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材料

2024-06-03

地理复习材料(共8篇)

篇1:地理复习材料

地势:西部高,中部低,东部缓

4、美国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群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为最大的淡水湖。

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农业具有专门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

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玉米带、乳畜带、小麦带、棉花带

7、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

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8、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上,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首都华盛顿,最大的城市纽约,高科技中心:硅谷。

9.2巴西(混血种人、热带雨林地球之肺)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2.首都:巴西利亚。人口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a.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这里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4.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7.语言:巴西人民的民间娱乐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语言——葡萄牙语。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9.工业:a.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①多港口,交通便利。②沿海多平原③气候温和湿润4.周边有丰富的矿产。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拥有采矿、钢铁、飞机制造、汽车、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是世界上钢铁、船舶、汽车和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家,工业产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0.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少,因为亚马孙雨林气候闷热潮湿,蚊虫多;巴西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适合居住。

首都巴西利亚,最大的城市是圣保罗。圣保罗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②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10南极地区(淡水资源最丰富)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特征:气候特征——烈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于1985年2月在南极建立长城站(极地之外),1989年2月在南极建立中山站(极地之内)。北极地区

1、位置: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南,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

篇2:地理复习材料

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复习,必须更新理念,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去迎接挑战。怎样有效地指导初中地理考试的复习,是摆在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总结近几年组织考试复习的经验,将具体的做法概括如下: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构建知识结构,精讲重、难点

首先,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给学生进行全面贯通讲解。在这一轮里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会考试题中多次考查的知识热点,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如:《地球和地图》里的(1)经度和纬度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部分内容,都需要精讲。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到一边讲,一边辅之适宜难度的课堂同步练习题,以章为单元,以讲带练,面面俱到,把讲的知识点通过试题形式加以记忆巩固、转化迁移,使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重点内容的融会贯通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一轮的复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重新构建章节知识结构的框架,形成总体轮廓。

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形式整合初

一、初二教材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初中会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可以将初一与初二的有关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角度重新分类、归纳、编组成专题知识块,然后以专题形式有序地让学生寻找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汇集吸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综合梳理,形成网络化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我在复习时,根据地理知识由许多地理要素组成的特点和地理能力要求的特点,把初

一、初二教材内容按地理专题进行初步的综合。分成:

1专题一地形

专题二气候

专题三河流、湖泊和水资源

专题四土地资源和农业

专题五矿产资源和工业

专题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专题七人口、民族和聚落

专题八读图指导

专题九乡土地理

通过本轮专题训练的复习,要求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出联系,分析原因,掌握规律,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进行专题综合知识训练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知识迁移和知识重组的能力,为迎接会考打下夯实的基础。

第三轮复习:关注社会热点热爱乡土地理

回顾近几年的地理会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每份试题里,都会涉及到有关社会的焦点与新闻的热点问题,以及乡土地理的内容。这类地理知识具有“内容新”、“时效强”、“跨度广”等特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复习时,就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多关注全球事实形势,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和自然环境等问题,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对其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以培养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民族的未来、关注自己的生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学生对有

关自己的家乡情况要了如指掌,一方面为会考做准备,另一方面为以后建设家乡做好准备。

这一轮复习时,每一节课我都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收集最近有关地理方面的新闻热点,以及有关家乡建设方面的信息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先用10—15分钟的时间来交流个人收集的资料,对部分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答案;对有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进行补充解答。这样既可以引起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科组老师的密切合作

我们在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进度以及各种教学活动都得到了全体地理老师的积极响应和认真落实,比如:每章节由各位老师轮流出测验试题,他们在选题时都非常的认真和专业,在考试后能及时的批改与讲解,为迎接今年的会考,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在课时不增加的前提下,我们从上学期就加快了教学进度,上学期末已经开始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本学期计划第6周结束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第7周开始全面复习。复习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复习课本基础知识,以教材为本,全面梳理,要求做到基础扎实、准确和熟练。第二阶段综合复习,结合前几年的会考试题,要求做到联系综合、融会贯通、引申迁移、灵活运用。

二、抓好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练习。

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抓好基础知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几年的会考中,基础知识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方面,我们安排了三位老师分工合作,把初中四本书的基础知识作一个全面、系统的整理,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编成一本校本教材,既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又方便老师的教学。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

三、重视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培养。

读图分析题是地理考试的必考题,而且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这一方面也是许多学生的弱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挂图、课本上的插图、以及地图册,做到课课用图,课课讲图,在不断的重复强化中,加深记忆,提高能力。我们计划在中考后,举行一次读图、作图方面的竞赛,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篇3:地理复习材料

一、设计学案,自主学习

在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以知识为线索,编写自学提纲与反馈练习,再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要求学依案自学。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则会主动归纳与整理知识,寻找知识点的联系,有方向性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复习,认真听课,而不是被动听讲。如复习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引导学生先独立自主的复习。

二、优选例题,质疑探究

在复习教学中,例题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围绕教学重难点或者学习疑点来优选典型性、探究性、启发性的例题,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使其在思维碰撞中点燃智慧火花,增强复习学习效果。如复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优选例题,引导学生探究与交流。

例如:①请在下图中用斜线画出AC两点的夜半球,标出A、B、C、D的日期与节气,注明公转与自转的方向。

②填表回答: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下表中列出的对应地区形成的相关地理现象是否正确?讲明原因。

首先,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后,全班交流。而后教师讲解,分析考查目的,指导学生解题思路与方法,使其学会方法迁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考查目的:①该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对地球自转与公转基本概念的把握情况,知识点是不是落实到图上。②考查了学生对地球公转中四季更替规律与太阳高度变化的运用情况,联系实际,考查了学生分析、判断与解释地理现象以及答问的能力。③该题需要学生有着较高的空间观念,考查了地理现象或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空间分布等情况。(2)解题思路:第一,读图,了解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此时各地的季节状况。第二,弄清南北极、北京、华北与我国的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了解在公转轨道上的ABCD及其附近位置时,5个地点的相应季节状况。第三,通过分析表格中5种地理现象,判断是否正确后,运用准确科学、条理清晰的语言说明原因。

三、梳理归纳,构建系统

在初中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可整理归纳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问题,加以梳理与归类,然后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发掘知识规律,形成知识系统,增强复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图式、表格等形式来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如复习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时,教师可利用图表形式板书该章节的知识总结构,要求学生根据知识总结构具体补充,构建知识系统。

比如,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因素。

四、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教学重难点进行变式训练。即围绕某一知识点,适当拓展、迁移、创新、加深,帮助学生解决看似明白、但一做题变出现错误的问题。变式习题既可以变化数目,也可以变化题型,还可变化提问方法等,比如,一题多画、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使其把握知识本质,透彻理解知识。同时,通过变式训练,还可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把握知识内涵与外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篇4:地理复习材料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近几年来的中考或毕业考试地理试卷中与时事相关的材料分析题的命题思路和分值,从而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

从思路上看,近年来,地理学科时事地理材料分析题多是结合当前或近期国内、国外发生的与地理关系密切的时事或新闻事件,时间跨度约为中考前一年左右,目的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从分值上看,与时事地理相关的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在10~20分左右,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哈尔滨市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卷中,这类题共有7道,总分值占了27分,占试卷总分的27%,这个比例是较高的。

其次,教师要密切关注当前发生的与地理教学相关的新闻和时事,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来。对教材的灵活取舍和重组,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在设计试题时有所体现。

下面,笔者就以中考试题中的时事地理材料分析题为例进行解析。

在哈尔滨市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卷中,第28题(3分)读图回答中,给出了背景材料和图片,如下: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

(1)玉树县的经度是96.7°E,纬度是 °N。

(2)西宁位于玉树的 方向(填方位)。

(3)从上海把一批急救药品运往玉树,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此题意在结合青海玉树地震这一时事,考察学生对“根据经纬网定位、判定方向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三方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解析1】此题是考察学生对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纬线认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题中给出的图示,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容易地看出玉树的纬度是33.1°N,学生不用猜,不用想,只要从图中找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就是答案就在所给的材料中。如果材料中不给出北纬的表示符号“N”,学生也可以根据青海属于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我国位于北半球,从而判断出其纬度应是“北纬”。

【解析2】这是个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的问题。可以假想成西宁所在的经纬线已画出,即其纬线与33.1°N平行,其经线与96.7°E平行,这样,玉树和西宁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就构成了经纬网。根据经纬网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西宁在玉树的“北”和“东”,合起来就是西宁在玉树的东北方向。

【解析3】此题的考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中,如何正确地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题目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上海到玉树“路途遥远”,另一个是要运送“急救药品”,属于急需或贵重类的物品,所以,应选择航空运输,即选择答案“B”。

又如,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地理试题中,第54题(5分)的材料分析,是这样的:

2011年入夏以来,一向雨水充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往年相比,气候发生反常现象,降水大量减少。我国湖北、江西、江苏等省份遭受了严重旱灾。这些省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因此今年粮食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损失巨大。为了缓解旱情,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现场指导抗旱工作,各省投入数亿元,积极采取人工降雨、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等措施,以解决人畜饮水和基本农田抗旱用水。

(1)本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地区, 气候显著。

(2)我国除旱灾外,另一种严重的气候灾害是 。

(3)本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4)这种气候反常现象,除了自然原因外,也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关。在环境保护方面,你能做到哪些?(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旱这一事实为引子,列举出一系列问题,属于综合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情况。

【解析1】题中所说的“本地区”就是材料中所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已学的八年级地理上册33页图2.15,可知本区属于亚热带;再根据本区属于沿海地区,是季风气候,可以得出结论: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当然,学生也可根据所学的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2页图2.26——“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图中得出正确结论。这个答案是材料中没有的,要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回答,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点掌握牢固,才能答对。

【解析2】本题是对“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这一知识点的考察。根据材料中所说的“旱灾”,以及“一向雨水充沛”“反常现象”两个关键词,很容易想到我国除旱灾外,另一种严重的气候灾害就是涝灾。当然,也可答“洪涝灾害”。

【解析3】这是一个关于我国农作物分布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明确指出了秦岭—淮河以南,即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题目中所说的本区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方地区,其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

【解析4】这是一个主观试题,是对所给材料的拓展,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只要学生抓住“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从它入手答题,关键是把握好“能做到”这一采分点,就可以得2分,每一点1分。比如“节约用水,不浪费水”“植树造林,爱护草坪”“不乱扔垃圾和废电池,节约用纸”“践行低碳生活,骑车上学”等等,均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有关时事地理的材料分析题,答案通常来源于3种渠道:在题目所给的图文材料中找出;根据所学的知识作答,相当于填空题;依据题目要求,围绕主题进行主观回答。所以,学生在答题时切忌随意猜测作答。

下面是笔者自己设计的几个有关时事地理的材料分析题,与同行们交流:

1. 读材料回答(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12年2月27日,中国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从青岛胶州湾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十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海军自2008年12月开展护航行动以来,第一次由北海舰队组织执行护航任务。

(1)写出名称:

城市: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国家: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目前,因核问题引起世界关注国家B是_____,其首都是_______。

(3)2012年2月27日,中国海军派出舰队第_______次执行护航任务,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麦加、耶路撒冷、麦地那、埃及、土耳其、沙特阿拉伯(2)伊朗、德黑兰(3)11、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2. 阅读材料回答(4分):

2012年2月26日,四川省攀枝花市连续的干旱使平地镇平地村出现用水困难,自来水停水,唯一的水库平地水库也已经基本见底,村民们只能在水库库底挖井取水。

2月28日,云南石林遭遇的干旱已造成全县4万多人饮水困难。截至1月29日,全县81座小型水库坝塘已干涸32座,1万多亩庄稼绝收。据当地村民介绍,自去年6月份以来石林就没有过彻底的降雨,每天只能去8公里外的地方取水。

(1)从材料中可知,2月份我国旱情最严重的地区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地区。

(2)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是 。

(3)云南省所在地属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____阶梯。

(4)四川省的简称是______。

参考答案:(1)南方(2)旱涝灾害(3)二(4)川或蜀。

3.阅读材料回答(7分):

材料一:中新社南极中山站2011年11月29日电(记者阮煜琳)经过26天、7 800海里的海上航行,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29日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

材料二:昆仑站地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 093米的冰穹A地区,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4 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3个南极考察站。

(1)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3个科学考察站是 、_______、_________。

(2)南极洲的暖季是___,我国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____月。

(3)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

(4)当阳光直射赤道时,南极洲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2)11月—次年3月、2(3)南极圈(4)昼夜等长。

篇5:地理复习材料

近期,我们学校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第三轮的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认真学习,我感觉收获不少,深感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形式了,而当前推陈出新的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正是我们中学阶段所大力倡导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现地理高效课堂,就要努力做到:积极主动,目标达成,注重生成,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高效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近期学习及个人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备课

要上好一节课,实现地理教学高效的基础就是我们老师要精心备课。备课不但要备课本,备学生,还要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案设计和课堂设计),这是一项很复杂很劳累的工作,需要我们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平常我在备课中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把课本读“厚”。我通过上网等各种途径去查阅大量资料来解决本部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个过程的任务最重,尤其是遇到知识点较多的章节时,这一步就显得更繁杂了,在如山如海的知识资料中,我要精心筛选出与本节课内容相符的材料,然后再按照知识系统循序渐进地整理出来。例如在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这部分的专业术语特别多,如地震波、横波、纵波、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化石、地壳物质循环等等,这些词语中有大部分是学生比较模糊的,需要老师给以解释说明。二是把课本读“薄”。我在熟悉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努力

1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语言。基于这两点,我先把我的教学思路以教学案的形式设计成文字形式,也就是我们备课中经常使用的word文档。高一这一学年我的教学案设计思路是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即预习交流-互动探究-当堂达标-质疑反思。

1、“预习交流”

这一环节先列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下面给出适量的思考探究题目,或以填空形式或是简答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先自学,自主掌握本节的大部分简单的知识点,也为下一环节节省时间。

2、“互动探究”

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最重要的一步,我在教学案上,常常分条理、循序渐进地列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发给学生先自主探究,等到上课的时候,我就指导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就适当展开讲解,当然一节课不会有太多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多以小组讨论、组内达成共识、组与组之间归纳出结论的形式进行。在这一环节上,你若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了,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思维原来是那么的活跃,那么的有见解,很多学生都能够一语中的地说出问题的实质。我想这种惊喜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学习效果吧。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要部分,用时约25分钟,视具体章节而定。

3、“当堂达标”

这一环节就是我搜集了适量的极具典型性的题目,定时让学生当

堂做完,当堂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测自己的学习效率。这部分题目是我花大功夫大精力在众多的题目中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通过上课来看,当堂巩固效果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越来越感觉茫茫题海,只要你下功夫花心思去找,总会找到好题的。

4、“质疑反思”

这一环节是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及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自主进行质疑反思,有疑问的,或小组内讨论解决,或向老师请教解决。我还会指导他们谢谢学后反思,试着写一写这节课的心得体会,或是新的认识等等。这部分在教学案上都是以鼓励语的形式出现。如:“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分量,这就是善于思考的结果”等等。

二、用心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最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地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往往是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所以地理课的导入要以趣激趣,用生动诱人、精炼点题、设有悬念且探究性强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我认为好的新课导入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我就引用了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兵困上方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具体理解诸葛亮的一把大火烧得司马懿正欲兵败时却下起了瓢泼大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学习才有

效果。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首先,课堂上的“讲”和“学”。

①课堂上的“讲”

课堂不是讲堂,老师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

②课堂上的“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我要学”;探究学习就是“我会学”;合作学习就是“我乐学”。这三种学习方式要因时因情况而用。

其次,课堂上的“讨论”。

地理高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所以有效的课堂讨论就要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因此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

最后,课堂上的“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老师将关注的焦点从课堂转移到学生身上。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

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3、课堂小结

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力求把学习的最佳效果从课堂辐射延伸到课下。

三、细心批改作业

四、耐心辅导

细心改作业,耐心辅导都是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工作。通过改作业,你会发现不少课堂上你没注意到的问题,发现了问题才能巩固强化所学,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耐心辅导,不仅能够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还可以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

五、专心抓落实

“再好的教学如果不落实到学生身上,都是无效教学。”因此老师要在学生落实所学上常抓不懈,绝不放松。课堂上要将所学落实到课本上、学案上、笔记上;课下要落实到作业上,不仅要按时独立完成,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对于那些做不完或完成不好的学生一定别放过,要及时监督、督促做完。通过高一的这几次月考及阶段测验,我深感“抓落实”的重要性,的确,学生的“学”要比老师的“教”更重要呀。

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立教于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方法。实现地理有效教

篇6:地理复习材料

临朐实验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2年2月7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2年的文综考试不再有山东自主命题,而是使用全国新课标卷,为此今年的地理二轮复习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备考。

指导思想

二轮复习绝不是简单的第二遍复习,它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本轮复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进行知识专题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整合教材知识。二.进行热点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弄清楚社会热点的来弄去脉及可能涉及的和教材知识点的结合。

以《2012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好专题复习,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和能力。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还要重视不变点,并且要对说明中能力要求、内容和样题要认真研究和思考。加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识记,形成学科的知识网络,进而形成学科思想。

备考策略

一.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与一轮复习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的方式不同,二轮复习时要密切联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纲,这对于新课标高考特别重要,因为新课标高考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而不同地区选择的教材则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说某版本教材中牵涉到的案例肯定不会作为考试的依据。在贯穿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依纲和课程标准为据,弄清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相互联系、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切忌过分依赖教材。

二.以案例为主线,拓展思维。

二轮专题复习在重组教材过程中,教师既要将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更应注意选用恰当的案例为背景材料,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不要一味地求全,面面俱到。在指导学生分析案例时,教师要将基本的地理原理和地理分析方法和技能传达清楚,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要求学生反思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充分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三.以地图为基础,培养能力

历届高考地理试卷中,不论是选择题,更别说是读图题,地图是命题之基础,对地图能力的考查都是重中之重。因此,二轮专题复习要重视图像系统运用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1.分类原图,如等值线图、统计图、原理图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图的读图方法和技

能,引导学生善于从图中提取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并联系相关地理知识推理判断。2.教学过程图形化,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各类地图展示出来,让学生据图讨论分析问题,把知识落实在图上。

3.开辟新的图源,选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变式图,让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下,也能冷静思考、细心观察、从容应答、正确绘图,提高学生对新图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 以提高效率为目的,规范训练。

二轮复习是一种学习思维,是形成一种能力。总体思路是以知识迁移和应用为基础,以应试训练和讲评为主线,以大专题、小讲座为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地理能力为目标,精选、精练、精评,进行规范训练。

1.精选试题,教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学情,取我所需,为我所用的资料。历年的高考试题,典型性、技巧性好,切入点和命题思路有一定新意,是练习题之首选;杂志上结合最新热点、焦点,难易适中,有一定层次和梯度,情境设置新颖、针对性强的综合试题应重点选编加工。

2.精练有效,训练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养成表述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习惯,训练和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注重练的质量。

3.精心讲评,当天练,当天改,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不足,及时订正,要突出练习的二次批改。讲评要“画龙点睛”,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讲评,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对于开放性试题的讲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师生互评,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批改、讲评的及时性,加上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尤其是要规范训练。以往学生在答题的规范性上较差,导致失分较多,往往形成教师和学生心中之痛。痛定思痛,教师在二轮复习中要指导进行学生规范性答题,要明确要求,要强化训练,同时,要注意反复要求。特别在读图题中,教师要训练最准确、最完整、最简洁、有理有据、多角度、多方位、科学简洁的表述。

五.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因此复习要多加关注。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目前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六.凝心聚力,切实搞好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依据学校规定时间,定好内容和主讲人,就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个人通过对集体教案的学习和分析学情,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备课教案;备课组每一次集体研讨、备课时必须认真分析、解答两个问题:本节课(本专题)要求学生复习什么、怎么去复习;备课组、各教师把握有效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如“三必讲、三不讲、三到位”原则等:“三必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维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三不讲”是“学生已会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到位”是“精讲精练到位、适时点评到位、及时纠错到位”;备课组坚持例题、习题、训练题、测试题基本统一,编制练习或测试题时要坚持“五度”,即定准难度、讲究密度、设计坡度、变换角度、题量适度等;精编的练习要围绕上课所讲的内容,精编的练习情景设置要巧妙,材料要新颖,图表要规范,基础性要强,层次要分明,要有探究性,思维含量要高,导学功能要发挥好。

复习进度及检测安排

一.一轮收尾复习(时间安排,2月7号到3月7号)

1.利用两周时间复习完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2.利用两周时间巩固一轮复习知识,迎接县市一轮验收考试。

临朐实验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

篇7:地理复习材料

经常有人告诫你不要死记硬背,但又告诉你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但如果不记住一些知识,怎么灵活运用?

脑子中总要有些记住的知识才能运用,所以一定要死记硬背,如北极熊那样,先吃饱了再慢慢消化 ,像老牛那样,吃过后再慢慢的反刍,细嚼慢咽,消化吸收。而且死记硬背是要有较好的自觉性、良好的记忆能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连该记住的都掌握不了,灵活运用就是一句彻底的废话。

所以,亲爱的熊孩子们,死记硬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正确的学习态度,是灵活运用的必要前提,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更是一种能力。只有落后分子才忽视死记硬背,只有懒虫才背不过,记不牢。

所以熊老师友情提醒:不能再用老师说不能死记硬背来当懒惰的借口。而且要“死死的背过,硬硬的记住”。背的多了自然胸有成竹,下笔有神助。依熊老师的经验,中考成绩高的同学,都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和好的记忆习惯,都是很能背的,而且他们不仅死记,还有笔记!

二、不求甚解明智

不求甚解是非常明智的学习策略。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的时候,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全部掌握,总要有个过程,而且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决定了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又互相铺垫的。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进度往往难以协调,学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有好多难懂的问题成为障碍,如果这时候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不利于进一步学习。其实这样的问题人人都遇到。你没发现以前不懂的东西,今天回顾发现已经变得很简单了吗? 那么今天这些难点,在一段时间之后,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因为你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相关知识储备又增加了。所以适当的坚持,暂时弄不懂的问题适当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就会柳暗花明、恍然大悟。如果不暂时放弃或回避一下,可能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继续前进。就像运动员,有时候跑掉了鞋子,是顾不得捡起来的。

有些学习中的问题,适当的放弃和回避,真的是明智的选择呢。

三、题海战术有效

是不是经常有人告诉你,不要陷入题海战术? 说要讲学习方法,要高效复习? 可这些人是不是又给你印了好多卷子,买了好多教辅书?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

当然是别听其言,只观其行了。不要贬低了题海战术,题海战术不是大海捞针,而是沙里淘金。这种战术可以让你更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多的接触各种题型、更快的提高做题效率、更早的感觉出成绩的增长。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没有一个懒惰的天才,爱因斯坦和牛顿,他们思考的时间、实验的时间,比普通人多得多。你想中考取得好成绩,就得多做题。学霸绝不是一天练成的,更不是一道题练成的。到题海中遨游吧,这是本领的展示,也是学习毅力的体现。当然“题海”也有优劣之分,你的老师会帮你把关,熊老师适当时候也会提供或者推荐。

虽然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同一位老师授课,但大家的基础是不一样的,现在社会补习的那么多,学习的进度也不相同了。所以要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制定大致的学习计划。熊老师有下面几点建议。

1.计划不要太细,但要坚持

比如目前离中考大约四个月,可以简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四册书的同步练习看过一遍,回忆、巩固,发现疑难点。一旦发现,马上跟同学讨论,并向老师请教,不让问题过夜。

因为问题积累多了,会连带出更多的问题。每天都将问题搞清楚,后面的好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这个阶段建议用一个多月完成。即三月十号之前务必完成。

瞧,我们努力的同学们已经在寒假跟着熊老师把初一上册梳理完毕了,点击下两图看看我们都学了啥?

过关集锦一 过关集锦二

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修改错误

老师布置作业是根据进度有计划进行的,练习题的选择也是有针对性的,如果不能抓住复习这次契机,基本没有第二次机会听老师讲这些内容。错过了,自己还不知道,考试结束才发现,悔之晚矣。师生对话中最经典之一是:

老师说:我都讲过了!

同学:讲过?

3.制定自己的计划,全力以赴

根据自己的升学愿望,制定一个合理的分数目标,从基础知识开始,坚持不懈,日有所获。

大家没有必要使用一个统一、详细的复习计划,这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同学们只要坚持上面所说的几条,跟着扎实去做就好。那具体的复习内容,熊老师也会在后面陆续发送。大致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巩固

提供必会知识、必会填图的微课和练习课件,同学们通过网络学习、观看视频、下载软件练习掌握。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提供地球知识、地图知识、地形、气候、河流、地区、探究等专题复习讲解和练习微课、课件,及其他电子版资料。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

提供中考模拟题数套并带答案的电子版课件,进行测试。

第四阶段:考前冲刺

篇8:从高考地理试题看区域地理复习

一、突出区域定位, 建立空间概念

高考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注记 (如湖泊、河流等) 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 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 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在解答试题中, 区域定位往往是解开试题的第一道门槛, 在此前提下再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该区域重要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为使学生越过这个门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运用地图, “认识”区域。通过读、填、绘图训练, 把地理知识落实在相应图形, 努力做到“心中有地图”。训练中要注意区域定位训练。

1. 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理事物而创设的一个球面坐标体系, 通过经纬网能十分准确地确定地理区域的位置, 从而为正确解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经纬度都记牢, 因此掌握几条关键的经纬线和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再由此推出大致的地理位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1) 经线: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就可确定是东半球 (亚、非、欧、大洋洲) 还是西半球 (南、北美洲) , 除此以外, 还需掌握其它几条较具代表性的经线, 如0°经线、30°E、60°E、90°E、120°E、150°E、180°、150°W、120°W、90°W、60°W、30°W通过的地形区、国家 (行政区) 、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30°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 (东侧) 、莫斯科 (东侧) 、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 (西侧) 、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 (西侧) 、南非高原 (东侧) 等;主要的气候有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 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30°N、60°N、30°S纬线通过的地形区、国家 (行政区) 、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主要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3) 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如南亚大致在60°E—90°E附近、10°N—30°N附近, 中亚大致在50°E—80°E附近、40°N—50°N附近, 日本大致在130°E—145°E附近、30°N—45°N附近, 等等。

(4) 重要 (特殊) 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如北京 (40°N, 116°E) 、巴拿马运河 (10°N, 80°W) 、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20°E、0) 、秦岭 (32°N—34°N附近) 。

2. 轮廓定位。

包括海陆、行政区、地形区等形状特点来确定相应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行政区域, 海陆轮廓、地形单元的形状千差万别, 各有特色, 对各种类型的轮廓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重要轮廓的鲜明特点就能快速、有效地判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轮廓定位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 又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 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 (如城市、矿产、山峰等) 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 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 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 对一些著名的湖泊 (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等) 、海峡、河流、山脉等也要关注。

3. 特征定位。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文字资料、图例、注记等进行区域定位。

二、理清复习思路, 构建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 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八股”。区域地理特征往往从自然地理特征到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在此基础上运用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综合。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 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 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如日本:

三、突出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

分析区域特征, 比较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 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 区域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 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区域特征首先要抓住影响区域的主导因素, 归纳出区域最具特色的特征。如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 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欧洲西部地区, 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赤道横贯大陆中部, 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其次要理清知识头绪, 抓住知识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 是地理学科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 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如青藏地区的知识网络:

又如复习西亚和北非, 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气候特点 (高温干旱) →农业生产特点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②自然资源 (石油) →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

一个具体地区形成了其区域特征, 而不同的区域之间其特征存在着差异性或相似性。两个不同区域间其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般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区域对比”是目前高考能力考查的一种重要模式。对比分析、抓区域差异还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 进一步巩固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区域比较的着眼点是区域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上, 也表现在对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影响上。在复习时进行区域对比应注重以下方面。

1.轮廓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智利和越南, 非洲和南美洲, 巴西和印度, 英吉利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地表形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南美洲地形和北美洲地形。

3.气候特征及自然带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中亚与撒哈拉沙漠气候的比较。

4.区域综合特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日本与英国的比较等。

5.相邻区域的比较。如日本与蒙古气候的比较。

6.特殊线路连接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亚欧大陆桥东西桥头堡的比较。西气东输起点与终点的比较。

7.区域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比较, 西欧与北非的比较等。

四、运用高中地理原理,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从近年的地理高考题可以看出, 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 但区域地理主要是作为命题背景和切入口, 对于地理事实往往要求利用高中地理的原理加以解释和分析。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首先要在具体的区域地图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例如, 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因此, 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 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 巩固东南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 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其次要注重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高中地理原理之间的有效结合,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如西北地区的整合。

1. 区域定位。

由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40°N以北和120°E以西) , 得出西北地区为我国内陆地区。

2. 区域特征。

3. 区域问题及其原因、危害分析。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在“干旱”的环境下, 加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很容易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再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4. 国土整治措施。

根据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以“人地协调”为核心,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等提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 学生会对西北地区的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问题等有全面认识, 既能掌握西北地区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 又能培养和训练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区域发展

发现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 也是近年高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复习中首先要重视区域问题, 如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场退化沙化、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 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这是决定区域地理考题得分的关键。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 尤其要重视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在熟练掌握中国行政区划、人口、地形、气候、河流、铁路干线、自然资源等知识的基础上, 要会分析典型地区如新疆、青藏、东北、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沿海四个工业基地、台湾等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等。如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六、精选练习, 加强解题训练

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 要适当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所选题目应该立意明确, 考察目标清晰。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 注记清晰;题目的答案准确, 表述规范。训练时要以近年典型的高考试题为样本, 一要通过实战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原理;二要深刻体会命题意图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及时对错误进行诊断和纠正;三要注重审题、信息获取及解读、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等解题方法训练。

如 (2007北京卷36题)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原因。

(3) 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4) 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概括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5) 简述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属于在既定区域微观图背景下的综合考查, 区域识别的难度不大, 较为关注区域特征的描述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利用题目提供的地理要素进行设题, 解读区域图中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解题, 成为高考36题的基本思路。在分析问题的思路上着力, 在描述问题的质量上着眼, 关注学习细节和思维品质。

第 (1) 问:受地形的影响形成山地降水, 本题根据图中等值线规律及降水量图例的显示特征, 容易对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整体描述 (自天山山脉向南北两侧递减) 。

第 (2) 问:说明河流特征和原因, 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区域内的河流, 很明显是内流区河流特征的描述, 河流特征包括水系、水文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 (河流类型描述) , 河流短小 (长度属于水系特征) , 流量季节变化大 (流量属于水文特征) , 有结冰期 (水文特征) 。然后对河流特征的成因进行逐一分析, 形成一一对应, 回归区域特征。

第 (3) 问: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和谐的一面, 荒漠化是西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 其成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过樵、过垦、过牧, 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是荒漠化产生的人类原因。

第 (4) 问: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首先在图中找到城市的位置, 然后观察其分布特点, 不难回答城市是沿河或铁路分布的。概括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质上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注意表述的全面性。

第 (5) 问: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指的是第二亚欧大陆桥, 是亚欧大陆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商品交换,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要: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 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复习中应以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 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 突出区域定位, 建立空间概念;理清复习思路, 构建知识体系;突出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运用高中地理原理,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区域发展;精选练习, 加强解题训练。

上一篇:模板单项工程承包施工合同下一篇:雕刻专业实践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