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2024-08-26

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共9篇)

篇1: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深圳市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调动深圳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科学、合理考核金融机构统计工作水平,完善深圳市金融机构金融统计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是指向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报送金融统计资料的机构。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局、资产管理公司、外资金融机构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统计,是指金融机构按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要求,对各项金融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意见,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行金融统计管理的总称。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统计研究处是深圳市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的管理部门。

第五条 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内容和标准本着科学、合理,注重可比性、可计量性和一贯性的原则。

第六条 考核评比为上年12月至当年11月。

第二章

考核评比内容

第七条 金融统计考核评比分报表报送质量情况、统计分析、统计专题调研、统计管理及其他工作等四个单项考核评比。

第八条

根据四个单项考核评比结果,按权重进行加总,评判综合考核成绩。具体公式为:某机构综合考核成绩= ∑(单项权重/100)*该单项目得分。各单项采取扣分制,扣完为止。

第九条 根据综合考核评比得分,采取排序方式确定综合考核评比结果。分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第十条 综合考核评比总分为100分,各单项权重为:报表报送质量情况50分;统计分析20分;统计专题调查15分;统计管理及其他工作15分。

第三章 报表报送质量情况考核

第十一条 报表报送质量情况主要考核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规定的各种报表。具体包括:1.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旬报、月报、季报、季1,外汇信贷旬报、月报、季报、季1,现金月报,累放累收月报,年初月报、季报结转数,其他金融统计报表等;2.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统计报表。各机构必须按制度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地上报各种报表,上报的统计项目数据,要做到不漏报,不错报。各相关项目数据必须保持一致,相关的旬报项目、月报项目与季报项目的数据应核对一致。

第十二条 考核评比总分为100分。考核内容及评比标准如下:

(一)及时性考核40分

1、各种报表应按制度规定时间上报,电子文件的上报时间以当期首次报数的系统记录时间为准;交换、邮寄、传真方式的以收到时间为准。

2、根据制度规定的上报时间,按金融机构迟报时间长短,每次扣1-2分。迟报时间在半天以内的,扣1分,迟报1天扣2分;由于迟报造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上报上级行延误的,加扣2分。

(二)准确性考核40分

1、在制度规定上报时间以前,被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现有错的,凡错报一个数据扣1分。

2、在制度规定上报时间以后,金融机构原则上不能更改报表数据。确需更改时,经请示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同意后方可更改。每更改一次扣2分;被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现有错后,要求重报数据的,每一次扣3分。

3、上报通讯文件内容、格式、命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扣1分。

4、由于金融机构上报数据错误造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上报上级行延误或错误的,加扣2分。

(三)完整性考核20分

金融机构上报数据每缺报、漏报一个数据扣1分,由于金融机构上报数据不完整造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上报上级行延误或错误的,加扣2分。

第四章 统计分析考核

第十三条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统计的动态情况反映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月报、季报的分析材料,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焦点、新情况、新业务的情况反映,金融统计工作难点反映和统计制度修订建议。

第十四条 考核评比总分为100分。考核内容及评比标准如下:

(一)时效考核20分

1、月报、季报的分析材料应在相关报表数据规定上报日的次日上午12:00前上报,分析材料统一以电子文档方式报送。

2、其他分析材料应在我行具体的规定时间内上报。

3、按迟报时间长短,每次扣1-2分。迟报时间在半天以内的,扣1分,迟报1天扣2分;由于迟报造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上报上级行延误的,加扣2分。

4、月报、季报的分析材料的命名格式统一为“XX机构X月(季)月(季)报分析材料”,其他分析材料按规定要求命名。上报文件命名格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扣1分。

(二)内容考核40分

1、月报、季报的分析材料。(20分)

2、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焦点、新情况、新业务的情况反映。(10分)

3、金融统计工作难点反映和统计制度修订建议。(10分)

(三)质量考核40分

1、优(31-40分)。分析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能紧密结合统计数据发生的重大变化情况或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反映金融运行特点和银行业经营中突出问题和具体案例,较好地为货币政策提供及时、准确信息支持。

2、好(21-30分)。观点阐述明确,重点突出,能结合统计数据发生的重大变化情况或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反映金融运行特点和银行业经营中突出问题。

3、一般(11-20分)。分析内容简单,但也能反映一些经济及金融运行中问题。

4、差(1-10分)。分析内容简单,重点不突出,仅是罗列数字。

第五章 统计专题调研考核

第十五条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布置的各项专题调研,金融机构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填报数据和上报分析材料。

第十六条 考核评比总分为100分。考核内容及评比标准如下:

(一)时效考核20分

1、各项专题调研应在我行具体的规定时间内上报。

2、按迟报时间长短,每次扣1-2分。迟报时间在半天以内的,扣1分,迟报1天扣2分;由于迟报造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上报上级行延误的,加扣2分。

3、各项专题调研应按规定要求命名。上报文件命名格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扣1分。

(二)数据质量考核30分 金融机构上报数据每错报、缺报、漏报一个数据扣1分。

(三)内容质量考核50分

1、优(41-50分)。分析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能紧密结合调查内容反映金融运行特点和银行业经营中突出问题和具体案例,较好地为货币政策提供及时、准确信息支持。

2、好(21-40分)。观点阐述明确,重点突出,能结合调查内容反映金融运行特点和银行业经营中突出问题。

3、一般(11-20分)。分析内容简单,但也能反映一些经济及金融运行中问题。

4、差(1-10分)。分析内容简单,重点不突出,仅是罗列数字。

第六章 统计管理及其他工作考核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建立并健全金融统计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建立金融统计管理制度、统计工作人员和设备配备、统计检查、统计资料管理等情况的考核评比。

第十八条 考核评比总成绩为100分,考核内容及评比标准如下:

1、建立金融统计管理制度,并以行发文形式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统计研究处备案;统计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专职统计人员名单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统计研究处备案,发生人事变动时,应在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报备。(20分)

2、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执行A、B角岗位制度;统计人员应具有必要的统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30分)

3、配备专门计算机和必要的网络设备。(10分)

4、每半年对金融统计工作质量进行一次自查,并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于7月末和次年1月末上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统计研究处。上报书面材料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范围、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及取得的效果等。(30分)

5、统计资料管理保管齐全。(10分)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考核评比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在此之前执行的考核评比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条 对总积分排在前列的金融机构和表现突出的统计人员,我行将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对总积分排在倒数三名之内的金融机构,我行将展开重点检查,对于存在明显问题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一条 总积分排在前列的金融机构,应对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予以表扬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统计研究处负责解释。

篇2: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一、考评原则

对年度内发生非自查发现重大、恶性案件的被考评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制”,其考评结果为不满意。案件是否为重大、恶性,由案发机构属地银监局进行认定;案发机构属地银监局认为难以判定的,向案发法人机构对口的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机构监管部门牵头,会同案件稽查部门、案发机构属地银监局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共同认定。

对于其他被考评机构,通过对案件防控工作组织、工作质量、内审稽核工作力度、内控执行力建设和案件责任追究与整改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来评价其年度的案件防控工作水平。综合考评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

二、考评标准

(一)考评要素

1.案件防控工作组织;通过评价对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人员配置、制度及工作机制建设来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组织情况。

被考评机构是否把案件防控工作视作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行的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安排;是否把案件防控的责任以及激励、问责纳入制度管理,制定或修订出科学、实际、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是否在年度的工作部署、指标考核、激励与惩 的安排中体现了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位置;

是否制定了要求明确、切实可行、便于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的案件防控工作规划和目标,并在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之间细化量化、分解实施;是否建立了案件防控工作的机制和体系,以及完善的案件防控工作保障体系,且配备了与任务、职责、目标相匹配的人员,并对有关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组织,保证年度案件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考评机构没有建立案件防控工作定人定岗定责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则案件防控工作组织单项考评为不合格。

评价人参考以上要素对案件防控工作组织予以评价。

2.案件防控工作质量;通过评价在案件调查与处置、案件(风险)信息报送、案件防控主动方面的工作情况来考核年度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质量。

在案件处置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有关程序要求,做到行动迅速、部署有力、报告真实、问责严肃坚决、风险整改彻底;是否建立起完善的案件防控工作督促、监督体系,以及完善的案件防控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来主动提高案件防控工作的质量;是否能从组织、人员、制度等各方面保障案件(风险)信息报送的迅速、准确和全面、杜绝瞒报、迟报、错报或错误确定案件性质等情形的发生;年度内案件防控工作是否达到控制案件风险的效果,有效地堵截新案、挖掘出旧案、杜绝隐患,并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考评机构年度内发生严重瞒报案件的情况,或出现公安部门、审计部门已经上门办案而被考评机构仍未向监管部门报送的情况,或在案件处置工作中发生严重问题,则案件防控工作质量单项考评为不合格。

评价人参考以上要素对案件防控工作质量予以评价。

3.内审稽核工作力度;通过评价内审稽核队伍及工作机制建设、内审稽核工作力度来考核内审稽核在案件防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年度内是否不断致力于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独立的稽核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队伍素质建设;是否支持稽核部门独立且有效地先使监督检查职能、督促行内各部门或分支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内审稽核部门是否根据案件防控工作情况、工作重点和监管部门的有关案件防控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年度稽核规划、稽核重点和稽核方案,是否对重点风险领域内控制执行情况保持一定频率的全覆盖检查,以及对年度重点防控领域进行突击检查;年度内是否加强了对高案件风险份支机构、业务环节、岗位人员稽核的深度、广度和频度;经由稽核部门发现的问题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延伸检查,彻查风险、及时整改,明确提出责任处理意见。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考评机构年度内发生经由内审稽核检查但款发现的风险点引发案件的情况,则内审稽核工作力度单项考评为不合格。

评价人参考以上要素对内审稽核工作力度予以评价。

4.内控执行力建设: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内控执行力、提高内控水平的工作力度和成效,以及内控在案件防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是否对各项业务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并保证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覆盖到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的所有风险点;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各项业务操作、加强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监督、强化重点业务风险的管控;是否通过对内控的实效性进行检查、对案件风险进行排查,特别是对重点环节、重点事项进行检查等方式确保各项制度在各部门、各级机构得到贯彻执行,有效发挥化解案件风险的作用。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考评机构年度内存在严重的内控失效导致案件发生的情形,则内控执行力建设项考评结果为不合格;

评价人参考以上要互对内控执行力建设予以评价。

5.案件责任追究与整改;考核对案件问责制度和整改要求的执行力度。

能否建立完善的案件问责执行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追究标准、责任追究具体内容,并建立完善的案件责任评价和责任追究程序;能否确保案件责任落实在具体岗位,并以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能否严格落实“上追两级”、“双线问

责”等责任追究制度,对银行业案件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对机构内存在的违规行为责任人,能否主动按照“上追两级”、“双线问责”的原则实施处罚;能否根据暴露出的案件风险情况,及时、全面、细致地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效果作为对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之后各项检查的重点。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评机构年度内在发生案件、进行风险排查之后,仍然发生同类同质案件,则案件责任追究与整改项考评结果为不合格(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一票否决”考评以其省级分支机构为考评对象实施;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机构法人为考评对象实施。)、评价人参考以上要素对案件责任追究与整改予以评价。

(二)评定标准

篇3: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笔者拟在分析金融企业绩效考核含义的基础上, 探讨现阶段我国金融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明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加强绩效考核组织体系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工作中的沟通与信息反馈、由结果性的绩效评价向全面性的绩效评价转变以及对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的关系进行全面认识等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金融行业绩效考核的含义

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金融行业对其分支机构和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就是企业按照确定的标准对业绩、成效、效率以及效益的完成程度进行衡量。金融行业的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监督控制手段, 是上级管理者对金融企业分支机构及员工的经营成果及其价值进行的考察和核定, 重在考核效益、效率以及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从行为角度来看, 金融企业绩效是指分支机构及员工完成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可以观测的工作;从工作结果的角度来看, 企业绩效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 特定的工作职能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果记录。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是进行简单地打分, 而是对分支机构和员工的共同工作进行的一个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 找出分支机构和员工在绩效评价周期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进行相关总结并促进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 金融企业的绩效考核包括分支结构与员工确定考核指标的方式、考核指标的具体内容、衡量方式、衡量时间以及绩效表现反馈给分支机构与员工的一系列内容。

因此, 一方面, 绩效考核必须依靠金融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各个分支机构以及全体员工的协作和支持;另一方面, 绩效考核应该体现并引导大多数分支机构及员工的共同利益。金融行业的绩效考核是其绩效管理的核心, 只有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才能有效地激励分支结构和员工,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改善企业的经营行为, 使其取得更好的业绩, 为金融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二、我国金融行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我国金融企业普遍都引入了绩效考核方式, 但是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好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定位模糊

在绩效考核工作中, 对绩效考核的定位是核心问题, 金融企业应该明确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管理目标。金融企业对绩效考核工作定位模糊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的目标, 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这样就必然会使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其促进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

(二) 缺乏整体的绩效考核理念

金融企业部门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大都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 其他部门给予配合协助。所以, 很多金融企业的绩效考核成为了人力资源部门的专项工作, 其他部门认为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监管。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 各个部门和员工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 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我保护, 在进行部门自评时, 一般都是给自己的部门评高分;在进行部门互评时, 要么是抱成一团, 要么是相互攻击, 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 使得绩效考核结果与考核初衷大相径庭。

(三) 绩效考核的体系设计缺乏严肃性

一方面, 金融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不够科学合理, 只是为了考核而设计考核体系;另一方面, 在一定的情况下, 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及还掺杂了领导者的个人意志, 很难保证考核政策的连续性与客观公正性。另外, 金融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设计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指标设计雷同;考核指标具有较重的任务色彩, 指标的设置过细过多。

(四) 绩效考核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金融企业的绩效考核仅仅局限于业务指标以及对业务岗位的考核, 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业务岗位与管理岗位的经营贡献的大小等, 始终缺乏一种有效的手段进行量化和评价, 所以, 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做出的决策不够科学系统。另外, 分支机构与员工的业绩增长存在着很多的偶然因素和不可预测的原因, 例如:被考核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和员工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 有些是共同因素, 有些是变异因素, 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忽视了影响业绩的共同因素和变异因素, 就会影响决策。

此外, 还应该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等同起来。绩效管理是企业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等。金融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分支机构与员工的绩效, 并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三、金融行业完善绩效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金融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 明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

金融企业在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 必须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不能仅仅为了考核而考核, 更不能盲目跟风, 应该切实做到提高金融企业的绩效, 实现提高分支机构及员工工作效率的目标;其次, 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不能包含领导者的个人意志, 考核的方式方法、指标、参数以及考核程序等已经确定, 不得随意更改。

(二) 加强绩效考核组织体系建设, 保证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实施管理措施的有效保证, 要想使绩效考核能够合理有效实施, 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组织体系。金融企业的部门性质复杂, 决定了其绩效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组织和考核指标等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有所不同, 金融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 应该建立相关的决策组织、执行组织以及监督组织等组织体系。

(三) 加强绩效考核工作中的沟通与信息反馈

首先,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应该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 只有这样, 绩效考核体系才能科学、实用和有效, 不会让员工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产生误解;其次, 金融企业的绩效考核应该让所有的员工参与监督, 考核的结果也应该用恰当的形式反馈给员工, 发挥绩效考核对企业业务经营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管理的执行能力。

(四) 由结果性的绩效评价向全面性的绩效评价转变, 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 为了对金融企业的分支机构和员工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考核结果性的工作业绩的同时, 还要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放弃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看结果的片面性考核。绩效考核应该能够帮助分支机构和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 完善行为能力与业绩并重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 财务指标大都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 可能将会计数据的不足之处也带入到财务指标中, 虽然有些财务指标经过调整后, 能够消除会计信息中的扭曲现象, 但是这也导致指标本身越来越复杂, 减弱了指标的可理解性。所以, 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来对财务指标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 使得绩效考核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金融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五) 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关系的全面认识

通过绩效考核,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一方面, 应该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价作用, 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约束, 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色彩, 保证绩效考核能够改善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 指导金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朝着正确的行为方向;另一方面, 对于那些在绩效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员工, 可以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给其制定单独的培训计划, 为其提供相应的机会, 委以相对较为复杂的任务, 锻炼其处理相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给今后走向更加重要的岗位打下基础。

篇4: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第一条 为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稳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符合规定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可按照本办法规定,获得财政补贴资金支持。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农村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是指由银监会统计和认定的西部偏远地区乡(镇),名单由财政部另行发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存(贷)款平均余额,是指金融机构(网点)在年度内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平均值,即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之和除以月数。如果金融机构(网点)为当年新设,则存(贷)款平均余额为自其开业之月(含)起的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平均值。

本办法所称月末贷款余额,是指金融机构在每个月末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以及自上年度开始以来从其他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具体统计口径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为准。

本办法所称年平均存贷比,是指金融机构当年的贷款平均余额与存款平均余额之比。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是指符合《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规定的涉农贷款,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以及自上年度开始以来从其他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

本办法所称小微企业,是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

第六条 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工作,遵循政府扶持、商业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

政府扶持,是指财政部建立定向费用补贴制度,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实现持续发展。

商业运作,是指金融机构按商业经营规律,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风险可控,是指金融机构在加大贷款投放的同时,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指标,控制相关风险。

管理到位,是指财政部门规范补贴资金管理,严格审核,及时拨付,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安全和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章 补贴条件和标准

第七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政部门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一)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

(二)村镇银行的年均存贷比高于50%(含);

(三)当年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占全部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高于70%(含);

(四)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财政部门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重复享受补贴。

第八条 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规定的比例分担。东、中、西部地区的中央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7∶3、8∶2、9∶1。

第九条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可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分别为自该机构开业当年(含)起的3、4、5年内。如果农村金融机构开业时间晚于当年的6月30日,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从开业次年起开始计算。农村金融机构开业超过享受补贴政策的年数后,无论该机构是否曾经获得过补贴,都不再享受补贴。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标准按照《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财办预〔2005〕5号)规定执行。

第十条 对以下几类贷款不予补贴。

(一)当年任一时点单户贷款余额超过500万元的贷款;

(二)注册地位于县级(含县、县级市、县级区,不含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区)以下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在注册地所属县级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三)注册地位于县级以上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网点在所处县级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四)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在其所在乡(镇)以外发放的贷款。

第十一条 补贴资金于下一年度拨付,纳入金融机构收入统一核算。

第三章 补贴资金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财政部根据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当年贷款平均余额预测和规定的补贴标准,安排专项补贴资金,列入下一年度中央财政预算。补贴资金原则上在预算安排额度内据实列支。

第十三条 财政部每年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补贴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转拨,由县级财政部门向金融机构拨付。

第十四条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关于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做好本级财政承担资金的预算安排工作,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拨付补贴资金后,及时编制补贴资金的审核、拨付和使用报告,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审核后,于财政部拨付补贴资金后3个月内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章 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按年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补贴资金。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规定的补贴比例,计算贷款平均余额和相应的补贴资金,向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在县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以金融机构法人为单位申请;其他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以县级分支机构为单位汇总申请。

第十八条 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拨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金融机构应当于下一年度2月20日前,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当年贷款发放额、当年存款和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申请补贴资金金额、村镇银行年均存贷比等数据。

不符合补贴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贷款情况表,包括但不限于当年存款和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等情况,作为今后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

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本机构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各网点的当年贷款发放额、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申请补贴资金金额等数据,并附银行业监管部门对该机构在当地设立网点的批复。

(二)县级财政部门收到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三)县级财政部门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包括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本县贷款发放和补贴资金情况表(见表2)和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等。

(四)省级财政部门对补贴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送专员办审核。

(五)专员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的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后,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并送省级财政部门。

(六)省级财政部门在5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包括本省和各县贷款发放和补贴情况表(见表1及表2),并附专员办审核意见。

(七)财政部审核后,据实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补贴资金。

(八)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补贴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中央补贴资金和本级承担的补贴资金逐级转拨。

(九)县级财政部门收到补贴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支付给金融机构。

(十)需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转拨补贴资金的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在报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5个工作日内转拨补贴资金。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认真如实统计和上报本机构贷款发放和余额情况。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本机构该季度每月的贷款发放额和月末余额等数据,作为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

第二十条 地方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划内金融机构的补贴申请工作进行指导,做好补贴资金审核拨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保证财政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十一条 专员办对辖区内金融机构贷款和各项监管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审核,出具意见作为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

专员办应当加强对补贴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监督检查,规范审核拨付程序,保证补贴资金专项使用。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不定期对补贴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作为调整政策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三条 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当追回补贴资金,并按规定予以处罚。处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取消补贴资格、追回以往年度已拨补贴资金、通报当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不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不按时报送相关数据的,地方财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暂不出具补贴资金审核意见,或取消其获得补贴的资格。

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专员办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导致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补贴资金,或者挪用补贴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追回已拨资金,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地方财政部门不按规定安排和及时拨付补贴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督促其限期整改。未能限期整改的,上级财政部门可暂停或取消该地区享受政策的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4月11日起施行,财政部2010年印发的《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0〕42号)同时废止。

附表:

1.省(区、市)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及补贴情况表(略)

篇5: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修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依法合规,加强内部自律,有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切实维护银行业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对象为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向自然人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三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的实施主体是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四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坚持科学规范、客观公正、激励约束原则。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市场变化、行业发展及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考核标准,通过考核评价形成督促与激励。第五条 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政策与工作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监管机构开展综合监管评级、配臵监管资源和采取监管措施的重要参考内容。

第二章 考核评价要素、总体得分及等级划分

第六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共5项,包括: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执行是否有可靠保障、工作开展是否有效、内部考核与管理是否得当和重点问题是否发生。

第七条 各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均下设若干考核评价指标。

第八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权重总和为100%。

第九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计分流程包括:指标得分统计、要素得分统计和总体得分统计。

(一)指标得分统计。针对每一考核评价要素中的不同考核评价指标的打分按照评分原则进行。评价指标的基准得分为0分,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了监管机构提出的监管要求。在此基础上,未达到相应标准的按照评分原则扣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按照评分原则适当加分。

(二)要素得分统计。每一考核评价要素得分为该要素下不同考核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三)总体得分统计。考核评价的基准总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将各个考核评价要素的得分加总,最后得出考核评价的总体得分。

考核评价的最小计分单位为0.5分。

第十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共分为4个等级。其中,得分在90分(含)以上者为一级;得分在[75,90)区间者为二级,其中,得分在[85,90)区间者为二A,得分在[80,85)区间者为二B,得分在[75,80)区间者为二C;得分在[60,75)区间者为三级,其中,得分在[70,75)区间者为三A,得分在[65,70)区间者为三B,得分在[60,65)区间者为三C;得分在 60分以下者为四级。

如果第五项考核评价要素“重点问题是否发生”中有任何一项考核评价指标的分数被全部扣除,则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考核评价结果不得评为一级。

第十一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的含义:

(一)考核评价结果为一级,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与本机构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等相匹配,且有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制度的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得力,在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有效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注意查找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妥善加以解决或改进。

(二)考核评价结果为二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与本机构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等基 本匹配,且体制机制与制度执行不相冲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总体符合要求,能够在大部分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弱点,需要引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注意,进行必要改进。

(三)考核评价结果为三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难以有效推动制度执行,在部分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不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与欠缺,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弥补工作缺陷等。

(四)考核评价结果为四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不健全,在许多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都无法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经常发生。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存在系统性缺陷,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及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建设,有效提升制度执行力,全面减少或杜绝工作失误,则可能酿成重大声誉风险,影响自身健康发展。

第三章 考核评价职责分工

第十二条 银监会负责组织、督导全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并对其直接监管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考核评价。第十三条 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对其监管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考核评价,并参照本办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辖内设立且符合考评对象标准的一级分支机构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评价工作。

此外,省级派出机构可根据工作实际自行确定辖内其他分支机构考核评价的范围和频次。

第十四条 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完成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辖内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工作之后,应当将相关考核结果报送(抄送)其法人监管机构。法人监管机构在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时,应重点考核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度体系建设及其对分支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情况,并在考核评价工作中计算分支机构考核评价权重,确保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完整。

法人监管机构应将考核评价结果逐级报送上级监管机构。

第十五条 银监会及各级派出机构应当成立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应当由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牵头,成员应当包括同级机构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第十六条 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专业指导和督促核查。包括但不限于:负责对日常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协调 其他部门牵头组织成立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考核评价;对辖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进行总结和后评估;整理、保管考核评价档案;对下辖派出机构的考核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十七条 同级机构监管职能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配合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负责收集所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信息;视情况派员参与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第四章 考核评价操作流程

第十八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流程包括:机构自评、信息收集、评价实施、结果通报、异议复核、档案归集等。

第十九条 机构自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对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梳理,准确、全面、客观地作出自我评估,并提供自评估所依据的相关证明资料。自评估应包含对所管辖的分支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部署、指导和管理情况,及其下辖分支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

第二十条 信息收集。

(一)收集基本信息。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考核评价的准备阶段,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应当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监管过程中掌握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以及市场准入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掌握的相关报告以及投诉统计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制度规定、组织框架和工作流程说明、工作总结或报告、董(理)事会、高管层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会议纪要、内外部审计报告、内部考评报告、关于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满意度信息、重大突发事件报告、负面舆情信息、诉讼或仲裁信息、向社会公众披露的信息等。

(二)筛选、分析和深入收集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收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应当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和初步分析,确定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可以通过与非现场监管人员、现场检查人员、准入监管人员、其他功能监管职能部门人员以及外部审计人员举行会谈等途径,进一步收集信息,以求全面准确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所需的各类信息。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评估结果进行现场核查。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提供却不愿或无法提供的信息或证据,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视为不利信息或证据。

第二十一条 评价实施。

(一)综合分析。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评估资料的基础上,应对收集到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客观分析。

(二)确定考核评价结果。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根据评分原则考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每一考核评价指标时,应当做到客观公正、细致深入,认真填写考评底稿,确定考评结果。

法人监管机构应综合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结果,将各一级分支机构考评得分的平均值按照40%的比重加权,计入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最终考核评价结果。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对一级分支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征求辖内派出机构对二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情况。

第二十二条 通报考评结果。在考核评价结束后,监管机构应及时将考核评价结果通报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

法人监管机构在通报法人考评结果的同时,应以附表形式将该机构各一级分支机构考评得分情况一并通报。

第二十三条 异议复核程序。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接到通报后,如果对考核评价结果持有异议,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同时提供新的信息或证据,支持对考核评价结论进行准确合理的调整或修正。

监管机构可以结合重新提供的信息或证据进行再次审定,除非确有重要信息遗漏或者考核评价人员重大判断失 误,原则上不对原来考核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考核评价结果送达后30个工作日内向做出评价的监管机构提交整改报告,针对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有效整改措施。

第二十五条 监管机构负责对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并对整改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验证。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落实情况将做为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

第二十六条 考核评价档案归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束后,各级监管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应当做好考核评价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底稿、针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等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第二十七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的后评估,指导纠正考核评价中可能存在的有关问题。

第五章 考核评价结果及运用

第二十八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一)考核评价结果为一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行业内部处于领先水平,监管机构一般 不需对其采取特殊的监管措施。

(二)考核评价结果为二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正常。但是,监管机构应当对其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给予必要关注。

(三)考核评价结果为三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需要改进。为此,监管机构除应当对其薄弱环节加强关注之外,还应当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必要时选择恰当方式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进行通报。

(四)考核评价结果为四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对其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缺陷进行全面修补。监管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整改措施不得力或到期仍无明显整改效果的,监管机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对其采取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第二十九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通报考核评价结果同时应抄送同级监管部门,考核评价结果应作为监管评级、监管规划及监管资源配臵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工作结束后,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应当结合考核评价总体结果以及各个单项要素、指标得分,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积极查找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矛盾,并相应制定工作规划。

第三十一条 银监会及省级派出机构可以根据工作实 际,对考核评价整体情况进行全辖通报,表扬先进、鞭策不足,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当年新开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对象。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包括持牌的信用卡中心。

第三十四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每年进行1次,周期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考核评价工作原则上应当于次年3月31日前完成。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分支机构评分原则简表》结合进行。

(三)省级派出机构应当于次年3月10日前,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银监会承担监管主体责任的外资银行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结果报送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四)省级派出机构间可以就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异地设立的一级分支机构考核评价工作进行合作协商,商定分支机构考核评价结果报送的相关事项。

(五)省级派出机构自行安排选定辖内合作金融机构(省级除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考核范围、考核频率以及考核截止时间。

(六)针对外国银行分行管理行及单一分行的考核评价比照外资法人银行执行。

(七)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应参考本办法相关内容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组织协调下属各农商银行、县(区)联社开展好相关工作。

第三十五条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交有关考核评价信息和证据时故意隐瞒或弄虚作假的,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根据其情节和性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

篇6:信息工作目标考核评比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各基层单位信息工作实行按月积分考核办法。

一、各基层单位每月基础分为60分。

二、各基层单位向局办公室报送一篇信息,且被局办公室认可的计3分,经局办公室审核上报后,被市、县《政府信息》、《政务交流》采用计10分,采用后被市、县领导批示的计15分;被邯郸市政府门户网站采用计10分;被《鸡泽信息》、《鸡泽快讯》采用的计10分;被省、市报纸和电视台采用的计15分;被《邯郸交通》和对口处采用的计10分。

三、同一条信息被多个刊物采用的可累计计分。

四、局办公室每月底对各单位积分情况进行排队评比,并印发通报。每月被市、县刊物采用计分在60分以上的对基层单位奖励500元;对月考核得分不足60分的处罚300元,不足40分的处罚500元。由局办公室提供奖罚名单,财务科负责奖励资金拨付及处罚资金收缴。

篇7: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为了规范搞好我校班级财务财产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爱护集体、爱护公物、爱护校园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法

本办法不设基础分,采取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评定结果计入班级教育教学常规评价考核体系。

二、具体考核项目及分值

(一)班内固定财物管理

1、班主任老师是班级财产的管理者,要采取岗位职责,包干到人的办法加强管理。凡班内公物,(如教学用具、黑板、玻璃、门窗、窗帘、照明系统、电子白板、寝室床位、门窗及其他硬件设施等)若学生损坏,由班主任追究赔偿。损坏每件每次扣2-5分,在三天内(或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配好或按价赔偿,否则迟1天每件加扣1分。

2、课桌椅及教室内的一切设施属于固定资产,任何人不得调换或搬出教室,不得在课桌椅面上乱写(包括涂改液)、雕刻。搞卫生时做到轻拿轻放,要求各班组成维修小组,随时把松动、掉下的螺丝拧好。每学期抽查两次,桌子每损坏1件扣3分,凳子每损坏1件扣2分。

3、严禁在墙壁、天花板乱贴、乱画,造成损坏的扣1—3分,有球印、鞋印及其他污渍的每处扣1分;班内卫生工具应整齐摆放于教室内,乱摆乱放每次扣1分。

4、以下行为应严格处理:非常用力地开窗户(违者扣2分);用力拉拽窗帘(违者扣3分);刻意去拉窗户外的护栏、(楼梯扶手违者扣3分);用拳头敲打黑板,电板(插座),门窗、日光灯管等,每次扣3分;开门时用脚去踹或用身体去撞。(违者扣6分)

5、宿舍擅自更换门锁,未上交钥匙给物业者,每次扣3分。放假离校前各班必须安排学生关锁门窗,学生离校期间发现有门窗未关锁者,每次扣4分

6、班级走廊上的公共财物根据就近原则分配到就近班级管理,如有损害损坏视情节扣1—3分。

(二)学校公共设施设备管理

1、实验室公物损坏每件每次扣3分,并按采购价赔偿及按采购价罚款。查实到人的由本人承担责任,只能查实到班的由班级承担责任,每次扣1—3分。

2、语音室、电脑室的公共设施属班内学生损坏,除照价赔偿外,每次扣1—3分。

3、音体器材损坏丢失,经老师或管理员核实报告,除所属班级照价赔偿外,每次扣1—3分。

4、供水设施、供电设施、教室标志牌及其他标牌、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损坏丢失,除照价赔偿及罚款外,每次扣1—3分。

(三)用水、用电管理

1、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有周会、班会纪录,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及时开关教室电灯、多媒体等,做到有必要才开、人离灯关,否则每次扣3分。

3、严禁私拉电线,严禁在教室、宿舍使用手机充电器等任何个人用电行为,违者每次扣3分

(四)奖惩办法:

1、班级对破坏公物行为主动检举、上报者,并追究赔偿者,查实后给所在班级加1分。

2、班级财产管理确有成效、每月无扣分的班级,可给予加3分。

3、若班级财物出现人为性损坏,而班主任未追究财物损坏赔偿则扣6分。

【说明】:

(1)本办法考核对象为学生、班主任、班级。

(2)本办法所涉及的财产损害,均由破坏者赔偿损失。

篇8: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一、存贷比监测作用与局限性

流动性是一种高度复杂的金融现象, 其具体形式和动作机制受到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及金融机构资金运作活动的重要影响, 同时可能对金融机构产生危害性较大的经营风险。在金融机构流动性总量管理的实践中, 最为常用和重要的监测指标是金融机构存贷比。一方面, 金融管理部门将其作为对金融机构流动性总量管理的监测指标;另一方面, 在安全警戒线下, 地方政府部门通常将其作为衡量驻地金融机构支持当地实体经济的重要衡量指标。从金融管理部门看, 具有较高存贷比的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较大, 反之则资金营运能力较弱。从政府部门看, 具有较高存贷比的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反之则对地方经济的支持有限。从国内外金融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来看, 通过监测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可以有效管控流动性风险、合理调控信贷规模、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和支持宏观经济发展。但是存贷比指标在反映上述评价内容的同时, 存在一定的统计缺陷, 例如忽略了对金融机构存贷款以外的其它资产与负债管理的流动性风险考量, 如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等。这类体外融资对货币政策调控效力形成逆向冲击并对区域金融稳定形成挑战。

二、改进存贷比监测方向与途径

针对存贷比监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存贷比监测管理的范围、方向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短期来看, 应精细化存贷比的监测方法, 逐步调整和扩大存贷款监测范围, 将金融机构表外的部分准存款、准贷款业务纳入存贷比监测视野。长期来看, 鉴于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法定监管指标, 需要进一步调整金融审慎管理的思路。一方面, 要通过修订《商业银行法》来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比的监测管理体系;另一方面, 要针对准金融的筹融资特点, 建立准金融的筹融资监测指标, 更为全面地反映这类影子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

(一) 在中长期内通过修订法律、法规, 确保人民银行依法监测和评估金融业的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稳定。第四条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金融业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而目前金融机构开办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等业务出现跨机构、跨部门运作, 其业务合作涉及的机构类别越来越多。另外,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比为75%。但是, 随着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理念和监管当局监管标准和措施的不断完善, 存贷比监管标准缺乏灵活性的问题逐步突显。一些金融机构由于受到存贷比硬性指标的限制, 选择通过表外筹融资方式提供其贷款规模以外的融资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 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 要通过修订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更为宽泛的经济、金融统计、调查权限, 以便人民银行围绕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 对涉及金融风险的社会部门开展监测分析;另一方面, 要通过修订《商业银行法》“软化”存贷比的硬性规定。事实上, 新资本协议已经将流动性纳入商业银行监管框架, 如推出流动性覆盖比率 (LCR) 和净稳定资金比例 (NSFR) 等指标。中国银监会于2014年2月也颁行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条例 (试行) 》。理论上, 这些监管指标对存贷比都发挥好很好的保护甚至覆盖作用。但是由于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的设计过于复杂, 实施成本较高, 宏观金融管理部门还需要借助存贷比这一相对简单、直观的指标对金融业的流动性和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和判断。

(二) 在短期内应进一步精细化金融机构的存贷比计算口径, 科学测算金融机构存贷比的实际水平。

目前金融机构资金配置、可用资金头寸和表外筹融资业务均未进入存贷比监测视野。虽然金融监管当局对存贷比指标进行了适度微调, 但是无法全面的顾及商业银行短期内无法使用的资金和各类表外筹融资活动, 因此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金融机构的真实流动性状况。例如可以增加商业银行表内外余额存贷比监测指标。如将金融机构表内外业务合并, 将其资金来源扩大至银行可贷资金、理财产品募集额、信托计划和委托贷款基金;将其资金运用扩大至各项贷款、理财资产、信托计划和委托贷款。按照这样的测算方法, 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内外余额存贷比由2011年的70.86%增加至2013年的73.08%, 提高2.22个百分点。

三、进一步拓宽存贷比监测范围的思考

(一) 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内外存量存贷比监测指标。

将金融机构表内外业务合并后, 其资金来源包括可贷资金、理财产品募集额、信托计划和委托贷款基金;其资金运用包括各项贷款、理财资产、信托计划和委托贷款。2011年以来, 山西省金融机构筹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可贷资金余额和各项贷款余额的占比持续下滑, 但表外业务的筹融资占比逐年上升。金融机构表内外筹资余额由2011年的1.44万亿逐年增加至2013年的2.40万亿, 年均增长速度为18.43%;表内外融资余额由2011年的1.02万亿逐年增加至2013年的1.76万亿, 年均增长速度为19.75%;受此影响, 金融机构实际存贷比由2011年的70.86%增加至2013年的73.08%, 提高2.22个百分点。

(二) 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内外增量存贷比指标。

2011年以来, 山西省金融机构表内外筹融资增量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金融机构可贷资金增量在表内外筹资增量中的占比先升后降, 占比由2011年的60.25%上升到2012年的65.70%, 又下降至2013年的53.97%。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在表内外融资增量中的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由2011年的68.42%下降至2013年的63.34%。受上述因素影响, 山西省金融机构表内外实际增量存贷比在2012年出现大幅下降, 到2013年迅速上升, 主要是受到2012年出现的大量新增存款和2013年出现贷款增量下降等因素影响。比较发现, 表内外增量存贷比指标高于余额存贷比指标, 且更适宜反映金融机构表内外流动性在趋势性和苗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外,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非银行信用中介“实体机构”筹融资活动也吸引大量民间资本, 深度参与各类社会融资活动。可以借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监测的一些经验做法, 加强其融资活动的流动性监测。通过以上对金融机构表内外存贷比监测的测算和分析, 认为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具有能源经济特殊性。在煤炭价格低迷背景下, 实体经济缺乏有效融资需求, 但辖区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和增量存贷比仍然实现了较好增长, 说明信贷在支持山西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一段时间, 存贷比无论是在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还是在非银行信用中介“实体机构”流动性监测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信息参考作用。宏观金融管理部门通过精准分析存贷比、全面监测“准金融机构”的筹融资活动, 有助于敏锐判断区域金融风险, 科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从而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摘要:对商业银行进行存贷比考核是维护金融稳定, 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年6月,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 (草案) 》, 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 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化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就为存贷款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拓宽金融机构存贷比考核范围, 成为银行监管部门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篇9: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为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支持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力度,推进金融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特修订考核激励办法。

一、考核对象

辖区内市本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为新增融资额、贷款增长率、新增存贷比、存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五个方面。考核数据以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和***银监分局的统计数据为准。

三、考核标准

(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百分制考核,具体考核指标、权重占比、计分方法如下:

1.基本分考核指标

(1)新增融资额(40分)。新增融资额包括两部分:新增表内贷款和新增表外贷款。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融资额前3名的平均值为基数,各金融机构新增融资额占基数的比例乘以该单项基本分,即为此项得分,最多不超过40分。

(2)贷款增长率(20分)。以全市贷款增长率的2倍为基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占基数的比例乘以该单项基本分,即为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20分。

(3)新增存贷比(20分)。以全市新增存贷比的2倍为基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占基数的比例乘以该单项基本分,即为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15分。农业发展银行此项得平均分。

(4)存款增长率(10分)。以全市存款增长率的2倍为基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率占基数的比例乘以该单项基本分,即为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15分。

(5)不良贷款率(10分)。该项基本分10乘以(1-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末不良贷款率),即为此项得分。考核对象当年末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上升且超过1.5%的,此项不得分。农业发展银行中央政策性挂账不列入不良贷款占比。

2.奖励分考核指标

(1)当年新增贷款额在全省本系统内排名一至三位的,加5分;排名四至六位的,加3分;排名七至九位的,加2分。新增贷款额在全省本系统排名位次每前移一位加1分,最多加5分。

(2)当年有金融产品创新得到省级以上金融管理部门表彰的,加5分。

(3)当年涉农贷款增长率高于全市新增贷款增长率的,加

2.5分。当年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率高于全市新增贷款增长率的,加2.5分。

(二)金融管理部门考核标准

对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的考核,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新增存贷比和贷款增长率为主要

考核依据,同时对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决策,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加强金融服务,履行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和改革,引进金融机构和人才,发放再贷款、再贴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综合考评。

(三)受奖资格取消标准

考核实行否决制,考核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当年受奖资格:

(1)发生挤兑事件,引发系统风险,影响金融稳定的;

(2)主要负责人涉及经济案件或内部管理不善发生重大案件的;

(3)当年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考核程序

考核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政府金融办牵头,会同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进行评定。具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资料报送。参加考核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考核内容和计分办法认真自查并计算出得分,连同考核书面汇报材料报至市政府金融办。

(二)数据审核。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负责审核数据及得分的真实性、准确性,将审核结果反馈至市政府金融办。

(三)得分排名。确定考核结果后,市政府金融办按照得分

排序划定一、二、三等奖,提出奖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定。

五、表彰奖励

(一)奖金总额按照考核内全市新增贷款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由市财政专项列支。对获奖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并抄送其上级单位。

(二)将全市财政性资金(包括市财政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的存放、行政事业单位开户银行的选择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考核成绩挂钩。具体方案由市政府金融办会同市财政局商定。

六、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激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金融办。

七、附则

(一)本办法操作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如政策性因素等,严重影响该机构分值的,由市政府金融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研究审定。

(二)新成立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参与当年考核。

上一篇:临聘人员协议书下一篇:回忆中秋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