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长大的 作文

2024-06-09

我是这样长大的 作文(通用11篇)

篇1:我是这样长大的 作文

翻开历史的旧页,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路上总是有一个人进跟着我的脚步,这个脚印见深见浅,但她总是紧跟着我,不离不弃······

这个人就是母亲……

母亲是蓝天,我就是自由翱翔的小鸟;母亲是风,我就是平稳着风的风筝;母亲是海,我就是快乐遨游的小鱼;母亲是雨,我就是嫩绿的小草;母亲是园丁,我就是美丽的花朵!

因为有了蓝天,我才能翱翔;因为有了和风,我才能平稳地飞;因为有了大海我才能快乐的遨游!因为有了园丁,我才能够完美!因为有了母亲,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暖。

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其实,伟大的母爱就藏在门后,一个用心去感受,去倾听的距离……

是谁把雨露洒满大地?是谁把幼苗哺育成长?是您,母亲!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着成才的森林中,哪一棵没有倾注您的心血?哪一棵没有您的身影?

曾几何时,母亲成了我最坚强的后盾。无论何时,母亲都不离不弃地守在身边。这呵护,总少不了妈妈的嘘寒问暖,免不了妈妈的严厉斥责。失败了,有妈妈在一旁鼓励:不要气馁,跌倒了总可以爬起来。成功了,有妈妈在身边提醒:胜利虽好事,但骄兵必败。小时候与母亲去公园游玩和一群小孩玩在了一起,不小心在疯疯打打中跌倒,哭着趴在地上,等待妈妈扶起,妈妈闻声寻来,但并未将我立刻扶起,反而说,一点小伤痛而已,不会碍着什么,不能那么娇气、懦弱。说完喝令我自己站起来。从此,我便很少哭泣。但也是这件事让我养成了一个改不掉的坏习惯,万事逞强,即使不能做也为了点面子硬撑下去,最后很可能落个一场空。不过,这也是我成长的一笔小小的“财富”,因为时不时的受挫,会提醒自己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挫折,很可能就是成熟和成功的起点。

曾几何时,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我发高烧,她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她急忙背着我去医院,冷风无情的刮在她的脸上,尽管她的双脚在

颤抖,但她还是倔强的背着我向前,豆大的汗珠她的额头落下,我清晰地听见她的喘息声和心跳声,我几次要下来自己走,她都不同意。

母亲啊,您温暖的双手牵着我走过高山,渡过小溪,一路走来,一路吟唱。

是妈妈,给了我阳光,我便想含羞草那样,还给您一个灿烂的笑容!

我就是这样在一个温暖的爱的照耀下长大的!

篇2:我是这样长大的 作文

小草是在大树的陪伴下长大的,鸟儿是在天空的呵护中长大的,鱼儿是在大海的怀抱中长大的,而我是在许多人的呵护、鼓励、关心下长大的。

自从升级考试后,每天的作业就大幅度增加了。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很多。我从吃完晚饭写到十点还没写完,写的我瞌睡的要死,趴在桌子上差一点就睡着了。这时听见门“吱呀”响了一声,接着一股香味飘进了我的鼻子里,我扭头一看,妈妈进来了,端了一杯牛奶,我馋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妈妈说:“快喝吧,喝完就有精神写作业了。”我端起牛奶,一边喝一边听妈妈说:“烫,慢点喝,没人和你抢。”有妈妈的呵护,真幸福。

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的数学考得很不理想,都没有及格,我拿着卷子,看着卷子上鲜红的“50”分,好像他也在嘲笑我:“哈哈,笨死了,你看别人打的分多高,再看看你,你和别人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生气的把卷子扔到书包里,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突然一只温暖的手放在我的头上,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的班主任,班主任慈祥的问:“怎么了,考试没考好还是有人欺负你?”我跟老师说清了原因,老师和蔼地说:“怎么一次小小的失利就把你打败了,这可不是中学生的表现,我们要从题中找出自己错误的地方,不会做的题多问问老师,下次一定会考好的`。”有老师的鼓励,真幸福。

有一次,我生病了,但我不知道,别人都在宿舍里说说笑笑,我一个人闷闷不乐的躺在床上,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大家问我:“你怎么不说话呢,身体不舒服吗?”我摇了摇头说:“我想睡觉”。然后大家说话的声音很小,我也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半夜,我喊着:“妈妈,妈妈……”同学们被惊醒了,有一个人摸了摸我的额头:“呀,这么烫,XXX,你去打一盆热水。XXX你去找点药……”就在大家忙了大半夜后,我的高烧终于退了,同学们头顶上的汗也少了。有同学们的关心,真幸福。

妈妈像雨中的伞,为我遮风挡雨。

老师像春天的阳光,让我更加茁壮的成长。

篇3: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

“以学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凸显的教育理念之一。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权利,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而以教师为本位的作文批改,因其偏重“注入”,多从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认识出发,只是教师一相情愿地评判学生的作文,使得作文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之一。这也正是上述不该发生的之所以发生的症结所在。是否可以换个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文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评价作文这一问题上,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角色,以崭新的现代教育视野为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在评改中学会修改、发展提高。“对改法”,便是我长期思考和探索的结晶。

事物既然能存在于世间,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流传甚广的教师精批细改,在了解学生写作实际、加强个别指导方面固然有它可取的地方,但这种“填鸭式”的教法往往有悖初衷,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无效劳动。承认这一点是令人心酸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然而事实就这样无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我想,自古以来肯定作文必得都由教师修改,大概有个作为前提的设想在,那就是教师费心费力地改,学生必然能完全理解,而且全都能转化为作文的实际能力。这样的设想,如今在四五十人的班级里实在是难以实现的。首先得算算,四五十本作文全都‘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假如学生不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是白费?那就还得给四五十个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改,这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可是学生听了教师这一回的说明,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未必就能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因而下一回作文又那样写了;那岂不是照旧要给他‘精批细改’,再来个循环?”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唱主角的“精批细改”的弊端所在———教师在夜以继日的“全批全改”中付出心血,学生却无动于衷,写作水平无法提高。在这种批改形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事事的地位,很自然地失去写作的责任感,只是把作文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而敷衍。如此现状,谈何提高,何谈效率?为了未来,为了学生,作文批改必须尽快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沼。

吕叔湘讲:“教学就是为了教学生学。”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该教学生自己改作文,这并不仅仅限于减轻教师负担,更重要的在于着眼效率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重心下移和角色的换位,最终达到叶老所说的那种“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层面上看,作文修改更应向着这种趋势发展:重教师修改,更重学生自改;重指正不足,更重发现优势;重规范格式,更重打破常规、自由发挥;重写作技巧修改,更重学生人格、个性、思维、做人的逐步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动力,而兴趣又与当前的活动、需要有关。只有除去罩在作文批改上面的那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亲自参与批改活动,体验批改作文的个中滋味,从写作者自身的角度评判文章优劣,学生才会增强写作的责任感,激发写作的兴趣,继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修改作品的价值,可谓“前人之述倍矣”: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到袁枚的“一诗千改心始安”,从曹雪芹的“披阅五载,增删十次”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数易其稿”,无不说明执着修改的重要性。对中小学生的写作而言,修改除可使其作文精益求精以外,还能让其发现写作优势所在,从而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并学会学习别人、尊重别人。而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同龄人的作文,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的某些成见。

特级教师钱梦龙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也符合对改法的原则,即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批改作文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自己改文的能力,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老的至理名言。在作文批改中要重视这个“教”的作用:教师要给以必要的引导、示范、鼓励、点拨,使学生有所依靠,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 教师浏览

中学生写作文,作品当然有孩子味,有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的生活,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视角。教师在评判这些文章时,要走出成人角色的评判误区,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视平线上品评、发现,让学生通过写作表现率真、张扬个性,要鼓励学生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作品保持个性,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提高。

2.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对改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张志公先生说:“必要性是兴趣的根源,不觉得需要,怎么会有兴趣?”所以教师应向学生开展批改作文的目的教育,以古今中外文学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为导,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修改作文的确能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地参加到批改活动之中。

3. 明确要求

作文批改也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应该有一个体现训练重点而学生又易于接受的目标,以此规范一次写作训练的全过程,做到先入格、再出格。每次改文,通过师生协商等形式,先民主后集中,提如下几方面要求,并给予量化。

(1)根据训练重点,突出写生活。动笔行文就要写有所体验、有所动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生活,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文化视野、学识功底;突出亮点:文章要有给自己带来写作自信心的长处、优点,让别人能有所喜欢、有所学习、有所借鉴。这方面30分。

(2)表现手法方面,突出有个性。从个人独到的生活视野内,浮想联翩,提笔成文:选材带个人色彩、立意是个人的感悟、构思有自己的棱角、语言有自己的习惯、特色和风格。这方面20分。

(3)一般作文的基本要求,突出写充实。文章要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丰富、写得严谨。这方面15分。

以上三点是作文内容上的要求,是“软件”,属“变量”,这样学生据此批改作文时就会发现作文特色,提出合理建议,公正、合理地写出评语。

(4)错别字、病句、标点等方面,共计10分。错别字包括错字、别字、不规范用字、掉字、添字等,每3个扣1分;病句包括句子中语法、逻辑、语言习惯等方面的明显不足,生造词语等,每个扣1分;较突出的错误标点每3个扣1分。直到扣完该项分为止。

(5)字数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该项10分。

(6)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该项10分。强调“45分钟500字”,不能按时完成者,该项不得分。如果缺额过大,视情况灵活处理。

(7)书写潦草,文面零乱者,酌情扣分,最多5分;书写认真,文面清楚匀整,酌情加分,最多5分。

以上四点是作文文面上的要求,是“硬件”,属“常量”。

(8)鼓励个性。个性作文首先须符合以上内容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抓住审题独到、选材新颖、思想深刻、结构巧妙、语言贴切,书写认真等特色中的一项或几项,酌情加分,最多10分,而这些特色在批语中应有所体现。

4. 示之以范

学生开始修改作文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改。此时教师要进行示范批改:将具有典范性的作文,用多媒体投出来,结合写作要求对学生予以点拨,使其明白如何评价一篇作文,怎样发现作品优点,熟悉各种修改要领: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正像叶老所言:“教师只要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

5. 操作指导

包括批改步骤的确定;各种批改符号的介绍运用;批改过程对学生的巡视指导、排疑解难;如何写批语;共性问题的归纳与分析;过程的组织控制;课后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的再度浏览批阅等。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文章不厌百回改。行文已毕,可暂时弃置不管,谓之冷处理;一两日后,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或改、或调、或删、或增;或文面,或内容,或构思,或技巧,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所谓“学生对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位,同桌或前后桌两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只自改)彼此交换着修改作文的一种方法。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要求简单些,以后逐渐加码。整个过程共分五个步骤。

1. 自改———立足于改

自己至少看两遍。第一遍小声朗读,旨在改正文面,包括自己能发现的字、词、句、标点方面的毛病。第二遍默读,意在修订内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照批改要求,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一番增、删、改、调的润色。另外在修改时更要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个性,可从写生活、写认识、写个性、写心灵等方面考虑。长期这样就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叶圣陶语)。

2. 对改———立足于批

作文中有些问题自己可能“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失去辨识“庐山真面目”的能力。怎么办?让他人改,使作文臻于完美,这就是学生对改法的现实基础。叶圣陶先生说:“经常观摩人家口头的、笔下写的语言,分辨哪些是好的,对的,哪些是不好的,不对的。”其实不单单语言方面应这样,别人作品里面的新观点、巧思路、好手法也应学习借鉴,让学生在对改中学会修改,学会赏析,掌握方法,帮助别人查缺补漏,有时同学的建议比教师的指正更容易被接受。

对改时按自愿的原则学生双双结成对子,为使改者有新鲜感,对子可定期改换,被批作文至少要看三遍。

(1)第一遍,细读。为了对所批文章有个真实、深刻的第一印象,要细细阅读作文,并标出明显的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数出被批作文的字数(注在文尾),看是否达到规定的数量;记下读文时生发的灵感。

(2)第二遍:精读。这是批阅的核心、关键,须更认真,仔细地研读原文:边读边思边写。本着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根据自身的水平,对照批改要求,积极思考,细心品味文章,写好眉批。

(3)第三遍:速读。总体把握文章,严格评分标准,客观地予以量化,写出总批,签好姓名。写批语既要实话实说、有所针对,又要重肯定、轻否定;突出训练点,不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让对方思考;要有分寸感,同时注意多赞扬、少批评;要用商量的语气写,不主观臆断;可以纸上谈心,交换看法,最后写出改后记。

在对改过程中,有不明白或疑惑的地方,双方可讨论协商,再有争执不下的,可请教老师,以保证整个对改活动的民主、合作、负责、公正。

3. 抽评———立足于验

评文既是改文的一个环节,又是改文的另一种形式。通过读文评文的信息反馈,教师可及时地检验批改效果,评析作文中的突出问题,锻炼学生说话、听话的能力。为体现其客观性,无论是读文还是评文均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每次抽验作文二至三篇。其程序如下。

(1)读文。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作文,并按如下标准予以量化:言语规范、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说普通话、自然流畅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可加适当的手势,读出语感。这一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

(2)听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台上高声读,台下认真听,并且边听边悟边记,对所读作文进行书面赏析(可以只记要点、临时发挥)。可从六个方面有所选择地进行:评判习作的内容及生活体验,欣赏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笔录共鸣的情感与熏陶历程,抒写思维的启迪跟联想想象,对其朗读情况品头论足,对所读作品提点合理化建议。这是一次集听话、思维、写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语文学习,又是下面评议的基础。

(3)评议。评议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有所发现———发现自己写作的优势风格和个性;有所鼓励———鼓励自己树立写作自信心,从中找到做人的尊严;有所提高———博取众人之长,领悟写作真谛,自我改变、自我提高。这一环节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在前面听思记基础上,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一是同学们踊跃发言进行评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作文从不同方面主动评议,可以由自己来评,也可以让别人去议。他人评论又分为自由评和问题评:自由评由学生根据所思所记所议,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自由发言;问题评是让学生回答教师就所读作品的提问。每读完一篇评议一次,一般采取一文多评的方式———或主动评,或抽签评,或点名评,或问题评,或作者评等,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在评议中教师要穿针引线,妙用情感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还要授之以法,施之以范,指导学生会说善说,出口成章,启发他们对不同的观点开展必要的争鸣,允许作者阐明自己的体会和观点,允许评者做必要的补充和更改。事后整理自己的评后记。这既是对听、记、思的信息反馈,又是学生据理力争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过程。

4. 小结———立足于悟

学生对改完毕后,师生共同的加对总结,从中悟出某些写作规律。同时肯定成绩,表扬先进的;寻找优点,激励落后的;提出建议,并明确应注意的事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5. 浏览———立足于查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写的、改的真实情况,教师应在课外通过浏览,对学生作文进行全面验收。目的如下:把握总的写作趋势;解决学生批改不了的问题(可与面批结合);选好典型文章,归纳共性问题。并作好批改记录,以备日后教学时指导学生有的放失。在浏览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效,对学生的打分、批语一般不宜更动,并尽可能地予以正面的肯定和鼓励。若存在问题,可再以反批语的形式明告之。

篇4:我是这样长大的

我的童年有位“全勤”的父亲,他对父亲的角色很认真,比如:下班后会看着我做功课,假日会骑着摩托车载妻女去郊外走走,他还教我唱“甜蜜的家庭”,一遍又一遍,直到我记住整首歌的歌词。

从陪读中,他观察到我是个重效率的人,不愿意花心力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所以当老师拿我没办法时,他知道问题的症结;从出游中,他观察到我对人特别有兴趣,对于风景只是走马看花;唱歌时,他也发现我音感还不错,但不擅记诵歌词。

他从不打我,也很少骂我,但是我有点怕他,只要他双眉一皱,我就乖得像绵羊。长大后,我分析为什么小时候怕爸爸,才发现他占尽两道浓眉的便宜,他连吭都不用吭一声,只要板着脸不笑,我就被他的威严吓住。

爸爸对我的教育十分重视,在他看来,教育等于机会,等于幸福,等于气质,等于一切的一切!

除了重视我的课业,他也以实际行动来成全我的学习历程。他看到同事们每遇升迁,就得举家迁移,孩子跟着转学,有的孩子小学就念了五六个学校只有少数衔接得不错,大多数都遭遇学习、适应、人际关系等问题。在爸爸看来,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家庭或孩子的前途,还有什么益处?

所以我小学阶段始终待在同一个学校,我羡慕爸爸同事的小孩,觉得他们能“游走五湖四海”,实在幸运,不像我,到了十二岁也只待过斗六小镇,十足的井底之蛙!有时我对老师不满意,也会想像父亲是个闯荡江湖的人,那我就比较可以拿得起放得下;闯了祸可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不必固守原处面对或处理心烦的难题。

直到小学毕业,到外地念中学,爸爸才调到中部,陪我念完中学。我上大学后住校,爸爸才开始他的“生涯规划”。(其实当时没有如此时髦的名词,简单地说就是“调动”)。然而四十几岁几乎是过了冲刺的年纪,尽管能力受到肯定,但是他的“成就”(其实就是官位),比起冲在起跑点上的同事来说,的确是吃亏了些。

我对父亲充满感恩,虽然爸爸从不曾将他平淡的宦途归因于父亲角色的冲突,但是我难免深感亏欠。很难设想一个男人如何能为了孩子,尤其是为了女儿(在一般人看更不值得),而将自己的成就感置之度外,却还不觉得委屈,好像也只是做了一个平凡父亲该做的,何必嚷嚷?!我想爸爸这些年来多少有些寂寞吧?当四周的“正常人”都以建立名气、累积财富而自我期许,并以物质的拥有作为男人身份地位的指标时,他却看到了自己真正在乎的,而且也心甘情愿的成了孤单的少数。

成年后,我走上家庭教育的学术领域,从事亲子关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常有机会思考我们的父女关系。我看到了父亲默默地以实际行动,选择了他所深信的家庭价值,给了我一个无憾的完整的童年,也因着这般的执著,无形中引着我珍视家庭。

母亲也很看中我的教育,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每天开心地上学,父母的期许虽高,我以“尽力而为”自期。过了一阵子,妈妈发现我好像太开心了些。上学是庄严肃穆的事,我居然等闲视之,她虽不要求我悬梁刺股,但是日子太轻松了,会不会失去忧患意识?经过观察、思索,她发现我优哉游哉是因为我自定的成就标准太低了,当然容易达成,如此怎能成为出类拔萃的

人上人呢?于是她设法激起我的上进的意愿。

她将左邻右舍的太太们告诉她的孩子的事迹牢牢记住,只要我功课做完,正想找些花样玩,她就苦口婆心地说:“你知道阿雄参加书法比赛得了冠军吗?他每天都练习写毛笔字,才会写得那么好,你得学学阿雄,字才会进步。”我听了觉得言之有理,只好耐住好玩的心,呆在家里写写字。

月考完,我正庆幸自己考得不错,她怕我自满,又说:“阿香已经五年级了,从一年级到现在,每学期都拿第一名,你还要多用功啊!”我还来不及享受努力的成果,更高的期许又在逼近,我的天哪,每学期都第一名?那不是“无步可进”吗?那样的人生真的有欣喜吗?我心里对未来的读书生涯突然感到有些厌倦,原来进步的目的是为了要“无步可进”,那多紧张啊?爬到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不会摔死吗?到了学期末,我的总分是全班的第二名,是我拼了小命维持的,自己觉得还不错,妈妈又注意到光是成绩好不算什么,人家小娟被老师选为模范生。模范者,他人之榜样也,模范生不能只是书念得不错,还要各方面都足以为其他学生的楷模、表率。于是她爱女儿的心又使她高高立起我继续奋斗的标杆。

我虽驽钝,眼见快乐的童年不断受到威胁,如果不想点办法让自己解套,妈妈会一直处在失望中,而我也会继续过“比不上别人”的疲劳生活。于是,一天,当妈妈又开始“学海无涯,惟勤是岸”的小演说时,我灵机一动,调皮又有礼貌地对她说:“妈,如果我老是将你跟别人的妈妈比来比去,跟陈妈妈比会赚钱,跟李妈妈比会烧菜,跟张妈妈比会打麻将,跟郭妈妈比会打扮,要你学学她们,你高不高兴?”

妈妈瞪了我一眼,静默不语。从那时起,她就不曾再以“你看人家如何如何”来激我的上进意愿了,我也因此保留了成长的自尊和自信。这并不是说她放弃鼓励我了,而是她改变了战术,不但接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消极道理,更逐渐向着“你要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先如何待别人”的积极观念自我要求。虽然我知道有时她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怨叹女儿无大志、好逸恶劳,但是她很少以伤害我来伤害她自己。

多少人在烦恼或批评教育问题时,常会将矛盾指向教育制度,制度是人订出来的,一定不完美,只有改来改去,尝试不同的主张。将过多的希望寄托于制度的人,难免要失望灰心。爱是决心,有了决心就会付诸行动。爱是谦卑,谦卑中我们放下自己,去寻求人生的真谛。

篇5:我是这样长大的作文

我是在爱的包围下长大的,爱就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饥渴的人们有存在的希望,而这样的爱家人们给予我的太多太多了,一直藏在心里的那个人,在我人生道路上举足轻重的那个人,就是我的爷爷,一提到这个人就会让人想起黝黑的面孔和军猎德双手,没错,可是它却给予了我别样的温暖,记得小时候,十分得任性,不懂事。那一年村子里下了很大的雪,足以埋过人的膝盖,而我却吵着要喝饮料,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件事也是爷爷提及,于是他不顾奶奶的反对,在雪地里走着瞧就像深陷于泥潭一样,于是他还是把饮料买了回来,后来我才知道爷爷的膝盖早就有伤了。

从小到大,总是这样的,无论家里买来多少好吃的,爷爷只是悉数平分,再走很远的山路送到家里,有的时候是饭盒里的一只鸡腿 ,可是我一直到现在都不理解爷爷的这种精神,有的时候认为爷爷不该这样寒酸 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的这种愚蠢的想法也被慢慢冲淡了。

篇6:我是这样长大的作文800字

或许真的是长年累月的读书生涯起了作用,也或许是姐姐的叛逆影响了我,更或许是我太早熟,总爱胡思乱想。上初中的我便开始苦思冥想我读书的目的,便开始去寻找那支撑我常伴于书山题海中的动力源泉。然而,这显然是个难题。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读书自是为以后的生活做铺垫,从理想的角度来说读书是为了充实灵魂,而这些对我似乎太遥远了。那么,我现在读书究竟为了什么呢?

假期总是如期而至,问题似也在毫无头绪的状况下沉寂了。回家后,我把不堪入目的成绩告诉了父母,并漫不经心地告知他们——下学期的学费是六千多,学校要求在开学前多少天内交齐。话音刚落,我便注意到本来还比较开心的父母脸色霎时黯淡了许多,父亲缓慢地说道:“差不多,这就是第一季稻谷的钱了。罢了,你好好读书便是。”那时的我也只曾是半懂不懂地领会着父母的艰难。

暑假,本该避暑休闲,对农村而言却相反,那是有着收获与播种双重忙碌的季节。炽热、毒辣的阳光昭示着农民的辛勤与粮食的来之不易。那年夏天,父母一反既往,他们没有再要我随他们下地播种,只要我在家帮忙晒谷。那样的天气真的很恐怖,一次翻谷下来,便是大汗淋漓。望着家外农田中稀疏的人影,以及放眼望去的禾苗,我心中却是很庆幸,我没有到那样的地方承受太阳的暴晒。短暂而慢长的农忙时节过去后,一袋袋金灿灿的稻谷终于堆满了仓库。想起这便是我半年的学费,我便愕然了。这么多的谷子,凝聚了多少父母的血汗啊?

那天,要交学费了,仓库里空得也差不多了。父母拿着一沓钱在房中,他那粗糙的手一遍又一遍的数着。数完了,说道:“便是这些了。”我听得出这话的深沉,心中思绪万千。母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啊,”便无其他言语。过了不久,他们又叫我过去。他手中的不再是一沓厚厚的钞票,而是一张薄如蝉翼的银行单,一张浸透了他们半年心血的银行单,一张仅能支付我半年学费的交费单。我心中无比沉重,小心翼翼地接到手里。

坐在自己的房间,翻到五味瓶似的望着那张银行单。蓦地,我似乎找到一个理由,一个努力读书的最大理由:为了父母!回忆起每次打电话时,母亲总不忘唠叨一句:要好好学习。心中便动若明镜了。他们不言代价的付出,是我努力奋斗的最大动力。

篇7:我是这样长大的五年级作文

芭蕉绿了,樱桃红了,秋叶落了,梅花开了,四季不断更替,我也不断成长,由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成长为一个激情四射的青春少女。

我,是一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女孩。在我三岁时,哥哥因患心脏病去世了,所以,父母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我的身上。从小到大,我的到的爱和希望都是双份的,我是父母的全部。

当我为理想高歌,为青春欢乐时,父母在我身边,告诫我未来并非一定海阔天空;当我为挫折困顿,为烦恼发愁时,父母在我身边,教导我人生并非一定风调雨顺;当我为成果自喜,为成绩骄傲时,父母在我身边,劝导我成功并非一成不变。

母亲的爱,像一条长河。它恬静,泛着微微的涟漪;它清澈,看得见块块卵石;它轻柔,缓缓陪我前行。

父亲的爱,像一座高山。它挺拔,透着阵阵的威严;它高大,藏得住细腻的温柔;它强大,慢慢呵护我成长。

无情的.岁月总是不饶人的,不知从何时起,在父母的脸上镌刻了一道道的皱纹,在父母的发上,撒下了一丝丝雪白的痕迹。我在一天天长大,父母却在一天天变老。他们为我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在我的心中,父母有着无法超越的高度。如果没有父母,很难想到成长的路上我该怎么办。注视着父母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

篇8: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快速作文的

“热情”是指积极的写作态度, 它是写文章“一挥而就”的根本保证;而作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写作素材的积累及深思熟虑、成竹在胸, 则是写好文章的基本保证。

本文撇开这些写作的主观要素, 从教师的角度, 来谈培养学生作文“一挥而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严格的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的目标应十分明确, 忌“无的放矢”。整个中学阶段的作文应有系统的教学要求, 一个年段、一个学期要有周密的教学计划, 具体到每一次作文, 要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目标。比如说写一个人, 在内容上确定是写哪一方面的事儿, 要表达的是怎样的中心, 人物的角色是怎样的;在形式上要求必须用哪些描写方法, 采用怎样的写作顺序, 运用哪些表达方法, 甚至哪些必须用的词语。学生写完作文后, 在眉批处用铅笔把这些要求标出来, 这样既强化了教学目标, 也便于教师在批改时对照。

二、严格的提纲限定。

我要求学生每次作文, 都应有两个不同样式的结构提纲。在相当数量的作文课上, 我并不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 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 (尤其是语文课的范文教学或学生的社会活动实践) , 要求学生给同一命题列出两份或多份的结构提纲, 在立意、思路、结构、手法等诸多方面设定细目。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 我比较重视在“量”中求“质”。对同一命题、不同的体裁, 要求学生有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对文中同一个人的思维, 可以是辐射性的, 也可以是逆反性的;对文章的结构, 可以是总—分—总, 也可以总分或分总;就立意来说, 可以是横向, 也可以是纵向, 也可以是综合。不许千篇一律、一题仅一文, 要取得“一文多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拟提纲的过程, 实际上是理清作者的思路, 即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道是“纲举目张”。一题多纲的训练方式, 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程序, 而且还能促进其灵活思维的质量, 可以达到开拓思维、开发智能的目的。

实践表明, 这样的拟提纲训练, 不仅丰富了写作训练的形式, 而且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节省了师生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明显地提高了写作教和学的效果。说到底, “一题多纲”实际是一种微型的快速的“一题多文”, 既兼顾了“量”, 又充分顾及到了“质”。这种一箭双雕的有益的训练,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严格的时间控制。

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初一的时候, 时间控制在60~70分钟内, 初二则控制在50~60分钟内, 初三则控制在50分钟内。字数要求分别是500、600、700字。时间一到, 立即收卷。未完成或不足规定字数的判为不及格。严格的时间限制对培养和促进学生快速的写作技能和敏捷的思维素养都是十分必要的。客观上还能给学生造成“背水一战”的心理压力, 从而在写作中促使其思维高度集中, 迫使其当机立断, 选定自己的思路。

诚然, 从教师实施严格的限时作文, 到学生能按时完成写作, 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开始, 达标者不足20%, 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或字数不足, 或不能成篇, 或凑满了字数, 却结构混乱、内容单薄。经过几次训练, 能达标的可达60~70%, 甚至更多一些。可以说, 正是严格的限时训练, 逼使学生学会了注意力高度集中, 由此, 他们的写作迅速连贯了, 思维也愈加敏捷了。

四、严格的作文评讲。

学生的快速作文需要教师的快速反应。师生都要快, 否则, 一方的失误必然贻误全局。作为指导者的教师, 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渴望心理, 在写作的各个环节上给予及时的评讲———纠错点拨指导。只有这样, 才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 作文中和作文后的评价必须及时、迅速。如果出现犹如泥牛入海的现象, 那学生的作文是难以快起来的。

我们不反对精批细改, 但事实往往启示我们, 由于精批细改造成的时间差, 衍生出师生间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差距, 教师的良苦用心得不到理解和回报。我一般采取较粗的批改方式:用“面批口评”的方式 (不一定着眼于白纸上的红字) , 重点批一个班的1/4~1/3, 且好、中、差三类兼顾, 目的是捕捉讲评的材料。当然, 有时候为了加工一篇文章, 精批细改, 不惜多次批改, 也是常有的。这样就可以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评讲中, 对上等的文章, 除了唱赞歌、让学生大声地朗读、介绍自己写作经验外, 还要“挑刺”, 使其“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对中等文, 既要正面肯定, 又要“指点迷津”, 使其找到向上的突破口;对较差的作文, 实施优惠政策, 即在刺中觅花, 着意夸大他的长处, 故意缩小他的短处,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热情, 让他们领悟出“为文之道”来。

实践告诉我们, 及时的粗线条的“面批口评”比起费时的“精批细改”来得奏效, 大面积的鼓励褒奖比起单调乏味的指责教训来得奏效。

篇9:房祖名:我是这样长大的

青出于蓝

房祖名踏人娱乐圈之前,决定认祖归宗。他们的祖先姓房,陈祖名于是成为房祖名。恢复祖姓的原因,一是要和原名陈港生的爸爸划清界线,二是因为自小爱读《三国演义》之类的中国历史小说,有浓厚的传统中国人观念。

当然,他的英文名字Jaycee仍带有浓浓的成龙色彩;成龙的英文名字是Jackie Chan,简写JC与Jaycee同音。但是,人行四年之后,房祖名已感受不到“成龙儿子”的压力。

“今年9月,我随《太阳照常升起》剧组出席威尼斯影展,欧洲媒体访问我,很少提到爸爸,集中间电影方面的事。”房祖名对此也感到有点意外。

虽然房祖名在威尼斯影展角逐最佳男主角奖,输给了布莱德·彼特,但相比成龙从影多年,从未在国际影展获得提名,已可谓青出于蓝。

身为巨星的儿子,闯荡娱乐圈应该比一般新人更为容易吧?房祖名的答案是有利有弊:“爸爸没正式帮过忙,但新闻界和娱乐圈的朋友间接帮了很多忙。另一方面,娱乐圈的长辈因视我如子侄,有时骂得很凶,他们也承认对后辈很少这么严厉。”

房祖名出道时,媒体访问他,可能只为他是成龙的儿子,但一席话之后,就会对他另眼相看。例如他谈到被母亲责骂,甚至体罚,话中没有半点恨意,还带点开玩笑的口吻:“没办法,谁叫我是独子?妈妈不会因我学业差而打骂,只是如果我品行有亏才会发怒,用来打我的对象都是随手拈来,例如面粉棍、衣架、麻将等,只是从来不用高跟鞋,因为鞋子太贵了。”像说笑话般,没半点怨恨。

2005年,他在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担任一段独白,演出时,拿着稿纸在台上战战兢兢地读。有人批评他上台前不把稿子念熟,他坦然认错。

他不推卸责任,完全是因为成龙的教诲:“小时候,犯了错常找借口,被爸爸责备,说我应该做律师,还给我说了一个因果故事。”

“他说从前有个皇帝,身边有位大将军,大将军的口头禅是:‘这是好事。’太后死了,皇帝很伤心,大将军说:‘这是好事。’皇帝要把他斩首,大将军说:‘太后离开人间,升天享福去了,不是好事吗?’皇帝这才免他一死。”

“有一次,皇帝拔出宝剑,不小心割掉一只手指,大将军说:‘这是好事。’结果被关进大牢。后来皇帝去打猎,同行是另一将军。皇帝和将军被食人族擒获。食人族见皇帝好不威风,要烹皇帝来吃,千钧一发之际,发觉皇帝少了只手指,嫌他不够完美,不肯吃,脱下他的龙袍穿在将军身上,把将军烹了。皇帝获释,回到宫中,马上把大将军放出来,说掉了一只手指,原来真是好事,他错怪了大将军。大将军一点没有被冤枉的感觉,反而说:‘关在大牢是好事,否则葬身食人族腹中的便是我了。”’

房祖名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一个道理:“很多看来不好的事,其实是好事。新人不挨骂,未必是好事,因为被骂才知道自己不可以犯错,会努力做好本分。”后来我遇到成龙,谈到他儿子转述的大将军故事。我和这位巨星认识多年,第一次看到他脸上绽出父爱的笑容。

房祖名拍电影不走武打路线,是不是要摆脱父亲的影子?

“爸爸有功夫的天分,可以做的就是打,所以很努力去做。他也有教我功夫,但学来只求自卫,以免被人欺负。”

房祖名可有担心被绑架?“没有。爸爸人缘那么好,我想不会有人这样做,虽然爸爸赚颇多钱,但相对很多商家,爸爸赚的都是血汗钱。”

跟父亲关系有如兄弟

与成龙一家三口曾是邻居,他们住楼上,我家住楼下,那年房祖名9岁,中午常见他一个人,坐在大厦大堂吃汉堡包做午餐,凡邻居经过,他都会很有礼貌地大声打招呼。觉得他很孤单,他不同意:“童年很开心,因为很平凡,不多姿多采,很享受一个人吃汉堡包,我不会寂寞,我有司机陪我。”那位司机至今仍伴着他,已15年了,成了他的好朋友和倾诉对象。

我说他的长相越来越像父亲,他嚷道:“希望像妈妈多一点。”

房祖名最心疼母亲,却很多事不会跟母亲直说:“怕她担心,不敢跟她讲。”

他说跟父亲的关系有如兄弟,也体谅父亲当年把妻儿藏起来:“有影迷因爸爸有女朋友而自杀,从此爸爸就不敢公开感情生活。”

房祖名很明白成龙的压力,打算写首《累了》送给父亲。

“几年前一个晚上,我在爸爸公司里走来走去,忽然听到哭声从爸爸的房间传出来,推开门,只见爸爸正在痛哭,陈自强叔叔也在那里,妈妈知道爸爸喝醉了,含笑看着。爸爸哭得很厉害,几乎连气都喘不过来,不停地说:‘我好辛苦。’我吓呆了,当晚情景还清楚记得。我相信爸爸真的很累,每晚躺在床上,总是如释重负地叹一句:呀。终于可以睡觉了。”’

《累了》至今只有歌名。房祖名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而填词他习惯用国语。这首歌他打算用广东话唱,由于嫌自己以广东话填词未够火候,决定迟些才写。

“爸爸很霸道!”

两父子除了少见面,也有一般父子的矛盾。跟很多孩子一样,房祖名对父亲有一点“怨恨”:“1997年,我想留在香港,不去美国,他却逼我去洛杉矶念书三年,后来又嫌我在洛杉矶和外国人来往不多,学不好英文,赶我去维吉尼亚州。我在洛杉矶已经建立了社交圈子,也有了女朋友,他却把我连根拔起。我很愤怒,抵死反抗,结果妈妈哭了,我惟有屈服。”房祖名最怕母亲的眼泪。

“爸爸很霸道,他的命令不可不从。而他说一句话,妈妈总会双倍替他执行。”

房祖名出道前,写过一首《人工墙》,内容是说他给很多人保护包围着,不准他做这、做那,为什么鸟儿可以有自由,他却没有?当时成龙把他送到大陆朋友家里寄居,要他体验大陆的生活。他受到诸多限制,被困在房间里,有感而发,写了这首歌,还把屋主养的鸟儿从笼中放走。成龙除了向屋主致歉赔偿外,也听了《人工墙》,边听边哭,对太太说,今后要放手让儿子自由发展。

房祖名是独子,父亲累积了一定的财富,何必还要辛苦奋斗?房祖名有他的见解:“从前我也这么想。但是长大后,目睹有些人为了钱,无从选择,什么工作都得做,便觉得应好好珍惜现在;因为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不用供养父母,没有负担,能自给自足便可以了。”

人行四年,房祖名说收入足够养活自己。今年,他除了拍电影,也创业了,和朋友合资代理薄荷糖,短短两个月便赚回成本,可见他很有商业头脑。房祖名觉得名誉比金钱重要:“既然金钱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就要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房家的声誉。我一定不会做有辱房家的事。” 成龙在元家班长大,自小和爸爸关系不算密切,但功成名就之后,十分孝顺父亲。将来房祖名会同样孝顺父亲吗?

“我会尽我所能,只是担心爸爸老了会很唠叨,希望爷爷传授些‘可爱’给他就好了。”

喑恋女生不敢追求

房祖名有不少怪论,例如问他出道初期为什么时常弯腰曲背,说话又不用力咬字,他解释:“这无非表示谦卑。我还年轻,应该卑微点,就如将军见到皇帝,哪敢挺直身子,高声说话?连进谏也只可以低着头。”

他是独子,却希望自己将来有三个儿子。他不想生女儿:“女儿很叫父母担心。儿子可不同,顽皮可以打,可以替房家做事,又可以追求很多女孩子,为房家增光,哈哈哈。”他调皮地笑起来。话虽如此。他现在25岁了,恋爱经验还是以暗恋居多:“我面皮薄,怕被拒绝,也许到30多岁才够胆量。”

访问完毕后,他陪着我走了一段颇长的路,一路上像是忘了我的记者身份,问了我许多关于女孩子心理的问题,表现十分纯真。他暗恋一个女孩两年,至今还不敢追求。

篇10:我是这样长大的 作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人类肚脐眼是怎样形成的,脐带的作用,知道妈妈的爱。

2、对怀孕这一现象有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的强大。

3、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妈妈孕前孕后的对比照片

2、胎儿成长PPT、胎儿生长视频等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观察导入

(师出示PPT两张孕前孕后的照片)你们发现了什么?(肚子变大了)肚子里面藏了什么呀?这么大?(宝宝)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啊?

(二)初步了解脐带

你知道宝宝为什么会在妈妈肚子里吗?是被妈妈吃下去的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爸爸和妈妈相亲又相爱,爸爸送了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给妈妈,叫精子。而这颗精子在妈妈的身体里找到了他的朋友卵子,精子和卵子合在一起,就成了坯胎。再过了22天,奇妙的是坯胎开始有心跳了,慢慢地。。。(师参照图片讲解)提问:现在你知道了吗?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吗?

小结:嗯,宝宝吃的不是饭,而是通过和妈妈的脐带连接来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使自己慢慢长大。

(二)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知道爱妈妈

自从妈妈肚子里有了小宝宝做事情可小心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呢?(走路变慢了,胃口也不好了,有时候吃什么吐什么,可难受了,还要注意不能吃的食物(对宝宝没营养,会让宝宝难受,以前是很喜欢,但现在也不能吃)重的高的东西都不能拿等等)提问:为什么妈妈有了宝宝要这么小心做事情呢?

小结:保护宝宝,不让宝宝受到伤害,这都是对于宝宝的爱。就像你们的妈妈对你们的爱是一样的)虽然妈妈做事情这么小心了,但是有的时候还是觉得很辛苦呢(怀着宝宝真是件辛苦的事情,腰酸、背痛、腿抽筋,睡着睡着就睡不着了,有时候上厕所也上不出来,幸亏有宝宝的爸爸来照顾,所以才轻松了一些。)

1、体验做妈妈的辛苦。(请女小朋友做妈妈、男小朋友来做爸爸)

想知道怀孕时走路和做事时什么样的感觉呢?那我们把小枕头藏在腰间来体验一下吧!

2、讲解流程: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那么有什么感觉?做事方便吗? 爸爸是如何照顾妈妈的呢? 向妈妈表达爱

小朋友的妈妈怀你们的时候,妈妈为了你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的辛苦和爱,那你们爱妈妈吗?你们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

(三)观看胎儿生长的视频,师讲解。

篇11:就这样幸福的长大作文

幸福不是每天琼浆玉露,而是家里平常却又温馨的一顿饭,它不是每天身边都围着阿谀奉承的人,而是下课后朋友间的真心话。让我们带着幸福,就这样慢慢地长大。

“同学,肚子不舒服吗?我送你去医院吧?”一个温和的老师看着我蹲在地上捂着肚子对我亲切的说。正疼得无法言喻的我闻言抬起了头,惊讶地望着他,“嗯,谢谢……”我无法忍受肚子里传来的痛楚,点头说。“来,我背你,”老师看着我,蹲了下来,我颤抖地将身子趴在他背上,结实的背,让我至来这个学校以后第一次有了安心的感觉,一踩上,老师没有抱怨一句,而我却看到了他头上的汗珠。心中的感动似乎变得更重了。

到了医院,我看到那个与我索不相识的老师在医院里东奔西走,边走边喘着粗气。我的眼前被白雾笼罩着,我知道那是什么,是对他的愧疚,也是深深的感动。

幸福并不特别,在平凡的生活中,只要用你的眼睛处处留心,你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

我捏着画满红叉叉的试卷,站在门前的迟迟不敢进去。考这么差,怎么有脸面去见父母呢?我的内心痛苦的挣扎:“进还是不进?算了,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早‘死’早投胎呢!”

我鼓起勇气进去,菜香扑鼻而来,我狠狠地吸了吸鼻子,向妈妈走去,“妈,对不起,我考这么差……”我讲卷子举过头顶,一脸哀怨,等着她的大声诉责,“没事,下次再考好就行了,把这次的失败化作动力,好好迎接下次考试吧!”

妈妈看看卷子皱了皱眉,随即一脸的风轻云淡,“妈,我……”我感动地望着,“没什么了,吃饭吧!”“嗯,”我望着色香俱全的菜肴,心中的感动却一点都没减去,“来,吃菜……”

上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下一篇:心灵的交流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