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信息技术课本

2024-07-30

广州市信息技术课本(通用8篇)

篇1:广州市信息技术课本

第一课 认识小海龟—初识Logo语言

一、教学内容:熟悉Logo软件的窗口,了解基本功能,并进行一些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熟悉Logo的窗口和菜单栏。

(技能性目标):会输入操作,会打开软件建立新文件运行Logo程序、学习Logo的基本命令,灵活调出菜单。

(情感性目标):运用Logo软件可以更准确地直观地表达信息和观点的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Logo窗口,会建立Logo文件学习Logo的基本命令。

四、教学过程:

1、掌握打开Logo的方法,认识Logo窗口。

2、认识工具栏,会找常用工具。

3、掌握改变动画的方法,能熟练背出常用命令。

4、教师边讲解,边操作例题,让学生熟悉。

5、学生练习,并交流心得、交流经验;以及协作学习。

6、部分学生合作学习,及创新练习。

五、作业与课外练习

尝试制作简单画,注意Logo操作的方法。第二课 小海龟画图—右转、左转命令

一、教学内容:

会用工具和简单的命令写字、画图。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了解Logo工具使用方法与修改方法,学会改变工具绘不同的画,知道工具简单的功用与命令相结合等。

(技能性目标)掌握Logo工具操作的方法,逐步熟悉Logo基本命令。

(情感性目标)用Logo工具美化图及表达信息与思想意图。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Logo”功能作用,学会美化图,以及Logo的基本命令操作等。

四、教学过程:

1、了解Logo画图工具各个选项的作用。

2、掌握通过“Logo画图与美化图”技巧,灵活应用Logo美化图。

3、了解“右转RT及左转LT”各个选项的功用。

4、掌握Logo修饰美化图的方法,会运用他的基本命令。

5、掌握Logo设计图的方法,通过协作能做出理想的Logo图。

五、练习与课外作业:

1、协作完成“显身手”,分组交流心得、并进一步创新。

2、练习选择制作一幅课后图,另再完成制作任务,自己发挥制一幅图画。

第三课 小海龟“练功”—提笔、落笔、擦除、复位命令

一、教学内容:

学会Logo的属性:提笔、落笔、擦除、复位命令等简单快速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学会Logo属性画图的简单方法,学会制作Logo画。

(技能性目标)会创新出更多Logo画的方法,掌握在Logo属性的使用。

(情感性目标)会灵活应用Logo各项命令,会在Logo中表现出各种情感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Logo命令基本的方法,以及利用Logo简单绘制画。

四、教学过程:

1、学会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获取数据,教师讲解并演示。

2、掌握Logo基本命令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画。

3、会进行简单的Logo命令属性绘画,协作学习创新方法。

4、教师演示实例,学生交流心得,教师总结并讲解疑难。

五、课外作业

1、尝试课后练习操作,交流和协作学习。

2、做一个多变logo画。合作完成作业学习。第四课 小海龟画彩图—设定背景和画笔的颜色

一、教学内容:

掌握Logo背景和画笔颜色转变的方法;熟悉Logo绘画方法和技巧;了解Logo绘画与基本命令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学会Logo命令绘画的方法,了解Logo命令的操作,共同协作学习。

(技能性目标)在原来绘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Logo命令绘画优点,从而熟悉技巧。也因此促进对Logo命令绘画技能技巧的熟悉,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情感性目标)学会选定Logo设计图的方法与做法,从而做出最佳Logo优质画,为别人的生活愉快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跟老师学会Logo画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为今后用好Logo命令绘画制作打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Logo制作画的方法,学生边看边跟着做,同学之间讨论怎样用Logo制作画;并共同练习Logo画做法的练习。

2、学生探讨Logo命令的属性,教师总结并演示Logo画注意方法,学生交流练习。

3、教师讲解Logo画制作的做法,并让学生练习。

4、学生交流总结Logo画中的:前进、后退、转左、转右、提笔、下笔等的区别,以及交流讨论经验。

5、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注意地方,以及提出更深发展练习和交流学习方向。

五、课外作业:

设计一个常见的简单Logo画,并进行Logo基本命令练习。

第五课 让繁琐变方便—重复命令

一、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制作多边形Logo画的操作,以及简便方法,会应用Logo重复命令。色彩文字的填充。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学会Logo重复命令绘画、画正多边形、画重复图形等。

(技能性目标)掌握Logo画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多渠、多道方法进行,并能用一套自己的方法分析绘制Logo画。

(情感性目标)学会分析Logo画并把其道理用于生活,把真理与大家分享;把经验与同学们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Logo画制作的方法,并能学会分析Logo画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四、教学过程:

1、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尝试操作,记录不会操作的地方和疑难。

2、教师讲解关于Logo画、让Logo画简单到复杂,逐步前进、文字色彩等相互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疑难、解决不会操作的步骤。

3、再次阅读课文,并操作Logo软件命令“太阳和小屋”,以及分析Logo命令画应用于实际中。协作学习完成课文练习。

4、合作学习讨论经验,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家庭作业:

制作Logo命令应用的多图组合画,并分析它应用于节日与学习用途中。体现其中的乐趣。第六课 巧妙的套用—重复命令的嵌套

一、教学内容:本科介绍通过Logo基本命令以及特殊命令做出画的效果等;为今后学习应用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学习一般素Logo基本命令和特殊命令巧用,并把特殊命令熟能生巧;学会分析不同的画图用不同的命令方法等。

(技能性目标)学会用不同的Logo命令画出不同画的效果,注意Logo图的表现技巧和方法,会在因特网上收集Logo命令和画图方法,经常总结自己的心得。

(情感性目标)能把各种Logo命令用不同眼光分析与使用,知道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用不同的Logo命令,知道因事和环境使用单个图形的旋转和多个图形的嵌套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常见Logo命令使用绘图例子,会在因特网上采集Logo图例;会用辅助工具收集Logo图例,以及导入Logo图例修改等。

四、教学过程:

1、认识常见的Logo单个图形旋转,教师演示一些Logo图例给学生看,交流哪里见过这些Logo图例和其他Logo命令。

2、教师演示在因特网上收集特殊命令绘制Logo画,学生练习知道操作与方法,互相交流。

3、教师转播个别同学在学习Logo绘画的做法过程,练习巩固知识,资源共享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会把网上等收集的Logo命令使用绘图上,交流成功心得,共同集中疑问请教别人或共同解决、请教老师等。

5、勤奋练习多个图形的嵌套,做到熟能生巧。

五、作业练习: 收集2008奥运出名的Logo命令画的图片,并能分类分析自己学会做此图片。

第七课 教小海龟新命令—定义和保存过程

一、教学内容:

掌握Logo新命令,能根据需要进行Logo新命令的操作,知道Logo新旧命令结合的操作,能独立自我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学会Logo新命令在命令和编辑窗口定义过程等,幷知道怎样用。

(技能性目标)学会根据需要使用新旧命令绘画,并应用于实践学习和生活中。

(情感性目标)学会欣赏复杂的Logo绘画,并能在实践中鉴别应用,会分析褒贬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Logo绘画的修改、保存和打开过程,会分析操作。

教学难点:学会复杂命令的Logo绘画,凸现Logo画的效果,并能分出褒贬应用操作等。

四、教学过程:

1、学会在Logo中新建多层嵌套的方法;注意便捷操作和保存以便下次修改做好准备。

2、认识几种Logo多层嵌套图画,并学会多图层Logo常用命令画操作,并能注意其主要功能与一般的操作结合使用。

3、学会运用Logo打开Logo图画,学会欣赏和区别褒贬Logo画。

4、学会保存Logo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注意Logo画常规方法和关键特点。

5、教师示范实例,边操作,边讲解;并提出关键和注意的地方。

6、学生操作练习,边操作,边问不懂的地方;争取自己完成一次:

导入Logo画---操作Logo画---分析修改Logo画---使用Logo画的全部过程。

7、互相交流经验,互相交流学习方法等;教师巡视纠正。

五、作业练习

回家练习一下制作Logo画的卡片——人物、自行车合并画;学习熟练安装Logo软件,熟悉Logo软件各种功能。

第八课 教小海龟用新命令—调用过程

一、教学内容:

认识Logo调用过程,掌握Logo画保存图形方法,学会Logo绘画新命令和旧命令及调用过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认识Logo画调用过程。

2、学会Logo绘画及保存图形。

3、学会Logo画设置各种嵌套命令,以及调用过程。

(技能性目标)

1、学会分析与设计Logo画。

2、学会分析和处理Logo绘画出现的问题,欣赏Logo画的完美性。

(情感性目标)

1、注意设计Logo画的效果,与选材应用的结合。

2、注意根据实际设计和个人、集体等要求不同,及欣赏不同,进行不同的实际制作Logo画作品。

3、作品情感和欣赏交流,互相评价;促进学习制作更好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Logo画调用过程的功能应用,Logo画应用到设计和图片加工。

四、教学过程

1、认识Logo画的制作方法,以及Logo命令的功能简单应用。

2、学会设计Logo画的结构框架,设置背景;设计与欣赏相结合。

3、学会插入嵌套的Logo绘画,并能进行Logo图片优化处理。

4、能用Logo各种命令绘制各种的物体,修改Logo画及调用过程等。

5、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一帮一,力争完成作品。

6、互相评价作品活动,教师指导更进一步的学习。

五、课外作业

自己设计完成一幅:小鸟扑食等简单的Logo画作品。

第九课 使小海龟变灵活—带参数的过程

一、教学内容:

先欣赏示例Logo画,学习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及使用带参数的过程;特殊Logo命令的应用:学习嵌套方法制作Logo画的各种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认识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及使用带参数的过程等。

2、会创建多种Logo画效果的多种图形。

(技能性目标)学会设置Logo画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及使用带参数的过程,并能在Logo图片添加装饰等。

(情感性目标)会知道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及使用带参数的过程,知道怎样做出众人喜欢的Logo画,相互讨论协调布局、做法中欣赏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布局和在操作中使用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及使用带参数的过程,创建多种嵌套的Logo画及熟悉它的各种命令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1、知道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及使用带参数的过程。

2、会在自选Logo画中添加Logo装饰图片图。

3、会在自选“影片剪辑元件”中添加文字。

4、会运用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及使用带参数的过程。

5、会给Logo画中添加渐变背景。

6、互相学习讨论,做出一副简单的Logo画。

7、交流制作经验,教师指导总结注意的方法等。

五、课外作业

用“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及使用带参数的过程”的知识,制作一幅Logo绘制的简单的Logo画。第十课 画不完的画—过程的递归调用

一、教学内容:

赏析Logo画,制作Logo画递归的认识,以及带变量的递归。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学习Logo画带变量的递归的制作,把Logo画融入参数、递归等。

(技能性目标)

1、会设置不同的Logo画带变量的递归。

2、学会插入带变量的递归效果Logo画,应用自选变量递归制作Logo画等。

(情感性目标)

1、学会赏析带变量的递归的Logo画,并能从中找到收获。

2、掌握在Logo画中插入带变量的递归,突出有自己感情色彩的Logo画的制作,突出一定的感染力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在Logo画中插入带变量的递归命令等。

四、教学过程:

1、学会创建带变量的递归的Logo画。

2、学会给各种Logo画添加装饰Logo画。

3、学会设置带变量的递归。

4、知道怎样用自选带变量的递归添加到Logo画中。

5、能在不同的Logo画中添加带变量的递归。

6、学会设置带变量的递归各种Logo画。

7、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教师总结并提出今后学习方向。

五、课外作业:

自制一幅有带变量的递归Logo画。

第十一课 会判断的小海龟—带条件的递归过程

一、教学内容:

掌握Logo画带条件的递归过程;能对简单的Logo画进行分析,掌握Logo画制作编辑合成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掌握Logo画带条件的递归过程等的各种基本操作。

(技能性目标)学会Logo画设计、编辑合成和调整它的大小及位置。

(情感性目标)会对简单Logo画作品进行分析。拱信息别人探讨、欣赏其中的美妙感、享受感,自己也享受制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Logo画制作编辑合成、版权要求等;使别人分享你的制作美!

四、教学过程

1、学会Logo画带条件的递归过程,领会它的常用命令功能的使用。

2、会在Logo画中插入应用各种命令。

3、学会在Logo画中进行分析、插入带条件的递归过程。

4、会在自己制作的Logo画中使用带条件的递归过程等命令。

5、会调整Logo画并了解其版权。

6、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交流学习中的有益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继续研究和熟悉更多的操作方法等。

五、课外作业

制作一台Logo画电视,并有简单特殊效果;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单独完成。

第十二课 利用小海龟创作主题作品

——Logo命令的综合应用

一、教学内容:

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主题,知道Logo画设计、编写的过程和方法,度量位置和组合画面。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能选择适合自己的Logo画创作主题。

(技能性目标)知道Logo画根据构图,逐个编写的过程等。

(情感性目标)学会协作学习,交流学习感受,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能选择适合自己的Logo画创作主题,知道Logo画的度量位置、组合画面。

四、教学过程:

1、会设置适合自己的Logo画创作主题。

2、会设置根据构图、逐个编写过程,以及构建安排。

3、会设置安排Logo画度量位置、组合画面做法。

4、学会设置各种Logo命令下动作命令使用。

5、学会导入Logo修改画的Logo画。

6、学会检查Logo画的正确性。

7、教师组织交流制作经验,叫一些同学发表个人心得,教师总结并提出一定的要求等。

五、课外练习:

(1)、制作一幅幻想的Logo画迎接期末考的好成绩。

(2)、制作一幅自设计的Logo画,暑假后回校时交给老师共同分享。

篇2:广州市信息技术课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在,我们要获取、传递信息,除了通过听讲、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途径外,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实现。借助它们,我们还可以更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利用信息,开展写作、绘画、设计等各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同学们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应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才能不断提高上述能力。

这套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浅显易懂,富有趣味,编排合理,方便学习。整套课本共6册,包括第一册(上)、第一册(下)、第二册(上)、第二册(下)、第三册(上)和第三册(下),供三个学年使用。

篇3: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建设的研究

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

电子书包实际上构建了一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由“学习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三部分构成。基于这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其中“学习内容”指优质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资源, 具体包括电子课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读物、多媒体素材、作业等。其中电子课本最为重要, 它是电子书包顺利推进的关键。

黎加厚教授指出, 推进电子书包应用的第一步就是, 将学生要看的书变成“电子书”。但目前已有的电子课本多是“纸质课本的翻版”, 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那么, 什么是真正意义的电子课本呢?电子课本应该是以现行的课程标准为内容依据, 以先进的教学原理为理论基础, 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 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等多媒体形式实现学习内容的数字化和交互功能的智能化, 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学习内容, 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电子课本设计的总体思路

电子课本的设计应该以先进的教学原理为理论基础, 以课程标准为内容依据, 采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 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有机整合, 最终以视、音、图、文等形式电子化地呈现出来,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方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即电子课本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编排, 更应该是体现课程“教学活动过程”的物化载体。

1. 电子课本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 信息技术学科要着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让学生了解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等。其中, 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能力。首要教学原理强调“面向完整任务、聚焦解决问题”, 与这一关键能力十分吻合, 因此, 我们选择首要教学原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建设的理论基础。

首要教学原理又称为五星教学模式, 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教授于2002年首先提出的, 具体包括五项基本原则。

(1) 当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且学生介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 才能够促进学习;

(2) 当教学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相关经验时, 才能够促进学习;

(3) 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 而非仅仅告知学生相关的信息时, 才能够促进学习;

(4) 当教学中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 才能够促进学习;

(5) 当教学中学生受到鼓励将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时, 才能够促进学习。

根据首要教学原理, 电子课本设计应该围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展开, 在讲述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设计合理的主题活动, 使学生面向任务, 聚焦问题的解决。学生使用电子课本进行学习的过程具体体现为:通过构建知识点的逻辑结构图以及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已有信息技术相关经验来激活原有认知;通过展示作品样例的制作过程以及提供系列相关“帮助”来展示论证新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进行适当的小练习以及开展自主实践活动, 尝试应用新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新的问题;通过作品交流与展示以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质疑、辨析, 来促进新学习知识的融会贯通。

2.电子课本的技术特性

电子课本一般以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为载体, 平板电脑强大的多媒体呈现及人机交互功能, 使得电子课本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着纸质课本无法比拟的优势, 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多种形式的人机交互、多个教学内容的关联。在保证教学性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增强课本的阅读性。

多媒体性。电子课本不应该只是传统课本的数字化翻版, 而是应该突破纸质课本只有静态文字或图片的限制,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样化的呈现手段, 采取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方式, 多维度、多层次地动态呈现学习内容, 加强学习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交互性。交互性是电子课本最突出的特征,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将电子课本的某些知识用人机互动的形式予以呈现,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电子课本目前主要以平板电脑为载体, 平板电脑的多点触控屏幕技术革新了传统电脑的操作方式, 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操作体验, 用户的手指在屏幕上跳跃、滑动, 便完成了对电脑的操作。平板电脑还可以通过声音输入或者视频输入实现人机交互。因此, 电子课本应该充分设计交互功能, 让学生通过交互更好地体验相关内容, 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关联性。传统课本的知识和信息基本是按线性结构来排列的, 而电子课本可以全面实现教学内容和素材的超链接, 因此, 各个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设计学习目标、过程、评价及资源等链接, 按照网状结构组织学习内容。这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便于学生自主选择, 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适合目前倡导的探究性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的内容设计与开发

目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多采用项目式主题活动的形式编写, 以完成具体任务为主线, 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隐含在任务解决过程中。这种体例设计虽然能让学生在任务中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忽视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学生难以提炼信息技术知识点, 难以掌握学科知识体系, 更难以形成知识基础。

电子课本呈现出来的结果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即电子课本不仅应该完成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编排, 更应该作为课程教与学活动过程的物化载体;不仅应该包含学科的相关知识, 还应该将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嵌入其中;不仅应该考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应该考虑帮助学生提炼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 电子课本一方面应该根据各个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科学的阐述, 另一方面应该设计各种主题活动, 将知识与技能融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完整任务中。从体例上来说, 设计电子课本可以将信息技术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系统阐述, 第二部分是主题活动的设计。

1.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应尽量设计交互软件、序列图、动画、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形式, 系统呈现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使用动画来呈现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原理。信息技术的某些知识和原理是比较复杂深奥的, 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因特网和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难以用比较简短的话语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 但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简单了解。我们可借鉴国外电子书“Ourchoice”中以交互动画形式呈现风能发电原理的方法, 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利用动画或交互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

通过视频来演示信息技术相关操作。信息技术学科涉及许多技能的操作, 在撰写课本时相关技能的表述是比较烦琐的。纸质课本一般通过操作界面截图加上文字标注和文字说明的形式来表达, 占据课本比较大的篇幅, 学生看起来也比较困难。在电子课本中如果使用视频, 操作步骤会更加清晰, 操作过程会更加详细。

设计游戏来巩固信息技术相关技能。除了特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外, 一款较好的教学游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任务分析能力和系统规划能力、允许学生进行不同角色体验、开展实验等, 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学完新知识之后, 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再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操练所学的技能, 在锻炼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 还能提示学生这些知识和技能适用的场景,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 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 主题活动

按照首要教学原理的理论, 主题活动可分成“活动情境和任务”、“活动和任务分析”、“方法与步骤”、“总结与点拨”四个组成部分来设计。

活动情境和任务。德国一位学者对情境有过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 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是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就在享用佳肴时, 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对于知识, 犹如汤对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 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 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的主题活动应该设计与活动相关的情境, 在情境中明确具体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需要完成的任务。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创设“虚拟化场景”, 或者利用视频技术呈现“现实情境”, 甚至利用“增强性虚拟现实”技术来创设虚实结合的活动情境, 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更快地理解任务。

活动和任务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中对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重要内容。体现在教材中, 对任务或者问题的分析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而这往往是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比较欠缺的, 导致教师在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时也往往忽略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

在电子课本的设计中, 要充分发挥电子课本移动终端载体的特点, 在教师的组织下, 学生能直接在电子课本中对有关任务进行书面的讨论与交流。活动分析应该主要围绕完成活动任务的思路来设计, 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同时通过“流程图”来呈现完成活动的思路。此外, 还要分析活动涉及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可以设计活动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逻辑结构图, 新的知识与技能、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分别表示。另外, 如果活动的任务是需要制作作品的, 那么在电子课本中可以呈现作品的样张, 通过交互的形式让学生针对活动的成果 (样张) 进行交互, 具体表现为手指触摸到样张的内容, 会突出显示或通过其他效果显示, 并罗列出完成该内容需用到的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步骤。方法与步骤环节应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样张制作过程的主要步骤, 即样张制作过程的展示。以主要几块内容的完成过程演示, 不涉及具体细节的操作, 通过“声音+动画演示 (或操作录屏) +文字显示”的形式, 其中文字主要采取粗线条形式, 提纲挈领地表示完成完整样张需要的主要内容与步骤。二是样张制作过程的互动演示, 可以通过交互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活动成果 (样张) 的制作过程, 如手指触摸点击各块内容, 可弹出视频或其他交互内容, 介绍样张的操作过程, 即类似提供系列相关的“帮助” (提供具体细节技能的操作帮助) 。

总结与点拨。“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描龙描凤, 重在点睛。”总结与点拨也是电子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 学生巩固所学, 将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和框架。通过点拨, 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 拓展学生视野, 激起学生不断学习的欲望。在电子课本中, 总结与点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任务完成过程或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总结, 尤其对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进行点拨。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或简单图示的形式进行, 这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与点拨。用简单的文字、图片或动画对主题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原理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用文字或图片序列的形式对所学的技能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和点拨,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三是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性应用和拓展性学习的点拨。即除了解决本活动中所涉及的任务外, 所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情境、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学生还可以在课外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哪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 各个学科电子课本的建设也成为电子书包进课堂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的建设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该学科电子课本建设的总体思路及体例, 即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 (如首要教学原理) , 按照课程标准 (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 , 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如增强现实技术、数字化游戏技术、视频技术等) , 来呈现教学内容 (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主题学习活动) 。关于电子课本中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点的选择、主题活动的设计、技术实现形式以及课堂应用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摘要:电子书包的课堂应用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各学科电子书包配套的电子课本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文章介绍了电子书包和电子课本的含义, 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设计的总体思路并重点分析了其理论依据及技术特性, 然后详细阐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的内容设计, 提出将信息技术学科每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分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主题活动的学习两个部分来设计。

关键词:电子课本,电子书包,信息技术学科

参考文献

[1]Merrill, M.D.Firstprinciplesofinstruction[J].Educat ionalT echnologyR esearchandD evelopment, 2002, 50 (3) , 43-59.

[2]肖焕之.信息技术教材离经典有多远[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 (9) :87-88.

[3]吴永和, 祝智庭等.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2, (3) .

[4]胡卫星, 张婷.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12.

[5]顾小清, 傅伟等.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2, 3.

[6]李林, 王冬等.论电子教材取代纸质教材发展趋势的必然性[J].中国信息界, 2011, 5.

篇4:广州市信息技术课本

【关键词】生活化;信息技术;生活教育;有效教学

最近网上一段微博很火:“几年前,我会做三角函数,会写文章,背文言文,会画大气环流图,虽然我英语不太好,可是我也知道either or和neither nor。再往前,我能背化学元素周期表,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和中和反应,看得懂电路图,知道牛顿三大定律,会做基因的遗传分析,但是现在,我觉得,我就是一文盲!”平时所学知识根本发挥不出来,或者所学知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长时间不用就慢慢的变成“无用”了,这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深思。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要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

大教育家杜威曾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强调:“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科学知识本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脱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得到的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悬而空洞的说教,不仅会使学生学而乏味,更会使他们感到学而无用。所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贴近生活,感受“生命”的灵动

要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要囿于原有教材的编排。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一堂课的基本思路,但这个思路不一定千篇一律。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整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各类资源,千万不要被教材束缚住手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教材是死的,但学生是活的,课堂是活的。课堂教学不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应当随时随地的给教材灌入新鲜的源泉。“生活化课堂”就要对教材进行创新,使旧的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对旧的教材进行加工、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开发教材使教材内容贴近我们现实的生活!目前仅仅依赖于信息技术教材上简单的几个人物和完成步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挖掘其深层次的内容并对其思想教育及审美情境等方面扩充,感受“生命”的灵动。

二、优化课堂设计,源于生活,激发“生命”的活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是很必要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形,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在《文件的管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小动画:找书。同学们都充满了好奇与兴奋,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两个小朋友在书包里面找书的过程。一个翻箱倒柜,“混乱”的花了好长时间;一个只花了十几秒就完成了。然后,我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平时是怎么找书的,让学生介绍经验,引导学生说出迅速找到书的秘诀——有规则的摆放。最后由我总结,电脑就像书桌,如果随意摆放文件,就会很混乱,就会像第一只书包一样不便于我们查找,从而引入《文件的管理》这课的内容。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电脑的文件,而且还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整理自己的东西,做到有条不紊。将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展现“生命”的内涵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依据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是当将15克盐放入一万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

“生命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课本为载体和依托,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使课堂真实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即应该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技能。不能因为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Word的艺术字以后,我结合学校的争创文明班级的活动,给学生播放校园里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提出校园文明广告语的设计比赛,让学生以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身份来参加到Word的艺术字综合应用中。又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WORD时学会制作电子小报,于是在班级的墙报上,在学校的走廊两边都可以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既美化了校园,同时又展现出他们学习的成果。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在收获中感悟“生命”的精彩

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课本中提供的抽象的、学生较难理解的、毫无现实意义的内容转变成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在介绍《遨游因特网》这节时,正好马上要“十一”长假了,许多学生家庭都有出去旅游的计划。因此,在学生练习这一环节,我放弃了书本上要求学生利用“百度”网站查找“网络安全”相关信息的实践练习题,而是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查找自己“十一”长假将要出行或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包括一些景点介绍、门票价格、当地的土特产、网友分享的旅游攻略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事先做好相关准备。由于搜索的信息正是学生所急需的,所以大家表现都很专注,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我们呼唤生活化的教学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生活走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学习信息技术,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信息技术课堂走向生活,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构建信息技术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11月14日

[3]张剑平.李慧桂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篇5:广州市趋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市趋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趋势动力)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全程全网电子商务服务商,是全程全网电子商务 服务模式创新企业的典范。趋势动力长期专注于电子商务技术的研发及相关解决方案与服务的提供。多年来,趋势动力始终秉承更懂中小企业、更关注中小企业电商 事业的服务宗旨,引领华南地区电子商务行业技术和服务产品的发展方向。

趋势动力2005年成立至今,凭借独具特色的全程全网电商外包服务模式,帮助了超过2000家中小企业成功进军电商市场,并成功建立了自己稳定的网络销售体系,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趋势动力成立至今也已发展到300人的企业,总部位于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天河软件园内,紧邻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南方通信大厦等广东著名的3G产业基地、科技氛围浓厚。

趋势动力电子商务服务完全基于云计算模式,通过“趋势云服务”平台,构建电子商务基础服务、营销推广、运营服务、外包托管等四大核心服务体系,提供包括双 模营销网站、移动客户端、搜索引擎营销、互动营销、数字营销、多商网、G网打尽、M-CRM、全程全网电子商务外包托管等丰富的电子商务服务产品,为客户 提供高精准、互动、高覆盖率、高性价比的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企业客户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趋势动力以“引领全程全 网电子商务,让客户的线上生意成本更低、成效更好”为企业使命,坚持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历经多年坚实发展,业务已遍及近万家企业客户,致力于为企业客户 提供一流的“手机+电脑”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不断推出基于全网技术的创新应用产品,力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趋势动力通过与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腾讯、拍拍、财付通、百度、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1号店、中国银联、Google、ebay、Paypal、中山大学等多家重量级合作伙伴结成战略同盟,凸显了趋势动力在电子商务领域强大的品牌影响与商业价值,为用户创造更优异的产品及更高品质的 服务。

篇6:广州市信息技术课本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Word2007软件的功能及其窗口的组成。

(2)学会启动和退出Word软件。

(3)学会保存Word文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我的信息卡”活动,掌握在Word软件中输入中文的输入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Word2007文字处理软件在我们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提高学习中文输入法的兴趣。

(2)提高运用Word2007解决学习和生活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 “智能ABC输入法”的方法

难点: “智能ABC输入法”的方法

教具:电脑室、课件、配套光盘

导入:

1、引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与别人沟通,这样我们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卡。

2、出示仙姑姐姐的信息卡。板书[我的信息卡] 提问:你知道她是怎么样把资料输入到电脑的?

3、归纳:信息卡是通过电脑中文输入法,输入到Word2007文档处理软件中。板书副标题[认识Word软件] 探究新知:

1、提问:怎么样运行Word2007文字处理软件? Word2007文档处理软件窗口又是 怎么样的?

2、布置任务一:

运行Word2007文字处理软件和认识 Word2007文字处理软件窗口。

提示: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跟着做”完成,可以通过小组同学互助。巡视,个别辅导

3、请学生展示打开的Word2007软件,强调窗口组成。

4、归纳总结(1)、介绍Word软件的组成;(2)、Word软件打开的快捷方式(3)、窗口各部分说明;

(4)功能区的显示或隐藏方法

5、讲解、演示中文输入。

(1)切换“智能ABC”方法:定位光标-语言栏-智能ABC输入法

备注(2)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中文,直接输入汉字的拼音,输入汉字的拼音,输入时会出现输入对话框,在输入对话框右边还有一个中文选择框,看到你所需要输入的文字后按文字前面的数字键盘。如果在中文选择框中没有找到需要输入的文字,可以通过键盘“+”和“-”翻页查找。(3)示范输入信息卡 板书[中文输入]

6、布置任务二(巩固):输入自己的信息卡(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归纳小结:

(1)说一说中文输入方法;

(2)输入对话框备选字是第一个可以直接按空格键确认;(3)注意“ǘ”“v”代替;

(4)输入法快捷打开和关闭方法

(5)注意打字时的指法,特别是在需要用键“+”“-”翻页查找选择的文字时不能用鼠标代替手指。

8、讲解信息卡的保存方法和WORD2007软件的退出(1)保存:选择保存位置—输入保存文件名-保存(2)退出

强调:文件保存的位置

板书:[WORD文件的保存] [WORD文件的退出] 巩固练习布置任务三: 日记: 要求:

(1)启动WORD软件,(2)切换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日记内容;(3)保存文件

师:巡视、个别辅导 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1、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2、回顾“智能ABC”输入单个中文的方法。

3、展示学生作品

4、点评 板书设计:

Word软件的启动

篇7:广州市信息技术课本

(时间45分钟,按题目要求操作,总分100分。请将“2014考试文件夹”复制至指定盘或文件夹完成)

一、文件的复制和重命名(共5分)

(1)首先将“2014考试文件夹”复制至指定盘或文件夹。(2分)

(2)将“2014考试文件夹”重命名,格式为:2014考试文件夹**班级+姓名。例如:“2014考试文件夹908班张三”。(3分)

二、文本处理Word部分(共25分)

打开“2014考试文件夹”中“文字处理”按要求完成排版。

(1)插入艺术字,键入“文字处理”置顶并居中将此艺术字作为标题。(5分)

(2)设置正文字体为黑体、二号字、蓝色、带下划线、倾斜。(10分)

(3)插入一个剪贴画,将图片的版式设为“衬于文字下方”放置于正文合适位置。

排版完后保存该文件。(10分)

三、电子表格应用Excel部分(共25分)

打开“2014考试文件夹”中“月考成绩表”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合并及居中单元格A1:K1,加上标题“月考成绩表”,并将其设置为隶书、加粗、红色、18号字。(5分)

(2)将表格内、外框线设置为黑色实线(不包括标题)。(5分)

(3)将所有数据设置为中间对齐(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5分)

(4)利用“自动求和”算出每个学生总分填在总分栏内。(5分)

(5)将sheet1数据列表按总分降序排列。设置完后保存该文件。(5分)

四、演示文稿的制作PowerPoint部分(共35分)

打开“2014考试文件夹”中“演示文稿的制作”,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一)点按“新幻灯片”按钮,再新建1张幻灯片,共2张幻灯片。(5分)

(二)第一张要求(10分)

1、采用“空白”版式,插入艺术字作为标题,艺术字样式为第4行第1列,艺术字的内容为“春天来了”,字体为楷体、72号字、倾斜,放置于适当位置。(5分)

2、设置幻灯片背景,用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找到“2014考试文件夹”中“图片1”,确定后选“应用”。(5分)

(三)第二张要求(20分)

1、采用“空白”版式,插入一个横排的文本框,输入正文内容“她的脚步那么轻盈,她的绿纱巾那么撩人心神。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在我们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在生命的故事里,春天,她是那么的让我们倍感亲切。(可将本段文字复制至幻

灯片中)(5分)

2、正文字体为楷体、蓝色、32号字、倾斜,调整放置于适当位置。(5分)

3、设置幻灯片背景,用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找到“2014考试文件夹”中“图片2”,确定后选“应用”。(5分)

4、从“自选图形”工具栏中创建一个动作按钮“第一张”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第一张幻灯片。完成后保存该文件。(5分)

五、互联网基础知识(共10分)

篇8:广州市信息技术课本

黄学珍

个人简介:从教25年,小学一级语文教师,因工作成绩优异,被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给予记三等功奖励,被认定为广州市越秀区第三批名教师,特授予“广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称号。从教以来一直活跃在教育一线,多次执教全国、省市区研讨展示课,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好评。

访谈者:黄老师,您好!从今年4月的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到全国教育厅局长培训班的现场课上,您执教了《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成长》等项目式学习的语文课,给我个人的印象是,技术很重要,但并不复杂。作为执教者,您如何理解技术在项目学习上的作用?

黄学珍:技术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项目学习。它能无边界、超时空地链接学习内容,链接学生所需要探索的世界,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教学上能够给予学生多元化评价、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能,为项目学习提供了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提供一个可纵深拓展的立体学习空间。同时,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支持、引导学生运用技术思维、互联网思维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终身学习提供可能。

访谈者:技术在项目式学习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学珍: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学习方式,小到课堂,大到社会,学习无处不在。我认为技术支持下的“处处学”“时时学”“人人学”的特征恰为项目学习提供了最大的可能,让课堂更加高效、便捷,更加有趣味性,更加充满活力。它就像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样,像学生在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一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应用技术是水到渠成,与课堂浑然一体。比如在语文项目学习中,我们需要依托技术平台来设计、发布、管理、实施和评价项目,学生利用平台和各种工具进行查阅资料、阅读、交流、绘制思维导图、作品分享与互评等各种实践活动,应用技术是教师和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信息技术不仅是开展项目式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信息时代的自我学习、同伴交流和生活能力。

访谈者:你们教学团队在做项目式学习时,如何与技术对接?

黄学珍:主要是在搜集资料、制作思维导图或者创作作品以及学习记录、反馈和评价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技术的力量。过去,在设计项目时,我还不知道有百度脑图和Pad中的脑图软件,就要求学生手绘,但耗时比较长,也难以修改,局限性比较大。当信息技术融入后,我们发现,绘制时间缩短了,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除了老师教的绘制基本方法外,他们会自己摸索,例如在思维导图中插入相应的图片,插入百度的链接,改变思维导图的外观,使思维导图更清晰、美观、独特、个性化。又如微电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通过图片、文字、配音、背景音乐融合展现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访谈者:在做项目学习时,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信息素养?

黄学珍:首先是敏感捕捉技术。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大量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教师如何能将生活与学习、文化与教学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信息敏感捕捉与整合的能力。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则新闻“今年3月26日,许多媒体聚集在北京新闻大厦共同见证了一个颠覆性的创新建筑模式城市森林花园。它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时,如何与我们做的项目《走进田园,热爱家乡》相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有敏感捕捉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技术手段将热门话题与所设计的项目学习有机结合。

其次深度应用信息。即在设计项目的时候,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哪些环节、哪些内容如何去使用技术。比如在《成长》这个项目的“人物讲堂”活动中,设计了两个任务,包括名人成长故事演绎、评最佳故事演绎评选者,具体如何实现,这是我们所着重考虑的。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一个一个讲,时间不允许。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制定评价观测点,学生可以在家把录音上传到平台上并作分享,还可当评委参加评价活动。学生在分享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因此,信息运用的深度和灵活度决定了教学策略的时效性,这是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

再次,灵活调整工具。有时课堂瞬息万变,教师在课堂中学会“备灾”,学会筹措第二方案,灵活适当地调整工具。例如学校的网络有时不太顺畅,学生需要使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可以把Mind Manager下载到学生的Pad里,让他们可以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也可以使用工具完成思维导图搭建,避免出现使用障碍。

事实上,教师在做项目式学习前期,需要熟练地掌握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计学习项目,搭建学习项目框架、制定学习任务,并与学生实施项目学习,制定评价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平台录音、上传资料和分享作品,解决学生在制作微电影时遇到的困难。项目学习后期,教师能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对学生的活动和作品进行及时点评。总而言之,技术不断更新,但技术却不断地变得简易、便捷、丰富,随时随地支持教与学。作为老师,我们应保持对技术开放、接纳的态度,这样技术也不会抛弃我们。

访谈者:学生在参与项目式学习又需要做哪些技术上的准备?

黄学珍:孩子参与项目式学习,首先需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思维,对他们不知道的、需要研究的事物学会借助网络与技术去实现;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包括打字、查询、搜索,也需要了解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思维导图、视频制作软件使用方法;再次,需要培养学生网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比如他们要跟同伴在网络上互动交流,学会上传作品分享、点评等;最后,他们还需要了解怎么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途径,比如权威的网站、有趣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等等。

访谈者:比如学生零基础时,怎么引导孩子用技术持续项目式学习?

黄学珍:学生学习能力强,技术掌握快。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就开始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课程,给他们一些学习任务驱动,逐步塑造他们的信息素养,比如要会建立文档、快速打写、制作PPT和微电影、在百度脑图构建思维导图、上传资料、在学习平台进行评价等等。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我们整合了多学科教学,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同步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如四年级上学期《灿烂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推广一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把自己亲身体验及了解的内容制作成微电影。那时候,学生都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微电影,我们就跟信息技术老师沟通后,学生开始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制作微电影的工具及方法。还在学习平台上获得微电影学习的相关教程,并可与老师交流解疑。第一次制作微电影,我们要求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一个作品。有了好的作品做示范,其他同学就会“参考”,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了提高。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到了四年级下学期《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项目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微电影的制作。

访谈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成默契?

黄学珍:一两年时间,大概就是二三年级学生就能掌握这些技能。

访谈者:同样是采用电子白板、一体机、平板电脑、PPT或思维导图软件,有的老师给人的感觉则是被技术绑架,有的老师则让人感觉如鱼得水,您觉得如何处理好技术和学科、工具与学习的关系?

黄学珍:学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这是毫无疑问的。教师之所以被技术捆绑,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对学科本身、对教学任务本身的把握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教师组织项目学习,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还要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工具或者技术。当教师更多关注到学习目标、育人目标时,我们最终的教学成败的考核依据就是是否真的促成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我是否用上了这些技术。当然,有些老师,从过去比较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方式,过渡到平板,习惯尚未适应,技术操作不流利,也容易给他们带来种种技术绊脚的经历。所以,教师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去熟练地操作技术,不断地将技术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磨合。

因此,我个人觉得,在备课的时候,或者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教师首先考虑的不是技术问题,更多关注单元文章、项目内容需要传递的学科方法、文化价值是什么,如何从社会生活中提出驱动性的开放问题,如何从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中去感受语言文字和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让学生创造性的表达等。

上一篇: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建和谐校园下一篇:学校万师访万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