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2024-07-24

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精选6篇)

篇1: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为了全面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控制农业面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回顾与评价

(一)“十一五”农村环保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1、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我镇从2005年开始,将环保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制定了环境保护长期规划和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安排班子成员专门分管这项工作,并配备了2-3名环保专干,具体负责全镇的环保工作,环保工作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到位,形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2、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严把项目建设的环境“准入关”,基本上做到了社会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土桥镇座落于我县北部边陲,与娄底、怀化二市接壤,素有三市“金三角”之称,境内山水资源丰富,是我县的旅游、工业、边贸重镇。土桥镇党委、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于2006年制定了全镇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发展“山水经济”,既依托我镇丰富的山水和林木资产,规划有序地发 1 展小水电和林木深加工业,并明确提出任何项目建设首先必须通过全面的、科学的环保评估,凡是对环境有较大影响或破坏的,一律不能落户我镇,做到了“经济发展、环保优先”。“十一五”期间,我镇谢绝落户我镇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三高企业”7家,关停高污染企业3家,新建企业顺利通过环保评估的10余家,严格把握项目建设的环境“准入关”,大大地优化了全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提供了保障。

3、加强环保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环保意识的高低。土桥镇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到环保宣传工作上去,定期和不定期的运用电视、宣传车、橱窗、横幅等多种方式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立体式宣传,每年的年初经济工作会议,将环保工作单列予以宣介、发动和部署,并安排专门力量下村、下企业、下学校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多层次、多方位、多方式的环保宣传,使全镇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以很大的提高。

4、致力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大大改善了全镇生产、生活及居住环境。土桥镇为了从整体上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增强我镇的对外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申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通过两年的不断努力,于2010年10月通过验收,被正式授予“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

5、城镇环境卫生实行社会化管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 镇和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以很大提高。为了确保有专门队伍对城区及重点厂矿企业的环境卫生工作,镇党委、政府在2006年大胆创新,采用城镇环境卫生实行社会化管理,组建了城镇管理执法队,专门负责镇城区和重点厂矿企业的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为了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我镇在“十一五”期间,每年要选择1-2个重点村予以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对6个村开展了专门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大地改善了上述6个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对周边村产生了一定的辅射作用,带动了部分村改善环境卫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加大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我镇的整体环境得以美化和改善。“十一五”期间,我镇发动村组造林、经营者补林和群众退耕还林共计3万余亩,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

7、引导和扶植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十一五”期间,土桥镇党委、政府极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共扶植发展无公害天然蔬菜基地2个,有机绿色大棚蔬菜基地4个,特色农家乐6家,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部分产品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这种“名牌效应”对周边群众起到了一定的宣介和推动作用,使老百姓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认识不断地得以提高,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中来。

(二)“十一五”我镇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的整体环境保护意识依然不高,总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与“全民环保”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农村耕作农业的农药、化肥用量有增无减,对土壤、水质、大气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总人口6.5万,有5万余人生产生活在农村,全镇的耕地面积将近4万亩,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严重危害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长期大量地使用农药耕作,对土壤和大气亦有很大的破坏。农民为了高产,大量使用化肥,从而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环境严重污染。总之,农村农药化肥的用量不断增长对人类生存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3、部分农村饮用水水质不合规定,影响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大兴人畜饮水工程,竭力改善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问题,但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镇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群众不能用上“放心水”、“安全水”。这部分群众仍然沿用古老的“直取水”方式,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由于耕作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其残留物渗透到地下水,使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再加至“直取水”未经过任何净化、消毒等程序,这直接影响了饮用人群的身心健康。

4、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不科学、不彻底,“脏、乱、差”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治理难度很大。“十一五”期间,党委、政府下大力气抓好城区环境卫生状况之余,亦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上。前后先后整治了金南等6个村(居),被整治的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其它村亦起到一定的宣介作用,但因老百姓整体环保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再加至环境保护的投入跟不上来,环保的硬件与软件比较平乏,造成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给政府环境整治带来很大的难度。

5、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村(居)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农村环保这一块由于起步较晚,国家的投入极其有限,大部分村根本争取不到环保项目的资金,而村级集体经济和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极其有限,环保财力投入力度不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垃圾基本上“自然消化”,大多通过小溪、河流的冲带,这对水质和环境的破坏力极大,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多,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一)主要目标与规划指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加大环保投入,切实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村 5 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农村环境保障。

2、基本原则:

①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环境保护要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有很多遭到破坏的环境要素,不管花多少代价都无法治理好,所以环境保护要严把“准入关”,经济发展和各类社会事业建设,在初期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做好环境评估,凡是环评通不过的所有项目与建设,一律不能兴建,切实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②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建设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目标,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环境保护,饮用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任何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要结合当地实际,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水平、小城镇规划和居住布局、环境状况等,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依托新农村建设为支撑,推动清洁生产、卫生生活和农村环境保护。

④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的原则。环境保护是一门科学,也是一大科学难题。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充分应用各种科技手段作为支撑,建立适合农村环境保护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应用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村环境管理机制,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化投入机制。

⑤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要真正做到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体现环境公平,通过对农村环保的宣传,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3、主要目标:

①总体目标:到2015年,有效控制我镇农村环境污染的趋势,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大的进展,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提高1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农村改水、改厕、沼气应用等工作顺利、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沼气池建设提高20%,创建生态示范村5个,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公众环保意识有显著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为建设“生态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②重点内容与主要任务: a.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卫生。

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适合农村环境保护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着力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止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污水灌溉带来的化学污染和面源污染,切实保证农产品安全卫生。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引导农民轮回种植作物。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以及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

b.科学、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申报对口扶植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兴建一个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上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一个,分片分区域在农村设立小型垃圾收集场6个,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办法集中处理农村生活的生产垃圾。对镇城区以及高洲、黄金井、热泉等人口相对集中、餐饮相对多的地方污水排放要严禁乱排乱放,必须做到“先处理,后排放”。在2012年底要完成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场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的选址、立项、环评、规划等手续,2013年要正式动工兴建,在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

“十二五”期间,要利用申报省级生态示范村和国家级环境优 美乡镇这一契机,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环保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或生态厕所建设,着力提供与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科学规划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把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推广“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模式,实现人畜粪便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c.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十一五”期间,我镇兴建了部分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镇城区和部分村的饮水问题,但还有三分之一的村庄仍然沿用“自然取水法”,我镇仍然有2万人左右的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甚至部分地方的水源已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污染。“十二五”期间,要多方式、多渠道,政府支持、民众参与,极力争取人畜饮水工程项目,通过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的办法实施集中供水工程项目,部分海拔较高、人员分散,交通不便,水源相对较远的部分村,政府逐批安排专项资金,发动群众建立蓄水池和水窖,采取净化和消毒技术,达到饮用水标准。

“十二五”期间,要规划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到2015年基本上解决全镇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d.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畜禽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养殖,切实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政府对分散养 殖户要进行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彻底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对规模养殖户要引导和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大力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e.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

以加强工矿企业污染防治监管为重点,大力推广无害、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普及率,倡导耕作使用有机肥,从源头控制土壤污染,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对部分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的,不适宜种植养殖的土地,依法调整土地用途,提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对受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逐步、科学地修复。

f.全面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实施“以奖促治 ”,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围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与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坚持“抓点、带线、促面”的方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农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下大力气实施整治,针对个别突出的环境问题要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十二五”期间,至少要完成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0个村庄以上,“以点带面”,不断改善全镇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③规划指标

土桥镇农村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

序号 规划指标内容 10

2015年应达到的水平1 2 3 4 5 6 7 8 9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空气整体质量 空气污染指数API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镇城区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100% 良好 0-100 60% 70% 60% 70% 100% 90% 90% 80% 70% 5% 8 100% 争取2014年创建成功 6 10 卫生厕所普及率 11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12 森林覆盖率 13 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 14 发展生态旅游企业(家)15 工矿企业生态治理率 16 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17 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个)④具体目标:

——建设一家日处理能力达100吨的无害化综合垃圾处理厂 ——“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全镇所有村庄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采取上级对口扶植资金和当地政府配套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兴建人畜饮水工程

——创建6个省级生态示范村

——加大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建设,申报设立环保所,安排专门力量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2015年,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普及率达80%以上。——继续加工造林、补林力度,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职责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环境保护行动的实施。政府要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安排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不断强化环保监管职责,以确保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各项指标得以完成和落实。

2、突出重点,加强保护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保护和恢复农村生态系统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做到规划与建设并举、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并抓,做好植被保护,坚决遏制人为生态破坏。要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为 申报和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示范村奠定坚实基础。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争取设立乡镇环保所,保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各项资金到位,改建或新建环保设施,从软件与硬件两方面下抓手,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4、强化监测,加强监管

“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建立相应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通过技术手段,采用专用环保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至少开展1-2次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本农点及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监测结果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并每年在政府政务公开栏公布。同时要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三高”企业在我镇落户。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保违规违法行为。

5、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十二五期间”,要将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环境保护基本常识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办班、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全方面、立体性地广泛深入宣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四、“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

(一)重点项目:无害化垃圾处理厂

1、项目初拟地址:土桥镇东山团村老园艺场。

2、项目建设内容: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及其附属工程。

3、项目投资估算:800万元。

4、项目设计能力:日处理垃圾100吨。

5、项目资金筹措:国家对口扶持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截污坝/建设防护网/设臵永久性水源地保护警示牌。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 ①设立垃圾收集网点6个。②建小型垃圾中转站3个。③购臵垃圾收集、转运车辆2台。

3、水源地保护项目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总投资300万元,采取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筹资方式。

篇2: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2015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与实施重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编制《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2015年)》。

一、规划摘要

-2015年,我县共规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30个。规划概算总投资55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90万元,地方投资200万元,农户自筹2960万元。规划实施后,全县户用沼气将达到2.3万户以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乡村服务网点70处,到2015年,全县2.3万户沼气用户每年可以增收节支2898万元以上。

二、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

县辖17个乡镇、325个行政村、332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万亩,总人口4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4万人,总户数11.88万户,其中农户10.4万户。

我县利用沼气解决农村燃料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近几年来,我县抓住国家支持农村沼气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适时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主扶”和“农户自愿申请,乡村组织实施,部门监管服务,市场机制运作,资金捆绑使用,实行先建后补”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能源工作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能源利用率两个重点,不断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沼气建设村基本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截止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沼气建设13078口。目前我县农村沼气使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开云镇八里村、萱洲镇的田家村、江东乡的龙桥村等10个乡镇,115个村,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业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多业结合,综合利用的生态能源模式,达到了“猪-沼-稻”、“猪-沼-菜”、“猪-沼-鱼”完整的生态农业良性系统使能源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二是“五改”生态家园模式。主要集中在白果镇先锋村等九个乡镇,125个村,这种模式是将沼气池与改卫生厕所、改饮用水、改家畜栏、改卫生厨房、改卫生浴室相结合的生态家园模式。农户庭院合理的布局设计,人畜粪便直投入池,沼气池常年产气,改善了卫生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方向。三是“三结合”生态家园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县各乡镇都存在,比较分散,这种模式是以稻草为主要产气原料,结合人、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直投入池,使沼气池有充裕的原料,卫生方便,是解决当前由于养猪少而造成的无产气原料的较好途径。

(二)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迫切性

1、农村生活用能价位高、缺口大,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能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油荒、煤荒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我国也随处可见。石油、煤炭、液化气价格越来越高,使农民生活用能负担越来越大。就我县目前来说,一吨煤价格200多元、一罐液化气80元,一个3-4口之家用液化气做饭一月一罐,一年900多元,取暖用煤3吨,折合人民币近800余元(含运费),全年能源消费1700多元;若做饭、取暖全用煤炭,每户一年需5吨,约1300多元。随着煤炭价格的一涨再涨,农村生活用能将更为困难,现在大部分农民除冬天用煤取暖外,平时都用薪柴、作物秸杆做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开发新型农村能源势在必行。

2、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要把我县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开发建设农村新型能源,加快“一池三改”建设,是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创建干净、卫生、文明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农村沼气建设,可改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使农村向着健康、卫生、整洁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进农民多年来形成的生活观念;可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发酵,既可避免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又可消灭蝇蚊的孳生场地,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有利于农村居民健康;可通过新型能源开发建设技术培训与管理实践,促进农民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农村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无公害生产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准入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被提上日程,像过去那样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种植方式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进行无公害生产,必须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施用无公害肥料和农药。沼渣、沼液等肥料不仅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最好肥料,而且还具有“生物农药”的功效。用沼

液喷洒农作物,不仅可起到叶面施肥的效果,而且可杀死作物的病、虫。开发建设农村沼气,直接治理了农村人畜粪便污染,减少了焚烧秸杆对大气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无病菌、无虫卵沼渣沼液有机肥、草木灰还田,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可有效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地力,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增加农产品产量奠定基础,使农业能沿着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农村沼气发展需求分析

通过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使规划重点区域内的农村用能结构得到优化,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遏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尿处理率达到9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通过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建设生态家园,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高效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因地制宜推广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各类能源生态模式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沼气建设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总体目标密切结合,纳入我县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养殖普及率高的村、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沼气建设。

二是政府引导和效益吸引的原则。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研究制定沼气建设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狠抓沼气示范村、示范户建设,通过典型示范,以综合效益吸引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三是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实施规划,明确重点及配套措施,通过合理布局,分区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沼气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

四、农村户用沼气

农村户用沼气的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包括户用沼气池建设和改厕、改厨、改圈“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沼气池的建设容积为10m3,重点建设“上流浮罩式”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配备自动或半自动的出料装置。同时,根据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四位一体”和“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模式。

规划-2015年,全县农村有养殖基础和建设场地的农户,新建农村户用沼气8000户。到2015年,全县农村户用沼气达到2.3万户以上,普及率达到30%以上。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户,普及率达到21.4%,2012-2015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

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

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建设单元,包括发酵池、原料(粪便或秸秆)预处理(沉淀、调解、进出料、搅拌等装置)、沼气供气(沼气净化、储存、输配、计量和利用装置)和沼肥利用设施(沼渣、沼液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等。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沼气发酵池、贮气水封池、前处理池、沼液贮存池、保温室、沼气管网等;设备主要包括泵、流体管网、电器控制、脱硫塔、沼气灶具、检测设备等。

规划-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到2015年,全县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普及率达到100%。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处,普及率达到30%。2012-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7处。

六、大中型沼气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组织推广“生态型”、“环保型”、“能源生态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2015年,规划全县规模养殖场(存栏生猪3000头以上、存栏家禽10000羽以上)新建设沼气工程5处。

到2015年底,全县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5处左右,全面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普及率达到40%。2012-2015年,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

七、沼气服务体系

县级服务站主要受管理部门委托对乡村服务网点实施管理,开展技术轮训、巡回检查、应急处理、配件供应、大修服务、试点示范、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服务。建设内容主要配备沼气技术巡回服务多媒体车、大功率远程进出料车、应急处理专用摩托车、培训和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场地及工具、维修工具和检测仪器、“一站式”服务业务用房等。

乡村服务网点直接为广大沼气用户提高服务,重点以沼气国债项目为依托进行建设,每个网点具有为300-500沼气户服务的能力,至少配备1名技术服务人员,具有“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规划-2015年,新建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30个,到2015年,全县沼气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20个。2012-2015年,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0个。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筹为主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发挥政府、集体、农户、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县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沼气工程建设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建池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设计、技术工资及人员培训等方面。

注:详见附表三

(一)规划总投资概算

根据以上测算,-2015年全县沼气建设总投资5550万元,其中:-2012年投资2060万元;2012-2015年投资3490万元。

1、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规划新建8000口,平均每口沼气池容积10m3(包括“三改”),按每只造价4000元计算(包括原材料费、人工费、沼气使用配套设备费等),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口,投资800万元。2011-2015年,新建6000口,投资2400万元。

2、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新建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总容积为5000m3,按400元/m3造价计算,需总投资2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3处,投资60万元。2012-2015年新建7处,投资140万元。

3、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总容积为37500m3,按400元/m3造价计算,需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2处,投资600万元。2012-2015年新建3处,投资900万元。

4、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县级服务站一个,建筑面积1000㎡,需总投资(含设备采购)500万元。新建乡村服务网点30个,需总投资(含设备采购)15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20个,投资100万元。2012-2015年新建10个,投资50万元。

(二)投资计划

投资127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50万元。

2011年投资79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0万元。

2012年投资7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3年投资9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6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4年投资9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6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5年投资87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8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实现规划目标共需总投资5550万元,根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支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政策导向及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投资由农户自筹为主,政府通过项目包装等途径予以适当补助;规模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以社会、企业和养殖户投入为主和国家配套以奖代补;县级服务站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确定资金筹集计划为中央投入2390万元,地方投资为200万元,农户及企业自筹2960万元。

九、项目组织实施

成立“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在“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县能源生态局组织专门班子和专业技术施工队伍具体实施。县能源生态局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明确能源生态局班子成员负责相应乡镇的能源建设任务。

广泛宣传发动,争取领导、涉农部门,特别是退耕农户对能源建设工作的认识、重视、支持与配合。通过培训、现场会、宣传资料、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多种途径宣传发动退耕户积极参与到全县农村能源建设上来。

按照重点安排适宜发展沼气的养殖集中地区的原则,将全县17个乡镇的58个重点村作为-2015年未来5年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规划区域。

十、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

本规划实施后,将新增农村户用沼气8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乡村服务网点30处,全县户用沼气将达到2.3万户以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乡村服务网点70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经济效益

新建一个10m3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包括“三改”)需投入资金4000元左右,按使用年限为15年计算,平均每年摊到266.66元。而通过“三沼”综合利用,每年可以使农户增收节支1260元左右。其中,利用沼气炊事等,可节支760元左右(全年节约8瓶煤气,每瓶按95元计算);沼渣、沼液是优质有机肥,全年可减少化肥、农药支出约320元左右;利用沼渣、沼液作有机肥发展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每户每年增效增收180元。到2015年,全县2.3万户沼气用户每年可以增收节支2898万元以上。

(二)环境效益

规划目标实现后,全县2.3万农户可用上优质燃气,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减少了薪柴使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农村发展沼气,把建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农业资源的深层次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农村沼气建设,真正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三)生态效益

一只沼气池年产沼气量相当年节约薪柴5000公斤以上,相当于保护了6亩薪炭林年生长量,按此测算,全县2.3万个池相当于年保护13.8万亩薪炭林年生长量。而且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水质,减排了30万吨污染源。同时,大量施用沼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起到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可以说,一只沼气池既保护了一片青山,又保护了一片绿水,对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和巩固生态县建设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沼气建设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建设“生态”,创造我县农村的优美环境密切相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乡镇、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把沼气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之中,建立组织,搞好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农办、能源、农业、规建、财政、环保、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和支持沼气建设,确保沼气建设任务的完成。县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各乡镇农村生态建设考核目标;各乡镇确定分管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建规立制,责任到人。

(二)强化项目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沼气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保证工程质量和正常安全运行。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组织设计和施工,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和施工,施工人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逐步建立系统、高效的管理机制,所有项目都要严格履行国家和省有关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程序。对项目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加大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检查。沼气池建设要建立档案和用户卡片,实行长效管理,巩固建设成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

沼气建设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农村公益事业,因此,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一是加大项目包装、申报力度争取项目支持;二是整合新农村建设、移民后扶、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等各项政策资源,形成合力;三是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把农村沼气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沼气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依靠科技创新

要积极探索先进适用的技术,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整套适合我县的农业生态模式,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同时要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拓宽沼气原料渠道,提升沼气工程的技术档次和整体水平,发挥较好的综合效益。

(五)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沼气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沼气生产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到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保证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同时探索创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做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

(六)注重宣传引导

各乡镇、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沼气建设在治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沼气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得到领导和农民的认同,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沼气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十二、附表

附件1: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基础及建设需求表

附件2: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目标表

附件3: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及投资需求表

篇3:“十二五”规划与环境治理

纲要第六篇——“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中提出:“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 加强综合治理, 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这对我国在高速发展经济时, 环境的治理提出明确的要求, 也在各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容易忘记最根本的环境问题方面做出了有关规定, 是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纵观各国, 都将环境问题作为今后的重点问题, 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环境的建议, 是顺应国际趋势的体现。

开国初期, 为了使经济快速发展, 使我国摆脱落后的农业大国形象, 我国开始了工业化道路。直到现在, 我国仍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日趋加大, 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 由于我国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更加重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是我国现在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制定一定的环境治理政策是迫切需要的。现在, 我国尚能靠着丰富资源来发展经济, 如若不解决环境问题, 继续污染环境、浪费资源, 以后可能就没有使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资本了。所以, 环境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工业, 但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 致使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大量污染水源的污水、导致严重污染空气的气体、烟尘等, 使居民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 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 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但未明确指出各工厂排放量及具体应对措施, 说明在这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因此, 政府需要对工厂的污染物排量作出具体的规定及惩罚措施, 从根本上减少工厂污染物的排放。其次,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化速度加快, 居民的生活污染也成为了环境污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 正是从人民方面入手, 提高人民环保意识, 倡导大家从自己做起, 对于治理环境有很大积极意义。个人的环保意识增强, 企业的环保意识才能增强, 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其中, “十二五”规划中, 还重点强调了对于重金属的治理方案。“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以湘江流域为重点, 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重金属污染不但对环境的伤害巨大, 而且对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最近几年, 我国各地多次出现血铅超标、铅中毒等事件。所以, 这次十二五规划对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 所能较好的实施, 可以为人民的健康又带来新的喜讯。

十二五规划, 在环境治理方面, 出台了多条政策与法规。“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 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目前, 很多企业虽然违法排放, 但所缴纳的罚金却仅仅是他们所赚的钱的很小一部分, 因此他们并不重视惩罚, 仍然视若无睹地继续排放污染物。所以, 对于违法的企业应严肃处理, 加大惩罚力度, 以纠正这些不正之风。执法部门更应加大监管力度, 尽量避免漏网之鱼。

“十二五”规划中还提到加大污染处理技术的投资, 意在通过科学技术缓解污染问题的燃眉之急。在制定法规规范企业、居民的行为同时, 发展处理污染的技术,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双管齐下, 相信按此规划, 环境问题可以慢慢改善。“十二五”期间,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达到3.1亿, 环保装备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2015年将达到5 000亿元,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环保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企业也应响应政府的号召, 积极发展环保技术,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后, 对于治理环境问题, 我有以下建议:作为主导者的政府, 应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可持续消费,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相关部门对各个企业, 应当视其企业性质, 明确规定其污水、污染气体的排放量, 一旦超过排量, 应严肃处理。其次, 加大在治理环境污染上的投资, 发展科学技术, 引进科学技术设备处理各种污染物, 发展环保产业。有人认为, 严厉的措施会适得其反, 应该以教育为主。但就当前形势来看, 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峻, 教育的速度过于缓慢, 所以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 应该严厉惩处, 否则会形成一种不正之风。当然, 教育宣传力度也应该加大, 让更多的人明白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的问题。人民群众也可以多加留意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借用媒体的力量, 解决污染问题。

摘要:2011年3月16日, 新华社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中, 环境问题处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就十二五规划第六篇“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所关联的政策法规做出了深度解析及评价。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唐丁丁.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4:1-4

篇4: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2011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并讲话。他强调,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良好环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生活质量,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固本强基,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环境。

李克强说,“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较快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但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显现,环境保护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形势依然严峻,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反弹。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继续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不懈努力。

李克强强调,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增长的过程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而环保既是发展,也是转型。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环境问题的背后往往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强环保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促进节约资源会带来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预计“十二五”期间,仅节能环保产业一项的产值就将达到十几万亿元,比“十一五”明显增加。而且,当前国际竞争已经从传统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以环保为名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李克强说,要统筹考虑发展、转型和环保,努力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一是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形成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的产业体系。服务业市场需求大,能耗和污染排放低,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二是在加大政府环保投入、推进环保科技攻关、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生态环保工程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服务管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产业,增强保护与改善环境的能力。三是在强化环保责任、把住环境准入门槛的同时,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政策,使企业能够在节能环保中增效益、有动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他强调,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时,要严格环境准入标准,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的经济政策。

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召开

2011年12月27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在北京中苑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自重金属污染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约12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先生代表主办方致辞,其在致辞中说到,“随着经济的发展,金属及重金属的大量使用,使得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此外,重金属污染来源除了传统工业污染外,日益突出的城市污染及重大污染事件也成为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在刚刚结束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及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报告大篇幅提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并且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在2015年建立比较晚上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基本遏制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和高发态势。此次研讨会即为大家搭建一个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的交流平台。”

此次研讨会的报告涉及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重金属污染修复、防治技术等。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先生介绍了重金属防治要求和政策制度,据介绍,“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主要防控元素是铅(Pb)、汞(Hg)、镉(Cd)、铬(Cr)、砷(As),其他防控重要元素包括镍、铜、锌、银、钒、锰、钴、铊、锑等,而防控的重点行业是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镀,重点区域包括内蒙古等14个省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的138个区域,实现重金属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国家还将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和政策制度方面大力改善与加强。

此外,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邓宏贵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茹炳根教授、中南大学叶恒朋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教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郭培民等分别做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重金属有高耐受性的转金属硫蛋白基因植物”、“三氯化铁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的研究”、“超标血铅从何而来”、“回转窑处理含锌铅高炉灰新技术和工业实践”的报告。

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规划》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规划》要求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着力减少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造纸、印染、化工、冶金、建材、有色、制革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鼓励各地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规划》要求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以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为重点,加大防控力度,加快重金属相关企业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合理调整重金属相关企业布局,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禁止在重点区域新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鼓励各省(区、市)在其非重点区

域内探索重金属排放量置换、交易试点。制定并实施重点区域、行业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强湘江等流域、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降低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

实施重金属污染源综合防治。将重金属相关企业作为重点污染源进行管理,建立重金属污染物产生、排放台账,强化监督性监测和检查制度。对重点企业每两年进行一次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推动重金属相关产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开展深度处理。鼓励铅蓄电池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电镀等行业实施同类整合、园区化管理,强化园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健全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监测与诊疗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编制工作启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持召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编制工作启动会。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统计局、能源局等部门,以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和编制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指导目录》编制方案的初步考虑、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关情况的介绍和对《指导目录》编制相关要求、河南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关于中央地方联合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方法研究”进展情况的介绍。会议研究确定了《指导目录》的编制方法和时间节点,确定了专家组任务分工,并针对下一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国将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助力其创新升级

从近日举行的2011年通信业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会上获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将通过信息平台建设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化和专业化服务,促进其进一步创新升级。

尽管80%以上的中小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但75%以上的中小企业使用的是2兆以下的宽带,难以承受视频业务和基于云的业务。同时,微型企业建站率不足50%。此外,电信运营商目前给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化服务还较初级,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覆盖率偏低。

中小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环节,都需要信息化的手段予以实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较为复杂。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约3.7年,远远低于欧美和日本。迫切需要加大信息化普及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帮助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在投资信息化后,多数没有真正从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期望的回报,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外部信息化环境和建设成本也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广。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工信部已将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十二五”扶持中小企业工作重点,并通过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等,为其提供经济、便捷的信息化和专业化服务,带动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地迈入信息化门槛。

王吉位秘书长赴四川新津考察

日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一行赴四川省新津县调研,考察当地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状况。

在新津期间,王吉位秘书长与新津县委常委、副县长周晓平会晤。周晓平副县长表示,新津县再生金属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目前迫切需要转型,希望再生金属分会能够发挥协会优势,不断推动新津县再生金属产业升级,做大做强。

考察期间,王吉位秘书长还与新建县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座谈,听取了当地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及园区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并走访了四川津津铜业有限公司、成都锦锐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据了解,新津县目前拥有再生资源企业62家,其中加工企业10家,流通企业52家。2010年,该县再生资源行业完成销售60.8亿元,基本囊括了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利用各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次资源及潜在资源战略研究”课题交流会在京召开

近日,再生资源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主持的“二次资源及潜在资源战略研究”课题交流会在京召开,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副会长李士龙出席会议。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冶研究院、中国地科院、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等单位的相关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邱定蕃院士主持。

邱定蕃院士详细介绍了“二次资源及潜在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的背景情况、课题组组成情况和分工、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课题时间进度安排等,并与参会人员重点讨论了课题研究内容和范围的可行性及课题进度安排的合理性。

各参与课题研究内容负责人分别结合课题总体目标、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等方面展开了详细讨论,并达成共识,大家对顺利完成本课题充满信心。

王吉位秘书长在总结会议时表示,中国工程院开展我国二次资源及潜在资源战略研究,将对更好地协助政府部门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参与课题研究单位一定要站在国家高度和行业发展全局的立场上,对二次资源和潜在资源利用的现状、产业政策实施情况做透彻分析研究,力求发布准确权威的数据和观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全力以赴完成“二次资源及潜在资源战略研究”课题。

再生金属分会考察大连国家生态示范园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发展部、信息咨询部一行赴辽宁省大连市,考察大连国家生态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建设情况。

大连国家生态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由东达集团负责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园区位于大连市庄河临港工业区,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主营产业包括可再生资源收集、拆解、加工等。配套设施包括:海关、商检验放区;万吨级再生资源码头;23平方公里大郑新城商务区和生活区;10公里疏港铁路和公路。目前一期工程的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公用平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部分企业已经入住。

东达集团负责人首先对分会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分会信息咨询部主任张琳、发展部主任李波分别介绍了近期工作,并且对园区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希望和建议,东达集团表示再生金属分会的建议对园区的发展建设极为重要,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分会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东达集团负责人在与协会成员座谈时表示,这个示范园区作为国家辽宁沿海经济带“北黄海战略”开发的重点项目,是辽宁省“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大连市“十二五”规划干亿产业聚集区重点项目,今年刚刚入选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希望再生金属分会能够对园区发展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并且在园区建设及未来发展规划上提出更多建议,共同把园区打造成为辐射东北亚的国家级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园区。

据悉,大连市人民政府2011年11月7日刚刚出台《关

于推进大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将大连地区再生资源向园区集聚,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原料保障。

协会开展“信息化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专题培训

2011年12月9日,中国力行能源管理和系统节能服务机构董事长韩必豪应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和中国有色集团的邀请,作了“信息化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的力行模式”的专题讲座。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再生金属分会顾问王恭敏,副秘书长马鸿昌、吴艳出席讲座。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秘书长王书文出席并主持。本次讲座受到了协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协会的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了专题报告。

资源和能源紧缺形势近年来愈发严峻,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经济循环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更是相继出台。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能源和资源利用过大,而大多数能源又是不可再生的,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各大企业面对这样的形势应当采取怎么的措施?韩必豪董事长在《信息化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的力行模式》的专题报告中,从信息化工具、主要功能、节能服务手段、适用客户对象等方面向在座的人员作了详细的介绍。他强调,实施能源管理系统和系统节能服务,必须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努力产生的节能效益有以下五个方面:通过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能源管理,消除管理上的能源浪费和不合理的能源消耗;通过重点能耗设备监控,消除设备方面的不合理能耗;通过工艺优化控制,产生节能效益;通过能耗指标管理和考核,不断降低各环节能耗;通过节能机构研究,进行节能改造,降低能耗,从而实现整体节能。

西北最大可再生资源基地在白银奠基

废旧家电、废橡胶塑料等污染物将变成循环利用的资源。近日,由甘肃省供销社和白银市政府共同推动的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在白银市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占地1万亩,投资30亿元,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加工处理基地。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副省长李建华、省政协副主席张津梁出席奠基仪式。

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由甘肃长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承担建设,将建成报废汽车、废电子电器等废旧机械设备拆解等生产线,废金属、废橡胶、废塑料等加工生产线和贵金属提取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处理各类再生资源150万吨,实现我省再生资源的大规模集中回收、中转、集散、拆解、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成为西北地区再生资源产业领域重要的信息平台、加工基地和物流园区。

据悉,该项目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对2010年省政府与全国供销总社签署的《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省供销社加快构建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重要一步,对该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西扩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范围

日前,江西省决定在2011年60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以进一步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江西省发改委介绍,江西省第二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试点时间暂定3年(2012年至2015年)。其中,试点城市要将试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篇5: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

(五)《规划》提出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政府引导、协力推进的基本原则,重点在于完善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发挥各级政府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规划》重点突出了5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等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

二是明确建立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减排、环境容量、环境风险、环境功能区划作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

三是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积极性。地方人民政府是实施规划的主体,要通过深化环保激励措施,完善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评价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等创建活动,提高地方政府主动加强环境保护、及时解决环保重大问题的积极性。四是协同推进环境保护。“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的经验证明,各相关部门同心协力、共同推进是规划实施取得积极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规划》利用很大篇幅,详细阐明了为确保《规划》任务完成,需要环保、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18个主要部门承担的任务与职责要求,明确了责任分工。

五是强调社会各阶层公共参与。随着公众环境参与诉求日益强烈,要主动引导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关心、参与环境保护,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行动计划,完善企业的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畅通环境投诉渠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强化产业和技术支持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强化产业和技术支持是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的关键。《规划》系统阐述了创新相关经济政策、完善市场机制的各项要求,深化脱硫脱硝电价、企业优惠水价、居民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差别水价等价格改革。推进环境税、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税费改革。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建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进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化融资机制。

环境科技和产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众多环境问题的解决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技术研发角度,要提升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大力研发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尤其是削减总量的技术,发展相关装配制造业;从环保产业发展角度,要建立环保产业服务体系,推动跨行业跨企业循环利用联合体建设,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建立环保产业服务体系;从科技保障角度,要开展和加强制定、修订关于“总量、质量、风险”相关标准工作。推进《规划》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篇6:农村改厕十二五规划(2011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改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减少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和省市爱卫会的总体部署,结合新农村建

设,以“无臭、无蛆、无蚊蝇”为要求,以建设“三联沼气式”厕所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模式、集中连片、规范建设”的原则,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加快农村改厕步伐,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为建设宝鸡后花园,打造魅力新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改厕基础上,2011年完成改厕3000户,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43.1%;2012年完成改厕2600户,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率达到52.4%;2013年完成改厕2200户,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0%,到2015年达到80%。

三、职责任务

1、县爱卫办负责工作指导,监督考核,资料收集,信息汇总。

2、县发展计划局、农业局负责相关改厕工作计划安排,县农业局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技术推广等项工作。

3、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工作任务负责改厕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工作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农村改厕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预防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流行,降低四害密度的根本措施,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文明村、卫生村、生态家园建设等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改厕现场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无害化卫生厕所的作用和好处,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改厕步伐,迅速掀起农村改厕新高潮。

2、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截止目前,我县无害化卫生厕所率仅达33.8%,与省市要求的80%相差甚远,用五年的时间改建7800座卫生厕所,这对我们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要提早动手,采取过硬措施,全力以赴加快改厕步伐,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一是要抓紧落实。各乡镇要认真组织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本乡镇实际,合理规划,确定改厕区域,组织村组干部逐户动员,任务及时落实到户。二是要规范建设。县农业局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建设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监督工程质量。各乡镇要积极组织落实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千方百计筹集改厕物资,抽调专门人员进行督导巡查,严把建设质量,力争做到“改一户、成一座、净一方”。三是要抓点示范。各乡镇要结合村组搬迁、旧村改造等工作,选择一些条件好的村组和农户,集中建起一批农村改厕示范点,培养一批示范户,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每个乡镇要建起3个以上示范点,培养50户以上示范户,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村改厕工作的顺利实施。

3、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成立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按照县上安排,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农村改厕工作顺利进行。各乡镇实施方案务于3月底前上报县爱卫办备案。

4、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县上将在每年年底,抽调人员组成检查验收组,对各乡镇农村改厕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改厕工作将纳入爱卫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完成任务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及时完成任务,影响全县改厕工作进度的乡镇,进行扣分处理,确保农村改厕工作取得实效。

上一篇:手抄小报数学小报4下一篇: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