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2024-06-03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通用6篇)

篇1: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

职业(工种):心理咨询师

题 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码:**********

等 级:二级

日 期:2010年10月27日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谢晓琴

摘要:林某,女,22岁,广告专业,大四学生,因意外车祸鼻梁轻微骨折,治疗出院后恢复良好但有细微的疤痕,她担心鼻子变形变丑以及别人的异样眼光和议论而抑郁、焦虑,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根据“有病与没病的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内心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三个月、社会功能也无明显的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与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有所认识,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最终较好的实现了咨询的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鉴别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林某,女,22岁,广告专业,大四学生,身高161厘米,身材匀称,长相甜美,独生女。今年的国庆节与同学结伴骑自行车外出郊游发生车祸事故导致鼻梁骨折等其他外伤,医治后痊愈出院但鼻子上留有细微疤痕。父母均是机关干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健在但不同住,家庭关系和睦。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来自南方某省的省会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乐于结交朋友,接受能力强,好胜心强,追求完美。入学后,学习成绩很好,同学关系融洽并担任班干部,一直是同学朋友中的中心人物备受关注。父母均系机关干部,好面子,喜欢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公众活动听人家夸自己的孩子漂亮能干,因此对她的要求严格甚至苛刻。求助者5岁开始学习美术,小学三年级时参加本省小学生美术创作大赛获得一等奖,参加高考考入本省一所重点大学的广告专业。二个月前在外郊游发生意外事故前从未受过挫折,事故导致鼻梁轻微骨折后,一直担心鼻子变形以及留下疤痕变丑影响自己良好的外形,因此心情低落并有自卑感。

(三)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精神不振,穿灰色T恤和黑色牛仔长裤,而不是亮丽的衣裙。举止得体,待人礼貌。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语言清楚。她始终都低着头偶尔抬抬头,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意非常敏感。

(四)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在意外车祸之前从未出现过严重的身体疾病与身体伤害。自知道鼻梁骨折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身体体重有所下降但不太明显。

(五)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尚好,有两个要好的朋友但彼此间的沟通明显减少,但不愿正视他人不愿过多的交谈,父母关系尚融洽。

(六)心理测验分:E35 N63 p33 L26,人格内向不稳定,温和。

SCL-90:总分148分,强迫症状2.0 抑郁2.4 焦虑2.5 人际关系2.3 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以抑郁和焦虑症状为主。

SDS标准分:59分,有轻微抑郁。

SAS标准分:63分,有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害怕与人对视,害怕别人看自己,焦虑,自卑感强,偶尔伴有恶梦,易醒一个多月。

求助者在好朋友的陪伴下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

车祸后在医院得知鼻梁骨折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毁容了,虽然医生告诉自己只是轻微的骨折完全可以复原,但自己怎么都觉得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样子了,因为鼻子本来就很小,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也没那么精确总会错位那么一点的。在康复出院后,经常照镜子越照越觉得自己的鼻子歪了尤其还有道疤痕觉得自己的脸型变形了很难看。出门的时候发现有人盯着自己的鼻子看,敏感的自己感到非常难看和自卑!有一次,在路上碰见一个高中同学,该同学用很认真的眼神看着自己的鼻子然后轻轻说你鼻子咋啦?这让自己很难受觉得自己完全毁容了。于是为了让自己不容易被人注意到开始改变穿深色朴素的衣服。本来跟同学关系很融洽的她,一次看见班上几个女同学围在一起笑着小声讨论着什么,就走过去想听听她们说什么,结果大家见她来了就突然散开不说,感觉似乎是在讨论自己什么事情,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过,认为她们肯定是在讨论自己的鼻子。从此,对鼻子的问题就更加敏感,见同学在一起讨论什么就觉得是在说自己鼻子歪了。之后就一直喜欢低着头,不愿与人对视,与人交谈。无法回避时,总感到别人在注视自己,觉得不自在、很尴尬,这使得求助者心理压力特别大,非常自卑,觉得自己不会再像从前样那么优秀。不愿意听别人讨论身材相貌的话题,而当别人讨论时又以为是在讨论自己。经常想着这事情,上课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也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正在写毕业论文而且面临毕业,就业压力很大,担心会进一步影响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由此感到烦恼、抑郁、焦虑。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找回从前的自己,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能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由好朋友陪伴,身材匀称;五官端正、眉清目秀,长相甜美,皮肤白皙。披着长头发,刘海齐眼睛,着深色衣裤。进咨询室时显得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讯问后开始叙述,语调适中,回答切题,言语条理清楚。整个叙述过程注意力集中,反应快。情绪低落,对咨询结果抱有良好期待。

(二)好朋友的反映

她最近像是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性格一下子变得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老躲着人走。现在脾气很怪,基本不说话,容易激动。以前很爱看爱讨论关于美容、服饰的杂志与电视节目,现在尽量避开不看不谈。以前爱打扮爱穿漂亮时尚的衣裙,现在总穿深色朴素衣服不爱打扮。以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组织领导能力强,学习效率很高,现在不爱参加活动,似乎跟大家没有什么交集,但仍然是班干部,能完成基本学习与工作。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属于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发生明显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并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恼、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从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鼻子的不满意,害怕别人嘲笑这个缺陷这个范围内并没泛化到其他问题,也没影响逻辑思维,智力记忆等,没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总之,求助者心理冲突是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不太强烈,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1】因此,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

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调查报告《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主客观世界反映不一致;知情意是不协调,丧失自知力;人格不稳定。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反映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病程超过两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限定在鼻子的问题上并问泛化到其他的事物上,也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持续时间少于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持续时间长,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没有泛化,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所以可以排除焦虑行神经症状。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因意外车祸导致鼻梁骨折,治疗后留有一点点疤痕,属于伤后常见现象,由于青年女孩子比较注重外在形象,加上伤前形象较好,前后出现反差,由此产生焦虑情绪。

2、社会性原因: 家庭教养严厉苛刻,使得自己过分追求完美,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理念。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在意别人对外貌的评价。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2)被焦虑、烦恼、消极情绪所困难,自身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人际交往上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即使是与亲人和要好的朋友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变得孤独,加速了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4)个性特征:争强好胜,追求完美。敏感、易受外界影响,虚荣心强。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与求职者共同商定,确定一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焦虑、烦恼、抑郁的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及思维方式。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职者正确认识医生是可以把骨折的鼻梁接好得,只是痕迹不可避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痕迹慢慢变淡以至于变得不那么明显。其次,使得求助者合理的看待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促进求助者与周围人的正常交往。

2、SDS测试标准分从59分降到52分以下

3、SAS测试标准分从63分降到50分以下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完善人格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3】

2、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引起人们痛苦难过的根源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看法与评价。正确的观念就可能带来愉快的生活否则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与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4】

3、具体方法: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是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其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和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3】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③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 询师。

3、咨询师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规定;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于者

(三)咨询时间及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五十分钟左右,学校心理咨询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与建立咨询关系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和原则,主要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共情、理解、积极关注等技巧与之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知道求助者做相关心理测验EpQ、SCL-90、SDS、SAS,做出评估与诊断。与林某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初步实施方案。

(二)咨询阶段

1、第二次咨询。根据分析与诊断,求助者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予以改变。咨询师先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从小被周围亲人长辈、邻里朋友夸奖、同学夸奖“漂亮”与之而产生的自我感受以及情绪体验,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好评价很大成分来自于良好的外在形象,很在意这种好的评价觉得这对自己很重要。通过面质等技巧进一步让求助者认识到这种思维模式是不正确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然后列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和不适行为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让求助者认识到:引发情绪及行为后果的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信念,因此要减轻或消除自身的消极情绪及不适行为只有通过改变自身不合理的信念。要求求助者回去做两道家庭作业。一是好好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做好记录。二是让求助者自己在身边的同学朋友中随意挑选几个有代表的人物做一次小调查,并让他们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要求字数在40字以上。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2、第三次咨询。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很不错。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朋友对自己的印象仍然很好,大多是对自己的品行,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对长相的评价比较粗略。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分析家庭作业,通过进一步的辩论,使得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来不合理的信念,并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从而使情绪困扰得以缓解。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记录自己在一周中的主要情绪与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主要的信念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思辨,学习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建议下次邀请父母一同前来。

3、第四次咨询。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求助者与父母同时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求助者向父母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我是不是自己变丑变难看了,不再是你们的骄傲你们的宝贝女儿了。”父母都激动的回答:“你从来都没变过,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是爸妈严格苛刻的培养方式影响到了你,我们会尽力改变我们不合理的信念,多与你交流。原谅爸妈,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求助者发自内心的笑了。

(三)巩固评估阶段(总结、巩固、提高的阶段)

1、第五次咨询。咨询师与求助者一同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所取得的成果,协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不合理的信念,强化新的合理信念,使求助者能在咨询结束后能运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应对以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第六次咨询。求助者自述基本没焦虑、抑郁情绪,注意力能集中了,与同学交往也轻松多了,学习工作能力恢复正常效率。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学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前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咨询结束。

八、效果评估

(一)心理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了抑郁、烦恼和焦虑等得消极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自己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在镜子里看自己鼻子不觉得别扭。与同学交往或出现在公众面前不觉得尴尬难受。认为自己以前的许多想法都是自寻苦恼,现在感觉好多了。

(三)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总分126分,总分下降了22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标准分35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标准分41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参考文献: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38页。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260页。

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121页。

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121

易法建、冯正直主编:《心理医生》,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篇2: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河北省唐山市单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单位:姓名:

摘要:新升入初中住宿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是初中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来访者李磊,初一住校新生,因为不能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感觉很不适应,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李磊(化名),男,初一住宿新生。因父母做生意,平时无暇照管,从小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直到小学毕业,现在市里一所重点中学学习。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新生入学体检时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由母亲陪同前来就诊。

1.2个人成长史

李磊是家中独生子,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娇宠溺爱,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小学在本村小学学习,班里学生较少,老师要求不是很严,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该生比较聪明,学习成绩较好,是个比较受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学生,自己也比较自信。小学毕业后,父母为了能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托人把他送到城里的重点中学住校学习,新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又是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感觉很不适应。

1.3个人陈述

最进三周以来不想回宿舍,感觉宿舍的生活老师总是整顿他,比如批评他被子叠的不好,电话打的时间太长,洗漱太慢,要扣他的分数,还要停止他洗漱,每次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都觉得很没面子,担心同学会瞧不起他,不想住宿了,进而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和父母商量,父母不同意,感觉很苦恼,因此前来咨询。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语言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来访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2诊断

2.1诊断结果

根据该来访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2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2.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者来访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来访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来访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来访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来访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生活老师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咨询方案的制定

4.1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生活老师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4.2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咨询过程

5.1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5.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他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生活老师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晚上熄灯后前,我给妈妈打电话,生活老师说,没事别老打电话了,早点睡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生活老师批评我被子叠的不好,我想她肯定是在故意找我茬。2)回寝室发现室友几个在聊天,听到他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在评论自己。3)经过几次和生活老师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4)因为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生活老师她就会冷淡我、疏远我,故意找我茬。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去,周围其他老师和同学也会不喜欢我。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1)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批评我的被子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生活老师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怕第二天早上又起得早,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找茬。每个人都会关心学生,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找茬。2)回寝室发现室友他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听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他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这并不说明他们对我存有特别的、瞧不起的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3)受过生活老师的几次批评,难道我在所有老师面前就都不是好学生了吗?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错误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几次错误——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犯了几次错——我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就不是好学生了”这样关注的就是错误本身,而不是来访者自己本身。

4)即使我做错了,令老师对我不满就一定会因此找我茬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瞧不起我吗?——我做错了,会令生活老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找我茬。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瞧不起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小看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轻视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来访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来访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在小学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好学生形象被推翻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来访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来访者的生活老师,内容为

一次批评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来访者平时和老师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来访者扮演生活老师,咨询师扮演来访者),这样有助于来访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5.3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来访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来访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来访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来访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和老师交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他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6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馆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来访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来访者身边同学,尤其是生活老师反映李磊变得比以遵守时间了,能快乐的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参考文献

篇3: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一、主诉和个人陈述

1) 主诉:近一个月, 爱发脾气, 睡眠差, 心烦, 食欲下降。2) 个人陈述:在公司我有一很要好的朋友, 很谈得来, 我也特别关注她。但是前不久陪她买衣服, 发生了争执, 因为她选件根本不适合她风格的衣服, 但她执意要买, 没有接受我的好意, 让我感到很委屈, 又想起了以前我送过她的一件衣服却很少见她穿, 心里很难受。从此, 我们好像有些距离了。我最好的朋友都不看重我, 那其他的朋友还会看重我吗?这么好的朋友就这样结束了吗?我对她这么好, 她都不领情, 她怎么就不看重我呢?以后我还能交到朋友吗?这是我的错吗?我想弄明白这个问题, 所以前来咨询。

二、咨询师观察的情况

求助者独自来咨询, 衣着时尚, 思维条理清晰, 当描述到和好朋友发生争执时情绪很激动, 当说到好朋友与她产生距离时, 表现出很委屈。

三、评估与诊断

1) 对目前症状的评估:生理方面:睡眠差, 食欲下降;精神方面:焦虑, 易激惹;神会功能方面:社会功能正常。2) 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3) 诊断的依据:该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说明有自知力。并无逻辑思维混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比较短, 并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该求助者由于社交关系而产生内心冲突, 体验到心烦, 焦虑等不良情绪, 并出现了入睡困难, 食欲下降等生理症状。不良情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但能正常生活与交往。自始至终, 不良情绪的引发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没有泛化。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4) 病因分析。a.生物学原因:该求助者无器质性病变。b.社会原因:经历了负性生活事件。c.心理原因:存在错误的认知观念:对朋友的绝对化要求。存在对现实事情的错误评价:朋友不接受我喜欢的东西, 就是不接受我这个人。性格敏感不能正视生活中的挫折。被不良的情绪困扰, 自己不能解决, 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协助求助者消除与朋友之间的问题引发的负性情绪与症状。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最终目标:帮助求助者提高有效处理生活中各种挫折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达到人格完善。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1) 咨询的主要方法和原理。a.主要方法: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通过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 以帮助其解决情绪困扰及行为不适。b.原理:通过与求助者交谈, 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 (C) , 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 (A) , 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 (B) 进行初步分析。就是寻找求助者ABC的过程。合理情绪疗法是埃利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 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 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2)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3) 时间和收费:每周一次, 每次50分钟。

六、咨询过程

(一) 分三个阶段

诊断阶段:收集资料, 建立咨询关系, 进行心理诊断, 确定咨询目标及方案。咨询阶段: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巩固阶段:巩固咨询效果, 帮助求助者将在咨询中学到的知识、方法、体验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 不断完善人格,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做好回顾和总结。

(二) 具体咨询过程

1) 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a.收集资料, 建立咨询关系, 进行心理诊断, 确定咨询目标预方案。b.找出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方法:a.咨询开始时, 用开放性问题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 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 让求助者尽情倾诉, 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b.通过交谈, 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身体不适的具体表现 (C) :焦虑, 食欲下降, 心烦, 入睡困难。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 (A) :求助者与朋友发生争执。并对 (A) 和 (C) 之间不合理信念 (B) :朋友不接受我喜欢的东西, 就是不接受我这个人等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商定咨询目标预方案。2) 咨询阶段。领悟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在更深层次上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是由于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方法:a.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分析她的这些不合理信念是否具有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特征, 并把这些与她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联系起来, 帮助她找出不合理信念 (B) 。b.使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使她认识到信念是引起了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而不是诱发事件;她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和消除她目前存在的状况。家庭作业:回家后思考自己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修通阶段 (第三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 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从而减轻和消除其症状。方法:运用黄金规则, “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来反驳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别人必须接受我, 喜欢我”, 而自己却做不到无条件的“必须喜欢别人”, 使求助者接受黄金规则, 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家庭作业:写出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 帮助她拥有一个更理性更宽容的人生哲学。3) 巩固阶段 (第四次咨询) 。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总结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成长。鼓励求助者将咨询中学习到的知识、方法、体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

七、咨询效果的评估

篇4: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情感问题 ;认知治疗

―、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郑某,女性,24岁,汉族,在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一哥哥。自小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疾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关系良好,由于比哥哥小七岁,家人都随着来访者的性子。形成一种只顾自己的性格。来访者和家人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上学时朋友不多,比较喜欢独处。工作后,就更没有朋友了。

(三)来访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

精神状态:伤感,情绪低落,失落,总觉得生活学习没意思,经常哭泣。自我价值感降低。

身体状况:身体状况不佳,经常失眠,头痛,胃胀,食欲下降,但身体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社会功能:工作能勉强应付,与人交往的兴趣降低。

(四)心理测量结果:

SCL-90:总分115分(分界值为160分),躯体化1.00,抑郁2.46,焦虑2.40,强迫1. 6 (求助者有抑郁问题);

SDS:48分(分界值为53分);

SAS:40分(分界值为50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

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人交往的兴趣下降,感到孤独空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对自己很失望,没心情,感觉未来生活一片黑暗。

(二)个人陈述:我在某某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有一次单位抽调计生人员下村,大概是三月份,我认识了现在的男友(他是街道管区书记,三十岁,离异,有一个五六岁的女儿跟他前妻。),他和我不在一处工作,他长得不错,又关心人,做事周全,我依赖他。想留在他那里工作,而他也想将我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我是七月份调到他那里的。十月份我们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我告诉家人,父母均不反对。但一进入十二月,男友就说快放寒假了,要接女儿回来过寒假。我开始烦闷,焦虑,坚决反对。威胁男友说如果让我见,我就打她。我让你家鸡犬不宁。但男友还是让他女儿来了。我无法接受,哭啊哭啊。哭掉一卷纸。我狠心放下这段感情却又难以割舍,内心极其矛盾冲突,情绪低落。对工作感到厌倦。一个多月来,没有和男友联系。经常失眠,头痛,胃胀.食欲下降。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身材高挑,匀称,面容娇好,扎着马尾辫。语言沉稳,气质不凡。但眉头紧锁,目光茫然,神情抑郁,长吁短叹。对人有礼貌,说话有条理。

朋友陈述:她各方面条件还可以,人长得也不错,又有能力,为人较真诚。最近段时间,发现好像心情不太好,不爱和大家说话,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母亲陈述:她从小就非常好强,什么都随着她。家里什么活儿也不让他干。我和她爸爸哥哥都惯着她。

四、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抑郁、焦虑、睡眠障碍。

(二)、对该求助者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进行判断,该求助者知情意三者协调,有很好的自知力,主动就医求助,无精神病的感知觉和思维的异常症状,排除精神病,属于非精神病性的心理紊乱的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病程不长,没有造成很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排除抑郁神经症。有焦虑的现实情况,排除焦虑神经症。没有易激惹的症状,并没有感觉想控制或控制不了的情况,因而排除神经衰弱。

按照许又新的神经症的诊断依裾,来访者患病不到三个月1分,自己可以主动摆脱1分,能正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1分,总分为3分,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自我认知良好,因此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在一个月左右,半年以下。来访者的痛苦情绪持续1个多月。

3、反映强烈。来访者常常感到孤独、空虚,生活没有意义,感到前途渺茫,自我价值感低。

4、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对学习感到厌倦,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下降, 与人交往的兴趣下降。

5、情绪内容泛化。来访者的情绪低落泛化,对生活感到厭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来访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心理冲突的性质判别,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排除神经症的可能。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具有道德性质;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联系,涉及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如果心理冲突限于常形,充其量只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来访者的心理冲突时由于放不下过去的感情而造成的,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具有道德性质。

3、身体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4、从测验结果来看,来访者躯体化、抑郁情绪明显。主要症状是,心情低落,失望、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低。

(四)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①父母对女儿过于溺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妈妈很少管;②男友的女儿就要来了,不想接受与自己一起分享男友的感情。

(2)心理原因:①从小养成较内向,要强的个性。②行为模式上,较多顾自己,不考虑他人感受。

五、双方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一)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变情绪低落状态,主动与外界沟通。打开自己的心胸,包容别人,关心别人,关注别人的感受。重新树立自信心,转变不合理认知,提高认知水平。

(2)长期目标及终极目标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关爱家人,增强杜会功能。促进人格成长,促使潜能发挥。

(二)咨询选用的方法与原理

1,支持疗法--通过创设真诚、尊重、温暖的氛围,运用通情达理、解释、安慰、鼓励、指导等技术,给予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支持,使其尽情地渲泄痛苦、抑郁情绪,使一个月以来的压抑心情得到放松。这种疗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帮助求治者去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 2,合理情绪疗法--运用艾利斯的ABC理论,找出来访者头脑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针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促使来访者产生合理的认知、情绪,并建立新的有效行为。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三)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洵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存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力向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而的内容;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5次。收费标准:每次60元。

六、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

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心理帮助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其次,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让其了解和识别不合理信念并对行为负责,从而努力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并加以运用。

结束与巩固阶段:将来访者在咨询中建立的合理信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咨询)

1,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收集来访者的症状及其原因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2,方法: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具体化等技术让其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确立适当的咨询目标,制定可行的咨询方案。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木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协助来访者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同时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

(3)了解来访者为什么要进行咨询,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陈述自己的问题出在里,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

(4)发现来访者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

(5)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咨询方案。(6)安排日程。

第二阶段〈1次):支持与领悟。

1、使来访者尽情地倾诉心中的烦恼,渲泄不良情绪,咨询师通过倾听,以言语和非言 语的形式表达理解、共情、支持。

2、使用解释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达到认知领悟,明确自已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这一阶段的咨询,来访者一吐为快,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初步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固然是由负性生活事件引起,但与自身的人格和认知因索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自己过于自私。因此,自己应负责任。既然选择了当前男友,就意味着选择了其女儿。

第三阶段(2次):帮助与改变。通过前几次的咨询,我感到来访者有很多认知方式和观念是不合理的,在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让郑某认识到使自己难过痛苦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她对事件不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第一步:运用理论

1、解释ABC理论,并帮助來访者接受这一理论的观点。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是由于她现在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2、与来访者共同找出其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无论我对别人好不好,别人都应该对我好”等。

3、辩论:咨询师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使其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信念。

4、布置认知家庭作业,鼓励来访者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来访者有很强的领悟力,并能积极配合咨询师,认真完成家庭作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访者逐渐消除了一些不合理信念,建立起积极的合理的信念,并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心中常有踏实而温暖的感觉。现摘取咨询过程的一段,如下:

来访者:我妈妈什么也不管我,什么也不让我干。

咨询师:相对于你哥哥,妈妈更疼哪一个?

来访者:我哥哥比我大七岁,妈妈当然疼我了!连哥哥也不敢怎么样。

咨询师:你嫂子呢?

来访者:她更不敢了,我根本不理她!

咨询师:她是你嫂子,你也不理吗?

来访者:当然不理了,我想理就理,不想理就不理他们。

咨询师:如果他们让你买东西给他们,你怎么样?

来访者:不可能,我才不会买给他们呢。

咨询师:如果爸爸妈妈让你买东西呢?

来访者:我就说你怎么又让我给您买东西?

咨询师:给侄子、侄女买过东西吗?

来访者:(摇头)没有。

咨询师:如果你结婚,我们都需要哥哥嫂子送的,你怎么处理?来访者:(思索)......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咨询师:你说呢?别人家的小姑是怎么做的呢?

来访者:嗯,我明白了,我以后也像别人一样关心家人。

咨询师:我们在包容关心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第二步:鼓励来访者包容别人,关心别人。关爱家人,悉心体贴家人。扩大交往,主动向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寻求情感上的支持,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步:确立生活目标。敞开胸怀,拥抱家人,包括公公婆婆,拥抱男友的女儿。接纳生活给予的一切。这是帮助来访者走出情绪低落,真正进入健康状态的根本保证。

第四阶段(1次):结束与巩固。

1、总结收获.指出来访者在咨询中取得的成绩、进步,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2、回顾咨询要点,检查咨询目标实现的情况,进一步巩固咨询成果。

七、咨询效果评价

1、来访者自我评估:情绪变得开朗、乐观,头痛减轻,食欲、睡眠良好,只是偶尔失眠,对自己和其他事物有了重新认识,心态平和,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2、咨询师的评估:来访者进步很大,情绪低落明显好转;认知水平显著提高,由于惯性,偶尔还会出现不合理信念,但自己能意识到,并自觉地进行辩论;社会功能增强, 能主动与人交往,并树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3、他人及朋友的评估:家人及朋友都觉得来访者变得比较开朗,跟来访者交流更加顺畅,关系也较之前更加融洽。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44分,躯体化0.08,抑郁1.0,焦虑0.6,强迫0.8; SDS:总粗分35分;

SAS:总粗分28分。

半年后追踪反馈的结果,来访者情绪稳定;人际关系良好,和家人相处较好;和男友已经结婚,能够接纳公公婆婆,女儿只是偶尔见。每天记日记反思自已;能够更加成熟的对待家人。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年版,笫1版,笫15-17頁、第135- 146页.

篇5: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八年级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简介:王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摘要: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因不满意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疤痕,担心变丑和别人议论而抑郁、焦虑。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县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精明强干,是一名国家干部,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张某小时侯长相、身材随父亲,常被周围人夸长得漂亮。从4岁时起开始学习舞蹈和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选入县儿童合唱团,并到外地去演出。平时在课余和假期里坚持练习舞蹈和游泳。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手术后胸口正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刀疤,非常显眼,也非常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整形美容医院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 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对音乐、舞蹈、体育等文体课兴趣明显降低。同学之间关系尚好,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关系尚融洽,有时埋怨父母为何非要给她做手术。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焦虑,自卑感很强,伴夜间恶梦,易醒一个多月。

求助者主动要求父亲陪伴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最近一个多月来越来越觉得自己手术后变丑了,胸口的瘢痕像一条红色的大肉虫子一样在自己身上爬,而且感觉瘢痕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由此感觉非常烦恼和焦虑。晚上经常做恶梦, 好像有什么东西压在胸口一样,容易醒。早晨醒后感觉头晕脑胀,易疲劳,精神不容易集中。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正常应付, 但自觉效率有所下降。自己认为起因是去游泳时,发现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看她胸口上露在泳衣外的一段瘢痕,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加上瘢痕去除术后效果不理想,胸口的瘢痕成了她心头永远的痛,想到以后这个瘢痕将伴随她一生,经常心中长叹老天为 何对我如此不公平?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由父亲陪伴,身材偏胖,发育正常;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梳着运动头,着衬衫长裤。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定向准确。情绪波动大,有时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2.父亲的反映

这孩子最近不爱说笑了,老躲着人走。和母亲关系冷淡,母亲一说话马上走开,避免和母亲对话。现在脾气很怪,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吃饭。爱看电视,以前最爱看舞蹈节目,现在只要有舞蹈一定会换台。学习很用功,早晨很早起床,但是效率下降,经常走神。总爱穿高领T恤或衬衫长裤,以前爱穿的裙子都收起来了。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身体手术后瘢痕不满意,害怕他人看见自己这个缺陷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来源: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 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因先天性心脏病行开胸手术治疗,术后胸口留有瘢痕,又因瘢痕体质致瘢痕较为明显,本属术后常见现象。但是由于青春期的女孩自我意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上,再加上手术前形象较好,术后由于瘢痕影响形象,前后反差较大,产生焦虑情绪。

2.社会性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因瘢痕问题放弃游泳,退出校游泳队,连带放弃学习舞蹈。

(2)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父亲宽容,但忙于工作,缺乏沟通;母亲虚荣心强,缺乏理解,对求助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如被同学背后议论,很少和老师沟通。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要获得周围人每一个人的认同,尤其是母亲的喜欢和赞赏。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的不足或缺陷。

(2)被烦恼、焦虑、自卑情绪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人际关系上采用回避方式,减少与人的交往,即使是与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也缺乏交流,变得孤独,加速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4)个性特征:争强好胜,苛求完美。敏感、多疑、易受外界影响,虚荣心理强。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

缓解烦恼、抑郁、焦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助者正确认识到术后瘢痕不可避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瘢痕的隆起会逐渐变平,颜色也会逐渐变淡,以至于变得不那么明显。其次,使求助者合理看待周围人对自己胸口瘢痕的评价,促进求助者与周围人的正常人际交往。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

1.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认知行为疗法

此疗法具有以下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求助者学会把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了解到认知对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6-7次咨询。每次费用200元/咨询时。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1.第1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指导她作相关的心理测验EPQ、SCL-90、SDS、SAS,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第2 次咨询:

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 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3-5次咨询)

1.第3 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幼儿园、小学时代被周围亲人长辈、邻里朋友夸赞 “漂亮” 和自己参加文体活动时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很重要,自己很在意这种评价。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求助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我胸口的瘢痕太难看了,不能去游泳池游泳了,也不能去练习舞蹈了,因为周围人会异样地看我、议论我”。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 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求助者回去以后完成三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从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中挑选几个有代表的人物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把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要求在50 个字以上。三是去医院询问一些有经验的医生,自己胸口的瘢痕会不会一直象现在这样?如有可能,去访问一些手术后时间比较长的人,看看他们现在的瘢痕情况。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2.第4 次咨询:

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人对她的印象很好,大多对她的品行、学习成绩等方面评价高,喜欢和她交往,在体象印象方面周围人写了很多这样的内容: “清秀”“健美”、“身材匀称”、“漂亮”、“可爱”、“气质好”等。求助者对实际验证的这个结果感到高兴,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她发现大家并没有嫌弃讨厌她的意思。此外,通过去医院咨询医生和访问手术后时间比较长的人,得到的答复也很让她满意,发现事情不象自己想像的那么夸张和糟糕。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 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并建议下次咨询邀请母亲同来。

3.第5次咨询:

在咨询师指导下,求助者和母亲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求助者向母亲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如果我真变胖,变丑了,您还喜欢我么?如果我放弃了游泳和舞蹈,真的会让您失望吗?”得到母亲真诚的肯定回答后求助者落下了喜悦的泪珠。“那您为什么那样说我?”母亲动情的回答:“我从小要强,你外婆也总是对我要求的非常严格,我和你爸爸现在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的教养方式对你的影响,我们会尽力改变我的不合理信念,多和你交流。原谅妈妈,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求助者发自内心的愉快的笑了。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6-7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

1.第6 次咨询:

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求助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 健康水平。

2.第7 次咨询:求助者反映与同学交往轻松些了,能坚持去上体育课。重新加入了校游泳队,并重新开始学习舞蹈。认识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对自我的认识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情绪好多了。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抑郁、烦恼、焦燥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与母亲关系明显改善。与同学打交道或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再觉得尴尬。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三)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总分129 分,总分下降了20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 标准分36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篇6: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案 例 报 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求助者冯某是一名初中四年级学生。因中考临近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内心压力及不良情绪,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求助者神志清楚、应答切题、检查合作,但情绪焦虑,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心理咨询,纠正了不合理认知,降低了焦虑情绪,增强了考试的应对能力,习得了健康有效的应对方法,达到了预期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

冯某,男,15岁,初四学生。身高1.7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庭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求助者家住农村,父亲做化工生意,家境较富裕,父母均为初中文化。家庭基本和睦,从小随父母一起生活,至初中读书前一直住家中。上初中开始住校,成绩一直位于班级前几名,父母对其要求比较严格,对其寄予期望较高。一个月前,初四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于是下定决心赶上,学习更加努力刻苦。可是第二次月考时,心里紧张,成绩再次下降。此后每逢考试或测验就出现头疼、心跳加速等现象,考试结束,症状消失。这种情况使他内心很苦恼,非常担心在今后考试时会出现这些症状,担心明年考不上重点高中。心里越来越紧张。晚上睡不着,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觉得考重点高中就无望了。所以很着急,前来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

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1,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1.9,抑郁1.8,焦虑3.6,敌对1.2,恐怖1.3,偏执1.2,精神病性1.7,其他1.6;总分189;阳性项目数48个。

躯体化高于常模、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害怕考试、紧张、睡眠差,一个月。

个人陈述:我从小就学习很用功。父母要求十分严格。升入初中后,平时成绩在班内一直是前几名。一个月前,第一次月考,由于当时感冒、头疼,成绩没考好。我把情况告诉了老师和父母,他们都说下次可一定

考好。第二次月考时,我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别的同学会超过我,结果心跳加快,头脑空白,思路混乱,成绩又下降了。我自己很痛苦,要是这样下去,考不上重点高中,我就完了。我可怎么办呢?晚上躺下,很长时间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做恶梦,梦见自己中考时一道题都不会做,老师您一定帮帮我。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老师反映:该生很要强,对名次看得很重,学习很认真,能力较强,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上不是很主动,性格较内向。最近一个月精神状态不佳,睡眠不足的感觉。

母亲反映:最近一个月,孩子回家总是叹气,问也不说,发脾气。晚上睡觉晚,总说睡不够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神志清楚,应答切题,检查合作,面带倦容,当讲到成绩下降时,表现很急躁,语速加快,眼中含有泪花。

四、评估和诊断、鉴别诊断

(一)评估和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低落;学习压力过大,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表现在出现问题时都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症状有很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主动要求解决问题;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可是成绩下降,感到痛苦;个性稳定;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

3、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剧烈,反应也只局限在考试问题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4、从病程看至多1个月。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以及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根据以上依据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

(二)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心理问题 的反映强度不剧烈,没有出现泛化现象,病程较短,不到2个月,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等症状,但没有明显的躯体运动不安,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兴趣减退,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本案例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病因分析

(1)生物因素:求助者无明确的躯体疾病。

(2)社会因素:父母、学校以及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值高。成绩下降让求助者有挫败感。父母要求十分严格,家教严。

(3)心理因素:个性要强,追求完美:认为考试成绩下降就完了,存在“糟糕之极”的错误认知;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性格较内向,人际关系上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缓解考试焦虑状态;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改善睡眠状况;增强应试技能,习得健康有效的应对方法。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2、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简要地说,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

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此外,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属于考前焦虑情绪,考虑他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处于成熟与半成熟状态,因此适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3、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

(1)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和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4、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本校学生,免费进行心理测验和咨询。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咨询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

(1)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3)找出求助者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4)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心理困扰及改变意愿;(3)进行SCL-90测验;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4)向母亲了解情况;(5)向老师了解情况;

(6)将测验结果反馈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他了解问 题行为的成因(7)确定咨询目标;(8)布置咨询作业:

a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减缓学习节奏;

b找出自己考试时的担忧和想法,并记录下来。第二次咨询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根据合理情绪理论进行认知分析;

(3)加强与父母、老师的交流,争取社会支持系统;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根据合理情绪理论进行认知分析

(2)利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求助者用书面语言写下的临考时头脑中出现的某些担忧的想法,归纳出其中的不合理信念,有针对地指导求助者与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自我质辩。

①诱发事件是考试。

②他对考试产生了一些不合理信念:成绩就是我的全部;考不好,我就完了,属于认知错误中的糟糕至极;自己一定要超过别人,追求完美。

③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考试成绩下降。

④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 a成绩就是我的全部; b考不好,我就完了; c自己一定要超过别人;

d通过质辩,求助者对考试有了新的认识,放弃了不合理的信念,他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

(3)布置咨询作业

①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②思考并记录自己还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

第三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帮助求助者进一步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3)树立自信心,增强应试技能。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学习时间能合理安排,睡眠质量好;(2)针对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与其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考试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考试成绩只能表明你学习当中的不足与问题,然后再积极的解决问题,让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少。一个人表现有多方面,如品德、知识、能力、理想、事业、友谊等方面,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b考试仅仅反映了这一段的学习存在哪些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他代表不了一个人的全部能力,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脚踏实地度过当下,将来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

c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一个人在这一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有可能劣于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一个人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就是好成绩。正确对待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学习,努力生活。自己就是优秀的。

(3)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 表,一一对照,并认真思考。

以下是咨询的一段记录

咨询师:你认为自己很笨,很没有能力,只要你数学考不好,那就全完了,对此你很焦虑,感到自己很无能,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我认为自己很笨,没有能力。我的其他科目还算可以,可是一做数学题就紧张,总害怕考不好,大脑一片空白,平时认为很简单的题都得算上好几遍,即使这样还总是出错。今天上午一考完,我就知道又完了。就快中考了,这可是决定我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大事,要是考不好就完了,老师和家长也非常着急。

咨询师:你认为自己很笨,很无能,是没有能力做好任何一件事吗?

求助者:不是,我只是没有能力学好数学,一考数学,我就紧张,害怕做不好,越紧张就越做不好。

咨询师:你说你没能力学好数学,那老师上课讲的题,你都听不明

白吗?

求助者;也不是,老师上课讲的题,我都能听明白,平时做题也还可以,但一到考试就什么也不会了。

咨询师:平时做一些稍微简单一点的题呢?

求助者:只要不是太难的题,慢慢做也能做出来。

咨询师:你总说自己很笨,没有能力,但事实上是你的其他科目学的很好,数学也不是一点也不会,但你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评价过低,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紧张和焦虑。

求助者:(思考)好象是这样的,一看到数学题就紧张,没有心情往下做,我自己也劝自己不要紧张,但就是控制不了。

咨询师:那你考试后心情怎么样?

求助者:考试后,自己想,反正试卷交上了,也就不担心了。

咨询师:这时回过头来看考试题,能会做吗?

求助者:数学考试后自己也明白哪些题目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

咨询师:这么看来,考不好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情绪问题,过度的紧张焦虑让你会做的题也不知怎么做,考完后不太紧张了,这些题也会做了,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这样看来,我的数学也不是什么也不会。

咨询师:你能认识到你的数学考不好的原因不是你不会,而是你的情绪导致的,这很好。也就是说,你其实并不笨,只要能树立信心,你就能控制你的情绪。

第四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对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用理性的态度看待考试后,体验到自己情绪与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中。

(3)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4)心理测验

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6,强迫症状1.5,人际敏感1.7,抑郁1.5,焦虑1.8,敌对1.3,恐怖1.1,偏执1.4,精神病性1.7,其他1.7;总分127;阳性项目数26个。

(5)基本结束咨询,建议其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自我评估:我不再害怕考试了,我对自己有信心,晚上入睡不再困难。

(二)父母评价:孩子的笑容多了,发脾气少了,学习劲头足了。

(三)班主任和同学的评价:他现在看起来很开朗,不像以前一样愁眉不展,与同学相处融洽,情绪稳定,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名次基本恢复原来。

(四)心理测验评估: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2分,总分127分、阳性项目数26,说明无阳性症状,说明咨询有效。

(五)咨询师评估: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症状,能从容应对考试。提高了求助者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加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6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6

上一篇:高中综合素质教案下一篇:幼儿园前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