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幼儿教育理念

2024-07-30

树立幼儿教育理念(通用9篇)

篇1:树立幼儿教育理念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筑绿色生态课堂

------------工商小学教学理念

“绿色教学”,就是顺着学生自然的天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焕发绿色课堂的生命。构筑绿色生态课堂,应做到:

一、师生关系平等化

互相尊重、坦诚相待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有利于学生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因而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尊重学生天性的需要,是构建 “绿色”课堂的基础。

要学会尊重和喜欢自己的学生,学会尊重学生自然的天性。学会与学生一起学习,学会向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一个真正指引自己不断成长的朋友。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能记得与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的情景,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造福于社会,这样的教学才富有绿色的生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要融入真实生活,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更具开放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体现出知识的生活价值。要勇于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鹇、家庭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学习。通过引入生活事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角色、任务中去学习。让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我们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

三、教学方法活动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一句话:I hear, I forget.I See,I know.I do,I understand!(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要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种群关系,它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互相激发。

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彼此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里健康成长。

四、教学环境开放化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情感因素的调动,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关注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必须充分关注师生在课堂上的心态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和主动性,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乐于合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勇于接受批评,正视错误,乐于竞争,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迸发。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件事,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品性、人格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五、教学手段现代化

“绿色”教学要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要不断创新,利用班班通等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增加教学的魅力。

篇2:树立幼儿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教育天空

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理念已经突飞猛进。我们越来越看清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样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清楚的认清。而这个问题很重要,它关乎我们国家的未来,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不清醒。

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我想应该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越厨代庖,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主动的获得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活的,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提高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篇3:树立创新理念实施创新教育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最富有个性的人往往最有创造能力。然而,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教师, 教师的活动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对于“学什么, 学多少, 怎样学”没有发言权, 他们只完成执行性的职责。教师往往以统一的模型化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创新教学在目标的认定上, 绝不可按工艺生产的办法, 依据一个规格、一种模型把学生制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标准产品, 而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 因此要求教师围绕这一崇高宗旨而转变“学生观”, 即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个性。作为创造力开发者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 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 为发展其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要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温驯者为优秀的保守态度,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敢持歧见, 提出一个与课本不同的思想, 一个与例题不同的解法, 一个简单化的步骤, 一个新的解题策略。培养其思维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它的人格独立性。每个学生应该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 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 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得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保障

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其实质在于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 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 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 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首先是设计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育方案的能力, 这里包括确定目标、安排结构、运用方法等一系列环节。教师不仅要胸中有“纲”, 而且要目中有“人”, 要把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 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育内容的安排更是需要付出艺术匠心, 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

其次是永远追求新知识和不懈于教育科研的能力。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特征, 我们必须彻底改变那种视教师知识储藏与传授学生的知识量之比为“一桶水”与“一碗水”的陈旧观念。教师的这一桶水不仅要看量, 更要看质。一个教师拥有的知识的质, 其一是指它的系统性, 即要能掌握所教学科方方面面的知识, 同时还要能旁及边缘学科, 这样通过一个知识网络的建立, 使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 能左右逢源,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而不是坐井观天, 或者临时抱佛脚;其二是它的超前性和鲜活性, 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断发展, 一个教师过去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 如果眼光不瞄准科学技术的前沿, 不追踪文化知识的新成果, 那么你的那“一桶水”很可能就成为误人子弟的死水、腐水, 只有不断引入新知识, 剔除旧知识, 才能不仅使教师的知识, 也能使教师的精神, 始终保持一种鲜活性和前瞻性, 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世界潮流, 唯有如此孜孜不倦求新索异的教师, 方能培养出善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三、教育方法的转换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实施创新教育, 我们需要以新观念为主帅, 新能力为先锋, 新方法为利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并非毫无使用价值, 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 而优秀的教师作为富有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实践者, 由于受到自身风格特色、时空条件和生源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包涵着某些特殊性, 且随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呈显动态化趋势, 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框定”教师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 大做“减”字文章, 即减其课时, 减其作业量, 还其思维和想象的广阔空间, 使之有充分的心力和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发展, 走自己的路。爱因斯坦说得好:“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当学生对各种知识达到爱好程度, 学生才会自学地学习、创新地学习。

再次是改进评价, 在目前这种统考模式下, 有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挞伐, 多少英才被死气沉沉的分数线虐杀。因此, 我们应当采用具有一定开放性、弘扬创新智慧的试卷, 让自选题、无标准答案题、即兴智能题等都有堂而皇之地占一席之位, 注重整机中的各个部件的协调操作, 实现由评价考分为重点向创新能力为主的转变。

篇4: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还有一次我们幼儿园开展了“环保在行动”的大型活动,在我们的号召下,很多家长积极响应,踊跃地将家中的废旧物带到幼儿园中。可在某天早上的晨间活动时,婕儿妈妈拉着我小声地问:“罗老师,我家婕儿说‘罗老师要没用的瓶子’。”婕儿妈妈欲言又止着,“我很奇怪……”婕儿妈妈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她的眼神分明流露着:幼儿园的老师不是教书的吗,要破烂干什么!

传统的文化观、应试教育、某些小学入学考试等都导致家长们过分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技能,同时还有部分家长会有所担忧,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不学两位数的加减法、拼音、写字、外语等,等到上小学什么也不会会吃亏。更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我花了很多精力选择了一所理想的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不是花钱让孩子来玩。类似种种错误观念的存在,致使家长们忽视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性格、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培养与发展。

世界全民教育会议宣言(1990)对基础学习下了这样的定义:“基础学习需要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有充分参与发展,为做出有见识的决策,以及为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属于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其理念应当而且必须与新基础教育观念保持一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是小学的预备阶段。那么如何才能转变家长们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念,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幼儿园工作,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亲自参与,亲身感受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因为经历所以深刻。《纲要》中也提出要以孩子为本,要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避免传统的说教与填鸭式的灌输。环顾我们的家长们,他们仅仅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被动地支持着我们的工作,虽然看上去很主动:非常积极地将废旧物等带到幼儿园中,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我们所设活动的教育价值、隐含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没有机会体会到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些活动:

1.废旧物大变身。

有些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幼儿园老师要收集那么多废旧物,究竟收集起来要干什么,特别是在农村的一些老奶奶,认为废旧的饮料瓶、易拉罐、旧报纸、鞋盒、纸箱等等都是可以卖钱的,而且积少成多,到了某天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一些废旧的席子、布料等等更是有利用价值。这些没有用的废旧物还能变成什么来?为了让家长们知其所以然,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理念,我们开展了废旧物大变身的活动。

A:废旧物成品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家长们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成各种成品陈放在家园联系栏附近,有些班级家园联系栏就是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布置的,有些废旧物作品投放到区角中,还有一些废旧物作品直接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家长可以看到我们的再利用成果。

看到用废旧物制作成的作品,家长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幼儿园的老师真聪明啊!”有的说:“没想到衣架还能这样用,雪碧瓶罐子还可以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来。”……

B:动动手、动动脑。

我们组织了一次集体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主要安排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废旧材料、工具等,然后自主进行废旧物再利用。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专心致志的样子,看到孩子亲手制作变废为宝的作品:项链、手镯、汽车等,都露出惊喜的表情,有些家长忍不住也加入到变废为宝的大军中。

上图就是孩子用纽扣和螺丝串成的链子,一颗纽扣一个螺丝再一颗纽扣一个螺丝,依次进行排序。

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他们学到了什么”的讨论。

浩浩爸爸说:“平时在家让浩浩学写字,他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可你看刚才他多认真,根本没时间理我,坚持要自己做好!”我说:“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很专心,坚持做下去。不同年龄、不同的孩子的兴趣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发现他们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旅旅爸爸说:“我觉得这种活动挺好的,以前还真没发现这些没用的东西可以想出这么多的玩法。”

天元妈妈说:“小孩子以前在家里都不会主动帮我拿东西的,今天居然会主动帮助其他的小朋友,这样的活动不错,而且有些女孩子穿的项链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马上接着说:“是的,在穿项链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颜色、形状,还进行了排序,这不是一个科学活动吗?”家长们听了点头称是。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还组织了废旧物大比拼的亲子活动,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进行制作,将家长和孩子的作品放在幼儿园大堂进行集中展览,通过民主投票选出优秀的作品,然后进行适当的奖励;在大班幼儿毕业汇报演出的时候,还组织了环保时装秀,孩子们穿着废旧物制作而成的衣服,在多媒体教室中和着动感强劲的音乐走猫步,那真是有模有样。走到T台最前面,有几个男孩子还不忘摆个姿势耍耍酷。

2.“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亲子运动会。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进行滑滑梯、攀岩等一些大型玩具的游戏,就是纯粹的玩,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绝大部分家长们宁可让孩子待在教室看书,而不愿意让孩子到户外进行拍球、跳绳等体育运动。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福”,一句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总是在提醒着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基础、最根本的。《纲要》指出幼儿园需要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于是我们就此开展了“亲子运动会”。整个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有运动员进场、升旗、广播操表演、爱心大传递、推小车、爬独木桥、接力赛、跳绳等丰富的活动,从跑、跳、爬及手臂、脚等方面,让孩子得到锻炼,发展。

在活动中军霞妈妈的鞋子突然坏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鞋子,比赛马上开始了,军霞妈妈说:“平时我很忙没有时间和军霞在一起,这个活动我一定得好好表现。”二话不说,她赤脚上阵了。

“亲子运动会”结束后,军霞妈妈拉着我说:“谢谢老师给我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今天我看到军霞一直都在笑。平时我和她爸爸都忙着做生意,早上她上幼儿园了我们都还没起床,晚上我们回家时她已经睡下了,大部分时间都是保姆在照顾她,今天我终于可以陪伴军霞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乐乐爸爸说:“罗老师,我家乐乐跳绳的时候怎么这么奇怪的,是不是他比其他孩子要差一点?”我说:“不是的,跳绳需要手脚的相互配合,需要一定的协调能力,乐乐平时也不怎么爱出去运动,锻炼的机会少些,自然发展也就稍微缓慢一点。”“原来如此,以后我得多提醒、督促他进行体育锻炼,主要平时我们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乐乐爸爸说。“多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有利于增强乐乐的体质,或许以后感冒的次数也会少下去。”我补充道。“是的啊!”乐乐爸爸赞同着。

可可妈妈说:“我家可可说还想爬独木桥、玩推小车的游戏,她觉得有意思极了。这个推小车的游戏回家我还可以教她爸爸,以后就可以让她爸爸和她一起游戏。可可以前胆子很小的,不过今天她居然可以爬过独木桥,真是没有想到,她变勇敢、变自信了,真让人开心,真没想到体育活动有这么多好处。”

还有很多家长对这次亲子活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不少妈妈都认为太累了,但是又觉得累并快乐着,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回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又有别于以往,因为是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进行的运动会。这次活动既让他们自己有了一个小小运动的机会,又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自己的孩子,加深了对孩子的了解,感受孩子的快乐,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二、多种渠道,真诚交流

篇5: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

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关心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情就是我们幼儿园孩子该要学习的。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中开展,也从生活中结束,不像一般地限于教材的活动”。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课程的生活化要落实到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不能只把集体活动看作幼儿的学习活动,而应该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保教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相互协调,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成长。所以,我们要安排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使一日活动构成一个整体,多通道、全方位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并驾齐驱的,并互相替代。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正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比如:喝水,如何喝水可以组织一次活动,但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喝水的需求,教师要允许孩子随时去喝,其二,孩子喝水时要提醒节约,喝多少接多少,同时不要洒、关好水龙头等是随时都在进行的教育活动。

“一日活动皆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学习、生活、游戏与运动四大领域有机落实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关注四类活动,提高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提高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关注,在各类活动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环境创设等方面加强教师综合专业能力。

幼儿一日生活虽然有时间限制,但是活动中会出现许多细琐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往往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教育契机,我们只有用心观察、发现,并生成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

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实现了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由此也可以说一日生活皆课程中“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作为老师要时刻多注意各领域的联系,把教学与生活游戏相结合。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一、走进脑科学的新时代

脑部高级神经在5岁以前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发现,脑内神经元的联结程度取决于早期经验及环境对大脑刺激的丰富度、广度及深度,而大脑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跨感觉通道的。其主要依赖的感觉通道有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知觉及其相互间的联结,因此,早期教育的内容,手段要多元化教师要使用图画、图表和实物等视觉刺激,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

人类大脑先天具有一种寻找的功能,对于感觉器官接受到的各种外界刺激,大脑会分析并解释其中的意义,而有意义的刺激则会依据其相关性、相似性或情感线索而进入相应的长期记忆系统。因此,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内容必须是有意义的。外界刺激传入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后,会通过神经联结而激活相应的、相关的神经元、神经通络甚至其他神经中枢,导致一系列与此主题相关的连锁反应,所以,人类大脑活动的特点要求早期教育内容必须是多元的,融合的和实用的。

二、走进新《刚要》的新时代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这为幼教课程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化多样化提供了法理依据;

新纲要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完全符合当代全人教育观的思想。其实,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导致的发展差异性。在注重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适应当地因人而异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既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因材施教,而不是机械地、死板地、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三、走进园本课程的新时代

在教学和课程模式上要取得教师主导与儿童主导之间的平衡,必须根据园所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形态和课程模式。幼儿园应在综合考虑了自身信念、办学宗旨、社区背景、家长要求、教师素质、师生比列、课室空间、现有资源以及幼儿能力等因素之后,在决定选取最适合、最贴身的课程模式,切忌人云亦云、追风赶潮,更忌脱离实际等。教师要根据刚要,从本地、本园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幼儿园主题 课程的特色:

篇6:树立幼儿教育理念

樟斗中心小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为此,我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努力构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我们通过开展 “绿色课堂”、“绿色课间”、“绿色课外”、“绿色主题”、“绿色科技”、“绿色艺术”、“绿色生命”等“呼唤绿色”的系列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绿色教育,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在“绿色校园”中健康成长。

一、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突出绿色熏陶

为了更进一步营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氛围,我们加强了校园的绿色建设和校园绿色文化的环境建设,努力凸现“绿色文化”,营造“绿色氛围”。走进樟斗小学的大门,顿时有一种“书香四溢满校园”的感觉。学校的走道、梯间悬挂名人名言、墙壁上“上下楼梯靠右走”、“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标牌;学生出版的宣传栏,生动有趣„„优雅的人文环境,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了整体美感。樟斗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在这绿草如茵、清幽怡人、鸟语花香的环境中生活、娱乐、学习,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教育教学的管理,注重绿色渗透

我校绿色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推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实现在所有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和体现环保和人文精神的绿色理念,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健康全面的发展。

1.倡导的“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绿色课堂”把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把个人学习视为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角色从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绿色课堂”表现为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暖如春风,爽似秋风。

2.加强“绿色教学”。

学校按国家规定全面开设各门课程,而绿色教学,则采取“大课程”+“小课程”的形式。每学期,在校级领导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各学科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在学科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语文阅读课有选择地让学生读环保方面的文章;美术课 1 让学生通过绘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数学科更是要求每个年级推选一名教师专门上一节绿色教育渗透的校内研究课。如黄胜老师上的《学校植树方案》、李天德老师的《搭配》等,都注意学科的特点,找出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学结合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保证了绿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各科都视教学内容进行环保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形成“绿色课程”。

学校把“绿色教育”作为学校科研的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学校《绿色教育》校本课程。为了《绿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上《绿色教育》研究课,编写校本教材。各科教师从自己的科目角度,开发《绿色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悟课程更深层次意义。如语文科教师通过《绿化振兴,我来策划》、《绿色的明天,呼吸与健康》,数学科教师通过《我们的生存空间》、《塑料袋“包裹”家园何时休》、《节约能源从我开始》、《快乐的队日》,美术科教师通过《植树造林》、体育科教师《汽车的尾气》,班队活动《我环保,我时尚》等协同开展研究开发,真正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绿色课程”。

三、加强德育管理,构建“绿色体系”

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学校领导在每学期开学初就通过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动员和宣传工作。学校大队部、年级组每学期向全校师生发出绿色教育专题倡议,营造创建氛围。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每周一,我们都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健康快乐动起来”、“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等。学校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等环境纪念日开展绿色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通过对环境纪念日主题的了解、学习,增强师生绿色意识。学校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标语等向全校师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强化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观念。我们还把绿色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节约用水用电。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做到校园净化、教室美化、厕所干净。校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生”的倡议书,加强了学生的保洁意识。使“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也使整个校园环境变的更加美丽。

四、加强绿色实践,培养“绿色人才”

我们认为绿色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人,教师的成才、成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绿色理念打下坚定的基础。

(一)主题的确定———奏响“绿”的旋律

我们将绿色教育第一阶段的主题定位为“珍爱绿色”,开展知绿护绿创绿系列活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粮食。学校提供主线,让不同年级,不同爱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各有所长,各有突破,各有收获。

(二)活动的开展—— 探究“绿”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需要他们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为此,学校创设各种可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提供各种各样能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通过和自己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的实际接触和相互作用来生成对环境负起责任的意识,让学生亲历环境破环带给生活的巨大影响,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唤起共同保护生活环境的强烈责任。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绿色教育活动的内涵。

如五年级:《关注我们的周围》----由各班各小组选择喜欢的内容,如:“一周家庭用电设计方案”“了解校园整治污染设计方案”“节约能源(用水、用电、节粮、节纸)设计方案”,由学生设计思路,交流方案,阐述理由,进行优缺点的辩论。体现学生积极思维、敢于创新,鼓励他们凭借原有的知识,以自己的观点、方式,为学校的绿色活动出谋划策。

2.开展节约能源系列科普活动,提高绿色教育活动的兴趣。

学校结合每年的“爱科学月”活动主题,开展了“节约我们的学习伙伴——学习用品”、“滴水感悟——节水活动”、“ 珍惜能源,创造美好环境——节能活动”、“节粮在我身边”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以科学的态度,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并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活动信息,采访有关部门的领导人,拍摄有关照片。以社会学家的心态,向家长、邻居、市民进行绿色宣传、倡导环境保护。

(三)活动的拓展-——挖掘“绿”的深度

绿色象征生命与发展,希望与收获,健康与安全,;象征着文明、科学、关心、尊重与包容,是以尊重人、关注人为核心的人本教育。我们充分挖掘绿色教育的深度,把生命教育拓展到绿色教育中。我们采取“大课程”+“小课程”的形式,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校内外安全教育活动中,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日常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

第一、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系列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系列一:认识自我 每个中队以开展“生命故事会”,“生命影院”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中队活动,从学 生诵读的诗歌、讲的小故事、演讲、写征文、观看宣传片等,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系列二:感恩亲情 本系列结合5月母亲节和6月父亲节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以实际的行动报答亲恩,感谢父母无尽的爱。学生通过为父母敬一杯茶,为家里做一件家务以及制作感恩卡是本系列学生实际行动的表现。

系列三:自我保护 通过讲座、日常课堂等,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应急避险知识,从而使学生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二、“大课程”----“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实施。1.安全活动月----拉开绿色生命的序曲

三月份是安全活动月,我校就安全月活动开展进行了启动仪式、班级出版墙报、手抄报、写安全征文、进行安全演练(防火、防暴、防震)的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预防流行病----强化生命健康的节奏

我们除了让校医作有关防病讲座外,每天,按上级要求做好校园环境消毒与晨检、午检等疫情报告工作。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我防病意识上了很好的一课。

篇7:树立幼儿教育理念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蒋元文

------------------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326】【字号:大 中 小】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我认为,这是在总结近年来普法实践经验基础上,改进普法工作,提高普法质量,增强普法实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今年3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依法治国、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中心任务是服务大局、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我们要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特别是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大家都能够坚持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重要方针和原则。树立法治理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使法律深入人心,从而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心里。”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就是在法律观念和法律秩序的层面,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掌握法律,铭刻在人民心里,使人们自觉地普遍依据法律规则、制度、原则去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吴邦国委员长指出:“20年的普法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普法学校。要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将法律运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去,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于实践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见《中国人大》2006年第9期,《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普法并不是人人都要精通法律法规,简单的去背诵法律条文,而是在行政或司法,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法律理念的支配,坚持依法办事,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应该说,从1985年11月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以来,经过四个五年普法规划,公民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各级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依法执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能力,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普法中还存在重干部、轻一般职工,重城市、轻农村,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如,普法考试过多过滥,且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这其中既有司法局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普法考试,又有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任前法律考试、组织部的新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此外,还有全国性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司法资格考试。特别是普法考试,普遍是组织部分人员 1

篇8: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我阒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宵工作者素质的核心, 是教育工作者立教的根本, 是教育工作者教育行为的先导。 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既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R标; 又是教宵改革的主题内容。 深化教育改革, 搞好素质教育, 已经成为教育改单的中心。只有树立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 才能搞好素质教育, 才能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 才能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才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现代教竹埋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首先, 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符合当前tit界教f f改革的总趋势, I丨t界各国从建国初始, 就掀起了次乂一次的教育改革的浪潮, 在这些浪潮屮, M然背景各异, 主张各不相同, 但是, 在菜•些观点上, 却是相同的。其中, M根本点, 就是主张把教育与发展结合起来, 即主张通过发展个性教育, 发展和提髙学也素质,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祌和创新思维, 以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f f 、 教学缺乏整体设计与构想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特别是在教学上一直受到统编大纲和统编教材朿缚与困扰, 在教学上死搬硬套, 教学模式得不到推陈出新。 其实, 重结论、 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无效劳动, 把形式、结论鲜活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行文背诵, 一切都是现成的, 它从源头上就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从根本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 + 经过学生质疑、判断、 比较、选择, 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 K靠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 学生也难以对结论有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而且, 没有科学性、丰富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过程,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培养。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这种教学模式也就成了教育发展的桎梏、甚至与时代的发展相背离。 这种传统的旧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但要进行课程改革, 还要对教育方法、教学模式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 确定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在美国, 学校就是课程, 教师就是教材, 各大工厂和企业就是实践基地, 学生对什么学科有兴趣, 就学什么学科, 学生不是只捧着书本学, 也在实践中学, 在交往中学, 在生活屮学, 学习过程是研究的过程。学生问老师什么, 老师就回答什么。 学生不但重视科学知识, 而且, 重视人文教育3 可以说, 美国的教育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 美国微软公司总哉比尔. 盖茨, 大学课程都没读完, 却成了世界首富, 股票市值就旮八百亿美元。成功因素之— 就是他在受基础教育时, 学会了研究性学习, 学会了掌握信息, 学会了交往, 学会了借鉴, 学会了合作, 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所有他成了世界的风云人物, 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的办学思想就是他上张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祌和创造性思维。 科学家牛顿他凭借着苹果落地的现象, 对自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苹果不飞向天空, 偏偏掉到地上? ”经过苦心研究、 分析和实践, 最后综合判断, 进而推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学说。为此, 他一方面介绍西方教育理论, 另一方面也反对盲R “仪型他国” , 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 为实现中国教冇的发展踏出一条新路。我们的教育要赶上或超越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 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就必须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 就应该山学生的知识积累向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转变; 由培养记忆性掌握知识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转变;从传授知识为屮心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得到身心发展为中心转变。

我们的教育者不仅仅承担着 “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同时也承枳着开发学t潜在的智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要重新认识学生, 树立新的人才发展观。从教育教学角度讲, 既要重结论、乂要重过程。 从学习的灼度讲, +但要重学会, 而且要重会学。学会就趄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做事、 学会交往、 学会借鉴、 学会关心、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 学会共同生活。会学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 不能死记、硬背, 要探讨地学习、研究地学习、体验地学习, 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创新思维, 最后得出结论、 获取知识。 因此, 只有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 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到教育教学中, 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这种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或活动氛围, 使教育工作者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就应该由学生的知识积累向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转变;由培养记忆性掌握知识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转变;从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得到身心发展为中心转变。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理念”一词是外来语, 根据《辞海》的解释, “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

篇9:树立幼儿教育理念

教育公平的含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两个基本方面,我国“十五”计划有关教育指导思想中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它渗透在教育领域的宏观和微观中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教育机会均等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到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这是社会与学校的衔接问题,重点在于“选择机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另一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存在由于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这是教育内部问题,是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问题,其意义比较宽泛。

学校教育公平现象透析

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作为自觉追求的目标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教育公平已成为热问题之一。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民族差异、阶层差异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国家重视。下面仅从学校教育这一微观层面来探析教育公平现象。

学校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当今社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校园内仍有教育不公平现象。突出表现有:一是“优秀生”享有特权。在传统观念和评价制度的评判下,教师认为听话、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被定为“优秀生”。“优秀生”在学校教育中往往受到特殊关注,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表现在:学校的奖励制度照顾优秀生多、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座位获得优选权、活动方面可以比其他学生获得部分自由支配权。二是“学困生”被冷遇。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文化知识学习达不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行为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心理健康程度较低,而且思想比较消极的学生。“学困生”在学校教育中一般受到冷遇。教师认为“学困生”没有教育价值,在他们身上花时间多而成效低,对“学困生”的教育存在偏差。

影响学校教育公平的因素

一是教育理念方面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在培养出一批拔尖人才的同时,也造成了一批学困生;在一味追求升学率而重视少数尖子的同时,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在抓知识传授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养成;教学要求和方法的整齐划一,缺乏针对性,使大部分学生个性特长被忽视;对学生评价只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标准或唯一标准,学生用优异的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而其他则是以成绩差以偏概全,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忽视学生个性特长。二是教学设施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少或缺实验室,实验经费紧缺等;图书、教学资料条件差,专用设备少且不配套。由于教学设施不足,学校就把有限的设施倾斜在努力学习的学生身上。

三是学生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学生自身方面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有: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归因问题、学习方法、价值观影响。

四是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误区影响。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目前十分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部分家庭教育方法走进误区,重智轻德。往往有以下几方面影响:一是有问题便采取棍棒教育;二是家庭经济水平和家长文化素质影响,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个别差异影响程度比构成教育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要大得多;三是家庭残缺或不健康家庭教育的影响。此外,社会因素影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往往片面地看重学习成绩,导致学校充分地利用优质资源造就成绩,形成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不公平。

推进学校教育公平的探索与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机会平等并不等于把大家拉平。”“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并不是绝对按同样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学生,也不是要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同样的学业成就,而是要充分了解并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取得应有的学业成就。这也意味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而因材施教。在我国现行教育中,重视使天赋优异的学生得到适当的教育机会,这无可厚非,但因此而严重忽视天赋较差的学生,则是不公平的,会使他们失去学业成功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从微观层面讲是学校教育公平,它是教育内部问题,是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问题。在实践中学生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但是不应存在由于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学校条件和教师态度等引起的个体差异。

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人文教育和教育公平的理念 社会需要多样化人才。基础教育不仅要培养出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不仅使少数精英,而且使全体受教育者在现代化建设中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因此,学校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自觉端正教育思想,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切实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基本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和人文素质,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有健壮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 办学环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物质保证,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因此,改善办学条件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着重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确定学校办学的设施标准,按照教育需要的财力,制定既符合长远教育需要又符合实际的规划。二是根据需要分期实施。三是重点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基本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实施“家校通”工程。四是注重教学设施的使用,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教学效益。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创设良好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校园物质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和自然环境,优良环境对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素质有重要作用。但是,校园建设受经济的制约。因此,在经费有限情况下,少花钱多办事。校园整体规划尽可能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作风和行为起着巨大导向、规范和激励作用。学校应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引导师生,努力创建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所有学生受到环境的陶冶。

完善管理机制,培养优秀师资 首先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着重在于教和学两方面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建设。从教的角度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引导和师德规范教育。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奖励制度等,都体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在学生学习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中,从学生学习规范、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指导和奖励的建设,都注意到教育公平的因素。推进学校教育公平,教师是关键。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公平的保证。

构建德育模式,增强德育实效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按中学德育大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科研为先导,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新时期德育的对象、特点和规律,在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德育组织领导系统化、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渠道网络化、活动制度化、方法多样化和考评科学化”的体系和模式。

一是确立目标,优化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诚信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确定不同教育主题,科学合理地规划出各年级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目标。

二是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把德育管理的纳入学校整体管理之中,合理安排德育力量,完善机构,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实行校长室、政教处(团委)、年级组三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了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制订实施《学生在校一日规范》《学生文明言行要求》《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要求》《文明班的评比办法》等制度,每天对学生的考勤、仪容仪表、卫生、课堂学风和课间纪律进行全面评比。每周评出红旗班,每学期评出卫生先进班、无事故班、公物保管先进班、综合先进班等,以此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荣誉感。

三是丰富活动,寓教于乐。第一,结合传统节假日开展活动。元旦,组织学生联欢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三月,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时代新风”为主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第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参加读书活动及观后感征文比赛;在世界环保日,举行“我爱家乡的碧海蓝天”的春游主题活动;在“安全月教育”活动中,邀请交警、消防官兵做“遵守交通规则、维护生命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知识讲座,进行安全技能大演练;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讲比赛等,把思想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四是社区、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第一,家校结合。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现代教育培训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介绍家教成功经验,探讨教育子女方法;设立家长接待室和定期进行家访。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汇报学校近期获得的成果和子女取得的进步,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支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行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军民结合。积极与派出所、武警等共建单位开展警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党日和军事夏令营活动,体验军营生活。邀请官兵到学校给师生进行国防、法制安全等教育。第三,社区学校结合。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社区文化和服务活动,定点照顾孤寡老人,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和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支教活动。

五是关注“学困生”教育。重视“学困生”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有用之才。要同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对待“学困生”,使他们的人格同优秀生一样受到尊重,立志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成功与否的客观标准是学生是否实现了进步和发展。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幅度越大,教育就越成功。努力缩小学困生在各个方面与优秀生的差距,促使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方面都有所进步,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

六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坚持人文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对学生负责一辈子”的教学观,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课程改革实验重点进行三方面改革尝试:

第一,改革课程设置尝试。以课程功能改革为重点,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的基础上,突出两种课程的学习,即选修课、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每个年级开设选修课,拓展必修课内容。搞好综合实践课,与课程改革配套,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改革实验中,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中心组,制定了方案,设置了六大课程类别(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身心健康类、艺术技能类、学科竞赛类和环境教育类)20门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活动。同时,实行每学年举行一次校运会和一次文化艺术节的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第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全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教学仪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直观;三是优化教学氛围,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学习环境。开展“微笑进课堂、关怀进心房”的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和谐、热爱期待、交流沟通、求知进取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放“权”:学生有质疑权,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思想问题和听到的见闻等提出疑问;学生有对多种学习方法的选择权,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有评价权,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对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第三,改革评价方式尝试。实行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评价制度。主要有:课堂观察。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观察学生的情感表现。作业评价。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教师在作业评价时尽量不打分数,可采用A、B、C、D四档次进行评价等。成长记录袋。包括自我介绍、家访记录、特色作业、光荣榜、课堂学习评价表等。考试方式。在平常考试考核中,通过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笔试和实验操作相结合、分数和综合考核评价相结合方式,从方式到内容进行改革。同时允许学生多次考试,直到学会为止。在评价中做到淡化考试色彩,淡化分数色彩。

上一篇:企业授权委托协议下一篇:玉溪市气象局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