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科技学院

2024-05-18

重庆大学科技学院(共9篇)

篇1:重庆大学科技学院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重庆科技学院排名】重庆科技学院特色专业-重庆科技学院录取分数

线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由两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示范性高工专重点建设学校)合并组建,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学校以工为主,以石油、冶金、机电为特色,涵盖理、工、经、管、文,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蕴藏着勃勃生机与较大发展潜力的高等学校。学校占地2000余亩,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4亿元。位于重庆大学城占地1500亩的新校区东邻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有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配套,是重庆市“文明单位”和“园林式单位”。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2000多平方米,藏书90.3万册,并拥有大批数字化信息资源。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400余人,博士130人、硕士640余人,在读硕士、博士16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直辖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共15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含资助计划)共40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9000余人。学校依托石油、冶金行业办学,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校现设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体育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石油工程、冶金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等36个本科专业,以及钻井技术、冶金技术等17个专科专业。其中,石油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会计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坚持以“培养人才,发展科

学,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和“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确立了尽早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与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燕山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等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学校依托行业办学,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一批冶金企业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办学协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韩国昌原大学、加拿大劳里埃大学、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美国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等国外高校和国际行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一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开发和产品设计项目研究,学校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授权专利70余项,有150余篇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检索和收录。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遵循规律,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研究环境,先后为社会输送了六万余名各级各类建设人才。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体育文化节和传统节日文化系列、新年文化系列的“三节两系列”活动,以及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红五月?青年成才”主题系列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丰富多彩。学生先后在全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机器人和体育竞技舞蹈等相关竞赛中获得了140余项国家、省市级奖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重庆科技学院以建设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为目标,伴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和重庆直辖的历史进程,也必将与重庆“新特区”一

起腾飞。

重庆科技学院招生网站:

篇2:重庆大学科技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专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招生网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分

数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以下简称涉外学院)国标编码12656,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举办,2002年6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国家教育部确认,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第三条 涉外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学院学生的录取和毕业分别进入国家教育部在校生学籍电子注册和普通本科学历电子注册系统。第四条 涉外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工作的政策,执行学校党委、行政和学院董事会关于招生工作的决议,研究制定学院招生录取原则和规程,领导、监督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处理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六条 学院招生办公室为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负责编制、上报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宣传、远程网上录取、负责解释和咨询有关招生政策、做好与上级招生部门的工作衔接、做好招生期间来信来访工作及录取通知书的印制与发放等工作。第七条 学院招生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招生与就业处、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监督招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招生录取的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学院和考生的合法权益。第三章 招生计划第八条 学院2014年面向湖南、天津、新疆、广西、广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安徽和江西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新生,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第四章 录取原则与办法第九条 根据相关规定,学院2014年学院招生工作执行国家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育考试院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第十条 按教育部文件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和湖南省招生录取规则,学院2014年继续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并继续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第十一条 学院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和根据考生的填报志愿情况确定投档比例。第十二条 对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高低和志愿填报顺序预录取,如第一志愿所有专业均不能预录,则实行调剂预录,不愿调剂的予以退档。根据相关规定,湖南省内已预录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与学院取得联系确认,未确认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外省考生开学时交清学费。第十三条 英语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应试语种为英语;日语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应试语种为英语或日语;其他专业考生不限制语种,但入校后我院非英语专业只开设英语公共课。第十四条 体检标准执行由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

定统一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第十五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报考我院的省内艺术类考生,录取办法是在专业考试和高考文化成绩及总分合格的基础上,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外省艺术类考生其专业成绩均直接使用该生源所在地省统考成绩,学院不再另行组织考试。第十六条 学院执行国家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育考试院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有关规定。第十七条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学院按国家招生有关规定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将视情况予以处理。凡属徇私舞弊者,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的,报有关部门查究。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其他第十八条 按湖南省物价局湘价教[2009]56号文件和

[2013]92号文件批准的标准收费,如有调整,以政府相关部门新颁布的相关文件为准。第十九条 我院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制度,同时设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评优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可申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湖南省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评优评奖项目。奖励覆盖面高,奖励金额最高达8000元/年。另外学院还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各类困难补助。第六章 文凭及毕业待遇第二十条 根据教育部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限内达到毕业学分要求,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毕业证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者,颁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学士学位证书。毕业后享受国家普通本科毕业生待遇。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一条 学院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望城区丁字镇邮 编: 410211联系电话: 0731-85623547 89814006 85623345传 真: 0731-85623547E-mail:

swxyzsb2008@126.com学院网址: 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篇3:重庆大学科技学院

一、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途径

1.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萌芽期

百泉农专时期, 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成立了“农技通信咨询小组”, 面向全国各地开展农业科技通信咨询活动。经《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报道后, 一年时间收到全国60多个县市200多封来信, 解答了近1000个农业生产技术问题, 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2.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发展期

1987年, 百泉农专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农学、植物保护、畜牧等农科专业在“农技通信咨询小组”的基础上, 率先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3.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成熟期

2002年,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后, 相关院 (系) 和专业以各自的基础、专业课为重点和突破口, 组建了大田作物、蔬菜、食用菌、园艺、植物保护、蔬菜、果品加工、畜牧兽医、农机维修等服务小组。各服务小组届届有负责人, 采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交叉组合进行传、帮、带, 保证了届届有骨干组员、级级有学生参与。

多年来, 围绕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所进行的教学研究获得了数项省 (部) 级以上奖励, 其中《改革教学结构, 开设专业实践课》于198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于1992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职技高师农艺专业技能规范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于199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1992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 省教委决定把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作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一个创举在全省高校推广。结合应用型师范教育的特点, 学校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取得了一大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 其中《实施“四双工程”, 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与实践》于2005年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

4.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具体实践

大学生结合农口专业基础雄厚、职业技术专业多的优势, 走出校园, 就近、就便与学校周围乡村建立固定联系, 3至5人一组承包一家农户, 参加农忙时节的生产劳动, 深入调查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 为所承包的农户建立发展致富档案, 详细记载生产发展情况及规划、目标和措施, 并随着农时季节变化及时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 帮助农民生产致富。长期以来, 参加“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大学生对学院附近的辉县市、新乡县、卫辉市、延津县、长垣县等县市的农家进行科技服务, 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和河南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这一活动。

5.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作用 (1) 创新了社会实践的途径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持续时间长, 覆盖范围广, 组织方式活, 社会影响大。活动中, 学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受到了教育, 增长了才干, 有机地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师范教育能力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开辟了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成为新形势下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2) 弥补了暑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经过长期实践, 河南科技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特长, 按照组织组团、自愿组团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组织形式, 组建了各种专业化的实践团队, 使学生利用返乡实习的机会自发、自愿, 就近、就地、就便地开展活动, 深入了解社会, 有目的地进行调研、访谈。在完成暑期集中性的实践活动后, 返乡学生还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 采用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单位实习、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 继续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家在农村的返乡学生, 带着致富信息和良种技术,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

(3) 成为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主要在教学计划外的课余时间进行,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囿于教学时间、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限制, 在学生喜爱、接受程度和知识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发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 对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 夯实了宽广的知识平台。

(4) 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科技承包农户”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 丰富了对国情的感性认识, 加深了对社会、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 从而增强了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同时, 学生通过接触生产实际, 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 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

2007年, 河南科技学院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 就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认真总结:在长期的办学中, 学校长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铸就了学校“亲农、爱农、为农”的精神内核, 融入教学工作中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具有农业情怀和魂魄的职教师资和农业应用型人才, 情系“三农”、服务社会、敬业奉献、精心育人。

这一特色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肯定。有关这一特色的支撑材料如下:早在20世纪50年代, 学校就形成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传统, 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建立农村工作站, 开展农村生产调查, 总结生产经验, 推广农业技术, 进行作物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验研究和技术推广, 为推动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百泉农专时期, 学校找准专科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定位, 面向基层, 强化实践, 突出特色, 一直承担着全国农林专科教育协作组的组长职责, 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龙头地位。另外, 受教育部委托, 学校制订了农科专业教学计划并印发全国农林高等专科学校参照执行;组织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 为我国的农林专科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7年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后, 学校秉承重视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规律, 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 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行了实践教学导师制, 开设了大学生专业实践课, 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养考核标准, 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四双工程”等。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实践教学措施得力, 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 而且作风淳朴、工作踏实, 用人单位满意, 他们称赞学校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对照和比较有关办学特色的内涵, 笔者认为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不失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扬。

三、与时俱进, 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1. 加强领导和投入, 构建保障机制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 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成为河南科技学院实践育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也成为展示学院社会形象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前, 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推动此项活动迈上新台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深化, 特别是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选拔、科普推广工程等, 找准问题, 分析不足, 统筹谋划, 加强领导和投入, 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

2. 加强总结和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在总结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经验和揭示其所体现精神的基础上, 应大力倡导这种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条幅等载体, 发扬精神, 传承文化, 使之成为学校软实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网络风采展示、评优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成果的宣传与推广, 扩大实践成果的覆盖面, 营造良好氛围, 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如鼓励优秀的实践调研组参加“挑战杯”竞赛、申请相关学术基金等, 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与专业学习、学术科研之间的紧密衔接。

3. 完善学生参与机制, 使活动内容落到实处

要完善各级学生参与机制。大一新生走出校园, 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 要接触实践;大二学生结合理论, 体验生活, 感悟社会, 要理解实践;大三以上学生以及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 确立目标, 学以致用, 进行目标实践。这样, 就形成了递进式、系统化的工作机制, 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更符合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 各取所需、各有收获。

4. 充实育人内涵, 拓展活动范围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目标, 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要不断强化和充实“科技承包农户”的科学内涵、思政教育内涵、素质教育内涵等。要结合“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实习模式, 拓展活动范围, 在“科技承包农户”的基础上, 深入农林牧副渔有关企业, 使青年大学生广泛而近距离地接触社会现实, 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 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归宿感, 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牢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 成为立场鲜明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5. 完善过程指导, 师生教学相长

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全程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确立服务主题、如何科学组建团队、如何制订科学的计划、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如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等, 做到在“校园———实践地———校园”这一空间转移过程中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指导。同时, 通过教学互动, 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 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既增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摘要:当前,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 与其原本功能的发挥仍有一定的差距。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创新开展, 弥补了暑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成为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社会实践,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篇4:重庆大学科技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社会实践;创新;思考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紧紧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历经百泉农专、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不同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并对同类院校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途径

1.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萌芽期

百泉农专时期,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成立了“农技通信咨询小组”,面向全国各地开展农业科技通信咨询活动。经《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报道后,一年时间收到全国60多个县市200多封来信,解答了近1000个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2.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发展期

1987年,百泉农专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植物保护、畜牧等农科专业在“农技通信咨询小组”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3.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成熟期

2002年,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后,相关院(系)和专业以各自的基础、专业课为重点和突破口,组建了大田作物、蔬菜、食用菌、园艺、植物保护、蔬菜、果品加工、畜牧兽医、农机维修等服务小组。各服务小组届届有负责人,采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交叉组合进行传、帮、带,保证了届届有骨干组员、级级有学生参与。

多年来,围绕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所进行的教学研究获得了数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改革教学结构,开设专业实践课》于198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于1992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职技高师农艺专业技能规范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于199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1992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委决定把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作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一个创举在全省高校推广。结合应用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学校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大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其中《实施“四双工程”,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与实践》于2005年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

4.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具体实践

大学生结合农口专业基础雄厚、职业技术专业多的优势,走出校园,就近、就便与学校周围乡村建立固定联系,3至5人一组承包一家农户,参加农忙时节的生产劳动,深入调查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为所承包的农户建立发展致富档案,详细记载生产发展情况及规划、目标和措施,并随着农时季节变化及时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帮助农民生产致富。长期以来,参加“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大学生对学院附近的辉县市、新乡县、卫辉市、延津县、长垣县等县市的农家进行科技服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和河南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这一活动。

5.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作用

(1)创新了社会实践的途径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组织方式活,社会影响大。活动中,学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有机地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师范教育能力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实践教育的新途径,成为新形势下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2)弥补了暑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经过长期实践,河南科技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特长,按照组织组团、自愿组团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组建了各种专业化的实践团队,使学生利用返乡实习的机会自发、自愿,就近、就地、就便地开展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有目的地进行调研、访谈。在完成暑期集中性的实践活动后,返乡学生还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采用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单位实习、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家在农村的返乡学生,带着致富信息和良种技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

(3)成为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主要在教学计划外的课余时间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囿于教学时间、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在学生喜爱、接受程度和知识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发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对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夯实了宽广的知识平台。

(4)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科技承包农户”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丰富了对国情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社会、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从而增强了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同时,学生通过接触生产实际,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

2007年,河南科技学院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就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认真总结: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长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铸就了学校“亲农、爱农、为农”的精神内核,融入教学工作中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农业情怀和魂魄的职教师资和农业应用型人才,情系“三农”、服务社会、敬业奉献、精心育人。

这一特色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肯定。有关这一特色的支撑材料如下:早在20世纪50年代,学校就形成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传统,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建立农村工作站,开展农村生产调查,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农业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验研究和技术推广,为推动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百泉农专时期,学校找准专科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定位,面向基层,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一直承担着全国农林专科教育协作组的组长职责,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龙头地位。另外,受教育部委托,学校制订了农科专业教学计划并印发全国农林高等专科学校参照执行;组织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为我国的农林专科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7年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后,学校秉承重视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行了实践教学导师制,开设了大学生专业实践课,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养考核标准,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四双工程”等。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实践教学措施得力,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而且作风淳朴、工作踏实,用人单位满意,他们称赞学校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对照和比较有关办学特色的内涵,笔者认为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不失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扬。

三、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1.加强领导和投入,构建保障机制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河南科技学院实践育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也成为展示学院社会形象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前,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此项活动迈上新台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深化,特别是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选拔、科普推广工程等,找准问题,分析不足,统筹谋划,加强领导和投入,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

2.加强总结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总结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经验和揭示其所体现精神的基础上,应大力倡导这种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条幅等载体,发扬精神,传承文化,使之成为学校软实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网络风采展示、评优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成果的宣传与推广,扩大实践成果的覆盖面,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如鼓励优秀的实践调研组参加“挑战杯”竞赛、申请相关学术基金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与专业学习、学术科研之间的紧密衔接。

3.完善学生参与机制,使活动内容落到实处

要完善各级学生参与机制。大一新生走出校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要接触实践;大二学生结合理论,体验生活,感悟社会,要理解实践;大三以上学生以及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确立目标,学以致用,进行目标实践。这样,就形成了递进式、系统化的工作机制,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更符合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各取所需、各有收获。

4.充实育人内涵,拓展活动范围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不断强化和充实“科技承包农户”的科学内涵、思政教育内涵、素质教育内涵等。要结合“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实习模式,拓展活动范围,在“科技承包农户”的基础上,深入农林牧副渔有关企业,使青年大学生广泛而近距离地接触社会现实,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归宿感,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牢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成为立场鲜明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5.完善过程指导,师生教学相长

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全程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确立服务主题、如何科学组建团队、如何制订科学的计划、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如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等,做到在“校园——实践地——校园”这一空间转移过程中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指导。同时,通过教学互动,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既增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立国.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几点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篇5:重庆大学科技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招生网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分

数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重点专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全景地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历年分数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报考指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招生计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人气校友:

篇6: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学费

泰山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管、经、法、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大学。

学校前身是成立于的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月3日,教育部致函山东省人民政府,学校更名为泰山科技学院。

篇7:重庆科技学院排名

2013重庆高校综合排名

省排名全国排名院校类型总分127重庆大学综合52.65244西南大学综合34.373113重庆医科大学医药13.794145西南政法大学政法10.825202重庆邮电大学理工8.186222重庆工商大学财经6.847249重庆交通大学理工5.98257重庆师范大学师范5.719279四川外语学院语文4.9310282重庆理工大学理工4.8811433重庆文理学院综合2.6512473重庆科技学院理工2.25

来源:重庆高校排名

文章来源:高考gaokao.

重庆科技学院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工科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2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冶金工程等专业可以说是重庆科技学院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最好专业的详细列表:

篇8:重庆大学科技学院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考试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与开设项目

2.1.1 课程设置

目前,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按照“一一二”教学模式进行。所谓“一一二”教学模式, 即普通本科生大学体育共130学时, 4学分, 分四个学期进行。其中大学体育Ⅰ28学时1学分, 学习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大学体育Ⅱ34学时1学分, 学习兴趣选项课的教学内容, 大学体育Ⅲ和大学体育Ⅳ, 都为34学时1学分, 学习专项课的教学内容。普通专科生大学体育共62学时, 2学分, 分两个学期进行, 教学内容与本科前两个学期相同。三、四年级不开设体育必修课程, 增设了校级体育选修课。而针对残、疾或因伤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了体育康复班,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具备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的要求。 (1)

2.1.2 开设项目

为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大学体育课部根据学校师资、场地、器材等开设了二十多个体育运动项目, 特别是近几年来, 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 学校通过引进教师或外出学习, 几乎每年都有新增的体育项目。大学体育Ⅰ学习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内容;大学体育Ⅱ、Ⅲ、Ⅳ开设的项目有:球类 (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 、健身操类 (健美操、体育舞蹈、街舞、排舞、花样跳绳) 、武术类 (武术套路、散打、跆拳道、太极拳剑) 、户外运动类 (野外生存、户外自行车、户外拓展、山地轮滑) 等。

2.2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考试现状

2.2.1 考试的内容与比重

目前,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采用分年级、分项目教学, 不同院系的学生混合上课, 不同学期学习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其中大学体育Ⅰ以强化基本身体素质为主, 让学生了解身体运动的基本方法, 提高身体素质, 为选项课打下良好基础;大学体育Ⅱ是兴趣选项的学习, 主要是培养运动兴趣,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大学体育III、IV是主项的学习, 不仅要提高专项运动技能, 更重要的是强化身体素质, 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思想。各个学期大学体育考试的内容和比重如表1所示。

2.2.2 考试的形式与方法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 主要采取考试的方法进行, 考试内容包括平时成绩, 基本素质和专项技能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 考勤是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病事假等记载情况, 课堂表现是评定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端正、认真。平时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每次课的记载综合评定给出。基本素质主要是考核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 以耐力和力量为主。其中耐力的考核是男生跑1000米, 女生跑800米, 以用时长短评定优劣;力量素质主要考核的是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其中上肢力量以引体向上为考核指标, 腰腹力量以仰卧起坐为考核指标, 下肢力量以立定跳远为考核指标。专项技能考试是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定, 包括动作规格、完成情况等。总体来说, 考核的形式和方法均需按照教学大纲来执行, 教学大纲是教学、考核的“指挥棒”。

2.2.3 考试的组织与监督管理

目前, 湖北科技学院每学期上大学体育课的人数都在8800人左右, 按教务处规定40人为一个标准的教学班, 每学期开设的大学体育教学班都在220个左右。由于班级多项目杂, 教学任务重, 目前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没有实施教考分离, 学生体育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评定。由于目前缺乏大型室内体育场馆, 室外体育课受天气影响较大, 考试也受到较大冲击。大学体育课的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末两周内进行, 由任课教师担任监考, 可能会出现部分“随和型”教师监考不严、“走形式”的情况。

2.3 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2.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 发现目前学生体育成绩考核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核内容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不同项目掌握的难易度、客观评价的评判、各能力比重等方面。不同的体育项目考核的内容各不相同, 特别是专项技能的考核内容能否代表掌握本项目的基本能力;另外, 在设置难度系数时能否代表大众的水平, 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某项目学生成绩都偏高, 而某项目学生成绩都偏低。又如在课堂表现的客观评价中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参考因素的具体量化评判标准, 势必会导致评判的随意性。二是教考不分离。“教考合一”的传统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任课教师自己验收自己的教学成果, 不可避免地诱发了部分教师在教学、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加上教师人为的因素, 使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质疑。另外, 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方式、风格、习惯以及严厉程度有所差异, 势必造成考试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 导致考试结果有失公正。三是监控不严格。尽管成立各种考核小组, 但任课教师作为考核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发挥了绝大部分的作用, 可以说任课教师在测评过程中的态度和倾向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分数, 在考核过程中、成绩计算、合成、上报等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评判人员缺乏约束力, 很容易造成人为的误差。

2.3.2 解决办法

针对目前学生体育成绩考核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拟提出如下解决办法:一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决定考试内容, 科学合理的修订、完善并规范实施教学大纲,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课考核要进一步明确大众的难易度和各能力的比重, 侧重于学生学习体育全过程的评价, 着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进行自我锻炼, 为终身体育服务。二是实行教考分离。实行教考分离有利于考核的科学、有效、公平和公正, 能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 而非取决于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印象;能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教学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 求得好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使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三是加强过程监督。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 实质上是对考试过程中学生、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督。任课教师的一举一动, 特别是他们严厉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都深刻影响着学生, 教师认真, 学生就不敢马虎, 他们的影响力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此, 只有建立健全过程监督机制, 规范教师的行为, 才能确保考试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按照“一一二”教学模式进行, 考试内容包括平时成绩, 基本素质和专项技能三部分, 不同学期, 考核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分析发现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中主要存在考核内容不合理、教考不分离、监控不严格等问题, 认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实行教考分离、加强过程监督是解决当前问题的较好办法。

3.2 建议

大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 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和观念的形成。考试能起到检验、反馈、督导、激励、引导的作用, 建议学校教务处或大学体育课部组建督导组, 对考试班级的考试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成绩的合成、录入等进行全程监控, 以规范考风、端正学风、严肃教风。

注释

篇9:重庆大学科技学院

实践中,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由校长负责,各科系、部门负责人,各行业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所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制定解决策略。现已制定了《学生定岗实习管理办法》《实习学分认定办法》《实训基地规划及管理》《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管理办法》等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保障了双方利益,实现了校企共同发展。

创立“深度合作”基本模式

重庆科技学院领导认为校企合作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以及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之中,成为当前及今后学校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办学中,学校一方面积极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投入,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综合管理的力度,通过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专题汇报会,让企业详细了解合作的进展情况,同时在招生计划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与校企合作项目挂钩,从而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学院已经成立了以专业为依托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其负责校企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三方人员组成,一方是学校高级教师,一方是相关行业或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方是用人单位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其中,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50%以上。这一比例设置有利于提高企业从事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委员会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活动,组织研究校企合作的目标,进行专业教育模式改革,解决实习实训以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委员会负责市场需求以及企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新兴专业的开发以及传统专业的改造,将先进技术与传统专业相结合,或是引进先进专业,发展特色专业,以及打造复合专业,从而深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目前,学院成立了4个专业教学委员会,在学分互认、专业教师互聘、科研开发、设施设备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

“契约式”校企合作。“契约式”校企合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校企的共同利益。重庆科技学院尝试进行“契约式”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合理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让企业分担了一定的合作风险,更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长期合作。此外,学校通过签订契约,确保了校企合作更加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而且有效规范了校企双方的合作行为,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校企合作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学院始终致力于营造一个“崇尚实践、不尚空谈”的氛围。学校建立了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从事文化课教育的教师应当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不仅如此,每一位专业教师应当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是企业联络点,每年必须完成两个月或是两个月以上的实践经历。同时,学校提出每年有10%的专业教师获得到行业企业从事实践工作的机会,非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也能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或调研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使学校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超过了70%。

加强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学院在实践性教学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及就创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从本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出发,将增强学生技能以及就业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材内容上与实践紧密联系,从企业处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方法,使学生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同时,学校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充分利用校企现有的技能鉴定站,开展相关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积极参与新领域校企合作资格证书标准的制定,根据证书标准设计教学计划。目前,学校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一般都能获得相关行业或是劳动部门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打造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学院领导认为,深化校企合作,不仅要实现资源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利益共享。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与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不仅仅是企业资源的索取者,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学校进一步打造实训基地,一方面紧紧依托于行业发展,由具备“双师”资格和能力的教师担任基地的负责人。同时,不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实训基地的发展过程中,突破体制上的瓶颈,积极吸取企业意见,聘请企业内专家作为项目建设的顾问,在方案制订、设备型号选择、安装调试等工作环节上,邀请企业全方位参与,并对整个流程进行全程式的跟踪。

目前,学校各主干专业均建有1~2个综合型、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他专业也均建有仿真模拟复合型实训基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将争取每个专业都能够建立2个或2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院将在合作企业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训基地,并且与企业签订协议,组织一定规模的学生到企业内从事实习,实现部分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办学中,学校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注重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深化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技术研发条件,充分利用学校人才集中、技术集中的平台优势,帮助企业从事市场调研、信息咨询等相关工作。与企业的技术人员联合成立公关小组、校企合作工作室、研发中心及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合作。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把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作为提升校企合作层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同时,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专业特点与企业签订长期的培训计划,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设施与场地,以及优秀的教师资源。

上一篇:检察院对照检查阶段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关礼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