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

2024-07-09

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共7篇)

篇1: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

石家庄市2011~2012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B卷)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60分)

本题共40个小题,每题选对给1.5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D2.A3.B4.D5.C6.B7.A8.D9.B10.D11.C12.B13.D

14.C15.D16.B17.A18.C19.B20.D21.C22.D23.A24.D25.B

26.C27.B28.A29.D30.B31.B32.C33.B34.A35.D36.A37.C

38.B39.A40.D

二、综合题(共40分)

41.(9分)

(1)6月22日(1分)远日(1分)(2)赤道(1分)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3)冬至(1分)昏(1分)12(1分)(4)A(1分)

42.(10分)

(1)向斜(1分)背斜(1分)山岭(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2分)(2)海陆间(1分)蒸发(1分)地表径流(1分)

(3)B(1分)(4)d(1分)

43.(7分)

(1)①—B②—A③—D④—C(4分)(2)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减少。(3分)

44.(7分)

(1)一致(1分)(2)温暖(1分)寒冷(1分)(3)温暖(1分)缩小(或曾经消失)(1分)南(1分)寒冷(1分)

45.(7分)

(1)16.45.8(2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减慢(1分)(2)12.217(2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2分)

篇2: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60分)

本题共40个小题,每题选对给1.5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D2.A3.C4.B5.D 6.B7.A8.B9.C10.A 11.D12.A13.B

14.D15.C16.A 17.C18.A19.C20.B21.A22.C23.B24.A25.D

26.C27.B28.D29.B 30.D31.A32.D33.A34.C35.A 36.C 37.A

38.C39.D40.C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0分)(1)⑤③④①(每空1分)

(2)火力发电厂因为该城市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火力发电厂布局在盛行风上风向地带,对城市大气产生严重污染。(3分)

(3)不合理(1分)乳牛场临近飞机场,飞机场有严重噪声污染,不利于乳牛产奶。(2分)

42.(8分)(1)随着人口增加,在人类现有的开发能力下,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便导致生活贫困和环境问题。(2分)

(2)贫困导致人们眼前的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需要,导致环境恶化;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加剧贫困。(2分)

(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施环境工程和颁布环境保护法规;合理规划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向;政府增加资金投入。(4分)(答出4点即可)

43.(8分)(1)乳畜棉花玉米小麦(每空1分)

(2)纬度较高,无霜期短;气温低,不适宜发展粮食作物,但适宜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附近城市和工矿区对乳肉等产品的需求量大,可就近供应。(3分)

(3)C(1分)

44.(6分)(1)B(1分)

(2)交通便利,市场广阔。(2分)

(3)能够扩大宝钢产能;淘汰落后的钢铁工艺,有利于调整钢铁产能结构;增强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能力。(3分)

45.(8分)(1)光谱 植被类型(2分)

(2)D(1分)

(3)探测范围大,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等。(3分,答出3点即可)

篇3: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B卷

请将答案按照规定填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请监考人员将答题纸按照学号顺序单独装订。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人是:

A、张闻天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

2、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3、《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过渡时期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新民民主主义社会

5、近代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五四运动D、西安事变6、1939年,毛泽东在()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A、《论新阶段》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共产党人〉发刊词》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7、近代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D、减租减息

9、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是:

A、直接没收B、和平赎买C、合作社D、四马分肥

1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先声是: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C、《不要四面出击》的发表D、党的八大的召开12、1986年,邓小平经过反复思考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

A、改革与开放B、公有制和共同富裕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D、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D、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5、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四面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

16、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B、第二届全国人大C、第三届全国人大D、第四届全国人大

17、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

18、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C、党的十二大的召开D、邓小平南方谈话

19、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是:

A、周恩来B、刘少奇C、陈云D、邓小平

2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国有经济能够控制垄断性行业

21、下列选项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工程师以自己的专利技术入股所获收入B、城市居民出租房屋获得的收入

C、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劳动收入D、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22、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企业是公有还是私有,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

共4页 第1页

A、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B、是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C、有无职工的工会组织D、是否有国家参股

2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

A、科技B、人才C、教育D、创新

2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在于: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依法治国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5、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核心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8、在民主、自由、人权中,核心是:

A、民主B、自由C、人权D、法治

29、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基础D、主题

30、“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

A、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B、无需借鉴别国的经验

C、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D、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3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二为”方向。“二为”方向是: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B、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

C、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D、为政治建设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3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重点是:

A、改善民生B、发展教育C、扩大就业D、深化收入分配改革34、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把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

A、“叶九条”B、“邓六条”C、“一纲四目”D、“一国两制”

35、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

章。

A、《告台湾同胞书》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6、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一个中国B、两制并存C、高度自治D、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37、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关键因素仍然是:

A、经济实力B、政治影响C、文化软实力D、军事力量

38、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A、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B、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C、正确处理两大联盟之间的关系D、坚持党的领导

39、在军队建设过程中,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是:

A、革命化B、现代化C、正规化D、信息化

40、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作风建设B、组织建设C、制度建设D、思想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包括: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4、关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B、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C、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基本武器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战士D、统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中心支柱

5、关于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B、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D、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

6、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稳定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C、发展是硬道理D、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7、当前,我国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

8、对依法治国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B、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依据的是宪法和法律D、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9、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性的论述中正确的包括: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重要内容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10、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要的依据是:

A、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B、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C、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D、基于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共10小题,每小题 1分,共计10分)

1、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5、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本质区别。

8、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9、新的社会阶层同样属于社会主义劳动者。

10、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联系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状况,谈一谈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五、材料分析题(共10分)

材料1:

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的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

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

阶级的民主革命。

——《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下引此书,版本均同)。

材料2:

怎样才能更加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呢?一方面,须要将有关两党合作的各种基本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须要

采取许多巩固和扩大两党合作的具体办法。……但是,在两党方面的确都还有少数人不清楚了解两党合作的许多基本问题。……第一,他们不清楚了解今天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因此,他们有时忘记了抗日是目前民族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的共同纲领,于是忘记了以抗日与否来划分友敌的最主要标准,于是忽略了“凡抗日者皆吾友,降日者皆吾敌”的简单真理,于是忽略了“抗日高

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言行准则,因为有时把其他问题与抗日问题并列或对立,以致模糊于今天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有

时甚至把抗日问题看得比其他问题为次要,以致引起抗日民族一战线营垒中的许多不应有的摩擦和裂痕。

——王明:《挽救时局的关键》,载1937年12月27日《长江日报》。

材料3: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匀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

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资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

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1页。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个问题:

(1)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是什么?

(2)王明在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是什么?

(3)无产阶级在争取和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五、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0分)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1

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元,二者之比达3.23∶1。世界上多

数国家这一比例在1.6以下。

材料2

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653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759元。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

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而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在1.5-2倍左右。

材料3

2010年调查上海某银行员工工资及奖金人均为29.66万元,员工的其他福利人均6.08万元,合计35.75万元,是当年城镇

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

材料4

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上海市为66115元,最低的黑龙江省27735元,最高最低之比为2.38∶1。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

工收入差距扩大。据统计,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2010年为66.8万元,是当年全国平均工资的18倍多。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结合材料谈一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6分)

(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行业、企业间工资差距更大;企业间工资差距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4分)

(2)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篇4: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

淄博二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高一地理试题

8、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2、选择题五个一组,整理在第Ⅱ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作答,考试结束后交回。A、93%B、23%C、13%D、60%

9、关于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A、城市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B、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符合题目要求的。)C、城市化水平主要是指城市生产力水平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于()D、“逆城市化现象”是指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现象10、1975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已达到了世界全部城市人口的60%,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这说明()

C.大洋洲人口增长快D.北美洲人口增长快 A、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的增加不快

2、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阶段为()B、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发达国家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D、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3-4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我国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A.甲表示西欧,乙表示非洲 B.我国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甲表示拉美,乙表示北美 C.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C.甲表示西亚,乙表示南亚 D.攀枝花是因为开采石油而出现的城市

D.甲表示非洲,乙表示大洋洲

12、在一个区域中,高级别城市与低级别城市相比()A、服务范围大B、彼此距离较近C、数目多D、提供服务级别低

4、若此图乙地为深圳,其吸引全国各地大量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13、下列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B、矿产资源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 A、扬州B、广州C、佛山D、九江

C、毗邻香港特区,地理位置优越D、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

14、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项活动,主要取决于()

5、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A、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B、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的是()C、各种活动得到市政府的支持程度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15、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需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这是由于()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因素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16、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央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C、该地段地价太高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为商业区

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

17、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的特点,它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C、资源状况D、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A.季节性B.周期性C.随意性D.地域性

7、关于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18、亚洲水稻种植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A.水分B.热量C.地形D.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做出决定,停止两市的水稻种植,将原有的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回答19—20题。

19、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A.稻米生产过剩,价格太低B.水稻产量低于玉米和小麦 C.北方居民习惯吃面食D.为了节约水资源 20、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

A.技术B.市场C.交通运输D.政府政策

21、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不合理的是()

A.在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B.在林区建木材加工厂

C.在荒漠区建啤酒厂D.在科技发达地区建飞机制造厂

22、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在我国建设电子装配厂主要原因是()

A.我国能源丰富B.我国原料充足 C.我国劳动力丰富D.我国科技发达

23、工业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B.运输条件改进和替代原料增多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24、下图为水果罐头厂、电子装配厂、玻璃制造厂、炼铝厂工业区位模式图,其中较为合理的是()A.①炼铝厂②水果罐头厂③电子装配厂④玻璃制造厂 B.①玻璃制造厂②炼铝厂③水果罐头厂④电子装配厂 C.①水果罐头厂②电子装配厂③炼铝厂④玻璃制造厂D.①电子装配厂②玻璃制造厂

③炼铝厂④水果罐头厂

25、某地规划建成的工业园区中,集中了服装企业、食品企业、制鞋企业、高档时装企业等,这些企业间的联系属于()

A.产品方面的联系B.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 C.廉价劳动力方面的联系D.技术、信息的联系的昔日游客如织的情景已不再现,26、中东巴以冲突以来,耶路撒冷这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游人十分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A.政治、文化及治安等社会环境不稳定,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B.市场距离大大增加

C.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下降D.旅游资源逐渐消失

据报道:拥有7座铜瓦鎏金宝顶的布达拉宫金顶群,不仅是世界建筑海洋中的奇观,在藏传佛教界具有崇高的地位,也是游客了解西藏宗教文化、俯瞰拉萨风貌的最佳“平台”。到2006年二期维修工程竣工后,布达拉宫将不再对外开放其位于宫殿之巅的金顶群。据此完成27-28题。

27、布达拉宫将不再对外开放金顶群的原因是()

A.因为出现了新的建筑险情B.保护旅游资源的长远考虑 C.保障旅游质量D.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28、往年在上海,“西藏旅游”一过“十一”黄金周就进入了“冬眠”状态,问津者寥寥。这说明旅游业具有()

A.地域性B.季节性C.综合性D.敏感性

29、旅游景区内索道悬空,电杆高耸,会造成严重的()

A.视觉污染B.大气污染C.噪声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 30、下列地域联系方式中,属于交通运输的是()A.用飞机运送旅客B. 用广播传递信息C.去商场购物D. 邮购书籍

31、兰州等城市的市场上,居民能买到新鲜的海产品,其主要原因是()A.居民的需要B.自然条件C.运输技术的进步D.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2、某学生想得到远方名师的指点提高学习质量,理想的交流手段是()A.长途电话B.电报C.互联网D.信件

33、下列属于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的是()A.大连到海南岛旅游——公路B.秦皇岛煤炭运到上海——管道

C.拉萨到广州出席广交会——航空D.城市送货下乡——铁路

34、下列关于交通运输线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②为区域发展提供范围越来越广泛的服务

③能够促进商业的发展④促进资源开发,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5、人们出行,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站点是()A.港口B.汽车站C.火车站D.航空港

36、对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来说,城市交通运输线的选择起决定作用的是()A.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条件3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得肺炎,老挝就咳嗽”这种现象体现了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A.科技开发和应用呈国际化趋势B.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C.发展外贸与保护民族工业是根本对立的D.国家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全球化

38、影响早期上海城市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B.铁路C.公路D.气候

39、现代人写信数量明显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A.现代人情感淡薄,人们不愿交流B.现代人工作节奏紧张,无暇进行交流

C.现代交通十分方便,人们不需要进行书信交流

D.电信通信快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加快捷、方便的交流方式 40、下列有关全球定位系统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系统构成 B.由6个轨道上的24颗卫星构成C.由主控站、监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组成D.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构成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考号:姓名:班级:分数:

41、下图是“1992年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的Ⅰ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快或慢);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状况是出生率不断,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2)在图中,以5岁为一段,人口所占比例最多的年龄段是,约占总人口的%。;比较图中0-5岁年龄段男、女比例,其特点是。

(3)图中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等。

(4)除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中国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 中国人口分布的界线是:

(5)我国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相协调。

42、读下列某城市用地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968年 1990年 2000年

河流

城市

工业区

商业区

高速公路

绿化带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城市发展的过程。

判断理由是:

(2)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出现了哪些城市环境问题(任写二条)?

(3)该图所示城市位于(发达、发展中)国家。

43、读下图“美国小麦和玉米的分布示意图”,按下列要求回答。(12分)(1)填写海洋和河流的名称:

C是______洋,D是________洋,F是________河(2)农作物的分布:A地区为________作物。

(3)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____的种植业,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该类农业生产国。(4)与商品谷物农业同样发达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优点或特点是(任写一条):

(5)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有(任写二条):

44、下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如何合理布置上述企业(填字母)?(9分)⑴自来水厂建在____处。⑵火力发电厂建在____处。⑶印染厂建在____处。

⑷服装厂建在____ ___处,理由是:

⑸印度最发达的电子工业中心在,它发展电子工业有利的区位因素有(任写二条):

45、分析下表((1)图中B为该市位于城区边缘,新建的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原则是。

(2)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

(3)为解决各种城市的交通问题,请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4)上海港最大的缺点是:

47、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从此画上句号。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格尔木一拉萨段长1142千米)的高原铁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来自沪、江、浙等地的游客占绝大多数,这说明是旅游的主要消费市场。(2)从时间和距离来看,赴苏州旅游的游客中,主要以途和期为主。(3)请你对苏州的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任写二条)

(4)游客到达后,想先去参观苏州大学,用网络电子地图查询:从长途汽车站到苏州大学南门的公交换乘路线(写明操作方法):

46、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建设青藏铁路要解决的世界性三大难题是什么?

(2)青藏铁路建设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哪种产业的发展()。

A.畜牧业B.旅游业C.矿产资源开发D.电子工业

(3)青藏铁路的修建,说明现代影响铁路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因素。

选择题答案整理: 1-5 6-10 11-1516-20 21-2526-30 31-3536-40

48-5253-57

淄博二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第Ⅱ卷综合题

41、(1)、快下降推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2)、20-25岁 13-14男大于女(3)、0—14岁的少儿人口比重过大(4)、胡焕庸线(5)、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42、(1)、城市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2)、略(3)、发展中

43、(1)、大西太平密西西比(2)、玉米(3)、市场美国(4)、略(5)、略

44、(1)、C(2)、D(3)、B(4)、A污染小,地处城区,有大量的劳动力(5)、班加罗尔略

45、(1)、周边大城市(附近经济发达地区)(2)、短短(3)、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短;

游览价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区接待能力好,环境承载量大; 稳定的社会环境(4)、在公交换乘中输入起点苏州长途汽车站,终点苏州大学南门,选择换乘方案,要求距离最近。

46、(1)、交通便利(或交通最优)⑵、铁路线

⑶、略(4)、泥沙容易淤塞河道

47、⑴、高寒缺氧,冻土深厚,生态脆弱⑵、B

篇5: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

五堡寄宿制小学 1——4年级

本次考试,各年级各科采取了全县统一考试,全区集中判卷的方式。从汇总的成绩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全区各年级、各学科的成绩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简要分析如下:

一、总体成绩概况。语文学科

一年级:班级平均分:整体成绩比较好。全学区共有 9 个班级参考,6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分以上,3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下。学区平均分为 84.42 分,有 6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我校平均分为82.58分。低于全学区平均分。

及格率:全学区平均及格率为92.82,全学区9个教学班,有6 个班及格率达到了100.。我校为90.91.位于第8.。

优秀率:全学区平均优秀率为54.36,我校优秀率为51.52,位于第7。差生率:全学区平均差生率为2.56,我校差生率为3.03.七堡为10.我校为第2.最高分:学区最高分为100,我校最高分为97分。最低分:学区最低分为6分,我校最低分为12分。二年级:

班级平均分:整体成绩不理想,全学区共有 9 个班级参考,1个班级平均分为 90分以上,8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下。学区平均分为 87.85.4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我校平均分为87。52。低于全学区平均分。

及格率:全学区平均及格率为97.33,全学区9个教学班,有6 个班及格率达到了100.。我校为92.59.位于第9。

优秀率:全学区平均优秀率为56.,我校优秀率为74.07,位于第3 差生率:我校差生率为3.7.最高分:学区最高分为100,我校最高分为99。最低分:学区最低分为6分,我校最低分为12分。

三年级:全区成绩比较整齐。共有 13 个班级参考,2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11 个班级平均分为 85 分以上。区平均分为 88.7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

四年级:共有 14 个班级参考,5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8 个班级平均分为85 分以上,1 个班级平均分为 79.7 分。区平均分为 88.3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

数学学科

一年级:整体成绩比较好。全学区共有 9 个班级参考,7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分以上,2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下。学区平均分为 90.96 分,有 6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我校平均分为88.18分。低于全学区平均分。

及格率:全学区平均及格率为98.97,9个教学班,有7个班及格率达到了100.。我校为96.97。位于第8.七堡为96.67 优秀率:全学区平均优秀率为70.77,我校优秀率为66.67.位于第7。差生率:我校没有。

最高分:学区最高分为100,我校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学区最低分为22,我校最低分为50。

语数双科:

一年级:整体成绩比较好。全学区共有 9 个班级参考,学区平均分为 175.38分。7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我校平均分为170.76分。低于全学区平均分。

及格率:全学区平均及格率为97.44,9个教学班,有6个班及格率达到了100.。我校为96.97。位于第7.优秀率:全学区平均优秀率为60.51.我校优秀率为57.58.位于第6。差生率:我校没有。

最高分:学区最高分为198我校最高分为193 最低分:学区最低分为28,我校最低分为62.二年级:

班级平均分:整体成绩较好,全学区共有 9 个班级参考,7个班级平均分为 90分以上,2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下。学区平均分为 90.96.6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我校平均分为87。52。低于全学区平均分。

及格率:全学区平均及格率为97.33,全学区9个教学班,有6 个班及格率达到了100.。我校为92.59.位于第9。

优秀率:全学区平均优秀率为56.,我校优秀率为74.07,位于第3 差生率:我校差生率为3.7.最高分:学区最高分为100,我校最高分为99。最低分:学区最低分为6分,我校最低分为12分。

二年级:

三年级:全区成绩比较整齐。共有 13 个班级参考,2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11 个班级平均分为 85 分以上。区平均分为 88.7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

四年级:共有 14 个班级参考,5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8 个班级平均分为85 分以上,1 个班级平均分为 79.7 分。区平均分为 88.3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

总之,综合学科的成绩很不理想。

二、存在问题

1.校际及班际之间发展不均衡。如语文学科中四年级班级平均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5.4分,最低分低于全区平均分9分;英语学科中五年级班级平均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5.9分。最低分低于全区平均分7.4分;数学学科中四年级班级平均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2.4分,最低分低于全区平均分7分。

2.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语文学科无论是平均正确率还是优分率、及格率都明显好于其它三科,而综合学科明显低于其他三科。

三、改进措施

1.各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更加科学合理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两级分化现象。

2.进一步加强平行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尽可能缩小班际及校际之间的差距,力求实现平行班学生均衡发展。

3.注重学科平衡发展,重视综合学科教学,避免偏科现象的发生。

小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考试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利用考试这一平台,加强教学管理和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本着为学校服务的宗旨,现将五堡寄宿制小学 2011— 201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情况作简要总结。试卷及成绩分析

(一)语文、本次命题特点

此次命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强调运用,突出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以及书写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于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地学习语文,坚持开放性、创造性原则,鼓励考生发表独特见解;在考试过程中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试卷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突出能力,强化语文的运用。

命题的各个版块都不同程度地关注了语言的运用,通过设置语言情境,提供表达环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实践性,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是:学是为了用。学语文要与用语文紧密结合,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的学习与考试要充分注意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用中学,学中用,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质。

(3)注重 开放性,题型更加灵活多样。

考试的过程是充满创造的过程,试卷的题型保持多样性、开放性、创造性,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人文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关注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理性阅读。

阅读理解一直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窗口。此次命题中的阅读练习考查依然是重头戏,联系生活,深入主题,内化理解,培养能力。

(5)注重整体性,试卷内容相互联系,融会贯通。

本次命题,每个版块独立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确保了考查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简而言之,稳中求新、突出人文,尊重个性、强调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加重渗透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本次命题的总体特点。、成绩概况

一年级:整体成绩比较好。全学区共有 9 个班级参考,7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分以上,2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下。学区平均分为 90.96 分,有 6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我校平均分为88.18分。低于全学区平均分。

二年级:整体成绩不错。全区共有 13 个班级参考,11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2 个班级平均分为 89 以上。区平均分为 92.9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

三年级:全区成绩比较整齐。共有 13 个班级参考,2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11 个班级平均分为 85 分以上。区平均分为 88.7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

四年级:共有 14 个班级参考,5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8 个班级平均分为85 分以上,1 个班级平均分为 79.7 分。区平均分为 88.3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今后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

(1)重视对学困生的补差补漏,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考试态度、审题能力的训练。

(3)写字的工整与规范应严格要求。

(4)低年级要重视写话的训练。

(5)中高年级要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6)要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

(7)作文要学会围绕主题进行具体描写。抒发真情尤为重要

(8)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这是语文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课堂教学要落尽繁华见真淳。

语文教学以“用”为宗,所有的手段均应服务于学生的言语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要揭开表面热闹的面纱,潜下心来,到位地抓好识字写字,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抓实朗读与理解,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样范;抓好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平台。

(2)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永恒的主题。

毋庸讳言,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的较大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堂,仅靠三个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必须想办法丰富课堂资源和教学手段,方能真正地提效增效。此外,教师还必须将一些基本的教学要求做到位,做到极致,比如:脑中有标(即教学目标要明确)、腹中有本(即要吃透教材并能根据教材采取适切的教学行为)、目中有人(即要关注学生,依学定教,顺学而导)、心中有法(即要 根据课标、教材、参考资料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充满活力,活而不乱,卓有成效)。

(3)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两翼是课内提效、课外落实。

三分课内,七分课外。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 4.5 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就拿考试来说,不管是高考、中考,还是普通的学业测试,语文成绩脱颖而出的无一不是有丰厚课外积累的学生。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师虽然明白,但做得不够好,对课外阅读的导向还不够强,管理反馈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跟进的措施还不够有效。事实已经证明,缺少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无疑是釜底抽薪。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必须在课外阅读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短视的、短浅的、高耗而低效的。

(二)数学

从各校上报的成绩来看,大部分班级的成绩比较理想,但班级以及校级之间发展不够平衡,个别班级与区平均成绩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发扬成绩,找出不足,充分发挥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现对试卷分析如下:、试卷特点

本次考试,试题形式与以前基本相同,试卷内容覆盖面广,既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又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 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 , 符合新课标要求,达到了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目的。题型灵活多样 ,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探索与发现能力 ,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虽有个别年级有少量试题与进度不符,但并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成绩概况

一年级:整体成绩比较好。全学区共有 9 个班级参考,7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分以上,2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下。学区平均分为 90.96 分,有 6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我校平均分为88.18分。低于全学区平均分。

二年级:整体成绩不错。全区共有 13 个班级参考,11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2 个班级平均分为 89 以上。区平均分为 92.9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

三年级:全区成绩比较整齐。共有 13 个班级参考,2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11 个班级平均分为 85 分以上。区平均分为 88.7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

四年级:共有 14 个班级参考,5 个班级平均分为 90 分以上,8 个班级平均分为85 分以上,1 个班级平均分为 79.7 分。区平均分为 88.3 分,有 7 个班级超过区平均分。、存在问题

(1)概念题审题不清,错误率比较高。一方面原因是学生对题意不理解,对一些概念掌握不够、理解不透,判断与选择的能力比较弱,失分较多,正确率较低。例如:五年级试卷填空题第 5 题“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1/8,写出 1 个分数单位与它相同的分数”,有的学生对分数单位这个概念不够理解,所填分数的分母不是 8。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造成失分。例如:四年级试卷填空题第 9 题“小张 12 分钟打了 960 个字,照这样的速度,又打了 18 分钟,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很多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只求 18 分钟打多少个字,没有加上已经打的 960 个字。

(2)学生在 “ 新情境下 ”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解答问题更多地习惯于常式化、公式化的类型,对以不同形式出现的问题的解答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反映在操作题上。例如:四年级试卷操作题的第 2 题,主要考察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这个内容属于 “ 掌握 ” 层次的,如果直接考查这个内容,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但这题换了一种形式,以一种新的情境出现,让学生先操作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然后说说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一下糊涂了,不知该如何解答,失分较多,正确率较低。又如:六年级试卷操作题第 2 题,“放大后的正方形与放大前的正方形边与面积的比有何规律”,这是属于 “ 比较熟练 ” 层次的要求,试卷上分别画了三组放大前后的正方形让学生通过测量去发现规律,学生看不懂题意,失分较多,正确率只有 66.2%。

(3)双基比较理想,但不平衡。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性技能。计算题的正确率比较理想,特别是纯计算(数据与计算的前 4 题)的正确率达 90.7%,反映出计算教学是比较扎实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小学数学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解决问题(生活与应用)的平均正确率为 81.7%,尝试与分析的平均正确率为 70.4%,这要求我们的教学在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使这两项基本技能均衡发展,优势互补。、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结果,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必须重视每一堂课的教学,重视每一个具体问题的理解。在面临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要我做什么”,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其次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自问“我该怎么做”,培养良好的寻求策略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相关的知识进行搜检;最后还要引导挑选“哪种方法好”,培养方法最优化的意识。但是,这样的三步,仅仅作为一个解题步骤去灌输是不行的,它是一种思维习惯,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还要在练习中作为训练的重点,帮助学生如何根据题目的结构和信息选用合理的方法,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新授中实现书本与生活的沟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最优方法,这一点在过去做的较多、较好,需要加强的是,在练习设计中也要沟通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尽量减少枯燥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习题,增加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对生活问题有更多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如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分数中的对应量等,只有建立了策略意识,才能避免盲人摸象,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3)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利用激发、鼓励的方法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减少学习中“凑答案”的现象,减少练习中“毛估估”现象,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做出的答案“自圆其说”,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另外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从写好每一个数字、点好每一个小数点开始,提倡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该画图表示的要画图,该列出算式的一定要列出算式,该有推理或验证过程的都要有过程展开。

最后,我们期待通过每一位数学老师的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贯彻新课标、新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区的数学成绩。

(三)英语、试卷分析

整体来看,三、四年级听力部分 50 分,笔试部分 50 分;

五、六年级听力部分 40 分,笔试部分 60 分,考查了学生听、读、写的能力。试卷结构合理,难易适度。

三、四年级试卷有四项提供了图片,五、六年级有三项提供了图片,在辅助考查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与理解的能力。

三、四年级听音画图这一项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为英语试卷增添了趣味色彩。听问句找答句、问答句匹配、连词成句等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句型与日常用语的掌握;选择填空、中英互译、看图完成对话、阅读理解等考查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总的来说,这次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同样是考查四会单词(四年级试卷),看图写单词正确率达 95%,而听录音完成句子的正确率却在 80% 左右。这说明学生听力水平和在语境中理解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总的来看,看图听音标号、听音选项、听音画画、听音判断等正确率高,而根据图意完成句子、阅读理解等项失分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3)部分学生习惯较差,不能认真审题,认真检查,导致失分。3、成绩概况

全区三年级共有 13 个班级,区平均分为 88.6。有 8 个班级在区平均分以上,有 4 个班级平均分在 90 分以上,分别是猴嘴小学的三(2)、三(3)班,朱曹中心小学的三(4)、三(5)班。

全区四年级共有 14 个班级,区平均分为 86.1。有 5 个班级在区平均分以上,其中猴嘴小学的四 3 班,朱曹中心小学的四(3)班、四(6)班平均分在 90 分以上。

全区五年级共有 14 个班级,区平均分为 82.6。有 8 个班级在区平均分以上,其中猴嘴小学的五(1)、五(3)班平均分在 90 分以上。

全区六年级共有 14 个班级,区平均分为 80.0。有 6 个班级在区平均分以上,其中猴嘴小学的六(3)班平均分在 90 分以上。4、教学建议

(1)加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积极参与、有效合作等。

(2)注重培养学生听英语磁带进行预习与复习的好习惯。

(3)听写单词时,先说句子,再重复需要学生听写的单词。让学生在语境的理解中听写单词。

(4)在表演对话、自编对话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英语。

(5)注重语音教学,新授单词时标出元音音标,并使学生明白重音、节奏和语调在整个话语中的作用,逐渐做到灵活运用,使语言富有“生气”。

篇6: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

试题分析

高碑店市第二中学苑捷

一、试题整体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便于教师改进教学,调研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评价手段,其命题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正在于此。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强化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创造创新预留空间”成为了数学调研试题的亮点。既顾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又恰到好处的与中考衔接,试题新颖、不偏不怪并且做到了“以课表为准绳、以课本为蓝本、以思维为核心”,实在是一份难得的好试题。

二、试题特点分析

1.面向全体,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本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实现的不同的数学发展”的原则,调研试卷知识点考查全面、体现了题型为知识点服务的原则,从勾股定理到图形的平移,从二次根式到一次函数,从四边形到二元一次方程再到统计观念,每一个知识点无不囊括其中。如,第1、2、3、11题考查了最基本、最熟悉的数学概念。更为可贵的是,温馨的提示体现了数学的人文关怀,如,第1题中关键词语“不能”二字下方添加了着重符号,避免了因粗心而犯错误,概念间的小型综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加了试题的含金量,如,第12题在坐标系内研究矩形的特征,既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

2.立足素养,注重挖掘教材

提升素养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工具。利用资源意识,将某些例题、习题进行加工、重组、拓展、延伸,教材的考评价值就会得到深度挖掘。如,第23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考查,与P215“谁的包裹多”如出一辙,再如,第22题,四

边形的计算问题,与P100例题1实属一题,再如,第21题,一次函数的考查,实则把P195练习题第2题由填空题改作了中档题型。源于教

材的试题,貌似相识,但需要开动脑筋,问题才能解决,避免了死记硬背,注重了对数学素养的考查。

3.创设情境,注重生活中数学的考查

数学的源头就是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数学的特色。以数学为工具,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分析生活中实践的数学因素,把生活中的问题化作数学问题最终解决,这就是数学的价值所在。调研试卷关注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第26题的“父子相遇”,实际就是一次函数的应用,再如,第25题,“园林小路”,实际上就是等面积问题,试题到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4.渗透思维,注重能力的考查

波利亚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言外之意,数学知识不过是的问题的附属物,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思维才是数学的本质、精华。重知识,更重能力,重问题,更重问题解决中映射出的思维因素是调研试卷的亮点。如,第9题,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有把线段EF平移到A或B处是问题的关键,再如,第18题,PE+PB最短的问题当然要化作“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但前提是要找到B的对称点D,并且要在直角三角形ADE中解决,图形变换的思维方式在问题解决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动手操作,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查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新型方式,数学教学更是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类比能力,发现身边的数学,促成数学的螺旋式上升。调研试卷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更加大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第20、25题,均从动手画图开始,利用图形旋转、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发现了运动中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进而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

三、试题命制的不足

1.自洽性的欠缺。自洽性反应了数学试题中和谐的美,所谓的自洽性,一是指试题不能前后矛盾、题设与题干矛盾,二是指考点过于集中,让考生在同一处屡屡失败,调研试卷中,尽管没有自洽性的第一类问题,但第二类命制失误,超过了整个卷面分数的10%,如,第1题与第24题第一问,除去运算难度稍有差异外,所考查知识点大体相当,再如,第9题,实际上包含了第2小题,第2小题的命制纯属多此一举,又如,第17、20题,同是考查了图形旋转的知识,只不过后者的呈现形式有所差异。

2.试题的区分性偏低。尽管作为调研考试,重在四基的考查,应力求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全面,但不要忘记,优等生的存在,试题同样要给他们一个施展的空间。可将第26题第2问稍作改动,把“返

回”二字划去即可;可把第24题第2问稍作改动,添加要求“根据上述规律”。分类思想阅读能力的考查,将会适当拉大优等生优等生的距离,給优等生创设出得以崭露头角的时机。

四、典型错误分析

1.第9题,知道要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却找不到全等的三角形,究其原因,特殊位置的思想运用得不够彻底或感知不到线段平移的思想;

2.第18题,无从下手,尽管做过类似练习,但由于过于机械,理解不到问题的本质;

3.第10题,苦于找不到问题的本质规律,即便变现了规律的影子,按次序推导,由于过于冗长,仍然没逃脱失败的命运;

4.第20题第2问,想象不到线段AC旋转的轨迹;

5.第25题第4问,题目过长,阅读能力有所欠缺,难以读懂。

五、阅卷后的启发

1.要重视课本,以课本为蓝本,仔细剖析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要善于变形、变式,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习惯;

2.要注重四基,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依托,精讲精练,如,第19题有关二次根式的运算题目,丢分惨重,一定要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形成经验,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

篇7: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B卷)

(带解析)

一、选择题

1.民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相提并论,生动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主要是畜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经济,从材料中“谷”指的是种植业,“畜”指的是家畜饲养来看古代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种植模式,材料中没有涉及到BCD项中的内容。2.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生产工具,根据所学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B项正确,CDA错误。

3.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的变化,这直接反映了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变化。4.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D.汉代丝织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纺织业,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主要是丝织业的普及及发达。5.一般来讲,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手工业,在三种经济形态中代表着最高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所以其质量也是做好的,D项正确,BCA不符合题意。

6.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当地出现了雇佣关系,而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故选D。7.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条鞭法”。回答本题,需对材料有较好理解和掌握,材料中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劣质米交租或借故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对农业冲击;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弱化或矛盾激化等。本题选D项“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答案】C

【解析】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从材料中“政府”、“礼节”等可以判断。

9.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经济的含义,根据所学,自然经济是男耕女织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自然经济的解体就是手工业和农业的相分离,所以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B项中正确,CDA错误。

10.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工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西安 B.重庆 C.上海 D.北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企业的内容,根据所学,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开放地区,所以上海是通商口岸,也是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聚集的地方,其他选项不符合要求。

11.在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 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 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资本主义的特征及其原因。A项只从对外国技术依赖角度说明,比较片面。因为材料里还有依赖清政府保护的现象,所以排除A项。C项也只是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先进角度说明,比较片面,故排除。D项表述有误,当时清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限制,因此排除D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受到多重压迫,因为力量弱小,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工业为了同外资竞争而寻求官方庇护,为了反对封建压迫而借助于外资势力。这正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征对其影响。12.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李鸿章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答案】D

【解析】前三者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他们倡导实业救国,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而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故选D项。

13.男人托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时中国人的基本形象。然而这些习俗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男人剪掉了大辫子,女人不再缠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①新式教育的出现 ②西方列强的扩张 ③政治运动的推动 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倡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以来社会习俗变化,其中材料中的现象的变化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教育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政治运动的推动和有识之士的推动,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

14.有人说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结果是进步的,使美洲和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B.他开辟新航路的品格是高尚的,为美洲的发现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C.他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正义的,加快了美洲的发展 D.他开辟新航路的手段是先进的,最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球史观,从该史观出发,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世界逐渐融为一体,加强了各地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文明和进步。

15.17世纪世界上的头号贸易强国,拥有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其中在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BCA错误。

16.“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改良带来的动力变化,这一变化使工业发展不再受到地点的限制。

17.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要办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这一有效信息,可以分析出,涉及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是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电灯等发明符合这一概念。故选D。

18.“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人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首先发生在英国 D.电力的广泛使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之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从材料中“科学”、“科学研究成果”等关键词判断。

19.历史照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呈现历史的真实。下图中不能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9年到33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ABD先是经济危机后的表现,C是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就业而兴办的公共工程。所以选择C项。20.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1921年苏俄开始施行新经济政策,选项B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1.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请问“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建立在牺牲农民利益基础之上的,这样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22.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发展的模式,“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指自由放任经济的弊端,引发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指的是过多干预的失败,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二者是在揭示经济制度的弊端,B项符合题意,CDA错误。23.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调节机构,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包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4.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反映了西欧国家 A.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B.由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合作 D.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 【答案】B

【解析】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共同体都是经济合作组织,而欧盟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合作组织,由此可以看出西欧国家的联合是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合作。

25.2011年5月德国“毒黄瓜事件”发生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宣布暂时禁止来自德国的黄瓜及相关产品入境。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 B.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C.必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D.必须坚决抵制全球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从材料中各国暂时禁止德国黄瓜入境是考虑毒黄瓜造成的危害,期目的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体现。所以C项正确,BDA不符合题意。

26.下图是1955年的政治宣传画,图中“听毛主席的话,我自愿入社”的“社”指的是

A.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答案】C

【解析】从“1955年”时间限制入手,这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中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是走合作社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走和平赎买道路,而人民公社是1958年才开始出现的生产关系变革,包产到组是1978年之后开始的。27.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遇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A

【解析】选项B是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形势的评价;选项C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选项D是政治建设,与本题没有关系;只有选项A正确分析、总结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阶段特征。

28.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答案】C

【解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9.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选项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选项①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选项④是改革开放初期;选项③是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

30.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二、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五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2分)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2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3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5分)【答案】 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重农抑商(1分)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2分)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发展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4分)

3.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增幅大,农业生产下降;农轻重比例失调。(2分)原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答“左倾”错误、苏联模式影响亦可给分)

4.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②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2分)变化:农轻重协调发展。(2分)

5.因素: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3分)

影响: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分)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从古今中外多个角度考查了经济发展的特点。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概括出小农经济的特征。

2.考查了民国初期中华民族资本的短暂春天,并要求学生分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3.考查了我国五十年代末经济发展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原因。

4.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并考查学生比较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比较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道路与五十年代的不同。

5.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了价格革命的产生,由此封建主义没落,资本主义兴起。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太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筒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晨,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6.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2分)

7.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2分)8.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2分)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9.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5分)【答案】

6.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2分)

7.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2分)

8.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2分)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分)

9.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5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6.考查学生概括全球化的的媒介

7.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要求学生回答出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变化

上一篇:《读懂课堂》读后感下一篇:2011年乡镇人大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