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谈面试: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

2024-05-17

俞敏洪谈面试: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精选4篇)

篇1:俞敏洪谈面试: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

俞敏洪谈面试: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

关于面试

“面试中愿意弯腰捡两张纸的人,说明他做事情踏实认真,老板是不能拒绝这样人的。”

学生:面试时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

俞敏洪:在面试以前接受一些技巧的培训,这是必要的。比如说如何面对老板,怎样回答问题,眼神、脸色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些都很重要。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真正的内核,是把你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曾经有家大公司面试时,故意在地上放两张纸,许多学生进去面试,都不去捡那两张纸,夸夸其谈自己的才能。又一个学生进去了,把那两张纸捡起来放在总经理的桌上,然后才开始回答问题。结果总经理什么问题都没问,说“我录取的就是你”。为什么?细节!愿意弯腰捡两张纸这个细节,就摆明了他做事的踏实认真和仔细,这样的人,老板是不能不用的。

学生:您作面试官,最不满意求职者哪一点?

俞敏洪:是年轻人心态浮躁。看了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我最烦听到的,就是有人抱怨,说这个社会对他怎样怎样地不公平。其实人的出身无法自己选择,但人生的终点,是由自己选择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跑的是一辈子。福布斯榜上排着的那几百号人,我曾经查过,百分之六七十来自农村,来自身无分文的家庭。把社会和别人当做自己敌人、当做自己生活不幸来源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幸福,也不会成功。认为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争得一席之地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

关于第一份工作

“只顾耕耘不问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学生: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第一份工作的`成败?

俞敏洪:你面对第一份工作时,不要去想成败,应该想我怎么样全力以赴地把这份工作做好。你全力以赴以后做成功了,那表明你做这件事情是合适的。如果全力以赴以后依然失败了,也很正常,因为你没有工作经验,也许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做。只顾耕耘不问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其实我最担心的不是大学生的就业,而是大学生的心智和知识结构。大学生活这四年,大学生除了为工作做好准备,还应该得到心灵净化和心灵提升。

学生:第一份工作与内心期望之间的落差很大,对于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俞敏洪:我这儿每年都要面试几百个本科生,坦率地说,其中大部分人表现得“眼高手低”,恨不得上来就当总经理,恨不得上来给他的一份工作,就是全世界工资最高的。

面试时,我有时会问:“同学,你想要的工作,我这儿都没有了,但是有两个卫生间没人打扫,你愿意不愿意干?”几乎不会有学生说愿意,实际上他在拒绝的时候,丢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让一个大学毕业生打扫厕所,很明显是一种考验。你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绝对会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当你真的把卫生间打扫得很干净,我能让你一辈子打扫卫生间吗?我会考虑,是不是把所有打扫卫生间的后勤人员都给你管理,你不是很自然变成管理者了吗;当你把这些打扫卫生间的人员管理得井井有条,我不把你提到后勤主任这个位置上我提谁?你如果又干得非常出色的话,我不把你送到哈佛大学去读MBA我送谁去?当我把你送到哈佛大学MBA学完了,你回来你不当总裁谁当?

篇2:俞敏洪谈面试: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

坛坛 发表于2010年03月17日 16:30 阅读(7)评论(2)分类: 与尔共享 举报

上班闲暇这之余,看到了这篇文章,似乎对自己当前面临的工作选择问题有些启发性的思考。因而摘录下来,与各位处于茫然选择之际的友人共享,希望能给有需之人一点启示。

他们或者即将毕业,正忙着找工作;或者已经毕业,就业出现了难题——今年,全国有611万大学毕业生将走向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现实,无疑使他们的就业道路出现了诸多障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最近与大学生展开了一场对话,透过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热门话题,传递着诸多人生经验,或许,这对更多大学生会有启发。

关于面试:“面试中愿意弯腰捡两张纸的细节,摆明了他的踏实认真和仔细,老板是不能不用你的”

学生:我在就业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去面试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

俞敏洪:在面试以前接受一些面试技巧的培训,这是必要的。比如说如何面对老板,怎样做到有问必答,答得恰到好处,包括眼神脸色到底应该怎么展示。

但这只是一个表面上的东西。真正实在的内核,是把你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曾经有家大公司面试时,故意在地上放两张纸,所有的学生进去面试,都不去捡那两张纸,夸夸其谈说自己有什么才能。结果最后走进去一个学生,一句话没说,把两张纸捡起来放在总经理的桌上,然后才开始回答总经理的问题。结果总经理什么问题都没问,说“我录取的就是你”。为什么?细节!愿意弯腰捡两张纸这个细节,就摆明了他做事的踏实认真和仔细,当你的品德和特质露出来的时候,老板是不能不用你的。

学生:我相信您也面试过很多本科生,您最不满意他们哪一点?

俞敏洪:现在我们遇到的麻烦,就是年轻人心态浮躁。看了锅里的、想着碗里的,看了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我最烦听到的,就是有人来向我抱怨,说这个社会对他如此地不公平。其实人的出身由不得你自己选择,但人生的终点,是由你们自己选择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跑的是一辈子。所以我完全不在乎现在你钱多我钱少,你有社会地位我没有社会地位。钱和社会地位是你可以争取来的吗?福布斯榜上排着的那几百号人,我曾经查过,百分之六七十来自农村,来自身无分文的家庭。任何一个只要把社会和别人当做自己敌人、当做自己生活不幸来源的人,你的人生一辈子都不会幸福,也不会成功。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在社会中应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得靠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

关于第一份工作:“只顾耕耘不问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学生:即将毕业的一个大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第一份工作的成败与否?

俞敏洪:你面对第一份工作时,就不要去想成败,而是应该去想我怎么样全力以赴地把这份工作做好。你全力以赴以后做成功了,那表明你做这件事情是合适的。如果说全力以赴以后依然做失败了,也很正常,因为你没有工作经验,也许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做。只顾耕耘不回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到大得到了父母较多的呵护。一旦面临找不到工作之类的考验,心里会有很多失落感。我想告诉大家几个要点:

第一,苦难让人成就自己;第二,你失去东西的同时另外一件事情一定在得到,这就是得失。所以我常常说失业能够知道生活的艰辛,失恋能够知道感情的珍贵。

其实我最担心的不是大学生的就业,而是大学生的心智和知识结构。我觉得浮躁本身不算一件坏事,为什么?因为只有一个想要往前走的国家和人,才是存在浮躁,浮躁表明我们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的国家。不浮躁死水一潭,就表明社会结构秩序已经全部完成,甚至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僵化。但是大学生浮躁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大学生活这四年,大学生除了为工作做好准备,还应该得到心灵净化和心灵提升。

学生:相对于本科毕业的时候,研究生毕业时肯定对职业的期望值更高,很可能第一份工作与内心期望之间的落差很大,对于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俞敏洪:我这儿每年都要面试几百个本科生,坦率地说,其中大部分人表现得“眼高手低”,恨不得上来就当总经理,恨不得上来给他的一份工作,就是全世界工资最高的。这中间有很多爱面子的成分。其实,当一个人为别人活着时,就非常麻烦了。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如果不坚持自己的追求,你的尊严和自尊同样得不到保证。

我在面试时,有时会试着问:“同学,你想要的工作,我这儿都没有了,但是有两个卫生间没人打扫,你愿意不愿意干?”几乎不会有学生说愿意,实际上他在拒绝扫两个卫生间的时候,丢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让一个大学毕业生去打扫厕所,很明显是对你的考验。你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绝对会关注你的一举一动。你的表现是不是符合那种正常的坦然接受一份工作的心态?当你真的把两个卫生间打扫得如此干净,你想我能让你一辈子打扫卫生间吗?至少我给你增加工资,我给你打扫四个卫生间;当你把四个卫生间打扫干净以后,我会考虑,是不是把所有打扫卫生间的后勤人员都给你管理,你不是很自然变成管理者了吗;当你把这些打扫卫生间的人员管理得井井有条,整个公司的环境因为你的管理变得赏心悦目,我不把你提到后勤主任这个位置上我提谁?你如果又干得非常出色的话,我不把你送到哈佛大学去读MBA我送谁去?当我把你送到哈佛大学MBA学完了,你回来你不当总裁谁当?

关于专业:“就业、职业、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学生:我本科是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毕业,是一个非常非常冷的专业。

俞敏洪:你喜欢不喜欢你这个国学专业?

学生:我喜欢它,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非常快乐。

俞敏洪: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这个东西找不到工作?

学生:对,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的就业形势都不是很好,您对我们的建议是什么?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俞敏洪:如果说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要有一个另外能找到工作的技能,假如说你在学国学的同时,你的英文水平很好的话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

你现在的问题是你对国学感兴趣,但是你需要有一个养活自己的技能,大学生毕业以后首先就是要工作。我把它叫做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先就业就是赶快先找一份工作不要父母养活了。所谓的职业就是一辈子我想做的职业,当你职业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你做了会计,最后自己出来开一个会计事务所,这就变成你的事业了。你把前面的就业、职业和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现在的大学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工作不对接。解决的方法呢,第一就是大学生学专业的时候,和未来工作对接要思考得更多,尽可能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在本科所学的专业用上。第二个情况,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种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都在不断成长,招人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我建议,大学生有一个比较切实的心态,先找到工作再谋求发展,最后再去寻求自己的事业。

学生:我是去年毕业的学生,今年也在做传媒。很多人失业了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工作会选择回学校继续读书,您觉得合适吗?

俞敏洪:这是一种逃避。已经找到了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心得体会,未来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还不够,这个时候,可以继续回去读书。大家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学会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堆面粉放在案板上,你用手去一拍这堆面粉就散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你把它加点水揉一下,你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是还是一堆很松软的面粉,如果说你再不断地给它加水,把它揉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都不散了。你继续给它揉,它就不仅仅是一堆面团了,你即使用手给它拉,它也不断,这就变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你才能去参与社会,在社会中间奋斗。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拍案而起的人,肯定是没有度量和心胸的人,找工作一次被拒绝就不找了,那你说你能找到第二个工作吗?

关于职业规划:“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第一个叫经历,第二个叫体验,第三个叫升华”

学生: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没有自己准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达到事业的巅峰的?

俞敏洪: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确定自己一辈子事业的年龄是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所以中间可以做无数调整。我们现在很多人,为什么每天干活没劲呢?因为工作本身不是一个目标。有的人把工作本身变成了一个自己每个月能够拿点工资,每天来上八小时班,完成我的任务就算完了的一件事情。如果这样的话,你的生命也同样失去了目标。有目标就意味着我心中有一个梦想,我想去实现。

我觉得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比较恰当。第一个叫做经历,第二个叫做体验,第三个叫做升华。一辈子有很多不同的活法,你可以很懒散地过一辈子,什么也不做地活下去,也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你可以一辈子待在一个城市里,也可以一辈子走遍全世界。所有这一切的决定,全是来自于你自己的这颗心。因为人是随着心来动的,你心想走到哪里,你人就可以走到哪里。

大多数人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生活在一种习惯中间,生活在一种思想的禁锢之下,而没有任何创新,没有任何创意,没有任何激发自己生命的那种动感和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状态。其实仔细想想,你找不到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你的生命得到了甜酸苦辣的体验。未来你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你知道这份工作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多么值得你去珍惜。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你找得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我去年夏天毕业时,选择了一家电视制作公司,这个工作不是待遇最好的,但的确是我当时最喜欢的。但是这份工作我只做了四个月,就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公司,这是一个比较著名的韩国企业,他们当时给的职位、待遇更好,所以我受到了诱惑,可是去了之后我发现,我完全不能胜任市场部经理这个工作,最后辞职了。

俞敏洪:你是否问过自己,你到底喜欢做什么?当然第二份工作作为一种尝试,虽然最后你发现不适合,但其实是一种收获。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她本来是商学院毕业的,也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偏偏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感兴趣,所以她就申请去为天津电视台制作组的人拎包,扛机器,帮着收拾东西,而且没有工资。她的工作心态非常好也非常努力。一年后,大家觉得这小姑娘不错,就开始给她开工资了。后来又发现这个小姑娘说话也挺到位,所以就在小的新闻节目采访时候让她出镜,后来她就变成了天津电视台很好的节目主持人之一。

当你决定了一辈子干什么以后,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就不要随便地换。你可以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但是千万不要再想去变成另外一条河流或者变成一座高山。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以后,你生命就不会摇晃,这样你才能够做成事情。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俞敏洪感言

● 每一位同学在大学的时候要做的四件事情:

第一就是一定要学到很必要的知识;第二要学会交到很好的朋友;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体验一下爱情;第四要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 摔倒了十次就再也不愿爬起来,他就永远是失败,但是他哪怕是摔倒了一万次,他一万零一次继续站起来,往前走实在站不起来了,我爬也要爬着往前走,这就叫成功。

● 这个世界上失去什么东西都不可怕,惟一可怕的是失去你的心,失去你的勇气,只要你坚韧不拔地奋斗,只要你眼睛看向未来,生命就永远属于你,生命的辉煌也一定永远属于你。

● 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基础,因为这等于是沙滩上造房子,最后一定会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干成,每一步都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来更高去走一步的人,他才能够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

篇3:俞敏洪谈面试: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择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087-02

在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一直被称为“天之骄子”,是时代的宠儿。但自高校扩招以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2008年540万,2009年610万,2010年630万人,2011年660万……然而,不断的扩招和全球经济的低迷,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国家、社会、企业和每一个家庭的神经。但是,持续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和人才流动的不平衡,就业观念的偏颇和用人单位招聘的尴尬,有业不就和无人可用的矛盾同时并存的时候,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个人的生存、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已在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一、解读传统意义的“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一)江泽民同志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一重要论断,对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作出了深入浅出的科学概括。在中国,“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解决好中国的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的政治稳定、关乎社会的经济发展、关乎全中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面对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功利化思潮,想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解决好就业问题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无疑是各级政府稳步推进就业工作的思想先导和缓兵之策。

(二)由于高校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一直按照较为严格的行政体制进行管理,行政化的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充分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大学生就业工作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增强学校的影响力,高校也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组织专场招聘会、邀请校友和用人单位进行宣讲等等。但所有这些工作的落脚点却集中体现在学生素质既定前提下人与职的短暂对接,于是“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也就成为高校完成政府下达的就业指标,赢得社会各界认可所尊崇的思想武器了。至于学生离校后是否能胜任工作、是否适合岗位需要、是否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实现自我价值,这些内容好像对学校来讲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了。

(三)作为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应该说是天之骄子。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这种待遇在逐渐被弱化。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残酷的人才竞争已经让广大学生渐渐放下了身段。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不再让家人担忧,“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也渐渐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据北森测评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撰写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更换工作的比例高达75%。由此可以看出,为了能在离开校门之后安身立命,第一份工作只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跳板,“先就业后择业”已经成为当前大多数学生的主流认识。

(四)作为人才的使用者,社会各界的用人单位,他们对人才使用和评价应该最有发言权。现在很多的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应届大学生,原因很多。首先是应届大学生的高流失率让用人单位叫苦不迭。因为很多应届毕业生大多把第一份工作当做适应社会的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跳槽。这对用人单位来讲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对社会来讲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企业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培养学生,其风险是非常巨大的,还有可能是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这样的赔本买卖企业是非常慎重的。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理性解读学生就业择业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环境,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关注个体长远的发展,关注个体潜能的挖掘,关注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有效结合。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追求社会赞许,不是追求所谓的“成功”,而是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构建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方式。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的是一个人职业生命的全过程,是在客观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社会的基础上,科学对自我职业发展进行目标的设定和规划,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更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有力证明,它关注的是个体的整个职业生涯,而不仅仅是找一份工作。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有具体操作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它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随着自我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去适应各种社会角色,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完善自我的过程。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不是脱离现实进行的自我设计,它必须和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行业的变迁及社会真实的需求密切结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脱离了社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是发现和构建生活与生命的重要途径。

(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作用

第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学生在整个学校教育的环节很少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念,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们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去学习,但对今后步入社会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感到迷茫和困惑。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念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专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了解社会需求,真正找到自我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性面对就业。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在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确立的时期,此时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作为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他们就是学校最好的名片,也是学校发展最好的资源。若能全面认识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必将有很大的提升。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人才市的合理配置,缓解就业压力。

当前突出的就业问题并不是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员之间的绝对矛盾,而是人才资源没得到合理的配置。人才市场中“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很多的求职者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行业、认识社会,存在盲目就业、盲目择业的现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帮助求职者认识自我,在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之间找到有效的切合点,这能有效实现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的成功率,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而以往简单应对就业矛盾,不从源头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只能一直扮演着消防员的角色,四处灭火,浪费资源。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转变思想,注重当下,着眼未来,用全新的理念来应对困难。

综上所述,“先就业再择业”的提法是有背景、有前提条件的,它主要是针对当前极其严峻的就业环境和盲目择业的现象而提出的。解决的只是表面的就业率的数字问题。但是,个人的长远发展,真正的人职匹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却被忽略,甚至引发为了提高就业率,各级政府和高校进行造假的行为,导致其公信力下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先就业再择业”只是特定时期的无奈之举,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所追求的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社会发展和个人才干的充分对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职匹配,科学就业。”因此,就必须用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来指导就业工作。也只有这样,政府和高校才能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脱离消防员的角色,转变成设计师的角色,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困难,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潘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与模式[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3).

[2]陈旭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与实践[J].高职教育研究,2008,(9).

[3]冯晓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8,(4).

[4]梁晓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及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2008,(7).

[5]王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外资,2008,(5).

[6]许亚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3).

[7]彭傲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8,(3).

篇4:俞敏洪谈职业规划

本期《职场人生》特邀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老师做客谈理想工作在哪里。以下为访谈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张晓楠:各位新浪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浪财经的新的节目《职场人生》,我是主持人张晓楠。我们这个《职场人生》主要是做给正在奋斗中的年轻人,准备踏入职场或者是已经在职场中挣扎的这些年轻人。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俞老师好。

俞敏洪: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场的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张晓楠:今天还有另外一位嘉宾,我先读一段他自己写的话,他说我考了三次研究生,两次是普通研究生,一次是在职研究生,做过大学生村官,做过兼职对外汉语教师,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好的工作要求有经验、有证书、有学历,不好的工作薪水微薄,没有合同,工作强度大。奥运会时过的很眩晕很精彩,但美好的东西历来都短暂。回到现实中后,发现现实真的很现实。漂泊在北京,住在10平米大、没有窗户的小黑屋里,成为了北漂。原来的同学都找工作了,都挣钱了,我却向家里伸手,成了“啃老族”。住在原来学校旁边,办饭卡吃原来食堂的饭,走在熟悉的校园,曾经的同学、朋友都已经远去,熟悉的道路显得异常陌生,成了传说中的校漂。再没有人一起结伴考研,独自一个人上自习,常常怀疑自己在干什么?用隐约的远方的理想不停地鼓励自己,但是仍然不停困惑,不停迷茫。心中的梦想会真的实现吗?理想的工作真的可以找到吗?

欢迎我们今天的另外一位嘉宾王小恺,王小恺你好。

王小恺:你好,大家好,各位新浪的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张晓楠:今天非常高兴,就是《职场人生》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王小恺跟俞老师做一个交流,其实王小恺我们昨天已经聊过了,他有很多很多问题想跟俞老师聊一聊,之前提过了,他考了三次研究生,小恺你先说一下你为什么会考了三次研究生?

王小恺:第一次研究生是在大四的时候,跟大伙儿一起考,当时因为之前有做过对外汉语和外国留学生一起做语伴,教他们汉语,很开心,我也想当老师,当然师范是比较好的,就报了北师,就买书回来看,最后考下来,其实专业差距还是很大的,在专业课上有不小的差距,最后还是落榜了。

接着之后我就想是不是应该找一份相关的工作来看看,做一做试试,然后就在北京的五道口找了一个小的学校,然后做了一段兼职的汉语老师。发现做的过程中越来越高兴,我觉得这个可以作为将来的人生的职业。但是当时面临的问题就是很多好的学校,像高校,大的公司机构都要求有资格证,教师资格证,要么是硕士学历,起码是相关专业,要么就一到两年的工作经验。当时这些我都没有,所以四处碰壁之后,我想是不是再考一年?然后接着我就看到了一个消息,说有在职研究生,我想去年考一个,今年考两个,都考了。然后就第二年报了北语的普通的研究生,同时报了北大的在职研究生。刚刚昨天考完。

主持人张晓楠:俞老师,我跟他聊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其实在毕业的时候基本没怎么找工作,他就是在考研,结果他考完这一次研失败,又接着考两次,您觉得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是不是应该去考研或者出国留学,或者创业?

俞敏洪:这不一定的,像他这种情况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就是说你那个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你终身想从事的工作,这个对于本科毕业来说,未来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是你决定考研还是出国留学,还是直接找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也就是大学四年级如果你人生大致的人生目标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话,这就是一个迷茫状态。真正的一些机构的对外汉语老师的要求是资格证书,考那个资格证书非常难考,或者是要求你有研究生的经历,这个实际上促使你考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你现在已经考了一年,而且考第二年,而且连考了两个,又是普通研究生,又是在职研究生,表明你对这个专业是蛮执着的。我不知道你这个执着是真心的,还是确实就是一时爱好?如果你是真心的话,那么我觉得坚持下去应该没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走向对外汉语的教学你可以倒过来找,比如说你可以先从英文教学入手,因为对外汉语教学分成英文和汉语的对等教学,用英文和汉语在一起教,或者用日文和汉语一起教,或者是韩语和韩语一起教,因为现在世界上目前学汉语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是三种,现在估计你是英文,对外汉语是一定要有英文基础的,你可以把英语学好,你可以进入培训机构,比如像新东方这样的机构,先锻炼你在讲堂上讲课的能力,同时你可以作为一个谋生条件,如果你能够站在讲台上就可以使你自己生活能活下去,有了一份工作。

所以你现在有两条路,一个是你如果考研考成功了,你就上对外汉语的研究生,可以继续上大学,因为你研究生毕业再找对外汉语的工作就比较好找了。第二条路,如果考不上,建议你不要再考第四次了,毕竟年龄到了,你考了两年,至少24岁了,该成家立业了,该有自己去社会上锻炼进行工作的机会了,你回过头来先进入培训领域,再拐着弯往那个方向走,最后一定能走通。但是你现在这个漂泊的状态,比如说考不上一年又考,又要父母养你这样的状态,时间久了你的斗志会消磨,对自己的信心会越来越失去。一个男的没有别的,就是对自己的信心,你有信心了,什么地方都刚强,没有信心了,你长的再英俊也不管用,所以关键在于通过做一件事情,把自己的信心树立起来。

俞敏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去付出

主持人张晓楠:俞老师刚才说到这个问题,不是小恺一个人的问题,很多人都存在这个困惑,您刚才说你一定要在找工作之前,大概知道你想做的是什么,也许不是说终身想做,但至少是你五年、十年想做什么,可是很多大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觉得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我是不是就是要做这个专业?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怎么去发现这个?

俞敏洪:我是不赞成大学生学这个专业就做那个专业,除非你很喜欢那个专业,因为中国大学有一个不那么灵活的状态,就是你入学的时候那个专业不一定是你自己选的,有时候进了大学,专业又不能换,为了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和文凭,你就必须把那个专业学完。所以我对大学生的要求,如果说你这个专业不喜欢,你又不能换专业,那么你就坚持60分万岁,最后拿到本科毕业证书,拿到学士文凭,这样的话为未来奠定基础。但是如果你学的那个专业确实是你很喜欢的专业,那就应该把它学好。

我也鼓励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如果你自己本专业不喜欢,你就选一个你喜欢的专业,哪怕去旁听,不一定非要有学分,如果你能学双学士最好,不能的话,那门旁听的课你听熟以后,你在求职的时候可以用那个旁听的课去选。比如说我这儿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学的是专业是另外一个专业,但是他来应聘新东方的时候他说我喜欢这个专业,我说你得向我证明你在这个专业方面有专业能力,他就把他在大学中间选的课以及在这门专业中所读的书,甚至于有两本书他读的已经,在那个专业领域里面是非常顶尖的书,他都读的很好,我就觉得这个孩子是有备而来的。一旦有备而来,一般用人单位就会考虑在这方面给你第二次机会。所以关键在于,你这个专业本身,你是不是真的喜欢。所以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专业,用不喜欢的专业找工作也持续不久,说到底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呢,我们做过调研,大约有40%到50%学生一辈子从来没从事过自己大学学的专业,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大学生换专业,如果随便瞎换的话,换到最后就像你找女孩子随便瞎找一样,找到最后哪个最好自己也搞不清楚了,觉得这个不好就换一个,结果过了一个月发现这个女孩子也不好。我有个朋友专门做大学生换专业调查的。不喜欢的专业让你换,100个大学生当中有54个大学生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的,或者说不太喜欢。换了专业就应该100%喜欢了吧,结果换完专业后的调研是有45%的不喜欢。那就意味着,很多大学生换专业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并没有把它和自己的终身事业和终身兴趣结合在一起,而是觉得学的这门专业没意思,想去学一门有意思的。但是任何一门专业你一旦进去学,就会发现也没意思,就算学诗歌散文都会觉得没意思。为什么?因为你一旦学进去了,就要你动脑筋进行研究,而不是说像读红楼梦似的读着玩,所以任何一个专业都要你真的感兴趣才能学好。

俞敏洪:30岁前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主持人张晓楠:小恺,你说说你的心态。昨天我们聊得时候,你也提到了,他说因为他是金牛座的,所以他很痛苦。我说这跟星座有什么关系,他说因为他是金牛座的,所以他考虑任何东西都是以钱为出发点来考虑,你给我们讲讲,你以钱为出发点都考虑些什么?

王小恺:我开始不觉得,后来发现可能自己选择这个专业之前是因为看了很多报道,他们说将来会收入很多,很多外国人过来学汉语,需要很多的老师,有很多的出国机会,收入也会不菲。我想应该不错吧,然后做老师,在工作当中发现其实有时候也挺开心的,我怀疑自己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喜欢这个工作本身,或者是因为内心想要别的东西,然后一直告诉自己,可能是另外一个大家普适的大家认为价值比较好的东西。

俞敏洪:现在你要问清楚自己,你喜欢对外汉语教学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王小恺:是这样,我们从小一直按照学校的要求考试、学习,学习好,如果没有大三那次做语伴的经历我想我不可能知道这个专业跟这个行业,我也不可能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但是关注之后我有时候在想,确定需要一个奋斗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可能是错的,如果是错的话,继续奋斗下去是越来越错,越来越痛苦。

俞敏洪:不一定,就是你这个目标背后的目的,你对外汉语,你就是对传播对外汉语,愿意把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播到国外去,并且对外汉语未来是你走向国际的机会比较多,你确实对这个感兴趣,还是说你背后有别的目的,比如说觉得未来能赚大钱?坦率地说,我告诉你,对外汉语未来赚不了大钱。如果你有了资格证书,那你就是拿普通的工资,如果你到国外办一个对外汉语学校,也能办起来,但是学的人都是中国人的后代,就是那些小孩子们来上学,也能赚钱,但是也做不大,因为即使像旧金山这样华人聚集的地方,它毕竟也是有限的,你要让纯粹的老外来上你对外汉语的学习,一般不来,现在美国的中学和大学凡是对学汉语有兴趣的学生他的学校已经开课了。

主持人张晓楠:俞老师从一开始到现在就说了很多对外汉语的信息,虽然俞老师他做的是最高层的管理,但他对对外汉语非常了解。可昨天我跟小恺聊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其实虽然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他不是特别的了解,他可能更多的就是关注了你想做的事情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一些东西,是不是?

王小恺:对,我觉得可能是一部分,但是如果那段做兼职老师的经历,那段真正教学生的时候,外国学生懂了,或者是夸奖,说小恺老师这个讲的不错,当时也是非常高兴的。

俞敏洪:那是另外一种概念。

主持人张晓楠:一种被认可的感觉。

俞敏洪:被认可的感觉,你在哪个行业当中都能找到,你来新东方当英语老师,底下的学生很羡慕你的样子你也会很兴奋,像晓楠当时在新东方学生被她感动的流泪,她当时也很兴奋,她从这条路又走向传媒,她在新东方当老师完全是锻炼自己的口才,她其实真正的兴趣在传媒,所以她现在就坐在了新浪这么好的演播室里。我相信她未来舞台会变得越来越大。因为你有一个立足点,你真的喜欢,你就会投入,一投入就会有成就。

原来我自己并没有想到当老师,我当老师最重要原因就是跟你说的差不多的,就是我在北大当老师,从学生不喜欢我,最后过三年以后学生离不开我,我就发现当老师很有意思,一个是能活下去,第二个,有人尊敬你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所以从此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不离开老师这个岗位。后来实际上我也做生意,也做培训学校,现在还做上市公司的总裁,我现在已经十年没教书了,但是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个老师,面对学生还有同样的激情,它不影响你,关键在于你喜欢这个,你给自己弄一个小舞台开始往外做,比如说你要真的很喜欢对外汉语教学,你自己弄几个老外自己教着,慢慢慢慢说不定也开出一个小小的对外汉语学校来了,也有可能。但到底这个东西你能坚持多久,那种激情要坚持一辈子的激情才有可能,你到30岁之前还能动摇,三十而立,我觉得这个很正确,到30岁之前你事业目标怎么动摇都是没关系的,只要你坚持自己的能力在增长就行,但是到了30岁,这辈子我最想干的是什么,是不能再变的,再变的话时间上就来不及了,变到40岁,变到50岁,变到最后就没了。

晓楠跟我讲她喜欢传媒的时候是好多年前了,所以她最后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去读书也是往这方面研究的,也就是说你的方向不能变,你在这个方向之下你从事的职位或者甚至是领域稍微改变一下都是没有问题的。

俞敏洪:大学离社会到底有多远

主持人张晓楠:俞老师,您觉得大学生从校园到社会这个过程中的差距是什么,他们欠缺什么样的能力?

俞敏洪:对社会的理解能力,不仅仅是专业能力,当然现在大学生学专业学的不是很踏实,这是一个状态,但是更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因为我这儿所碰到的不少大学毕业生,他关键在于自己几个方面,第一,工作的心态,比如说怎么样认认真真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好以后把另外一件事情做好,最后一件一件事情累加起来,变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让他的同事或者他的第一老板能够欣赏他,这个很重要,一个踏实的人,并且聪明的人,总是被人喜欢的,但是一个聪明却浮躁的人肯定不会被人喜欢的,尤其是不被企业喜欢,这是肯定的。

第二个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问题,直接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两三年在社会上和同事打交道的经历,很少能在同事之间如鱼得水,摩擦是经常不断的,而且经常把错误归结到别人身上,这种行为是非常普遍的,这是现代大学生比较常见的状态,原因是他是独生子女,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他认为父母给他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跟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毕竟不是真正的社会,尽管已经开始学会了让步,但是毕竟是学生时代。进入社会以后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实际上都影响到他的职位的提升,未来工资的提升,因此在利益上的计较,就是互相之间在利益上的争夺和职位上的争夺,明争暗斗是非常明显的,这种东西大学生应该看作是一个正常现象,职场的正常现象就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位置和更好的工资不断的表现自己,或者说不断的使自己显得比别人更加优胜。但是显得优胜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你通过踩别人往上爬,另外一种,你通过和别人一起的方式往上爬,往往第二种人最后取得成功的机率比较大,原因是因为他这样做的结果,是周围的同事喜欢他,而老板也会喜欢他。但是这个东西大概需要大学生工作一到两年之后才能慢慢体会到。

主持人张晓楠:可是他们有的人,比方说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觉得我现在目标就是找一份工作,那他就说这个工作比如说有的人很现实,说我是为了户口选择这份工作,还是说为了有一个发展,还是一个大公司,一个小公司,很多这样的问题,您觉得应该怎么办?

俞敏洪:我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假如说我是大学生,我毕业了,我有一个理想,我要做一个工作,比如说我想做人力资源的工作,假定啊,但是我现在找任何人力资源的职位人家都不要我,因为我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而且我又想在北京呆下去。所以我就会选择分几步走,第一步,如果我最想在北京待下去,如果我最想要北京户口,当然我认为北京户口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假如说真的很想要北京户口,我一定找一份让我可以留在北京的,转成北京户口的工作,一定是这样,这个不影响我未来成为人力资源的一级高手,因为我做给我北京户口那份工作,哪怕不是人力资源工作,没关系,我签两到三年合同,任何一个公司都有人力资源部,哪怕你先让我打扫卫生,但是我毕竟签了这个合同,我的户口转到了北京,我在这两、三年过程中间我把本职工作做好以后,我业余时间就专门研究那个公司的人力资源,并且不断自己拿出自己新的体会来,慢慢地你如果跟那个人力资源的老总弄熟了,他觉得你在这方面有才华,他说不定就把你调过去了,你就进了人力资源了,曲线救国现在是大学生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针。

主持人张晓楠:我觉得刚才俞老师提到的就是大学生要具备的,你去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你想你的目标要有一个曲线救国的心态,刚才您提到的还有一点就是要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就是你进到这个公司,你认识他这个人力资源的总监,你觉得现在年轻人他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您的感觉是什么?

俞敏洪: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但是我倒不担心,因为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其实也一样差,只不过那时候我们当时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更加能够容忍一点,对中国传统更加理解的深刻一点,像现在他们这一代人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比较直来直去了,又是独生子女出身,所以我觉得他们背后对中国社会的潜规则的理解相对知道的少一点,我倒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因为让这帮孩子把中国的那些东西理解的太多也不好,但是要把握一点,与人为善,帮助别人,这是不变的跟人打交道的基本原则,只要你抓住这一点,不在背后给人使坏,你未来必定能受人欢迎,就怕是你自己没有本领,还腻腻歪歪老是想踩人,那就属于比较糟糕的状态了。别太自私就行。

我前两天读到一个报道,两个大学女生,同宿舍的,考试以前有一个总结的课,另外一个女生有事没去,就让宿舍那个女生说帮我做做笔记,后来那个女生给她记的全是老师说的考试不会考的,这就属于心地不良,心坏了。一个人心坏了,就什么都坏了。所以只要记住一点,心不坏就行。我觉得这一代的80后、90后的心非常好,从汶川地震可以看出来,冲到第一线的志愿者,奥运会的志愿者,很多都是80后的。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负担,但是要避免受中国大环境的影响使自己优点没发挥出来,结果很多糟糕的东西反而认为是自己在社会上谋取地位和福利的手段,那就很麻烦了。人最重要的就是一点,就是说踏实、诚恳、别做坏事、帮助别人,我觉得再加上一个事业目标,加上为事业目标愿意勤奋付出,你等它十年二十年,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俞敏洪:男人一定要有过相对自卑的阶段

主持人张晓楠:小恺,好像你从小到大都挺优秀的,现在变成漂了,你什么感觉?

王小恺:我觉得我从小是被夸大的,爸妈都夸我,老师也觉得不错,同学也觉得挺好的,然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之后现在就觉得,其实在大学就很明显,大家未来选择的路是不一样的,可能人家现在,就是以前所谓的学习不好的,你有比较显示出发现自己比较好的那些人已经没了,甚至他们在他们的领域,由于他们自己的别的能力,不光是考试能力,因为别的能力更出色,这时候就发现自己没有以前好,或者是更差了,越来越讨厌自己,没有继续牛下去。

俞敏洪:有这么一个阶段其实对你来说是特别好的。男人一定要有一个相对自卑的阶段,才会走向自信。

主持人张晓楠:俞老师就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

俞敏洪:我这个阶段经历的很好。其实我从小到高中毕业,包括我高考考了三年,我都觉得自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大学的那一段觉得自己不行的那个经历,因为我的同学太优秀,其实对我来说,而且大学毕业以后的一段艰苦的经历,你刚才说你住过十平米的房子,我告诉你,我住过八平米的没有窗户的地下室,住了差不多三年,北大毕业以后当老师,北大没有房子分,我住在北大的校外的一个楼房的下面的地下室,8平米,我跟我老婆睡的床就这么宽,两个人睡了三年,增加了好多感情。但是后来再换到北大地面上的十平米的房子,完了我总共三年半搬了13次家。

主持人张晓楠:那时候比方说你在一次次搬家的时候,包括你在8平米没有窗户的地方住着的时候,当每天晚上你关了灯的时候,你那时候心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你心里在想什么?

俞敏洪:我属于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间,我能给自己很多鼓励和安慰的这样的一个人,比如说我做事情有一个特点,一般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一年、两年的目标,完了以后就朝着那个目标去做就行了。所以我倒没有太多的比如说住在地下室,觉得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不公平,完了以后很怨恨,这样的心态我倒一般不会太有,他们整个楼的那个下水管道就从我那个地下室边上走过,我每天晚上睡觉把它当作瀑布就完了。

主持人张晓楠:就是觉得现在80后、90后,因为从小条件一直非常好,所以当他们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如果我在我们家,比如他是山东来的,如果我在老家这个地方,我就多好多好,到这儿我就睡八平米,他们可能就产生了一种自我怜悯的悲壮感。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王小恺:对,最大的问题就是每次回家肯定要同学聚会,这个同学说我已经进国税局了,工作蛮好的,房子、车子,就在谈论将来要买什么。另外一个同学前两天在QQ上告诉我,说他去了德勤。这都是很大的压力,人家成就了很多,我之前不比他们差,现在是越漂越差。

俞敏洪:这个其实没关系,因为我也有过像你这样的经历,比如大学的同学一个一个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成家立业,有的家庭条件好,我当时有大量的同学都到美国、英国去读大学,而且都是名牌大学,我申请出国了三、四年都没申请上,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像你刚才说的那些状态,你的同学进了国税局,毫无疑问就是一个税务官员,说不定还变成贪污分子都有可能,完了呢,你说进德勤,就是一个会计师。

俞敏洪:就算他们每年能拿固定的钱,如果他们未来没有创业心态的话,最后也就是一年那么多钱,一辈子会生活得很安宁。从生命的精彩来说他们肯定不如你,你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艰苦可以回忆,但是他们没有;你现在有很多迷茫和追求可以回忆,他们没有,你现在眼前有无数道路可以让你选择,他们已经没有了,已经选完了,最多从德勤再到安永,最多从这个税局再到那个税局,所以人生安定当然很重要,但是人生的奋斗其实比安定还要重要,我个人认为。就是关键你不要失去那种精神那种感觉,而我觉得对于你来说,你就是一个临时现象,小恺,为什么?因为我从你本人,首先我觉得你的精神气没有失去,从你的眼神,从你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你的追求没有失去,你还在想着自己应该怎样可以过得更好;你心中只要有这种感觉,你就可以继续寻找。另外,你生活并没有陷入真正的困境,我从你穿的衣服都可以看出来。如果实在不行的话,父母再支持你一把也可以,但是你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向父母借钱的方式,现在银行利息降的很低,你跟父母借钱的利息也可以很低,告诉父母一个月借我五万块钱,借多少年,最后我以多少利息还给你们,父母肯定也愿意把钱借给你,最怕就是现在随手向父母要钱,觉得是应该的,这就不行,因为你向父母一借钱,知道未来要还,你就知道要奋斗,但是这个借钱可以缓解你的困境,使你的奋斗变的更加的,叫做给自己更多的空间,更加胸有成竹一些。

另外,你要选择你真正愿意奋斗的领域,这个对你很重要,你现在要再次问一下自己,对外汉语是不是你真的想要奋斗的?如果是真的话,你至少到30岁之前这段时间就不能再变了,否则你会发现越来越迷茫了,至于说你能不能上研究生,我觉得不重要。

俞敏洪:究竟什么时候该跳槽

王小恺:任何的工作开始的时候肯定会觉得很新奇,但是一到三个月后,一堆一堆的问题麻烦就会显露出来

俞敏洪:我当老师当了二十多年了,我觉得很新奇啊。尽管我讲的内容可能是我讲过的,但我面对的学生都是新鲜的,这是一。第二,我可以不断的补充新的内容,其实中国我最佩服的教授陈寅恪,中国历史大家,这一次讲过的课下一次绝对不讲的。同样的课,会加进去新的内容,旧的内容拿掉。他的助手说他是最烦讲旧的内容的。其实中国很多教授思想家,一辈子都在讲课,你说他烦吗?他不烦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断在探索新的东西。像我现在做新东方也做了15年了,我一点都没烦,为什么不烦呢?因为每年都有新的东西出来,我同样是在开培训学校,但是我可以把一个学校做成两个学校,做成五个学校,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我还可以继续研究资本运作,兼并重组,还可以走进国际舞台,总而言之你事情做大了,平台就大了。所以没有必要去说我这个东西没有新鲜感了,如果说你做一件事情做一会儿就没新鲜感,那你也做不了什么事情从。

主持人张晓楠:俞老师,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比如您会在工作中,看似不变的工作中发现可变的东西,可是一些工作岗位他会觉得我的这种可变的因素很小,当我想跳槽的这种成本又很大,这种时候该怎么办?

俞敏洪:我觉得工作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工作你发现已经学不到任何东西,而且每天都在做着重复的工作,而且在未来可见的职位上也没有任何可能晋升的余地,我认为这时候可以考虑换工作了,否则生命会失去很多意义。总而言之,每一个工作他有了专业知识以后,只要这个工作他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一个是保本没有问题,所谓保本没有问题,他不怕丢工作,我有这个专业技能在这儿,我到什么地方去找都能找到工作,这是一个基础。就像我现在把新东方丢了,没事,我作为老师的基础是有的,我到任何一个学校去教书肯定能变成老师,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想办法考虑自己的成长因素,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一个人的一辈子最重要的确实是有成长感和成就感,这两个感觉非常重要,就是要不我就觉得自己做这个工作我在成长,不断学到新东西,要不就是我做这个工作有成就,总是被人所赞扬,所喜欢,这两个东西非常的重要。如果一个人做了工作,既不成长,又没有成就感,这个员工也当不下去,比如新东方最灰心丧气的员工是什么,做了半天自己也没感觉学到什么东西,领导也没有赞扬他,做得工作好像也不太出色,没有太多的成就感,那这个日子就比较难混。

所以我觉得以这两个为主导,成长感和成就感来选择事情或者选择工作的改变,可能大方向上通常不会错。

主持人张晓楠:这种时候他们往往就会想其他的东西,像他自己说自己是三无人员,没工作,没收入,没女朋友,他就会跟周围的人去比较。

俞敏洪:比较呢,一定的比较是可以的,因为比较促使你进步。但是你把这个比较看作是自己一辈子不如他们的标志,这就有麻烦了,没有女朋友,你未来可以找一个更好的,可能,没有工作未来说不定你就创业了,没有收入呢,就看你怎么安排自己了,比如说像你现在这样要找一份能够使自己活下去的工作,如果你不计较你是干什么工作的话,我觉得你是肯定能找到的。

主持人张晓楠:他们现在好象有一个状态,就是动不动就觉得只要我工作不好,他永远想到的就是考试,中国历年来学历这个概念,考试已经在大家心里根深蒂固。

俞敏洪:考试这样的想法是对的,考公务员,考司法考试,出国留学,或者上研究生,确实某种意义上会增加自己的寻找工作的机会,这是肯定的。但是呢,这几年的考研也可以看出来,现在研究生失业的越来越多,研究生作为未来工作的基本保证的概念越来越被削弱了。所以我觉得现在任何东西不能没有工作了就想到考试,先到学校去呆着,这个想法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最好的想法,尽管它是想法之一。我觉得还是应该坚持工作下去,再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再考虑在这个喜欢的领域中间积累工作经验,最后再通过学习,把这个工作的学术水平或者是功底再进一步提高,我觉得可能也是一条比较不错的路子。

主持人张晓楠:你听俞老师给你总结了,给你讲了这么多,你现在觉得对外汉语还是你现在想坚持的梦想和目标吗?

王小恺:是,现在还是,但是如果这两次,最坏的打算这两次考研都失败了,我可能不会再继续考下去了,然后接着我会找一份工作,如果新东方有机会更好。

主持人张晓楠:这已经学会语言打交道的能力了,直接在节目上开始。

俞敏洪:没问题,你递一个简历,新东方肯定会面试你,但是你现在直接进新东方当老师,估计这个水平还是不够的,需要比如说从跟教学相关的工作人员做起。

俞敏洪:我是如何把新东方做起来的

主持人张晓楠:我们的主题叫理想的工作在哪里,你觉得你自己的理想工作怎么走过去,现在有点概念了吗?

王小恺:接下来应该去真的找一份工作,找一个学校,哪怕再小,或者是条件不好,但是要继续做下去,在工作中学习。

俞敏洪:如果你未来的取向就是想要教学,因为不管是对外汉语还是对内汉语都是教学工作,那你找的工作方向一定是跟教育相关的领域,教育相关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间你做什么都行,假如说到新东方来,你做市场,做人力资源,做后勤,做行政,做教务,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因为你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跟教学是最后挂钩的,你通过做这个工作你就观察整个的机构他怎么运行的,你有很多时候学会接触在这个领域中间所干的比较出色的那些人,你就观察他们是怎么干的出色的,最后你倒过来,能够使自己得到那份工作,或者说自己在干的时候就能够干的比较成功。

比如说我要是从北大直接出来干新东方肯定干不成的,因为我一点办培训机构的经验都没有,我从北大出来干新东方肯定干不成,但是呢,我在北大出来以前我就已经在培训机构工作了,在北大出来以后我还用了两年时间继续在其他培训机构工作,工作的时候很多老师他工作都是教完课了,背着书包就回家了,自己教课的时候学生欢迎了,就跑到这个学校跟校长去要,说我要增加工资,就做这两件事情。而我是既不要求加工资,也不去跟校长吵,你看我教的多好,其实我已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了,但是我告诉他,我来帮你做别的事情,就是说你看学生怎么样管理,后勤行政是怎么弄的,包括开复印机给学生复印资料我都干,他们都觉得我很好。最后我就开始了解了整个培训机构的运作方式,然后我就分析对方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在什么地方,我干过大概是四、五家培训机构,我分析这些培训机构,最后千篇一律都会败掉,不是因为我开新东方他们会败掉,当时我还没有开新东方,而是我知道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肯定有问题,比如说他们做的时候,比如说学生交了学费坚决不退,老师上课上的再差,学生闹事也不换老师,学生也没有办法,最后老师教的特别好,也不给奖金,还有跟老师说好了,这堂课给你一百块钱,最后上完课说你看,我们也挺难的,给你八十算了,老师也没办法,这种行为我都看着。

有的时候我跟他们说这样做肯定不行,但是他们觉得这就是通行的规矩,后来我就知道,如果我出来干的话,我只要避开这些毛病,并且我只要上课把老师的水平再提高一步,肯定我就能做成。结果我后来出来做新东方,一点都没有意外,就是我把那些弊病给屏蔽掉了,新东方就起来了。

俞敏洪:理想的工作一定是自己创造的

主持人张晓楠:俞老师,因为我们这个主题叫理想的工作到底在哪里,我想听听您的理解,您觉得什么叫做理想的工作?

俞敏洪:理想的工作一定是自己创造的,世界上本身不存在理想的工作,比如说我这个总裁你来当,你觉得理想吗?工资也很高,新东方的总裁,你来这里当,你一个礼拜就被人弄下去了,你肯定当不下去,因为你不具备那种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这个领域的专业工作经验,所以人的理想工作是一步一步往上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比如说我常常喜欢讲一个故事,当时长春一汽有一个技术人员初中毕业,原来根本没有干过技术的活,给他的工作就是拧拧螺丝钉,但是他这个人特别喜欢研究,所以后来换到大众生产线,就是捷达汽车的生产线,那时候都已经电子化了,他还继续研究,结果研究好几年就把生产线研究通了,本来长春一汽的生产线只要坏了,就得德国人来修,一修就要停产半个月,一个月,而且德国人来回的差旅费以及工资非常高,就是代价极其昂贵,结果他用了大概是两、三年的时间把这个东西弄通了。最后是什么概念呢?他的能力超过了德国人的能力,他耳朵只要听那个机器,就知道哪个地方可能有问题,所以从他会了以后,生产线就从来不停止运转,每年长春一汽省下成千上百万的美元,最后整个长春一汽只有一个人跟他的老总工资是一模一样的,老总的工资拿多少他就拿多少,而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的技术人员。

你说理想的工作在什么地方?理想的工作肯定自己走出来的。像我今天,我觉得我这个工作也还算理想,但我觉得是我努力了20年的结果,我现在还得每天工作10来个小时,但是因为你喜欢它,所以乐此不彼。

主持人张晓楠:其实就是你去把这个工作变得理想,而不是说去找一个。

俞敏洪: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像晓楠你到新浪这儿工作,你从这里开始做,你把新浪做成了一个自己特喜欢的工作,别人也跟着你一起喜欢,最后引起社会的注意,平台就更大,要不就新浪给你更大的平台,要不就社会给你更大的平台,到最后你说不定就变成中国的奥普拉了。

主持人张晓楠:我现在的理想就是把职场人生做好。

俞敏洪:对,你把它做好了就有了更大的平台了。在一个公司里面也是一样的,就像我喜欢打的比喻,哪怕你扫厕所,把一个厕所扫到大家都惊叹的程度,你下一个工作必然就来了,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人了不起。

所以我觉得关键是把你手头的工作先做的了不起,完了以后再去向下一步,哪个工作更好,我还能把它做的了不起,到最后你觉得自己有了底气了,可以请战,说你把这个东西给我做。所以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应用,是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要不断走向现实的一个过程。

俞敏洪:迷茫是思考人生的哲学态度

提问:您刚才强调大学生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或者人生的目标,但是很多大学生我跟他们聊天,或者即使是北大的学生,他所谓的明确的方向就是可能出国,可能考研,但是你再深入问他一下,考研是为了什么?出国为了什么?然后他就很迷茫。

俞敏洪:对,这个是现在大学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只能选到第一步,从进了大学以后,我的第一步是考研或者是出国,或者说是怎么着,但是问他这一步以后目的是什么,很多大学生回答不出来,他是临时取向,他是从众性,看别的同学都这么做我也跟着这么做就完了。但是你要让现在大学生百分之百回答出来,当然我是希望大学生能够回答出来的,但是百分之百回答出这辈子我最想做的是什么,难度是非常大的,我在大学时候,你问我这辈子想做什么,我肯定不会说我想当北大老师,或者最后办新东方吧,不可能。而且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都是不太想当老师的,我是被北大留下来了所以才成为老师的,当时我们是属于强迫制度,就是说国家分配制度,分配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这个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就是说印证了丘吉尔所说的一句话,就是说你喜欢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喜欢你正在做的东西。我是开始教书以后才学会了喜欢教书,也不错。所以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求全责备,说大学生一定要现在就要想明白一辈子要干什么,把人生想的那么深刻,那么透彻,我觉得人生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不妨让他们迷茫,没事,每一个人只要有迷茫,他就会有探索,有探索一定就会有结果,没有迷茫当然是没有探索了,像我现在的探索精神跟我20年前相比就差的多,因为我没有迷茫了,我探索什么,我不用探索,我的探索就是把新东方做好就完了。所以倒反而觉得自己的生活显得不那么,就是说意外之喜不那么多了。所以我觉得没有关系,就怕最后大学生失去探索精神,随波逐流,那就麻烦,迷茫不怕,迷茫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在思考人生,就已经有了一种哲学态度,把这种哲学态度,人生态度深化、探索、思考,寻找方向,最后一定会出结果的。

还是我刚才说过的,让自己的一辈子过的有意义,不管你做什么,回顾起来,哪怕是要饭,最后你觉得要的真有意义,这种感觉就很好,就像我跟同学说的,你为了要饭而要饭和为了变成世界最著名旅行家而要饭,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要饭就要了,有的人边要饭边写日记,出一本要饭日记,所以变得更加有意义。总而言之,你是可以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的。所以思考的重点,迷茫没关系,关键是思考的重点,我每走一步是不是为我的人生增加了一点分量,这是一个;第二个,对别人对自己同时有好处的事情再去做,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像个球一样的,他会反弹过来的,你对别人差,别人会对你差,你对别人好,别人会对你好,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所以不管怎么样,你就要学会运用这个真理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是第二个;第三个,任何事情到最后成长感和成就感不能少,不成长、不成就,这个生活过的是太没意思了。

所以我到现在为止还保留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想想今天做的哪件事情我是有成就感的,是不是值得庆祝的,哪件事情做的奥恼,愚蠢,下次就尽可能的避免不做,这样问问呢,你会睡的坦然一点,第二天可能会进步更加大一点,反正你要让自己生活的好,就是这样。所以还是,坦率的说,想通了,生活也好,人生也好,工作也好,都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俞敏洪:初入职场如何摆脱自卑情绪

提问:俞老师您好,我也是研究生毕业,就是去年刚毕业,刚刚进入公司,这个公司是上市公司,刚工作了半年,在这半年中我就觉得自己从一个骄傲的山峰上吧,完完全全的摔了下来,我发现在自己工作中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周围的同事好,然后我就想请问您我该怎么走出这种自卑?

俞敏洪:我觉得这个太正常了,如果你没有这么一个阶段的话就绝对不正常了,会有人一上来工作就干的极其好,被大家所承认的,但是这样的人是不太多的,一般都会受到挫折,因为你适应环境,跟同事打交道,哪天工作你自己认为做好了,别人认为做不好,每个人看法不一样,所以你工作半年不可能说对你所从事的工作如此熟练,以至于每一个工作都做的如此的尽善尽美,让大家挑不出毛病,所以这个很正常。关键就是在每一个你的失误或者每一个不满,每一个让你自卑的东西的背后,你要去考虑它的解决方法,最后你把这些东西重新慢慢的做的更加完美,做的更加完善,比如你在工作中失败有两种失败,第一种是你工作本身没有做好,第二种是为人处事交往没交往好,这两个完全是不同方面的能力。你工作本身没做好,要从工作本身考虑,但是你如果为人处事做的不好,你就考虑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同事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其实你不用关注同事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打好交道,只要你愿意打好交道。因为同事怎么样自私或者怎么样踩你,你都可以不用去管,你管的就是不管怎么样,我对他好,为什么?因为我要为自己眼前抹出一片天地来,让我可以有更大的机会做事情。你关注眼前的东西一定会失去未来,把眼前的东西弄好了,眼睛看向未来,这是最好的做事情方法。

因为我从看你的感觉来说,你的工作能力应该不错的,能感觉到的,你的工作能力应该是不错的。所以把工作做熟练,做好了,完了最后再想我下一步工作在什么地方,下一步工作是在一年、两年以后出现,还是很快出现。纸是包不住火的,一个人有才能一定会烧出来的,所以关键是把你的才能展示出来就行。

谢谢俞老师,我会永远都记住您今天对我讲得话。

俞敏洪:怎样获得工作面试机会

提问:刚才俞老师您说过一个,就是说奋斗比安定更重要。我已经奋斗了七、八个月了,在北京,很苦,把自己打工挣的这些年的钱基本上已经耗尽了,然后在奋斗的过程中我真的已经得到了很多不认可,比如说我毕业的学校它不很出名,当我去面试一些国内很好的企业的时候,他问我毕业哪个学校的时候他就不给我第二次机会了,其实我跟很多北大、清华的很多人都联系了以后,我发现我的能力不比他们差,但是很多人是不给这个机会的。

俞敏洪:这是北京很多公司很势利的地方。

提问:所以我想问,我们在投简历的过程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企业不给你直接面试的机会,所以网上投简历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另外一个,如果像我这种毕业的学校不是太好,本身自己的能力又不是很强,像这种情况的人如果自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重挫以后,怎样去扬起自己的信心再继续奋斗?

俞敏洪:我觉得像你这样的情况其实我碰到不少,挺普遍的,因为整个社会是世俗的,所以它必然会出现比如说一看到名牌大学的学生的简历,大家就会更加注重,筛选的过程中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包括美国大学录取的学生也是这样的,所以无可厚非,社会就是这样的。像你现在这样的,我觉得你的能力是相当不错的,关键是你要争取两个东西,第一个,在你写简历的时候要把你的能力突出出来,不要把你的学历突出出来,因为你的学校相对来说不如北大、清华,那么把能力突出出来,你做了什么事情,比如你从大学到现在,都是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做了多少工作,像这些都是可以在简历里面写出来的,这个都是能打动人的。总能碰到这样的人,觉得这家伙太厉害了值得让人去关注。

像晓楠当初去新东方的时候,当时北大、清华、北外应聘的人很多,当时她也投简历了,没有人理她

主持人张晓楠:我确实是第一次投简历,我也是西部的学校,当时新东方全是名校,北大清华这些名校的,我的简历投出去也是杳无音信。那时候我们投简历,就是一个模板似的,上面还写着简历两个字,右边贴一个一寸照。然后你就把简历寄出去了,人家一看你的学校,基本上就不面试你。如果投完了,新东方没要我,我就放弃了,那我永远不可能出现后来在新东方工作有这么好的美好的回忆和收获。然后呢,我就想,我怎么样跟别人做的与众不同,就像俞老师说的,你得先让别人注意到你这个简历,最后我用的一种方式是,我用描述性的语言在写我的简历,而不是用格式化的语言来写我的简历,你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在看你的信的这个人,而不是说,我只是罗列了很多的点在这儿。后来呢,这封信俞老师就看到了,给了我这个面试的机会,然后我从西安坐着当时也没有卧铺,就坐着硬座我就来到北京来面试,然后才有了接下来我在新东方工作的整个这个过程。

现在的情况跟那时候又不一样,第一,你不一定能够遇到像俞老师这么开明、英雄不论出处的领导。

这个成了一个互相吹捧的节目了。

俞敏洪:现在的简历太多了,像新东方的简历一天都能堆这么高。

主持人张晓楠:可是你千万不能放弃投简历,不能因为自己投了50份儿简历,别人拒绝你,就放弃投第51份儿。我觉得在这种时候你别去挑战它们的这种面试制度,你应该挑战的是自己的承受能力,就是你得有这种承受力,在下一次你可能先做了一个别的,总有一天你会跳回来,只要你认准了它。

提问:我是一个不容易哭的人,就这次找工作找的我时常在自己7平方米的房子里哭了很多次。

主持人张晓楠:比俞老师的又小了一平。别难过,擦干眼泪坚持。

提问:本来眼睛就小,一哭更小了。

主持人张晓楠:再次引用俞老师一句话,我觉得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在很早就获得了能够去体会这种吃苦的感受和感觉。

提问:我也觉得,就像俞老师刚才说那句话,虽然我年龄很小,也没有达到创业的成功这个阶段,但我其实挺赞同这句话的,人的一生当中能有奋斗的经历,能有痛苦的经历和迷茫的经历,是一种财富,想想都是幸福。

俞敏洪:尽快的走出来也是重要的,因为有目标的奋斗和没有目标的迷茫还是两种不同的痛苦状态。

主持人张晓楠:好,谢谢,我觉得他们像托儿似的,问的问题说话都特别流畅。

俞敏洪:他们都是真心实话,因为自己就面对着困境,就是这样,他们讲的东西我日常中间碰到的太多了。

主持人张晓楠:这是生活的常态。

主持人张晓楠:好的,非常感谢俞老师今天跟我们做的精彩的讲解,也感谢小恺很多的问题,希望俞老师的讲解对你接下来找到理想工作的道路,让你能够更明确一些。也非常感谢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和我们电脑前的网友朋友们的参与,我们这一期的《职场人生》就到这儿,我们下期节目再见,谢谢大家,谢谢俞老师,谢谢小恺。

俞敏洪: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俞敏洪谈面试: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相关文章:

俞敏洪谈大学生就业09-05

俞敏洪谈职业规划04-15

联系俞敏洪06-20

俞敏洪经典总结06-09

俞敏洪扬州演讲07-24

俞敏洪大学两法宝07-24

俞敏洪新东方学校07-25

俞敏洪经典励志文章09-04

读俞敏洪《永不言败》有感04-17

俞敏洪100句7000单词05-21

上一篇:试用期工作总结简单下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