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消防员管理制度

2024-07-20

义务消防员管理制度(共16篇)

篇1:义务消防员管理制度

义务消防员管理制度

1、义务消防员由各二级学院、部、处、室按在职职工总数的2%推荐组合,学生义务消防员推荐按每班一人组合;

2、保卫处派专人负责组织义务消防员的定期消防知识授课和训练;

3、义务消防队每年进行1—2次,不少于二天(全年不少于三天)的业务学习和训练;

4、义务消防队队员须知火警电话、报警方法及该上课区域内疏散预案、会使用灭火器材,能扑救初起火灾,能宣传消防知识;

5、义务消防队员应当能协助各学院防火责任人搞好该单位的消防工作及灭火器材的管理检查,制定合理的防火制度、宣传防火、灭火知识;

6、义务消防队每年年末应组织一次该工作总结表彰。

篇2:义务消防员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义务消防队,在学校防火安全委员的领导下,开展义务消防工作。

2、义务消防队执行学校制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要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学习消防安全法规以及消防安全知识

3、定期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并能熟悉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得技能

4、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义务消防队员应迅速到位,应当立即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务必做到及时报警,迅速扑救火灾,及时疏散人员,维护火场秩序,火灾扑灭后,应协助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

5、掌握本单位的防火情况,熟悉火灾易发部位的基本情况,并制定扑救火灾事故的方案

6、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7、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

篇3: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评介

当纳税人滞纳税金时, 可对其财产实行滞纳处分, 实行滞纳处分后仍不足以清偿应纳税额时, 与纳税义务人具有一定关系的人 (即“第二次纳税义务人”) 有义务代替纳税义务人交纳税金。这里, 第二次纳税义务人承担的义务就是“第二次纳税义务”。第二次纳税义务人与原纳税义务人的关系是因为财产分配和让渡、参股、控股等原因产生的。第二次纳税义务, 属于税收债务上的第三人责任, 是一种纳税补救制度, 而非重复征税。

二、第二次纳税义务人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二次纳税义务人的税法责任, 属于税法上的第三人责任, 只有在符合特定的构成要件时, 其才需要承担责任。这些构成要件包括: (1) 要有纳税义务人欠缴税款的情形。税款已经超过法定的清偿期限, 纳税义务人仍然没有缴纳。如果只是有纳税义务, 清偿期限没有届至而纳税义务人也没有缴纳税款, 或者清偿期限虽然届至但是纳税义务人已经如期清缴税款, 都不可以让第二次纳税义务人承担责任。 (2) 纳税义务人不能缴纳税款。只要纳税义务人的财产价值小于滞纳税款的总值, 即属于不能缴纳税款。可是, 实际上纳税义务人何时开始陷入无力缴纳税款的状态并不容易把握。从日本的税法规定来看, 当税务机关判断即使强制执行纳税义务人的财产仍然不足以清偿应缴纳的税款时, 第二次纳税义务即开始发生, 而无须对纳税义务人进行滞纳处分。可见, 日本税务当局对于纳税义务人是否无力缴纳税款、何时无力缴纳税款等享有裁量权。 (3) 第二次纳税义务人与原纳税义务人在人身或财产方面具有特殊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股东与公司的关系、法人与其清算人或剩余财产的接受人的关系、财产的名义所有者与实际所有者的关系、共同事业者的关系、事业受让人与转让人的关系等。 (4) 税务机关应该对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发出通知。因第二次纳税义务人是替代原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的, 所以向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征收税款时, 应避免突然袭击, 而是先向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发出通知。通知应记载应征收的税款、缴纳期限以及其他必要事项, 通知书应告知第二次纳税义务人本人。第二次纳税义务根据该交纳通知书的成立来确定。

三、第二次纳税义务人的责任性质及法律后果

1. 责任性质。

第二次纳税义务人的纳税责任具有以下两点性质:

(1) 从属性。由于第二次纳税义务人是代替原纳税义务人承担义务的, 所以当原纳税义务人缴纳了税款或者原纳税义务得到免除, 即原纳税义务不存在时, 第二次纳税义务当然也不存在, 这就是第二次纳税义务的从属性。当原纳税义务因为时效而消除时, 第二次纳税义务也应随之消除。

(2) 补充性。由于第二次纳税义务人是代替原纳税义务人承担义务的, 所以只有在对原纳税义务人实行滞纳处分后, 所征税款仍不足以支付应征额的情况下, 才能要求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就不足部分承担责任。责任的补充性, 类似于《担保法》中的一般保证, 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第二次纳税义务人的责任范围, 除法律另有规定, 应以税收债务的范围为限。有人认为, 对于此项税收债务, 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原则上应负无限责任, 即以其全部财产负责。但笔者认为, 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负无限责任, 例如: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合资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在履行第二次纳税义务时, 应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税收债务负责;而对于清算人等的第二次纳税义务、实质课税额的第二次纳税义务、共同事业者的第二次纳税义务、事业受让人的第二次纳税义务、无偿或明显低价受让人的第二次纳税义务、无法人资格的社团的第二次纳税义务等, 以特定财产或收益金额为限承担。

2. 法律后果。

第二次纳税义务人承担责任后, 税收债权人的税收债权已经收回, 不可以再向税收债务人要求履行债务, 原税收债务已经消除。此时, 第二次纳税义务人与原纳税义务人之间发生私法上的关系, 主要的问题是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在代替原纳税义务人交纳税款后, 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救济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在履行税法责任后, 可以向原纳税义务人追偿。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可以自己的名义, 要求取消对原纳税义务人的处分, 从而免除自己的第二次纳税义务。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交纳告知后, 可以主张税务机关的处分决定违反实体法, 从而免除自己的第二次纳税义务。

四、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对第二次纳税义务的规定

1. 韩国的《国税基本法》规定的第二次纳税义务。

该法将第二次纳税义务分为人的纳税义务和物的纳税义务两种。人的纳税义务是指纳税义务人的财产受滞纳处分后尚不足以支付应征税额, 则由纳税义务人的关系人以其相关财产为限履行纳税义务。例如, 夫妻任何一方对另一方不足以支付应纳税款所履行的补充纳税义务。《国税基本法》第38~41条对4种关系人作出纳税规定:清算人等的第二次纳税义务、出资者的第二次纳税义务、法人的第二次纳税义务及事业受让人的第二次纳税义务。

物的纳税义务则是指纳税义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应纳税额, 可用其已让渡的担保财产清偿, 但一年以前的让渡担保财产例外。如在一年内善意取得纳税义务人的汽车受让权的第三人, 对汽车转让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纳税义务时所履行的补充纳税义务。

2. 日本现行税法规定的第二次纳税义务。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无限责任公司职员的第二次纳税义务。日本商法规定: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合资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 对公司的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以此为基础, 他们对公司的滞纳税金负有第二次纳税义务。

(2) 清算人等的第二次纳税义务。已解散公司的法人在未交纳应纳税金的情况下, 分配或转让剩余财产, 清算人或剩余财产的接受人对解散公司的法人所滞纳的税金负有第二次纳税义务。清算人或剩余财产的接受人的纳税义务范围, 以其接收分配或转让剩余财产的价值为限。

(3) 实质课税额的第二次纳税义务。根据“实质所得者纳税”的原则, 享受财产转让收益的人应该被视为纳税人。但是, 如果纳税人滞纳税款, 征税机关对纳税人的财产进行滞纳处分后仍然不能缴清所欠税款时, 不是纳税人的人因为是财产的名义所有者, 法律上要求其承担第二次纳税义务, 第二次纳税义务的范围以产生该收益的财产为限。

(4) 事业受让人的第二次纳税义务。纳税人将其事业让渡给亲属及其他有特殊关系的人, 受让人在同一场所经营同一或类似的事业, 法律上将受让人视为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在纳税人滞纳与让渡的事业有关的税款,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财产进行滞纳处分后仍不能缴清应缴税款时, 受让人以其受让的财产为限, 承担第二次纳税义务。但是, 如果纳税人的转让行为发生在与滞纳有关的税金的法定纳税期限的一年前时, 受让人不必承担第二次纳税义务。

3. 我国台湾地区税法规定的第二次纳税义务人的责任。

我国台湾地区的税法主要规定了两种第二次纳税义务人的责任, 包括:

(1) 违背义务的损害赔偿责任。当第三人负有税法上的协力义务, 如果该第三人违背了该项义务, 从而导致税收债权不能收回, 就产生了违背义务的损害赔偿责任, 征收机关可以要求违背协力义务的第三人承担责任。

(2) 担保责任。当第三人与纳税人之间就一定的财产具有关联性时, 就产生了该第三人的担保责任。

五、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税收程序法对于第二次纳税义务的规定还是一个空白, 这暴露出我国税收法制的不健全。在税法实践中, 税务机关经常碰到纳税义务人无资产清偿税款, 或基于避税目的故意转移财产造成剩余财产不足以清偿税款的情形。为了实现税收、防止税收规避、简化程序, 我们可以引入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

实际上, 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中已经有了与第二次纳税义务相关的内容。《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以其全部财产予以清偿, 不足以清偿时, 由出资人以其个人其他财产予以清偿;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 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当承担偿还责任。这些规定均明确了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一定条件下的家庭) 对于个人独资企业的债务, 其中包括因承担第二次纳税义务产生的税收债务。《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的, 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这也表明对于企业的税收债务, 合伙人负有第二次纳税义务, 可以成为第二次纳税义务人。

我国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的适用范围, 在现阶段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独资企业的企业主、破产企业的清算人、接受捐赠 (公益性捐助除外) 的受赠方等。以上第二次纳税义务人就原纳税义务人的欠缴税款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以全部财产或特定财产或收益金额为限承担纳税义务。

参考文献

[1].金子宏著.刘多田等译.税法学原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9

[2].付志宇.第二次纳税义务及其借鉴.涉外税务, 2003;8

篇4:孙善英:农村义务消防员

2005年7月的一天下午,孙善英正在干活,弟弟孙善文打电话称家里的柴草垛起火,孙善英赶去一看,大火有三四米高,且借着风势越烧越旺,弟弟新盖的房子和邻近的七八个柴草垛面临危险。经过2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孙善英一屁股瘫坐在地上,猛然间他想到一个问题,要是自家有台消防车该多好。

后来他想到了在公主岭市开旧车市场的朋友,拨通电话一打听,那儿凑巧真有一台刚“退役”的消防车。

孙善英一听高兴得不得了,急忙回到家中,背着妻子拿了钱直奔公主岭市,花6.8万买了辆“退役”消防车。当晚,孙善英开着消防车回了家,下高速路时,收费站竟然没收费,这让孙善英感到很自豪:“啊,消防车还有特殊待遇。”

孙善英的妻子见他开辆消防车回来,便和他吵了起来。儿子上前劝说:“我爸已经把车开回来了,你就别生气了,再说我也挺喜欢的。”

消防车开回来不久,邻近村屯着了一场火,孙善英的妻子、儿子、外甥因为好奇,也都跟车去了。到了火场,孙善英除了自己拿着水枪冲在前之外,还分别给“随行人员”派活——扯水带的、踩水压油门的、组织村民救火的,大火很快就被扑灭了。

许多村民围上孙善英和消防车,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赞美,让孙善英的妻子、儿子和外甥心里美滋滋的。打这以后,孙善英的家人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一有火情都跟着去,坚守各自的岗位。

经历一场场火灾扑救,孙善英总结了很多经验,也认识到消防器材的重要性。一天,他来到梅河口市一家经营消防器材的商店,准备买几样救火器材。由于消防器材的价格都很贵,孙善英犹豫半天,什么也没买。店老板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消防队问问。

孙善英来到消防队,接待他的是梅河口市消防大队政委李江,他说明了来意和一些情况后,李政委感到很惊讶:一位农民个人买消防车、消防器材,义务为老百姓救火。他感动地握着孙善英的手,一个劲儿地表示:“我们支持你,一会儿就给你找些旧的消防器材送给你。”

李江说办就办,安排人找来了4盘水带、2套战斗服、2双靴子、水枪、接头,还有许多最基本的消防器材。孙善英见到这些东西别提多高兴了。

这一年,孙善英共救大小火灾62场。

由于农村火灾频发,每场火都要去救,因此孙善英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木材厂和塑钢门窗厂的生意,为此,两个工厂都被迫关了门。

孙善英的执著感动了周围的人,也得到了镇政府和梅河口市消防大队的大力支持。2008年11月,当孙善英要盖车库时,镇政府拿出砖和钢筋,消防队又送来了水泥,经过19天的施工,140平方米的车库终于建好了。

5年来,数十次的救人和数百次的救火行动,孙善英从来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谈及家庭时,他表示:“对妻子、儿子和女儿,我心中有愧,我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家里的事我很少过问。”他的妻子既理解又委屈地说:“最受不了的是过年时,别人家都在乐呵呵地过年,孙善英却忙着救火。”

篇5: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为确保商场人员、财产安全,火灾情况下能快速、有序、有效地扑灭初期火灾,根据有关消防法规要求,成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对商场防火领导小组负责,受商场防火领导小组指挥。队长由商场保安主管担任,负责义务消防队的全面工作,负责灭火预案的制作和消防演练的实施。副队长由商场消防主管担任,负责义务消防队的教育培训及日常训练工作。各组长由下列人员担任:保安公司主管、副主管、班长担任。分别组织商场灭火预案的实施、保证商场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义务消防队下设四个组:

(一)、灭火行动组:15人,队员由商场保安人员组成。组织指挥由保安公司值班负责人

担任,负责初期火灾的扑救。

(二)、通讯联络组:6人,队员由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客服人员组成,其中,消防控

制室值班人员为组长,负责对外的报警和火灾信号的发出及通知工程部启动各种消防设施。客服人员负责内部的通讯联络,确保通讯工具的畅通。

(三)、疏散引导组:20人,由保安人员,办公室行政人员组成。火灾情况下,负责疏散

通道的畅通,各种人员的疏散和防火卷帘的控制。组长由商场消防主管担任(打烊期间由保安值班人员担任)。负责疏散引导组的组织指挥。

(四)、安全防护救护组:10人,由外场值班保安与停车场值班人员和后勤人员组成,负

责伤员的救护,疏散出来的物质的管理。组长由外场值班组长担任。

各分队分工明确,但要注意协同配合,相互支援。在火灾情况下及灭火演练过程中必须绝对服从指挥,听从安排,不得擅离岗位和职守。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降级、罚款及开除处罚。

篇6:学校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一、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

二、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三、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四、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

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义务消防队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基本保证。在消防安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

1、开展消防知识学习、宣传。

2、进行防火检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3、熟悉责任区消防设施、器材。

4、管理和维护消防设施、器材。

5、发生火灾时,迅速投入扑救,并向公安消防机构准确报警。

篇7:义务消防队管理规定

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我单位义务消防队组织建设,提高义务消防队的安全生产事故处置能力,制定本规定。

二、公司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义务消防队。

三、义务消防队设总指挥1人,副总指挥1人,由公司杜总、EHS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经理担任。

四、义务消防队队长应履行以下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及单位有关消防管理规定,做好义务消防队的组织领导工作;

2、组织制定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本单位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演练;

3、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和技能;

4、组织义务消防队员检查、熟悉辖区的消防安全设施情况;

5、发生火灾后,组织义务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事后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火灾调查。

五、义务消防队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单位消防管理制度;

2、向员工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3、认真学习消防知识,熟练掌握消防设施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4、在扑救火灾中应服从指挥,坚守岗位。

篇8: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加大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前几年相比,义务教育经费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此,对义务教育学校的预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和健全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制度,对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内部的资金管理行为,促进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推进依法治校,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实施,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等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教育要均衡发展,让孩子都有公平接受同等教育水平的机会,首先要求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发展,包括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而各学校之间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只有通过根据事业发展需求科学编排预算才能达到。在尚未规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经费预算管理时,一般由政府财政部门按照“基数+增长”的原则安排年度教育经费,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提出的经费使用计划统筹安排拨付,经常出现由学校争取的结果决定教育资金使用方向的情况,资金分配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推行财政预算改革后,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纳入财政统一管理。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实际需要申报预算后,不但要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批,还需要经过人大审议通过,从而保证城乡学校按统一标准落实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的安排也更容易兼顾区域教育事业的统筹发展。

(二)有利于深化依法治校、规范办学。依法治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义务教育学校依法治理也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落实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经费使用和管理存在于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实施学校预算制度,使经费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方面都受到政府财政制度的规范和管理,从而使学校内控制度的各个环节得到理顺和约束,有利于全面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而且,学校预算是国家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实质上进一步把学校治理纳入了法治化轨道。

(三)有利于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通过预算编制,财政能明确年度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多少,促使各级政府落实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增强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落实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政策。学校能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向,保证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防止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事件发生,从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和相关的教育法律衔接不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中,有两个“增长”涉及到需要明确基数的问题,是“基数加增长”的理念。而现行财政制度改革规定了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方法统一采用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的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是指以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综合预算管理是指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统筹考虑来安排部门预算支出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在执行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部门预算时,容易忽略或者难以把握义务教育法的“三个”法定增长比例,从而导致义务教育经费没按法定增长比例增长的情况发生。

(二)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设置难度较大。每年各地生均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是根据在校学生数和统一定额标准安排的,其中统一定额标准一般是根据往年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测算而定,容易忽略当年支出范围的调整因素。如将当年保洁安保人员的临时工工资由原其他工资福利支出调整到物业管理经费中列支,扩大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支出范围,但当年生均公用经费的定额标准并没有作相应提高。另外,由于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产生择校效应,强校、名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招生人数会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校间生均公用经费总额相差悬殊。但从支出来看,像物业管理费、修缮费、经常性业务费等支出需求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占比较大,同类学校之间差别却并不大,造成“苦乐不匀”和学校发展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再者,存在支出结构设置不合理现象。有关教育文件规定,生均公用经费10%必须用于教师培训,同时还要求按教师工资总额的3%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使得教师培训经费在学校预算经费中占比太高,导致教师培训经费预算执行率低,使用绩效差,往往产生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三)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公开力度不够。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教育部门有义务向社会公开本部门的部门预算。从教育部门已公开的义务教育预算来看,存在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详细的现象,如很多地方在公开预算时,只对“教育”—“普通教育”—“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大类的汇总数据进行公开,对义务教育经费在各学校之间如何分配、如何使用等情况并没有相关信息和文字说明,更没有对项目资金立项的依据、预算数据的测算和预期绩效的情况作出说明;再如对“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信息中,有关招待费支出往往只列出总的支出数据,没有相关的接待计划、接待的批次和人次的文字信息。

(四)义务教育学校的预算绩效管理不够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如从某地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财政资金支出项目绩效自评结果统计数据看,有95%的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二是项目立项依据不充分。部分学校在申请项目资金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和学校的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相结合,没有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论证,申请金额也比较随意。三是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个性化指标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在财政资金支出项目绩效自评个性化指标设置方面往往只对财政拨款、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等教育经费投入指标和教育产出与结果方面中的学生入学率、完成率和升学率等指标进行设置,而很少去关注教育产出与结果中的毕业生的去向、学生健康合格率、家长满意率等质量指标的设置,在教育发展能力方面则更多关注软硬件的资源配置指标设置,却很少去关注教育规模的效益指标设置。

三、加强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预算编制机制,均衡配置义务教育经费。建议财政部门不断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的管理,在全面落实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的编制方法同时,落实《义务教育法》的“三个”增长比例,根据学校规模、在校学生人数多少分段核定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保证强校、名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教育经费分配的相对均衡,逐步解决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紧张问题。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推进教育部门编制三年滚动规划,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预算编制的约束。

(二)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预算机制配套制度建设。学校要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成立以校长负责、总务、教研、基建、教师代表参与的预算编制小组,促进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联动,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不仅要控制项目支出预算总额,而且要落实到部门、人,有些要精准到时间安排,明确资金的使用用途和金额,确保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项目资金申报审核办法,明确项目资金分配优先级排序规则。一是要制定申报项目登记制度,明确登记、分类、汇总、备案方法,对学校申报的教育费附加项目要及时做好登记、分类、汇总和备案;二是要建立项目现场考察评估专家库制度,由专家负责对学校申报的项目进行评估排序,实现项目现场考察评估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程序化,体现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三是要制定重大项目领导集体决策制度,学校申报的项目经专家评估排序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办公会议领导集体决定。

(三)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预算信息的公开力度,接受公众的监督。要建立预算信息年度财务报告公开制度,明确预算信息需公开的内容、时间、信息公开的审批程序、渠道以及反馈结果的应用情况等。财务报告公开内容要完整细化,按政府“预决算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逐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的要求执行;“三公”经费公开信息要对比上年决算,有增减变动的要附详细增减变化原因信息;要落实部门和人员受理信息公开后的意见反馈,负责做好问题收集、解释、答复和应用工作。

(四)推进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管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是教育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关注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重视教育支出的绩效。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建立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完成执行情况按月上报制度,对学校资金的流向、完成进度全程进行跟踪,发现有学校预算执行进度和预算目标有偏离时,要及时督促学校向财政部门提出预算调整,做到事中对资金进行全面跟踪和监督,保证预算目标完成。二是学校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制订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对教育投入(经费、设施和设备、课程和教材等)-过程(教与学、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质量等)-产出(毕业生、学业成就、其他素质等)全面进行预算绩效自评,规定对一定预算金额以上的项目重点进行绩效评价,编制预算绩效自评报告,将实际取得的绩效和绩效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三是学校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做的不够好的要及时吸取教训,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制定改进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批准,长期在学校网站上公开,有利于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加强学校预算管理环境建设,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水平。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也应紧跟形势,不断完善学校预算管理。要通过宣传提高学校领导和业务部门对预算工作的重新认识,使大家明白预算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全校的系统工程,学校领导、教研部门、总务部门和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要加强学校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单独设立财务部门,发挥会计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适应新形势的会计队伍建设,加大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教育,及时组织学习和普及新预算法规和制度,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使学校预算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海南.预算绩效管理是适应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财政研究,2014(03).

[2]李亚楠.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系实施绩效预算的可行性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10(09).

[3]姚永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4.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号.

篇9:义务消防员管理制度

一、专职消防队主要由消防安保人员组成,义务消防队员由管理人员及员工组成,统一由场所安全负责人负责管理。

二、场所安全负责人对专职消防队员每月进行一次培训,对义务消防队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

三、场所安全负责人每半年组织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员进行一次灭火疏散演练。

四、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员要服从场所安全负责人的统一调度、指挥,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五、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对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员及时进行调整、补充。

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1)防火、灭火常识,消防器材的性能及适用范围;

(2)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及使用方法;

(3)火灾扑救、组织人员疏散及逃生方法;

(4)火灾现场的保护。

XXXXX休闲游乐场(盖章)

篇10:义务消防员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4-07-28 10:40:39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分享到:5

【案情】

原告周某系某小区业主,被告系该小区物业公司。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原告一直未缴纳物业费。2013年6月26日原告房屋失火,消防员虽及时赶到现场,但消防栓缺水,20分钟后,被告才打开消防泵供水系统。原告认为,被告未管理好消防设施设备,导致灭火迟延给其造成损失,要求被告赔偿。被告辩称,原告已拖欠13个月的物业费,被告有权拒绝为其提供物业服务,对其损失不应承担责任。

【争议】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物业服务企业能否以业主拖欠物业费为由拒绝履行管理消防设施设备的义务。

【评析】

对此,笔者持否定意见,理由如下:

1、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对象具有整体不可分性

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服务企业按约定对同一物业管理区域之内的所有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实施物业管理和服务,业主按约定支付物业服务费的合同。对包括消防设施设备在内的全体业主区分共有的部分实施物业管理,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合同义务。但是,同一物业管理区域之内,全体业主对配套的公共设施设备、相关场地等共有部分享有的区分共有权,仅有观念层面上的份额多少之分,而不能在具体位置或具体对象上加以区分,即物业服务企业不能区分各个具体的业主其区分共有权所指向的对象。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对象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当个别业主拖欠物业费时,物业服务企业不能对拖欠物业费的业主的区分共有部分予以特定化,故物业服务企业无从行使抗辩权。否则,势必损害其他未拖欠物业费的业主的合法权益。

2、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消防设施设备的义务具有公共应急性

物权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所有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的维护、养护、管理,以及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维护,业主既可自行管理,也可委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但是,与其他物业配套的设施设备相比,消防设施设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建设和配备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基于此,立法在维护管理消防设施设备方面给予了特别关注。消防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可见,物业服务企业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既是一种

合同义务,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法定义务。因此,无论是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还是业主,都无权通过合同约定方式排除物业服务企业维护管理物业管理区域内共有消防设施设备的法定职责,并且业主拖欠物业费,存在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的违约行为,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维护共用消防设施设备的法定义务亦不能免除。

3、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救济途径具有衡平限定性

从形式上看,物业服务合同的当事人是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物业服务企业应向业主委员会主张权利。但从实质上看,业主是物业服务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实际享有者和承担者,是物业服务合同的实质当事人。为维护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利,有限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可诉请拖欠物业费的主业支付物业费,是落实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必然,不乏权利平衡之意。同时,物业管理涉及同一物业管理区域之内全体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甚至涉及更大区域、更广范围的公共安全,具有明显的涉众性和公共性,故在业主拖欠物业费或有其他违约行为时,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救济途径进行必要的限制,亦有价值平衡之义。具体而言,当个别业主拖欠物业费时,物业服务企业可依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不能行使抗辩权进而拒绝提供物业服务。即使多数业主甚至全体业主均拖欠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虽可依法诉请拖欠物业费的业主支付物业费或诉请业主委员会解除物业服务合同,但在物业服务合同解除之前,物业服务企业对事关全体业主生命

财产安全的消防设施设备仍负有以“善良管理人”身份进行谨慎管理的法定义务。物业服务企业违反该义务而造成业主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篇11:义务消防员职责

1.0目的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北京市消防条例》,达到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0适用范围

所有物业员工。

3.0职责

3.1义务消防员在上级消防安全部门的指导下,在项目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日 常的消防安全工作。

3.2义务消防队长组织义务消防员认真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利用各种宣传 方式广泛开展消防防火知识的宣传活动,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3.3义务消防员必须熟悉区域内消防设备设施的安装位置、数量,完好使用率 情况,保证各类消防装置、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3.4定期组织义务消防员开展消防业务知识培训和灭火演练,不断掌握和提高 灭火技能。

3.5每月组织消防防火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排除火险 隐患。加强消防设备设施的保养、维修,保证合格率100%。

篇12:浅析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管理问题

关键词:义务教育,管理,问题,对策建议

一、义务教育经费的基本情况

教育经费是兴教办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义务教育经费的收入与支出,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义务教育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事业。而教育经费又是义务教育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能够最直接地影响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对于相关教育部门和受益者来讲,义务教育经费的科学管理显得极其重要。没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和优秀的管理人员,如同义务教育没有了“骨骼”。

目前,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指标,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他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捐赠收入,事业收入。其中,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其他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包括科研经费、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

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义务教育制度在我国实施的二十八年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经费管理不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不均衡等现象。

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量不足。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量逐年增加,但投入总量依然不能满足教育经费的需求,导致供需矛盾尖锐,影响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甚至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又引起教育发展过分依靠家庭教育投入,居民负担比例远远高于正常水平。同时,对于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要优先扶持,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及学校之间的差距。

2. 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构成比例不合理。

我国的《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法律体制,目前,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主要为财政补助收入、捐资收入、基建拨款、事业收入等,来源构成比重中,事业收入较少,同时存在部分学校并没有收到捐款现象。可见,没有真正形成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模式。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并不畅通,比例尚未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来源渠道没有形成实质上的多元化。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中又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中用于公用部分一致偏低,公用部分的支出偏离了教学为中心,基本建设支出的比例偏低,财力不足的原因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巩固与发展,即使近年来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但义务教经费的支出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严重。

3. 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义务教育经费又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比如义务教育资源共享不完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有限的政府补助多部分用于在职员工的工资和离退休费,以及维持学校内部行政机关日常运转。当前的教育系统,教育经费投向作用不大,存在一些形象政绩建设和无实质意义的评比考察等活动,浪费了大量的公务经费。

(二)原因分析

1. 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在我国的教育经费筹措体系中,中央投入以重点学校建设为主,而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主要是大多数普通学校。这就造成了“蛋糕大小不变,分蛋糕的人过多”的现象,地方政府承担着教育经费科学合理分配的重责,但却不能有效发挥职能,无法达到义务教育经费合理分配与运用的要求。

2. 义务教育经费筹资辅渠道不够畅通。

地方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预算内拨款,通过其他辅助渠道获得的经费占比较少,这说明了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辅助渠道不畅通。因此,这些辅助渠道不畅通造成了地方义务教育总量分配不足的现象。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捐资机制不合理、捐赠力度不高,同时,学校自行筹集经费意识较弱,习惯于依靠政府投入来发展教学,由此形成的传统理念束缚管理体制的创新。

3. 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专门财务监管机制是有地方财政部门自行监管,教育经费的预算不能够单独立项,预算数目弹性较大,透明度不符合标准,预算信息无法真正公开,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不能了解教育经费预算数量,特别是教育部门,完全依赖财政部门的预算反馈,导致教育部门独有事权,没有财权,并没有实际的经费分配职能,更不需要设置专门的财务监管部门。

三、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监管机制

有效监管义务教经费是当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难点,在长期的监管工作中,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脱离实际,监管意识薄弱这些问题,因此,应该完善财政法规体系,加强完善预算的监督,尤其是教育经费的监督,努力做到内外部协同监督。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起到鼓励先进、警示后人的作用。群众监督是基础,充分依靠社会公众监督提高财务监督效果。

(二)加强财务法规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财务法规机制,一方面,要做到权责统一,完善责任制;另一方面,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处理好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理顺关系,搞好分工协作,积极配合,提高财务监督工作的效率。在加强财政法治建设方面,除了健全财务法规,相关部门还应出台或者修订其他的法律法规,以配合财政法规的合理实施,明确财务和审计监督的权限和执法力度,使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清晰明了。

(三)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拨款机制

从以往财政拨款模式中可以看出,部分学校存在年底突击、盲目扩大招生等现象,充分显示以往模式难以真正反映学校的成本,无法做到拨款的公平公正。所以在以财政拨款为主、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完善财政拨款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改进以往拨款模式,防止拨款体制本身脱节于学校实际的经费需要。

(四)建立义务教育经费评价管理机制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评价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高效使用。目前没有合理的评价原则与体系可供使用借鉴,教育部门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上,逐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科学理论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各个学校应该建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做到对所有项目的考核,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政府部门应对考核结果进行问责,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政绩观,提高办学效益。

四、结语

当前,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社会越来越看重高素质人才,因此更加凸显了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及提高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合理完善教育经费从申请、分配到使用全过程的管理,提高教育经费管理水平。然而教育经费的管理不是独立的,它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因此,教育经费管理部门需要分析教育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提升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侃.制度视角下的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科学,2011,(3):1-5.

[2]张小燕,孙亦军.适应公共教育需求的财政体制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3):110-114.

[3]董振林.规范化视野中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4):58-60.

篇13:义务消防员工作职责

1、协助院防火领导小组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安全防火宣传,提高对防火重要性的认识。

2、熟悉本单位消防器的分布情况及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性能,经常进行检查保养。

3、发生火灾要立即报警,并在专职消防队的统一指挥下,奋勇抢救。

篇14:义务消防员培训证明1

兹有潮州市**陶瓷有限公司员工*****共*人于2014年3月14日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与技能。经考试合格准予结业,可成为工厂义务消防员。

特此证明!

潮州市枫溪区公安消防大队

篇15:义务消防员工作总结范文

消防员,为政府或民间团体所成立的救灾救人团体成员。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义务消防员工作总结,一起来看一下吧。

义务消防员工作总结篇一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于5月1日起颁布施行了。通过学习《消防法》,我深刻感触到新法规在操作性和各个实施环节中的“责任”的落实上增强了很多。其中,新增加的“监督检查”章节着重强调了消防机关对企事业单位火灾隐患的监督检查措施,体现了国家对火灾预防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法律依据。我是天孚物业投服务管理服务中心的主任助理,我中心的最大管理项目就是天津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本人负责消防管理工作,下面我就结合新颁布的《消防法》和业内同仁做一个交流:

《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五款和第十七条第三款分别提到相关单位应“组织防火检查”,消防重点单位应实行“每日防火检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以上内容从法律角度提出具体要求。但也是最基础的,强调“建立”层面的要求,如何真正做到“健全”这些制度呢?

首先,单位的主要责任人作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消防制度建设。但是,实际情况会出现个别单位领导因忙于公务和其它决策性事务,而未给消防工作足够的和应有的重视。造成消防制度建设工作停滞或不能深入开展完善。长期下去会与实际工作产生脱节,降低操作性。意识决定行为,单位负责人的重视与支持将会为消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消防安全培训、防火巡查检查等制度的建立应与实际项目类型、建筑火灾特点及业主需求要紧密结合。以开发区投服中心大厦为例,该项目作为高层公建项目属于开发区消防重点单位,建筑防火要求较高,于是在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中针对高层建筑隐患的特点严格执行每日巡查及检查制度,建立和健全消防档案,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应包含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种类,如何预防和逃生的方法等相关有针对性的内容。

第三,消防管理者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认真检验与实际工作的匹配性和适用性,一般情况下,每半年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或业主需求的变化调整充实相关制度。并及时向员工公示,以便收集建议或意见,整理完善后经领导会议讨论通过后颁布实施。

第四,制度在指导工作的同时又在经受实践的检验,消防管理制度在制定或完善时一定要坚持“适用易用”的原则,避免进入“字多理深”的误区,否则会使员工在实际执行中因为理解偏差造成误导,最终影响具体工作的落实效果。因此建议大家向“产品说明书”学习,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在看过说明书后正确使用产品,正是因为它的通俗性和普遍适用性使我们容易理解和操作。

《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第七十三条第一款明确说明消防设施指“各类自动灭火系统和安全疏散设施”等。如何加强以上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呢?

首先,依照上文所述的法律条款,必须每年组织一次自动消防设备检测,这是强制性的。并将检测报告张贴于消防控制室内,以供消防机关检查。建筑物配套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将直接影响火灾发生时报警、扑救、疏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对国家财产和人员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预防和保障作用。同时,在火灾结束后,自动消防系统留存的各种信息对总结和分析判断火灾原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消防法》第二十九条特别指出“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负责维护管理区域内的公共消防设施。

第二,公共消防设施日常维护和巡查工作可以分派给工程部和秩序维护部负责。工程部负责建立设备台帐和制作设备标识,并区分好保修期内外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以便制定维修养护计划。严格执行设备巡查检查制度,例如消防喷淋水泵必须定期运行检查,防止部分零配件长期停用而锈蚀损坏。有柴油发单机的建筑还应定期启动进行检查,每次十五分钟左右,每半月运行一次,非住宅项目建议选择在夜间进行,否则产生的噪声气味会影响业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部门负责建立灭火器材台帐和制作相关设备标识。至少每季度巡检一次灭火器材,严格按照公安部下发的《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GA95-XX文件要求认真检查灭火器材的瓶体外观有无锈蚀,有无撞击凹痕,压力是否合格等。不合格的应及时分拣汇总交由专业有资质的维修厂家维修。一般情况下常用干粉灭火器在使用满10年后应强制报废更新。

第三,应每半年或一年通过疏散演习检验相关消防设施的有效性。如疏散广播、卷帘门、切非电源、疏散警铃、电梯迫降等常用设备。这些设备在实际使用中能为抢救国家财产和人员生命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存在故障应立即维修,确保随时满足使用需要。其中,广播、警铃、安全指示灯等疏散专用设备的维修应放在首要位置,因为火灾发生时,一切救援力量都要把人员的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而疏散设施是保障人员尽快撤离现场的主要设备。请大家不要忽略疏散的最后一道环节:消防疏散门。紧邻疏散楼梯或疏散通道的门即为消防疏散门,平时往往很少使用,一些单位会张贴标识告知过往行人“非紧急情况不予开启”,却容易忽略它的日常保养,在火灾发生时一旦无法开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建议每季度由工程人员对门体、锁具、荷叶等配件设施进行保养维修,使其保持优良状态。秩序部门应建立突发情况紧急开启疏散门的测试考核,以便在火灾或其他需要立即疏散的情况下能迅速开启供人使用。

《消防法》第十六条要求有关单位“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首先,物业管理企业应与业主签订《消防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火灾隐患的主要制造者是业主,比如乱堆乱放杂物,私改用电线路等,非住宅项目存在业主在公共区域吸烟,下班不关闭大功率电器等违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加强日常巡视巡查外,还应加强对业主的防火宣传,业主自身的防火意识的提高将有效降低隐患的发生率,最终达到群防群策的目的。日常工作中影响公共消防设施使用的隐患常见的有:卷帘门下方堆放杂物、阻碍消防通道畅通等,这些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整改,个别难以整改的隐患,如装修材料防火等级不合格、建筑防火间距过小等,应通过业委会或当事人所在单位督促整改。隐患级别较高而极易引发火灾的可通过消防机关向隐患所在单位或个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未能整改的将会依法暂时查封。隐患在未整改前,应安排专人监督整改,加强隐患区域巡视,附近配置灭火器材,以防火灾发生。

第二、灭火应急预案是消防管理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必须包括报警、灭火和疏散三个主要环节,同时应组织全体员工定期演练,使每名员工熟记发生火灾时自己的岗位和职责。预案制定过程中必须明确统一指挥和优先救人的原则,在演练时争取安排业主一同参与,可以增加演练的实际意义。笔者认为,业主掌握必要的自救和逃生常识并会合理应用,是在发生火灾时能否顺利逃生的有力保证。汶川地震时,一所中学的数千师生在几分钟内无伤亡疏散成功的事实振奋人心,究其原因,学校每年组织全体师生在开学前参加疏散演习,甚至每个班都已熟悉自己的逃生路线。因此,通过实践演练达到完善预案和普及知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消防管理工作强调责任到人,重在落实。火灾的发生率毕竟有限,但后果和影响严重。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防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可见预防工作是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的根本,只有把预防工作做实,才能确保一方平安。

义务消防员工作总结篇二

在几个小时的学习《消防安全法》的培训中,使我受到了启迪,开拓了思维,获益匪浅。下面,我就参加本次演习训练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认清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火灾的发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到尊重生存权、尊重人权的高度,本着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消防常识的学习。火魔无情,当我们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利用地形或身边的物体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的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只能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机关头,才能应付自如,从容逃离险境。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火场逃生,人员疏散及自身自救的方法。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当面对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保持良好的心态,镇静自若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冷静理智地去实施消防自救和逃生,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而助救他人。反之,就会出现不辩方向,慌不择路,致使失去有利的逃生机会。

经过这次消防培训,使我对消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对消防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当真正火灾到来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以下的原则:

1、“报警早,损失少”这是人们在同火灾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

2、“边报警,边扑救”在报警的同时要及时扑灭初起之火。

3、“先控制,后灭火”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灭火一次成功。

4、“先救人,后救物”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受到火灾的威胁,人和物相比,人是主要的,我们应贯彻执行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先救人后疏散物资。

5、“听指挥,莫惊慌”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动用周围的物质进行灭火,因为慌乱中可能会把可燃物质当作灭火的水来使用,反面会造成火势迅速扩大;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静,采取迅速正确的措施扑灭初起火。这就要求大家平时加强防火灭火知识学习,积极参加消防训练,制定周密的灭火计划,才能做到一旦发生火灾时不会惊慌失措。

义务消防员工作总结篇三

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十八个字是江同志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治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校园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由于有些工作涉及高危险物质,校园内部对火灾隐患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治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第一是要“抓重点”。涉及到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了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改。组织建立义务消防队,不仅可以及时扑灭前期火灾,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务消防队的组织,将消防意识和技能深入到重点部门的各方各面。

第二是要“抓薄弱”。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区往往是最轻易被忽略的地区,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后者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但前者却可能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篇16: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

一、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的意义

农村中小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 绝大多数地处穷乡僻壤, 布点分散, 学校规模小, 办学成本高, 办学水平低, 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制约农村中小学发展的瓶颈。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 把农村中小学校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从源头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对于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 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加强财务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有助于从根本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 但由于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 规模庞大,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 县、乡政府财力十分有限, 对农村中小学校投入明显不足, 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建立农村义务学校预算管理制度, 将县域内中小学校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 尤其是明确了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数额, 这就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来源。

(二) 有助于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规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中央地方共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这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的体制”规定的具体举措。县级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 除了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规定的比例承担少量经费外,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 通过细化实施方案, 进一步明确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职责, 确保预算批复的教育经费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加强监督检查, 把广大农村孩子的“读书钱”管理好、使用好, 促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 有助于推进学校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规范理财

农村中小学校既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 又是预算执行的基本单位。长期以来, 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低, 学校财务管理相当混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 学校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预算拨款, 财政资金的管理有严格、规范的程序;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它以法定的形式规定了本年度学校可以收多少钱, 可以用多少钱, 以及这些钱该怎么花、在什么时间花都有明确规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根据预算公开的要求, 学校实际发生的收支项目要及时公开, 自觉接受监督, 使得学校各项开支更加透明化, 经费使用的法制性、民主性和规范性大大增强。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教育培训不到位, 学校领导普遍缺乏预算管理意识, 财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事前审查不严, 事中控制不力, 事后审计监督也因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 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条。

(一) 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预算法》规定, 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按照规定编制预算, 但农村中小学编制预算还是件新鲜事。农村中小学地处偏僻, 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低, 学习培训机会少, 预算编制起步晚, 预算管理基础非常薄弱, 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 更谈不上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 预算管理长期以来处于空白状态。

(二)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受客观条件制约, 许多农村中小学不知道什么是预算, 更不知道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总体要求和一般流程。以岳西县为例, 我们是从2007年才开始试编农村中小学预算, 在这之前, 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 农村中小学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学校自身不编制预算, 完全依托乡镇财政所代为编制, 加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 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不可能真正反映学校经费需求状况, 造成年度预算和实际支出相脱离, 严重损害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 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近年来,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的要求, 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逐步实现了政府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 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也进一步得以完善和加强。但由于多种原因, 农村中小学预算还较多停留在包干使用的层面上, 特别是在经费使用上, 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支出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经费支出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形成“预算、执行两张皮”现象, 预算的刚性约束没有真正到位。

三、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农村中小学预算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法定依据, 是学校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关系广大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农村中小学校要切实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科学编制预算, 严格预算执行, 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法制性和权威性。

(一) 切实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农村中小学应加强对《预算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县级财政、教育部门要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 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工作的培训、指导,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预算不仅是国家进行义务教育经费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学校规范财务管理的法定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了预算的重要性, 才可能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 才能真正做到以预算管理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

(二) 科学合理编制中小学预算

农村中小学预算体现了年度内学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 政策性强, 综合程度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 要按照“一所学校一本预算”的要求, 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 成立由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 集中大家的智慧, 充分发扬民主, 共同把预算工作做好。编制预算前要认真研读有关文件, 准确把握政策依据;在预算编制时, 要全面考虑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 对学校现有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进行通盘考虑, 统筹安排, 确保编制出来的预算草案既能体现国家政策要求, 又符合学校发展需要, 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 科学合理。

(三) 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 提高预算刚性约束力

农村中小学预算收支是否执行到位, 预算经费有无被截留、挤占、挪用, 对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和长远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预算管理过程中, 必须重点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确保预算目标全面完成。

农村中小学应建立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内部监督是指农村中小学全体师生共同监督学校的预算管理活动。根据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要求, 各校都要成立由教代会、工会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 学校所有收支都要按程序经理财小组审核, 定期公布审核结果。学校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公开专栏, 将学校的年度预算、决算情况按规定公示公开, 自觉接受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来自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计、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外部力量的监督。中小学财务活动都要自觉接受权力机关和财政、审计等专门机关的询问和监督检查, 按时报送财务报表, 如实提供会计凭证和有关财务信息资料,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坚决整改。在实际工作中, 要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不断总结预算管理各方面经验教训, 确保学校各项收支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执行到位。

(四) 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

在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中, 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预算执行不严, 财务开支随意性较大。究其原因, 一是中小学校长法律意识淡薄, “长官意识”严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是学校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公用经费在很大程度上由校长个人掌握决定, 他的法制观念和理财水平在学校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校长法制观念不强, 把学校公用经费当成自己口袋里的钱, 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就会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二是学校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从中小学财务人员整体现状看, 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 由学科教师兼任, 不具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 对《会计法》、《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 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不强, 学校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资金收付、单据整理上。因此, 必须加强对学校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要以新修订的《预算法》、《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为契机, 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橱窗、法制讲座等方式, 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让新法规、新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班, 使学校管理者和财务经办人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 提高管理财务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切实提高财务人员政治地位和有关待遇, 充分调动广大财务工作者积极性, 促进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何龙安, 付文茂.试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科学预算管理[J].教学与管理, 2010, (3) .

上一篇:表白经典语录下一篇:说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