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2024-08-05

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精选6篇)

篇1: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2年半(五学期)。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从事市场营销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市场营销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应该具有中专市场营销人员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科学文化艺术知识修养,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营销与策划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从事市场调查、问卷设计、产品设计及制定促销方式、撰写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等方面的应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工商企业从事营销与策划业务及管理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与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理论。如市场营销基础、市场调查、商品知识、商业业态。

3.掌握关于消费者心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关于处理顾客异议的方法和技巧。如营销心理。4.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统计基础、税收基础、基础会计、网络营销。

5.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法。

(二)能力结构分析

1.掌握商品分类、商品质量、商品包装等基本知识。2.熟悉市场营销、营销调研、营销策划等基本技能。

3.具备分析顾客心理、合理运用沟通技巧服务顾客的基本能力。4.掌握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广告促销的促销方法。5.熟悉计算机应用和企业经营管理软件的操作。

(三)综合素质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开拓进取。

2.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自制力、意志力、自我调节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协调精神好。

3.具有良好的社交礼仪,举止文雅,讲文明、讲礼貌、谈吐大方,衣着得体。4.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两大类。每门课程注明了参考学时和学分。

(一)课堂教学

Ⅰ.公共文化基础课程模块

1、职业生涯规划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语文

本课程主要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基本内容。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正确运用和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口头表达能力、文学艺术鉴赏能力。能正确撰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专业应用文。并结合专业的实际需要补充有关软件文档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4.数学

讲授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5.英语

本课程主要讲授语音、语法、及适量的课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并为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

6.体育

本课程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征,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的教学与训练,讲授生理卫生的一般常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增强体质。II.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1.市场营销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市场营销基本原理,包括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以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等策略,此外还阐述了市场营销在新环境下的变化与发展包括国际市场营销、服务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前沿发展,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2.商品知识

本课程主要讲授商品的基本知识包括商品的性质、质量、分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商品知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介绍商品的相关检验标准和鉴定方法,学生知道怎样检验商品;此外,学生通过本课程可掌握商品的包装、储运、养护、保管和方法以及条形码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在工作中提高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3.营销口才

本课程主要讲授商业活动中语言的表达要求和技巧,销售活动中语言的重要性和作用,接待服务工作中服务用语的规范要求,同时还介绍了在商业活动中推销人员、服务人员应遵循的礼貌、礼节,在社交场合中的仪容、仪表修饰以及在涉外场合中的礼仪规范和要求。通过掌握相应的营销口才技能,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合理运用语言艺术,把握合适时机,以优质的服务对待顾客。

4.经济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全面阐述了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法律理论和制度。包括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票据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中央银行法、劳动法、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等内容,并且依据最新立法动态和法学理论界的最新发展,对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详细地阐述。通过本课程,学生掌握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类主体普及知识及基本经济类法律知识。

5.营销员

本课程主要围绕国家营销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要求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试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营销员理论知识和营销员技能培训。理论知识分四大模块主要有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产品销售以及客户管理。通过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必要的专业营销知识,并运用所学技能在实际运用中能针对不同环境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6.网络营销

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络与营销的整合内容包括网络营销基本知识、网络营销环境与技术应用、商务站点建设与推广、网络营销策略。同时还参考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阐述了电子商务员的相关知识。本课程将理论知识和上机实践操作合理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和上机操作中掌握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7.广告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广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当代广告的概貌与演变、广告的战略制定、广告的创作、广告媒介的运用。通过对企业广告行为分析,使学生树立现代广告意识,增强学生在策划实践中的广告策划、表现、创意和控制能力。通过对学生广告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懂得合理运用各类广告媒介,包括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互动媒介、户外媒介去进行企业推广和营销。

8.营销心理

本课程是研究营销心理现象,揭示营销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顾客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营销方式和手段是否为顾客所接受等所涉及的心理问题都需要分析和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并且在掌握营销心理现象发生和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9.统计基础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展示、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分析、动态数列分析、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等。通过习题的操作练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实践中结合市场调查的相关内容,收集相应的市场调研资料,进行调研分析。

10.市场调查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概述、市场调查的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以及其他一些调查方法、市场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市场调查是获取市场信息、提供决策依据、进行现代化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懂得合理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寻找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为以后的调研工作打下基础。

11.商业业态

本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商业业态的概述以及各类零售业态的经营和管理方法,包括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连锁店、仓储式商店、便利店、购物中心和网络商店。通过案例知识的阐述,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以超级市场为例,要培养学生对现代超市定位、选址、布局、采购、陈列、定价、促销等超市营销管理方法的运用。

12.税收基础

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以基础知识和税额计算为重点,注重计税方法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增值税、营业税、关税、消费税等各类税收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学习、课堂实训与实际应用的衔接;通过小知识、小提示、小资料、小链接等活泼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13.基础会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会计账户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本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把握以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同时为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准备。

14.计算机应用

本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发布、计算机维护和安全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最新发展等。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在机房的上机操作,提高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消化、运用、提高。

Ⅰ.实验

实验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包括了各门课程的操作,具体安排见教学计划表。

Ⅱ.技能训练 通过各门课程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漫广告设计的创意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课堂化教学技能训练。

Ⅲ.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目的是通过专业具体实践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训练的过程,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动漫设计应用能力。在有关的企业、公司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共36周。

Ⅳ.毕业创作及毕业展览

毕业创作是对学生三年来学习的一次大检阅,基本反映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对教学上的检测。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学生毕业时举行毕业展览,是向全校师生、领导、家长汇报三年了专业学习的情况。

Ⅴ.综合技能训练及考级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2.营销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3.高级营销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五.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是搞好教与学,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严格执行,考核分考试和总评两种。每个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平时作业成绩按100分计算。按每专题作业总分数与作业次数之比,得出该课的总评成绩和平均成绩。

本专业根据各个教学阶段,在校内举办学生习作展览,向全校师生、领导汇报教学情况,亦取得学校的监督,了解本专业教与学的进度和质量,同时也活跃校园的教学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2: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全面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能胜任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一线的中初级应用型、操作型实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设备的检测与保养、机械制造、一般工艺规程的制定,车间一级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从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机械加工行业的应历届初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全日制。2.学制:学制3年

四、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该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应是以数控加工技术知识及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为主体,以及辅以该主体必要的支撑知识和相关技能。构建该结构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但注重其实用性,体现其知识结构的少而精、少而实用、少而新的特点。1.知识结构

(1)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2)阅读机械零件的制图知识;(3)掌握数控加工的编程与操作知识;

(4)掌握数控加工相关机械制造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如车工、钳工、焊工).2、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机械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能力.(3)具有一般机械传动的设计与计算能力;(4)具备普通机床的操作能力;

(5)具备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并获数控操作中级证书。(此项为本专业技能的重点)3.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

(2)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美的心灵。

五、教学原则

1、公共课知识教学要注意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衔接,以服务专业知识为出发点,以够用、适用为度。

2、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及时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重视基本技 2

能训练,注意动手能力培养,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确保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4、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敬业爱岗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课程设计与学时分配

本专业设计分综合素养课、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三个模块,按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进行学时分配。第三学年安排顶岗实习。

(一)综合素养课的开设和要求:

1、语文:学生通过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数学: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掌握函数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英语: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德育(职业道德)

树立学生的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辨别、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为学生形成与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4、体育

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养成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的习惯,促使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断增强体质,并具有适应从事本专业需要的身体素质。

5、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和自身的利益。

6、劳动保护

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服务过程中规范操作,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7、计算机应用基础

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对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利用计算机提高综合处理事物的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理论基础课设计和要求:

8、机械制图

主要内容:机械制图基础、零件图、装配图等。学生通过学习能看懂一般的机械图,并能绘制一般的零件图。

9、机械基础

主要内容: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通过学习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机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资料的方法,从而为学习职业岗位技术,形成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10、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主要内容: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本知识,选用合理的公差配合,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

11、电工电子基础

主要内容:交、直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电机与变压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及电工仪表的使用等方面的技能。

12、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主要内容:知道数控车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坐标系,能制定合理的数控车削工艺,熟练掌握GSK928TE和HNC-21T两个系统的编程与操作,了解数控车床的维护,让学生轻松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13、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技术实训

主要内容:了解典型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熟练掌握各种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和加工程序的编写方法;熟练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的编制,了解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维修知识,让学生轻松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14、线切割

主要内容:了解线切割、电火花的加工原理、特点,掌握线切割基本编程方法,掌握电火花成形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具有严细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15、AutoCAD 主要内容:了解工程图的基本组成,掌握二维绘图、二维编辑,掌握绘图环境设置、图层设置、图案填充、文本输入、创建尺寸标注,了解三维绘图的基本绘制命令和编辑命令。掌握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的方法。了解图块、外部参照、设计中心、图形输出与数据交换。受 5

到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技能的训练,能独立完成完整的工程图的绘制和图形输出,并养成按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图绘制的习惯。

16、CAXA数控车2011 主要内容:熟悉CAXA 2011的绘图界面,能熟练绘制轴类、套类、盘类零件图,并能生成粗精加工轨迹与程序,让同学们感受自动编程的过程。

(三)专业技能课设计和要求

17、钳工

主要内容: 划线、锉削、锯割、钻孔、攻丝以及测量等基本钳工技能。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训能正确运用钳工基本技能加工指定的工件,并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18、车工

主要内容:普通车床的机械结构,加工范围和工艺规程,车刀的类种及刃磨方法等。通过学习和实训能正确运用普通车床加工指定的旋转表面和螺旋表面类工件,并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和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19、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数车、数铣)

主要内容:典型数控车、数控铣等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和工艺规程,编制和调试加工程序,对刀方法,刀补的计算与输入等。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础上,能读懂数控机床的随机《用户手册》,掌握和熟悉常用的对刀方法,编制加工工艺卡,加工指定的工件并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20、电工技能与训练:

主要内容:安全用电基本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内线工程基础,常用电工仪表、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和拆装方法,单

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常用电力拖动与机床电路的简单介绍等。使学生掌握机基本技能,解决机电工程中实际问题。

七、顶岗实习与技能考核

1、顶岗实习安排与要求:

第三学年由学校安排带薪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并派实践指导教师和招生就业办公室人员跟踪调查和考核,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反馈到教导处,一是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考核,二是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中不适应企业要的课程、实习内容等。一年的实习结束经考核合格颁发职业中专毕业证。

2、技能考核安排与要求:

第四学期的第一个月重点突出专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除通用性的证书外,要求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如中级数车证书、中级钳工证书等。并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就业观、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教育,做好一切到企业实习和就业的准备工作。

八、教学进程与学时分配(见附表)

第一学年的目标要求学生能掌握数控技术应用基础知识.第二学年的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机车床、线切割机、加工中心操作,可以参加数控职业资格的认证考试。

第三学年的目标顶岗实习。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让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

九、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数控模拟仿真实训室、数控车削、线切割加工实训室、普通车加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焊接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技能强化实训室.校外: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广州康迪克竟数控加工厂、万洲江东机械厂、深圳荣基模具厂、苏州三星模具厂、昆山康兴模具厂.十、教学计划及编制说明

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根据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而制定。市场经济迫切需要一线数控技术人才,社会需要大量的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编程、数控维修人才,需要既懂设计,又懂操作加工的数控实用型人才。

1、在培养规格方面

(1)强调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明确指出学生毕业后劲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工厂企业中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

2、在能力开发上

将学生的能力开发分为“基本素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能力”、“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3、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

(1)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按照能力开发模块,每个模块由相应的课程组成,完成相应的能力培养要求。

(2)在思想教育上强调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和就业观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树立产品质量第一的思想,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在基础课程设置上,注重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两课教学的同时强调数学、计算机的教学。(4)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实用性、专业性、先进性,突出高职特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高为特点,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5)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必须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所在,计划中从以下方面进行:入学教育、军训、运动会、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小级活动、金工实习、电工实习、专业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各类考证的培训等等。(6)主要课程内容及要求

对于主要课程计划,大多数都安排了实验、课程设计或相关课程的实训、实习课。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了实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篇3: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1.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要求

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重新制订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指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要求 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应变能力, 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导游、旅行社门市接待、旅行社票务、展览讲解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景区在旅游行业的标尺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及专业岗位能力的综合性提升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全面广泛地加强与景区的深度校企合作办学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专业认知需求

从学情分析,职业学校每年招生都在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普通高中的落榜生,他们带着对新的专业领域的渴望进入了职业学校,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又出现了新的厌学情绪,在专业学习上存在严重的障碍。这个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够而导致的专业情感的缺失。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推进景区实践教学的实施性 研究

1. 计划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是景区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根据计划做相应的教学内容准备、物质准备,积极与景区协调, 制订偶发事件的预案是本阶段的主要内容。

实践中,我们在本阶段要做好以下工作:

( 1) 研读专业 实施性教 学计划, 根据实时性教学计划讨论景区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

( 2) 景区协调工作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景区,景区协调好后安排好实践教学人员分布,洽谈费用。

( 3) 选派合适 的实习指 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要注重实践操作技 能,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

( 4) 按照岗位统一着装,或统一标识,这样有利于景区实践教学活动的统一管理,也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展示, 一定要落实到位。

( 5) 根据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准备,诸如岗位职责、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的内容,重在提出问题。

2. 分步推进阶段

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景区实践教学必须实行分步推进的过程,这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实践 中的集中体现。阶段的分步推进按照行业企业认知、展览讲解、旅行社实训、旅游营销、顶岗实习五个步骤来实施。每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都 要仔细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岗位的调整,制订相应的任务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3. 实践展示阶段

本环节中,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践活动制作实训报告、撰写实训总结,实训小组分组完成小组成果展示材料,展示主要以文字、课件、讲解大赛、知识竞赛等形式来进行。

4. 综合评价阶段

综合评价阶段工作内容的完成一般会与实践成果展示阶段相结合,但又不能等同于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重在学生自我的收获和感悟,而评价重在完成成绩评定的基础上对整个专业建设的全盘分析。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实践反馈阶段

实践教学的反馈阶段是专业建设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具体到企业岗位实践,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行业实际的需求明确课程标准、依据企业岗位需求状况逐步修订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景区深度合作教学的展望

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我们还必须与景区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智力和技术资源,以项目、课题的模式使景区变为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研发基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解决旅游行业企业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推进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旅游业发展。

摘要: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如何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行业企业的接轨,如何充分利用景区资源广泛有序地开展景区实践教学活动,本文就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景区如何实施教学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篇4: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关键词:翻转课堂;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融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56-2

0 引言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前将教学内容制作为视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或者利用课外时间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讲解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电子商务专业是职业院校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电子商务专业在知识和结构方面比较复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还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辅助传统教学的进行,比如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正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翻转课堂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各抒己见,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电子商务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课下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创意产品,并在课堂上展示评比,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往的职业学校电子商务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讲解、操作,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按照教师的进度进行,学生没有自主的时间进行思考、操作,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并没有真正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在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学生可以通过媒体播放器,自主控制教学视频的暂停、回放等,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理解才能够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进而才能在课堂中积极进行参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在职业学校电子商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真正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3 翻转课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在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和实践操作的平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拥有了课堂的话语权,可以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随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还可以使自己的疑难困惑得到及时的解答,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进而逐渐成为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这对于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拓宽了教学途径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丰富了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目标不只是要停留在基本的课堂教学之上,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全面指导,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翻转课堂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在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的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教学视频的制作方面,在课堂中很少参与,将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比较茫然,遇到问题不知所措,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这样的教学状况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达到消化吸收。[1]

3 翻转课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施中的融合策略

3.1 在课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也要制定教学目标,这样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亲自制定教学视频,然后传播到公共平台,让学生进行自行下载学习,这样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掌握快的学生可以看一遍,然后进行练习;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翻转课堂的施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掌握知识速度不一致的情况。在制定视频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简短、有目的性,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2]

3.2 明确教师的角色与定位

在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翻转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师生地位平等”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将自己从权威中解放出来,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和指导者,古文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员,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最多的问题。因此,在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引路者,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3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长期以来,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当翻转课堂在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中应用后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很多教师虽然上课过程中也使用多媒体,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软件懂得相对较少,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教师不具备编制教学视频的能力,对于实施好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要加强计算机技能方面的学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软件知识方面的学习,为后期的翻转课堂教学做准备。[1]

3.4 加强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特长。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两个方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指引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知识问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知识竞赛,这是在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翻转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效率。虽然当前翻转课堂与电子商务专业的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戴丹,魏旭芳.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教学应用中的效果研究[J].电子商务,2015,06:82-83.

篇5: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的就业人员,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课程结构

1. 电工基础

本课程重点讲授电路和磁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通过对电学基本知识、直流电路、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电路基本规律、基本定理、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理解并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在电路中特性与作用。

2.电工基本技能

本课程以实验实习为主,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能熟练使用常用仪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接线、查线、处理简单故障)、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是由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常识,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估算方法,了解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等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有初步应用能力,了解脉冲的产生及整形电路、A/D、D/A转换等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熟悉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4.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通过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培养学生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性能并能掌握其使用方法,具有对一般电子电路接线、调试、测试、分析故障的能力,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5.电气控制技术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6.电子CAD

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替代传统手工绘制电路图及装配图,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制绘与基本操作,绘制复杂的电路图及印刷电路图。7.微机原理及应用

本课程是使学生了解微处理器、接口电路等基本知识,掌握一种典型指令系统,了解接口编程方法及微机在生产控制中的典型应用。8.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了解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编程指令和程序设计方法,具有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调试、监控的能力,能阅读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一般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程序。9.电子测量仪器

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能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维护。10.电子产品结构工艺

理解环境对电子产品的影响和产品可靠性的概念;了解电子设备的三防、散热设计、减振、屏蔽的基本知识;掌握元器件布局、走线的知识;掌握印制线路板设计的步骤、方法;掌握工艺文件编制原则、要求。具有根据电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的能力;能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工艺分析;能调试组装、中等复杂程度的产品整机。11.音响设备与维修

了解音响设备中常用电路的组成、功能并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音响技术中特殊元器件或部件的用途、构成及工作原理;能识读音响设备的典型整机线路图;能合理选购、搭配及布置音响设备;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产生故障现象的原因。12.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理解电视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色度学基本知识;了解电视信号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了解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路的功能;理解PALD制彩色电视的编码和解码原理;理解彩色电视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彩色电视机主要元器件、电路和整机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了解电视机一般附属电路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具备测试彩色电视机元器件、单元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能读懂典型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产生故障现象的原因;了解彩色电视机的有关新技术。13.电子电器产品市场与经营

了解电子电器产品市场与经营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企业的四种主要营销策略。1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了解单片机技术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熟悉MCS—51单片机芯片的基本功能和典型应用实例;能正确操作、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能说明常用指令、寻址方式、接口的特点及用途;初步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调试、检测、维修的能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敬业精神与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

实践教学分为实习(实训)、课程实验、顶岗实习三大类。实习(实训)是指根据专业方向需要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课程实验是指与课程相配套的包含在课程时数的或者为了加强专业技能而单独完成的技能教学。顶岗实习是在第五、六学期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应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需要要而安排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安排时应选择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设备、设施较为齐全的对口单位,对学生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技能教学。学校在安排时要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指导书),要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在实习时注重环节的完整性,在电子电气、家用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等项目上进行专门的训练,在内容上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选择一些模块进行实习,在结束时,要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和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全面的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有条件的学校为了加强对知识、技能的理解,结合开设的课程,鼓励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类

学时数 教学周课时 总学学一 二 三 时数 分 1 2 3 4 5 6

课程名称

德 育 模 块2 3 4

职业生涯设计 礼仪与交际 心理健康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 小计

34 34 34 170 204 204 4 2 2222221012 124 4 4 4222

文 5 6 * 语文 数学 化

基础

平台 课 必修 模

块 专 业 模 块

家电维专门

修 电气技

化方 术 电子产向 品 限选 制造工艺

提 高

高拓

拓 展

展平

模英语 204 8 计算机基础 68 9 物理 102

体育与健康

小计

918 11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

12

电子技术与技能训练

374 13 仪器仪表的使用

34电子产品质量管理 30

小计 574 15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

修 340 15 电气控制技术340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340 电子整机装配

小计 340 16 电子产品营销 68 17 公共关系 34 18 计算机组装维修 34 19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34 20 PLC应用 68 21 办公自动化 34 22

校本选修

344 4 4 2 2 6

2 2

548 466 2

234

202 22

24222

21012

1022

410 12 10

台任选

建议选修

136

合计

备注:*表示专业文化课。实施建议

(一)课程组织与学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各类仪表中的典型电路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正确的测量。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控制电路与控制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控制电路及系统的工作原理。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篇6:种植专业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

(全日制)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已经或准备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身体健康的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及复转军人等。

本专业实行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期制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3-5年。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 专业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及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本地种植业生产、经营、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 “留得住、用得上”并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 和协助本地农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 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 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模块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 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种植业劳动者的模范带头人。

(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语文、科学发展观概论、体育与健康、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一领域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 学内容:设施园艺、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农作物生产技术(玉米生产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大豆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中草药 生产技术)、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现代农业创业指导。各学校可根据教学班所在地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 置课程。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在种植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及其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边学习、边生产。

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及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灵活确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可以随时更新和修订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

(一)学时与学分 本专业所有课程总学分为99学分,按30学时为1学分计,总计3009学时。其中:

1.公共课模块的各种课程均为必修课,共计882学时,29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2.专业课模块的课程分为五个专项技术分支,可选修其一。共计1377学时,46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3.实践课模块为必修课,要求所有学生都要结合所学课程开展种植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教学形式

本专业的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实践。1.课堂讲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2.学生自学: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也可利用声像教材、网络辅导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

3.实践教学:

(1)实验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组织实验课教学。

(2)实习课: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特长,选择和确定与本专业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项目进行实施。

(三)教学管理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为52周,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4周),假期12周。按两个学年计,每天按6学时计算,周学时为30,共计2130学时。原则上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以公共课和专业课为主,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以专业课为主,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各个学期都安排实践课。

2.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3-5周内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开课计划,根据学生申报所学课程,及时汇总学生的申报情况,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

3.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

五、考试与考核

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

(一)平时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实验、实习等组成,占总成绩的15%。

(二)理论考核为各种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70%。

(三)实践成果考核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15%。学生在学期间取得优异的生产经营或技术推广业绩,以及获得农艺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种植业各工种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获得3-8个奖励学分,计入学业总成绩。

六、毕业与颁证 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取得或超过本大纲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即可申请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制订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对中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专业需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思想,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核 心,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农业职教特色。(二)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实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管理学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改基本思路,来构建21世 纪初叶中等农业职业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模块化 由于种植专业将涵盖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许多原有的专业,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考虑采 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即根据种植类专业的特点,把整个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按不同性质分解成五大模块,各模块均占一定的课时比例,以分层次、分阶段完 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综合化 通过综合化课程的设置,调整传统课程的结构,协调课程之间的联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和系统性,使课程在知识、技能的配置上更为优化,更接近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综合化的重点放在专业通修课模块上,通过对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的综合,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科型课程因过于 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过长,占用课时过多以及课程间的交叉重复,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学管理学分化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大学生学习上的自由度,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应积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采用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弹性学制。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VCD播放设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资源等 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则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实验实习设备,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实习基地上开 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执行技术操作所需的行为、过程、方法、技巧、知识和原理等。

产学研一体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活动既不同于大学本科,也不同于普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职业性,即要与生产紧 密结合。因此,应紧紧围绕相关的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专业教学活动和产业服务活动,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从业 能力。

(三)教改目标

根据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教改目标。

(1)由传统的知识再现型人才质量观向现代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型质量观转变。

(2)由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3)由一次性教育观念向终身教育观念转变。

(4)由片面强调某门课程重要性的“小课程”意识向在培养目标主导下,实现课程整体化的“大课程”观转变。(四)教改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教改目标,拟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主体发展观、终身教育观和个性教育观等现代教 育观念,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定位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 职业能力,在种植业第一线工作的植物生产、服务和经营人员。全面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五个主要方 面,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生存和从业能力、创业和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动调控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五个主要方面。2.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试验,改革教 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条件。”因此,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将成为种植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 重要内容之一。拟采用的学分制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行弹性学习期限。同一年级的学生可不在同一时间毕业,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素质和外部环境在3~5年的弹 性期限内修完学业;二是学生可相对自由地选择课程,即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兴趣、工作岗位需求等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合理安排自己的知识结 构;三是可通过选修等形式,打破专业界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操作上,将把所有课程按照一定的学时比例折算成一定的学分,对每一个教学活动模块,则按 总学分的80%左右的比例确定基本学分,学生只要能完成所规定的基本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该教学活动模块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学分的控制使学生在专门化 方向和选修课的选择中,更具有灵活性,以承认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在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可以先就业和创业,再根据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完成学业。3.按模块设置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构成整体教学活动的课程分解为五大模块。第一模块为文化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演讲与写作能力等,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第二模块为专业通修课模块,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模块为专业方向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第四模块为综合 实训课模块,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全面素质,以增强对就业的适应能力。第五模块为选修课模块,目的在于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为突破专业制约、发 展个性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复合型人才成长之路。4.加强德育和文化基础教育

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基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一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 生的能力,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能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二是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转换职业岗位,继续求学深造,接 受终身教育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和条件。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文化课模块的总学时数将达到总时数的40%左右。5.推进课程综合化

课程综合化是指一门综合科目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具体包括学科之间的课程综合化,以受教育者个体兴趣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以人类基本活动 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以及课程发展模式的课程综合化等几种类型。推进课程综合化是种植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各类课程特别 是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机的综合,删繁就简,合理归并,避免翻版大学本科和专科的学科型教材,不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条理性,尽 量减少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复。重点抓好植物生产与环境,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等课程的综合开发。6.按照专门化方向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 种植专业是一个专业大类,其中包含有农艺专业、园艺专业和蚕桑专业等具体专业以及农作物、经济作物、茶叶、烟草、热带作物、草原与饲料作物、药 用植物、种子、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食用菌、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园林、果蔬贮藏与加工、草坪生产与养护、生 物技术应用、设施园艺等许多专门化方向。所以将在学程分段的基础上实行方向分流。在第一学段,即前2~3个学期,按种植大类进行招生并组织教学,后3~4 个学期,则根据学生意愿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等,再选择专门化方向,实行分流培养,尽量使毕业生能“产销对路”。7.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改方案 中,已把技能实训作为一个专门模块。实践教学的内容将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与国家推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行学 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能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8.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体现学 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教改方案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列入了课程设置之中;在课程综合化过程中,专业课程将融入经济、管理、经营、法律、公关等教学内容;同时 在课程设置中专门设置了选修课模块,让学生自主选择涉及不同专业、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各类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毕业 后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竞争力以及独立创业能力。9.实行产教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途径。因此,教改方案中提出了实行产教结合,推行产学研一体化 的思路,即专业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与专业相关的产业活动进行,使专业和产业得以有效的结合。并在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中,推进以产业为主体的基地建设,从而实现“一个结合”(即产教结合,形成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加强“两个建设”(即专业现代化建设和专业产业化建设),提高“三个效益”(即教学效益、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 技术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因 此,作为教学改革的配套措施,必须十分重视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到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实习基地开展 实践教学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阜平县职教中心种植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在20-45岁、已经或准备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身体健康的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

本专业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本地种植业生产、经营、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 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农作物、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和 中草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的特长并能够开展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农业劳动者解决 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

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基本知识;

2理解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

3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农作物、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和中草药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5了解农村新民居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贮藏、加工、营销的基础知识;

6知道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农村创业的心理与实务。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具有农作物、食用菌、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经营的基本能力,以及在某一领域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从业能力;

5具有常用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初步能力和农业技术引进、应用、推广的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 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模块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 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逐步成为种植业劳动者的模范带头人。(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业指导、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实用英语、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化学、农村信息技术、卫生与健康。

(二)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一领域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学农、知农、务农、爱农的意识与情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农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食用菌生 产技术、中草药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插花技术、农产品质量检验、农产品贮藏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营销知识、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小企业管理知 识、农村会计核算、电子商务、农村审计、农村经纪人实务等。各学校可根据教学点所在地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课程。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在种植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及其特点,按照工作导向、过程导向、行动导向的理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示范、边推广、边致富。

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及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灵活确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可以随时更新和修订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课程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1、公民道德与法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坚持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农村经济与社会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3、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党的纲领和任务,党的先进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历届 代表大会及主要内容,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党员的基本条件、义务和权利,端正入党动机、加强党性修养,入党的基本手续等。

4、创新与创业教育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的教育。

5、普通话与应用文写作

通过培训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普通话基础知识,能在特定场合,比较顺畅的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养成使用文明语言的良好习惯;准确把握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常用应用文体的性质、作用、特点和使用范围,掌握常见应用文体的格式要求,达到能用会写的目的。

6、农村实用英语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养成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的习惯,初步具备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和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7、农村实用数学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问题,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8、农村实用化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了解土壤的酸碱性,肥料的种类和性质,懂得化学基础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9、农村实用信息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技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等,以提高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上网查询、浏览信息能力。为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辅助作用。

10、卫生与健康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村饮用水与卫生;农村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科普知识;垃圾和污水;除四害;农村职业危害;村镇规划卫生和住宅卫生等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健康,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二)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着重选学对当地种植业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的课程。

1、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熟悉农业生态系统及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基本知识,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调控与平衡、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2.农业技术推广知识

主要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掌握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和一般生物统计方法,了解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和项目管理等。3.农业经济管理知识

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农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协调运动的规律以及能源积极自身的运动规律,基本 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与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释常见农业经济现象,加深对农业政策的理解,初步举备农业经济管理能力。

4.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

主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农用动力机械,基本掌握常用农机具的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互适应的关系,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

专业技能课: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

教学要求:各课程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要体现实用性,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使学生真正具备致富和创业本领。

1.农作物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产品品质标准,掌握播种、育苗、水肥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引进与繁育技术及品种良种化、种子标准化技术体系。2.蔬菜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蔬菜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3.果树生产技术

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本模块是专业课模块的拓展、补充和完善。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专业(专门化方向)课模块以外的有关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及自立创业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应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特色、自己的爱好和发展方向等,选择专门化课程,为发展其个性特点和家庭经济提供条件。1.农产品贮藏技术

使学生理解农产品贮藏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农产品贮藏的操作技术要点,了解农产品贮藏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食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食用菌生产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食用菌的分类地位,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食用菌的生活史,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带领农民利用当地农作物下脚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3.花卉生产技术:

使学生能够掌握花卉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花卉生产、养护和应用能力。(1.常见花卉品种识别2.花卉播种育苗技术3.花卉扦插育苗技术4.花卉嫁接育苗技术5.花卉露地苗床制作6.花卉苗木的翻盆7.常见花灌木的修剪8.花卉苗木的繁殖技术9.花卉病虫害防治)4.会计核算

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批露的全过程;了解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5.农产品质量检验

使学生了解农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农产品的取样、检测、分类等质量检验的方法与技术,较熟练操作利用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测定,胜任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工作。6.农产品加工技术

使学生理解枣、苹果、核桃等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农产品加工的工艺要点,了解农产品加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农业产业化经营

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内涵、形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模式与运行机制,初步具备市场分析与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能力。8.农村新民居建设

使学生理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关系,领会农村新民居建设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9.农产品营销知识

使学生掌握市场策略、促销方法、谈判艺术、农产品储运方式、农产品营销业务规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初步具备农产品市场开发、客商联络、商务谈判、合同签订、货物发运、货款结算和营销纠纷处理等能力。10.农村社区管理

使学生了解村民自治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管理内容、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初步掌握行政村行政事务管理、治安管理、资源管理、人口管理、财产管理、教育和文化管理、公益事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与技能。11.农村经纪人实务

使学生了解经纪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流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需要加以关注的关键问题。理解经纪人是有效地连接供给与需求、沟通生产与流通纽带。通过学习农产品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及公关、谈判、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具备良好的事物观察、信息筛选、社交和应变等基本能力的 农村经纪人。12.电子商务

上一篇:调查实践日记下一篇:混凝土资质借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