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解读

2024-07-16

中国石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解读(精选9篇)

篇1:中国石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解读

中国石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解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发展,中国石油事业蓬勃向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这一历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党组大力推进“文化强企”战略,着力培育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符合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发展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石油文化优势,提升了企业软实力。在3月底召开的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精彩亮相。

进一步坚定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企业之魂。持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再深入活动,百万石油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夯实。确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中国石油的企业精神,成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举办高层论坛,开展纪念铁人王进喜诞生8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等活动,在企业内外三年组织“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巡回宣讲350多场,实现了所属国内企事业单位全覆盖,掀起学习、宣传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新高潮。

培育形成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主导的基本理念体系。确立了“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梳理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等石油人共同崇尚的人生信念;树立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QHSE管理理念,“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等;“新中国成立60年最具影响力60句石油名言”、企业文化手册对广大员工的影响不断加深。

逐步实现以“六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规范。在集团公司《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基层建设纲要》、《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境外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等文件中,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按照企业文化“六统一”要求,实现了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标识和企业旗企业徽企业歌的规范一致。总结企事业单位、基层单位、海外项目、重点工程探索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和专项文化建设的经验成果,进一步研究提炼形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规范。培养选树以“三代铁人”为代表的著名石油英模群体。党组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选树和宣传重大先进典型的意见》,建立定期表彰、即时表彰和专项表彰相结合的制度。“中国石油榜样”系列宣传,召开中国石油新时期群英会和海外油气合作表彰大会,推出一批又一批模范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先进典型。党组授予李新民“大庆新铁人”荣誉称号,形成了以铁人称号命名先进典型的选树机制,石油英模群体不断壮大,在社会上产生了引人瞩目的“石油英模现象”。

打造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为代表的百个企业精神教育基地。2004年开始,集团公司分五批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玉门油田“石油摇篮展览馆”、长庆油田“好汉坡”、塔里木油田“克拉二井”、青海油田冷湖“四号公墓”、炼化系统“五朵金花”装置等153个场所(单位)命名为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同时也有效保留了珍贵史料。中国石油首创命名的企业精神教育基地,成为了员工思想教育的阵地、作风传承的示范场所。

创编以《企业文化辞典》为标志的石油文化典籍。为传承弘扬石油文化,组织编纂了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辞典》《企业文化故事集》《辉煌见证—60年新闻作品选编》等;编撰出版了《百年石油》《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等一批记载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的书籍;编辑出版了《大聚变—石油石化大重组纪实》《石油今天入世》等展现中国石油改革发展新成果的系列书籍。正在编写的《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辞典》及其38个企业分册广泛征求意见、数易其稿,是对中国石油文化家底进行的一次大盘点。

创作以电视剧《奠基者》为代表的一批文艺精品。组织协同创作了电视剧《奠基者》、电影《铁人》、话剧《地质师》、舞剧《大漠女儿》,歌曲《石油圣火》、《石油人的歌》,政论片《大庆魂》,文学作品《中国动脉》、《走进塔里木》等一大批以石油为题材的文艺精品,在社会上影响重大。这些精品力作真实记录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生动展示了石油生产生活的火热实践,成为社会了解石油、支持石油和记载历史的窗口与路径。凝聚以“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目标的奋斗力量。围绕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的中石油,采取集中教育、领导宣讲、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解读、教育引导和宣传贯彻。连续11年、每年一个主题,集中时间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使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深入人心,成为百万石油员工共同奋斗方向和动力,将企业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实力。

塑造树立以认真履行“三大责任”为使命的公司良好形象。全力推进“四个大庆”建设,八个千万吨炼油、三个百万吨乙烯石化基地建设,中亚-西二线管道等战略工程建设,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两次组织共产党员捐建3万口“母亲水窖”,连续开展9届数千万人次参加的“昆仑奖”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评选活动,扎实开展援疆援藏、定点扶贫、捐资助学,为汶川大地震等受灾地区捐款捐物。以《中国石油报》为主阵地抓“三突出、六重大”媒体宣传,立体展示中国石油形象和石油人风采,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构建形成以“双效”为标准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坚持实效、长效标准,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确立了“继承创新、系统思考、立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构建起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组成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加强理念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面建设,纵向上确定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基层单位三个层次实施,横向上抓好安全、环保、质量、廉洁、和谐等多个专项文化建设,形成了集中统一、上下联动、纵横创建、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国务院国资委曾在大庆油田召开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中国石油先后在全国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中外企业文化峰会等大会上介绍经验,70多个企事业单位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大庆精神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巡回宣讲活动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30年实践十大典范案例”。

总结凝练的十个方面成果,是实践探索的心血,是思想智慧的结晶。新形势下,进一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任重道远。大力发挥中国石油特有的文化优势,必将为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篇2:中国石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解读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紧紧围绕

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心, 构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构建发展愿景、明确企业使命、导入发展战略、提炼理念体系和指导生产经营管理的总枢纽, 集中反映企业的理想追求和目标追求。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提升,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落脚在实现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的目标上。从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看,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要实现由大变强的目标,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尖端的权威技术产品不行, 没有一大批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的龙头企业不行, 没有一大批高科技领域的技术新人才不行, 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也不行。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首先, 要从文化引领层面上理解“四个不行”、吃透“四个不行”、融化“四个不行”, 结合企业愿景定位、使命定位、战略定位, 丰富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核心价值体系、做实核心价值体系。其次, 要以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三项工作为重点, 构建、充实和提升发展经营理念系统, 使企业更加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更加符合社会进步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的精神崇高要求。再次, 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和要求, 构建、充实和提升行为理念, 以人为本, 管理科学, 突出养成。

(二) 加强安全环保文化建设, 塑造本

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构建本质安全企业, 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安全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生命线, 没有安全就失去一切。我们要接受大连PX事件和云南陆良铬渣非法倾倒事件的教训, 像上海华谊集团、平煤神马集团、贵州开磷集团那样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 构建本质安全企业, 大力倡导“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害”的安全道德;发展循环经济, 塑造绿色化工。

(三) 大力加强责任文化建设, 积极推

进自律管理, 塑造责任感强、行为高尚的现代石油和化学工业形象。责任关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作为国际社会对现代企业的一项自律性管理制度, 已经纳入国际化标准体系。200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正式在中国推广责任关怀计划。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连续四次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召开责任关怀促进大会, 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立了推进责任关怀委员会, 组织制定了责任关怀行业标准, 农药、氮肥、纯碱、氯碱等专业协会, 江苏、山东等地方协会, 天津、上海、江苏、宁波等地的化工园区, 在本行业、本地区积极推进责任关怀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已有一百多家企业加入试点, 责任关怀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关怀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 我们要把责任关怀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构成加以重视和对待, 以国际化标准体系为依据, 以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人文观为基础, 以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的履诺为借鉴, 结合我们已经取得的经验, 提炼责任关怀理念, 推进责任关怀实施, 塑造高尚企业, 加快国际化进程。

(四) 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以质量兴

业、以品牌报国, 努力把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能大国变为品牌大国。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总产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但不是品牌大国。在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领域是跟进者而不是引领者, 尖端技术封锁和高端产品壁垒始终困扰着我们。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路径之一, 就是倾力打造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的国际品牌。我们要在抓好知名品牌培育、促进产品质量整体提升的同时, 向高端领域突破, 像烟台万华集团、山东东岳集团那样, 技术创新, 自主开发, 突破封锁, 打破垄断, 抢占制高点, 打造民族品牌。

文化的极致是品牌, 品牌的极致是文化。品牌不仅是企业实力的象征, 同时也是民族荣誉的象征。爱国是品牌文化的核心。范旭东、侯德榜、吴蕴初等化学工业先驱, 赢得第一枚国际制碱金牌, 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 我们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能大国变为品牌大国, 就是企业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最高体现。打造国际品牌, 是一项挑战多学科多领域的浩大工程, 但是首先要有品牌文化的引领与支撑。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以质量兴业、以品牌强企、以品牌报国, 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

(五) 进一步发挥企业文化、企业党建

和思想政治工作“三位一体”的作用, 以人为本, 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整体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企文化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领员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引导和政治教育功能, 培育爱党爱国“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员工队伍。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以文化人”的管理功能, 催化行为, 育化高尚, “让制度成为习惯, 让习惯升华为传统, 让传统积淀为文化”。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三位一体”优势和“目标一致性、对象同体性、内容互补性、载体相融性”特点, 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工作中心, 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式方法、创新载体渠道、创新体制机制, 以人为本, 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成就企业的愿景目标。

(六)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组织领导、专

篇3:论新时期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针对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面对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1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1.1美国

从美国的一些著名公司的管理上看,它们的企业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员工;尊重顾客;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公司员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都有明确的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都共同为之奋斗。

1.2英德

作为欧洲国家代表的英德两国,其企业视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灵魂,他们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灵活实用的方法建设企业文化,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两国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实效,主要抓好组织专人策划研究,培训为主宣传贯彻,各级领导带头执行,有效奖励激励全员。

1.3日本

作为东亚企业文化代表的日本,在战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经济迅猛发展,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重视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凝聚力、强化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原因,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竞争方面,信奉“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以谦让代替竞争,在和平气氛中竞争。同时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雇员和管理人员之间有一种亲属式的团结感。

通过对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骏总结,对比我国现状,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还缺乏有目的的组织和系统性,表现在对企业文化认识有待提高,文化管理意识不强,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地位、作用等认识不足,导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高,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2)还没有形成从上至下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没有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在一些单位,企业文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缺乏人本意识和企业意识,内容较空,与企业的愿景不相适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动力和保证。

(3)在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主要内涵的提炼方面,企业的企业文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更缺乏特性,这对企业建设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企业文化、提升其品位和品质,是极为不利的。

2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推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的优秀成果,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足于文化强企。

2.1培育创新文化

企业的发展需要理念的不断创新,时代的前进促使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倡导“自主创新”是关乎企业发展之大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人才,因此,核心人才管理成为培育创新文化的重点。

2.2企业诚信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铸造企业的价值观。而企业价值观的根本,是企业的诚信观念。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加强信用建设,根本的出发点就在于促进合法经营,提升商品质量、经营信誉和顾客的满意度;要对管理干部和员工进行诚信教育,激励员工共同参与诚信创建与管理;企业还可以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增加信誉投资。

2.3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是企业文化在社会或市场上的认知和评价,它受企业文化的指导,是企业形象的灵魂、精神支柱和先决条件。因此,塑造企业形象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来展开。

2.4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

篇4: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1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1 文化理念落实不到位

若想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 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实现对于企业文化的渗透以及落实, 只有将企业文化的理念落到实处, 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们却发现, 很多企业对于文化的理念缺乏一定的落实, 还是建立在口头的表达上或者是每周的会议上, 换句话说就是张口说一说而已, 并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 这样无疑是纸上谈兵。缺乏一定的落实行动, 员工的行动力自然就不强, 进而导致企业凝聚力的丧失, 进而导致企业文化的建设受到阻碍。

1.2 企业文化缺乏创新性

新时期, 创新性是每一个企业得以生存以及发展的必备条件, 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一样, 然而在实际的建设活动中, 我们却发现有很多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是沿用前人的经验或者是沿用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 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这样虽然也保证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但是缺乏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 很多传统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以及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

1.3 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待加强

新时期下, 对于员工的管理不再沿用传统的工作环境下的刚性管理制度, 而是采用“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制度, 只有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才能让员工感觉到在企业中工作是一件很开心、很舒适的事情, 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增强企业的团队凝聚力。然而在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仍然还是使用传统的工作环境下的刚性管理模式, 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以及应用, 进而导致员工的工作压力很大, 造成人才的流失, 甚至导致很多员工产生思想问题, 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

2 新时期优化石油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1 实现文化理念的落实

首先, 若想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定要想办法实现文化理念的落实。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或者是开会等多种方式实现对于文化理念的落实, 要让每一位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具体含义以及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进而加强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其次, 员工了解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后, 还应该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而不是让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嘴上以及每周的会议上。例如, 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文化教育交流会, 一来可以实现文化的落实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来也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2.2 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出了要落实文化理念以外, 还应该想办法提升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不能总是沿用传统的企业文化。首先,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 若想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可以采用出国访学或者是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手段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于员工来说, 若想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 可以多参加企业领导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 并且在参加的过程中, 要切实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的部分, 要认真学习, 不对的部分, 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见。另外,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或者是网络平台来进行学习, 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自身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2.3 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时期企业的管理还是应该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 要以员工的利益作为首要的条件, 无论在做什么决定或者是什么事情之前, 都应该首先考虑到员工, 因为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再庞大的企业, 失去员工的支持, 也将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因此, 应该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事事站在员工的角度, 多为员工考虑以及打算, 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相信在与之对应的解决对策以及建议的帮助下, 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迎刃而解, 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推进石油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道峰.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6) :79;78.

篇5:新时期石油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石油企业;绩效管理;对策

一、石油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绩效管理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在石油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没有对绩效管理工作提起重视,对绩效管理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没有过多的了解。部分企业管理者只是将绩效管理工作看做只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并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工作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全面的认识绩效管理,造成现代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出现。

(二)绩效考核指标不明确。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明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运行效率,如果制定的不明确,会阻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能给企业员工提供全方位的培训,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也不能做好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工作,特别是企业员工自身的职业规划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使得企业员工更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大大降低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影响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更使得企业原有绩效考核指标得到不发挥。此外,考核指标的制定过于随意,多数企业对员工的考核都只是考核员工的一个方面,本身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考核的结果可信性较小。

(三)绩效考核标准缺乏量化标准。在石油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中,常常出现考核指标不明确,考核标准缺乏量化的情况。由于石油企业在工作中的职能划分不是很清晰,导致了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标准的制定也不是太清楚,影响了绩效考核量化工作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未依照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导致绩效考核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考核的结果缺乏公平性,不能让员工产生信服感。其次,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缺乏明确性,导致员工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对绩效考核采取的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最终导致绩效考核只是走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四)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加强交流和沟通能够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能力,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在当前的石油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着交流和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绩效考核实施的效果。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本质内涵,绩效考核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二、加强石油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对绩效管理的全面认识。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除了要做好绩效管理理念的传达工作外,还要帮助企业员工正确的认识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更全面的了解绩效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对员工开展相关的培训,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管理有一个基础、全面的把握,让他们能够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这样能够帮助员工消除对绩效管理的顾虑,激发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石油企业管理者在绩效管理工作中,需要承担绩效管理开展过程中相应的责任,将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获得共同发展,进一步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建立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是确保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本身包含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维度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横向维度则主要代表能力、态度、业绩三个维度。因此,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需要明确两个维度之间的联系,并主动将两个维度结合起来。首先考核指标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要重点突出考核项目。企业也需要结合自身经营的实际状况,有选择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考核项目,结合现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调整,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考核内容。其次就是要发挥考核指标制定的引导作用,更多的关注考核的过程,减少因过分强调考核结果而造成的“短视”行为,所以企业需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员工业绩效的考核,引导企业员工正确的工作方式。此外,企业还需要制定更长远和持续的考核项目,绝对不能为了企业一时的经济效益而损害了企业员工的利益。另外还要完善绩效考核的反馈工作,考核双方要做好交流工作,全面提升考核的效能,企业也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的沟通,全面了解现有企业考核政策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企业考核内容的完善,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设置考核周期,量化考核指标。在石油企业内部,在制定考核周期时应该考虑该行业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周期,对于一些基层的员工实行月度考核,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员工可以实行季度考核。总之,对于考核周期的制定要结合石油企业个部门的特殊情况来制定,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考核标准量化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细化,这样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

(四)建立绩效考核反馈和交流机制。石油企业建立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倘若企业缺乏绩效考核的反馈和交流机制,那么绩效考核的作用就无法在企业内部得到普及,企业也就不能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那么绩效考核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所以,石油企业要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交流和反馈,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

三、结语

总之,石油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实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石油企业的绩效考核首先要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进行量化和考核周期化,确保石油企业绩效考核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崇华.浅谈如何做好石油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4,11:18-19.

篇6:中国石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解读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导全面工作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由后人不断丰富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中国共产党, 简称中共, 成立于1921年7月, 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 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 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中国共产党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 并不能够自然而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 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在此问题上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李大钊在1919年提出, 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恽代英在1920年说过, 我们的任务, 要寻求一个适合国情, 而又适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蔡和森在1926年也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 但应当用到各国去, 应当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1938年,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作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 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并初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1.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提供不是现成教条, 是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 是结合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 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在自已国家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世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挥作用, 必须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相结合,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是解决新时期中国问题的必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 是新时期解决中国问题的必需。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 在世界各国普遍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应用在中国的不同时期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特殊国情,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革命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 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社会历史发展道路不同;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 社会主义改革如何进行, 不同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实践证明。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中发挥指导作用, 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 中国各阶段社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有需要, 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实践进行了结合, 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被中国人民掌握。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毛泽东指出:“所谓马列主义中国化, 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 一个普遍一个具体, 两个东西的统一就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表现带有鲜明的中国特性, 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中国作风和气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具体化和民族化。

(二)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化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同阶段历史和实践实际结合过程, 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程。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就是把其植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不同阶段历史和实践问题, 中国不同阶段历史和实践丰富经验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 这个理论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 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 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在于突出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 关注大众需求, 回应大众关切, 解答大众困惑, 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依据

十八大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依据如下:

1.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科学地认识国情, 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国情上, 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历史的发展, 事物也随着发展。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要变, 物要变, 事要变。倘若事物不变, 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 人类就不会进步。所以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也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实践的主体。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 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 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 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 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 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 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可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武装人民群众。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

中国梦, 是2012年11月29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 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2012年11月29日, 与人民大会堂隔天安门广场相望的国家博物馆, 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做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才能实现。

1.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丰富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社会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空坐标体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中国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努力奋斗,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内容。

2.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民族使命。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解决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 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3.中国梦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光辉形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积淀和生存智慧, 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

参考文献

[1]吴传英.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69-71.

[2]胡丁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路径探析[J].新西部 (中旬) .理论, 2012 (11) :1-2.

[3]刘江平.论邓小平南方谈话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J].新西部 (中旬) 理论, 2012 (07) :4-5.

篇7:中国石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解读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和公司党组的要求,要在继承石油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工作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开创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全面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深化对中国石油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成果的取得,很重要是取决于对工作认识的提升,取决于对工作落实的力度。结合“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对中国石油在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中有以下十个认识。

一、建立完善的《中国石油思想政治保障体系》是新时期工作的总纲要。体系的建立,是中国石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有文化优势,以战略眼光系统思考、科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体系横向上把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基层建设、群众工作统筹起来,纵向上把集团公司、地区公司(专业公司)、基层单位的党政工团系统联动起来,立体上形成要求明确、标准具体、制度规范、机制长效、责任明晰、效果良好的保障工作体系,与HSE管理体系、质量计量标准化体系、业务流程管理体系、惩防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一起,成为中国石油六大管理体系之一。体系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体系,不只是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

二、明确的六项工作重点是新时期工作的基本要务。中石油新时期明确了:以强核心、固堡垒、当先锋为重点的党的建设;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推动发展为重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提高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为重点的基层建设;以保护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为重点的群众工作;以制度化、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基础建设六项工作重点,是中国石油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定动作”,务必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探索的规律是新时期工作的基本遵循。中石油新时期总结的党的建设“强核心、固堡垒、当先锋”九字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知员工情、答员工疑、解员工难、聚员工心”十六字规律,思想教育的“形势、目标、任务、责任”八字教育内容规律,基层建设抓队(站、车间、库、所、室)、班组、岗位的抓“三级”规律,重点工程主题劳动竞赛“六赛”规律等内容规律;重大典型(集团公司命名)一般3~5年推出一个,重特大典型(全国)一般5~8年推出一个,企业和基层的经验要有3~5年的实践检验再在集团公司层面普遍推广,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会议5年为一个周期并在周期内分别召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基层建设、群众工作会议等时间规律,等等。这些规律,是新时期工作的基本遵循。

四、明确的目标理念是新时期工作的内在动力。中石油明确提出的“集团公司走在全国前列、各企业走在所在地区前列”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两个走在前列”,党组织健全率100%、党员教育管理覆盖率100%的党建“双百”,队伍建设建立员工人生基本知识体系和职业生涯基本知识体系的“两个体系”,党支部创建“六个一”,班组建设“五型”,扶贫帮困“三个做到”等目标要求;提出的“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国石油的神圣使命和无限责任”的理念,“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理念,建设党员、先进模范、班组长“三支基层骨干队伍”理念,“示范变规范、经验变普遍”的理念,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坚定信念一条心、勤勉敬业一股劲、热情服务一团火、严于律己一面旗”的“四个一”理念等。这些目标理念起引导、引领、激励作用,是工作动力、工作自觉。

五、形成的机制是新时期工作的协同效应。中石油继选树第一代铁人王进喜、第二代铁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后,在建党90周年之际,命名了第三代铁人代表李新民,这是典型选树的重大突破,突破点是形成了以铁人名称命名典型的机制,建立了铁人典型家谱。中国石油8~10年选树一个以铁人名称命名的典型,在建党100周年时选树出第四代铁人,在建国100周年时选树出第七代铁人或第八代铁人,以典型人物作传人,这也是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方式方法载体的创新。党建“三联”责任示范点和厂务公开等制度的建立,形成了联系群众机制;建立周期评比与即时表彰相结合的评比表彰机制;设立员工同心互助金,通过员工捐款、企业拨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定期走访慰问,建立了扶贫帮困工作机制等。机制就是互动、联动,形成惯性的动力。

六、开展的品牌活动是新时期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连续10年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再深入活动,“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集中巡回宣讲310场;“中国石油榜样”分四批、选树宣传46人;“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活动为4.2万个基层单位送书近820万册;中华铁人文学奖五年评选一次、连续评选了三届;每年一届、连续九年评选“昆仑奖”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感知中石油”新闻宣传活动,已组织16次,外部媒体记者近千人次走进中石油、了解中石油、宣传中石油;中国石油职工合唱团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石油书法家被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等。这些活动成为中国石油的品牌活动,以活动促提升,以品牌扩影响,以实效促发展。

七、总结的经验(案例)是新时期工作提升的宝贵资源。中国石油党的建设工作总结的七条基本经验,思想政治工作总结的十大亮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的十大成果,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创新实践成果、十大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十大创新工作载体、十大培育选树典型实例和60个特色工作案例,以及企事业单位在实践中创造总结的经验(案例)等,是工作成果的总结,是工作理念的升华,是新时期工作提升的“百宝箱”“智囊团”。

八、构建的载体是新时期工作的重要路径。中石油新时期实施的基层党建“基础工程”“标准工程”“标杆工程”,企业精神教育基地的命名,科學发展系列报告会,企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基层建设“千队示范”工程,“学习在石油·每日悦读十分钟”全员读书活动,铁人岗位建功“四项活动”,青春建功系列活动等有效载体,是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

九、树立的典型是新时期工作的领跑者。典型是标杆,典型是旗手。加强基层队(站、车间、库、所、室)建设,树立“百面红旗”,产生了“红旗效应”;加强班组建设,树立了“班组长的榜样”王海、“班组的榜样”王海班,以班组长的名字命名十个班组,表彰班组建设“十、百、千”典型,推动了班组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强队伍建设,三次呈现“中国石油英模现象”,王进喜、王启民、秦文贵被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位感动中国人物”,成为队伍建设的标兵,树立“加油站经理的榜样”王萍,又先后涌现出尚丽群、陈鸣红、张本荷、邵从海等一大批叫得响的典型,评选了十大“金花”加油站经理,销售系统每年评选“六个十”典型等,为销售业务服务水平提升、扩销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突出特色是新时期工作的亮点。突出“油味”,工作体现特色,切合实际,务求实效。抓住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基工作等传统的传承不放松,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不换频道、不换题目,坚持数年更有成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再深入,成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召开专题领导干部会议,编写学习教材和简明读本,举办高层论坛,撰写署名文章,设立铁人奖章、铁人文学奖,评选“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60句石油名言”,创作文艺作品,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入脑、入言、入行。

这10个方面的认识是对新时期工作的理性思考,也是对新时期工作创新实践成果的诠释,更是对提高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深化认识。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注重把握中国石油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特色关系

在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中,中国石油要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认真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七大特色关系:

一是“围绕”与“融入”的递进关系。围绕中心或融入中心,是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关系的表述。2008年,中国石油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继承创新、务求实效”工作方针中的“围绕中心”改为“融入中心”,两字之别,是对服从服务中心工作认识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既要与企业中心工作目标同向、同频共振,还要熟悉生产经营管理、了解生产经营情况,才能把工作做好。

二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继承好传统好做法同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同等重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即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是唯一以中央文件形式肯定的,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之一。铁人—这个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中国石油特有的文化优势、企业之魂和永恒的财富,一定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三是示范与规范的转化关系。示范变规范,标杆变标准,经验变普遍,这是工作成果的转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示范既有引领性作用,也有基础性作用,是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四是系统性与系列性的纵横关系。系统性思考是党历来提倡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中又重申了这“四性”原则。要求我们要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大系统中来思考,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来筹划,开展的系列化活动就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事半功倍效果。

五是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1+n”关系。“规定动作”要做好,“自选动作”要选好。要在工作中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既要落实好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又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六是典型与规模的效应关系。生产经营有规模效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也有规模效应。从一面红旗到五面红旗,从百面红旗到千队示范,持续选树一个个典型,打造英模群体,在社会上形成三次“石油英模”现象,生动诠释了典型和规模的效应关系。

七是机遇与把握机遇的因果关系。新时期是中国石油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机遇期。机遇,抓住了才是机遇,抓不住就丧失了机遇。要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创造工作新局面。

篇8:新时期深化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1 加强社会主义理论学习, 尤其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新时期的企业党建工作应该是企业理论体系深化学习的全方位过程, 因此, 应该积极的进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应该积极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以及加深“两学一做”活动的深刻认识。此外还应该积极的认识到中国一带一路以及亚投行等国家战略的深刻意义, 促进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之间的一致性。

2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尤其是加强基层党员党性建设

石油企业的党建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地发挥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加之新时期依法治国、互联网+、创业创新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 必须要深刻利用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基层党员的党性建设, 尤其是要基层党员与国家战略措施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一方面应该深刻的落实相关的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活动, 同时还应该积极的进行党风党纪建设, 积极促进基层党员的链接性教育, 落实党员建设工作优先、党员学习优先的企业党建管理。

3 加强企业的党员规范建设, 尤其是应该落实以企业为基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在进行党建工作的同时, 应该深刻规范党员行为规范建设, 一方面应该全面组织学习党章党纪, 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引导企业员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一致, 让员工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促进共同发展管理的确立。此外党建工作的重点还应该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产能生产效率为目标, 积极地督促企业员工进行创新管理, 树立以企业综合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 营造企业全面发展、员工综合提高的企业管理氛围。

4 积极进行石油企业管理体系优化, 尤其是应该重视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引进

石油企业在进行党建工作的同时, 还应该积极谋求现代化的企业发展, 应该积极的引进新的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 在稳定原油生产、增加天然气产量、扩展石油产业链、扩大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上进行科学化改革以及有效化重组。应该积极的建立起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尤其是应该充分地结合市场环境以及国际经济环境, 充分地发展石油企业核心基础性竞争能力, 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经济转型、产业链改革、供给侧改革等社会经济变革中去, 实现企业的社会化角色定位。

5 积极使用现代技术网络技术, 促进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建设与党建体系透明化建设

在进行石油企业的党建工作的同时, 还应该积极的促进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 尤其是在进行党员信息管理以及党员活动管理时, 应该积极的引入计算机技术, 加强石油企业在基层党建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建立起以企业管理与发展、考核与整理为目的的企业软件建设, 尤其是应该积极的加强对党建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以及人才投入, 确保在党建管理工作中, 可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各种人事、政事, 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党建管理工作中的效率, 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化建设与透明制度优化。

6 强化企业制度优化, 尤其是应该坚持以法治企意识以及以人为本意识相结合

石油企业的党建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的综合管理以及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 因此在进行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同时, 还应该积极的优化企业的各项制度, 一方面应该积极地加强依法治企的管理意识, 尤其是应该积极的做好企业的各项运行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学习, 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加强企业人文意识, 尤其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要做好员工的综合管理工作, 凸显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践性与关怀性, 尤其是要深刻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 做好各方面的创新改革。

7 结语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 受到国家经济管理的综合影响, 一方面应该积极的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 促进企业的党员氛围建设以及党纪建设, 同时还应该积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企业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做好领导队伍建设与企业体系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作用, 也才能更好的实现石油企业的综合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瑶《新时期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研究》[J]东北石油大学2011

[2]牛聪《新时期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学家2014

篇9:中国石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解读

关键词:工会组织;生活保障工作;石油企业

在石油企业中加强工会保障工作,不仅是满足广大职工发展的需要,还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引起对工会组织加强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维护好职工生活保障的基本权利。

一、新时期加强石油企业生活保障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企业职工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工会开展工作的重要准则。因此,工会在开展工作时,首先应该坚持以企业的广大职工为本,在了解职工的思想、意愿、呼声和需求的基础上,对工会工作进行及时的归纳和筛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职工反映强烈的需求,要深入到职工中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其次,要积极组织研讨和视察,企业工会干部在解决职工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时,必须进行政策研讨,掌握具体规定,才能把握尺度,依法维护,在遇到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工会要积极组织代表深入到职工基层或者家庭进行调查访问,并要及时具结成报告,向有关方面及时反馈,主动沟通,督促处理。

(二)建立职工保障制度,构筑职工保障体系

在企业发展中,制度是各项工作的先行和保障,为了满足企业职工发展的需要,工会组织要确保职工保障工作有制度保障。首先,工会组织应该按照企业职工发展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覆盖救助困难职工全过程的规章制度,保证各方进行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建立困难职工帮扶的长效机制,尤其是要妥善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力争做到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再次,还要做好职工医疗保障体制相关的制度规定,要完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职工医疗保险的收益面,从制度上保证了对困难职工的及时救助,各项保障制度的建立,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的利益。

(三)构建职工保障网络体系,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

为了及时掌握困难职工的生活情况,尽快采取措施帮助解决,我们在保障困难职工生活方面,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保障网络,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氛围。首先,通过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做到凡是有困难的职工,都能从档案上了解到其家庭成员、收入状况、困难程度、致困原因、技术特长、个人愿望、思想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相应的渠道帮助解决困难;其次,要加强软件建设,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借助社会力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帮扶队伍。加强和充实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队伍,努力提高帮扶实效,

(四)完善企业帮扶体系建设,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在工会组织中,加强职工帮扶工作也是进行职工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帮扶体系的建设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工会要加强与企业的党支部、团委等组织进行联合,因地制宜,推动企业帮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首先,企业要加大职工帮扶建设的政治投入,要明确帮扶中心的重点,积极发挥行政在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群体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工会帮扶的资源重点用在企业政策覆盖不到、发生特殊性和突发性困难急需帮扶的职工身上。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会的投资力度,建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将企业的宝贵资源用到家庭困难的职工身上,从而不断促进工会工作的扩大化、专业化。

(五)加强工会工作队伍的培训,提高整体队伍水平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就必须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大力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素质,工会组织人员应带头领导内部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组织适合时宜的活动,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次,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公开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形成内部员工之间平等竞争,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对工作的热情,让内部职工感受到在工作中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这样,劳动者素质提升了,企业就会更加兴旺。

二、加强石油企业工会生活保障工作的意义

一是开展职工生活保障工作,是是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重要举措。做好工会的生活保障工作,可以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提高部分职工的生活水平,这对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做好职工生活保障工作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职工的基本工作权益还是有保护缺失的时候,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可以在切职工安全、工作、生活、福利等方面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从而补充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和缺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企业工会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环节。我国国民经济康发展过程中,部分职工生活还十分困难。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开展职工生活保障工作,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可以使职工感受到企业温暖,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

总结:总之,工会的生活保障工作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基本劳动经济权益和维护企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维护职工的基本权利,使得职工在企业工作生活获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吕晓虹.以党的群众路线引领职工生活保障工作[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02:79-81.

[2]梁栋.加强石油企业工会建设的探索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4,07:103.

[3]罗宁.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石油企业工会活动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4,12:104.

[4]罗宁. 石油企业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和方法[J]. 东方企业文化,2014,08:61.

上一篇:二次函数说课稿下一篇:建筑施工图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