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主管指导原则

2024-07-05

设计主管指导原则(精选9篇)

篇1:设计主管指导原则

活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

活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

文可义

目前对活动课程的认识、设计和实践存在几个倾向:一是有的借活动课程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从时间到内容都服从于应试学科拓展与延伸的需要;二是没有什么设计,完全放任自流,随意性很大;三是教育观念和方法没有换位,老师包办代替,学生没有自主权,体现不出活动课动手动脑等特征。

针对上述情况和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我们强调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必须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因地因时因人设计活动,务求丰富多彩,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增进身心健康,为培养适应21世纪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作出贡献。

活动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织部分,有其独立性,在设计时要根据活动课程自身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趣味性原则

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要求设计的活动课程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斗争传统教育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等信息作为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又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如设计《火箭探秘》一是说明火箭是我国最先发明的,二是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来火箭。

2.实践性、创造性原则

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课程的设计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勇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起到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火箭探秘》不但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还给他们提出大胆设想、创新的思考。

3.导向性、自主性原则

在活动课程设计中,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确立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使学生有计划、有步聚地开展活动时,能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例如“迷路事件”这一活动全由学生份演各种角色,解决各种难题。

4.通用性与民族性、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民族差异、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区别,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通用性与民族性,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写时必须同时考虑从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师资条件、场地设施、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写出特色,注意其可行性和实效性。如《板鞋舞》是广西民间体育、文艺项目,在全国各盛市也可以通用。

5.灵活性、开放性原则

活动课程有统一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活动内容应相对稳定;活动课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课程范围很大,不局限在课堂,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根据这些情况,设计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能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原则。如《谚语知天气》使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效果很好。

篇2:设计主管指导原则

本景观设计规划贯彻大手笔、大景观、大色块的三大和精雕细琢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丰富现有龙王庙山体的植被,增加常绿针叶树种,打造龙王庙宗教朝拜的庄严肃穆的氛围,让龙王庙背靠绿色的森林,侧邻辽阔的大海,丰富现有单一的景观,打造独有的海滨龙王庙景观;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不断丰富植物种类,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特别是彩叶植物多种植、多引进,形成以绿色为底色的五彩缤纷的、美丽的、大面积的、自然分布的耐人观赏的生态景观;保护和合理的开发海滨沙滩,靠近沙滩区域减少植被的规划,保持现有的海滨景观的自然性和视野开阔性;在景区内规划的水系景观中,分别种植水生、湿生植物和耐水植物,丰富水景植被景观;

在景观绿化规划中,要严格贯彻绿地系统多样性的原则,在绿地植物的选择上,要根据龙王庙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结合植物的生态学习性,灵活选择观赏植物,使植物多样性在主干道、交通节点、各个景区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把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实现落实到实处,景区所在地大连的西北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因此景观设计项目在选择主要树种时,要以暖温带的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这样才能大幅度的减少管理成本,同时能够体现龙王庙地方植物特色,多选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

该处自然植物资源相对较好,建设过程中要计划结合本地暖温带常绿阔叶树种,适度栽植色叶植物,合理栽植各种花冠木、花卉,使景区的园林植物更加丰富起来。既做到独具特色的海滨龙王庙风情,又要做到景致不同,景观丰富,利用龙王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合理的结合规划的功能区,引进适宜龙王庙海滨栽植的暖温带乔灌木、花卉、水生植物、经济水果等植物,丰富景区龙王庙海滨风情的主题。植被规划重视生态过程的恢复、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育作为景观设计规划的基本内容。

篇3:设计主管指导原则

一、发达地区的界定

对于发达地区的界定, 有不同方法。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采用反映贫困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的30个指标来界定发达地区, 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七个省市。[1]运用此类方法, 避免了把贫困状况不同的省市划分为同一区域, 更符合贫困的总体分布情况, 这就为发达地区的反贫困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发达地区反贫困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共同富裕理论, 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达地区进行反贫困的指导思想。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标。

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富裕。”“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2]

(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 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 共同富裕理论成为反贫困的指导思想。首先,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或平均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 吃‘大锅饭’, 实际上是共同落后, 共同贫穷, 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2]其次, 共同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 而是部分先富起来, 带动后富的发展过程。“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 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 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 带动大部分地区, 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2]最后, 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 还会有程度上的差别, 但不会两极分化。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各个地区的区位、资源、经济基础等方面千差万别;每个人的劳动技能、经营能力等方面也大不相同。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 必然造成各地区间的经济效率以及各人之间的收入上的重大差别。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高速增长区与粤北山区为代表的落后贫困地区之间、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苏南发达地区和以徐淮盐连宿为代表的苏北落后地区之间存在的明显反差, 就是有力的证明。

江苏全省总体上已达到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 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苏南及沿海部分地区已提前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但是江苏经济发展不平衡, 梯次特征明显, 特别是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差距十分明显。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 苏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 502元, 苏北仅有5, 847元, 两者相差高达16, 655元。如果以市为单位进行比较, 差距更加明显。1999年无锡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6, 294元, 为全省最高, 而苏北宿迁市只有3, 662元, 前者是后者的7.2倍。宿迁市与全国相比,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 甚至比中国西部10省区1998年的平均水平4, 035元还低373元。宿迁的总体落后程度比西部地区还高, 这很难让人相信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还有这么一个“第三世界”。所以有人讲, 苏北是江苏的“西部”, 而宿迁是苏北的“西部”。[3]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看, 1999年苏南的苏、锡、常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 308元、5, 126元和4, 314元, 而苏北的淮安、连云港、宿迁三市分别仅为2, 969元、3, 050元和2, 757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苏州市是最低的宿迁市的近2倍。据宿迁市仅对43个经济薄弱乡镇的初步调查, 全市目前人均纯收入水平在1, 9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尚有20.2万人。[3]一定程度上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但是差距并不是越大越好。根据国际社会的经验数据, 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在3.5~4.0之间, 将导致经济发展迟缓, 社会矛盾加剧, 不安定因素增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的存在, 成为制约这一地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难点和最大关键。贫困人口不脱贫致富, 将影响到这一地区发展的进程。江苏经济地区差距的扩大, 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存在, 已经对全省经济特别是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苏北五市现有总人口3, 150万, 占江苏总人口的44%。[3]如果在这么多人口的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 其他地区经济再发达, 社会再文明, 现代化程度再高, 江苏都无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现代化。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允许出现贫富两极分化, 也不可能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如果富的愈来愈富, 穷的愈来愈穷, 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而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 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 太早这样办也不行, 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 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要研究。可以设想, 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 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 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 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对于江苏而言, 在全省顺利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 并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之际, 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 既是江苏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的需要。

为此, 发达地区必须以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为指导, 利用本地区的有利条件, 尽快解决区域内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

三、发达地区反贫困的基本原则

(一) 地方政府行为原则。

贫困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同时, 反贫困是一种公共物品, 具有巨大的积极的外部经济效果, 不可能由市场提供, 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增长所实现的利益并不能自动地流向贫困人口, 特别是在贫困发生率降到10%以下时, 单靠贫困人口自身的努力无法摆脱贫困状态, 而必须依赖政府的强有力的介入。所以, 反贫困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世界各国反贫困实践也证明, 如果没有国家的重视和扶持, 贫困问题难以解决。对于发达地区而言, 应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来推进反贫困行动的开展。一方面, 其他地区的贫困状况较之发达地区更为严重, 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水平和条件都更差, 需要中央政府更多的扶持和投入, 而中央政府财力有限 (见表1) , 主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反贫困中了, 无力顾及发达地区的贫困人口。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 虽然保持了年均9%的经济增长率, 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开始就一直放权让利, 因此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在1985年以后一直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逐年下降, 从1985年的38.39%下降到1993年的22.02%。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 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0%左右, 但仍呈逐渐下滑趋势。同时由于受到工资等刚性支出的影响, 改革以来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高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 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财政赤字, 中央财政并无更多财力用于反贫困, 1999年中央扶贫资金也只有243亿元。而以平均每人脱贫最少需要3, 000元计算 (其他三类地区贫困人口2000年约2500万) , 贫困地区还需投入资金750亿元, 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更不用说对发达地区的支持了。国家早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就提出, 从1994年起分一年到两年把中央用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省的扶贫信贷资金调整出来, 集中用于中西部贫困状况严重的省、区。中央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原来用于这些地区的部分, 留在当地继续使用, 今后中央发展资金的增量不再投入向这些地区投放。上述地区的扶贫投入由自己负责。[4]另一方面, 发达地区的整体综合实力较强 (见表2) , 有能力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自行解决贫困问题。发达地区各省市人均GDP在1997年就已接近或超过1万元大关, 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也较高;其他一些指标如产业结构、恩格尔系数等也表明, 虽然这些地区仍然存在发展差距, 但从总体上来看发展较快, 综合实力较强, 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发达地区应充分利用贫困人口数量少、社会政治经济基础较好等有利条件, 由地方政府负责实现反贫困的目标。

资料来源:程丹峰.中国反贫困-经济分析与机制设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资料来源:黄祖辉等.新世纪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农村经济, 2000, (1) 。

(二) 贫困人口参与原则。

把反贫困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 动员整个行政体系, 组织和领导全国的反贫困, 这是我国反贫困的一个鲜明特点。但是这种从上至下的管制型反贫困组织体系最明显的缺陷就是, 贫困人口的参与不足。我国的贫困人口总体上还没有主动参与到反贫困行动中, 而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贫困人口主动参与的事例还不多。我国反贫困实践表明, 尽管政府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贫困人口本身也是反贫困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贫困人口的积极参与, 政府的反贫困计划将难有效实现。国际反贫困经验也表明, 让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开发活动, 用群体的力量取得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是反贫困战略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必须坚持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原则, 广泛动员贫困人口使其主动参与到反贫困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王萍萍.中国农村贫困的地区聚类分析[J].调研世界, 1999, 12:5~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第3卷

[3].成四辉.振兴苏北:江苏整体发展的必然选择[J].江苏经济, 2001, 5:23~25

[4].程丹峰.中国反贫困———经济分析与机制设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篇4:设计主管指导原则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在《中国图书商报》撰文说:出版体制改革为大学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若干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教育部和总署都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主管主办不能变的原则。但是,由于教育部规范大学校力企业的规定,大学出版社转制为企业后,作为校办企业的地位是显然的。因此,出资人就应该是所在学校所属的资产经营公司,实际上,大学出版社的出资人成为一个企业——资产经营公司。从法律层面上讲,出资人当然是主办者。那么,怎么理解主管主办单位不能变呢?而且一旦资产经营公司的指令与学校主管校长指令不一致,出版社将陷于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境地。这势必严重制约大学出版社的发展。

周蔚华:书业再不改革就会变成“孤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当前出版体制改革进人关键时期,有很多方面需要突破。一是产业观念。过去我们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和政治功能,对产业功能长期忽视甚至否认,现在必须以产业的观点来看待书业的发展。二是要有大中华文化观念。好像就是社会主义的“异类”,长期加以排斥和打压非国有文化,这并不符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三是大媒体观念。当前在互联网条件下,不同媒介在不断地融合。如果再按照各自分离方式组建集团,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和整合,不能形成综合实力。四是市场主导观念。应该逐步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集团的并购,集团的上市等等行为,应该是市场主导型行为,政府的作用是制定规则并监督企业按照规则办事,而不应该直接干预微观企业主体的具体活动。五是所有制观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文化产业包括出版产业不应该例外,目前在出版领域(不包括发行和印刷领域),单一的国有制形式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好像并不完全吻合。

孙英姿:大学社在版权贸易中缺少长期的战略目标

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孙英姿在《科技与出版》撰文说:出版商永远是内容生产者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这个纽带作用的成功取决于出版商获取版权的能力,把知识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比如像牛津大学出版社这种非赢利单位,全面采用了商业机构的运作方式,从而维持了牛津社在版权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但是我国更多的大学社只局限在把作品以图书的形式传播给大众。大学社作为智力产品的创造者和读者之间纽带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是专注于提高争取作品版权和把作品推向读者的能力,这是大学社所忽视的。我们更多的大学社可能迫于对利润的追求,会引进更多的版权,这样就更多地考虑了短期利益;而一些领导者或许对长期生存的策略感到茫然,这种茫然的背后是对自身的战略定位不清晰。

李栋:一本书“谁都能看”属于不成熟

律商联讯公司中国代总经理李栋在接受《出版商务周报》采访时说: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目前在国内方兴未艾的数字出版,传达信息都是关键词之一。和国际出版社相比,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太过综合,没有细分的市场定位,特别是专业出版社,这一问题尤其严重。专业出版的精髓之一是,选题要分得细、要扎得深,而目前国内专业出版社出一本书“谁都能看”的做法显然是不成熟的。目前国内出版社比较欠缺的就是“永远不知道终端读者是谁,也不知道读者到底想看什么”。

聂震宁: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问题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在《出版科学》撰文说: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的问题在于内容提供者、数字出版者绝大多数并不是传统出版机构。技术提供商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而传统出版社基本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许多时候,技术提供商以雄厚的资金、令人眩目的技术和先进的体制机制拜访传统出版社,把传统出版社的内容产品请进他自己的数字出版之瓮,传统出版社还在为不费吹灰之力进军数字出版而欢天喜地。技术壁垒对出版产业发展来说是暂时的,谁对内容资源拥有更强的整合与拓展能力,谁能提供更好更高更专业的个性化服务,谁才能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掌握市场,在权益的制衡中拥有主动地位。

谢新洲:我国网络期刊的发展展望

篇5:把握同级主管相处四原则

――德国社会学家爱尔文?舍尔希不要侵犯同级的“领地”

每个主管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职责,要处理好和其他主管的关系,首先是你不要侵犯别人的“领地”。

我们知道,所有动物都有领土意识,大至狮子老虎,小至老鼠昆虫无不如此,像狗,它们在住处四周撒尿,就是在划领土,警告别的狗别越界闯进,若哪只狗闯了进来,便上前赶走。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领土意识”基本上就是自卫意识,同样,人的表现,虽不像动物那样直接明了,但自卫意识同样强烈,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自讨没趣,甚至遭到迎头痛击。

在公司里,工作的职权范围就是主管们的“领土”,同样不可侵犯。你要时刻牢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训,因为无论多么开放的职场,界线永远存在。你不要越线去做“帮助”别人的事,也许你是出于一片好心,问题是对方可能不领你的情。许多时候你的“热心”往往在别人看来是“别有用心”,这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且帮助别人做事往往会使被帮助的人接受这样一种暗示:“你自己的事都干不好,你很无能,我比你强。”这种暗示让人多么不舒服就可想而知了。

有时,你的部门一时人手紧张忙不过来,此时切不可乱用你的“官位”,不通过其他部门的主管就随意调用该部门的人员。对该部门主管而言,你是“手太长”,没把他放在眼里;对被调用人员而言,心中也充满不平,“你算哪儿的?你管我?”这些通常不会显露在脸上,你不要傻乎乎地以为人家都很愿意帮你似的。实质上,你已经“侵犯”别人的“领土范围”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过于依赖个人的关系而忽略应该走的“过场”,这也是一种“领土”侵犯行为。 比如,你与打字室的某人关系不错,因此你便直来直去,把一些要打字的文件直接塞到打字人的手中,全然忽略了打字室的主管。这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一种行为,这无异于是对其“领土”的“公然践踏”,本来忙的都是公事,却不小心结下了“私怨”。

应切记,你所代表的是一个部门而不仅仅是你个人,你的行为往往被人们上升为部门行为,所以更要小心。这种领土意识看起来很无聊,但却是存在的,如果你不注意而侵犯了别人的领土,是会惹出你想也想不到的麻烦的。正确对待同僚的批评

主管之间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影响双方共同利益或其中一方利益的事情,这时候需要在同级之间开展批评活动。同级主管之间开展批评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既需要有“团结――批评――团结”的良好愿望,又需要讲究艺术。作为批评者首先应避免消极性批评,包括:挑剔式批评、挖苦式批评、尖刻式批评、质问式批评、压服式批评、要挟式批评、笼统式批评、指责式批评以及“马后炮”式批评。

心理学认为,冲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心理体验,是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冲突是一种心理经历,有一个酝酿培植――刺激突发――情绪宣泄――理性控制――复归平衡的流动过程。为了解决冲突,企业应遵循人类心理规律,通过心理疏导,唤起理智感,让员工自己解决矛盾,实行自我教育;摆脱消极情绪对心理趋向的左右,在心理相融的气氛中和平地解决冲突。索尼公司创造的“五房间熄火法”就是一种饶有趣味的化解冲突之法。当员工间发生矛盾时,闹矛盾的员工需要先后进入五个房间:

第一个叫“哈哈镜室”。满脸怒容的员工进入后,先照哈哈镜,看到哈哈镜中扭曲变形而又怪模怪样的自我,他会忍不住笑起来,一笑解千愁,在笑声中他们自然消了些气,脸色开始有所缓和。

第二个叫“傲慢像室”,里面有一个橡皮造的塑像斜眼看着你,表示蔑视和看不起你。这时工作人员让闹意见的员工拿橡皮榔头去打那个傲慢像,尽情宣泄还未消尽的气,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第三个叫“弹力球室”。墙上绑着一个球体,连着强力橡皮筋。先让闹意见者使劲拉开球后放开,球打在墙上马上反弹回来,击中闹意见者的身体,旁边工作人员会问:“你痛不痛?“为什么会痛?”然后告诉闹矛盾者,这叫“牛顿定律”,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你去惹人家,人家就会报复你。让员工冷静想一想这其中的道理。

第四个房间,这是家工厂的“劳资、劳工关系展览室”。让闹意见者认真观看过去资方怎样关心员工以及员工之间怎样互相友爱的实例,以加强对闹意见员工心理的触动,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经过上述四个房间后,经理在第五个房间等候。

第五个房间叫“思想恳谈室”,

管理人员征求闹意见者双方的意见,看矛盾如何解决。经历了四个房间的员工,这时大多已冷静下来,双方一般情况下自然会主动解决矛盾,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和做自我批评。妥善地解决了员工之间的矛盾后,管理人员对两人还要勉励一番,并给予物质奖励。

在企业内部,职员之间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争执和受到别人的批评,这是不可避免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而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人类心理规律,通过心理疏导,唤起理智感,让员工自己解决矛盾和不适,并实行自我教育。“化干戈为玉帛”,维护企业内部的“人和”环境,理顺情绪。掌握批评的技巧

同级领导间批评的要领:要定准批评的目标;批评语言要尽可能明确;用“相信”、“我觉得”来讲,不要用责备或傲慢的语言;所批评的行为必须是可以修正的,如果根本就不能修正,请免开尊口;善于融批评于闲谈、娱乐等“无形无意”之中,以减少对方的紧张、戒备、抵触等心理,这有利于对方接受批评;批评中密切注视对方的反映;你可以同意对方的看法,但要让他明白别人未必同意;“箭在弦上,引而不发”,以促使对方自觉、自悔、自新;要强调对方的错误对双方都有危害,使其明白如果不改时,你也受他拖累,改了对双方都有益,这虽有些埋怨的意思,但他绝不会说你在“多管闲事”;“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切忌“画蛇添足”;善于以表扬代批评,这里表扬是策略,批评是目的,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宜作出结论式或“定性”式评语;切记“人非圣贤”这句至理名言,有些错误要批评,有些错误要容忍;有些错误既要批评又要容忍,至少是暂时容忍,这样才更有利于同级关系的和谐与稳定;要善于表示能体谅对方的处境和感情,等候最适合的时机再发表批评,冲口而出的批评常不受控制,因而影响批评效果;以君子之心度人,有助于消除对方的敌意,比如说:“我晓得可以对你直言,因为你欢迎这样的做法,绝不会计较”等等;要尽力使对方相信你不是 “越界”去干涉他和有意挑剔他,而是真正在关心他,否则,即便你是一片好意,也常容易被对方认为你是“多管闲事”、“自以为高明“或”故意和他过不去”; 必须使对方明白你之所以批评的原因;一旦批评产生了积极效果,应立即表示赞许或感激;批评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不可掺进个人成见;批评的同时,要注意肯定对方的长处和成绩,增强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其主动承担责任或检讨问题,提出改正错误的条件和意义,使对方觉得改正有益;假如你心中不高兴,不可在言语态度上流露出来,特别注意不要流露讥讽、歧视、反感、敌意等情绪;避免做出捏拳头、瞪眼睛、皱眉头等发怒的表示;批评应尽量针对共同目标而发,措辞方面强调合作。平级同事新定位

其实,同级主管之间既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如果主管者将其他部门及管理者看成是自己内部的客户,主管者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就会发生重大的转换和改善。一个聪明的主管,对于和同级主管之间的关系,应树立以下理念:

(一)其他主管与我之间是客户关系,他是客户,我是供应商

其他主管到我们部门来找我,是来“购买”他所需的“产品”(支持和服务),而我呢,应像对待外部客户一样热情服务,“出售”我的“产品”(支持和服务)。

(二)同事是我的衣食父母

公司的利润、收入是从外部客户那里挣来的,而工资、奖金、福利又是从内部客户那里挣来的。外部客户是公司的衣食父母,是上帝,没有他们公司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内部客户(同事)也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试想一下,没有其他部门和人员的需要和配合,设置你这个部门做什么?养活你这个主管干什么?

(三)同事是我的外部客户

事实上,在公司内部向同事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十分低下的,远远不如我们为外部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主管者,经常抱怨别的部门,抱怨别的人,可是,他们中间又有谁意识到,只有每一个人在每一个环节出精品,公司才能最后出精品。只有我部门为其他部门(同事)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支持和服务(产品),对方才能在下一道工序中做得更好。千万不要以为公司内部部门无法独立,所以无法消除垄断,就可以采取那种低劣的支持和服务。

★ 考研数学冲刺 返璞归真 提炼

★ 把握第一次

★ 学会把握作文

★ 把握当下经典美文

★ 把握青春参考作文

★ 把握初三作文

★ 把握时间演讲稿

★ 关于把握自己议论文

★ 关于把握作文700字

篇6:设计主管指导原则

“人人都是人才,但要放对位置”,这个放对就是匹配度。企业招人、用人的第一前提就是“识人”。如何识别找对了人呢?以下招聘原则及匹配度识别技巧,由akuchenyang带来具体讲述。

从过往经历、学历匹配、主动性、沟通能力、执行力、性格匹配、专业知识程度等多方面来核算该员工是否匹配该岗位。

以“网络推广专员”为例:

1.过往经历:与职务所需要求有相符为增加分数,满分20分。无经验该项分数为零。

2.学历匹配:与职务所需要求有相符为增加分数,满分20分。学历太低或太高分数为零。如招聘“网络推广专员”最适合的学历为:

大专(经历过大学,能沟通交流,但不会太高)+20分。

高中和本科也可以接受。但相对较低或较高。+10分。

初中和研究生不适合。太低或太高都无法适应本岗位。不加分。

3.主动性:主动投递简历、打电话、加QQ咨询等,表明工作主动性。增加分数,满分10分。没有就不加分。

4.沟通能力:面试过程中沟通顺畅,能理解总结面试官的意思。依照程度加分。最高20分。

5.执行力:面试过程中,对面试者做出执行的要求,观察对方的执行效率,依照程度加分,最高10分。

6.性格匹配:与职务所需要求有相符为增加分数,满分20分。

如招聘“网络推广专员”最适合的性格是变色龙+孔雀(依照程度加分,满分20分)。因为需要对外宣传展示表达。不适合为猫头鹰和老虎,太过理性和权威性太高。(依照程度减分,最低减至0分)相对中间为无尾熊。比较中庸,较为符合。(依照程度加分,满分10分)

7.专业知识程度:通过面试测试题进行专业知识考核,满分为50分。

综上所述,将招聘中所需了解的方面,通过量化进行客观数据化评估,满分为150分,得分最高者是接近所需人选。

篇7:车间主管岗位作业指导书

对车间生产、行政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和管理;对车间生产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组织车间员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一、召开早会

车间早会有两种,分别是负责召开车间员工早会和召开所有指导工与收发员的早会。

1、负责召开车间员工早会,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站队集合和广播两种方式,时间一般在早上7:50开始,会议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若事情多则可适当延长,若认为无须召开车间员工早会,则各班组必须召开班组员工早会,会议基本相同,大致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择几个方面的话题来展开:

1)、公司的政策与制度;

2)、车间的生产任务情况;

3)、车间的重大事件和活动;

4)、车间卫生、物料摆放、安全生产和设备维护等情况或不足;

5)、员工关心的话题,包括生活等方面;

6)、员工的提问而需要集体说明回答的;

7)、总结前一天生产完成的进度情况,表扬做得好的,批评做得不好的;

8)、总结前一天产品的质量情况,表扬质量好的,今后产品质量须加强的。

2、负责召开指导工和收发员的早会,会议采取在车间办公室召开,时间在7:40开始,时间是10分钟,早会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车间的生产安排与各组生产任务;

2)、产品生产质量注意事项;

3)、当日开货技术质量指导与说明;

4)、生产日常管理注意的几个方面:人员、成本、安全、5S等方面;

5)、公司的政策与制度;

6)、车间的总的生产任务情况;

7)、车间的重大事件和活动;

8)、解答各指导工和收发员提出的问题而且是认为有必要开会说明的。

二、生产调度

按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各班组的生产任务,根据需要对本车间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调配;依照生产均衡原则对车间各班组的生产进行有效调度,负责生产计划完成率能达到以上。

1、产能统计

1)、预估产能:在生产接到定单的时候,由生产计划员与车间主管豫估每一工序的人均产能;

2)、初步产能:在车产前版的过程中要根据车版的情况向各指导工了解大货产能,若与预估产能有差异则需与计划员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安排;

3)、产能调整:在车货的过程中要对车位的产能情况进行跟踪与统计,建立产能档案。

2、收到生产计划员的生产计划后,将生产制令单提前2天通知仓库备料,跟进备料的情况,确认各物料是否齐全、到位,不到位原则上是不安排车间开货。若来料时间已确定并且在工序生产受控范围,可以考虑先开货。若物料不全通知物控员追踪。

3、物料到齐后将生产计划下达给指导工和收发员,按生产计划要求,要求当天的生产计划必须完成。特殊情况必须由各指导工在事前说明,方可作适当调整;

4、跟踪各组各工序当天的产量,并对以后的计划进度进行评估,若产品生产进度无法按计划要求完成,则必须要与指导工商量协调解决,确保计划的执行。

5、跟踪少物料的异常情况,及时与仓库或裁剪车间沟通协调处理,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少料情况发生,是物料用量计算错误、车间损耗偏大、车间遗失、短发、少领、漏领等原因,若都无法解决,则填写《补料单》交物控员审核。

6、计划完成时间是产品车缝出来,并安排人员搬运至后整车间,并经接收人签字确认后方完成。

7、根据生产任务的完成时间要求来调度人员和设备。要考虑工序平衡,如属必要跨工序调度人员。

8、随时关注各组的生产进度;

三、成本管理

做好生产过程的各项统计工作,进行车间投入产出核算工作,审核原材料、人工费用定额标准,加强过程控制与作业流程管理,改进工艺,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投入产出分析,对车间生产的产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审核各物料的领用和退补料情况和产出合格半成品的数据,统计残次报废品数量,报生产部处理。

2、审核材料定额,根据投入产出统计情况审核各物料消耗定额的使用情况,对产生退补料的进行重点分析,若车间无异常属于正常损耗偏大的需列出建议定额调整意见,若属于车间人为错误使损耗加大造成需补料的则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和教育。若是出现退料的要注明退料原因,每生产一款产品必须清理完所有物料。

3、单价的确定,单价要依据产能情况来确定单价,同时需关注工序之间的平衡的比例等进行综合考虑

4、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耗。

四、质量管理

负责召开本车间产前会,对本车间的员工进行技术、质量指导,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控制,及时处理(上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确保产品的合格率达到要求。

1、召开车间产前会,对新款的产品生产工艺与质量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

2、协助指导工进行开货,必要的情况下指导指导工开货;

3、对车位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查,查看车间的质量异常报告,及时对质量异常问题进行处理。

4、制定各车位作业指导书,并负责培训,让每个车位都能对质量和工艺有一定的了解。

5、针对车间品检员提供的车间质量检验报告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纠正,制定预防解决方案,防止问题重复发生

6、针对车间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发现质量重点监督对象,并进行考核。

五、设备管理

组织班组做好设备保养与维护,并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会同机修人员进行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指导机修人员建立设备台帐,保管好设备资料,包括保修卡、说明书等;

2、制定设备操作指导书,对员工进行培训;

3、设定设备维护保养规定,要求车位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要根据设备的特点,确定其检查的部位和检查内容。将检查项目内容细分,哪些属于员工定期维护检查,哪些属于由机修人员定期维护检查

4、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隐患,要纳入检修计划,要监督机修人员按计划完成。

六、安全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班组进行车间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对出现的安全事故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和处理。

1、组织本车间指导工和机修、电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本车间电路、设备、消防等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及时解决或排除。

2、要做好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教育员工如何做到“三不伤害”

3、对安全事故要做到“四不放过”

4、监督指导工、收发必须随时保持区域卫生,通道的畅通。

七、文明生产管理

监督本车间员工负责5S的实施,并对实施过程检查和监督;对生产现场监督和5S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和措施,保证车间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1、在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车间规划,进行区域设置,并进行明确标识;

2、区域内各物料严格按照5S要求进行摆放,摆放整齐,标识清楚;

3、监督物料的存放是否按照要定量、定位、定品在指定区域内 ;

4、监督检查各组的各区域的物料的清理是否及时;

5、检查地面卫生是否干净、车位是否整洁。

八、员工管理

做好员工的考核评价、产能的考核、审批,组织车间员工的技术培训,虚心听取员工合理化建议

1、监督车间员工的劳动纪律;

2、解决员工提出的问题;

3、跟踪员工的日产量,发现异常,及时去了解员工情况;

4、虚心听取员工合理化的建;

5、组织车间员工的技术培训,培训多面手员工。

篇8:接待处主管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

接待处主管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

1.目的:规范前厅部作业,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顾客满意

2.范围:前厅部

3.流程示图:无

4.定义:无

5.工作說明: 发部日期:2013年7月01日版本状态:1页码:第1页

5.1在前台部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接待组的管理工作,直接向前台部经理负责。

5.2制订接待组的规章和工作程序,健全岗位职责标准。

5.3做好下属的思想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4负责本组人员排班和考勤,向下属布置工作任务。

5.5检查职员的仪容仪表、服务质量及工作进程,督促员工按章办事。视职员的表现,给予奖惩。

5.6帮助下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处理工作差错和事故。

5.7协调本组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关系。

5.8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本组职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职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5.9将上级的指示传达给下级,将本组的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自觉遵守请示汇报制度。

5.10检查本组工作必备品及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和申报维修。

5.11做好本组范围内的防火防盗工作和协查通缉犯的工作。

篇9: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是指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和谐应用恰到好处。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教师应该遵循家庭教育科学规律,以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性和通俗性,讲究方法,讲究实效。

科学性原则包括:

(一)抓方向正确引导

通过指导,应该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必须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共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抓矛盾分析主因

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是我省的省情,不同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即使同一市县也存在城乡差距。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因地制宜原则要求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本地区、本学区的具体情况,家长群体的具体情况。

(三)抓整体切中要害

指导家庭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整体性;提高家长的基本素质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整体性;科学的家教方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完美个性的养成的整体性;教师指导家庭教育体现了教师的地位是家庭教育的配合者,教师的作用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补充,是均衡教育的使者。体现了指导家庭教育是由教师、家长和学生、指导家庭教育目的、指导内容、指导方法及手段、家庭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性。它们是指导家庭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通过相互作用和一定的联结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指导家庭教育原则系统。

(四)抓规律循序渐进

家庭教育方法万种,却无定法。许多家长误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教育得好是有“神丹妙药”,在参加家教咨询时总想寻求到一种能立即见效的妙法,回家一用就灵。有时得到一个方法,回家一试,真的很灵,第二回用就不灵了。有的是在别人家特别“灵”,自己“请”回家就不好使。这是因为“方法”和家长的素质条件、孩子情况、现行家教方法、家庭环境等中的某些因素不合适。家长想马上掌握科学家教方法,有即刻解决家教疑难问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育是个过程,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矛盾转化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例如纠正和培养孩子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问题。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可以的。如果一个孩子有不爱洗手,而且已经形成了习惯,要想让它改变,就要向他讲不愿洗手是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是引起疾病的万恶之源。要不断的督促和提醒他洗手,甚至要立下制度或规定,早晨起床要洗手、吃饭前要洗手、放学回家要洗手、去卫生间出来要洗手……而且要进行不断的督促直到养成洗手的习惯为止。

家长的家教观念转变需要时间,确定自己的家教思路需要时间,实施科学家教方法需要时间,体现在孩子身上仍需要时间。当然,出现效果还是需要时间。虽然有的指导效果显现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毕竟是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中,不要有急于求成的思想,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二、针对性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要有目的的进行,不同类别对象本身的特点不同,指导的需求也不同。对不同类别的对象应该进行不同的指导。不同类别对象由于其自身诸方面的特点,他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和教育行为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他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也会有不同的特点,针对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具体误区进行分析指导。因此教师要针对存在问题要先做认真调查,详细分析家教疑难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主要矛盾,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家庭教育方案。

(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指导

根据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态度、家庭教育行为和能力,可将指导对象分为家长方面、孩子方面和家庭方面。家长方面的类型包括:不同学历家长、不同年龄父母、不同职业的家长以及权威型家长、简单粗暴型家长、教育无能型家长、放任型家长等;孩子方面的类型包括:小学生家长、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以及孩子的德育、智育、心理健康(反应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以及问题)等方面的不同表现等;家庭方面类型包括:核心家庭家长、单亲家庭家长、贫困家庭家长、外来流动人口家长以及隔辈老人抚养、非血缘法定监护人、教育保姆等。因人而宜。

注意根据不同类别对象的特点,在指导的要求、指导的内容、指导的形式和指导的具体方法上应该有所区别。

比如,根据“隔代亲”的祖孙辈家庭教育,在对“隔代亲”的家长进行指导时,在内容上突出家庭教育态度上的“理智”和教育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在对“亲子”的父辈在教育观念上的“代沟”问题,在内容上要突出“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相互学习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将使指导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高期望值”家长将教育子女的唯一期望锁定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上的特点,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突出“价值观”和“成才观”的引导,要突出个人素质和才能与社会的需要的关系。将使指导得到一定的实效;根据孩子生活、学习“无规律”使家长发愁没办法的指导,在内容上要突出“行为习惯”在于“养成”的训练;根据“高学历”家长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注意介绍、推荐、提供家庭教育及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将是适合这类家长指导需求的指导形式。等等。

(二)要分类别、分层次指导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误区问题

不同情况的家庭、不同素质的家长、不同的家庭疑难问题、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时期会用不同的指导途径、方式、方法。“指导”既要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处理,又要与时俱进。通过教师的指导,通过各类指导活动的开展、专家点评,通过对难点问题处理、咨询。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指导任务和对家长不同的要求,使指导工作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针对性原则”是的有的放矢的体现。根据不同类别对象的特点,在指导的要求、内容、形式和指导的具体方法上有所区别。它能够集中解决某一问题,能够根据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有不同于一般的特点,满足参加活动家长所有人的需求。

(三)理论要联系具体实际

家庭教育指导是在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要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服务。

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要有实效性、要上水平,就必须得到理论的指导。教师自身应重视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理论与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和理论。应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教师应重视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教师有这个条件,特别是班主任,在家庭教育跟踪指导上条件优越。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时,要注意从家庭教育和指导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从实践研究出发进行选择,要使通过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能够解决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实践。

要有务实精神。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为了让接受指导的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之成为称职的父母。为了使家庭教育指导取得最佳的效果,使家长从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积极参与的主体,教师首先要确立“以家长为本”,“为家长服务”的观念。

在认真研究家长、读懂家长这本“书”上下功夫。首先要研究“家长教育学”,弄清“指导家长”内涵,搞清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把为家长服务的观念建立在教师与家长平等,民主的关系之上,这种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是谁大谁小、谁听谁的关系,更不是居高临下的关系。其次要研究“家庭教育学”,要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懂得家庭教育规律。要求家长要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至少要在读懂学生这本“书”的基础上指导家长为什么也要尊重孩子,为什么其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是什么地位等等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第三指导家长既要科学又要技巧,既要原则又要灵活。面对错中复杂的(家长、孩子、环境等)诸多因素,需要我们教师仔细分析,认真研究,扬长避短,合理组合,制定一套家长认可并可操作的方案。还要对家长实施方案进行跟踪指导,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这就是务实,对待科学要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指导家庭教育的可行性、家长能否正确接受指导而使其变为行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其核心是教师心中的“家长主体意识”。

(一)摆正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家长,教师与家长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家长不同于少年儿童。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不应将家长视为教育对象,而应该是指导或服务对象。

当代家长的学历层次、教育观念、活动的参与性与过去相比较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家长的教育观念、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能力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已经超出指导者的指导范围和水平。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人格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所以教师与家长在这方面又应该说是平等协商、共同研究的关系。应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了解家长的情况,尊重家长的人格。家长是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教师应耐心听取家长的诉说,了解家长的需要,虚心征求家长对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家长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服务。使家长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并逐步吸收家长介入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发挥家长在指导和被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鉴于当前我国家长的普遍素质状况,教师还是得对家长进行指导,当然也要向家长学习,指导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认真调研、准确分类、有的放矢

对指导对象的认真调研、准确分类是指导工作必要准备。

教师在作指导工作之前,应以接受指导家长的群体或个体的自然状况作调查研究。对家长群体(一般指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的家长集合)的情况,依据对家教疑难问题的调查及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和家长的自然状况进行“问题”分类和人员分类,以使指导有的放矢;依据对个体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和职务、家庭教育观念、接受能力、能够参与学习的时间、等等因素的调查了解来决定指导方式方法的分类、以使指导有的放矢。

(三)指导活动的内容、形式应以需要解决的家教疑难问题相适宜

教师在指导工作中,应以受指导家长的家庭发展为本,尽量采用双向沟通交流的形式,开展以家长自身的经验、体会和感悟为主的活动,如: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家长访谈会、亲子活动(说说心里话、才艺展示、老少同乐…)家教沙龙等等活动。活动的主持人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家长,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请孩子或家长或共同作嘉宾。在活动中要注重推广来自家长自身实践的经验。

(四)家长的参与

家长代表的参与将提高指导的效果,但要与家长共同研究活动方案、组织活动过程,尊重并保护家长的积极性。

当代的家长中藏龙卧虎,不乏家庭教育高人。这是可贵的人才资源。智者当借力而行,挖掘家长中的人才资源,请家长参与指导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让家长参与主持活动的实施过程。让家长通过活动感受教育子女的价值与成就,从而激发家长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实施指导过程中,既要注重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确立,又要帮助家长把掌握的家庭教育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家庭教育行为和能力。提高家长对经济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四、实效性原则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实效性原则是指通过“指导”要产生实际效果。如果所指导的是花拳绣腿,好看而不实用,听起来很在理,但却不知道怎么树立家庭教育新观念,不知道怎样增强家庭教育的能力,别人的经验虽然好,但不知道如何操作。这种指导就是没有实效性。

要使指导产生实效,就要有务实的科学态度,互动的双向学习,双方的共同成长。

(一)务实的科学态度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们常说孩子是一本书,其实家长也是一本书。家长要读好孩子这本书,我们要读懂家长这本书。同时要指导家长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这本“书”是一本天天都在变化的书,天天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发展,父母读孩子这本书应该读一辈子,读一辈子就要学习一辈子,这样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发展。教师读家长这本书虽然和家长读孩子这本书不同,不是读一辈子,但是教师却要一辈子连续读很多“这本书”。这是教师的“继续学习”。家庭教育、家长教育都是科学,指导家长对待科学就来不得半点虚伪;家庭教育、家长教育都是艺术,指导家长对待艺术就必须有科学态度。要尊重家庭教育规律。

(二)互动的双向学习

教师也要向家长学习,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与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一样,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在互动中互相影响。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观念影响着指导态度,在指导实践中形成的指导能力又影响着教师的指导行为;家长对教师的认识影响着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又对家长接受教师指导的行为产生影响。指导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既影响和改变着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又改变着家长对教师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同时又影响和改变着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许多“教子有方好家长”的经验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教材,不乏领引时代的家庭教育新观念、新途径和有效方法。许多新理念都出现在家长的实践之中。教师要在指导过程中收集、积累、沉淀、学习家长现代家庭教育的观念、正确家庭教育态度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总结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特别是个案跟踪典型案例,为提高指导质量提供素材。在指导过程中,注意为家长搭建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平台。提倡、鼓励、支持更要创建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自我教育的机会。

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指导者与家长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相互交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情况,协调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要读懂家长这本书,要根据家长对指导工作的看法、参与指导活动的态度、接受指导的特点和对指导工作的需求,确定指导工作的做法,提高指导的针对性,达到指导的预定的效果。在互动中要互相学习,教师向家长学习非常重要。

(三)双方的共同成长

是指教师、家长、孩子在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收获、家长学校工作得到发展。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的每一成员为与之适应都在不断更新、调整、改造自己。

在人人都需要学习、时时都需要学习、处处都需要学习的时代和环境氛围中,在家长得到提高、孩子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得到提高和发展。指导的过程就是教师继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家庭教育学”、“家长教育学”及家庭教育的指导理论、方法和技能都应有所提高。

上一篇:夏天落叶作文400字下一篇:外语教研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