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2024-07-07

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通用9篇)

篇1: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性别:男()女()专业类别:理工()文史()

1、您现在就读大学几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1、您将来是就业还是考研()

A、考研B、就业C、考公务员D、没有考虑清楚

2、您一天的学实习时间是多少()

A、基本不学B、1到3小时C、5到8小时D、基本泡在自习室

3、您喜欢在那里学习()

A、自习室B、宿舍C、哪里都行D、图书馆

4、你现在的学习状态是()

A、积极进取B、按部就班C、消极应对D、极度消沉

5、下面那一项表述最符合你的状况()

A、各科成绩优秀B、各科成绩良好 C、偶有挂科D、不容乐观

6、大学期间,你更愿意把空闲时间花费到那个地方()

A、专业课程的学习B、谈恋爱C、玩游戏D、个人兴趣的培养

7、当你的生活与学习发生矛盾时,你更愿意怎么做()

A、学习为重B、生活为重C、听天由命D、随机选择

8、你平常去图书馆次数如何()

A、每天一次B、每周一次C、很少去D、基本不去

9、当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不是十分吸引你时,你会怎么做()

A、无所谓,做自己喜欢的事B、依旧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C、干脆直接翘课D、坐在教室发呆,等待下课

10、通常你翘课的原因是什么()

A、生病实在不能上课B、想睡懒觉,想打游戏,要陪男(女)朋友

C、有兼职或者课外活动D、经常翘课,原因多样

11、你对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要求是什么()

A、拿奖学金各种奖B、要求不高及格万岁

C、无所谓,挂就挂吧D兼顾生活娱乐成绩中等

12、你是怎样对待各科考试的()

A、认真听讲做好考前系统复习B、平时不努力全靠临考突击

C、侥幸心理考试作弊D、管他能考多少分,直接裸考

13、你觉得怎样才能增加你的学习动力()

A、就业压力很大B、老师强迫学习

C、加强各种奖学金的力度D、更新现有的教学方式

14、当学习需要的参辅书较贵时你会怎么做()

A、购买质量可以保证的正版书B、从图书馆借书课程结束后即归还

C、倾向于性价比最高的盗版书D、看同学的,不愿意为学习投资 15当你遇到想不明白的问题你将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A、询问老师或同学B、从图书馆寻找答案

C、自己埋头思考不愿与人合作D、将其弃之不顾,不能因此坏了心情

篇2: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基于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的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专业、政治面貌、成长环境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等等,通过调查大学生信仰状况结果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信仰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状况; 调查报告

信仰,作为理想信念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受其影响。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更是重中之重。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中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高校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涉及到了多个大学的学生,大学学院类型涵盖师范、医学、财经、理工、文史、综合等。本问卷抽样方法为:通过askform网站,“撒网式”随机抽样,年级覆盖一、二、三、四,四个年级,本次共收回的有效问卷是220份。问卷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本次问卷是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来反映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从而引起大学教学工作者的思考,不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本问卷涉及到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诸多方面,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问题。((为了精确起见,统计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性别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总数的75%,女生占25%,(见图1)

而在所有男生当中,有信仰的男生为36.9%(62/168);女生当中有信仰的占所有女生的29.82%(17/57),这表明: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性别差别对有无信仰的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男生较女生较有信仰(见表1)

2.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

在填这份问卷的时候,大一占3.18%,大二占5.45%,大三占80.45%,占了绝大多数,大四占10.91%,(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大一学生因刚入校不久,而大四学生多已实习或者外出找工作,因此这两个年级段的调查对象比较少是意料之中的,大

二、大三应该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见图2)

由于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这里只分析占比例较多的大三学生的有无信仰状况,大三中有35.35%(64/181)的学生有信仰,由于大三样本数量相对其它年级来说较多,所有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见表2)

3.调查对象的专业情况 最多的是理工类,占了86.82%,经管类6.36%,文史类3.64%,艺术类3.18%。(见图3)。

4.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

排在第一位的是共青团员,占了77.73%,共产党员占了17.73%,群众占4.55%,(见图4),其中,共青团员中有信仰的占32.18%(56/174);在群众当中有33.33%(3/10)的学生有信仰。

共产党员中有信仰的仅仅才占48.78%(20/41),出现了令人欢喜令人忧的局面:因为既然是党员就应该要信仰共产主义,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入党缺乏足够的思想引导,其入党动机并非真正的信仰共产主义而是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见表4)

“信仰危机”的出现也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出现“远离理想、躲避崇高”的这样一些现象也正是因为缺乏信仰而造成的。如何使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将是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5.调查对象是否为独生子女?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独生子女占27.73%,其它占72.27%(见图5)。在独生子女当中,有信仰的占39.34%(24/61);不是独生子女的,有33.53%(55/164)(见表5)

6.调查对象的成长环境分析

在调查对象里,农村户口占72.73%,其中城镇户口占了27.27%,(见图6)农村户口最多,这是与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相一致的,我国农村人口为大多数。在城镇人口中,有44.26%(27/61)的人有信仰,有信仰的农村人口占31.7%(52/164)(见表6)

7.调查对象有、无信仰分析(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想、信念或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或尊敬,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

其中34.55%人有信仰,65.45%没有信仰。“信仰危机”的出现也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出现“远离理想、躲避崇高”的这样一些现象也正是因为缺乏信仰而造成的。如何使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将是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8.树立信仰的时间分析

在大学以前树立信仰的占了70.51%,上大学期间树立信仰的占29.49%(见图8)

9.所信仰的类别分析

信仰共产主义占35.9%,信仰宗教的占15.38% 其他主义占48.72%(见图9)。这与我们的预期有一定的距离。出现了令人喜令人忧的局面:信仰共产主义的虽然不是最少,但也不是最多的。作为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思想教育、道德素质和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其人生导师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0.宗教信仰的类别

信仰佛教的占了35.53%,信仰道教的占11.84%,信仰基督教的有6.58%,信仰伊斯兰教有11.84%,其他的占44.74%(见图10)由于受佛教在我国的影响,在耳闻目染中,自然信仰佛教的比较多。

11.信仰的倾向分析

排在第一位的是实用主义,占了69.23%,理想主义占24.36%,虚无主义6.41%,这说明,我们大学生,大多数还是树立了正确的信仰,来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大多数偏向了实用主义,这是值得肯定的。

12.信仰的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有18.56%的人受学校教育影响,有23.71%的人受家庭教育影响,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占18.04%,朋友影响的占8.25%,自我探索的占23.71%,其他的占7.73%。

13.信仰与利益冲突时的立场情况分析

坚持自己的信仰的占44.87%,有7.69%的人不坚持自己的信仰,说不清的占47.44%(见图13)当与利益冲突时,仍坚持自己立场的占大多数,看以看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理想、信念、信仰的坚定不移。

14.大学生是否应该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认为应该有明确人生追求的占94.09%,觉得没必要的、走一步算一步的占3.18%,无所谓的占2.73%,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应该有明确目标和人生追求的,这是值得肯定的(见图14)。其中:有信仰的人且认为应该要有明确目标的占94.93%(75/79),无信仰的且也认为应该有明确目标和人生追求的人占93.83%(137/14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有无信仰对大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判断上没多大影响。(见表14)

15.最想做的事情分析

认为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的占17.1%,认为要好好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的占28.01%,认为多交朋友的占13.33%,谈恋爱的占6.44%,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占30.67%(见图15)其中,有无信仰状况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有信仰且又认为要好好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的人占45.56%(36/79),既有信仰又认为应该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占32.91%(26/79)(见表15)

三、解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对策思考

当前,大学生的整体信仰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政治信仰边缘化。有些大学生对我国当前是在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等问题认识不清。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会逐步融合,最终走向趋同。这些致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存在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甚至抛弃。

第二,价值信仰日趋功利化和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等。

第三,信仰方向的多样化。应当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心态不仅仅表现为各种思想、观念的平行排列。更多的是传统的、转型的、西方的,以及各种古往今来的思想的叠加。在价值信仰方面也由一元向多元并存发展。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信仰多样化也带来信仰的不稳定。

四、如何面对大学生信仰问题,笔者有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2、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我们既要看到宗教今天仍有它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又要看到宗教只是从属地位的亚文化,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在高校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让大学生认识到宗教本质上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既不可能很快消亡,又不可能依靠行政命令和其它强制手段消灭,而只有积极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才能使其逐渐消亡。我们要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使大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使之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当开设大学生宗教学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战场,是促进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的主课堂。要注意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及思想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两课”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促进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高校是否应开设宗教课程,教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我国自建国以来,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的教育都是立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当代大学生,从小学时便开始接受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这使中国相当多的青少年从小时候起就排斥宗教。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对外来宗教的好奇使一部分青少年接触宗教,大多数人把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现象看待,感到新鲜时髦而有趣。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宗教知识,与其让大学生因好奇而寻找认识宗教的路途,还不如我们为他们开辟一条合适的途径。因此我们觉得可以在高校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同时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使他们对宗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宗教的认识更加具有理性。大学生只有了解了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认识了宗教,才能在当前宗教渗透之时,特别是西方宗教东进的现状中不惊、不怪、不乱,在人生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4、实事求是地对待宗教问题。

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在阶级社会中,宗教曾经成为麻醉人民、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曾经在被压迫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和被压迫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起过作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宗教借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消失了,宗教变成了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宗教问题在我国所体现出来的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国际性特点,显示出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趋势。客观而论,当前我国宗教界广大信徒包括教职人员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的。虽然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表现出差异,但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把信教和不信教的人,信这种教或信那种教的人都团结起来,大家和睦相处,彼此尊重,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宗教作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积极力量,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团体。在我们正确看待、理解宗教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活动决不是单纯的宗教问题,这些渗透是国际上反动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今国际上由民族宗教问题造成国家分裂的屡见不鲜。面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境外敌对势力不顾国际准则,利用宗教并以传教为名,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破坏中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极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高校应加大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反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大学生反渗透的意识和抵制渗透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组成强大的工作网络警惕西方的宗教渗透。

(四)弘扬校园文化,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创建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由于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狠抓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搞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优化育人环境,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有着直接的作用。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表1

表2

表4

表5

表6

表14

篇3: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一 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现状的调研分析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河南省13所高校展开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2460份, 收回有效问卷2236份。

1. 对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

第一, 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 高达91%以上, 他们每天都离不开英语, 看的各种书籍大多都是英文版的, 平常也喜欢用英语交流。

第二, 要进行考研英语、英语四级、英语六级、BEC、GRE、GMAT、雅思、托福、托业之类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文科女生对英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占77.6%左右, 男生占54.8%左右。理科和工科的女生对英语的投入占56.9%左右, 男生占47.72%。

第三, 既非英语专业学生也不考各种英语证书的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投入相对以上两种较少, 女生占21%左右, 男生低于10%, 仅为8.56%。如下图所示:

注: (1) 此图为对当代大学生英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比例调查数据; (2) 有各种证书考试的是指要进行考研英语、英语四级、英语六级、BEC、GRE、GMAT、雅思、托福之类考试的大学生。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当代大学生在没有英语考试压力下, 对英语的学习是比较适度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英语学习, 也有不少人学习英语是出于兴趣爱好, 这部分人在规划中会有适量的英语学习和拓展。 (2) 要考各类证书的大学生往往为了通过考试几乎每天都离不开英语学习, 尤其是临近考试时, 英语单词、语法的复习任务更是繁重。文科生和理科生相比, 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 (3) 男女生中努力学英语的比例也有差距, 女生总体比男生要更专注于英语。这与女生本身喜欢语言以及在大学期间更注重语言学习有关系。

2. 对不同年级学生对英语投入的分析

第一, 处于大一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以课外为主, 但学习内容以课内所学为主。原因是大一处于高中向大学的转型期, 学习扎实, 方法单一, 以老师所要求的为主要学习内容, 且大学英语课程学分较重, 同学们往往认真努力, 勤勤恳恳, 以课内内容为主。

第二, 处于大二年级的学生, 课程要求程度有较大减轻, 对课内英语的学习投入下降。但是大二往往面临英语四六级的等级考试, 有部分学校将通过英语四级作为评奖学金或单项奖学金的一个条件, 所以大二时期的学生以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为主, 围绕相关真题进行听力练习、写作练习、口语练习、阅读练习等, 并且是以考试前一个月对英语的突击为主, 其他时间则投入较少, 每天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

第三, 处于大三年级的学生, 面临毕业后的选择, 工作、考研、出国留学都离不开英语。为了增加个人竞争力而参加的各类英语证书考试, 为了升学而学习的考研英语, 为了出国而需要参加的诸如GRE、雅思、托福之类的英语考试等, 使大三的学生学习英语与他们所选的方向相结合从而有不同的侧重, 报班培训的人数达70%, 英语学习相对前两年来说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四, 处于大四年级的学生, 随着就业的各种选择日期临近, 除了完成前几年没完成的各类证书考试以外, 更注重口语和书面能力方面的投入, 注重自己实际运用能力的投入, 但英语总的学习比重已下降。

二 对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分析

适当的英语投入在大学学习期间很必要。21世纪, 经济全球一体化加强, 国际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语言无疑是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 而目前世界上的通用语言是英语, 面对国际化大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加强,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 学好英语更具有了重要的意义。现在国家大力推广英语, 也是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 要与世界接轨, 跟上时代的步伐, 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学习, 从而为对外交流合作、开发国际市场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个人来说, 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与竞争力。英语是我们发展的一个辅助工具, 英语学习在大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在大学中英语学习还存在着以下误区:

1. 重分数、轻应用, 把英语当成“敲门砖”

通过调查, 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习英语大多是为了考证以增加今后找工作的筹码或是为了考研、出国, 也有部分是为了应付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很少有同学是真正对英语充满兴趣, 发自内心地热爱英语, 想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语言。因此, 大部分同学是被动地学习英语, 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

2. 英语学习缺乏科学性, 不注重平时积累, 考前突击应付

经过调查, 发现大部分同学几乎不制订英语学习计划, 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 很少能持之以恒。大部分同学是在期末英语考试、四六级考试、各类证书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突击应付。在这一态度的支配下,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抓紧时间学习, 不注重夯实基础, 而是等到临考之前奋力突击。

3. 英语学习方法不合理

英语学习方法不科学, 效率低, 盲目地投入大量时间在“死记硬背”单词上;英语学习中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 导致“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薄弱;投入大量时间在英语学习上, 忽视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 对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建议

调查证明, 当代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确有非同一般的重视, 但过度的热情也导致了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适当的英语学习确实是必需的, 建议当代大学生要摆正英语的位置, 对英语学习进行适当的投入, 在不影响或较小影响专业课或其他主要学习内容的条件下进行有规划、有进度的英语学习。对此, 结合大学四年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的阶段特点, 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大学四年英语学习规划建议。

1. 大学一年级——预备期

大一是英语储备的最佳时期, 高中学习模式的延续能最大程度上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 但同时也逐渐向以兴趣为主、阅读为主的学习模式改变。大一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 任务较重, 但更多的是词汇、句型、语法、阅读等基础知识。此时应配合英语必修课的学习, 记忆相关内容, 每天坚持适量的英语单词的记忆, 如采用晨读、英语角等方式, 做与必修课相适应的练习, 并有扩展, 如口语、写作能力、翻译能力, 每周有所侧重地进行学习。

2. 大学二年级——成长期

大二开始对大学生活有初步规划, 而这一年往往开始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 可以在这一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可以将四六级考试相关知识点列为重点, 围绕它进行听力、写作、口语、阅读训练等, 同时兼顾英语基础课知识点, 进行英语知识的积淀与深化。另外, 要把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动力, 注重英语学习的平时积累, 加大对英语学习的投入。

3. 大学三年级——转折期

大三要将原有的想法付诸实施, 这一时间不仅仅要做出决策, 最重要的是行动。大三的专业课较轻松, 空闲时间较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剩余的时间要以英语学习为主, 英语只是辅助性工具,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投入到将来毕业后发展意向的准备中。对毕业后有意考研、出国的同学此时可以侧重于英语的学习, 为将来做准备。其他的同学可适当参加一些必要的证书考试,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把实用性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训练相结合。

4. 大学四年级——冲刺期

大四是冲刺阶段, 这一年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做最后的冲刺。在英语学习上, 除了考研的在努力备战, 更多的人会减少自身在英语上的投入。真正对英语有兴趣的、享受英语带给自己欢乐的, 会坚持学下去。在这一年, 建议前三年没实现自己英语学习目标的, 可以继续坚持, 对已经在英语学习上达到目标的, 可以以提高自身英语听说能力、提升英语交流与书写能力为主。

参考文献

[1]傅刚.浅析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误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37~38

[2]佟彦龙.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J].沈阳干部学刊, 2011 (2) :41~41

篇4: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调研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更应争当道德模范。而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大学生们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作调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因而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的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据调查显示,总体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一、大学生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有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会将手机调成振动,其余被调查者均表示忘记或没有人有提醒自己不会这么做。同样有5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如果在公共场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礼貌行为是会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强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说自己会口语提醒。走在校园里,经常可见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有的同学将塑料袋随手扔在楼梯间、操场中,以至校园中总显得不太干净,各个教学楼后也会零星地发现若干垃圾;有的同学满口脏话,开口带脏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有的人在楼道里、宿舍内大呼小叫,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躲在厕所里抽烟、打架,还有男女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过分亲昵,旁若无人,没有丝毫羞耻心。有的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文明礼貌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另一项调查84.54%的大学生表示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大学生助人为乐方面的表现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大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受访大学生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被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从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会去献血。

三、大学生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法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较欠缺,据调查,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还有近25%的人称不了解。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时,能答出6项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学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二是大学生对涉法问题的认知较模糊,比如对“抓住小偷后围打”,仅16%的同学认为打人不对,84%的同学认为“小偷作恶人人可以打之”,而对于个别学生因盗窃同学财物而被处罚,大部分学生又选择了“放过他们”。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往往未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仅仅根据事件的表象情绪化地发表极端评论,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法律认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学生遵纪守法意志较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究其原因,当今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时尽量逃避。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何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是大学生应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http://www.51edu.com/lunwen/yyw/diaochabaogao/2559085.html.

[2]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和改善——商务礼仪实用知识论文.百度文库 - wenku.baidu.com/view... 2014-07-06.

篇5: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报告

——以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为例

调研组织:合肥工业大学华英社调研部 调研时间: 指导组织:合肥工业大学思想教育办公室 指导老师:张勇调 研 报 告

20xx年11月

目录

调研背景3

调研活动过程4

调研结果分析6

篇6: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大学中的生活普遍是空闲的,在闲暇的时光中,同学们都将时间如何分配,如何合理的运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在大学里同学们是否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每天上网多少时间,是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等。为了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以及生活习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切实说明大学生中普遍的生活观、价值观。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从问卷调查中发现了同学们一些潜在的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一 我校在校大学生读书现状

我们随机对80名同学进行调查后,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显示,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同学依旧经常读书,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再保持,多数同学读书心态积极并且书籍内容呈现多样化。然而,很大一部分人得读书情况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自主控制能力不够。调查结果显示,57%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后继续经常读书,而另外的43%则由于多种原因不再经常读书;26%的同学每天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39%的同学每天用于浏览课外书籍的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12%的同学每天读书1—2个小时,只有4%的同学每天用于浏览课本以外书籍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而每天基本不读书的人数比重占到了总体的19%。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读书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在大学生日常阅读的书籍中,17%为人文类作品,12%为言情类作品,而社会类、生活类和成长类作品各占13%,另外,其内容构成还包括11%的时事政治,8%的玄幻武侠类作品,9%的技能发展类作品以及4%的哲学类作品。数据显示,大学生读书不再拘泥于专业或专业相关内容,知识范围的拓展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大学生读书的目的明确,心态积极,绝大部分同学的读书动机是从提高自身修养、增长知识、适应社会需求出发的。如31%的人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丰富知识,27%的人读书的原因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因工作需要和考研而读书的人分别占11%和5%,16%的人用书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只有6%的人为应付考试而读书。作为在校大学生,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在课业、交际和读书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可能影响到大学生读书时间甚至读书心态的外部因素众多。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自己的读书时间和质量。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不经常读书的原因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对于这些因素,27%的同学认为是时间太紧,22%的同学认为是课业压力太大,21%的同学归咎于周围没有读书氛围。另外,12%的同学因为人际交

党校培训第28期调研报告

往活动频繁而没有时间读书,8%的同学受家庭生活背景的影响所以不常读书,而有5%的同学易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读书计划。种种数据表明,大学生自主排除外界干扰坚持自己读书计划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二 我校大学生上网情况分析与调研

当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在大学生网民中,因沉湎于网上聊天、交友、色情浏览而导致学习成绩急骤下降、精神萎糜颓废、以至精神分裂失常等现象的为数不少。校园精神文明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据统我们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上网的环境差,在网吧上网占到80%,学校上网占了10%,而自己拥有电脑的才占4%,无论在网吧还是在学校都非常拥挤,且空气是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对于上网的动机,由于学习需要才占24%,打发时间占了2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单调,习惯依赖上网来打发自己的时间,真正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的很少。在调查中,大一女生打发时间占了20%,因为大一女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而且谈恋爱的不多,所以选择上网来度过漫长的课外时间。高中可能接触网络的同学都很少,所以有10%的学生是由于好奇心去上网的。在上网的费用上,48%的学生每个月都在50-100元,几乎占了生活费的6分之一,不足10元的仅有18%,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很重视上网的。有8%的学生上网费用在100元以上,几乎天天都在网吧。对于这么高的网费的来源零花钱占到了76%,还有2%的同学是跟同学来借钱上网的,那些借钱上网的同学应该好好反省了,在大学生的零花钱的使用上,上网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三 我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

大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业余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下降。平常我们在校园中,似乎除了体育课,就很少参加体育锻炼,那么,现今的大学生,到底有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呢?如何能够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呢?为了了解大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我在我们学校进行了一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有将近40%的学生是一周到半个月参加一次体育锻炼,有33%的人是两三天参加一次,只有9%的学生是每天都会进

党校培训第28期调研报告

行活动,而且有将近60%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低于一个小时的,只有14%的学生做运动1个小时到2个小时,其中,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有将近56%的学生是因为学校强制的。而且男女生分化严重。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不同的,男生普遍比女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并且男女生喜欢的运动也是不同的,男生都偏好竞争性强的运动,80%的男生喜欢球类,跑步之类的运动,而女生都非常注重身材,所以她们更青睐塑身性强的运动,如健身操,形体,瑜伽等;其次,男生掌握的运动技能也普遍比女生多,68%的男生都能掌握一些专项技能,只有46%的女生能掌握一些体育技能;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而女生则大部分是为了娱乐,为了身材。由此可见,在体育锻炼上,男女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四 我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

爱情,这一词在当代大学中已不再新鲜和神秘。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包容大学生的爱情,并积极关注大学生恋爱状况。我们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观,对我校的80位同学做了随机的问卷调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式对同学们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1.对爱情的理解。在爱情的角色中,26.4%的人选择“爱别人”,59.5%的人选择“被别人爱”。关于嫉妒是否是真爱的表现,41.4%的同学认为是,56.9%的同学选择了否。如果恋人要求你做他所期待的事时,27.8%的大学生不管什么都会去做,34.5%的人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自己。38.5%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恋情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41.3%的同学表示“有所考虑但还不全面”,12.5%的同学“根本没考虑就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只有7.6%的同学“在对方的猛烈追求下才恋爱”,也是一点考虑也没有。显然,大学生对爱的理解还未成熟,倾向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过度自我保护,对于恋情的考虑比较草率。2.恋爱的一般方式。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想“通过父母介绍认识恋爱对象”,6.1%的学生想“通过同学和朋友”认识对方,1.4%的学生通过网络,而84.9%的学生则想自己认识。在随后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证实了这一态度。恋爱的大学生中有1.1%的是通过父母介绍的,19.6%是通过同学和朋友介绍的,7.4%的是网络认识的,65%的是自己认识的。大学生恋爱的对象以同学和校友为主,占到总人数的69%,社会人士占27.8%。在是否接受网恋的问题中上,6.1%的人表示会考虑,29.5%的人可能会考虑,39.3%的人不太会考虑,党校培训第28期调研报告

而坚决不考虑的只有24.9%。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恋的持有很大的怀疑和犹豫态度。五 我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研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为了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

篇7: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摘要:本文是关于阜阳市颍上县红星镇大谢小学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对如何解决小学学生存在的学习及心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强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

指导老师:吕丽(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团总支)

团队成员:陈帅 黄孟君 许思维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能在新世纪里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农村儿童的教育为最终更好的服务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第一部分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的走上了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截至2012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超过3亿。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并日益成为备受政府与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仅以暑假支教实习位契机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的重点在“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

二、调查的基本现状

有刊物或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80%。我们所调研的大谢小学更甚之,父母在外打工的占到了85%。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基础教育的薄弱以及缺少父母的教养等问题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面临身体和心理的诸多不利。

三、目前的研究现状

就目前来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高校都投入到了这一研究领域。这为我们进行文献研究提供了资料。然而经考察发现,现有研究大部分是从整体上勾画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或者是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品行问题等外在因素和表现,而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等内在特点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也没有多少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专项调研。我们的问卷调研工作正是基于此基础之上开展的,不求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只希望能为让大家对留守儿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建设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展现美好前景

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掀起了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各方面全面提倡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在这种大好政策的鼓舞下一定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完善的机制,让留守儿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健康成长。

第二部分

一、调研目的:

在目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不够活跃和具体的状况下,本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调查与科学研究,在现有条件下,提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构想。

二、调研意义: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所作的调查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唤起更多同学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作为社会公民,我们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言建议,并号召全社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同时让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有一个更加全面和真实的认识

三、调研优势和特点:

1.我们在原有研究背景下,进行调研,能更全面更直接地反映“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

2.我们所获取的研究材料来自实地调查,真实可靠。

3.我们采用了权威和实际相结合的模式制定的心理调查问卷。(权威是问卷的覆盖面具有权威性,实际是有来自农村的第一批留守儿童参与问卷的制定)

第三部分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

二、调查过程

1、问卷调查:

2013年7月11号,我在阜阳市颍上县红星镇大谢小学进行问卷调查。我们的调查得到了学校校长朱振敏、及老师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我们在小学4—6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发放问卷,进行学习及心理测验。测验由陈帅组织,在教室开展。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放问卷之前,我们对问卷的题目了详尽的解释,保证了问卷较高的回收率和有效性。

第四部分

一、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6.3%的家长每半个月会和孩子联系一次,56.2%的家长每一周才和孩子联系一次,37.5 %的家长每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由于与父母相处时间短,爷爷奶奶没有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农村儿童或多或少的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心理健康上都有些不同。表现如下:

1.学习目的不明确

统计表明非常喜欢上学的学生只占20%,有70%的学生只是有点喜欢上学,从数据来看学生并不是讨厌上学,只是还没有明白上学对自己的作用。这一点仅从“对上学的认识”这个题目就能反映出来,75%学生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只会认识字就行,所以表现的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父母的引导也存在问题,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需要关注的是感情和学会做人等方面,但是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5%的家长在和孩子的通话中主要是谈论学习成绩,对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关心总共只占到15%。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2.不自信,各种态度消极不正确:

表现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自信能自己解决的只占到了5%,更多的是直接找同学帮忙。在受到委屈时只有5%的学生会为自己辩解,80的会与人争吵,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不会与人交流:在问卷中“家里来了陌生人的时候你会()”题目中很多学生选择了,低头不语。显现出这些孩子们在与人沟通交流上面表现出来了怯弱,害怕

4.冷漠,表现在问卷中“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我会()

A.喊人去把灯关上B.自己去关上C.不管它。有40%的学生选择了“C”

二、农村普通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因子状况分析: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各种小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就出现了。

第五部分

一、解决方法:

学习方面:

1.加强基层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让更多接受先进教育的当代师范生走进基层,去以新鲜的事物引导农村孩子积极主动学习。

2.在合适的时间开展家长会,让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能正确的认识到孩子真正需要的。

3.社会方面要以正确的舆论语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

心理健康方面:

1.让孩子们互帮互助,年龄相近会让孩子们更容易相处和了解,所以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帮助是最有利的他们身心成长和发展的。

2.建立问题学生专门的档案便于管理和资料收集以及问题的分析。出现问题时 可以方便的找到问题所在,同时对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3.设立咨询机构,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孩子心理健康工作。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我们大学生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都应做为其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去解决。为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参考资料

1、《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叶敬忠。

篇8:当代大学生兼职状况研究

一、调查形式

笔者利用假期开展了一次题为“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社会调查。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 共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有效数据100份。其中, 一年级25份, 二年级25份, 三年级25份, 四年级25份。总体来说, 被调查男女生人数基本相等。

二、兼职目的

对于兼职的目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40%的大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眼界, 积累社会经验;26.2%的大学生为了提升自己, 锻炼能力, 实现自我价值;21.5%为了赚钱增加收入, 减轻家庭负担;12.3%的大学生是出于兴趣爱好。对于家境不好的学生来说, 兼职更是他们所需要的。至于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 他们可以在兼职的过程中明白赚钱不易, 从而去理解父母的艰辛, 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另外, 由于目前中国大学生供给量相对于社会就业需求量过剩, 许多大学生希望以较高的素质、丰富的经验在今后的岗位竞争中占得先机, 而通过兼职来锻炼自己的自身能力, 使自己尽早地走出象牙塔, 并渐渐接近社会, 积累经验, 为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兼职中的工作状况

对于兼职的选择, 大学生主要从事家教、促销、派发传单、餐饮服务和在校勤工俭学。另外, 还有部分同学又列出会计、文员等多个兼职种类。可见, 在向大学生提供兼职岗位方面, 社会提供的机会比较多元化。另外, 在诸多兼职选择中, 大学生还是有所偏重。家教、促销、勤工俭学三种兼职所占比重高达60%。这类兼职在时间上灵活性比较大, 适合学生。除了家教对求职者有学历和成绩上的要求, 一般其他的工作对求职者的要求不高, 属于体力劳动, 可操作性强, 市场需要量大。

四、兼职存在的问题

在兼职过程中, 大学生确实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收获, 而且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丰富了社会阅历, 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大学生兼职也存在一些问题。

1、兼职与课程的冲突。

从调查结果显示, 兼职的学生大部分还是以学业为重的,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太到位, 不能很好的处理兼职时间与课业时间冲突带来的取舍问题。甚至有一些学生将大部分精力, 甚至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兼职工作中, 不参加集体或公益活动。过分追求个人利益, 只能使学生陷入困惑、迷失之中, 正确价值观念缺失。

2、安全问题。

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 也会遇到一些权益受到侵犯的例子,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 由于自身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不高而权益受侵犯是最常见的;公司、雇主不讲信用以及中介机构诈骗其次;社会缺乏专门机构管理和法律意识空白也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在校大学生对兼职的需求日益增长, 许多不法的中介公司为牟取暴利, 利用法律缝隙, 骗取高价的中介费。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 在做兼职的过程中, 很容易被中介公司骗取高价中介费, 或者是工作后拿不到公司或者是拖欠工资。大学生兼职的安全问题亟须解决。

3、加大一部分人的就业压力。

相对于下岗职工和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来说, 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智能和专业优势, 能够获得某些用人单位的重视, 也会对下岗职工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 大学生兼职占用了一定的社会就业岗位, 加大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五、针对大学生兼职问题的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基本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兼职情况。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兼职的过程中学以致用, 达到丰富社会阅历, 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为了大学生的兼职工作能够得到理性、有序、健康的发展, 笔者认为大学生应该认真考虑以下几点:

1、大学生在考虑兼职时, 必须仍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不能忘记自己来到大学的主要目的。在不妨碍学习的前提下, 注意安全因素, 来理性地选择自己的兼职工作。

2、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 必须先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有合法的经营执照, 是否是正规的单位;其次, 要详细与老板商量好工资发放日期和一些工作的细节。如:是否需要加班、加班工资如何计算等等;最后, 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大学生应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 即使仅仅是兼职, 也要对自己的权益做出相应的维护。

3、就学校而言, 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 把兼职作为课程中的一部分, 这样不仅能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兼职, 还带动大家认真学习了就业, 从而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激情, 满腔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兼职的经历。同学们大都希望在大学期间从事兼职工作, 但在兼职过程中同学们遇到各种困难, 由于缺乏经验和社会阅历, 不知如何应付, 甚至有些同学还被欺骗过。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特长, 善于交际, 能力突出, 能够将兼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因此, 总的来说, 大学生进行兼职工作还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4.7.

篇9: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关键词]大学生 自信 自立 自强

[作者简介]李健敏(1969- ),女,广东普宁人,梧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广西 梧州 54300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04-03

目前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环境下出生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心路历程、技能和能力等各方面关乎国家的未来,因而备受社会关注。为了准确把握他们思想跳动的脉搏,笔者于2007年7月设计了一份“关于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信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在广西选取了三所有代表性的大学,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梧州学院,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980份,有效率为98%。下面对调查情况进行剖析。

一、自信、自强、自立的涵义

自信、自强、自立隶属于自我意识心理结构。自我意识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视角。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角度出发,笔者的理解是:自我意识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关于自我、物我及人我关系在头脑中的自觉反映。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高形式,是人的意识的本质。人通过实践,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不但能更好地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也能更好地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并使社会化成为一个越来越具有自觉性、创造性的过程。

自我意识作为被意识到的自觉心理状态,贯穿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组成自我意识的完整的特殊结构,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对待的统一,集中体现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的社会态度上。日常生活中讲自尊心、自爱心、自信心、进取心等,都是自我意识状态的表现。

自信、自强、自立分别归属于自我意识心理结构的不同层面。自信、自强归属于从意志过程自我排难。自立归属于行动自主方面的自我行动、自我约束。从字面上理解,自信、自强、自立是同义词。但是从内涵上来看,这三个范畴也不完全等同。

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对自己成功的一种信心。自信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自信能够为迈向成功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当然,自信首先需要有坚定的目标,同时又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自强是立足于对自我有清晰认识,在历经生活的磨难后,获得成功体验的精神力的积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我意志提升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完善自我从逆境走向坦途、从平庸走向杰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情感体验。

自立是成功的目标和标志,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结果。自立相当于孩童走出了父母的怀抱,瘸子丢掉了拐杖。

由此可见,自信、自强、自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促进。自信以自立为原动力,以自强为依赖的手段和途径;自强以自信为推动力,以自立为原动力和目标;自立是自信和自强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当代大学生自信、自强、自立发展的基本状况描述

其一,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其二,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调查结果如105页表2所示。

其三,具有较强的自强精神。调查结果如105页表3所示。

当代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呈现较高的发展水平是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背景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个体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分依赖于社会的状态解放出来,为自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个体的主体性,促进了独立意识的发展,激发了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逐步完善,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当代大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主观原因看,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是个体发展的结果。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阶段。这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有了更明显的发展。自我感觉向理性认识发展,自我评价向抽象发展,评价能力上升到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大学生自我监督也日趋完善,能够把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结合起来,同时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水平也明显提高。

调查也显示,大学生在自信心增强、自立觉醒和自强精神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下面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三、当代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自信心不足

1.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相当多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的心理状态。10.4%的学生觉得与高中相比,更郁闷;27.2%的学生认为压力更大。事实表明,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郁闷是一种想改变现实又无力改变的矛盾心态写照。这种矛盾的心态是由于他们缺乏实干精神,无法调整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造成的。

调查还显示,关于在人际交往中觉得有压力或障碍,43.2%的学生认为主要是性格问题造成的;关于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自卑,56%的学生认为源于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如别人、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如别人、学校或专业不如意;关于对自己的性格评价,20.8%的学生选择性格内向、沉默寡言,4%的学生选择自卑;关于最担心的一件事,41.6%的学生选择个人综合素质不高,28%的学生选择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关于对未来的目标,20.8%的学生无信心,16%的学生充满忧虑;此外,有16.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实践能力,17.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

2.大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1)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存在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矛盾。个体这种自我认识的矛盾可以从家庭环境方面得到说明,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是在儿童自居的基础上形成的,父母是儿童早期认同的对象,如果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是错误的或混乱的,势必会影响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从父母的教养方式来看,如果家长的教养方式具有高拒绝否定和高惩罚严厉的特征,就容易诱发孩子的高焦虑、自卑、敌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等心理障碍。从父母的期望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如果父母的期望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要求或发展愿望,就可能使孩子选择消极自我同一性。(2)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调查表明,在校学生在人的本质、人生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方面,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集中的表现就是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依赖性较强

当代大学生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不仅生活环境更加优裕,而且享受着更多的父爱和母爱,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或是“小公主”。这样,造成个别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独立意识不强,尤其是独生子女过分依赖父母,自理能力较差。

此外,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的结果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压抑个体的主体意识。在高考指挥棒下,教学往往以“应试”为中心,无休止地进行“应试战争”,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和一味追求升学率,再加上作业负担沉重,致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我们一直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理想中,对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社会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人格没有做到有机统一。这些也是造成学生依赖性较强的重要原因。

(三)自强精神的外在动力不足

对自强精神的培养需要有一个生活磨炼的过程,当代大学生自强精神的外在动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其自强意识来源于学校培养的学生仅占7.2%,来源于社会影响的仅占5.6%。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当今社会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环境,开放的环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广阔舞台,同时对人的自主选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个人具备成熟的自我意识,不为复杂所迷,不为诱因所为。同时,高速发展的国际互联网还要求现代人具有良好的网络意识,能正确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但是,在过去封闭社会条件下,人们受交通、通讯、传媒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活动范围有限,视野、思维难免局限于比较狭隘的时空,加上人的意识形态在封闭状态下经过反复过滤,显得相对单一,人们对环境因素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只能依赖组织决定。尽管时空发生了变迁,但是过去封闭的社会负影响依旧残留在潜意识中,致使个体面对开放的社会环境时,很难立刻适应,失衡心理便油然而生。二是学校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从小学到大学都缺乏培养生存意志的训练课程,为了学生安全,很多学校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学生的户外游泳课,社会实践课变成在教室里的自由活动课,开设军训课程的中学很少,即使在大学,新生的军训课程也是短暂的。同时,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没有很好地在大学生活中得到发扬,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忧患意识很难在大学生心里扎根。

此外,人才培养方式的单一性也导致学生缺乏自强意识。当代开放的社会环境需要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然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学校教育却片面强调应试教育,致使教育的本质被歪曲。学校教育往往不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是成为学生考取高分的手段。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被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被分数取代了,学生的自强精神被忽略了,自强精神动力明显不足。

四、对策和建议

要加强大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精神,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一)高等学校的责任

1.发挥组织和联络功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以完善整个社会的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和使用过程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学校执行教育政策,培养学生;社会用人单位通过选择人才反作用于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家长扮演着学生培养的协助者角色;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以上各个角色的所作所为都对培养当前大学生的“三自”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应该发挥其组织和联络功能,协调上述角色,整合各种资源,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生培养机制。

2.完善和提升自身的学生培养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大学教育的模式,明白和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明白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做好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以缩小心理差距感。二是要完善一套学生自信、自强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树立新的信心,寻找新的自强手段。例如,组织学生搞勤工俭学活动,以解决贫困学生的一些问题;开展各种竞技活动,挖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三是要提高学生心理辅导机构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心理创伤的修复功能。大学的殿堂也是一个竞技场,充满着各种竞争,对失败者进行心理抚慰以激发其后续的拼搏,是当前学校一项有待改进的事业。四是要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抑制学生沉迷于网络、早恋等各种不利于身体健康并影响前途的事情发生。

(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学生教育的主管部门,担当着制定各种教育政策和规章的重任。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前情况,制定出有利于培养当前大学生“三自”精神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当前高校的学生培养机制,促进学生“三自”精神的提升。同时,又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与协调,以了解规章制度的执行效率,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三)家长的责任

虽然迈进大学之门的子女几乎都已经成年,家长也应该让成年子女独自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但是,家长也应该注意到子女的中学生活与大学生活的巨大差异,认真把握子女面对这种差异时所具有的心理调适能力,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不能由原来的紧紧搀扶改为突然放手,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子女跌倒。家长应该根据子女自信、自强能力的提升情况,慢慢地放手,对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要适度地加以关注。另一方面,家长应适时地与学校沟通,以协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子女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状态,做到对症下药。

(四)用人单位的责任

用人单位是大学生的最后归宿,是用其所学报效国家的地方。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不一样,层次级别不一样,所占用的社会资源不一样,入学门槛也高低不一,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有着级别上的不同。虽然多数人认为高考不能凸显一个学生的全面能力,但以学生就读的学校来区分学生优劣的观念在我国仍然根深蒂固,很多用人单位不是以学生的能力的高低而是以学校的优劣来挑选学生的,以致很多能力突出的学生只因为读了一所不出名的学校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样一来,很多高考不理想而没有进入名校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大学校门就开始对未来失去信心。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天这样一个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用人单位就应当转变用人观念,做到唯才是举,而不是为名是举。努力做到让那些没有进入名校,没有享受到太多的社会资源的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上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增加其在高校里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五)学生自身的责任

学生既是问题的客体,也是问题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三自”精神,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就包括学生自身的努力。其他社会角色的作用只能作为学生“三自”精神提升的外在诱因,这种诱因能否真正起作用,还有待于学生如何将这些诱因进行内化,转化为自己对自信、自强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继而付诸行动,达到最终的自立。所以,学生从小就要锻炼自己的自强、自立能力,经受生活的磨砺,锻炼自己的意志,以增强心理健康及抵御诱惑和抗拒失败打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德辉.大学生心理与辅导[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德)埃里希·佛罗姆.寻找自我[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上一篇:教案简案格式下一篇:关于噪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