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2024-07-04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精选11篇)

篇1:《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P3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P5会计目标(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P8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P8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部分)

P9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部分)

P10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P12会计恒等式恒成立的应用(例1—1)

P14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P17会计记账基础(责权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P17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重点: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P20会计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会计决策)

P24会计确认(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P29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P41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及其关系

P42账户的格式

P45图3—2

P51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

P52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P54“借”、“贷”

P60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购进,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

P101原始凭证(区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P109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区别(4点)

P109记账凭证种类(收,付,转)

P112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

P120账簿的种类

P127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P132更正错账(3种,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

P135总账明细账规则(平行登记)

P137账簿的更换

P142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例7—1)

P143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例7—2)

P145存活盘存制度(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的区别和做法)

P147存货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P151产品生产成本

P156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P157账项调整P161对账(账实核对的内容)P170财产清查P171“T”字账户 P173未达账项(例8—11)

P182财务报告组成(表9—1)P189资产负债表P192特殊项目P195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列方法

P196利润表

P196利润表各项目填列

篇2:《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学基础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教育这个子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5.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

6.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比较大的影响。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的研究结果。

其基本观点是: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7.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论述或简答)

1)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

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8.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指所属各级各类教育(或者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2)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功用性教育目的: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定义:

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9.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发展

专业自我的形成10.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个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的专业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 5)强健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11.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2.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12.经验主义课程论: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此外,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P155)

13.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是美国学者多尔(W.E.Doll)(P159)

14.什么是课程标准?

答: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P163)

15.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P165)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活动课程又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从目的来看,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而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看,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看,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的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

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总之,活动课程较之学科课程,提供给学生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空间。

16.“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17.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网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中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求的课程。

隐性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18、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本质区别:显性课程是指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公开性的,并为所有课程主体所意识到的课程,即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而隐性课程则是在学校环境中伴随着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而产生的,可能对学习者产生实际影响而又不为某一课程主体所意识的教育因素。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2)物质性隐性课程(3)制度性隐性课程

(4)心理性隐性课程

19、教学: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20、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除教学外,学校教育工作还有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其他一些工作。

22、苏格拉底强调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并在讲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

23、蔡元培强调重视学生的“自动自学,自助自研”能力的培养,反对单方面的讲授和灌输。

24、陶行知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25、当代“教学”的新概念

(1)从重视教师面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26、学习理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它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27.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很可能是论述题)

“生活世界”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不是主客体分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不是文本化了的符号世界,而是生活鲜活的意义世界。所以,对生活世界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活环境”、“自然世界”或“社会世界”,一定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对人发生意义的世界。人在生活世界中是能动的、不依附于外在他人和社会的独立的个体。(P234)

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p26

5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1、西方哲学的转向

2、杜威与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理论

3、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

4、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的需要

教育回归生活的可能性

1.理论的可能性

分两个角度解释,一方面是有意义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即生活

2.实践的可能性p268

二、学校该如何做

(一)重建教育观

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首要的是重建一种教育观,包括教育内容(材料)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观、时空观等,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材料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观…时空观…

(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学校中心的转移

1、学校教育实践重心的转变

2、学校教育目地的转变

三、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当前的整体生活环境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导致心理障碍和行为规范失控。其中,最典型的原因为社会道德的失范、文化市场的失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失误。

(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与新旧价值观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体制与观念的转型导致的社会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

1、社会规范失控2.文化的商品化

3、城市化的影响4.价值观多元化5.人口流动问题等

(二)学校教育失误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失误集中表现为四点

1.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

2.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

3.个别教师素质问题

4.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的薄弱、(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家庭生活中的“四过现象”(即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过多照顾、过多爱护、过多保护)十分普遍;二是家庭中出现了“教育真空现象”。上述现象的出现本身又有其原因。

当前,核心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核心家庭削弱了家庭对青少年的监控功能和社会化功能。“挂钥匙儿童”日益增多,造成孩子的“感情真空”也趋扩大。

离婚率迅猛上升导致单亲家庭大量出现。因家庭结构裂变后出现的种种家体问题,对儿童的成长明显不利。

当前,破裂家庭越来越多,破裂家庭包括破裂和心理破裂两类,这些家庭的青少年,由于在家难以得到温暖,很容易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到一起,走到越轨犯罪的道路。

1、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特指不担任班主任的任课老师,下同)和学生,它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P28

班级组织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反映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的需求,在结构上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旨在实现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P2833、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个人认为可能简答题或论述题)

(一)创造性地规划班级发展目标。

1).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制定适合班级组织实际水平的发展目标。

2).在班级组织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注意提高班级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班级中的每个成员精心规划其个性发展目标,并创造达成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的机会和条件,使班集中的每个成员在集体目标下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形象。

(二)合理地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位置。

1)。科学地诊断班级人际关系的现状。

2)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

3)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4)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1)协调班级内的各种组织和成员的关系。

2)协调班级与任课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其他班级的关系。

3)协调班级与社会、家庭的关系。

4)协调班级内的各种活动和事务。

(四)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班级活动体系

1)主题性活动的确定要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

2)主题性活动的开展应体现学生的全员参与和获益。

3)主题性活动要达到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新的体悟和变化,避免形式主义。

4)主题性活动的形式要丰富而富有创意。

(五)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

2)营造社会化环境。

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4)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篇3:《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单一的知识型是以往化学中考的特点, 而现在的化学中考则将“知识+能力”放在了首位, 并且更侧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 教师在中考化学复习中, 不应将复习基础知识作为唯一的内容和任务, 而是应以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有效载体, 使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审视当前的化学中考复习教学, 很多教师还是沿袭了传统的复习方法, 把“灌输”作为复习的法宝, 学生没有自己的分析思考、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缺少对知识点和问题的理解深化, 只能“囫囵吞枣”般接受大量的、程式化的知识。如此复习方式, 不但教师累、学生苦, 更重要的是收效甚微。要突出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复习中去。因此, 复习中除了应抓好“精讲”“多练”“讲评”“反思”这四大环节外, 还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时, 笔者要求学生找出知识点和重点后, 根据实际学情编制一套试卷。在这套试卷中既突出了知识点与重点, 又提出了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让学生当众解答。这样, 学生的才智得到了发挥, 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发挥兴趣支撑作用, 激发有效复习动力

零散的知识点、松散的关联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特征。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再现, 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应用知识中学会迁移, 进一步提高与发展知识是化学中考复习的目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复习过程中, 学习兴趣具有支撑性的作用。对化学这门学科很多学生兴趣甚浓, 假如这种兴趣能融入中考复习中, 那必定会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是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样既有利于兴趣的保护, 又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为了便于学生联想,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实验。

激发学生复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和一些无法解释的生活现象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可以从化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中找到答案, 他们的自信心自然会增强。比如对于氯化铁的介绍,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用的止血创口贴给学生观察, 并告诉学生创口贴上的纱布是因为浸泡了氯化铁才变成黄色的。这样学生不但感觉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而且对氯化铁的颜色也牢记在心, 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化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审视近几年中考化学命题的走势, 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贴近生活, 以生活情景为命题素材, 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运用信息、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这样考试时就能胸有成竹, 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围绕考纲强化备课, 多种形式深化复习

高效课堂是中考复习追求的目标, 要实现高效复习应做好这样三个方面:

1. 备考纲、备考点, 加强备课的有效性

中考化学复习高效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加强备课的有效性。复习中教师不但要突出备考纲、备考点, 更要加强个体化备课。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发展。在复习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深度上要适中, 不能搞偏题、怪题, 人为地给学生增加压力。例如, 第一轮复习要将夯实基础知识作为主攻任务, 根据课标、考纲和考点的要求, 围绕基础性知识备课, 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收获实效。在复习时注意适当延伸和拓展知识面,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这样学生应对和解答各类题型的能力就会提高, 他们因此而有了成功感,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

2. 运用多种复习形式, 促进效率提高

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中考化学高效复习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复习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 各种不同的复习方式和方法之间具有关联性, 尤其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对提高复习效率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复习教学应力戒单一不变的方式, 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复习方式。教师无论运用哪一种复习方式, 都要针对复习的目标和内容, 只有这样, 才能使复习效果落到实处, 真正实现有效复习。在复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紧紧扣住复习内容, 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 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去研究、去思考, 在分析、研究、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提升, 他们会有新的发现和更多的收获, 并解决好考试中的各种问题。

3. 注重复习反思, 有效总结提升

中考化学复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巩固、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对于每一节化学复习课教师要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思, 反思自己的复习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凸显了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否理解与掌握了知识?是否能有效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反思复习中是否存在“高耗低效”现象, 并切实采取针对性策略消除这种现象。对于复习中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要认真进行总结, 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效率, 为打赢中考化学之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中考复习既要讲究科学, 也要讲究艺术, 化学教师应以人为本, 优化复习方法, 抓住知识点, 扣紧重点难点,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化学中考复习的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刘金芝.中考化学有效复习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4) .

篇4:期末复习专题讲解——基础运算

1. 与有理数有关的运算

例1计算:

-+ × 18-1.45 × 6+3.95 × 6.

解:-+ × 18-1.45 × 6+3.95 × 6

=15.

有理数的运算以混合运算为考试重点.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注意运算符号、运算律的应用以及运算顺序等.

2. 整式的加减运算

例2已知x+y=-5,xy=6,求(-x-3y-2xy)-(-3x-5y+xy)的值.

解: (-x-3y-2xy)-(-3x-5y+xy)

当x+y=-5,xy=6时,可得

原式=2 × (-5)-3 × 6

与整式的加减有关的计算题,以代入求值题为重点,解题时,应先化简,后代入,注意整体代入思想的灵活应用.

3. 解方程

例3解方程:-=1.

解:去分母,得3(x-3)-5(4-x)=15.

系数化为1,得x=5.5.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步骤是去分母,同时一定要注意灵活选用解题方法.

4. 与线段、角有关的计算

例4如图1,OA、OP、OB是∠MON中的三条射线,OP、OB分别是∠MON、∠PON的平分线,∠AOP=∠MOA.若∠AOB=45°,求∠MON的度数.

解:设∠AOP=x°,则∠MOA=3x°,∠MOP=4x°.

因为OP平分∠MON,所以∠PON=∠MOP=4x°.

因为OB平分∠PON,所以

∠POB=∠PON= × 4x°=2x°.

所以∠AOB=∠AOP+∠POB=3x°.

因为∠AOB=45°,所以3x=45.

解得x=15.

所以∠MON=2∠MOP=8x°=8 × 15°=120°.

与平面图形有关的试题,多以线段、角的计算为主,解决有关问题需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余角、补角的概念,注意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应用.

篇5:会计基础期末复习总结资料

1.会计具有核算与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2.该账户的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的买家和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包含运杂费)

3.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往来时,由业务经办人在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列如供应单位发货票、银行收款通知等。

4.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单位自行制定并由本单位有关部门或人员在发生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原始凭证。列如收料单、领料单、工资结算单、成本计算单等。

5.序时账薄称为日记账,分为普通序时账薄和特种序时账薄。

6.分类账薄分为总分类账薄和明细分类账薄。

多选

1.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具有系统性、适应性、统一性、简明性。

2.资产类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账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

3.成本类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4.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名称、日期、金额、余额。

5.原始凭证的审核包括合法性审核、完整性审核、正确性审核。

6.账薄按其用途分类为序时账薄、分类账薄、备查账薄。

7.财产清查中的计价方法是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8.流动资产有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判断

1.资产是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经济资源的资源。

2.试算平衡只能保证金额相等不能完全保证核算正确。

3.记账凭证俗称传票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加以归类整理而填制的是用来

确定会计分录。

4.原始凭证付款单位错了可以更改,金额错了必须重开。

5.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一直根据记账凭证

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6.财产清查结果不相符才清查,相符不需要清查。

简答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稳健性、及时性。

3.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各项会计

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4.审核的内容包括: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记账凭证记载的内容与原始凭证内容

是否一致;会计分录是否正确;记账凭证中各项内容是否填写正确和完整;经办人员是否签名盖章;数字书写是否规范。

5.所谓未达账项,是指由于收、付款的结算凭证在传递、接收时间上不一致而导致的一方

已经入账,另一方没有接到凭证尚未入账的收付款项。对于发现的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未达账项一般具体有以下四种情况:(1)存款单位已经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2)存款单位已经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3)银行已经收款入账,存款单位尚未收款入账;(4)银行已经付款入账,存款单位尚未付款入账。

篇6:《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会计基础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七章财产清查会计档案第九章货币资金第十章交易性金融资产第十一章应收及预付款项第十二章存货第十三章固定资产第十四章应付款项会计实务第十五章应付职工薪酬第十六章应交税费第十七章长短期借款第十八章所有者权益第十九章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第二十章财务报表其中,会计实务部分的结构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的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会计实务应付款项负债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长短期借款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财务报表

三、学习重点会计基础部分占30%左右的分值,会计实务部分占70%左右的分值,尤其今年新增和删除的情况,更凸显命题的趋势。

重点章节:

存货;固定资产;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表非重点章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档案;货币资金;长短期借款

四、考试题型题型题量分值单选题10题10分多选题10题20分判断题10题10分简答题2-3题10分分录题10题40分综合题1题10分各类题型具体要求解析:

单选题:四个备选项,四选一多选题:四个备选项,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少选、错选、多选都不得分判断题:倒扣分制度,不判断不得分,判断错误倒扣分,最低扣为本项零分简答题:

【例-简答】(2010)简述账账核对的内容。

【答案】

(1)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2)总账与明细账核对(3)总账与日记账核对(4)明细账之间核对。

分录题:给业务写出相应分录,根据分录的复杂程度分值有所不同综合题:根据2010年出题形式主要为填制凭证题(2010)

【例-综合】

企业2009年12月31日销售甲商品10件,商品单价70000元,增值税17,款项已经由银行收妥。根据情形,填写下面的凭证。

【答案】

五、学习要求

1、教材各章知识点学习不需要死记硬背,按照老师要求尽可能理解性记忆掌握。

2、对教材的所有例题,必须严格完成;并配合教材各章知识点讲解完成课后习题。

3、历年真题是必须的,模拟题必须完成一定的量。

4、制定好长期与短期结合的学习计划。

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分值:9分左右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一)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题型:多选】

要点:

1.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的范畴。

2.会计对象: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3.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4.主要计量单位:货币【题型:判断】

【注意】正确表述: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错误表述:货币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二)发展史:在会计学中,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例1-判断】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答案】错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监督

(一)会计核算职能1.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2.地位:首要职能【题型:单选】

3.两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

4.四个环节:确认(是否应该或能够)→计量(确定金额)→记录→报告

【题型:多选】

(把握证→账→表的顺序)【题型:简答】

5.七个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监督1.定义: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2.特点:

(1)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比其他监督更有效(2)全过程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3)依据:合法性和合理性【题型:多选】

(三)两者关系总结:会计监督的前提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保障是会计监督。【例2-多选】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A.会计核算B.财务预测C.会计监督D.财务分析【答案】AC【例3-单选】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B.将经济活动内容记录在凭证上,并进行计算汇总C.审查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合理性的要求D.编制会计报表【答案】C

三、财务报告目标【题型:单选】

(一)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二)基本目标: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

(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目标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信息。【注意】该信息指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2.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例4-多选】财务会计目标是通过编制财务报告,借以反映企业的()。A.成本费用B.经营成果C.财务状况D.现金流量【答案】BCD

四、会计对象

(一)含义【题型:单选】【总结】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不是所有)2.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4.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价值运动和资金运动。【例5-多选】下面关于会计对象说法正确的是()。A.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B.企业日常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会计对象C.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D.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的对象【答案】ACD

(二)企业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题型:多选】

环节具体过程范例资金投入债权人和投资人的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1)供应过程采购材料价款及相关费用原材料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2)

生产过程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3)销售过程货币增值交纳税金、偿还债务、向投资者分配股利资金退出或利润。

【例5-多选】下列业务中,不属于资金退出的情形有()

A.购买设备B.偿还借款C.银行借款D.分配股利【答案】AC【解析】A是资金周转和循环过程,C是资金的投入。

五、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题型:简答】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题型:多选】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7.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题型:判断】

关注:(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题型:多选(能与记账基础、信息质量要求区分)】

假设要点【总结】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题型:单选】

2.要求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还要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企业的所有者。

3.会计主体不完全等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题型:判断】

★例子:企业集团、企业、企业的分厂、企业的车间或事业部,都可以成(注意听讲解:企业集团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集团为会计主体。的各个公司是会计主体同时是法律主体;分厂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其总公司是会计主体同时是法律主体)【题型:多选】

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持续经营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总结】

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且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会计分期(【注意】小于一年)【题型:多2.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选】

3.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待摊会计处理方法。

【题型:单选】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货币计量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题型:判断】【例6-判断】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答案】对【例7-判断】会计

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答案】错【例8-多选】下列可以作为会计主体核算的有()

A.企业集团B.分厂C.事业部D.子公司【答案】ABCD【例9-多选】会计中期包括()

A.月度B.季度C.半年度D.年度【答案】ABC

二、会计记账基础

(一)分类

【题型:判断】

(1)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

(2)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收入的归属期间应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间应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

(三)权责发生制两个观点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2.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例子:

(1)尚未收到的销售款:作为当期的收入(2)预收销售款:不作为当期的收入(3)应付的借款利息本期未支付:作为当期的费用(4)预付下期租金:不作为当期的费用【例10-判断】《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答案】对【例11-判断】对于本期预付下期的保险费,应作为本期的费用。()

【答案】错【例12】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本月预收货款2000元;本月预付全年的租金48000元;本月销售货物5000元,实际收到货款2000元;本月赊购办公用品1000元,应确认本月的收入和费用分别为多少?

【答案】收入5000元,费用48000/1210005000元。

【解析】本月预收货款不确认收入;预付全年的租金,本月应承担十二分之一的费用;销售货物无论是否全额收到款项,均确认收入;款项尚未支付的购入,受益期间是本期,所以确认费用。

第三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题型:多选】

地位要求的名称定义例子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

(1)可靠性2.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2)相关性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3)可理解性理解和利用。首要

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质量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要求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注意】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所(4)可比性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

不能作任何变更。

【题型:判断】

2.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次要【题型:单选】

(5)实质重于行会计核算,而不能单单以其法律形式作质量【总结】经营租出、形式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要求融资租入的作为本企业的资产。

重要会计事项,必须单独予以充分披露;而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6)重要性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

1.又称稳健原则或审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7)谨慎性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题型:单选、多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选、判断】

旧;对可能发生的各2.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题型:

单选、多选】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行提前(8)及时性或延后。

【例13-单选】下列不属于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重要性B.谨慎性C.可比性D.权责发生制【答案】D【例14-判断】会计核算的可比性是指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变更。()

【答案】错【例15-多选】谨慎性要求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

A.不高估资产B.不低估负债C.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D.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答案】ABD【例16-判断】谨慎性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答案】错【例17-单选】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体现了原则的要求。

A.重要性B.实质重于形式C.谨慎性D.客观性【答案】B【例18-判断】次要的会计事项均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

【答案】错第四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1.定义: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又称为财务报表要素。

2.内容:

资产负债时点概念,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要素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时期概念,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利润表要素利润【例19-多选】下列各项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

A.利润B.费用C.收入D.所有者权益【答案】ABC

(一)资产1.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题型:多选】

2.特征:

(1)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例:企业预计将要购买的设备——不是资产(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企业是否拥有一项资源的所有权,并不是确认资产的绝对标准。【题型:判

断】

例: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题型:单选】

(3)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例:已经淘汰毁损的生产线——不是资产3.分类【例20-多选】资产的特征包括()。

A.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B.必须拥有所有权C.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D.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答案】AD【例21-单选】下列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是()

A.持有至到期投资B.预收账款C.应收账款D.无形资产【答案】C【例22-单选】下列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预收账款B.预付账款C.应收账款D.其他应收款【答案】A

(二)负债1.定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企业预期将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篇7:《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整理来源:江西会计网

1.明细会计科目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自行设定。()

[答案]:正确

[解析]:略

2.会计账户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分为多栏式及单项式。()

[答案]:错误

[解析]:会计账户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分为简单格式及标准格式两种。

3.总分类会计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则是对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答案]:正确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4.任何明细会计科目都对应着一个总分类会计科目。()

[答案]:正确

[解析]:任何明细会计科目都对应着一个总分类会计科目,而总分类会计科目不一定就对应着一个明细会计科目。

5.明细会计科目是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答案]:正确

[解析]:明细会计科目是总分类会计科目的具体化,是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6.所有会计账户都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

[答案]:正确

联系电话:400-088-9197

[解析]:对于所有会计账户都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

7.会计账户是以会计科目为名称的,两者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

[答案]:正确

[解析]: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为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一个是项目、名称,一个是载体、方法,两者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性质相同。

8.在账户记录中,本期增加数不一定大于本期减少数。()

[答案]:正确

[解析]:略

9.账户的简单格式分为左右两方,其中:左方表示增加,右方表示减少。()

[答案]:错误

[解析]:账户的简单格式可分为左右两方,左为借,右为贷,不能用增加或减少表示。

10.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账户的设置越细越好。()

[答案]:错误

[解析]:显然这句话是错误的,企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会计账户。

11.会计科目可以根据企业自身要求,增补或合并会计科目。()

[答案]:错误

[解析]:这句话违背了会计科目设置原则中的合法性原则。

12.会计科目有结构和格式,而会计账户没有结构和格式。()

[答案]:错误

[解析]:会计科目只能界定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所涉及的项目,但并不能对其加以

记录,即无结构和格式,而会计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变化及其结果的载体,所以是有结构和格式的。

13.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会计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或多级明细科目。()

[答案]:正确

篇8:《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研读高考考纲, 把握高考动向

要想实现有效复习, 必须仔细研读高考考纲。纵观历年的高考内容, 所有的考题都是以纲为纲, 未曾出现超纲现象。所以,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 必须紧紧围绕高考考纲, 明确复习内容和复习方向。《基础会计》高考考纲共计八个章节, 涉及范围广, 复习任务重。考纲要求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了解、掌握、理解、运用等, 从这几个层次初步可以把握考试的要求, 但因考纲总体线条较粗, 仅仅提供了一个复习的方向, 因此, 在领会考纲要领的基础上, 还需深入研究教材。

要想实现有效复习, 还需亲自“下水作业”。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 《基础会计》在财会专业理论考试中, 通常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四种题型展示, 作为教师, 应认真完成历年的高考试卷, 从中体会高考试卷的出题思路, 出题风格, 把握高考动向, 在高三阶段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不做“无用功”, 为基础会计有效复习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理顺复习思路, 制订复习计划

为保证高三复习有条不紊的展开, 要有一个清晰的复习思路。基础会计复习共分三个轮次:一轮复习应当紧扣考纲, 以教材为主, 梳理各章节的知识点, 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做到全面复习;二轮复习以专题练习为主, 将章节中的典型题型, 如计算题, 整理为几大专题, 帮助学生把握各章节重点, 突破各章节难点, 注重前后章节知识的衔接, 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三轮复习以财会专业综合理论练习为主, 打破科目界限, 与高考接轨, 做到精选、精练、精讲, 通过实战演练, 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为保证高三复习有条不紊地展开, 还需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根据江苏省对口单招高考的日程安排, 落实三个轮次, 明确每一轮次需要完成的复习任务, 采取方法举措, 实现基础会计的有效复习。

三、整合教案学案, 促进有效复习

高三学生在前两年已经对基础会计学科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高三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 更不能沦为机械的重复, 高三复习任务重, 时间紧,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 实现有效复习, 值得每位教师深思。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将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按课时进行合理的分割, 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精心的编排、设计, 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 做到有的放矢。学案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组成:考试要求、知识精讲、典型例题、课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前, 下发学案, 要求学生自主复习完成知识精讲、典型例题两部分, 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听课针对性强;课中, 对于简单的问题, 可进行略讲,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 做到有详有略, 以提高课堂的使用效率。另外, 通常课堂练习, 做到讲练结合, 适时检测;课后, 通过课后作业, 再次加以巩固。总之,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有做必批, 有批必评, 全程监督”, 充分刺激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以期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教案学案一体化, 非常适于基础会计复习课, 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四、改善教学方法, 进行学法指导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高三复习课中很常见, 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累, 课堂效率低下,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 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对提高复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在高三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法、归纳总结法、学生互评法、角色互换法等教学方法,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作为课堂的总导演, 要把握好课堂节奏, 适时地进行点评和总结, 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根本。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 还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基础会计学习, 注重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理解记忆法, 对每日复习内容应及时加以理解和记忆, 紧跟老师复习的进度;对于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 应注重错题再练、多思、多想, 以加深记忆, 避免出现重复性的错误;对每节每章的复习, 进行适时的总结反思, 让学生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的加以强化巩固。

高三基础会计复习时间紧、内容多, 如何帮助学生全面有效的复习, 是至关重要的, 在复习过程中, 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真正实现有效复习, 高效复习。

摘要:对口单招作为学历提升的途径之一, 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高考的录取率,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针对高三基础会计的复习, 从高考考纲的研读、理顺复习思路、整合教案学案、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篇9:高三基础会计对口单招的复习要领

一、研读考纲,有序复习

1.认真研读高考考纲

高考考纲是我们复习的目标和方向,只有仔细研读高考考纲,才有可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笔者分析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所有的考题都在考纲之内。考纲的要求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了解、掌握、理解、运用。因此,我们应从这几个层次来把握复习内容的重要性。

2.夯实第一轮的复习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系统复习,紧扣高考考纲,以教材为主,梳理各章节的重难点,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复习细致到位。所以,教学过程中笔者每天都以任务的形式,先布置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预习、复习;然后在课堂上与他们一起回顾相关知识点,并仔细讲解重难点;课后再辅以一定的练习,并对练习做得较差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3.做好第二轮专题训练的提升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训练,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和业务题七大专题。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可将知识点进一步提升、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4.做好第三轮综合训练的查漏补缺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训练,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还不会或忽略掉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所以第三轮复习要打破科目界限,让学生真实感受高考中的专业考试模式,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典型例题,具体剖析

例题讲评是复习中常见的一种授课方法,例题的选择很重要。笔者在选择例题的时候一般遵循两大原则:一是综合性,题目中往往要考核两个以上的知识点; 二是代表性,通过这类题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具有代表性的思路、方法、技巧。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解题思路要清晰,解题步骤要合理,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整体,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技巧;学生形成了知识结构后, 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就非常容易了。

三、错题整理,反复巩固

高三学生的很多时间都会花在练习和考试上,针对每次做错的题目,要及时整理和巩固。错题集可以将做错的题目集中到一起,不是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下来,而是要归类整理、分析原因和加工重组, 错题集的整理对学生能否取得较大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一个知识点已经讲过多遍、练过多遍,学生还会做错。这就归结于学生没有正确对待错题,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把题目和答案抄一遍,并没有深入分析原因,更没有进行巩固。

四、规范解题,培养习惯

高考过程中要想取得高分,平时就得培养解题规范性,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特别是在做计算题的时候,有的学生从来不按步骤,都是一步到头,这样如果计算错误的话,就会一分不得;也有的学生答案做出来了,可是忘了最后作答,这都会扣分。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对于每种类型的题目,都讲了必要的解题步骤。

总之,基础会计复习课比新授课更具有挑战性。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师就必须根据高考考纲要求制订一轮、二轮、三轮的复习计划,精心搜集一些典型例题,对错题进行不断巩固,并认真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从而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篇10:新闻编辑 期末复习重点

编辑方针:根据办报、办台、办网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对媒介内容、形式所作的总体设计。编辑方针规定了媒介的受众、传播内容、媒介水准与风格特色。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眼、新闻鼻,即新闻人迅速、准确地捕捉客观事实,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

新闻价值的要素:及时性,重要性,显赫性,接近性,冲突性,反常性,必要性,悬疑性 新闻策划:广义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狭义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选题,设计报道方案,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并修正设计方案。(注:选题来自新闻线索)

新闻策划的“三度”:温度,深度,高度

编者按: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仅有少数可以放在文章末尾。

编者按分类:一般说来,编者按分为以下几种: 介绍性 一般来说,篇幅比较长的,说理比较深奥的文章,适合下这类的编者按。对于篇幅比较长的,以梳理情节,归纳主题,点出最大特点为主要内容;对于比较深奥的文章,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文章大意复述出来为重中之重。评论性 一般来说,特点不甚鲜明的文章,编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加以凸现,以便于读者快速把握;还有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或者观点,也非常适合这种编者按。综合性

这类编者按就有以上两种编者按的特点,只是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去确定编者按的侧重点,或以介绍为主,或以评论为主,或二者兼顾。因而,以上两种编者按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这类编者按中,都不可偏废。

编后:是编辑人员撰写的小型评论文章。它附于新闻稿件(包括读者来信等)前或后,就其中某一点或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看法和感想。

头条—横排新闻左上方、竖排新闻的右上方的位置,通常用来刊登最重要的稿件

倒头条----版面右下方与头条同等规格处理的重要稿件

小头条、假头条、头条前----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头 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

主题——标题中的核心部分,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的概括和说明

引题(肩题)——引出主题,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语义不完整,须与主题搭配才能存在 副题——解释和补充主题,如事实、新闻元素、思想等(注意:副题前不要加破折号)

网络新闻编辑:广义指人们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媒体平台经过自己的编辑加工之后,转发、评价或者在新闻素材的基础之上再次编辑新闻。狭义是指在网络媒体即新闻网站或商业网站新闻版块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员。

网络新闻策划分类: 内容策划

形式策划:网络滚动新闻,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论坛,网络新闻调查,网络新闻直播 选题策划 选稿修改 设计制作

报纸版式内容:

篇11:毛概期末复习重点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质、本质或根本原则)。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

指导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

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什么及其相互关系?

答:三大法宝: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的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②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市场。

③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难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在私营经济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答: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①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空间概念);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时间概念)

1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答: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意义: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原则: 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不具备制度属性;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利弊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⑴必然性:①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性; ② 政策导向: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 具体原因:

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的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产生差距; d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⑵合理性:收入差距现象的出现是“先富”的条件和落脚点;

⑶如何缩短收入差距:①切实增加老百姓的劳动报酬——提升劳动者素质,充分就业。②提高群众的财产性增长——保证财产不贬值。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三农”地位和作用:a经济角度:国民经济的基础; b政治角度:国家自立的保证; c社会角度:社会安定的需要;

②现状: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凸显(收入、教育、医疗、消费、就业、公共投入)③条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④总要求

⑤措施: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市场化)b城乡一体化

c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科学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重要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 人民民主专政; ④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⑤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基本方针: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①发挥市场在文化市场中资源配置的作用;

②充分利用政府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服务; ③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 ④加强国际营销渠道的建设。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②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⑤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⑤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团结;.2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上一篇:《百鸟朝凤》音乐教案下一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 CET ) - 广东外语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