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纸》

2024-06-28

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纸》(共6篇)

篇1: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纸》

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纸》

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

安排的活动流程为:准备活动——探索、发现——结伴创编——展现欣赏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彩纸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

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

二、材料及环境设计:

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

2、彩色皱纹纸、竹筷若干。

3、小脚图谱、小剪刀、胶布等。

4、为幼儿提供能自由

活动的较宽松的空间。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① 幼儿和教师一起自由地随音乐节奏跳出各种舞步。如:

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的舞步。

③再听音乐让自己的小脚跳起来。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两次随乐让自己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

2、探索、发现活动

师:“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也会跳舞?”

(小手、眼睛、头、花、手绢等,鼓励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皱纹纸。

师;“它也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起来?”

幼儿讨论、尝试,同时播放音乐。

(评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

② :“你们的彩纸都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得更美。”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想出各种办法把彩纸制作成更飘逸的彩带等。

③ 放音乐,每位幼儿一或两根彩带,尝试在空中挥舞可以

画出多少种图形。

师:“听着音乐,快让你的彩带跳起来吧。”

(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

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

④请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

a.教师示范:“我的彩带刚才是这样跳舞的,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b.幼儿画舞谱。

⑤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

3、结伴创编

①彩带与脚配合跳舞

“你的彩带会和好朋友小脚一块跳舞吗?”

②幼儿自由组合,创编舞蹈

“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彩带编一个好看的舞蹈。”

(评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4、展现欣赏

游戏“大舞台”。

(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

(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和扇舞,感受中华民族舞蹈的美。

大班绘画教案:《狮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大狮子。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画,说说为什么?

篇2: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纸》

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

安排的活动流程为:

准备活动——探索、发现——结伴创编——展现欣赏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彩纸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

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材料及环境设计:

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

2、彩色皱纹纸、竹筷若干。

3、小脚图谱、小剪刀、胶布等。

4、为幼儿提供能自由活动的较宽松的空间。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① 幼儿和教师一起自由地随音乐节奏跳出各种舞步。如: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的舞步。

③ 再听音乐让自己的小脚跳起来。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两次随乐让自己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

2、探索、发现活动

师:“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也会跳舞?”

(小手、眼睛、头、花、手绢等,鼓励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皱纹纸。

师;“它也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起来?”

幼儿讨论、尝试,同时播放音乐。

(评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

② “你们的彩纸都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得更美。”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想出各种办法把彩纸制作成更飘逸的彩带等。

③ 放音乐,每位幼儿一或两根彩带,尝试在空中挥舞可以画出多少种图形。

师:“听着音乐,快让你的彩带跳起来吧。”

(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

④ 请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

a.教师示范:“我的彩带刚才是这样跳舞的,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b.幼儿画舞谱。

⑤ 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

3、结伴创编

① 彩带与脚配合跳舞

“你的彩带会和好朋友小脚一块跳舞吗?”

② 幼儿自由组合,创编舞蹈

“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彩带编一个好看的舞蹈。”

(评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4、展现欣赏

游戏“大舞台”。

(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

(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和扇舞,感受中华民族舞蹈的美。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欣赏和引导。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示范,手把手地教,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本次活动,我通过一段有快有慢的音乐引导幼儿撕出不同形状的纸,接着在欣赏作品之后让幼儿自由叠加、组合,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当然,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有一些老师提出,针对本次活动中的目标及重难点,可将活动定在小班,难度有些低,我想在下次选课的时候还应考虑的再充分、具体一些。

篇3:会“跳舞”的鸡蛋(大班)

探索物体的沉浮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本活动方案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幼儿已有的对物体沉浮现象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试一试等方式初步感受、理解物体的悬浮现象,鼓励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找原因”“解释现象”和“动手尝试”。

本活动安排了三个环节:开始部分,通过动画演示、实验操作等形式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基本部分,通过启发和引导幼儿操作,得出相关结论。结束部分,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梳理知识,巩固已有经验。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难度递增,使幼儿围绕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目标:

1.探索鸡蛋在淡水里和盐水里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物体的悬浮现象。

2.通过两两一组实验,学习善于合作、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3.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物体沉浮现象的相关经验。

2.教具准备:

(1)动画视频:文彦博树洞取球。

(2)装有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一个鸡蛋,“↑”和“↓”标识。

3.学具准备:

(1)给每组幼儿若干鸡蛋、烧杯、小勺、盆、水、抹布,适量味精、面粉、冰、盐等。

(2)记录纸,铅笔。

过程:

一、观看动画视频“文彦博树洞取球”,萌发活动兴趣,初步了解浮力

师:文彦博是怎样把球从弯弯曲曲的树洞里取出来的?(往树洞里灌水。)

师:他利用了什么原理?(水有浮力。)

师:什么叫浮力?(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表达。)

师:原来水有浮力,有些东西在水里可以浮起来。文彦博就是利用球在水里可以浮上来这个原理取到球的。

二、猜测、感知沉浮现象

教师出示装有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一个鸡蛋,请幼儿猜猜鸡蛋在不同的水里的沉浮表现。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沉浮的游戏。我这里有两杯水和一个鸡蛋,你們猜猜看,蛋宝宝在水里会怎么样?是会沉在水底,还是会浮在水面?为什么?

师:我这里有两个标识,一个是“↑”,一个是“↓”。如果你认为蛋宝宝会浮在水面,请你站在“↑”队;如果你认为蛋宝宝会沉在水底,请你站在“↓”队。(幼儿根据自己猜测,自由选择站队。)

师:到底你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证明?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做。我把这个鸡蛋分别放到这两个水杯里,请你们仔细看看,蛋宝宝在不同的水杯里到底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教师操作:将一个鸡蛋先放在淡水杯里,然后拿出来放入盐水杯里。幼儿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情况?

师:看来蛋宝宝有些淘气,它有时会沉入水底,有时会悬浮在水中。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测原因并表达。)

三、探索、发现沉浮的秘密

1.观察并思考鸡蛋在不同的水杯里位置不同的原因。

师:这两个杯子一样大吗?(一样大。)水一样多吗?(一样多。)水是凉的还是热的?(都是凉的。)水都是透明的吗?(是。)那为什么蛋宝宝在两杯水里的位置不同,一个在水底,一个在水面呢?

2.分组操作,寻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师:现在请你们来做实验寻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请你们自由选择一个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做实验,一人做记录,轮流操作。

(1)引导幼儿将蛋宝宝放入一杯淡水中,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师:我们先把鸡蛋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沉到水底了。)

(2)引导幼儿依次分别向水中加入味精、面粉、冰、盐等介质,观察蛋宝宝在不同介质的水中的沉浮变化并作记录。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粉状的物质,它们能溶解在水里。看看它们能不能帮蛋宝宝浮起来。(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把粉状物质放入不同杯中,将水加到一定的量,然后搅拌。)

师:蛋宝宝怎么样了?

幼:有一个杯子里的蛋宝宝浮起来了。

(3)启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发现蛋宝宝浮起来的秘密。

师: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蛋宝宝会浮起来呢?请你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能让蛋宝宝浮起来的这杯水是咸的。

师:还有谁发现了秘密?

师(小结):原来鸡蛋在淡水、味精水、面粉水、冰水里会沉下去,在盐水里会浮上来。

四、拓展延伸

1.设疑、讨论。

师:你们说盐水可以使蛋宝宝浮上来,我也来试试看。

(教师往一杯水里加了少量的盐,并放入了鸡蛋,鸡蛋未浮起来。)

师:蛋宝宝浮起来了吗?怎样才能使蛋宝宝成功地浮在水面?

幼:再往水中加点盐,用搅拌的方法让它快点溶解,一直加到蛋宝宝慢慢浮起来后就不用加盐了。

师:好,那我再往盐水中加点盐,搅拌一下试试。(教师操作,直到鸡蛋浮上来。)

师(小结):原来,盐要加够量,而且要不断搅拌让盐溶化,这样蛋宝宝才会浮上来。

2.拓展、延伸。

师:除了盐水能让蛋宝宝浮起来,还有什么水可以让蛋宝宝浮起来呢?请你们以后再试试看。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角继续探索,观察鸡蛋在其他液体中〈糖水、醋水〉的沉浮现象。)

篇4:大班美术活动会跳舞的树

活动目标:

1、欣赏克里姆特作品《生命树》,感受不同曲线所带来的动感,探索运用不同曲线(螺旋线、波浪线等)表现舞动的树枝。

2、在欣赏的基础上,积累舞动的树的姿态表现,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表现这些舞动的树的典型特征。

3、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计划地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树,有画简单树的造型的经验,欣赏过各种线条,表达过每种线条所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2、克里姆特作品《生命树》

3、黑色卡纸、水粉笔,水粉颜料(黄色调)活动过程:

1、出示树的图片,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

教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的树,你家吗看到的树干、树枝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克里姆特作品《生命树》,进行比较观察。

(1)通过欣赏作品,引导幼儿两两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你看到这棵树有什么样的感觉?它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哪里?螺旋的树枝会让你想到什么?你觉得这棵树像在干什么?(2)幼儿表达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树枝。

教师:原来,这些扭动的曲线会给人带来跳舞、运动的感觉。(3)教师介绍画家的创作背景。

3、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创作设想,尝试创作。(1)通过教师启发式的问题,幼儿思考自己的创作设想。

教师:你觉得还有哪些线条也能给你运动的感觉呢?如果让你来画跳舞的树,你想让你的树跳什么样的舞蹈?用什么线条来表现舞动的树枝?(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篇5:小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跳跳糖

本班的孩子从小班开始就有计划的进行舞蹈特色教学,孩子们喜欢看、喜欢跳、喜欢模仿各种舞蹈动作,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前提,《千手观音》这一舞蹈作品非常的优秀,更了不起的是表演这个作品的人,孩子们看到这个作品会为舞蹈的美而鼓掌,为表演舞蹈的人而感动。

二、活动目标:

1、愿意用自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对舞蹈的兴趣。

2、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3、学习尊重并热心帮助残疾人群。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家长为幼儿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书籍,了解有关的知识,欣赏乐曲。

2、教师准备:碟片、下载的图片、丝巾等

3、在活动室张贴舞蹈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讲述《千手观音》的传说,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你知道我们活动室贴的什么图片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千手观音的传说。

(二)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

提问:千手观音变成了什么?请幼儿讨论知道舞蹈造型整齐、对称的美。

(三)幼儿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引导幼儿发现造型美。

1、完整欣赏。

提问:看看舞蹈中什么地方美?看完后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舞蹈什么地方最美?

2、片段欣赏。

提问:你喜欢舞蹈中的哪个造型,它有什么特点,像什么?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告诉其中的手型:兰花指。

3、请你们用好听的词来夸他们,并让幼儿了解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感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你们知道吗?他们都是听不见音乐的聋哑人,他们只能靠互相团结,看手势来达到整齐,要反复的练,比平常人付出辛苦的训练才行呢。”

(四)创作创编造型。

1、你们看这么好看的造型,你们喜欢吗?

2、那你们也来创编你喜欢的造型好吗?

3、教师与幼儿自由探讨。

(五)尝试表演,体验合作的乐趣。

请你们好好打扮自己,我们一起来表演造型

(六)活动延伸:

篇6:小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跳跳糖

1.幼儿通过感受旋律,设计冰雕造型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空间知觉。

2.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幼儿间的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冰雕ppt、图片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乐曲《问候舞》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交流感受,引出活动的兴趣。

1.交流:“这几天,我们常州的气温一下子就降到了0度以下,大家是什么感觉?”“那北方的冬天会冷到什么程度呢?那儿结的冰和我们这的有什么不同?人们会利用这厚厚的冰做什么呢?”

2.欣赏:“收集的这么多的冰雕图片,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小结:“这些晶莹透亮的冰雕用各种各样的姿势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二、欣赏并感受乐曲旋律。

1.完整听一遍乐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冰雕有关的游戏。首先请听一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做无声的假动作:拍手、划长音,起到提示作用)

2.示范,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师:“这次,仔细看,我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摆冰雕造型的。”

3.幼儿听音乐做动作,鼓励摆出不同的造型。

4.创设制作冰雕的过程节奏动作:

师:“艺术家怎样将厚厚的冰块制成冰雕的呢?说一说并做出动作!”(凿、铲、割)

5.完整听并按节奏,做制作冰雕的过程动作以及冰雕造型的动作。

三、游戏活动《冰雕》

1.第一次游戏要求:(触摸式冰雕)

师:“两人合作,商量好:一个做冰块,按节奏左右摆动;一个做艺术家,按节奏做出雕刻的动作。同时在长音处,两人必须将身体的一小部分紧紧靠在一起成为一座冰雕。”(第二遍听音乐再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2.第二次游戏要求:(找空间造冰雕)

师:“还是两人合作,不同的是在长音处,做冰块的小朋友冰雕造型快速放好后,做艺术家的马上找到这冰雕的漏空部位插空进去造型。看谁的冰雕造型最特别。”

上一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类总复习资料下一篇:体育教师工作培训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