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2024-07-12

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通用6篇)

篇1: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课考试重点总结

说明“P1”表示第1页

第一章

P3—P4信息的概念,信息的性质

信息的概念: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是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

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时效性3)不完全性4)等级性 5)变换性6)价值性 P7—P8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 环境适应性等。

P9信息系统的2个类型

信息系统的2个类型: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P10—P11信息系统4个发展阶段

信息系统的4个发展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2)管理信息系统(MIS)

3)决策支持系统(DSS)4)信息系统的发展

P19决策科学化发展的4个方向

决策科学化发展的4个方向:1)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2)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决策的方向发展,3)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4)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

P21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涉及的5个问题

1)如何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2)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3)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4)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

5)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

P25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3项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

技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

优化。

P26管理信息系统的5个特点

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

理的综合系统,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科学。

P37—P39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5个方面

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3)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4)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5)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不考

第四章不考

第五章重点章节P91—P92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3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5个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定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首先必须认真的制定好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然后才可以按照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这项工作的好坏往往是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3个方面: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2)通过制定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5个方面:1)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单位(部门、企业)的现状。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5)近期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5个方面:

P92—P94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7点(第7点为重点)

1)第一阶段:初装2)第二阶段:蔓延3)第三阶段:控制4)第四阶段:集成5)第五阶段:数据管理6)第六阶段:成熟

7)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增长要素:(1)计算机硬软资源:从早期的磁带向最新的分布式计算机发展;(2)应用方式:从批处理方式到联机方式;(3)计划控制:从短期的、随机的计划到长期的、战略的计划;(4)管理信息系统(MIS)在组织中的地位: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发展为独立的部门;(5)领导模式:一开始技术领导是主要的,随着用户和上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了解MIS,上层管理部门开始与MIS部门一起决定发展战略;(6)用户意识:从作业管理级的用户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级。

P94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9点

1)明确规划性质。明确MIS战略规划的年限及具体方法。2)收集相关信息。

2)进行战略分析。对MIS的目标、开发方法、功能结构、计划活动、信息部门的情况、财

务情况、风险度和政策等进行分析。4)定义约束条件。根据单位(企业、部门)的财务资源,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义MIS的约束条件和政策。5)明确战略目标。根据步骤3、4的结果,确定MIS的开发目标,明确MIS应具有的功能、服务范围和质量等。

6)提出未来的略图。给出MIS的初步框架,包括各子系统的划分等。7)选择开发方案。选定优先开发的项目,确定总体开发顺序、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8)提出实施进度。估计项目成本和人员需求,并列出开发进度表。9)通过战略规划。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档,经单位(企业、部门)领导批准后生效。

P95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作用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能够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P96关 键成功因素法的4点

1)了解企业货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主要分析影响战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不同,例如,对汽车制造业可能是制造成本控制,而对保险业则是新项目开发和工作人员的效率控制。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P98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

P99—P100企 业流程重组的步骤与方法

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从信息的角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流程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信息技术潜能的把握以及对现有业务流程、运行环境、客户需求等因素的熟悉程度。流程设计有以下原则方法可供参考:1)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2)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查和控制活动。3)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消除冗余信息集。4)以计算机协同处理为基础的并行过程取代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5)用信息技术实现过程自动化,尽可能抛弃手工管理过程。

P100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两种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P101—P10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4点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4)CASE方法

第六章节

P106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P106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3点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1)系统简述。2)项目的目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

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状况,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详细调查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既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设计部门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

调查的方法可以采用:召开调查会、访问、发调查表、参加业务实践。

P109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内容

管理业务流程的调的内容包括各环节的处理业务、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经方向、提供信息的时间和形态(报告、单据、屏幕显示等)

P111数据流程调查过程中需收集的资料4点

1)收集原系统全部输入单据(如入库、收据、凭证)、输出报表和数据存储介质(如帐本、清单)的典型格式。2)弄清各环节上的处理方法和计算方法。

3)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帐本的典型样品上或用附页注明制作单位、报送单位、存放地点、放生频度(如每月制作几张)、发生的高峰时间及发生量等。4)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帐册的典型样品上注明各项数据的类型(数字、字符)、长度、取值范围(指最大值和最小值)

P114数据字典的概念及6个方面的定义

为了对数据程图中的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说明,有必要建立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内容主要

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126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的概念及5项内容

逻辑方案是新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

1)新系统的业务流程。2)新系统的数据流程。3)新系统的逻辑结构。4)新系统数据资源的分布。5)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第七章

P130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任务概念,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及遵循4点原则

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其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主要工作有: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

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

4)数据储存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以及编写程序设计说

明等。

遵循4点原则:1)系统性。2)灵活性。3)可靠性。4)经济性。

P131代码的含义,代码的功能3点

代码的含义: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代码的功能:1)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代码缩短了事物的名称,无论是记录、记忆还是存储,都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2)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按代码对事物进行排序、累计或按某种规定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十分迅速。3)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对同一事物,即使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叫法,也可以通过编码统一起来,代码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减少了因数据不一致而造成的错误。

4)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为了给尚无代码的数据项编码,为了统一和改进原有代码,使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在建立新系统时,就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代码设计。

P132—133代码 的种类3点

1)顺序码。2)区间码。3)助忆码

P138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设计依据6点,计算机硬件选择

1)系统的吞吐量。2)系统的响应时间。3)系统的可靠性。4)系统的处理方式。

5)地域范围。6)数据管理方式。

计算机硬件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要运行的软件。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方式以后,在计算机机型的选择上则主要考虑应用软件对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需求,包括:1)计算机主机。2)CPU时钟 3)输入、输出和通信的通道数目。4)显示方式。5)外接转储设备及其类型

P154输出设计的内容5点,设计的方法

输出设计的内容包括:1)有关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的使用者、使用目的、报告量、使用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复写份数等;2)输出信息的内容,包括输出项目、位数、数据形式(文字、数字); 3)输出格式,如表格、图形或文件; 4)输出设备,如

打印机、显示器、磁带、光盘等; 5)输出介质,如输出到磁盘还是磁带上,输出用纸是专用纸还是普通白纸等。

输出设计的方法:输出设计要在一定规范指导下进行,以便产生易于理解的输出。根据应用需要,可以采用预印表格、打印多层表格等,周转文件也常在输出设计中采用。P157输入设计的原则含义及4个目标

输入设计的原则: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

输入设计的四个目标:1)控制输入量。2)减少输入延迟。3)减少输入错误。4)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P158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3点

1)键盘-----磁盘输入装置。2)光电阅读器。3)终端输入。

第八章

P173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实施的3个问题

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等。

计算机系统实施应当考虑的三个问题:1)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2)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3)能否得到来自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P174程序设计和的目标4点(填空题)

程序设计的的目标:1)可维护性,2)可靠性,3)可理解性,4)效率。

P181系统切换的含义,3种方法

系统切换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

三个方法: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法、试点过渡法。

P182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MIS正式投入运行后,为了MIS长期高效地工作,必须加强对MIS运行的日常处理

MIS运行的日常管理决不仅仅是对机房环境和设施的管理,更主要的是对系统每天的运行状况、数据输入和输出情况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完备性进行及时、如实的记录和处置。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刚建成时所编制的程序和数据很少能一字不改地沿用下去。系统人员应根据MIS运行的外部环境的变更和业务量的改变,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维护内容包括:

1)程序的 维护2)数据文件的维护3)代码的维护

第九章不考

第十章不考

第十一章不考

第十二章不考

第十三章不考

第十四章不考

第十五章不考

(2013工商管理的各们同学,这是本人玉祖雄在上课,听任课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来的关于“管理信息系课”本学期考试内容重点小结。如有同学们有补充,请在尽快。谢谢)

篇2: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文字数据的总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的高度统一。物流信息技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平台上的各种技术应用。数据库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能为多个用户或应用程序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

数据库的特征:数据的最小冗杂性;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控制。

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 层次数据模型;网络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二维表格)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为:(1)局域网(LAN),是指范围在几米到十几千米内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系统。(2)城域网(MAN),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3)广域网(WAN),全球范围。按网络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分为:(1)公用网,由政府或相应的商业机构建造,为全社会所有人提供服务的网络。(2)专用网,某个企业为自己的工作所需建造的网络,只为拥有者提供服务。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为:

总线形结构:优: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

星形结构:优: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可靠性高。

环形结构:优:结构简单,且系统中各节点地位平等。

树形结构:优:易于扩展,易于故障隔离。

TCP/IP参考模型:4应用层3传输层2互联网层1网络接口层

客户机/服务器型:用软件来浏览浏览器/服务器型:用网站浏览

条码是由一组按特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符号。

条码的特点:简单、易于制作,可印刷,被称为“可印刷的计算机语言”;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灵活实用;自由度大。

EAN条码符号说明:左侧空白区9个模块,起始符3个,左侧数据符42个,中间分隔符5个,右侧数据符35个,校验符7个,终止符3个,右侧空白区9个。

GPS全球定位系统,它是利用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空间部分(GPS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GPS接收机)。

空间部分由24颗GPS工作卫星组成。地面控制: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控站。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EDI也成为“无纸贸易”。ISO将EDI定义为一种传输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中的报文数据按照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进而将这些结构化的报文数据经网络,从计算机传输到计算机。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包括软件、硬件及通信网络三大要素。相关软件包括: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信软件。转换软件可以将原由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翻译软件能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翻译成平面格式。

篇3:医院患者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点

1 医院病历信息归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病历信息归档管理意识不强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受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形式的影响, 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模式认识不全面, 部分医院管理人员对自动化办公软件的使用及操作不够了解, 从而导致其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直观的认识。日常工作当中, 更为偏重纸质文件, 使得电子信息大量流失, 给档案归档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再者, 虽然一部分管理人员认识到了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并在实际工作中开始使用新型的管理软件, 但由于未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不规范使用问题频繁出现, 如患者病历借阅时未执行相关手续、患者病历被随意复印等, 对患者病历信息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 电子病历存储载体安全性较低

在对电子病历进行归档管理时, 由于部分管理人员过于随意的选择存储载体, 导致电子病历档案损坏和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直接将电子病历档案存储在磁盘、硬盘或U盘当中, 不进行备份, 倘若计算机出现故障或是感染病毒, 则可能会严重损坏其中存储的电子病历档案;再如, 存储在磁盘中的电子病历档案, 可能会由于磁盘刮损等情况造成信息丢失。这些问题的存在, 都严重影响着电子病历档案归档管理的安全性。

1.3 重要病历保密工作较差

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当中, 虽然自动化的信息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较传统的纸质文件来说, 倘若不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就可能造成其被随意更改的问题出现, 大大降低其安全保密性。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的缺失使隐患普遍存在, 众多不安全的信息管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2 强化病历档案归档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对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医院实际管理工程中, 应增强对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视程度, 通过培训或学习增强自身对新型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 明确病历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标准, 规范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有效提升相关人员的病历信息归档管理意识。首先, 通过医院组织的相关培训工作, 强化管理人员使用自动化管理软件的意识和能力;其次, 明确病历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标准,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详细划分纳入标准, 并根据ICD-10疾病编码规范疾病分类方法, 提高病历档案信息的真实、准确性;最后,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针对病历借阅时未执行相关手续, 患者病历被随意复印等问题, 管理人员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 约束病历档案使用行为, 确保病历档案的安全性。

2.2 提高电子病历存储载体的安全性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存储, 存储载体选择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存储载体是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介质,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因其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仍被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 需选用合适的存储载体, 通过备份、防火墙设置、密码设置、防写保护等诸多保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计算机故障或病毒等对电子档案信息产生的影响。再者, 还可通过控制存储载体存放环境、湿度、清洁度、温度等来延长存储载体的使用寿命, 最大程度确保存储载体的安全性, 提高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2.3 加强对重要病历信息的保密工作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院的病例档案中部分特殊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为避免其被人为的修改、破坏、删除等,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大保密性管理工作力度, 充分做好病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护工作。如管理人员可采用先进的加密手段和技术, 对具有特殊性的重要档案进行加密处理, 并在相关的载体上注明检索标识,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信息保密工作的水平。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在积极做好加密处理工作的同时, 还应严格按照我国制定的相关保密法律要求, 对病例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归档管理工作。

3 结语

篇4: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一、《标准》推广实施情况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广明副主任作了“狠抓重点 进一步扩大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建设成果”的报告,他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教育部近年来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方面所做的工作:

1.《标准》的宣传

教育部先后在全国各省、市召开了《标准》的宣传推广会议,并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计算机报》等电视、报刊新闻媒体重点宣传《标准》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推广实施措施,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教育管理软件开发单位对《标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区,以此带动《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截至目前,全国共批复了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36个地区具有示范区建设资格,其中完成示范区建设的有12个,另有5个地区建设完毕等待验收,还有众多地区正在积极申报中。

3.教育管理软件评测

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2月20日下发了《教育管理软件评测管理办法》,开展教育管理软件的评测工作。同时成立了“教育管理软件评测委员会”,负责对教育管理软件评测工作的组织、监督和审核工作。

二、工作重点

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时,于广明副主任明确指出《标准》工作的重点:

1.《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标准》的内容也日趋丰富和完善,从最初的四大部分扩展到现在的六大部分,包括: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幼儿园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信息标准和教育卡标准,其中管理信息标准除包括信息集和代码集外,还将信息交换标准、软件设计规范以及应用测试要求一同纳入各标准中。目前已完成各标准的技术规范制定工作,正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修订和完善。

2.《标准》宣传和培训工作

《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是《标准》实施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宣传和培训,可以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教育管理软件开发单位进一步了解、熟悉、掌握和使用《标准》,是《标准》实施的关键。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分批、逐级开展《标准》的宣传与培训,原则上培训和宣传到每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每一所学校。

3. 加快《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步伐

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依然是《标准》推广实施中重要的工作之一。要求各省市尤其是未申报示范区的省市,尽快完成本省市的示范区申报工作。已申报并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地区,要尽快完成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4.深化《标准》应用层面,逐步构建区域教育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标准》在全国范围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地区,尤其是应用示范区,按照《标准》逐步建立了覆盖各类学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后勤总务、体育卫生、经费及办学条件等基础数据的“学校基础数据库”。“学校基础数据库”不仅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尽、及时、准确的教育数据信息,推动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也提高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更为建立国家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5.开展试验研究,积极探索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方向

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使其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近期选择了部分地区开展了一些项目的试点工作,包括:英语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综合信息评估项目。这些项目是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模式的一些试验和研究,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将在全国开展推广应用。

6.《标准》实施状况监测

开发《标准》检测软件,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育管理软件开发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贯标情况进行监测。

三、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

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总结了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1.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效果显著

截止到2007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中小学拥有各种型号计算机设备22.1万台(套),“生机比”达到30∶1。目前,约有600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有计算机教室5100多间,有9个市教育城域网(建成和在建的)。25%左右的小学、80%的初中和所有普通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的教师达331500多人次,45岁以下的教师在项目实施前只有14.20%的教师会使用计算机,项目实施后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教师百分比提高到64%,有42.62%的教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

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注重推进软硬件建设、网络资源建设的共享,例如玉林、贵港等市利用城域网互通互联,基础教育共用一个网,共用一套教学资源库,共用应用系统,共用一批技术队伍,促进信息技术为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学服务。实现网络化管理和网络化办公,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能力。

2.构建电子政务开放平台

结合广西本地实际情况,构建覆盖广泛的教育电子政务网络。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04年实现了全区教育系统公文的无纸化传输,2005年实现了全区教育视频会议全覆盖。目前,包括全区地市教育局、高等学校和区直中等职业学校的190个客户可以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电子公文系统收发电子公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教育厅与教育部的连接、教育厅与各高等学校和各市、县教育局、示范性高中的连接,并且可以实现收播、组播、转播等功能。同时,桂林、柳州、玉林、百色、贵港等市也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公文传输电子化。

3.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04年,桂林市和武鸣县被教育部批准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区后,两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工作,从《综合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到基础数据录入、资金筹集、开展各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两地应用《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的学校350所,覆盖了示范区所有的市、县、区主要学校,建立了约4万名学生的基本数据。广大教师能够应用此系统建立教学档案,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等。通过应用示范区建设,极大地推进了示范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构建教育信息服务体系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处长戴井岗同志作了“夯实基础 推动应用 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服务体系”的专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标准》在指导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并重点说明了《标准》在日常教育信息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情况:

1.教育统计信息平台建设

以“统计流程化、指标明确化、信息整合化、分析科学化、服务针对化”为目标,逐步建设一个符合教育和谐化发展要求,集教育统计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统计信息公布于一身,以服务为导向的教育部教育统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全部内容包括:“一个平台、两个框架、三大体系、分布数据、全面培训”。

2.学校基础数据库建设

以《标准》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构建以“三个数据库、四级数据中心、四个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覆盖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含学生、教师、经费及办学条件等基础数据的“学校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国的“学校基础数据库”,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详尽、及时、准确的教育数据信息,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推动统计工作信息化,促进统计工作的整合和归口管理,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

3.《标准》的制定、完善与实施

《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是一项长期的、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的工作成果,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工作重点仍将是制定、完善和实施一套覆盖我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的《标准》,为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学校基础数据建设及教育管理数据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交流与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健康、规范化发展。

五、《标准》应用示范区进程

会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系统规划处副处长马亮同志作了“巩固工作成果,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进程”的报告。在他的报告中对示范区应用情况作了详细的说明:

1.示范区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

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采购,采用统一的《标准》软件,一些学校放弃了原本购买教育管理软件(不符合《标准》的)的计划,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通过示范区建设,加速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标准软件应用,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数据的标准化实现了数据的复用,初步形成了示范区基础教育数据库,规范了教育管理软件市场,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2.示范区建设经验

示范区《标准》的实施和应用的经验是“六个统一”:

示范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标准统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内容——规划统一;加强《标准》宣传及人员培训——培训统一;务实推进,重在应用——软件统一;重点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提高——进度统一。

在《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教育局采用“重点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提高”的策略,先在部分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应用试验,取得一定的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普及。对一些基础薄弱和农村学校,教育部门在经费、培训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3.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示范区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要持续发展,资金如何保证问题;投入产出,如何解决发展平衡问题;如何提高系统、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如何解决人才培训储备,满足信息化需要的问题。

4.示范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目标定位

关于未来示范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目标定位是:构建教育资源中心;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构建教师工作服务中心;构建学科教学服务中心 ;构建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构建数字化教育行政管理中心;构建区域教育宣传窗口;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马亮副处长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措施与策略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略)。

在大会期间,来自哈尔滨、温州、郑州、重庆、桂林等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以及IBM公司、微软公司、广东北电的信息产业部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和专题讲座(略)。

六、小结

此次会议主要是通过总结《标准》在全国各地实施推广的成果,交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推广使用《标准》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把握工作重点,加快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建设进程,重点探讨《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成功经验以及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方向。

由于《标准》的制定、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全面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仍将是紧紧围绕《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一方面要保持前期工作的延续性,巩固《标准》推广实施工作的应用成果,把已开展的实施工作做细、做好。另一方面更要积极开展和推进《标准》实施相关的新工作和新内容,尤其是在已经建设完成的示范区或信息化条件较好的地区首先开展相关的试验工作,努力探索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和发展方向。

篇5: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重点总结

2018年上半年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小伙伴是很多的,尤其是很多在职人员,但是对于社会工作人员来说书籍很厚,又没有辅导书籍怎么办,今天柚子就给大家带来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教材中的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希望对大家备考2018年软考高项有所帮助。1、项目的特点有:(掌握)

(1)临时性(一次性):临时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日期

(2)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项目创造独特的可交付成果,如产品、服务或成果。

(3)逐步完善:逐步完善是项目伴随临时性和独特性两个概念的特点之一。逐步完善意昧看分步、连续的积累。

(4)资源约束: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具备各种资源来作为实施的保证,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资源成本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一个约束条件。

(5)目的性:项目工作的目的在于得到特定的结果,即项目是面向目标的。、时间、成本和质量是项目工作的三个主要目标,为取得项目的成功,必须同时考虑时间、成本和质量三个因素,这三个目标经常存在冲突。另一个主要的约束是项目的范围。项目经理的责任就是在四个要素之间进行权衡以保证项目成功。(掌握)、战略管理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① 战略制定:确定企业任务,认定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认定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供选择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② 战略实施:

③ 战略评价: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偏措施。(了解)、对于典型的项目型企业,一般在企业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项目来实施企业的战略,按多项目或项目群来管理各个项目,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该了解企业的商业战略目标,与企业高层管理者紧密合作。(了解)5、软技能包括人际关系管理。软技能包含以下内容。(了解)(1)有效的沟通:信息交流。

(2)影响一个组织:“让事情办成”的能力。

(3)领导能力:形成一个前景和战略并组织人员达到它。(4)激励:激励人员达到高水平的生产率并克服变革的阻力。(5)谈判和冲突管理:与其他人谈判或达成协议。(6)问题解决:问题定义和做出决策的结合。、PMNCE2 提供最佳的项目管理方法论,更加接近项目的实施,更加重视项目的实际收益和回报。是一种基于流程的结构化项目管理方法。PRINE2旨在以一种适于广泛项目环境的方式组织安金 11 和看重介绍项目管理知识。假设了解和采用该方法的用户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白行填补其省略的细节。(掌握)、PRINE2 包括 4 个被称为要素的主要部分。这 4 个要素包括原则、流程、王题以及项目环境(掌握)、PRINE2方法具有七个原则(掌握)

(1)持续业务验证一以“商业论证主题”为例证,确保项目始终符合业务目标、实现战略与收益(2)吸取经验教训一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总结、记录经验教训,并以此为鉴。(3)明确定义的角色和职责一确保合理用人,令所有人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

(4)按阶段管理一由于计划必须具有可管理性和预见性,因此需要分阶段计划、监督和控制项目,并在整个项目的重要间隔设置控制点。

(5)例外管理一 PRINE2 项目对时间、成本和范围这三个绩效目标(典型的“三元约束”)为各个层级的项目管理团队设置了明确的权力限制一一与质量、风险和收益一起,提供了更加真实、全面的项目成功因素。

(6)关注产品由于成功的项目是以产出(而非活动)为导向,因此PRINE2 项目特别强调交付物(PRINE2 称之为产品)的定义、生产和审批,从而实现同意的预期目标。

(7)根据项目环境剪裁一~认识到项目管理没有严格(精确)的公式,流程和主题必须进行调整使之能够反映每个项目的独特状况(避免“机械式”项目管理)》 9、下图要掌握(掌握)

10.职能型组织的优点体现在如下方面。(掌握)(1)强大的技术支持,便于知识

(2)清晰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技能和经验的交流。(3)直线沟通、交流简单、责任和权限很清晰。(4)有利于重复性工作为主的过程管理。

同时,智能型组织也存在着如下缺点:职能利益优先于项目;组织横向之间的联系薄弱、部门间沟通、协调难度大;项目经理极少或缺少权利、权威;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缺少项目基准等。11、项目型组织的优点体现在如下方面。(掌握)(1)结构单一,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2)目标明确单一。(3)沟通简洁、方便。)决策快。、同时,项目型组织也存在看如下缺点:首理成本过高,如项目的工作量不足则资源配置效率低,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知识等共享,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型和保障等。12、矩阵型组织的优点体现在如下方面。(掌握)(1)项目经理负责制、有明确的项目目标。(2)改善了项目经理对整体资源的控制。(3)及时响应。

(4)获得职能组织更多的支持。(5)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稀缺资源。(6)降低了跨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合作难度。

(7)使质量、成本、时间等制约因素得到更好的平衡。(8)团队成员有归属感,士气高,问题少。(9)出现的冲突较少,且易处理解决。

同时,矢巨阵型组织也存在看如下缺点:管理成本增加;冬头领导,难以监测和挖制;资源分配与项目优先的问题产生冲突;权利难以保持平衡等。、根据需要,可以为一个项目设立一个 PMO,可以为一个部门设立一个 PMO,也可以为一个企业设立一个 PMO。这三级 PMO 可以在一个组织内可以同时存在。(了解)14、以下列出 PMO 的一些关键特征,但不限于此。(了解)

(1)在所有 PMO 管理的项目之间共享和协调资源。(2)明确和制定项目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和标准(3)负责制订项目方针、流程、模板和其他共享资料。(4)为所有项目进行集中的配置管理。

(5)对所有项目的集中的共同风险和独特风险存储库加以管理(6)项目工具(如企业级项目管理软件)的实施和管理中心。(7)项目之间的沟通管理协调中心。(8)对项目经理进行指导的平台。

(9)通常对所有 pMO 管理的项目的时间基线和预算进行集中监控。

篇6:生物信息学考试重点

叉学科;它综合运用了数学、计算机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阐明大量生物学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2.BLAST直译:基本局部排比搜索工具意译:基于局部序列排比的常用数据库搜索工

具含义:蛋白质和核酸序列数据库搜索软件系统及相关数据库

3.PSI-BLAST:是一种迭代的搜索方法,可以提高BLAST和FASTA的相似序列发现率。

4.一致序列:这些序列是指把多序列联配的信息压缩至单条序列,主要的缺点是除了在特

定位置最常见的残基之外,它们不能表示任何概率信息。

5.HMM隐马尔可夫模型:是蛋白质结构域家族序列的一种严格的统计模型,包括序列的匹

配,插入和缺失状态,并根据每种状态的概率分布和状态间的相互转换来生成蛋白质序列。

6.信息位点:由位点产生的突变数目把其中的一课树与其他树区分开的位点。

7.非信息位点:对于最大简约法来说没有意义的点。

8.标度树:分支长度与相邻节点对的差异程度成正比的树。

9.非标度树:只表示亲缘关系无差异程度信息。

10.有根树:单一的节点能指派为共同的祖先,从祖先节点只有唯一的路径历经进化到达其

他任何节点。

11.无根树:只表明节点间的关系,无进化发生方向的信息,通过引入外群或外部参考物种,可以在无根树中指派根节点。

12.注释:指从原始序列数据中获得有用的生物学信息。这主要是指在基因组DNA中寻找基

因和其他功能元件(结构注释),并给出这些序列的功能(功能注释)。

13.聚类分析:一种通过将相似的数据划分到特定的组中以简化大规模数据集的方法。

14.ESI电喷雾离子化:一种适合大分子如蛋白质离子化没有明显降解的质谱技术。样品溶

解后从高电压控制下的细针中喷出,形成的带电荷微小液滴从一个小孔直接进入质谱仪的真空室中,在其钟被一股惰性气体干燥形成气态离子,这些气态离子从分析仪向探测器加速(飞行)。

15.机制辅助的激光解析/离子化(MAIDI):这一技术通过质谱产生离子,这适合于没有降

解的大蛋白质的分析。基本原理是将分析物分散在机制分子中并形成晶体,当用激光照射晶体时,基质分子吸收激光能量,样品解吸附,基质-样品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使样品电子分离。

16.质谱(MS):是一种准确测定真空中离子的分子质量/电荷比(m/z)的方法,从而使分子质

量的准确确定成为可能。基本原理:将分析物分散在基质分子中并形成晶体,当用激光照射晶体时,基质分子吸收激光能量,样品解吸附,基质—样品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使样品分子电离。

17.微阵列芯片:将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载体上,与标记荧光分子的样品进行杂交,通

过扫描仪扫描对荧光信号的强度进行检测,从而迅速得出所要的信息。

18.虚拟消化:是在已知蛋白质序列和蛋白外切酶之类切断试剂的已知特异性的基础上,由

计算机进行的一种理论上的蛋白裂解反应。

19.分子途径是指一组连续起作用以达到共同目标的蛋白质。

20.虚拟细胞:一种建模手段,把细胞定义为许多结构,分子,反应和物质流的集合体。

21.先导化合物:是指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可通过结构改造来优化其药理特性而可能导致

药物发现的特殊化合物。就是利用计算机在含有大量化合物三维结构的数据库中,搜索能与生物大分子靶点匹配的化合物,或者搜索能与结合药效团相符的化合物,又称原型物,简称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22.权重矩阵(序列轮廓):是一种描绘蛋白质结构域家族相序列的方法。它们表示完全

结构域序列,多序列联配中每个位点的氨基酸都有分值,并且特定位置插入或缺失的可能性均有一定的衡量方法。(课件定义)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应用目标而建立的数据库。

23.系统发育学(phylogenetic):确定生物体间进化关系的科学分支。

24.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分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生物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动力学过程

25.蛋白质组(proteome):是指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个细胞/组织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26.进化树:物种的进化被表现成为一系列的分叉,并符合分类理论,这些树就叫做进化树。

27.DBGET/LinkDB:由日本的化学研究所和人类基因组中心所开发的在线数据检索工具。

也见Entrez,SRS。

28.肽指纹图谱:蛋白质注释的一种方法,用质谱技术确定肽分子量(由蛋白酶消化产生)

并用来搜索蛋白质数据库找到与“虚拟消化”蛋白质相匹配项。

29.E值:对某个已识别出的相似度值S,E值是分值大于等于S的期望频率,改值可以被

理解为期望随机得到等于S或大于S值的分值数目。

30.相似度表和距离表:使显示物种间一套选定字符的相关性的表格,采用匹配的百分比(相

似度表)或者差异的百分比(距离表)来表示。

31.无监督分析法:这种方法没有内建的分类标准,组的数目和类型只决定于所使用的算法

和数据本身的分析方法。有监督分析法:这种方法引入某些形式的分类系统,从而将表达模式分配到一个或多个预定义的类目中。

32.距离矩阵法:首先通过各个物种之间的比较,根据一定的假设(进化距离模型)推到得

出分类群之间的进化距离,构建一个进化距离矩阵,其次基于这个矩阵中的进化距离关系构建进化树;最大简约法:该法依据在任何位置将一条序列转变成另一条序列所需要突变的最少数量对序列进行比较和聚类;最大似然法:该模型可将一个给定替代发生在序列中任何位置的概率融合进算法,该方法计算序列中每个位置的一个给定序列变化的可能性,最可靠的树为总的可能性最大的那棵。

33.一级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直接来源于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只经过简单的归类整理

和注释; 二级数据库:对原始生物分子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的结果,即非原始的实验数据,是在一级数据库、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应用目标而建立的。

1.常用的三种序列格式:NBRF/PIR,FASTA和GDE

2.三个核算序列数据库:GenBank,EMBL和DDBJ

3.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PROT和TrEMBL

4.提供蛋白质功能注释信息的数据库:KEGG(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和PIR(蛋白质信息资源)5.目前由NCBI维护的大型文献资源是PubMed

6.数据库常用的数据检索工具:Entrez,SRS,DBGET

7.常用的序列搜索方法:FASTA和BLAST

8.高分值局部联配的BLAST术语是HSPs(高分值片段对),E(期望值)

9.多序列联配的常用软件:Clustal10.蛋白质结构域家族的数据库有:Pfam,SMART

11.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有:表现型分类法,遗传分类法和进化分类法

12.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距离矩阵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

13.常用系统发育分析软件:PHYLIP

14.检测系统发育树可靠性的技术:bootstrapping和Jack-knifing

16.查找简单基因的程序:NCBI ORF finder

17.测试基因预测程序正确预测基因的能力的项目是GASP(基因预测评估项目)

18.二级结构的三种状态: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

19.用于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基本神经网络模型为三层的前馈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20.通过比较建模预测蛋白质结构的软件有SWISS——MODEL网站

21.蛋白质质谱数据搜索工具:SEQUEST(原理:经试验确定的肽或肽片段的质谱与数据库中预测的质谱进行匹配)。22.分子途径最广泛数据库:KEGG

23.Entrez搜索:PubMed的文献数据库MEDLINE。SRS搜索方式:标准搜索,扩展搜索。

1.FASTA序列格式: 第一行以“>”开头但并没有指明是蛋白质还是核酸序列。后跟代码,接着是注释(在同一行),通常注释要以“|”符号相隔,第一行没有长度限制。值得注意的是FASTA文件允许以小写字母表示氨基酸。文件扩展名为“.fasta”。

NBIR/PIR序列格式: 第一行以“>”开头,后面紧跟两字母编码(P1代表蛋白质序列,N1代表核酸),再接一个分号,分号后紧跟序列标识号。后面是说明行,该行可长可短,没有长度限制。接下来是序列本身,以“*”号终止。文件的扩展名为“.pir”或“.seq”。GDE序列格式: 与FASTA的格式基本相同,但行首为“%”,文件扩展名为“.gde”。)

2.BLAST的五个子程序(1)Blastp,用蛋白质查询蛋白质序列,可以找到具有远源进化关系的匹配序列,方法是用待搜索蛋白序列与蛋白数据库比较。(2)Blastn,用核苷酸 查询核苷酸序列,适合寻找分值较高的匹配,不适合远源关系,待搜索核酸序列与核酸数据库比较(3)Blastx,用蛋白质查询已翻译核苷酸序列,适合新DNA序列和EST序列的分析,将待搜索核酸序列按6个读框翻译成蛋白质序列,然后与数据库中的蛋白质比较。(4)Tblastn,用已翻译核苷酸查询蛋白质,适合寻找数据库中尚未标注的编码区,将数据库中核酸序列按6个读框翻译成蛋白序列,然后与待搜索蛋白序列对比。(5)Tblastx,用已翻译核苷酸查询已翻译核苷酸序列。适合分析EST序列,无论是待搜索核酸序列还是数据库中核酸序列,都按6个读框翻译成蛋白序列。

4.PSI-Blast的原理:是一种将双序列比对和多序列比对结合在一起的数据库搜索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多次迭代找出最佳结果。每次迭代都发现一些中间序列,用于在接下去的迭代中寻找查询序列的更多疏远相关序列(拓展了序列进化关系的覆盖面积)。具体做法是最初对查询序列进行BLAST搜索。接着把这次查找得到的每一击中项(高于选择的E值的选项)作为BLAST搜索第二次迭代的查询序列。第二次迭代应该找到比最初查询序列更多的进化关系,重复(迭代)这个过程直到找不到有意义的相似序列为止。

5明该树是可信的。第二,数据可以被重新取样,来检测他们系统上的重要性。在一种被称为bootsrapping的技术中,数据被随机从多序列联配的任何位置取样,接着被整合进入新的人工联配,这些联配之后通过构建树来检测。由于取样是随机的,一些位置可能被多次取样,而另一些则没由被取样过。Jack-knifing是一种和上述相似的过程,其中50%的原始数据被重新取样构成一个新的矩阵,再从该矩阵重新构建系统发育关系。

7.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注释所涉及的不同问题:在原核生物中,基因密度很高

(也就是说,只有很少的基因组DNA)并且绝大多数基因不含内含子。在真核生物中,基因密度下降并且由于物种自身复杂的增高而使基因复杂度也增高。因此,在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寻找基因可能会非常困难。

9.预测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三种方法 1)同源建模法:依据蛋白质与已知结构蛋白比对信息构建3D模型; 2)折叠识别法:寻找与未知蛋白最合适的模板,进行序列与结构比对,最终建立结构模型; 3)从头预测法:根据序列本身从头预测蛋白质结构。

11.先导化合物的来源有四种来源:1)通过偶然性观察发现的先导化合物(这个方法最

著名的例子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今天所用的许多抗生素皆由其发展出来)

2)也可以通过替代疗法的药物开发中发现的药物副作用来识别先导化合物(例如,镇定剂氯化物丙嫀是在试验中发现用在抗组胺剂时被发现的)3)先导化合物也可以来自传统医药学(如奎宁化合物就来自金鸡纳的树皮)4)先导化合物也可以来自天然的底物或是配体(比如说,肾上腺素作为舒喘宁的类似物用来治疗哮喘)

12.简述DNA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1)以编码生命信息的遗传物质—DNA序列,作为信息编码的载体,利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的性质,将所要处理的问题映射为特定的DNA分子;2)在生物酶的作用下,通过可控的生化反应生成问题的解空间;最后利用各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RCR、超声波降解、亲和层析、分子纯化、电泳、磁珠分离等手段破获运算结果。.DNA计算机优点:低能耗、存储容量高、运算速度快,可真正实现并行工作。

13.简述DNA计算实现方式中,表面方式与试管方式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试管方式:就是在一个或多个试管的溶液里进行生化反应;

表面方式:是将对应的解空间的DNA分子固定在一块固体上,其次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或是在表面逐步形成解空间,然后根据具体问题对所有可能的解进行筛选,最后得到运算结果。优点:(1)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2)减少人为操作过程中造成的DNA分子的丢失及其它操作失误;(3)减少分子在表面上的相互作用,同时增强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4)信息储存密度大,据估计,10毫克DNA表面上的储存密度是传统计算姬的10的8次方倍,而在溶液中仅为10的5次方倍;(5)结果易于纯化。

14.简述PCR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注意要点原则:首先引物与模板的序列要紧密互补,其次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发夹结构,再次引物不能再模板的非等位点引发DNA聚合反应(即错配)。注意要点:

1、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bp,常用的是18-27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合于TaqDNA聚合酶进行反应。

2、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配。引物3’端出现3个以上的连续碱基,如GGG或CCC,也会使错误引发几率增加。

3、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对Taq酶的DNA合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的末位碱基在错配位置导致不同的扩增效率,末位碱基为A的错配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碱基,因此应当避免在引物的3’端使用碱基。另外,引物二聚体或发夹结构也可能导致PCR反应失败。5’端序列对PCR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4、引物序列的GC含量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5、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的Tm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Tm值的计算有很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4(G+C)+2(A+T),在Oligo软件中使用的是最邻近法(thenearestneighbormethod)。

6、G值是指DNA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该值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定性。应当选用3’端G值较低(绝对值不超过9),而在5’端和中间G值相对较高的引物。引物的3’端的G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聚合反应。

7、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8、对引物的修饰一般是在5’端增加酶切位点,应根据下一步实验中要插入PCR产物的载体的相应序列而确定。

15.假设你得到一段未知基因的DNA序列,从你学习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软件,设

计一个分析流程来分析该未知基因的功能和家族类别(包括系统发育树构建)

1、得到未知基因的DNA序列,用Blast做序列比对,找出与其基因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

2、接着,用搜索出来的较相似的序列用ClustW进行多序列比对,得到该序列的保守情况和突变情况。

3、最后用距离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16.假设你得到一段未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从你学习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软件,设计一个分析流程来分析该未知蛋白的功能和家族类别以及其结构预测。

1、用该序列进行BLASTP搜索。

2、再对其进行蛋白质结构域、功能域的搜索,可以用Znterproscan、Pfam,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

3、再用ClustW进行多序列比对。

4、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结构预测。

5.多序列联配的意义:

1)分析多个序列的一致序列;2)用于进化分析,是用系统发育方法构建进化树的初始步骤;

3)寻找个体间单核苷酸多态性;4)通过序列比对发现直亲同源与旁系同源基因;5)寻找同源基因(相似的序列往往具有同源性);6)寻找蛋白家族识别多个序列的保守区域;7)相似的蛋白序列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与功能;8)辅助预测新序列的二级或三级结构;9)可以直观地看到基因的哪些区域对突变敏感;10)PCR引物设计。

6.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 1)表现型分类法:将表型相像的物种归类在一起,所有特征都要被考虑到; 2)遗传分类法:具有共有起源的物种归类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些字符并没有出现在离它们较远的祖先序列; 3)进化分类法:该方法综合了表现型分类法和遗传分类法的原理,进化方法被普遍认为是最好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因为该方法承认并采用目前的进化理论;

8.简述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步骤。

(1)输入数据(来自PDB)(2)产生一个神经网络(一个计算程序)(3)用已知的蛋白质二级结构来训练这个模型(4)由训练好的模型来给出未知蛋白的一个可能的结构

(5)最后从生物角度来检验预测的一系列氨基酸是否合理

上一篇:“党员下新生寝室”活动总结下一篇:老师不在时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