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2024-08-24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入门(精选8篇)

篇1: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二、金属+酸→盐+H2↑中:

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三、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四、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3.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六、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1.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2.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3.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4.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七、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1.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2.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3.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八、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2.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篇2: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14.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这个单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如:Fe+CuSO4=, Fe+KHSO4=

1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锰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NO等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篇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一、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分析比较的思维

随着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和新概念的大量引入, 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同样的道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探索和比较, 抓住学生容易弄混的关键点并加以分析,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准确无误。长此以往,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准确可靠, 还可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思路清晰,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抽象概括的思维

课本上的很多概念实际上是人们将客观存在的现象抽象化的结果。比起学生死记硬背, 通过学生先概括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再来进行概念讲解的方式, 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 在学习《溶解现象》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对比NaCl、KMnO4、CuSO4分别溶于水的实验现象, 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这个实验要说明的问题。结果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跟书本上几乎一致的结论。最后教师再对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了。

3. 推理能力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已知的判断来推导一种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就是推理, 推理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情况。

归纳推理是通过多种事物的共同存在的客观事实来推导出一般结论, 比如根据金、银、铜、铁、铝等金属的导电情况推知所有金属都导电的结论;演绎推理则是根据一般结论来推出个别事物的特殊属性, 与归纳推理相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督促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推理能力。

4.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将化学中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和直观, 一旦被很好地利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

二、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立体思维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中心, 让学生的思维朝多个方向发展, 意在扩宽学生的思维面,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整体性思维

由于化学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 与工农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 使学生的思维面更加广阔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把握全局的能力。

2. 动态性思维

动态性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逆向性思维

可见, 逆向思维的训练是使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 从熟悉的事物或现象的相反方向去进行质疑和探索,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甚至会让学生有新的发现。

4.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思考后经过讨论收获多种思考结果, 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面。收敛性思维则是将学生发散思考的结果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审查比较, 使思考的结果正确可靠。比如将学生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检验, 寻找最优的实验方案。

通过将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辩证统一, 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又可保证学生的思维品质, 是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思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

摘要: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而言, 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应当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从若干个方面出发, 结合相关案例, 探讨了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应该培养的若干化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化学思维,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光明.初中化学教学应多些思维性内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3) :23.

篇4: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入门指导

一、明确学习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九年级主要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物质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从中也不难体会到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

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体会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虽说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预习、听课、笔记、练习巩固、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现就将这几个环节的处理方法简单谈谈:

1、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2、听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3、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熱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4、练习与复习巩固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三、注重实验

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四、兴趣与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化学教学和科学普及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参加化学晚会的筹备、演出,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篇5: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化学对于初三同学而言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所以学好化学的关键是入门,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的入门呢?化学入门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谈几点经验供同学们在学习时借鉴:

一、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是迈入化学之门的前提

由于化学对于我们每个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而又陌生的学科。因此,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在每听一节课(新内容)之前最好先进行课前预习,做到有目的的去听课。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通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课堂上,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到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勇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听课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获得锻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将本节课的知识很好的消化。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如实准确地记录、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相互配合、仔细倾听、认真反思、主动交流。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而零碎,老师在讲课时,都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的。因此同学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课时“走神”。在记课堂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课本上标出,课后整理笔记时可补全。要经常不间断的进行复习,循序渐进,每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每章节讲完后还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

二、掌握好化学用语知识,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不间断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了在学到元素符号时记忆的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不断的加以练习。而对于化学式、分子、原子、离子符号、以及元素化合价等等,在记忆的过程中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以及时反馈自己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和矫正。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说是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后续学习的很多内容。因此,它是我们初中化学式容易形成分化点的一个关键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要求自己细心、认真的书写好化学方程式。注意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配平、有无气体或沉淀符号,短线有没有改成等号等等细节性问题。应该说掌握好了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离入门已经不远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那么具体怎样去记忆呢?

①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理、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a.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b.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知识网络系统记忆;c.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H2与CO2的制备装置等;d.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化合价、化学式及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等。②在看书做题过程中积累知识,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费时间少,记忆效果好。

三、细心观察、勤于动手,是跨入化学之门的助手

“观察是一切实践和理论的基础”。对于初学化学的同学而言,首先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最初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老师的要求,将你看到的化学现象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叙述出来,以后再慢慢地要总结观察实验的思维规律。如:观察过木炭、硫粉、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你就会总结出这样的规律——观察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①火焰——光 ②放热——热 ⑧产生什么物质——新物质。其次,要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去关注社会,透视热点,捕捉生活中的化学,这样我们才会发现化学有用,从而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动力。如:学过“分子”、“原子”的概念后,我们就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去解释“湿衣服晾干”、“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问题;我们还会清楚“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也会变黑的原因”等。所以,学会观察,是学好化学的一个最基础的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众多的化学概念、定律以及性质来源于化学实验。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初学者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同学们课上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老师所作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还要积极动手做实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篇6: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2Mg +O2 2MgO 2Mg +O2注:MgO:白色固体 点燃

4Al +3O2 2Al2O3 4Al +3O22O3 注:Al2O3:白色固体 点燃

3Fe +2 O2 Fe3O4 2Cu + O2 △ 2CuO 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 + 酸 → 盐 + H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H2SO44 + H2↑2+ 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2(SO4)3 + 3H2↑3+ 3H2↑

H2SO44 + H2↑2 + 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4 + H2↑2+ 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 M(H2) =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 + 3CuSOAl2(SO4)3 + 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 2AgNO33)2 + 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 FeSO4 、FeCl2溶液:浅绿色

篇7: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之最

化学之“最”47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7.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8.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9.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20.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21.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22.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3.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5.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6.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7.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3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3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3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三低”:(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3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3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3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7.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8.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4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41.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42.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43.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

44.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5.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6.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篇8:化学入门四步走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 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 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奇怪的问题所深深吸引。教师要预留5~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翻阅和讨论, 下面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提出问题, 例如:化肥怎么无缘无故不见了呢?小偷偷了吗?学生摇头、疑惑时, 教师自顾继续提问道:蜡烛旁边怎么会有一缕白烟呢?学生心里积聚了无数个问题, 但是却想问不成, 想答而不能, 教师创造的这种情境容易引起学生思维,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

第二步———设计趣味实验, 吊足学生胃口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几个趣味性比较大的实验,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的爱好, 设计几个有明显现象的实验如“镁条的燃烧”、“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实验过程中耀眼的白光, 大火中完好无损的手帕, 白纸上红花绿叶魔术般奇幻的显现, 凭空生出的白烟带来的奇景会让学生的热情和兴奋达到顶点, 他们会跃跃欲试, 可是一窍不通的他们又害怕这些实验会不会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这时教师要充当好一个引领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把握好全局, 目的是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此时可以适时对这些实验给予一些简单的讲解, 消除学生的部分疑问, 以平息一下他们已经有些过分膨胀的好奇心。

第三步———细数化学的成就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是模糊的, 这时需要列举一些实例让他们看到化学的实质性的东西, 我们可以通过小故事, 科学史实, 实物等创设情景, 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比如列举我国的一些化学成就:侯氏制碱法将制碱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运用化学方法合成和有机药物生产方面结束了我国基本上不能生产药物的历史;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化肥和农药结束了我们饥饿的年代;我们的化工产品如硫酸、化肥、石油制品、水泥、陶瓷、化纤等化工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同时给学生们灌输运用化学知识还能帮我们解开生活中的一些不解之谜的思想, 如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 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 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 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温室效应带来的冰川融化, 土地荒漠等景像。还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一些化学事故, 如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 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这些事例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 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第四步———学好化学, 亮出要求

怎么样才能学好化学呢?前面所有的铺垫到这里应该是画龙点睛了, 对初接触化学的学生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化学, 化学的重难点在哪儿, 哪些是一定要记得的, 在他们心里 要有谱儿了, 否则不说清楚容易造成学生重难点不清, 眉毛胡子一把抓, 还有的学生没有方向干脆眉毛 胡子全不抓, 大致有如下几点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东西:

首先, 要记清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 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 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 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 要和必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 有些概念, 从正面讲完之后, 再从反面来讲, 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其次, 要记住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告诉学生像记忆26个英文字母那样记住常见常用化学元素符号, 大小写要记得区分, 再则记住由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数字为下标, 最后记住由化学式组成的化学方程式, 记住这些后, 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尤其是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 可能得不到高分, 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 肯定不会及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最后还要要求学生看实验不能光看热闹, 得记住几个常见实验的化学反应的现象以及这个现象的反应实质。课本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这几个步奏的引领, 激发, 夯实巩固, 我想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上一篇:获得助学金心得体会下一篇:难忘的除夕优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