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2024-07-26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精选4篇)

篇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新闻聚焦:四川大学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据《成都商报》报道,目前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

本科论文“太水”引得“人神共怒”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介绍说,随着大学教育作用的转变,本科论文已成鸡肋。“按说,论文要求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可是你想想,要一个本科生在新闻学研究或新闻学史论上有什么突破或是真知灼见,可能么?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大量复制、粘贴,等于把学生往剽窃上赶;老师呢,只是反复强调一点:‘不要抄,抄了你脱不了手,我也脱不了手’,导师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对论文写作进行一一指导。因此,毕业论文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棘手,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与其面对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

张小元认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目前的本科论文“太水”,形同鸡肋,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自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大学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毕业生。然而,我们也看到,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工厂招不到一技之长的人。这是为什么?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了。“业界评价我们,有句非常不好听的话,说什么‘本科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年办的;研究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月办的;博士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天办的’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刻薄,但也反映出我们的大学教育与业界脱节,学的东西和实践完全没有联系的现象。”

由于本科毕业论文是纳入教学计划的内容之一,而修改教学计划须报教育部批准,“现在已入学的本科生仍将按以前的教学计划完成毕业论文。乐观估计,从2010级新生开始,毕业论文将不再是川大新闻系本科生的必然选项—愿意写论文的仍然可以写;不愿意写的,只要按规定完成毕业设计,同样可以毕业。”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吴建向记者表示,“取消毕业论文”的思路,在学校里还处于讨论当中,具体如何操作“还没有走到那么细”。

课程将偏重实践内容 考核学生发表的作品

必修课考试、毕业论文和英语四六级证书,这三项硬性指标是大学教育的把关人。毕业论文和英语四、六级考试曾被形象地称之为四年大学生涯里的两座“大山”,不仅大学生们感到痛苦,也让一些专家、学者诟病二者束缚了大学教育的手脚。在多年的呼吁之后,四、六级考试终于不再与学位挂钩。如果毕业论文也取消了,则只剩下必修课考试这一项了,如何检验和保证本科生的质量呢?

对此,张小元表示,取消毕业论文后,将以与业界接触的毕业设计代替。“比如在课程上往这方面倾斜,加大新闻采写、评论的课时量;加大和业界的对接,每门课程尽量往实践上偏。比如《外国新闻史》,就可以讲《今日美国》是如何成功的——不单纯地把它当成死记硬背的知识。采、写、编、评、社,这些东西更要和实践对接,要让学生多练手,并将作品纳入考核中。

“具体要完成多少篇才算合格,评论、消息、通讯要多少字,这些细节还没敲定,但肯定会对媒体类别做出要求,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水,更要防止‘花钱买’现象。” 由于本科毕业论文是纳入教学计划的内容之一,而修改教学计划须报教育部批准,“现在已入学的本科生仍将按以前的教学计划完成毕业论文。乐观估计,从2010级新生开始,毕业论文将不再是川大新闻系本科生的必然选项———愿意写论文的仍然可以写;不愿意写的,只要按规定完成毕业设计,同样可以毕业。”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吴建向记者表示,“取消毕业论文”的思路,在学校里还处于讨论当中,具体如何操作“还没有走到那么细”。

争论焦点:本科毕业论文存废问题引各界关注

观点交锋

力挺派:既成“鸡肋”不如废除

在网络上,力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人不在少数。

“看看毕业前校园内那些‘枪手’广告,就能知道现在的大学论文还有没有意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记者,他坚决支持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一方面,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将是国际化趋势,美国本科生就不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校方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配备不够,本科生也缺乏做论文相关的条件。

西南财经大学教务处一负责人也表示,本科毕业生准备论文时正是求职高峰期,学生就业压力较大,此时学校不应再给学生施压。另外,毕业生炮制论文,东拼西凑、滥竽充数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低。因此可以考虑取消。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诚也认为,毕业论文无非是考查学生能力水平的方法之一,但绝不是惟一或者最好的方法,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模式,取消也未尝不可。

反对派:不能因有小偷就不带钱上街

同时,反对派的声音也同样强烈。

王林源6年前从某大学毕业,他回忆说毕业时,身边同学的论文十有六七从网上剪切、拼凑而来。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原创论文,费时耗力不说,和那些论文摆在一起,人家都能通过甚至评上优秀,心里的滋味真不好受。他以为,毕业论文传统悠久,是对十多年寒窗的总结,反映个人的智慧火花,拥有多种价值,不宜取消。现在论文有“病”,“校方应该加强审核,针对论文抄袭行为建立惩罚制度,学生哪敢走歪门邪道?”

西华大学校长孙卫国认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锻炼和检验本科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以让毕业生们梳理一下4年所学,学习查阅文献资料,静下心来认真思索问题。它和研究型论文不同,要求不高,关键看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有否创新。本科生完全具备完成论文的能力。取消了对整个本科教学是不利的。

孙卫国说,目前存在的一些本科生抄袭论文的现象是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和本科生论文本身是否有存在价值是两个问题,不具备因果联系,“不可能因为有小偷,大家就都不带钱上街了吧?”他表示,不能因为有些论文东拼西凑就取消毕业论文,这就相当于不能因为大学考试有作弊现象而取消大学所有的考试一样,思考取消论文还不如思考如何使论文更有实际意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文学方向一位教授也反对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记得我当学生时,感觉写论文的那个学期是收获最大的学期。”这位老师说,就文科专业来说,确实很难让一个本科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做论文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放认为,不同的学科对论文的要求也不一样,理工类专业的论文大多是实验性研究,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训练等都是很重要的锻炼过程,是绝对不能取消的。

四川省教育厅官员: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乃大势所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经媒体报道后,掀起了轩然大波。昨日,四川大学对此事进行了澄清:四川大学不会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只会让本科毕业论文改良后多样化。尽管事情已经得到澄清,但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周学峰、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岩。

对毕业论文有何看法?

专家观点:在守住初衷基础上改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大势所趋

记者:这两天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你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士,对大学生毕业论文有何看法?

周学峰: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大学生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教育部门设置毕业论文“门槛”的目的在于检验大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等各种素质,通过这个手段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整个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使得自己四年来的知识更系统化。

大学生真正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其效果往往胜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尽管有些本科生把写论文变成凑论文、抄论文,但我们还找不到一个比写论文更好的检验方式。我们也看到,论文含金量下降,早已失去了原有初衷和价值,因此,在守住初衷基础上改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大势所趋。

最好取缔毕业论文?

专家观点:毕业论文“门槛”不会简单取消,最好改良

记者:社会上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观点:因为毕业论文抄袭成风、质量缩水。为了革除弊端,最好的方式是取缔毕业论文,而且国外一些高校也取缔了大学生毕业论文!

周学峰:不可否认,当前毕业论文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在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上,很多高校往往“程序化”地要求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提交毕业论文,但这个时候恰恰是学生们找工作、考试的时间。“这种机制就容易导致大学生把写毕业论文‘异化’成一个带有目的性的毕业方式,因而抄袭论文成风。”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上,一些高校往往都以学生最后递交的毕业论文作为学位授予唯一标准,只要毕业论文没什么太大问题,就可以发放学位证书。这种毕业论文固然检验了学生一些能力,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全部的问题。四川大学准备改革,拟把大学生平时的调查报告、刊发的文章、评论等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能减少、避免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这种大学生毕业论文考核模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我认为这种改革很好,那种单纯取缔本科毕业论文“门槛”的想法思维过于简单。

篇2: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是我国教育界普遍实行几十年的一种重要的学生评价机制,然而在当前却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存废之争,时至今日仍余波未平。“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也曾起到过一些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日益凸显。

2008年9月,当时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一次基础教育学术会议上呼吁:废止现行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他认为目前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存在着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之嫌,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顾先生是教育界的前辈与大家,言论又切中时弊,因而此言一出,便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所以,我们有必要厘清“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各方面的利弊,然后才能真正有效地介入这场论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赞同继续坚持“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一方认为,在我国施行了近六十年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时至今日仍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归结起来,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基础之上,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与诉求。1953年,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重要讲话中,告诫青年人要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并明确要求把“三好”作为青年团工作的方向。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又明确强调:“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样就确立了德、智、体三好标准,从而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总体目标与诉求。

第二,“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具有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当前价值取向逐渐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的趋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榜样具有引导示范作用。“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是依据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的,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了良好榜样,有利于引导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至今,“三好学生”评选制度仍具有较为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现实基础。相关调查显示,“表示喜欢和很喜欢当‘三好学生’的中小学生有66.6%,大学生有58.14%。有54.2%中小学生、39.53%大学生和59.6%的教师认为现在评选‘三好学生’有必要和很有必要,表示无所谓的中小学生占36.3%、大学生30.2%,教师占14.9%,只有6.9%的中小学生、23.26%大学生和14.9%的教师赞同废除”。同样的调查还显示,在中小学学生和教师中,赞同坚持“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比例更高。可见,“三好学生”在学生中一直具有重要影响和无可替代的教育引导及激励功能。主张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一方认为,“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也的确起到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诸多缺陷日益凸显。1少数学生受表彰,与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要求不符

我们的教育事业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可“三好学生”表彰面在10%左右,使得三好学生评选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只能让大部分学生体验落选的失败。况且,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坚持高标准要求,有着严格的比例限制,不再是一般的“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而是要求“思想、学习、身体三者都要好中选优,并且缺一不可”。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对“三好学生”的荣誉可望而不可及,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对争当“三好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在心理上产生某种自卑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三好”畸变为“一好”,评选标准存在偏差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着以偏概全、以“一好”(学习好)替代“三好”的现象,并且这里的学习好是指学习成绩好。据调查显示,“有10%中小学生、20.9%大学生和17.6%教师认为当上‘三好学生’是‘学习成绩好’的,13%中小学生、32.55%大学生和18.5%教师认为是‘学习成绩好、听老师话的’”。后一种观点似乎较前一种全面,实则不然。如果“听老师的话”以牺牲学生自主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前提,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个性。因此,把“三好学生”的评选仅仅归为“学习好”或“听老师的话”,评来评去还是取决于学习成绩,这显然有悖于“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宗旨。

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外部行为的变化,而且存在着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每个学生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不可能任何方面都是均衡发展的,其发展天赋有一定的偏向。有的学生热衷于写作,从中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有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对挑战难题兴致高昂;有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对运动技能掌握得比较娴熟;有的学生擅长演奏乐曲,表现出演奏高超的音乐才能;有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组织才能。无论怎样,只要是有利于自身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特长,就应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但在“三好学生”评选过程中,仅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沉重地打击了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积极性,常常会助长应试教育之风,导致体育和德育的弱化、附属化,从而强化了应试教育观念,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3评价过程被扭曲,导致三好学生的评价具有功利主义的倾向

三好学生评价的目标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着眼,与评选结果相比,评选过程应该更为重要。但是,不少地方对“三好学生”在升学方面给予更多的照顾,或者作为保送重点学校的重要条件,或者对学生的升学成绩进行直接加分,从而使“三好学生”评选制度附加了许多功利性质,并导致教育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于是,学生为争当“三好”而形式主义地学雷锋,为争当“三好”而对老师服服帖帖,为争“三好”而不敢对犯错的同学有所批评,为争当“三好”而使家长请客送礼等,使“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日益蜕化为争名夺利的工具,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任何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着不适应性,“三好学生”的评选制度亦是如此。综合以上关于该制度存废之争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对之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改革,才能照顾各方面的关切。改革的关键与核心是淡化选拔功能,只有在评选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全面、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充分彰显激励与引领功能。1建立科学的“三好学生”评价标准

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准确评价,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如美国学者帕雷斯和埃尔斯所言:“针对学生的任何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评价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他们对评价活动和情景的认同,引发他们表现出真实的水平,评价应该给学生提供正确可信的结果,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有清楚的认识。”评选三好学生的现行标准条件过高,要求抽象而模糊,因此,改革后的评选标准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学生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建立教育评价的监控机制,确保教育评价的顺利进行

建立教育评价的监控机制,可以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确保“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良性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确保评选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三好学生评选要确定具体的评选标准,按照评选标准进行运作。当然,评选的方式千差万别,可以参考综合评价的标准,学生自己总结与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班级内部分组讨论、交流并推荐,在班级范围内发扬民主,广泛讨论,进行民主评议,再由班委推荐;班主任主持班会,初步确定人选,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后,集中起来,再报学校审批。在评选的过程中,要充分讨论,力求民主,避免形式主义,并且不要走过场或包办代替,要增强评比过程的透明度。二是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反馈机制。所谓反馈就是让学生具有监督权和知情权,这是评选机制得以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民主的重要保障来源于监督,在三好学生的评审过程中,加强监督是确保公平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关系到个人甚至学校利益的时候尤其如此,如省市级、县区级三好学生的评选就应该更加慎重。在推荐候选人时,做到公开评审,这就涉及参加评选的人员如何组成的问题,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由学校领导主持,由科任教师、学生代表、甚至家长代表组成评选委员会,进行民主评议。评选结果要公示,接受学生及社会的监督,对违规操作现象要加重惩罚。3评价的主体应从“抽象的人”转变为关注“具体个人”

篇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一、立即废止说

“立即废止说”认为,当前的商品房预售制弊大于利,取消预售制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故该制度应该立即取消。该观点兴起于2005年8月 《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的发布,央行在报告中提出了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由此,引发了国内学者对商品房预售制是否应该废止的热议,尤其是在2010年,广西南宁实行取消商品房预售试点,国内再次掀起对于废除商品房预售制的讨论。

关于预售制应该立即废止的讨论,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予了论证。一是从主体利益不均衡角度入手,认为预售制的实施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开发商的利益,忽略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买房者的利益, 有必要取消预售制(宋庭敏、肖元真等,2005);二是运用历史分析法,从预售制实施的历史背景入手,认为当时实行预售制主要是为了解决开发商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预售制发展的现在,已成为开发商“空手套白狼”的重要手段、给银行带来风险、引起信息不对称和社会诚信问题。通过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将提高房地产商的准入门槛,将有利于加速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整合,推动整个地产业的理性回归(田新丑,2008); 三是通过案例分析,借助南宁试点案例,结合预售制过程中存在的房屋质量的问题分析,认为取消预售制有助于提高开发商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加快二手房市场的发育程度,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将投机行为的恶劣社会影响降到最低(曹春尧、王方,2010);四是直接从预售制产生的主要问题入手,认为现行商品房预售制度引起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降低了行业门槛,推动产业恶性膨胀;第二,助长了开发商种种违规、欺诈行为;第三,几乎把全部风险转嫁给银行。 因此,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本身及其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品房预售制度赖以为继的基础条件已不复存在,到了宣告其结束的时候(江晶晶,2006)。

二、逐步废止说

与主张“立即废止说”的观点不同,“逐步废止说”认为, 在商品房预售制仍然对房地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的前提下, 短期内贸然取消预售制弊大于利,故应该暂时保留商品房预售制度,但是长期来看,该制度应该逐步取消。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主张逐步废止预售制的观点不多, 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一是从风险分析角度,认为取消预售制有助于缓解金融风险积淀,遏制风险放大,还有助于缓解购房者贷款压力,减少期房风险和法律纠纷以及“炒镂花”, 进而还能从开发源头推动楼市理性回归,楼市价格理性求公正的信号。但如果贸然取消预售制,将导致资金和土地会更加集中在少数开发商手中,就会造成行业垄断局面的出现, 进而可能导致房价的上涨。因此,应该循序渐进地取消(吴海峰、何兵,2006);二是从市场发育角度,认为只有在房地产市场已相当成熟、开发商已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的前提下取消期房预售制度才是合适的。因此,取消房屋预售制度最合适的时间应由市场决定,而非政府的直接干预(杨峥,2010)。

三、保留完善说

“保留完善说”,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是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预售制的存在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预售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并非不可调和。基于此,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商品房预售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就预售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其中,第一类观点认为,预售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商品房预售制度本身造成的。预售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中国预售制度相关的制度体系有关,如金融产品单一、预售监管不到位等不是商品房预售制度本身造成的,可以通过完善预售制度如积极拓展房地产融资渠道、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等措施来消除(郝新艳,2008);第二, 采取国际比较法,通过中外对比,发现中国预售制中存在的监管缺位、司法制度、信用体系不健全、各主体利和风险不对、相关手续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罗怀中, 2006);第三,从经济学供求角度入手,认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会造成短时间市场供不应求,产生较大的社会风险,会引起房价上涨,侵犯买房者的权益、引起垄断,不利于竞争等不良影响(吴晅,2011);第四,针对2010年出现的“预售制度即将取消”谣言引发的关于预售制存废的争论,认为目前中国整体金融创新相对滞后,房地产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有限,预售活动不会自动消失,如果贸然取消,会以私下交易等形式继续出现,不利于市场稳定,加大调控难度(刘学良,2012)。

此外,还有些学者认为预售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的是中国企业契约精神缺乏,不尊重合约,为了短期利益不重视自己的信誉,同时也反应了开发商与购房者在预售协议中缺乏理解和沟通,很多问题出在开发商和购房者对于预售协议中关于房屋建设的质量等认知有歧义,或者协议制定的不够详细而导致纠纷。这要求开发商和购房者在房屋预售协议的制定中要更加完善,对于工期、房屋设计、质量和违约的处置情况有清楚的规定,在执行中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具有契约精神,同时也要求政府相应部门加强管理和规制,用法律的手段来避免这些问题,帮助购房者维权,但解决的方式却不是废止期房制(王政,2012)。

四、述评与展望

综上所述,关于商品房预售制存废的争论,目前学术界仍然难有定论,各界褒贬不一。但单纯从现有的文献研究来看,主张“保留完善说”仍然是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可见, 预售制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项交易制度,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因为其存在一些弊端,就全盘否定该制度的历史功绩,一味地贸然将其废止。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迷信预售制,近年来,预售制暴露的种种弊端,同样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警戒,需要广大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因此,笔者认为,预售制的存废之争,不仅有利于预售制制度本身的完善和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篇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关键词 互联网 体育院校 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存废引起了巨大争议。2012年5月1日一篇题为《逗你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博文再次将争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随后,《光明日报》分别在5月7日、8日和18日刊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三篇文章,此外还有《新华每日电讯》、《山西日报》等,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议性之大可见一斑。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其本科毕业论文既具有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以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为背景,探讨体育院校的毕业论文制度改革。

1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大致有三种主张:其一,主张应坚持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这种观点甚至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①在这种主张里,还有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坚持,但是应对其进行改良。因为“真正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其效果往往胜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能更充分、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整个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使得四年来的知识更系统化。与其另起炉灶,从根本上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还不如对现有的毕业论文制度进行升级,或对相关的测评、考核方法方式进行改良。”②其二,主张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取消。如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③其三,主张毕业论文成为多种可选择的形式之一。这种主张认为,简单的取消毕业论文过于武断和绝对,毕业论文和其他形式并列成为可选择的考核机制之一。“…目前要完全‘一刀切’式地废除本科毕业论文,确实还不大可行,因为总得有一种方式或载体,来考察和检验学生学了几年的综合素养或成效;而完全靠临毕业时弄成的一篇毕业论文来考察和检验,也过于机械和死板。故而因校制宜、因系制宜、因实践制宜,对本科生综合素养进行毕业考察,就大有必要。”④从这三种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主张看,前两种观点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而第三种主张,显得较灵活。

2 毕业论文存废的逻辑前提

其实,孤立地争论毕业论文的“存”抑或“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毕业论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服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如果毕业论文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则应坚持和加强;反之,则应取消,用其他更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机制替代。从学者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情况看,存、废的立论基础是统一的,即都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出发。这可从其中一些代表性观点看出,如,肯定者认为,毕业论文是最具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培养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综合利用资源能力等。⑤否定者认为,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精力有限等原因,大多毕业论文都是拼凑、应急之作,发挥不了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的作用。折中者认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大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⑥

那么,当代大学生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毕业论文制度有助于这种能力素质培养吗?《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四种素质(学习素质、求实素质、主体性素质、创新素质)和十种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表达能力、鉴别审美能力、自我控制调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⑦那么,毕业论文有助于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吗?有观点认为,毕业论文设立初衷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在我国硕博士等高端人才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已没有价值和意义了。“……但人类2l世纪不仅对专业人员要求具备科学研究能力,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也必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在自己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实践中,也要善于从大量个别的偶然现象中进行概括总结工作,一方面要为专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各种事实材料,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社会要尽量缩小实际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距离,使更多的实际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⑧即便撇开科研能力,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培养考核机制,仍可在培养锻炼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上发挥作用。

需要澄清的问题是,不能因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问题而否定毕业论文制度本身。在诸多主张取消毕业论文的观点中,往往将毕业论文工作问题作为取消的理由。如学生抄袭、拼凑、应付等,教师精力有限,无法指导大量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等。这些都是毕业论文工作问题,而非毕业论文本身的问题。

当然,将毕业论文作为唯一的机制也不符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思路,比较务实和可行的做法是,将毕业论文作为多种可选择的方式方法之一。这样既能继续发挥毕业论文在培养锻炼学生上的作用,也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增加灵活性,推动教育机制创新。

3 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虽然体育院校现在多向综合性发展的方向,除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等术科性专业,还开办经济、新闻、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性专业。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该何去何从?我们认为,可行的做法是对现行毕业论文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顺应体育院校本科教育发展。

首先,树立正确认识。尽管体育院校作为专业性院校,学生在素质和能力要求方面有不同于普通院校之处,尤其是对学生运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培养考核机制,对体育院校学生素质能力仍可发挥重要作用。以科研能力为例,体育院校主体专业培养定位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都需要具备基本的科研工作能力,否则无法胜任工作。况且,体育院校当中还有部分学科专业。因此,体育院校毕业论文制度仍应坚持。如前所述,毕业论文的很多问题是毕业论文工作机制不完善所致,可通过工作机制的完善解决。如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问题,可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并严格答辩要求。

其次,完善毕业论文工作机制。毕业论文不同于单门课程教学,涉及环节较多,链条较长,向前可延伸到《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向后可延伸到教师、学生的评价。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制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重视:一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投入保障机制。本科毕业论文虽不如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复杂,但要想做好,仍需大量投入。例如,如果要把论文写得言之有物,有实际针对性,可能需要进行小型的调研、访谈,这就需要经费,可是目前在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块还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在投入保障上,可以借鉴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做法,为论文制作提供一定经费保障。二是毕业论文制作的监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持续时间最长的环节,从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最短也需要两个学期,如何对运行在这两个学期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实际上,只要能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不会差。现实情况是,虽然各学校针对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控措施,但真正落实的不多。因此,毕业论文的监控也有待完善和落实。三是毕业论文指导机制。依照目前毕业论文指导机制,通常的做法是在大学第六个学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然后开始毕业论文工作,直至论文完成。这种机制的问题在于,一是学生在导师选择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是仅仅认为这个老师面善,论文容易通过而选择。因为,学生选择指导老师的标准通常是根据前面几个学期和老师在课堂上接触的印象。二是学生进入论文工作过晚而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尽早接触老师,接触科研工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相关文章: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05-12

本科大学毕业论文05-12

大学本科论文格式05-22

大学本科论文题目05-02

本科大学论文范文05-11

大学本科论文范文05-11

大学本科德育论文05-11

本科大学论文提纲11-15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05-04

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07-18

上一篇:学前班语言下册教案下一篇:考研经验 考研“弱者”如何提升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