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

2024-08-01

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共6篇)

篇1: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

关于中国大学的缺失,近年来人们已经谈得很多。比如:缺经费和办学条件,就大量投入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缺规模,就不断扩大规模;缺公平,就采取措施改善不公平的现状;缺人文素质教育,就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缺高层次师资,就大量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师资;缺较高的教学质量,就大力实施教学改革……缺什么就补什么!中国对大学改革倾注了辛勤和汗水,而结果依然不能令国人满意。

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大学从内容到形式、从规模到质量、从公平到效益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忧的是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现代社会里的大学,随着物质无限度的发展,大学中人的灵魂已被物质欲望挤满了。

今天的中国大学牵动着许多仁人志士的神经,人们不断在问,这是为什么?又为了什么?其实,在我们已有的思考中,更多触及的是大学外表的功用,较少触摸到大学的本质——大学是什么?大学为什么?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大学作为创造、传承高深知识和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机构,除了在其教学和学术上的地位与价值之外,还要求具有“明德”与“至善”的使命与理念。如果说后者是尊从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至上的道义或做人做事之理念,那么,前者就是实现这种理念的手段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本质。依据此认识,我们考察今天的中国大学至少有如下十大缺失。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

界。)

一、大学理念缺失 大学理念就是回答大学是什么?为什么?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大学理念是灵魂。然而,就中国的当代大学而言,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理念的大学还很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国虽然有完整的大学教育体系和勇于改革的教育实践家,却缺少大学自治的社会环境和卓越的教育思想家。现在中国很多大学对理念的思考与实践,多集中在具体的操作化的布置工作性质的层面。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震天口号中,许多大学规划几年达到目标,巨大的投入、宏伟的蓝图,美丽的校园中增添了许多躁动的学生……大学生的理想在“象牙塔”里由“我要当科学家”,变成了在“社会轴心机构”中“我要票子、车子、房子……”。

这一切就发生在承载国家未来的大学里。原因何在?皆是由于“大学理念”的缺失!梅贻琦先生曾改用《大学》的第一句话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来说明何谓大学。大学之道,在于精神层面上的求“善”和器物层面上的求“能”。大学之道在精神层面上,在于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探究知识的最高境界,这即是所谓的“善”。大学之道在器物层面上,在于教给学生真理的同时,合理地安排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为我所用”,教会学生求生的技能,即求“能”。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大学更应该为社会保留一方神圣的“世外桃源”,让躁动的人们在这里静下心来研究一番最纯粹的科学知识,思考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问题,使大学真正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二、大学精神缺失

大学精神是指平等的多元意识,理性的科学态度,自由的个性发展,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它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内化社会先进文化并以创新为取向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大学精神虽不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那样直观、可测量,但由于其精髓已浸透和附着在大学内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上,使人时刻能感受到其独特的感染力。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为有效。然而,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表现在多方面:大学作为教学和学术自治中心的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大学办学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到的理念,定位贪大求全,办学目标功利化;大学教师的文化品位下降,学术失范,一些学者把治学作为一种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在权势与学术观点发生冲突之际,往往按照权利的意志修改学术观点,而不是以学者的良知来维护学术自身的尊严;等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大学同样需要信仰与精神的支撑。大学精神的存在,决定了大学教育活动中的人和大学教育的价值与品质。翻开中华民族的教育史,大凡杰出的大学校长及其大学教育活动,无不闪烁着大学精神的光辉,给后人以鼓舞和力量。“学术自由,兼容并包”这是蔡元培倡导的大学精神,他用这种精神,引领一批学人开创了具有一代“风骨”的北大精神。今天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处在这种变化中的大学更需要大学精神。

三、大学教师理想缺失

大学教师理想本应是教会学生认识人性本善,并以自己的美德为动力,去追求真理,去获取广博的知识,从而宣扬德行,影响社会,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达到其他社会成员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然而,近年来,中国大学普遍提出,青年教师要硕士化、博士化,并大量评聘和引进教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师学历职称“大跃进”现象,加速了大学教师的功利化。现在的一些大学教师热衷于所谓教育的实用追求,大学教师的理想主义精神似乎早已被抛之脑后。因此导致大学教育也越来越远离精神生活,越来越缺少对生活中崇高理想的追求,使现在的大学教育更多的着眼于复制具有人文和科学知识的受教育者,醉心于克隆一个个缺少个性的眼睛与心灵。一个人如果没有心灵的力量,以及心灵的力量没有强大到可以辨识和选择外部世界,那么这个人的存在就将是很危险的,其存在的价值也就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

中国目前“博士乞丐”的出现,可以洞见大学教师在促成学生“学历成人”时,忽视了“精神成人”的教育。哥伦比亚大学道格拉斯?斯朗教授说,大学教育已经忽略了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等领域的东西,这样的大学教育培养的人在角逐利益时,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而沦为经济动物。可以这样说,现在有些大学教师并不缺少高深知识,却欠缺理想主义精神,这就是我们不能不直面的大学教师队伍现状。

四、大学独立性缺失

现代大学在其教育与学术上的独立性,体现为大学独立的决断和独立的治理。大学之精义在于独立地追求真理,如果大学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就极易被其他机构代替。当大学处于追求真理的权威地位时,也是大学最有能力抵御外界控制与压力之时。但可惜的是,今天中国大学的“领导”也有行政级别,也属“官场人物”,必须按官场规则行事,这就使大学无法真正独立,这也对大学精神的造成了极大损害。一些行政部门缺乏对大学的必要尊重,更进一步加速了一些大学独立性的失落。比如,首都师范大学强制献血事件发生的背景,就是因为“有关部门”为其下达了“义务献血任务指标”。行政权力无限扩大化,大学如何能独立?

检阅今天的中国大学,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大学既没有作为学术组织的自主性与相对独立性,也缺乏为知识而知识的独立品格。追求真理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固有的文化品性,也是构成大学作为独立机构合法性存在的基础。大学是社会的构成部分,但大学的价值绝不在于沉落为社会的构件,而在先于社会独立追求真理并以此引领社会的发展。大学是一批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判断能力的知识精英的聚集地,大学能够积聚社会良知、彰显批判意识,展现对民族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忧患与追求,所以大学应该将自身在制度构造上的独立性与其知识精英的独立人格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大学制度缺失

中国大学制度问题涉及大学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大学与外界的关系上,表现为政府集权控制,大学内部运作制度也缺乏合理性,并没有以维护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特性为目标,在大学权力分配、教学和研究、教师聘用等制度安排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在行政权力泛化、官僚习气盛行的环境中,学术不受重视,尊重学术人才自然无法得到体现。

中国大学长期以来一直以政府行政约束为主导,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等保持大学正常运转的各种资源,完全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控制。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导致大学组织行政化,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机构重叠、队伍臃肿、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的局面长期难以解决。这说明急功近利的政策不能催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现在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中国大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彻底革除大学行政化、官场化的弊端,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如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为重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等等。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言:大学要完成其使命,还有许多制度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开展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促进大学制度现代化,是中国大学完成其使命的迫切要求。

六、大学行政服务缺失

大学内部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界限模糊,常常交织在一起,造成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导致行政权力常常代替学术权力,以至于以行政权力的方式管理学术事务。大学要实行民主管理,其意义不是大学内部行政组织为师生做主的“民主”,而是主权在师生的“民主”,亦即大学主权属于师生,而不是属于校长或行政阶层。这一原则来源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一原则表明大学的行政权力来源于师生自下而上的授权,而非自上而下产生,大学师生满意和支持的行政组织就是大学合法的行政组织。同时也要求行政组织必须直接服务于师生的普遍利益,而非凌驾于师生之上。这一原则也赋予了师生具有天然的监督行政组织的权利,同时也要求行政组织必须通过一定的规制,为维护和保障师生行使这一权利提供顺畅的渠道和途径。大学内部行政组织是公仆,而不是公婆,行政组织必须为师生服务,对师生负责,这是大学内部行政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

因此,大学内部行政组织要牢固树立“师生权利本位,行政服务本位”的观念,以实现师生根本的学术(学习)权力作为自身服务的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师生之所想、谋师生之所求、解师生之所忧。对大学内部行政组织而言,必须以师生拥护不拥护、师生赞成不赞成作为实践行政权力的最高准则。对大学的每一个行政人员而言,都要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

七、大学教授话语缺失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大师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任何一所大学的精神都由其教授来代表。如果一所大学有一大批学问深厚、道德崇高的教授,这所大学学术气氛必浓,学风校风必优,也必将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大学。大学教授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决定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本质因素。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说,我有50%的时间都在听取教授的意见。发扬学术民主,主要是广泛听取教授们的意见。

大学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机构,许多事务都与学术息息相关,应该由专门的学术机构进行管理。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教授评议会为学校最高学术管理机构,教授评议会中又有二三十个委员会,决定学校相关事宜,像经费预算委员会除决定经费使用外,还决定给一个系多少教授名额,科研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规划委员会分别决定具体的教学、学术事务。然而,2004年2月4日《文汇报》对中国几所大学和所属学院成立“教授委员会”的报道是:“„教授委员会‟充分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却让人疑惑。我们都知道,成立教授会是教授治校、民主办学的举措之一。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17年就在北京大学采用了教授会(当时名为评议会)制度,当时由北大教授和各科学长组成的评议会不是“智囊团”,而是学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学校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评议会讨论和投票表决才能实施。

其实,目前中国各大学以及各院系都设有类似于教授会的“学术委员会”,然而“学术委员会”在学校重大问题上都没有决策权,甚至也没有发言权,最多就是当当“智囊”。在大学这个学术的重镇,教授的权力无法体现,也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学术权力存在。

八、大学特色缺失

特色是一所大学优势和生命力之所在。不同的大学由于在教育体系中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学科结构、历史传统不同,会呈现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色。一所大学只有认清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保持自己的个性,才可办出特色保持优势。然而,中国大学“同质化”严重,已是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普遍看法。在2004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伯顿?克拉克说:“大学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办出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说,„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服务与质量的特殊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忧虑的说,中国“现在的大学,喊出的口号都一样,„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重点大学都这么提;很多学校盲目攀比。……千校一面的趋同化倾向令人担忧。”纪宝成认为,政府、社会的导向,以及各种有失偏颇的评价体系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演化,而并非鼓励大学办出特色。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说:“一种模式,都往综合化发展,都不断扩大规模,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最终将使很多学校丧失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许多大学校长呼吁:大学要办出特色!因为大学与大学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可以量化的实力上,更表现在不可量化的特色上。我们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不可急功近利,大学要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色不是可以靠短期行为一蹴而就的,它不是大学面临生存危机时可以呼之即来的救命稻草。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虽然可以作为大学求生存和规避危机的重要手段,但从根本上讲,大学首先应将它作为价值理性和发展战略来对待。

九、大学学术评论缺失

学术评论是围绕学术问题实事求是地讨论与对话,它以发展学术、追求真理为唯一目的。严肃健康的学术评论可以匡正谬误、拓宽思路、深化认识、繁荣学术,它是学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界繁荣的前提条件,也是抑制学术腐败的有力武器。但近年来,中国大学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术评论的空气非常缺乏,多数评论要么是假大空式的吹捧,要么是故作艰深的剖析。其实,学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严肃、积极的学术评论。在开展学术评论时,对优秀的学术成果要大力推荐;对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之作应进行有力的批评和揭露;对平庸之作不作恭维吹捧。让学术在评论中推进,让学风在评论中净化。在进行学术评论时,还应该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不应执其一端不计其余,不使用尖酸刻薄的言辞。

同时,要严以律己,虚怀若谷,宽容地对待各种评论意见,警惕和反对学阀、学霸作风,积极发扬学术民主,努力创造学术讨论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术发展。正常的学术评论意味着学术平等,不但一般学术人员与学术权威之间是平等的,而且领导人对学术问题发表的意见也只能作为一家之言与其他学术观点进行平等交流。学术平等绝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多数保护少数,因为只有多数保护少数,才能使学术上的少数派,在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推动学术研究不断发展。

十、大学信任缺失

钱钟书曾经在小说《围城》中大骂博士文凭:“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清华退学博士王垠曾发出呼告:“博士学位,累坏了多少年轻的中国人!我不再为它浪费我的青春。”一些学子认为,在大学这所青春集中营里,每个人都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一样,自觉前途一片光明,却仿佛无路可走,真是死读书活受罪。大学近几年连续扩招,在校人数激增,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大学管理改革滞后,必然会导致大学突发性事件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马加爵、薛荣华等事件曾一度震惊世人,黄蓉事件也让人不得不反思中国大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类似的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等问题也屡见报端。更严重的是大学充斥着浮躁之风、浮夸之风,出现了泡沫学术。大学在强大的商业压力下,日渐庸俗,乱办班、滥收费、乱设专业屡见不鲜。

李敖在北大演讲时说:“现在的大学都是孬种。”王小波为什么离开大学当自由撰稿人?因为他看到大学不是他的精神家园。陈丹青为何辞职?因为他痛惜大学精神的沦陷。贺卫方为何停招研究生?因为他再也无法忍受蝇营狗苟的学术体制。尽管这类负面现象不多,这类问题在大学的比重很小,但是如果忽视这类问题,就会给大学造成极大的信任危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系列问题背后原因作深层次的透视,防微杜渐,防止此类现象对构建和谐大学的负面影响

篇2: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

中国产生现代大学已经100多年了。清末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出现了第一批新式学堂,新政中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学制,中国兴办了更多的大学。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学精神由有到无,由繁盛到缺失,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北洋时期

北洋时期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草创期,大学精神的形成期,大学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但起点很高。当时的基本格局是公立、私立、教会三足鼎立。把中国大学带到高起点上第一个教育家,就是蔡元培。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间不到三年,但一直影响到今天。他主张的兼容并包,网罗百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到现在还是我们的愿景。他对大学的定位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今天也不过时。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但网罗了陈独秀、胡适这样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也网罗了辜鸿铭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的高人。梁漱溟没有大学学历,只有中学学历,但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究元决疑论》显示了学术水平,蔡校长就请北大教印度哲学。

蔡先生为什么能够站得高,成为开中国大学风气之先的人物?他有四个条件,第一,他是清末进士,是深通传统文化的学者。第二,他是革命元勋,光复会创始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第三,他是先当教育总长,后当北大校长。第四,他留学德国法国。留学德国很重要。当时世界高等教育最先进的不是美国,而是德国。19世纪,德国不但产生洪堡这样伟大的教育家,同时也出现威廉三世这样的君主,他提出了这样的理念:“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帝政时代的德给大学充分的财政经费,保证教授有很好的生活待遇,但绝不干预大学的自我管理和学术自由。直到希特勒上台以前,德国的大学水平是最高的,诺贝尔获奖者是最多的。希特勒上台以后,迫害犹太人,犹太知识精英大批流亡,流亡到七十多个国家,美国的民间社会很发达,收留其中的四分之一,美国给他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天地,使他们有机会成为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电子计算机之父,把美国的大学推上了世界领先水平,从而保持国家的领先地位。所以,李工真说,德国模式是国兴科教,美国模式是科教兴国。

北洋时期是武夫当国,领导人像走马灯一样,你上我下,政局很不稳定,民生无保障。但主政者对教育、对思想文化基本上不控制,不干预。蔡元培怎么办学,不需要请示谁。

1926年北京发生的三一八惨案,本来是国共两党发动的政治抗议活动,但政府卫队打死了请愿的学生,段祺瑞还是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从此终生食素,表示忏悔。

1928年以后,进入国民党统治时代。蒋介石比北洋军阀强势,他主张以党治国,国民党政府主张党化教育。但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大学的控制是有限的。要求大学开设党义课,讲三民主义,大学并不认真对待。当时大学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大学的校长、教授在政府面前,没有失去尊严,放弃独立。蒋介石派罗家伦当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留学归来,比较强势,要在学校实行军训,遭到抵制,只好走人。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是教育家,他对大学有一个著名的概括,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他尊重教授。清华大学他主政时间最长,成就最高。

西南联大时期,冯友兰曾代表西南联大校方致教育部陈立夫部长一封信,很能说明当时大学和政府的关系:

敬悉部中对于大学应设课程及考核学生成绩方法均有详细规定、其各课程亦须呈部核示。部中重视高等教育,故指示不厌其详,但准此以往则大学将直等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一科,同人不敏,窃有未喻。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世界各著名大学之课程表,未有千篇一律者;即同一课程,各大学所授之内容亦未有一成不变者。唯其如此,所以能推陈出新,而学术乃可日臻进步也。如牛津、剑桥即在同一大学之中,其各学院之内容亦大不相同,彼岂不能令其整齐划一,知其不可亦不必也。今教部对于各大学束缚驰骤,有见于齐无见于畸,此同人所未喻者一也。教部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大学为最高教育学术机关,教部可视大学研究教学之成绩,以为赏罚殿最。但如何研究教学,则宜予大学以回旋之自由。律以孙中山先生权、能分立之说,则教育部为有权者,大学为有能者,权、能分职,事乃以治。今教育部之设施,将使权能不分,责任不明,此同人所未喻者二也。教育部为政府机关,当局时有进退;大学百年树人,政策设施宜常不宜变。若大学内部甚至一课程之兴废亦须听命教部,则必将受部中当局进退之影响,朝令夕改,其何以策研究之进行,肃学生之视听,而坚其心志,此同人所未喻者三也。师严而后道尊,亦可谓道尊而后师严。今教授所授之课程,必经教部之指定,其课程之内容亦须经教部之核准,使教授在学生心目中为教育部之一科员不若。在教授固已不能自展其才,在学生尤启轻视教授之念,于部中提倡导师制之意适为相反。此同人所未喻者四也。教部今日之员司多为昨日之教授,在学校则一筹不准其自展,在部中则忽然周智于万物,人非至圣,何能如此。此同人所未喻者五也。然全国公私立大学之程度不齐,教部训令或系专为比较落后之大学而发,欲为之树一标准,以便策其上进,别有苦心,亦可共谅,若果如此,可否由校呈请将本校作为第某号等训令之例外。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规,行之多年,纵不敢谓为极有成绩,亦可谓为当无流弊,似不必轻易更张。

冯友兰的信写得比较委婉,但独立精神还是跃然纸上。

从1928年到1949年,虽然中国经常处于战争状态,大学的教学环境经常受到冲击,甚至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教授的待遇也没有保障,像闻一多这样的名教授,为了养家糊口,还要刻图章挣钱。但这一时期大学的精神是独立的,向上的。一批大学的学术水平是很高的,出现了一代真正的学术宗师,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人文科学,奠基人差不多都产生于民国时代。民国时代不但有高水平的国立大学,还有高水平的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南开校长张伯苓,燕京校长司徒雷登,都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民国时代的大学精神至今令人向往。90年代到现在

90年代到现在,中国大学精神再度进入误区。有人说是大学失魂,有人说是中国大学之殇,总而言之,是出了问题。

表现之一,是以官治学,行政扩张,权力本位。在大学面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越来越强势。从人事任免权、经费分配权、招生权、学位授予权,学术经费的分配权,学术荣誉和奖励支配权,学术职称的评审权,无不由行政部门牢牢掌握。校长的任命越来越不透明,不征求民意,教授没有发言权,完全是上级幕后勾兑。有人曾经认为,现在中国办不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是教育经费不足。我认为这个看法有问题。经费也是双刃剑。二十年前,社科院一些人曾经担心被解散。一般人也是哭穷。高层说,让大家放心,会以项目的形式给钱。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官方这条思路的作用。现在过去将近二十年了,这条思路的作用清楚了。政治权力对学术的既保持了强力控制,同时形成了市场条件下的新特点。毛泽东时代是以杀威棒驯服知识分子,现在在不放弃杀威棒的前提下,以胡罗卜为主。不是由权力直接扼杀学术,而是权力通过金钱的中介来驯化学术。是通过掌控学术经费、学术职务、学术头衔、学术荣誉、学术传播渠道等方式,来掌控和笼络学术界。最终目的还是让学术服从于、依附于政治权力。中国形成了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三大强势集团联手分赃的局面。政府支配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大批知识人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逐步放弃独立性,已经形成学界主流宠物化,独立学者边缘化的格局。现在财政经费多了,钱就变成了项目,变成了支配教师围着行政力量团团转的“抓手”。现在“抓手”越来越多,什么211工程,985工程,什么国家级科研项目,一级学科、文科基地,什么长江学者,名堂越来越多,来头越来越大。这些“抓手”攥在官方手里,教师学生就必须跟着他的指挥棒转,弄得大学的普通教师越来越郁闷,失去了教学和科研的乐趣。在这种体制下,教育行政部门手里掌握的钱越多,学风越坏。大楼越盖越豪华,但大师的背影离大学越来越远。图书馆越建越现代,但藏书里文化精品的比例越来越小,文化垃圾越来越多。

这些项目经费,本来都是纳税人的钱。如果这些钱到了NGO手里,可能是雪中送炭,做很多好事善事。但是,这些钱现在掌握在官僚机构手里,他们不受纳税人的监督,这块蛋糕想怎么切就怎么切,想切给谁就切给谁。在这种体制下,蛋糕越大,后果越坏。行政力量控制学术的办法之一叫量化管理。不论是民国时代,还是八十年代,学术评价基本上是同行评价。水平高低,同行心里有杆称。评价过程不烦琐,结果大体公正。一些高水平的学者和成果,可以破格提拔,脱颖而出。现在是数字化管理,把著作和论文按出版单位分为不同级别打分。高水平有创见的成果未必得高分,大量生产平庸的东西照样拿高分。更荒谬的是,谁能拿到政府的社科基金项目,谁得高分。郑也夫说,农民种地还要看收成。

表现之二是盲目扩张,学历贬值。新千年扩招的动力是拉动内需。引入收费机制,学费先是每年收几百元,迅速上升到几千元。现在有的二级学院收费超万元。办学只想从家长腰包里掏钱。穷人孩子考上大学,不是脱贫,而是返贫。特别是研究生扩招,现在每年硕士生招四十几万,博士生招六万多。但是中国的人才并没有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下降。这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局,把中国的学生和家长都装进去了,让他们的大量时间和和金钱白白地搭进去了。社会公认的看法是,现在的博士,整体水平不如八十年代的硕士:现在的硕士,整体水平不如八十年代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整体水平不如八十年代的专科生。本科生普遍对学术不感兴趣,硕士生对本学科的学术动向不了解,博士生跟学术前沿不沾边。博士的学术水准和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大多数研究生,不论博士还是硕士,只对文凭感兴趣,只对文凭背后的利益感兴趣,根本没有学术创新的冲动。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研究生和一些本科生,毕业时已经达到学术领先地位,已经是创新人才。现在的制度安排,拉长了学生受教育的年限。过去,本科毕业,22岁左右,就可以进入专业工作岗位。现在,大批年轻人混到硕士,25岁才能工作;混到博士,将近30岁了,也未必能进入专业岗位。这就把青年人自立谋生的时间推迟了,不少青年人成了啃老族。考不上研究生很郁闷,考上研究生也很郁闷。郁闷又不能不读研究生,因为要是不混到硕士学位,很多用人机构不要你。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用人的学历门槛越抬越高。迈不过这个门槛,就得不到体面的职业。研究生制度完全被透支了,搞滥了。这场学历膨胀游戏的结果是:富了教育界,坑了老百姓。

大学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学历扩张的冲动,一句话,就是利益驱动。教育部把学位授予权当作教育产业链的中心环节,学科评议组、大学、教授和考生之间形成一个设租寻租的利益链条。博士硕士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学术水平以同样的速度急遽下滑。在这个过程当中,官员和老板两个阶层在职攻读高学位,起了特别恶劣的作用。一些党政要员,公务繁忙,但做官求学两不误。中国的大学不独立,不论人权财权都受政府掌控,本来就要在省长、市长、部长、局长的权力下讨生活。高官稍微动用权力,就可以让大学得到实惠。有些高官虽然不是大学的顶头上司,也是他们的巴结对象。他们相信,只要接近权力,现在用不上,将来可能用得上。以至有教授私下宣称,我招研究生,达不到局级不考虑。九十年代,博士学位在中国很吃香,高官读博士便成为时髦。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喜欢博士帽,为什么不离职读书?其实,对他们更重要的是官帽。如果不当官,大学也不会巴结他们了。高官读博士,自然不同于年轻学子读博士,对年青学子的考试要求、课程要求,对高官都成为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条件。有的外省高官,攻读北京某大学的博士,甚至可以不来学校上课,而是提供机票让教授到外省面授。一部分高官的毕业论文,也是秘书代笔,或枪手代笔。

第三方面的表现,就是学风败坏,弄虚作假。教授没有学术冲动,只有利益趋动。学生没有学术兴趣,只有文凭兴趣。学术论文垃圾化。绝大部分学报、学刊,成为学术垃圾场。绝大多数论文,不再是表达新思想、新观点、新发现的载体,而是学位、职称的敲门砖。办刊方以出卖版面谋求经济利益。投稿方出钱买版面,是为了换取学位、职称,再获得经济利益。就是那些符合学术论著外在规范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普遍平庸化的趋势。不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创新直面真问题,而是绕开真问题无病呻吟,做故弄玄虚的概念游戏。

一些校长、院长、名牌教授,陷入抄袭剽窃的丑闻。韩国黄禹锡事件表明,韩国对自己的学术明星没有包庇,学术环境保持着底线。而我们一些部门公然包庇一些明显抄袭剽窃有一官半职的人。反而压制揭露者,批评者,处分揭露真相的报纸编辑记者。把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都给颠倒了,解构了。这种学术环境,对青年一代的腐蚀极其严重。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越来越对学术失去了内心的向往,对科学的殿堂、真理的殿堂不存敬畏。求学、做论文,都是一种当下的利益交易。互联网为抄袭和复制提供了方便。研究生教育一个茶壶不是配四个茶碗,而是配几十个茶碗,就是认真的导师也感到力不从心。况且大量的导师本来就不具备应有的学术指导水平和学术责任感。在学术标准普遍弃守的趋势下,个别教授坚持博士、硕士毕论文应有的学术原创性,在评审时对过于低劣的论文说不,反而视为堂吉诃德式的可笑斗士。以后再没有人请他指导或评审。

学术腐败的源头不在学界,只是吏治腐败和司法腐败的派生物。搞腐败都是一些官产学通吃的人物。大学本来可以充当社会的净化器。民国时期,官场腐败,教师医生还是清流,现在已经汇入滚滚浊流。我本来寄希望教育领域比照经济领域的改革,放权松绑,政府把办学的权力还给大学,把教学的权利还给教师,还给学生,让高等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现在中国经济领域,民营经济已经超过了半边天,活力最强不是国营企业,而是民营企业。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公立大学处于绝对强势,民办大学处于绝对弱势。行政部门强行规定,民办大学只能做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办研究型大学。大家知道,在美国大学,排在前十名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私立大学办研究型大学比公立大学水平还高。中国即使不能学美国,让私立大学领先于公立大学,能不能给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这一轮扩招,已经快到一个槛了。过去中国高等教育是高度供不应求,现在已经趋近供求平衡,等到高等教育供过于求的时候,民办大学可能就没有发展机会了。吉利可以办成一个很好的民营汽车公司,但在中国很难办出一流大学。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国大学泡沫破灭的时间不远了,因为中国持续三十年的一胎化政策,生源迅速减少,近几年考生人数连年递减。大学供需关系一旦过了拐点,就要发生危机。

篇3:中国游戏行业美工的缺失

中国CG行业与游戏产业起步晚, 发展相对较慢, 行业体制不够规范都已是事实。差距应该是由行业规则的制定者来寻找, 并在政策上进行导向。现状是很多游戏CG人员都满足于现状了, 而不像当初入行时的踌躇满志, 中国不缺乏好的从业人员, 行业机制的不规范却导致了大批人才的流失。

巨大的经济产业背后, 作为游戏产业第一阵线的一个团体, 游戏美工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笔者所研究的大量美工案例中, 对比国外优秀的游戏美工, 我国的顶尖从业人员和国外顶尖的从业人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是在对美和创造力的认识上有差别, 影响了工作中技能的发挥, 作者试图剖析这类问题的成因, 对比国外优秀的美工来寻求一些关于美工行业自我成长的方法。

中国的美工人员的根本问题在创造力的欠缺上。美工人员在受教育阶段多数是经过三种方式进入行业:1、正规美术学院教育, 有深厚的艺术功底;2、自学成才;3、在入行前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现今行业中的基层美工人员中后两者居多。正规美院教育出身的美工设计人员优势在于美术基本功与绘画经验, 可以将原画表达得很到位;这类美工一般在从业两到三年后能够成为设计总监或是项目美工组长。这类美工需注意两点:1、在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方面。他们更注重自我的表达, 有时会较少考虑是否适应游戏本身的需要, 在面对修改意见时会显得较为固执;2、在接受正规艺术教育的过程中, 本身的绘画和设计风格可能已经形成。这是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意味着个性鲜明的原画,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可能不能适应不同类型游戏多变风格的需要。

自学成才的美工往往在风格上更为自由, 他们多数是从模仿已经成名的画家的风格开始, 在有一定的工地之后就会开始探索另外的风格, 到后来形成独特的多变的风格。但在绘画理论上可能不如经过系统训练的美工人员, 需要在后来的系统培训中进行强化训练。

在参加临时上岗培训的人员中也可能有这两种人员, 还有一部分是职业技术学院或者相关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部分人群的优势相对较弱, 他们多集中于有程式可依的软件技术领域, 如3D建模、贴图等等。

一、游戏美工应只是美术师本身艺术工作者身份的一部分——差距论

游戏美工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技术行业, 游戏本身是对显示生活的模拟和夸张。美工师应该是一个悉心观察生活的艺术家。

好的游戏中的设计, 不管是角色或是场景, 或是情节都是美工与脚本设计师一种文化沉淀的体现。在美工的所有工作中, 所应用到游戏的只是他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中的一个部分。笔者搜集的众多国外优秀艺术家的设计原型中, 如“异形 (Alien) ”的作者Giger的作品, “异形 (Alien) ”和“异种 (Species) ”都被搬上了荧幕或制作成为游戏。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丰富的剧情和画面, 都不过来自于几张原画和概念图。

Giger的异形生物设计都来自于他幼年看到的家门前的铁轨和各种生物, 一种内心的意愿要让他画出一种生物和机械的结合体。日本著名的设计师佐藤可士和说过一句话:如果不回归事物的源头, 就永远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即使解开了表面交缠的线头, 内部依旧是纠缠的状态。这段话印证了中国游戏行业的现状,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这是哲学家康德和席勒的说法。游戏的本源是对生活的模拟和嬉戏, 我们现在只是在模拟他人模拟出来的东西, 却不曾想过从自己的文化氛围寻找出路, 进行原创。即使文化内核和画面是中国的, 而游戏的核心——规则模式, 却是人家的。游戏的本源是生活, 是生活规则的抽象和模拟, 作为游戏规则模拟的表征, 美工师应当回归生活, 观察生活, 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

二、创造力缺失——中国游戏美工的痛

创造力缺失是一个普遍侯症, 不是绝对的。它的根源是和各种社会体制密切相关的, 并不是一个单独仅仅在美工中存在的现象。

大约在视觉文化和技术文化中创造力的可观性较强, 都是人们能够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的。用符号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能比较恰当得思考这种确实的表象。美工行业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多数处于感官的形式阶段, 对于各种感觉、知觉和印象的依赖较大, 而抽象思维较少, 对于各种符号和记号前三类特征:代表、类似和直接性应用较多, 而对相符性和存在性相对考虑较少。

游戏美工从业人员重视的应该是对生活中和脑中各种形象的组合, 并通过生活和思维的表象中所体现的心理现象对角色和场景进行加工, 符号的第一特征“关系和心理现象”是美工通过组合形象创造新的形象, 并灌之以灵魂的重要条件。和一些国内美工交流的过程当中, 笔者发现一个问题, 很多美工只关心怎么把原画或是模型做得漂亮, 添加各种绚烂的效果, 却不关心如何给图画灌注生动的气质, 就出现一种情况, 我们看到很多漂亮的图片, 却看不到生动的设定。而对于整个游戏的氛围而言, 原画设定是一个决定游戏风格的关键。没有灵魂的美图只能做出画面华丽的空洞, 而不是吸引人的游戏。

篇4: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

Chrome的StabIe分支终于升级到3.0了,尽管版本号在一年里就攀升了三级,但是作为一款标榜使用简单且快速的浏览器来说,Chrome依然有很多功能的缺失:

1、订阅RSS

如果你用Chrome阅读博客,你肯定希望能直接订阅Rss,我不想说你要等待扩展来做这件事,这应该是浏览器分内的事。

2、退出Chrome的快捷键

Chrome共享系统的快捷键,包括关闭程序。但如果你同时打开了好几个Chrome窗口,想一起关闭的话,就必须动用鼠标了(点击工具图标选择退出),如果有一个快捷键应该更好。

3、将当前页面或链接发送邮件电子邮件仍是人们交流的主要途径。但Chrome无法让你将看到的有趣页面或链接通过邮件与大家共享。

4、查看图片属性除非你懂HTML,否则你无法在Chrome里查询到页面里某个图片的大小。这似乎因为GoogIe想让Cnrome的右键菜单尽量简洁,但“图片属性”还是不应该被省掉的。

5、创建书签

你可以在Chrome中打开一堆标签,但如果此时别人突然要用你的电脑呢?Chrome应该给人们存储当前所有标签页为书签的选项,好让他们快速恢复到之前的工作中。

6、阅读博客feed你经常会用Google搜索出RSS地址,Opera就可以很智能地读出RSS,Firefox则会自动打开你默认指定的RSS阅读器,lE则傻乎乎地直接显示出×ML源代码,实际上Chrome也是跟IE一样的。

7、查看页面标题在lE或Firefox里,如果你需要复制某一页的标题,只要点击右键选择“查看页面信息”即可。Chrome也有类似功能,但咱可以直接显示出页面标题来不?别让我去看HTML源代码啊。

8、页面浏览历史如果你在Chrome里查看浏览历史记录(C川+H),这个网站会按时间反向顺序将最近浏览的页面列在最前面。但这些信息却不是按时间或域名分组的,所以你要想找到在某一天里浏览过的xxx com网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9、下载管理器尽管Chrome取消了状态栏来尽量最大化可视区域,但下载管理器却占据了状态栏里很大的一块位置,直到下载完成。如果有一个独立窗口或是可以在后台运行的窗口来管理下载的文件就更好了。

10、拥挤的标签如果你是一名疯狂的用户,每次都会打开一堆标签页慢慢浏览,在Chrome里简直够你受的了,除了网页小图标,你几乎无法分辨出谁是谁。

教你轻松保存QQ网页版的聊天记录信息

当你无法在计算机中安装OQ的客户端版本时,你可以考虑通过WebQQ的方式进行。WebQQ为必须通过QQ即时交流的人带来了方便。

访问WebQQ的网站http:web.qq.com。按照提示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登录即可,不过如何将聊天记录保存下来却是一个大问题。

其实,你并不需要对相关的聊天记录进行手工复制,请注意We-b0Q聊天窗口的右下角,这里有一个“保存”的按钮,单击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确认之后即可将聊天记录保存下来。

篇5:中国杂技的幽默元素缺失

这种中国精神在,传承、递接中国文化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本文就针对我国杂技艺术传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为我国的未来杂技艺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状;缺失;总结

一、我国杂技艺术发展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杂技艺术在发展过程中。

常常用杂技技术难度衡量,杂技艺术的艺术价值。

很多从事杂技的演员也都认为,只有在台上做出常人不能到达的技巧和动作,才是吸引观众鲜花和掌声,甚至是声誉的有效方式。

通过对我国当今杂技艺术,在国际上所获得的成绩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

成绩的获得,与我国杂技艺术从业人员,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挑战人类极限不无关系。

但是,回头想想,我国未来的杂技艺术发展难道就只能,通过不断挑战人类极限,刺激观众视觉感受这种单一的方式实现么啊?这未免局限住了我国杂技发展的道路。

在我国一直流传着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样的一句话。

这句话深入的刻画了我国杂技演员要获得杂技艺术领域的成功,所要克服的辛苦,和所要承担巨大压力。

这句诊也很好的反应了我国杂技人所具备的一种“中国精神”。

在过去的杂技艺术发展过程中,我国杂技艺术发展,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中国精神,才实现了我国杂技技巧难度越来越大,挑战人类极限程度越来越高的目的。

虽然我国杂技人,具备坚忍不拔的中国精神,和勇于挑战的强大魄力,但是当我们在面对杂技艺术发展问题时,却往往忽视了幽默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过程和,可以提供的促进我国杂技艺术领域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忘记了杂技艺术,是供人娱乐休闲的最初宗旨。

二、我国杂技艺术幽默元素的缺失

正如上文我们提到的一样,杂技艺术的起源是一种市井文化。

这种市井文化的不断发展,以至于能够生存下来,并能随着历史渊源流传下来。

就足以证明杂技艺术的发展动力,不仅仅是源于杂技艺术本身,能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这么简单。

促进杂技艺术不断发展的更多因素在于,杂技艺术同样可实现帮助人们放松心情,调节情绪的作用这一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将杂技艺术,理解成是人们进行娱乐休闲目的的主要方式。

但是,我们看今天的杂技艺术给我们带来的杂技节目,我们感觉杂技节目更像体育竞技比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杂技成了春晚菜单中的一道大菜,但是纵观这么多年来的杂技表演,真正能让观众发出笑声的节目却是寥寥无几,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杂技术发展中,幽默元素一直被看做一种插科打诨的滑稽表演手段。

当代杂技艺术领域认为,杂技节目中掺杂幽默原表素,是一种种滑稽表演。

而这种表演仅仅是为了炒热气氛,在节目串场过程中短暂出现。

中国杂技艺术的缺失,还表现从事滑稽表演的演员人数上。

在我国众多的杂技演员中,真正具备滑稽表演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

所以我国杂技艺术中滑稽表演方式,不被当今我国“正统杂技艺术”所重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杂技艺术全面发展的趋势。

幽默元素的缺乏,造成了我国杂技艺术发展出现“短板”的尴尬局面。

在全球文化融合的良好契机下,我们可以对国外的杂技艺术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探究。

我们不难发现,国外杂技艺术在追求极限挑战的同时,兼顾了幽默元素的蕴含。

以滑稽表演的方式,进行高难度的杂技演出,让人视觉受到冲击,感到惊愕的同时,还能在观看杂技节目过程中,不由自主发出一阵一阵会心的笑声。

这种将杂技艺术中,的幽默元素淋漓尽致发挥的方式,不得不给我国未来的杂技艺术发展,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中国杂技发展,必须要换个思考角度。

不能再把幽默元素表现出来的,滑稽表演方式作为一种难登大雅之堂表演形式去看。

因为文化艺术的领域界定范围,不仅仅包含阳春白雪的内容。

雅俗共赏才是艺术领域中的最高境界。

一方面继续发扬我国杂技不断追求挑战高超技艺的精神,另一方面弥补我国杂技术幽默元素的缺失,这才是我国杂技艺术平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总结

弥补我国杂技艺术幽默元素的缺失,是实现我国杂技艺术发展的有力途径,也是实现我国杂技艺术与世界杂技艺术进行融合的有效方法。

弥补杂技艺术中缺失的幽默元素,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滑稽艺术表演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幽默元素和高难度杂技节目的融合研究,实现我国杂技艺术,表现出来的杂技节目实现,可以兼顾挑战观众视觉神经的的同时,还能让观众在紧张之余流露出会心的笑容的目的。

杂技艺术发展,要落实杂技难度追求,和弥补幽默元素缺失的工作,是促进我国杂技文化发展的必要趋势。

参考文献:

[1]郭军.浅议杂技的传承与创新[J].杂技与魔术, ,(01).

中国杂技的新格局【2】

摘 要:中国杂技艺术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已经由民间走向宫廷、从宫廷走向春晚舞台、从春晚舞台走向国际舞台,它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结果。

特别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在文艺大改革大繁荣的过程中,由过去单一的表演形式发展到多元表演形式,大大地提升了杂技本体艺术的品位。

关键词:杂技

杂技这个艺术门类虽然现在的社会地位仍然不算很高,但在各种演出的活动中已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种,它的观赏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大大地被人们认可,这是对我们从事几十年杂技工作者们感到非常欣慰的。

一、市场认识

本人从事杂技专业30年有余,学员期间没有更多的理性认识,到了演员阶段有了一些理性知识,也了解了国内外较高的作品水平,也经常关注国内外获奖作品,随着个人对杂技的兴趣不减也经常研究和不断学习、探讨成功作品及成功的元素,也逐渐认识到目前我国几个传统强团的创作实力。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普遍使用给了人们更大的创作空间,从以前罗列是的杂技表演到后来主题晚会的出现再到今天特色和多元化的包装,国内各团已经远远不会被人家的模式所套住。

今天的发展总是以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的需求而创作并走向国内外市场,如今也不受任何的限制,纷纷以各种演出形式进行对外的商演活动,特别是转企改制以后就是要向市场要利润,也成为各个杂技团的主要经济来源,由此同时国内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不同体质的杂技表演竞争国内外市场,各自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此时,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创作实力拿出了自己的品牌,像上海杂技团的《时空之旅》作为海派杂技经营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

与此同时以中国杂技团为代表的北派杂技艺术,在首都北京常年进行着长态的固定的杂技演出晚会,总体看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在国内固定场所演出都拓展了许多的表演形式,也推动了杂技的陈旧的表演形式是一个颠覆性的进步,对没有强烈的欣赏价值纯技术的表演是一种观念上的冲击。

二、艺术定位

如今,我看到没有任何一个杂技团像以前一样,一窝蜂地追随一种表演形式,有条件无条件的甚至是盲目的`搞一些所谓的主题晚会。

现阶段杂技人正向着更高的水准在定位,向最有市场卖点的精品在创作,向世界顶级马戏团在挑战,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艺术要精品、要贡品、要品牌效益。

近几年来各团对参加全国杂技比赛也都十分理性,对以往参加一个节目一次性的豪华包装、气势磅礴的人数铺垫、花巨资请导演购道具、拿大奖的劲头逐渐降温,人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国内大奖的节目未必能得到国际演出商和市场的认可,真正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的作品未必在国内能拿大奖,国内没有拿到金奖的节目未必在国际上、市场上拿不到金奖。

这就告诉人们要十分清醒市场是检验艺术商品的唯一标准,杂技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我认为今后的杂技市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的商品价值一定是高、中、低三个档次。

笔者近几年来又清醒地看到又一种新的趋势,杂技团的决策者们已经不满足国产的编导,已经纷纷开始邀请世界有名的导演,但在这里实事求是地说洋枪也未必都好使,即便如此对洋编导不可否认地会带来许多新的国际化的创作思路,在洋编导的创意下的确提高了杂技品味,例如上海杂技团的《时空之旅》晚会经过加拿大导演的编排,晚会在上海马戏城久远不衰。

如今又克隆克隆两台《时空之旅》晚会,一台还河南信阳市另一台在四川都江堰,这就足以说明这样洋枪在国内还算好使,与此同时有些根据自己的财力和演员的资源采用土洋结合的创作思路,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像大连杂技团的《胡桃夹子》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采用了西方的剧情、中方的表演元素有机的相结合,通过市场的检验得到了国内外观众一致的认可,我对这种人员少、投资小也依然能走国内外市场的杂技舞台剧持肯定观点,据说它的收入已经远远超出它投入的几十倍。

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实力、清醒地看到市场的潜力做出最科学的决策,这恐怕是今后杂技生存、杂技良性发展的大趋势。

另外,在姊妹艺术同走一个大市场的今天,我们杂技艺术也会在姊妹艺术的剧情里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像北京儿艺就采用了与杂技相互融合的表演形式,既提升了整台剧的观赏性又提高了它上座率,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我还注意到舞剧的表演形式由于加上了杂技的表演元素使得整台晚会增加了不好亮点和看点,由此可见不同艺术门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自由落体、表演特征都是今后不可逆转的、不受限制的、不拘一格的发挥和发展,这可能也是今后杂技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未来之路

我必须呼吁杂技界有识之士要想成大器,提升自身文化素质,设立专业科研机构势在必行。

我想只要我们达成共识、提高认识、认真做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内文化演出市场也出现多元化的繁荣景象。

在我们挖空心思寻找国际项目的同时,国内的民间杂技一族已悄然形成规模。

据专家统计民间杂技的从业人员在国内杂技演出市场占有率已达85﹪以上。

小型团体有一、二十人,而大型的杂技团体多达几百人。

无论是资金还是节目质量,艺术创作水平都可以与国有杂技团体相媲美。

民间杂技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秉承质优价廉的原则,不畏艰苦,服务到基层。

他们在没有国家一分钱拨款的情况下,完全自主经营,自筹资金寻找市场,闯出一条自己的生存之路,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在开放后的近30年里,中国经济稳步提升,现在沿海的一些国际级大都市的文化消费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

中国加入WTO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所以我们急需打造自己的品牌团队。

对于国内市场的开发,首先要提高演员的自身素质,加强管理水平,放下架子,培养演员的吃苦耐劳精神,抓住各种商机,克服多种困难,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运作,开辟多元化的演出形式,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

民间杂技的繁荣无疑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新路。

中国杂技的发展与规划【3】

[关键词]中国杂技;发展;规划

杂技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杂技整体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多个重大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以“惊、险、奇、美”的特色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赢得了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国的美誉。

振兴杂技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杂技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杂技基础性建设不足,艺术本体创新不够,各艺术门类间发展失衡等。

此外,中国杂技团体在国际市场上存在无序竞争现象,需要树立更加良好的整体形象。

作为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和杂技资源大国,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制约杂技艺术繁荣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在理念创新、节目制作、市场运营等各个方面,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国际主流市场的竞争实力,就此可以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创作思维开放,节目品种繁多,精品层出不穷

今天,杂技艺术家以较前辈更加通达的艺术态度、更加全面的艺术素养和国际化艺术品位投入创作。

杂技主题晚会《金色的东南风》(军区战旗杂技团)、《天幻》(沈阳杂技团)、《快乐魔方》(雅林腾龙魔术团)、《故乡》(河北杂技团)、《天缘》(河北杂技团)、《中华魂》(中国杂技团)、《今夜星光灿烂》(战士杂技团)等优秀作品相继涌现,并以它们独特的创新思维、艺术内涵和精湛的技巧引领新时期中国杂技的潮流。

军区战士杂技团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以杂技与经典芭蕾舞剧的巧妙融合,开创了一种杂技芭蕾的新形式。

这些杂技艺术精品的创作历程,代表着当代中国杂技的坚持不懈的艺术探索。

当代中国杂技在创意、技巧、编排、道具、表演、音乐、舞美、服装、灯光等许多方面开掘,完全改变了传统杂技的创作演出模式,走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艺术层面,成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现代娱乐形式。

(二)赛场市场并荣,观演形式多样,审美品位提升

当代杂技艺术始终保持了雅俗共赏的审美特色,无论是在大型杂技场馆、一般演出剧场,还是在大篷、广场、酒店、公园、游乐场所等,都可以见到适于环境的不同式样、不同规格的杂技演出。

当代杂技艺术一直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主打项目,被公认为我国表演艺术在国际演出市场中获奖最多、创汇最多的一个。

1987年10月,我国创办了闻名中外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这个由文化部和河北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性重大赛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第12届将于10月31日至11月8日举行),并同时举办了5届国际马戏界的高层峰会――“国际马戏论坛”。

1992年我国又创办了“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至已成功举办了8届,同时举办了6次杂技理论研讨会。

此外,由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分别主办的全国杂技比赛、“新苗杯”杂技比赛、全国少儿杂技比赛、中国杂技“金菊奖”等等,都是中国杂技的全国性的重大赛事,记录着当代中国杂技的伟大成就和辉煌历程。

改革开放后中国杂技在世界赛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些荣誉令世界瞩目。

(三)坚持中国特色

中国杂技艺术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推陈出新,同时积极吸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赋予崭新的时代风貌,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杂技剧(节)目,成就当代中国杂技艺术的独特品质,积累一批“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

(四)坚持世界水准

中国杂技艺术要走向世界,通过整合资源,着力创新,逐步从零散节目、单个演员,发展成为能够“走出去”的品牌节目;要针对国际主流演出市场,打造2至3台代表国家形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具有市场感召力的精品佳作;要支持中国杂技院团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中国杂技在海外的合法权益;要引导行业自律,加强监管,杜绝杂技国外演出无序竞争,树立中国杂技艺术的崭新形象。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杂技艺术的扶持力度,重点做好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

要大力培养杂技艺术产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规范杂技教育,努力探索科学选材、科学育人的教学模式,使杂技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要加强杂技艺术理论研究和机构建设,组织编写杂技艺术理论专著、教材,拍摄优秀杂技剧目舞台艺术片;要加强杂技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杂技艺术的腾飞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篇6: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案例

原告某大学四年级学生李某在5月27日的考试过程中,携带一些与考试相关的资料被监考教师发现,监考教师认为其携带资料是考试作弊行为,将他带到考务办公室,当即对他作出处理。事后原告李某不服,到教室找监考教师,要求拿回试卷,撤销作弊处罚。在遭到拒绝后,原告李某动手打了监考教师。大庆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于206月4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李某拘留三日。黑龙江某大学于年6月14日,作出校教发[2007]270号处分决定,决定给予原告李某同学开除学籍处分。

上一篇:物业公司员工等级下一篇:中班语言《鼠小弟的背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