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2024-08-2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故隐患的整改与监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事故隐患是指生产区域、工作场所中,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设备、装置、设施、生产系统等方面的缺陷和问题。

第三条 事故隐患整改实行企业负责制。企业(含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下同)是识别、评估和整改事故隐患的责任主体,对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都必须组织整改。

第四条 事故隐患整改应遵循“谁管理、谁负责,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 组织管理与职责

第六条 企业要建立事故隐患立项、销项整改制度,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实行分级动态管理。

第七条 事故隐患在未整改或销项前,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监控。所有事故隐患实行所在岗位、基层单位、所属二级单位三级监控;一般事故隐患和较大事故隐患由企业或企业所属二级单位督察管理,重大事故隐患实行企业督察管理,特大事故隐患由企业报集团公司备案,由集团公司督察管理。隐患分级标准见附件。

第八条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事故隐患评估,审定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并督促立项整改。

第九条 部门工作职责:

(一)生产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事故隐患情况。负责制定事故隐患整改前的监控措施,确定监控管理方式,以及相关的生产协调工作,负责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方案。

(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建立设备事故隐患整改前的监控措施,确定监控管理方式,制定设备事故隐患整改方案。

(三)规划计划主管部门负责事故隐患整改投资项目的立项并及时纳入投资计划。

(四)基建主管部门负责事故隐患整改施工质量管理,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五)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隐患的调查和评估,编制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建立各类事故隐患动态台帐,督查事故隐患整改。

(六)其它部门应按安全生产职责要求,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事故隐患整改的相关工作。

第三章 隐患发现与报告

第十条 员工有发现事故隐患的义务。岗位员工应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企业所属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评价,查找事故隐患;企业应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和事故隐患调查工作,掌握事故隐患情况。第十一条 基层单位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组织整改,对当时不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基层单位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同时告之岗位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对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停产、停业整改。

第十二条 企业所属单位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制定、落实监控措施。监控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证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转的条件;

(二)对生产装置、设施监测检查的要求;

(三)潜在的危害及影响,以及防范控制措施;

(四)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五)明确监控程序、责任分工和落实监控人员。

第十三条 企业或所属单位对上报的事故隐患,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设备设施的缺陷及严重程度;

(二)事故隐患状态及可能变化情况;

(三)事故隐患影响范围内人员暴露的频率和密度;

(四)事故隐患影响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损失;

(五)事故隐患监控措施的可行性。

第四章 隐患评估与整改

第十四条 根据调查报告,对需要立项投资整改的事故隐患应组织评估。企业应成立重大事故隐患评估领导小组。评估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牵头,安全部门组织,生产、设备、计划、财务资产、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及有关专家等参加。

第十五条 对事故隐患的评估,应形成书面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事故隐患类别;

(二)事故隐患等级;

(三)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四)隐患整改的目标或效果要求;

(五)事故隐患整改建议;

(六)整改资金估算及来源。

第十六条 根据事故隐患评估结果,确定事故隐患分级整改管理权限,由企业或所属单位研究制定整改投资方案。

第十七条 根据事故隐患评估结果,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由企业或所属二级单位组织实施,企业备案;特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由企业组织实施,报集团公司备案,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督察。

第十八条 对确因危害程度高、整改资金较大,或涉及两个及以上企业或地区分公司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可向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主管部门报告。由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组织评估,进行协调,研究落实投资渠道。

第十九条 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应及时报告企业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审查验收。第二十条 事故隐患整改实行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

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企业安全部门按备案级别实行分级督察。督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事故隐患监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二)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

(三)事故隐患整改项目的形象进度;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情况。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在隐患监控、整改工作中成绩突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三条 对存在的事故隐患,企业有关部门应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责成事故隐患单位限时组织评估和处置,并督促组织整改。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严格按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实行事故隐患整改项目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产使用后,出现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生产运行的事故隐患,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对存在的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监控、整改不认真的,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追究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没有整改或整改资金不落实的企业,不批准立项新项目(工程)。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企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治理监控管理规定》(质安字[2001]10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附件: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参考标准

1.特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或者中毒(重伤)5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一次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上和社会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者中毒(重伤)10人及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3.较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2人,或者中毒(重伤)3人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4.其它为一般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分级暂无国家标准,以上标准参照了原劳动部规定,国家或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后,按新规定或标准执行)

篇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环境安全隐患(以下简称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建立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和全资子公司(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者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环境安全隐患,是指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管理制度等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管理上的缺陷或者危险状态。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及时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或者监控运行,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实行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和所属企业分级负责体制。在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专业分公司负责组织协调本专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所属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第五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环保优先、安全第一、综合治理;

(二)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全员参与;

(三)全面排查、分级负责、有效监控。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修订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规章制度;

(二)组织界定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

(三)督促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协调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对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五)负责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子系统的管理。第七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有关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规划计划部门负责资本化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投资计划的下达和权限范围内资本化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审批,以及项目后评价工作;

(二)财务部门负责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费用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

(三)资金部门负责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专项资金的安排和拨付,并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四)审计部门对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五)矿区服务工作部门负责矿区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总部机关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做好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

第八条

专业分公司负责本专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

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编制和上报本专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建议计划;

(二)负责权限范围内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审批和组织开展后评价工作;

(三)指导本专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实施情况,对重点项目进行挂牌督办;

(四)协调解决本专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

所属企业是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修订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规章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员工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二)定期开展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如实记录和统计分析排查治理情况,按规定上报并向员工通报;

(三)组织编制和上报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建议计划;

(四)负责权限范围内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审批和组织开展后评价工作;

(五)编制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监督、检查和指导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七)负责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监控措施的落实和事故 — 6 —

隐患治理的跟踪检查,并分级挂牌督办;

(八)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第十条

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环保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十一条

所属企业应当明确本单位规划计划、财务预算、生产组织、工艺技术、机动设备、工程建设、安全环保等职能部门在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具体、齐抓共管。

第十二条

所属企业将建设项目、场所、设备进行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HSE)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各方对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监控职责。所属企业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

第三章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与评估

第十三条

所属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评估,按照事故隐患等级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十四条

所属企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应当与日常管理、专项检查、监督检查、HSE体系审核等工作相结合,可

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日常事故隐患排查;

(二)综合性事故隐患排查;

(三)专业性事故隐患排查;

(四)季节性事故隐患排查;

(五)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事故隐患排查;

(六)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七)其他方式。

第十五条

所属企业在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时,可以选用现场观察、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技术方法。

第十六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频次:

(一)现场操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

(二)基层班组应当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周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三)车间(站队)应当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四)所属企业下属单位应当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事故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应当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五)所属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性事故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应当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两重点一重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当每五年至少开展一次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第十七条

当出现以下情形时,所属企业应当及时组织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

(一)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者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三)区域位置、物料介质、工艺技术、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者操作参数等发生重大改变的;

(四)国家、地方政府有明确要求或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发生安全环保事故或者获知同类企业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的;

(六)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第十八条

所属企业应当对排查出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及时录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子系统,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报告。

第十九条

所属企业应当成立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评估领导

小组,由主管领导牵头,职能部门和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及有关专家等参加,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级。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所属企业应当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的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参照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规定执行,评估结果应当形成报告。

第二十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现状;

(二)事故隐患形成原因;

(三)事故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四)事故隐患风险等级;

(五)事故隐患治理难易程度分析;

(六)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第四章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

第二十一条

所属企业对发现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应当组织治理,对不能立即治理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和落实事故隐患监控措施,并告知岗位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监控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证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转所需的条件;

(二)提出对生产装置、设备设施监测检查的要求;

(三)制定针对潜在危害及影响的防范控制措施;

(四)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五)明确监控程序、责任分工和落实监控人员;

(六)设置明显标志,标明事故隐患风险等级、危险程度、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

第二十二条

对威胁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所属企业应当立即停产、停业整改。

第二十三条

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根据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评估结果,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基本情况,包括事故隐患部位、现状和治理的必要性;

(二)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三)治理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四)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五)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六)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七)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

所属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

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五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所属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办法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企业和人员安全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资金应当专款专用。资本化支出项目,所属企业应当在设备设施检测、事故隐患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按照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项目立项审批程序。费用化支出项目,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第二十七条

各级审查、审批部门应当严格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审核把关,禁止下列项目挤占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环保设施,以及投产运行3年以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产生的事故隐患;

(二)与事故隐患无关的搭车、扩能增容和技术改造;

(三)借事故隐患治理新建建(构)筑物、新建装置设施、— 12 —

购置更新生产设备等;

(四)新增工业电视、警示标识等;

(五)购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消防器材等;

(六)安全环保评价、等级评定、检测检验、体系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等。

第二十八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计划下达后(其中资本化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纳入集团公司统一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属企业应当严格按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组织实施。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物资采购、施工管理、资金使用、变更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按照“谁审批、谁督办”的原则,实行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分级挂牌督办,各级督办单位应当明确督办领导和业务部门。涉及两个及以上所属企业的重大事故隐患由集团公司挂牌督办。督办内容主要包括:

(一)治理资金使用情况;

(二)项目形象进度;

(三)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四)存在问题与纠正情况;

(五)治理效果。

第三十条

各级督办领导和业务部门应当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检查等方式督办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掌握治理工作进展情况。所属企业应当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信息管理子系统中及时更新事故隐患治理进度,并定期向员工通报。

第三十一条

因存在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被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治理工作结束后,所属企业应当组织对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向原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三十二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完成后,项目审批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应当及时销项,并录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子系统。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时,项目审批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五不验收”,即:项目变更不履行程序不验收、治理项目不符合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要求不验收、挪用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项目不验收、违反事故隐患治理原则搭车和扩能的项目不验收、项目竣工不进行效果评价不验收。

第五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三条

集团公司将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环保考核的重点内容,纳入安全环保业绩考核实施细则,考核结果纳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业绩考核。

第三十四条

专业分公司应当定期对本专业安全环保事故 — 14 —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安全环保先进企业考核评比。

第三十五条

所属企业应当对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环保绩效考核。对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六条

对于及时发现报告非本岗位和非本人责任造成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应当按照集团公司事故隐患报告特别奖励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集团公司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存在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者监控、整改不认真的;

(二)事故隐患监管不到位引发事故的;

(三)事故隐患治理不及时、不到位的;

(四)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变更没有及时上报的;

(五)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的;

(六)在事故隐患治理后又出现新的事故隐患或者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的;

(七)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存在事故隐患的;

(八)事故隐患治理资金没有专款专用的;

(九)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对存在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没有治理或者治理资金不落实的所属企业,禁止批准立项新项目(工程)。

第六章

第三十九条

所属企业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篇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1 施工升降机事故原因分析

1.1 防坠安全器失灵

防坠安全器能够保证施工升降机更加平稳的升降, 避免出现掉笼坠落等情况, 是一种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防坠器安全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乘员生命安全。在安装防坠安全器过程中, 首先要对其合格出厂试验证明进行检查。其次, 因为防坠安全器有一年合格检验时间, 所以在使用时要对防坠器进行检验。但是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不重视安全器送检工作, 都未按照规定进行送检, 极大增加了安全事故风险。

1.2 安全开关失效

施工升降机安全开关有很多, 比如对重防断绳保护开关、围栏门限位开关、上下限位开关、极限位开关、吊笼门限位开关以及顶门限位开关等。如果其中某个安全开关功能失效, 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1.3 频繁作业产生安全隐患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为了完成施工进度, 施工升降机会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施工升降机长时间不间断的使用, 会造成电机发热失效, 并带来安全隐患。所以, 施工升降机司机与施工管理人员要对电机间断作业设计进行考虑, 合理使用施工升降机, 在安全前提下, 最大限度发挥施工升降机的作用。

1.4 不设楼层停靠安全防护门

必须要设置好楼层停靠安全防护门, 一般来说防护门的高度不能低于1.8m, 并且还要配置有效的连锁装置。但是在目前很多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 都未能设施施工升降机停靠楼层的防护门, 或者是安全防护门能够随意打开, 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5 基础围栏不安装联锁装置

个别施工单位从施工成本出发, 未能根据施工要求将联锁装置安装在施工升降机工作基础围栏下, 这样在施工升降机工作过程中, 如果有人出现在施工升降机吊笼下方, 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严重的冲压安全事故[1]。联锁装置如果超出了施工升降机设定的自由端高度,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安全事故。

2 施工升降机安全事故的预防

2.1 架体结构与设备传动系统的检查

对施工升降机架体结构检查包括以下3点: (1) 检查连接标准节基础间的螺栓是否紧固, 螺帽有无松动情况; (2) 对各部件焊接情况进行检查; (3) 对附着杆件设置进行检查, 确保其设置为6m一道, 并且检查其是否正确地进行连接与紧固。

设备传统系统检查要包括以下4点: (1) 检查变速箱是否出现漏油; (2) 对传送带间隙进行检查, 将其控制在0.2~0.5mm之间; (3) 对啮合间隙进行检查, 将其控制在2mm左右; (4) 对齿条和齿轮磨损情况进行检查, 防止由于轴向错误过大, 导致传送强度降低并出现断齿事故。要保证施工升降机处于平稳工作状态, 没有明显的震动, 不发生噪音或其他异常响声。

2.2 检查围栏门与钢丝绳端部固结质量

在开展日常检查工作时, 要确保将机械联锁装置安装于围栏门, 并且联锁装置要具备良好性能。施工升降机只有在安装连锁装置后, 才能确保吊笼到达底部规定位置后, 围栏门能够及时打开, 并且在围栏门打开后吊笼处于停止状态不会启动。施工单位要根据相关要求, 在施工升降机各个停靠层都合理设置安全防护门, 并安排专人对安全防护门进行管理。另外, 在钢丝绳端部固结质量检查过程中, 很多施工现场存在着钢丝绳质量不合格情况, 主要原因是在固定绳卡过程中, 未能严格安装固结标准对尾端长度、卡距、绳卡数量进行固结, 导致接头固结强度不高, 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频率。

2.3 检查施工升降机安全开关

虽然现阶段大部分施工升降机在出厂前能够根据相关规定设置必要的安全开关,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个别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建设成本, 选择取消安置安全开关。比如在建筑施工中, 由于经常需要运载一些较长的物品或材料, 而吊笼空间又很小, 因此施工单位就直接取消顶门限位。另外, 在安全开关损坏后, 很多施工单位并不重视, 没有及时进行修理,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风险。所以, 要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升降机安全开关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设备检查维护制度, 确保安全开关更加有效, 不能在缺乏完善安全设施下使用施工升降机进行运载, 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4 电路保护与防坠安全器性能检查

未安装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失效仍让其运行, 容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2]。施工升降机保护设备发生故障后, 大部分维修人员并不是立即去检查排除故障, 甚至直接将短接保护设备取消, 极大增加了设备安全隐患。在设备日常检查中必须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另外, 防坠安全器在施工升降机中发挥着重要保护作用, 所以在出厂使用前要严格进行试验, 由法定检测机构出具合格测试报告后才能出厂使用, 并根据相关规定, 对施工升降机的坠落试验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2.5 维护保养到位

施工升降机维护保养工作很重要, 能够提高其使用年限, 减少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在使用施工升降机过程中, 要安排维护保养作业的时间。在维护过程中, 要认真检查所有滚轮是否紧固可靠, 传动底板的螺栓与齿轮有无变形, 紧急应用开关、极限断路开关等功能是否正常等。

3 结语

由于一些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升降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导致近年来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直接影响了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并极大增加了工程造价, 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我们要对施工升降机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找到事故发生原因, 从各个环节做好防范, 认真做好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确保各项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利.施工升降机的使用与管理措施探讨[J].门窗, 2014, (12) :448-450.

篇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奖励办法规定: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存在下列情形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举报:

(一)发生死亡、重伤或中毒等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单位或有关人员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隐瞒不报或未及时、如实报告的。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生产经营单位未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或资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

(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经营企业未取得相应资质的。

(四)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营业场所、仓库与员工宿舍或民宅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危及员工、居民安全的。

(五)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未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考核合格的。

(六)有关单位或个人不具备安全资质和条件开采矿山的。

有关单位或个人为已被停业整顿或关闭的矿山提供电力,爆破器材、设备等生产资料的。

(七)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未依法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八)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

(九)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即安排上岗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未依法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作业的。

(十)本条(一)至(九)款情形以外的其它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经群众反映,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或个人置之不理或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

(十一)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取费用的。

(十二)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报告的。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实行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一般以下事故隐患的举报给予表扬。物质奖励标准分三类十级。

(一)一般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为100元至1000元。

(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为1000元至3000元。

(三)特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为3000元至5000元。

举报奖励金依次分为100元、2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十个等级。

同一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举报的,对第一时间举报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对其他举报人给予表扬。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每季度评审一次。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开展奖励评审工作,当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颁发奖励金。

厦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市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对群众举报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核查、处理的结果,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答复。

篇5:九江分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事故隐患的管理,预防和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1、组织管理

1.1成立事故隐患管理小组,由主管副总经理及安全、生产、技术、工程设计、消防等部门成员组成。

1.2检查和评估各类事故隐患进行分类,分级确认,评估隐患的程序性。

1.3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资金,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1.4对重大事故隐患,应定人、定措施、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同时制定应急预案,随时掌握隐患的发展和动态变化。

1.5隐患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九江分公司生产部安环办,并处理具体事务。

2、评估和报告

2.1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重大事故隐患:

2.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5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1000万元(不含)以下的事故隐患。

2.3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2.4其它事故隐患可分为公司级事故隐患(隐患需要公司整改的)和二级单位事故隐患(隐患二级单位可整改的)。2.5单位一旦发生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并申请对事故隐患进行检查评估。

2.6重大事故隐患(包括特别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报送省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并同时报送市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

3、整改与验收

3.1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除报告主管部门外地人,本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整改防范措施,防范和控制隐患的发展。隐患整改包括隐患登记、整改、复查、销案。

3.2对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的事故隐患,检查人员应责令停工,被查单位、部门必须立即整改。

事故隐患的单位除报告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外,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3.3事故隐患单位,在接到主管部门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后,应指定专人负责,按整改要求,在整改期限内完成,并将整改回执单送交主管部门。

3.4隐患管理主管部门,在收到整改回顾单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隐患的整改进行验收,凡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应不予以验收,经复查整改合格后,方可销案。

3.5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要发出重大隐患整改通知单,以引起整改单位重视,应报告省市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审查验收。

4、奖励与处罚

4.1对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各级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2向主管部门举报重大事故隐患的个人,经有关部门审查,确认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给予100—500元奖励。

4.3对事故隐患隐瞒不报的单位和个人,经查出,给予100—500元处罚。

4.4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后,不按期进行整改的单位,给予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100—1000元处罚。

4.5对事故隐患不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事故发生,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除给予行政处分外,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篇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程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四)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

(五)《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六)《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作业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第三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职责分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直属单位(以下简称“网省公司”);地市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发电企业、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建设监理单位,以及修造企业、试研院、培训中心、公司系统单位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多经企业、非电力生产企业等(以下简称“地市公司”)。

第五条 网省公司代管的县供电企业,参照执行。第二章 定义与分级

第六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非常态的电网运行工况、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

第七条 根据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两个等级。

(一)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死亡事故,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由于供电原因可能导致重要电力用户严重生产事故的事故隐患。

(二)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重伤事故,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的事故隐患。

第八条 电力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的关系。超出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的消缺周期仍未消除的设备危急缺陷和严重缺陷,即为事故隐患。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评估,分别按重大或一般事故隐患治理。

第九条 被判定为事故隐患的设备缺陷,应继续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及各单位现有设备缺陷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同时纳入本办法规定的事故隐患管理流程进行闭环督办。

第十条 上述第六至九条所称“事故”,人身事故依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定,电网和电力设备事故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判定,交通、消防及煤矿等非电力生产事故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判定。

第十一条 事故隐患划分为输电、变电、调度及二次系统、发电、配电、电网规划、信息、施工机具、交通、消防、其他共十一大类进行统计,每一类均包含设备、系统、管理及其它隐患。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十二条 根据“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要求,公司系统建立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组成的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第十三条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四条 事故隐患所在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规划设计、人力资源、生产、调度、基建、营销、农电、信息、保卫和辅业多产等专业职能部门是本专业事故隐患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协调专业范围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承担闭环管理责任。

第十五条 各级安全监察部门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部门,督办、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归口负责相关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

第十六条 公司总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制度和文件要求,组织制定公司系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督促指导网省公司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汇总、统计、分析公司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三)各专业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范围内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负有管理职责,指导、协调网省公司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四)组织跨区电网建设、运行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保证资金投入。

(五)对网省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六)遇有重大问题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或其他行业单位,促进事故隐患治理工作。

第十七条 网省公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二)贯彻执行政府部门及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要求,组织所属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投入。

(三)核定所属单位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审查批准治理方案,监督、协调治理方案实施,对治理结果进行验收。

(四)对由于主网架结构性缺陷,或主设备普遍性问题,以及重要枢纽变电站、跨多个地市公司管辖的重要输电线路处于检修或切改状态造成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评估、定级,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并组织实施。

(五)按照公司总部委托范围,具体负责受委托运行维护的跨区电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六)检查所属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所属单位在工作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共性、苗头性、倾向性事故隐患,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治理活动。

(七)汇总、统计、分析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国家电网公司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第十八条 地市公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网省公司的安排,负责重大事故隐患控制、治理等相关工作,并负责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二)负责事故隐患的评估定级。对评估为重大等级的事故隐患,及时报网省公司核定。

(三)受网省公司委托,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报送网省公司审查。

(四)根据网省公司指导和安排,具体实施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果进行预验收并向网省公司申请验收。

第十九条 各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工程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第四章 排查治理

第二十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纳入日常工作中,按照“(排查)发现-评估-报告-治理(控制)-验收-销号”的流程形成闭环管理。(见附件1)

第二十一条 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应结合各部门、各专业的常规工作、专项工作和监督检查活动进行,其主要工作方式有:电网和临时运行方式分析;各类安全性评价;各级各类安全检查、专项督查;设备的日常巡视、检修预试;已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第二十二条 事故隐患的等级由事故隐患所在单位评估确定。

第二十三条 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进行评估,按照预评估、评估、核定三个步骤确定其等级。网省公司、地市公司还应开展定期评估,全面核定各级各类事故隐患等级。定期评估周期一般为地市公司每月一次,网省公司至少每季度一次,可结合安委会会议、安全分析会等进行。

第二十四条 地市公司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包括本单位发现的、各项专业检查发现的和上级检查发现的各种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等级,填写“重大(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见附件

2、附件3)。

网省公司对主网架结构性缺陷、主设备普遍性问题,以及由于重要枢纽变电站、跨多个地市公司管辖的重要输电线路处于检修或切改状态造成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等级,填写“重大(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

第二十五条 地市公司评估判断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后应按照管理关系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立即报告网省公司专业职能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跨区电网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受委托的网省公司应立即报告国家电网公司总部有关职能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

第二十六条 地市公司评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于24小时内报送网省公司专业职能部门核定。网省公司专业职能部门应于三天之内反馈核定意见。

第二十七条 事故隐患一经确定,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治理方案。地市公司负责制定、审批一般事故隐患治理措施或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由网省公司专业职能部门或网省公司委托地市公司编制,网省公司审查批准。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的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由网省公司专业职能部门编制,网省公司批准。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隐患进一步发展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八条 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应根据事故隐患具体情况和急迫程度,及时编制、审批治理方案。一般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在确定隐患后十五天内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形成书面材料,并在网省公司核定后三十天内完成编制、审批。

第二十九条 事故隐患治理应结合基建、技改、大修、专项活动等进行,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事故隐患治理所需资金应统一纳入投资计划和综合计划。

第三十条 未能按期消除的重大事故隐患,经重新评估仍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须重新制定治理方案,进行整改。对经过治理、危险性确已降低、虽未能彻底消除但重新评估定级降为一般事故隐患的,经网省公司核定可划为一般事故隐患进行管理,在重大事故隐患中销号,但网省公司要动态跟踪直至彻底消除。

第三十一条 未能按期治理消除的事故隐患,应重新进行评估,评估后仍为事故隐患的需重新填写“重大(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重新编号,原有编号销除。

第三十二条 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完成后,隐患所在单位应及时报告有关情况、申请验收。地市公司组织对一般事故隐患治理结果进行验收,网省公司组织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果和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的事故隐患进行验收。验收后填写“重大(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有书面验收报告。事故隐患治理结果验收应在提出申请后十天内完成。

第三十三条 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对已消除的事故隐患应销号,整理相关资料,妥善存档。

第三十四条 建立电网运行隐患预警通告机制。因检修、故障等使电网运行方式变化而引起的事故隐患风险,应由相应调度部门发布预警通告,相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电网调度部门应将有关情况书面通告同级安全监察部门。

第三十五条 由用户原因造成的供用电事故隐患,地市公司负责以事故隐患通知书的形式告知产权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告知安全责任,做好签收记录,同时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督促整改。第五章 信息报送

第三十六条 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应明确一名专责人,负责事故隐患的汇总、统计、分析、数据录入、信息报送等工作。相关专业职能部门应明确一名专责人,负责专业范围内事故隐患的统计、分析、信息报送等工作。

第三十七条 事故隐患信息报送执行零报告制度。

第三十八条 依托信息化手段,公司在“SG186”安监管理业务应用中统一开发部署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模块,实现自上而下、动态跟踪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第三十九条 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应建立事故隐患管理数据库,做到“一患一档”。

事故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简题、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整改完成情况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治理方案、验收报告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第四十条 地市公司专业职能部门、所属单位每月底将当月新确定的事故隐患以及当月完成治理销号的事故隐患的“重大(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以及其它事故隐患治理进展情况报送地市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汇总、录入事故隐患数据库、建立档案,并形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一览表”(见附件4)和“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见附件5)。本条所述“专业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由地市公司结合实际确定。

第四十一条 网省公司专业职能部门每月底将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网省公司负责填写的当月新确定的事故隐患以及当月完成治理销号的事故隐患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报送网省公司安全监察部门,正在治理的事故隐患应当报告治理进展情况。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录入数据库、建立档案,并形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一览表”和“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本条所述“专业职能部门”由网省公司结合实际确定。

第四十二条 地市公司安全监察部门每月5日前将本单位上月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一览表”和“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报送网省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同时将本单位当月新确定的以及当月完成治理销号的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抄送网省公司安全监察部门。网省公司安全监察部门负责汇总各部门、各单位信息,每月8日前形成本单位当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一览表” 和“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

第四十三条 网省公司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季度“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和季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部门。

第四十四条 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验收报告定稿后应在三日内抄送网省公司安监部门备案。跨区电网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验收报告定稿后应在五日内抄送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备案。

第四十五条 专业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应做好沟通协调,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送数据的唯一性。

第四十六条 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应在月度、季度安委会会议上通报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第四十七条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网省公司应按相关规定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 公司总部每季度、每年对公司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第六章 督办机制

第四十九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执行上级对下级监督,同级间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督办机制。

第五十条 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分别对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指定专人管理、督促整改。

第五十一条 网省公司和地市公司安全监察部门根据掌握的事故隐患信息情况,以《安全监督通知书》形式进行督办。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第五十二条 公司总部对网省公司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督查,监督治理情况。第七章 考核

第五十三条 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应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绩效考核范围。

第五十四条 对发现、举报和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人员,给予表扬奖励。

第五十五条 在内,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经核实后给予表扬奖励。

第五十六条 对瞒报事故隐患,或因工作不力延误消除事故隐患并导致安全事故的,对责任人按《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从严处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不力,追究网省公司责任;一般事故隐患治理不力,由网省公司追究相关单位、人员责任。第八章 附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五十八条 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可结合实际,制定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篇7:集团公司隐患排查闭合管理制度

综合办【安】字03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及隐患排查能力,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检查制度的落实,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健全以集团公司为首的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望各公司严格执行。

一、目的和内容:

1、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安全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规定了隐患分类﹑排查、整理、报告、整改、自检复查、存档及奖励办法。

二、适用范围:乾丰国际下属各子公司。

三、各级领导安全职责:

1、集团公司总经理应对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建立健全的集团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子公司经理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领导责任。各公司兼职安全员、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向安全员、各部门主管或公司领导报告。

3、集团公司综合办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按照安全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安全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安全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申报等。

4、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

5、公司财务部负责安全隐患报告奖励、罚款及安全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6、集团公司安全部对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负责。

四、安全隐患

1、安全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安全隐患(以下简称安全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安全隐患的分类

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重大安全隐患。乾丰国际

综合办【安】字03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五、隐患排查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

1、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分别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各子公司经理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管及兼职安全员为成员。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彼得堡酒店,主要负责开展各项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及企业的各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隐患排查程序严格按照“隐患排查六闭合制度”进行闭合管理,即:隐患排查→隐患整理→通知汇报→隐患整改→自检复查→考核归档

2、隐患的排查的具体工作流程

(1)隐患的排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公司、部门对各自区域按照《集团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在安全检查的同时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安全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2)隐患整理

各级检查人员将查出的隐患问题统一上报综合办进行汇总,并寻找隐患对应的部门,并按照隐患的等级,形成书面隐患整改通知单或隐患汇报单并进行打分。

(3)通知汇报

隐患整改通知单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紧急情况可采用口头通知。在书面报告中,要把隐患地点﹑安全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责任人、整改时间及备注写清楚,一式三份,一份交由责任人进行整改,一份交公司备案,一份自己留底备查。如发现隐患整改的难度超出公司的处理能力,则通过隐患汇报单向集团公司进行汇报。

(4)隐患整改

各部门发现或接到员工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本部隐患职责分工组织本部门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整改。部门自己能够解决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相关单位协助解决的,能自己联系解决的自己联系解决,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公司。公司根据隐患的性质,组织公司层面的专业人员和各个部门进行隐患整改,并由兼职安全员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对于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 乾丰国际

综合办【安】字03 案。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安全隐患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集团公司安全员进行监控。

(5)自检复查

隐患整改完毕后相关部门应进行自检,自检通过后,通知集团公司综合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隐患复查。如复查不通过则返回上一流程进行重新整改并进行考核。

(6)考核归档

根据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内容及整改时间对隐患的整改质量进行考核,并对发现重大隐患积极上报和积极处理隐患的人员进行奖励申报,将结果报予集团公司综合办进行存档。

六、奖惩

1、报告隐患的数量和整改质量作为安全企业及安全员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2、根据隐患的大小及其危害程度,对隐患发现者进行50-5000元的奖励,奖励采用现金兑现,由安全部申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3、各公司对员工上报的安全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一旦发现按情节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罚款500——5000元。

4、未按照《集团公司安全检查制度》执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的部门及个人,处以100元罚款。

6、对隐患报告人特别是越级上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或有此嫌疑的人员,一经查实报公司总经理处理,情节严重恶劣者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附:“隐患排查六闭合管理制度”及“隐患整改五定”制度

隐患排查“六闭合”管理制度 乾丰国际

综合办【安】字03

1、隐患排查:定期组织现场的安全隐患和资料的常规检查。

2、隐患整理:整理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形成安全隐患通知书,并进行考核打分。

3、通知汇报:各级所查处的安全隐患要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并向集团公司综合办进行汇报,不可隐瞒不报。

4、隐患整改:各单位应根据隐患通知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

5、自检复查:隐患整改完毕后相关单位应进行自检,自检通过后,通知集团公司综合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隐患复查。

6、考核归档:复查后仍存在的问题,对相应责任人及负责人进行考核处罚,对发现重大隐患或积极处理隐患以防止事故发生的人员进行奖励申报,并编号归档。乾丰国际

综合办【安】字03 隐患整改“五定”制度

五定:即定人、定时间、定标准、定措施及定责任。

1、定人:任何隐患问题均要定人、定位,专人定岗监督或直接处理,也就是隐患要有直接负责人进行处理。

2、定时间:隐患问题必须由负责人在限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3、定标准:处理隐患必须按照标准,一步到位。不可随意应付,达不到彻底根治隐患的目的。

4、定措施:如隐患内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者对原设备、制度等做出较大的改动,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篇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直径3.7 m、长15 m、重23 t的7# 罐被爆炸冲击波扔出了45 m远, 最终撞上了附近另一处仓库 (如图1) 。爆炸产生的碎片飞到了附近的社区, 如:在152 m外的小区内发现了1 块9 kg的钢板;在274 m外的草地上发现了1 块54 kg的钢板;在400 m外的小区里发现了1块0.9 kg的钢板。

工艺描述及物理证据和检测

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建于1987 年, 主要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蜡, 年产量超11.3 万t。高密度聚乙烯蜡广泛用于生产涂料、黏合剂、抛光剂、橡胶生产以及纺织品等。

工艺描述

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聚乙烯蜡生产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 通过泵把石蜡槽车中的石蜡输送至洗涤罐中, 原料在洗涤罐中进行沉降, 杂质沉降至罐底, 从洗涤罐上部石蜡中提取出己烷和其他的烃类后, 凝固成聚乙烯蜡颗粒, 再进行包装。提取出的烃类储存在储罐中进行销售。整个工艺生产过程都会使用氮气来保护, 避免熔化的石蜡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氧气的氧化作用会导致明亮的石蜡变色, 这种情况是不能接受的。

操作工定期对洗涤罐底部进行清理, 清理出的残液凝固后储存在仓库中进行后续处理。

残液处理

操作人员将凝固的残液装进有高温蒸汽盘管的4# 罐中进行熔化, 然后通过泵转输至6# 和7#罐缓存, 准备处理。罐内盘管中会通入蒸汽, 将液态石蜡温度维持在149℃左右。

操作人员通过氮气系统给6#和7# 罐增压, 压差使4# 罐中残液通过提升管进到泵入口, 再通过泵将残液送至处理装置, 进一步除去残液中的烃类。精制后的残液凝固成颗粒 (如图3) 后包装。

氮气系统

人们在现场利用1 台小型制氮机生产氮气, 并将其储存在2 个大型压力容器中。氮气系统的最大压力是0.83 Mpa (表压) 。氮气减压阀将压力降到0.28~0.48 Mpa (表压) 后供给6# 和7# 罐。因为小型制氮机负荷不能满足物料转移的需要, 所以有时氮气的压力会降至物料转移所需最低压。当操作人员等待制氮机给氮气储罐补压时, 石蜡的输送将被延迟。

操作人员利用临时软管将压缩空气系统和制氮机的氮气分配系统连接起来, 因为大负荷的空气压缩机能够迅速地通过补充空气提高氮气系统的压力, 因此解决了上述生产延迟问题。最后操作人员把临时软管更换为永久管线和阀门, 这样的变更消除了氮气系统压力太低时必须连接临时软管这个非常规作业, 然而操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向氮气系统直接补充空气会导致氮气储罐内出现氧气。

事发后, 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 (CSB) 检测了制氮机、氮气减压阀、氮气储罐中的气体、石蜡、加工设备中的残液和7#罐的金属样品。通过检测制氮机出口气体来确定制氮机是否按设计条件运行。检测结果证实了气体样品含有92% ~ 96% 的氮气和4% ~ 8%的氧气, 符合装置的设计条件。

检测氮气储罐中的气体样品确定了提供给6# 和7# 罐的氮气纯度, 该样品含有82% 的氮气和18%氧气。由此CSB的结论是, 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为给氮气系统充压而安装的压缩空气连接管线使氮气受到了氧气的污染, 而氮气中的氧气含量足以支持燃烧。

物理证据和检测

CSB目测了7# 罐和找回的罐体及封头, 没有发现设备铭牌, 而且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不能提供有关7# 罐体或者其他 (5#、6#和8#) 罐的设计、制造以及安全操作压力的文件。

CSB按照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SME) 的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计算出了7# 罐的安全操作压力为0.55 Mpa ( 表压) 。CSB发现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已经对5#、6#、7# 和8# 罐进行了改造。为了保证罐内的石蜡温度高于熔点温度, 在每台罐体的封头上都开了1个609 mm直径的孔, 在开孔上安装了蒸汽加热盘管后焊接封死。8# 罐体的焊接补板如图4 所示。因为补板焊缝达不到通用压力容器制造的工业质量标准, 所以在事故期间, 这个焊缝失效。

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没有使用合格的焊工或者合适的焊接方法来重新焊接容器封头上的补板, 并在罐体上安装了1 个蒸汽管路的管嘴。公司人员也承认在焊接作业完成之后没有进行水压试验来检验这个容器。

CSB检测了废石蜡样品的可燃性和反应性。石蜡的闪点是110℃, 石蜡样品没有显示出放热性, 因此CSB得出结论, 失控的化学反应不包括在这次事故的因素之中。

原因分析

CSB对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爆炸火灾事故进行了调查, 根据相应的物理证据和检测结果, CSB确认最可能的事故场景如下:操作人员使用了含氧量18% 的氮气取代原设计含氧量不大于8% 的氮气充压6# 和7# 罐;7# 罐的内部压力可能超出罐体上补板焊缝的强度。这个焊缝完全失效, 补板飞离了罐体;罐内压力通过直径为609 mm的开孔快速泄压, 烃类蒸汽、压缩空气和炽热液态石蜡一同从开孔喷出;当补板击中混凝土基座时产生了火花, 可能点燃了石蜡和烃类蒸气;7# 罐内氧浓度能够使火焰蹿回到罐内部, 内部闪爆使7# 罐封头炸为几块;2 268 kg的罐体被炸飞, 撞上了附近1 台闲置设备后停在137 m外仓库处;燃烧的乙烯石蜡散落到仓库和其他设备上, 点燃了可燃物质。产生的大火燃烧了近7 h。

CSB指出, 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的3 次变更导致了这此事故的发生。

变更1 7# 罐体上开孔, 在罐内增加蒸汽加热盘管, 补板的焊缝厚度低于整个补板厚度的20%, 并含有大量的裂纹。不合理焊缝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减低了这部分罐体75% 的强度;同时, 焊肉的缺少和低劣的焊缝质量可能导致疲劳开裂, 进一步降低了焊缝的强度。

变更2 基于氮气减压阀的检测结果, 7# 罐体的内部压力最可能是0.46 MPa (表压) 。操作人员称, 该氮气减压阀正常设定在0.31 MPa, 但为保持石蜡能够流进加工装置, 人为提高了压力。7# 罐体的较高压力可能导致故障点的焊缝发生了变形。

变更3 马库斯油品和化学品公司将氮气系统和压缩空气系统链接起来, 使得氮气系统快速充压。在废石蜡处理过程中, 产品暴露于空气而发生脱色现象, 没有引起关注。然而, 管理人员没有评估来自于工艺变化的危险。利用压缩空气为氮气系统升压使得氮气中含有高达18% 的氮气, 这个氮气浓度足以支持罐内石蜡和烃类蒸气的燃烧。

事故启示

通过CSB的事故原因分析, 很明显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3 次变更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些改更是双刃剑, 它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增加危害。据统计, 约80% 的工艺安全事故都可以追溯到“不适当的变更”, 因此对变更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潜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事故的重要原因是工厂缺乏管理变更的制度, 没有对发生变更的工艺系统进行适当的安全审查, 也没有人监督和批准相关的变更。变更管理制度的缺失, 使得未经审查的变更顺利地通过设计、安装和投产。变更人员缺乏培训和足够的经验, 他们没有认识到这种对工艺系统的改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 (MOC) 是工艺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元素, 变更管理是指对化学品、工艺技术、设备、程序以及操作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确定变更的类型、等级、实施步骤等。

化工厂、石化厂涉及工艺安全的变更通常可分为4 类:工艺技术变更、作业程序变更、工厂设施变更和组织机构变更。其中工艺技术的变更、作业程序的变更和工厂设施的变更通常直接影响工艺安全, 而组织机构变更是间接地对工艺安全造成影响。但国内一般把变更分为同类替换、微小变更和工艺设备管更 (技术变更) 。

变更的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变更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变更管理的重点是变更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变更过程的风险控制分为变更方案提出阶段、变更实施阶段、变更后的再开车阶段。

变更方案提出阶段的风险控制变更人员提出变更后, 随之会有变更的方案。方案提出后得到上级领导对变更进行确认前, 首先需要对方案进行相应的危害分析, 如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保护层分析 (LOPA) 、如果—是 (What-If) 、检查表 (Check List) 、事件树分析 (ETA) 、事故树分析 (FTA) 等。因为原有工艺及设备都是经过计算和论证, 变更后我们不能单纯考虑变更方案本身涉及到的工艺系统、设备等, 还需要考虑变更后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进行全局考虑。

变更的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变更方案经过风险分析确定之后实施时, 会涉及到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隔离锁定等作业。这时的风险需要运用工作安全分析 (JSA) 、任务风险分析 (TRA) 、预先危害分析 (PHA) 等方法识别施工过程的风险, 作业安全依靠HSE体系中的规程进行管理。

变更后的再开车阶段的风险控制变更实施完成后, 再开车前需要进行安全检查 (PSSR) , 需要检查变更的施工现场, 确认变更项目的安装已经完成、施工安装和设备规格等与早先批准的变更文件及图纸一致, 并且编制或修订了安全、操作、维修和应急响应等相关的程序文件。可以编制变更项目投产前的检查表, 在投产之前根据检查表中所列的条目逐个核对, 当所有条目都按照要求完成后具备开车条件时, 才可以投料生产。

马库斯石油和化学公司的几次变更没有在各个阶段对风险进行识别, 并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变更完成后的资料更新

变更的工艺系统投产后, 变更工作还不算完成, 还需要更新并保存所有受变更影响的图纸和文件, 通常需要的文件有工厂平面布置图、设备布置图、管道仪表流程图、操作程序、维修程序、应急预案和培训资料等。工厂还需要保存变更本身的文件, 如变更单、图纸、投产前安全检查的记录、培训或通知相关人员的书面记录等。按照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 (OSHA) 对过程安全管理 (PSM) 的要求, 工厂需要每隔5 年重新确认以往完成的工艺危害分析的有效性, 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审阅过去5 年中发生的变更, 审阅的时候需要用到变更相关的文件资料。

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电子版管路和仪表流程图 (PID) 与现场的实际情况不匹配, 设备的操作手册与现场的设备不匹配等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对后续的生产管理, 开展HAZOP, 新到装置的员工培训等带来难题。这种问题就是变更实施后没有及时对资料进行更新而造成的。

变更后的跟踪

变更后不能简单认为变更资料归档后, 就彻底完成了, 而要对变更的效果进行跟踪, 核实预期的变更目的是否达到, 是否给工艺系统带来了其他的影响, 是否对系统中的其他设备造成了影响。在跟踪后确认变更的目的达到, 无附带影响, 且变更的工艺安全信息得到更新, 相关人员得到培训, 相关资料归档后才能视为变更结束。

临时变更的管理

临时变更也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 尽管临时变更一般不需要像永久变更那样更新图纸和文件, 但是仍然应该按照正常变更的步骤进行审查、批准、投产前的安全检查等。临时变更包括临时对工艺系统增加或拆除设备;在工艺系统中使用临时的管道或阀门;临时旁通关键报警或者联锁等。

临时变更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工厂可自己规定临时变更期限, 可以是几天或几周, 如超出期限, 也可以延期。但是, 延期时应该有书面的批准, 即使延期, 通常不超过6个月, 否则需要在当前临时变更到期时重新申请。

任何变更都可能使工艺系统偏离最初的设计意图, 即使看似很小的改变, 如果不妥善管理, 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这是企业需要建立变更管理程序、规范变更管理过程的重要原因。企业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变更的管理, 并制定详尽的变更管理程序, 对变更的分类进行明确划分, 做好变更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 把变更过程中风险降到最低。

上一篇:完成招投标后的报建流程下一篇:关键管理流程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