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考核标准

2024-07-20

财务工作考核标准(共9篇)

篇1:财务工作考核标准

财务会计工作考核标准

(试行)

一、会计岗位和人员素质培训:101、机构: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和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业务素质相适应的会计人员

1、按规定应设会计机构而未设置的,扣3分;

2、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应配而未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扣3分;

2、岗位:设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1、未按要求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扣1分;

2、出纳人员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扣10分;

 财务岗位的设置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考虑,应该根据目前现有人员进行细化,进行详细的内部分工,同时一人多岗,也可以多人一岗。一般有以下岗位:

1、财务部经理

2、现金出纳

3、银行出纳(有的企业合并设置、有的企业分开设置)

4、资金、信贷管理及核算岗位

5、档案管理岗位

6、成本费用管理及核算岗位

7、稽核岗位

8、往来业务核算岗位

9、财产物资核算岗位

10、工资管理及核算岗位

11、报表与分析岗位

12、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岗位

13、预算管理岗位

14、财务成果核算岗位

15、综合管理岗位

3、主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会计法》第三十八条任职资格的,扣5分

4、交接:会计工作交接手续符合制度规定要求

1、会计人员离职(包括临时离职)未办理交接手续的扣10分;移交手续不全的扣5分;

2、未按规定监交的,扣2分;

3、接替人员违反规定自立新账的,扣2分

5、人员:会计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

1、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无明确要求的扣2分

2、有从业资格证书和必要专业技能,无证上岗一人扣2分

3、有定期培训制度和记录,学习财经税法有关政策,至少每月一次,无扣10分

4、各会计岗位轮换和互帮互学及岗位间的业务指导关系形成制度或共识,未达到扣10分

5、有团队意识和强烈的敬业精神,通过问卷调查体现不出或不明显的扣5分

6、能力:会计和财务主管人员改革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对疑难问题的处理、建设性建议、对现有流程及核算的变革、新的会计制度及税务政策的交流等

二、会计核算和数据信息质量351、账簿:依法设账,账簿完整齐全

未按规定设置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及备查账簿的,每一种扣5分。

2、凭证:会计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符合会计制度要求(抽查量不少于凭证的30%)

1、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的,按抽查量的每1%扣2分;

2、原始凭证有错误的,未按照《会计法》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更正的,按抽查量的每1%扣2分;

3、原始凭证未按《会计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进行审核的,每一张扣0.5分;

4、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的,按抽查量的每1%扣1.5分;

5、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的,按抽查量的1%扣0.5分;

6、记账凭证不按规定的方法更正错误的,每一张扣0.5分;

7、记账凭证不按规定签章装订的,扣1分;

3、记账: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设置、启用、登记、结账、错误更正方法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及时、文字规范,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1、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未采用订本式账簿的,每一本扣5分;

2、实行会计电算化未按规定向财政部门备案的,扣20分;未按规定打印账簿文本的扣10分。

打印的会计账簿不连续编号的,扣1分;不装订成册的扣3分;无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签章的,扣3分。

3、启用账簿时未在封面上填写单位和扉页启用表填写不全的,每本扣1分;

4、活页式账簿不定期装订成册的扣3分;

5、红笔记账不按规定的,每5笔扣1分;冲销要有记录

6、无日期或无内容摘要的,每5笔扣1分;

7、跳行、隔页登记未按规定划线注销的或未有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的,发现一次扣1分;

8、现金、银行存款记账不逐日结出余额的扣2分;

9、各账户未按规定按月结出余额的,扣2分;

10、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和银行对账单不及时核对,不按规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发现一次扣2分;

11、转页和结计发生额不符合规定的,发现一项扣0.5分。

12、改错不符合规定的,每5笔扣1分;

13、抽查一个月的凭证和账簿记录进行核对,有不符的,每一笔扣3分;

14、进行账账核对,包括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总账与日记账核对,明细账的相互核对等,核对不符的,发现一笔扣3分;

15、抽查货币资金、有价证券、部分财产物资与会计账簿记录核对,核对不符的扣5分;

16、未按规定定期结账或擅自提前、延迟结账的,扣5分。

4、科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方法符合规定

1、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的,扣2分;

2、任意简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或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的,扣2分;

3、未按制度规定的科目进行核算的,发现一笔扣1分;

4、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扣20分;

5、待处理财产损益事项长期挂账未按规定及时处理的,每一笔扣5分;

6、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的,扣20分;

7、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的,扣20分。

8、随意调整利润(节余)的计算、分配方法,或者隐瞒利润(节余),编造虚假利润(节余)的,扣20分;

5、报表: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并经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1、未按规定的格式编制会计报表的,扣5分;

2、内容不完整或报送不及时的,扣10分;

3、会计报表表内和表表勾稽关系不一致的,有一项扣1分;

4、账表不一致的,有一项扣1分;

5、不进行财务分析的,扣5分;

6、未经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扣10分;

7、未按规定由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扣10分;

8、会计未使用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扣2分。

6、归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归档,妥善保管,调阅和销毁符合规定手续

1、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的,扣3分;

2、会计电算化资料未按规定分别保存的,扣4分;

3、调阅会计档案无手续的,扣2分;

4、擅自销毁会计档案的,扣20分;

5、销毁会计档案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全的,视情节轻重扣分。

三、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351、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和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的经济业务事项能够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监督

1、受理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的,扣5分;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发现账实不符,不按国家规定处理或不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的,扣5分;

3、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不予退回要求更正的,每一笔扣1分;

2、内部控制:建立并执行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等制度

1、未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的扣3分;未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扣1分;未建立财务处理程序制度的扣1分;

2、无稽核制度或有制度而不执行的扣5分;

3、未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未相互制约的,扣5分;

4、单位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全过程的扣5分;

5、审批人未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超越审批权

限的,扣5分;

6、单位对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未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的,未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的,扣5分;

7、现金保险柜未按规定专人保管钥匙和密码的扣5分;

8、未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将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未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的,扣5分。

9、单位现金收入未按规定及时存入银行,用于直接支付单位自身支出的,扣10分;单位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的扣10分;

10、无登记、领用、签发支票制度的,扣5分;对签发的支票不核对、不清查的,扣5分;

11、无发票、收据领、用、存、缴、销制度的,扣5分。

3、制度建设:建立并执行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验收、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制度及设置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等

1、无存货的计量、验收、发放、领退、保管制度或有制度而不执行的,扣5分;

2、物资无专人保管,扣4分;收发、消耗、领退、转移等各环节无原始记录的,扣10分;

3、无定额管理制度扣1分;其中不修订定额、不考核的扣0.5分;

4、计量检测手段无专人管理、校正、维修的扣2分

5、代管物资无专人保管的,扣2分;

6、固定资产无专人管理、增减无原始记录、无交接验收手续的,扣4分;

7、不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或有制度不执行的扣8分;

8、未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或不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等制度,加强对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执行、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扣10分;

4、审批控制:建立并执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无财务收支审批联签制度或有制度而不执行的,扣5分;

2、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执行过程中权限不清的,扣5分。

5、外部监管:接受外部监督

对税务、审计等国家机关的监督及社会中介机构的依法审计拒绝、隐匿、谎报的,扣10分

四、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10、预算管理 :

1、有预算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有财务预算,有明确的公司经营目标;

2、有部门和项目部的分解预算和考核目标

3、按照预算进行过程控制有专人负责跟踪

4、预算结果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财务工作主动性

2、负债管理及过程风险控制:

1、资金安全:现金收入的管理及时有效,各环节均有手续和内部控制

2、往来帐项控制:应收、应付账款及时、真实,不存在账面未反映而实际事实存在的情况,发现一例扣10分

3、债权债务评估:定期对应收和应付账款进行评估,提示催收和支付,防止坏账损失和信誉风险。未尽责并造成损失的扣10分

3、指标考核:

1、成本费用:设定成本、费用水平指标,体现财务控制和预警能力

2、收入利润:

3、税务指标(税负):

五、财务效果和和谐团队建设:101、客户满意度:

1、内部管理:经理、员工、项目部对财务服务管理的需求满意程度、2、外部客户:其他关联企业、3、政府部门:税务工商等对财务的认可程度

4、银行融资:

上述经问卷或了解调查得到,有投诉反映不好的一次扣1—10分

2、沟通协调能力

1、财务经理等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内部沟通顺畅无障碍

2、财务经理等管理人员的公关能力:一般事务能够协调外部关系,无需公司总经理或高层亲自出马,特别重大事项需高层出马的也起到令领导满意的作用·

上述体现在满意度上,还有是财务团队和谐,无隔阂矛盾,有反映和投诉的扣1—10分

考核说明

1、此考核参照财政部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结合企业实际制定

2、评分每项以扣完标准分为限,不得负分3、60--69分为及格,70---80分为较好,80---9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篇2:财务工作考核标准

财务工作标准及考核细则

分发号:

为强化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会计及有关人员的业务基础、核算、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素质,特制定本标准和考核细则:

一、考核的范围和对象

范围:公司财务范围内的一切经济业务及临时性工作。

对象:财务全体人员。

二、考核原则、目的原则:实行财务部自行考核,体现“德、才、勤、绩”。

目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基础、核算、管理、服务素质,规范公司财务工作,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的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三、考核的内容标准、措施

1、有关工作完成的最晚时间界限

(1)现金、银行存款日清月结;

(2)总帐及各种明细帐于次月10日前完成登记工作,15日前核对相符;

(3)各种凭证按要求整理,次月15日前完成装订任务;

(4)公司内部各单位往来帐务随发生随核对,次月15日前完成对帐工作;

(5)公司会计报表次月10日前报出;

(6)各单位工资、提成的计算次月5日前完成;次月10日前上报工资表。

2、具体工作内容要求及考核标准:

会计工作人员:

(1)各种帐务的处理必须符合国家的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以及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处理,不准推迟时间,累积月末处理的扣10元。

(2)各种内部单据的传递,工作人员应相互督促,按时传递,建立交接单制度,以便及时处理帐务,对销售产品提货联、材料出库单、材料入库单等单据,工作人员应及时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办理相关业务,否则,每发现一次扣10元。财务部之外涉及人员每发现一次给予20元罚款,从工资中扣除,屡教不改者,加倍扣除。

(3)对重要凭证、物品必须建立备查簿制度,进行认真登记,否则每发现一笔漏记,登记不全面,每发现一次扣5元。

(4)会计凭证(含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一是原始凭证:取得的外部原始凭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和公司的财务规定,同时具备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内容,会计人员对未经批准或超越签字权限报销的单据,不得擅自收留和报销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每发现一次扣5元,不准擅自借出款项,每发现一次50元,并限期追回,自制的原始凭证,同样必须符合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内容完整、印章齐全,否则每发现一次扣5元。二是记帐凭证:填写认真、内容完整、凭证表面清洁、摘要明确、书写清楚、数字规范正确,所列科目(借、贷方)正确,附件张数相符、印章齐全以及记帐凭证所需要求具备的其他内容,否则每错一处罚5元,发现记帐凭证错误,更正时应严格按照红字冲正法、补充登记法更正,并在更正凭证上注明“此凭证

已在某年某月几—几凭证更正,金额多少元”,并加盖更正人员章或签字,否则,每发现一处罚5元。

(5)会计帐簿:一是帐簿启用:各类帐簿启用时必须按照启用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并加盖公章、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经管人章,粘贴印花税票并注销,交接时登记好有关签字手续等,经查未按规定填写的每漏一项扣5元。二是帐簿登记:各类帐簿的登记必须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登记(详见会计人员工作条例等),做到帐面清洁、整齐、数字书写规范、正确、摘要明确,对出现记错帐,应严格按照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并加盖更正人章或签字,严禁在帐簿上利用刮、擦、挖、补、改的方法改正差错,否则,每出现一笔罚5元。月、季、年终了,按照各类帐务的具体要求结出发生额和余额,并及时同总帐核对相符,在终了更换新帐时,做好更换手续,否则如有一项达不到要求罚5元。

(6)成本核算:成本核算要实事求是、正确计算,不得弄虚作假,不准少转或多转成本,要准确及时的提供有关数据。

(7)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必须按照国家统一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和省财政部门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说明清楚,各种会计报表之间、各项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相互一致,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数字之间相互衔接,各种报表中所规定的补充资料都应填写齐全,不得遗漏,不准串行,报表中对应关系的数字不相衔接的,应在报表中加以说明,各种印章必须齐全,每有一项达不到规定扣5元。

(8)会计资料的归档、保管、借阅

a.末归档前的会计资料的保管,一是会计凭证,公司的会计凭证由会计主管或记帐员保管;二是会计帐簿、会计报表、银行对帐单、清资表、物耗定额、考核表等资料,由具体负责登记的人员负责保管,否则出现丢失扣直接责任人10元。

b.会计资料的归档,一是会计资料归档前的准备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银行对帐单、清资表、物耗定额、考核表等有关会计资料应在分管范围内认真整理装订成册,并做到内容完整、装订整齐,以备归档。二是终了会计资料的归档,应在次年3月份前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后,存放在财务部门以备查阅。

c.已归档的会计资料,对已归档的会计资料,必须认真保管,符合要求,严防鼠咬、虫蛀、受潮、霉烂、变质、丢失,确保安全完整。

d.会计资料的借阅,不管是已归档会计资料还是未归档的会计资料在借阅时,都必须经财务负责人同意后,办理借阅手续,并按借阅登记簿要求填写,以防丢失,否则未办理借阅手续,擅自借出的,追究保管人员责任,给予10——5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微机的操作、使用、维护、管理

1、操作:微机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微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否则如造成机器程序损坏,按实际损失额的100%罚款。

2、使用:微机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范围进行使用,及时处理各种帐务,严禁利用微机进行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事项(如玩游戏机卡、使用外单位磁卡在机内运行等),以保证程序的安全性、完整性、稳定性,确保其顺利运行,否则如发现一次扣发当月工资50元,未经领导批准擅自带外来人员操作微机;和对公司微机使用无关的公司内其他人员操作微机,会计人员又不拒绝其使用微机扣发责任人当月20元。对各种会计资料都应及时留有备份,妥善保存,经检查无备份的每缺一项扣直接责任人20元。

3、管理:各微机操作人员爱护微机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要保持机内外清洁无灰尘,定期对有关部门进行润滑,在工作停止以后应立即关机,3分钟后加盖微机机套,对离机20分钟不关机或不使用者,发现一次罚款20元。

五、专用发票以及普通发票的管理,填开

1、管理:发票专管员对空白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视同现金一样保管,人离必须

入柜,要确实做到防火、防潮、防霉、防虫蛀、防鼠咬、防盗,不经分管领导同意,不得擅自转借、私开和私自销毁,对用完的发票要及时办理领购手续,如发生被盗、遗失应立即报分管领导以便及时处理。如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扣发当月工资100元,情节严重者按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2、填开:开票员要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认真填开发票,不得私开或为他人代开发票,对开出的记帐联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对已开当月未收回的发票要按记帐联次号码向业务人员追回发票及抵扣联次,对已开出我方是入帐的发票项目开错或名称不符,须要更换发票者要按照发票更换规定,由本人申请财务负责人签字后再开,擅自主张乱开、乱冲、乱补者发现一次扣发当月工资100元。

六、物耗管理

财务、生产部门次月5日前计算出上月的生产工人工资以及节约浪费材料金额,并按节约浪费奖罚比例计算出各生产车间奖罚金额,报送总经理签字执行,在次月5日前未能报出扣当月工资20元。

七、临时性工作的考核标准

对公司和本部下达的临时性工作,应愉快接受,认真完成,并按时保质保量,对应付从事,扣罚当月工资20元。

八、工作纪律和服务

总体原则:坚持原则、团结协作、认真工作、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

1、工作时不大声喧哗,不无故串岗,不外出办私事,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听从领导、不服从管理者扣发当月工资100元,屡教不改者,调离财务岗位。

2、加强内部团结,加强内部工作联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核算监督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所涉及服务工作,对顾客热情待人,对不能及时处理的事项或因手续不全不应受理的事项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决不蛮话伤人,否则发现一次扣20元。

九、当月能按要求完成财务工作,且无违公司规章制者给予50-100元奖励。

篇3: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二、试点地区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 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 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

四、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

五、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 (市、区) ;

六、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 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七、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八、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九、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 00%、8 5%、7 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 0%。

篇4:财务工作考核标准

摘 要 在企业中通过实施效果评价能够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系统化。对此,本文将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标准化 效果评价

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

1.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

在企业中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标准的约束,是为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整个过程能够规范的、标准的、合理的进行。由于财务部门是组成企业重要的一部分,财务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命运。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真实、准确、合理的进行,在企业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非常必要,通过其能够实现对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之所以进行标准化实施,是最大限度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深入的、全面的、系统的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理顺财务流程、规范和细化财务手续、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财务环境等,从而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务报表。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1)欠缺标准化的认识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促使管理工作过程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规范进行。在当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认识较差,促使企业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全面具体,很多条款过于陈旧,毫无实用性可言;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在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时只走过场,并未深入的、细致的管理财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各种管理方法并未真正在企业中实施,太过形式化等等。由于企业欠缺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认识,促使企业中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

(2)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配比不合理

在企业中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工作量较大,需要设置的多个岗位负责不同方面的工作。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一个不良现象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职”,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配比不合理。就以某烟草公司为例,企业内财务管理岗位设置15个,但是整个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共10人,每个工作人员都要身兼数职,对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都有所掌握,每天需要处理多种问题。企业中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配比不合理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公司中存在,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企业。

(3)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不明确

进行每项工作都需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明确的流程,才能够将工作更好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有清晰明确的工作流程,有计划的、有顺序的安排需要完成的每件事情。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看似是一份非常简单的工作,但是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工作失误。在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忽视这一点。盲目的进行具体的工作,对于轻重缓急的工作处理不得当,往往出现加班加点赶工的现象。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工作流程,将会降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在企业中构建标准化体系,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处理,财务管理工作将有计划的、有序的、有目的的开展,促使财务工作真实、准确。

1.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构建主要是通过企业标准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构建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

(1)企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构建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体系,需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依据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应用适合的方法,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进行。对此,针对企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企业标准化概念、企业基本需求、标准化体系表编制原则、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理论等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有效的企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具体应用方法。

(2)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对财务工作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在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过程中需要对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当前在企业中实施标准化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管理工作标准比例情况等相关内容。

(3)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

提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是编制一套适合企业应用的、完成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约束,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正规的、规范的、有序的、合理的进行。一套完成的规章制度对于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构建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

构建财务标准化体系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操作的指南针。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中,重点阐明了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技术与方法、工作要求等内容,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非常好,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财务管人员的行为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在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高效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长期按照标准化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将大大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考核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2)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

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化体系执行,将会形成非常清晰、明确的工作流程。财务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有效的避免某项工作任务的遗漏,轻重缓急的工作处理得当、适宜。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方面都能够在预期计划内完成。

(3)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强化

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既是对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的标准化过程,也是对财务管理部门的标准化过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有效的将各个职能组织联系起来,使得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中各个接点无缝对接,从而达到固化企业内部控制,强化制度,约束工作执行正规进行。因此,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能够强哈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三、结束语

企业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促使财务部门为企业提供真实的、准确的、合理的、有效的财务报告,促使企业合理的规划资金,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可见,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至关重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标准化进行是企业需要进行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通过构建标准化体系对财务管理工作控制,促使财务管理有计划的、有序的、有目的的进行,从而推动企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良富,刘妮娟,江渝.周倩.关于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述和探讨.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9(08).

篇5:财务工作考核标准

财务决算工作标准

编号:ZTYJ-B-CWB-3-005共 1 页 第 1 页

篇6:财务人员考核制度及标准

每周例会制度,每位财务人员在每月例会上汇报本周完成工作情况及下周工作计划,使部门领导及各位财务人员能较清楚了解其他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

每年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总评,财务人员要认真写好述职报告,对自己进行全面总结,主要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对公司及财务工作的建议、今后工作打算等方面详细阐述,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

一、财务人员考核项目

1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2组织或参与完成预算编制、计划制定、决算、经济活动分析等;3结合实际,制定或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

4在节约成本费用方面成效显著、在防范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

6在处理企业与外部经济活动中,为企业节约支出;良好的社会关系,为企业带来价值;获得各种荣誉。

7现金管理,现金的收入是否谨慎;支票的核对是否齐全,收款处理是否确实,付款处理是否谨慎,现银行的交涉如何?税务处理是否齐全。

三、财务人员考评指标 :

1、积极性(10分)以旺盛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忠于职守不擅自离岗,忘我进取,埋头苦干。

2、缜密性(10分)工作认真细致,工作前后有准备有整理,善于分析与思考,工作中无失误,经常留意工作改善。

3、计划性(10分)接上级指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条不紊,工作很少见到浪费与无效现象。

4、协调性(10分)说服对方而不会引起别人反感,能够认真而热情地回答他人的问题,很好地协助领导与他人完成各项任务。

5、敏感性(10分)对上级的指示要求能心领神会正确把握,能迅速准确地发现自己或别人账目中存在的问题。能在繁杂的事情中迅速有效区分与确定轻重缓急。

6、耐心仔细(10分)工作中情绪稳定,对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很少疏忽大意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

7、业务能力(10分)熟悉业务忙而不乱,技术或计算机操作娴熟,速度快且正确。

8、原则性(5分)严格执行国家各种规定要求,不混淆公私,公事公办。注意在关键处进行检查核对,保证工作质量。

9、工作质量(10分)很少需要修改或调整,很少有不良情况,完成的图表字迹非常干净漂亮。

10、工作效率(10分)工作中有时间观念,工作进程井然有序不出差错,工作中投入少产出大,讲求方法。

篇7:财务、行政、总经理考核标准

第二、弄清公司领导做绩效考核的目的第三、弄清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

第四、弄清公司目前的效益情况、人员情况等

第五、摸底了解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意见

篇8:浅谈财务工作考核的重要性

1 通过财务考核评分,提高了财务工作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水平

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的法律和财经政策、规章制度,行为主体通过对部门或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全面协调、监督、检查、记录和反映的全过程,确保单位或部门正常运转,获取经济效益。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工作、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要保证。会计基础规范化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财务考核评分,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考核中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造成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会计基础工作重形式,一些单位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做得不到位,会计科目划分不清;成本核算不准确,有的施工单位迟迟不开发票,造成成本不能入账,往来款项数额极大,项目核算无法进行;经济业务发生后,不能及时入账,反映财务情况不真实、不完整等情况。通过年终考核,针对考核单位一年来的财务情况,指出不足并给予合理化建议,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2 通过财务考核评分,提高了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理应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应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熟悉有关财经法律制度,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年终财务考核评分,提出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财务工作在管理上的缺陷以及造成的后果,明确责任主体。这样能够提高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财务负责人的会计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单位负责人的能力素质,同时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 通过财务考核评分, 有效地降低了单位成本,节约了资金

财务管理与降低成本之间联系紧密,紧紧抓住管理这个核心,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这部分。各单位将成本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强化成本核算,在产、供、销、财务等各环节加强管理,把生产成本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制造费、行政费等项中每一项费用细化到单位产品成本中,使成本核算落实到各个责任科室甚至落实到人。形成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将降低成本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具体行动中。我单位进行财务年终考核收支、专项资金和结余指标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等,实际上是一个监督和管理的过程。通过本年度与上年度考核指标的对比,反应本年度成本支出的合理性,这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节约资金,减少了浪费和不合理支出。

4 通过财务考核评分,提高了财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考核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很有效的途径,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其进行业务学习,加强对新知识的运用,为会计基础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财务考核能够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和职业道德水平。目前会计人员队伍中,一些会计人员对专业学习不够,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操作能力和电算化知识较差,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通过考核评优能够激励财务人员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逐日显现,对财务工作的管理要求也更加严格。近几年来我单位对所属单位财务工作的年终考核,有力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针对这一考核情况,我认为对财务工作的检查考核十分必要,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督促、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

[2]2010年度会计职业道德读本.

篇9:对计量标准考核分析

【关键词】计量标准;考核;管理

0.前言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8年1月31日发布,2008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计量标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计量标准的考核工作,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准确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对计量标准的考核共分六个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1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配置

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包括计算机软件)的配套应当科学合理,完整齐全,并能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计量特性必须符合相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1.2计量标准的溯源性

为了保证计量标准的溯源性,计量标准的量值应当定期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当不能采用检定或校准方式溯源时,应当通过比对的方式,确保计量标准量值的一致性;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均应有连续、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计量标准的溯源性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1)计量标准器应当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或校准来保证其溯源性;主要配套设备应当经检定合格或校准来保证其溯源性。

(2)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应当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定。凡是有检定规程的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应当进行检定,不能校准。这是对检定溯源的要求。

(3)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应当依据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进行校准。如无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可以依据有效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校准的项目和主要技术指标应当满足其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并参照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复校时间间隔。这是对校准溯源的要求。

(4)计量标准中的标准物质应当处于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这是对标准物质溯源的要求。

(5)当国家计量基准无法满足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量值溯源需要时,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后,方可溯源至国际计量组织或其他国家具备相应能力的计量标准。只有当不能以检定/校准方式溯源时,才可以采用比对的方式来确保计量标准量值的一致性。且比对也应当定期进行。

对溯源后结果的应用:如果证书上给出了新的修正因子或修正值时,实验室要对计算机软件或自动化测量设备的计算程序及时进行更新修正。

2.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

2.1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

对于各专业类别的计量标准来说,测量范围很难统一规定。一般用计量标准器的测量范围来应有能够履行职责的计量标准负责人。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当对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溯源、文件集的维护等负责。应有持证的检定或校准人员。每项计量标准应当配备至少两名与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一致的,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检定或校准人员:持有本项目计量检定员证;持有相应等级的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项目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2.2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应当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需要

应当根据计量标准的具体情况,按本专业规定或约定俗成用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进行表述。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应当分别给出每种参数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2.3计量标准的重复性

新建计量标准应当进行重复性试验,并提供试验的数据;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重复性条件是:使用同一个测量程序;同一个人;同一个地点;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同一个测量仪器;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被测对象的选择:选常规的,即最常用的,不能选稳定性很好的和很差的,选中游稍靠下的水平。重复性试验的判据:如果重复性试验结果不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的重复性或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重复性数据,则重复性符合要求;如果重复性试验结果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的重复性或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重复性数据,应按照新的重复性数据重新进行測量不确定度评定,并判断该不确定度是否还满足被检定/校准对象的需要。

2.4计量标准的稳定性

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若计量标准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则稳定性应当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当经过半年以上的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计量标准考核;已建计量标准应当保存历年的稳定性考核记录,以证明其计量特性的持续稳定。一般准确度等级较低的计量标准直接使用标称值或示值,判据就用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计量标准,需要使用实际值,即加修正值使用,判据为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κ=2或U95)。对于已建计量标准不采用旧版1033的方法而是采用核查标准的方式。

2.5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

计量标准的其他特性,如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漂移、响应特性、动态特性等也应当满足相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3.环境条件及设施

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干扰、辐射、照明、供电等环境条件应当满足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环境条件。应当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配置必要的设施和监控设备,并对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这是新增内容对设施的要求。设施包括空调系统、消声室、暗室、屏蔽室等,按照规程要求配备设施。配备设施的场所,环境条件要求都比较严格,所以应当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并进行记录。

应当对检定或校准工作场所内互不相容的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相互影响如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室和其他室之间,有振动的实验室和天平室之间等互不相容。最好按功能对实验室区域进行划分,互不影响。如设:办公区、检测区、维修区、科研区和接待区。检测区又可分设温湿度高稳定控制区、高电压作业区、超洁净作业区等。为避免不正常的干扰,进入要求严的或涉及安全的区域也要予以控制,如设立警示标识。另外要求实验室的布局整齐、环境清洁卫生,与检定/校准无关的杂物及个人物品不能放置。

4.应有能够履行职责的计量标准负责人

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当对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溯源、文件集的维护等负责。应有持证的检定或校准人员。每项计量标准应当配备至少两名与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一致的,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检定或校准人员:持有本项目计量检定员证;持有相应等级的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项目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5.文件集

5.1文件集的管理

计量标准文件集是关于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文件集合。OIML国际文件D8:2004规定,文件集是指有关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保存和维护等方面文件的集合。新规范在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规定每一项计量标准应当建立一个文件集,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对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计量标准文件集应包括计量标准证书、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等18方面的文件,要求书写应使用规范化汉字,所用术语、符号、代号要统一,同一术语应始终表达统一概念,并与有关技术规范协调一致。计量标准文件集中的文件应及时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新规范中新增的文件集第一次引人了对计量标准文件集的管理理念,赋予了计量标准技术档案新的内涵,动态地体现了计量标准档案管理的延伸。

5.2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

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是建标和开展检定/校准工作的技术依据是必备的。建标时应注意的是:(1)开展检定的项目,应当使用该项目的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不能用校准规范开展检定工作。如果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不能用其他省的地方规程和部门的规程(有区域性的技术法规)来建标,可以将它们转化为本地方的规程。(2)开展校准时,可以使用该校准项目对应的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参考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3)如无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开展校准时,可以自己编制校准方法。

5.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新建计量标准,应当撰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已建计量标准,如果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环境条件及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化,引起计量标准主要计量特性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报告共涉及六个考评项目,其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是重点考评项目。对于构成简单、准确度等级低、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并列入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的计量标准,其重复性、稳定性及检定/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栏目可以不填写。

5.4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的格式要符合规程/规范的要求,包含足够的信息量以便能够复现,原始记录实行两级签名。当记录中发生错误时要求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划改,不可擦涂掉。原始记应在检定/校准过程中准确及时地予以记录,不可事后补记或追记。对原始记录的保存期,应依据本单位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予以保存和处理。

5.5检定或校准证书

开展校准工作,必须出具符合相关要求的校准证书,给出各测量结果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及包含因子。一般的校准证书不给校准时间间隔;没有顾客要求不进行符合性判断;若需要作符合性判断,应在校准证书中指明符合或不符合相应校准规范的具体条款;若对法制管理的计量标准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及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进行校准时,在校准证书中应给出复校时间间隔的建议,如果顾客送来的是标准器,不管顾客是否要求校准,有规程的必须进行检定,无规程的才可校准。描述,但应与被检器具的测量范围相一致,个别无法一致的如衡器检定装置,按规程具备衡器测量范围一半的砝码即可。

6.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确认

(1)通过现场实验确认计量标准测量能力通过观察检定或校准人员实际的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计量标准测量能力是否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现场实验应当满足如下要求:

1)检定或校准方法正确,操作过程规范:每一个检定或校准项目所采用的检定或校准方法、操作过程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2)檢定或校准结果正确:数据处理正确,检定或校准的结果与已知的参考值之差符合有关要求。

3)回答问题正确:能够正确回答有关本专业基本理论方面的问题、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中的有关问题、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以及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实验是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确认的一种手段,包括实际操作和现场提问。现场实验样品的选择和判据如下:最好采用盲样测量。如无核查标准,也可以挑选近期检定或校准过的计量器具作为样品。判据为满足检定规程或

校准规范。

(2)通过对技术资料的审查确认计量标准测量能力通过对测量能力的验证、稳定性考核、

上一篇:教研员研修班的培训心得下一篇:服装批发市场年度工作回顾及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