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24-07-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精选10篇)

篇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本文就加强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一些浅见,与有识之士探讨和商榷。;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我国现今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往往还要沿用旧体制的办法来解决,而旧体制某些方面的弊端未能彻底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进程。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反映和表现为道德严重滑坡的各种行业不正之风,无不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有关。因此,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实施“三项工程”,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内容很多,主要有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3个方面,亦称“三项工程”。;

(一)制定警察职业道德规范,是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决定了现阶段的警察职业道德具有不成熟性。高尚的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来逐步实现。要把职业道德规范的制订与完善建立在牢固的思想基础之上:组织警察共同讨论,共同制订职业道德规范,使集体主义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体现在规范之中;坚持从警察职业具体实际出发,做到制订的规范有警察岗位特点,简明适用;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制订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尽可能达到法规性与道德性的统一;结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制订和完善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及时检查、总结实施情况,并根据警察职业情况的变化和形势发展的要求,组织人员不断修订补充,及时完善职业道德规范。;

(二)开展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长期任务。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道德理论以及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提高民警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配合落实岗位责任制进行教育,提高履行职业责任的自觉性;与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提高民警的业务能力;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三)搞好警察职业道德评价,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第一要充分认识警察职业道德评价的地位和作用。警察职业道德评价是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裁判、教育、调节作用。没有警察职业道德评价,也就无所谓良好的警察职业道德。第二,要掌握警察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客观标准。一般说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是道德评价的根本客观标准,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警察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应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行各业的共同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繁荣,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组织好警察职业道德的社会评价活动,及时将社会评价结果传递给警察,从而规范、约束和引导警察的道德行为,提高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第四,要抓住自我评价这个重点和关键,推进警察自主管理,要引导和组织民警对自身行为得到的价值进行善恶判断,及时调节自身的道德行为。第五,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三、开展做人民满意警察活动,是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形式;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必须着重抓好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形式。笔者认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应着重抓好“三个结合一个基础”:

(一)与警察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持久、深入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警察精神,是警察在保卫国家、集体、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等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形成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以强烈的群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坚定的共同追求、鲜明的社会职责,形成公安队伍巨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把警察职业道德同警察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广大警察在职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经常用警察精神激励自己,继承和发扬蕴含在警察精神中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以主人翁态度在本职岗位上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与“三讲”、“三项教育”、“三个代表”等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建设。通过学习,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统一认识和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广大民警增强“三个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实现“两个提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即公安工作与经济建设、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使公安工作自觉服从于经济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三)与警察民主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人民满意警察考核评定工作。人民满意警察考核评定工作,实际就是职业道德评价活动的一项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结合点之一。搞好这项工作,就是要求以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为考核评定标准,通过民主生活会、民主管理会的形式,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进行。考核评定对象是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警察。做好人民满意警察考核评定工作,为完善警察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领域。;

(四)坚持开展科、所、队、室创人民满意警察活动,把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科、所、队、室是公安队伍的细胞和基础,公安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基层抓起,否则,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抓不上去,要提高整个公安队伍工作水平也将是一句空话。;

四、发挥党组织在加强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必须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抓好。各级警察部门的党组织具有做好警察中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其作用不可低估。同时,各级党组织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通过民主渠道和社会调节作用,把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五、在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教育中还要处理好以下5种关系

(一)权与责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原则,也是从业人员终生修养的课题。警察的职业道德都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道德准则具体展开,“人民警察为人民”就是党的宗旨在公安行业中的体现。警察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使职能权力,理应用这种权力服务于人民,其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权力越大,职位越高,责任就越大,义务也就越多,越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要利用好手中的权力为社会最大限度地办好事、办实事。;

(二)虚与实的关系;警察职业道德既要务虚,也要务实,既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也要注意关心和解决民警的实际问题。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除一部分纯属认识和思想意识问题以外,在很多时候都与本人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实际困难有关。如学非所用问题、岗位分工问题、奖金福利问题、子女上学就业、住房分配以及人际关系方面难以处理的矛盾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解决程度如何,都会直接影响到民警的思想变化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开展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贯彻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分析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在解决民警实际问题时,不能有远近亲疏之分,尽量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同时要注意不能把对个人利益的关心绝对化,要引导民警正确对待实际问题,体谅国家和单位的困难,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利与名的关系;职业道德教育与物质利益都是针对某种需要起作用,它们可以互相结合,但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必须正确贯彻职业道德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对于那些在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其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社会的承认,从而释放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但是,单凭物质或奖金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是不稳固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如果没有精神鼓励,失去精神支柱,就会诱发狭隘的利已主义。所以,只有建立在较高思想觉悟基础上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才最可贵、最可靠。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四)褒与贬的关系;职业道德教育是联系实际讲道理、论是非的工作,在教育中难免涉及一些具体的人和事,对值得提倡的典型给予表扬,对错误言行提出批评,褒贬分明,一针见血,这样才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但在实践中要注意三点:一要正确对待先进和后进,对民警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决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专找对方缺点和错误上。二要与人为善,表扬和批评都要实事求是,从团结和爱护同志出发,不带个人恩怨。三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场合,注意权衡各种关系,做到细致周到,恰如其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

(五)教与管的关系;职业道德教育是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待教育对象需要细心、耐心、热心、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只有通过坦诚相见的交心,才能做到彼此信任,使被教育者觉悟和进步。但是,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必须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就是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作为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以保证工作的正常秩序。对于那些明知故犯,一意孤行,以至于违纪违法的人,决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罚,这样才能刹歪风、树正气、顺民心。

篇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摘要:职业道德既是国家和社会公认的理想和道德观念,又是社会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观念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理想教育为核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现代职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职业道德

市场经济在促进人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当前,“道德危机”已成为人们公认的社会现实。这种危机不仅导致了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与人的生活质量的下降.也在相当程度上使得经济与社会发展丧失着所必要的秩序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而职业道德是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理想教育为核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现代职业文化建设。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一个人要有作为,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们常说的为“官”有“官德”,治学有“学德”,执教有“师德”,行医有“医德”,从艺有“艺德”,经商有“商德”,这就涉及到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具体而言,什么是职业道德呢?所谓职业道德就是社会一般道德要求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直接地反映着社会道德的要求和道德面貌,它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应强调的内容

(一)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核心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理想教育为核心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将爱国家、爱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然要坚持理想教育,“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顺利发展迫切需要理想导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它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发展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加强理想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高度发展的社会,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加强理想教育,理想是精神文明的核心与灵魂。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个体生命实践、依靠物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道德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个内容要素,如果理想不能通过职业道德实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中去,理想就是一句空话。而个人理想的实现,远大的理想又会激励人们自觉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任务和使命,这就会极大的促进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主要通过人的职业行为和效果得到落实和体现,而人的行为和实践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它最终依赖于崇高而又科学的理想和先进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和贯彻。人们通过职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会极大地促进职业道德观念的进一步表现。

(二)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灵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一种政治觉悟、思想觉悟,又是一种道德境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要的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观念趋向多样化,价值标准呈现多层次。错误的价值观念在不断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中滋长。为此必须塑造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在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为根本目的。各行各业,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总目标服务的。每个个体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人民服务,正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社会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精髓。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提出的一系列规范,都与它相联系,是这一要求在某一方面的具体体现。同时,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于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良心、职业责任心等职业道德的各项内容,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可能会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态度、强烈的职业责任心,等等。我们的各项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就业者的每个公民也都是人民的一员;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为人民服务”本质上是“人民自我服务”,即公民之间通过相互服务来谋求共同的幸福;每个职业岗位上的服务者,在别的岗位面前都是被服务者,这里的职业分工原则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职业分工的根本意义,在于人民有组织地自己做自己的事业。我们还应该看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其他一些措施,如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与遵守,以及职业道德修养都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与保证。因此,抓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就抓住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

(三)实践,职业道德的主线

实践决定职业道德。从职业道德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职业道德的产生是以社会分工为基本前提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从而导致社会分工,进而导致各种社会行业和职业的出现,同时也产生了调整行业和职业关系的职业道德,由此可见,没有实践就没有职业道德,实践就是贯穿职业道德始终的主线。

职业道德强烈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就是在实践中锻炼。职业道德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个内容要素,它来源于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实践和社会关系实践紧密相连,职业道德实践又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它是社会实践过程中结成的一种道德行为规定,以协调和稳定社会实践,以保障其顺利进行,最终达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又会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道德实践的自觉,而职业道德实践又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全社会各行各业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保障协调一致的生活,焕发劳动者的积极性,进而推动社会实践的进步。

职业道德实践是衡量社会职业道德水准的标志。只有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它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本身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离开具体的职业就没有职业道德可言。同时职业道德也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脱离实践的职业道德修养,既不能提高个人、企业和社会的道德水准, 也不能维护企业信誉,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相分离,就会造成职业道德活动的虚伪,形成二重化的职业道德人格,使得职业道德水准普遍下降。而把职业道德理论付诸实践,做到职业道德知与行的统一,职业道德修养才有价值,才能达到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三、诚信,职业道德的依靠

诚信,立身之本与从业之要,“诚”与“信”,都是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诚,就是诚实、真诚,真实不欺,它主要是个人内在的品质。信,就是指信用、信任,真心实意地遵守诺言,它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和行为。从二者关系来看,“诚”是“信”的心理品格基础,“信”是“诚”的必然行为结果。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文化就是指真实无欺、遵守承诺和契约的品格。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是优胜劣汰,靠的是信誉、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以赢得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行业道德才会有市场,不讲行业道德就会失去市场,无以为继。在职业中,只有诚实的劳动和创造,才是人生光荣境界的标志,人们通过守规、勤业和精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表现出来他们的职业道德内容越丰富、水平越高,才能赢得过多的信任,在职业上所能实现的价值也就越大、越丰富。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职业道德说到底,它只是道德的一种,而道德的调节功能带有非强制的特点,只能起到部分社会功能,所以,要达到社会安定,社会和谐,就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制是道德建设的坚强后盾,道德没有法律作为强制手段就显得苍白无力,而法律也正是通过强制手段使人养成道德习惯。有了一定的法律规范,长期坚持下去,使个体养成适应于职业要求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由外而内地培养和促进个体道德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这正是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

(二)加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

中国目前职业文化的底蕴还不深厚,故造成目前的职业道德建设中出现不和谐的因素,所以在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应当加强培育现代职业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和提高职业尊严和意义追求。二是确立和健全新型职业制度和职业规范,充分保障各种职业的权利,明确各种职业的社会义务,以社会主义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为基础,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制度文化,建立并逐步完善职业制度,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录用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回避制度、辞职辞退制度、退休退职制度等,使各种职业普遍得到尊重,合法权益有所保障。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监督和规范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职业网络,法律和政府不可能制定一套全面细致的行业规范,所以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包括制定相应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丰富和改善职业心理。

建设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职业活动方式、职业声望、职业语言及职业行为的多重意义,从而加强我们对职业的热爱。二是有助于增强职业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三是有助于政府职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促使职业利益得到保障。四是有助于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三)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激励机制

激励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使这些思想和行为得到强化和推广。凡是违背职业道德应受到制约、惩罚,而对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个人、模范单位、模范行业,应予以奖励,赏罚分明。对成绩突出者予以一定的荣誉,一定的物质奖励,形成一种导向力量,养成人们的自律习惯。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讲经济效益,这就促使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生存发展,这是极大的好事。但行业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形成自我力量的抵消,使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单纯追求利润,以假乱真,不顾社会效益,损害国家、人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这不仅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违反了科学的发展观,而且还带来了不安定、不稳定的因素。用职业道德来规范各行各业、各从业者的行为,使他们从思想、感情、作风、意识和行为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办事,这既能保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又能正确处理好职业外部的各种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篇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

当今煤炭仍为重要的能源之一, 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 浅部煤炭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煤炭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为了寻找和开发更深部的煤炭资源, 地震勘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煤田地质勘查中地震勘探主要目的是查明断层、褶曲、陷落柱、采空区、冲刷带、煤层分岔合并、煤层厚度等。如井田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是首选的物探方法。

同样, 地震勘探也受地形、浅层地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及后期资料处理解译等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 我单位在复杂地区进行的地震勘探实践, 通过提高资料处理解释水平, 以往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得意较好的解决, 节约了经济成本和时间, 创造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就准格尔煤田南部某煤田普查二维地震勘探实例进行讨论, 来说明资料处理解释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重要性, 今后在类似的地区借鉴, 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 勘查区地层

勘探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中奥陶统马家沟组 (O2m) 、上石炭统太原组 (C2t) 、下二叠统山西组 (P1s) 、二叠系石盒子组 (P1-2sh) 、上二叠统孙家沟组 (P2sj) 、下三叠统刘家沟组 (T1l) 、下三叠统和尚沟组 (T1h) 、中上更新统 (Q2-3) 、全新统 (Q4) 。

2 地震地质条件

2.1 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勘查区地处黄土高原, 地形切割强烈, 山坡大部分地表被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 (见图1) , 地表以浅褐色, 淡黄色亚砂土, 亚黏土, 夹紫红色古土壤为主, 厚度约0~50m不等。其中黄土成分复杂、疏松、孔隙率大且干燥, 致密程度变化较大, 其波速一般为400m/s~1200m/s不等。对于地震勘探来说, 第四系黄土为明显的低速带, 地层吸收效应强烈, 地形起伏变化, 使反射波双曲线形状发生畸变, 造成反射点的离散, 不但给测线布设、野外施工带来困难, 而且给后期地震资料处理的静校正环节增加了难度, 因此本勘探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

2.2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 本次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为山西组5号煤及太原组6号煤, 煤层平缓, 厚度稳定连续 (一般厚度5m~10m) , 两目的层间距约为25m~50m, 煤层埋深约为680m~1100m, 煤层顶底板多为粉砂岩、泥岩。据相邻区资料:煤层波速约为2200m/s~2300m/s左右, 密度为1.31g/cm3~1.54g/cm3, 波阻抗为2882~3542;泥岩波速约为2550ms~3250m/s, 密度为2.48g/cm3, 波阻抗为6324~8060;粉砂岩的波速为3100m/s~3650m/s, 密度为2.48g/cm3, 波阻抗为7688~9052。可以看出, 煤层与顶底板岩石波阻抗差异较大, 存在明显的波阻抗界面, 能形成良好的反射波组, 所以该区具备良好的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3 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和措施

3.1 激发条件的选择

基岩区地表风化强烈, 钻机成孔深度2m~3m, 药量1kg~1.5kg;薄黄土地段终孔在基岩, 药量2kg~4kg;厚黄土层地段, 一般在3m~20m, 土质疏松, 波速低, 其下为局部含钙核致密红黏土, 炮点终孔在致密红黏土内能取得较理想资料, 孔深3m~20m, 药量2kg~4kg。

3.2 接收条件的选择

综合分析了工区内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 检波器组合主要往降低噪音干扰的方向考虑, 经野外试验对比, 最终采取SJ60Hz检波器串联4组合的方式接受。同时检波器挖坑埋置, 插紧、插直, 确保检波器与大地的耦合性。

4 资料情况

不同激发点地震地质条件存在很大差异, 资料情况差异很大, 基岩区资料较好, 厚黄土区及砂卵石层资料较差。图2为基岩区单炮记录, 可见有效波清晰连续, 信噪比高;图3为黄土区单炮记录, 可见有效波不清晰、不连续, 追踪很难, 信噪比低, 各种干扰并存, 如声波、面波、随机干扰波严重干涉有效反射波。

5 地震资料处理

尽管本次野外数据采集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尽最大限度的去获取有效波。但总体上看, 部分资料面貌差, 原始记录中各种干扰波较为发育, 波至时差较大, 在此种情况下, 如果按照常规处理方法, 不容易获得较好地处理效果。因此, 针对工区的特殊情况, 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 在兼顾分辨率的同时提高资料的信噪比。

地震资料处理在以下几个环节与常规处理有所不同:

(1) 静校正处理:区内低速带厚度变化复杂, 风化岩石出露段交替无规则出现, 静校正问题十分严重, 是资料处理的关键。通过试验, 我们采用美国绿山软件中的层析静校正流程, 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静校正处理的效果较为明显。

(2) 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与速度分析的迭代:剩余静校正方法大多数采用相关法求取静校正量, 本次处理采用了速度分析与优势频段剩余静校正迭代方法, 根据资料不同的处理过程中优势频带的变化, 采用不同频宽对模型道进行优化, 从而使求出的剩余静校正量更为准确, 使资料成像效果更好。

(3) 干扰波的去除:针对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干扰波发育的特点, 以前地震处理中干扰波的去除方法主要是根据干扰波的频率、速度等特征, 在频率域里去除, 这种方法在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深层目的层波组信噪比较高的条件下, 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直接用于本区会对本来信噪比很低的目的波组造成很大伤害, 地震波分辨率和信噪比不升反降。在本区使用的方法是直接于时空域中, 多道识别分析、单道去除, 在去除干扰波的同时, 还减少了对目的层波组的损伤。

(4) 反褶积的选取:在以前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反褶积主要在叠加后应用, 但由于本区地震资料由于受地表情况复杂、岩性变化复杂等不利因素影响, 地震子波的动力和运动学特征非常复杂, 仅仅在叠加后进行子波整形的反褶积处理是不够的。所以本次在该处理环节上与以往不同, 所采用的方法是:在所取得的地震资料进行水平叠加之前, 对每一个单炮记录进行反褶积子波整形, 从而在叠加之前就把波形之间的差异进行消除, 使得所需要的目的层波组特征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再对资料进行水平叠加, 在叠加之后的剖面再进行一次反褶积处理, 改善目的层的波组特征, 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

(5) 下图4为较差地段资料处理对比图, 由图4可见, 常规处理所得剖面有效波时深在500ms~540ms附近, 同相轴连续性差, 局部段难追踪, 信噪比低, 反映构造不清晰;由图5可见, 改善流程方法处理所得剖面有效波时深在500ms~540ms附近, 同相轴连续性好, 易追踪, 信噪比高, 反映构造清晰。

6 结论

(1) 在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地区施工, 受各种条件限制, 有时资料品质改变很难, 综合考虑投资、质量、进度等各方面, 在内业资料处理上下功夫, 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 施工时尽量采取有效措施, 如检波器挖坑埋置、适当增加药量等, 提高资料质量, 应边采集边处理解释, 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3) 地震资料处理必须本着严瑾科学态度、实事求是, 绝不能牵强附会, 才能解开煤田勘探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何樵登, 熊维纲.应用地球物理教程-地震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0.

[2]王振东.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4.

[3]董敏煜.地震勘探[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4]牛跟彦.复杂多变条件下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J].陕西煤炭, 2012, 31 (1) :56-58.

篇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市场经济 教师 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陈华新(1960-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处。(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特别是进入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涉及整个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突出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是由教师的劳动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丰富思想、复杂感情、个性鲜明,却又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的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教师劳动的手段则是教师个体内化了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心理品质。教师把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精神作为手段,去影响、感化、教育劳动对象,从而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变化。教师的劳动就是用自己的全部心灵和智慧去陶冶、塑造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教师的心态比以往更加复杂。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价值取向等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冲击教育领域,使教师队伍在师德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1.受拜金主义思想影响,不安心教学工作。主要表现在:(1)弃教从商。由于教师职业收入比较少,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过低,使部分意志薄弱的教师弃教从商,或创办企业,或投身股市,或从事信息咨询服务,有的甚至摆摊设点,拼搏于商海之中。也有些下海者受到挫折后重新回到学校,但是并不安于现状。这使得教师队伍处于一种不安和躁动之中。(2)开辟“第二职业”。有的教师虽然不离开教师岗位,却以开辟“第二职业”的办法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目前,在国家还不能大幅度改善教师待遇的情况下,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来增加收入,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这种现象在一些学校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有的教师把“第二职业”变成“第一职业”,把学校当做自己的栖身之地或后退之路,而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赚钱上。(3)“跳槽”。有的教师则采取“跳槽”的办法来解脱自己,认为这是从经济上向高收入看齐,从自我实现上向最有利的地方挪动的好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合理流动无可厚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但是,有的地方,农村教师到乡镇,乡镇教师到县城,县城教师到城市,致使城市教师大量超编,农村学校严重缺编。有条件的教师则离开教师队伍,调入企事业单位。“跳槽”已经造成了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定,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学校甚至无法开课。(4)以教谋私。有的教师淡忘了教书育人的天职,利用履行教师职责之便为个人谋取私利,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从教不廉、以教谋私的现象。

2.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缺乏奉献精神。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竞争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是一种提高社会效益的合理机制,也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新机制,竞争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但是,市场经济竞争也有两面性,其负面效应也影响到教师队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私欲膨胀,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而不顾教育工作的需要。如有的人在承担工作任务时,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与学校讨价还价;有的人在职称、职务、住房、奖金等待遇上只为自己打算,为了获取好处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人利己或损害集体的利益,不顾及同事之间的团结。二是不安心教学和科研。治学不严谨,急功近利,为了达到某種目的,甚至不惜造假。三是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恶化。所有这些,都是与师德要求背道而驰的。

3.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意识淡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有八个方面的要求,其中,把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放在了首要位置,这说明两者的重要性。有的教师受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影响,瞧不起教师职业,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不能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民主性原则,有的甚至无视学生人格,随意讽刺、挖苦学生,随意让违规学生停课反省,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不管学生犯多大的错误,责令他们停课反省,就是变相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违法行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更是违犯了教育法规。有的教师忘记自己的身份,违背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生活上、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时间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有旷课的现象,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影响到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面对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根据市场经济社会的特点,探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重新强调尊师重教,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新时期以来,尊师重教得到了大力提倡。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趋利性的利益观和价值观逐渐充斥社会,再加上教育领域出现的腐败现象,人们尊师重教传统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有部分人对教师有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家长对教师不理解,不尊重、不支持教师的劳动和工作。社会上轻视甚至污辱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打击了教师的自尊心和职业荣誉感,也冲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重新强调尊师重教,在整个社会营造尊敬教师、重视教育的氛围,非常有必要。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要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要从政策上切实解决教师待遇低的问题,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教师的工作,让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2.创建宽松环境,发挥学校师德建设主阵地作用。学校是师德建设的主阵地,要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形成学校领导带头,全体师生关心师德建设的局面。首先,学校要从制度上保障师德建设,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不予聘用。其次,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师德培养环境,在学校管理上贯彻民主原则,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每一个教师。要在教师队伍中倡导团结合作、严谨求实、积极上进的工作作风,建立既有制度保障,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和谐关系。再次,学校要把为人师表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多为教师的进步着想,为教师成长创造宽松环境,尽可能为教师争取各种进修和提高的机会。最后,学校党团组织、教代会紧密配合,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从生活、工作和思想上多关心教师,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师德建设。

3.加强自我修养,把师德建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搞好师德建设,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教师自己。因此,强调教师自我修养,把师德建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提高,切实增强以下几方面的职业道德:(1)无私奉献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标,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己任,不计报酬,不图名利,乐于奉献,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是人民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如果教师缺乏奉献精神,就不会热爱教育事业,就不能立足讲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2)实干与创新精神。传统的师德,要求教师要有优良的学风,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知识上不断扩充,脚踏实地地做好教学工作,这些都是要继续保持的。同时,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该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就是创新精神。因为,只有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的形势下,教师应当以超前的姿态领先或者跟上改革的步伐,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不断开拓创新。(3)师生民主平等意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建设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要关爱学生,因为没爱就没有教育;要对学生负责,教育是一种责任,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学会欣赏学生,因为学生的自信是在欣赏中建立,良好的习惯是在欣赏中形成,优良的品质是在欣赏中发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教师,师生关系才能更加和谐、融洽,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加和谐发展。(4)法律法规意识。坚持依法執教,依法管理学生是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纪国法,尤其是要加强对《教育法》《教师法》的学习,要履行“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和提高水平”义务,真正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代代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人才,为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建立法治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奋斗,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继承与创新,勇于应对现代教育的挑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卫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EB/OL].http://news.sohu.com/20060411/n242749610.shtml,2006-04-11.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3313.htm,2001-05-29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2419.htm,2005-01-13.

篇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计划经济形式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转变,但在这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人们道德水准的下滑,诚信理由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突出。

在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着这种诚信失范的理由,财务丑闻时有发生,会计的诚信遭到质疑,本文将着重通过介绍会计诚信的内涵和现代会计行业中存在的诚信理由,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会计诚信在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加大对会计行业的监督,提高会计诚信度,为建立诚信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努力。

 

篇6: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一种社会道德体系,总有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当前,道德建设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它是属于一个社会特有的道德,其基本要求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即“五爱”;第二个层次是共同道德,即每一个社会都具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即“四德”.

作 者:苏继芳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2(5)分类号:B82关键词:

篇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筑创作手法的多样性说明了建筑创作的道路更加广阔和丰富, 但从另一方面看, 建筑作品的内在质量比起先进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其中主要表现在小型建筑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作品不重视细部处理两个方面。

1 小中见大或大中见小

在一个相互关联的城市中, 中小型建筑是大型建筑的背景和依托, 这部分建筑在建筑创作中所占比重大、范围广, 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宣传、评奖及实践中却存在忽视和轻视中小型建筑的现象。在商品大潮冲击设计市场的条件下, 小工程意味着造价低、效益差,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投入的心力并不比大工程少。以精神鼓励的评奖来说, 小工程获奖的比重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实际上由于小型建筑的创作条件和客观要求与大型建筑不同, 我们对他们的评论应该视情况有所区别。一般来说, 小型建筑的造价较低, 结构和的材料处理上应力求简化、朴实。但由于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经常处于人们的视线交汇和亲身感受之中, 对其尺度、选型有较高要求。从另一方面看, 小型建筑因为规模小, 单体造价相对有限, 又具有一定的创造灵活性, 往往可以成为建筑理论和建筑思想的实验品。

由此看来, 我们可以将小型建筑分为两类来评论和要求:一类属于满足人们一般的物质文化要求的, 应该用建筑的基本概念, 基本标准来要求;一类属于探索性或实验性的创作, 应该将作品的启发性和文化价值放在第一位。

对于前者如建筑小品、小旅馆、小学校等, 应该将作品满足环境需要、基本功能、使用要求等作为评价建筑优劣的标准。对于后者, 有创意的小型建筑往往对整个建筑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2 整体逻辑与细部处理

在各种有形的艺术品中, 都十分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绘画作品中, 往往将“远看惊心动魄, 近观奥妙无穷”、“远观其势, 近取其质”, 作为品评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准。

然而建筑不是一纸两向度的绘画, 它的实质是供人在内部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空间处理。人们由远及近, 由外至内的不同体验, 需要建筑向人们提供各阶段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这要求优秀作品既要有整体逻辑的清晰性又要有不同细节的丰富性。

在建筑作品中, 其整体性应包括:环境关系的分析、总平面功能安排、外部与内部空间选型、结构传力简图, 以及庭园处理家具设计等。建筑的细节处理应属于建筑的整体性范畴内, 起到深化主题、完善整体逻辑的作用。

目前我国建筑界对整体与细部的联系和统一重视不够。如果说细部问题在大中型建筑物中占有重要比重, 那么在小型建筑中, 细部就更加不可忽视。实际上有些小型建筑中除了细部处理, 还有一些空间关系、选型组合可以欣赏, 但在小型建筑中离开了细部处理, 建筑物的尺度关系往往错位, 给人以空洞乏味的感觉。

3 尺度控制与工匠精神

在体验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时, 对人体产生影响或说明环境气氛的, 主要是接近人体尺度的建筑处理、空间序列、室内设计, 其中细部划分和处理往往起到说明建筑物尺度关系的作用。在大型建筑中小尺度的细部处理更是沟通人体与建筑的最佳途径。在建筑物的适当部位加以细部或以一定尺寸划分墙体或线角是建筑师处理建筑尺度的常用手法。这些工作既需要长年的经验积累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里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愿我们的建筑师对小型建筑和细部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傅袆.建筑的开始小型建筑设计课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邹颖, 卞洪滨.别墅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田学哲.建筑初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4]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5]刘云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6]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工出版社.

[7]赫曼.赫茨伯格[著], 仲德崑[译].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8]赫曼.赫茨伯格[著], 刘大馨, 古红缨[译].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9]若弗雷.H.巴克[著], 王玮, 张宝林, 王丽娟[译].建筑设计方略——形式的分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10]黎志涛.快速建筑设计方法入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篇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职业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领域的诚信道德建设,非常必要。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是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设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已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2.道德建设在公共生活中的必要性。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道德,另一个是法律。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3.道德建设在家庭生活中的必要性。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注重把握婚姻家庭演变的规律和现实状况,妥善协调婚姻家庭关系,既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又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

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首先,要尊老爱幼,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讲究父慈子孝的国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我国社会中,强调尊老爱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对于解决日趋凸现的老龄化问题和独生子女的培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家庭关系中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是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并不是要否定自然的伦常秩序。再次,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最后,邻里团结。邻里之间既无血缘关系又无法定关系,而是一种地缘关系。邻里之间长期相处,难免产生误会和矛盾,要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无理者主动认错,得理者款以让人,这样才能化解矛盾纠纷,增进邻里感情。

(二)道德建设的可能性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的推进。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之中成长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它像是一块不会磨损的“胎记”,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三、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才能够真正的继承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并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新的实践经验,遵循和探索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感受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抵制外在因素对于自身道德信念的冲击。从而更加有计划的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二)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向重视道德对人们行为的教化。正如孔子所提出的“为政以德”的德治主张。它一方面被后来的儒家学者们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更为系统的德治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也被历代封建帝王不断加以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德治制度和传统。其思想虽然在本质上是一种统治策略,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和明显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但强调道德教化和道德激励,重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这一方面讲,是值得借鉴和吸收的。特别是进入当代社会,市场的趋利性、排他性和商品交换原则以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法则,不断的在侵蚀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人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导致国家整体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削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更加影响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大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和谐便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道德建设,有利于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在确立和谐社会目标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在当代,不同的国家地区发展模式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道德建设可以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

(四)道德建设,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其一,道德建设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其二,道德建设有利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新科学发展观。其三,道德建设有利于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其四,道德建设本身就是有赖于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五)道德建设,有利于确立以和谐为宗旨的道德评判体系。通过道德建设,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衔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和的道德体系。道德建设,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利益。

道德建设,有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大众媒体的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人格等理念;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的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篇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加强档案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给依法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人们只注重短期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作和活动, 而对档案这项不起眼但却起长久作用的工作容易忽视, 特别是有些单位领导, 把工作着眼点盯在业务建设上, 忽视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因而使档案行政主管力度不强, 面对摆在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无法容纳和解决。为此, 有必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调整工作视角, 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宏观调控的意识, 坚持用较完备的档案法律、法规来约束档案工作, 引导档案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使档案工作更多的负担起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职能。

二、改革开放需要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档案作为载体的表现形式, 最生动、最完整、最准确的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 它不仅记录这一历程所有事物的原始面貌, 而且记录这一阶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使人们从历史教训中获取知识, 寻求参考, 用以指导工作。因此,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档案工作, 规范档案工作需要有完善的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 档案工作就越离不开档案法律、法规来保障, 因为,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档案是信息资源, 是整个社会信息的基础, 在信息化程度极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发挥档案信息的自身优势, 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 不仅是明天发经济的可靠资料, 而且具有经济活动的凭证作用。因此离开档案工作, 生产力就难以发展, 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就难以实现。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增强“依法治档”意识

“依法治档”是运用法律、法规治理档案事业、发展档案事业的有效手段。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要想使档案工作更好的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把档案法律、法规作为日常的工作行为准则, 明确自身在档案事物中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树立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意识, 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引起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才能使档案法律、法规扎扎实实的运用到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同时, 档案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法律知识,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防止做为国有资产的档案财富流失,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实行法律监督, 走依法治档的路子

档案工作应迅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强化法制观念, 运用法律手段, 解决、处理和协调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内, 要运用多种途径加大档案法规、规章的宣传, 提高执法力度, 维护档案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过程中, 档案工作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篇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道德建设 弘扬师德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68-01

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道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与其对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教师道德的作用体现在调节教师自身的行为,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学习以及促进全民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

1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小到团体,大到社会,敬业的人越多,整体的敬业精神越强,团体乃至社会的发展就会越迅速。而教育事业作为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其发展更需要从事这一事业的教师们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对于神圣的教师职业,更该具备这样的优秀品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学校是一方净土,可经济波也开始对学校造成冲击。我国很多高等学府就把品德之重作为校训,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所谓厚德也是对教师及学生的激励。教师作为传道之人,其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加强教师道德的建设对于加强学生道德建设相对来说是事半功倍,有了教师优秀的品德作为榜样,学生也必将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长久以往,必将建设起文明的高校氛围。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的教师,不仅能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

2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风建设重要前提

教风、学风、校风三者相互制约、影响的统一体。教风是基础,主导着学风,二者的互动融合形成校风。好的教风与学风必将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产生好的校风。学校的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当今社会的人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优胜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品德。教师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和依靠,是优秀校风的创造着,也在校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现在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育作为“传道授业”的神圣事业,是社会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師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树立自己的道德形象。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正面的表率,传递正能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断推动着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仍然在教育。

3 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条件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而在这两个方面中,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其他职业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教育建设的基本构成体就是教师这个群体,而就思想道德建设来说,高尚的师德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无声无形的道德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水平的形成,而大学生这一特殊学习群体的道德风貌又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所以说教师道德水平的提升无疑就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构建和谐社会是近些年提出的迈向小康社会的新标准之一。而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会的和谐。特别在高等学校中,学生已然是今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所以高校和谐的意义也更为重大。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从一位道德优秀的老师身上,学生吸取的美好的道德,而教师的道德表现也比纯粹的道德说教更有说服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者与学者都具有了良好的道德,关系自然会和谐。

4 当前时期教师队伍出现的问题

目前,就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而言,绝大多数教师的思想素质、品德素质是好的。但近年来,由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教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放松了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义务。出现了“道德失衡”。一是缺乏园丁的辛勤、爱的关怀。二是缺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一些教师的价值观念向个人倾斜,经不起物欲和金钱的诱惑,不是集中精力备课,而是多校兼课,或是边做生意边教书,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应付了事;三是缺乏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一些教师只管教书,对于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不管不问,或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上课迟到早退,穿戴不整,行为不端。这些充分暴露了教师队伍中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需要加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管齐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消除教师队伍中的不良思想行为,使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向健康方向发展。

(1)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大力弘扬师德,倡导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2)构建高校教师德育的评价体系,以弥补现有评价体系的缺陷。

总之,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播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高校师德则是高校教师从事职业应具备的必要品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高校的教师道德建设,使教师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才有助于建设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参考文献

[1]林伟健.高校师德建设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秋菊赋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