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

2024-07-08

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精选8篇)

篇1: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

组织间植入I125放射性微粒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及疼痛等全身情况。2.观察排尿情况及尿液的色、质、量。3.术后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4.患者的心理状态。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恐惧与焦虑:与对癌症的恐惧、害怕手术等有关。2.知识缺乏:缺乏围手术期护理知识。

3.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粒子移位、肺栓塞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进行有效的术前指导,改善病人心理状态。由于组之间植入I125微粒治疗前列腺癌是我院引进的新技术,病人对此缺乏了解,一般都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及以后的生存质量,而且非常关注治疗后尿失禁和阳痿的可能性,易产生焦虑、恐惧和疑虑心理。因此术前应详细向患者介绍这一新技术的基础治疗原理及过程,说明该疗法的优点,介绍成功病例及已接受本方法治疗的病人的疗效情况,并简要讲解手术步骤及在穿刺过程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一消除病人的疑虑,使病人情绪稳定,消除焦虑的情绪反应,以便积极配合治疗。

2.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3.术前准备

(1)术前2周嘱患者停服非激素类抗菌药物和抗凝剂。

(2)术前24小时进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水4小时。

(3)遵医嘱于术前晚用0.1%~0.2%肥皂水灌肠,手术当日晨再用肥皂水灌肠一次。

(4)沐浴、更衣。

(5)术晨观察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并及时与医生联系。(6)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及物品,按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4.备皮范围:会阴部皮肤。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及穿刺处疼痛时,根据医嘱对症用药。

2.术后病人平卧位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低半坐卧位。

3.术后禁食6小时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术后一天改为普食,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尿管的护理。患者术后保留尿管,注意观察尿管引流是否通畅,尿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5.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6.放射安全。患者粒子治疗后1~2个月,孕妇、儿童应该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儿童避免坐在患者的腿上,可以坐在患者的身旁,但时间要短。

7.尿过滤检查。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后的第1天和第2天,如果在患者尿液中发现粒子,可用镊子拾起放入专用容器中,立即送医院放疗科处理。

8.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植入术后有局部感染、水疱、皮损、高热、出血、粒子脱落、放射性肠炎、直肠瘘、肺栓塞等并发症。因此,术后除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局部伤口外,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并伴心率加快、发绀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勿深呼吸,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活动。

(2)植入术后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为血尿,通常24小时后消失。其他症状如排尿困难、尿急和尿频,可持续几天到几个月。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术前泌尿系统状态和靶器官接受照射剂量。多饮水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健康教育】

1.患者术后1~2天可拔除尿管,观察无异常后可出院,嘱病人多休息,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加强营养,适当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2.当男性需要时,可恢复性生活,在粒子治疗后1周建议使用安全套,2周后可放弃安全套。

3.定期复查,半年内1次/月,半年后每3个月回院检查血常规及免疫功能测定,如PSA、FPSA监测,1年后定期复查B超、CT。

4.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适当服药,要定时定量,并教会病人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若恶心、呕吐、乳房胀痛、头晕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应及时作出相应预防治疗措施,增强健康知识。

泌尿外科开展新技术的护理常规

2012-12-15制定

篇2: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

5.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5.2 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5.3 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5.4 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5.5 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5.6 石膏未干固护理

5.6.1 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

5.6.2 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5.7 石膏干固后护理

5.7.1 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5.7.2 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7.3 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5.8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篇3: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乳腺癌患者, 年龄30岁~74岁, 平均年龄52.3岁。其中外周静脉的条件非常差, 且血管细的患者有28例, 肥胖、直视肘部位的静脉, 不能确定部位的患者有6例, 直接穿刺1次失败的患者2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首先做好患者的评估工作;为患者讲解置管的方法、目的、及方式、优势和有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 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并签订同意书。准备PICC置管专用包, 230 m L无菌生理盐水2袋, 70%的医用酒精1瓶, 0.4%的碘伏1瓶, 卷尺2条, 18 m L注射器1副, 2 m L的注射器1副, 4 m L的利多卡因2支, 无菌手套2副, 无菌隔离衣2件, 无菌透明敷贴2张, 美国巴德公司出产的血管鞘2套。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 穿刺侧手臂的外展和躯干保证持90°。超声探头于上臂内侧对静脉区域进行探查, 辨别患者的动静脉血管, 前者为在超声探头压迫下, 具有脉冲现象;后者于探头压迫下会出现变扁的变化, 但没有脉冲现象。对患者的静脉位置和走行, 以及宽度和血流情况进行观察, 并观察其是否有解剖变异。定位:于皮肤做一标志, 置管长度的测量:由穿刺记号的部位至右侧的胸锁关节至第三肋间的实际距离。穿隔离衣和手套, 穿刺位置应通过顺行-逆行双重消毒方式, 于穿刺点的上、下8 cm位置, 铺巾构成较大的无菌区域。扎紧压脉带需要叮嘱患者及其家属, 并吩咐其握拳, 紧靠在探头的内侧, 显示穿刺部位的静脉, 以动态方式对其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完成穿刺后, 应保证其回血可把穿刺针退回至穿刺点, 同时应将导丝固定好, 避免其出现漂移和移位的问题。穿刺部位应注射0.2~0.3 m L的利多卡因实行局部麻醉, 以导丝的上部位置和导丝平行的位置, 通过破皮器于穿刺点做一皮肤缺口, 并把丝尾端贯穿到扩张器和导入鞘中。通过导丝将前螺旋推进, 并把导入鞘完全送到血管, 轻旋转套筒柄90°, 并有效将扩张器分离, 将其导入到鞘锁件中, 并拔出导丝和扩张器。通过左手拇指将鞘口堵塞, 防止大量的血液溢出。鞘口的部位应置入PICC导管, 直到其能够满足管道长度的实际需求。撒鞘和抽回血、修剪及冲管、封管等, 以小纱块进行压迫止血, 并确保全胸做好X线的检查和固定, 确定最终导管末端的部位。

2结果

36例患者中, 一次性穿刺成功34例, 另2例经二次穿刺成功, 成功率为100%。穿刺时出血量非常少, 置管后给予全胸X线检查, 显示PICC导管的末端处于上腔静脉的下段位置, 且输液比较通畅。置管30 d~160 d, 平均95.2 d。没有出现静脉炎和穿刺点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穿刺点出血1例, 上臂肿胀2例, 均给予及时处理。

3讨论

改良塞丁格技术属于在原塞丁格技术中具有单独功能的扩张器, 具有能够改变扩张器和插管鞘方面的组件, 能够便于由插管置入到PICC管[2]。这种方式具有较小的损伤, 且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穿刺成功率非常高, 降低了穿刺次数, 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传统的置管一般只会借助以往的工作经验, 针对血管进行评估, 若肘部经脉较差, 且肥胖、血管不充盈, 将增加患者穿刺的次数。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 通过PICC置管, 能够明确显示出穿刺针走行, 以及血流状况, 是否具有解剖变异, 提升了一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肘静脉短直和静脉瓣比较少, 作为第一选择[3], 并选取肘上静脉实行穿刺置管, 可以明显使静脉炎的发生率下降, 使其贴膜更换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改善塞丁格技术运用于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 确保了穿刺成功率, 并降低了患者置管时的疼痛感, 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率[4]。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乳腺癌患者, 通过超声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置管, 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通过超声引导下合理地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 提高了置管成功率, 并能够处理不能直接穿刺置管的问题,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PICC,超声,塞丁格技术,护理

参考文献

[1]侯彩妍, 徐婷婷, 王晶晶, 等.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比较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2) :105-106.

[2]王清华, 刘倩, 苏秋妹, 等.改良赛丁格技术应用于非B超引导PICC置管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3, 24 (16) :2492-2493.

[3]马姗, 马容莉, 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9) :89-91.

篇4: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

【关键词】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新思路用药

【中图分类号】R169.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76-02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妊娠期引产的药物[1],最早用于法国,我国是1992年开始使用,现在一直沿用过去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有人也改变过用药方法,取得很大进展。我们在临床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对于终止早期妊娠总结出一种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用药时间,改变用药方式的新用药思路,先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49天内的早孕妇女,身体健康,均无药物禁忌和出血性疾病的症状,自己愿意药物流产,而且B超诊断发现孕囊直径均小于25mm,经检测已确诊为宫内早孕。从10年1月到14年6月门诊200名早孕妇女采取常规用药和新方法给药结果进行比对研究。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19-36岁,孕产次1-3次,停经时间30-45天;对照组100例,年龄18-38岁,孕产次1-3次,停经时间33-46天。两组健康状况、孕囊大小、年龄、孕产次数、停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用药方法:实验组给予新思路给药,对照组为常规给药。常规用药的方法是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生产)第一天早上8点服用50mg,前后空腹2小时,20点服用25mg,前后2小时空腹。同样的方法服两天,第三天早上口服米索前列醇(北京紫竹药业生产)一次服600ug。新思路用药:第一天20点米非司酮75mg口服,前后两小时空腹,第二天晨8点米非司酮75mg口服,前后两小时空腹,一小时后口服米索前列醇400微克,另外200微克改为阴道放药,其中的50微克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放入宫腔。其余的150微克置入宫颈后穹窿。

1.3药物效果评定标准 (1)完全流产:胎囊在用药后自行完整排出体外。不完全流产:虽然胎囊在用药后自行排出体外但是在此期间阴道出血过多而实行清宫术。失败:用药7天仍未见胎囊排出,B超检查发现胎囊较先前更大,最终施行负压吸引术进行引产。(2)药物流产所用时间:<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3)药物流产过程中患者腹痛和胃肠道反应等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以a=0.05为标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药物流产状况比较分析

两组完全流产率和不完全流产率记录数据统计学分析没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人工流产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2],二者的作用原理就是因为米非司酮为炔诺酮衍生物,与孕酮(又称妊娠激素,在启动和维持妊娠中期关键作用)在构型上与孕酮受体结合力更强,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时呈现明显的孕激素生理活性,而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并不呈现明显的孕激素生理活性[3],并且它对早孕妇女子宫已知的作用包括让蜕膜坏死、子宫颈软化、使子宫收缩,增加前列腺素敏感性。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廉价的前列腺素E1类似物片剂,室温下稳定,近期研究表明米索前列醇宫腔和阴道给药相比口服给药效果要强一些[4]。而且也有研究表明缩短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给药间隔时间,其作用会更强一些。低剂量米非司酮给药与大剂量给药效果接近。

3.1常规给药:药物流产时间长,历经3天时间,服药剂量150mg(两天剂量),胃肠道反应的人比较多,腹痛比较剧烈,而且又通过肠道首过消除效应。早孕妇女服药的方法复杂,容易服错。而且没有更好的利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服药方式和服药间隔,没有使药效发挥到最大作用。

3.2新思路给药:米非司酮用成150mg(两天剂量),米索前列醇口服400微克,宫腔放入100微克,宫颈后穹窿放入100微克。使药物短时间内起效加速,子宫收缩增加,宫颈软化加快,降低非司酮的不良反应,又充分利用米索前列醇的给药方式促进二者的相互作用时间。总体上在口服剂量相同条件下,减少了孕妇胃肠道刺激,缩短减轻其用药带来的痛苦,通过改变米索前列醇的用药途径,使其用药时间缩短为不足一天,让更多的早孕妇女更灵活的掌握服药时间,更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我们去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月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7):139-140

[2] 李瑞珍,王振海,吴瑞芬,等.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蜕膜绒毛组织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08~109.

[3]曾淑娟,林慧文;大劑量米非司酮配偶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72例临床观察[J];广州医药;1997年05期

篇5: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二)高危儿护理常规(三)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五)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2013修 订

早产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2℃~24℃,湿度55%~65%。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三氧机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

2.保暖 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5)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次。沐浴用品保证1人1用1消毒。

6.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一次,以后每日监测体重一次。7.喂养选用母乳或新生儿配方奶。一般每2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养。奶量以奶后不吐、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15~30g/d)为宜。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8.基础护理(1)脐部护理

1)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征象。

2)残端及脐轮每日用消毒液涂擦至少2次,并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液污染。

(2)勤换尿布 每次更换6~8次,尿布上涂抹鞣酸软膏,避免尿液及大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

(3)口腔护理每日2次,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4)眼部护理每日2次,选用生理盐水。

(5)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起褥疮。9.严格身份识别

(1)新患儿入院时需作手记、脚记(注明姓名、床号、登记号或住院号、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保证双重身份识别。(2)住院期间的任何操作,如沐浴、静脉推药、加药、抱出做检查以及出院等都必须查对手记、脚记确认患儿身份。

(3)出院时必须先确认患儿手记、脚记,核实家属出院结账单及身份

证,与家属一起查对患儿身份并做好登记方可将患儿交给家属。10.做好健康宣教,宣传合理喂养、保暖等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预防呼吸道疾病、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作保健随访。11.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SP02及皮肤颜色、神志、哭声以及有无抽搐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作好护理记录。

(2)仔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发现异常及时给以相应的处理。

(3)观察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及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13.注意保护患儿安全,严防坠地、烫伤。

新生儿疾病

高危儿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高危新生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及血压等。3.入住暖箱的新生儿应注意监测体温,根据体温调整暖箱温度。4.密切巡视患儿,病情有变化及给予特殊处置者随时记录,无特殊变化者每4小时记录一次(前夜记录两次)。

5.机械通气患儿每4小时口腔护理1次,Q2H翻身及改变体位1次。6.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分秒必争组织有效的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呕吐常见为解剖生理发育暂时不良或喂养不当(喂养过快或过慢,吸入大量空气)所致。病理性呕吐常见为胃食管返流、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感染、消化不良、牛奶变态反应、脑部产伤、药物刺激等。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生理性呕吐注意合理喂养,少量多餐。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4.病理性呕吐的对症处理

(1)因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咽下综合征)而致呕吐者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时注意改变位置,直到抽出的胃内容物清亮为止。(2)如呕吐系因窒息导致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出血等原因引起者,应绝对卧床,抬高头部,暂停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呕吐,可在奶前15分钟遵医嘱口服1/2000阿托品2滴以解痉止吐。服药后注意观察有无脸红、口干等副作用出现,防止中毒的发生。

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衣服清洁干燥,防颈部皮肤因呕吐物刺激引起破溃、感染。

6.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质、味、色。同时观察前囟、眼眶有无凹陷以及皮肤弹性等脱水征表现。

新生儿疾病

早产儿护理常规

胎龄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儿因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生活力低下,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精心护理是提高成活率和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体温管理

(1)室温宜保持在24℃--26℃,湿度宜在55%--65%。(2)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早产儿常规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一般在32℃--35℃,具体应根据出生体重、日龄、患儿的体温等进行调整。

(3)出暖箱条件:①体重达到2000g,且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②入住暖箱满1个月,即使体重未达2000g,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3.喂养

(1)喂养时间 出生时无缺氧,一般情况好的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32W以上的早产儿开奶时间一般为生后4小时内;小早产儿(出生时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g)开奶时间为生后4--12小时。

(2)选用母乳或稀释早产儿配方奶。

(3)能吞咽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喂养;无吸吮力及吞咽功能者采用鼻饲喂养,隔日更换胃管1次。(4)奶量 添加根据体重及消化吸收功能而定。1000克以下早产儿开始添加量为每次0.5--2ml;1000--1500克每次2--5ml;1500--2000克者每次5--12ml。数日后每次或逐次增加2--4ml,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奶量。

(5)喂奶次数视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2小时喂一次。体重不足1000克者,每1~2小时喂一次或持续微量喂养。4.呼吸管理

(1)不主张常规吸氧,有呼吸窘迫及SP02低于85%时才给吸氧。(2)注意监测吸氧浓度及SP02,维持SP02在85%--95%,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

(3)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BP等,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呕吐、抽搐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

6.健康教育早产儿出院后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喂养至体重达到3000g后可改用正常足月儿配方奶粉喂养。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3.喂养 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遵医嘱严格控制喂养量,并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重者遵医嘱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4.穿刺部位的处理各种穿刺、注射后应按压针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有凝血功能异常者抽血前征得家属同意。

5.加强皮肤、脐带护理,防止皮肤损伤、出血,并积极预防褥疮。6.病情观察:

1)、呼吸、心率、SP02及BP。

2)、精神状态、反应、面色、末梢循环、呕吐物的性质、次数、大小便颜色、量。

3)、有活动性出血者,密切观察出血部位、性状、次数、量、色等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7.作好输血及抢救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胎粪、羊水、奶汁吸入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浅快,三凹征、青紫、肺部细湿啰音。但多数表现不典型,有的仅表现拒乳,口吐泡沫,体温正常或不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证营养供给 供给充足水份及奶量,喂奶时呛咳明显者用鼻饲管喂养。应少量多餐。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奶后头高侧

卧位,防止呕吐后窒息。加强巡视,发现呕吐、颜面发绀等 异常及时处理。

3。遵医嘱留取痰培养标本,予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翻身、拍背、吸痰。

4.遵医嘱用输液泵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或肺水肿。

5.观察病情注意T、P、R、sP02、面色、神志等变化以外,如发现下列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各好各种抢救物资,配合抢救。(1)患儿如有呼吸窘追,SP02进行性下降至85%以下或呼吸暂停等考虑呼吸衰竭,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立即作人工呼吸,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突然加重的面色苍白或青紫、烦躁不安、气促、呼吸持续>60~80次/分,心率持续>160~180次份,短期内肝脏增大,尿少等,应考虑心衰。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围生期窒息,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历甚至可引起死亡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给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用氧方式,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如缺氧严重,可给予人工通气。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T、P、R、B、P、SPO2,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同时做好护理记录。4.监测血糖

HIE患儿血糖值一般处于较低水平,新生儿低血糖大多表现无特异性,应注意观察低血糖表现,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输液速度,一般为6—8mg/kg.min,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5.注意保暖

选择适宜的暖箱温度,并维持箱温的稳定,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暖箱表面,一切治疗和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散热。

6.控制惊厥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声光刺激,如发生烦躁、尖叫应立即遵医嘱采取药物止惊,同时密切观察肌张力等情况。要注意用药剂量准确,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7.合理喂养

(1)患儿出生后12小时内,无吸吮反射或有哺乳呛咳者应禁食,有静脉补充营养,病情好转后喂奶。

(2)中重度HIE延缓喂奶时间,重症患儿禁食3天,从静脉内给予营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早产儿应少量多次喂养,对吸吮、吞咽能力较差或不能进食者,给予保留胃管鼻饲,并给予静脉补充高营养,以保证充足的热卡供给。

(3)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有无呕吐,防止窒息的发生。认真记录患儿的吸吮情况及每天的出入量,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8.加强基础护理

环境应保持安静,患儿肩部应太高15°—30°左右,尽量少搬动及刺激患儿,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操作时应轻柔,技术娴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时空气消毒,消毒液擦拭暖箱内外,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减少探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脐部、臀部等皮肤的清洁干燥。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缺氧者遵医嘱给氧。3.营养管理

(1)重度窒息原则上禁食1~3天。

(2)出生时羊水有II及Ⅲ度粪染者给予洗胃,然后根据消化道情况试开奶(糖水、母乳、早产儿奶),并密切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如消化道出血、呕吐、腹胀等。

(3)禁食及奶量摄入少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4)遵医嘱作好床旁血糖监测,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4.注意保暖,重度窒息给予暖箱保暖,注意箱温调试。5.病情观察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BP等。

(2)如有异常如面色青灰或苍白,神情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尖叫,疑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时等,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情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不吃不哭、体重不增或下降、贫血、黄疸、发热或体温不升为常见症状。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仔细检查全身,寻找感染灶,留取培养标本,并处理病灶。3.营养管理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份。不能吸吮者遵医嘱采用鼻饲喂养或静脉补充。

4.体温波动大应特别注意保暖及降温。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5.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面色、神志、皮肤颜色及有无出血倾向等:

(2)长期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观察有无鹅口疮、皮疹等药物副作用,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血管壁脆弱,凝血功能尚未完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在产伤或缺氧窒息时可引起颅内出血。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死亡率高。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取头高侧卧位。

3.减少刺激 保持环境安静,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4.营养管理

(1)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延迟开奶时间。(2)喂奶时切忌抱喂,以免推动头部。

(3)喂养过程中有严重呕吐者应通知医生,心要时给鼻饲或静脉补充营莠或水份。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紫绀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体温不升时可用热水袋或入暖箱保暖。6.观察病情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BP等。

(2)观察患儿体温、面色、神志、前囟张力、瞳孔以及有无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惊厥等表现,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7.病情严重者应备齐抢救用物并作好输新鲜血或血浆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以早产儿发病率高。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哭、不吃、体温不升、皮下脂肪变硬。以下肢外侧、臀部、面颊、肩部、胸腹部为序而发生,严重者波及全身,呈板状,可致肺出血而死亡。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复温及体温管理

(1)若肛温>30℃,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当肛温<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l~1.5℃,箱温不超过34℃,在 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暖箱温度。

(3)体温异常者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三天后改为一天测4次。观察箱内温湿度,使其适合需求。检查、治疗、护理应集中在箱内进行,避免暴露过久。

3.营养管理供给充足的热量,以增加和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能经口进食者遵医嘱鼻饲或静脉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末梢循环不良者尤其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

4.体位每次更换尿布时更换卧位,以免受压过久,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T、P、R、SPO2、皮肤颜色、硬肿变化及有无DIC的早期表现。6.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7.用肝素治疗者,准确计算药物剂量。

8.预防感染 做好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尽量减少肌肉注射,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消化道隔离:食具、用具必须消毒处理,房间按婴儿室常规消毒。

3、遵医嘱及时留大便标本,并保持清洁。

4、腹泻、呕吐频繁者暂禁食,注意输液量与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5、密切观察及记录病情:精神状况、体温,四肢循环,脱水情况、心音、呼吸、呕吐物颜色、性状、量、次数,尿量,尤其是大小便次数、性质、气味、颜色,有无粘液、脓血等,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长期腹泻注意眼睛的保护和角膜有无病变,胀气情况,肠型等,易惊、低钙、低钾表现。

6、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加强口腔及眼睛的护理。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黄疸时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引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现象,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2、3、4、5、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给予蓝光治疗,治疗同时保护患儿眼睛及外生殖器。及时纠正窒息,严重感染、酸中毒及低血糖等症状。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T、P、R、BP,皮肤颜色改变等.掌握换血指征,做好换血准备。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1、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充分暴露皮肤,用黑布和眼罩保护会阴及眼睛,头后放置在垫圈上。

3、密切观察病情:一般情况,神志、黄疸、并发症(核黄疸、青铜症),每2小时测T、P、R一次,做好病情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剪短病儿指甲,多喂开水,足跟用纱布包裹。

5、箱内温、湿度:温度30—32℃,相对湿度55—65%。

6、沐浴后不宜扑粉,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篇6: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

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

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

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

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

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应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

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

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

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

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与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

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与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与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与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臵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

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

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

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与腰部的肌肉。

14、术后12小时医生可拆除加压绷带,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压迫24小时,指导患者四肢伸展、双腿缓慢屈膝,然后再坐起,如无头晕不适,再下地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如:蹲位猛然站起,踢腿等,仍需观察穿刺点愈合情况;

15、卧床期间加强巡视、观察,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遵医嘱完成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指导;

16、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恶心、呕吐: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要观察并记录呕吐的量、颜色、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空气新鲜,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有助于减轻呕吐;

(2)、发热、疼痛:为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热:肿瘤缺血坏死后产生的吸收热,疼痛:肿瘤缺血坏死内脏神经牵涉,按发热的护理常规、疼痛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7、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方法对于初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还是陌生的,因此术前的宣教,和术后的护理尤为关键,尤其在术后出现多种综合征后,一定要耐心讲解,细心护理,使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8、患者出院前详细做好出院指导,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服药、定时进行复查、出现情况如何处理等。(详见介入科出院指导)

三、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PTCD)

1、同TACE护理常规;(常规护理);

2、术前观察记录黄疸、血胆红素指标;

3、术前抗生素预防感染;

4、备皮范围:右锁骨至脐上,右前正中线至右后正中线,包括腋下;

5、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6、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导管位臵、深度,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便颜色;

8、术后患者避免进油腻饮食;

9、穿刺点无菌换药1次/周或根据情况,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胆管1次/日;

四、食道支架成形术

1、同TACE护理常规;

2、术前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定狭窄部位、范围与程度;

3、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除钡餐透视外,还应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肿瘤复发;

4、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10~20mg;

5、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或静脉麻醉;

6、术后饮食指导:术后2~4小时禁食水,饮食原则先流食、后半流、再软食;

多咀嚼、忌过凉、过热,进食后适量饮水,目的为冲刷黏附在支架上的食物残渣;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副反应主要有,支架部位疼痛、异物感,出血,多为少量,少数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

8、心理护理:支架术后,患者因为可以顺利进食感到高兴,但有时又会对支架所带来的上述副作用感到恐惧、焦虑,一定耐心讲解,上述症状会因身体的日益的适应有所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过程中安慰患者,缓解焦虑,顺利度过适应期;

神经外科疾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章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一、概述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在计算机数字减影机的监视下,利用一定手法,经过患者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到脑血管并将造影剂注入到动脉进行造影,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门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全脑血管造影的方式方法。

2.术前准备:备皮,脐下至大腿1/3,两侧腋中线,及双侧腹股沟区域。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前8h禁食水,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3.术前用药: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2.2kg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

3.测足背动脉搏动: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位于足部第1、2跖骨之间,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相交),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4.穿刺点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双下肢末端皮肤温度、色泽情况,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5.体位:术后平卧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篇7:烧伤患者护理常规

一、概念: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下组织。

二、护理要点:包扎疗法护理要点包括:①控制室温于28℃~32℃,湿度于70%左右。②随时用无菌吸水敷料或棉签吸净创面渗液,尤其是头面部创面。③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无意抓伤。④焦痂可用2%碘 酊涂擦2~4日,每日4~6次。⑤用翻身床或定时翻身,避免创面受压而加深。⑥环形焦痂者,应注意呼吸和肢体远端血运。⑦创面不应该覆盖任何敷料或被单。

暴露疗法护理要点:①采用吸水强烈的敷料,包扎压力均匀,达到要求的厚度和范围。②抬高肢体,保持关节各部位尤其是手部的功能位和髋关节外展位。③观察肢体末梢的血循环情况,如体温和动脉搏动。④保持敷料干燥,若被渗透浸湿、污染或有异味,应即使更换。⑤注意创面是否有感染,如发现敷料被渗湿,伤处疼痛加重,伴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表明创面有感染。创面脓液呈绿色,有霉腥味,表明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改为暴露疗法。⑥注意翻身,防止压疮。

三、护理措施:

1、清洁整治 接到烧伤患者后,应立即给予理发、修典指甲,清洗健康皮肤,清洗口鼻腔,及时更换被褥。

2、体温、脉搏、呼吸的测定 一般三者同时测定,每2—4小时测定1次,必要时每15—30分钟测一次。

3、观察一般情况及了解病情 了解并记录神志、精神、舌象、末梢循环、胃肠功能和创面的变化情况。

4、正确统计出入量,每2小时记录1次,24小时总结1次。

5、检测胃pH值和尿PH值,每2小时记录1次。

6、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应做到血液标本不溶血,新鲜标本及送检,24小时尿液不腐败。

7、保持各类导管的通畅和无菌(或清洁)。

8、熟悉各种烧伤敷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9、了解烧伤病房的常规仪器、器械,如翻身床的使用及保养方法。

10、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按医嘱给予镇痛剂。

11、大面积烧伤,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禁食,以免引起饮食性胃扩张或臂肠功能紊乱,记录尿量测定尿比重,有休克出现者应留置导尿管

四、健康宣教:

(1)讲解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正常温湿度取消陪护人员的重要性。

1、病室每日通风四次,每次30分钟,每日紫外线照射4次,每次1小时。

2、病室内正常温度28—32度,相对湿度50—60度。

3、烧伤病人全身暴露,皮肤障碍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为防止交叉感染,实行保护性隔离,无陪护人员。

(2)讲解口渴不能饮白开水及禁食的重要性。

①口渴是休克期症状之一,只有通过各类液体交叉输入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大量口服白开水只能造成白细胞外液稀释性低渗,水中毒,引起脑水肿或胃肠道功能紊乱。

②休克期要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是为防止呕吐,急性胃水肿,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

③口渴严重时可饮少量烧伤饮料。口唇覆盖湿纱。

篇8:前列腺癌新技术护理常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2例,男性23例,女性39例,年龄18~70岁,平均48.36±12.48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6.23±3.34年。

1.2 诊断方法

先采取常规超声诊断,使用二维灰阶进行诊断,扫查患者甲状腺部位及其周围组织,获得良好观察切面后根据患者甲状腺位置、大小、形态及深度等情况调整超声现象的聚焦区域、深度、范围及增益等,获得良好二维灰阶图像后增加彩色血流,观察与记录甲状腺内部及其周围组织血流情况。常规超声诊断后转换为超声弹性成像,将感兴趣区域扩大,范围大于甲状腺1.5倍,探头置于甲状腺部位进行轻微、上下、连续震动,压放指数3~4为良好诊断状态,对满意的弹性图像实行观察、记录与分级。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1.3 诊断标准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标准:甲状腺结节大部分区域示蓝色,伴有或不伴有红色,1分;结节中心呈蓝色,周围伴绿色,2分;绿色与蓝色比例相似,3分;结节内呈现大面积蓝色,有或无绿色,4分;结节与其周围同时示蓝色,5分;1~3分为良性,4~5分为恶性。常规超声诊断标准:结节边界模糊,血流丰富,呈不规则形态,可见微小钙化,可诊断为甲状腺癌。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经病理诊断,62例患者检出甲状腺结节84个,其中良性61个,恶性23个。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出甲状腺结节80个,其中良性58个,诊断符合率为95.08%(58/61);恶性22个,诊断符合率为95.65%(22/23)。常规超声检出甲状腺结节70个,其中良性51个,诊断符合率为83.61%(51/61);恶性17个,诊断符合率为73.91%(17/23)。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良性与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见表1。

注:与常规超声相比,①P<0.05

3讨论

常规超声是临床检查甲状腺癌的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无法分析甲状腺硬度,不利于甲状腺良性与恶性病变诊断[3]。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方法能反映甲状腺组织的弹性,弥补常规超声检查的不足。经研究证实,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虽取得良好的甲状腺诊断效果,但诊断良恶性病变存在重叠现象,单独采用弹性成像检查影响诊断准确性。[4]目前临床推荐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癌患者,从而提升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本研究表明,参照病理诊断,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良性结节诊断符合率为95.08%,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为95.65%;常规超声良性结节诊断符合率为83.61%,恶性诊断符合率为73.91%;两者良性与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5]。可见,甲状腺癌患者实施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甲状腺癌患者实施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62例甲状腺癌患者先后采取常规超声诊断及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诊断,比较两者甲状腺癌结节良性与恶性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良性与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较接近病理诊断结果,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张敏灵,郭燕丽.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66):124.

[2]佘颖,孙德胜,霍宏,等.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9(3):424-426.

[3]罗小芬.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8(17):70-71.

[4]赵向忠,赵文莉.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3,55(31):6468-6470.

上一篇:质量兴区联席会议制度下一篇:初中英语入学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