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评价

2024-07-28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评价(精选8篇)

篇1: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评价

摘要:

根据国际经验表明,提升企业绿色生产经营并引导居民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在金融机构中有着重要地位的绿色理念,往往主导着很多发达国家的绿色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贷款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究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下,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的发展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绿色信贷通过资金的优化配置淘汰了一些落后或者不能使用的生产机能,进一步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如此,绿色信贷经由众多投资方式,将资金引导向研发新能源以及开发生态型农业领域,存量资金得以有效盘活,信贷使用率也随之得到大幅提升。

一、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使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商业银行因其获得众多绿色政策的指引,同时自身对供给侧改革的积极响应,再加之信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取传统信贷之精华而去其糟粕,促使信贷资产的质量不断提升。高耗能、高污染的信贷贷款逐渐减少,同时逐渐压缩发展前景渺茫企业的贷款总量,调整信贷结构,释放信贷资源,将其投放入发展环境好且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进一步加大各项贷款中绿色贷款的比重,不断优化了信贷结构。目前我国的各大银行机构正积极的完善绿色信贷体系,不断创新政策结构和服务结构,努力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着重向绿色产业发展信贷业务,降本增效过程产能,促使传统产业结构加速转型为绿色产业。

(2)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绿色信贷相较于很多国际银行,有着起步晚、发展滞后等缺陷,为了进一步加速其向国际社会融入的进度,在积极谋求同国际大型银行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其中优秀的信贷政策,丰富自身的信贷经验,在深化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带动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上的向前发展,从而促使自身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促使银行声誉的有效提升。

商业银行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其经营理念除了要实现最大化的利益之外,还需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融入其战略决策之中,通过对低碳产业的大力支持,将其合理优化配置信贷资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信贷风险,对国家经济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支持力度,促使公众、社会以及舆论媒体对商业银行做出更加客观、积极的综合评价,建立友好、互助和谐的合作氛围。

(4)促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

当商业银行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之后,会潜在的对社会产生诸多正面影响,因此为其利润空间的拓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渠道。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正处在初始发展时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的出现,以及在绿色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不断推动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从而绿色信贷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而其利润增长点也随之逐渐增多,达到了社会责任和利润双赢的目的。

(二)消极影响。

(1)银行利息收入有所下降。

随着绿色信贷在银行总体信贷中的比重逐渐增多,银行不得不削减更多收益更高项目贷款的比重,因此难免会影响其利息收入来源。绿色项目的盈利能力有时候并不出众,会使商业银行陷入两难抉择的尴尬处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缩减高污染、高耗能等传统企业授信额度,对其收入会产生直接影响。

(2)短期运营成本增加。

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以及结构调整改革,必然离不开对专业型管理团队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及引入力度,同时管控环境风险的能力也要相应的有所加强,以更为先进科学的绿色信贷手段辨别筛选劣质、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逐渐向绿色信贷业务倾向的过程中,其运营成本在无形中将有所增加。

二、商业银行产生绿色信贷风险的原因。

(一)欠缺完善性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对于银行的良好运作以及银行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大多数以股份制为主,同时治理结构改革不充分,未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经营权和决策权的有效分离。两种权责过于集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治理机制的重要作用,由于制衡机制的缺失,会频繁发生“内部人控制”的不良现象。行长负责制这种管理方式往往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在人事调配等众多事物上的话语权很大,会形成一权独大的不良局面。同时由于其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因此银行的有效经营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

(二)缺乏社会责任。

作为一种十分典型商业机构的银行,需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商业银行业务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中的社会责任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上的认识有着较大偏差,对其基本内涵缺乏准确的认识。有些银行依然发放贷款给“两高”企业,这与缺乏清晰的社会责任战略目标与责任标准有着很大关系。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公众舆论压力小,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动力不足。

(三)欠缺完善的约束激励政策。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境管制,企业需将更多的基金投入到环保方面,而目前相较于非常高的环境成本投入,对于企业的处罚力度不成正比。因此对于一些“两高”企业由于经济惩戒力度小,依然不按环保要求生产并从中谋取利益。而新能源、循环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改造,再加之有着比较大的发展风险以及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力度小等问题。对一些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的企业欠缺对等的经济扶持和鼓励政策,对其环保的积极性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言,绿色信贷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绿色信贷是一种有着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金融道路,除了对银行利润空间有着很好的拓展作用,同时通过对银行体制及政策的积极改革,银行资产的信贷风险会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但是还有着些许需要着重改善的不足之处:

(1)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之中,并将其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同时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将先进的环保理念融入银行绿色信贷改革之中,并以之为价值发展导向。

(2)绿色信贷的授权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切实做好绿色信贷的授权工作,有效防控因环境风险而导致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问题。因此务必要讲授信工作落实好,促使绿色信贷健康发展。

(3)优化绿色信贷法律法规,并确保其正确落实,有效规避绿色信贷欺诈行为,为绿色信贷以后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加快银行信贷管理指南的建立,并确保其有可操作性。国外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有着明确的环境、社会、经济三者和谐统一发展的信贷指引,对企业环境违法有着十分详尽的风险等级划分。“赤道原则”将众多行业的环境指南均发布了出来,信贷包含着市场环境、工艺标准以及污染程度等众多领域。我国商业银行需结合自身特定的发展语境,对“赤道原则”相关规定及条款进行有益的借鉴,对环保型企业以及“两高一剩”企业的等级进行合理界定,明确不同行业的污染程度、加工工艺、产品以及使用原料等应该实行怎样的信贷政策。建立科学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银行的信贷政策就能够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加以落实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绿色信贷在完善的法律基础上稳定的发展。要加强与国际银行的交流和合作,为绿色信贷提高国际竞争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光林,王颖,李庆海。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7(10)。

[2]李苏,贾妍妍,达潭枫。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与风险的影响——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7(9)。

[3]李程,白唯,王野,等。绿色信贷政策如何被商业银行有效执行?——基于演化博弈论和DID模型的研究[J]。南方金融,2016(1)。

篇2: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评价

摘要:

根据国际经验表明,提升企业绿色生产经营并引导居民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在金融机构中有着重要地位的绿色理念,往往主导着很多发达国家的绿色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贷款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

篇3: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探析

(一) 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在中国, 绿色信贷指政府部门通过金融行业的杠杆原则来调节信贷的支持, 就是对不符合环境条件的企业与项目不提供信贷的支持, 而且采取相应措施收回已经发放的贷款。而对绿色环保行业则实施贷款绿色通道政策。目前, 中国关于绿色信贷的研究主要是信贷风险和信贷作用这两个方面。

在风险方面, 于飞 (2011) 指出, 在中国, 违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企业相对突出, 导致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绿色信贷环境的帮助, 总结了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实践, 以及对中国实施绿色信贷的参考, 有利于中国推进绿色信贷。但因为它是新事物, 商业银行的理解和实施绿色信贷仍然有着很多的困惑。主要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过多的依赖于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信息, 还有环境的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等等问题。而中国环境保护部门的信息更新和落实又存在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的问题, 致使很多企业可以有漏洞和空子可钻, 加大了绿色信贷的风险。

在绿色信贷的作用方面, 党春芳 (2011) 指出绿色信贷的目的是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 并且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实施惩罚性的高利率, 以此来收回部分资金, 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还有就是在建立完善市场机制的前提下, 商业银行可以开展节能减排信贷业务的观点, 并分析商业银行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的作用。

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推进相对光滑的绿色信贷, 在创新信用等级方面, 绿色信贷进展缓慢, 制约了绿色信贷的发展。对赤道原则是否适应中国国情, 还需要实践, 本文希望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目前开展绿色信贷条件, 以此实现赤道原则, 完善法律法规, 明确减排责任制度。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激励机制也是开展绿色信贷必不可少的, 这些为进一步开展绿色信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 中国银行绿色信贷情况

在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 为了支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 银行打出了以“绿色”、“低碳”为目的的信贷方式, 2012年一年时间向绿色经济、低碳项目和民生工程在本地和国外的信信贷高达1 000多亿元, 为山东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并获得了“金融创新奖”由省政府发出。在个人理财方面, 2012年中国山东省分行消费信贷新投出250多亿元的贷款, 连续三年增长位于同行业首位, 促进全省消费的增长, 改善人民的生活。

二、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 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与规章标准

虽然国家制定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见》并作为指导绿色信贷的政策, 但缺乏一个统一的操作规则, 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的缺乏, 导致商业银行仍然存在选择的空间, 缺乏刚性约束, 经营绿色信贷标准和法规的缺失。虽然说中国的绿色信贷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是因为相比在世界上, 更加成熟完善的“赤道原则”中国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意见》对信用风险, 等一系列的绿色信贷政策, 是一个综合性的, 行动的基本规律, 对大和广泛的内容, 缺乏具体的贷款指南或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标准。在各大商业银行的宏观指导下, 虽然颁布了规定的相关制度, 但由于关键的概念是不一致的 (如环保产业的定义等) , 速度和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 政府的激励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政府支持和监督制约机制, 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商业利益, 而不是环境保护, 对一些界限不清, 或短期内难以暴露环保问题的企业和个人仍然给予信贷支持。由于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 各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导致各商业银行不公平竞争, 挫伤银行遵纪守法的积极性。

(三) 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部门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签署了信息共享协议, 他们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提高信息共享的工作全面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通知》, 将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在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发布。三部委发表了《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发布实施防范各级环保部门的意见》, 要求信用风险与商业银行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企业环境信息共享。但是这是不重要的任务。由于当地环保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建立双方沟通的渠道很困难。

(四) 缺乏完善的风险评级标准

绿色信贷作为一种工具、概念和方法, 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即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交付, 加入贷款申请人的环保信息, 节能减排和环境风险的检查和评估的情况下, 为了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的企业延长信用, 发挥为绿色环保的支持作用。这需要一定的标准的审查。审查标准也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 中国的绿色信贷发展时间太短, 盲目地引进国外的标准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借鉴, 然后参考中国国情进行一定的调整, 来确定这个标准并实行。

三、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对策

(一) 建立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行政监督机制, 它有能力控制和监督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商业银行, 必须建立环境风险谨慎的操作规则。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在分类标准建立贷款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贷款项目实施社会影响评价, 不仅要确保银行能真正实施绿色信贷, 而且必须建立环境风险谨慎的操作规则。为了建立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监督建立可行法律法规。

(二) 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督制约机制与政府激励推进机制

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必须与政府监管机构一起工作, 建立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和激励推进机制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机制, 为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提供基础, 并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压力和动力。其中, 不仅要有商业银行的违规行为对环境的非法程序或“项目”的企业信用行为的责任和惩罚措施, 而且也要进行有效的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和企业奉行的政策奖励。

(三) 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

银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两高” (高污染、高耗能) 行业的生产, 工业增长速度仍然较快, 在贷款总量上有上升, 而且这增幅的下降趋势不明显, 商业银行控制的“两高”行业贷款仍然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基于此, 政府部门的监管应放在一起。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落实责任追究违法行为, 要真正激励实行绿色信贷政策的银行和企业, 引导银行和其他金融行业支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业。增加惩罚污染企业和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行为, 增加商业银行违规发放贷款的金融风险, 同时也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不断完善配套政策。首先, 绿色信贷行业的支持, 从目前来看, 经济效益不好, 如风力发电和垃圾发电等行业, 需要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支持, 给予鼓励和保证, 这样使得银行等金融行业敢于发放贷款支持。第二, 政府应该建立在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绿色信贷不仅是银行和金融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也是一个银行, 用来降低风险和防范其金融业的有效途径, 但在足够的约束和激励政策的缺乏条件下, 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将是不够的。

(四) 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部门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首先, 环境保护部门和商业银行应该各管其职。目前, 中国很多企业有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由于地方政府给予当地环保部门的压力, 在这些大的利润的条件下, 政府部门采取的是不管的态度, 大量的环境污染信息只能由NGO透露。出现这样一种结果, 环保部门应扩展到企业环境信息采集, 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和环境保护中心。重点行业的定期检查;环保企业要随时抽查;加大违法企业的处罚;对重点企业项目类型增加审查;加大社会监督和制约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防止商业银行为非法企业污染环境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提高企业的环境整体意识。商业银行应完成贷款企业的信息收集, 跟踪贷款公司使用, 由国家行业的贷款审查规定的项目增加, 减少污染工程行业, 贷款数量也要规避风险, 同时, 加强对商业银行信息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沟通。因为当地环保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所以信息共享的路径很长, 信息传递周期很长, 导致信息更新很慢。环保部门和商业银行应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环境保护的数据库, 环境保护和中央银行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提高企业信息共享的强度, 同时要求商业银行以企业环境信息作为判断是否提供信贷支持的重要依据。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人口的增加, 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绿色信贷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引导资金流入促进环保的企业及机构。并且从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及时抽离资金, 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 研究如何利用绿色信贷这一金融杠杆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合理配置社会资金, 从而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绿色信贷,赤道原则,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朱怡琳.发展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由支持绿色经济模式引发的思考[J].经济论坛, 2011, (20) .

[2]张容海.关于绿色信贷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 2012, (6) .

[3]文静.金融部门开展绿色信贷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金融, 2011, (9) .

[4]何德旭, 张雪兰.对中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思考[J].上海金融, 2010, (12) .

[5]党春芳.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 2011, (2) .

[6]梅林海, 叶丽娟.绿色金融——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J].中国市场, 2010, (4) .

篇4: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分析

中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现状及比较

本文选取国际NGO对银行环境和社会表现评价(国际NGO有一系列针对银行环境和社会表现的评价指标,如银行监察组织开发的监测银行业的指标,涵盖了农业、林业、渔业、石油天然气、电力、采矿、军工等生产部门,以及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有毒物排放、土著权利和人权、劳工权益、缴税、透明和诚信等议题)的3个主要指标——绿色信贷政策、绿色信贷专责机构设置以及绿色信贷理念倡导,比较分析中外资商业在推行绿色信贷方面的现状及差距。根据各银行的产权性质、品牌声誉及推行绿色信贷的现状,本文拟选择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汇丰控股作为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國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知名国际银行的代表,根据上述3个评价指标对其推行绿色信贷的现状予以比较,结果见表1和表2。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虽然绿色信贷理念得到中外银行业的普遍重视,但中外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的战略、政策和实践层面的差异依旧存在:一是信贷政策连贯性不够;二难以与国际准则接轨;三是不利于国内外分支机构政策导向的一致性。根据国家即期调控政策制定的年度操作指引往往不具连续性,而且可能部分与国际惯例不符,导致难以准确预测一些期限较长信贷项目的风险、丧失一些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机会。此外,在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步伐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依国内即期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绿色信贷政策不一定适合境外机构经营环境,进而影响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策略的执行。

从绿色信贷专责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步伐较慢。作为首批接受《赤道原则》的跨国银行,汇丰和花旗、渣打三家大型知名国际银行都在决策层次设立了相应的绿色信贷专责机构,例如汇丰集团董事会专设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花旗集团设立了环保和社会风险政策审查委员会。相较之下,国内仅兴业银行成立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可持续金融室,并成立以行领导为首的赤道原则领导小组;招商银行成立了总行绿色信贷领导小组和绿色信贷工作小组,工行和交行由各部门相关人员负责绿色信贷相关工作,其他银行措施尚不明确。

从绿色信贷理念倡导的视角来看,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比较重视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和宣扬绿色信贷理念,但相对于国际银行,对外宣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例如汇丰中国通过开展富有新意的环保活动、资助多项研究和培训项目、积极组织和参与高层论坛,在社会各阶层宣传推广自身绿色信贷理念和政策,提高社会声誉和业界地位。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既是金融机构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体现,同时也与这些国家支持节能环保的各项政策相互配套、落实到位,绿色金融创新的外部制度环境良好有着密切关系。相较于国际同行,中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制度环境仍待进一步改善。

中国现行法律政策框架对绿色信贷利益相关方的约束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污染企业是地方支柱产业,在没有硬约束的情况下,这些高污染企业通常并不会花费高成本治污;在监管部门未对商业银行采取“严格”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向高污染企业放贷是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甚至是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各利益相关方缺乏改善环境的动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不免陷于“孤军奋战”的逆境。

中国现行法律政策框架对利益相关方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于“两高”企业来说,在没有足够激励的前提下,无论是进行污染治理还是产能转换,短期看都是高成本、低收益投资,甚至给企业带来生存压力,因此,“两高”企业往往缺乏保护环境的动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绿色信贷政策操作性不强、人才和技术支持不足、缺乏风险规避工具等困境,放贷给低碳环保企业和项目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在没有相关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当前推行绿色信贷的动机往往只停留在履行社会责任阶段,没有积极开发新产品新业务的动机。

环保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当前中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在没有严厉的事后问责制度的前提下,污染企业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国内商业银行还没有使用环境信息后的反馈机制,以及环保部门间没有真正做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绿色信贷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新技术的发展必然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在低碳技术尚未成熟的技术环境中,商业银行投资低碳环保项目往往面临较高的技术风险,在缺乏政府担保或者市场风险规避工具的前提下,商业银行理性的选择只能是不投资或少投资。

未建立杜绝“非绿色”融资的机制。倘若“绿色银行”从“两高”企业和项目撤出资本,留下的市场空白迅速被民间资本和其他非绿色银行占领,“绿色信贷”的“过滤器”作用就依旧会落空。因此,建立有效机制以杜绝民间资本和非“绿色银行”向高污染企业融资,是绿色信贷推行的另一个前提条件。

完善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设计的构想

当前中国绿色信贷发展迟缓,既有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绿色信贷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制度设计,应分别从上述两个层面展开针对性探讨。

健全绿色信贷法律保障机制。为绿色信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不仅包括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和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也包括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立法,对金融机构的环保义务提出更为严厉的要求与相应的监控惩罚措施,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建立节能减排市场交易机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现有交易平台的交易类型和逐步建立全国性的排放权交易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的碳金融产品,不但可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节能减排途径,也可为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落实节能减排财税激励机制。中国应考虑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包括继续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加大对节能环保投资项目和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对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实行鼓励性的财税政策。

建立有效的环保信息传导机制。由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环保信息数据仓库,明确地方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环保直属系统和商业银行各自在数据库建设、维护和使用中的职责。及时、有效的环保信息数据平台不但可为环保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更有效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给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拓展带来的风险。

完善绿色信贷组织机构建设。目前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并没有在决策层组建专职绿色信贷决策机构,建议:一是成立绿色信贷政策委员会,负责绿色信贷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绿色信贷项目的授信与审批,该委员会可以吸收外部宏观政策研究、环境保护、低碳技术等领域专家参与。二是设置绿色信贷专岗或专员,专职绿色信贷授信、审批及贷后风险管理。鉴于绿色信贷业务专业性较强,国外普遍的做法是在信贷相关岗位设置信贷专岗或可持续发展专员,贯彻执行决策层的绿色信贷政策。三是在条件成熟时,成立低碳经济专职服务机构。创新信贷流程和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技术,服务低碳经济发展。

建立“绿色人才”储备与培训机制。无论是进行政策与技术分析的研究型人才,还是承担环境风险评估的复合型人才,都是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必需储备的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储备。对于宏观经济与政策专家、行业环保专家、低碳技术专家等专家型人才,可以考虑采取外聘的方式,建立外聘智囊团。

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全过程管理机制,强化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机制。第一,借鉴国际知名银行的成功经验,研究国际准则,尽快建立完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全过程管理机制,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必要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手段。强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第二,强化与相关中介机构的合作。第三,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积极开展或协助东道国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业务,汇丰、渣打、花旗等国际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加强与上述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可因其提供的資金资助或风险分担机制而获得业务机会、降低业务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其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碳金融市场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加强绿色信贷宣传力度。绿色信贷业务创新要取得各方认可,获得持续成功,最终实现商业银行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需要各参与方充分认可低碳环保理念,并愿意将之付诸行动。

篇5: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思考

贷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论文提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及经济规模的发展壮大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同时在我国金融界出现了绿色信贷的意识与行动绿色信贷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就绿色信贷中所涉及的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企业的违约成本过低及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生态环境也不断受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在我国金融界也出现了绿色信贷的意

识与行动绿色信贷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推行绿色信贷无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绿色信贷的道路上尚有诸多荆棘涉及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企业的违约成本过低及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诸方面

二、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

绿色信贷的理念已经暗示了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即商业银行是逐利的很显然商业银行在追求商业利益时难以兼顾社会责任在目前政策和盈利环境下虽然对“两高”行业的贷款已经被谨慎投放但是贷款余额依然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的相当比例银监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3月末五大行(工、农、中、建、交)发放的“两高”行业贷款余额达13326.39亿元占五行全部贷款余额的11%正因为商业银行是逐利的所以它不得不去做这些大项目否则就是哪家银行执行政策越彻底其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流

失越快其受到的损失越大如此一来我们一味地责备商业银行助纣为虐造成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膨胀和大规模的扩张无疑显得有失公允另外各银行均实行分行制管理链条较长且绩效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主并未将环保绩效纳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无视总行关于实施绿色信贷要求的可能2007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显示截至6月末投向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12.1%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1%均呈逐季加快趋势

笔者认为要扭转此局势一方面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一个出口现在除了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也要引导和鼓励新的资金投向这比堵住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可能更有效果这一方面必须由国家的产业政策提供支持尤其对那些有利于环保的大项目(如风力发电、垃圾发电)除了在信贷上给予支持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以调动并确保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另外给予创新型的、技术自主革新的商业项目支持因为之所以造成现在这么严重的污染除了企业趋利的原因以外还在于处理成本太高或者技术水平太低所以导致了许多企业在这一方面不作为了因此要鼓励商业银行在这一方面给予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银行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为

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在这方面不仅要有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的措施而且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

三、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采取多种方式争夺银行的信贷资源那些污染大户往往是纳税大户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柱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考核指标、提升政绩会千方百计地保住企业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2003~2005年期间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容和袒护全国7000宗环保违法案件仅有500件得到处理仅为全部案件的0.71%地方银行把压力转移到银行上而地方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利益关联往往会使得银行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何况银行尤其是国有大中型银行往往也背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负担以及“多贷增效”的企业盈利性目标不少污染企业的利润产值并不低还贷及时还有地方政府做风险担保符合银行信贷追求“大客户、高信贷”的利润导向性故逐利动机驱使得银行只看重信贷结果而不看其过程因此绿色

信贷单纯依赖于银行自律是不够的我国中央政府有必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是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隔绝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以人大审核为首的财政监管对地方“污染政绩”的经济约束是最硬的

银行信贷的约束则软得多

四、企业的违约成本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放任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必然反应但其根源还在于政策的不规范、不合理企业放任污染攀利只承担了自己企业内部的成本没有承担由于外部不经济而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即社会成本企业没有因污染环境而受到相应程度的惩罚即违约成本过少现行法律允许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罚款的额度只有10万元这样的处罚与企业偷排结余的成本相比是杯水车薪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加重惩罚力度

加大违规违法成本还应该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经济上、环境上、形象上、政治上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只有企业意识到违规成本高昂到承受不起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才能体现出效果再者过去我们的政策引导不够好的典型支持不够没有起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让那些尽到绿色责任的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唯此社会上才会形成这样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治污动力、技改热情、环保趋势但是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因为电力、能源等行业能够带来暴利导致我们大规模的资本进入和项目上马企业由于有原始的冲动赚钱效应促使它就往这个方向走只有看到了做治污或者风能发电等这样一些好的、有利于社会的项目的前景他才能选择这些项目

五、企业环保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007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共享企业环保信息”联合发布文件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银行

可以多方面了解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向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客观分析企业的环境信息了解企业有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但是由于企业认识到环境信息影响着其是否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就有可能隐瞒真实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或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那么银行获取的信息就不充分也即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要始终坚持“三位一体”即贷前检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管理银行要随时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掌握贷款的去向和用途检查企业对贷款的使用情况监督企业是否专款专用比如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说明贷款将用在环保项目上贷款发放后企业是否真正把贷款用在了环保项目上银行要进行跟踪检查等等

参考文献

篇6: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评价

一是将传统的房地产信贷、小微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与绿色信贷相结合,创新出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并配套绿色信贷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信贷资金在不同绿色信贷产品中的配置权重及利率水平。由总行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绿色信贷领域的业务研究与实践,利用商业银行“新一代”系统的先进的技术平台及技术力量优势,借助我国高速运算超级计算机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与绿色信贷业务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分析、快贷等一系列专业的应用系统或组件,为绿色信贷业务打造贷前、贷中、贷后的贷款营销及信贷管理利器,全程进行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分析及财务状况分析,全面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二是研发绿色信贷行为预警系统,利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应的策略要素作为模拟场景,模拟各种问题综合作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可采取的化解措施,提前介入信贷风险防范与干预,避免风险发生后再进行处置而导致信贷资金损失。借鉴同业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的先进经验,出台并完善绿色信贷领域的规章制度及指导意见,结合降低贷款利率、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优先安排人力资源、费用、场所等强力组合手段,在全社会形成“要环保,找建行”的品牌形象。

3.2国企与民营并重,多层次发展绿色信贷

可成立专门的绿色信贷部门,对口服务商业银行优选的环保项目。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环保产业集聚的地域,成立专业的绿色信贷分支行。引入环保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商业银行长期从事房地产信贷、固定资产贷款、技改贷款的优势,积极介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智能、抗灾型新型住宅项目的建设,投入信贷资金支持环保企业新建环保項目及旧项目技术改造升级,为这些环保产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封闭式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多渠道为大、中、小、微的环保企业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服务。

3.3绿色信贷投向全产业链覆盖

一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应介入环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信贷资金不仅支持环保实体企业的发展,而且支持科研投入及环保人才培养,以抢占绿色信贷市场的制高点,占据有利区域,挖掘优质贷源,储备优质项目,为抢占绿色信贷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应及早介入高校,开展合作,以绿色信贷方式注入科研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的相关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促进大学以一对多的方式与特定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结成共生关系,提供产品创新研发、企业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优质毕业生输送等服务。三是为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及企业选派深造人员提供更优惠的绿色信贷助学贷款,从环保专业毕业的准人才,直接对口到相关的环保企业、科研机构、国家相关部门及银行绿色信贷部门,实现教育、就业、产业与绿色信贷无缝对接、良性循环。

3.4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深入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哈默比原为瑞典工业污染极严重的小城镇,由于应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环境得到重生式蜕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环保胜地,成为瑞典的国家名片。从哈默比小镇的成功可得到启示:环保技术的应用可产生超额收益,环境改善后产生的房地产价值增值收益,在短短几年间就能与投资相抵。绿色信贷注入这样的投入、回收、再投入“哈默比小镇”式环保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中,就能将成功的经验不断复制下去。绿色信贷应借助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的现有营销及投放渠道,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向节能抗灾智能化发展转变,促进各类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成熟,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所有建筑向节能抗灾智能型建筑的更新换代转变,最终打造出众多“哈默比小镇”式的绿色宜居城镇。

3.5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推动作用

篇7:银行绿色信贷创新研讨闭幕词

会上,有关部门领导对当前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参会各方重点对前期绿委会收集、整理的绿色信贷政策反馈意见进行研讨交流。本次会议促进了银政间沟通合作,对丰富、完善绿色信贷相关政策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未来我国绿色信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旭东在致辞中表示,国开行一贯高度重视绿色信贷相关工作,将有限的金融资源向绿色信贷领域倾斜,截至20xx年一季度末,国开行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余额约1.5万亿;通过创新模式,以合同能源管理、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节能环保服务等项目;在银监会的指导下,探索建立了银行信贷项目的节能环保效益测算体系,为今后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国开行作为第一届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将在各部委、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加大力度推动绿色信贷发展。

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叶燕斐副局长对当前绿色信贷工作提出五点意见。首先,要加大绿色信贷的宣传力度,把“推广”当成当前的第一要务;第二,要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成熟先进的绿色信贷制度逐步推广到发展中国家;第三,“一行三会”将逐步加强在绿色信贷推动上的协同发力;第四,目前我国银行的绿色信贷标准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别,要尽快与国际接轨;第五,绿委会要做好典型绿色信贷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宣传工作。

与会的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同志重点介绍了银监会探索绿色银行评级的相关情况,以及银监会拟于近期开展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完善工作。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同志重点对近期绿色信贷相关的产业政策进行解读。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五化”协同要求,其中的“绿色化”是重点;大多数节能项目依附于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或基础设施等政府布局工程,收益低且不稳定;要强调环保项目的市场属性,让市场调节发挥作用;正在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推动绿色信贷工作作为重点之一,需要各家银行积极建言献策。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同志重点介绍了工信部在节能领域开展的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近年来,工信部围绕不同行业、地区制定项目准入标准,如能耗标识标准等;未来,将继续做好建立工业能效标准、发布淘汰产品和技术目录等工作,开展行业能效“领跑者计划”等活动。未来,与绿色信贷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社会信用机构、评估机构和技术机构的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xx计划”都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同志重点介绍了“新环保法”颁布半年来的实施情况。“新环保法”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责任主体,重点强调“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环保部正在研究编制《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和《环保专用设备名录》,拟对名录内企业给予所得税抵免等优惠措施。

人民银行市场司同志重点介绍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工作情况;提出人行将研究出台绿色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建立环境成本测算体系等;预计在年底前发布绿色金融债的管理办法。

篇8: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

1.1绿色信贷的概念

绿色信贷就是“green-credit policy”, 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 于2007年7月30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其本质在于如何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 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工具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1]

1.2绿色信贷的起源及发展

目前, 在国际社会中, 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的理念已经相当普及, 例如, 绿色信用卡、二氧化碳抵押贷款和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了银行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已是大势所趋。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 专门负责为环保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绿色信贷行动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机构自律组织 (UNEP FI) 中, 已有45个国家的208家金融机构成为签约方。[2]同时, 国外绿色信贷理论也越来越成熟, “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实践的操作指南。

在我国, 一方面,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但生态环境的形势也日益严峻,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发展方向, 因此, 能够在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支持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发展的绿色经济的顺利进行。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 在我国, 绿色信贷才刚刚起步, 各种运行机制还不完善, 覆盖面也很小, 整体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面临的问题

2.1对社会责任缺乏应有的重视

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同时往往也是高利润行业, 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影响下, 各商业银行在长期中仍然对这些双高企业倍加青睐, 但是如果对这些企业的贷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 商业银行就会失去这一利润丰厚的信贷领域, 这又将与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产生矛盾。不仅如此, 各商业银行以前在这些“双高”产业已投入了相当规模的信贷资金, 一旦减少或停止对这些行业的贷款, 很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的生产被迫停止, 从而信贷资金就会遭遇风险损失, 这样一来, 银行的相关管理人员就会被追究相应责任, 因此, 一方面为了避免因资金的信贷风险而受到责任追究, 另一方面也为了顺利完成经营利润目标, 一些商业银行就会改变做法, 忽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认为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是贷款企业和社会监督的事情, 对于绿色信贷工作, 自然将其看成是一种公益性活动或政策响应活动, 而并非商业的核心所在。但现在全球所有经济体普遍把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其公有理念, 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 其“绿色化”也必然成为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对此, 我国的商业银行对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还了解不深,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也没有注意将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去, 其眼光比较局限和狭隘。

2.2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不健全

虽然绿色信贷是环保部门和银行系统合作推行的一项政策, 但在目前的执行过程中, 银行只依靠环保部门发布的环保信息, 而环保部门中现有企业的信息系统数据无法做到实时更新, 商业银行过分的依赖这些不完整的信息, 认为绿色信贷业务工作中的“绿色度”应该由环保部门来界定, 甚至希望环保部门直接规定限制贷款企业的具体名单, 但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环境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 企业的环保违规名单只能代表企业在某一个时点上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标准, 所以仅仅按照环保部门的违规企业名单就会导致银行查询信息的不真实、不准确, 使商业银行无法按照政策要求安排绿色信贷。例如, 辽宁省某市虽与环保部门签订了信息采集协议, 收录环保信息1000多条, 但完整可用的信息不足10%。这根本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对贷款审批的需求, 因而也就使得绿色信贷业务的质量大打折扣。

2.3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

由于受传统的以GDP增长为主要发展指标的观念的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 采取一切措施加快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而忽视了能耗和环境污染因素, 在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和引导上则表现为只要其能够创造GDP, 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或创造就业机会, 就给予大力支持, 正是在地方政府这种政策的引导下, 大量的信贷资金不断地被投放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 因此绿色信贷在一些地方步履维艰。

2.4对环境风险认识不足

在对环境风险的认识上我国商业银行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在我国, 由于一些企业还没有遭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反而因为逃避环保责任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而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 地方政府也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偏袒和保护那些信贷资金所流向的高污染高利润的企业, 因此,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改进和执法力度的加强, 未来必然会出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被施以重罚甚至责令其停业及取缔的局面, 从而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势必会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我国银监会已经表示, 对于商业银行无视国家环保政策向环境违规企业贷款的行为, 将对其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来自银行内部的行政问责制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种环境风险。

2.5缺乏专门的人才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 虽然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接受了绿色信贷的概念, 同时也积极推进绿色信贷政策, 但是对于我国的环保政策、环保信息及具体的管理措施掌握仍然不到位, 银行内部缺乏具备一定环保知识的专门性人才, 信贷人员对环保政策了解比较少, 这些都直接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深入开展, 使得绿色信贷的执行质量大打折扣。此外, 由于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 对于尽到环境保护义务或从事于有利于环境保护行为的企业缺乏足够有效的政策激励, 因此, 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在一些企业一些地方并不尽如人意。

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建议

3.1从战略高度重视银行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

根据赤道原则的要求, 转变传统的以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经营理念, 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金融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经营理念和价值导向, 注重通过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来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积极精确地进行环境及社会风险识别、评估、环境风险控制及转移、环境风险监测等。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 一部分国际上使用的环境风险控制方法并非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因此我们要选择性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依托、借助内外部信息资源, 积累更多环境方面数据信息, 制定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政策措施。

3.2完善环保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

首先, 要注意加强对企业的绿色信贷教育, 促使其能够在申请贷款时准确积极地备妥环境管理企划书, 确保其及时有力地协助商业银行建立环境管理支持系统。其次, 各级环保部门必须建立企业环保信息系统, 并公开、透明、及时地向银行提供企业的全部环保信息, 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银行要主动向地方环保部门查询企业的环保政策落实情况, 提出对环保信息的有关需求;地方环保部门要根据银行的相关需求及时提供企业的环境违法信息, 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准确投放。最后, 要实施绿色信息披露制度, 借助市场力量, 加强社会监督。

3.3清除地方保护主义, 为绿色信贷业务扫清障碍

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 2003—2005年, 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容和袒护, 全国70000宗环保违法案件仅有500件得到处理, 仅为全部案件的0.71%。[3]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的粗放型增长, 不顾国家的环保政策, 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利, 以各种方式干预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业务, 从而导致绿色信贷业务的执行受到极大的阻碍。放眼海外, 从国际上各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 政府部门的约束与支持及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业务时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共识是信贷政策有效支持环境保护的首要前提。因此, 我国中央政府有必要及时有效干预某些地方政府的行为, 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 以引导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避免地方政府对绿色信贷业务推行施加的阻碍。

3.4加强银行业自身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有效的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不良资产的数量进而改善银行的经营绩效。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形成了环境风险意识, 但在具体的风险管理能力上, 还刚刚起步。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已成为大势所趋, 环境政策的改变将给银行业带来潜在的风险和机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对商业银行的自身形象和收益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应注重加强内部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要注意及时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适时调整自身战略, 建立检验和识别环境风险的职能部门;建立银行内部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编织包括识别、评估、控制、减缓和监督环节的风险管理方案。此外, 我们还要注意学习国际社会已有的宝贵经验, 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3.5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创新绿色信贷服务

价值观决定银行的目标、政策和文化, 国际顶级的银行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 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比较缺乏绿色信贷方面的专业人才、机构和制度, 信贷人员对国家环保政策法规了解不够, 因此, 金融机构在制定具体的信贷指南的同时, 应该注意对员工进行绿色信贷业务方面的专业培训, 以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和保留相关的专业人才,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积极倡导可持续金融所需要的文化理念。此外, 商业银行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绿色信贷业务的推行提供动力。在发放信用贷款时, 如果企业讲究诚信并尽到环保义务, 银行就应按照信贷原则予以优先安排、重点支持, 以此来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如果企业违反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或从事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 就要对其加大环境违法检测和信贷处罚力度, 强化贷后管理。

摘要: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机制建设将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全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环保、节能、减排与遵守社会公德战略发挥着积极的支撑、传导作用。本文从绿色信贷的起源及其发展入手, 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总结出我国应从重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完善环保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加强银行业自身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及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等几方面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机制。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百度知道.http://baike.baidu.com/view/1349015.htm.

[2]黄丽.“绿色金融”的提出与相关尝试[J].金融时报, 2008, (5) .

[3]陈雁.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国际借鉴[J].经济与管理, 2008, (6) :65-68.

[4]石洋.现实与未来:绿色信贷在中国[J].国际融资, 2009, (1) :54-56.

[5]何德旭, 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 2007, (12) .

上一篇:中学2009年新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影视作品中的性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