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浅析

2024-07-17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浅析(通用8篇)

篇1: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浅析

浅析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周海鑫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的发展,农机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科技推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是农业机械服务“三农”最直接、最具体、最具实效的工作;是实现农机装备水平提升、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机化事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向多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从原来的产前产中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产后更广泛地延伸,农机化的品种也由原来简单的机械化,向电器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统模式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已成为过去。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机补贴政策的不断加大,农机事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一些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很好运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农机的推广和发展,在发展现化农业的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

1、原有的推广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过去,我们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由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为主体,全面实施,这对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体的机械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推广机制由农机部门单独操作,对农机部门的依

赖性很大,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需要。推广工作没有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推广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没有打破原来的框框。农机部门对有些产业、有些机械连自己也不清楚,因此,改变现有推广机制,势在必行。

2、农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财政困难,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区、县财政除拨给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外,没有安排专项的农机推广经费,因此,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向着高产低耗多样性方向发展,农机推广力量明显匮乏,投入的推广经费不能满足机具从引进到示范、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开支,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3.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人员裁减,使农机推广力度下降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区、县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五站合一,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府统一调配,实际到岗人数不足原来的1/3,一般每个乡镇只有1~2人,有些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人力大大削弱。机构改革后,因农机推广人员不是专职专用,使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心受挫,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这种困境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区、县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脱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完全依靠乡镇农机推广部门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大量的工作还得靠市农机部门来完成。乡镇农机推

广力量的削弱,使区、县农机推广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更难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所以获取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好各方的信息交流是农机推广最基础的工作。

4.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县、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机构改革后,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事业心受到了影响,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5.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

近几年来,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比较肤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观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知识和政策的更新,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6.供求信息脱节,推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因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信息渠道已基本闭塞,上级农机推广部门无法及时得到基层农业机械的需求信息,加上市农机推广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供求信息不掌握,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仅凭农机推广部门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来推广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已用于生产中,而推广信息滞后,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促进作用。

二、关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要理顺农机推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大力加强机构建设,增强机构实力,探索并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活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技术精、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改进推广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在推广模式上应更多的深入基层农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惠,把农民所需要的技术、机具送到他们家中,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二是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并加大示范点的力度,大胆将新技术、新机具以恰当的方式在示范点和农机大户中推广应用,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三是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部门的联系,解决购机难、机具推广难的问题。

3.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要经常组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习各项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知识为推广工作提供源动力。

篇2: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浅析

【摘 要】近几年,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与以往相比较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机推广体系,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农机推广,有利于加快农村发展的步伐,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本文介绍了农机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机推广;新农村;作用;建议农机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贵州的农机推广工作与过去相比较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农机推广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贵州的经济发展。

1.1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基础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符合现代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顺利完成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使农民收入大增,确保粮食安全。

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农业机械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若无农机推广,便不能完成农业机械化,无法促进农业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是有繁荣的农村经济,有进步的先进的农业和农机科技手段,主要目的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

目前,农机科技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农机作业呈现需求系列化优势。在原来“翻、耙、起”老三样的基础上,农民对中耕、追肥、植保乃至收获等都有了新的要求,而且新的农机作业项目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等一条龙复式作业,机械收获等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二是农机作业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坚持大、中型机械翻地为主的同时,实行小机灭茬及大机深松,形成了“宜翻则翻,翻、灭、深松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共有的作业模式。农业机械推广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中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大大改变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缩小了城市与乡村间的差距,使农业化水平大大提升,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2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贵州农机推广工作中,1台收割机可取代200多名劳动力,1台挖掘机可取代约550名劳动力,1台微耕机相当于10头牛,这表明农村劳动力可以得到解放。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推广应用,产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有利于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合理分配。农业机械的使用,使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逐渐转向工业与服务业,同时也有利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部分地区开始实施跨地区作用,这使农业机械使用效益与利用率得到很大提升,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农忙季节也可减少返乡次数。

1.3 缩小城乡差距

大量的农机推广工作,使贵州农业发展加快了步伐,人们的生产经营方式与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均渐渐趋近于城市水平,城乡差距逐渐变小。通过多年的农机科技人员的努力,大量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宣传、应用后,很多农民在生产方式与劳动方式上均产生了变化,生产由以往的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发展,从而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2.1 争取政府支持

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且也提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农机推广部门需要在上级相关部门及政府支持与引导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需根据当地发展的具体情况,贯彻相应政策,助推农机推广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农机推广应用过程中,倾听农民心声,了解农民需求,推进农机技术及农业机械的发展。

农机推广工作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不断研发出新技术、新机具,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倾听农民心声,了解农民需求。定期组织会议,邀请当地政府领导参与,领导随时了解到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给予支持。

2.2 将信息技术引入农机推广工作中

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

(1)推广人员要具备超前的意识,更新自身观念,不能沿袭以往的管理模式,更新推广方法,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需农机市场信息保持通畅,建立多个农机推广示范点,充分体现农业经营的创新性。

(2)可建立行业协会,以此了解农村的农机需求情况,收集农业信息。还可在网络上搜集各类与农机推广、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促进我省农业的发展。

(3)农机推广部门可及时更新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一是确保将农民需求问题、农机信息准确无误转达给农民。二是为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安排与计划提供依据。

2.3 制定有效的农机推广制度

农机推广工作的进行必须依靠有效的农机推广制度,通过建立农机推广制度,以其为指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农机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将农机推广情况纳入工作人员年终考核中,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部门相互配合,顺利完成农机推广工作。

为了使推广效率得到提升,可强化对农技人员的相关培训,便于达到相应目的。培训内容非常多,其中主要包括农业知识、法律法规、农机使用方法等,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培训方式,将技术、地理特性、机械同当地发展情况联系起来,把定期培训内容应用于实践中,各个地区之间还可以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使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站在农民角度思考问题,以发展眼光制定推广技术,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为农民谋福利。

农机推广有效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各大部门联系紧密,相互合作,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村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3:浅析加强农机推广信息工作

一、农机化信息是农机技术推广的先导

农机推广信息是经过信息收集—分类—储藏—检索—加工—分析—综合等形成的。农机推广部门获取信息后, 一般要通过调研—可行性研究—小面积试验—信息反馈—适宜本地区情况的改进—大面积推广这样一个程序, 才能成为真正采用的信息, 因此,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先导, 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服务:

1. 为领导决策服务

农机推广信息经筛选提供给农机推广工作者, 农机推广工作者又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分析、试验后, 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上级领导部门;领导部门经过专家评议、论证并确定其具有使用价值后, 做出农机推广项目的决策和规划。

2. 为农机科研和生产部门服务

农机推广对农机科研和生产部门来说起着“二传手”和“接力棒”的作用, 是将科研和生产部门的新技术、新机具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生产成果的关键程序。在获取农机科研、生产部门有价值的信息后, 经过一定过程直接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上, 使科研和生产部门的成果尽快使用而不被束之高阁。另外, 农机推广信息对农机科研部门、生产企业来说, 还具有信息反馈的重要作用。农机推广工作因处在生产实践第一线, 最了解某种机具或技术的优缺点和生产中的需求, 只有把推广部门从第一线收集来的信息反馈给科研部门和生产企业, 才能使原有机具和技术进一步完善, 或诞生出新的科技成果。可见, 农机推广信息可以直接为生产企业、科研部门服务。

3. 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服务

将所获取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机具的信息尽快传授给农民, 为农民致富服务, 这是农机信息的又一项服务内容。例如, 近年来在全国实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玉米精量播种深施肥技术, 就是农机科研推广部门从农业生产和国外考察中获得的节本增效技术成果。

二、农机推广信息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 把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准确性是指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准确, 这就要求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适应本地实际。要先做小面积试验示范, 试验成功后才能提供给农民投入生产。推广信息的及时性就是要求一个“快”字, 信息必须及时、快速应用于生产上, 这样价值才能显现。针对性是指注意收集具有针对性和专一性的信息, 以适应当地种植形式、种植结构、种植品种和实施面积。灵活性就是要求在推广信息工作中时刻注意所取得情报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要使广大农民容易接受, 并不受场合、地点和对象的限制, 尽快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情报送到农民手中, 满足农民需要。

2. 选择合理的传播信息方式

传播信息方式包括传递型、传授型和经济型三种。传递型是指围绕传递情报信息开展工作, 如提供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 提供国内外有关课题和产品的研究现状、试验结果和应用效果等。主要是通过媒体、网络传递给农民。传授型是指向用户传授知识和技能, 开办新技术培训班, 讲授技术, 解决难题, 开展农机推广情报咨询, 传授专题或专项技术的全程服务, 并且要求推广技术人员要到生产一线亲手为农民排忧解难和传授操作技能。经济型即为交易双方的用户开展牵线搭桥工作, 如召开情报信息发布会、业务交流会、洽谈会、代办产品和技术转让、代译、代购等服务。

3. 把握好信息来源

篇4:浅析如何完善农机推广工作

【关键词】农业;农机推广;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机化事业形成了省、市、县、乡镇四级较为完善的推广体系,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的农机推广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 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现行的农机推广体系不够完善

现行的农机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这种推广体系针对过去农民收入不高、以大田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生产是很有效的,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也开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自主决定土地资源的使用方向,大田作物的种植量相对减少,以往单纯以计划为主的推广手段已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推广效率也随之受到影响。

1.2 农机推广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分布不合理

相对于城市,乡镇的经济条件较差、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也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大多数乡镇农机推广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人才短缺,不能将先进的农机技术快速的推广给广大农户,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效果。

1.3 政府导向资金有限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逐年增强,政府虽然加强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但分配在农机推广机构的资金仍十分有限,已跟不上农业的整体发展,不能满足农机推广的需求,因此也严重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

2 完善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

2.1 建立农机化推广创新机制,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科技含量

农机推广部门要树立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推广创新,在工作中探索出适应本地区的农机推广机制,真正的担当起连接农机企业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及时将新技术传授给农民,扩大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运行机制。

2.2 建立农机推广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持证上岗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出一支优良的农机技术服务队伍,不断激发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积极开展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注重培训的实用性,使推广人员在培训中真正掌握到新技术,并能及时传递到农民手里。严格贯彻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保证农机推广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推动农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3 强化手段,完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功能

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于增产潜力大、效益高的农机技术项目,应加大推广力度,建立以点带面的农机技术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以起到样板的作用,为农民提供参考,逐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积极探索新的农机推广服務模式,逐步形成新型农机推广服务产业链,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服务组织。

2.4 加大信息宣传力度,扩大农机化信息服务

加大农机推广宣传力度,创建网络服务平台,以促进农机推广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扩增农机信息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报道的信息要做到准确无误,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推广工作,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让农民第一时间了解到农机行业的政策法规、科技示范,开创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新局面。

3 总结

篇5: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浅析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农机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依据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法律法规条款并保证法律法规的执行,特别是制定国家或地方的,专门针对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议不仅赋予农机质量监督部门监管权,也要赋予其一定的行政处罚权。这样不仅有法可依,也可以增强监督管理的法律效力。

3.2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

农机质量投诉质量监督体系是一个从省级到县级的完整的结构。并逐步以县(市、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为依拖,建立健全市、县、乡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实现农机质量监督和投诉工作的资源共享,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处理相关事件。根据农机使用者的投诉与建议,对农机“三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渠道,做调查,解决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生产企业反馈。如果问题严重,向农机生产企业所属的政府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3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队伍是开展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提升农机质量监管的队伍建设。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3方面。思想上,牢固树立服务于民的思想,不断提升监管队伍的思想素质。提升监管队伍的业务能力。管理队伍要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熟悉掌握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监管手段和设施建设,利用高效、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完成对监管对象的技术检测。

3.4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农机市场的执法管理,特别是对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管理。在农机市场逐步开放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市场执法管理体系,规范农机市场的经营管理。建立生产企业从生产到售后的完整的营销过程,销售企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特别是完善售后服务制度,明确生产和销售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农机生产企业的销售和检查,逐渐由突击检查过渡到常态性检查,严把质量监督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机市场流通。

在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法治与行政手段结合使用,逐步完善投诉工作的体系建设,保证监督执法的有效性。

篇6: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浅析

如何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推广队伍的作用,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本刊就与此相关问题,专访了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宪研究员。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长期从事农机化行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熟悉业务,对农机化热点问题也很关注。想请您谈谈对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看法。

刘宪:农机农艺融合的确是农机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个老问题。40多年前,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开始研发水稻插秧机,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用机械模仿和替代人力插秧,没有从水稻栽培方式改变的整体上进行系统研究,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开发应用进展缓慢。后来,日本在学习借鉴我国技术的基础上搞水稻生产机械化,注意全面考虑水稻品种、水土肥、秧苗规模化生产等因素,育秧、机插秧和收获一体化研究,成为了当今稻作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产的水稻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也因此行销世界。美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的成功实现,也没有单打一,同样是走农机农艺融合的路子。纵观世界农机化发展的成就,无一不是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典范。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成为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特别是我们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

农机化是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载体。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不仅包括农业机械技术,也包括农艺技术,是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连通器”。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技术推广是主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推广是农机化工作的核心业务,在农业机械化事业全局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中处于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推广工作者肩负的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必须看到: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近年来,水稻育秧技术与机插秧技术配套问题日渐突出;玉米的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与机械化作业相互适应的问题急待解决;油菜、甘蔗、棉花机械化收获呼唤适宜的品种和机械化技术;马铃薯、花生等根茎类机械化、丘陵

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农机化水平提高缓慢问题,都与农机农艺不融合不配套有很大关系。“十二五”农机农艺融合度低的问题如果继续存在,提高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将难以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将成为一句空话。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好。

一是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特别是病虫害、杂草的专业化防治对机械化需求增加,水稻、玉米、棉花、甘蔗和马铃薯等大宗作物收获的机械化要求迫切。许多农业科研机构顺应发展要求,着手研究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的课题。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机械化农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机械化农业时代的到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拉动前所未有。三是耕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转移趋势明显。国土整治、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为农机农艺一体的机械化作业模式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四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4到2010年的7个“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国务院、农业部出台若干意见和工作部署,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好。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职责义不容辞。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以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实现重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提出:“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以国务院文件形式专题论述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充分彰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机化工作者职责所在。是我们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的同志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 农机农艺融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作物品种、栽培制

度、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农民传统种植方式等诸多方面。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角度看,您认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

刘宪: 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证明: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集成,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也是农机化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在部农机化管理司和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不断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设备推广力度,在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应该看到,目前农机农艺融合度低、各方关注不够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搞农机和搞农艺的人马各自为战、互不关联,农机农艺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例如,育种目标较多注重提高产量,新品种审定一般不注重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传统农业栽培技术的设计主要建立在手工劳动的方式上,较少关注适应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业生产缺乏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宽行窄行宽窄行,密植稀植密稀植”若干个栽培方式多项排列组合。园艺式多样化的栽培思路有其优点,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作物生长,但增加了农机具开发的难度和使用成本,不适合大面积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农机装备研发人员深入农业生产实际不够,对不同种植区域作物品种形态、物性关注不多,闭门造车。“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农机农艺一体化的要求确定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角度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索解决的途径:

——加强实证研究,弄清问题症结所在。

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农民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影响,我国各地的农业种植品种多样、种植模式各异、收获要求不一,这不但直接影响机械化的使用,而且还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种植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种植模式不同,农机生产企业为满足市场的短期需求,所生产的机具种类多、批量小、价格高,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低,从而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发展。例如:山东省现有玉米栽培模式中存在着十几种玉米种植行距,其中约60%能够适用目前的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行距设置繁多,栽培模式各异对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影响很大,科学规范行距成为推动玉米收获环节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我国油菜

生产也有类似情况,特别是南方地区移栽油菜,株型大、分枝多,角果易开裂,多熟制都给机械化收获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必须组织实证研究,建议选择水稻种植(插秧)、玉米收获、棉花、甘蔗全程机械化等生产环节组织农业科学家和农机专家联合调研。掌握栽培模式和机具的现状,研究提出生产路线和技术模式,制定相应的作业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方式。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完善种植技术体系,引导农机企业生产开发新产品,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新机具,突破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发展桎梏。

——总结借鉴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经验。

农业机械是农艺技术的载体,先进的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应用,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方面农垦国营农场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农垦农机化发展水平高、速度快,既有体制机制和投入方面的优势,也是农机农艺融合紧密的结果。许多农场始终围绕农业发展的全局推进农机化,按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要求,及时装备、革新、改装农机具。不断完善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每个环节农机农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实现了良性循环。可见农机农艺融合不是做不到,关键在于是否有意识地去做。要善于总结学习农机农艺融合的先进经验。在水稻生产方面,江苏省一些市县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玉米生产上,山东省一些市县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连、天津等一些大城市在发展设施农业中推广物理农业新技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这些地区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之所以能够突破,关键是找到了解决农机农艺融合问题的途径,形成了满足生产需要的发展模式。

——不断创新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

农机农艺融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需要对症下药,辨症施治。首先是领导重视,要在决策层建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领导机构,各行业的领导共同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在管理机制创新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农机农艺部门“隔行如隔山、老死不相往来”的思维定势,突破部门分割的局限,多联系勤沟通,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农机化

管理和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主动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对品种、种植方式、机具配备等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经常进行会商,提出针对性强的工作意见和具体措施。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已经和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沟通,2012年将按照部领导的要求开展合作,选择几个方向,联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建议粮食高产创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增粮行动等重大项目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包括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技术内容,农机农艺措施一起制定,一起布置,一起检查落实,共同应对和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建设和机械化发展中的难题;在经营机制创新方面,要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形式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在科研和推广机制创新方面,要改变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相分离的科研和推广方式,建议在行业科技项目中增加农机农艺融合的课题,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队伍中增加农机化专家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比例,汇集各学科的科技人员协同工作。争取在 “十二五”期间建立集品种、栽培和农机化技术为一体的研发和推广模式。

记者: 目前,全国共有9.8万余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全国已形成从部到省、市、县、乡五级农机推广网络。这样一个完善的网络和人数众多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民的作用。请您谈谈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过程中,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工作的着力点应在放哪里?

刘宪: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力和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使这些先进技术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对加快推广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等机械化技术,推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保护耕地资源、提升地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进农机节能减排,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十一五”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证明,大量使用机器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各种资源利用率。因此,“十二五”要从有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角度出发,设计或选择农机农艺融合的方案。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应在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首要任务是加强业务学习,不仅要精通工程技术,还要钻研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了解品种和动植物生长规律,完善知识结构;要改变思维定势,突破

部门和专业分工的局限,多接触多沟通,按照农艺要求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组织机械化生产;既要推广种植业领域农机化技术,又要加快养殖业、设施园艺、农产品初加工和其它农业产业农机化技术推广。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加快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秸秆还田、玉米精量播种等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选择若干作物,制订具体的示范标准,配合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建立一批具有当地特点的示范区,扩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示范范围和领域,推进农机农艺示范活动的深入开展。

——以玉米机械化为突破口,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现实途径。

玉米生产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融合度低的问题十分典型。我国玉米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地受到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制约,制订种植与收获技术模式相协调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已成为推动玉米机械化生产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要认真总结各地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做法,在推广良种的同时推广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玉米栽培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光热和水资源,也要从有利于发挥玉米收获机械作用的目标出发,重点解决农艺配套和品种选择问题,推广科学合理的种植规范,关键是规范行距,实行统一的玉米机械化种植,合理配套玉米收获机械,大幅度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率和经济效益。农业部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已经会同玉米育种、栽培专家和有关部门着手开展工作,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探索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的途径和方法,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建立玉米机械化种植作业技术体系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

——以农机手培训为切入点,推广普及农机农艺融合的实用技术。

建议农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宣传培训活动,把农机与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修订编写教材,改进教具,通过大力组织实施对农民的培训,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手,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相配套、相促进的技术。例如,近几年农业科学抗旱中采用的免耕播种、小麦机播中配套的机械化镇压保墒、节水灌溉等抗旱技术等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农机农艺融合的新知识新技术,走出一条靠农民创造、靠市场运作、靠服务完善的路子。只有农民的主体

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作用得到更大更有效的发挥,农机农艺融合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近年来,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引进德国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果,要认真总结借鉴,在适宜的地区宣传推广。

——以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篇7: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浅析

为了促进公主岭市农机推广站推广工作全面开展,加快公主岭市农机化发展进程,该站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宣传农机推广工作。使公主岭市学科技、讲科技之风在广大农村蔚然兴起。

利用媒体搞宣传。通过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专栏等多种渠道,传播农机科学文化知识,激发广大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适时召开新技术的培训班、现场会、机具展示会,做好试验、示范工作。

利用网络优势做好宣传。徐振华站长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多次强调网络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把信息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参数。2015年该站已通过《公主岭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发表信息34条,其中:有30条被《吉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采用,7条被《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采用,8条被《中国农用机械网》采用,1条被《中国农机协会》网站采用。

发放宣传单。工作人员分成4个小组,由副职领导带队,深入24个乡(镇)404个村,发放《保护性耕作补贴宣传单》2万余份,使农民朋友掌握了技术知识,了解了国家的惠民政策。

构建示范推广网络。利用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做到了村村都有示范户、屯屯都有带头人。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挥周边大专院校优势。与四平市农业工程学校、吉林省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把有抱负、有思想、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农村有志青年送出去学习新技术。同时把专家请进来,为农民朋友讲课、辅导、现场指导,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

利用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的辐射作用,向周边广大农户宣传新技术、新机具。

篇8:浅析如何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 结合当地实际, 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推广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供参考。

1 政府重视, 领导支持, 是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前提

《农机化促进法》明确规定, 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领导, 在人员配备、资金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为农机推广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物质技术手段,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还规定, 中央、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 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基层农机推广部门要借《农机化促进法》之东风, 充分结合当地实际, 坚持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 靠自身卓越的技术推广工作, 扩大宣传影响, 赢得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获得资金补贴与政策的倾斜。有了政府的支持, 领导的重视, 资金的激励, 就为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搞好宣传, 广造舆论, 是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

农民群众受知识层次、自身素质等多方面限制, 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比较缓慢。这就要求广大农机推广人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演示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重手段, 加强对新机具、新技术的宣传, 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在宣传的时候, 要注重用群众能够听得明白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实例, 使群众更容易认知和接受农机化技术成果的好处。只有这样, 农机推广工作才有希望搞好。

3 抓好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

当前, 科技日新月异, 新机具、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对于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也是个重大挑战。对于新机具、新机具, 只有自己能够熟练掌握才能向群众宣传讲解、推介推广。因此, 必须抓好技术培训, 努力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要积极参加业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 外出参观考察, 开阔眼界, 更新知识, 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 充实自身的业务知识, 真正做到能够更好地把握各级农村政策, 在实际工作中有对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和引导农民走科技之路的独到见解;要广泛组织开展针对群众和农民技术骨干的技术培训, 使其了解新技术的先进原理, 新机具的性能、构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基本技能, 使技术、机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 选好机具和示范点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环节

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成功与否, 示范点的选择和机具的选型非常重要。在实际操作中, 要注意以下4点。示范点选择时要综合考虑经济状况较好、农民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些村庄, 特别要选择对新机具新技术感兴趣而又不担心投资风险大的农民较多的村, 这样的示范点的推广示范效果好, 易于成功;在推广中, 必须坚持先试验、示范, 经选型后再推广的原则。新机具种类多、厂家多, 质量以及在当地的适用性各不相同等, 如何确定出适用机型?这就要求农机推广部门要本着为广大农民负责的精神, 坚持在机具质量的基础上, 先引进试验、示范, 通过多方对比, 确定推广机型, 并鼓励素质相对高的农户购买使用, 以确保推广效果;机具选型要注重“三性”, 即机具的适用性, 产品技术的成熟性以及价格的合理性。选定的机具必须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 选择适用性更强的机具推广工作成效更大。产品技术的成熟性及产品质量是农户投资获得更大回报的关键。价格的合理性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一般来说, 在推广中不要将起点定的过高, 只要难点突破了, 群众接受了, 随着收益的增加, 群众自然会考虑更新换代的问题;推广工作要协调好机具的售后服务, 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更可使推广工作事半功倍。

摘要:以一个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的视角, 总结分析了农机推广工作的一些经验, 供同行参考。

上一篇:关于坚持和变通的辩论下一篇:周末愉快早上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