了1960年,有好多月份的调拨计划也都由中央通知各地执行。这些计划,都在先念同志那里研究好了后,才报请中央审定下达。”(《伟大的人民公仆——怀念李先念同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李先念并非“杞人忧天”】

对大饥荒年代,李先念在指挥调运粮食方面作出的贡献,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负责人洪学智回忆说:

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最突出的是粮食供应方面的困难,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党中央决定,由李先念担任突击调运粮油棉指挥部的领导工作。当时,许多城市的粮库已?挖空,频频告急,真不亚于战争年代的紧迫军情。先念同志一面及时而如实地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反映情况,提出一系列解决困难的有力措施; 一面组织各省区想尽一切办法,突击筹粮运粮,以保证京、津、沪、辽等地的急需。他还亲任接卸、转运进口粮食领导小组组长,调动一切港口的能力,使接运任务顺利完成。这一时期,在解决几亿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上,先念同志绞尽脑?,出了大力,立了大功,对较快地扭转?济困难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伟大的人民公仆——怀念李先念同志》)

然而,即使作了如此艰苦的努力,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仍未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薄一波在他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写道:“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广大人民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农村因饥馑死亡增加,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在和平建设时期发生这种事情,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实在是愧对百姓,应该永志不忘这沉痛的教训!”

历史表明,李先念当年对粮食困难局面严峻性的估计和严重后果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作者系历史学者)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12:杞人忧天造句

2、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搞登月行动会危及他们的安全,这可真的是杞人忧天了.

3、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

4、世界毁灭的事件也许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5、公司经营状况尚好,且有主管撑着,你别杞人忧天了。

6、古人对彗星的出现,常杞人忧天,担心会发生灾难。

7、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8、很多人担心原子弹等大规模武器会带来人类毁灭,大家不必杞人忧天,我们还有很多和平组织,这事不会发生的。

9、常常幻想宇宙如果有一天灭亡,世界将会是如此的荒凉,但对生死却不是常常会产生恐惧感,不可思议的想象,杞人忧天。

10、事情状况未明,大家先别杞人忧天,乱了阵脚!

11、小明担心中美合作关系的发展,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12、不要忧虑太阳会不发光,你杞人忧天了。

13、没想到他真有能力应付,大伙儿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14、别怕!天掉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咱们就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

15、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杞人忧天。

16、剩男剩女回家过年已成难题,希望父母们不要杞人忧天。

17、他最会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了,你得多开导他。

18、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地区地势高,绝不会淹水。

19、天气预报说今天根本不会下雨,你带伞出门真是杞人忧天了。

20、金融危机不但没有促进美元贬值,它却加速减少那些杞人忧天的人日夜担心的收支不平衡。

21、小明整天都认为天会塌会世界末日,真的是杞人忧天啊!

22、听他一说,我心里高兴,可是又难免杞人忧天,万一他事后变心怎么办?

23、七年前国家最低工资政策生效以来的事实证明,这些耸人听闻的告戒大错特错了。对工作岗位丢失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24、争端小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爸爸整天杞人忧天会发生世界大战。

25、国家天气预报电视台都预报了今天深圳不会下雨,小燕子还拿雨伞去上班是真的杞人忧天了。

26、我们做事要认真分析可能的出现困难,既不要杞人忧天,又不要粗心大意。

27、这消息不能告诉他,否则他那杞人忧天的个性,会急出病来。

28、我发誓我以前是个很容易胡思乱想、杞人忧天的女孩,我以前最喜欢的故事书是小鸡跟全世界说天要塌下来,可是现在的我却完全不一样!

29、世界末日预测只是电影小说等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大家不必杞人忧天了。

30、中日争端小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爸爸整天杞人忧天会发生世界大战。

31、儿子都还没出门,她就开始担心儿子路上的安全,真是杞人忧天。

篇13:《杞人忧天》教案

广海中学 黄艳霞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流利地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积累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自悟自究,合作探究,疏通文意,体会寓意;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对解忧过程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流利地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

一、看《杞人忧天》的视频。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 躇(chu2)步 跐(ci3)蹈 舍(she4)然 中(zhong4)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出示投影)1、重点字词:

亡:无,没有; 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集的气体;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 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 躇步呲蹈:踩、踏的意思;舍然:消除顾虑的样子;

2、重点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3)奈地坏何?——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4)奈何忧其坏?——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3、翻译全文

杞人忧天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废寝食

舍然大喜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

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练习:

1、身亡所寄,废寝忘食。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3、因往晓之,4、积气耳,无处出气。

5、若屈伸呼吸,6、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7、“地,积块耳,充塞四虚,8、若躇步跐蹈,9、其人舍然大喜,七、拓展

讨论:

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八、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九、板书设计 {投影出示)

天,积气——奈何忧崩坠乎?

忧— 天地崩坠,身无所寄。晓 日月星宿,亦积气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地,积块——奈何忧其坏?

(废寝食)

(忧彼之所忧者)

十、作业

1、翻译全文

上一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诊断下一篇:有关春节的英语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